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环练习法

2024-06-08

循环练习法(共11篇)

循环练习法 篇1

摘要:本文通过课堂教学录像分析法和教学实验法等,对有氧舞蹈循环练习法课堂教学活动过程的信息进行结构化处理、加工和分析,并进一步分析有氧舞蹈循环法教学行为的种类和特征,从而确定有氧舞蹈循环练习法有效教学行为的实践价值和教学论价值,以此提高教师对教学理念和教学目标的认识,进而完善自身的教学行为,达到最优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有氧舞蹈,循环练习法,教学行为

前言

随着健美操项目的发展,健美操有氧舞蹈课程受到更多人群的喜欢,其原因之一在于有氧舞蹈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丰富和多样。有氧舞蹈课多采用循环练习法。循环练习法起始于运动训练工作中,现已作为体育课的一种练习方法而引进。循环练习法是指根据训练的具体任务,将练习手段设置为若干个练习站,运动员按照既定顺序和路线,依次完成每站练习任务的训练方法。在健美操教学中常演绎为把单个动作的教学设为练习站,按照一定顺序,在音乐伴奏下不间断地进行教与学的健身的方法,它注重过程的连续性和连续的合理性,在连续中提示动作的姿态、动作方向、动作的轨迹、动作的节奏和动作的先后顺序以及动作与动作之间的连接等要领,对学生进行启发式引导,培养他们主动思维,进行学法指导的很有效的方式。有氧舞蹈循环练习法把教法和学法有机融合起来,使学生在技能、体能、智能和心理等一系列因素中得到发展,从而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质量和综合能力。因此对循环练习法教学行为进行分析,探究循环练习法具体教学行为应用规律,是提高有氧舞蹈课程教学效果的重要法则。

本文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通过对有氧舞蹈课程课堂教学实践录像进行研究,分析各种练习即各种教学行为在对技术动作的认知方面以及促进动作技能的形成方面的职能作用,以此来发现教师在常规教学中好的教学行为,改进教师的无效教学行为,提高教学行为的有效性,对工作在体育教学一线岗位的工作者们提高教学质量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

研究对象与方法

1.研究对象

有氧舞蹈课程循环练习法

2.研究方法

教学录像分析法是借助信息技术手段,对教学中丰富而又复杂的师生交互过程的信息进行结构化处理、加工和分析,由此来提炼有价值的东西。此方法是提高教师教学能力的有效方式。

教学录像分析方法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对有氧舞蹈循环练习教学流程信息的处理和加工,最终的呈现方式是课堂记录表;第二阶段是对教师具体教学行为的分析评价,应用课堂交互分析框架图对教师行为进行提炼和分析,了解这些教学行为是否符合学生认知心理过程和动作技能形成的生理机制;第三阶段通过访谈和问卷调查等形式对教学行为的有效性进行客观评价,呈现方式是教师的讨论和反思。

研究结果

1.有氧舞蹈课程循环练习法教学行为种类的多样性

影响运动技术形成的因素实质就是建立运动条件反射的因素,包括感觉、神经、运动系统三个生理基础环节。首先学生在完成技术动作时,需要各种感知觉参加,其中运动肌肉的感知觉起着重要的作用,分解行为、慢拍行为、重复行为等都是加强肌肉感知觉的重要途径。运动技术的完成,就神经系统来说主要取决于相关神经元在机能上进行排列组合,兴奋或抑制在运动中枢内有顺序的、有规律的和有严格时间间隔的交替发生,那么在教学中就需要在合适的时机采用合适的行为,才能充分调动人体的机能,使条件反射的建立和形成更加经济有效和系统化,促进动作技能的形成。从运动系统来说,动作要素决定动作形成过程的长期性和阶段性,也决定了采取多种教学行为的必要性。通过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实验和总结,以及对adidas Dance 2014秋冬季套路教学录像的分析,发现有氧舞蹈循环教学法注重动作的分解教学,注重学生学法的指导,同时提高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创设生动活泼、民主和谐的课堂气氛,教学效果良好。

一位优秀的健美操教师采用循环法有效行为进行教学,首先要启发性地引导学生掌握动作技术,要让学生循序渐进地按照动作技能形成过程进行学习,并通过多次的重复练习,不断巩固在大脑皮层建立起来的暂时性联系。这时候采用的教学行为有分解变化行为、慢拍领做行为、重复练习行为等;二、在练习中采用加难的方法,改变动作速度、节奏、力度和动作连接的长度进行练习,并及时进行语言和肢体提示,加强学生的理解能力,不断提高教学质量。通常采用的教学行为有提示行为、连接行为和过渡行为,这里过渡行为是在技术动作加固过程中起到身心调整和缓冲的一种行为。这些教学行为给学生教会怎样灵活的分解动作,怎样添加过渡动作,怎样合理地连接各部分的内容;在示范的同时,怎样把握练习的时机,给予口令和手势的指导,这些内容不仅教会学生怎么学,还教会学生怎么传授知识的技巧,对学生能力的培养是全方面的。教学行为种类的多样性使得教学行为之间可以实现功能补偿,从整体上实现教学的最高目标。(如表1)

2.有氧舞蹈课程循环练习法对教师的业务能力要求高,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

教师在循环练习法教学行为中体现了主导作用。教师根据教育学、心理学、和教学法的原理设计、组织和实施教学活动,并通过种种教学目标,把学生的学习有效地纳入一定的方向和轨道中,从而推动教学活动的发展,循环练习教学行为的灵活性体现在教师根据教学情况可直接或间接地为学生提供帮助而提高学习的效率,从而使学生的学习一步步向教学目标迈进。循环练习法对教师的专业素养提出更高的要求,有氧舞蹈教师“学业在先,术有专攻”,对学生发展和教学原理有一定的认识,她们的素养和责任心使之有可能在教学中发挥导向和组织作用,为了使教学活动更科学和合理,并提供更有利学生学习的环境氛围,就要求教师提高业务素养,不断创新,面向现代教育新理念。

3.有氧舞蹈课程循环练习法体现学生主体地位,启发学生思维,注重“学法”指导

循环练习法动作行为确立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明确地把“教”建立在“学”的基础上,通过多种途径对学生的学习行为进行有效的指导与培养,让学生理解学习过程,也就是让学生不仅明确学习什么,而且明白应该怎样学习;循环练习法有效教学行为本着启发式指导思想,能唤起学生学习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启发学生独立思考,使学生的学习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效果。循环练习法注重学法研究和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艺术体操循环练习法有效教学行为把“教”和“学‘结合起来,不仅注重“教”的方法的应用还注重“学”的方法的引导,在循环“教”和循环“学”的过程中无疑提高了运动负荷,这正符合体育教学的终极目标。

4.有氧舞蹈课程循环练习法加强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使教学评价更客观

有氧舞蹈课程循环法加强教学理论和教学实践的紧密联系,促进教学主体基于教学理念和教学目标的自觉行动;循环练习法中明确的教学行为方式增加了教学评价的客观性,全面又排序合理的行为方式使教学效果更优化。

5.有氧舞蹈循环练习教学行为具有时代性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促使人们开始立足于所处时代的背景来重新认识教学行为,并重新界定有效教学行为的内涵。不同时代为教育提供的物质条件的变化,如音乐的时代性特征、教学理论的更新和认定、健身房流行项目的兴起和新项目的引进、还有生活在社会大背景下的人的变化,如学生的心理和教师的素质,无不影响教学行为的变化,循环练习法教学行为就是在这样的理论指导下,在大环境的影响下形成,所以它具有时代特征。

结论

1.循环练习法教学行为种类的多样性和功能的多样性,使实现教学目标的途径更加灵活有效。

2.循环练习法把“教”和“学‘结合起来并且把“教”建立在“学”的基础上,巩固了教学主体的地位,注重“学法”指导、启发学生思维,提高教师素养,并加强教学理论与实践密切联系,是体育教学创新在新课程改革指导下的产物。

参考文献

[1]李秉德.教学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0.

[2]王教娜.体育教师教学行为的分析[D].西安体育学院硕士学位论文,2011.

[3]于洋.海滨学院体育教师课堂教学行为现状得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0.

[4]王佃娥.特级体育教师教学行为特征研究[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11,25(1):10-14.

