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项目

2024-10-10

学校项目(共12篇)

学校项目 篇1

学校如果是“千校一面,千校一纲,千校一本”的一个模式,必然不能适应时代的需要。只有在科学的办学思想指导下,客观冷静地分析学校的实际情况,发挥优势,选择突破口,革故鼎新,打造品牌,创建特色,才可能在教育改革创新中独树一帜,形成特色教育和办成特色学校。如何打造特色品牌学校?下面试从几个方面谈一谈我的看法和见解。

一、特色学校要有科学的办校理念

特色学校形成的全过程要有先进的办学理念来统领,学校的特色应该是由学校已有的优势转变过来的,不可能从外部移植。优势项目在形成学校富有创造性的整体办学风貌时,不应该只考虑到建设什么样的特色,用什么样的方法来建设这特色,还应该思考为什么要建设这样的特色,为什么要用这些方法来建设等深层次的问题;只有既注重其特色的形式,又注重其特色的思想内涵,才可能把这种办特色学校的思想融化到学校的文化体系中去,通过有效的传播途径传播。

二、特色学校需要找准特色项目

从特色项目的确立,到学校特色的创立,直至特色学校的最终形成(即:由学校的特色项目蜕变成为特色学校的过程),是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特色项目成为学校的特色,并非一朝一夕所能成,她有一个长期积淀的过程,特色项目应体现出相对稳定性。创建特色学校,“特色”项目的选定十分重要,它既决定学校教育的发展方向与学生的发展方向,也决定学校最后能否形成“特色”。确定特色项目要遵循“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原则。

1.从本校的实际出发。应分析本校教师哪些是有专长的,有些什么专长。学校将要形成的特色,与教师的兴趣爱好、专长取向一致或相近时,教师就容易接受,容易投入,工作进展就比较顺利,成绩也就比较明显。2.从本校的工作环境优势出发。在从事的教育教学过程中,找出本校的工作环境、校舍、场地以及教学设施等硬件优势,开设特色项目。3.考虑学校的社会背景文化。社会文化、经济背景等是培养学校特色的肥沃土壤,我们应充分挖掘,合理利用,使它为建设特色学校服务。

三、特色学校要有特色人才

学校是教育的主阵地,教育的主体是学生,是构建特色学校的主要元素。只有重视学生全面素质的发展才是真正的教育活动,才有特色的发展。因此,创建特色学校,要有特色教育的师资群体。首先,需要有一个具有教育思想的特色校长。校长是这一理念的缔造者,是学校的组织者和决策者,校长自身的创新意识、特色意识和独特的办学思想对创建特色学校至关重要。其次,学校要有特色的教师群体。教师是学校的生命和活力所在、精神和力量所依。校长的办学理念和学校的特色主题,都必须依靠一支与之相适应的教师队伍去实施。蔡元培先生说:“有特色的教师是学校的宝贵财富。”校长只有把先进的富有个性化的办学理念内化为每个教师的自觉行动,并持之以恒地努力实施,学校才能逐步形成鲜明的办学特色。

最后,还要有这一特色项目方面特长的专家作引领,教师凭借兴趣学习及校本培训,对提高专项知识水平是有限的,需要更高层次的专家作指导,内涵才丰富,特色才突出。

四、特色学校要有特色的校园文化氛围

“学校是精神的圣地,是文明的守望者”,学校特色项目的开展,应与校园文化建设、内涵发展一路同行。因此,要创建特色学校,必须注重学校文化建设。

首先,要根据学校特色创建目标和主题,努力建设校园物质文化环境,使人一走进校园就能感受其独具特色的魅力。同时,要根据学校特色创建主题,努力建设校园管理文化。如学校的规章制度的确立、组织活动的形式等都对学校特色的形成和发展起着导向的作用,也对学校特色的形成和发展具有强大的支持力和推动力。

其次,还要有丰富的校园文化生活。可以组织主题班会及各种形式的汇报演出等,让学生有尽情展示自己的机会,使校园文化通过这些活动加以体现。我们每年举行一次大型的校外“书法展”,每学期举行一次校内“书法展”,每周一次“校园书法作品选贴”,每日一次的书法室内优秀作品榜,通过系列活动来提高学生的积极性,从而在学校为书法发展提供了肥沃的土壤。

五、积极争取社会的关心支持

一旦离开上级的支持和帮助,学校的发展就无从谈起。发展小学是由两所薄弱学校合并改造过来的一所新校,从校址,到校舍,到师资,一切都是新的。可以说没有政府的大力投入和支持,哪里有新校舍搬迁?两所薄弱学校合并后,教师数量够,但人才缺,各学科难以找到学科带头人,哪里还有特长突出的特色教师来发展特色教育?在这种情况下,市区教育部门迅速选调了部分骨干教师充实到学校的教师队伍中来,又从新招教师中选择有特长的教师,填补学校人手不足的空位,拨出专项扶持资金,为发展小学装修多功能教室,为发展小学创建特色学校提供有利的条件。小学的发展凝聚着“发展人”奋斗的心血和付出,也浸透着社会关心和主管教育部门领导的关爱情怀。实践证明,努力争取各级领导的重视、支持,对办好特色学校非常重要。

学校项目 篇2

(2016)

第一条 为推动高校在聘请外国文教专家和外籍教师工作中实施差异化战略,特设立“学校特色项目”。

第二条 学校特色项目是指高校通过具有鲜明特征或者独特运作方式实施的聘请外国文教专家和外籍教师从事教学、科研、社会服务和管理等工作的项目,但不包括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地区的专家或者学者,以及已获得外国永久居住权的中国国籍专家或者学者。

学校特色项目旨在促进高校在教学、科研、社会服务和内部管理等的提升,特别鼓励高校聚焦某一方面或者某一领域实现不断改进和持续进步。

第三条 学校特色项目的主要特色应当具有以下至少一项特征:

(一)有助于高校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凸现学校办学定位和人才培养规格,凝练教育教学目标,加强师资队伍和课程体系建设,改善教学条件和人才培养质量。如培育优势学科专业,优化师资队伍结构,建设和改革专业课程,注重和加强实验实践教学,调整人才培养方案等。

(二)有助于高校提升科学研究水平,促进科研成果的转化。如,加强原创性研究,引导和促进多学科交叉,建立师生参与科研创新实践活动的长效机制,培育新的学科生长点,突破重大科技瓶颈问题,提升参与国家重大项目的竞争力,提高科技创新能

力和水平,扩大在国家科技创新体系中的影响,满足科技前沿重大需求,支持国家重点产业领域等。

(三)有助于高校增进社会服务能力,促进人才培养与国家、地方、区域经济发展需求紧密结合,加强理论研究为社会发展提供政策咨询和解决方案,促进社会文化发展和精神文明建设等。

(四)有助于高校加强自身能力建设,形成办学理念的战略管理意识,准确定位办学目标及功能,优化资源配置,完善规模体系,构建科学合理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和评估机制,建立管理责任制度等。

第四条 申请本项目的高校应当满足以下条件:

(一)能够准确把握申报项目与学校的发展战略和整体规划的关系,并能清晰估量和阐述该项目对学校教学、科研、社会服务以及管理等方面的作用;

(二)能够清晰完整地阐述申报项目在目标、途径、方法、过程、成效等方面的主要特色;

(三)明确拟聘请的专家或者学者来华工作的目标,并有详细的计划安排;

(四)具有较强的人才和设施优势,能够提供相关的配套支持。第五条 获准立项的项目不得仅聘请1名专家或者学者。考虑到国家财政预算下达的时间安排,请各高校根据国家财政下达的通常时间安排拟聘请的专家或者学者来华的具体工作时间。

第六条 获准立项的项目执行周期最多不超过3年。但是,确属需要长期支持且效果显著的项目,高校可在项目执行周期结束后,通过新项目申报争取支持。

第七条 获准立项的项目每年获得不超过20万元人民币的经费支持。根据财政预算的实际增长以及高校项目的执行需要,资助额度将视情况进行适当调整。

核定的项目经费仅限用于所聘外籍专家或者学者的薪酬、国际国内交通费、住宿费、生活补贴、保险等支出,不得用于科研、出版物、举办会议、购买仪器和办公设备、研究生补助以及教师学生交流等支出。

项目支出应当根据工作计划实报实销,实际支出低于核定经费额度的,剩余经费部分应当纳入聘请外国专家和外籍教师专项经费由各校国际合作与交流(外事)部门统筹管理和使用。

获准立项但未实际执行的项目经费应当纳入聘请外国专家和外籍教师专项经费统一管理和使用。

第八条 高校2016限申报1个学校特色项目。申报学校特色的项目,不得同时申报教育部或者其他部门组织实施的其他聘请外国专家或者外籍教师的项目。

第九条 高校应当于2015年10月16日前提交《学校特色项目申请表(2016)》和学校报送公文。

申请表中的外文内容须附完整准确的中文译文。

第十条 教育部将在评审的基础上,参考各校已获准项目的执行情况确定最终结果。

申请文件送达时间超过报送时限且无事先合理书面说明的,不予受理。

申请表填写不规范且未按照时限要求补正的,不予受理。第十一条 获准立项的高校应当根据报送“海外名师项目”和“学校特色项目”报告或结项报告有关要求,于每年5月

31日前提交项目报告表和结项报告。

第十二条 获准立项的项目不得变更。

确因自然灾害等不可抗力而无法按时实施的,应书面报告教育部(国际合作与交流司),获准同意后可以延期实施,但不得延至下一。

因故无法实施的,应书面报告教育部(国际合作与交流司),获准同意后终止项目实施。

第十三条 高校应当加强统筹和领导,建立和不断完善项目的管理制度和工作流程。

高校国际合作与交流(外事)部门应当会同其他有关部门对项目申报、结项等材料进行先期审核,严格把关,做好项目的管理工作。

第十四条 教育部将适时对获准立项项目进行检查和评估,并以适当方式宣传推广效果和影响较好项目的做法和经验。

教育部将根据报送报告表和结项报告遵守时限以及质量情况,统筹考虑高校新设和续办项目的安排。对于不能按时保质报送报告表和结项报告或者虚假报送报告表和结项报告、擅自改变项目实体内容、项目管理混乱、实施效果欠佳的,将影响高校1-3年同类项目的申报。

学校趣味运动会的项目设置 篇3

趣味运动项目的特点及意义

传统运动会的项目设置出现竞技性浓、趣味性差、少数体育精英在“表演”、其他学生做“看客”的场面。显然,这背离了举办运动会的初衷。趣味运动会则是适合任何人群参加的一项健康运动,其特点主要有:

新颖乐趣 通过多种特制新颖器材,令参与团体感觉新鲜,为视觉、听觉都带来更多享受,让参加项目者更为投入。运动项目简单有趣,刺激好玩,通过项目概念讲解及简单演示,便可明白项目游戏规则及如何参与,大部分项目与游戏形式结合,趣味性极高。

