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法教学中的练习法

2024-09-07

民法教学中的练习法(共9篇)

民法教学中的练习法 篇1

推铅球技术是一项要求身体协调用力最后将球体用手臂、手掌、手指推出一定距离,对力量的合理运用要求较高的技术。如何合理地支配身体力量与铅球出手的合理技术动作是分不开的,铅球的远度的决定因素的大小依次是出手的初速度(V)、出手的角度(°)、出手的高度(H)。教学中学生掌握稳定的投掷技术非常重要,也是取得优异稳定成绩的前提和保障,良好的训练方法是形成稳定技术动作的基础和前提。

一、常规练习与多球练习的区别

教学中,常规推铅球教学练习是学生手持标准要求重量的铅球进行推掷练习,每人试投一次,然后学生全部投完后,统一捡球再重复练习。多球练习采用多个橡胶质实心球进行多球连续投掷练习,投到一定次数后统一捡回再重复进行练习。

二、常规练习存在的问题

常规推铅球练习,每名初学者手持一个铅球,投完以后需要捡回再进行投掷,两次推掷间歇时间较长,不利于推掷过程中建立肌肉本体感受的动作记忆,容易导致投掷出手动作的不稳定性,由于铅球球体一开始较重,普通初学者在按要求完整技术练习将铅球推出后,容易产生使蛮力,导致球体飞行轨迹推偏于投掷落地区内和飞行轨迹过高过平,而且动作表现得非常的不稳定,最终只能取得不理想的成绩,既不利于投掷方向和出手角度的合理控制也不能建立正确的动力定型。

三、多球练习的优点

多球练习构想是移植羽毛球、乒乓球、排球等项目的多球技术练习方法,是运用较多数量的球在单位时间内反复多次进行同一动作或者组合动作的训练方法。对纠正和微调错误动作,建立正确的基本技术动作具有较好的练习效果。铅球的投掷区域角度为34.92°(即铅球推掷出去的有效横向角度为34.92°),铅球的最佳出手纵向角度是43.3°(即通常所说的角度不过高过平的轨迹)。

四、多球练习的要求与练习步骤

(一)多球练习的要求

采用橡胶(或塑料)材质的球体,要求重量较轻,实体大小与铅球较为接近,数量充足(约20个)。教师或教练员一旁观察初学者技术动作的细节,并及时提醒和示范讲解,帮助试投者建立正确的理论和动作结合的技术概念。

(二)多球练习的步骤

1.多球练习,握持橡胶球同持铅球姿势一致, 体会出手的横向和纵向的角度,严格要求出手速度、出手角度,感受并记忆比铅球较轻的球出手后横向、纵向角度基本规范时的身体部位协调用力的本体感觉。多球重复练习,加强肌肉关节之间的神经记忆,形成条件反射,监督初学者推掷好每一次试投,让量变能够在此引起质变。

2.多球练习,利用逆境分解训练法,从原地推铅球逐渐熟练稳固技术后,逐步过渡到侧向滑步、 半背向滑步、背向滑步,其他方式如旋转式推铅球技术也是一样的,余类推地进行练习。

3.多球练习,教师进行及时的提醒和纠正,让初学者在练习中不断地提高和完善推掷技术。

4.多球练习,基本推掷技术动作稳定形成以后,进行针对性力量提高学习,对踝、膝、髋、 腰腹、胸、肩、手臂、手掌、手指等骨骼肌肉进行适当的力量训练,然后逐渐增加球体的重量,为了便于技术的提高,适当的时候练习大于球的要求重量,最后再进行标准铅球的投掷练习、考试或比赛。

五、多球练习适合的人群

推铅球项目多球练习方法适合推铅球技术的初学者,包括普通中小学生、大学学生及业余、专业的青少年运动员。

民法教学中的练习法 篇2

一、选择题

1.民法调整以下哪两者之间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发生于

A.纳税人和国家

B.公司与企业主管机关

C.行使国家职权的民政部门和政法部门

D.公民和法人

2.民法在时间上的适用效力是指

A.民法在时间上的效力

B.民法在我国领土、领海、领空的效力

C.民法对哪些人具有法律约束力

D.民法效力的范围

3.民事活动必须遵守法律,法律没有规定的,应当遵守()

A.地方性法规

B.经国家认可的习惯

c.社会公德

D.国家政策

4.下列哪项是民法的基本原则

A.实事求是

B.等价交换

C.诚实自愿

D.诚实信用

5.民法的渊源是指

A.民法的起源

B.民法的表现形式

c.民法的源流

D.民法的深度和来源

二、简答题

1.在我国,民法的渊源包括哪几类?

2.什么是民法的基本原则?其作用是什么?

三、论述题

试论诚实信用原则。

四、案例分析题

中国公民甲在北京某商场撞坏法国公民乙的相机,乙索高额赔偿遭到拒绝,双方诉至法院。

问:法院是否可以根据《民法通则》审理此案?为什么?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D2.A3.D4.D5.B

二、简答题

我国民法的渊源包括以下几类:

(1)宪法中的民事规范。

(2)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会制定的有关民事的法律或包含民事规范的法律是我国民法的主要渊源。

(3)国务院制定的行政法规中的民事规范。

(4)国务院所属各部、委发布的命令、指示和规章中的民事规范。

(5)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大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发布的决议、命令等法规中的民事规范。

(6)最高人民法院所作的有关民事的司法解释和具有指导性的指示。

(7)国家有关民事的政策和经国家认可的民事习惯。

2.民法的基本原则是民法的`主旨和基本准则,它是制订、解释、执行和研究民法的出发点。民法的基本原则的作用体现为以下几点:

(1)民法的基本原则是我国进行民事立法,完善民事法律的指导思想。

(2)民法基本原则对民法基本制度的完善、对单行法和特别法的制定具有统统作用,使民事法律体系达到统一与和谐。

(3)民法的基本原则是正确解释民法和民事单行法条文涵义的准绳。

(4)民法的基本原则是我国司法机关和仲裁机关在没有法律规定时据以裁判民事案件的法律依据。

三、论述题

诚实信用原则是指民事主体在从事民事活动时,应讲诚实、守信用,以善意的方式履行其义务,不得规避法律和合同。

诚实信用原则起源于罗马法,至19《瑞士民法典》将诚实信用原则的适用,由债权债务关系扩充到一一般权利和义务,使其成为民法的基本原则。

诚实信用原则是社会主义经济的客观要求,也是社会主义道德观念的法律体现。诚实信用与公平一样均为主观上的评价,在我国它们又以社会主义经济、政治和道德为基础。

民事主体在民事活动中遵循诚实信用原则,包括依诚实信用的方式行使权利和依诚实信用的方式履行义务两个方面。在当事人对合同条款的含义发生争议时,应依据诚实信用的原则进行解释。同时,和公平原则一样,诚实信用原则也是对法律规定不足的补救原则。社会生活是无限多样的,立法者不可能在法律中对任何民事活动都作出详尽的规定,因此,当某项民事活动“无法可依”时,应依公平和诚实信用原则来确定当事人之间的权利和义务。

