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软件

2024-10-04

下载软件(精选12篇)

下载软件 篇1

0 引言

自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GPS一直在地学研究领域,尤其是在大地测量领域扮演着一个举足轻重的角色。为了加强国际间GPS地学研究合作应用,国际大地测量协会(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of Geodesy,IAG)于1993年成立了国际GPS服务组织(International GPS Service,IGS),并于1994年1月正式运作。近年来,随着俄罗斯GLONASS系统的全面恢复与现代化,以及欧盟Galieo系统、中国北斗(BD)系统的大力发展, 经IGS董事会投票决定将其名称更改为国际GNSS服务(International GNSS Service)。IGS组织是一个由全世界各国的GNSS研究部门自愿加入的非政府组织,它主要由全球GNSS跟踪站网、数据中心、数据分析中心和协调分析中心、中心局及发布中心等几部分组成[1,2]。目前开展的主要日常工作是提供GNSS观测数据及IGS产品,以满足GNSS的工程应用和科学研究。随着GNSS技术不断发展,基于GNSS的应用和科学研究也不断深入,从而IGS数据的使用也日益频繁,所以一款简单高效的IGS数据下载软件将给GNSS用户及研究者带来极大的便利。目前用户主要的下载方法有两种,第一种是利用FTP软件或者IE浏览器,该方法是纯交互式的,需要多次在数据库里切换目录,查找下载文件,下载过程非常繁琐,费时费力,尤其是在大量下载数据的时候,就会显得效率极其低下。另一种是基于脚本语言(如Perl语言,Linux SHELL语言)编写的批处理下载脚本,例如高精度GPS数据处理软件GAMIT自带的下载脚本[3],该方法在数据下载过程中虽然不需要交互,效率高,但是脚本程序一般是基于Linux平台运行,且不存在可视化界面,对一般的用户增加了使用难度。鉴于这两种方法的不足,国内也曾有人研制了专门下载数据的客户端软件[4,5,6],但主要针对某一具体应用,普适性不强,且只考虑GPS观测数据、精密轨道和钟差产品,功能比较单一,用户不能对下载相关参数进行更新或重新配置,不具有扩展性。本文基于Visual Studio开发平台,采用Windows SDK函数以及多线程编程技术,设计并研发了IGS数据批量自动下载软件。该软件克服了上述下载手段的不足,操作简便、界面友好、运行稳定,具有可扩展性,使得大量下载IGS数据变得快捷高效,从而极大地减轻了用户的工作量, 降低了对用户的技术要求。

1 IGS数据

IGS数据包括IGS跟踪网的GNSS观测数据,以及各IGS分析中心和协调分析中心提交的产品数据,例如GNSS卫星精密轨道、精密钟差、电离层改正模型等等,以及一些描述信息的元数据,包括IGS跟踪站信息,IGS分析中心的分析策略信息等等。前两者在GNSS工程应用及科学研究中使用较为广泛、频繁,而后者为辅助信息,本文主要针对前两者。

1.1 IGS数据组织方式

自IGS组织建立以来,GNSS相关数据的存储与分发就采用了一套高效的组织方式,如图1所示,通过操作数据中心、区域数据中心和全球数据中心三级方式进行。操作数据中心直接与每台接收机联机或与遥测站联控,负责每日采集数据并将每台接收机的原始数据归档,然后将原始数据从接收机格式转换为RINEX通用格式,并进行压缩后传送到区域或全球数据中心。区域数据中心负责辖区内各操作数据中心的数据集中,除存储本地区用户关注的测站数据外,将集中的数据传送到全球数据中心。全球数据中心将所有的数据提供给IGS分析中心,各IGS分析中心利用高精度的GNSS数据处理软件(如Bernese、GAMIT、NAPESO、GIPSY等)对其进行分析处理生成各种IGS数据产品,随后传送到协调分析中心和全球数据中心。协调分析中心生成的IGS综合数据产品也上传到全球数据中心供用户使用。

1.2 IGS数据归档方式

IGS组织从建立至今已有近二十年,IGS全球数据中心存储的数据也可谓海量,一种简单而又清晰的数据归档方式将给用户查找和下载数据带来极大方便。目前全球数据中心有三个,它们分别是美国NASA戈达德空间飞行中心地壳动力学数据信息系统(CDDIS:ftp://cddis.gsfc.nasa.gov/pub/gps/)、美国斯克里普斯海洋地理研究所(SIO:ftp://lox.ucsd.edu/pub/)、法国国家地理研究所(IGN:ftp://igs.ensg.ign.fr/pub/igs/)[7]。IGS的各种数据就按照一定的目录结构存放在全球数据中心的FTP服务器上,对于不同的FTP,具体的目录组织结构稍有不同,但基本结构如图2所示(以CDDIS为例)。图2中正体部分是真实存在的目录,而斜体部分为变量,wwww表示GPS周、doy表示年积日,yyyy表示年份的四位数,yy表示年份的最后两位数,g表示GLONASS的导航文件,n表示GPS的导航文件,m表示气象文件,o表示观测文件,d表示压缩后的观测文件,省略号表示省去了一些目录。图2给出的是GNSS数据的主体目录,更细一步的了解可以通过FTP软件登入到服务器进行查看。

1.3 IGS数据命名规则

有序的文件归档和规范的文件命名是实现IGS数据自动批量下载的前提条件。IGS数据的文件类型较多,限于篇幅,本文只描述两种主要的文件的命名规则。RINEX[8]文件的命名规则为: ssssdddf.yyt,其中,ssss表示4字符长度的测站名称,ddd表示文件中第一个记录所对应的年积日(从每年的1月1日开始计算),f表示时段号,取值为0~9或A~Z,当为0时表示文件包含了当天所有的数据,yy表示年份两位数字,t表示文件类型(O表示观测数据文件、N表示GPS导航文件、M表示气象数据文件、G表示GLONASS导航文件、H表示同步卫星导航文件、C表示卫星钟和站钟信息文件)。SP3[9]格式的精密轨道文件的命名规则为: tttwwwwd.sp3,其中,ttt表示精密星历的类型,包括IGS(事后精密星历)、IGR(快速精密星历)、IGU(预报精密星历)等多种,wwww表示GPS周,d表示星期(0则表示星期日,若为1~6则表示星期一至星期六)。更多的文件命名规则可参考GNSS相关教材和网络资源。

2 软件设计

2.1 软件功能分析

本软件的功能主要包括IGS数据下载和辅助工具两个部分,如图3所示,前者通过选项卡实现,而后者通过菜单实现。辅助功能包括FTP服务器管理、GNSS站点管理、时间转换、坐标转换、数据转换、数据质量分析、第三方FTP下载、操作说明等。其中,“FTP服务器管理”实现查看全球以及区域数据中心FTP服务器的详细信息、每一个FTP站点包含的数据类型以及存储格式、编辑已有的FTP站点、添加新的FTP站点或删除已有的FTP站点;“GNSS站点管理”实现对全球网站点(IGS站点)或者区域网站点进行管理,包括查找、添加、删除某一站点;“数据质量分析”使用TEQC对下载后的数据文件进行预处理和质量检查,并将数据质量以图形化的方式直观地展现给用户;“第三方FTP下载”通过使用第三方免费FTP软件(如FileZilla)查看数据未下载成功的原因,或者在下载少量数据时作为一种可选择的下载方式。下载功能通过设置下载参数、执行数据下载、记录下载日志三步骤完成。下载参数包括数据时间范围和数据的本地存储路径、观测数据的测站选择、以及要下载的数据类型等。其中测站选择除了提供传统的站名选站方式外,还提供了直观高效的图形选站方式,后者在测站数较多且站点分布相对集中时优势明显。

2.2 IGS数据下载流程

IGS数据下载的整个流程如图4所示。其步骤可描述为:①读取用户设置的参数;②依据设置的

时间、选择的测站以及选择的数据类型得出要下载文件的名称;③计算请求下载的文件数;④执行文件下载并显示进度;⑤检查文件是否已存在,若不存在则自动转到其它FTP继续下载该文件,否则跳到下一个文件;⑥若下载成功就保存文件;⑦完成下载,生成日志文件。

3 软件实现

依据上面的软件设计方案,作者基于Visual Studio(VC++)平台,开发实现了GNSS数据批量自动下载软件。该软件具有用户界面友好、操作简便、运行效率高等优点。图5(a)为FTP服务器管理的操作界面,而图5(b)为GNSS跟踪网的站点管理的操作界面,分别对应着上面的辅助功能设计。限于篇幅,其它辅助功能的界面不在此一一列举。图6给出的是四个选项卡界面,它们依次实现下载数据的参数设置。若不需下载GNSS观测数据时,则直接设置第一和第四选项卡参数就可执行数据下载,整个下载无需人工干预,且可实现断点续传,下载的状态信息可通过生成的日志进行查看。

4 结论

IGS全球数据中心归档的GNSS观测数据及其衍生数据产品为全世界的大规模、高精度GNSS数据处理及科学研究带来了极大便利。然而传统的基

于FTP软件的下载方式操作繁琐且效率低下,基于批处理脚本的下载方式因无可视化操作界面而略显复杂,且一般依赖于UNIX平台。针对以上不足,本文基于Visual Studio(VC++)平台,设计并研发了IGS数据批量自动下载软件。该软件操作简便、界面友好、运行稳定,具有可扩展性,能动态、灵活地增删GNSS观测网或对某一GNSS观测网增删观测站,除了常规的依据站名选站的方式外,还具有直观高效的图形选站功能,并同时支持GNSS观测数据及IGS产品下载,这些优势可为大规模下载IGS数据带来便利和高效。

摘要:随着全世界GNSS技术的不断深入发展,人们对IGS全球数据中心归档的GNSS数据及产品的下载日益频繁。本文针对传统下载方式的不足,基于Visual Studio(VC++)平台,设计并开发了IGS数据批量自动下载软件。该软件操作简便、界面友好、可扩展性强,能为大规模下载IGS数据带来便利和高效。

关键词:GNSS数据,IGS产品,自动批量下载

参考文献

[1]Kouba,J.A Guide to Using International GNSS Service(IGS)Products,online publication at IGS website,2009.