门槛低,学生参与性强 与传统运动会相比,趣味运动会更凸显团体的共同参与,几十人甚至上千人均可在一场趣味运动上共同参与。脱离传统运动会只能“多人观看,少人参与”的不足之处。这些都弥补了传统运动会上只拼力量、速度的不足,趣味运动项目对体能的要求不高,不论老少、男女均共同参与体会。

气氛活跃 因趣味运动项目区域要求不高,只需要不大的面积便可进行,观众与参赛者的距离很近,场里场外像打成一片。开场、比赛、颁奖整个环节的气氛都特显活跃、热闹。

可控性强 因为有出色的裁判团体,加以细致的项目规则和有条不絮、环环相扣的项目分数统计规则,让活动能顺利进行。

项目众多 项目每日都有更新,每日都有创造,使兴趣得到充分延续,从而达到锻炼身体以及团结合作的目的。

项目设置应注意的问题

项目设置应体现科学性原则 各个项目的设置要相互协调,在场地、时间等方面应相互补充,不能冲突。有些项目可能是第一次设置,在此之前可以先测试再定标准,不能凭自己的经验或感觉,随便定标准。如笔者所在学校在设置项目时,有教师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集体趣味项目“运球接力”,刚开始凭自己的感觉设置5分钟、距离30米应该可以。在组织几个人测试完之后,才发现在时间、距离等方面考虑不充分,而且5分钟里队员在不停地传接球,体力、专注程度上有一定的要求。为了增强项目的趣味性、科学性,后将距离设置为15米、时间为3分钟,以成功运球最多的队为胜。改过之后的比赛,趣味性更浓,效果更明显。

项目设置应注意安全 和传统的以竞技为主的运动会相比,趣味运动项目要求简单易学,不需要经过专门的训练,比赛过程中的趣味运动会器材大部分是充气类、布质类、木质类等器材,降低危险,并且对选手的专业技能也不能有特别要求,比赛规则制定简单易懂,比赛筹备的时候再充分考虑组织安全问题,以确保每个参赛者的安全。大多数趣味运动项目具有一定的竞争性,为了取得更好的成绩,同学们极易淡化安全防范意识。所以,“安全第一”的思想一定要在开赛前对学生讲解或强调,对违反规则的行为要处罚,这就要求体育教师周密而严谨的考虑到各种项目的危险性和诱发因素,制定出切实可行的防范措施。

项目设置要面向全体学生 组织趣味运动会的目的就是以趣味为中心,把参与者对运动快乐的体验作为首要的理念,在设置项目时要充分考虑到如何让更多的学生参与,让更多的学生想参与。

项目设置要有一定的目的性 趣味运动项目选项时要有目的性,趣味运动会项目不仅要注重项目自身的趣味性、吸引性和较高的参与性,还要看重对学生体质和技术、技能的培养和锻炼,以提高学生的运动水平。选择时侧重运动技能、或身体健康、或对合作精神的培养等。如20个人20个编织袋,在规定地点将袋子连接好形成履带式“车轮”,再用做好的车轮完成行走20米的距离,看哪队用的时间最短,比赛的趣味在于团队合作先完成制作,然后要合作走,这过程中,可能会出现车轮损毁要修、行走不协调等一系列的问题。学生间相互帮助、相互配合,团队合作意识定有增强,比赛的趣味性始终贯穿其中。

项目设置可以与亲子游戏结合 趣味运动会重在一个“趣”字,如果能和亲子游戏结合在一起,其意义必然不同凡响。通过游戏,让家长、孩子体验运动的快乐,更加深了家校情、师生情、亲子情。学校在元旦时也做了尝试,分成6个年级组,一年级至三年级设置亲子游戏春种秋收、运球投准,四年级至六年级设置滚铁环、三人四足。游戏结束后,在家长中产生了积极的影响,许多家长体会到不仅要关心孩子的成绩,更要关注孩子的健康。

结束语

开展学校趣味运动会,能真正提高学生的健康素质,是检阅阳光体育工程质量的好方法。趣味运动会以人人参与,为团队出力、添光、争彩为活动乐趣,为终身体育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作为体育教师,一定要积极学习、借鉴、组织、积累趣味运动会的知识。抓住趣味运动会项目“人人参与”、活动“趣味性”强、组织“简易”、多场地“同进行”等特点,在符合“健康第一”的思想指导下,让所有学生在学校运动会的赛场上,展示自我的风采,体验运动的快乐。

学校项目 篇4

目前张掖市共有11所学校立项成功, 甘州区共有4所学校立项成功。 据初步调查, 由于学校领导、教师、家长和学生对实施好“乡村学校少年宫”项目重要意义的认识不够, 大部分学校“乡村学校少年宫”活动开展得不够规范, 严重制约了“乡村学校少年宫”项目的实施。

通过我近校三年实施“乡村学校少年宫”项目的实际, 在实践的基础上, 通过反思和总结, 我们认为实施好“乡村学校少年宫”项目, 对学校发展、教师发展、学生成长以及学校特色创建等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一、开展好乡村学校少年宫工作, 为我们扎实地推进素质教育提供了抓手

乡村学校少年宫的活动可以说涉及了学校教育的各个方面, 德育、体育、美育、劳动教育、科技教育、社会实践、读书活动, 既给我们学生的全面发展搭建了平台, 又为学生的个性发展提供了选择的空间, 是我们实施素质教育的有力抓手。

二、开展好乡村学校少年宫工作, 为我们进一步推动新课改搭建了平台

新课改的课程体系包括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三部分, 其中校本课程由学校具体负责开发并组织教学, 各校在校本课程开发方面进行了不同程度的探索, 个别学校在这方面也做出了一定的成绩, 但总体而言, 到目前为止, 大部分学校还没有开发出规范、成熟、科学的校本课程, 将校本课程同国家课程一样纳入到教学计划中的学校更少, 其中一个主要原因就是学校缺乏开发校本课程所需要的师资、场地、设施等条件, 而乡村学校少年宫的建设可以给各校开设校本课程提供相应的物质条件、师资支持。

三、开展好乡村学校少年宫工作, 为实现教育公平提供了条件

我们认为城乡教育差距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师资水平的差距, 二是办学条件的差距, 三是家庭教育的缺失。 而通过乡村学校少年宫的建设, 一是通过加强对校内师资的培训, 通过向社会公开招聘一部分具有专业技能或艺术特长和民俗文化的人士或大学生担任辅导员, 从而提高师资的整体水平;二是通过乡村学校少年宫建设, 大幅度提高学校的办学条件; 三是利用乡村学校少年宫的资源, 加大对家长的培训力度, 努力提高家长的个人素养和家庭教育的水平。

四、开展好乡村学校少年宫工作, 为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提供了动力

我们发现理科教师普遍在人文知识方面比较欠缺, 而文科教师普遍在科学知识和素养方面比较欠缺, 而乡村学校少年宫活动的开展, 要求教师除了能胜任学科教学工作外, 还要能承担一至两项其他教育活动, 所以我们提出教师工作量的计算方法为10 (学科教学工作量) +1 (承担一项阳光体育辅导工作) +1 (承担一项少年宫辅导工作) , 并且纳入绩效考核, 这就督促教师必须改变教育观念, 重新规划自己的专业发展, 同时乡村学校少年宫给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了很好的物质条件和智力支持, 为教师专业发展规划的完成提供了可能。

五、开展好乡村学校少年宫工作, 为打造书香校园、建立学习型组织提供了保障

有资料显示, 2012年全球各国国民读书量的统计, 全球每年人均读书9本, 最多的犹太人人均读书26本, 欧洲国家人均读书13—14 本, 而我国人均读书只有6 本, 如果除去教科书, 人均读书不足1本, 而且近几年显示我国人均读书量呈下降趋势。 温家宝总理曾在微博上说过:“一个不读书的人是没有前途的, 一个不读书的民族也是没有前途的。 ”所以我们作为教育部门, 一定要加强对师生的读书要求, 而乡村少年宫的建设, 按照项目要求必须购买规定的书目, 开展读书活动, 这就为我们打造书香校园、 建立学习型组织提供了保障。

六、开展好乡村学校少年宫工作, 为培养全面发展且个性张扬的农村学生提供了舞台

乡村学校少年宫的活动涉及德育、 体育、艺术、心理健康教育、科技、社会实践、读书等各个方面, 这就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了条件, 同时各个学校可以依据各自的地域特点和学校实际, 开发十几种甚至几十种活动, 这为学生的个性发展提供了选择的机会和可能。

七、开展好乡村学校少年宫工作, 为学校的特色创建和品牌建设提供了选择的空间

乡村学校少年宫活动涉及面广, 种类多, 我们可以根据学校文化、地域特点、学校实际确立特色发展方向并持之以恒地坚持做下去, 将来一定会创建出自己的办学特色和学校品牌, 实现特色兴校的目标。

实施好乡村学校少年宫项目既是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农村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需要, 又是为了进一步推进素质教育的实施, 更是为了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年) 》, 所以, 我们学校领导、教师、家长、学生乃至全社会的群众, 都应该充分认识实施好乡村学校少年宫项目重大意义的认识, 切实开展好乡村学校少年宫活动, 把好事做好, 使广大的学生受益, 真实现快乐学习、快乐活动、健康成长、全面发展和幸福生活的目标。

参考文献

[1]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年) .

[2]常武显.山东淄博乡村学校少年宫的发源地[J].思想政治工作研究, 2012 (06) .

