更新系统(共11篇)
更新系统 篇1
摘要:针对我厂直流系统长时间存在的问题, 分析直流系统改造的必要性和改造后所取得的效果。介绍了改造后的直流系统电源的配置、性能特点及其各部分的作用和在改造过程中的改进情况。
关键词:直流系统,电源,改造
我厂现有直流控制220V电瓶四组, 燃机125V电瓶四组, 对#9、10、11、12、13发变组, #1、2、3、4燃机, 110k V、35k V升压站等所有开关、保护提供操作、合闸电源。如果直流系统不能正常工作, 一次系统出现故障时, 将会造成开关拒动或者死开关, 甚至会发生越级跳闸, 造成电网瓦解, 这样将会给发电厂及电网的安全运行带来极大的风险。
1存在的问题
直流控制220V电瓶四组, 燃机125V电瓶四组, 电瓶组之间各自独立, 不能相互备用, 一旦充电机或电瓶故障, 直流系统或主力机组将被迫退出运行, 直接威胁到电力系统和机组的安全运行。
不能根据蓄电池容量变化进行有效的检测并实时转换充电状态;充电装置输出到蓄电池组的电压不稳定, 造成蓄电池端电压尤其是浮充电压偏低, 蓄电池长期处于欠充状态, 严重影响了蓄电池的使用寿命。
2改造方案
2.1#1、2燃机125V直流系统的升级
我厂直流母线为双母线分组结线方式, 蓄电池为浮充电运行方式每台燃机发电机另有一组独立的电瓶、一台充电器及马达中心直流盘各馈线构成。电压为125V, 供燃机各直流马达电源, 燃机主开关和分支开关合闸、保护、燃机励磁、事故照明等。
燃机125V直流系统中, 每台燃机都自带一台充电机和电池组, 各自带各自的125V直流系统, 我们在保留原来的充电机的同时, 新增加一台公用充电机, 正常运行时为2台20KVA的逆变电源提供直流输入;充电机的交流电源来至不同的厂用段, 即使某一厂用段失电, 直流系统不失电。在各自母线段增加一个投切开关, 将其纳入同一系统中, 这样燃机125V直流系统中有三台充电机、两组电瓶, 公用充电机与其中一台充电机共用一组电瓶就保证了在其中一台充电机故障时, 其所带负荷不失电。
根据实际情况结合本系统的特点, 将改变原来的运行方式, 各自蓄电池组和充电器在直流母线上并列运行, 充电器带母线上正常的负荷, 同时对蓄电池组浮充电。公用充电器与其他两个充电器共用一组蓄电池, 保证每段母线上都有一组蓄电池, 这样在该充电机故障或者蓄电池故障时, 系统不失电。在设定公用充电器参数时, 考虑到尽量让各自的充电机带各自母线段的负荷, 其浮充电压设定值比燃机125V系统电压低2—3V。
根据规定每年要对蓄电池组进行一次核对性放电测试。传统的蓄电池放电测试, 需要人工调节放电电流, 不能保持恒流工作, 控制精度低, 极易过放电, 导致个别蓄电池损坏, 以至整个设备不能正常工作, 而且体积大, 重量大, 不便移动, 接线不便, 容易造成电压回路开路, 工作繁复, 劳动强度大。为了解决上述问题, 在充电机屏上增加一台智能放电仪, 根据设定的参数设置电池组总电压放电下限, 终止时间, 终止容量, 放电电流, 当蓄电池放电达到设定值时, 放电自动停止以防电池被过放电;通过控制PTC发热元件, 使大部分电流变成热能, 经过轴流风扇吹出机外。运行时, 将断开需要放电的蓄电池组开关, 合上蓄电池组放电开关、放电装置总开关, 就可以对蓄电池组放电。自动地完成蓄电池的精确管理及控制。
2.2对直流系统的集中监控
直流系统的微机监控装置采用以微处理器为核心的模块化设计、集散式监控系统, 对交流配电、直流馈电、整流模块和蓄电池组实施全方位的监控和控制为了实现集中监控, 我们采用直流电源柜由微机监控器管理, 微机监控器由数据采集模块、输入/输出模块、ZJKA控制器等组成。微机监控器实时监控直流电源系统各单元的运行状态, 监测各单元的运行参数, 采用RS-485串口实现与上位机相连, 通过软件实现对直流系统的开关量、模拟量、告警信号集中分布管理, 监测各直流馈电输出的电压、电流, 各种电输出开关状态、熔断器状态、绝缘状态和降压单元状态, 当发生异常情况时发出声光报警。充电模块电源正极经过隔离二极管 (V1) 通过电流传感器 (TAC) 至电池正极, 对电池进行充电。同时, 正极输出经过硅链 (2CWL) 降压, 至电流传感器 (TAK) 至+KM控制母线, 实现对控母进行供电。控制模块电源正极经过电流传感器 (TAK) 至+KM控制母线, 实现对控母进行直接供电。
2008年建立厂级监控信息系统 (简称SIS) , SIS系统主要实现监控全厂实时生产过程综合优化服务的厂级管理信息, 而直流监控系统为SIS提供信息, 由于这两个系统分别属于不同的厂家, 没有统一的通信接口标准, 不易维护, 也给运行人员带来诸多不遍。
通过OPC技术, 建立客户/服务器机制。按照COM规范, 配置OPC服务器, 通过标准的OPC接口提供数据;而SIS系统作为OPC客户端, 负责接受和使用数据。这样的话, 就使得所有的通信连接问题变得简单、轻巧, 更易于使用。此外还可降低了控制系统的集成费用, 也便于系统的升级与维护, 还提高软件运行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基于OPC技术使ECS系统与SIS系统互连, 提供从电厂各控制系统中采集来的生产过程实时数据和生产过程分析数据, 使得用户可以随时监控生产过程, 另一方面, 以高效处理的方式对大量的实时数据进行压缩, 并长期保存。
参考文献
[1]DL/T5044-2004.电力工程直流系统设计技术规程.
[2]DL/T 724-2000.电力系统用蓄电池直流电源装置运行与维护技术规程.
[3]大连市旅顺电力电子设备有限公司.ZJKA-2B型分布式微机控制系统使用说明书.
[4]辛耀宗.惠来电厂直流系统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方法[J].广东输电与变电技术, 2009 (6) .