[2]Dow,J.M.,Neilan,R.E.,&Rizos,C.The international GNSS service in a changing landscape of global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s[J].Journal of Geodesy,2009,83,191~198.

[3]King R.W.,Bock Y.Documentation for the GAMIT GPS Analysis Software Release10.4[EB/OL].USA.2010.

[4]赵桂儒,徐平,吴培稚.IGS服务数据下载软件的研制[J].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2007,28(3):104~109.

[5]何战科.IGS数据产品批量下载软件的实现[J].电子测量与仪器学报,2009,(S1):245~249.

[6]李峰,阳凡林,李云伟,张会娟,王智明.基于Bernese5.0的GPS数据的自动下载与处理[J].矿山测量,2010,(6):27~30.

[7]张国安,王秀君,徐菊生.国际GPS服务机构(IGS)的现状与最新进展[J].防灾减灾工程学报,2003,(2):115~118.

[8]http://igscb.jpl.nasa.gov/igscb/data/format/rinex210.txt.

[9]http://igscb.jpl.nasa.gov/igscb/data/format/sp3_docu.txt.

下载软件 篇2

Beta版(外部测试版):软件开发公司为对外宣传,将非正式产品免费发送给具有典型性的用户,让用户测试该软件的不足之处及存在问题,以便在正式发行前进一步改进和完善

。一般可通过Internet免费下载,也可以向软件公司索取。

Demo版(演示版):主要是演示正式软件的部分功能,用户可以从中得知软件的基本操作,为正式产品的发售扩大影响。如果是游戏的话,则只有一两个关卡可以玩。该版本也可以从Internet上免费下载。

Enhace版(增强版或加强版):如果是一般软件,一般称作“增强版”,会加入一些实用的新功能。如果是游戏,一般称作“加强版”,会加入一些新的游戏场景和游戏情节等。这是正式发售的版本。

Free版(自由版):这一般是个人或自由软件联盟组织的成员制作的软件,希望免费给大家使用,没有版权,一般也是通过Internet免费下载。

Full Version版(完全版):也就是正式版,是最终正式发售的版本。

Shareware版(共享版):有些公司为了吸引客户,对于他们制作的某些软件,可以让用户通过Internet免费下载的方式获取。不过,此版本软件多会带有一些使用时间或次数的限制,但可以利用在线注册或电子注册成为正式版用户。

Release版(发行版):不是正式版,带有时间限制,也是为扩大影响所做的宣传策略之一,

比如Windows Me的发行版就限制了只能使用几个月,可从Internet上免费下载或由公司免费奉送。

Uprgade版(升级版):当你有某个软件以前的正式版本时,可以购买升级版,将你的软件升级为最新版。升级后的软件与正式版在功能上相同,但价格会低些,这主要是为了给原有的正版用户提供优惠。

OEM 版:OEM 是 Original Equipment Manufacturer 原始O渲圃焐痰目s。各大XS商和件公司之g往往建立一N合作P系,在各公司N售自己的a品r,可以附他的件,所附У乃人的件即是 OEM 版。

注园妫狠^特殊的件版本,件可以囊蛱鼐W上下d,但必M行注裕脑件的研制者那里取得注源a后,才能使用件的全部功能,否t件的很多功能⒉荒苁褂谩.然,注源a的取得通常不是免M的。

Lite:精简版,也可称迷你版。

Final:正式版,通过Alpha和Beta两个测试版本后推出的,修正了软件中存在的Bug。

Pro:专业版,需用户获得注册码后才可以使用。

Plus:加强版,在功能上有所提升。

Delux:豪华版,和Plus没有太多的区别,也只是多了一些附加功能。

Build:为内部标号,也就是同一版本可以有多个标号,如发V1.0 Build 203等,一般情况下Build后面的数字越大,其版本越新。

下载软件 篇3

参评软件:系统默认的HTTP下载方式、FlashGet(网际快车)、Web迅雷、BitSpirit(比特精灵)

网络环境:电信LAN宽带 10MB

内存配置:512MB

提示:在“我的电脑”上点鼠标右键,选择“属性”可查看系统内存。一款好的下载软件,最重要的是下载速度,其次是系统资源的占用率,下载速度与网速有关,网速在2MB时,下载速度为100~120KB/S属于正常速度,网速和电脑的内存无关。

参评一:HTTP下载方式

下载地址:无需下载

下载速度:视情况而定,下载速度不平衡,30~500KB/S不等

系统资源占用率:低

推荐指数:☆☆☆☆☆

参评二:FlashGet(网际快车)

下载地址:http://www.flashget.com/index_cn.htm

下载速度:获取BT种子较慢,10秒内显示下载速度,5分钟内下载速度呈稳定状态,下载速度在300~400KB/S不等

系统资源占用率:低,CPU占用率:2~4%,内存占用率:60~100MB

快车下载资源区:http://s.kuaiche.com/

推荐指数:★★★☆☆

1 利用快车下载文件

2 利用快车下载BT种子文件

首先登录BT资源发布站,找到BT种子文件(*.torrent),直接左键点击该种子链接,或者点击右键选择“使用快车(FlashGet)下载”,快车会自动为你开始此任务。

小提示:后缀为.torrent的文件就是所说的种子文件,这种文件需要使用BT下载工具打开才能下载,这个种子很小,大约只有几十字节,下载的人越多,种子就越多,下载速度也越快。

参评三:Web迅雷

下载地址:http://dl.xunlei.com/index.htm

下载速度:快,5秒内显示下载速度,1分钟内下载速度呈稳定状态,下载速度在700KB/S ~1.4MB/S

系统资源占用率:较高,CPU占用率:20%~25%,内存占用率:100MB~120MB

迅雷下载资源区:http://www.gougou.com/

推荐指数:★★★★☆

1利用Web迅雷下载文件

2利用Web迅雷下载BT种子文件

参评四:BitSpirit(比特精灵)

下载地址:http://www.167bt.com/

下载速度:较慢,10秒内获得种子信息,速度不稳定,下载速度在50KB/S~1MB/S

系统资源占用率:低,CPU占用率:3%~21%,内存占用率:30MB~50MB

比特下载资源区:影视:http://bt.btchina.net ,动画:http://share.greedland.net/cache_html/0/default/DESC/1.htm

推荐指数:★★☆☆☆

如果你系统中只装有BitSpirit(比特精灵)这一种BT下载软件的话,你可以直接双击种子文件进行下载,否则请跟着我做。请注意,BitSpirit(比特精灵)只能下载后缀为.torrent的种子文件。

总结:

①对于下载各类资源的朋友,Web迅雷为最好的选择,下载速度最快,至于内存占用高的弊端,不必担心,现在电脑的配置都很好,下载时不会太卡的。

②想以稳定速度下载,并且电脑配置不太好(快淘汰的老机器),推荐FlashGet,它系统资源占用率低,下载速度稳定。

③至于BitSpirit(比特精灵),笔者不推荐,还是留给一些“怀旧”的朋友用吧。

下载软件 篇4

本文设计不仅实现了文件的上传和下载,还针对一些较大文件的上传提出了一种分块上传的思想。先指定用户想要的文件块的大小,这个值决定了文件要被分割的块数,较大的文件分割成若干块,每块都以一条记录的形式写到数据库中。当某条记录写数据库失败时,只需将那些写数据库失败的文件块重新上传,不需要将整个文件重新上传。采用这种方式可以提高文件上传的效率,节约重新上传时写数据库的时间。但下载时,如果用户需要完整的原始文件,原来属于同一个文件的分块则需要重新写到一个文件中。本文使用边下载、边合并的方法,实现了分块文件的合并下载。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针对性地下载其中的部分文件块。读取一个文件分块相比读一个完整的大文件要快很多,文件的分块与合并提高了文件的上传下载效率。值得注意的是,在设置文件分块时,分块的大小要适度,否则会影响软件的运行效率[3],用户可以根据实际要求设置文件分块的大小。

1 大文件分块上传和下载软件的实现

1.1 文件的分块

将一个较大的文件上传到数据库时,上传速度往往会受到网络宽带的影响。针对较大文件的保存与管理,需对其进行分块,可以根据网络的带宽设置文件块的大小,假设每个文件上传的时间不超过5 s,设带宽为k Mb/s文件块的大小Block Size可以设置的范围最好能够满足式(1):