[5]张建琼.教学行为研究的教学论意义[J].体育理论与实践,2004,24(9):50-53.

循环练习法 篇2

1. 填一填。

(1)一个数的小数部分,从某一位数起,一个数字或者几个数字( )出现,这样的小数叫做循环小数。

(2)4.385385385……,它的循环节是( ),用简便方法表示是( ),将它保留三位小数是( )。

(3)在 里填上“>”“<”或“=”。

0.6 0.6 5÷9 0.9

0.71 0.717 7÷6 1.16

(4)在0.2525,5.234,4.99……,0.18,

3.14159……,0.23535……等数中,

是有限小数的有( )

是无限小数的有( )

是循环小数的有( )

2. 把下面的数从大到小排列起来。

5.1234 5.1234

5.1234 5.1234

3. 算一算,商是循环小数的用简便形式表示。

2÷5 5.52÷9

67.8÷11 8÷7

4. 小明写出一个三位小数,小刚用“四舍五入法”对它取近似值得到5.20,你能估计小明写的是什么数吗?最大可能是多少?最小可能是多少?

5. 一本笔记本3.6元,李老师带了100元钱,最多能买这种笔记本多少本?

6. 550千克的苹果要装纸箱运走,每个纸箱最多装17千克,至少需要多少个纸箱才能全部运走?

7. 在适当的地方加上循环节使下面的式子成立。

6.385>6.385>6.385>6.385

8. 有这样一串数:25713 25713 25713…(从1999后25713循环出现),请问这一串数中第1000个数字是多少?这1000个数字的`和是多少?

9. 伸出你的左手,从大拇指开始如图所示的那样数数,1,2,3,…。问:数到时,你数的数在哪个手指上?

10. 将自然数1,2,3,4,…,按照下列规律排列。

(1)1999排在第几行第几列?

(2)2003排在第几行第几列?

11. 有趣的循环小数。

循环小数8.527的小数部分第10位是几?第101位是几?将它保留200位小数,小数点后200位上的数应是几?

练习题答案:

1. (1)依次不断重复 (2)385 4.385 4.385 (3)< < > > (4)0.2525,5.234,0.18 4.99……,3.14159……,0.23535…… 4.99……,0.23535……

2. 5.1234>5.1234>5.1234>5.1234

3. 0.4 0.613 6.163 1.142857

4. 大于等于5.195小于等于5.204即可

最大:5.204 最小:5.195

5. 27本 6. 33个

7. 6.385>6.385>6.385>6.385

8. (1000-4)÷5=199……1 该数字是2 和是3612

9. 中指

10. (1)1999÷14=142……11 第286行第4列

(2)2003÷14=143……1 第287行第2列

24小时,教你循环瘦身法 篇3

上班前:

1.早睡早起,帮助身体脂肪燃烧:永远记得“赖床等于留住脂肪”,所以还是乖乖做个早起早睡的美女吧。

2.好好享用早餐:营养专家们建议,早餐是一天活力的来源,要好好吃顿早餐,才能让你有精力做好一天的瘦身大计哦。

3.一份低脂营养早餐:一份低脂营养早餐其实很容易做的,只要掌握“两份主食、两份奶蛋类、蔬菜水果尽量吃”的原则就行了。

4.小运动大帮助:出门以后,最好别立刻搭车,可以多走3站地然后再去坐车或乘地铁,争取每个运动的良机。

在公司:

1.向电梯说再见:进办公室不要搭电梯,多走几层楼也可以增强心肺功能,锻炼腿部肌肉并修饰腿形。

2.穴道按摩:办公室的空间虽然不大,但是若能善加利用一些小道具,针对每个瘦身穴道偶尔按压,也可帮助减肥。

3.多走动:利用一些可以离开座位的片刻,如影印或收送传真等机会多走动走动。

4.坐着健身:在座位上也可以运动,做个椅子伸展操、转转头,甚至可以

下班后:

1.让运动成为一种休闲:晚上也是运动的好时间,可以弥补白天运动量不足的部分,例如晚餐后散步40分钟,出门去遛遛宠物,或者一边看电视一边做跑步机等。

2.泡泡减肥澡:泡澡有利于减肥,不仅可以放松紧张了一天的身体和神经,也能促进血液循环,帮助减肥。

3.睡前运动10分钟:如练瑜珈或身体柔软操,既能达到很好的瘦身效果,又是放松舒缓的好方法。

4.按时就寝:早点入睡除了可以让你第二天精力十足外,更重要的是可以错过夜宵的时间,避免夜里吃进去过多的食物而无法消化。

居家时:

1.吃饱了再出发:出门逛街之前,最好将胃填饱了再走。否则饿着肚子到了商场,必定让你直奔美食广场那一层。

2.走路购物比较好:前往超市和商场时,最好能选择走路而避免搭车。而且在走路时别忘了抬头、挺胸、收腹、提臀,跨大步,摆动手臂,来趁机消耗脂肪。

3.漂亮衣服增加决心:看到穿着流行服装的模特们的身材,可以大大刺激你的“减肥决心”,暗暗告诉自己,我一定要瘦到可以穿进那条LEE的新款牛仔裤为止。

分光光度法测定循环水中微量甲醇 篇4

本文探讨了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循环水中的微量甲醇, 把甲醇氧化为甲醛, 甲醛与变色酸生成紫红色化合物进行分光光度测定, 此方法经济、快速简便、可操作性强, 测定下限低, 精确度和准确度好, 方法准确可靠, 可用于实际样品分析。

1实验部分

1.1测定原理

在硫酸酸性溶液中, 水中甲醇首先被高锰酸钾氧化成甲醛, 甲醛在浓硫酸溶液中可与变色酸 (1, 8 2二羟基萘23, 6 2二磺酸) 作用形成紫色化合物, 该化合物最大吸收波长在570 nm处, 可用分光光度法进行分析测定。反应如下[2]:

undefined

1.2主要仪器及试剂

AB204-S电子分析天平 (瑞士梅特勒-托利多) 、7230G分光光度计 (上海分析仪器厂) ;电热恒温水浴锅 (北京市长风仪器仪表公司) 。

甲醇标准储备液及标准液: 准确称取2.000 g甲醇 (光谱纯) 标准, 溶于纯水并定容至1000 mL, 配制成质量浓度为2 g/L的标准储备液1000 mL。准确吸取25 mL此标准储备液于500 mL容量瓶中, 稀释至刻度、摇匀。此液1 mL含甲醇0.1 mg。25%硫酸溶液:在通风橱中量取164 mL硫酸 (ρ=1.84 g/mL, 分析纯) 沿玻棒缓慢加入到约700 mL纯水中, 并不停搅拌, 冷却后稀释至1000 mL。2%高锰酸钾溶液:称取2 g高锰酸钾 (分析纯) 于烧杯中, 用无二氧化碳的纯水稀释至100 mL, 转移至棕色试剂瓶中保存。变色酸饱和溶液:称取2 g变色酸 (分析纯) 溶于水, 稀释至100 mL, 临用时现配, 此溶液透光率应在90%以上。5%亚硫酸钠:称取5 g的亚硫酸钠 (Na2SO3·7H2O) , 溶于100 mL纯水中, 临用时现配。

1.3实验方法

在25 mL具塞比色管中, 准确移入适量甲醇标准溶液或0~1.0 mL水样, 依次向比色管中分别加入2 mL 25%硫酸溶液及0.5 mL 2%高锰酸钾溶液, 混匀, 放置10 min。滴加5%亚硫酸钠溶液至溶液刚好褪色。然后再加入3滴变色酸饱和溶液, 混匀。沿壁缓慢加入6 mL浓硫酸, 混匀。置于沸水浴中保温20 min, 取出冷却, 稀释至刻度, 混匀, 冷却至室温, 以纯水为参比, 于570 nm波长下用2 cm比色皿测定其吸光度。

2结果与讨论

2.1校准曲线

取6支25 mL具塞比色管, 准确移入0.1 mg/mL甲醇标准溶液0, 0.10, 0.20, 0.30, 0.40, 0.60 mL, 按实验方法操作, 以吸光度A为横坐标, 甲醇质量m (mg) 为纵坐标绘制标准曲线如图1。