学校项目建设请示 篇5

你局《关于西宁市第十中学标准化学校项目初步设计审查的请示》(宁教计〔〕4号)收悉。根据西宁市发改委《关于西宁市十中标准化学校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批复》(宁发改社会〔〕244号),3月我厅会同省、西宁市有关部门及工程技术专家,对青海岩土工程勘察咨询公司提交的岩土工程勘察报告及深圳同济人建筑设计有限公司编制的初步设计进行了审查。会后,下发了《关于下发西宁市第十中学标准化学校建设项目初步设计审查意见的通知》,工程勘察设计单位根据初步设计审查意见,对本工程初步设计进行修改和完善,经审核,原则同意补充修改后的初步设计。现批复如下:

一、建设规模及内容

在青海省西宁市城东区韵家口路与付家寨路交汇处新建西宁市第十中学标准化学校项目,工程用地南临付家寨路、东、北侧设规划路。工程总用地面积33831平方米,新建建筑总建筑面积40507平方米。其中:风雨操场总建筑面积1086平方米(地上一层,型钢混凝土结构),综合教学楼总建筑面积29974平方米,框架结构(其中:地下车库总建筑面积2307平方米,地下一层;科技楼总建筑面积4056平方米,地上六层地下一层;科学实验楼总建筑面积5650平方米,地上五层;教学及辅助用房总建筑面积12971平方米,地上五层;图书馆总建筑面积3935平方米,地上四层;架空层总建筑面积765平方米;屋顶楼梯、水泵房总建筑面积290平方米);锅炉房建筑面积335平方米(地上一层地下一层,框架结构);食堂及学生宿舍。总建筑面积5861平方米(地上五层地下一层,框架结构);教工宿舍总建筑面积3251平方米(地上五层,框架结构)。

本项目主要建设室内篮球场兼电教室、初中普通教室、高中普通教室、合班教室、多媒体网络教室、心理辅导室、教师办公室、初中舞蹈教室、高中舞蹈教室、书库、教室阅览室、期刊阅读室、初中电子阅览室、高中电子阅览室、化学实验室、生物实验室、生物标本室、物理实验室、物理探究室、综合实验室、音乐教室、美术教室、医务室、广播室、录播室、社团活动室、行政办公室、主任办公室、会议室、档案室、接待室、消防控制室、学生宿舍、无障碍宿舍、教工宿舍、公共活动室、开水间、学生餐厅、教师餐厅、主食库、副食库、操作间、洗碗间、厨房加工间、男更衣室、女更衣室、清真操作间、冷库、清真主食库、清真副食库、卫生间、生活水泵房、锅炉房、燃气间、弱电机房、高压配电室、消防水泵房、低压配电室、排烟机房、柴油发电机房、储油间、地下车库(34个停车位)、热交换站、250米标准运动场等其他附属配套设施和室外总图工程。

二、工程概算

经初步审核,本工程总概算为22352万元,最终以西宁市发改委与我厅会签的概算批复为准。

三、建设工期

本工程建设工期为二年。

四、主要技术措施

(一)设计单位在施工图设计阶段要根据《青海省绿色建筑行动实施方案》、《青海省绿色建筑设计标准》、《青海省绿色建筑评价标准》进一步细化完善绿色建筑设计相关内容,达到绿色建筑设计阶段星级评价标识一星级要求。

(二)初中教学楼距城市次干道的距离不足25米,应采取相应隔声措施。

(三)楼(屋)面活荷载取值应根据不同房间的使用功能和现行相关规范进行补充细化。

(四)施工图设计阶段进一步优化基坑支护措施及基础降排水措施。

五、其它

(一)请通知设计单位按照西宁市总体规划及国家现行有关标准、规范、规程要求,结合现场实际情况和初步设计审查意见,抓紧开展施工图设计工作。初步设计一经批准,不得随意变更;如需重大变更,应报我厅重新审核。

(二)对建筑节能、建筑材料选用、供水、供电、雨污水减排及综合利用、土地资源利用均要本着高效、节能、环保和经济适用的原则进行设计和建设。

(三)请你单位在施工图设计阶段认真监督落实初步设计审查中提出的修改完善意见,确保工程设计质量和各项外部条件的落实。

学校项目 篇6

关键词:项目教学法;中职学校;电子专业;电路仿真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09-0012-02

中职学生相当部分文化基础差,他们对于理论学习的兴趣不高,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自我约束能力差,缺乏总结和归纳能力,综合素质不高。电子专业理论知识抽象、内容深,学生在学习时普遍反映难学、难理解。用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组织教学收效甚微,而项目教学法则是解决问题行之有效的方法。

一、实施项目教学法的意义

1.项目教学法。项目教学法是一种典型的“做中学”教学方法,是师生通过共同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工作而进行的教学活动。在整个教学活动中,教师将一个相对独立的项目,交由学生自己处理,信息的收集、方案的设计、项目的实施及最终的评价,都由学生自己负责,学生通过该项目的进行,了解并把握整个过程及每一环节中的基本要求。学生通过项目实践,理解和掌握项目要求的知识和技能。

2.电子专业传统教学存在问题。据对我校电子专业学生进行问卷调查显示,刚入学时在专业介绍时还会对所学的课程好奇,但进入到专业学习后,很多学生就慢慢就失去了兴趣,反馈情况集中在:①电子知识抽象难学:摸不到,看不着。②大多数老师都是在课堂上讲解,偶尔做几次实验,学生的实操技能提高慢。③传统教学虽然可以系统地学习理论知识,但学生根本不愿意“跟”,慢慢地学生就“抛弃”了老师和课本。④学生觉得课程乏味,没有成就感,提不起学习兴趣。

3.我校电子专业课程教学改革。我校在2006年开始在电子专业电子技能课程采用一体化教学方式,并逐年总结、改进。2009年以省职业技术教育学会编写的《电子技术应用专业教学指导方案》为指导思想,在专业核心课程中采用项目化教学的模式。如《单片机原理与应用》《ProtelDXP线路设计》《PROTEUS仿真软件应用》《电子产品制造工艺》《家电维修》等课程,取得了一定成效。

二、实施项目教学法的条件

1.项目化的专业课程体系。电子专业课程总体结构可分为三大模块,分别是基础模块(文化基础课和专业通用课)、专业模块和拓展模块。项目教学实施必须打破学科型专业知识的纵向体系结构,实现相关职业知识和职业能力的横向构建,以工作项目为核心重组专业知识。

2.项目化教学要求的师资队伍。在项目式教学中,教师只是知识和信息的引导者。要求教师有较深厚的理论功底,专业知识面广,综合能力强;有较强的实践经验,能够为学生创设学习情境。

三、项目化教学法的设计

我校电子专业项目化教学的基本步骤是:项目下达→项目计划书→项目实施→项目评价→项目小结。下面以我校的《PROTEUS仿真软件应用》课程进行说明。该课程开设在第四学期,采用项目化教学的方式,项目的选取是按模拟电路、数字电路和单片机电路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原则。通过学习,一方面学生可以掌握仿真软件的使用;另一方面可以加深对已经学过知识的理解,学会设计基本的应用电路,提早适应企业要求,提高学生的操作技能能力。

1.项目下达。以项目四为例,要求设计一个正弦波振荡器。具体要求:①核心元件采用三极管或集成运算放大器。②正弦波信号输出频率约为2KHz。③正确测量波形的周期、幅度,填写相关数据。④PCB板设计要合理美观。在介绍项目时,给学生演示一个已经做好的RC移相振荡器,以《电子技术基础与技能》第五章谐振放大器和正弦波振荡电路内容简要讲解。学生要懂得电路起振的条件;清楚电路须包含放大电路、选频电路和反馈网络三部分;介绍虚拟器件示波器的使用;PCB板设计的要求。教学时间不宜过长,该项目理论讲解要精简,控制在1课时左右。

2.项目计划书。项目实施地点在EDA实训室,全班60人,三人一小组,共分为20小组。首先对老师刚才介绍的项目任务进行分析讨论,确定自己的设计思路,然后把思路写成计划书。目标的确定很重要,是实施项目教学法的前提和成功的关键。传统的教学方式都是规定学生要把任务做成规定的模式,抑制了学生的创新能力,现在主动权在学生手中,大大增强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学习兴趣。确定本组的计划后,小组成员还要进行分工,让每个成员都参与到项目中来,确定要每个成员负责的任务,让他们明白这个项目是通过大家的共同合作才能完成的。

3.项目实施。学生按照已确立的工作计划开始制作项目,教师在这阶段中要巡视所有的小组,对学生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及时向全班讲解。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教师指导的深度要有所不同。这个阶段是体现各组成员团结协作精神的环节。如个别学生设计的电路未能产生波形,这时,要多鼓励,少批评。要求学生认真检查线路,努力找出问题所在的地方,提高他们排除故障的能力,让学生体会到成功的喜悦,有利于学生树立自信心。下面是某位学生设计的RC桥式正弦波振荡器。

4.项目评价。项目完成后,各组的演讲员上台演示讲解自己项目,限时五分钟。让同学们欣赏各组的作品,并发表自己的意见和建议,进而进行评分。评价分为三种方式:一是自己小组内进行自评;二是各组之间进行交叉互评;三是老师对各组进行评价。教师要注意做到综合性、全面性和公正性。不仅要看学生在项目中表现出来的专业知识和能力,还要全面分析他们在项目设计的完成过程中体现出来的综合素质,包括工作态度、协作精神、忍耐性、应变能力和交流能力等。评价表格如表一所示。

表一〓项目评分表

5项目小结。项目完成过程是学生自己探索钻研的过程,为了能学众人之长,项目完成后的总结相当重要。在总结中帮助学生明晰项目所训练的内容及最佳思考方法,找出不足,确定努力方向,并指导学生对项目进行拓展和延伸,实现知识和技能的迁移。完成项目后,可让学生设计非正弦波振荡器或函数信号发生器等。

四、项目化教学实施的误区

项目教学法的确是行之有效的实践性教学方法,但在实施过程中也会存在误区:①有些教师认为只有采用项目教学法才能达到最好效果,所以一味盲目地使用。其实在讲述专业理论时,恰当的传统教学法也会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在实践性教学时,各种实践性教学方法也有它们的用武之地。特别是学生在没基础的情况下实施项目法,完全由他自己独立设计与实施显然是不合适的。《电子技术基础与技能》的设计就非常好,在每一章或相关联的基础知识与技能传授完成后,通过若干个小到中等的项目实施穿插教学,从而实现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目标。②以项目为主线,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在课堂上不能继续“教师讲,学生听”的做法。③不能“只做不讲”,教师应成为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引导者、指导者,项目的完成要求师生共同参与。总之,教学方法只有恰当选择,合理组合,正确使用才能发挥它的作用。

实践证明,项目教学法是一种比较有效的教学方法,它突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发现新知识、掌握新内容。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既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又体现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充分地体现了现代中职教育“以就业为导向,以技能为核心,以素质教育为基础,以学生为本位”的教育思想,教学的质量和效果显著提高。

参考文献:

[1]广东省职业技术教育学会.广东省中等职业学校专业教学指导方案汇编[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2]伍湘彬.电子技术基础与技能[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3]张文涛.PROTEUS仿真软件应用[M].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9.