四、案例分析题

甲、乙是平等的民事主体,二人之间发生的是民事侵权关系,应当根据民事法律予以解决。

探讨跆拳道教学中的对镜练习法 篇3

对镜练习法,即自己面对镜子练习各种技术动作,一边练习、一边自我观察,通过个人的对镜练习,可以正确地掌握实战姿势,体会各种攻防的路线、方向、角度、力点等。同时,通过镜子的反馈,可以及时纠正错误,建立良好的、正确的动作要领,并不断强化形成正确的动力定型。在跆拳道练习过程中,对着镜子练习是很必要的。不少练习场地现在都配有几面大镜子,作为一种常用的训练工具供学员使用。但是,镜子练习方法的意义和效果参差不齐,不少学员和教练只是将场地镜子视作一种可有可无的教学资源,没有真正将场地镜子的作用发挥到实处,也没能让学员真正掌握镜子练习的技巧,从中得到更多的帮助。学员可以将镜子中的自己假象成对手,自己一个人的练习仿佛变成了和对手一起练习一样。这样一来,可以让学员在很短的时间内学会思考采取什么样的措施进行躲闪,进行反击。通过镜子练习,能够让学员学会用最合适的腿法还击,去击打镜子中的自己暴露出来的空挡。本文通过对跆拳道教学中场地镜子对学员的影响情况及进行调查分析 , 总结出了镜子对于学员的重要影响作用,以期能够帮助学员更好的提高运动成绩和水平。场地镜子练习作为跆拳道练习中常用的练习方式和手段之一,在跆拳道学员的日常练习中可以说是司空见惯,只有充分利用镜子练习才能提高跆拳道学员的练习技能。镜子既是跆拳道练习的基本工具又是重要的方法和手段。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本文选择两所大型正规跆拳道馆,一所跆拳道馆中设有镜子,另一所没有,针对其中学员各20人进行分析与研究。为确保研究结果准确,受调查人员进行了随机选取。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

收集具有权威性的相关文献的基础上,将有关的学术论文、书刊文献等资料,作为本文需要的基础资料。

1.2.2 对比法

分别选取跆拳道水平相当的A,B两组学员进行研究,A组为练习课程中开设镜子教学,B组为练习课程中不设有镜子教学。通过一个月时间的练习,最终对两组的练习效果进行对比分析,得出相关结论。

2 镜子练习法教学的现状与特点

镜子作为跆拳道场馆设置中的基本构成器具之一,在众多跆拳道馆中都可以轻易的见到。镜子教学同样作为跆拳道教学中的一种由来已久的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在一些跆拳道练习课程中也是比较常见。镜子教学要求学员自己对着镜子练习各种基本的动作和品势,在镜子教学过程中,学员就将自己假设成自己的对手和敌人,通过镜子的反射作用,了解自己的招式变化和防御弱点,进而,通过自己的分析来不断弥补自己动作上的不足和缺陷。

2.1 在动作指导上可以减轻教练员的工作量

从表1可以看出,A、B两组学员在接受教练进行动作指导次数的情况上差距较大,A组学员中,平均每天接受教练指导次数在10次之内的为6人,10-15次之内的为12人,另外2人在15次以上。而B组学员中,平均每天接受教练指导次数在10次之内的为12人,10-15次之内的为5人,其余3人在15次以上。数据的差别足以说明,镜子教学在动作指导上能够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和替代作用,不少跆拳道场馆都会看到一个教练带一帮学员的情况,而教练员的动作指导又不可能进行多遍,如果没有镜子的作用,有些位置的学员在观看教练指导的时候就可能造成看不清情况的发生。而有了镜子,有些位置不好的学员就可以通过镜子的作用看清楚教练员的整套演示过程,便于日后练习。

2.2 在动作纠正上有助于学员实现自我纠正

从表2可以看出,参加镜子教学的A组学员在动作的自我纠正上占有很大的优势,有16名学员都可以通过镜子来实现自己横踢动作上的纠正,动作标准连贯 ;有4人横踢动作不标准连贯。而B组学员在动作纠正上却有所欠缺,横踢动作标准连贯的仅为11人,9人未达到要求。对于没有参加镜子教学的学员组,他们在练习中,动作上的纠正主要是靠教练来实现,因为自己没法看到自己的动作是否到位,出招是否准确。而对于那些参加镜子教学的学员来讲,镜子的反射作用可以让他们很好地看到自己练习中的动作问题,自己就可以通过自己的判断就行纠正的完善,减少向教练请教的机会。

3 结论与建议

3.1 结论

3.1.1 帮助初学者迅速掌握实战姿势

通过对镜练习法,初学者可以清楚的看到教练在授课过程中全方位的分解动作,同时结合自己在练习中的肢体动作进行不断的改进和完善,将对于实战姿势的掌握上十分有利。

3.1.2 帮助学员迅速掌握动作要领

在跆拳道学员日常练习过程中,对镜练习法可以帮助学员在建立完善的运动系统上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通过镜子教学,任何位置的学员都可以从多个角度清楚的看到教练员演示的完整的动作过程,更快的掌握动作要领。

3.1.3 有助于学员实现动作自我纠正

动作的准确性是对跆拳道学员的重要要求之一。不到位的练习动作将不利于学员的练习水平的提高。通过镜子的作用,跆拳道学员可以看到自己练习过程中动作上的失误和不到位,然后学员可以根据镜子中反映出来的问题,在日后的练习过程中不断的进行纠正和动作上的改进,实现自己跆拳道水平的不断提高。

3.1.4 有助于学员进行模拟训练

模拟训练是学员实现技能训练和提升的重要途径和方式。培养一个技能素质过高的学员,需要一定量的模拟训练为学员的成长提供技能提升的保障和途径。通过镜子练习,可以为学员提供模拟训练的环境,创造接近实际的比赛竞技环境。

3.2 建议

3.2.1 提高学员上课注意力

3.2.2 提高教练员教学方法多样化

3.2.3 加强师生的互动性

3.2.4 加强镜子周围安全保护

摘要:本文采用了文献资料法,比较法等方法 ,对场地镜子在教学中的影响进行分析。针对跆拳道馆中设有镜子及没有镜子的两所跆拳道馆教学进行了对比研究。为提高跆拳道教学中技能、动作纠正、模拟训练等方面提供理论依据和参考。

