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电教学(共12篇)
供电教学 篇1
一、引言
微课程是指时间在10分钟左右, 以阐述某一知识点为目标, 以短小精悍的在线视频为表现形式, 以学习或教学应用为目的的在线教学视频[1]。由于微课程具有“位微不卑”、“课微不小”、“步微不慢”、“效微不薄”等优势, 近些年在高校掀起了微课程的研究之风[1,2]。但是, 目前高校的微课程研究多集中于基础类课程教学, 而在专业课程的教学中应用甚少[3]。基于此, 笔者在多年教学经验的基础上, 进行了电气工程类专业课程“工厂供电”的微课程设计探索, 并将微课设计过程中的体会分享给大家。
二、微课选题
工厂供电是我校自动化专业的一门主干专业课程, 其主要任务是以企业供配电系统的一次部分为主, 使学生初步掌握一般企业供配电系统和电气照明运行维护和设计计算所必需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 是一门理论与实际结合较紧密的课程。笔者从事工厂供电的课堂教学已经十余年, 具有一定的课堂教学经验, 现将该课程制作成微课的形式, 既服务于电气专业学生, 又可以为非电气专业的学生敞开学习第二专业知识的大门[1]。
受微课自身特点的限制, 一个微课中所包含的知识内容是有限的, 因而在微课中重点和难点不应设置太多, 重点、难点解析应尽可能简洁明了, 从而达到10分钟就能掌握某方面的知识或技能的目的[4]。基于此, 微课选题应偏重基本知识点。应用到本课程, 变电站的各种主接线方式、负荷统计的方法、继电保护的基本要求等都可以做成微课的形式。本文选择变电站电气主接线中的一个基本知识点———“桥形接线”作为微课设计的案例, 探讨电气专业课程该如何进行微课设计。
三、微课制作过程
(一) 选题背景
“工厂供电”是我校自动化专业唯一的一门强电课程, 设置于第七学期, 该课程的先修课程为“电机与拖动基础”。该专业学生在学习该课程之前, 未接触电力系统的任何专业知识, 因此, 在进行微课设计的时候, 应尽量使微课构思设计巧妙、有趣, 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 以达到最佳的学习效果。
本次微课选择的内容为该课程第1章“供电系统基本概念”中的第二小节。在第一小节中, 已经对电力系统的基本概念、电压等级、供电系统在电力系统中的地位和作用、供电系统的主接线方式等基本概念做了一定的介绍。本次微课, 承接上堂课的教学内容, 介绍工厂供电系统中变电站的电气主接线形式。变电站的电气主接线是由各种电气设备及其连接线所组成的, 用以接受和分配电能, 是供电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设计的好坏直接关系到电气设备的选择、配电设备的布置及运行的可靠性与经济性, 因此是变电站设计的重要任务之一[5]。从整个课程体系来看, 本节内容处于一个比较重要的地位。
(二) 教学目标
本次课的教学目标:掌握桥形接线的适用场合、桥形接线的类型, 理解桥形接线的特点。要求:识别和绘制桥形电气主接线图, 结合变电站电气主接线实例理解其适用场合。其中桥形接线的类型为本次课重点, 桥形接线的特点为本次课难点。
(三) 教学方式
授课形式采用以多媒体教学为主, 板书为辅。教学手段采用启发式、案例式、比较法、列举法等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
(四) 教学设计
1. 桥形接线适用场合。
首先从企业变电所的设计现状出发, 分析企业变电所为了保证对重要的一、二级负荷可靠供电, 广泛采用由两回电源线路受电、企业内部装设两部变压器的情况, 从而采用启发式教学, 引出桥形接线的适用场合:桥形接线适用于企业变电所中只有两台变压器和两条线路的情况。
2. 桥形接线图。
指出“根据桥连断路器的位置不同”, 桥形接线分为两种类型, 即内桥和外桥, 让同学们以此识别内桥和外桥接线图, 如图1、图2所示。
3. 桥形接线的特点。
此处重点以内桥接线为例, 分析该接线形式的优缺点。
(1) 内桥接线的优点: (1) 线路投、切灵活, 不影响其他回路的工作。结合多媒体上的电气主接线图, 以动画的形式展现线路投切时的操作顺序。此处涉及到投切线路时隔离开关和断路器的操作顺序务必正确的问题, 顺序错误会导致严重后果, 因此, 笔者在此处插入一个视频短片, 描述在工作现场发生实际的误操作而导致严重的人身和设备危害问题, 让学生对误操作的后果留下足够深刻的印象, 从而掌握正确的操作顺序。也就是说, 通过视觉和听觉的共同冲击, 增强学生对该知识点的感受。 (2) 布置简单, 占地面积小, 可发展为单母线分段接线。此处以动画的形式展现如何由内桥接线发展为单母线分段接线的过程。
(2) 内桥接线的缺点:接着从内桥接线的优点出发, 相应地引出与此对应的内桥接线的缺点, 即:变压器投切操作复杂, 故障检修影响其他回路。此时亦以动画的形式描述变压器投入和切除时的操作步骤, 让同学们对高压开关的操作顺序有更加深刻的体会。
4. 内桥接线的适用场合。
从内桥接线的优缺点出发, 采用“启发式”教学, 让同学们总结出内桥接线的适用场合:适用于受电线路较长 (即线路故障多) , 而主变年负荷利用小时数高 (即主变不经常切换) 且无穿越功率的场合。
5. 外桥接线的适用场合。
由于外桥接线的优缺点恰恰与内桥接线相反, 借此机会, 利用翻转课堂理念, 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让学生利用“比较法”, 自己分析外桥接线的特点。此时任课教师可以略讲此环节。
6. 全桥接线。
从前面的讲述出发, 可以很自然地延伸出全桥接线图, 如图3所示。此时学生很容易识别该接线图, 理解该接线形式的优点:对变压器和线路的操作均方便, 运行灵活, 适应性强;缺点:所需设备多, 投资大, 变电所占地面积大;适用场合:适用于少数用电量很大且非常重要的大型企业的总降压变电所。
7. 案例分析。
采用“案例法”, 以学校35k V总降压变电站桥形接线电气主接线图为例, 让同学们把所学理论知识与现场实践有效结合起来, 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8. 布置作业。
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 充分发挥学生是知识的主动构建者身份, 布置学生课外收集相关企业变电站的桥形电气主接线图, 结合现场实际进行桥形接线的具体分析。
四、总结
笔者围绕“桥形接线”这个知识点, 在本次微课设计过程中采用现代化的多媒体课件为主、传统板书和视频短片为辅的教学形式, 对教学路线进行了精心的设计, 将教学内容深入浅出地传达给学生, 达到了较为理想的教学效果。
“工厂供电”课程的特点是理论与工程实践联系紧密, 因此在微课设计过程中不拘泥于课本原始内容, 适当的引入工程实际现场出现误操作的视频案例, 引入本校35k V变电站的电气主接线图案例, 激发学生更强的学习兴趣, 以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总之, 希望通过本次微课程的设计, 达到“抛砖引玉”的效果, 对电气类专业课程微课设计的发展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张一春.微课建设研究与思考[J].中国教育网络, 2013, (10) .
[2]梁乐明.微课程设计模式研究[J].开放教育研究, 2013, (19) .
[3]王颖, 陈卫民, 邵悦, 蔡慧.“电力系统继电保护原理”微课程探讨[J].中国电力教育, 2014, (23) :23-24.
[4]程岚, 肖贵桥, 王英, 朱莉微课教学设计思路探讨[J].江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3, 26 (2) :79-80
[5]孟祥忠.现代供电技术[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6:10-11.
供电教学 篇2
改扩建工程因配电房搬迁需及时安装专变电的
报
告桐梓县供电局:
我校改扩建工程内部供电系统已经建设完成,根据工程建设规划,拟对配电房进行搬迁。应施工方要求,经多次咨询并邀请专业人士现场指导,针对我校作为中考基地,为最大限度克服断电困扰,拟进行以下供电设施设备建设:
1、在绿化区内(消防水池顶面)架设一台250千伏安专用变压器,从东山变通过地缆引入专变电,再从专变电通过地缆引入配电房,以此档线路来电为常用电(请据实分别做预算);
2、将原县委变压器接入我校的线路及其表计通过地缆迁移至新建配电房,以备东山变线路停电时能及时供电;
诚望贵局及时组织实地勘测并做出预算,以便我校审批后尽快缴费及施工,谢谢!
特此报告,敬请审批!
