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试题分析及方法

2024-06-14

地理试题分析及方法(共11篇)

地理试题分析及方法 篇1

摘要:谱系地理是以历史生物地理学为基础,通过分子手段将居群遗传变异宏观地理分布及孢粉遗传学和古生物学相结合,研究物种内居群形成现有格局的历史原因和进化过程的一门学科。本文主要论述其后期数据分析所用到的软件以及部分原理和使用方法。

关键词:谱系地理,植物,数据分析,方法

谱系地理学,是通过比较一个地区中多个共同分布的类群的谱系地理格局,来揭示这个地区生物区系在地质历史组合中模糊的隔离分化事件,进而分析评价这一地区的生物地理格局以及构成这一格局的地质历史过程。基因是遗传信息的载体,通过复制将遗传信息传给下一代,DAN序列本身具有相对稳定的进化演变过程和巨大的信息量等优势,而在复制过程中因为外界环境的改变或者随机的差异会导致基因序列发生变化。通过研究不同居群内和居群间的植物的DAN序列的差异度、突变率、遗传多样性等追踪基因流的变化方向来推断物种的进化方向,进而推断期间发生的历史事件是谱系地理学的主要研究方向。谱系地理学研究前期工作主要有:野外采样,DAN提取,PCR扩增获得目的片段,核基因的单克隆制备,测序等。后期主要是用相关统计分析软件对测序所获得数据进行分析,本文主要针对后期数据分析做简单介绍。

一、查看峰形图———chromas 1.62<Technelysium Pty Australia>

测序回来拿到的序列一般先进行峰形图的查看,峰形图各峰单一明晰且没有重复序列视为良好。

二、序列拼接软件———contig Express 6.0.620.0<Infor Max,Inc.,USA>

一般为确保测序结果的准确性,做正反向引物的双向测序,通过双向的序列进行拼接,获得最终序列,序列拼接时遵循双空位切掉,根据好的改错的原则对序列进行适当的人工修改。

三、序列比对———Clustal

将contig Express拼接好的序列以Fasta文件格式复制并粘贴到记事本中,对于有些方向倒置的序列,可用Edit Seq进行调整,所有序列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到TXT文档中,保存。将上述TXT文档输入Clustal X中进行比对,名称程序自动输出两个文件,aln格式和dnd格式,根据自己所需要的长度在另存为中设置所需要的碱基位点区间,并修改文件名称,以防与软件自动输出的aln文件混淆;dnd格式是Clustal X自动建立的NJ树,可以忽略,aln文件可以用于后续MEGA4.0<Tamura et al.,2007>构建NJ树。Clustal X比对结果还可以保存另外几个格式,其中phy格式可以用于后续核苷酸多态性分析。

四、Dna SP分析

DNASP软件是一个分析DAN序列多态性和单倍型的实用软件,它可用于分析单倍型的种类和数量,计算单倍型多样性(Hd)与核苷酸多样性(π)和某一时间点的多态性的Tajima中性检验(Tajima 1989)及Fu&Li检验(Fu and Li,1993;FU,1997)。同时由于群体遗传结构上,群体大小的变化会通过DAN序列数据的检测得到变化的痕迹,序列失配分布(Roger and Harpending,1992)提供了可推测动态时间的方法。

失配分布(Mismatch Distribution)是用来检测居群是否发生扩张的一种方法,它是用来检测观察居群的失配分布曲线和理论居群的失配分布曲线的偏离度的,若居群处于扩张状态或者经历瓶颈效应的情况会导致失配分布呈单峰分布,则r值偏低,若居群处于动态平衡或者处于缓慢的衰退状态,则失配分布为双峰或者多峰,则r值偏高。

五、遗传多样性分析———Arlequin v3.0

Arlequin v3.0<Fluxus Technology Ltd>是一款集合了多种功能功能的遗传学分析软件,包括分子多态性、错配分布、遗传距离估计以及分子差异度分析(AMOVA),同时,Arlequin v3.0也可以计算Tajima中性检验及及Fu&Li检验。

六、构建网络图———Nexwork

Nexwork4.600<Fluxus Technology Ltd>这种网络图可以包含所有最简约的树,而且可显示序列的信息(如同质性位点的位置、突变热点以及分辨单倍型类型等)在聚类节点之间的距离越近,它们的单倍型就越相近,因此,分析单倍型网络图可以更加直观地看出各个单倍型之间的亲缘关系远近。

七、系统发育树的构建

(一)NJ树的构建

相邻链接法(Neighbor Joining NJ)是Saitou和Nei 1987基于最小进化原理提出的,NJ法并不检验有可能的拓扑结构,但在每一个阶段都要应用最小进化原理,软件MEGA4.0可以构建NJ树。

(二)MP树的构建

最大简约法(Maximum parsimony,MP),是一种常用于系统发生学计算的构树算法,利用简约信息位点(Parsimony Informative site),对给定分类单元所有可能的树进行比较,选择其中长度最小、代价最小的树作为最终的系统发生树(杨子恒,2008)。

(三)ML树

最早利用最大似然法(Maximum likelihood,ML)来构建系统发育树的是Cavalli-sforza和Edwards(1967)。在ML法中,以一个特定的替代模型分析既定的一组数据,使获得的每一个拓扑结构的似然率均最大,再找出最大似然率最大的拓扑结构选为最终树(Nei and Kumar著,吕宝忠等译,2002)。相对于MP树,ML树建树速度最快。

参考文献

[1]Avise J.C.The history and purview of phylogeography:a personal reflection[J].MEcology,1998,7:317-319.

[2]Avise J.C.Phylogeography:retrospect and prospect[J].Journal of Biogeography,2009,36:3-15.

地理试题分析及方法 篇2

一、地理学习中的方法

1.手脑结合,速见成效:要勤于动手,经常用手写,动笔画,动手制作学具,这不仅使你心灵,还能使你手巧。兴趣+天赋+地图+记忆+总结=成功。

2.研究生活地理,激发学习兴趣:在生活中学习地理,注意观察生活中的地理现象,善于发现身的地理问题,用所学的地理知识指导自己的生活实际,解释生活中的地理现象,探究生活中的地理问题。

3.五点要求:紧扣教材,总结方法;文理交融,学法兼用;联系生活,轻松学习;图文结合,易学好记;知识联系,融会贯通。

4.用联系的方法:纵向联系法,即沿一定的思路使知识向纵向延伸发展,从而掌握部分知识的纵向联系;横向联系法即地理知识间的对比、相关、影响、制约等关系,反映地理事物的广延性;多项联系法即对同一地理事物从多角度进行解释。

5.明确目标,讲究策略:有盲点不要绕开,有难点不要走开,是重点一定要层层剥开,让知识变得清晰明了,不在鞋子里留沙子。

6.熟读教材,举一反三:寻找同类地理事物的一般特点和规律。在学习中要跳出教材局限,适当拓宽知识面,在思考问题时,要触类旁通,思路灵活。

7.重视巩固课堂成果:下课后,不要急于放松,回顾思考学习过的内容。遗忘的过程总是先快后慢,记忆后的最初时间遗忘得最快。课后一定要及时安排复习,整理自己的知识体系,使知识真正地归自己所有。

8.认真听讲很关键:学习过程中,老师的授课很重要,所以上课不可以不听,即使对老师不满意也要认真听课。有选择性地做适当的笔记。

9.定期整理笔记:要定期整理笔记,进行删剔与补充。在阶段考试前将笔记拿出来看,将不扎实的知识夯实,而且要将新旧知识穿线,不要让知识结构发生断层。

10.巧用计划出高效:学习计划是高效利用时间的保障。学习计划应该具有短期适用性。目标是长期的,计划却是短期的。学习计划要灵活机动,要能够与当时的学习状况相协调,规定的太死会使学习计划缺乏实际操作性。

11.坚持,直至成为自然:把学习变成兴趣和习惯的窍门之一就是把学习当成“洗手”和“刷牙”。坚持一天、一月、半年,坚持中形成习惯,习惯成自然,功到自然成。

二、区域地理的学习方法

区域地理是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出发点和归宿,任何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规律原理都可以在诠释区域事物中得到完美的体现,并能反映出学生基本的地理思维能力状况。同时区域地理也是难点,知识点繁、杂,只要是地球上的区域都有覆盖。再加上课堂时间紧张,补充的课外知识有限,所以必须在有限的时间里把区域地理学习到位。考试是通过概括区域特征、比较区域差异、解决区域问题和分析区域发展条件来考查地理学科特点之一——区域性的。在平时的学习中,就是我们要抓住区域“在哪里”、“有什么”、“为什么”、和“怎么办”的问题。1.“在哪里”,即是准确的区域定位,这是学习区域地理的基础,也是很多学生学习的难点。培养读图、识图能力的措施:

(1)掌握绝对定位:根据经纬度分布规律来确定该区域的大致范围;或根据地理坐标来确定该地理事物的区域位置和占据的空间。

(2)掌握轮廓特征:包括国家、大洲、省区轮廓、河流、湖泊形状轮廓和铁路的走向等。(3)掌握海陆位置:了解海陆位置,更好地定位。

(4)抓住特殊地理事物或区域典型特征来定位。不同区域的自然特征和人文特征都有一定的规律性或特殊性,这些典型特征是区域判断的重要线索,在学习中应特别的重视。

2.“有什么”,即通过地图掌握本区域内气候、地形等事物状况,并以此推断其他自然地理特征及人文地理特征等。有人说,学习区域地理特征时,可以把区域当做一个大箩筐,然后分成两格,一格装自然地理特征,另一格装人文地理特征。(1)自然地理:地理位置(经纬度位置、海陆位置等)、范围(主要的地理界线)、地形、气候、土壤、水文(河流、湖泊)、生物(植被、动物)、自然资源等。