成考专升本民法单选题专项练习 篇4

A.魏某

B.魏某的父母

C.魏某和魏某父母

D.魏某和杨某

【答案】A

2.继承权纠纷提起诉讼的期限,是自继承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犯之日起()。

A.1年

B.2年

C.3年

D.4年

【答案】B

3.下列人员中,能作为遗嘱见证人的是()。

A.8周岁的张某

B.继承人的配偶

C.居委会干部

D.15周岁的吴某

【答案】C

4.下列财产不属于遗产的是()。

A.承租的房屋

B.储蓄

C.著作权中的财产权利

D.自有的汽车

【答案】A

5.下列人员中,可以作为第一顺序法定继承人的是死者()。

A.哥哥

B.配偶

C.侄女

D.祖父

【答案】B

6.提存期间,提存物因不可抗力灭失的风险应由()。

A.债权人承担

B.债务人承担

C.提存机关承担

D.债权人与债务人共同承担

【答案】A

【考情点拨】本题考查了提存的知识点。

【应试指导】《合同法》第103条规定,标的物提存后,毁损、灭失的风险由债权人承担。

7.定金的数额由当事人约定,但不得超过主合同标的额的()。

A.10%

B.20%

C.25%

D.30%

【答案】B

【考情点拨】本题考查了定金的知识点。

【应试指导】定金,是指当事人确定,为保障合同的履行,一方当事人预先支付给另一方的一定数额的金钱。定金的数额由当事人确定,但不得超过主合同标的额的20%。

8.下列属于从合同的是()。

A.借款合同

B.承揽合同

C.质押合同

D.委托合同

【答案】C

【考情点拨】本题考查了合同的分类的知识点。

【应试指导】从合同,是指以主合同的有效存在为存在前提的合同。质押作为一种担保方式是在主债权存在的前提下设立的,而质押合同也是在产生债权的主合同存在下的从合同。

9.伤害他人致其残疾的,赔偿范围不包括()。

A.医疗费

B.交通费

C.护理费

D.丧葬费

【答案】D

【考情点拨】本题考查了人身损害赔偿的知识点。

【应试指导】《侵权责任法》第16条规定,侵害他人造成人身损害的,应当赔偿医疗费、护理费、交通费等为治疗和康复支出的合理费用,以及因误工减少的收入。造成残疾的,还应当赔偿残痰生活辅助具费和残疾赔偿金。造成死亡的,还应当赔偿丧葬费和死亡赔偿金。

10.甲、乙均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甲和杨某之间有矛盾,为报复杨某,甲唆使乙将杨某打伤。杨某的损害应由()。

A.甲、乙连带赔偿

B.甲独自赔偿

C.甲、乙按份赔偿

D.乙独自赔偿

【答案】A

【考情点拨】本题考查了教唆行为及其责任的知识点。

【应试指导】我国法律规定,教唆、帮助他人实施侵权行为的,应当与行为人承担连带责任。

11.下列社会关系中,由民法调整的是()。

A.婚姻家庭关系

B.治安管理关系

C.交通管理关系

D.刑事诉讼关系

【答案】A

【考情点拨】本题考查了民法的调整对象的知识点。

【应试指导】民法的调整对象是平等主体的公民之间、法人之间、公民和法人之间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

12.所有权属于()。

A.支配权

B.请求权

C.形成权

D.抗辩权

【答案】A

【考情点拨】本题考查了支配权的知识点。

【应试指导】支配权,是指权利主体可以直接支配权利标的物而具有排他性的权利。所有权,是指所有人对其所有物享有的全面支配并排斥他人干涉的物权。物权是典型的支配权,所以说,所有权属于支配权。

13.自然人的民事权利能力终于()。

A.死亡

B.失踪

C.被诊断为植物人

D.下落不明

【答案】A

【考情点拨】本题考查了自然人民事权利能力的终止的知识点。

【应试指导】《民法通则》第9条规定,公民从出生时起到死亡时止,具有民事权利能力,依法享有民事权利,承担民事义务。

14.下列选项中,属于不动产的是()。

A.自行车

B.雨伞

C.大米

D.土地

【答案】D

【考情点拨】本题考查了不动产的知识点。

【应试指导】不动产,指不能移动,或移动后会改变其价值和用途的物。如土地、附着于土地上的建筑物和其他地上定着物。

15.一方当事人利用优势与对方签订合同,致使双方的权利与义务明显违反公平、等价有偿原则的,可以认定为()。

A.胁迫

B.显失公平

C.欺诈

D.乘人之危

【答案】B

【考情点拨】本题考查了显失公平的知识点。

【应试指导】民事行为发生时显失公平属于可撤销的民事行为的情形,具体是指一方当事人利用优势或者利用对方没有经验,致使双方的权利义务明显违反公平、等价有偿原则的民事行为。

16.在普通合伙企业中,合伙人对合伙企业债务承担()。

A.有限连带责任

B.无限连带责任

C.有限按份责任

D.无限按份责任

【答案】B

【考情点拨】本题考查了普通合伙的特征的知识点。

【应试指导】普通合伙的基本特征:依协议自愿成立;共同出资、共享利润,以经营共同事业为目的;合伙是由2个以上的合伙人所组成的组织;合伙人以其个人财产对合伙组织债务承担无限连带责任。

17.下列选项中,属于天然孳息的是()。

A.出租房屋的租金

B.银行存款的利息

C.水牛生的小水牛

D.地下埋藏的金币

【答案】C

【考情点拨】本题考查了天然孽息的知识点。

【应试指导】天然孽息,指依原物的自然属性而获得的收益,如动物的产出物。AB两项属于法定孽息,D项是埋藏物。

18.下列选项中,构成主物和从物关系的是()。

A.生产设备与产品

B.房屋与窗户

C.电视机与遥控器

D.桌子与抽屉

【答案】C

【考情点拨】本题考查了主物和从物的知识点。

【应试指导】在必须结合使用才能发挥经济效益的两个独立物中,起主要效用的为主物;在两个独立物结合使用中处于附属地位,起辅助作用的物是从物。C项中电视机是主物,遥控器是从物。

19.下列选项中,属于自物权的是()。

A.所有权

B.地役权

C.抵押权

D.留置权

【答案】A

【考情点拨】本题考查了自物权的知识点。

【应试指导】自物权是权利人依法对自有物享有的物权,自物权就是所有权,所有权是指所有人依法可以对物进行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的权利。BCD三项属于他物权。

20.物权的种类和内容由法律规定。这体现了物权法的()。

A.公示原则

B.公信原则

C.物权法定原则

D.一物一权原则

【答案】C

【考情点拨】本题考查了物权法定原则的知识点。

【应试指导】物权法定原则,是指物权的种类和内容均须由法律加以明确规定,不允许当事人任意创设与法律不同的物权种类或协议改变物权的内容。

21.下列有关相邻关系的表述,错误的是()。

A.对自然流水的排放,应当尊重自然流向

B.不动产权利人因铺设管线利用相邻不动产造成损害的,可以不予赔偿

C.不动产权利人对相邻权利人因通行必须利用其土地的,应当提供必要的便利

D.不动产的相邻权利人应当按照有利生产、方便生活的原则处理相邻关系

【答案】B

【考情点拨】本题考查了相邻关系的知识点。

【应试指导】《物权法》第92条规定,不动产权利人因用水、排水、通行、铺设管线等利用相邻不动产的,应当尽量避免对相邻的不动产权利人造成损害;造成损害的,应当给予赔偿。ACD三项均为正确表述。

22.下列财产中,可以抵押的是()。

A.依法被扣押的财产

B.建设用地使用权

C.土地所有权

D.所有权有争议的财产

【答案】B

【考情点拨】本题考查了抵押权的知识点。

【应试指导】《物权法》第180条规定,债务人或者第三人有权处分的下列财产可以抵押:(1)建筑物和其他土地附着物。(2)建设用地使用权。(3)以招标、拍卖、公开协商等方式取得的荒地等土地承包经营权。(4)生产设备、原材料、半成品、产品。(5)正在建造的建筑物、船舶、航空器。(6)交通运输工具。(7)法律、行政法规未禁止抵押的其他财产。ACD三项属于物权法禁止抵押的财产类型。