更新系统 篇2
WIN10如何关闭系统更新
现在刚刚买的机器几乎全部都自带WIN10系统,对于win10-每次 都会提示系统更新还是强制性的,影响网速不说,有时候更新完,电脑卡的要死,下面就介绍win10如何关闭微软推送的`更新。首先在此电脑→鼠标右键→管理→服务和应用程序→然后找到windows Update找到windows Update 鼠标右键属性把启动类型改成禁用,把服务状态停止点一下,然后点到恢复界面上把第一次失败改成无操作,最后右下角应用一下,然后关机重启一遍(这一步是关键),这样win10系统更新就不会推送了。如果以后想更新系统把以上操反向打开,然后按照以下方法检查更新,更新一下就可以了。点击Win10系统的开始菜单,然后点击设置。(如上图)打开更新和安全之后检查更新就可以在此更新了。(如上图步骤)
更改系统更新文件的保存路径 篇3
第一步:停止更新服务
按下“Win+R”组合键,打开运行对话框,输入“services.msc”,进入服务窗口,找到“Windows Update”,双击打开属性窗口,手工停止该服务,或者在命令提示符窗口下运行“net stop wuauserv”。
第二步:重命名更新文件夹
在运行框输入“%windir%SoftwareDistribution”,找到“download”文件夹,对这个文件夹进行重命名操作,或者也可以直接删除。在可用空间较大的非系统磁盘创建一个名为“download”的文件夹,文件夹名称可以自由命名,例如“f:tempdownload”。
第三步:更改链接
从开始菜单依次选择“所有程序/附件/命令提示符”,右击选择“以管理员身份运行”,进入命令提示符窗口,手工输入下列命令并运行(如图1):
mklink /j d:WindowsSoftwareDistributionDownload f:tempdownload
刍议造林决策与数据更新系统 篇4
一、林业信息化的重要性
实现林业信息化有利于林业信息资源和森林资源的合理利用, 林业信息化是世界林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可以提高林业的整体技术水平, 是实现我国林业现代化的必然选择。随着信息技术在林业生产经营管理中应用, 林业信息化成为世界林业发展的潮流, 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林业信息化是在林业信息政策的支持下, 以计算机及通信技术应用为标志, 通过林业信息设备的装备、林业信息技术的利用、林业信息内容的数字化、林业信息服务的完善实现林业信息产业化。随着世界范围内林业技术革命的兴起, 我国林业信息化体系的建设的现代化水平也有了很大提高。
林业信息化必将促使林业生产方式发生根本性转变, 信息技术在林业上的普遍应用是林业现代化的必然趋势, 它促进了林业实用技术的全面普及和推广, 也促进了林业科技化和产业化的不断提高, 林业信息化也是实施林业科学决策的重要手段。是多学科、多知识的综合利用, 我们应该充分利用这些知识与经验进行判断与推理, 为生产和管理者提供科学而有效的决策提供支持, 从而最大限度地保证宏观决策的合理化、经营管理的现代化和生产过程的科学化, 实现林业可持续发展。
二、造林决策与数据更新系统的重要性及特点
森林资源信息管理系统包含造林决策与数据更新子系统。通过这些系统相互协调运用, 从而达到具备支持基层数据处理和查询分析的要求, 中层管理控制和高层决策支持的功能。
如今, 造林决策与数据更新系统已经逐步达到了数据标准化、网络化、多媒体化和管理化。
数据标准化是是造林决策与数据更新系统建设的基本条件。基础数据的采集、录入、更新、处理在一整套与系统相关的规程规范下进行, 保证系统科学、有效地运转。各地自开发建设的造林决策与数据更新系统与国家级系统相统一, 提高系统兼容性。保证数据共享、资料共享、成果共享。
网络化。建立了网络环境下的公用资源数据库以及与它相应的基于Internet/Intranet环境下的管理信息系统。
多媒体化。森林资源数据本身就包含了大量的图、文、声、像等多种类型的数据, 造林决策与数据更新系统向虚拟与显示的系统仿真技术方向发展。
管理知识化。造林决策与数据更新系统运用管理职能、利用各种现代化手段和技术, 对信息进行搜集、储存、处理和使用, 实现有效地对人、财、物信息的控制, 使森林资源按预定目标发展, 实现森林资源的全程服务管理。
另外,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 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全球定位技术、空间数据库和网络数据库等高新技术的不断融合, 集成性己经成为森林资源信息管理技术的发展必然。
森林营造是森林培育的重要工作环节, 它是组织林业生产的物质基础。利用现有的森林资源和物质资源, 在有限的林业土地资源上充分发挥林地潜力, 是实现森林多种效益的可持续利用的关键。提高森林营造的效率, 对森林营造进行科学化、现代化的管理成为必然。林业的信息化将带动森林营造信息化向前发展。
造林决策系统根据森林营造的各个环节要求, 应用地理信息技术、网络技术、数据库技术以及系统集成等信息技术, 具体造林地的立地条件规划出造林实施方案, 建立造林决策管理系统, 把造林技术物化在数字化的环境之中, 并对造林地进行投资概算和效益分析。为造林决策提供咨询服务。
造林决策系统的特点:以知识管理理论为依据, 以信息技术为手段, 以提高造林管理水平为目的, 实现森林营造理论与信息技术的有机结合;应用现代最新的信息技术, 实现森林营造的高效管理。根据森林营造过程各环节, 采用网络实施方案, 实现知识的共享, 建立森林营造管理一体化的实时系统;运用现代知识管理理论, 以林业信息化要求为背景, 采用决策支持系统的理论、方法, 对具体的造林地立地条件规划出造林实施方案, 建立一个现代信息技术为依托的造林决策系统。
三、造林决策与数据更新系统的相关技术
数据库技术是信息技术的一个重要领域。空间数据库系统是描述、存储和处理空间数据及其属性数据的数据库系统。它的主要内容包括:空间数据模型、空间数据查询语言、空间数据库管理系统。森林资源信息管理系统通过与GIS的结合, 已经建立一些空间数据库。主要利用航天图像数据进行存储, 提取森林资源管理基本空间信息。
地理信息系统技术。现在的地理信息系统已发展成一个独立的、充满活力的新兴学科, 通过空间数据库中的地理信息可以方便地检索、查询, 对地理数据进行有效分析, 并把分析结果或是决策咨询建议以直观、清晰的形式输出。
WEBGis是Internet与传统Gis结合的产物, 是利用现有的计算机网络技术建立开放式的地理信息系统, 它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实现客户对地理数据库的远程访问。它使Gis用户通过万维网访问分散于世界各地的空间数据库和GIS开发技术, 共享地理信息。
造林决策系统主要由小班资料表、立地类型表、立地权重表、立地分值表、树种资料表、培育信息表、施工设计表、推理规则表和效益评价表等组成。