《矿山供电》教学方法改革与研究 篇3
【摘要】根据《矿山供电》课程的特点,提出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改革的方法。通过教学实践与改革,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提高了教学质量,强化了学生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矿山供电 教学方法 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8-0236-02
0 引言
《矿山供电》这门课程是矿山机电专业的专业必修课。随着工矿企业供配电系统的不断自动化以及用人单位对毕业生技能要求不断提高, 该门课程的讲授必须适应新形势变化, 并能突出体现专科教育的特点。因此,有必要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等方面进行改革,以切实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运用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传统教学方式的不足
传统的教学方式无论从教材内容还是课堂教学上, 已经不适应专科教育的要求, 主要存在以下不足:
(1)傳统的完全板书模式,不但给教师的教学增加负担,而且许多问题难以表述清楚,如单相接地故障电流的判断、低压断路器过电流脱扣的动态原理分析等等,黑板上只能展现完全静态的过程,不但浪费很多的时间,而且学生理解接受也比较困难;
(2)学生对专业知识的掌握只停留在各个独立分散的知识点上, 难以体会真实的工作过程及工作内容。《矿山供电》这门课程的特点是综合性、实用性强,包含的知识面宽,但是各章节内容相对独立,学生无法对该课程形成一个整体的认识。
(3)教材内容和课堂教学缺乏真实工作任务的针对性。由于供配电系统中的电气开关设备价格昂贵,变电所投资大、体积大,以往学校完全满足课程教学的实验要求不太可能,因此必须依赖企业实习。但是,学生的实习或多或少会影响企业的正常生产,还有安全问题,因此学生参观实习受限制较多(特别是变电所、电厂),即使接纳也要求学生必须遵循“动口不动手” 的原则, 学生很少有机会对运行中的电气设备进行操作, 因此难以达到掌握电力设备常规操作和维护方法的目的。
(4)学生学习主动性与学习兴趣不高。
综上所述,针对主体课程《矿山供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对该课程的教学方法进行研究和改革就显得尤为重要。
2.教学方法的改革
针对传统教学方式中存在的问题,本次《矿山供电》教学方法的改革具体是以提高学生素质为核心, 以切实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运用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目标,提高教学质量,深入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
(1)利用多媒体结合板书,提高教学的形象性和趣味性
由于以往的教学仅靠老师在课堂上的一些板书和几张挂图讲解,教学手段过于单一,对于抽象的内容而言,要学生真正理解比较困难。对于负荷计算、短路计算等理论性强的章节,仍然采用板书;对于其他章节利用多媒体技术,我们可以把各种电气设备的内部构造以及工作原理展示给学生,甚至还可以利用动画制作技术,把一些抽象的过程动态地演示给学生,不断加深学生对抽象内容的理解。
(2)课程内容的“模块化”整合
传统的教学按教材章节顺序, 注重理论教学和供配电系统设计,理论与实践的衔接不紧,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为此,我们将所有内容重新进行归类综合, 把所有教学内容整合为几个单元模块。明确各模块的知识点、技能目标,并且选用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
(3)实例教学法
选取一个与教材内容吻合的典型实例, 剖析实例中与所讲模块内容对应的部分, 展示所讲知识内容在实例中的具体应用。任务完成的同时一个完整的工厂变电站的实例也剖析完。着重让学生掌握工厂供电系统的设计步骤和基本工程设计方法, 学生通过查阅工程设计手册和资料, 可以初步掌握供电系统方案的技术经济比较方法, 帮助学生建立完整的供电系统概念, 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及创新能力。这样, 可以使分配到工业企业的毕业生经过一段时间见习后就能迅速掌握并适应本专业的技术工作。
(4)采用启发式和讨论式教学方法
教师在讲授时注意启发、诱导。有时采用提问方式,激发学生思维,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有时组织课堂讨论,可由教师提出问题,也可以同学间互相提问,改变老师讲、学生听的传统方式,鼓励同学们积极发表自己的观点,勇于提出疑问,独立开拓知识领域。通过讨论课,使学生的思想互相沟通、各抒己见。
3.结束语
通过对矿山供电这门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教学质量有了明显提高。然而,矿山供电课程教学改革工作任重而道远,距离培养适应社会和时代要求的创新型、应用型人才目标的实现还有一定距离。我们要根据课程本身的特点和社会的需要,不断地进行教学改革的研究和探索并付诸实践,只有这样才能不断把课程的教学质量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参考文献:
[1]周晓华,黄玲.“工厂供电”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J].中国电力教育,2009,147:104-105
[2]吕梅蕾,杜锦才,黄云龙. “工厂供电”课程教学改革的研究与实践[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03,25(2):15-22
作者简介:
供电教学 篇4
一、教学设计
企业供电课程的综合性、实践性都很强, 对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要求很高。在教学中按照传统的分章节教学的模式已经不适应现代职业教育, 应当采用包括任务驱动式教学在内的多种工学结合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 并且将教、学、做融为一体, 提高学生职业技能的培养。因此, 在教学中我们将企业供电的教学内容进行整合, 选择供配电设备的生产、运行、维护、检修中的典型真实工作任务为教学载体, 按照学生学习认知规律和能力形成特点, 设计了五个项目:企业供配电系统认识、供配电系统的负荷计算和接线方式、高低压控制柜的操作与维护、变压器的操作与维护、企业供配电系统保护。在每个项目下面又设置了多个工作任务, 每个任务都有自己的知识目标、技能目标, 引导学生在完成工作任务的同时, 全面提升学生的职业素质。
1.企业供配电系统认识项目只有一个任务, 即认识企业供配电系统, 以了解店里系统的组成、电能的质量指标及电力负荷的等级认知为主要知识目标。
2.负荷计算和接线方式项目有两个工作任务:供配电系统负荷计算和供配电系统的接线。掌握负荷计算方法及企业电力线路的主接线方式为主要知识目标。会进行负荷计算;能确定变压器的型号、台数、容量;根据电力负荷能确定配电方案;确定电力网的结线方式;会确定变电所位置;能选用电缆, 能进行车间配电线路的运行维护是本项目对学生的技能要求。
3.高低压控制柜的操作与维护项目有两个工作任务:电气设备的选择和高压电气设备安装使用维护检修。要求学生了解高低压电气设备的组成、结构和原理;掌握维护检修高低压电气设备的方法, 高低压电气设备故障分析和处理方法。并能正确选用熔断器、断路器、隔离开关、负荷开关等高低压电气设备, 安装、使用、操作、维护、检修高低压电气设备。
4.变压器的操作与维护项目下设两个工作任务:变压器的选用和变压器的运行维护。要求学生掌握变压器的结构、主要技术参数, 了解电力变压器的巡视检查项目, 熟悉相关安全操作规程;能承担电力变压器的运行维护, 能找出电力变压器的常见故障, 能进行电力变压器的巡视检查。
5.企业供配电系统保护项目共有四个工作任务:继电保护的认知, 继电保护装置的安装、整定和维护, 触电的预防, 过电压保护。对学生的知识要求是:了解继电保护的概念、作用、结构和保护原理;了解保护装置的安装要求、整定和校验方法;掌握触电的原因、危害和预防处理方法;理解雷电压的形成、防雷设备的结构和原理。技能要求是:能指出各种继电保护元件的特点、作用和使用场合;能看懂继电保护装置原理图;会安装保护装置;会整定、维护、校验继电保护设备;会处理触电事故;会选择和安装防雷保护装置。
二、教学组织
1.教学原则。在教学中, 我们遵循如下原则:①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改变传统的以教师的教授为中心的教学观念, 以学生为主体, 以学生的学习为中心进行课程教学设计。②以应用为主旨的原则。课程内容选取突出应用性, 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既要精选理论教学内容, 又要设计足够的实践教学环节, 帮助学生做到“学其所用, 用其所学”。③以能力培养为目标的原则。围绕学生的学习, 以培养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实验分析能力、实践操作能力来选择适合的教学方法。尤其要注重发挥现代教育技术, 为学生创造充分的实践机会。
2.教学手段。在教学过程中, 根据课程内容和工作任务的难易程度, 采用多种教学手段来进行教学, 以提高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①根据课程操作性强的特点, 在教学中采用现场教学、示范教学。②对那些比较简单的技术, 采用“自学指导法”处理。通过布置自学纲要、指出重点难点和学习检查等途径强化教师的指导作用, 以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③在现场教学时, 针对技术细节, 充分运用讨论法激起学生对问题的争论, 活跃学习气氛, 并使学生处于一种接受知识的最佳状态。④在课堂实验或现场教学时, 提供某些小的技术操作问题, 让部分学生自己亲自演示并向其他学生解说, 使学生产生独立解决技术问题的自信心。⑤提供一些实际的技术问题, 要求学生在指定的期限内给出最恰当的解决方案。
3.现代教学技术手段的应用。建立纸质、声音、电子、网络、设备等多种媒体构成的立体化教学载体。模拟企业变电所, 建立具有职场氛围的校内实训基地。利用供配电物理仿真实训系统模拟典型的工矿企业用10k V高压配电所、10k V供电线路、车间变电所及400V低压供电系统, 设备完全真实, 可实现供配电系统的各种操作、保护动作和运行方式的模拟, 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利用供配电系统运行与维护视频录像帮助学生建立直观的印象, 这种教学方式能使学生很快掌握所学知识在实际中的应用。利用学院网络资源和互联网技术等多种有效的远程教学手段开展教学互动。
4.考核方式。为了全面检查学生对本课程知识的应用能力, 我们采取了包括课堂作业、实际操作、参观报告、故障分析报告、讨论记录等多种考核方式。针对不同的任务, 采取的考核方式也不同, 所占总成绩的比例也不同。
企业供电课程具有显著的实用和工程特点, 因此, 无论课堂教学、实训和课程设计都围绕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为目的。因此, 采用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能使学生巩固理论知识, 提高实践技能, 做到理论和实际相结合, 使学生逐步具有供电系统设计、管理、运行和维护的全局性、综合性能力。
参考文献
[1]任毅.浅谈企业供电系统与运行教学方法[J].科技风, 2011, (11) .