刍议学校工程项目管理 篇7

关键词:学校工程,管理,造价控制,进度监控,质量保证

随着高校规模的扩大, 学校办学硬件指标要求提高, 工程建设项目规模越来越大, 技术复杂程度越来越高, 同时也增加了高校工程管理人员的工程管理控制难度。作为学校的工程项目管理人员, 根据学校的战略发展目标, 对工程项目提出实现功能与观感和价控制平衡、施工进度、工程质量、造价控制等方面的要求, 为实现这些目标, 笔者认为必须从有效的技术把关、有效进度监控、质量保证、工程施工安全控制等方面着手。

一、学校工程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学校属于公共事业性单位, 其基建工程不同于其他房地产建设项目, 具有特殊性, 大部分建筑都属于公共性建筑, 不是追求近期的经济效益, 而是追求社会价值。在学校管理体制上也与其他建设单位有本质的区别, 例如:不能像其他建设单位一样具备比较齐全的专业管理团队和完善的管理制度等。笔者根据个人长年的工作实践经验, 将学校工程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归纳如下:

1. 在学校工程管理过程中, 较难充分的理解设计和实施有效的技术把关

在设计阶段, 向设计院提供的设计任务书是学校根据总体战略发展目标和校园总体规划和提供的, 这些使用功能要求是由设计院去实现, 但设计院在实现这些功能的技术细节和总体技术平衡、造价控制平衡等需要学校去把关, 学校往往难以做出充分的理解和技术上的有效把关。

2. 总体进度难以做到有效的控制

根据学校基建的总体目标, 需要学校实施和监控整个进度, 但各个目标环节难以做到合理的衔接、工作的穿插、统筹平衡。

3. 质量难以监控到位

进度和质量在有的时候是相互制约的, 几乎无法达到两者的同时兼顾;由于学校专业力量的欠缺, 很难通过学校管理人员的技术经验和专业水平去判断控制工程质量;很难做到让所有师生对质量观感的满意和使用时的一致认可。

4. 安全方面较难做到有效方法防范

虽然在安全方面主要由总承包单位去落实, 监理单位和学校去不断的检查和监督, 政府行政主管部门也不时检查, 但是每次检查都不断会有安全隐患, 并且有时会反复出现同样的问题, 没有很好的方法做到有效的防范和提前控制。

二、学校工程项目管理要点

1. 充分的理解设计和实施有效的技术监督 (实现功能、观感、造价控制平衡)

针对学校工程项目管理中的技术把关工作, 应着重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处理:

(1) 通过对设计意图的理解和把握, 寻求各专业的最佳平衡点

在施工前工程管理人员应对设计作充分的理解, 对整个工程项目全面了解和整体控制, 整合不同的工程专业, 寻找最佳的平衡点, 从而实现整个学校的造价控制。例如:某学校图书馆设计为保证楼体幕墙及外立面美观, 增加了外墙干挂, 使外墙减少了窗的面积, 这样会损失20%的新风量, 但同时也为降低楼体消防等级, 楼体中间采用中空试风井设计, 楼体开口消防车道进入中庭, 这样不但增大新风量也降低了消防等级, 减少造价。另外为保证负压平衡及降低的消防等级消防报件能通过, 在风井通过两面钢结构玻璃顶棚交错式开口设计, 使顶棚既不封闭, 又能挡雨, 新风面积也增加, 并保证了消防报件能通过。上述实例在功能、观感、造价中寻求了最佳平衡点。

(2) 外聘专家组织论证设计的可靠性和可操作性

此问题主要发生在施工阶段不可预见的情况发生后, 调整原方案后的可靠性和可操作性判断, 不同工程服务主体之间的意见分歧, 使得设计无法保证可靠性和可操作性兼顾。作为建设单位的工程管理人员, 就是要把握住可靠性方案在学校、设计、施工之间平衡, 找到衔接点, 使项目得以顺利实施, 例如:某校图书馆是在开挖后的山体建设, 原设计地基采用预应力管桩, 桩长大于4米为有效桩, 在压桩施工到70%时开始出现不能有效沉桩的情况, 设计院到现场查看, 提出了两个修改方案:方案一、此部分变更为独立基础并在部分基础下设置抗滑移锚杆, 此方案造价会过高。方案二、变更为冲孔桩, 但由于原地质钻探资料布孔较稀疏, 建议每一个基础补探明详细地质情况, 此方案需要补勘察, 实施时间过长, 会出现施工人员窝工。这两个方案的权衡需要建设单位来总体把握, 因此学校通过另外聘请专家与设计单位、监理单位、施工单位开专题论证会论证方案的可靠性和可实施性, 最终认同方案二来实施, 不过多的增加造价, 窝工的问题现场通过交叉作业来处理, 既能保证设计的可靠性又可以实施。

2. 总体进度有效控制

学校基建工程的进度要求, 不仅是施工阶段的施工进度, 而是贯穿于工程立项、设计、报建、招标、办理施工许可证、工程施工、竣工验收并交付使用等整个项目开发的全过程, 在进度监控过程中, 本人认为应把握如下两点:

(1) 做好整体项目的时间进度安排

学校在项目启动决策后, 立即根据学校的总体战略目标编制详细的工作时间计划安排表, 并根据不同的工作和时间节点列明具体的工作内容, 整理交叉完成的时间安排, 并根据以往经验注明实施时需要注意的事项和难点;完成后根据学校工程管理人员不同分工, 分别分配任务实施, 在实施时会有不同单位 (如招标代理、勘察院、设计院、监理、施工单位等) 分阶段介入, 做好各单位和各阶段工作的穿插配合工作;将设计、招投标、报建、施工、竣工备案等工作的进度同时整合进去, 各类工作的介入节点及互衔接。

(2) 施工阶段的进度监控

施工阶段主要分为:基础及主体工程施工阶段和主体工程完成后装饰装修及设备安装阶段。根据工程进度计划表实施监控, 掌握关键线路和工序, 预测可能遇到的问题和困难 (如是否使用财政资金、进度款是否能及时支付、需要洽商确认工作、设计变更等) , 需要提前解决, 如发生某一个环节影响造成滞后, 必须要求相关单位在下一道工序或施工段将滞后工期抢回来。如进度没有办法避免肯定受到影响, 需要各单位人员群策群力, 在法律、学校制度规定内灵活解决。

例如:某校学生宿舍基础工程由于连续暴雨造成基础工程延误, 根据学校总体计划安排, 一定需要提前或按时交付使用, 可在下阶段的主体结构施工时增加人员和周转模板, 在满足施工规范的前提下, 由计划的10天一层改为7天一层, 把滞后的工期抢回来。在主体结构完成后的装饰装修及设备安装阶段, 除了总承包单位, 还有很多分包单位入场工作, 此阶段的协调和进度监控工作复杂, 主要是统筹、协调, 使得进度计划按照学校的目标正常进行。须协调解决施工过程中因不同工序或不同单位之间交叉作业冲突和技术的问题, 使工程正常进行。

3. 有效的质量监控和恰当的技术整改

作为学校的工程管理人员, 其质量要求主要面向政府工程主管部门和学校师生, 主要内容是各专业验收合格、功能实现、观感要求, 为保证这一目标实现, 除了在施工全过程监控并对质量问题及时的矫偏以外, 还应该在下面3个阶段完成上述三个目标。

(1) 基础及主体结构验收阶段 (直接涉及安全使用, 间接实现质量观感)

基础及主体结构质量涉及到整栋楼的安全使用, 在施工过程中的监控是质量管理的重中之重, 在施工中的质量控制主要依赖于监理单位及时发现、及时监控、及时督促整改, 并及时与政府工程主管部门沟通, 以期达到更有效的事前监控。基础及结构主体完成以后, 无论是水电及设备安装、还是门窗安装、精装等工作, 均以主体为基础, 其质量的好坏, 对后续工作有很大影响。影响后续工作的平整度、垂直度、门窗口方正等方面问题, 都要详细准确的统计, 并彻底的逐条整改, 如能落实到位, 因主体结构产生的质量观感问题将被消除。

(2) 各专业分项验收阶段

在所有工程施工基本完成后, 将进入规划、消防、人防、防雷、环保、供电、工程资料入档等专业分项验收阶段, 此验收主要由政府各专业主管部门组织, 在此项验收中, 主要验收设备试运行、设备联调、是否按规划施工、建筑物形象和环境是否具备使用条件等, 在上述各项验收中将发现问题整改完成达到使用要求, 会使项目功能得到最大化的实现。

(3) 综合竣工验收阶段

在项目完全落成并交付使用之前, 须进行综合的竣工验收及竣工备案, 此工作为工程项目开发全过程中最完善、最正式的政府主管部门也参与的、涉及的单位最多的综合性验收, 对功能实现、观感质量、资料齐全等方面均起到最后把关的作用。在综合竣工验收时, 完整而详细的逐条检验, 发现问题后逐条记录, 过后整改落实, 使得项目情况达到学校的接收标准。

4. 工程施工安全控制

对学校工程建设来说, 安全生产大过天, 一但出现严重的安全问题, 不但会停工整改, 而且会对学校造成严重的社会影响。

作为业主方的学校, 怎样去督促和帮助监理和施工方去防范并落实安全文明生产问题, 如何抓好施工现场的安全控制, 未雨绸缪, 是学校工程施工安全控制的核心点。

(1) 增强安全意识, 开展安全教育

在施工现场无论是受过较高文化教育的管理人员还是施工第一线的工人, 都应加强安全教育, 对从业人员施工安全教育是增强其安全意识的必要手段。学校管理人员应督促现场项目部定期组织管理人员、管理人员组织班组、班组组工人层层的集中学习和培训。建筑法中明确规定:“建筑施工企业应当健全劳动生产教育培训制度, 加强对职工安全生产的教育培训;未经安全生产教育培训的人员不得上岗作业。”安全生产是开展安全教育的核心内容, 在马斯洛的需求层次中, 安全是人类的基本需求, 在发生重大安全事故的同时, 不但对作业人员本身造成人身伤害, 更给社会带来巨大的负面影响。

(2) 在施工组织设计中做好安全防范

学校管理人员和监理都应在工程开工前对场地及周边安全条件进行严格审查, 尽管如此, 若要对安全问题从源头上进行控制还需从施工组织设计入手。该组织设计中是否制订了符合各专业工种或各施工部位的措施、是否包括了安全技术措施、以及该措施是否切实可行等相关问题。

三、小结

作为学校自有的工程管理人员, 应清楚自己在工程管理个个环节中应该扮演的角色, 以及自己所负责范围的工作重点。工程管理人员应根据学校的战略目标, 明确工程项目管理目标和重点, 通过有效的技术把关、有效的进度监控、质量保证、工程施工安全控制, 继而整合各方的意见和资源, 推动工程项目朝着学校的战略规划方向前进。

参考文献

[1]毕星, 翟丽.项目管理[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0:234-239.

[2]工程建设管理项目施工招标投标办法[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3:3, 65.

[3]黄世建, 冯占春, 舒坦.部属医学院校基建资金来源分析[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2000, (3) :48-49.

[4]王全增.业主的风险管理[J]经济师, 2001, (6) :185.