从图1可知, 此方法线性较好, 用此方法测定循环水中微量甲醇是可行的。

2.2测定条件的优化

2.2.1酸度的选择

甲醇在酸性介质中被氧化剂氧化成甲醛, 如果酸度不够, 甲醇氧化不完全, 影响测定结果。其它条件不变, 在不同的酸度条件下测定0.02 mg和0.05 mg的标样, 试验情况如图2。

从图2可知, 最佳的酸度条件是加入2.0 mL 25%的硫酸溶液。

2.2.2保持时间的选择

加入高锰酸钾溶液后的反应时间不够, 反应不完全;反应时间过长, 则由甲醇氧化生成的甲醛进一步氧化成甲酸, 均影响测定结果。其它条件不变, 在不同的保持时间下测定0.02 mg和0.05 mg的标准样品, 试验情况如图3。

从图3知, 最佳的保持时间是10 min。

2.2.3保持温度的选择

在一定的温度下, 甲醛与变色酸显色剂在浓硫酸存在下, 先缩合随之氧化生成蓝紫色化合物。其它条件不变, 在不同的保持温度下测定0.02 mg和0.05 mg的标准样品, 结果如图4。

从图4知, 最佳保持温度是>70℃, 即沸水浴。

2.2.4波长的选择

其它条件不变, 在不同的波长下测定质量为0.02 mg的标准样品, 测定结果如图5。

从图5可知, 该标准样品在波长为570 nm处吸光度最大, 所以最佳的测定波长为570 nm。

2.3方法测定下限

在选定的条件下, 对6份空白样品进行测定, 结果如表1。

从表1可知, 该方法的检测下限最低为0.005 mg。

2.4精密度和准确度

在选定的条件下, 对一份质量为0.098 mg的样品进行加标测定, 标准溶液添加量分别为0.050 mg、0.080 mg和0.100 mg, 每份实际样品进行5次重复测定, 计算其相对标准偏差和回收率, 结果如表2。

从表2的数据看出, 本方法的精密度和准确度均较好。

2.5实际测定情况

用上述优化条件后的检测方法对五份循环水样品中的微量甲醇进行测定, 结果如表3。

通常情况下, 循环水中是不含甲醇的, 但根据表3的结果, 会因一些偶然因素使甲醇混入循环水中, 所以监测循环水中的微量甲醇, 对保证生产工艺的正常运行和产品质量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3结论

根据以上实验结果, 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水中微量甲醇含量, 方法测定下限低, 精密度和准确度好, 且快速简便, 完全能够满足实际样品的测定要求。

摘要:采用高锰酸钾在酸性介质中将甲醇氧化为甲醛, 甲醛与变色酸生成紫红色化合物进行比色测定, 试验了介质酸度、保持时间、保持温度和波长对测定结果的影响, 优化选择了最佳的测定条件, 建立了分光光度法测定循环水中微量甲醇的方法。方法测定下限介于0.0050.008 mg之间, 加标回收率在95%103%之间, 相对标准偏差小于2%。

关键词:分光光度法,循环水,微量甲醇

参考文献

[1]魏复盛, 齐文启, 毕彤, 等.水和废水监测分析方法[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2002.

[2]徐寿昌, 汪巩, 李国镇, 等.有机化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3.

[3]刘珍, 黄沛成, 于世林, 等.化验员读本[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4.

[4]金米聪.微量甲醛检测研究进展[J].中国公共卫生, 2003, 19 (1) :101-102.

[5]杜永芳, 柳淑芳, 马敬军, 等.测定水产品中甲醛含量的分光光度法研究[J].中国食品学报, 2005, 5 (3) :91-96.

[6]赵晶, 范必威.分光光度法测定甲醛[J].广东微量元素科学, 2006, 13 (2) :18-22.

[7]刘劭钢, 梁逸曾, 曹佐英, 等.乙酰乙酸乙酯分光光度法测定甲醛的研究[J].分析实验室, 2005, 6:102-104.

五年级数学循环小数练习题 篇5

(1)一个数的小数部分,从某一位数起,一个数字或者几个数字( )出现,这样的小数叫做循环小数。

(2)4.385385385……,它的循环节是( ),用简便方法表示是( ),将它保留三位小数是( )。

(3)在里填上“>”“<”或“=”。

0.60.65÷90.9

0.710.7177÷61.16

(4)在0.2525,5.234,4.99……,0.18,

3.14159……,0.23535……等数中,

是有限小数的有( )

是无限小数的有( )

是循环小数的有( )

2.把下面的数从大到小排列起来。

5.1234 5.1234

循环经济立法的法经济学思考 篇6

[关键词]循环经济;立法;成本——效益

发展循环经济,创建节约型社会,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体现了以人为本、可持续发展的发展理念,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选择,符合当今世界发展潮流。循环经济的实施,只有在统一的社会规范和协调的法律体系下,才能把资源节约、经济质量、环境建设同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保证资源和环境对经济发展的支持。

一、我国循环经济立法的背景分析

(一)循环经济的立法背景

所谓循环经济,是指一种建立在物质不断循环利用基础上的经济发展模式,是对物质闭环流动性经济的简称。在法治社会,循环经济的推行和实现离不开法律的保障和政策的支持,发展循环经济也需要法律手段来规范人们的行为。同时随着发展循环经济实践的推进,关于发展循环经济的一系列政策也有必要上升到法律的高度来落实。

(二)循环经济的立法状况

我国已出台了一系列单行法律法规,如《环境保护法》、《水污染防治法》、《大气污染防治法》、《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等均对污染预防作了相应规定。2007年8月26日,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九次会议上,《循环经济法(草案)》首次提交审议。这部从2005年7月启动立法程序,历时两年多充分调研、认真讨论和反复研究论证才成型的法律草案,以建立基本管理制度为核心,对我国发展循环经济做出了相关制度安排,成为我国循环经济立法进程中的重大突破。

二、我国循环经济立法的“成本——效益”考量

(一)我国立法的非经济性

传统的法律观念注重的是秩序、公平、正义、自由、安全等法的基本价值。我国法学界对循环经济立法研究缺少成本、效益的比较和研究。由于缺乏对立法问题成本和效益严谨科学的分析,立法的成本远远高于收益,也增加了许多无效的或者无意义的执法成本和守法成本,导致严重的权利滥用和社会秩序混乱,甚至出现对法律和政府的信任危机,这就是立法的非经济性。

(二)经济学领域的成本——效益分析是通过比较项目的全部成本和效益来评估项目价值的一种方法

成本——效益分析作为一种经济决策方法,将成本费用分析法运用于政府部門的计划决策之中,以寻求在投资决策上如何以最小的成本获得最大的收益。

(三)循环经济立法的成本分析

循环经济立法既要考虑立法过程的成本,也要考虑该项立法在实施过程中的成本,还要考虑立法过程中的机会成本和边际成本,并与可能获得的效益进行对比分析和研究。

1.立法成本

循环经济法的立法成本是指循环经济法立法过程中支出的全部费用,包括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两部分。直接成本主要有:(1)为循环经济法立法者所支付的全部费用,即循环经济法立法者的工资、福利、办公用品以及维持其进行立法活动所必须的其他费用;(2)为收集资料、调查研究和征求意见所支出的全部费用;(3)法律文本的费用。间接成本主要有:(1)为预备该法的实施所支付的全部费用;(2)为宣传、解释法律观点而支付的全部费用;(3)法律教育费用;(4)法律传播费用。通过上述对循环经济立法成本的构成因素的分析可以看出,这些直接成本是制定循环经济法的必要成本,属于循环经济立法过程中的“不变成本”,即使循环经济法的效益为零,其必要成本仍然必不可少。而间接成本的支出并不是制定循环经济法必要的费用,它属于循环经济立法的非必要成本,是循环经济立法过程中的“可变成本”。我们要降低循环经济法立法成本,主要应对“可变成本”进行可能的必需性分析。

2.机会成本。法律的机会成本,也叫选择成本。是在特定的时空领域对某种社会关系运用某种法律手段或运用某种法律规范进行调整,放弃使用其它法律手段或法律规范而产生的效益差别和得失。借助守法成本与违法成本的比较,反映着法律的科学合理性,影响法律的实施成本和运行效率。通常,若违法的机会成本(法者放弃的守法收益)高,则法律易于实施;守法的机会成本(守法者放弃的违法收益)高,则法律难以实施。