总之, 造林决策与数据更新系统为实现森林资源的知识管理和可持续发展提供一种有效的思路。随着信息技术进一步发展, 它将在森林经营管理以及信息化建设中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摘要:造林决策分析了在造林作业过程中目标地块的选定、资料的分析、选出可选方案以及被选择方案的输出等几个关键问题, 提出了造林决策的总体解决方案, 数据更新通过经营活动数据库和生长模型库的建立, 实现森林资源的及时更新和动态预估。
关键词:造林决策,系统,数据
参考文献
更新系统 篇5
【关键词】城市基础;地理信息系统;数据更新
0.引言
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关系到国家安全和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信息资源,因此,保证数据的准确性和及时性能够为数据库提供强大的生命力。在我国的城市内已经建立起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为我国城市的发展提供了有效的管理数据。在对城市数据经过加工整理后对地理空间数据库进行及时更新。在对数据库进行更新时如果数据量较大,在遇到意外情况时造成工作中断,很容易产生数据的丢失,因此就要采用相应的保护措施,保证数据库的更新效率,为行政主管部门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1.数据库的结构和更新方式
1.1数据库的结构
在进行数据库的选择时,通常采用工作库、现状库和历史库的分类方式,保证数据的可维护性、准确性和安全性。其中,工作库主要负责临时数据的存储,现状库根据数据的更新周期进行最新成果数据的更新。同时,在数据库中的原有的数据就会就会自动归档至历史数据库中。
在进行数据更新时,其操作具有明显的不可逆性,其数据一旦更新就不能够进行撤销。因此在操作过程中就要尽量减少对于现状库的直接操作。在进行数据更新的过程中,数据的修改要在工作库中进行实现,将需要更新的有关图层进行提取,其后在工作库中进行操作,用新的数据代替旧的数据。在操作完成后需要在工作库中对更新结果进行检验,保证其准确性。之后的数据就可以利用到现状库中,同时将原始数据保存至历史库中,形成与之相对应的历史数据。历史库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先现势数据的对于数据。
1.2数据库的更新方式
在对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进行更新时,要综合参考城市基础测绘中的外业修测进行开展。其主要方法有:测区级更新、图幅级更新和要素级更新。其中的测区级更新主要使用在由于综合地貌产生的变化较大,需要进行整体的更新,解决数据中存在的问题,在数据更新完成后方可进行数据进行更换。图幅级的更新属于常规性的,主要依据竣工测量所得的数据对固定图符进行数据的更换。在进行要素级更新时要根据其中的单个要素产生的变化,对数据库中的特定要素进行更新。在进行要素级更新时,其主要特点为产生的数量较少,更新的频率较快。
2.基础地理信息矢量数据更新的原则
在城市的发展中,进行地理数据更新对于城市的整体规划有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在进行数据更新的过程中要遵循一定的原则。
(1)现势性的原则。在进行城市基础地理信息的更新时,要保证更新的准确性和及时性,使得数据的更新能够满足现下的最新需要。
(2)精度匹配的原则。在进行城市基础地理信息更新后,要保证数据的精度,只有这样才能够保证和固有的数据信息进行叠加时的准确性。在进行更新的过程中要注意更新部分和未更新部分的精度一致。
(3)空间和属性信息同步更新的原则。在进行数据的更新过程中,不仅包括图形数据内容,还包括属性数据的更新,保证二者的同步更新是数据更新的重要内容体现。
(4)一致性的原则。在地理信息系统中,图种的数量较多,在进行更新的过程中就需要保证图中之间的一致性,确保更新数据的准确。在进行更新时要结合在同一图种内的坐标系统要保证一致,并根据数据进行数据的分析和决策。
3.基础地理信息矢量数据更新的内容
在进行城市基础地理信息系统的更新时,内容为地理空间的变化、相关信息的变化和拓扑关系的建设。
(1)空间实体更新。城市基础地理信息更新,空间实体产生的变化为信息系统内的点、线、面的特征进行更新。在空间实体中的点、线的内容相对简单,因此要将信息面作为重点进行更新。
(2)属性信息的更新。在进行属性信息的更新时,主要会产生两种变化,一是空间的实体没有产生变化,但空间实体的有关属性却产生了变化。二是空间信息和属性信息同时产生了变化,与之相关的属性信息也会产生变化。在属性信息产生变化的过程中,要保证空间信息的同步进行,减少在更新的过程中产生的错误。
(3)拓扑关系的重建。在城市基础地理信息矢量数据中,要进行范围的确定就需要建立相应的拓扑关系。拓扑关系和空间实体有着一定的联系,因此空间实体的变化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拓扑关系。在产生变化的过程中不是由人工进行实现的,而是程序间产生的自动变化。在一些空间和面积较大的街区、道路中都需要进行拓扑关系的建设,为之提供相应的数据。在进行拓扑关系的重建时,应充分考虑与空间内的实体信息更新同步进行。
4.基础地理信息矢量数据的更新方法
在进行城市基础地理信息的采集时,具有多种不同的方法,因此在进行更新的过程中采用的模式也不相同,在进行数据更新时要充分结合更新后的数据检验,保证更新的效率。在进行更新时主要采用丈量法、数字化或扫描矢量法、野外数字测图法、掌上电脑更新法等。
(1)丈量法。在城市中对于基础地理信息的变化量较大和地形较简单的地点可以进行简单的丈量,在进行数据的获得后进行地理信息的更新。其主要是对已知点和基线间的距离确定待定点的坐标位置。其具体操作内容有:1)进行距离的丈量,并进行及时的记录。2)进行计算坐标的确定,整理空间内的信息和属性信息。3)在进行数据的更新后要将数据存放在数据库中,对数据库进行整体的更新。
(2)数字化、扫描矢量化法。在原有的白纸测图的基础上进行数字化和扫描矢量化,其后根据城市基础地理信息的要求进行线型和符号的赋值,并保证其一致性,最后要在此基础上进行信息数据更新。
(3)野外数字测图法。采用野外数字测图法能够满足基础对于基础数据的收集和整理,实现数据的更新,在一些地理特征变化较大的区域中通常采用此种方法。
(4)掌上电脑更新法。利用掌上电脑进行数据的更新能够为野外数据的更新提供更加便利的操作条件。在进行数据更新后,通过无线传输的方式进行数据库的更新。
5.结语
从当前城市发展情况来看,城市基础地理数据库建成后,必须对其采取相应更新,以有效地确保数据的现势性。针对当前我国情况看,对基础地理数据的更新还存在许多问题,难以保证数据的现势性。文章结合笔者实践及其理解,提出了适合基础地理数据库矢量数据的更新方法,为同行提供参考借鉴。
【参考文献】
[1]谢远长,李旭宏.城市交通规划地理信息系统设计[J].交通科技,2012(09):95-182.
[2]吕北岳,吴江.技术在我国交通规划中的应用研究[J].测绘科学,2008(04):30-31.
[3]宋小冬,叶嘉安.地理信息系统及其在城市规划与管理中的应用[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2.