学校项目 篇8

上海市虹口区柳营路小学,地处全市最大的灯具城腹地,学校招收的学生几乎全部是灯具城外来务工者的孩子,生源同过去很不一样,如何适应这种变化?学校体验过一段特殊的经历。

有一位老师发现学生的作业本不干净,总是很油腻,后来在家访时才发现:学生的家就在大饼铺,学生的书桌就是父母卖油饼的桌子。于是该校校长提出,全体老师对每一户学生家庭进行走访。这次家访让老师们的内心大为触动,大家感到,学生的生活经历和家庭环境造就了站在我们面前的一个个孩子,我们教育的责任不就是去改变孩子,促进孩子的发展吗?于是,老师们提出,放学后为学生留一张书桌,陪伴学生在学校做完作业再回家。老师们观察了每一个学生的行为特征后,总结出了学生需要养成的81个好习惯,并开发成为行为规范教育的校本课程。针对来自不同省份学生普通话和英语发音的特点,老师在备课时特别留意了不同省份学生容易读错的字,在这些字上标上记号,然后在课堂教学时,有侧重地加以训练,等等。一年以后,这所学校的学生开始慢慢发生变化,他们开始自信,一枚枚从前想都不敢想的奖章挂在了胸前,一次次或许没有学校这一辈子都不会踏进的高雅艺术殿堂成了难忘的学习经历,每一个学生的学习都在原有的基础上获得了提高。

“新优质学校推进”是对教育时弊的一种积极回应,是对教育本原的一种深层追问,是对传统教育的一种理性反思。“新优质学校推进”项目在三年中,逐渐形成了学校持续改进并逐步走向优质的五大策略。

一、寻找—发现,确立“新优质”的内涵要素

柳营路小学等一批家门口的好学校给了我们信心和勇气,今天我们需要重新定义好学校,需要确立现代意义上的优质学校的内涵要素。

1.校长的道德使命:不挑选生源

义务教育阶段公立学校的社会责任要求,新优质学校的内涵要素首先在于校长的道德使命,而这种道德使命对于当下的中国教育而言,其核心就是“不挑选生源”的平等的教育价值观。新优质学校校长应该相信“所有”学生和“每个”学生的成功,并用这样的办学理念为灵魂来统领全校的工作,将这个理念转化为整个学校的管理行为,进而成为学校师生员工的共同行为,最终形成学校成员所认同的文化。这种学校文化的形成,是需要积淀的。既需要有思想、有理念的校长去思考、去身体力行地实践,还需要广大教师在校长办学理念的统领下去奋斗,去创造。

2.学校的教育信念:面向全体

项目组审视了世界范围对优质学校的判断标准,认为人们对“优质”的诠释大体可以分为五种情况。前四种分别是:第一,特别关注学困生。如美国的不少学校都坚守这样一条原则:“不让一个学生掉队”,确保学习最困难的学生都能达到政府所要求的标准。第二,特别关注尖子生。这类学校经常津津乐道的是他们的毕业生大部分在社会上卓越非凡,管理者只注重那些将来有可能进入名牌大学的学生。第三,特别关注中间生。有些学校认为一种教学模式可以适合所有学生,其办学理念隐含了一种“趋同性”。第四,更为普遍的模式是只看重分数排名。有些政府或学校的管理者认为,优质学校就是平均测验成绩高的学校。

“新优质”属于第五种,其办学信念是全体成功。意识到人人成才、共同进步至关重要。上海市“新优质学校推进”项目从确立伊始就在寻找面向全体学生,关注每一个学生成长的学校。如果一所学校能真正对不同起点的孩子通过不同的教育方式对其不同的发展路径起到推动作用,能够促进其内心世界的发展和学习习惯、学习能力的形成,当他走出学校面对社会的时候,能够充满自信,这就是一所优质的学校。

3.持续的变革能力:聚焦课改

项目组考察了具有新优质特征的学校办学状况发现,新优质学校拥有持续的变革能力,其变革的目标就是让每一个学生释放自己的潜能,从而提升每一个学生的学业成就。从这个意义上说,就需要学校聚焦最为核心的课程与教学改革。在这一过程中,新优质学校往往突出三方面的变革思路。第一,“以校为本”,追求办学特色。第二,“以生为本”,提供个性化教学服务。第三,以“教与学”为中心,进行组织变革。在新优质学校众多优势之中,最为重要的就是教学优势。

二、定位—发展,提取“新优质”的关键经验

梳理“新优质学校推进”项目三年来的推进之路,我们大致经历了初态调研、能力建设和整体优化三个发展阶段。

(一)初态调研阶段

在初步确定了每一所项目学校后,项目组就展开了地毯式的调研走访。每一次走访都必须有几大元素构成:(1)实地考察。观察校长对学校、师生的熟悉程度,在表述中判断办学理念的认同度和实践行动的真实性;观察校长对细节的感知度;体会学校是否形成了相应的文化氛围。(2)对话交流。从校长报告中找到学校的历史方位、发展状况和问题与改进;从对话或询问中进一步真实地了解学校和教师,帮助学校找到改进的聚焦点。(3)撰写报告。调研报告清晰地描述了“这是一所怎样的学校”,学校发展现状以及在形成办学特色和促进师生发展的过程中已经显现的亮点和特色举措,同时比较翔实地记录了项目组与学校的第一次面对面交流的全过程。(4)汇编成辑。在对所有学校进行初态调研之后,项目组将每一份调研报告汇编后集结成册,分发到每一所学校,促进学校间的相互分享与启迪。

(二)能力建设阶段

在这个阶段,项目组逐步认识到即使明确了优质学校的特征,如果缺乏走向优质的能力,优质学校创建的理想也不可能实现。所以,在这个阶段研究中,我们重视学校走向优质的能力建设问题。优质学校创建被看作是一个通过学校教育过程改进不断成长、不断发展的过程。本阶段项目组开展了两项重要工作:

1.寻找学校改进的最近发展区

“最近发展区”就是学校发展的“最佳期限”,即在找到的最佳期限内实施发展策略使学校始终处于持续发展的状态中。2012年1月10日,“新优质学校推进”项目尝试进行了一次富有探索意义的封闭式培训活动,所有项目学校的校长齐聚一堂,共同寻找学校的“最近发展区”。这场培训后来被校长们一致认为是一次“有意义的培训风暴”。项目组通过培训前的学校定位调研、同主题分学段头脑风暴、核心组成员设计的打破思维框框的案例分析以及小组合作式的汇报展示等形式,帮助学校寻找“最近发展区”在哪里。

培训过程最重要的价值在于充分暴露,从而发现共性问题加以集中分析。培训过程中我们发现,校长在促进学校发展时采取的一个重要策略是任务驱动,但对“什么样的任务最有价值”却鲜有思考,往往出于单一的问题解决。针对校长们在分析学校状况时暴露出的对“薄弱点”认识较为明确而集中,对“发展点”认识较为含糊而游移的问题,项目组又给出了积极的建议。通过这样的交流研讨,越来越多的学校渐渐明晰了自身的定位,并找到了近期的参照学校和中长期的目标学校,这样学校就避免了赶超和发展的盲目性。

2.开展分类指导,适需推进

在做了定位分析之后,项目组开始分类指导,根据需求组织专家进行研讨式跟踪服务;项目组选择样本学校进行分析与解构,制作反映新优质学校整体理念的数字故事“让每一所学校都走向优质”;对于改进到一定阶段的学校,可以提出需求进行交流展示,让同伴共同分享阶段性改进成果,并把展示交流活动也作为培训的一种重要方式;又通过让每一所项目学校都自制数字故事,帮助学校精准地提炼关键成功经验。

在分类指导适需推进的过程中,学校找到了不同的突破点切入,项目组深入其中提供专业支持,实现共同学习成长。我们还总结了学校实现“突围”的三种类型:

(1)从“思想”突围。即学校从办学理念入手,让全校师生参与目标凝练的过程之中。学校全体师生共同提出、凝练办学新理念,并在达成共识的理念指导下,落实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成为学校工作的常规,实现每一个师生的发展。如普陀区江宁学校提出“不一定第一,但绝对唯一”的办学理念,虹口实验学校提出“把百姓的孩子高高举起”,黄浦区巨鹿路一小提出“守护童心”等。

(2)从“管理”突围。即学校从管理革新入手,让全校师生浸入机制环境优化的过程之中。这种类型往往让我们感觉成效非常显著,如嘉定区迎园中学通过全面质量管理从制度建设到以人发展为本的文化培育,使得每一个教师获得了职业幸福感,学校也因此走上了规范、活力的持续优质之路。然而,项目组也发现以管理革新为突破口的学校一般需要更长一段时间的成效检验,这带来了学校持续优质的最大挑战。

(3)从“项目”突围。即学校从关键项目入手,让全校师生投入瓶颈难题攻坚的过程之中。其中尤以体现时代发展特征的通过信息技术应用和支持项目来改进学校的特色最为明显。如普陀区洛川学校等关键项目突破的成功标志是,信息技术与课程教学有机融合的教育教学模式成为学校工作常规,基本形成适应信息化社会的学校教育教学和管理模式。

(三)整体优化阶段

在这个阶段,项目组逐步认识到优质学校创建不是一个简单的过程,而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涉及文化重建、理念提升、领导变革、管理优化、教学改革等众多方面。整体优化需要逐步走向自上而下的政策要求和自下而上的智慧实践相结合的动态改进的系统。

在这一阶段,大部分学校都聚焦最核心的问题,用教与学的支持提升每一个学生的学业成就。区域的导向作用开始趋于明显,许多区县在认同新优质理念的基础上,展开了体现区域特色和导向的新行动,并在学校改进的支持层面不断丰富和完善。在市级教育行政层面,政府一方面不断地强化对新优质的价值导向,另一方面又通过新优质学校创造的实践智慧来完善丰富这一项目的意义和前景。

“新优质学校推进”项目的三个发展阶段告诉我们,优质学校创建是学校充分发挥办学自主权,在学校层面通过文化重建、组织变革实现学校内部各要素“整体优化”,从而保证学校不断走向优质的过程。可见,优质学校创建是优质标准的规定性与达到优质标准能力的有效整合,并最终实现学校“整体优化”的过程。

三、创建—分享,建立“新优质”专业学习共同体

“新优质学校推进”项目提倡的是建立学校内部、校际之间和跨越角色边界的专业学习共同体,校长、教师、研究者,都成为了学习者。这是保障“新优质学校推进项目”不断深化和认同并产生影响力的重要策略。在建设专业学习共同体的过程中,项目组主要采取如下措施。

1.分析探讨形成共识,并转化成共同愿景

项目核心组内部的分析、研讨,以期形成共识,并将这样的共识传播到43所项目学校,成为专业学习共同体成员的共同愿景。项目组多次邀请市教委、市教育学会、教委基教处领导参与核心组讨论,总结提炼“新优质”项目学校的经验,梳理推进思路。比如,在最初的讨论中,核心组成员重点讨论了项目名称,从“非名校”到最终确立“新优质”;将“不挑选生源、不争抢排名、不集聚资源”作为朗朗上口、通俗易记的内涵要素,又将“不集聚资源”修改为“不额外集聚特殊资源”;在面对外界如何评价新优质的敏感问题时,核心组不断深化认识,创造性地亮出“不挂牌、不命名”,用动态的持续的学校改进将“新优质”的追求推广到每一所学校的时代注脚,同时确立了用不同标尺衡量不同学校的先进评价理念,在不断接近教育本原的叩问中检视办学行为和提升项目立意。在不断学习、研讨、深化认识中,许多项目学校以回归教育本原为追求境界,当自身的办学质量稳步提升获得老百姓的口碑时,在挑选生源办特色班还是坚定信念负责任地接收地段生的抉择时,毅然放弃了特色班招生。