3.边际成本。立法的边际成本是指法律投入在那些关键点上能达到的最小社会投入而获得最大的收益。经济学中的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即边际成本递增,边际效益递减。这一规律也可运用于具体的法律制定中,按照边际成本规律,法律的供给在达到社会需求饱和状态之前,每增加制定和实施一项新的法律时,由于法律规范的体系化及相互支持,其边际成本呈递减趋势。

(四)循环经济法运行的效益分析

法律在实际运行中可以产生经济效益、政治效益、社会效益、伦理效益、生态(环境)效益等不同的性质、不同类别、不同层次的效益,循环经济法在运行实践中主要可以带来如下几个方面的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环境)效益。

1.经济效益。经济效益是一个宏观概念,笔者认为法律的经济效益主要包括两个层面内容:一指立法实施以后所带来的法律本身的经济效果,它是可以度量的;二指通过法律运行所带来的经济系统各项发展指标的积极变化。分析立法的经济效益的意义在于为人们从事经济活动提供一个行为规则,减少投机取巧等机会主义行为;消除或减少经济活动中的“搭便车”行为保证私人成本与社会成本的一致,提高经济效率;减少经济环境的不确定性,增加经济活动的可预测性;增加经济评价指标体系发生积极变化的可能性。

2.社会效益。社会效益是指为社会发展所作出的投入与努力和它们所产生的社会效能、利益之比。与经济效益相对应,社会效益主要体现在人民生活稳定、生活质量和社会公平等这些方面。

3.生态效益。生态效益是从生态平衡的角度来衡量效益。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之间是相互制约、互为因果的关系。在某项社会实践中所产生的生态效益可以是正值或负值。最常见的情况是,为了更多地获取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给生态环境带来不利的影响。此时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是正值,而生态效益却是负值。生态效益的好坏,涉及到全局和长期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三、促进我国循环经济立法的路径思考

(一)改革和完善循环经济立法体制

就我国目前的立法实践活动而言,要实现科学立法,必须有相应的体制保障。第一,明确各级立法主体的权限。避免以部门为单位确定立法主体的模式,而应根据具体立法项目的需要,由政府牵头组织相关部门联合立法。第二,改革现行循环经济立法的起草模式。在立法过程中重视发挥专家和学者的作用,他们在立法活动中所保持的中立性,有助于克服立法者对部门利益、地方利益的无限追求,有效降低立法成本,提高立法的质量和效益,以最大限度地实现立法的社会效益。

(二)科学运用立法技术提高立法效益

科学安排循环经济立法项目,优化立法资源配置。从国内外环境立法情况看,立法的扩张很大程度上是環境保护和经济管理机关希望运用立法手段解决市场失灵、加强干预的结果。实践表明,这往往会造成社会资源的大量浪费,使循环经济立法的成本远远高于收益,因此倡导立法的谦抑性非常必要。

把握立法时机,增进立法效益。在确定重大立法项目时,必须先对制定和执行这部法律所花费用和可能得到的效益进行分析,比较预期法律成本和立法效益,当预期法律成本高于法律效益时,应暂缓立法;当预期法律成本低于立法效益时,宜于立法。

(三)引入循环经济立法成本控制机制

在循环经济立法活动中应坚持以下标准,以达到控制立法成本的目的。

第一,坚持法律统一原则。在确定立法项目时,立法者应对已有的相关法律规范进行整理,考察其实施效果,对制定新法的必要性及其与现有法律规范衔接进行充分论证,对法律规范之间存在的不统一现象及时上报立法监督机构处理。

第二,确定合理的调控目标和规制范围。法律不是免费的“午餐”,可以无限量提供而不考虑其成本和效益。循环经济法在调控广度上,要解决与其相关法律尤其是清洁生产促进法的界限。总体上说来,循环经济法的运行成本要高于清洁生产促进法的运行成本,因此循环经济法过多地干涉清洁生产促进法的内容,必然导致法律运行社会成本的增加。

第三,强化成本控制措施。要降低循环经济立法成本,主要应围绕“可变成本”做文章,如何选择科学合理的立法方案和表决方式,如何采取恰当的法律渊源作为循环经济法律规范的载体,如何优化循环经济立法资源的配置,将是降低循环经济立法可变成本的关键环节,应该成为我们开展节约循环经济立法成本工作的突破口。机会成本过高,必然增加获得收益的难度,风险也就越大。因此,势必要降低循环经济法的机会成本,使人们不受制于这份成本的压力而被拒之于法律之外。

立法本质上是一种对社会资源的强制性分配,分配得当,将促进社会经济发展;分配不当,将阻碍社会经济的发展。循环经济法的建立必须要充分考虑立法工作的各项成本,在实施和运行过程中也要树立必要的效益意识,在人们社会生产活动中力求做到以最合理的成本获得较大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实现经济、社会和生态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考特,尤伦.法和经济学[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 1994.

[2]李曙光.立法应该重视成本效益分析[N].南方周末,2006— 11— 12.

[3]汪卫琴.立法的成本收益分析[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2,(7).

[4]周显志.关于降低经济立法成本与提高经济立法质量的思考[J].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5).

浅谈钢琴基础练习法 篇7

一、关于坐姿

弹奏钢琴的正确姿势是什么样呢?坐时, 身体的重心要依靠臀部和脚尖支撑。一般来说, 弹奏者只应坐到凳子的三分之一左右的地方, 不要把座位都坐满。上身直立, 腰不要塌陷, 弹奏者可以从腰或者更下一些部位用上力量, 上身略向前倾, 使重心略靠前, 便于将力量向前传送至手指。坐的姿势以自然, 端正, 有利于弹奏为原则, 不要僵硬, 紧张, 或过于松懈。座位的高低, 要根据弹奏者的高矮来决定, 原则是肘, 前臂, 手与键盘保持一个相同的水平高度, 或略高于键盘。座位的远近, 也要视弹奏者的胳膊的长短来决定, 要使在弹奏时, 胳膊可以自如的移动。一个小小的技巧:坐在钢琴前, 将两臂在自然放松的情况下向前伸, 两手握在一起, 使两臂形成一个椭圆形, 轻轻放下, 如果正好落在白键上, 这个座位的远近就是比较合适的拉。脚的位置, 一般可以放在踏板附近, 这个位置比较适合于演奏, 也有利于使用踏板。

二、关于手型

钢琴弹奏的最前沿工作是由手指完成的。根据人手的生理形态和乐器制作的键盘结构形态, 必然产生出适应弹奏需要的手指触键的态势。这就是我们通常所谓的“手型”。弹钢琴要求手放松, 自如的呈半圆形, 手指略向里弯曲。试着先轻轻握拳, 然后慢慢放开, 直至手形成一个半圆状, 这就是演奏钢琴的基本手型, 过于平直和过于勾曲都会造成紧张。

手型的基本要点

1、手指自然弯曲、同手掌—起构成—一个半圆形, 呈空握球状球状;

2、掌骨关节 (通常称第三关节) 及所有手指关节都应凸起。

应避免和纠正最易出现的手指第一关节和第三关节 (指掌关节) 塌陷呈凹状;

3、手指应自然分开原则上刚好—个指头对准—个琴键;

4、整只手 (从整个前臂到手) 应以水平位置摆在琴键上、应使手指摆正, 与琴键排列平行、大指应同样放在琴键上面;

5、手指触键的基本位置应取在白键与黑键距离的约三分之一处。

当触按黑键时, 整只手应向黑键位置前挪, 手指应弹奏在

儿歌。这样通过教师的演示与讲解, 让学生形象的认识五线谱, 同时通过儿歌的念唱使学生们记住了五线谱的特征。

另外, 在学习五线谱时, 还有个是关于唱名法的问题, 唱名法有多种, 我们经常接触的是固定唱名法和首调唱名法。所谓固定唱名法就是不管什么调都一律按C调的唱名来唱, 带有升号的音应唱高半音, 而首调唱名法是指按照调的不同而改变唱名的方法。C调中把C唱do, D调中把D唱do其他各调音则按do re mi fa sol la si的相互音高关系及次序排定。由于小学低段的学生逻辑思维能力较差, 刚开始时应以固定唱名法或用字母名称, 暂时不使用首调唱法, 这样便于建立固定音高。再学习唱名及其位置时能够有效的帮助儿童学习。例如, “下加一线敲敲门, do do do, 门口招手来来来re re re, 第一线上有猫眯mi mi mi, 第一房间坐沙发fa fa fa, 第二向上说话话sol sol sol, 第二房间手儿拉la la la, 第三线上笑嘻嘻si si si, 第三房间歌儿多do do do。”通过儿歌黑键前端位置。