更新系统 篇6
2006年上半年开始, 我县为加快推进地籍现代化而实施的“515”工程, 即城区和各建制镇1:500的地籍更新调查、农村村庄1:1000的地籍更新调查、全县1:5000的土地利用现状更新调查, 到目前为止全县1:5000的土地利用现状更新调查己完成了外业调查、内业量算、数据库及管理信息系统工程建设等全部工作;城区7.5平方公里和9个建制镇1:500地籍更新调查及管理信息系统工程建设任务也全部完成。在城镇地籍调查中, 还使用全站仪实测界址点座标, 建成了全解析的城镇地籍的同时, 我们还将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及城镇地籍调查成果资料的建立与地籍档案的信息系统工程相结合, 应用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等现代技术建立起规范、科学、完整的城镇地籍档案信息系统, 实现了信息资源共享, 进一步实现了国土所土地登记发证等日常地籍管理业务的信息化、科学化和现代化。
一、培养复合型人才, 确保数据安全可靠
我县初创地籍档案工作时, 主要是承包给专业单位来完成的。这样, 在成果移交后, 不仅给我们带来了实际应用的困难, 而且还面临着无法推广的局面。吸取了十多年的“建、管、用”相分离的教训, 我县这次全面地籍更新调查, 坚持“建、管、用”相结合, 以建代训努力培养既能建设地籍档案信息系统, 又能管理地籍档案信息系统, 还能应用地籍档案信息系统的复合型人才。
第一, 加强理论知识培训。为全面做好地籍档案信息化管理, 我们请吉林大地公司的专家来我县举办地籍管理信息系统与电子政务专业知识培训班。通过多次培训使得多数干部职工基本掌握了地籍档案管理信息系统与电子政务的理论知识。
第二, 注重实践锻炼。在成功举办地籍档案信息系统与电子政务理论知识培训班后, 我们结合集镇地籍更新调查, 选择明月镇作为实践基地抽调10人组成地籍档案调查专业队伍。在大地公司技术人员的具体指导下, 自始至终参与实地设置界址标志、绘制宗地草图、填写地籍信息调查表、实测界址点座标等外业工作, 通过扫描的方式获取权源证件和应用地籍管理信息系统完成宗地面积计算、土地面积分类统计、汇总, 以及宗地图、地籍调查表、土地登记卡、归户卡、土地证书和地籍图等全部内业工作。同时, 我们每建设一个镇的地籍管档案理信息系统时, 都要进行一次相关理论知识的培训和考试。一是了解学员掌握理论知识的程度;二是激发从业人员的学习热情与学习自觉性。同时, 我们还十分注意对从业人员进行工作考核, 孝察他们的责、勤、能, 并将此作为奖励和晋升的基本依据。
通过地籍档案理论知识培训与实践锻炼, 我县己造就了一支分布于县局及各国土所的高素质的档案信息化管理队伍, 每个人都能熟练地从事档案管理工作, 能灵活自如应用地籍档案管理信息系统与窗口电子政务系统。
第三, 加强制度管理。2006年我们成立了国土资源档案信息办公室, 每个分局所都指定了专人从事档案信息化建设工作, 并将此项工作纳入到年度目标考核中, 逐步建立了安图县国土资源局《电子政务系统运行管理制度》、《网络安全管理制度》等一系列制度。管理制度的建立健全, 确保了档案信息化工作的有序开展。
二、提升工作平台, 拓展社会服务
我们非常注重档案成果的实际应用, 力求不断完善创新国土档案信息管理, 建立切实可行的地籍基础资料和信息共享平台, 推进了国土系统信息化建设, 实现了办公自动化。
各服务窗口在受理土地登记申请时, 都能直接应用地籍管理信息系统和窗口电子政务系统填写《土地登记申请》、由系统自动生成《土地登记审批表》, 修改完善后提交窗口负责人审查、同时, 将相关权属材料通过扫描仪采集, 以“附件”的方式传给县局地籍科;凡是核准通过的, 则直接在审批表上进行电子签名, 并自动生成土地登记簿和土地让书;各服务窗口能在现场直接打印出土地证书。这样既省去了土地登记申请人的往返奔波, 又提高了办事效率。
建立现代化的地籍档案信息系统之后, 乡镇群众领取土证书, 既不要往返城里, 又不要长时间等待, 只要在镇国土所服务窗口提交申请书及权源证件, 就可以通过地籍信息系统和窗口电子政务系统实现土地证书的“立等可取”。以前, 农民要查询一个土地登记的情况, 要特地乘车到城里找到国土局档案室, 通过表格检索才能查到相关资料。现在, 由于建成了现代化的档案管理信息系统, 当事人只要到镇国土所服务窗口就可以进行公开查询。而且, 查询的途径也比以前多了许多, 可以根据“土地使用者”、“土地座落”、“地号”、“土地证号”及“审批时间”等各种条件单一或组合在网上进行自动检索查询。同时, 还能将查询结果及时打印输出, 从而极大地方便了群众。
建成了现代化地籍档案信系统, 政府其他部门及各企事业单位需要查阅或引用地籍档案资料, 己不用派人到国土局档案室, 先查阅再复印。只需打个电话, 给个电子邮箱, 国土局档案室根据其需要, 就能将相应资料传输过去。
高校财务系统更新升级步骤及说明 篇7
现阶段陕西各高校使用的财务软件分为 用友和天 财4.0版本两种 系统,2015年统一更新 升级为天财5.0软件, 将主要经历财务数据转换和新旧科目转换两个方面。
一、 财务数据转换
财务数据转换主要包括往来款项的清理及核对、 项目编码的设置等四个方面。
(一)暂付款
1.清理并核对用友软件中的暂付款。 包括分别核对个人名下、项目名下暂付款金额,当个人名下暂付款总计金额与 项目名下暂付 款总计金额 一致时, 代表暂付款核对正确完毕。 在核对正确无误之后,需要编制暂付款Excel明细表。 明细表内容依次包括:工号、个人名称、摘要、科目编码、 项目编码、期末余额共六项内容。 其中工号需人事处提供, 具有唯一性。 最终暂付款 明细表中的每 一条记录在 新系统中都会 形成一个相应 的对冲号, 在新账中冲借款时对应冲掉, 这样就防止了冲错借款情况的发生。 见表1。
2.清理暂存款 。 (1)清理并核对用友软件中的暂存款。 这部分比较典型的就是质保金的核对。 在核对过程中需要注意对已转出的暂存款借贷金额抵消,剩余的借贷相加减,即:暂存款期初余额+暂存款贷方余额-暂存款借方余额=暂存款期末余额。 (2)核对清楚暂存款后,编制一份暂存款Excel明细表。 暂存款明细表只需列示出所有账务中还未转出的暂存款, 已经转出的暂存款不需要再列出。最终,暂付款明细表中的每一条记录在新系统中类似于暂付款也会形成一个相应的对冲号,在新账中需转出时,查找相应暂存款金额,即可对应转出,这样防止暂存款重复转出错误的发生。 明细表内容依次包括:科目编码、摘要、金额共三项内容。 见表2。