若文件块的大小用Block Size表示,则文件分成的块数n Count与文件的大小之间的关系为:

其中Flength代表原始文件的大小,K代表最后一个文件分块的大小。因为文件的大小与文件块的大小不一定刚好是整除的关系。最特殊的情况就是某文件的大小刚好小于文件块的大小,此时的文件就只有一块,即该文件本身。

1.2 分块文件的上传

将分块文件上传到数据库之前,首先要在数据库中创建一个存储文件信息表,并定义相关的字段,方便用户查询和管理[4]。数据库表中主要的相关字段包括:文件编号、文件名、文件大小、基本路径、相对路径、文件块大小、文件块编号、文件类型、文件内容等。

文件上传到数据库主要步骤为:(1)将文件的名称、路径、大小、类型等基本信息写入数据库;(2)根据这些基本信息查找对应的记录,并将文件的内容写到blob字段中,文件内容以二进制的形式存贮在数据库中[5,6]。

文件分块上传时,首先连接服务器端的数据库,在数据库连接成功的条件下,遍历要上传的文件所在的路径。当查找到要上传的文件时,根据文件分块的大小,计算文件分割的块数和最后一个文件块的大小,从第一个文件块开始,计算过程如下:

(1)判断是否成功连接到数据库。

(2)判断这是否为最后一个文件块,如果是,则从文件中读取最后一个文件块,写入数据库后结束;否则从文件中读取Block Size个字节。

(3)用Insert命令在对应的表中写入文件的编号、文件名称、文件大小、文件的基本路径及相对路径、文件类型、文件块的大小和编号。

(4)通过文件编号、文件路径,文件名称和文件块编号查找相应的记录。

(5)将要写入数据库的文件内容保存在一个安全数组中,并调用Append Chunk()函数将该块文件内容填到对应的blob字段当中,并更新记录。

(6)为写入记录中的文件的路径、文件名以及文件块编号设置标记,方便重新上传时定位断点的位置,跳转到步骤(1)。

文件分块上传的流程图如图1所示。

如果服务器数据库与客户端的连接断开,将导致文件上传失败。在客户端与服务器端数据库重新建立连接后,需要续传文件,同时要通过断开数据库时的标记,找到上次上传文件的断点。

续传文件时,为了找到文件续传的起始位置,依然要遍历文件所在的路径,通过文件路径和名称找到对应的文件,再使用文件块的编号和文件块的大小获取下一次文件要上传的位置。设offset为文件指针的偏移值,Block No为文件块的编号,Block Size为文件块的大小,三者之间的关系如下:

式中,被标记文件块的编号Block No乘以文件块的大小Block Size,就是续传时读取文件的偏移值。通过这个方法,就可以找到断点所在的文件块位置,实现文件的续传,从而避免重新上传之前已经写入数据库的文件块。

1.3 分块文件的下载

因为文件是保存在数据库中的,用户可用通过SQL命令对数据库中的记录进行增删查改等操作,这比存储在FTP服务器中的文件处理要方便很多。下载的过程其实就是上传的逆过程,思想相似。

下载时根据相关的查询条件,如果存在符合条件的记录,即可对这些记录保存的文件进行下载,在成功连接到数据库的条件下,从第一条记录开始执行以下过程:

(1)判断是否成功连接到数据库。

(2)判断该记录是否超过最后一条记录编号,如果是,下载结束;否则跳转到步骤(3)。

(3)从记录中获取文件的类型、文件名以及相对路径,判断该文件是否已经存在,如果不存在,则根据文件的类型创建一个文件,以可追加的形式打开文件。

(4)调用Get Chunk()函数获取blob字段中的内容,并保存在一个安全数组中,最后将安全数组中的数据写入文件。

(5)关闭文件,并标记该记录中的文件路径、文件名以及文件块编号,并跳转到步骤(1)。

1.4 分块文件的合并

本文虽然实现了文件的分块下载,但是在实际情况中,人们通常希望使用完整的文件,而不是一个文件块,所以在下载的过程中需要将各个文件的分块重新合并成一个文件。本文采用的方法是在下载的过程中即可进行合并操作,文件合并下载的流程图如图2所示。

文件的合并是文件合并下载过程中的一部分,即每次下载某条记录中的文件内容时,先判断该文件块将写入的文件。

用户根据文件名称,文件路径等信息查找所需要的文件,如果存在符合条件的记录,就依次访问这些记录,并将每条记录中的文件内容读取出来,写入相应的文件中。从查询到的第一条记录开始:

(1)判断是否已经访问了最后一条符合条件的记录,如果是,则结束,否则转到步骤(2)。

(2)获取文件的路径、文件名称、文件类型等基本信息,判断当前路径下是否已经存在这样的文件,如果不存在,将创建一个对应的文件;否则跳转到步骤(3)。

(3)将记录中的文件相对路径、文件名两个字段的内容与上一条记录中的相对路径和文件名匹配,如果相同,则将文件内容追加到该文件;否则根据该文件块的基本信息重新创建一个文件。

(4)标记该条记录并移到下一条记录,并跳转到步骤(1)。

所有记录被访问完的同时,所有的文件分块都被写入了相应文件中,既不会出现文件内容的覆盖问题,也不会额外地占用存储空间。

2 实验分析

通过测试发现,文件的完整上传所消耗的时间最短,但是上传失败后要重新上传整个文件。如果使用文件的分块上传,文件分块的大小要适当,分块越多,上传的速度就越慢。因为记录每个分块文件的基本信息也要消耗一定的时间,在上传失败需要重新上传的情况下,只需上传剩下的没有上传成功的文件,效率有所提高。在下载的过程中,单块文件明显比整个文件的下载要快,因为单块文件下载只需要读取块数据。而文件的合并下载时间比整块文件下载时间要长,因为在合并的过程中要判断各个文件块是否来源于同一个原始文件,会消耗一定的时间。

相对于普通的将文件上传到FTP服务器,本文实现了基于Oracle数据库的大文件分块上传下载应用软件,将文件的内容以二进制的形式分散保存在Oracle数据库中,这不仅可以对大量数据信息进行管理,还可以使得不同的用户共享很多数据信息。文件的分块上传采用文件分割技术,将文件分块保存在数据库中。通过文件的续传,避免了由于各种网络原因导致的写数据库操作失败,需要将整个文件重新上传的问题。文件的合并下载解决了同一个文件中不同分块的合并问题,避免了先下载文件再进行合并的做法,提高了软件的运行效率。

摘要:针对大文件在网络存储过程中可能存在的上传和下载失败问题,提出了一种利用数据库进行分块存储和管理较大文件的方法。将一个较大的文件分割成多块,分别对分割后的每一块进行上传或下载,从而避免了网络因素对直接上传和下载较大文件所产生的影响。测试表明,通过所提出的分块与合并方法,可以有效地避免文件上传和下载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失败问题,提高了上传和下载的效率。

关键词:文件存储,oracle数据库,文件上传,文件下载,文件分块,分块合并

参考文献

[1]冯素梅.基于FTP的文件上传与下载研究[J].北京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27(5):197-199.

[2]陶宏才.数据库原理及设计[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3]张翼.BLOB数据优化算法及其应用[J].计算机测量与控制,2011(6):1478-1480.

[4]徐孝凯,贺桂英.数据库基础与SQL Server应用开发[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

[5]谢华成,张昆朋,范黎林,等.基于文件分割的二进制大对象存取算法[J].计算机应用,2011,31(10):2612-2616.

软件社团软件大赛策划书 篇5

软件社团

软件设计大赛计划书

威海职业学院软件社团

2010年9月24日

一,活动背景

在科技快速发展的今天,在计算机软件快速更新换代的21世纪,计算机应用能力已经成为社会各行业最重要的工作要求之一,对软件程序测试员来讲,掌握好软件的开发过程和软件的使用方法,是最基本的要求。

二,活动目的通过这次比赛,了解2009级软件专业学生对软件的掌握情况,测试对软件的应用能力;让同学们对自己的实际情况有大体的了解,针对各种不足和缺点及时的修补,对以后的学习有明确的计划,目标;让老师在以后的授课过程中有更加明确的目的方法;同时,发现、发掘对软件开发和应用有潜力、有能力的2009级和2010级学生,加以重点培训和培养,使之成为软件行业的新星。

三,活动时间

2010—2011学年上半学期末(具体时间未定)。

四,活动地点

威海职业学院信息楼微机室(具体地点未定)。五,活动对象

第一对象(主要对象):威海职业学院信息工

程系2009级软件技术专业一、二班学生

第二对象(次要对象):威海职业学院信息工

程系2010级软件技术专业一、二班学生

第三对象(次要对象):除第一、第二对象之

外,威海职业学院其他2009级及2010级学生

六,活动流程 1.前期宣传:

海报宣传:于校内各宣传栏,寝室楼下各宣传栏张贴海报(保证海报的张贴时间)------张贴于同学们每天的必经之路,也是人流量最大的主干道,快速,连续性传递活动信息,是同学们获取信息的重要渠道

 横幅宣传:在学校主干 道、活动现场或设摊现场悬挂活动宣传横幅,保证悬挂时间。2.比赛报名

3.考场调试与安排

4.正式比赛

5.公布成绩及颁奖

6.总结大赛收获和成果

七,活动人员安排 1前期活动宣传人员

2比赛现场报到处人员及维持秩序人员3比赛现场监考人员

八,注意事项

1.做好前期宣传工作,确保每一位同学都能够了解本次大赛。

2.做好比赛考点安排,避免考生和考场冲突。

3.比赛要真正做到公平,公正,公开。

九,活动用具

1.宣传用具:彩纸、毛笔若干,其他用具待定。

2.考试用具:微型计算机若干台,其他用具待定。

套装软件“阻击”定制软件 篇6

是选用定制软件还是套装软

CIO们对于这个问题的争论,似乎永远也得不到一致的意见。那些深受套装软件之害的企业,总是抱怨套装软件无法满足他们的实际业务需求; 与此相对,那些对定制软件嗤之以鼻的CIO们,则认为定制软件不但开发周期长,而且日后维护成本也比套装软件高昂许多。那么,事实情况如何呢?