[2]张祥军.企业供电系统及运行[M].北京:中国劳动和社会保障出版社, 2010.
[3]白满凤.企业供电系统及运行教学探讨[J].现代商贸工业.2008, (8) .
供电所春节保供电新闻稿 篇5
每逢春节,康巴什供电公司配电自动化班的全体员工都会聚集在康巴什供电分局,除了加强日常巡视,还要随时待命做好应急抢修准备。“我们安排重点岗位全员值班,确保除夕晚高峰期间如遇用电故障能在第一时间得到快速处理。” 配电自动化班的史国庆一边关注着辖区内实时用电负荷曲线,一边说道。春节期间,在举国上下团圆欢聚的温馨时刻,康供分局值班室里灯火通明。各班组30余名电力员工放弃与家人团聚的机会,坚守在各自岗位,彻夜蹲守只为守护万家灯火。
配电自动化班班长王xx已经连续十几年没有和家人一起过春节了,但为了康巴什区居民群众能度过一个明亮、祥和的春节,今年他依然毅然决然地选择坚守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他说,坚守岗位,是每一个供电人的职责和使命。
供电教学 篇6
【摘 要】从课程内容改革、教学方法改革、教学模式改革三个方面对供电系统继电保护课程教学改革进行探索,以提高学习的质量和效率,满足用人单位对技术工人的要求。
【关键词】继电保护 教学内容 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08C-0072-02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对电力的需求越来越大,对电力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面对新的形势,高职教育要主动适应社会的需求,对原有的教学进行改革。供电系统继电保护是供用电专业的核心课程,对于培养合格的电力人才具有较大的作用,然而,由于这门课程涉及的内容很多,学生学起来很费劲。为了提高学习的质量和效率,满足用人单位对技术工人的要求,本文试以广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为例,从课程内容改革、教学方法改革、教学模式改革三个方面对供电系统继电保护课程教学改革进行探索。
一、课程内容改革
随着高校的扩招,高职教育的普及,越来越多的人能走进了大学,但是也带来了一个问题,学生的质量参差不齐,差别很大,一个专业既有文科生也有理科生。要上好供电系统继电保护课程,这对于教师来说压力很大。面对这样的情况,首先必须从教学内容上进行改革。以广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为例。该院教师走访企业,与一线的技术人员进行交流,请来专家对课程内容提出问题及整改意见,并从中总结出电力职业所要具备的理论知识、基本技能和职业素养。根据调研的一手资料,广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对课程内容进行了整合,不再一味地追求大而全的知识,而是把学生定位具有专业技能的技术人员,与一线岗位进行对接,更注重学生对现场问题的解决和设备的维护方面,注重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用性。于是我们打破现有的教学内容按章节来上的习惯,不在以灌输继电保护的所有知识点为出发点,而是针对这个专业的典型工作任务总结了五大模块、十二个子项目,其中五大模块分别是基础模块、线路保护模块、主设备保护模块、自动装置模块和信号控制模块。这门课程的定位就是为后面开展的实训课程做好理论知识的储备。通过这样的改革,改变了教师一味的教授理论知识、不重技能的缺点,也改变了教师把理论知识讲得很深入,而学生又不能理解的两难情况,把教师从繁重的理论知识给解放出来。本团队对照典型工作任务里面的所要求的理论知识,重新梳理这门课的知识点,把很多用得少,但是理论性很强的内容给删除,比如距离继电器的灵敏角、线路在有分支情况下的距离整定等。把典型任务里面要求的基本知识点给讲透。这样教师不会再有课时紧张的情况,有了更多的时间对着门课程进行项目化改革,学生有了更多时间去练习和提问,从而提高他们对于知识点的掌握,增强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通过任务式教学,传统教学方法里的两条“平行线”——理论内容和实践能够得到很好的结合。
二、教学方法改革
以往上继电保护都是教师满堂灌,课堂是教师的独角戏,师生互动很少,这导致很多学生并没有真正理解里面的知识点。为了满足用人单位对学生的专业知识的要求,就必须要对传统的教学方法进行改革,要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让他们从被动接受知识转变为主动学习知识,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一)充分采用各种教学媒体
现代社会,教师和学生都能很轻易地接触到网络和各种媒体,为了使枯燥而乏味的继电保护知识变得更加生动,在课堂上教师可采用“多媒体+案例”的教学方式。为了找到学生易懂的多媒体资料,可通过网络收集大量与继电保护相关的视频和动画,通过一些编辑软件对它们进行加工处理,转化为上课的课件。而对一些网上没有的视频,还可以深入电力企业,把企业一些培训员工的视频和图片拿回来编辑,变成上课的视频文件和动画,使得学生能通过这些视频和动画的展示,更容易理解和掌握保护动作的相互过程,从而产生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现在智能手机已经在学生中广泛普及,为了使学生课后也能充分学习继电保护的知识,教师可建立微信群,发布一些网络上制作比较好的继电保护的视频和文件,让大家有空的时候都能下载这些文件学习,弥补课堂上时间短的弊端,也能够对一些难懂的知识点进行有益的补充。通过多媒体,很多书本上枯燥乏味的知识点变成了看得到、摸得着的东西,从而能够大幅度提高学生的积极性,也便于学生更好地理解继电保护的原理。
(二)充分利用仿真软件
供电系统继电保护是一门理论课,是为后面的微机保护和二次接线实训的实训课提供理论支撑的。如果这门课没学好,后续微机保护和二次接线实训的课程就不好开展。供电系统继电保护除理论性强外,还存在大量的计算。对于本专业有部分学生是文科生和对口招生的学生,他们的计算水平的底子并不是很好。为了提高他们对知识点的理解能力和计算能力,一味地强化项目式教学,效果并不是非常理想。例如,对于继电保护的电流三段式保护这个知识点,可利用电力的仿真软件PSCAD,利用仿真软件可视化好的特点,在课堂上搭建线路模型,设置故障点。给仿真软件里面的示波器加载线路电流,通过可视化的软件,把短路前和短路后的电流展示给学生,让他们充分体会电流的变化量对线路造成的影响。接下来就是引导学生如何有效地对线路进行保护,通过对电流设定整定值来保护线路。通过这些方法使学生很自然地掌握了计算整定值的方法,加深了对公式的理解和记忆。有了电流三段式的计算的基础后,对于距离三段式保护的计算,教师可对学生采用启发式教学,让学生模仿电流三段式的计算方法来算出距离保护的整定值,再把学生算出的整定值设置到PSCAD搭建的模型中来进行验证。通过这个的手段使学生对自己的计算水平和能力产生较强的自信,也能检验出他们易出错的地方,便于他们在日后的学习和工作中能有所改正。事实证明,通过仿真软件辅助教学,三段式电流的的整定计算学生的掌握率提高10%以上。
(三)充分利用实物元件
看懂二次接线图是供电系统继电保护课程必须教会学生掌握的技能,传统的教学方法既费力气,也很难达到预期的效果,而采用任务式教学方法,可以大幅加强学生对该知识点的掌握。例如,过电流二次动作的原理图,教师可首先通过视频的演示,把二次图的过电流保护动作原理演示出来,学生掌握基本的原理后,把学生领到已经安装和调试好的由电磁继电器组成的二次电路的屏柜面前,结合图纸对照实物,对学生布置任务,让他们找出过电流保护的继电器以及它们之间的连线。结合实物接线,画出它们的接线图纸,这个过程使学生能轻易掌握识图方法,教师再也不用反反复复地演示过电流的保护原理图,从而达到一举两得的效果。
三、教学模式改革
由于受到教室和设备的局限,许多电力院校供电系统继电保护、微机保护和二次接线实训被割裂成三门独立课程来开设,这既耗费课时,也不利于学生理解这三门课程之间的内在联系和对构建课程整体意识。为此,随着学校硬件逐步完善,应实现传统教学模式向一体化教学模式的转变,将供电系统继电保护与微机保护、二次接线实训整合成一门课。目前,许多电力院校都在这方面做出了探索,一些好的电力系统的学校已经开始实施。这将对教师的综合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应将知识点融入项目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教、学、练、做的一体化教学模式的设计。一体化教学大致的实施步骤如下:教师讲解这个任务要涉及的知识点,紧接着布置任务,学生根据拟定的方案完成任务,提交成果,教师根据学生的过程和成果进行点评、打分。通过一体化教学,把真实的场景搬到教学中来,不仅可以锻炼学生的学习能力,还能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协作能力和创新能力,极大地调动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增强学生的综合素质。