23.下列权利属于人身权的是()。

A.所有权

B.质权

C.债权

D.隐私权

【答案】D

【考情点拨】本题考查了人身权的知识点。

【应试指导】人身权分为人格权和身份权。人格权是民事主体固有的,以人格利益为客体,为实现自己的独立人格必须具备的权利,如生命健康权、姓名权、名称权、肖像权、隐私权等。AB两项属于物权,C项即债权。

24.杨某未经孙某同意,将孙某照片放到网络上为自己的产品做广告。杨某的行为侵犯了孙某的()。

A.身份权

B.肖像权

C.名誉权

D.荣誉权

【答案】B

【考情点拨】本题考查了肖像权的知识点。

【应试指导】《民法通则》第100条规定,公民享有肖像权,未经本人同意,不得以营利为目的使用公民的肖像。杨某未经孙某同意用其照片实施营利行为侵犯了孙某的肖像权

25.收养关系成立的时间为()。

A.收养协议成立时

B.收养协议公证时

C.收养关系登记时

D.被收养人与收养人共同生活时

【答案】C

【考情点拨】本题考查了收养关系成立的形式要件的知识点。

【应试指导】收养关系的成立须经过行政登记程序。收养应当向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民政部门登记,收养关系自登记之日起成立。

26.甲、乙系夫妻。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二人共有存款8万元,另有甲获得的劳动报酬1万元,乙获得的稿费收人3万元。某日,甲突发心脏病死亡,其遗产共计()。

A.5万元

B.6万元

C.9万元

D.12万元

【答案】B

【考情点拨】本题考查了夫妻财产关系的知识点。

【应试指导】婚姻存续期间,甲和乙的共有存款,甲的劳动报酬,乙获得的稿费均为夫妻共同财产,共计12万元,两人平均分割,甲的遗产为6万元。

27.下列情形中,继承人丧失继承权的是()。

A.误伤其他继承人的B.有赌博恶习的C.故意杀害被继承人的D.未与被继承人共同生活的【答案】C

【考情点拨】本题考查了继承权的丧失的知识点。

【应试指导】《继承法》第7条规定,继承人有下列行为之一的,丧失继承权:(1)故意杀害被继承人的。(2)为争夺遗产而杀害其他继承人的。(3)遗弃被继承人的,或者虐待被继承人情节严重的。(4)伪造、篡改或者销毁遗嘱,情节严重的。

28.甲与继父已经形成扶养关系。后甲的生父与继父先后死亡,则甲()。

A.只能继承生父的遗产

B.只能继承继父的遗产

C.可以同时继承生父和继父的遗产

D.只能选择继承生父或继父的遗产

【答案】C

【考情点拨】本题考查了法定继承人的范围的知识点。

【应试指导】依据《继承法》的规定,法定继承人中的子女包括婚生子女、非婚生子女、养子女和有扶养关系的继子女,父母包括生父母、养父母和有扶养关系的继父母。所以甲对生父和有扶养关系的继父都享有继承权,可以同时继承生父和继父的遗产。

29.继承人在继承开始后遗产分割前没有作出放弃或接受继承表示的,即视为()。

A.放弃继承

B.接受继承

C.丧失继承权

D.转继承

【答案】B

【考情点拨】本题考查了继承权的接受和放弃的知识点。

【应试指导】接受继承是一种单方行为,可以明示也可以默示接受。继承人放弃继承应当以书面形式向其他继承人表示;用口头方式表示放弃继承,本人承认,或有其他充分证据证明的,也应认定其有效;故放弃继承只能是明示放弃。题中继承人未作出明确表示应视为默示接受继承。

30.甲欲将其一间房屋遗赠给他人。下列人员中,可以作为受遗赠人的是()。

A.甲的女儿

B.甲的儿子

C.甲的朋友

D.甲的弟弟

【答案】C

【考情点拨】本题考查了遗赠的知识点。

民法教学中的练习法 篇5

关键词:短跑教学,游戏性练习法,特点,作用,注意的问题

短跑是田径竞赛的一个项目, 该项目要求选手以最快的反应速度、最强的爆发力、最娴熟的奔跑技巧, 在最短的时间内取得最好的成绩, 因而, 短跑也成为体育教学中难度较大的一项内容。在短跑教学中采用游戏性练习法, 就是让学生在游戏的过程中, 不自觉地应用并强化教师讲授的运动技巧, 最终提高短跑水平与成绩。所以, 采用游戏性练习法之前, 教师有必要了解此种教学方法的特点, 以便做到有的放矢。

1、游戏性练习法的特点

1.1、形式多样

短跑一般包括50米跑、60米跑、100米跑、200米跑, 400米跑, 4×100米接力跑, 4×400米接力跑等几个项目, 整个跑步过程还可以划分为起跑、起跑后加速、途中跑与冲刺四个阶段。因而, 针对每个项目与跑步阶段, 可以采用形式多样的游戏性练习法加以训练。起跑阶段, 可以采用“叫号抱团”、“点将追球”或者“听口令做相反动作”等游戏训练学生的反应能力与起跑的加速能力;途中跑阶段, 可以采取“迈球追逐”的游戏性练习, 来让学生体会腿的蹬、摆结合技术, 发展步频与步长;在冲刺阶段, 采用“触棒比赛”、“弯道追逐”、“循环淘汰”、“六角追逐”等游戏性练习可以让学生掌握抬腿要领, 提高速度跑的频率。

1.2、设置简单

在应用游戏性教学练习法的过程中, 教师实际并不需要使用复杂庞大的教学设备, 一个篮球、一根接力棒以及一个口哨足以。正是这种设置十分简单的教学情境, 让整个教学时间得到了最大程度的有效利用, 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

1.3、趣味性强

相较于传统的教学方法而言, 游戏性练习法将短跑的基本技巧都融入到了学生喜闻乐见的游戏当中。在这种情节性很强的“模拟竞赛”中, 将学生分组PK, 让原本枯燥的基本功练习充满了趣味性。

2、游戏性教学法的价值

2.1、有利于激发学生兴趣与创造力

兴趣是成功的前提。体育教师在短跑的实际教学中, 摒弃枯燥的练习, 转而采用趣味性十足的游戏性练习, 就会大大激发学生的兴趣, 全面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久而久之, 学生从被动接受发展成为主动参与, 定会展现出惊人的创造力。

2.2、有利于活跃课堂气氛, 提高教学质量

由于采用了游戏性练习法, 原本枯燥乏味的短跑训练变得十分生动有趣, 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大大提高, 教师的教学压力相对减轻, 教学质量却明显提高, 着实是双赢的局面。

2.3、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想品质

短跑是竞技体育中观赏性与技巧性很强的项目之一, 因而, 要取得好成绩也是十分艰辛的过程。在实际教学当中, 体育教师通过分组比拼的游戏, 可以让学生在短跑练习中增强团队合作意识与集体荣誉感。这种为集体争光的意识一旦被激发, 学生就会全力拼搏进取, 这对锻炼学生的拼搏精神与心理承受能力也是十分有益的。