三、关于指力放松

指力放松是整个放松的一部分。放松问题对没有理解掌握的人, 似乎有点玄妙深奥。紧张和放松这问题反映在生活中有很多实例。人们都会合理的、并不经过很多深思熟虑, 自然就处理掌握得很好。一到乐曲的演奏中就成问题。因为毕竟其主要的运动部分 (手指) 与在生活中的运动方式和量上有很大不同, 所以容易把它理解成另一回事, 我建议, 对指力放松应放在与腕、臂放松一起理解。在生活中, 用榔头敲击钉子, 举起落下, 击在钉子上后, 就一定不会再将榔头继续用力, 同时, 我们在举落过程中, 也并没有使腕臂僵硬紧张, 而是腕关节、肘关节、肩关节都灵活放松, 只在一击的瞬间将臂力自然有控制地传递到榔头端部, 爆发地击向钉子。在举落过程中, 如果腕臂僵硬紧张, 掌指过度紧握榔头, 在击落的一瞬间, 会是什么结果, 地球人都知道。将这个例子翻版到钢琴击键上, 道理是相同的。

四、关于手指的能力

手指的能力是指每个手指是否有独立活动的能力, 在具有独立性的基础上是否灵活和有力。表现在弹奏上则清晰度、均匀度和流畅度。在教学中经常能见到的毛病是, 学生弹琴时手指不主动地动, 每个音弹下去时都靠手腕往下用力, 这在慢一些的段落时, 虽影响了音乐, 但还可勉强应付下来。到了稍快一些的段落时, 只见其手腕上下颠动, 速度和流畅度是根本谈不上了。而且声音很重浊, 笨拙。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 在于手指的独立性没有得到训练。根源在于教师对技术训练和声音好坏没有明确概念。这些教师往往只教初学阶段的学生, 而且只让学生把谱子上的音对付下来就行了, 至于方法如何, 声音如何是不管的。等到教了两三年教不下去了, 学生也弹僵了, 要速度没速度, 要均匀没均匀, 这也往往是大量初学者到了一定程度学不下去而放弃的原因之一。解决以上问题必须从训练指根关节入手, 即掌关节的主动性和灵活性。从指尖算起, 手指的第三个关节处于手指的根部, 在手指和手掌的连接处, 这就是掌关节。一般来说, 在结束断奏练习进入连奏的训练后, 就应让学生明确地知道, 连奏时每个手指都要主动, 绝对不允许在连奏中每弹一个音手腕往下压一次。在练习掌关节的主动时, 先要慢慢地练, 把每个掌关节动作先夸大地做出来, 以求明确地感觉到这个动作。而手指上下动作的本身也应慢一点, 以求明确, 然后逐渐加快下键的速度, 把声音更明亮地发出来。

最后, 练习是贯穿于从初学者到钢琴家的成长过程, 而且贯穿于一位钢琴家的整个艺术生涯。所谓“曲不离口, 拳不离手”, 真正可以变通为“琴不离手”。这对于一位以钢琴演奏者来说, 不但是严峻的, 甚至是残酷的。因此, 练琴, 成为钢琴学习者终身不可摆脱的使命, 成为他赖以生存的关键。

进行五线谱的教学, 会使学生学习的兴趣更为浓厚, 并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会五线谱的同时逐渐养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

总之, 小学音乐的学习是为以后学习音乐打基础的, 视唱作为一门融合音乐知识和技能训练的综合基础课, 直接关系到学生以后的音乐学习。因此, 我们应该重视小学低段视唱学习, 提高低段儿童的视唱水平, 为以后学习音乐打下牢固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陈雅先.视唱练耳教学论[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6.5[2]尹红.音乐教学论[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2[3]李重光.怎样练视唱[M]长沙-湖南文艺出版社2006.6第2页

作者简介

高阳 (1974——) 男蒙古族硕士陕西咸阳师范学院艺术系讲师。

摘要:钢琴是一门集乐理、视唱、伴奏等多学科为一体的综合课。如果把钢琴学习比做盖楼房, 那么基础训练就是打地基。因此, “基本功”是否扎实是关系到钢琴学习成败的重要因素。

循环练习法 篇8

1 循环重复训练法

运动方式方法可以按照不同的训练方法进行分类, 大体上可分为三类:重复训练法、循环训练法和间歇训练法[1]。

1.1 重复训练法

重复训练法:指的是在相对固定 (即不改变动作结构和运动负荷) 的条件下, 重复进行某一动作的方法。例如:体操运动员反复进行体操的某一个动作, 或乒乓球运动员的反复挥拍动作等。通过对相同的一个动作或者多个动作进行反复运动, 可以加强运动员的条件反射能力, 也就是反应速度, 还可以使运动员更加熟练的掌握基础的动作, 同时添加适量的负荷, 可以刺激身体自身的机体, 使身体快速适应不一样的生物机体结构, 有利于提高运动员自身的身体素质和运动发展。

1.2 循环训练法

循环训练法:根据训练的具体任务, 建立若干练习站或练习点, 运动员按规定顺序、路线, 依次循环完成每站所规定的练习内容和要求的训练方法。这种训练方法除了适合专业的体育项目运动员外, 还适用于日常生活当中的运动训练。这种训练方法将整体的训练按训练的点或者训练的段分开, 训练人员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一次的训练, 将所有的训练项目循环按照训练的要求进行。循环训练法是一种结合了多种训练内容的综合形式训练方法, 训练的方式和过程都显得活泼而又生动, 不枯燥乏味, 同时还可以提高训练人员的积极性和训练中的情绪[2]。

2 循环重复训练法在体育高考训练中的应用

2.1 循环重复训练法对体育考生的体能素质发展

在高考的诸多体育类考生中, 每一个考生在相对考试的训练项目上的程度都不同, 每个人的运动实力和运动水平都参差不齐。这种循环重复的训练方式最先开始于英国的学校中, 它活泼生动, 积极提高了学生对运动的兴趣, 激发出学生在运动方面的积极性和高涨的情绪, 并且通过负荷式的训练方法激发出各不同体位的潜能。每一个部分的训练量都不会是最大量, 因此, 短时间内不会让训练者感受到疲惫, 然而整个训练中都在不断的累积着负荷, 随着负荷的累积, 训练量也逐渐达到了这种训练方法想要的训练效果。这样的训练方式不仅锻炼了身体各部分的肌肉力度, 还节省了大量的体能训练时间和素质训练时间。

2.2 循环重复训练法

根据上面分配的具体任务, 将具体任务和练习手段划分成多个练习站, 高考体育生按照指定顺序和路线, 分别完成每站所要求的训练量, 站与站之间和组与组之间的休息时间不需要做其他规定, 以保证高考体育生在进行每站和每组的训练中的体能和机体能够得到恢复[3]。这就是所谓的循环重复训练法。体育高考的考试是国家选拔优秀体育人才的重要手段, 在我国的体育高考考试中, 体育科目考试的专项素质与体育总分之间的比例每年都在不断变化, 但专项素质所占体育总成绩的比例普遍在65%~85%之间, 但是在国外, 体育素质考试成绩在国家招生中的比例同样与体育成绩一样占有100%的比例, 这样可以充分体现体育生的速度、力量、弹跳力等综合数值, 这些是体育生的体育素质的综合体现, 也顺势成为各个国家在安排高考考试时的重点项目。循环重复训练法能够充分锻炼高考体育考生的速度、力量、弹跳力和爆发力, 也是为以磷酸原的代谢系统提供能量。这样, 考生才能在体育高考中脱颖而出, 取得优秀的成绩。