综上,供电系统继电保护是一门涉及多个基础专业、综合性较强的课程,这使得教与学的难度都比较大,因此,有必要在结构安排、内容选择、教学方法和方式方面做出一些新的创新,充分利用网络和多媒体技术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整个课堂的教学不应是一个照本宣科的过程,而应是一个不断增长见识、消除困惑和分享经验的过程。应充分调动教师和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使整个课堂的氛围变得充满活力。
【参考文献】
[1]梁志坚,李啸骢.继电保护课群的优化与改进[J].中国电力教育,2008(1)
[2]常晓颖,王璇.“电力系统继电保护”课程改革初探[J].中国电力教育,2009(10)
[3]宋丽群,韩笑,杨志超.“电力系统继电保护“课程教学改革探讨[J].中国电力教育,2012(24)
[4]成茜.《电力系统继电保护及二次回路》课程教学改革研究[J].职业教育,2015(4)
[5]霍兰茹,高职.“继电保护”课程教学改革与研究[J].专业教学,2012(9)
[6]罗志成,王金凤,徐岩.高职《继电保护及自动装置》课程项目化改革的研究与实践[J].创新教育,2015(7)
【作者简介】杨 波(1977— ),男,广西南宁人,工学硕士,广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电力工程系讲师;温 荣(1982— ),男,广西北海人,工学硕士,广西柳州供电局工程师。
供电教学 篇7
1 CDIO模式教学的理论基础
建构主义 (constructivism) 也可作结构主义解, 是认知心理学派中的一个分支, 源于瑞士认知心理学家皮亚杰提出的儿童认知发展学说。学习观上, 建构主义认为, 知识不能光靠简单地教师传授获取, 而是每个学生只有在社会文化背景下, 依靠教师、同学的帮助, 利用必备的学习资料, 开展人际间的团队协作活动, 依据原有知识、经验主动地加以意义建构而获取。因此, 学习环境中的四大要素分别是:“情境”、“协作”、“交流”和“意义建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核心是在问题解决中学习, 反对单一的书本化教学, 脱离实践;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要求以学生为中心, 提倡将学生由外部信息的被动接受者和知识的灌输对象转变为教学活动的积极参与者和认知结构的主动建构者;认为教师应为学生主动意义建构的支持者、帮助者、引导者, 而不是单纯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强调学习的情景性, 合作学习、交互学习被力推。CDIO模式教学法, 就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上的教学法, 它在教学中, 以项目开发为主线展开,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 教师只起维持、指导作用, 学生为主体展开团队协作活动。实践表明, 该模式教学法在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其实践技能与自主创新能力等多方面都有显著效果。传统的“前测, 教学, 后测”式线性教育模式没有突出学习本质, 虽然在学习过程中, 全部作业或练习被完成, 以及所有考试被顺利通过, 但是大多数学生进行的是较肤浅的学习, 未深入。然如同建构主义学习模式, 基于CDIO教学模式, 旨在把出现的问题用真实复杂的案例呈现, 以帮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活化知识, 使得把学生学习的理论知识顺利成章地转变为解决问题的工具。CDIO教学模式强调用来自于真实环境中的问题, 来启发学生思维, 以此支撑并鼓励学生进行解决问题的学习、拓展性学习、案例学习和项目学习。学生的观点和体验是该模式重点关注的对象, 在项目开发和展开讨论中, 使学生获得经验, 同时鼓励他们进行创造性的思考。
2 课程介绍及传统教学存在的问题
《工厂供电》是一门实用性, 综合性很强的课程, 它的任务主要讲述35k V及以下供配电系统电能供应和分配的基本知识和理论, 使学生掌握供配电系统的设计和计算方法、管理和运行技能, 为学生今后从事供配电技术工作奠定基础。该课程基本理论多, 大多数都不易掌握, 且逻辑性、实践性强, 分析、解决问题要求高, 所以要出色完成好这门课的教学任务, 无论对教师还是学生, 都提出更高的要求。目前, 我国普通高等学校的教学模式一般存在着重理论轻实践的现象, 《工厂供电》课是为将来从事供配电设计工作打基础的, 具有较强实践性, 课程中很多内容逻辑性强, 难以理解, 必须实践辅助教学。同时一般本科院校, 高年级学生才开始上该门课, 是为大四的毕业设计工作打基础的, 但是在传统教学中, 有很多问题, 比如教学目标不明确, 好像面面俱到, 实则学的似懂非懂, 又比如缺乏工程应用的针对性和实用性, 知识一学完就忘, 在即将开展的毕业设计中, 暴露的非常明显, 再比如传统教学中, 学生们的独立思考、团队合作能力几乎得不到锻炼。笔者所在的高校是一所三本院校, 《工厂供电》课是笔者主讲课程之一, 在充分理解并吸收CDIO教学模式理论基础之上, 笔者对该门课的教学, 尝试进行了符合CDIO教学模式的较初步教学改革。
3 CDIO教学理念应用在实践教学中的初步探索
3.1 依据培养目标, 合理制定教学大纲选取教材。
笔者所在的三本院校, 办学旨在培养动手能力强的现场工程师, 《工厂供电》课程综合性强, 所含知识点庞杂, 为符合学院办学目标, 笔者认真制定了教学大纲, 突出实践性。比如强化分析计算能力, 增加主接线分析计算、电力负荷分析计算、短路计算、变电所主变压器选择计算等计算内容更多的教学课时, 减少了较复杂且实践性不强内容的教学课时。依据所制定的大纲, 选取了唐志平教授主编的《供配电技术 (第3版) 》为教学教材。
3.2 合理利用学院资源, 丰富教学手段。
《工厂供电》课程知识点庞杂, 逻辑性强, 光靠板书和PPT教学手段是远远不够的, 合理利用学院资源来丰富教学手段, 促进教学质量意义重大。比如在讲解高压断路器工作原理时, 教材虽然详细的阐述了断路器工作原理, 且配备了多张教学图例, 但学生理解起来仍然存在不小的难度。在讲解此部分内容时, 笔者特地带了2套高压断路器产品实物, 针对实物具体教学, 学生可以动手拆装实物, 如此激发了学生学习积极性, 提升教学效果。在比如, 讲解供配电系统概述时, 笔者带领学生参观了学院供配电房, 见到了具体的配电柜、变压器等实物, 在讲授该部分内容时, 明显感觉教学效果好多了。
3.3 提倡学习调研活动, 组织调研答辩, 引入竞争机制合理评分。
在具体教学中, 笔者有意识留一部分内容让学生自学, 并要求学生自愿形成学习团队, 4人一组, 进行深层次学习调研活动。一定时间后撰写调研报告、制作PPT, 各小组推选答辩人答辩。在调研答辩中, 笔者有意安排各学习小组进行对抗, 制定评分标准, 每小组的调研分数由其他小组给出。如此, 激发了学生自主学习性的热情, 提高了学生利用理论知识合理评析他人学习结果的能力, 增强了学生交流、团队协作能力, 显著提升教学效果。
3.4 合理制定课程设计项目, 为毕业设计做铺垫。
在教学中, 笔者设定了三个课程设计项目, 题目分别为某机械厂变电所及配电系统设计之电器设备选型, 某机械厂变电所及配电系统设计之短路计算, 某机械厂变电所及配电系统设计之主接线设计, 依然让学生形成学习小组, 任意选择设计项目来进行设计, 撰写设计报告。所设计的三个项目, 都是电力系统供配电毕业课题所包含的主要内容, 学生经过课程设计的洗礼, 必将为毕业设计打下坚实基础。
3.5 建立新的评分机制, 实时了解学生学习进度。
实行CDIO教学模式的另一项重要内容是必须建立一个以过程为导向的评分机制。笔者不在单以期末考试成绩来评定, 为突出实践性, 学生在调研和课程设计项目活动中的表现各占最终成绩的25%, 期末卷面只占40%, 平时上课考勤占10%。
结束语
本文首先介绍了CDIO教学模式, 并将它与传统的“前测, 教学, 后测”式线性教育模式进行了对比。紧接着对《工厂供电》课程特点作了介绍, 同时指出了传统教授该门课程存在的问题, 最后把笔者对CDIO教学理念应用在实践教学中的初步探索措施, 分5个方面进行了阐述。依据实际教学效果来看, 笔者所进行的初步探索活动是有意义的。如何进一步把CDIO教学理念应用在实践教学中, 为进步提高教学质量, 加强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值得我们更加深入的研究。
参考文献
[1]Jacqueline Grennon Brooks.建构主义课堂教学案例[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2.