(2)人文地理:人口、民族、宗教、历史文化、农业生产(农业生产区位条件、地域类型、主要农作物等)、工业生产(区位条件、工业类型、工业基地、工业部门)、交通、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等。3.“为什么”,即理解地理事物的联系和差异,这是学习区域地理的难点所在。掌握了区域的自然、人文地理特征,只解决了“有什么”的问题,下一步就是要搞清楚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形成原因,即解决地理特征“为什么”的问题,如资源与工业生产;地形、气候与农业生产;气候、地形、河流、工农业与人口、城市的分布等,它们之间多存在着内在的联系和影响。

“为什么”也是学习区域地理中较难的一关。所谓“地理”,除了有“地”(地理位置——在哪里),更重要的是还有其“理”(形成原因——为什么)。自然环境是一个整体,其各个自然地理要素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经济、人文地理受自然环境的影响,故学习区域地理的时候应该把这一思想贯穿全过程,如学习中亚地区时应将“干旱”这一特征贯穿其自然、工农业。

4.“怎么办”,即区域的环境与发展问题。新课程改革极力倡导“要学习有用的地理、学习生产、生活中的地理”。了解一个区域的地理特征后,最终目的是探究该区域的开发利用和可持续发展问题,研究怎样的开发利用既有利于促进当地社会经济的发展,又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从而走向经济持续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相协调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对该地当前和今后的发展重点、发展方向、发展目标及环境保护提出科学合理的建议,即解决“怎么办”的问题。例如中亚地区,深居内陆,气候干旱,降水少,大力发展灌溉农业,导致土地盐碱化和湖泊萎缩,生态环境恶化。在今后的发展过程中要特别关注生态环境的保护,适当放牧,退耕还草,合理利用水资源,积极发展节水型农业。5.针对多数同学反映的知识点太多,记了就忘,上课提到的地理事物,一时半会找不到等问题,建议:建立起自己的心理地图,做到脑中有图,脑中有网。这样不仅可以将纸上的东西变成自己的,而且可以恒久记忆。

6.学习单独的地理区域时,可以按照记忆把该区域的大体轮廓画下来,然后在地图上标注应重点掌握的地理事物和经纬度。世界地理学完后,也可以把各个单独的地理区域综合在一起,画一张完整的地图来帮助复习巩固。在自己画图的过程中,势必要高清该区域的轮廓、位置和重要的地理事物及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已达到掌握区域特征的目的。

三、地理学习中地图的使用

1.善用地图,事半功倍:地图是地理学的第二语言,善于读图、用图是学好地理的基础。把地理事物落实到图上,形成空间观念,就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2.图文结合,高效学习:学习时要做到看书与看图相结合,将地理知识逐一在图上查找落实,熟记;平时要多看地图,图不离手,把地图印在脑子里,并能在图上再现知识。

3.抓读图,明空间:地图具有形象、直观的特点,可以培养观察力、想象力,发展思维能力和记忆力。

4.学会读图,注意顺序:(1)读图的主题,即图名;

(2)看清地图三要素:图例、比例尺和方向;(3)注意细节:知道该图表现的内容、范围;

(4)观察图的具体内容:观察要仔细全面,不要漏掉任何一个信息;(5)联系实际,学2

会变图:如图图转换、图文转换等。

分析地理课堂练习的分层方法 篇3

关键词:地理课堂;分层方法;分析

分层教学不仅是一种科学有效的教学策略,同时也是一种先进的教学思想,分层教学不仅注重理论的教学内容,而且还对实践能力比较重视,分层教学在保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基础上,将一些传统的教学理念结合社会时代的发展进行改革,使得理论能够更加符合实际。另外,分层教学在一定程度上不仅能够最大限度地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且能够有效地保证课堂教学质量有所提高,将因材施教的真正含义落实到实处。在当前的地理课堂教学过程中,利用分层方法进行教学,不仅能够调动学生的主动积极性,而且能够将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地展示出来。

一、地理课堂练习的教学目标分层

教学目标是每一个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其自身的学习效果制订的相对应的预期目标,教学活动大多数都是以教学目标来进行相对控制的,而科学合理的教学在一定程度上也是根据教学目标才能够顺利展开。在实际的地理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将教学目标进行相对应的分层。对地理教学来说,地理教育的总体目标是由国家教育政策来制定的,对实际的课程以及教学内容都有相对应的规定和内容,所以地理教师在对学生分层制定目标的时候,除了要将国家的教育政策考虑进去之外,还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分层教学的内容。比如,第一层学生,教师需要对其自信心进行着重培养,特别是一些比较顽皮的学生,要逐渐让学生认识到地理的重要性,将学生的态度摆正;对第二层学生,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良好品质,特别是对于学生敢于质疑的能力及其自身的思维发散都是很重要的;对第三层学生,教师要根据学生自身的一些学习特点和潜力来进行教学,在保证学生能够形成相对严谨的学习品质的同

时,让学生能够具备一定的质疑能力,这样才能够保证学生的学习思路被无限地扩展和放大,这样才能够实现分层教学的真正意义和目的。

二、地理课堂教学过程分层

在实际的地理教学过程中,为了充分保证教学目标的有效性和时效性,在教学过程中进行分层教学也是非常重要的,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由于地理教学大纲的统一要求,所以在教材内容的制定上都是统一的,并且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课堂时间将教材的统一内容向全体学生进行对应的教学和讲解,从一定程度上来说,教学大纲内的内容可以说是基础性的教学目标。而另外,教师在完成基础教学内容的同时,需要分层次地对学生进行教学,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教师需要对学生的实际学习能力以及情况进行一定的了解,因材施教,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进行相对应的教学,这样不仅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且能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根据学生的不同层次开展有区别的教学活动,包括在难易程度、语言方面、情感态度上等都有一定的区别,让全体学生都能够根据自己的层次投其所好,这样能够让学生最大限度地掌握地理知识。做好分层次教学,不仅要将教学中的各个环节和内容进行相对应的分层,而且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对应的分层计划,这样不仅能够让学生的融合度有所提高,而且能够让学生在整个分层教学的过程中,不断地接受这种教学模式,使自己的能力得到提高,从而将地理课堂练习的分层教学方法科学合理地应用,发挥其自身的影响和作用。

三、地理课堂教学评价分层

在地理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学评价是必不可少的一项重要环节,它不仅对学生的实际学习状态是一个评价基本,而且能够让学生在评价的过程中,逐渐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从而进行相应的改善,在实际的教学评价过程中,教师可以先让学生进行自我评价,比如对地理教学内容的掌握情况、理解程度等等,在学生进行自我评价之后,教师可以进行反思评价,通过学生的面部表情以及回答的流畅程度,教师可以判断学生本节课实际掌握的内容以及具体情况。教师可以抽查每一个层次的学生,进行一定的课时达标测试,根据每一个层次的学生不同的情况,制定相对应的测验,让学生能够通过自己层次的测验,如果没有通过的话,教师可以帮助学生共同找到问题的所在,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投入到学习当中。

分层次教学不仅是一种新型的教学策略,并且也是一种先进的教学模式,利用分层教学展开地理课堂,在保证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同时,能够提高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从而推动地理教学的整体发展。

参考文献:

地理试题分析及方法 篇4

在实现生活中, 经常会发现这样的一些地理物体或者现象之间有某种联系, 例如: 通常与高尔夫球场相邻的对象是停车场; 距离植被近的电线杆塔故障率高; 林地多的地方往往耕地、 住宅用地偏少; 处于气温低区域的森林, 发生病虫灾害概率小等。 这些地理空间中对象或者现象的相互关系可以被定义为地理空间关联规则, 地理空间关联规则用于描述大量空间数据 (对象或者现象) 之间有趣的相互联系。 从哲学层面上来说, 存在于的联系不是个别事物之间暂时的、 单独的、 特殊的关系, 而是一切所有事物、 现象和过程所共有的客观的、 普遍的本质之一; 所有事物都不能孤立地存在, 都会联系其他事物。 事物多种多样的联系普遍存在于宇宙中。

大数据 (big data) , 是指目前无法在可承受的时间范围内用常规软件工具进行捕捉、 管理和处理的数据集合。 大数据其特有的性质, 在Viktor Mayer-Sch nberger编写的 《大数据时代》 中大数据指不用随机分析 (非全面调查) 这样的手段, 而是对所有数据进行分析处理。 大数据的5 个特点: Volume ( 海量) 、 Velocity ( 快速度) 、 Variety ( 多样) 、 Value ( 价值) Veracity (真实性) 。 而地理信息大数据是大数据组成一部分, 是天生的大数据。 地理信息数据是关于地理数据所蕴含和表达的地理含义, 是与地理环境位置有关的对象或者现象的定量或者定性描述总称。 地理信息数据有区别于非地理信息数据的特点, 其主要区别是具有地理空间性质即地理定位信息 (坐标或位置描述) 。 而像经典的” 啤酒和尿布” 案例只是非空间的关联规则发现, 遇到更复杂的地理空间数据就无能为力了。

地理空间关联挖掘 (发现) 是利用地理空间关联规则提取算法发现空间对象或者现象间的关联程度, 从地理空间数据集合中抽取隐含知识、 空间关系或非显式的有意义的特征或模式, 挖掘地理空间数据集合的空间特性, 如地理位置、地理方位、 地理距离、 地理几何拓扑关系、 地理空间属性 (长度、 面积等) 等。 挖掘和发现日常生活中接触到的地理空间对象之间的空间关联模式或相互关系是目前地理空间关联规则挖掘的主要目的。 在地理空间分析中, 除了传统要素之间的关联 (简单、 时序和因果等关联) 规则的发现, 关联规则分析还可用于探索存在地理空间环境中上下不同事件之间的关联性, 如某地的气候异常与该地或者其他地方的灾害之间在地理空间分布上的关联关系, 或者多种事件/现象在某个地理空间上成群出现 (空间同位) , 都是关联规则的例子。 例如, 植物学家根据共生植被的分布, 发现 “半湿润常绿阔叶林”生长的地方80%有 “兰类” 植物生长。