2.3 体育高考考试科目训练的基本原则

运动中的四肢和身体力量及爆发力的原则, 在设定的循环重复训练安排中, 每一站训练项目都必须有发展和锻炼爆发力、四肢和身体力量的专门训练方法。尤其要注重核心力量的重复训练, 所谓“核心”是人体的中间环节, 就是肩关节以下、髋关节以上包括骨盆在内的区域, 是由腰、骨盆、髋关节形成的一个整体, 核心肌肉群担负着稳定身体重心、传导上下肢力量等作用, 是整体发力的主要环节, 对上下肢的活动、用力起着承上启下的枢纽作用。强有力的核心肌肉群, 对运动中的身体姿势、运动技能和专项技术动作起着稳定和支持作用。所以, 凡是姿态优美挺拔、身体控制力和平衡力强的人, 核心肌肉群肯定受过很好的训练。当然主体躯干是身体总力量的主要来源, 缺乏其中的任何一项, 都会影响身体在运动中的发挥, 从而影响考生的体育成绩。在确定高考体育考试的科目之后, 对高考术科考试项目也要制定相对应的规则, 针对术科项目的素质, 强化考试项目的训练, 必须针对考生在每个考试项目中的技术动作进行相应的肌肉锻炼, 增强身体各个部分的肌肉的力量。比如, 可以进行反向拉弓训练, 这种训练方式能够锻炼考生在掷铅球时需要的腰力、胸带肩、手腕和手指的力量等, 还能提高出手时的时机和准确率。同时要注意预防和克服核心肌群运动损伤, 因为核心肌群一但出现运动损伤, 毕竟影响考生的前程, 因此体育教师在指导学生高考训练时一定要重点关注核心肌群的训练。

2.4 训练中的对应性项目训练

对于考生在平时的考试和训练过程中容易受伤、多次受伤和重复性受伤的部位要制定科学合理的恢复性训练[4]。一般的考生容易受伤的部位包括腰部、大腿内侧腹股沟、大腿后群肌肉等容易受伤, 还是多次重复性的受伤, 为了防止考生在高考过程中受伤或者是突发性后续受伤, 在平时训练的时候就需要针对这些容易受伤的关键部位进行重点训练, 加强和提升肌肉的力量和柔韧度, 减少拉伤几率。对于篮球特长生而言, 考试过程中的速度和耐力是篮球专项基础中最关键的一点, 篮球考试有3次机会, 每个考生都需要把握好每个机会, 为了在每次考试时能最好的发挥自己的实力, 把自己的潜能发挥出来, 一定要保证充分的体力和耐力。除此之外对于篮球考生而言, 弹跳力也是非常重要的项目之一。

2.5 训练休息时间安排的必要性

站与站之间、组与组之间的休息时间, 在每个训练过程中, 都会消耗考生大量的体力和精力, 只有充分保证训练过程中的体力, 考生的训练才能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旦缺乏足够的精力和体力去训练, 不是会导致身体受伤, 就是训练起不到锻炼和加强的作用, 反而事倍功半。因此, 在制定训练规划的时候, 除了项目安排休息时间的规划也是非常重要的。

3 结语

高考中加入体育高考科目的专业考试是为了从各大高校中选拔出更为优秀的体育方面人才。体育专业考试的考试项目将考生的体育体能和体育素质放在了考查范围的首位, 有着良好的体育体能和良好体育素质的考生, 必然在体育高考的专业考试中获得好的成绩, 以一周为循环期限, 进行循环重复的运动训练, 可以有效的提高体育考生的体育体能和体育素质。这种训练方法不仅对专业的体育运动学生有效, 对运动水平高低各不平的高考考生同样有效, 这是一种值得在高考体育考生中值得推广的训练方法[5]。

参考文献

[1]延峰.实用运动训练问答[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 2009:13-15.

[2]沈玉文.刍议对体育高考生专业考试后的几点做法[J].新课程学习 (基础教育) , 2010, 7.

[3]李克勤.谈体育高考术科考试的针对性力量训练[J].科教新报 (教育科研) , 2010, 10.

[4]沈巧儿, 李建设.我国高校体育专业招生考试项目设置与评价标准的综述[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2010, 4.

循环练习法 篇9

心动周期是指心房或心室每收缩或舒张一次所用的时间。其中的特点之一为心房、心室舒张期都大于收缩期。这时我们可以联系临床, 告诉学生其意义为:一方面, 使心脏有足够时间接纳回流的血液;另一方面, 使心肌得到充分休息, 有利于持久工作。

心率是指心脏每分钟跳动的次数。心率加快, 心脏的舒张期缩短。由此联系临床:心脏休息时间缩短, 心脏容易疲劳, 另外心脏冠脉血供减少, 心肌缺血、坏死。

心室充盈和射血过程中, 心室收缩与舒张引起的心室内压力变化是造成室内压与房内压、室内压与动脉压之间压力差变化的主要原因。血液顺压力差流动时推动瓣膜关闭或开放, 是血液单向流动, 从心房到心室, 到动脉的关键。瓣膜保持血液的定向流动, 瓣膜打开时保证血液流动畅通无阻, 瓣膜关闭防止血液倒流并保证室内压迅速升高或降低。瓣膜狭窄或闭锁不全, 使瓣膜不能很好完成其单向阀门的作用。对于单纯的瓣膜狭窄可以采用介入治疗球囊扩张的方法, 对于瓣膜关闭不全或狭窄合并有中度以上关闭不全的患者, 宜采用手术方法治疗:即瓣膜成型术或瓣膜置换术。

心房收缩对心室充盈的作用并非主要的, 但机体在运动和应急状态下, 房泵作用的缺失, 就可能出现心输出量不足等泵功能的严重损害。房泵使机体得以在动脉血压增高情况下, 能够维持适当的心输出量。

后负荷是指心室射血时所承受的负荷, 即动脉血压。动脉血压升高, 心室等容收缩期延长, 射血期缩短射血速度减慢, 从而心脏的搏出量减少, 但是心室内余血量 (舒张末期容积) 增加, 心肌初长度增加, 搏出量增加从而恢复到正常水平。这时我们可以联系临床动脉血压持续升高, 心肌收缩力持续增强, 从而导致心室肥厚。

心肌静息电位的绝对值增大, 静息电位与阈电位之间的距离增大, 引起心肌细胞兴奋所需的刺激强度增大, 心肌的兴奋性降低。这时我们可以联系临床:

轻度高钾血症的病人, 其心肌细胞的静息电位的绝对值是减小的, 所以轻度高钾血症的病人其心肌的兴奋性是升高的。

心肌的有效不应期特别长, 相当于整个收缩期加舒张早期。所以心肌不会发生强直收缩, 其意义在于保证心脏的充盈和泵血。

窦房结兴奋驱动, 所以潜在起搏点的兴奋不易出现。人工起搏时, 如因故暂时中断起搏器, 在中断之前其驱动频率应逐步减慢, 以免发生心搏暂停。

介绍心脏的传导系统时特别强调心脏各部分传导速度不同, 其中传导速度最快的是浦肯野纤维传其意义为心室肌同步收缩。其中传导最慢的部位为房室交界, 这一现象称为房室延搁。其意义为使心室在心房收缩完毕才开始收缩, 即房室不能同时收缩。房室交界传导速度慢是临床上传导阻滞好发的部位。

介绍动脉血压时, 可以联系临床动脉血压的测定。人体动脉血压最常用的方法是间接测压法, 是使用血压计在动脉外加压, 根据血管音的变化来测量动脉血压的。用压脉带在上臂给肱动脉加压, 当外加压力超过动脉的收缩压时, 动脉血流完全被阻断, 此时用听诊器在肱动脉处听不到任何声音。恰好可以完全阻断血流所必须的最小管外压力 (即发生第一次声音时) 相当于收缩压。在心舒张时有少许血流通过的最大管外压力 (即音调突然降低时) 相当于舒张压。

介绍中心静脉压时, 可以联系临床中心静脉压的测定。经皮穿刺法较常采用, 如锁骨下静脉或头静脉插管至上腔静脉;或经股静脉插管至下腔静脉。

介绍动脉血压的影响因素之一循环血量与血管系统容量的比例, 当循环血量减少或血管系统容量增加时, 血压下降。相反当循环血量增加或血管系统容量减少时, 血压升高。这时我们可以联系临床:大失血病人, 循环血量减少, 血量/容积比值下降, 血压下降。药物过敏、细菌毒素可导致血管扩张, 血管的容积增大, 血量/容积比值下降, 血压下降。