3.项目编码设置 。 在往来款项核对清楚后, 第三步需要进行项目编码的设置。项目编码需要根据类、款、项、 目(1-2-2-4)的编码规则来编制,共9位,具体参见《2014年会计项目核算口径编制说明》。 “类”定义为:1预算类;2科研类;3专项类;4基建类;5收入类;6基金类;7代管类;9其他类, 主要用于学校内部管理需要。 “款”定义为大类, 基本等同于现行系统中的大类。 “项”定义为对款的进一步细分类。“目”定义为具体项目编号(条目)。 项目编码设置Excel明细表。 内容依次包括:项目编号、项目名称、新项目编号共三项内容。 见表3。
4.项目负责人名称及工号明细 表。 设置好项目编号后,需要录入 各项目相对应的负责人名称及工号, 形成一张含有项目编号、 项目名称、负责人、负责人工号的明细表。 这里负责人的工号与暂付款中借款人的工号是一致的,均由人事处提供,具有唯一性。 见表4。
二、 新旧会计科目转换
在新旧会计科目转换中需要编制3张表 ,依次为新会计科目表 、经济分类科目表、新旧科目对照表。具体步骤如下:
1.设置新会计科目 。 按照新会计制度设置出新的“会计科目”,做出一张新会计科目Excel表, 包括科目编号、科目名称、余额方向共3项内容。 见表5。
2.设置经济分类科目 。 经济分类反映高等学校经费支出的具体用途, 仅针对支出 科目, 分为工资 福利支出、商品和服务支出 、对个人和家庭 的补助、基本建设支 出、其他资本性 支出和债务利息支出。 天财软件中的经济分类对 应原用友软 件支出科目 下的办公费 、 印刷费等具体 明细科目。 例,原会计科目中教育事业支出/ 公用支出/办公费科目对应到新会计科目中就应该是在教育事业支出/教学基本支 出会计科目下 选择商品和 服务支出经济分类下的印刷费。 经济分类科目表包括科目编号、科目名称两项内容。 我们需要根据《2014年陕西省属高校支 出经济分类明 细科目设置建议表》, 结合自己学校的实际情况, 编制可行的经济分类科目表。 见表6。
3.编制新旧科目对照表 。 编制新旧科目对 照表是一个非 常关键的问 题, 这是新旧制度转换的核心所在。 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 设置一张新旧科目对照表,新旧科目对照表包括旧科目编号、旧科目名称、方向、 新科目编号、新科目名称、方向、经济分类科目编号、经济分类科目名称共八项内容。 (2)将用友软件科目余额表中所有 余额不为0的最末级科 目进行一一对照。 这里需要特别注意两点:一是必须针对旧科目的最末级科目进行对照 ,例,旧会计科目 下银行存款一 级科目下有 基本户和工资 户两个明细科目,那么在做对照表时就应该将基 本户和工资户 两个明细科 目对照,而不是直接对照一级科目银行存款 。 二是科目对 应时不允许 交叉 ,不允许 “一对多 ”,即 “拆分 ”, 但 “多对一 ”合并可以 。 例如 , 旧科目应收及暂付 款下有纵向项 目借款和横 向项目借款两个明细科目,在编制对照表时就 可以将纵向项 目借款和横 向项目借款 金额合并对应 到新科目 下的一个科目 , 比如说科研 项目借款,但是绝不可以将纵向项目借款或横向项目借款分解为多个科目。 总之 “ 旧科目 、 新科目 、 经济分类 ” 三项形成唯一关系。 见表7。
4.编 制科目余额对照表 。 设置好 新旧科目对照表后, 建议大家再编一张新旧科目余额对照表, 主要包括旧科目编号、旧科目名称、借方余额、贷方余额、新科目编号、新科目名称、经济分类科目编号、经济分类科目名称、 借方余额、贷方余额共八项内容。这是一张辅助底稿, 主要为了检查新旧科目对照表设置是否正确, 同时也方便检查在转换至天财软件新会计科目后各个科目余额是否正确无误。 这张表编好后, 新旧科目借贷金额如果不一致,就需要再次检查这张对照表,调整不对之处。 如果这张新旧科目对照余额表是平的, 那证明此项对照工作圆满结束。 见表8。
更新系统 篇8
但是,中国已建成的医院信息系统多数属于以内部管理为出发点的医院信息系统,甚至于是以经济管理效益为中心的医院管理信息系统。药品是医院管理的主要物资和费用支出重点,药品管理系统必然是医院信息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经过十多年的发展药品管理系统已从最早的计算机单机应用,发展到局部联网的计算机辅助管理;从药库药房的网络化管理,发展到以药品帐务管理为中心全院信息系统网络化互联。原有的管理功能模块设计已无法满足日益深入的多元药品管理需求[2]。许多医院开始对药品管理系统进行升级。笔者查阅多篇文献,设计者对系统体系架构的选择、开发语言、数据库选择论述较多[3~7]。对功能的开发还是围绕在解决现有药品管理中遇到的困难、问题。对现代药学模式下药品管理模式思考较少。本文围绕药品管理系统升级方案设计及应完成的前瞻性思考进行总结。
1 现代化医院药品管理部门的职能发生显著变化
1.1医院药品管理的业务范围不再局限于院内应用,网上药品采购、零库存管理、与供应商物流的衔接等等,使医院药品供应形成与院外相连的供应链管理系统,突破医院院墙的限制。
1.2电子政务药品监管应用要求不断提高,药品监管是关系到民生的重大问题,各级政府都十分重视,特殊药监管、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等都开始采用信息化管理方式。医院的预警、监测指标不能再简单定位于药房内部管理,要考虑与电子政务的无缝衔接。
1.3新的医院药学已经参与到药物研发当中,临床药物试验、药物经济学研究等使应用领域不断拓宽,医院的药物相关科室不再仅仅是单纯的制剂,有向整个药学领域拓展的趋势。结合临床药物治疗学、分析化学、生物技术的药物信息系统软件,已经成药品综合管理信息系统的衍生应用。
1.4新医改,医保政策已经对医疗发展提出新的目标,关口前移将形成以病人为中心的新的医疗卫生模式,传统的以内部服务为主,远离病人的药品保障管理信息系统无法完成为病人服务的最终目的。新的药学发展,应当结合电子病历、远程监测等互联网应用,提供延伸的药品咨询服务。
2 我国与国际药学管理还存在着不小的差距
近年来,得益于医院信息系统建设和发展,药品采购、保管、供应发放等最基础的药品管理和处置业务都纳入到计算机管理系统中,完成从药房单机到院内互联的初步底层业务管理信息系统构建,推动医院药学的发展。但相比国外发达国家的医院药学,国内医院在临床药物配置、临床用药辅助决策系统、单剂量化自动包装、发药机器人、条形码技术应用以及基于互联网的家庭用药支持平台等信息技术的应用等方面差距颇大。
随着疾病谱的变化,研发和投入不断增加使新药面市的速度加快。据统计,目前世界范围内的药物总量已经超过4万种,随之而来的就是与药物相关的信息爆炸式的增长。这对临床医师药师是一个巨大的挑战,需要迅速完成知识更新,为合理用药找到依据。在这个过程中,附属于药品管理系统的药品应用知识辅助系统就发挥出重大作用,未附加知识辅助系统的药品管理软件可能因学科发展而被淘汰。