参考目前使用最广泛的关联规则在数据挖掘中表达, 空间关联规则的基本形式为:

该公式可解释为 “满足A地理空间的条件常常也满足B地理空间的条件”, 其中A、 B是地理空间谓词集合 (A∩B =Ø, A∪B至少包含一个地理空间谓词) , Support (A→B) 为地理空间规则的支持度, Confidence (A→B) 为地理空间规则的置信度。 一般认为地理空间谓词的形式有4 种: 表示拓扑结构的、 表示空间方向的、 表示距离的和其他的。 各种各样的地理空间谓词是地理空间关联规则构成重要组成部分。 如, 地理空间距离关系 (如Close_to (靠近) 、 Far_away (远离) ) 、 地理空间拓扑关系 (Intersect (相交) 、 Overlap (覆盖) 、 Disjoin ( 分离) ) 和地理空间关系 ( 如Left_of ( 左边) 、 East_of ( 东边) ) 。每个这种空间关系的关联性都有一个支持度或有效性的度量 (是否具有恰当维持性) , 支持度表达式:

而有效性称为置信度 (是否具有适当的信任性) , 其表达式为:

一般用最小的置信度与支持度来提取有效的规则, 满足置信度与支持度条件即可认为是数据集的待求关联规则。

在此所要讨论的是在大地理数据环境下, 选取特定区域内的地理POI (Point of Interest) 数据, 集成利用空间分析中的聚类、 凸包、 叠置等分析, 分析在空间位置上有一定关联关系的空间对象, 挖掘出该区域内符合最小的置信度与支持度的地理空间关联规则。 挖掘地理空间关联规则在现实世界中极其有价值, 已经有一些非常经典的应用。 例如: 因为某区域气候 (如海洋) 异常对某区域气候 (如陆地) 异常事件的发生具有重要的诱发作用, 可以将两者进行地理空间关联挖掘, 可以得到区域之间相关的关联关系 (如发现出 “厄尔尼诺” 空间关联现象, 就是太平洋东部和中部区域热带海洋的海水水温异常地在某时间段持续变暖, 而整个世界区域气候模式发生一系列变化, 造成某些地区偏干旱而另一些地区又降雨量过多) 。探究异常和极端气候在空间上的发生规律乃至更深层次的原因, 可以对极端气候的发生提供预警依据, 如图1 所示。

2 Apriori算法与其地理空间化

Apriori算法 (Agrawal 1993) 是一种以概率 (频率) 为度量基础、 著名的提取和发现布尔型关联规则频繁项集 (item set) 的算法, 它使用循环渐进扫描数据集合的方式以求找到数据间的关系, 以形成规则。 Apriori算法包含两个重要的步骤: (1) 连接; (2) 剪枝 (去掉那些没必要的中间结果) 。 Apriori算法中常出现项集的概念, 项集简单地说就是项的集合, 包含K个项的集合为K -项集。 项集的出现频率就是指包含项集的事务数, 称为项集的频率。 如果项集满足最小支持度, 那么称它为频繁项集, 频繁项集k-项集的集合记作Lk。 然而, 该算法主要针对非地理空间数据的挖掘, 对地理空间数据挖掘能力不足。

相对于传统Apriori算法, 地理信息数据挖掘算法较为复杂, 其主要原因在于其挖掘对象地理空间数据本身的复杂性。地理空间数据具有地理空间位置和方位、 距离、 几何拓扑等地理空间属性, 并且其本身就具有一定的相关性 (距离近的地理空间对象和现象的特征越相近) 。 因此, Apriori算法必须进行地理空间化改造后才能适合地理信息数据的关联规则发现。

空间化改造后, 地理空间关联规则发现的优化算法可通过5 个步骤实现:

(1) 根据要求获得相关的地理空间数据。

(2) 运用地理学第一定律的相邻等原则描述空间属性和特定属性。

(3) 过滤和筛选重要的数据, 剔除不满足最小支持度的地理空间谓词。

(4) 运用空间度量度 (地理面积支持度和地理相交面积确信度等) 等其他手段对数据进一步提纯。

(5) 提取和发现地理空间关联规则。

地理空间关联规则的发现关键是地理空间关联规则的提取, 地理空间关联规则的提取关键是由最小支持度和置信度的计算。 式 (1) 、 式 (2) 、 式 (3) 可知, 地理空间关联规则的支持度和置信度计算都依赖于地理空间谓词集的支持度计算, 这个计算的基础不同于非地理空间的度量 (基于统计频度) , 而是地理空间的度量 (基于地理几何面积计算) 。

对地理空间POI点集ps中的点进行聚类分析, 所得聚类的凸包分析 (轮廓) 所覆盖的区域称为满足ps的区域, 记作polygon ( ps) 。 对于POI点合集合POIS = { ps1, ps2, … , psn}, 称polygon (ps1) 、 polygon (ps2) 到polygon (psn) 的交 (叠置分析-intersection运算) 为满足POIS区域, 记作polygon (POIS) 。 进行特定区域聚类地理空间关联规则提取时, 将一个POI类别点集看作一个地理空间谓词, 将该区域所有POI类别点集看作是地理空间谓词集。 称满足特定区域地理空间谓词集相交POIS的面积与研究区域R总面积之比为POIS的聚类-凸包-叠置支持度 (Cluster-Convex hull-Over Layer support) , 记为CCOS (POIS) , 则有:

其中calc Area () 为计算面积的函数, 将式 (4) 分别代入式 ( 2) 和式 ( 3) , 就可以得到规则A →B的聚类支持度CCOS (A→B) 和聚类置信度CCOC (A→B) 公式:

要实现的具体功能是从互联网上的地理信息服务 (腾讯地图开发平台) 获取POI集, 将POI集分类进行聚类分析生成聚类集, 对聚类集生成分析外轮廓凸包面集, 将这些面集进行叠置分析后计算面积, 根据面积计算最小支持度和置信度得到POI主题以Close_to (临近) 地理空间谓词的关联规则, 最后挖掘出来的地理空间关联规则以文本、 图表、 电子地图、街景全景的方式表达展示。 功能设计框架设计如图2 所示, 空间关联规则多方式表达如图3 所示。

3 空间关联规则的提取中的面积计算

Apriori算法空间化最基本思路是地理空间的最小支持度和置信度以多边形的面积计算为基础, 因此地理几何面积计算是地理空间关联规则提取实现的一个关键点。

所取得的数据为经纬度坐标, 因此所涉及的计算是地球面上的多边形, 计算比较平面系统复杂。 程序实现将地球简化为一个球体, 在地球球面上, 两点间最短的距离是最大圆的弧线段的长度。 所谓球面上的最大圆, 指的是在球面上圆心与球面的球心重合的圆 (例如地球的经线都是最大圆, 而纬线只有赤道是最大圆) 。 连接球体曲面上两点的最短弧线称为测地线, 它是由古代的科学家们测量地球两地点之间距离时发现的。 而一个球面上的曲面n边形, 是由n条测地线段首尾相连所构成的闭合多边图形。 与平面几何的情形类似, 每条空间球体测地线段定义为曲面多边形的边, 空间球体测地线段的交点定义为顶点。 顶点处两条空间球体测地线的切线的夹角就是空间多边形的内角。

设地球的半径为R (设为6378000 米) , ABC是地球上一个球面三角形。 分别以 α, β, γ 代表地球表面3 个顶点的内角, 仍然沿用符号△ABC表示它的地理空间面积。 沿着地球球面延长该三角形的3 条边, 将其延长为完整的地球球体的大圆。 地球球面上的这两个大圆会在地理空间中有两个交点, 这两个交点是在球面上以球心为中心的一条直径的端点, 这样的两个交点称为对径点。 记A, B, C的对径点分別是A', B', C', 如图4 所示。

考察球体的球面上半圆弧ABA' 和半圆弧ACA' 包围形成的区面区域。 由于球面上关于直径AA' 是三位空间旋转对称的, 因此很容易推理出这块区面区域与整个球面的面积之比为 α/2π。 已知球面的面积公式是4πR2。 所以这块区面区域的面积是2αR2, 即

△ABC + △A' BC = 2αR2

按照同样的方法, 还可以求得出:

△ABC+△AB'C=2βR2

△ABC+△ABC'=2γR2

因为△ABC' 和△A'B'C关于球心对称, 所以它们的地理面积相等:

△ABC' = △A' B' C

又由于上述三角形的其中4 个可以拼成半个球面, 即:

△ABC + △A'BC + △AB'C + △A'B'C = 2πR2

所以根据以上5 个方程, 可以解出:

公式7 就是地球球面三角形面积公式。 它最早是由英国籍数学家托马斯.哈里奥特发现的, 以笛沙格定理命名, 因为最早地将这个公式发表的是法国籍数学家吉拉德.笛沙格。

以公式7 为基础, 球面多边形面积计算需要将经纬度坐标换算成为弧度。 球面多边形计算面积的关键在于计算多边形所有角的度数。

对于球面n边形, 所有角的和为S, 球的半径为R, 那么其面积就是

根据公式8, 空间关联规则的支持度和置信度的筛选量度中的基础—地球表面多边形面积就可以计算了。 具体代码实现如下:

4 显示地图、街景地图以及线获取POI点集

4.1 腾讯地图开发

在线获取地理信息数据与地图展示 (二维矢量和街景景) 时主要用到了腾讯地图开放平台的Java Script API V2、 Web-Service API。

Java Script API V2 可用于在网站中加入交互性强的地图, 能很好地支持PC及手机设备, 目前是免费服务, 任何提供免费访问的网站都可以调用。 Java Script API中包含街景API, 是构建在v2 版本上的全新应用接口, 对于目的地, 可以让用户足不出户, 得到直观的浏览体验。

Web Service API是基于网络服务HTTP协议的数据接口, 开发者可以使用任何开发语言在客户端、 服务器按照腾讯地图Web Service API参数规范, 按需构建HTTP请求, 并获取结果数据 (目前支持json/jsonp方式返回) 。

4.2 Java Script API V2 创建地图及添加Marker、Label、Polygon

HTML文件中用腾讯地图Java Script API创建了以武汉为中心的铺满div的地图。 HTML中包含Java Script程序, 其功能是根据参数绘制标注Marker、 标签Label及多边形Polygon等覆盖物。 绘制参数由C# 后台计算提供, Java Script负责解析并绘制地图数据。

4.3 街景地图

街景地图是一种基于街道的实景地图服务。 中国街景地图的产生比较早, 甚至早于谷歌地图。 街景地图表达地理信息比较充分和详细, 是对传统二维矢量地图的一个有力补充。由于传统地图 (包括统计的电子地图) 对地理信息进行了抽象、 综合, 会对人的地理空间认知造成一定的影响, 因此街景地图的出现是解决 “最后100 米识别” 问题一个有效工具。

文中街景主要的参数是场景 (pano) 、 视角 (pov) 。 场景 (pano) 是一个360 度的全景 ( 街景是由无数个场景组成的) , 每一个场景都有自己的一个唯一标识Pano Id。 视角 (pov) 主要由偏航角 (heading) 俯仰角 (pitch) 、 缩放 (zoom) 3 个参数构成。 在JS程序中, 还使用一个重要的API对象qq.maps.Panorama Service, 其方法get Pano (position:Lat Lng, radius:Number, callback:Function) 的功能是通过某点经纬度获取指定半径内其最近街景场景信息 (包括pano Id、 场景所在坐标等) 。

本功能实现的JS代码如下:

其中函数get Args From Href的功能是获取坐标参数, change的功能根据坐标调用pano_service街景场景服务获取当前实景。

程序运行街景地图效果如图5 所示。

4.4 利用腾讯地图Web Service API及Java Script API V2 获取POI数据、行政区域范围

(1) 使用的POI数据通过腾讯地图Web Service API的地点搜索 (Search接口) 功能获取。

(2) 使用的行政区域范围坐标数据获取通过Java Script API V1.3 中的BMap.Boundary对象的get方法, 具体实现代码为:

JS前端获取的POI及行政界线数据将返回到C# 桌面程序处理。

5 聚类分析、凸包分析、叠置分析的集成及Apriori算法空间化的实现

在大数据时代, 数据挖掘和知识发现是最有价值和关键的工作。 大数据的挖掘和知识发现是大量、 可能有缺陷的 (不完全的、 有噪声的、 模糊的、 随机的) 非样本中发现隐含在其中有价值的、 潜在有用的信息和知识的过程, 也是一种决策支持过程。 程序实现的地理空间关联规则挖掘和发现主要基于聚类分析、 凸包分析、 叠置分析、 面积计算等, 通过对地理信息大数据高度自动化地分析, 做出归纳性的推理, 实现方法的实质就是Apriori算法空间化。 地理空间关联规则分析需要进行多项前序的分析和预处理工作, 传统的非空间化的Apriori算法需要量度的空间化, 计算统计对象的面积而不是一般事务性的频度, 而计算的面积是通过多边形叠置分析得到, 叠置分析的输入—待分析Polygon (面) 集由凸包分析得到, 凸包分析的输入—待分析离散点集由聚类分析得到, 聚类分析的源数据从Internet上在线获取。 聚类分析、 凸包分析的集成是叠置分析关键的前置处理流程, 而叠置分析是与Apriori算法集成在了一起。 整个程序处理流程图如图6 所示。

5.1 聚类分析、凸包分析、叠置分析的集成

将聚类分析、 凸包分析、 叠置分析分别编译为DBSCANDll.dll、 Convex Hull Dll.dll、 Over Lay Dll等.dll文件, 然后引用到叠置分析程序的解决方案中。 聚类分析、 凸包分析、 叠置分析具体实现见文献3、 4、 5, dll文件引用方法见文献5。

5.2 空间关联规则挖掘的程序实现说明

地理空间关联规则的地理空间谓词是由C# 的Dictionary类表达的。 Dictionary是一种泛型类 (封闭不同的数据类型) , 提供了从一组键到一组值的映射。 字典中的每个添加项都由一个值及其相关联的键组成。 通过键来检索值的速度是非常快的, 接近于O (1) , 这是因为Dictionary类是哈希表。 从程序的运行效果看, Dictionary类表达地理空间谓词进行快速查找和排序都十分方便。

(1) 判断是否为频繁集, 该功能为空间关联规则提取的核心function之一

其中, Split Poly Array Intersect是叠置分析交运算的函数, Split Poly Array Area是计算经纬度多边形集面积和的函数。

(2) 根据谓词名称, 查询得到谓词对应相关图层, 可以获取图层边界坐标

该功能主要依赖Dictionary的查询和排序功能。

(3) 得到1阶的频繁POI图层集

Split Poly Array Area函数也在该部分的程序中用到, 主要也是面积计算, 因为是一元谓词, 因此不需要进行叠置交运算。

(4) 根据频繁1-谓语集得到所有频繁集

这一部分根据频繁1-空间谓语集得到所有频繁集, 是空间关联规则提取必不可少的一步。

(5) 根据所有频繁集进行连接、 剪枝, 得到候选集

本程序是找出所有空间频繁k项集的集合, 为找出k项空间频繁集做准备, 该程序分为两步空间频繁集连接和空间频繁集剪枝, 具体过程为:

1) 连接处理: 为找出Lk ( 所有的频繁k空间项集的集合) , 通过将Lk-1 (所有的频繁k-1 空间项集的集合) 与自身连接产生候选k空间项集的集合。 候选集合记作Ck。 设l1 和l2 是Lk-1 中的成员。 记li [j] 表示li中的第j项。 假设Apriori算法对空间对象或空间项集中的项按字典次序排序, 即对于 (k-1) 空间项集li, li [1] <li [2] <……….<li [k-1]。 将Lk-1 与自身连接, 如果 (l1 [1] =l2 [1]) && ( l1 [2] =l2 [2]) && … … ..&& (l1 [k-2] =l2 [k-2]) && (l1 [k-1] <l2 [k-1]) , 则认为l1 和l2 是可连接。 连接l1 和l2 产生的结果是{l1[1] , l1 [2] , … …, l1 [k-1] , l2 [k-1]}。

2) 剪枝处理: CK是LK的超集, 也就是说, CK的成员可能是也可能不是频繁的。 通过扫描所有的空间对象或者空间现象, 确定CK中每个候选的计数, 判断是否小于最小支持度计数, 如果不是, 则认为该候选是频繁的。 为了压缩Ck, 可以利用Apriori性质: 任一频繁空间项集的所有非空子集也必须是频繁的, 反之, 如果某个候选的非空子集不是频繁的, 那么该候选肯定不是频繁的, 从而可以将其从CK中删除。

(6) 根据确信度过滤频繁集, 最后得到空间关联规则

该部分根据生成的可能频繁集进行确信值的度量, 进行了叠置分析交运算Split Poly Array Intersect和面积计算Split Poly Array Area, 对是否能够确定为关联规则进行了考理, 最终确定哪些频繁集可能构成空间关联规则。

6 空间关联规则挖掘结果的多形式表达与实例测试

6.1 空间关联规则挖掘结果的表达

如何展示挖掘结果, 要看数据挖掘的结果是什么形式, 由于是地理信息数据, 因此考虑以地图与文本、 图表结果的形式, 特别是集成了街景表达。 前面地图与文本、 街景已有介绍, 这一段重点介绍图表的表达。

图表实现是基于dotnetcharting控件完成。 dotnetcharting是一个很好用的图表控件, 能画出很漂亮的报表, 一般常用到的主要有柱状图、 饼图、 折线图3 种。 具体代码如下:

(1) 根据dotnetcharting封装了一个Charting类

(2) 根据空间关联规则生成chart

其中程序可以按照参数type的设置绘制柱状图、 饼图和拆线图。

6.2 挖掘实例测试

在实例测试中, 规则挖掘的空间谓词为距离关系-Close_to (临近) , 挖掘某个中心点范围内的POI数据, 挖掘的关联模式是Co-location Pattern Discovery (同位模式挖掘) 。 它是空间关联规则挖掘的一种, 地理同位模型表达为: (POIs, Location) , 比如 ({餐馆, 咖啡店}, 关山) 。 对地理信息进行分类, 针对不同的POI类别进行同位模式挖掘, 可以挖掘出这几类不同的POI之间组合的空间关联关系, 从而可以提供地理位置的推荐服务, 比如餐馆经常和咖啡店在关山这个位置同时出现, 那么在用户查询餐馆时系统就可以推荐给用户相应的服务 (如咖啡店查询) 。 基于区域大小, 根据颗粒粗细, 空间关联关系可以分为global pattern (全局关联模型) 和local pattern (局域关联模型) , 分别指所挖掘出来的空间同位模型到底是普遍性的还是只针对某些特定的地方。 比如上面说的餐馆和咖啡店经常一起出现, 可能只在关山这个区域存在而已, 这就是local pattern, 表示这是关山地区特有的特点。 从实用来说, local pattern可能更有用的, 因为global pattern经常挖掘出来的是常识 (common knowledge) , 不具备新颖性, 一般可能无需使用data mining技术来做。