当人从卧位变直立位时, 下肢静脉内血量增加, 回心血量减少。这一点可以解释久蹲突站或长期卧床的病人突然站立时, 可发生昏厥。

在高温环境中, 皮肤血管舒张, 皮肤贮血量增加, 回心血量减少。所以在高温环境中站立不动, 可引起头晕甚至昏厥。

压力感受性反射是指当动脉血压升高时, 颈动脉窦、主动脉弓压力感受器兴奋, 经窦神经和主动脉神经传入延髓心血管神经中枢的冲动增加, 引起心血管交感中枢抑制, 心迷走中枢兴奋。产生的效应为心率减慢、心肌收缩力减弱、心输出量减少、血管扩张、外周阻力减小, 结果使升高的血压回降, 称为降压反射。相反, 当动脉血压下降时, 压力感受性反射调节的结果是使血压升高, 称为升压效应。这时可以问学生为什么压迫颈动脉窦可以治疗心动过速?为什么高而硬的衣领、过紧拥抱可能导致晕厥?这两种情况都是因为给颈动脉窦、主动脉弓压力感受器的刺激增强, 而引起减压发射。

冠脉系统的动脉为左右冠状动脉及其分支, 它们运送血液营养心肌细胞。血液流过毛细血管和静脉以后返回右心房。冠状动脉是主动脉的第一对分支, 它的血压较高, 血流速度较快, 循环路径短, 所以冠脉的血液供应相当充分。冠脉循环的正常运转, 保证了心脏能不停地进行泵血。这时可以联系冠心病, 其冠状动脉发生严重粥样硬化或痉挛, 使冠状动脉狭窄或阻塞, 以及血栓形成造成管腔闭塞, 导致心肌缺血缺氧或梗塞。

长期以来, 生理学的教育一直采用传统的以讲授为主的填鸭式教学, 往往缺乏活力, 课堂气氛沉闷, 使学生觉得学习枯燥无味, 逐渐失去学习兴趣, 产生厌烦心理。如何提高生理学教学质量, 是广大生理学教育工作者一直在思考的一个问题。通过多年的摸索和反复思考, 笔者认为临床联系法是提高生理学教学质量的有效手段之一。与临床合理链接, 可以调动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 使学生渴望通过新知识的学习, 以便解决临床所提出的实际问题。为了能做到恰当地把生理学与临床医学合理的相结合, 这对我们教师本身也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如我们在备课时要参阅一些相关的临床书籍, 把生理学基础知识与临床医学合理地融合, 同时尽量与临床医生多交流, 熟悉不同临床专业的特点, 了解临床医学的新动态、研究热点等。总之, 临床联系法的生理学教学模式很重要, 需要我们不断的探索, 不断提高生理学教学质量。

摘要:循环生理这一章内容多, 抽象概念及复杂的机制多。理论知识记忆难、掌握难, 往往令学生望而生畏。笔者在循环生理的教学中运用临床联系法, 将循环生理知识与临床合理链接, 调动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 同时为今后临床课程的学习服务。

关键词:临床联系法,循环生理,教学

参考文献

[1]朱大年, 吴博威.生理学[M].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8:76-131.

循环练习法 篇10

一、盐酸循环吸收法工艺技术介绍

工艺流程描述;精制后的四氯乙烷经汽化器汽化后进入气固催化反应器, 生成三氯乙烯、氯化氢气体、四氯乙烯、四氯乙烷及轻沸物混合气体, 进入解析塔进行解析, 三氯乙烯、盐酸、四氯乙烯、四氯乙烷、轻沸物的混合气体与回流液体传热传质后, 氯化氢气体、轻沸物及部分三氯乙烯上升至塔顶, 大部分三氯乙烯及轻沸物经循环水冷却器冷凝后进入回流槽, 未冷却的少量三氯乙烯、轻沸物及氯化氢气体再进入冷冻水冷却器, 冷凝后的三氯乙烯及轻沸物靠重力流回回流槽, 回流槽大部分进解析塔回流, 少量采出含高浓度低沸物的三氯乙烯去低沸物储槽, 经冷冻水冷却器后的氯化氢气体、微量三氯乙烯和轻沸物进入除雾器, 去除未冷却的微量三氯乙烯和轻沸物后的氯化氢气体进入盐酸吸收系统, 除雾器去除后的微量三氯乙烯和轻沸物进入补集器。

两个可切换的盐酸储槽内装满水, 经盐酸泵加压后进入冷冻水冷却器进行降温, 然后分为两路, 一路从三级降膜吸收塔顶部进入, 对来自二级降膜吸收塔顶部的氯化氢气体进行吸收, 从三级降膜吸收塔底部流出, 再从二级降膜吸收塔顶部进入, 对来自一级降膜吸收塔顶部的氯化氢气体进行吸收, 从二级降膜吸收塔底部流出, 再从一级降膜吸收塔顶部进入, 对来自除雾器的氯化氢气体进行吸收后, 流入盐酸中间罐;另一路直接进入水流喷射器, 与从三级降膜吸收塔顶部的氯化氢气体混合后进入盐酸中间罐, 与一级降膜吸收塔底部流出的盐酸混合, 从盐酸中间罐中底部经U型管溢流进入盐酸储槽, 再经盐酸泵加压后进行循环吸收。

装置长时间运行后, 盐酸中间储槽和补集器内会累积少量三氯乙烯和轻沸物, 盐酸中间罐上部会累积的少量三氯乙烯和轻沸物, 定期从盐酸储罐中上部采出后, 经冷冻分层器后, 上层三氯乙烯及轻沸物采出用泵间歇送入解析塔采出罐, 底部稀盐酸用泵间歇送入盐酸储槽;补集器内的三氯乙烯和轻沸物从底部经U型管后进入解析塔回流槽。

二、该工艺技术在气相催化法制三氯乙烯生产工艺中应用的优势

1、此工艺技术解决了盐酸单次吸收浓度低的问题, 一般在盐酸浓度均可达到34%, 且盐酸浓度可按照需求浓度进行生产, 实现了盐酸经济效益最大化;而且水喷射器水量大小不受盐酸浓度限制, 确保了解析塔真空度, 利于四氯乙烷汽化, 一方面实现装置能力最大化, 另一方面保证了反应器内催化剂不因真空度低, 部分物料冷凝与催化剂接触时间长, 使得催化剂结块失效。

2、因氯化氢吸收过程中会放出热量, 使得盐酸温度升高, 而盐酸温度越高, 越不利于氯化氢吸收, 所以在此工艺技术中通过在盐酸加压泵后增加冷冻水冷却器, 在吸收前对稀盐酸进行降温, 增加了盐酸的吸收效果, 更利于确保解析塔真空度。

3、此工艺技术中增加了冷冻分层器, 便于对盐酸吸收过程中带入盐酸中的微量三氯乙烯及轻沸物的分离, 一方面达到对物料的充分回收循环利用, 且能避免盐酸循环泵衬里被有机物溶解而造成设备损坏的危险;另一方面不用向外界排放任何废水, 且能有效降低了盐酸中三氯乙烯及轻沸物的含量, 从而为用户解决了盐酸中带入有机组份影响使用效果等问题。

三、此工艺技术应用中的注意事项

1、盐酸中间储罐的盐酸采出管线靠重力流, 流速较低, 为了防止盐酸采出过程中发生虹吸现象, 在盐酸中间储罐至盐酸储罐之间管道直径计算时, 流速取1m/s为宜, 且在选择管道直径时应按照计算值的1.676倍以上为宜。

2、补集器U型管设计计算时, U型管底部至补集器底部高度差必须大于除雾器处真空度对三氯乙烯和低沸物的混合液的吸入高度, 防止解析塔回流槽内物料被吸入补集器, 淹没除雾器, 造成气阻, 甚至发生倒液, 物料大量被吸入盐酸储槽中。

3、在整个盐酸吸收系统及冷冻分层器的设备材料选择时, 宜采用钢衬四氟乙烯或是内衬搪瓷设备, 以免设备发生腐蚀。

摘要:本文以宁夏康美化工三氯乙烯生产工艺为例, 介绍盐酸循环吸收在气相催化法制三氯乙烯生产工艺中的应用。

关键词:盐酸循环吸收法,气相催化法,三氯乙烯,应用

参考文献

[1]胡幼涛.三氯乙烯、四氯乙烯生产和应用现状及展望.中国氯碱.2000.1:34.35.