发达国家运用信息系统监测药物不良事件,自动监测可大大地提高药物不良事件(ADE)的报告率,而且比病历检索ADE的方法更具成效。有国外研究表明,在一年中,通过对36653名病人监测,在648名病人身上共发现731例ADE,而医生、药师、护士仅报告其中的92例。计算机也可以应用于辅助鉴别和诊断ADR,如药物不良事件的因果关系计算机化评分法[8]。
3 信息系统本身的完善升级欠缺拓展空间和接口衔接准备
目前进行系统开发,研发人员选择二层的C/S结构或三层的B/S结构,C/S结构的Client端一般是使用GUI的Windows操作系统,Server端运行UNIX或Windows Server与单层的主机/终端方式相比,这种开放式体系结构的耗费大大降低,分布式的计算结构充分利用整个系统的资源,Client端的GUI使用户使用更加方便,RAD使开发人员能够快速地开发各种应用。B/S结构(Browser/Server,浏览器/服务器模式),是WEB兴起后的一种网络结构模式,WEB浏览器是客户端最主要的应用软件。这种模式统一客户端,将系统功能实现的核心部分集中到服务器上,简化系统的开发、维护和使用。两者各有特点。系统的统一和维护便利,影响后续升级的最优架构选择。
目前,国内的医疗管理数据主要是通过HL7(healtll level seven)作为数据交换标准,与PAcs,uS等一样实现企业级的应用集成,即将进程、软件、标准和硬件联合起来,在2个或更多的企业系统之间实现无缝集成。除HL7的应用研究外,国内还没有医院标准接口数据规范,数据接口问题是建立多平台的药学数据库并实现与HIS系统和外部网络进行无缝衔接技术瓶颈之一[9]。
基于上述分析,在中国医院药品管理正在从粗放型管理向精细多元化过渡,经历着从单纯的药品保障供应业务为主向科学管理和药学知识服务型转变的过程。如果延续传统业务型医院药品管理信息系统的概念和模型,会使药学局限于药品,无法跟上医疗卫生管理发展的步伐,无法适应来自医院内部学科交融、来自外部管理者、物流配送者、来自患者的多元化需求。
对药品升级方案的设计不能简单由系统技术开发人员为主导,在进行项目设计时需考虑以下几点。(1)剖析医院药品信息系统,结合药品管理领域的变化需求,引入多维度概念;(2)建立灵活高效的用药管理辅助系统,适应学科的快速发展,实现快速迅捷的院内药学及合理用药知识共享;(3)条形码等新兴技术与药品管理系统结合,提高供应链效率;(4)从单纯的药品帐务管理应用,发展到应用数据库进行预警、支持辅助决策;(5)集成临床合理用药监测系统、药品信息咨询系统。
在国家政策引导下,医药卫生信息化的发展趋势是使医院、家庭医疗、社会保障体系等相关的机构或组织信息畅通。因此,药品管理信息化建设的重点将不仅仅是医院管理的信息化,而是临床的信息化和行业的信息化,信息技术本身就可应用到疾病的诊治和预防中去。按照这一组织模式,系统构建按照内部应用和外部服务2条线延伸。内部应用以服务于医院内的病人和药房内部管理为内容,形成基于临床药学知识和管理综合信息的辅助决策系统;外部应用以服务于院外的病人和药学监管为主要内容,形成基于互联网的电子商务、电子政务、电子病历的运行系统。
概括地说,药品管理系统的升级要实现几个转变:由医院内部系统向融合政务监管、供应链的多元化系统转变;由单纯的药品帐务管理辅助角色向药品信息咨询、临床合理用药监测等多目标系统转变;由疾病治疗向构建病人为中心的全程化药学服务信息系统转变。
摘要:经过十多年的发展,药品管理系统已从最早的计算机单机应用,发展到局部联网的计算机辅助管理;从药库药房网络化管理,发展到以药品帐务管理为中心全院信息系统网络化互联。原有的管理功能模块设计已无法满足日益深入的多元药品管理需求。许多医院开始对药品管理系统进行升级。但升级开发还是围绕在解决现有药品管理中遇到的困难、问题,对现代药学模式下药品管理模式思考较少。现代化医院药品管理部门的职能发生显著变化,药品管理系统的升级不能落后于职能的变化,考虑后续的拓展空间和接口衔接准备,实现几个转变:由医院内部系统向融合政务监管、供应链的多元化系统转变;由单纯的药品帐务管理辅助角色向药品信息咨询、临床合理用药监测等多目标系统转变;由疾病治疗向构建病人为中心的全程化药学服务信息系统转变。
关键词:药品管理系统,升级,更新,问题
参考文献
[1]周亚东,陈文.用好”军卫1号工程”,更好地发挥”军卫1号工程”的效益//第九届全国医药信息学大会CMIA’02论文集[c],北京:第九届全国医药信息学大会,2002.
[2]彭小斌,帅海涛.论“军字1号”系统之ORACLE和药品管理分系统升级的必要性[J].医学信息,2005,18(5):448-449.
[3]华硕.药监系统电子政务系统的设计及其关键技术的研究[D].上海:上海交通大学,2009.
[4]李其禄.药品出入库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济南:山东大学,2011.
[5]王钟.药品进销存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重庆:第三军医大学,2010.
[6]常文华.聊城市人民医院药品管理信息系统的研究与开发[D].济南:山东大学,2008.
[7]高明.通用药品管理系统的思考与实现[J].中国药房,2005,16(6):430-432.
[8]杨樟卫.基于目标管理的医院药学信息系统工程构建实证研究[D].上海:第二军医大学,2006.
分布式应用系统更新及实现方式 篇9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 分布式这个概念越来越被大家所熟悉, 分布式相关技术也被广泛地应用于我们的系统中。而大型的分布式应用系统通常由几十到几百甚至几千台PC服务器组成, 在实际的运维过程中, 我们不得不面对如此多的应用主机上程序版本控制与更新的问题。
二、版本更新实现方案
2.1分布式应用系统版本更新特点
传统集中式应用系统一般由少量几台应用主机组成, 其版本更新可通过人为方式一对一地进行升级实现。而分布式应用系统一般由大量的应用主机组成, 此时版本发布, 如果再按传统的方式处理, 不仅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 而且发布的效果也很难得到保证。因此, 在版本发布过程中我们需要减少人为干预与投入的时间、分布式各应用主机能够实现版本自动升级, 并且各应用主机更新结果可跟踪。
2.2方案实现
通过以上对分布式应用系统版本更新的特点进行分析, 本文给出一种版本自动更新的方案, 总的架构图如下:
以上方案由发布主机、HDFS、应用集群节点三大环节组成。方案中各环节负责的功能如下:
发布主机
对应用系统版本进行管理, 包含版本发布、版本回退以及对各应用节点版本更新情况进行跟踪。发布过程中首先对当前集群版本进行备份, 然后将版本增量发布至对应的HDFS目录, 最后在HDFS版本库中对更新的文件进行版本号升级。此过程需要保证版本发布的“事务一致性”, 即一个版本更新包涉及的文件发布, 需要保证都成功或失败时进行发布回滚操作, 以减少对业务系统的影响。
