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人的精神

2024-07-10

四川人的精神(共10篇)

四川人的精神 篇1

仁寿县,地处四川省眉山市东南部,面积2606平方公里,辖60个行政乡镇,是全省人口第一大县,拥有60多万中国移动用户。

在这里,有一个坚持“六特”精神的团队。他们“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忍耐、特别能奉献、特别能创新、特别能胜利”;他们十七年如一日,用6000多个日日夜夜的坚守与努力,铺就信息高速路,助力当地经济社会发展。他们,就是扎根、服务于这里的四川移动眉山仁寿分公司的121名员工,今年,集体荣获四川省“五一劳动奖状”。

从无到有用双手创造移动奇迹

仁寿移动成立于1999年,是四川移动眉山分公司一区五县的骨干公司,从2007年至今,他们已连续八年综合业绩考核排名全市第一。

刘七一,今年46岁,仁寿移动网络部项目经理,同事戏称他“钢铁刘”。在基站建设中,为选一个好的站址,他要连续爬上爬下几个山头。选好站址后,联系国土局和村社协调土地用地;到了施工阶段,他又带领施工单位进行交点进场和施工现场的管理。一个基站的建设,涉及到设计、地勘、土建、铁塔、传输、交流、设备等大工序,上百项小工序。“钢铁刘”经常会为了一个个问题,反复去现场检查、核实、协调,每年几十处基站的建设,他平均往返上千趟。一个工期下来,脚上的鞋磨坏两、三双,人晒得又黑又瘦,可从来没听他抱怨过。在一次4G基站选址中,他不慎滚下了10多米的山坡,腰部严重扭伤,医生嘱咐他必须卧床休息,可是不到一周时间,他竟然腰上打着矫正夹板上班来了。问他为啥不休息,他朴实地答道:“工期这么紧,我不放心!不来心里不踏实。”

基站项目经理赵志强,同事们戏称倒不下的“小强”。6月的夏季,坐着不动身上都会出一身汗,面对高温和强紫外线的巨大考验,小强每天早上7点就到办公室,梳理当天的4G设备配送计划,车辆的行进路线,确认有无疏漏之处,他要组织好整个送货、安装、开通的环节。一一联系施工单位,反复强调每个站的注意细节。每当遇到高危站点施工、送货、安装,小强必是全程参与,就为确保万无一失。忙碌完一天后,再回办公室整理当日工作内容,输出日报表,拟定次日工作计划……

在仁寿移动无数个“钢铁刘”和“小强”的共同努力下,17年来,仁寿移动已全面实现仁寿城区和59个行政乡镇的2/4G网络全覆盖,仅用2年的时间就实现了4G基站规模超2G,仅用3年时间就建成宽带端口数14.9万线,城区实现100M光纤宽带接入。网络能力从无到有、从有到优,在仁寿2606平方公里土地上,一个个移动奇迹被创造。

前无险路用坚守诠释“二峨山精神”

二峨山平均海拔550米,最高海拔880米,离仁寿县城40公里,是进出仁寿的咽喉要道,也是每年60多万返乡民工的必经之路。为了向他们提供移动通信服务,从2007年开始,仁寿移动一批又一批年轻的80、90后每年冬天来到二峨山,驻扎在山高路险、人烟稀少的二峨山上。

时间回到2007年的春节前夕,民工返乡大潮来临,经了解,客车从成都回仁寿,必经国道213,在翻越二峨山时,几乎都要在山顶、山腰的6个地方做短暂停留,或加水,或洗车,或加油。

客户为根、服务为本。这6个点是返乡民工回家的第一站,更是移动春节服务保障的第一站!公司立即组织:3人一组驻扎一个点,抽派18名员工火速进驻二峨山,开始了二峨山上的第一次服务。