埃森哲在对125家中国大中型企业的应用软件战略调研时发现,尽管定制化软件目前在中国仍处于主导的地位,但是它们未来更倾向于投资套装软件。这样的趋势,应该引起靠定制化开发生存的国内软件企业注意了。

定制软件过时?

据埃森哲大中华区系统集成事业部刘国良介绍,在调查的企业中,约1/3的企业并没有大量地使用信息技术; 1/3的企业使用的是定制的软件,另外1/3开始使用相关的套装软件,而这里又包括是做少量的定制化或者是大量的定制化。

一直以来,客户化定制软件在中国企业中应用更流行。除财务、会计核算及行政事务的后台应用软件以外,目前中国企业各主要功能领域的IT系统主要采用客户化应用软件(见图1)。比如,一家大型中国电信运营商在2003年至2006年间才首次采用套装软件,是在其新成立的子公司实施客户关系管理(CRM)系统。而该企业在2003年以前还从未使用过任何套装软件。

埃森哲分析认为,之前大部分中国企业针对功能应用的实施都采用客户化定制软件,与以下因素有关: 一是许可证费用的节约以及市场上存在较多廉价的通用软件编程人员,意味着开发客户化软件常常可节约大量成本。而使用国外的套装软件,从长期来看成本还是比较便宜的,但一开始投入的使用费和咨询服务费是比较贵的; 二是先前的业务需求比较基础,从而导致套装软件存在着被看做是太多昂贵的、多余的功能; 三是在需求确认阶段,业务流程不容易改变。客户化应用软件已经能与现有业务流程兼容; 四是国内独立软件供应商开发的软件包常常无法调整成大型企业所需的规模。因此,这些公司配合客户化功能开发定制软件,以满足其特定业务需求。很多企业过去习惯使用定制化的软件,还有“国情”方面的原因,因为改革开放比较慢,跟国外有一定的差距。有了自己的定制化软件工具,就比较习惯,就不太愿意用国外的套装软件了。

然而,随着中国市场的逐渐开放,本地企业通过学习全球最佳业务流程实践,为与全球同行展开竞争做好积极准备。在过去几十年里,来自大型软件厂商的套装企业应用软件已在财富500强公司间得到了广泛应用。因此,行业最佳实践已被植入套装应用软件。埃森哲认为,为了有效利用这一知识财产,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开始以套装软件替代以往的客户化软件战略。

套装软件流行?

“我们看到的趋势是,更多的企业愿意投资套装软件,而愿意花钱使用定制化软件的公司会变得比较少。” 刘国良说。在埃森哲对相关企业高管调查“未来在哪些业务市场上进行投资”这个问题时,大概50%以上的企业表示愿意使用套装软件来满足未来的需求,有大概30%的公司愿意在现在的系统上面加强他们的功能,而剩下的企业会愿意使用更高端的信息技术(见图2)。

埃森哲的研究结果显示,那些转向使用套装企业应用软件的公司确实从中获得了显著的利益。当参与调查的这些中国企业高管们被问及企业应用软件在业务和技术层面的匹配度时,大多数运行套装软件的企业高管表示: 与客户化应用软件相比,这些软件能更有效地满足当前业务需求。在预期经营成果方面,也出现了类似的调查结果。大多数高管认为,在大部分功能领域内(如计费、资产管理、销售及市场营销、客户关系管理、供应商关系管理、数据仓库等),套装应用软件更可靠; 而客户化软件则是产品生命周期管理和供应链管理的首选软件。

埃森哲认为,在取得差异性竞争优势方面,大范围客户化比选择性客户化的有效性更低。因此,中国企业应该将套装解决方案和有选择的客户化相结合。当大多数公司继续增加现有软件的功能时,那些投资于新应用软件的企业将更喜欢套装解决方案,其中客户化开发的比例逐渐缩小。

刘国良解释说,“这并不是说套装软件绝对比定制化软件好。”根据埃森哲的研究,定制化软件应用在生产特殊性非常强的企业,肯定比套装软件更好。比如说,在航空系统上,客户化软件肯定比套装软件好。但是财务领域、采购领域,他们用套装软件比较好。

埃森哲结合针对企业应用系统最佳实践的全球研究、与中国和全球领先企业的广泛合作经验,认为中国企业选择性地采用客户化软件是“上上策”。“采用例如SOA的开放式架构,利用套装软件中的最佳实践流程,并在能提供竞争优势、使企业利益最大化的情况下采用一部分客户化软件——实施这种策略的利益,包括降低实施成本,为企业整体业务流程的标准化和整合、以及将来的系统升级扫清障碍; 而仅仅为个别部门的单独业务流程实施客户化软件是无法实现这些利益的。”

自由软件和开源软件的区别 篇7

关键词:自由软件,开源软件,私权软件

陆首群作为中国的开源软件推进联盟主席, 以半官方形式代表着中国官方对自由软件的态度和观点, 本文主要对《评自由软件与开源软件的概念纷争》一文进行分析, 这篇文章中, 陆首群对开源软件和自由软件作了一个区分, 但笔者认为, 陆首群试图对两者所作的区分, 存在一些模糊的地方, 他的区分反而让读者觉得两者的概念更加模糊, 以下摘录了他的一些看法, 并对这些看法发表笔者的一些观点。

一、思想方法的自相矛盾

陆首群说, “10年来, 自由软件与开源软件两个概念的争论, 延绵不断、时急时缓, 其中也不乏相互妥协与包容。几年前我们曾讲过:‘不要挑动自由软件与开源软件之间的分裂’, ‘不要热衷于搞内耗’, ‘自由、开源软件, 合则两利, 分则俱伤’。”

一方面, 陆首群认为“不要挑动自由软件与开源软件之间的分裂”, 另一方面, 他又批评自由软件的拥护者“唱这样泛政治化的调子非学者所为”。这足可以看出陆首群的自相矛盾, 既然认为不要“挑动分裂”, 他自己本人又在搞分裂, 批评自由软件。实际上, 中国半官方的逻辑就是, 只能批评自由软件, 不能批评开源软件。

二、对概念的混淆

陆首群说, “在历史上自由软件的概念有多种解释。”而事实上, 自由软件的定义是很清楚的, 这种“多种解释”的说法是想浑水摸鱼的人的歪曲理解。自由软件创始人对自由。

软件的定义从来都只有一个, 这里陆首群有故意混淆概念的嫌疑, 把本来清楚的东西说成“多种解释”, 意在混淆视听。

“但多数人认同的概念是:自由软件的原作者们放弃自己知识产权的权利”。

自由软件的原作者们并没有放弃自己知识产权的权利, 相反, 用现有的版权法来保护自由软件, 是一种“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的斗争方式。私权软件的知识产权是垄断的、维护私权的, 而自由软件的知识产权维护软件的共享为目的的。实际上“放弃自己知识产权的权利”这个定义, 是“公域软件” (public domain software) 的定义, 而不是自由软件的定义。所以这里, 陆首群对自由软件的版权思想不是很清楚, 抑或是他的故意回避, 我们不得而知。不过, 这里我们已经看到, 连陆首群这个中国开源领袖都如此的故意歪曲自由软件, 可见中国软件产业领域的领导人对自由软件的知识是多么的缺乏。

“1983年Richard Stallman本着自由、开放、共享、协作、奉献的价值观念, 面对当时充斥全球的专用软件逆流而动”。

陆首群在前文的分析中使用了私有软件, 而这里又偷换成“专用软件”。我们知道专用软件和私权软件完全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私权软件是斯多尔曼针对软件产业的过度垄断所创造的词, 它带有强烈的感情色彩, 而专用软件完全是一个中性的词, 强调的是技术角度的功能, 这种说法可以说是曲解历史, “逆流而动”透露着陆首群对自由软件的贬义色彩, 自由软件运动是符合人类的整体利益的一种历史潮流, 我们的历史总是向前、向着进步的方向发展的, 自由软件体现的是一种进步, 又谈什么“逆流而动”, 应该是“顺流而动”。

“启动GNU工程, 企图通过不受约束的操作系统、应用程序与编程工具, 来开发、推动自由软件模式。”

“不受约束”概念是断章取义, 似乎自由软件追求的是“绝对的自由”, 其实根本不是这回事。自由软件是要遵循左版的, 对于私权软件公司想把自由软件变成私权软件企图是不自由的。自由软件不是无事生非地想要追求“不受约束”, 而是对资本主义的垄断性私有权向软件领域扩展的反叛。是有针对性的, 不是偶然的突发奇想、个人的标新立异, 而是资本主义历史发展中的一种带有必然性的技术与社会生产方式的冲突。