实现的程序主界面中, 待分析数据选择的参数是 “所在区域”、“挖掘地点”、“挖掘级别” 和 “最小支持度”、“最小可信度” 等5 个输入设置; 电子地图的覆盖物绘制约束是设置是否 “绘制POI”, 设置是否 “绘制规则范围”。 其中挖掘级别是设置POI类别的颗粒大小, 级别数值越大则类别越处于底层信息越详细, 越小则类别越处于顶层信息越抽象。

设置5 个输入参数分别为 “武汉”、 “武汉大学”、 “1”、“0.0005”、 “0.7”, 程序运行结果如图7 所示。

设置5 个输入参数分别为 “杭州”、 “浙江大学”、 “1”、“0.0005”、 “0.7”, 程序运行结果如图8 所示。

设置5 个输入参数分别为 “北京”、 “北京大学”、 “1”、“0.0001”、 “0.7”, 程序运行结果如图9 所示。

设置5 个输入参数分别为 “北京”、 “清华大学”、 “1”、“0.0001”、 “0.7”, 程序运行结果如图10 所示。

设置5 个输入参数分别为 “上海”、 “复旦大学”、 “2”、“0.0002”、 “0.7”, 程序运行结果如图11 所示。

从以上测试结果来看, 关联规则挖掘的结果相对比较合理, 体现与地理位置背景相关的一些特性, 与实际情况接近。测试的大学附近POI中餐饮所占比例大, 各个学校略有差异。如图7 所示, 武汉大学附近是基础设施和美食餐饮相关联; 如图8 所示, 浙江大学附近是宾馆酒店与美食餐饮相关联 (可能是由于杭州是旅游城市) ; 如图9、 10 所示, 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附近是房产小区与美食餐饮相关联; 而如图11 所示, 复旦大学附近是以冷饮与西餐等相关联 (设置了比较详细颗粒的关联运算) 。 从能够挖掘出地理空间关联规则的支持度来看, 武汉与杭州是设置的数值较小, 而北京和上海设置的数值较大。 从地理面积的意义上考察, 这反映了武汉、 杭州与北京、上海按照城市面积大小可归为两种不同的类别, 而武汉、 杭州可归为一类, 北京、 上海可归为一类。 总体来看, 程序通过分析数据挖掘规则发现了新的知识, 而通过地图、 街景地图、 图表、 文本等表达, 使规则描述更清晰、 更直观。

7 结语

介绍了关联规则的Apriori算法, 并研究了该算法, 然后对该算法进行了空间化处理。 通过程序的运行情况可以看出, 集成多种地理空间分析工具对地理信息数据进行数据挖掘和知识, 能够发现某特定区域的地理信息潜在的关联关系, 得出的结论也和其地理背景知识相一致。 故此, 认为在实际应用中, 地理地理空间关联规则的数据挖掘与知识发现对地理信息数据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例如, 数字高程模型 (DEM) 含有地理坐标 (经度和纬度) 和海拔高等地理信息, 通过对DEM数据进行数据挖掘, 采用地理空间关联分析法, 提取与果树生长环境密切相关的信息, 如坡度、 坡向、 坡位、果树生长地理纬度、 离海洋的距离等地理因子。 通过对农业气候生态及其地理分布特征的研究, 结合历史气象资料、 实地考察、 现实种植等相关情况, 进行地理地理空间关联规则发现, 实现果树种植生态区域选择和规划, 指导果树种植, 为精细化农业提供辅助决策。 该应用具有很重要的科学意义和潜在的经济价值。 目前, 这个程序只是初浅地实现了地理空间数据关联规则的挖掘功能, 最小支持度和置信度设置也不灵活, 需要人工调整, 该程序将继续改进, 集成地理信息背景知识的约束, 使挖掘的规则和发现的知识更加符合真实情况。

参考文献

[1]Koperski K, Adhihary J, Han J.Mining knowledge in geographical data[J].communications of ACM, 1999.

[2]K Koperski, J Han.Discovery of Spatial Association Rules in Geographic Information Databases[A].Procof Fourth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Large Spatial Databases[C].Maine, 1995:47-66.

[3]董志.利用DBSCAN实现约束条件下的空间聚类分析[J].电脑编程技巧与维护, 2013, (17) :65-75+87.

[4]董志.利用Monotone Chain算法集成在线地理信息数据生成凸包[J].电脑编程技巧与维护, 2014, (20) :72-81.

[5]董志.利用空间面-面叠置分析实现在线地理数据的信息挖掘[J].电脑编程技巧与维护, 2015, (13) :5-16.

地理试题分析及方法 篇5

课堂导入是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一堂课如果导入得当,就会为整节课起到良好的铺垫作用。成功的课堂导入可以让学生迅速进入学习状态,使学生思维活跃、精力集中,提高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因此,恰当的课堂导入对于整个课堂教学来说,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二、高中地理课堂导入方法及应用举例

1.复习导入法

高中地理知识具有很强的逻辑性,前后联系非常紧密。在学习新知识时,教师如果能够很好地利用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设计合适的课堂导入,既可以帮助学生复习和巩固已学内容,又有利于激发学生探求新知识的欲望,还可以让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掌握新知识。如在学习《海水运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时,教师可以提出问题:“洋流有哪些类型?它们会影响一个地方的气温和降水吗?如果洋流会影响一个地方的气温和降水,那么它们会不会对这一地域的地理环境产生影响?”这样通过旧知识导入新内容,可以让学生从简到难、循序渐进地学习新课,既复习了已学知识,又降低了学生学习和理解新知识的难度。

2.联系生活实际导入法

高中地理所包涵的内容十分广泛,既有身边的乡土地理,又有全世界重要国家和地区的情况,这给教师的课堂教学提供了丰富的素材,所以,教师可以利用近期发生的国内外时事和生活实际来导入新课。需要注意的是高中地理教材是固定不变的,而现实生活每天都在发生变化,因此教师要把具有时代和生活气息的内容引进高中地理课堂导入之中,由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率。如在学习《影响工业布局的因素》时,教师可以联系实施国家产业调整政策后,不能适应市场竞争或者对环境污染严重的工厂和企业会被淘汰,很多新兴工业部门会脱颖而出的背景,设置问题情境:“如果你是一个企业的决策者,计划投资建一个工厂,在产业结构升级和工业布局方面,你会考虑哪些因素?”这样就顺利地引入了所要学习的课本内容。

3.运用背景资料导入法

高中地理的研究对象,其时空界限广阔、遥远,内容涉及多个学科知识,而学生的视野和见闻却是非常有限的。如何解决这样的矛盾,把遥远的和学生未知的领域带入高中地理课堂呢?这就需要教师善于利用音乐、图片、多媒体或教学挂图、地球仪等手段和教具,把抽象的问题具体化、形象化,把教学内容生动地展现在学生面前,引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如在学习“美国”的内容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美国的地理位置、社会经济以及风俗习惯等材料,让学生感觉美国虽然遥远,却又近在咫尺,学习美国的地理知识犹如学习身边的地理知识。又如在学习“西亚”的内容时,教师可以选择西亚最有代表性的几个方面的图片向学生展示,如西亚的干旱、西亚的宗教、西亚的石油等等,通过这些具有代表性的图片资料,导入所要学习的内容,让学生感觉西亚不再遥远而陌生。

4.设置悬念导入法

在高中地理课堂导入中,教师如果能根据课文内容,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其他学科相关知识或者当前所发生的时事新闻等,通过设置疑问、创设矛盾、制造悬念,让学生知其然却不知其所以然,不但可以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而且可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主动探究的学习习惯。因此,用设置悬念的方法导入新课,可以有效地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既定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上,给教学过程增添活力。如在学习“地震”的内容时,教师可以这样导入:“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我国的四川汶川发生了里氏8级地震,不但给当地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也造成了大量的人员伤亡。地震是如何发生的?我们应该怎样防震,将地震所造成的损失降低到最低程度?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些知识。”又如在学习季风环流的知识时,教师可以设计这样的问题导入新课:“一般来说,副热带高压带控制的地方会出现沙漠景观,我国东南也受副热带高压带控制,为什么却不是沙漠?”通过这些问题设置悬念,既能自然地导入新课,也能增加学生学习新课的兴趣,必然能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总之,课堂导入在课堂教学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而复习导入法、联系生活实际导入法、运用背景资料导入法和设置悬念导入法等四种导入法,是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常用的也非常有效的导入方法。

参考文献

[1]左军令.浅谈高中地理课堂导入法[J].新课程学习(中),2012(10).

[2]王建芳.多媒体技术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J].新课程学习(中),2013(8).