至此,从四面八方返乡的民工,一进入仁寿地界,便能看见蓝白相间的移动帐蓬、沿途移动的温暖欢迎画……车一停,配戴移动标志的员工,就为返乡民工递上一杯热水,送上免费电话让他们向家人报平安……不少民工感动地说:“天气这么寒冷,让我们这些远离家乡的打工仔首先感到了家乡的温暖。”

入冬后的二峨山,气温常年零下5℃以下,大自然环境的恶劣和工作条件的艰苦,成为了年轻员工们刻骨铭心的记忆。

22岁的王双湄被派往二峨山。上山没几天,这个从不知冻疮为何物的女孩儿,脸冻得发紫,手脚都长满了冻疮,平时穿35码的鞋,被冻肿了的脚,却不得不穿上37码。右手的冻疮还裂开了一道长长的口子,稍有不慎就会碰出鲜血,那又痛又痒的难受……但班车来了,她又满怀热忱的迎向班车、迎向客户。

从2007年到2014年,始终如一,每年春节前1个多月,在二峨山上都会定格下仁寿移动人在风雪中坚守的身影。2014年6月,随着成自赤高速的通车,二峨山春节驻点服务成为了仁寿移动历史的记忆。

如今,参加过二峨山服务的年轻人,已占仁寿移动员工的半数,他们把“二峨山精神”从山上带回山下、带回公司,感染、激励着所有员工。

助力公益用行动回报社会

仁寿移动在追求企业自身价值的同时,也持续关注社会公益事业,以实际行动回报社会。

2011年8月5日上午,仁寿北斗镇三房村支书叶金文与63岁的村民董满云风尘仆仆地来到仁寿移动,将一面绣着“抢险救灾、情系人民”的锦旗送到经理李涛手中,董满云连声感谢“移动好青年们”。叶支书说,他们村组壮劳力几乎全外出了,要不是来几个年轻人相助,就更危险了,没想到移动公司能派人来!

原来,董满云家在三房村3组,属于仁寿偏远村社,毗邻内江农村。她有10来间草房土墙屋,地震期间还裂了大缝,平常就老俩口在家,几个儿子全在外务工。7月29日晚,当地大雨滂沱,雷电交加,董满云与70余岁老伴朱云凌晨从夜梦中惊醒,发现室内进了浑水,起床拿着电筒到屋后查看,原来土山坡上滚下石块、泥巴已淤塞屋后檐沟,使得浑水不断浸入。两老人打着电筒连夜掏淤,也无济于事,室内积水越来越深。二儿子朱志明次日上午获悉情况后,十分担心老父老母和房屋的安危,心急火燎,慌乱中竟误拨了移动客服电话10086求救。

正在成都参加培训的仁寿移动李涛经理,获知情况后立即安排人员与县应急办和北斗镇政府联系。当得知网络服务完全正常后,他仍然念及朱志明家安危,随即安排北斗营销中心主任李煜见带人去现场查看,支援救灾。同时,跟小朱回电,安慰他不要紧张,移动公司的驰援马上就到。

误拨的求助电话,牵动了仁寿移动上上下下的心。作为扎根仁寿的企业,为了让162万仁寿老百姓和更多的农民兄弟用得起、用得上、用得好现代信息技术,仁寿移动立足实际县情,积极争取资源,先后为500余个村安装农信机836台,突破信息传播“最后一公里”瓶颈,全面助力本县农业信息化,为仁寿农村经济快速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仁寿移动还主动承担了三个贫困村对口帮扶任务,筹建了5所学校的留守儿童之家,并以结对子的方式重点帮扶部分困难学生直至九年学业毕业。

十七年来,仁寿移动用实际行动赢得了地方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好评,多次获得县委、县政府颁发的“社会事业发展奖”、“消费者维权诚信单位”以及获得四川移动颁发的“模范区县分公司”、“模范职工小家”等荣誉称号。

四川人的精神 篇2

1、名词解释

自知力、认知功能障碍、木僵、原发性妄想、随境转移

2、应激相关障碍有哪些?并叙述其临床特征。

3、请比较中国精神病学和欧美精神病学有哪些差距?怎样才能缩小这些差距?