三、本末倒置

“Richard Stallman一直认为自由软件和开源软件在基本原理上存在着分歧, 但它们或多或少在行动上一致”,

这说法是对的;但斯多尔曼从来没有放弃对开源派观点的批评, 陆首群则回避了。

“自由软件运动一直试图改变世界, 都忘记当今这个世界是用知识产权堆砌起来的, 自由软件运动冲击专用软件和专利、版权 (右版) 制度, 威胁到一些私有商业软件企业, 他们已开始反击。”

这句话抹杀了软件刚开始没有知识产权的这一事实, 软件刚开始的时候没有成为独立的商品, 从软件的发展历史来看, 软件从一开始是没有版权的, 就连麻省理工学院人工智能实验室, 刚开始使用的软件也没有版权, 恰恰是传统的知识产权体系想推广到软件领域, 正是在这种推广中引起了剧烈的反叛, 自由软件运动只是众多反叛中最强有力的一派。这个反叛是一个事实, 一个潮流, 反知识产权是一个重大的历史现象。陆首群用半官方的权威话语方式掩盖问题的实质, 并且颠倒了到底谁是企图实施控制的一方, 谁是起来反叛的一方。

“有人说, 如果没有Linux (Kernel) , 就不可能推动自由软件运动 (GNU) 的成长;如果没有Red Hat (红帽公司) , Linux就不可能成为主流操作系统。我认为, 这种说法是很有道理的。”

陆首群的这种说法是很没有道理的。自由软件发展的历史告诉我们的, 恰恰是这样:没有自由软件运动的存在, 没有自由软件在其中发展的整个软件领域中出现的对协作共享的普遍要求, 就不会有Linux的成功, 也就更没有后来的红帽公司的成功。陆首群说, “自由软件与开源软件是可以互补的;在一定意义上开源软件运动可以包容自由软件运动。”这是一种本末倒置的说法, 没有代码的共享, 没有自由软件的精神, 特别是没有GPL新型版权的法律保障, 怎么会有Linux操作系统和更多开源软件的发展?从时间上来说, 自由软件运动、GNU工程、GPL是源, 后者是流, 是支流;没有支流, 自由软件之源泉将发展很慢, 而没有自由软件之源, 没有自由软件所代表的软件领域的协作、共享这种世界潮流, 则后者就根本不会产生。

四、方法的中性论

“自由软件运动厌恶并摒弃商业行为, 但如果它还不愿与开源运动合作, 它就突破不了自身‘技术发烧友’的狭隘圈子, 难以持续发展, 做大做强, 不可能在软件市场上形成主流, 也无法在社会上广泛传播。”

陆首群的这种说法, 说明他对自由软件性质和实践措施缺乏真正的了解, 看一下斯多尔曼写的《销售自由软件》, 就可以知道, 斯多尔曼从一开始就意识到, 他虽然厌恶过度的商业化, 但是自由软件却是可以而且应该作为商品进行传播的。自由软件的开发群体也不是那种为了技术而玩技术的“技术发烧友”, 自由软件本身承载着一种社会理想, 恰恰是开源派理论家埃里克·雷蒙德的思想体现技术发烧友的思想, 他认为, 不要搞什么社会理想, 我们的目标就是把软件做大, 这恰恰是开源派的行事方式。实际上陆首群连开源派的思想都达不到, 只追求“做大做强”, 这种过度商业化的动机, 无疑又回到传统私权软件的模式中, 片面的追求数量的发展观。对比一下, Linux内核的创始人林纳斯写了一篇文章《Just for fun》也体现了技术的中性论, 在某种程度上他也是技术发烧友。

“自由/开源软件开发的全过程, 一般是由社区进行“自由软件项目”的原创性开发, 与由企业 (或发行商) 进行‘开源软件产品’的工程化开发两个阶段组成的。”

这恰恰说明了要分析开源软件的改良主义, 就只能深入到“软件技术的社会构成”层面, 即对软件技术作“社会地形成”的分析。软件由技术的内部分工, 到后来的软件技术的社会化分工, 表明开源软件是有着社会形成过程的, 这与陆首群的只强调开源软件的技术特征是相矛盾的。

总的来说, 陆首群是技术中性论者, 抹杀了自由软件的社会意义, 不管技术背后的社会价值, 仅仅把自由软件当做一种实用工具来对待, 必然会歪曲自由软件的社会历史意义。

参考文献

软件缺陷度量与软件过程管理 篇8

软件产品的生产过程是软件质量的形成过程, 所以只有在过程中实现良好的管理和质量控制, 才能得到一个质量合格的软件产品。软件缺陷就是其中的软件质量的负面影响因素。虽然所有的软件系统都不是尽善尽美的, 但是严重的质量问题会危及用户的使用, 从而危及企业的软件生产。

软件的开发阶段的缺陷管理和预防是非常重要的, 因为一旦制定了有问题的软件的设计方案, 会直接导致软件的质量隐患, 所以, 我们在研发阶段要尽可能的防止这种情况的发生, 将隐患扼杀在初始阶段。一般的做法是, 在软件研发的过程中要形成一个严谨的缺陷分析报告, 将关于软件的性能的各个方面的具体数据和资料综合整理出来, 对于存在安全隐患和易出现问题的环节做好一定的预防措施和预防方案。

2 问题描述

缺陷度量的技术的一个重要的指标和重要的作用就是对于软件系统中存在的问题的显示, 也就是对具体问题的描述。一般情况下, 软件的缺陷会分为大致的几种常见类型, 我们也可以根据这些类型, 做出不同的缺陷显示方法。正交分类方法ODC (Orthogonal Defects Classification) 作为一种常见的问题显示方法, 能够准确的显示问题, 一直被业内广泛的使用, 但是它也存在着技术上的缺陷, 就是解读方式比较复杂。另一种常见的方式是Thayer, 有点是比上一种方式的结果更精确, 但是解读起来也更加复杂。这两种方式的共同点在于都忽略了对于软件的过程的监控和分析, 这是一个非常严重的技术问题, 因为软件的研发过程才是质量问题的形成的重要阶段, 要控制质量问题, 就必须控制软件的研发过程, 所以, 我们想要找出新的监管和缺陷度量方法, 就要从控制过程的角度来分析。现在市场上的已经开发了几种缺陷管理系统工具, 例如Mercury公司的Quality Center, IBM公司的Rational系列管理工具, 微软公司的VSTS等。上述的几种技术都没有解决缺陷的分类问题, 导致了在软件过程的管理中的缺陷分类的薄弱。也直接导致了现有的缺陷管理工具在实用性和综合性方面的不完善, 上述的两种管理工具只是提供一些缺陷属性数量的简单统计结果, 要想得到一些更精确和更综合全面的分析结果, 用户不得不借助其他的统计方式。基于该目前市面上的工具的这样一种缺陷, 和软件过程管理的实际需要的不协调, 笔者制定了一种新的管理模型, 如图1。该模型可根据需要设计缺陷属性度量分类标准。在软件开发过程中通过缺陷管理系统采集缺陷数据, 运用缺陷分析方法实施缺陷分析, 把握缺陷发展趋势, 对软件项目开发过程进行综合评价。实施缺陷预防方案, 提高软件产品的开发质量。通过缺陷分析结果的反馈, 改进缺陷度量分类标准和分析目标, 提高缺陷分析结果的准确性。本文重点研究了缺陷分类方法和缺陷数据的分析方法, 并结合某项目中的缺陷数据实例进行了分析。

3 缺陷分类方法研究

3.1 缺陷分类的目的和原则

将软件的缺陷问题分类, 可以更好的管理和击破软件的缺陷问题。并且有益于分析缺陷产生的原因, 可以早到有计划的预防。缺陷分类方法应满足以下要求:准确地对发现的缺陷类型进行分类;缺陷分类类型之间应无重叠, 并尽可能多的覆盖开发过程中出现的分类;分类要与软件生命周期有机结合, 从软件过程的角度对软件缺陷进行分类。

3.2 缺陷度量属性分类

实施度量分析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服务软件的研发和试验的各个阶段的顺利进行, 一旦发现问题可以及时纠正, 以免影响软件的研发和生产。在引言中曾提到, 软件缺陷的范围很广, 它贯穿于整个软件研发和生产试验的各个阶段, 是一种伴随着软件的整个过程的始终的应用, 所以它的重要程度也可想而知。一个缺陷需要记录许多相关的度量属性, 如何划分这些度量属性也是缺陷分类研究领域的一个热点。传统的分类方法主要目标是消除软件缺陷, 而不是对缺陷出现的原因进行一个正确的评估和解决方案的分析, 这样的分类方法是不利于软件的完善和发展的。所以, 一个全方位多角度的缺陷度量方式就应运而生。下面本文中将从缺陷度量属性设计的三个方面, 即描述属性、统计属性和控制属性来进行具体阐述。a.缺陷描述属性。缺陷描述属性是指:缺陷信息描述, 对于缺陷的各个方面和各个角度的描述, 既包括缺陷的时间, 产生原因也包括具体的解决方案的策划。b.缺陷统计属性。缺陷统计属性是指:缺陷生命周期状态, 缺陷流出的开发阶段, 缺陷流出的部门, 缺陷流出的功能模块, 缺陷表现类型, 缺陷的严重等级等基于缺陷数量统计其分布的属性。并且缺陷统计属性参考正交缺陷分类方法划分, 属性间没有相关性。c.缺陷控制属性缺陷控制属性是指:处理缺陷的角色, 缺陷的分配, 处理缺陷的时间, 缺陷数据之间的关联关系等基于缺陷分配流程管理的属性。