地理试题分析及方法 篇6

一、影响探究式教学适用于在高中地理教学的因素

(1) 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高考是我国教育事业的一大特色, 每年高考都是所有人的焦点, 因此我国教育事业发展至今, 对一所学校进行衡量的标准就是学生高考成绩的好坏, 高考成绩的提升, 成为如今大部分学校及师生的追求。所以学校的老师通常会对学生进行传统的灌入式教学, 不断地给学生灌输知识, 让学生一刻不停地做题、考试等, 而有的家长甚至是学生本身也乐于接受这种现象[1]。探究式教学相比传统的教学方式更加注重的是学生的能力的培养, 所以这种教学方式需要通过长时间的探索, 并不是短时间就可以的, 相比传统的教学方式, 探究式教学明显处于劣势地位。

(2) 教材编制及课程设置的影响。大多数的学校都只是对地理的必修课比较重视, 而那些选修课及其活动课等通常都被忽视, 大多学校内部在这方面也缺乏一定的资金和设备, 然而这种课程的设置又和真正需要的考试没有任何关系, 所以选修课通常都流于形式, 极大地限制了探究式教学的实施。而且地理必修课在课程的设置方面也存在一些不连续性, 像初一初二的地理学习是以区域地理为主, 而高一则是以系统的地理知识为主, 到高二高三地理则全部沦为选修。同时由于学生中考不用考地理, 这就导致升上高中时, 地理的知识几乎为零, 因此加重了高中地理教师的压力, 促使在进行探究式教学时, 学生难以迅速地深入到学习及思考的状态当中。

(3) 教师方面的影响。在探究式教学当中, 首先就要求教师必须具有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 其自身必须对地理知识做到精通, 同时也应该牢牢掌握学习以及教学理论方面的知识, 要明确地知道怎样的知识能够符合探究教学的实施和运行。同时应当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及心理特点等, 来做出适当的问题引导。不过, 由于教师对探究式教学的研究时间较少, 而且进行探究式教学的压力也比较大, 这些压力大都来自于关注学生成绩的学校、家长以及学生本身, 所以教师方面虽然可以接受, 但很难实施[2]。

二、高中地理探究式教学方法的适用性原则

(1) 选择创设情境, 激发学生兴趣的原则。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如果学生没有了兴趣, 探究式教学将会大打折扣。所以为了激发学生进行探究学习的兴趣, 教师必须重视该年龄段的学生所具有的心理及思想方面的特征, 要关心他们的日常生活环境, 通过这个视角来进行问题情境的创设, 从而激发学生的兴趣, 实现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目的。

(2) 选择因地制宜的原则。因地制宜原则主要是指在高中地理的教学当中推行探究式教学的方法, 其选择和应用的条件必须根据学校、班级以及其所处的地理环境的特点来进行安排, 从而推行较为适宜的探究式教学, 主要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 高中地理探究式教学的选择必须要根据学生的年龄以及相关心理特征、生活经历等来进行; (2) 需要对学校教学条件、学习资源及地理环境等特点来选择比较适宜的探究方式; (3) 需要充分发挥出当地地势优势及特色来选择一些适宜的探究方法。

(3) 选择激励性原则。激励性原则是教师创造良好课堂氛围的主要手段之一, 对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效果也是最好的。例如, 在讲述“地球圈层结构”这一课程时, 教师就可以利用实验探究的方式来让学生对地震波在地球内部圈层结构当中的作用进行深入了解。具体的实验操作可以使用两个不透明的塑料空瓶, 其中一个放置巧克力, 另一个则是橡皮擦, 让学生分别摇晃瓶子, 再让学生去猜猜瓶子里面放了什么, 所猜出的结果依据又是什么?教师在过程中需要鼓励学生说出自身的感受, 这样学生会自觉参与其中, 带着问题深入其中进行探究。

三、结语

探究式教学适用于高中地理仍然受到某些因素的影响, 所以就需要从适用性原则出发选择创设情境, 激发学生兴趣的原则、选择因地制宜的原则、选择激励性原则等, 这样才能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摘要:地理在高中学科当中占据着较为重要的地位, 主要是针对人文地理环境以及有关时空的变化规律方面进行研究探索, 随着新课改的实施和推行, 地理课程的教学观念开始产生颠覆性的变化, 很多地理教师都开始针对地理这一学科的教学方式进行探索, 为了切实提高地理学科的教学水平, 满足新课标下对高中地理教学的要求, 开始针对地理学科进行教学方式的改革, 推出探究式教学方法。本文针对高中地理探究式教学方法的适用性进行分析, 并为此推出几点意见以供参考。

关键词:高中地理,探究式教学,适用性

参考文献

[1]左屯生.浅谈新课程标准下的教学反思——以高中地理课程为例[J].教育理论与实践, 2014 (29) .

地理试题分析及方法 篇7

系统科学是介于哲学与具体工程科学之间的一种重要科学思想, 运筹学、控制论、信息论、计算机科学技术等成为了系统科学重要的学科基础。系 统思想是在系统科学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重要思想, 其核心在于从整体性、层次性、开放性、可控性等方面理解和认识对象系统, 进而通过预测、评价、控制、优化等具体方面改进和改善对象系统的状态的一门学科。

随着系统科学需要研究和处理的问题的复杂性的不断提高, 面对开放的、复杂的系统性问题, 系统科学提出使用人机交互与集成控制的方法应对上述问题, 信息系统的思想和方法即为系统科学所需解决的问题提供了有效途径。信息系统, 是以计算机硬件、计算机软件、计算机用户、网络设备等构成的人机一体化系统, 是系统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信息系统的思想主要体现在: ①整体性。信息系统的功能由数据输入、数据存储、数据处理、数据输出等各子系统 协同发挥, 共同实现, 从而体现了系统的整体性特征。②层次性。信息系统由 各个子系统构成, 各个子系统又可以进一步分解为具有不同功能的模块, 因此信息系统具有一定的层次性, 任何系统为其上一级系统的子系统, 又为其下一级系统的上级系统。③开放性。信息系统处于不断的动态变化中, 如其不断接受外部数据输入, 又通过对数据的处理和分析, 将相关信息输出到系统外部。

2地理信息系统及其在高中地理教育应用的必要性

地理信息系统是以计算机硬件和计算机软件为基础, 以空间地理数据的输入、存储、计算、图形生成、分析等为主要对象的计算机集成系统。地理 信息系统在城市规划、自然资源管理等社会和经济生活方面得到了日益广泛的应用并取得了显著的绩效。 地理信息系统已作为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走进了我国大多数开设地理、测绘等专业课程的高等院校。 正是由于地理信息系统的助力, 才使得数字地球、数字城市等概念和生活模式逐渐为人们所理解和接受。

我国的高中地理课程教育渗透地理信息系统的必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首先, 地理信息系统作为具体的信息系统, 充分体现了系统科学的核心思想, 通过地理信息系统的教育教学, 能够帮助学生有效理解和运用系统科学中的整体性、层次性、开放性等系统性思想, 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其次, 我国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地理教学大纲提出了地理教育和教学要注意“发展智力和培养能力”的目标, 通过开展面向高中学生的地理信息系统知识、方法的教学, 突破了传统的限定于课本且学生被动式的教学方法, 使得学生能够通过教师讲解与动手实践, 培养学习和解决问题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再次, 随着计算机教育的普及, 我国大多数中学具备了优良的计算机教育环境, 从而为地理信息系统的教育教学的开展提供了有效平台。

3地理信息系统思想在高中地理教育渗透方法分析

3.1 加强地理信息系统与日常教 学的融合

在高中地理教学的过程中, 采用课本教学与地理信息系统软件相互结合的教学方式。例如, 在我国人口分布知识的讲解中, 可以利用地理信息系统软件对我国不同人口分布数量的地区表征不同的颜色, 从而帮助学生发现我国人口分布的地域性特征;又如, 在大气变化的知识讲解中, 可以在地理信息系统软件的帮助下, 展示大气变化的时间性特征, 从而帮助学生了解大气变化的规律性特征。通过地理信息系统与日常教学的融合, 增加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感性认识, 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3.2 通过动手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系统性思想

最有效的培养学生系统性思想的方法在于通过学生自己动手解决问题的方式培养学生的系统性思想。例如, 课题分组安排学生开展“中国粮食产量的分布特征和演化趋势”兴趣小组研究, 在开展课题研究的过程中, 学生需要搜集我国分省级区域的粮食产量数据、将数据输入系统、根据产量绘制分布图、对省级区 域进行分类等。在开展课题研究的过程中, 能够帮助学生深入了解信息系统所具有的开放性、层次性、交互性等系统性特征。

3.3 积极培养学生利用地理信息 系统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启发式教学的方法培养学生利用地理信息系统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例如, 培养学生利用地理信息系统的工具求得两地之间的最优路径的具体方案;此外, 可以启发学生自主发现现实生活中哪些问题可以在地理信息系统的帮助下得到有效解决, 从而培养学生利用地理信息系统解决问题的能力。

摘要:系统科学是重要的科学思想, 培养学生的系统性思想, 对于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具有重要实践意义。信息系统是系统科学的重要实践, 具有开放性、复杂性、整体性、动态性等系统性思想特征, 地理信息系统是信息科学在地理学领域的前沿领域。通过分析地理信息系统思想和方法在高中地理教育教学中应用的必要性, 从加强地理信息系统与日常教学的融合、动手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系统性思想、积极培养学生利用地理信息系统解决问题的能力等方面提出了加强信息系统思想在高中地理课程教学中渗透的具体方法。

关键词:信息系统,地理信息系统,高中地理教学

参考文献

[1]孙中旭.地理信息系统知识进入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的必要性[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2006, (3) :138-139.

[2]田若男.利用地理信息系统优势丰富高中地理教学的方法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013, (4) .