4、实验室研究、临床研究和流行病学研究在研究对象、研究设计、研究方法的特征分别是

什么?你会进行什么样的研究?

5、临床心理学包括哪些内容?如果你被录取,你会进行哪些方面的研究?

四川地震与中国民族精神的再现 篇3

人和生命是任何一个社会的本源问题,原因很简单,正是因为有了人,才有了社会。对人及其生命的重视和尊重也就成了衡量这个社会进步与否的尺度。当危机危及他人的生命的时候,你和我做出怎样的反应也就成为衡量你和我存在的价值的最重要的尺度。没有了他人,你我的存在也就失去了意义。

四川大地震再次使中国成为世界关注的焦点。世界在关切中国,中国在感动整个世界。感动世界的不是地震本身,而是中国人在面临灾难时所显现的民族精神,是赈灾过程中不同的角色所写下的一个个有关人的故事。这些故事正在形成一个大写的“人”字,一个巨大无比的“人”字。正是这个“人”字,体现出了中华民族的精神核心。

无论从哪个角度来说,民族精神的展现和崛起更重要,更有意义。在这个世界上,没有其他任何事物能够像对人的关怀那样体现一个民族的民族精神。

急速反应来自对人的重视

正是因为对人的价值的重视,中国政府对地震做出了最快速的反应。胡锦涛总书记两次召开政治局常委专门会议讨论救灾工作,并亲临第一线现场,向全党、全军、全国人民发出号召,并做了重要讲话和指示。温家宝总理在第一时间赶赴灾区,亲自坐镇指挥。每到一个地方,温家宝的言行举止总是使人流泪,让世界感动。

救人是第一要务,这是温家宝总理传达出来的惟一信息。房子倒了可以重建,城市毁了可以再造,并且可以建造更加美丽的房子和城市,但没有了人,一切都会是尘埃一片。

在今年年初的雪灾期间,人们还在抱怨方方面面的动员和协调能力。然而,这次从中共中央到国务院各部委到人民解放军到各级地方政府,各方面都把他们的动员和协调能力表现得淋漓尽致。

这种急速的进步当然和中央最高领导层的高度重视有关,但更为重要的是各方面认识到了人的重要性。如果各方面的目标只有一个,即救人,那么他们间的合作和协调也就容易达成了。

中国的社会力量也在自发地动员着。很多企业和社会名人尤其是演艺界人士在第一时间里纷纷捐款。当然也有很多地产商被指只顾从老百姓那里赚钱,而对受灾人民冷漠。

这里且不说社会对捐款者的赞同和对冷漠者的指责是否合适,但是社会还是有个基本的共识,那就是,关怀人和生命是所有人的责任和义务。这不是法律意义上的责任与义务,而是道德意义上的,也是最基本的。

记得温家宝总理向前往汶川的登机部队领导发出指示时说:“我就一句话,是人民在养你们,你们自己看着办。”我想,这句话在不同程度上应当可以普遍地适用于任何人,党政干部、社会名人、企业界、演艺界、地产商等等。如果没有人民,哪有他们呢?只有在人民中间,这些社会群体才具有了存在的意义。

中国媒体的开放令人惊叹

中国的媒体进步更令人惊讶。

这次地震发生以来,中国媒体向世界呈现了其不同的角度。

国内的媒体在地震发生后立刻开始进行报道。很多媒体放下或者推迟其他节目,连续跟踪报道地震及其救灾情况。从前,很多人尤其是海外华人要从西方媒体特别是CNN和BCC等获取最新信息。但这次,人们则可以从中国的媒体中获取消息了。