[2]胡雄心, 邑远, 高红俐.CDIO模式下模电授课模式的探讨[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 2008, 30 (4) :106-108.
供电教学 篇8
由于单片机的应用的学习, 按照传统的教学模式单片机的应用课程在理论要求方面难度较大, 而高职层次的学生基础较薄弱, 且近年来生源素质不断下降, 增加了教师的教学难度, 教学效果不尽人意。我们知道, 用于教学的教材, 在编写时一般是按照:基本原理结构、基本指令、基本应用、基本操作等分成各个独立的章节。如果任课老师按照教材的顺序进行教学, 就是要将全部基本原理结构、基本指令等学习完毕, 再学习基本应用, 基本学习完毕再进行基本操作的学习。这样实践与理论教学分开, 在一段期间内学习完所有指令等理论知识, 由于理论教学的抽象性, 学生学习过程中难以理解, 学习积极性不高, 甚至不知所学何物, 学后的印象不深刻, 到基本应用的学习时, 又得重新对所涉及的指令进行学习, 效率不高。所有理论学习完后, 才进行基本操作, 不能相得益障, 教学效果不好。从课时的分配上也是重理论教学, 轻实践运用。实际上对已毕业的几届学生对这门课程学习效果的调查, 大部分学生对这门课的认识最深的也就是对其中几个指令的理解, 对单片机的应用没有全面的认识, 对这门课的学习普遍存在畏难情绪, 很难做到将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将来的工作中, 更谈不上成为单片机的应用高手。
2 分析问题
通过对过去的教学活动的反思, 学习的难点多数来自学生对客观现象缺乏实际感受, 由于感性知识太少, 很难从感性认识到抽象概念的飞跃。而《单片机的应用》特点之一正是是逻辑性、抽象性强。我们发现,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们采用的教学模式是先理论, 后实践, 用理论指导实践, 这种教学过程, 前一段整体的理论学习没有客观现象作基础, 很难学懂理论, 更无法对后面的实训起到指导作用。只有改变教学模式, 让教学过程符合人类的认知过程, 才能从根本改变这种现象。
最近我们实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 取得了不错的教学效果。
3 改革的方案及特点
心理学的情境学习理论认为:知识是情境化的, 而不是抽象的, 是在个体与情景相互作用的过程中被建构的, 而不是被客观定义或主观创造的。基于这种知识观, 学习是不能跨越情境边界的, 学习在本质上是情境性的, 情境决定了学习内容与性质。按照这种学习观, 建构知识与理解的关键是参与实践。所以《单片机应用》的学习过程应实行理论实践教学一体化, 采用项目教学法, 教学中实施单元过关制度。
从单片机的典型工作任务中选择教学的内容, 将教学场所放在实训室, 让学生在完成实践任务的过程中掌握《单片机的应用》。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做了一些改革。
3.1 设置真实的工作情境, 以完成工作任务为目的整合教学内容
在编制教学计划时, 以能完成典型的职业工作任务为目的选择教学内容。任课老师通过多种途径搜集了多个单片机应用实例, 将课程内容设定为完成两项工作任务——用单片机ATmegad16对彩灯进行控制和单片机ATmegad16控制数码管的显示。将这个大的项目分解成多个子项目 (工作任务模块) , 设计出一个个学习环境及其活动, 在整个课程教学过程中, 分别完成这些任务, 以最终完成整个大的实际项目。教、学、做紧密结合, 课本知识为项目任务服务。任务 (项目) 完成后再进行知识和技能的系统总结。
每个子项目与对应的学科知识见表1。
通过典型的职业工作任务, 学生可以概括性地了解他所学的单片机可以作什么工作。同时学习者还可以了解到自己从事的每个工作环节在整个工作任务中所起的作用, 并能够在一个整体性的工作情景中认识到他们自己能够胜任有价值的工作。真实性情境下的学习、行动过程完整性、学习过程实践性、学习行动反思性、造就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自觉性及成就感。
3.2 教学活动以学生为主体
以学生为主体, 教学中采用的是工作小组的学习方式, 大约4人一组, 这不仅有益于学生特长的发挥, 而且有助于每个学生的责任感和协作精神的形成, 体验到个人与集体共同成长的快乐。同时, 改变了以往学生被动接受的学习方式, 创造条件让学生能积极主动地去探索和尝试。在整个教学中, 从信息的收集、计划的制定、方案的选择、目标的实施、信息的反馈到成果的评价, 学生参与整个过程的每个环节, 成为活动中的主人。学生既了解总体, 又清楚每一具体环节的细节。教师在旁边引导, 提示、答疑。在学习过程中根据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的程度可以在各个环节 (工作任务模块) 教学上调整项目的难易程度。
3.3 实行单元过关制度
每完成一个工作任务模块 (子项目) 我们就进行一次考核, 既可掌握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也给学生适度的学习紧迫感, 对于学的好的同学是一个适时的激励, 而对有放松情绪的同学是一个提醒, 教学的过程老师不再嚼碎了喂, 需要同学们主动收集材料、课后自学, 宽松的学习环境下, 一些自觉性差的学生有可能放松对自己的要求而掉队, 这就需要老师介入帮助。
3.4 学习成果多样化
项目教学创造了使学生充分发挥潜能的宽松环境, 其学习成果主要不是知识的积累, 而是职业能力的提高。职业能力是一种综合能力, 它的形成不仅仅是靠教师的教, 而重要的是在职业实践中形成的.这就需要为学生创设真实的职业情景, 通过以工作任务为依托的项目教学使学生置身于真实的或模拟的工作世界中。我们追求的不是学习成果的唯—正确性, 评价解决问题方案的标准并不是“对”或“错”, 而是“好”或“更好”。在我们的教学中, 每个学生会根据自身的经验, 会给出不同的解决任务的方案与策略, 因此, 学习的成果不是唯一的, 而是多样化的。
4 改革的成果
实施理论实践教学一体化以来, 我们的教学质量有了很大的提高。
1) 学生学习兴趣浓, 学习热情高涨, 学习效果有保证, 且有可持续性。
课程内容都是来自我们身边的生活、生产。学生对教学课题感兴趣, 认识到所学的东西有用, 能解决现实问题, 学习热情是自然地高涨起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只要能调动学生的兴趣, 学习效果就有保证。更加可喜的是培养了一些因为喜欢而继续学习的学生。学习结束后, 我们发现有些同学自己买元件, 做一些自己感兴趣的小制作, 遇到问题继续找老师指导。
2) 能逐步培养学生职业技能。
课题实例来自生产、生活, 学生的学习过程就是在教师的指导下, 完成实际工作的过程。通过多个实例的学习、实践与积累, 学生逐渐地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掌握职业岗位技能。
参考文献
[1]徐函行为导向教学中的教师角色的转换[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6.4.
[2]徐国庆实践导向职业教育课程研究:技术学范式[M], 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5年7月.