HDFS
存放应用系统文件对应的版本号信息、应用系统文件备份库、应用系统文件在用库。其中备份库可用于版本回退, 在用库用于节点实时更新的数据源。为了保证每次更新文件版本号的唯一性, 版本号值等于文件内容MD5算法的结果值。这里选用HDFS做为版本更新的中转环节, 能保证数据的安全与高可用性。
应用集群节点
负责本节点版本更新以及更新结果的反馈。应用节点保留本地版本库以及当前最新的版本文件, 其与HDFS上保持一致。每个应用节点上都部署有更新线程, 定时对远程版本库及本地版本库进行比对分析, 当存在不一致的文件时, 首先一次性将不一致的文件下载至本地临时目录, 待所有文件都下载完毕后, 再移至正式目录进行覆盖, 最后修改本地版本库信息。在更新本地文件时, 可根据系统自身的需要增加额外的功能如:java类的重载、缓存数据的更新等。
三、结束语
本文首先对分布式应用系统版本更新的特点进行分析, 并与传统应用系统的版本升级进行对比, 并从中得出分布式应用系统版本更新过程中需要面对与解决的问题。紧接着对遇到的问题制定出解决方案, 并做了详细的设计分析。本方案实现逻辑简单并自主实现, 其相对于其它的开源软件如:puppet等, 更容易撑控。借助以上分布式应用系统版本更新的设计思路, 不同的应用系统可根据需要在相应的环节增加功能, 最终制定出符合自身系统需要的版本更新流程, 可大大减少人工投入与降低人为发布的风险。
参考文献
[1]Tom White.《Hadoop权威指南》
[2]Hadoop http://hadoop.apache.org/
[3]Git版本更新控制http://www.open-open.com/lib/view/open1328069609436.html
[4]George Coulouris等.《分布式系统概念与设计》
更新系统 篇10
关键词:工业区;环境设计;导视设计
随着产业转移进程加快,上海宝山工业园区与张江高科集团合作,进行新一轮产业升级,作为工业区形象的原有环境导视系统已满足不了需求,急需随着产业升级而更新,本文将详细探讨宝山工业区导视系统更新设计提案的内容。本次工业园区环境导视系统更新设计内容共分为三个部分,一是主精神堡垒设计,二是导视牌系统设计,三是沿街景观小品设计。设计要求需紧跟园区发展步伐,具有前瞻性。设计理念,根据宝山工业区现有的产业布局,此次设计以生态为设计出发源点,造型上通过有纵深感、结构美的设计体现科学,技术和速度;色彩上,通过多彩的配色,丰富工业园区气质,凸显生态的和谐;材料上,以不锈钢金属为主,体现原有材料的质感,彰显工业区的工艺的精湛。
1 主精神堡垒设计
主精神堡垒是地区文化传达给人们的独特艺术载体,具有地区的精神象征。通过高大独特的外观造型,使人们可以远距离识别,传统的精神堡垒造型通常为直筒形,缺少变化,本次主精神堡垒的造型设计前通过对周边植物生长情况,电线杆的位置走向,及车辆行走路线的分析,确定了在工业区立交桥主入口设立,这里植物生长相对稀疏,电线杆不会影响塔形的精神堡垒放置,同时车辆经过此处,可以最简洁直观地看到精神堡垒所传达出的信息,本次精神堡垒设计以现代科技为主要设计语言,主造型采用未来科技流线与工业区产业更新相结合,整体向上的造型寓意宝山工业园区的发展上升力和蓬勃生机,作为园区的一级导视,整体简洁的单色造型凸显园区的彩色立体logo,使人可以远距离识别园区范围。主外观造型结构为金属焊接骨架,饰面为不锈钢面板,打磨剖光后,烤银色漆;字头为亚克力内发光造型字。基座由混凝土浇筑而成。
2 导视牌系统设计
导视牌系统的更新设计要求现代简洁,体现宝山工业园区科技与生态相结合的特点。通过对园区的车流,人流分析,得出工业园区的通行车辆多为大货车和集装箱卡车,司机的视线较高,为了方便快捷的发现路牌及标识,本次二级导视的造型高挑,主视觉信息设计在与车辆视线平行的位置,高耸的造型与一级导视相呼应,草绿色与周围深绿色树木搭配,色彩和谐,同时在阳光的照射下,导视牌的信息更易识别,体现了工业园区生态与科技的结合。三级导视的设计内容包含园区具体的地图坐标及具体功能区位置,行人通过它可以方便快捷地找到目的地。造型上三级导视造型增加了弧度更大的圆角,使人视觉感觉更加缓和,白色与草绿色的色彩,与整体导视色彩匹配,园区地图以可视角度最大面积的呈现给行人,使信息传达更易接受。
3 沿街景观小品设计
工业园区环境导视系统更新设计的重要一环即是沿街景观小品设计。沿街景观小品设计对环境的提升有着重要作用,首先景观小品不同的造型组合打破了工业园区厂房围栏单调的造型形式,其次沿街景观小品的设计会给来访工业区的人们提供视觉上的享受,最重要的一点是把工业区的形象得到艺术化的提升,使艺术与工业区的科技与生态相结合提升工业区的气质,改善工业园区街道环境,更加以人为本。本次沿街景观小品共分为两个部分,路边景观小品设计和路口景观小品设计。路边景观小品设计了两种形式,一种为拓宽绿化带设计,一种为保持原有绿化带设计。前者基地在保持车道不变的情况下,把原有直线形的绿化带向厂房围栏区域进行拓宽,形成凹进的靠边停车位造型,增加了绿化面积,在这一区域设计了陨石造型组合,中心大陨石造型内含园区主LOGO,主LOGO如同宝石一般,象征着工业园区的新生,未来更加光亮。陨石造型群的主视角均为LED屏幕,可以动态循环播放园区形象宣传,科技感十足。后者不改变原有的绿化带形式,景观造型为金属叶形式,通过对金属叶做旧镂空,象征着原有工业产业的转移,金属叶造型大小错落,巧妙地融入整体的景观环境中,为街道景观小品提供新的设计形式。路口景观小品设计,不仅要具有景观观赏功能,同时需要具有信息传达的功能,设计分为两种形式,一种为静态展示,另一种为动态展示。静态展示的设计为路口中心的绿化带装饰。金属镂空的设计配以防腐木质框架组合,代表了宝山工业园区制造水平的精湛计。动态设计的形式是在主交叉路口设置LED显示屏造型组合,显示屏以极简设计的组合构成,在路口处形成标志性景观墙,不同于传统的单一显示屏模式,多处屏幕的组合形式可以在内容上进行创新设计,动态组合图形,可视化信息设计,提升周围景观更具观赏性的同时,更好地把信息传达给人们。
总结,通过对宝山工业园区环境导视设计提案的设计探讨,笔者将工业园区环境导视系统更新设计的要点分为三部分,一是主精神堡垒的设计,需根据园区实际产业,设计出新颖合理的外观造型,可以传达出园区的精神形象。二是导视牌系统的设计,在保证信息的正确传达的同时需要与主精神堡垒有呼应,保持导视系统的整体性,满足工业区的功能要求。三是沿街景观小品设计,沿街的景观小品是环境更新设计的点睛之笔,其最能改善工业区整体形象环境,适当的造型可以凸显工业区的产业功能布局,同时艺术化的造型可以更好地提升工业区的形象气质。
参考文献:
[1]冯乙.城市导视系统色彩设计[M].中国林业出版社,2012.