西方主要媒体尽管也有他们自己的媒体人在现场,但主要新闻来源则是通过中国媒体。西方媒体第一次惊叹中国媒体的开放性。

更令人欣慰的是台湾方面的反应。这次四川地震,两岸间的同胞之情又开始出现。尽管两岸还有诸多政治差异,但可以相信,只要海峡两岸能够真正以人为本,从两岸人民的利益出发,没有什么能够阻止两岸争端的最终解决。

关怀人的制度才会被尊重

最令人惊讶的是西方媒体的变化。在西方的媒体看来,中国似乎变成了一个全然不同的国度。与之原来相比,这次来了一个大转弯,大量正面报道四川地震和中国政府赈灾进展。

尽管也有批评的地方,但积极肯定的报道占了多数,其中更不乏同情之心。

四川人的精神 篇4

关键词:精神生活,养老需求,精神慰藉

一、问题提出

在养老需求问题上,国外学者将老年人的需要概括为:经济、医疗和精神需要;〔1〕1996年我国也提出了“六个老有”的观点: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为、老有所学、老有所乐、老有所教。〔2〕对比可以发现,国内外都认为老年人的需求包括物质需求和精神需求。更多学者把经济支持、生活照料和精神慰藉当作养老的三个基本内容。〔3〕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社会保障体系的完善,很多老年人可以获得经济支持和生活照料,但却忽视了客观存在的精神慰藉。精神慰藉是需要至少两个主体参与的行为,老年人很难通过一己之力实现,而现代社会的激烈竞争削弱了子女对父母精神慰藉的时间和精力,同时,家庭规模小型化、人口流动加剧、传统思想观念影响弱化等原因都会影响老年人精神慰藉的实现。20世纪末期,欧洲一些较早步入老龄化的发达国家用事实反对养老中的“唯设施主义”,提倡重视精神慰藉的达成。反思我国建国以来养老事业的建设,经济支持和生活照料的体系发展比精神慰藉快得多。〔4〕尽管已有部分学者开始关注老年人精神慰藉的需求,并有相关法律规定家庭成员应当关心老年人的精神需求,不得忽视、冷落老年人。与老年人分开居住的家庭成员,应当经常看望或者问候老年人。但作为养老三大基本内容之一的精神慰藉,受到的关注显然不够。

二、文献综述

学术界还没有给精神慰藉下一个统一的定义,有学者认为精神慰藉是指从精神方面供给老年人所缺少的需求,使其精神需求缺口得以填补。〔5〕部分学者认为精神慰藉就是“精神赡养”,老年人的子女、配偶等家庭成员以及单位、社区、公共组织等社会成员通过合适的物质或精神的表达方式,满足老年人正常的精神需要,目的是减轻其消极的心理状况,促进社会的健康协调发展。〔6〕老年人身体机能逐渐退化时,心理素质也会降低,容易出现孤独、抑郁等症状,而不良情绪和悲观心情是缩短寿命的重要原因之一,〔7〕越是感到孤独的人对自身的健康评价显著更低,相反积极健康的心理对老年人的健康有促进的作用。〔8〕研究表明,子女在外务工的留守老人的情感慰藉更为薄弱,孤独感显著增强,〔9〕并且子女外出加深了与老年人不可调和的矛盾,老年人情感更加脆弱,更容易感知孤独和缺乏精神慰藉。〔10〕相较于男性,缺少子女关心的农村女性留守老人可能在心理健康和精神慰藉达成问题上面临更多挑战。〔11〕精神慰藉是养老必不可缺的一环,也是当前农村留守老人面对的突出问题,现实的农村养老经常存在轻视精神需求重视物质需求的现象。〔12〕〔13〕

对于精神慰藉的划分,有学者认为老年人的精神慰藉包括亲情需求、社会交往需求、文化娱乐需求、教育需求和实现自我需求。〔14〕各种需求具有“差序格局”:感情需求居于核心位置;娱乐需求、求知需求和交往需求为第二层;位于最外层的是高层次的价值实现需求。〔15〕而被更广泛引用的观点则认为老年精神慰藉包括了三个维度的“需求”,即自尊的需求、亲情的需求和期待的需求;需要从人格尊重、情感慰藉和成就安心三方面进行把握;是家庭和社会两个层面共同面临的话题。〔16〕