4 缺陷度量过程管理

4.1 处理缺陷的角色

在软件开发过程中处理缺陷的四个负责人和所负责的任务的具体情况:报告人:将发现的缺陷登录到缺陷管理系统, 描述缺陷的表现形式和再现方法, 对缺陷进行简单分类, 由项目经理、组长对缺陷进行再分配, 缺陷修正完成后, 对其进行回归测试审核。负责人:负责缺陷的调查和修正工作, 分析缺陷引入的原因。组长:分配缺陷到负责人, 并对负责人已修正缺陷进行复查, 确保不会因为修正而引入新的缺陷产生, 分析缺陷流出原因。项目经理:分配缺陷到项目组, 定期总结缺陷分析报告, 把握缺陷发展趋势, 采取应对措施保证项目的进度及开发质量, 根据缺陷分析结果改进缺陷度量属性分类。

4.2 缺陷生命周期

缺陷生命周期是指缺陷从被报出之后, 到开始修正, 再测试直到该缺陷被完全消除的时间段。缺陷生命周期是影响软件研发的一个重要的指标和因素, 定期对缺陷各种状态信息的变化趋势进行总结, 是项目经理计划开发周期, 调整开发进度的重要依据。

4.3 缺陷分配管理流程

整个的缺陷的周期主要是指从发现到完全消灭的时间, 在这个时间内, 缺陷的分配管理流程主要包括:a.报告人登陆缺陷;b.管理人员分配缺陷给相关责任人;c.责任人调查并修正缺陷, 分析缺陷引入的原因;d.管理人员对修正结果进行复查, 分析缺陷流出的原因;e.报告人验证缺陷是否被正确。

结束语

软件的研发是一项非常复杂和严谨的工程, 所以在这个阶段要对软件的质量作出各个方面的监测和试验, 这样才能最大程度上减少软件的质量问题的发生概率, 而软件缺陷度量作为软件质量监测的一个重要方式, 应该引起我们有关的工程人员的足够重视, 不断在缺陷度量的技术上提升, 这样才更好的服务于我们的软件研发工作。

参考文献

[1]何荣勤.CRM原理.设计.实践[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 2006.

下载软件 篇9

软件工程监理是指依法设立且具备相应资质的工程监理单位, 它受业主单位的委托, 依据国家的有关法律法规、技术标准和信息系统工程监理合同, 对信息系统工程项目实施监督管理。目前, 我国软件工程监理处还处在刚刚起步的阶段, 相关的标准和规范还比较缺乏。在软件工程监理关系中, 业主 (建设单位) 授予监理方对项目的管理和控制权力, 监理单位代表业主从事项目管理活动。一些监理公司依据有关的信息技术规范和软件工程项目合同规定, 凭借着自己的行业经验进行监理工作, 但对软件项目监理的操作比较零散, 难以形成1个系统的监理评估体系。本文, 笔者在仔细的研究分析软件工程特点的基础上, 论证了业主和软件工程承包商之间增加监理的必要性, 建立了软件工程监理量化评估模型。

二、软件工程监理在软件工程生命周期中各个阶段的作用

1. 软件工程的全生命期。

根据ISO的相关定义, 软件工程的全生命期分为实施阶段、使用阶段和维护阶段, 其中实施阶段又可进一步地细分为准备、设计和施工。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 软件工程的生命周期有4个阶段。第1个阶段是“诞生”阶段。第2个阶段系统进入决策阶段, 一旦系统通过决策, 系统就进入第2个阶段。第2阶段即设计阶段, 在该阶段抽象出系统模型。第3个阶段是实施阶段, 即系统投入开发和施工阶段。第4个阶段是运营维护阶段, 即系统投入运行的阶段。

2. 软件工程监理在软件工程的全生命期中的作用。

软件工程监理是软件工程领域的一种质量管控方式, 是独立于甲、乙双方的第三方机构。它为软件工程提供的规划与组织、协调与沟通、控制与管理、监督与评价等方面的服务, 其目的是利用监理单位的经验和专业技术保证软件工程的成功。软件工程监理应该在软件工程的设计阶段之后所有的阶段进行相应的监理, 以反映软件工程在过程中的实际情况。软件工程的全生命期监理如图1所示。

三、软件工程监理评估模型

1. 软件工程监理评估维度模型的建立。

信息化工程监理的目标是实现利益。在软件工程监理评估过程中, 业主和软件工程承包商签订合同后, 就形成了二元关系。监理的作用是可以减缓双方当事人的不对称压力。因此, 第三方监理的出现是必然的。监理方、业主和开发方形成了三元组织关系。软件工程监理虽然增加了项目的成本, 但是从长远的角度来看, 监理的存在提高了项目成功的几率, 降低了社会净资产的流失。监理规范的管理方法、手段和流程, 保证了项目的质量, 降低了项目维护费用。软件工程监理的目标是:在一定的时间和成本范围内, 软件项目达到了质量规定的要求。软件工程监理评估维度模型如图2所示。

2. 软件工程监理评估。

在软件工程监理过程中, 需要进行不断的评估, 因此, 需要通过数据分析的方式, 量化最终的结果。软件工程监理是典型的外包工程, 其评估模型公式如下:

其中, SSE代表软件工程监理评估质量。C1代表在第1个里程碑时, 费用花费了多少。CD1代表在第1个里程碑时, 预算花费了多少。CD2代表在第2个里程碑时, 费用花费了多少。C2代表在第2个里程碑时, 预算花费的数值。根据项目的里程碑数量一直累加到的第i个里程碑时的情况, 表示当前计算到的里程碑。在软件工程项目中, 呈现的趋势是越来越多的项目需要有工程中的权重因子, 也就是说在不同的里程碑中, 其关心对象的重要程度是不同的。软件工程项目中权重影响因素如图3所示。

下面, 给出软件工程监理评估模型的第2个量化计算公式:

目前, 我国的软件工程项目建设风险较大, 建设市场还需要进一步地规范。为了减少软件工程建设的风险, 规范软件工程建设市场, 保证业主和承建单位双方的利益, 对软件工程建设进行有组织、规范化的监理评估就显得尤为迫切和重要。

四、软件工程监理的必要性和发展趋势

软件工程技术在最近10年取得了飞速的发展, 如今在各行各业纷纷投入了大量的资金进行信息化建设, 工业自动化控制系统、企业ERP系统、数字化校园系统等软件工程项目在不断地涌现, 但是, 由于软件工程监理的起源、发展以及相关的法规制度还不是很完备, 对于软件工程的监理远远不能和成熟的建筑工程监理相比, 所以, 今后软件工程监理的发展还有很大的空间, 在软件工程项目中, 软件工程监理将会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软件工程监理的发展趋势如图4所示。

1. 规范有序的竞争机制。

目前, 国内的软件工程监理市场比较混乱, 企业间的竞争在很大程度上是依靠关系的竞争和价格的竞争, 大量监管单位为了承揽业务而竞相压价, 甚至采取给回扣和好处费等不正当手段来争取客户, 这是由于国内软件工程监管市场还不是很规范, 有关部门应该规范监理企业间的竞争, 逐步改善不规范竞争的情况, 形成规范有序的竞争机制。

2. 行业技术创新能力差。

信息项目监理虽然经过近10年的努力, 至今仍然面临着实践方面的困难, 还不能很好地将国内外先进的经验和中国的具体情况相结合, 与欧美国家的大型监理企业相比, 在监理整体思想和基础理论等方面都存在相当大的差距。

3. 信息监理企业规范化。

很多信息项目监理单位本身的制度都不健全, 管理松散, 只关心利润, 不重视技术和服务, 使得项目的监理质量低下, 监理企业规范化程度参差不齐, 监理企业规模偏小, 资本不够雄厚, 很难和国内外大企业直接竞争, 所以, 监理企业规范化程度不高的现状必须进行改进。

4. 信息项目监理企业规模扩大。

当前的软件监理单位, 其规模都不大, 从业人员的经验和水平相对较低, 很多监理公司为了降低成本, 往往是接到项目之后, 才进行监理人员的聘用, 这就造成了监理项目质量的不稳定, 因此, 需要扩大软件信息项目监理企业的规模, 以促进整个行业水平的提高。

5. 信息项目监理费用偏低。

软件外包与我国软件产业升级 篇10

数据来源:CSIP、《中国电子信息产业统计年鉴2009 (软件篇) 》及中国软件与服务外包网

一、通过技术进步效应促进我国软件产业升级

软件外包从简单的代码编写到高端的软件开发、新产品设计, , 从最基本的信息处理到复杂的财务、金融、保险分析, 涉及的环节越来越复杂, 在价值链上的位置也越来越高。在这个过程中, 承接软件外包不仅有助于承接国自主研发获取自身发展需要的技术、知识和市场条件。在承接国际软件外包的过程中,承接国能够通过技术溢出效应促进承接国的技术进步,通过技术的集约化,即采用先进技术的部门在数量上和比例上的增加,实现软件产业的高级化,具体可以通过以下途径获得技术溢出效应:

(一)示范效应

在某种程度上,软件外包的项目的完成情况决定着企业的整体运营,企业将软件外包给接包方,实际上已经将接包方融入了企业自身的发展中,所以发包方对于接包方的完成情况要求很高。所以在发包方向承接国发包服务时,为了使其顺利完成任务,生产出符合企业发展需要的服务,有时要向接包方转移一些必须的技术,虽然发达国家一开始采取发包方式的服务在本国可能是技术相对不是那么先进的,可是这些来自技术先进国家的服务往往对于促进我国技术进步还是很受用的。并且随着跨国公司在中国设立的软件研发机构数量不断增多,规模不断扩大,承接的研发项目水平不断提高,使得我国软件研发技术人员有机会接触到全球领先软件技术,并通过与国内企业、高校和科研机构的合作以及在跨国公司内部工作人员外流和外部环境的改变产生技术外溢。

(二)竞争效应

随着本土软件外包企业承接的业务层级的不断提高,是其在国际竞争中不断提高自主创新和研发能力。

我国在承接软件外包的过程中,能够通过促进外包企业之间的有效竞争来促进技术进步,具体表现在:在软件外包承接过程中,我国外包企业在面对本土企业竞争的同时还要面临来自国外跨国公司的激烈竞争。这种激烈的竞争促进了我国企业积极投资参与科研项目,加大在研发、自主创新等方面的投资,通过科技进步提高技术效率、不断推陈出新来促进企业在竞争中的发展,从而提高了技术水平,也缩小了与跨国公司之间的技术差距。为了争夺外包市场跨国公司势必要引进或开发新技术,从而导致新一轮的良性竞争。如此循环便会通过竞争效应促进我国在软件务外包承接上的整体技术水平。软件公司的技术水平往往通过CMM/CMMI认证来体现,表10数据显示截止2010年9月,我国大陆通过CMM/CMMI认证的企业总数为1719家,仅次于美国,是印度的26倍。我国大陆的认证主要集中在三级,通过五级认证的有51家。充分展现了我国软件外包在质量管理和项目管理方面不断取得进步,服务外包交付能力不断增强。

此外,软件外包的全球化发展不仅仅体现在服务项目跨越国界,寻求全球最优资源利用,同时也体现在承包方跨越国界去寻求外包项目。随着软件外包在全球范围内迅速展开,我国一些有实力的外包企业开始积极参与国际竞争,通过在海外设立机构、成立分公司、并购来分享现有的国际市场份额,获得核心技术和高水平人才,最终提升我国软件外包的国家竞争力。

二、通过产业集群效应推动了我国软件产业升级

软件外包产业作为智力密集型战略性产业,具有较强的规模经济特征,区域集群发展态势明显。NASSCOM的研究表明,在软件外包等IT服务领域,软件产业的集聚度是考虑外包目的地时一个十分重要的因素。我国软件外包产业在全面发展的大格局下,已经表现出很好的集聚性,通过产业集群效应对企业和产业的发展有着很大的促进作用。随着中国政府对2006年启动的“千百十”工程的深入实施,国家累计批复设立了22个中国我国外包示范城市、11个国家软件产业基地和6个软件出口基地等,如下表所示:

资料来源:中国服务外包网

宏观上看,目前以21个服务外包示范城市为节点,我国已形成了软件外包产业发展的环渤海、长三角、珠三角、东西部、东北五大产业集群, 每个集群内各城市协作发展,呈现出产业分工和特色发展趋势,大大提高了我国软件外包产业在商务沟通、产品交付、成本控制、风险防范等方面的能力,提高了我国软件产业的国际竞争力。

三、通过产业政策促进软件产业升级

近几年来,我国政府为推动软件外包产业发展出台了一系列产业政策,以《鼓励软件产业和集成电路发展的若干政策》(国发[2000]18号)、《振兴软件产业行动纲要》(国发办[2002]47号)、《关于促进服务外包产业发展问题的复函》(国办函[2009]9号)为代表的政策措施发挥了巨大的支撑作用。各项政策措施再优化市场结构、规范市场行为,鼓励技术创新,提高产业绩效,推动内需拉动产业发展,推动产业合理布局及产业聚集等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效。2011年3月,国务院又发布了《进一步鼓励软件产业和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相比2000年颁发的《国务院关于印发鼓励软件产业和集成电路产业发展若干政策的通知》,在财税政策,市场政策和进出口政策方面都有了更大支持。软件外包领域的优惠政策措施客观上起到了软件产业发展的作用。

四、结论

由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承接软件外包通过技术进步效应、产业集群效应及产业政策导向作用对我国软件产业升级带来诸多积极效应。因此,我国政府、软件行业、软件企业应该共同努力,积极利用软件外包进一步促进我国软件产业的升级。

参考文献

[1]刘绍坚.中国承接国际软件外包的现状、模式及发展对策研究[J].国际贸易, 2007.

[2]张明志.国际外包对发展中国家产业升级影响的机理分析[J].国际贸易问题.2008 (1) .

软件重构世界软件定义未来 篇11

“软件正在统治世界”,这不是好莱坞电影的台词,而是2011年8月《华尔街日报》上刊登的一篇文章的题目。文章的作者马科·安德森,是Facebook、Groupon、Skype、Twitter、LinkedIn等公司的投资人,Facebook、eBay和HP董事会成员。他认为,我们正处在激动人心和广泛的科技及经济转型中,软件公司将会担当经济的大半部分角色。今后的赢家将是软件创新科技公司,它们侵入并推翻了已经建立起来的行业结构。未来十年,预计将有更多的行业会被软件所瓦解,出类拔粹的软件公司将会成为这一趋势的主要推动者。

马科·安德森所说绝非夸大其词。环顾一下我们的四周:世界上最大的图书商是软件公司Amazon;世界上最大的音乐商店也是软件公司iTunes、Spotify 和 Pandora;世界上增长最快的娱乐公司也是软件公司Zynga;世界上最好的制片商也是软件公司Pixar(皮克斯动画工作室);世界上增长最快的电信公司也是软件公司Skype;世界上最大的营销平台也是软件公司Google;世界上最大的猎头公司也是软件公司LinkedIn……还有,现在世界上最引人注目的汽车,也是基于软件控制的——特斯拉。

事实上,软件正在重构、定义世界的范围,显然远远不止于此。时至今日,软件已经和我们传统思维中认为的软件概念大相径庭。传统的软件可以分为嵌入式、企业管理软件、信息安全软件、中间件、工具软件等等,然而现在的软件还适用这样的分类、定义去界定和规范吗?在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等新技术新模式冲击下,软件产业在不断地进化创新、颠覆自我。重硬轻软、软件以辅为主、靠销售软件“License”商业模式的时代结束了。取而代之的是软件定义硬件、软件定义服务、软件定义网络、软件定义服务器、软件定义数据中心。

简而言之,软件定义世界,软件定义未来。软件硬件化、软件互联网化、软件服务化,软件正以跨界融合的新面目席卷一切,打破旧秩序,重构新世界,继而成为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引擎和重要内容。

新软件浪潮正在重构支柱产业新型竞争力

在产业结构调整和传统企业改造过程中,软件作为信息技术的核心大放异彩。特别是在电信、制造、能源、电力、交通、国防、金融、医疗、教育等关系到国计民生的行业,以软件为代表的信息产业,在这些行业发挥积极的作用,形成了行业竞争的优势,拉近了和国外企业的差距。

我们看到,云制造概念应运而生。云制造是将云计算、物联网、服务计算、智能科学等新兴信息技术与制造技术深度融合的一种制造业信息化新模式与新手段。经过近几年的实践,“云制造”正拓展为“智慧云制造”。与此同时,国内外制造业正向制造业信息化高级阶段——数字化、互联化、智能化综合集成为特征的“智慧制造”方向发展。

我们看到,通过云计算,中国医药集团的一体化医药零售平台不仅为国药省了将近三千万,还实现了门店、区域、总部的全面集成与可追溯,同时为1600多家药店提供网络服务,实现了一体化管理。

我们看到,海尔集团利用云计算、移动互联、物联网等理念推出了包含多项专利技术的“云家庭”产品系列与解决方案——以开放的云服务平台,实现以“云电视”为中心的电脑、手机、家用电器间的互联、操控、交互,开创了家庭客户的移动、统一、互联新体验。

我们还看到,越来越多的金融机构推出掌上客户端,提升了客户体验和实时操作水平;基于云计算、移动互联的车联网迅速发展,让汽车产业开始了互联网化的飞跃;三维虚拟、增强现实和遥感等技术开始应用于石油勘探、土地勘察,大大提升了勘察的能力。

可以说,云计算、移动互联等新技术的终端经济价值,改变了产业竞争战略。过去认为,打价格战就意味着没有利润,而获得利润则需要付出高成本,但这种情况现在将因云计算等新技术的出现而发生变化。随着软件与信息服务加快在传统产业领域及相关环节持续深化应用,软件新技术正在重构传统支柱产业新的商业竞争力,从而成为企业和产业转型升级的增值型工具。

新软件浪潮正在定义新的商业模式

软件新技术不但赋予了传统产业新的竞争力,还在商业模式上进行着革命性的颠覆和创新。也许我们会略带伤感地看到一些旧有的跟随我们长大的商业模式正在老去,慢慢被淘汰,但是更多的新模式正在蓬勃兴起,方兴未艾。

自从雷军召开小米手机发布会以来,小米手机能否成功就成为业界一大热点话题,小米手机的关键词一度成为百度十大热门关键词。小米已经做到了由软件到硬件再回归到软件这样一个良性的发展道路上。雷军也自认为小米更是一个软件公司。小米的成功,很好地诠释了一家从零开始的电商,如何利用社交网络迅速崛起。

基于互联网思维的商业模式还有很多。对于小米这类互联网公司而言,基于互联网思维的每一个扩展,就好比是开启一个新型商业模式的接口,都可能变成商业收入新的来源和商业模式。

或许不少人想过,如果有一天,只需带着手机,就可以超市购物、电影院看电影、ATM取款、刷手机坐公交、上班打卡……世界会是什么样子?