地理国情普查内容及技术路线分析 篇8

关键词:国家地理,宏观调控,利国利民,自然环境,关系

0 引言

开展地理国情普查像了解自己家的后院一样重要, 因为只有对自己家的庭院了解清晰了才能知道哪个位置适合养花, 哪个位置适合养鱼, 哪个地方有漏洞容易让小偷入侵等等, 同理, 开展地理国情普查能更好地了解我国国情, 充分了解我国地理国情信息, 有利于制定出适合国家发展的规划, 其次, 也能帮助我们掌握我国的地表自然、生态和人类活动的一些基本情况, 同时也符合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我们只有充分了解我国的自然与人文方面地理要素, 才能更好地开展一些常态化的地理检测, 用我们掌握的地理信息更好地服务于人民, 服务于社会, 服务于政府。最后利用国家制定的发展规划与发展战略来优化我国国土空间的开发格局与资源的合理配置, 以便更好地保护生态环境, 建设可持续发展的和谐社会。

1 地理国情普查的主要对象与普查内容

对地理国情进行了解, 首先得确定我们需要普查的主要对象和基本内容。普查的基本对象一般为我国国土范围内的地表自然与人文地理方面的要素。普查的基本内容包括各个方面, 比如;勘察水域、荒漠、和裸露地等在范围、位置、面积、类别以及空间分布的一些情况, 同时也可对植被的覆盖情况, 地形地貌等情况的勘察。再次, 也可以对人类活动中涉及的居住地、设施及交通网络等的类别、范围和位置这些人文地理要素进行统计和勘察。以上几个方面覆盖了人文和自然地理两个方面的普查内容, 如有特殊情况, 也可根据具体情况具体安排普查内容。

2 地理国情普查整体技术路线分析

2.1 对普查资料进行预处理

所谓的预处理就是对现有的基础资料进行纠错修改, 主要涉及的资料包含高分辨率影像和比较基础性的地理性信息, 前者就是地理国情普查的重要载体, 在进行高分辨率影像分析的时候能够通过对基础资料的科学分析找出通过卫星得到的一些高清晰度的卫星资料中的错误, 一般来说在有生产进行的区域里进行数据分析需要采用更靠近生长季节, 光谱分辨率更高的资料。

图文相结合是现代地理基础信息数据的基本形式, 通过直观的地理图片展现病带有较为专业的图片解说对后期调取资料、使用、研究都起着重要的作用, 图片能够直观地反映地理状况而文字能够更详尽地介绍该地区当时所处的情况, 两者相结合才能够为后期的数据分析打好基础。

2.2 地理国情数据内业采集的方法

一般来说地理国情数据的采集任务是国家性的举动, 尤其作为一个拥有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世界大国来说, 中国的地理国情数据采集的任务量可以用巨大来形容, 巨大的任务量带来大量的工作, 而相对来说地理国情数据的采集也需要一定的时效性, 也就是说数据必须在一段时间范围内完成不然会影响到采集数据的准确性, 在建国初期一般这项工作完全都是由人工来完成的, 老一辈的地理国情采集工作人员都知道的就是所谓的野外判读, 这种方法无外乎派出专业的队伍进行信息的采集, 专业队伍由数位专业采集人员组成分成不同的小组进行工作, 这种方法的好处就是所得信息较为准确且科学, 有较大的可信度, 但是相对来说弊端也就更加明显, 队伍人数是有限的, 但是分配到宽阔的国土面积上就显得更加吃力, 这样一来数据采集的时间会很长, 采集的数据传回分析, 验证等都需要更长的时间, 这是地理国情普查最不能接受的, 对地理普查人员来说整个普查过程可能意味着很长一段时间在野外度过, 随着社会与科技的不断发展, 现代地理国情普查拥有了更先进的技术———遥感技术, 遥感技术就是通过卫星图像进行图像分析来得到地理国情数据, 这种技术在出现之初就广泛地被人们接收, 它的特点就是速度快、图片精度较高、可行度较高。在得到遥感图像之后需要进行室内判读, 这种判读需要遵循一定的法则, 在遇到较为模糊的数据图像的时候进行业内预判翻译, 这样也能够得到较为准确的信息, 对数据分析者来说工作量比传统的地理国情普查工作要少多了, 尤其是随着计算机的广泛使用, 更多的数据处理可以交给计算机。

2.2.1 人机交互

对于现代人来说计算机与网络已经必不可少, 人们通过高性能的计算机进行数据运算在最短的时间内就能够得到自己想要的数据结果, 可以说计算机影响到了很多行业包含地理国情普查, 原来的普查行为更多的是通过人, 现代普查更多能够利用计算机的高速运算, 得到数据并不是很难的事情, 但是有一点需要注意的是, 计算机拥有高速运算的能力但是计算能力强并不代表计算的结果就能够正确, 这在于怎样去制定计算规则, 这就是人的不可或缺性, 在地里国情普查进行时切忌过度依赖电脑与电脑的计算能力, 对计算机来说数据只是数据而只有人能够将数据以正确的方式录入, 对地里国情普查者来说, 要进行基础资料的核实, 让录入资料能够真正的正确与准确, 只有两者相辅相成进行才能够达到最好的效果。

2.2.2 计算机直译

这种方法一般是基于有较高分辨率且气象条件能够达到要求时才被采用的方法, 这种方法直接采用计算机自动分类, 计算机会通过一定的判断标准将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划分, 这种工作方法最大的优势就是效率高, 计算机所拥有的超强计算能力能够在短时间内对录入数据进行分析, 而计算机会存在一个最大的缺陷那就是数据分析, 数据处理是它的强项但是它不可能像人的大脑一样进行分析对错, 在遇到较为复杂的天气状况而遥感地图数据不太清晰的时候不能够采用这样的方法, 不然会大大降低其可信度。

一般来说, 在计算机对数据进行自动分类之后需要人工进行更深一步的检查, 以得到更加准确的数据。

2.2.3 人工解译

人是最为直观, 最能够充分利用经验进行工作, 对所有的数据进行分析之后所得出的结果肯定是最为科学且恰当的, 但是这还是会涉及到前文所提到的, 确实受到人力、物力、地理等等种种因素的制约。

2.2.4 内容补充

所谓内容补充就是充分利用国家地理国情普查工作所收集到每个部门的专业资料对数据分析结果进行补充说明, 这样做的好处就是让普查结果更加贴近人的生活, 所得出的统计结果就更加全面, 整个结果也会因这些资料而充实起来而不是一堆毫无人气的数据。

2.3 对地理国情普查进行外业调绘与核查

核准业内判读分类成果是外业调绘核查的主要内容, 找出整个判读过程中不对的地方, 在发现这些错误的时候及时进行数据修正, 这项工作的主要任务就是要客观检测地理国情普查结果的准确性。这种准确性决定工作成果主要有两种表现形式, 一种是纸质调绘, 另外一种是平板电子调绘, 两种方法都需要遵从“四到”原则, 即:看到、画到、走到、问到, 这是保证质量的最好办法。

2.3.1 外业调险底图的制作

也就是制作正射影像来反映业内判读解译的成果, 它的基本原理就是将矢量的成果进行符号配置, 选择性地标志一些属性或是地域名称。

2.3.2 调绘核查的方法

按照既定的规划路线进行问题审核, 在审查的同时进行抽查来确保数据的正确。

3 结束语

地理国情普查是一件利国利民的工作, 对国家的经济发展决策起到数据支撑的作用, 十分重要, 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

参考文献

[1]刘晓鹏, 向丽, 戴晓晖.地理信息系统在水文学中的应用现状与发展趋势[J].新疆水利, 1999 (02) .

[2]李淑琴.浅谈地理国情普查中的质量控制[J].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 2014 (06) .

中学地理教学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 篇9

1. 中学地理课程教学的学科地位认知现状分析

高中地理成为高考学科后, 由于高考升学的需要, 高中地理学科的地位突然攀升, 后来与其他高考学科平分秋色。由于学校及教师花费了不少力气, 所以每年高考地理学科成绩总的来说呈上升趋势。高中地理课程教学的学科地位认知问题, 随着地理学科在高考学科中的权重提升, 经历了不重视乃至歧视———比较重视———非常重视之历程。要实现“变人口资源大国为人口资源强国”, 要实现“自主创新”、“又好又快”地发展, 地理学科在基础教育的学科地位就应当得到进一步的加强而不是削弱。

2. 中学地理课程教学的师资队伍素质现状分析

目前从事高中地理课程教学的师资队伍, 就其所具有的从事高中地理课程教学的专业知识、专业教学技能、专业教学技术来说, 绝大多数是无可非议的。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启动实施至今, 地理课程教学的师资配备虽然有所改善, 但初中地理课程教学中具有地理专业知识的教师奇缺!如果高中地理课程教学的教学状况要有所改善、质量要有大幅度的提高的话, 那么初中地理课程教学的师资队伍业务素质就应亟待提高。

3. 中学地理课程教学的教学评价现状分析

关于教学评价, 理论界探讨甚多, 可谓“百花齐放”。来自教育行政机关的评价, 也因省 (市、自治区) 的不同而有所区别。目前, 笔者所处地区的高中地理课程教学评价主要是以“定性”和“定量”相结合, 实施“诊断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诊断性评价”如随堂听课了解教学情况, 诊断性考试等;“总结性评价”如学期期末考试、学年考试、学科结业考试、高考等。

二、提高中学地理课程教学水平的对策研究

1. 适当提高地理课程教学在高考特别是中考中的学科权重

由于地理成为高考、中考的科目的时间不长, 而且在高考特别是中考中的权重较低, 导致学校、教师和学生等对地理课不重视, 视为“副”科, 学得好坏无所谓, 会考时学生人人结业, 皆大欢喜!适当提高地理课程教学在高考特别是中考中的学科权重, 势必促使学校、教师和学生重视地理课程教学, 势必促进有关部门改善地理课程教学的师资、教具、仪器等教育资源配备———为提高中学特别是初中地理课程教学水平提供必要的物质基础保障。

2. 充实和改革学校地理教学内容, 适当增加地理课教学时数

许多发达国家, 中小学地理课时一般都占总课时的6%左右, 而我国中学地理课时只占总课时的2%。随着经济建设的飞速发展, 人类的活动范围已由地表飞向太空、深入海底。宇宙空间和地球内部的奥秘, 日益成为人们研究的对象, 要求21世纪的公民掌握更多的地理科学知识, 因地制宜地利用自然条件, 发展生产、保护自然界的生态平衡。为此, 在中学特别是初中应加强地理教育, 充实改革地理教学内容, 适当增加地理教学时数。

3. 编写出版优质地理教材, 提高地理教学水平

教师、教材、学生是教学过程的三个基本要素。教学过程是教与学双边活动的过程, 教与学的基本依据是教材。教材质量对教学关系很大, 地理教材的质量, 在很大程度上反映着地理教学的发展水平。而现行教材, 无论是湘教版高中、初中地理教材, 还是人教版高中、初中地理教材, 或是中图版高中、初中地理教材, 如果单就教材而论, 的确称得上是好教材!但是, 由于其文字相对于过去的老教材, 在量上大幅度地减少了, 在插图特别是地图的配置上大量增加了, 配置的插图特别是地图给出的信息量很大, 但可供教学使用的提示性的信息或文字太少!