国内外学者从不同角度对精神慰藉进行了讨论,普遍认同养老需求中精神慰藉的重要性;对精神慰藉的维度划分标准虽然不完全一样,但大部分倾向于精神慰藉的单向传递,强调“子女发挥主观能动性”,对父母进行精神上的沟通和交流的支持。也就是说,只考虑了老年人作为精神慰藉的接受方,被动的接收来自子女等的精神支持。少部分考虑了老年人的主观能动性,提出了老年人精神慰藉的能动性模式、〔17〕“独立养老”思想〔18〕等,虽然强调老年人自身在精神调节方面发挥的积极作用,但过分强调这一方面则容易忽视家庭责任,同时与社会保障的社会性统筹原则是相悖的。事实上精神慰藉应该具有更丰富的含义。

受传统儒家思想影响,父母为子女付出几乎发自天性,因此,我国老年人尽管已经到了颐养天年的年龄,但仍然为子女“操心”,大至子女的婚嫁、孙辈的照顾,小至日常起居的照料等,他们会在这个付出的过程中感受到慰藉,认为自己仍有作用,而不是“老不中用”的人。这与马斯洛的需求理论契合,也与“老有所为”的理想契合,也就是说老年人在自我实现方面仍然有价值追求。通常外化为参与经营活动、家务劳动或者其他形式的社会活动,是老年人人生的最高追求。这种需求能够显著的影响老年人的生活质量,〔19〕西方有研究表明照顾孙子女能够使家庭内部成员更有凝聚力,老年人与其他家庭成员关系更加密切,身心也会更健康。通过为孙辈的付出,老年人会在这个过程中获得满足感、效能感和成就感。〔20〕我国的一些研究发现,由于年轻劳动力流动使得农村老年人面临抚养孙辈负担显著加重的局面,但这并没有给老年人的心理健康带来负面影响。〔21〕也有研究认为,祖父母提供的这种照顾是出于利他主义和自我牺牲,祖父母对孙子女照顾可以为家庭中成年子女减轻压力,用贝克尔的利他主义模型来解释,祖父母会选择帮助子女照顾孙子女这种利他行为让家庭效益达到最大化。〔22〕

综上,本文认为精神慰藉与精神赡养的含义有所不同。精神赡养主要是指晚辈对老年人在精神上给予的最大慰藉,即子女(晚辈),对父母(长辈),在精神上、心理上给予的安慰,它强调晚辈应恪尽职责。〔23〕而精神慰藉则是老年人和全社会之间的互动联结,老年人既是接受精神慰藉的客体,又是提供精神慰藉的主体。换句话说,精神慰藉包含两个维度:老年人不仅被动的接受外界的精神支持,同时也有自我实现的精神需要,我们把第一种精神支持称为“正向的精神慰藉”,将后一种精神需要称为“逆向的精神慰藉”,两者合起来才是完整意义上的精神慰藉。

三、数据来源和基本情况

本次调研选取的地点是四川省彭州市宝山村,调研对象是60岁及以上的常住老年村民,主要采用深度访谈和问卷调研法。分析首先采用的是定性方法中的归纳法,先归纳出每一位访谈对象所陈述的养老精神慰藉方面的现状,然后再进行整体归纳,构建不同的精神慰藉类型;其次,对所有老年人进行分层抽样问卷调查,用收集到的数据分析精神慰藉两个维度对精神生活满意度的影响,进一步考察精神慰藉的内容。