2.组织专题展示活动,并作为重要培训手段

以往的展示活动主要是展示学校教育教学改革阶段性成果,往往面面俱到,只有结果、没有过程,甚至呈现自娱自乐的状况,对与会者作用不大。而新优质项目展示活动从一开始就确立了“展示即培训”的观念,将展示作为一种共同学习、分享、反思、改进的重要平台。

上海理工大学附属小学的“男孩女孩校本培训活动”、启新小学的“课程统整研讨活动”、徐汇区教师进修学院附属中学的“校本课程未来发展研讨活动”、迎园中学的“学校文化与管理”展示、仓桥学校的“心理特色课程研讨活动”等,每一次展示活动不仅主题聚焦,而且形式创新,更重要的是通过多样化的表现形式探索如何揭示“问题产生———问题解决———发展改进”的过程而非仅仅是成效和结果,同时改变了校长们长期以来大而全、高而空的话语系统。每次展示活动不仅邀请该主题研究方面的专家进行点评,还选择一到两名项目学校校长进行同行评价,促进学习共同体的有效进行。

3.专家深度介入,在平等研讨中各自发展

为了帮助学校精准提炼办学理念,核心组成员反复深入一所学校,听课、交流、访谈,和校长、教师们共同探讨最终形成被全校师生认同的办学理念。为了帮助学校铺展变革的过程,学会抓关键问题呈现学校发展的节点,核心组成员提出运用“数字故事”的表现手法,与项目学校共同研究如何用最精准的语句表达学校的改革实践。为了帮助学校找到改革的突破点,提升办学品质,核心组成员与学校结成联系联盟,多次深入其中,指导课堂改进、参与课题论证、参与学校发展规划研讨,变偶尔为之的点评为长程伴随有求必应的学习伙伴。

4.建设学习型组织,助推学校找到生长点

校长和教师的“学习”不是学校一时的需求,“新优质学校”的本质特征是善于不断学习。这其中主要有四层含义:一是“终身学习”;二是“全员学习”;三是“全过程学习”;四是“团队学习”。在这样的学习氛围下,奉贤区教师进修学院附属小学及时抓住绿色指标反映出的学校“弱点”,形成学校发展新生长点;三门中学则通过对绿色指标评价体系的研读,将高阶思维培养确立为学校未来发展的主要抓手。

5.校际交流,组织“需求相近”学习研讨

在各种展示、研讨活动的基础上,许多学校开始自发地因“需求相近”而形成了跨校学习共同体。如迎园中学与海滨二中自发进行同课异构教学研讨活动,在切磋交流中实现知识共享。学校之间的这种自发的知识共享对促进校际教师知识社群的发展很有裨益。

6.利用新媒体传播学校经验,形成凝聚力

项目组先后开通了“走进新优质”的微博和微信公众号,充分利用新媒体的传播能量让项目学校及时知晓好的办学经验和有效的实践方法,同时由于新媒体基于移动的开放和互动性,使项目学校的校长和相关中层通过一部手机或者一台笔记本电脑就能随时掌握信息和实时借鉴启迪,于是时时处处的学习就发生了。

四、动态—激励,实现“新优质”过程性推介模式

我们采用动态推进与过程激励相结合的推介模式。项目组动态发现和提炼一些名不见经传的学校走向新优质的经验,及时向社会推介;过程中召开动态进展的发布会,及时向媒体提供线索;通过微博、微信、博客等方式及时传递项目组动态,这些举措都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不少媒体开辟专栏连续关注家门口的好学校,并不断丰富和推介在采访过程中发现的更多好学校,形成了积极互动,营造了良好的社会舆论环境。

对于教育内部而言,我们试图通过滚动推介的方式,让“新优质学校推进”项目产生对教育时弊的一种积极回应,更对教育本原形成更加深层的追问,对传统教育进行更加理性的反思。因此,一次次推介、监督、宣传和自我反思,让新优质学校理解了自身———更精准地了解和洞悉学生丰富的内心世界,更关注学习者的真实感受,更关注每一个学生的进步轨迹,更关注教师与学生共同成长中的相互滋养。这样的新优质学校的崛起与持续发展,才会动摇传统论资排辈式的好学校格局。

每一所推介宣传的“新优质学校”,从其教育过程的品质来说,都是充满关注生命的气息的,是能够让生命的活力充分涌流的,是能够让智慧之花尽情绽放的。在推介过程中,我们将观察的视角和宣传的重点聚焦在这几个方面:关注学校领导与管理;关注教师的专业成长;关注学生的幸福;关注学校的进步;关注学校的未来。

通过各种方式的宣传,我们逐渐在社会上树立起“新优质学校”形象和价值取向,那就是一种理想与实践的文化。如果说要描绘“新优质学校”的一些特点,那大概应该是这样的:有鼓励不断学习和可持续发展的机制,存在追求卓越的文化机制;有共享的价值观和愿景,学校发展凝聚着历史、现实和未来的智慧;有博大的胸怀,学校汇聚着不同性格、不同才情、不同背景的教师,在这里教师可以充分享受到专业尊严和自由创造的欢乐;把学生的发展作为一种责任,把促进每一个学生健康快乐成长作为使命,而不是把学生分成不同等级;追求卓越,不断创新,不因为是“好学校”而停止探索的脚步。

五、示范—辐射,创造“新优质”区域推进新局面

四十几所项目学校的实践案例给我们提供了走向“新优质”的共性经验:

一是具有鲜明的“平民教育”意识,强调让教育关怀公平地惠及来自不同社群的所有学生; 尊重学生的差异,重视其原有基础上的良好发展;个性的发展与人格的健全,远比考试分数重要。

二是对内外需求的积极适应。他们不抱怨客观上的不利条件;看清形势、抓住机会、主动行动;以适应社会、教育、学生长远发展的需求为目标,定位学校发展方向。

三是提升学校课程领导力,在新课程实施中谋求新发展。他们都具有通过课程改革,发展每一个师生的强烈意识; 通过校本研修促进教师对课改理念的内化,提高课程执行力;从课堂教学实际改进着手,提高教育效能。

四是以特色建设带动全面提升。在学校发展策略上,以重点突破带动各项工作的改进;让学校教师切实感受到变革与发展的可能性,提振信心和期望;深化实践探索,在全面提高办学水平的基础上,形成教育创新的实践研究成果。

“新优质学校推进”项目的扩散效应不仅体现在一所所学校中,更在部分区域层面开始显现辐射力。“毕竟能够进入项目组的学校是少数,对于区域而言,更加看重的是如何由点及面产生更广泛的效益,因为我们的目标是要办好每一所家门口的学校”,杨浦区、普陀区、长宁区、松江区等都在区域层面进行了思考与设计。闵行区的“智慧传递”提供了区域专业领导力提升的一种视角,变行政命令布置为共同创造教育经验;“智慧传递”实现了群众性教育改革的积极状态;同时还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让更多的学校动态的传递和分享。它为丰富项目组的视角和内容提供了鲜活的经验。还有更多的区域创造了有特点的“新优质学校”项目推进方式。

摘要:新优质学校推进项目开展三年来,逐渐形成了学校持续改进并逐步走向优质的五大策略:寻找—发现,确立“新优质”的内涵要素;定位—发展,提取“新优质”的关键经验;创建—分享,建立“新优质”专业学习共同体;动态—激励,实现“新优质”过程性推介模式;示范—辐射,创造“新优质”区域推进新局面。

学校工程项目建设有关问题探讨 篇9

一、学校项目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 建设项目前期论证不足, 设计不尽合理

部分学校为了追求档次, 耍花样、搞形象工程, 急促开工建设, 前期的可行性研究、论证等过程只是形式。根据学校总体发展目标和总体规划提供给设计单位任务书, 建设项目的使用功能要求是由设计单位去完成, 而设计单位有时提供的设计文件质量并不高。主要是设计单位在完成这些使用功能的具体环节、预算控制点等往往要学校去把握, 而学校由于在理解和技术上的有效把关上存在一定困难, 造成设计与实用脱节, 概算不科学, 出现“三超”现象。

(二) 审核批复不到位, 招标评控制不严格, 合同签订不规范

审批部门履行程序不到位, 往往是按设计文件要求的概算下达批复文件, 部分学校以时间紧迫、任务繁重为借口, 本应该进行公开招标的项目避之转为邀请招标、议标, 甚至部分单位项目直接发包;把无效标的的单位, 最后变成了中标单位;合同条款签订紊乱, 条理不清楚, 甚至签订了异于招投标文件实质性内容的合同。

(三) 内控不健全, 进度难控制, 管理不到位

依据学校建设的总体目标, 工程项目要由建设单位监控整个工程的进度, 但由于学校内控建设不完善, 领导“拍脑袋”说了算, 项目变更随意性较大, 不时发生挪用建设资金, 扩大开支范围, 超合同支付工程款的现象, 使得各个分步分项工程难以做到合理的衔接、工作的交叉、项目的统筹。

(四) 建设工程在质量控制上难以监督到点

工程项目的进度与质量相辅相成, 相互制约, 根本无法做到二者同时兼顾。由于学校相关人员不多, 很难做到让普通员工凭借自身的经验和水平来判断、控制工程质量, 也很难做到让所有教职员工对工程项目质量观感的满足和使用时的一致认同。

(五) 部分公益资产闲置浪费

有部分学校未考虑自身的财力状况, 贪大求全, 脱离本校实际教学工作的需要, 工程项目建成后, 资产安排不妥当, 分配不合理, 造成大量资产的使用效率不高, 闲置浪费。

二、针对工程建设问题的解决对策

(一) 确保项目论证充分, 决策依据需要, 设计理解到位及监督有效

对项目的建设需要, 建设规模, 建设用途, 资金筹集渠道等关键问题, 应做好前期调查, 听取专家意见, 在此基础上进行项目可行性研究。在项目可行的基础上严格报批程序, 对中途变更的单位项目要重新进行可行性研究并重新履行审批手续。作为建设单位的临时管理人员, 要研究方案在学校、设计及施工之间如何沟通协调, 找到接触点, 使项目顺利开展。对项目严重脱离实际需要的“形象工程”, 对前期论证不准确、决策偏离实际、设计不符合要求等问题, 实行追究问责。