3、合理采用游戏性练习法要注意的问题

3.1、安全第一

在短跑教学中采用游戏性练习法一方面可以激发学生兴趣, 提高教学质量, 另一方面, 由于学生的情绪高涨, 往往容易导致受伤、打架等情况的出现。因而, 在实际教学中, 学生的安全是放在第一位的考虑。如果无法保证安全性, 教学活动就无法顺利开展, 那么任何教学理念、方法都将成为一纸空谈。

3.2、内容合理

在采用游戏性练习法之前, 体育教师必须明确采用此种教学法的目的是为了完成教学目标、提高教学质量。就短跑而言, 教师的任务是让学生掌握短跑的技巧, 提升短跑水平。因而, 在游戏性练习的内容设置方面就要围绕学生反应能力、爆发能力以及冲刺能力的训练展开。内容既不可空洞无物, 亦不可过于拔高, 否则, 一味地追求游戏的形式, 却忽略了游戏的目的, 就得不偿失了。此外, 在内容设置上, 教师还要根据学生性别、运动能力、身体状况的不同采用灵活多变的分层设置, 这样才能在保证公平的基础上, 突出针对性, 在最大程度上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3.3、教师掌控

短跑训练竞技性强的特点, 使得学生在实际练习当中容易出现安全问题, 加之短跑技巧性强, 学生难以一下掌握, 教师在整个教学活动当中必须要掌握好节奏, 统筹全局。实际教学中, 教师不仅要亲身示范, 耐心讲解, 认真组织练习, 还要充当裁判的角色, 总结点评学生的长处与存在的不足。如果教师“大撒把”, 抑或缺乏责任感, 那么, 整个课堂的教学效果将难以保证。

总而言之, 要在短跑的实际教学当中有效地采用游戏性练习法, 体育教师一定要了解此种训练方法的特点, 而后根据其特点有针对性地设置教学内容, 最后才能在全面掌控教学节奏的基础上, 最大程度地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与创造能力, 实现教学质量的飞跃。

参考文献

民法教学中的练习法 篇6

随着体育新课程改革的深化, 有效教学已成为广大体育教师讨论的热点课题。如何保证教学的有效性, 优化教学, 是体育教学必须直面的问题。笔者认为可从教学目标预设、教学方法与手段选用、教学组织管理、教学情境创设和场地器材布置等方面综合考虑。本文仅从教学方法选用的角度探讨健美操教学有效性问题。完整与分解练习法是运动技能学习中两种常用的练习法, 教学时应确定练习运动技能的方法, 即是从技术动作的开始到结束完整地练习, 还是将技术动作分成若干个环节或部分后分别练习, 这对运动技能学习过程和最终学习结果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2.对健美操项目的剖析

健美操是在音乐伴奏下运用各种不同类型的操化动作, 融体操、舞蹈、音乐于一体的身体练习, 因其具有健身美体的实效性、鲜明的节奏感、广泛的群众性等特点而越来越受到广大青少年学生的喜爱, 是构建中小学体育课程体系的主要内容。健美操动作涵盖身体各个部位的运动, 由不同类型、方向、路线、幅度、力度、速度等多种动作组合而成。练习者的上肢、下肢和躯干在时间和空间上配合完成不对称的协调动作, 具有较高的技术组织性和技术复杂性等特点。根据一维动作技能分类方法, 健美操属于粗大的动作技能、封闭性动作技能、分立动作技能;健美操成套动作属于序列动作技能 (所谓序列动作技能是指由一系列分立技能构成的动作技能) 。

3.健美操教学中选用练习法的依据

从概念上讲, 完整练习法是指从动作开始到结束, 不分部分与段落、完整地传授某种技术动作的方法。分解法是指将一个完整的动作技术, 合理地分解成几个部分与段落, 逐个教授, 最后完整教授运动技术的方法。在运动技术教学过程中选用完整练习法还是分解练习法, 焦点是运动技能的性质和特征。研究表明, 动作技能的组织性和复杂性特征可作为选择完整练习法和分解练习法的依据。复杂性是指技能的构成元素、成分的数量和注意需求量。技能的组织性是指动作技能各个构成部分之间的关系。研究认为, 如果技能具有较高的复杂性但组织性较低, 最好选用分解练习法。也就是说, 高复杂性技能由大量动作元素构成, 并且需要较多注意。构成成套健美操动作的元素涵盖了头、颈、胸、腰、髋、上肢和下肢等人体部位, 且存在方向、路线、幅度、力度、速度、节奏等方面的变化, 毋庸置疑, 健美操属于高复杂性动作技术。当构成技术的动作元素在空间上和时间上相互依存时, 就可以说这项技能具有较高的组织性。健美操属于分立动作技能, 各动作元素之间不存在高度的连锁关系, 其技能组织性较低。因此, 从理论上来说, 选用分解练习法更能提高健美操教学的有效性。

4.分解练习法在健美操教学中的运用

4.1部分化练习法

部分化练习法是指对于包含上肢或下肢等不对称性协调动作技能, 往往按照身体各部分, 预先把它分解成几个局部动作分别进行练习的方法。即当学习任务要求两个手臂或两条腿同时做不同空间、时间上的运动时, 将更多地采用分解练习法。可按照先练习下肢动作, 再练习上肢动作, 最后上下肢协调配合练习的教学顺序进行教学。先练习下肢还是上肢, 其顺序是否会对学习效果产生影响? 教学实践表明, 练习应从操作更难、动作更复杂的下肢动作开始。

4.2渐进练习法

渐进练习法是指把动作技能合理地分成若干个部分, 分别练习这些局部动作, 在掌握前一部分动作的基础上, 将其与下一个部分的动作联合起来练习, 依照此法完成整个技能的学习。虽然在学习动作技能时单独练习技能的各个部分是有益的, 但这样练习常常会导致学习者在掌握所有分解动作时, 却不能顺利完成完整动作。解决这一问题的可采用渐进练习法。研究显示, 渐进练习法对学习序列动作技能非常适用。显而易见, 中小学体育教学中诸如健美操、武术、自由体操等都属于序列动作技能。在健美操教学中, 学生可先单独练习组合A, 接下来练 习组合B, 在组合B掌握后 , 再结合组 合A一起练习;在掌握组合C后, 再结合组合A和组合B一起练习。这种方法使每一个独立部分逐渐联结成更大的部分, 随着练习的延续, 学生最终完成整套动作。

4.3降速简化法

降速简化法是指在学习新动作技能时, 通过控制各环节的相对学习时间, 降低动作速度从而简化练习方法。对于学习既要求动作速度又要求动作准确性的复杂性动作技能, 可通过提供听觉伴奏的方法达到简化目的, 因为适宜节奏伴奏易于练习者随乐而舞, 促进动作技能的学习。如在学习“一字步”时, 左脚上步为两拍, 右脚上步并左步为两拍, 左脚后退为两拍, 右脚后退并步为两拍;待学生较熟练掌握该动作后, 再将动作节奏调整为一步一拍;跟随慢速音乐练习;最后跟随常速音乐完整练习。

参考文献

[1]邵伟德.体育课堂有效教学与例解.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 2011.11.