由于有村办企业,宝山村经济条件较好。2015年底,全村村民人均收入达到53925元,凡年满60岁的老年人每月可领取60~200元“茶水费”,村民农村合作医疗由集体统一缴纳。同时,全村已发展乡村农家乐288家,住宿床位达一万余张,2015年实现经营收入3200万元,平时大部分时间由老年人经营,年轻人主要在宝山集团工作,外出的流动人口很少,空巢老年人较少。可以说,养老需求的经济支持和生活照料需求基本得到满足。

宝山村60岁以上人口为468人,本次调研共收回有效问卷239份,根据问卷中“您觉得物质更重要还是精神生活更重要?”这个问题的回答:选物质更重要的15人,精神更重要的57人,同样重要的143人,说不清的24人,可以看出当地村民对精神慰藉有强烈的需求(见表1)。

四、精神慰藉的建构类型

精神慰藉是一种行为方式,不仅包括子女、配偶、邻居、同事等个人和群体的非正式支持,也包括村委、社区、政府等组织的正式支持,而且也包括老年人自身提供的非正式支持。从精神慰藉的供给主体来划分,应该包含两个层面:一是外界对老年人客观的精神支持(供给);二是老年人对自我实现的精神需要。例如,子女对老人嘘寒问暖,常陪父母聊天,给父母提供建议,社区设立老年人活动中心,供老年人组织参加各项活动;老年人主动参与家务劳动,为子女出谋划策,参与文娱活动等,这些行为方式即是精神慰藉的表现。

精神慰藉类型划分的两个变项是外界客观精神支持的大小和自我价值实现的精神需求的强弱。一般认为,除老年人以外的其他个体、群体或组织提供给老年人的精神支持越多,老年人的精神慰藉需求就越容易得到满足,对精神生活就越满意。老年人为外界做的贡献越多、实现自我价值的途径越多,其欣慰与满足感越强(必须注意,老年人参与活动应在其承受之内,本文假设老年人的付出都是力所能及的)。

根据以上分析,本文建构了四类精神慰藉类型:黏着型精神慰藉、松弛型精神慰藉、消极型精神慰藉、独立型精神慰藉(见表2)。第一类是外界客观的精神支持大,自我实现的精神需要意愿强;第二类是外界客观的精神支持小,自我实现的精神需要意愿强;第三类是外界客观的精神支持大,自我实现的精神需要意愿弱;第四类是外界客观的精神支持和自我实现的精神需要意愿都小。中间两类是不平衡的精神慰藉。

1. 黏着型精神慰藉

黏着型精神慰藉是既包括强烈的外界客观的精神支持又包括强烈的自我实现的精神需要,老年人既是精神慰藉的需方也是供方。这种类型的精神慰藉是厚重并且平衡的,是一种理想状态。一方面,以子女为主的亲缘关系会对老年人嘘寒问暖、提供建议等;以村委为主的社会组织会提供娱乐场所与设施、举办文体活动等。另一方面,老年人会自发的参与无偿或有偿的家务劳动或家庭经营活动中,为子女提供建议,关心问候子女,照顾孙子女等;主动积极参与到社会活动中。

2. 松弛型精神慰藉

松弛型精神慰藉是指老年人为外界(主要是子女)付出远大于外界客观的精神支持。这是一种常见但失衡的精神慰藉模式。在我国农村,经常可以听到“我操劳惯了,闲着反而不舒服”的说法,所以即使到了晚年,老年人仍然有强烈的付出的精神需要。现阶段,子女大多可以保证老年人吃饱穿暖,但受自身文化水平及繁忙工作所限,使其提供给老年人的关怀极其不够。总的来说,老年人可以从为子女“操心”中获得部分精神慰藉,却远远不能达到老年人的精神慰藉需求。

3. 消极型精神慰藉

消极型精神慰藉是外界给老年人提供了强大的精神支持,老年人缺乏响应,很少积极接受。这种就是其他学者经常讨论的情况,也是失衡的。实际上,假如子女经常问候父母,给父母出谋划策;社区提供活动场所和设施,开展一系列娱乐活动。但老年人很少参与家庭活动和社会活动,没有创造任何价值。这样的老年人所感受到的精神慰藉也是不完整的。