这个想法已经不是梦想,移动支付目前已经完全可以实现。拿起手机靠近支付终端,瞬间听到“嘀”的一声,支付完毕,这就是移动支付中NFC的方式。除了NFC,扫描二维码也可以完成支付过程,但这一方式由于标准缺乏目前被叫停,央行正在同工信部统筹制定二维码支付的相关标准。除此以外,在移动支付领域创新应用层出不穷,例如摄像头读取信用卡支付、外带读卡器支付等等。无论是哪种方式,移动支付的最终目的在于让用户安全可靠、高效快捷地完成支付过程。

nlc202309021548

Juniper调研公司预计,到2015年,全球移动支付交易额将达到6700亿美元;而根据易观智库的数据统计,预计2015年中国移动支付市场的交易规模将达到7123亿元。移动支付已经成为兵家必争之地。

移动互联的商业模式之争虽然还未最终落地,但是多方共同参与的商业模式是毫无疑问的。运营商、银行、银联、互联网公司等巨头无论达成一个什么样的合作模式,都必然是支付领域的重大商业创新。

一直以来,我们都习惯于把钱存在银行,如果是要随时支取的,我们就存成活期,活期的利率低到可以忽略不计,我们也习以为常。直到有一天,我们忽然发现,原来零花钱还可以存在余额宝,不但同样可以随时支取,而且其利率比活期利率高出十几倍。再然后,银行无可奈何地发现资金大量流出,银行闹钱荒了。互联网金融,正以新锐高歌猛进之势试图挑战传统金融企业的商业模式,以阿里巴巴、腾讯、百度为首的互联网巨头正在创造着一个又一个新的商业模式,全面觊觎金融业的蛋糕。

2014年3月,银监会公布了首批5家民营银行试点方案,阿里巴巴和腾讯成功入选为发起人。这一消息对于如今的互联网金融领域,可谓“野蛮人”的胜利,互联网企业不仅站在金融业的门口,而且堂而皇之地走进金融腹地。

可以相信,互联网金融并不是一个简单的技术与渠道的创新,当下的互联网金融只是软件定义金融的序幕,余额宝理财、P2P贷款、众筹等互联网金融概念也只是整个庞然大物的冰山一角。互联网金融是有可能挑战传统金融企业经营模式和竞争格局的一种全新的金融业态。值得注意的是,互联网金融业态并不是互联网公司独有的,在互联网企业的倒逼之下,传统金融机构爆发出来的互联网金融能力会非常强大,而互联网金融带来的新商业模式也将在历史上留下浓重一笔。

新软件浪潮正在改变新的社会生活

信息技术改变我们的生活早已不是一句新鲜话。只不过在软件的主导下,这种改变的速度变得越来越快,越来越出乎我们的意料。下面仅从健康、出行、居家方面列举新软件浪潮改变社会生活的几个方面。

Google眼镜、Nike+ Fuelband腕带、Jawbone Up手环、iWatch智能手表……目前火的一塌糊涂的可穿戴产品貌似属于硬件,却实实在在是以软件为灵魂,是软件硬件化的典型之一。

从2013年开始,可穿戴技术正在试图占据我们身体的各个部位,从智能眼镜、健康腕带、智能手表、监护脚环到脑电波感应发带。可穿戴设备给我们带来的,除了更智能、便捷的科技操控,还有就是量化生活这一风潮。比如热衷于量化生活的潮人们会这么记录自己:昨天,我跑了5000米,计步器显示平均每英里8分45秒;我的阅读量打败了45%的朋友,这是Kindle告诉我的;昨晚进入最佳睡眠状态的时间是7小时20分钟等等。据数据机构分析,美国已有69%的成人通过可穿戴设备持续为自己或亲人追踪某种身体指标。瑞士信贷(Credit Suisse)预测,2至3年间,可穿戴技术市场规模将增长到300至500亿美元。

2014年初开始,嘀嘀打车和快的打车的补贴大战,可谓沸沸扬扬。这种烧钱补贴乘客和司机的行为,让打车软件几乎在一夜之间家喻户晓。双方进行了多轮补贴金额比拼,从10元起不断加码,吸引了大量乘客和出租车司机下载并安装打车软件。虽然这种补贴的行为在补贴取消后,都没有找到更具有黏性、更有特殊性的商业模式,从而导致用户忠诚度较差,但是打车软件仍然不失为我们在出行时候的一种革新和改变。

车联网技术与移动互联网、大数据融合,正在合力带来更智能的汽车、更便捷的出行,更顺畅的交通。可以畅想一下,也许若干年之后,我们在开车出行的时候,安全快速,零交通事故;可以随时随地获得交通的即时资讯;可以实现智能停泊,无人驾驶;汽车可以自动获取周边信息、寻找停车场,以及自己找到充电站完成充电,完成智能决策。

说到智能家居,很多人都会联想到科幻大片中描绘的场景:轻柔舒缓的家庭背景音乐将人从睡梦中催醒,早晨的第一缕阳光随着自动窗帘的缓缓拉开;中央空调和浴室的水温开始调到舒适的温度,厨房里的智能电器早已备好丰盛的早餐……一切都是可以通过手机和APP软件进行控制的。有些“聪明”的电器还能做出智能感应,比如空调会根据春、夏、秋、冬不同季节的天气做出“聪明”判断来决定空调的温度,系统还可在晚间自动调高温度,既保证舒适的睡眠又有利于健康。

在未来,家居的智能化还能将健康医疗、电子商务、教育培训、通讯社交、娱乐休闲、安全防灾等服务都全面囊括进去,完美集成,并且能根据主人的需要任意扩展,帮助人们完成可以在家中完成的所有事务,实现人类自身智慧的扩展。

随着网络接入的进一步扩大,随着智能设备的进一步渗透,随着软件定义一切思想和技术的进一步应用,我们相信未来软件对于整个世界的定义只会加速而不会放慢。

数字化的时代,软件定义一切将是一场数十万亿美元的饕餮盛宴。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正以高速发展和快速演进的态势深刻影响着全球经济活动和社会进程,并渗透到每一个人的工作和生活当中去。任何你能想到的服务都将被软件化,而我们每一个人都将是见证这一创新风暴的参与者。

下载软件 篇12

工信部自2002年开始每年举办该活动, 入围门槛逐年提高。由于收入增长及企业重组等原因, 本届百强企业较2011年相比, 更新率达22%, 11家企业首次入选。本届入选的中国软件百强企业发展呈现出四大特点:企业实力继续提升, 但增长趋向稳定;企业竞争日趋激烈, 服务型企业增加较多;企业研发投入增加, 创新能力提高;企业转型与融合步伐加快, 结构调整不断深化。会上, 有专家指出:“2011年以来, 在国家4号文等产业扶持政策的推动下, 我国软件产业步入新的快速发展阶段, 产业规模超过1.88万亿元, 增长38.7%。2011年, 软件业利润增速比‘十一五’期间平均增速下调20多个百分点, 伴随着软件业竞争日趋激烈, 企业市场开拓费用明显增加, 影响企业利润增加, 咨询和运营服务收入增势突出, 软件产品和系统集成等传统业务增速放缓。”

此次以年销售额6.4亿元登上软件业务收入百强的远光软件, 是电力行业企业管理软件及服务的主流供应商, 在电力行业企业管理软件领域占有80%以上的市场份额, 稳居企业管理软件第一品牌阵营。公司一直以技术创新作为发展战略, 营业规模持续高速增长。近年来, 远光软件针对大型集团企业集约化、精细化管理要求及电力行业的变革特点, 研发推出远光GRIS集团资源集约化管理系统, 在电力行业大型集团企业得到深入应用, 成为国家电网公司“SG186优秀合作伙伴”;2012年, 远光协助国电集团在国资委基建内控体系试点项目中, 建设成为中国基建财务内控典范工程。远光软件承担的“电力企业集团集约化管理信息系统”项目, 已获批入选“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 彰显了企业持续的科技创新能力和深度融合业务的特性。

上一篇:创设情境培养创新能力下一篇:家长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