供电企业供电营销管理分析 篇9
在经济体制改革后,现阶段供电企业的电力供应已由原来的供不应求发展为供大于求的买方市场,原来的供电管理模式及用电营销模式已难以适应现阶段电力市场,必须转变原有用电营销管理模式,以适应现阶段的电力市场营销管理。
2 电力供电营销管理的主旨
(1)电力营销必须采取市场导向的管理模式,把供电营销定位为供电企业的核心业务,电力的生产经营活动应服从和服务于供电营销的需要。
(2)加强供电营销管理,必须保证供电质量。加强电网改造,提高供电质量,以满足广大用户的用电需求,同时运用先进的通信、网络、计算机技术,为客户提供高效的、全方位的优质服务,以严格规范的管理对各项业务进行监控,才能实现企业的营销目标。
(3)供电营销必须从卖方市场转向买方市场。未来的电力营销市场是一个买方市场,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供电企业应当改变过去建立在卖方市场基础上的旧的供电管理模式,建立一个能适应市场需求,充满市场活力的市场营销体系和机制。
(4)供电营销是商业化运行、法制化管理。政企分开后,电力企业仍然是一个接受政府监管的企业,因此,在实现商业化运作的同时,还要严格按照上级规定的市场营销政策和业务范围,从事电力市场的营销工作。
3 供电企业营销管理的总体策略
在电力经营体制的转变和电力供需矛盾缓和的新形势下,在国家关于可持续发展策略的引导下,以需求预测管理为手段,以优质服务为宗旨,以满足客户需求、引导客户消费为中心,实现社会效益和公司效益的同步提高。
(1)供电营销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加强对市场需求预测的研究,搞好市场调查和市场预测,提高市场预测的及时性和准确性。做好市场变化的跟踪分析,开发并形成目标市场分析软件系统。努力开辟新的供电领域,积极引导广大用户对电力的消费,提高电力在能源消耗中的比例,提高电力企业的市场占有率,寻找电力企业新的效益增长点。
(2)供电营销以需求侧管理为手段。大力开展需求侧管理工作,借助经济、媒体宣传等手段,引导客户合理用电,提高用电效率,提高负荷率。积极推广有利于环保、节能的技术和产品的应用,开拓电力市场。
(3)以优质服务为宗旨。转变观念,增强电力企业职工的服务意识,提高服务质量。为客户提供方便、快捷、优质的服务,来提高企业的信誉、增强企业的竞争力,进而扩大电力消费市场。同时通过加强电网建设保障供电可靠性,提供优质电能。
(4)以满足客户需求,引导客户消费为中心。不仅要根据客户的要求提供优质、可靠、价格合理的电力电量,还要做好全方位的服务。引导客户改变传统的用能观念,使用高效洁净的电能,提高生活水准。
4 总体策略具体内容
4.1 销售市场的扩张策略
一是营销地域的扩张。随着电力体制改革的深入,必定会要逐步放开电力销售市场,打破现有的专营体制,抓住机遇,立足本地,辐射周边,实行销售市场的扩张策略,通过完善地区的电网架构建设,主动出击,以提供各项供电服务为手段,扩大电力营销市场。二是能源市场的扩张。搞好以电代煤、以电代油、以电代气的工作。
4.2 优质可靠的产品策略
通过改善电网结构,提高供电可靠性,改善电能的质量,来提高对客户的吸引力。产品质量是营销的基础保证,要加大城网和农网的改造力度,加快一户一表的改造步伐,改善电网结构,提高供电可靠性。
4.3 激励用电的价格策略
积极推行新的电价政策,处理好电度电价和基本电价的比例关系,在电价中考虑供配电工程贴费的因素,建立灵活弹性的电价体系。
4.3.1 产品策略
产品的整体概念是有形实体加上企业对用户所提供的售前、售中、售后服务。电是一种商品,它的特殊性决定它的产供销一体化瞬间完成,电力产品市场首先要进行分析预测,摸清底数,掌握市场潜力,制定详细的市场计划。同时,加强用电市场的建设和电网改造。电力市场的载体是输电网和配电网,电能通过它们送到千家万户,只有拥有一个现代化水准比较高且网络布局合理的电网,作为商品的电能才能“卖”得出去。具体包括增加供电电源点,提高电能质量;根据用电需要进行电网改造;以优质的服务,去寻求和开拓市场。产品策略的重要内容是产品服务。电“卖出”去后,售后服务工作必须跟上,因为电力用户的满足程度,就是明天潜在的电力市场,因此,供电企业的服务不能只停留在故障处理上,而应从用户的需求-设计-施工-验收-运行-售后-服务-故障处理-扩大需求的各个环节提供咨询或服务。要杜绝“门难进、话难听、脸难看、事难办”的衙门作风,改变等待求助为上门服务方式,公开办事程序,公开社会承诺,采用调压或补偿方式提供优质电能服务,采用双电源、双回路和环网形式提供可靠电力。
4.3.2 价格策略
价格策略的三大中心是:成本、需求和竞争。电力企业由于目前依然是独家经营,电网统一调度,因此,围绕用户需求降低成本,避免搭车收费和乱加价,是扩大电力营销的重要措施。
(1)用户在办理用电增容过程中,一次性交纳供、配电工程贴费是制约电力销售的主要因素。为了激发用户用电的积极性,在坚持原则的同时,可采取灵活办法,如对于已办理增容的用户闲置配变可依产权界限在本区域内调节使用。供配电工程贴费的收取,电力部门可采取分批收取,对于经济确有困难的用户或社会性公益事业,贴费采取“减、缓、免”的政策,对于农网改造农村用户增容贴费免交,对于贫困地区电力部门帮助上新变压器,对用户采取租赁形式,鼓励其用电,防止一次性投资过大,把用户吓跑而影响用电的局面。
(2)规范电价提高竞争力。电力企业要开拓用电市场就必须规范电价,国家制定的电价并不高,但许多地方执行起来就变了祥,如各级政府强加的搭车收费;“人情电、关系电、权利电”的存在将电价人为加大,转移到用户身上,过高的线路、配电损耗及农民分摊的机泵管带费、公益企业用电和违章用电、窃电等都加大了农民的负担,奇高的电价,使消失了多年的炼油灯、汽灯重新点了起来,严重挫伤了农民用电积极性,因此,规范用电秩序是当务之急。
5 总体策略的实施规划
5.1 建立新型营销体制
近期首先实施向市场营销体制的转变。按市场需求设置营销机构,改“用电管理”机构为“电力营销”机构,其职能相应转变到市场策划与开发、需求预测与管理、业务发展与决策、客户服务与支持、电力销售与合同管理、公共关系与形象设计、新技术、产品的开发与用电咨询、电费电价等方面,全面开展电力的售前、售中、售后工作,形成以客户服务中心为核心的电力营销管理体制,它包含主营系统、支持系统、监督系统三部分设置。
5.2 拓展市场份额
(1)运用灵活的电价政策,争取市场份额
根据市场需求的价格弹性,可把整个用电市场细分为价格刚性市场、价格弹性市场和价格敏感市场。运用“价格”扩大营销的目标市场是价格敏感型市场,如高能耗工业用户等。为此需要调整现行的用电政策,主要措施:对大工业客户实行超基数优惠电价、丰水期季节折扣电价,稳定工业用电市场;拉大分时电价差,利用价格杠杆启动分时用电市场;对居民生活用电实行两时段电价,引导居民的合理用电;对冰蓄冷空调、蓄热电锅炉及其它蓄能设备实行分时段优惠电价;遵循市场细分原则,对不同用电性质的客户采取差别定价策略,如负荷率电价、节假日电价、可停电电价等;通过同网同价,直供到农户,占领农村市场。
(2)推广用电,增加电能的使用
城市对环境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供电企业应当联合政府部门和用电设备制造商,适时加强宣传力度,鼓励使用蓄热电锅炉、电空调、电炊具,引导消费,力争以电的消费逐步取代燃煤和燃气,增加电力在能源消费中的占有率。
(3)细分市场,重点突破
根据不同时期的市场需求,实施重点市场开拓,在今后的五到十年内重点在居民生活用电和大型的能源消费市场,在居民生活方面重点促销烹调、热水、空调、暖气、干衣等电气设备,大型的能源消费市场方面则主要是电锅炉。同时加强对农村电力市场的研究,改善农村电力质量,占领农村用电市场。
5.3 完善技术支持系统
技术支持系统的完善主要是以下方面:
(1)电网支撑;
(2)提高营销在线监控和营销信息自动采集水平;
(3)建立客户服务计算机管理系统;
(4)建立需求侧管理支持系统,加强对市场的分析和预测工作。