4. 独立性精神慰藉

独立型精神慰藉,既不包括外界客观的精神支持又不包括老年人自我实现的精神需要的精神慰藉模式,是低度且平衡的。现实生活中,这种现象比较少,可能更多的会出现在“失独”家庭、“五保”老人家庭或者子女极其不孝顺的家庭中。全社会几乎都没有为老年人提供精神支持,老年人也很少参与家庭和社会活动中。很多老年人接近于独立型精神慰藉,主体间缺乏相互期待,彼此感情比较淡漠,是相对于第一种均衡的对立平衡。

五、精神慰藉类型对老年人精神生活满意度影响的Logistic分析

1. 研究方法

精神慰藉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和较少的替代性,各种老年群体都不同程度地以特定方式表现出他们的精神需求。精神慰藉直接关系着老年人的精神生活满意度。〔24〕本文定量分析时首先通过描述性分析,利用LR统计检验,比较不同精神慰藉类型中老年人的精神生活满意度,考察不同的精神慰藉下老年人的生活满意度是否存在显著差异;其次采用OrdinalLogistic回归分析,通过多元回归分析可以进一步考察客观的精神支持和自我实现的精神需求两方面因素对老年人精神生活质量的影响,从而找出精神慰藉的影响因素。

2. 变量

(1)因变量。本文因变量为精神生活满意度,采取农村老年人自评方式测得满意度,问题为:“总体而言,您对自己目前的精神生活满意吗?1满意;2一般;3不满意”。

(2)自变量。本文主要自变量是精神慰藉两个维度,包括正向精神慰藉和逆向精神慰藉:其一,正向的精神慰藉。基于两个问题:“最近一年,您接受子女关心问候的频率如何?1几乎每天、2每周几次、3每月几次、4一年几次、5几乎没有”,为方便处理,将1、2合并为“多”,3、4、5选项合并为“少”;“最近一年,您接受子女提供建议的频率如何?”同样将答案合并为“多”、“少”;在社区对老年人的客观精神支持问题上,考虑到本次的调研地点宝山村已经实现完善的休闲娱乐设施全覆盖,无法体现差异性,因此没有涉及相关问题。其二,逆向的精神慰藉。根据一些学者的观点,老年人的社会参与主要包括参与各种文化娱乐活动、公益活动、政治活动等,也包括参与照顾孙辈、参与家庭决策等行为。〔25〕根据调研的实际情况,逆向的精神慰藉基于三个问题:“最近一年,您帮忙照顾孙子或孙女(包括外孙子或外孙女)的频率如何?”“最近一年,您给子女出主意或向子女提供建议的频率如何?”“最近一年,您参休闲娱乐活动的频率?”同样将结果合并为“多”、“少”两种情况。

(3)控制变量。自变量除了精神慰藉的两个维度,性别、年龄、文化水平、婚姻状况、健康水平也会对老年人的精神生活产生影响。〔26〕同时,由于本文研究老年人的精神慰藉对精神生活的影响,把养老需求中的另外两个重要内容经济支持和生活照料情况也设为控制变量(见表3)。

3. 老年人精神生活满意度

从精神生活满意度来看,我们的调查结果表明,表示“满意”的老年人占总数的33.8%,表示“一般”的占37.5%,表示“不满意”的占28.7%。明确表示“满意”的比例并不高,说明老年人精神生活满意度有待提高。通过统计分析可以看出,除了老年人接受子女建议提供频率以外,其他的主要自变量对老年人的精神生活满意度的影响显著。特别是给子女提供建议频率和娱乐活动参与频率两个变量中,选项为“少”的老年人对精神生活感到不满意的比例明显上升,选项为“高”的老年人对精神生活感到满意的比例明显上升(见表4)。