[2]黄宽柔.形体健美与健美操 (修订版)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7.

民法教学中的练习法 篇7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我院2013级高职护理专业的461名学生。年龄19~22岁。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6个自然教学班,共计235人,采用录像反馈教学法进行教学与练习。对照组6个自然教学班,共计226人,采用传统教学法进行教学与练习。

1.2 方法

1.2.1 练习内容参照《基础护理学》和50项护理技能操作,结合临床护理工作实际,确定了10项常用的护理技能操作,有无菌技术基本操作、有人床整理、鼻饲法、导尿术、灌肠法、皮内注射、肌内注射、密闭式静脉输液法、氧气吸入法和吸痰法。

1.2.2 时间安排:教学时间分为两个学习单元,1-6周主要训练前5项操作,7-12周主要训练后5项操作。

1.2.3 学生分组:根据班级人数(每班40人左右),每5人一组,每班可分成7-8个训练组。

1.2.4 实施要求:

在每个学习单元中,每组的5个成员均上交1项录像作业,要求5个成员的录像作业内容不重复。每组第六周上交前5个录像作业,12-13周上交后5个录像作业,同时进行强化练习,14-16周考核。整个学习周期中每组上交10项录像作业,且不重复。对于每位同学来说,要上交2项录像作业。学生在反复练习过程中,选取自己和小组成员均认为最好的一次录像资料上交,作为本组的共同作业。期末抽考则采用老师集中评分的方式进行,每个学生录制过的2项操作不再抽考,其余8项操作作为抽考内容。

1.2.5 考核成绩的计算:

采用每位同学的总评成绩=平时录像作业成绩(每组5人的平均成绩)×40%+期末抽考(个人)×60%来计算。

1.2.6 评价方法(1)操作考核。

练习结束后按照标准分别对10项护理技能进行考核。(2)问卷调查。对参加录像反馈教学法的学生采用自制问卷进行无记名调查,问卷内容包括学习兴趣、自学能力、分析归纳能力、组织管理能力、合作能力、专业技能操作能力,沟通能力、理论与实践结合能力,慎独修养和同理心等12项。共发放问卷200份,收回问卷200份,有效问卷183份,有效率91.5%。

1.2.7 统计学方法数据采用SPSS17.0软件处理,进行t检验。

2. 结果

2.1 两组操作考核成绩比较见表1

2.2 两组学生对不同教学方法的认可程度见表2

3. 讨论

3.1 激发了自己学习护理技能的兴趣,学生在认真练习和录像自己视频过程中,遇有问题,自己会不断翻阅教材和上网查看视频资料,及时与同学老师讨论等方式来掌握护理操作技能,学生的自学能力也明显增强。

3.2 提高了学生的组织管理能力和合作能力,在小组学习中,积极参与小组讨论,配合其他成员完成任务。

由于每位学生上交的录像将是他们的共同成绩,小组内部会互相指出存在的不足,小组成员相互督促,相互提高,促进了小组内每位同学的操作技能的提高,小组成员的合作学习能力也明显增强。

3.3 各项护理技能操作虽然有各自的特点,但也有很多共同和相通的地方,如操作前要进行物品准备、评估环境、病人准备等,操作过程中要进行有效的沟通,操作后要进行病人的整理和物品的处理等。一项护理技能操作练习好了,对练习其他基础护理技能操作和专科护理技能操作也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

3.4 练习过程中学生通过不断的与“病人”沟通,学会斟酌每一项护理操作沟通的内容和沟通的方式。

由于“病人”也是由同学来扮演的,所以能切身体会到每次沟通过程中病人的感受,增强学生对病人的爱心与同情心。练习过程中同学之间会相互交流感受,提高沟通的技巧。

3.5 学生由于要上交作业,学习护理技能操作的目的性和自觉性明显增强。

原来学生每次课练习1遍、2遍,知道操作程序就算完成任务,没有考虑到操作的熟练程度和每步操作的动作规范。现在练习的自觉性明显增强,不需老师的督促,再加上学生大都有很强的自尊心和自我表现欲,所以学生在录制录像过程中对自己的要求较高,从而反复录制,直至满意为止。

3.6 更能理解护士的职责,熟悉护理操作规程,体悟护理工作的严谨,感觉到能成为一名合格的护士是非常光荣和骄傲的。

3.7 操作过程中由组内学生间对每位同学每项操作练习的全过程用手机进行录像并播放,使每个人都能观看到自己和组内其他成员的操作录像,对于存在的不足和值得学习的地方,可采用重复播放,细化分析不足的原因,共同探讨、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共同提高。

4. 不足之处

4.1 录像的设备与场地方面

录像的设备均是学生自己的手机,录制的视频质量不是太高,由于录制完成的部分视频要传到办公电脑上以便老师抽时间检查,然而电脑数量有限,内存也严重不足,不得不边检查边清除。录像与练习的场地有限,不能满足学生业余时间的训练和视频的录制的需要。

4.2 录制技巧方面

民法教学中的练习法 篇8

1.系统训练原则。这一原则主要指系统的训练是达到相应练习效果的必要前提。通过查阅相关资料我们可以发现, 身体的训练能承受的最大量主要是通过系统所决定的。进一步改善学生生物学, 这需要我们花费较长的时间。

2.适宜符合原则。查阅相关资料可以发现, 运动负荷的主要组成部分有符合的强度以及符合的量, 由于训练的要求不同, 在进行负荷安排的过程中, 会根据不同的训练阶段, 进行相关特征的表现。因此, 在步法固定路线练习法应用的过程中, 一定要遵循适宜符合的原则, 进而进行运动负荷的安排。

3.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进行步法固定路线练习法应用过程中, 结合实际是这一教学方法实践的前提, 同时, 也是羽毛球这一运动发展的需求, 因此, 要重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

4.一般练习与专项练习相结合。在进行步法固定路线练习法的过程中, 要根据这一运动的实际特点以及运动人员的运动能力以及训练情况, 将一般练习与专项练习进行有效的结合。

步法固定路线练习法教学实验方法设计

1.实验资料。本次实验的主要对象为我校12级相关专业羽毛球辅修学生26人, 并随机分为观察组以及对照组, 观察组以及对照组的学生年龄在22岁左右, 具有羽毛球运动经历1年;本次实验的时间为2015年9月至2015年12月, 一共20个学时;本次实验的地点在我校的羽毛球场。通过相关数据分析发现, 观察组以及对照组的学生在身体素质、步法移动的速度以及形态方面并没有显著的差异, 即P>0.05, 这说明本次试验具有可比性。

2.实验方法。在本次实验中, 观察组的实验方法如下:根据羽毛球场地的半场单打线为实验区域, 在场所的前、中、后场两边摆放4个羽毛球, 教师喊开始, 学生在中心位置按照规定的步法 (垫布、并步、交叉步、跨步等) 且以“米”字形的方向进行步法移动速度测试, 每一次徒手击倒一个羽毛球并回位, 再起动移动徒手击球, 共24个球, 当把所有球徒手击倒后回到中心位置, 即测试结束。对照组的实验方法:本次实验对照组的所有参加者均采用传统的羽毛球教学方法。