电力营销是供电企业的核心业务,电力营销工作的质量关系到公司自身的生存和发展,决定着公司的市场竞争力。电力营销的开展应立足于“电网是基础,技术是支撑,服务和管理是保障”的原则。在电力经营体制的转变和电力供需矛盾缓和的新形势下,在国家关于可持续发展策略的指示下,可将电力营销管理总体策略定位为环保能源扩张策略。总体策略的实施规划:首先建立新型营销体制,实施向市场营销体制的转变;其次运用灵活的电价政策、推广用电、增加电能的使用、实施重点市场等措施扩大市场份额;第三要完善技术支持系统。
6 结束语
认识牵引供电系统的供电方式 篇10
关键词:直接供电技术,带回流线的直接供电方式,AT,BT供电方式
牵引网是构成牵引电流通路的电气网络, 该网络包括馈电线、接触网、轨道和大地、附加导线等。牵引电流从牵引变压器次边流出, 经高压开关、馈电线、接触网供给电气列出后, 再经钢轨、大地、回流线 (AT供电为负馈线) 流回牵引变电所。
1、直接供电方式 (DR供电方式)
特点:牵引回流经钢轨和大地流回牵引变电所, 牵引变电所和接触网结构简单, 造价低;但电磁干扰大, 轨点位较高。适用于远离城镇且对电磁防护要求不高的电气化铁路。
2、带回流线的直接供电方式 (DRR供电方式)
原理:在直接供电方式的基础上, 在接触网田野侧 (与接触网同支柱) 增设一条回流线。每隔一定距离用吸上线将回流线和钢轨并联起来, 牵引电流经过回流线、钢轨和大地回流回牵引变电所。
特点:由于回流线中的电流与接触线中的电流方向相反, 二者产生的交变磁场可以部分抵消掉, 电磁干扰得以降低。由于轨回流减小, 因此钢轨电位也得以降低。
3、吸流变压器供电方式 (BT供电方式)
原理:每隔2~4k M在接触网中串入一个变比为1:1, 励磁电流不大于额定电流2%的特殊变压器, 变压器原边线圈串接在接触线中, 次边线圈串接在回流线中, 在两台变压器的中间用一条吸上线将轨道和回流线并联。
特点:这种供电方式常用于电气化铁道穿越山谷地区或虽为平原地区, 但铁路两侧通信线路较多, 且受干扰影响严重的线路上。
不足:馈电回路结构复杂、阻抗增大、造价较高、变电所间距减小。供电臂末端电压偏低, 存在“半段效应”, 当列出位于吸流变压器附近时, 从列车到吸流上线的距离内, 牵引回流基本都从钢轨经过, 牵引电流产生的电磁影响得不到消除。
4、自耦变压器供电方式 (AT供电方式)
原理:AT供电的牵引网由接触网、钢轨、负馈线 (AF) 、保护线 (PW) 和自耦变压器等组成。自耦变压器原边接入交流220k V或者110k V系统中, 次边输出交流55k V, 次边线圈的中心抽头经N线与钢轨链接, 次边线圈的一端连接到负馈线上, 另一端经馈电线与接触网连接。接触网、负馈线对地钢轨点位分别为+27.5k V和-27.5k V, 接触网和负馈线中的电流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从而有效降低了接触网的电磁干扰。
特点:由于接触网与钢轨及正馈线与钢轨间的自耦变压器两半线圈上电压是相等的, 在理想情况下, 接触网与正馈线中流过的电流大小相等, 方向相反, 因此, 对通信线路的干扰得到有效地防护。提高了供电电压, 在牵引功率不变的情况下, 供电臂长度可以比前几种供电方式增大一倍, 从而能节省投资, 减少接触网电分相数量, 减少对通信的干扰, 减少电能损失, 降低运营成本。
供电教学 篇11
1、前言
近年来,新建住宅小区发展迅速,小区电力工程实行自行配套、自行管理模式,采用供电企业总表计量,小区物业负责供配电设施管理和维护,并对居民用电实施计量抄表和收费的管理模式,存在着住宅供配电设施建设标准低,供电安全、服务质量难以保证,小区用电可靠性不高、后期运行维护缺失等问题。因此,须围绕提高供电可靠性等目标完善供电方案。
2、完善供电方案的思路和目标
2.1 思路。规范居民住宅供电配套设施建设,以《供配电系统设计规程》、《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等规范和相关文件为依据,结合经济发展和住宅小区管理现状,在满足10年负荷发展需求前提下,本着“安全、经济、适度超前”的原则,提高小区供电可靠性、安全性、提高能效利用水平,提升住宅小区供电服务能力,以“政府主导”和“政府、供电企业、开发商”三位一体为主线,对住宅小区电力建设供电方案进行优化设计。
2.2 目标。(1)统一标准。小区供电设计原则及建设规模由供电企业提出,市规划局在组织审查批准后执行。(2)统一设计。小区供电设施和配套电力设施与小区整体规划同步设计。(3)统一审查。由市规划局牵头组织供电企业、政府部门、设计单位、业主单位审查,并出具正式评审意见。(4)统一监理。招标确定监理专业队伍,负责工程质量监理工作。(5)统一执法。由市规划局牵头定期组织执法检查,确保供电设施按规划规模建设到位。(6)统一验收。市规划局牵头,组织供电企业、政府部门、项目业主共同参与验收工作。施工单位对验收提出的问题限期整改。复检合格后,由市规划局出具正式验收报告。(7)统一运维。供电设施验收合格后,业主单位自愿负责及时无偿移交供电企业统一运维管理。
3、技术方案内容
小区供电设施工程是指从供电企业线路高压T接点起至一户一表止的所有供电设施及安装工程,包括高压T接箱、高压进线、变配电站、低压线路、居民一户一表箱等。居民住宅内的低压配电设施和土建工程由开发建设单位负责设计施工,其余部分由供电企业主导。
3.1 10kV电源进线方案。根据电力重要负荷分级,对小区内具有高层建筑电梯等一二级负荷的,或400户以上的小区,采用两路10kV电源引入设计;400户以下、规模较小且无一二级用电负荷的小区,可采用一路10kV电源进线设计。小区内部使用高压电缆线路引入10kV电源。
3.2 配电变压器配置及布点方案。要对配电变压器容量进行测算,测算容量较大时,应避免单台变压器辐射供电,因小区居民用电3~5年内负荷率很低,相当一段时期内“大马拉小车”,空耗大,浪费能源。当容量大于400 kVA时,采取多台并联运行方式。两台时,变压器实行低压联络,负荷低运行一台、负荷高运行两台,提高利用率,减少空耗,一台损坏、检修时,一台暂代两台,缩短停电时间。
3.3 低压配电网方案。低压线路采用电缆供电,供电半径不宜过大,一般控制在100-150m,最大不超过250m。考虑小区用电设施建设中电缆线路埋设后难以改变,电缆按满负荷配置。进户线截面按照住宅每户建筑面积在100平方米以下的,按4KW配置;100平方米及以上至150平方米的,按6KW配置;150平方米以上的,按8-10KW配置。居民用电应实行一户一表计量方式。一般采用单相220V供电。多层住宅的计量应集中设置计量表箱在第一层,高层住宅的计量应合理分组集中设置计量表箱。
3.4 与各类智能系统的接口方案。考虑配网自动化发展,预留配网自动化通讯管孔、配网自动化设备装设位置及通讯线路位置;集中表箱装设远程抄表装置,包括具有通讯接口的电能表、数据采集终端等,配网自动化系统与小区供配电设施同步建设投运。
4、方案实施
4.1 做好计划。供电方案与小区整体规划同步进行,图纸设计质量的高低将直接影响电力建设水平,供电方案的优化体现在图纸上方能见效。力求做到规划阶段提前介入,在规划初期积极与开发商、政府协调沟通,在小区基建用电阶段把关,做到电力设施与小区整体规划同步设计,避免出现小区主体建筑完工后,供電设施不完善的问题。
4.2 过程控制。新建住宅小区电力建设工程是一个系统的整体,任一环节出现问题,都可能影响整体质量,着重“基建用电、图纸审查、设备购置、施工管理、竣工验收”等节点进行过程控制,将小区电力建设各项管理活动纳入可控状态,使各管理节点基础工作得到落实,确保供电方案落到实处,确保管理规范和质量提高。
4.3 总结提高。小区配套电力建设涉及技术、管理多方面因素,通过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与不足,并运用到小区电力建设实践中去,实现了小区供电方案不断优化,管理质量不断提高,进而持续提高小区电力建设质量,提高供电可靠性及实现节能降耗。
5、实施效果