4. 加强地理师资队伍建设, 充分发挥学校地理教育作用

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起主导作用, 只有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 掌握学生的共性和个性心理, 发挥其主导作用, 提高学生的积极性, 才能搞好教学。因而必须重视地理教师素质的培养和提高, 地理教学质量也才能有根本保证。对地理师资的培养和提高, 关键在于培养他们的实地观察能力、地理思维能力, 正确处理教与学关系的能力, 以及自学和独立进行研究的能力。只有培养这样的师资, 才可能胜任并不断改进学校地理教学。

三、结论

综上所述, 中学地理课程教学现状, 无论是学科地位认知问题, 还是师资队伍素质问题、教学评价问题, 核心问题只有一个, 那就是如果教育决策者和教育管理者能站在国家民族振兴的高度去认识地理课程教学的重要性, 客观地摆正地理课程教学的学科地位, 上述诸多问题则可迎刃而解。

地理试题分析及方法 篇10

高中学习阶段,课程类型多,学习难度大,课业压力繁重,因此掌握科学的方法至关重要。在复习的过程中,掌握基础知识、理解相应的原理并不是最理想的学习效果,还存在许多不足,例如知识掌握不扎实、读图能力有所欠缺等造成应用效果不理想。

针对复习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专题复习至关重要,可以在掌握地理知识的基础上,培养实际应用的能力,提升地理素养。地理专题复习优势明显,在不断练习中可以锻炼学生的思维,且锻炼有效性相对较强,应用效果比较理想。

二、高中地理专题复习的方法和策略

一般而言,复习要分阶段进行。前期在掌握了基础知识之后,开始进行专题复习,时间相对较短,但是任务比较多,因此需要采用有效的方法,在短暂的时间内明确复习中的重难点,对知识要点进行全面的梳理,通过专题的形式,有针对性地提高学生的能力。在这个过程中,要做好概念的划分以及知识的分类整合,建立完善的学科知识体系。高中地理学习中,涉及的专题类型多样,例如各种地图相关知识、地球大气运动的规律、区位分析、资源灾害问题等,在大框架下还有小知识点的划分,学习难度较大。

1.主干知识的复习策略。

在主干知识复习中,需要将地理知识做好分类。在自然地理方面,重点内容是掌握地理原理和规律。自然地理部分内容虽然难度相对较大,但是规律性强,因此在复习中,要理解和掌握相关的原理和规律,然后通过实际案例进行反复锻炼,在实践中不断提高学生的运用能力。而且通过答题经验的积累,可以对答题内容和方法进行规范,内容一针见血、切中要点,并且条理清晰,一目了然。在人文地理方面,需要明确复习中的重难点以及复习目标。人文地理知识相对简单,但是知识点零碎杂乱,记忆难度大。整个部分的内容,以区位为基本的划分单位,然后对相关的知识内容,例如城市、商业、农业等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因此在复习中,要抓好重点,面临具体的地理事物,学生要能够全面分析该事物形成的区位要素,也是重点的培养目标。例如在放牧业这一部分,其中讲到了多种类型的放牧业以及各自具备的优势,给我国放牧业的发展提供了经验指导。在案例分析中,针对我国内蒙古等草原放牧区,学生要会运用地理知识对该放牧区进行分析,明确该地区放牧的优势与不足,然后可以提出有建设性的发展策略。在区域地理方面,需要学生掌握具体的自然地理要素和人文地理要素,能够对区域进行准确的定位。在进行专题复习中,要清楚不同部分地理知识的侧重点,有针对性地进行训练,应用效果相对会有所提升。

2.提高圖表的阅读能力。

地理学科与其他学科不同,各种类型的图表比较多,因此在实际操作中,需要锻炼学生阅读图表的能力,能够快速地实现信息的转化和应用。在高考中,图表类型的试题是固定题型,而且大部分试题都涉及图表,解读图表的能力直接影响到学生成绩的高低。在专题锻炼中,要明确读图解题的基本步骤。首先需要对图表的类型进行判定,根据图表的注记和比例尺进行读图,做好关键信息的提取,进行和教材相关知识的联系,然后找准知识点,分条理对问题进行解答。在实际操作中,要按照这种方式对学生提出解题要求,不断提高他们运用知识答题的能力。

3.关注社会热点问题。

近几年来,在高考试题中,热点问题出现的比较频繁,也是影响成绩的重要因素。在进行专题复习时,一方面要对热点问题引起重视,利用多媒体等渠道对热点进行关注,做好与社会实际的紧密联系。例如雾霾问题,受到了社会的普遍关注。面对这个热点问题,学生可以利用地理知识对该社会实际问题进行探索,从而提出有建设性的策略,充分发挥学以致用的效果。另一方面,关注的热点问题成为考试中的背景材料可能性较大,如果前期相关了解比较充足,可以在考试中做到有条不紊,游刃有余。

农村初中地理教学现状分析及对策 篇11

受教学资源限制, 农村教学设施简单, 很难让学生从趣味性入手。传统教育总是教师在“三尺讲台”上独自表演, 学生在台下“听话”地听讲;教师在台上演“独角戏”, 学生常常是“身在曹营心在汉”;学生知识的来源仅仅来自教师, 教师是“真理”的化身。而新课程标准要求课堂上应以“学生为主, 教师为辅”, 而对于地理教学来说明显很难达到预期效果。尤其是抽象的经度纬度, 讲解很吃力, 学生听得很无趣, 教师讲得很无奈。一根粉笔, 三尺讲台, 简单的教师手制教具, 简单的地图, 很难让学生从直观上对地理感兴趣。

农村学生受经济条件限制, 视野狭窄, “地理”是距离学生的世界比较遥远的科目。学生的视野只局限在眼前的地域上, 对祖国乃至世界蓝图都很茫然, 对于信息量严重匮乏的学生来说, 枯燥的讲解往往事倍功半。

学生所学知识与现实脱节, 仅靠死记硬背很快就忘光了, 如此这般真是给农村地理教师出了一道难题。

如何解决以上难题, 在笔者从事了十几年地理教学过程中, 累积了少许经验, 算得上是应对以上难题的对策。

一、扭转观念, 把素质教育深入学生思想

思想决定行动。从提高个人素质入手, 给学生讲道理, 让学生意识到缺乏地理知识的危害, 这是当前教育的需要, 也是进入高中必备的基础。可以举例, 2001年一初中学生在旅游区迷路, 因缺乏地理知识, 导致严重后果。专家指出, 学生的生存技能差固然是导致这一结果的因素, 更重要的是, 此学生不能运用简单的地理知识辨别方向。应该让学生了解到地理在我们周围, 在我们的生活中, 让学生知晓这门“副科”其实是一门应用性学科。

二、知识与趣味性统一, 让学生真正喜欢这门学科

与时俱进、完善自我。首先, 要求从事地理教学的教师应持严谨的教学态度, 教师间营造和谐、互学的良好氛围, 充分发挥教研组的作用, 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和业务水平, 及时解决教学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其次,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提高学生学习能力。美籍华人杨振宇博士说过:“成功的秘诀在于兴趣。”学生对地理知识既好奇又陌生,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注意创设问题情景, 善于驾驭语言技巧, 将引人入胜的寓言、脍炙人口的诗歌、言筒意赅的歇后语、饶有情趣的民谣、美丽动听的音乐、启迪智慧的谜语、幽默动人的漫画、具有传奇色彩神话故事等融入到教学过程之中。让学生每上一节课都有新的感觉、新的发现、新的体验, 从而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 活跃的思维状态, 并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同时让学生学会认识自己, 理解所学内容, 指导学生归纳整理, 通过浓缩、比较等方法化繁为简, 使知识的表达模块化、形象化、层次化, 便于记忆和掌握。

三、运用现有资源开发其探求欲望, 走得更高更远

农村条件差, 现有资源有限, 教师也心有余而力不足。要如何运用有限资源更好地教学, 亦是考验教师能力的难题。电视是现在家喻户晓的信息工具, 引导学生充分利用。比如听天气预报, 为什么南方和北方的天气会有所不同?新闻报道了“新西兰遭遇暴风雪袭击”, 我们却穿着T恤在上课, 同样是6月, 为什么会有截然相反的气候呢?学生学到语文《三峡》时, 结合文章激发兴趣, 引导学生了解三峡的地理位置, 三峡的自然风光的特点, 形成的原因等。历史老师讲到徐霞客时, 还可以将徐霞客和他的游记结合地理知识使学生记忆, 给学生讲解祖国的大好河山, 适时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学生会真正把地理知识深入到思想中去, 打开了学生的视野, 他们会自觉探求知识, 教师的点拨就会水到渠成。

做一个合格的地理教师, 就要身体力行, 真正把对这一职业的热爱渗透到对学生的地理教育中去。以上是笔者一些不成熟的想法, 希望可以在以后的教学中总结经验和不断创新, 完善自我, 为初中地理教育贡献自己的微薄之力。

参考文献

[1]文海山.农村初中地理教育面临的困境及对策.四川教育学院院报, 2006 (6) .

[2]刘鹏等.中学地理教育浅探[D].龙岩师专学报, 2009 (5) .

[3]陈尔寿.著名特级教师教学思想录中学地理[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 1997 (12) .

上一篇:筹划方法下一篇:微信营销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