3.观察方法。实验之前, 对观察组以及对照组的学生进行调查;实验之后, 还要对两组的学生从这几方面进行分析。

检验结果分析以及比较

1.身体素质比较。实验前、试验后观察组与对照组的身体素质情况比较, 详细情况见表1。

根据表1, 我们可以发现, 观察组与对照组的学生在进行20个学时的羽毛球训练以及运动之后, 各项身体素质情况均得到明显的改善, 这证明这一运动前后, 学生的身体素质得到明显的改善以及提高。

2.学生步法移动的速度结果分析。本次实验结果发现, 实验之前, 观察组步法移动的速度为53.21s, 对照组为53.13s, 在进行羽毛球训练之后, 观察组的步法移动时间为48.02s, 对照组的步法移动时间为48.73s, 其P<0.05, 本次试验结果显示在实验前后其步法移动的速度有了较为明显的提高。观察组的速度比对照组平均快了0.71s, 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这一教学方法的效果较好, 能够较大幅度地提高学生的技术, 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羽毛球运动的积极性。通过分析发现, 在进行固定线路练习法的应用之后, 观察组的学生的步法移动速度以及对于羽毛球运动的反应能力, 都有一个显著的提高。本次试验之后, 观察组的步法移动时间为48.02s, 对照组的步法移动时间为48.73s, 观察组学生的步法移动速度明显快于对照组, 提高程度较大, 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这一训练方法的运动负荷较大, 能够获得较为显著的效果。观察组的学生在进行这一教学方法之后, 其专业能力得到了较为明显的提高, 由此可见这一教学方法应用的重要意义。

3.实验后两组学生技评测试成绩结果对比分析。在本次实验结束之前, 教师对观察组以及对照组的学生进行期末考试, 其总成绩为100分, 主要由两个部分组成, 一是步法技术方面的成绩, 占50%;二是击球技术方面的成绩, 占50%。前者主要考查的是学生的步法移动速度以及运用步法的灵活性, 同时, 在进行考查过程中, 要对学生的上下肢的协调能力进行观察;后者主要考查学生的运动动作是否规范, 在进行羽毛球运动的过程中, 其击球的位置、落点以及速度是否能够达到相应的标准。本次试验结果显示, 两组的期末考试成绩见表2。

从表2我们就可以看出, 无论是在步法移动速度方面, 还是在击球技术方面, 观察组的成绩明显高于对照组, 其P<0.05, 差异较为显著。这在一定程度上显示, 固定线路练习法不仅仅在提高学生步法移动方面较为有效, 同时在学生击球技术能力方面的提高也十分有效。本次试验结果显示:这一教学方法具有一定的实效性以及利用性, 能够较为显著地提高学生的羽毛球运动能力。

4.教学比赛情况比较。除了进行期末考试, 为了进一步证实固定线路练习法在教学过程中的效果, 教师在实验结束之后, 还举行了教学比赛, 在进行教学比赛之前, 在观察组以及对照组分别抽取一名学生进行比赛, 其比赛情况见表3。

根据表3显示的结果, 我们可以发现, 观察组的学生的获胜场次明显高于对照组, 这在一定程度上显示, 通过这一教学方法的应用, 学生的技能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 观察组的提高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通过分析发现, 其主要原因如下:一是固定线路教学方法是一种高密度的训练方式, 能够在一定的时间内进行多次训练, 这导致学生的运动负荷较大, 同时在训练的过程中, 能够进一步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 并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动作质量的提高, 进而较为流畅地完成动作的定型;二是教师利用固定不同的路线对学生进行左右的转换、攻防的转换、发球接发球等, 在单一练习中很少出现的情况, 并且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羽毛毛毛球球球综综综合合合技技技术术术能能能力力力。。。

结论与建议

1.结论。首先可以提高学生的步法技术以及相应的击球能力。其次, 固定线路练习法可以大大提高学生学习羽毛球的兴趣, 进而提高学生的心肺功能,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以及顽强拼搏的精神。

2.建议。首先, 合理控制学生运动的速度以及训练的方向, 每组的休息时间要进行合理控制, 通过这样的方法, 才能够获得较为明显的效果。其次, 要重视学生实际情况, 进行合理教学方法的设计。最后, 当教师发现学生能够对步法技术有一定的掌握能力的时候, 就可以进行击球技术的练习。

参考文献

[1]陈有理:《多球训练法在我校羽毛球教学启蒙阶段中的作用》, 《当代体育科技》2015年第2期, 第152-153页。

[2]刘元元、陈洪波、吕小峰:《步法固定线路练习法在羽毛球教学课中的运用》, 《当代体育科技》2015年第15期, 第48-49页。

[3]孟文涛:《羽毛球教学中不同阶段教学方法的选择与应用》, 《职业时空》2011年第2期, 第113-114页。

民法教学中的练习法 篇9

一、罗马法中继承制度的演变

罗马法的继承制度历经数代, 其原则经历了一系列的变化:“继承”一词的拉丁文是successio, 原意是指继承人在法律上取得被继承人的地位, 即继承被继承人的人格, 使之得以延续。到了后期, 已经由身份继承演变为财产继承。传统观念仍然存在, 只不过继承的主要对象已经是被继承人的遗产, 不再是被继承人的人格。

继承制度最初是采取概括继承主义 (successio per universita) , 即除了与被继承人之人身相联系的债权、债务或其他权利义务之外, 继承人要总括地继承被继承人的一切财物和财产上的一切权利义务, 即使死者遗产中的负债远远超过资产, 继承人仍然要全部继承下来。随着身份继承逐步演变为财产继承, 概括继承制度便失去了它的前提和根据, 而显得对继承人过分苛刻。为了保护继承人的利益, 罗马法逐步废除了概括继承制度, 赋予继承人对被继承人的债务仅以其遗产为限负清偿责任的权利。以遗嘱继承为主, 法定继承为辅。

从共和国末年起至公元6世纪中叶, 罗马并存着两种法定继承制度, 一种是市民法的继承制度, 一种是大法官法的继承制度。市民法的法定继承以宗亲为基础, 不是宗亲不得继承。大法官法的法定继承则是以血亲为基础, 只要是血亲, 不管是不是宗亲, 一律享有继承权。后来优帝一世于公元543年和548年以第118号和第127号新敕, 把罗马法的继承制度作了彻底修改, 完全以血亲作为继承的基础, 宗亲继承制度从此废止。[1]

二、罗马法及现代民法中的继承失格制度

(一) 罗马法上的“不配”制度

“不配” (Indignus) , 根据Adolf Berger的《罗马法百科辞典》, 其含义是指:“根据继承法, 某人因为他对遗嘱人不敬的态度而不配从后者的遗嘱中获利。他将被剥夺先前给予的好处。通常由国库取得取回根据遗嘱已经被给予不配者的财产。不配制度主要由皇帝立法引入。不配者是那些杀死遗嘱人或不替被谋杀的死者复仇, 或一个人隐藏了遗嘱以躲避法定的费用, 或监护人无理由拒绝接受监护职责, 或类似行为。”