更新系统 篇11
关键词:泵站,自动控制,PLC,SCADA,监控
0系统概述与改造目的
某泵站自控系统更新改造属于上海市白龙港城市污水处理扩建二期的一个部分。共改造六台基本控制柜(四台由二台高压变频通过“一拖二”的方式调速控制[1])、二台就地控制柜和一台配电柜。泵站的液位、流量等工艺参数和泵组、机械设备的工况需上报中控室,泵站的运行接受中控室工控机的控制和调度[2]。
具体为:更换PLC主机和模块,使信号得到恢复,通过基本控制柜上的触摸屏监视信号;通过PLC采集泵站中水位、流量、泵组工况、闸门状态等信号,并传输至中控室,再由中控室远程传输至调度中心;恢复并升级计算机软件和硬件,通过中控室工控机进行泵组工况的监视,对泵机进行遥控;监控电站的相关数据;数据存储与查询。核心为PLC接线和编程的正确性[3]、PLC与工控机和触摸屏之间的通讯、液位流量等信号与工控机和调度中心的通讯、工控机和触摸屏SCADA软件的编写和操作、数据库软件的编写和数据存储[4]。
1 更新改造的方法设计
整个自控系统的正常运行分为三层控制[5]:污水二期调度中心控制、中控室工控机控制及基本柜现场控制,泵站控制层次如图1所示。
更新改造主要包括基本控制柜和中控室就地控制柜的更新改造。在整个过程中,先对三台基本控制柜做改造,稳定运行一段时间后,对中控室的二台就地控制柜做改造,采用双机冗余控制,达到工控机可以读取相关数据和控制基本控制柜的效果后,再对另三台基本控制柜做改造。
1.1 网络布线
在更新改造期间,由于原来的通讯是通过Genius网络,改造后新的通讯方式为以太网,所以先敷设光纤,线路与原Genius网络布线保持一致。此外,由于基本控制柜并不是一次性全部更换,所以原来的Genius网线将暂时保留并短接,以确保尚未更换的基本控制的数据仍能不间断上传,中控室工控机安装临时的监控软件,确保基本的运营需求。同时,通过无线通讯构建一个临时的远程通讯网络,从中控室工控机将数据打包远程传输给调度中心。
1.2 SCADA设计
六台就地控制柜均配置触摸屏,中控室配置一台工程师工控机、二台操作员工控机(双机冗余)、一台数据服务器和一台100M机架式工业级交换机。
SCADA采集现场设备数据,生成整个泵站的工艺流程和变配电系统实时动态,满足日常对泵站各系统的监控、操作和记录,可以遥控各泵启停、变频泵调速、监控温度参数并实时报警、监控泵站水位变化并记录水位。SCADA对各类数据、文件归档,对历史数据进行记录、处理,对数据和画面进行回放,分析和统计进出水流量和能耗,制作各类报表[6]。
1.3 调试方法
首先进行单机调试,即对基本控制柜空载运行,此调试无需开泵,校对柜面按钮指示灯、触摸屏显示和工控机上的显示和操作;接着进行联动调试,按照控制要求和控制流程,对基本控制柜的连锁、互锁、开泵(变速泵开泵流程如图2所示)、停泵、液压闸阀开关等一系列进行测试;然后,带上负载进行测试,对各泵均启停和运行两周,校对柜面按钮指示灯、触摸屏显示和工控机上的显示和操作,保证控制方式与控制要求一致;最后,将前池和高位井液位、各泵开关和流量、雨量信号等数据采集后发送到RTU上,供调度中心查看。
2 更新改造的应用结果
目前,泵站自控系统更新改造已完成,进入维护阶段,运行良好。
2.1 网络架构
现场就地控制单元层主干网络采用星型结构100 Mbps工业以太网;与低压柜智能开关、电力网络仪表、UPS间采用RS485串口通讯,通讯协议为MODBUS RTU;中控室设备之间通过电缆采用工业以太网连接;35 k V变电所监控系统之间采用工业以太网通讯;中控室与调度中心采用无线RTU和现场总线DDN两种方式互备,实现信息互通。
2.2 SCADA应用
SCADA软件实现了对更新改造后的泵站的监控,反映了数据和控制的正确性[7]。
工艺:如图3所示,显示了泵站的三维组态图和运行的相关信号,包括预留闸门的状态及流量、进水闸门状态、前池液位及报警、入流闸门状态、泵组可用信号、泵组状态及报警、泵组后压力、液压闸阀状态、单泵流量和总流量、雨量、出流闸门状态、高位井液位及报警、放空阀状态、出水箱涵和中隔墙闸门状态、泵组加热器开停和报警、冷却风机的开停和报警、循环冷却泵的开停和报警、泵组电机冷却水报警、主泵冷却水报警、主泵冲洗水报警、循环水箱报警、送排风扇状态等。
泵组总览:显示了各个单泵组的基本信号,包括单泵间的切换和运行、流量显示、辅助设备(前池液位、高位井液位、冷却塔、送排风扇、循环冷却泵)状态和操作、泵组的模拟量信号(流量、排量、电压、电流、功率、绕组温度、轴承温度、震动及开停泵时间)、泵组的状态信号和操作(开停泵控制需二次确认)。
还有电力、闸阀状态、设备信号、流程监视、硫化氢、报警总览和弹出报警、运行曲线、操作记录和报表生成。
2.3 数据库服务器
所有收集的实时数据按照类型、名称、属性分类,按时序依次存档,并及时写入硬盘。数据库支持检索随机存储和定期存储的数据,具备统计计算功能[8]。数据库服务器可保存一年以上数据并可拷贝保存。
3 结束语
泵站自动化控制技术的提高有利于提升精细化管理水平,提高调度优化水平能力,增强泵站联合运行能力[9]。现在污水泵站自动化控制系统中,PLC和SCADA起到了重要作用,使泵站的日常运营成本得以降低,提高了系统的运行效率,使系统运行更加安全可靠[10]。本文对某泵站自控系统的更新改造进行了方法设计和实际应用,运行结果较好。
参考文献
[1]DG/TJ08-2124-2013排水泵站自动化系统设计规程[S].上海:上海市建筑建材业市场管理总站,2013.
[2]郭子然.污水泵站自动化控制系统的设计理念与实现方法[J].中国科技纵横,2015,24(12):63-63.
[3]梁梦颖.浅议泵站自动化系统的设计与应用[J].科技与创新,2015,2(10):125-125.
[4]杨庆九.泵站自动化技术的发展趋势分析[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5,22(8):78-79.
[5]屈运宇,杨攀.泵站节能技术改造与研究[J].化工设计通讯,2015,41(2):44-47.
[6]姜海,陈言兵,赵伟.自动化监控系统在大型泵站更新改造工程中的应用[J].水利科技与经济,2013,19(12):121-124.
[7]刘继雄.泵站电气自动化改造方案浅述[J].大科技,2012,28(10):101-102.
[8]王学明.泵站自动化的发展趋势[J].科技信息,2011,28(23):55-55.
[9]沈玉凤.无人值守泵站自动化技术改造案例[J].自动化应用,2011,52(5):55-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