循环练习法 篇11

速度是田径运动中一项重要的身体素质,短跑是田径运动中的速度项目,速度是短跑的灵魂,运动强度大。短跑运动员在运动中都想尽力发挥人体的最大速度,进而提高自己的成绩,并且尽全力地保持最大速度持续的时间,以取得比赛的胜利。从人体运动学的角度分析:田径运动中人体运动的速度包括反应速度、动作速度与位移速度,三者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特别是在内部机体方面,反应速度、位移速度,动作速度具有较大的差异,前者着重表现在神经应答活动方面,而后者则着重表现在神经控制与肌肉活动的运动学方面。性质特征的不同导致了训练手段,方法的不同。

2、短跑速度的分类及影响因素

2.1、速度是指人体进行快速运动的能力。应遵循运动生理学、逻辑学的基本原则

2.2、反应速度是指人体对各种信号刺激(声、光、触觉等)的快速应答能力

2.3、影响反应速度的因素包括

(1)感受器的敏感程度。感受器越敏感,越能缩短对各种信号刺激的感受时间,感受器的敏感程度在相当程度上受到注意力集中程度与指向,以及感受器疲劳程度的制约。(2)中枢神经系统机能。中枢对刺激信号的传导和反应时间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性,条件反射建立的巩固程度密切相关。(3)效应器(肌纤维)的兴奋性。这与肌肉的紧张程度有密切关系。另外,肌肉的疲劳程度对反应时也有相当大的影响。

2.4、动作速度

动作速度是指人体快速完成某个动作的能力,分为单个动作速度和整体动作速度。

2.5、影响动作速度的因素包括

(1)神经活动过程的灵活性。神经活动过程的灵活性主要是指运动神经中枢兴奋与抑制之间快速的转换能力以及神经与肌肉之间的协调能力。(2)肌纤维的类型和肌肉用力的协调性。从肌肉的结构来看,不同的人体内,快、慢肌纤维占的百分比是不同的,这种百分比受遗传影响,后天不可能相互转化,只能通过中间型肌纤维的作用进行功能上的代偿。另外,良好的肌肉弹性以及主动肌和对抗肌之间的协调交替能力也是实现快速运动、准确完成动作技术的重要保证。

2.6、位移速度

位移速度是指人体在单位时间内快速移动的能力。分为加速度、绝对速度和速度耐力。

2.7、影响位移速度的因素提高位移速度,就可以相对提高运动成绩

(1)专项前翼。专项前翼是指位移速度通过动作技术结构学和动作能量学的变化来实现提高专项最高速度和达到最高速度的能力。(2)专项后翼。专项后翼是指通过动作能量学的变化来实现维护动作技术结构和保持专项最高事速度水平。它包括人体最大位移速度保持多久等方面的问题。专项前翼是专项后翼的训练基础,专项后翼对专项前翼有积极的促进作用。两者决定着专项速度能力和水平。(3)身体素质水平与专项技术水平的匹配能力。一定的身体素质水平应该表现出一定的专项技术水平,身体素质水平决定着专项水平的高低,专项技术水平制约着身体能力的表现。所以后面我会论述身体素质的提高,也可以提高运动成绩。

3、提高短跑速度训练的方法

(1)提高反应速度的方法田径运动中主要存在的是简单反应。简单反映除上述因素影响外,还受对动作技术的掌握程度,对信号特征、时间特征的感受与辨别能力,遗传因素等的制约。如果要把简单反应速度提高到一定程度,就必须针对上述原因(除遗传因素)采用相应的方法与手段。

(2)完整性练习利用已经掌握的完整的单个动作或组合动作,尽可能快地对突然出现的信号或突然改变的信号做出应答反应,以提高反应能力。例如,反复完成蹲踞式起跑;根据特定信号改变动作方向:对已知对手的运动作出不同的反应动作;对快速运动目标作出迅速反应等。

(3)分解性练习由于简单动作反应是通过具体的、有目的的运动动作及其组合来完成的,因此采用分解练习能充分利用动作速度向简单反应速度转移效果。

4、循环训练法在提高速度素质中的作用分析

(1)循环训练发是运动训练的方法之一,根据训练的具体任务,建立若干个练习站或者练习点,运动员按规定的顺序路线依次循环完成每站所规定的练习内容和要求的训练方法,是一种综合形式的练习方法,比较的生动活泼,能提高运动员的练习情绪和积极性。

(2)强度的把握要依照动作由易到难的原则,使得身体慢慢遇热,让机体逐渐接受难的动作,以避免造成关节、肌肉的损伤。制定科学合理的训练目标,循序渐进达到预期的效果。循环训练是指在每次训练时,把多个训练身体不同部位的运动及训练器械按一定的秩序编排好,训练者按事先编排的内容程序,依次练习每个运动至完成所有运动,这样就完成了一个循环的训练。

(3)循环通常应包括6-14个身体不同部位的练习,每个运动练习间歇为45-60秒钟,每个循环间歇为2-3分钟。一次训练课可安排一个或几个循环训练。

5、实验结果分析

5.1、实验内容

听信号起动加速跑慢跑中听信号后突然加速冲跑10米。反复进行小步跑、高抬腿跑接起动加速跑做原地或行进间的小步跑或高抬腿跑,听到信号后突然加速冲跑10-20米。

小步跑15-30米,两腿频率越快越好。要求以大腿工作,小腿放松,膝踝关节放松,脚落地“扒地”。

原地快速高抬腿或支撑高抬腿:站立或前倾支撑肋木或墙壁等,听信号后做高抬腿10-30秒,大腿抬至水平,上体不后仰。

加速跑40m×2快速后蹬跑慢跑5-7步后,做行进间快速后蹬跑20-30米。

5.2、实验结果与分析

(1)从30米成绩来看实验组与对照组的成绩训练前无任何差异,身体素质方面也趋近相同,训练完一个月之后,实验组的成绩有很大的提高,30米成绩反应的主要是反应速度跟动作速度,因为距离短,循环训练法中是针对性练习运动员的反应速度,接收信号做出相应的反应,通过不断循环的练习可以提高练习者的反应速度,所以对能很快提高短距离项目的成绩。

(2)从100米成绩来看实验前与实验后两个班有明显差异,实验班的100米成绩明显好于对照组,由此可以看出循环训练法中的加速跑,快速后蹬跑等训练项目可以有效提高训练者的100米成绩。

(3)从一个月的实验对照练习可以得出结论,实验班和对照班的成绩有很大差异,采用循环训练法的实验班与比采用循环训练法的普通班短跑成绩反应速度等各方面提高的幅度要大很多,这说明采用了循环训练法,可以提高学生的反应速度,动作速度,位移速度,循环训练法在实践中的应用,得出此种训练方法在不同程度上提高被训练者的短跑成绩。

6、结论与建议

6.1、结论

短跑的速度主要包括反应速度、动作速度与位移速度,影响和制约速度的主要因素有着各种机制。提高速度训练的方法有着自身特有的规律性,短跑训练要注意适中原则、多样化原则和节奏感协调原则,训练是一项长期的过程,只有我们经过长期训练和比赛,结合运动员自身的特点,摸索出适合运动员训练的方法,才能达到提高成绩的效,循环训练法在应用于短跑速度上有正面影响。

6.2、建议

采用循环训练法时,应随时记录训练成绩,收集数据,应对实验对象采用趣味性强的项目来高学生的训练。达到训练的效果。循序渐进,不同身体素质的学生在量的采取上应不同。要求也相应的要不同,应随时注意学生的身体状况,对短跑训练不应只是身体上的训练还得加强学生的心理训练。最终达到提高学生整体成绩的效果。

参考文献

[1]文超.田径运动高级教程修订版[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3.

[2]吴太平.谈短跑的起跑[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1983,04.

[3]李诚志等.短跑攻关技术诊断报告[J].中国体育科技.1985,(3).

上一篇:型钢高强高性能混凝土下一篇:风险分析与安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