5.1 打下良好工作基础。与市政规划的深度对接,通过规划的引领作用,以规划指导计划,为工程开展打下良好基础,杜绝“头疼医头、脚痛医脚”,保证了工程的顺利开展,实行了新建住宅小区电力建设工程规范,提高了工程质量,解决了开发商自建和物业自管带来的问题,保障了业主的权益。
5.2 安全,经济,可靠,降损节能效益更加明显。5.2.1供电可靠性提高。10kV两路电源进线,尽量选用不同变电站的两路10kV电源进线,提高了引入电源点的可靠性,保障高可靠供电;配电变压器低压联络方式,在住宅小区启用初期2-3年,一台配电变压器运行基本能够满足需求,对少部分配电设备因检修、损坏等原因需停电时,改由另外一台配电变压器运行,提高供电可靠性。5.2.2变压器损耗降低。小区建设初期,入住率低,用电负荷低,同时运行两台电变压器,势必“大马拉小车”;采用灵活运行方式,在负荷较低时运行一台配电变压器,实现降损节能。5.2.3小区供电智能化。小区供电智能化是今后小区供电技术发展方向,在小区电力建设中同步预留了集中表箱远程抄表位置和通讯线路等,为小区供电智能化建设提供了条件。5.3社会效益逐步增强。随着供电可靠性和电能质量得到提高,电力用户所承担的停电或电压波动带来的损失大为减少,供电企业的社会认可度和企业形象显著提高。对于居民用户而言,保证了供电质量,将促进家用电器发展,增加用电量,从而带来经济效益,同时促进了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降低配网损耗,促进节能意识的普及和节能技术的广泛使用。
6、结束语
根据国家标准,规范居民住宅供电配套设施建设,结合经济发展和住宅小区管理现状,在满足负荷发展需求前提下,本着“安全、经济、适度超前”的原则,完善住宅小区供电方案,对提高小区供电可靠性、安全性、提高能效利用水平,提升住宅小区供电服务能力具有重要作用。
供电区域供电可靠性与对策 篇12
建模供电区域内有现代化大中型企业100多家, 有正县级、副县级工业园区各一个, 有大型用电单位26个。供电可靠性将会对这些大型企业的正常运营产生很重要的影响作用。为了使供电区域配电网供电的可靠性的强度有所提高, 需要认真分析与评价供电区域配电网的现状, 提出改造和建设的更加完善的技术原则, 促使供电区域供电可靠性超过99.995%。
1 供电区域配电网现状
(1) 网架结构。供电区域10k V架空网目前主要为辐射式、单联络接线方式, 主要为单辐射接线, 环式接线和分段联络的接线方式不够多样化。部分架空线联络点缺乏, 分段不够科学合理, 主要表现为部分支线联络不密切, 当主干线路发生状况时, 分支线路的压力不能由其他线路帮忙转带, 因此有必要进行进一步的改造和完善。
目前, 供电区域仅有电缆线路一条, 无规模电缆网, 随着城市快速发展, 供电区域电缆网的增长速度会显著提高。
(2) 线路主干线的长度。在城区内, 由于路径资源、电源点的布局等因素, 部分10k V线路的主干线偏长的状况也是存在的, 其中10k V超供电半径线路多达9条, 后期对10k V线路进行科学的改造, 可根据电源点的建设、供电范围的情况等因素来进行。
(3) 线路容量与负荷。2013年底, 供电区域还存在15条重载10k V线路, 19条轻载10k V线路。线路容量不均衡是目前急需解决的问题之一。
(4) 设备水平。部分线路、配变、开关等设备运行年限过长, 负载较重时易发热导致绝缘老化, 因此, 亟待对设备进行更新和改造。
(5) 线路运行环境。架空线路绝缘化率较高。但电缆通道较少, 新建电缆廊道争取架空入地改造, 以提高用户供电可靠性。
2 配电网故障情况分析
供电区域2005年1月至2014年5月, 共发生故障836起, 按故障设备分类, 发生架空线路故障195起, 电缆线路故障64起, 配电变压器故障76起, 开关设备38起, 电杆故障285起, 绝缘子故障22起, 避雷器故障10起, 其他设备399起。其中按故障原因分类, 外力破坏占比例10.17%, 恶劣天气占比例1.67%, 自然灾害占比例2.87%, 运行维护不当占比例48.21%, 设计安装不当占比例2.75%, 设备本体占比例14.11%, 人员管理不当占0.12%, 用户原因占比例19.62%, 其他原因站比例0.48%。
3 供电区域配电网可靠性提升方法与策略
目前城区配电网中的电缆双放射网中的两回电源多是同路径敷设, 并且来自同一变电站, , 与其它电源间的相互协调合作能力不足;还存在着部分线路的支线没有充足的电源联络, 架空线路分段情况不科学等问题;电网的运行与修复、自动化程度、线路互相供应能力也有着比较严重的问题;在事故抢修、基础资料管理情况、状态检修等很多方面也存在不足的地方。
3.1 加强并改善网络的结构布局
多分段多联络、单环网, 双环网等方式是我国目前可靠性较高的配电网接线方式。要想找出改善配电网的最佳模式, 就要对这几种配电网接线方式进行详细地分析与研究。
(1) 多分段多联络接线方式。多分段多联络的配电网在遇到事故的时候可以有效提升线路设备的利用效率和线路设备的储备能力、提高电源支撑作用的能力和供电可靠性、增强线路的负载转供能力。
(2) 单环网接线方式。一般情况下, 会有两个电源来支撑电缆网的这种接线形式, 变电站的两段母线是这两个电源的来源, 正常的运行方式是将联络开关打开, 在发生故障的时候, 通过关闭开关会将发生故障的线路有效隔离, 而正常线路的用户则可以合上开关来进行负荷转供。该接线模式的运行比较灵活, 且具有较高的供电可靠性。
为了满足负荷转供的要求, 各条主干线负载率应该严格控制在50%左右。
(3) 双环网接线方式。采用开环运行方式的双环网接线模式, 是一种有着很高的运行灵活性和较强的供电可靠性的方式, 这种方式能最大量地确保向用户持续供电, 满足重要用户要求双电源供电的需求。
3.2 提高配电设备的质量
配电设备的高质量可以有效地减少故障率, 提高供电可靠性。配电设备的装备水平对设备的检修周期有着明显的影响。因此为了减少由于设备原因造成的停电事故, 要尽可能使用全封闭、少维护、高质量的设备, 来提高供电可靠性。
3.3 实施配电自动化
提高供电可靠性和运行管理水平的有效手段之一是实行配电自动化, 这种方式能够迅速隔离故障区段, 缩小停电范围, 加快恢复供电。故障自动隔离功能应适应分布式电源接入。
应合理选择配电自动化终端类型, 提高信息采集覆盖范围。根据网架结构、设备状况和应用需求等因素, 来选用合理的自动化终端或故障指示器。对于关键性的节点, 例如主干线的开关、联络开关、进出线较密集的开关站、配电室和环网单元, 应配置“三遥” (遥测、遥信、遥控) 配电自动化终端;对一般性节点, 如分支开关、无联络的末端站室, 应配置“两遥” (遥测、遥信) 配电自动化终端或故障指示器。
3.4 提升管理水平和专业科技水平
对设备缺陷进行专业的技术分析与研究, 随时做好设备状态的检测和故障诊断工作, 是加强配电网的技术管理的有效途径。与此同时, 还要对设备故障检测仪器的配置进行升级, 对设备检修的期限由定期检修逐步变为状态检修, 并且要尽全力避免由于设备发生故障而造成的用户停电。为了减少线路停电时间和次数, 还要推行配电网带电作业的工作。
4 结束语
要想有效改善城市核心区配电网的供电的安全性, 应采取如下措施进行改善和提高:首先要升级配电系统网络的布局结构, 来增强运行过程中的灵活性;其次还要改善电源及运输电力的途径, 提高电源系统的安全性;再次, 把好设备的质量关, 采用高质量的设备, 来降低设备发生故障的情况。此外, 还要做到合理安排供电计划, 统一协调规划, 提高管理运行的水平, 加强设备质量检修的强度, 加强宣传力度, 使外界因素对配电网的干扰有所减少。
摘要:该文通过建模分析供电区域配电网结构、设备管理以及发生的重要停电事故情况, 研究探索供电区域配电网存在的供电风险规律, 并从电网规划设计、建设发展、运行管理等方面提出针对性的解决措施。
关键词:配电网,供电可靠性,解决措施
参考文献
[1]高山.提高浦东电网供电可靠性的分析[J].上海电力, 2005 (0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