(二) 各部门通力合作, 确保项目顺利实施

工程所在地规划行政部门应根据学校规划, 做好用地选址、容积率等指标的审批, 并及时监督指导工程设计单位;住建部门应对监理、咨询等中介机构履行常规性和经常性检查和督导, 并及时催促建设单位把已签的合同送交相关部门备案;招投标管理部门应严格履行职责, 及时纠正招投标过程中不合规行为, 特别是在评标过程中防止出现评标不公平的违标、串标行为, 对不走程序的招投标项目, 应及时清理, 定期向社会公布。审计等监督部门应对项目建设中的关键环节及重要内容进行跟踪审计, 及时提出可操作性的审计意见及建议, 并督促建设单位加以整改落实。如果因为各职能部门因职责履行不到位造成投资失策、损失浪费, 酿成社会不良影响的, 应追究问责。

(三) 完善单位内控制度建设, 促使制度落实

学校要健全财务规章制度, 并在具体操作过程中依制度办事, 对挤占、挪用项目资金等情况, 一经发现严肃处理。项目批复部门, 应严格按审批权限操作, 防止概算脱离实际, 违背工程目标, 并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加强监督, 一旦发现超批复等情况应及时加以纠正;建设单位应维护批复的权威性, 不能超标准违规建设, 对超批的必须向主管部门或原审核批准部门写出书面情况说明, 视具体情况是否重新履行审批, 并视情况追究相关人的责任。

(四) 推行项目代建制, 提高工程项目建设的完整性

从具体审计项目中发现, 许多学校的临时监管人员对工程业务并不懂, 一旦有工程项目都是临时组建的“指挥部”, 其实很多方面并不规范, 对项目论证缺乏依据, 合同签订不合规, 处理问题把握不住点子, 施工中往往处于被动, 使得项目进度较慢, 报价不实, 假签证, 超批复, 出现“低价中标, 高价结算”等违规的情况。

三、结语

作为工程临时监管员, 应该充分明白自己的职责, 特别是学校主要负责人应明白自己的职责。管理人员应根据学校的规划, 明确管理重点, 通过常规经验监督、合适的工期监控与质量保证、执行严格的内控制度, 进而整合各方面的资源, 推动工程项目朝着学校的总体战略规划方向实施。

摘要:随着中央和地方加大对教育事业的投入, 学校的硬件设施越来越有所改善, 建设规模越来越大, 技术复杂程度要求越来越高, 但同时也增加了学校对项目管理的困难。笔者在审计工作中发现, 部分学校在工程项目的前期论证、技术把关、进度及质量、财务制度执行等方面存在诸多问题。

关键词:学校,建设工程,问题

参考文献

[1]工程建设管理项目施工招标投标办法[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3.

学校项目 篇10

一、基建项目审计的特征

1.审计环节多, 内容复杂

学校的基建项目的审计工作往往需要从项目的立项、决策、设计、招投标到施工、竣工验收、工程决算和交付使用等全过程进行审计, 审计的环节多且复杂。

2.审计具有连续性

工程项目的建设期一般有前期准备阶段、施工建设阶段和竣工决算阶段, 因此, 高校的审计工作应保持基建项目审计的连续性, 做好学校基建项目在建期审计和竣工决算期审计, 确保学校的投资资金得到有效利用。

3.审计涉及面广

高校的基建项目审计工作需要从经济、技术、投资管理等方面全面审计、评价基建项目的合理性、科学性以及交付使用后的效益性, 同时还要审查建设项目有关的设计、投资、技术、监理等各方面的真实性和合法性, 因此, 审计工作涉及面非常广。

二、审计在工程建设管理中的积极作用

在高校开展审计工作的目的就是为了有效控制项目的工程造价, 并通过严格有效的审计工作, 改善工程建设管理, 促使学校顺利实现预定目标, 维护学校的根本利益, 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审计在工程管理中的具有重要的作用, 在高校开展基建项目的审计工作, 有利于工程建设各行为主体协调, 促进工程顺利进行。有利于推进廉政建设, 降低引发渎职等犯罪现象违规成本的风险。有利于合理控制工程项目的造价, 达到节约投资的目的。

三、高校基建项目审计存在的问题

1.合同订立不规范

在实际的操作中, 很多基建工程项目在订立合同的过程中往往会出现很多问题, 比如合同中针对质量、保修等内容的约定不清晰, 对具体的事项也不做明确规定, 导致整个合同签订的过程主观性、随意性太大, 缺乏严谨性, 直接影响到合同的执行。

2.变更随意性大

有些高校在基建工程项目由于种种原因, 在建设前根本不做可行性论证, 只进行了简单的设计, 设计深度不够, 还有很多基建项目为了完成任务, 存在边施工边变更的现象, 造成整个项目成本偏高, 不仅不能保证基建工程的质量, 也使工程决算的审核难度加大。

3.审计人员专业水平和道德素质参差不齐

审计人员业务能力的高低与审计质量的好坏密切相关。由于审计工作具有特殊性, 参与审计的人员同被审计单位接触的机会比较多, 容易在被审计单位的利益诱惑私下与被审计单位勾结, 违背审计人员的职业道德, 暗箱操作, 损害学校的利益。

四、基建工程项目审计的环节管理策略

1.规范合同管理

学校的基建工程项目的有关合同不仅是竣工结算的依据, 也是审计人员进行审计的依据。工程造价的审计离不开合同, 在工程造价审计管理中, 审核合同的内容应对专用条款中各种涉及费用的条款进行重点审核。

2.规范工程变更程序

变更、增项是工程建设中难以避免的, 但增项太多会使工程项目预算超概算, 决算超预算, 特别是一些人为的随意的变更, 隐藏着诸多不规范行为。因此, 学校要针对设计变更、工程签证的管理, 制定出完善的管理规定, 严控工程变更和经济签证。

3.审计人员的业务素质有待于提高

基建工程项目的审计涉及面广而且较为复杂, 其知识涉及到预算定额、工程技术和财务等许多方面的专业知识, 因此对审计人员的要求比较高。然而当前学校的现实情况是审计力量非常的薄弱, 很多审计人员都是非专业的人组成, 而且还存在审计的人员严重不足的问题。在这种情况下, 使得在学校的基建工程建设过程中经常会出现的诸多问题得不到及时解决, 不能准确的了解和把握审计中出现的问题。因此高校应加强对现有审计人员的培训, 适当聘请审计专家对工程中的审计问题进行讲座, 以提高审计人员的审计能力。

4.建立完善的监督体系

科学有效的审计工作, 需要有一套有效的规范以及有序的业务流程。高校的基建建设审计工作同样也需要有一套科学的审计流程, 一套科学合理地审计程序和审计质量保证体系, 为工程审计工作的开展提供有力保障。为了使跟踪审计能健康运行, 确保审计依法实施, 高校制定出一套详细的审计规范和审计流程, 确保高校的基建审计工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为保证跟踪审计工作有效实施, 应通过不断努力, 完善审计流程及规范, 逐步使高校的审计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

5.委托社会中介机构审计的内部控制

《教育部关于加强和规范建设工程项目全过程审计的意见》中有规定, 我国学校的大中型基建建设项目的跟踪审计可以委托给专业的社会中介机构[2]。高校基建项目应采取内部审计与外聘社会中介机构相结合的审计方式, 通过不懈努力, 建立道德素质作风过硬、业务技术能力强的审计队伍, 做好学校的基建项目审计。

五、结语

学校的审计人员应充分地发挥自己的专业优势, 为校内项目管理部门提供优质服务, 确保学校的基建项目顺利实现既定目标。通过审计工作, 改进项目的管理, 防范建设过程中的各种风险, 确保工程的顺利进行。审计人员应以维护学校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 既坚持原则, 又注重工作方法, 做好对日常各项工作的内部控制。不断提高基建工程审计的质量和水平, 促使建设项目按规范、程序进行。

摘要:对学校的基建工程项目进行有效的监督可以使其投资得到有效控制, 最大程度地保证资金的投资效益。本文阐述了审计工作在学校基建工程项目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分析了高校基建工程审计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 并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

关键词:基建项目, 审计,监督

参考文献

[1]姜方兴.高校基础工程建设项目委托审计管理的研究[J].经济师, 2014, (2) :112-114.

学校项目 篇11

一、中等专业学校幼师美术课项目教学运用的必要性

中等专业学校的幼师美术教学,关系着很多的学习领域。例如,幼儿园教学挂图设计、幼儿园环境设计、幼儿园活动服饰设计等。如果在教学过程中只单纯地进行讲解,学生不一定能把美术技巧很好地融会贯通,也很难有一个清晰的认知。因此,将学习过程与工作过程统一,将教学以教师为主的“讲”向以学生为中心的“导”转变,通过教师设置的“项目导向”指导学生的“学”,即学生参照《项目设计任务书》在教师设置的教学情境中完成学习过程,使其在实践中提高职业技能,在问题的发现探索中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充分体现出“做中学,学中做,边做边学”的教学理念。

二、中等专业学校幼师美术课项目教学设计的主要特征

在幼师美术教学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则是学生学习的帮助者、促进者,以及课堂教学的组织者、指导者。由此,在幼师美术教学中,往往并存着两条思路:一条是“教”的思路,是教师根据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预先设计有关知识和技能的思路,一般处于“暗线”的地位;另一条是“学”的思路,是学生在完成某一具体的任务时采取的具体方法和步骤的体现,处于“明线”的地位。幼师美术课程的实施,突出以“学”为主,项目的建立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学生在一定的情境下,结合任务和问题,通过协作、讨论、交流、互相帮助,借助必要的信息资源进行积极主动的实践。为了满足学生个体的学习和发展的需要,在确定教学项目时,应尽可能地做出多种“预设”。同时,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的学习思路,针对学生的实际需求,即时生成某一任务。

例如,在《幼儿园教学挂图设计》的教学中,笔者先不讲绘画技法或制作方法,首先用课件展示几幅精美的幼儿园教学挂图,让学生自行观察,认真比较,进行归纳总结,找出不同挂图的特点,并根据已有的知识对小组的幼儿园教学挂图初稿进行设计与修改。学生根据教学目的,先自己尝试,一开始就把学生推到主体的地位,而教师则发挥主导作用,对学生的制作过程进行及时的指导,退居“幕后”。幼师美术课以技能练习为主,充分运用项目教学法,可以提高课堂效率。

三、中等专业学校幼师美术课项目教学的实施

根据幼师美术课教学的目标、社会需求以及学生的职业意向,笔者确立了幼儿简笔画、幼儿装饰画、幼儿园教学挂图设计、幼儿园教具设计制作、幼儿园墙饰设计制作等多个项目。每个项目都涉及到基础知识和相关实践操作,包含了知识准备、资料搜集、资料整理、设计制作等内容。通过完成这些项目,使学生能够熟悉幼儿园的美术相关业务,以适应就业的需求。