设立这一制度的目的是由于继承人存在成为不配者的行为, 导致其丧失继承权。一方面在于为维护被继承人和其他继承人的权益, 另一方面则体现国家对于继承人一定的道德和政策的强制性要求。在《学说汇纂》中, 不配者制度除了《罗马法百科辞典》中介绍的“杀死遗嘱人;不替被谋杀的死者复仇;隐藏了遗嘱以躲避法定的费用, 或监护人无理由拒绝接受监护职责”之外, 还涉及以下的行为:如果继承人提起否定被继承人身份的诉讼, 该继承人不得获取被继承人留下的遗产。当着被继承人的面指定为继承人的人阻挠被继承人立遗嘱或修改遗嘱, 妨碍被继承人意思的正常表示。继承人妨碍遗嘱生效, 给予刑事制裁;同时裁判官根据告示的规定拒绝其成为遗产占有人;最后使之成为不配者。因故意或过失造成作为继承人的妇女死亡。被解放的家子, 提起对抗遗嘱的遗产占有, 同时作为未适婚人的替补获得遗产。行省长官违背《训示》娶了本省女子, 塞维鲁和安东尼皇帝批复认为他不能取得遗产。[2]

通过这些片断的解读, 可以解读出:“不配”制度是一种身份制裁, 体现了国家对不配者继承人资格的否定, 具有身份法的性质。它剥夺的是具体的权利能力, 仅仅针对继承权。除了一般针对被继承人、遗嘱以及其他继承人的危害行为外, 还包括了不替被继承人复仇, 监护者无故推卸责任, 解放的家子, 提起对抗遗嘱的遗产占有, 同时作为未适婚人的替补获得遗产, 行省长官娶本省女子等体现国家对于继承人道德和政策要求的行为。

(二) 各个国家在现代民法中对继承失格的继受情况

法国民法典第727-730条规定了导致继承失格的行为包括:杀害被继承人既遂或未遂;诬告死者, 指控其当受死刑;成年继承人知道被继承人受谋杀而不告发。[3]

智利民法典第968-979条规定了以下行为:对死者犯有杀人罪, 不论既遂或未遂;严重危害被继承人配偶、直系亲属生命、财产、荣誉;未救济第六亲等内处于精神病状态或困难境地的血亲;以胁迫或诈欺干涉遗嘱订立;故意扣留或隐匿死者的遗嘱;成年男人未尽快向法院控告对死者的谋杀;亲属指定监护人和保佐人懈怠;监护人或保佐人无法定事由主张豁免职务;虚言造成的不配。此外, 对不配者的宣告为不配之诉, 不配污点因对遗产占有5年而去除。[4]

德国民法典第2339-2345条规定“不配”的行为有:杀害被继承人既遂或未遂;故意或违法阻碍法定继承或取消遗嘱;欺诈或胁迫法定继承或取消遗嘱;触犯刑法267, 271或274条的人。但是又规定了一年的撤销权行使期间和宽恕制度。

我国继续法规定的继承失格行为包括:故意杀害被继承人;为争夺遗产而杀害其他被继承人;遗弃被继承人, 或者虐待被继承人情节严重;伪造、篡改或者销毁遗嘱, 情节严重。另外, 对“不配者”的救济制度包括两年的时效和继承超过20年以后的保护措施。

在绿色民法典草案第四分编第18-33条中失格行为有:因犯罪受判处的不配。 (1) 故意杀害被继承人本人、直系血亲和配偶。 (2) 杀害其他继承人。 (3) 诬告伪证上述人员被判处死刑或10年以上的徒刑;因见死不救产生的不配 (1) 对被继承人见死不救产生的不配。 (2) 三亲等内的直系血亲在被继承人处于精神病状态或困难境地而未救助。 (3) 成年人未尽快举报被继承人被谋杀;因疏忽亲属职务造成的不配;因拒绝保护职务造成的不配;虚言造成的不配。同时对不配者的宣告必须经利害关系人请求, 救济包括了被继承人的原谅和不配污点的消除。[5]

三、现代继承法对不配者制度的继受和创新

(一) 继受

几乎所有现代大陆法系的国家都继受了这一制度。尽管现代民法对不配者行为的范围规定不一, 但我们可以看到基本的行为包括:第一, 杀害被继承人或其他继承人;第二, 诬告或伪证上述人员严重犯罪;第三, 恶意阻挠遗嘱人书写、修改或撤销遗嘱者;第四, 恶意隐匿、篡改或毁坏被继承人的遗嘱者。而这些行为的规定都可以在罗马法中看到渊源。

(二) 变迁

变化主要体现在“不配”行为范围逐渐缩小、对于被继承人、其他继承人的保护不断精确化, 诉讼性质转变这三个方面。大部分国家的继承法的范围较罗马法都大为缩小。体现出现代法治国家对家庭领域的有限干预, 以与遗产继承有最密切联系的事项作为制度建构的中心。另外我们可以从现代民法典法条表述的变化上看出。杀害对象从被继承人本身扩大到配偶和其他亲属, “不配”行为从杀害扩大到了严重的伤害行为;“不配”行为除了诬陷外还增加了作伪证;诬陷和伪证的罪名除了死罪之外, 还包括无期徒刑和徒刑。

(三) 创新

“不配的涤除”, 是指通过继承人以继承人的身份占有遗产, 经过一定的时期, 即去除不配的污点。此制度由智利民法典创立。其法理基础在于取得时效制度, 对继承人身份经过5年时间的占有就可以获得原本所缺失的继承人资格。《智利民法典》对于不配涤除的规定是徐国栋教授对于现代民法中取得时效在人身法上运用这一思想的有力佐证。“宽恕”制度, 是指虽然出现法律规定的, 使继承人丧失继承权的情形, 但遗嘱人愿意原谅不配者这种行为, 可以恢复其继承权。创造性的规定“宽恕”制度的是《德国民法典》。《意大利民法典》发展了这一制度, 细化了“宽恕”的形式, 规定了明示和默示两种宽恕行为, 明示是指如果被继承人在遗嘱中或者在公证书明确表示恢复无资格人的继承权;默示规定是指在受到无资格处分的人没有被明确恢复权利的情况下, 如果遗嘱人知晓无资格的原因, 但是, 在遗嘱中仍然做出了与他有关的遗嘱处分, 则允许无资格人在遗嘱规定的范围内参加继承。其后的民法典基本遵循了这一模式。

罗马法在历史上的作用, 不仅在于它曾服务于罗马奴隶制社会, 而且还在于它积极地促进过新兴资本主义经济的形成和巩固, 作为资本主义世界两大法律传统之一的渊源, 罗马法对现代资产阶级各国的法律制度仍然具有不同程度的影响。我国现在正在进行的民法典制定活动同样也不能不考虑罗马法, 只有这样才能制定一部及科学又顾及传统的继承法。

参考文献

[1]费安玲.罗马继承法研究[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2004.

[2][古罗马]优士丁尼.法学阶梯[M].徐国栋译.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1999.

[3]何勤华.西方法学史[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1997.

[4]叶秋华.外国法制史论[M].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 2000.

上一篇:园林绿化效果下一篇:MCMC模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