1.课程设计

笔者结合每年幼师毕业汇报演出活动的节目场景布置设计,秋季一开学,就从介绍场景、道具设计知识切入,通过实例讲解,介绍场景、道具设计特点、设计理念、设计技巧,演示设计步骤,展示设计成果。这样,可以让学生了解设计全过程,并把自己的设计心得介绍给学生共同分享。鼓励学生平时积极准备、积累资料,告诉学生每节课都会在班里选出几幅好作品,留档准备参加毕业作品展。这样,不但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为实施项目教学做好了铺垫,更有利于以后项目教学的实施。

2.划分小组

小组人数以3~6人为宜,推选组长。笔者根据学习者的学习成绩、知识结构、认知能力、认知方式等,对学生做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采用互补方式分组,如成绩好的学生与成绩差的学生相搭配,既有利于后进生的转化,又有利于促进优等生的灵活变通,可以取长补短,相互借鉴。

3.确定内容

通过完成一项或几项具体的任务融合到教学过程中,从任务中引出教学目标,使学生产生学习知识的兴趣。例如,在“幼儿园墙饰设计制作”项目教学中,考虑到在幼儿园墙饰的制作过程中要用到的知识点较多,如版面设计、主题设计、色彩、造型、选材、制作知识等,可以把知识点分为几个任务,即版面设计、主题设计、手工制作等。把这些任务分别进行完之后,最后把这些知识综合起来,就可以做出一个幼儿园墙饰主题角,从而达到教学目的。

4.布置任务

确定要完成的任务后,教师要向学生具体详细地讲清任务,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负责把知识点告诉学生,让学生自己来设计实验,消化知识。在学习版面设计时,教师先把版面设计的相关知识讲授给学生,之后让学生自己设计制作。这时,学生可以通过自己动手查阅相关资料,了解版面设计的特性及具体应用。在此基础上,就可以让学生自己来设计幼儿园主题角了。

5.学生实施

结合幼师美术课的教学特点,在学生制订好具有一定应用价值设计计划书的基础上,通过讨论,在教师的指导下列出将要实施的几个方案,成立项目小组。例如,在“欢庆六一儿童节”设计中,根据学生制订的计划书分成了绘画、服饰、墙饰、头饰、面饰五种题材,成立了五个项目小组。每个学生分列在不同小组,根据自己的知识积累,去完成各自任务。

学生明确了各自主题和所在小组,在计划实施过程中,小组成员通过开展讨论,相互启发,相互帮助,相互借鉴,共同搜集、整理资料,按照教师审阅的实施计划和已确立的工作步骤、程序开展设计工作。学生充分发挥了各自的创造力、想象力,把很多中国元素、民间传统元素融入到作品中,丰富了作品的文化内涵,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6.评价结果

学生在完成任务后,先进行自评,再互评。在评价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评价能力,引导学生把评价的重点放在设计理念、文化内涵、实现的手法上。通过自我反思和相互评价,了解自己的优势和不足,学习别人的特长和优点,以评价促进学习,让学生在互评中相互学习、相互促进,共同提高。最后,由老师评价。评价包括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运用知识解决新问题的能力以及学生在活动中的表现等,以褒奖为主,经过师生共同讨论,评出优秀的作品。

四、中等专业学校幼师美术课项目教学应注意的问题

1.实施项目教学,为学生创设学习情景

教师应具有扎实的学科基础知识及信息加工能力,应具备项目规划、管理和评价等方面的能力。对所学专业融会贯通,能随时回答学生的提问,为学生创设学习情景,培养协作学习的氛围。

2.实施项目教学,进行具体的成果展示

提出项目时,要有明确而具体的成果展示。项目确定后,教师应先期实施完成该项目,一方面是对项目有全面的了解,便于更好地指导学生,另一方面是当项目提出的时候,就能拿出明确而具体的成果展示,使学生有明确的目标和感性认识过程,知道实施该项目要解决哪些问题,关键在哪里。

3.实施项目教学,要让每位学生都参与项目

实施项目教学法后,在教学过程中,由于采取分组协作学习的方式,有些学生往往存在依赖思想,无所事事。因此,必须推行“帮扶”的措施,要让他们在项目推进过程中都有事可做。所以,在项目分工后,应要求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设计结果。

浅谈乡镇学校往来报表项目的清理 篇12

关键词:乡镇学校,往来报表,固定资产清理

一、往来项目分类及当前状况分析

(一) 收入类往来

其他应收款——财政专户 (专户存款) 用于存放学校收入资金, 按照现行的预算外收支管理制度要求, 所有收费必须先入专户, 需要用款时再从专户中申请领出, 就当月的往来报表看, 部分学校该科目的沉淀资金为0元, 大多数为几万元, 个别学校余额较大, 如A小学为386.4万元。此类往来是乡镇学校特有的往来, 从财务集中管理的长期要求来看, 如各学校收入集中到上级主管部门统一分配, 此类往来就不能存在, 属于需要清理的往来。

(二) 账户对应式往来

主要是指每个月财政工资代扣款项形成的往来, 如其他应付款--代扣公积金, 其他应付款--代扣养老保险, 其他应付款--代扣医疗保险, 其他应付款--代扣个税等, 如每个月公积金、养老保险、社保五险一金不是当月结清, 或者是存在应缴未缴款项的情况下, 这几个往来项目会有余额。几项金额合计需要对应其他应收款--财政工资扣款项目的金额, 这也提供一个简单的判断, 即如果这几个账户的金额不对应, 就可能是某个环节计算有误, 到了年底, 当年公积金、养老保险、社会保险、代扣个税等工资代扣项全部结清的情况下, 以及不存在应交未缴款项时, 该账户对应式往来项目余额应该为0。

(三) 代收代支往来项目

代收代支项目主要是指向学生等收取需要之后付给指定单位或个人的款项形成的往来。如其他应付款--社会实践费是指按照收费许可向学生收取的社会实践费, 需在发生时给付, 年底多退少不补, 结清为零。其他此类的往来项目有:其他应付款--防洪教育金/红十字互助金/学生体检费/学生校服/学生乘车费/学生集资等, 这类代收款中有些是符合规定的代收费, 有些是违规的代收费。另外社保所付给教师的专项资金主要放在其他应付款--社保所及其他应付款——抚恤金科目。

(四) 债权债务式往来

这类往来以个人或单位为二级科目, 学校预付的款项放在了其他应收款--某某, 反映了学校的应收债权;学校应付未付的款项放在其他应付款v某某, 反映了学校应付债务。这类债权债务是需要重点关注的项目, 它对学校财务状况产生较大影响, 如B小学账上显示欠二公司工程款137元, 但事实上该项工程早已完工, 也不欠二公司工程款, 账面虚增负债137万元, 所以对该类往来需要核实其准确性和债权的回收情况及债务的偿还情况。

二、往来项目清理建议

核实每项往来项目的准确性和必要性, 对做错的和没有必要存在的往来项目需要进行清理调账, 建议对以下情况进行调整清理。

(一) 往来对象是同一债权、债务人的, 可以合并调整

如C中学有“其他应收款--财政工资扣款”和“其他应付款--财政工资扣款”, D小学的“其他应收款--金铜建筑公司”和“其他应收款--幼儿园工程款”实际上是对同一个对象的往来, 分开来设既没有必要, 也会造成账务的不清晰, 建议进行合并调整。

(二) 入错科目的需要调账处理

如上述的B小学对二公司工程款的往来项目, 对相关的账务逐项进行了查证, 发现在2008年2月4#凭证收到财政工程款时, 账务处理为借银行存款137万, 贷其他应付款--工程款137万。查询票据和相关账务后确定137万应做财政补助收入, 而不应该作为代收代支款挂在往来项目, 这样才能使收入和支出相匹配。对这类往来需要仔细查清所有相关业务, 并确定入错科目的原因, 时间等, 将相关资料作为调账依据进行调账处理, 以反映真实的财务状况。

另外, 需防止学校将往来科目作为调节收支结余的工具, 利用应付款掩盖收入和支出, 将本应属收支类的款项通过往来科目中转核算, 在年底决算时, 对应当完成而未完成的项目, 一方面虚列支出, 另一方面在应付科目中挂账, 以达到调高支出的目的;反之, 对超额的支出, 通过暂时不开票结算, 作为账外往来或者是挂在应收科目类, 不进行费用成本化处理, 从而调低当年支出。

(三) 挂账多年的坏账, 可以清账处理

在多家学校的账上都存在这类往来, 如其他应收款--2005年财政经费, 其他应收款--原塑料厂等经财务证实属于企业已经不存在或是确实不能回收的债权。

虽然这类往来从理论上来看没有多少存在价值, 但此类债权的清理会增加单位的支出, 减少单位资产, 并且易导致当年的决算超支, 产生赤字, 这些是单位负责人不愿意看到的, 所以这类坏账理论上可以处理, 但多数学校负责人不会主动清账处理, 除非上级主管部门制定明确要求。

(四) 对代收款中违规代收费, 需要调查处理

对目前属于违规的代收费项目, 查找原因, 属于历史遗留问题的及时清理;对于当前违规收费的, 应及时退款必要时追究当事人责任。如“其他应付款--学生乘车费/学生集资”是违反规定的代收费, 其中“其他应付款--学生集资是属于多年前的遗留问题, 现在已经行成了无法兑付的负债, 可以查找原因, 写清说明, 进行相应的调账处理。

(五) 对应收款项及时催收, 对应付款项定期对账结算

对不少应收债权, 如果不积极催收, 债务人不会主动偿还, 时间越久, 造成坏账的可能性越大, 可以指定专人负责债权的催收。对预付款项的列支要谨慎, 大笔的预付款项需要手续完备, 并及时索要发票冲抵预付款项或者及时催收。对应付款项发票手续其全要及时付账, 这样可以真实、平均地反映单位的支出状况, 而不是集中支付欠款时带来当月某项支出的突然增加。

(六) 重点关注工程项目类往来, 理清工程应收应付款

工程类往来因为时间跨度长, 项目金额大、付款方式多样, 需要重点关注和管理。从现行的学校工程资金来源来看, 工程类付款主要有上级专项拨款支付、学校代垫资金支付, 对上级专项拨款应当作为收入, 而不能通过往来款项反映, 工程完成收到发票并付款时作为支出费用入账, 从而真实地反映收入和支出情况;从付款的的性质来看, 没有发票时形成预付款、有发票时付款记入成本费用, 有发票时未付款形成应付款。对形成预付款的往来需及时索要发票冲抵, 定期对项目工程往来进行清查核对, 必要时建立专门的工程项目明细账进行专项管理。

三、结语

上一篇:eclipse软件下一篇:飞行仿真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