注:***,P<0.001;**,P<0.05;*,P<0.1;Ns,不显著。

4. 老年人精神生活满意度影响因素分析

在多元回归分析中共建立了四个回归模型,分别将精神慰藉两个维度、个体因素和其他因素各类变量逐一引入模型。其中,模型1是正向的精神慰藉(客观的精神支持)对精神生活满意度的粗影响;模型2是逆向的精神慰藉对精神生活满意度粗影响;模型3是正向和逆向精神慰藉共同对精神生活满意度的粗影响;模型4是在模型3的基础上,加入控制变量后考察完整意义上的精神慰藉对老年人精神生活满意度的净影响(见表5)。

其中,模型1是正向的精神慰藉对精神生活满意度的粗影响,可以看出子女对老年人的关心问候频率与老年人的精神生活满意度有显著的正向影响。模型2是逆向的精神慰藉对精神生活满意度的粗影响,也呈现出显著的正向影响,照顾孙辈越多、给子女提供建议越多、休闲娱乐活动参与越多的老年人精神生活满意度越高。模型3是将精神慰藉的两个维度全部纳入模型,分析正向和逆向的精神慰藉共同对精神生活满意度的粗影响。可以看出对老年人精神生活满意度的影响,依然很显著,子女对父母关心问候频率高、照顾孙辈越多、休闲娱乐活动参与越多的老年人更容易感到满意,但“给子女提供建议越多”不再显著。

注:***,P<0.001;**,P<0.05;*,P<0.1。数值均为OR值,括号内为参照组。

模型4是在模型3的基础上,进一步引入控制变量后,考察正向的精神慰藉和逆向的精神慰藉需要对精神生活满意度的净影响,模型4中控制变量的回归分析与已有的研究结果相似。男性的精神生活满意度比女性显著下降;收入在2万元以下的老年人更容易对精神生活感到不满意;健康状况良好、上过小学的老年人更容易对精神生活感到满意;接受子女经济支持和生活照料越多的老年人,对精神生活越容易感到满意;子女关心问候频率、照顾孙辈情况和参加文体娱乐活动频率仍具有显著影响;年龄和婚姻状况没有出现显著性。

综上,由表5可知,正向的精神慰藉中的子女关系问候情况是影响老年人精神生活满意度的重要因素,他们具有正向影响,即子女关心问候越多的老年人对精神生活越感到满意;逆向的精神慰藉中,照顾孙辈情况和参与文体娱乐活动也是影响老年人精神生活满意度的重要因素,同样具有正向影响。

六、结论与讨论

老年人精神慰藉的独特性决定了其不同于物质需求的满足途径,通过老年人精神慰藉类型的研究对深入理解养老需求问题的内涵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同时养老慰藉模式的区分对于解决养老精神慰藉问题的社会政策的实施有着重要的实践意义。本文根据访谈内容,归纳出精神慰藉的两个变项,并提出了多元化模式,指出老年人的精神慰藉有四种表现形式:一是外界和自身共同的精神慰藉;二是以自我价值实现的精神需求为主的精神慰藉;三是以外界客观的精神支持为主的精神慰藉;四是内在和外在两种精神慰藉都缺乏的精神慰藉。通过定量分析,证实了外界客观的精神支持和内在自我实现的精神需要对老年人精神生活满意度有显著影响,正向的精神慰藉和逆向的精神慰藉都有重要作用。

这四种模式中,只有第一种是厚重且平衡的,第二三种片面强调某个方面的精神慰藉,明显黏着型精神慰藉是养老需求中的理想类型。子女、配偶等亲属不仅要多问候老年人,多与老年人沟通,也要鼓励其培养爱好,参与文体娱乐活动,参与到家庭经营活动、家庭决策行为中来;村委、社区等机构组织需要形成良好的社会风尚,提供完善的硬件服务等;同时,老年人也应该积极响应,不能被动消极的单向接受,参与到家庭和社会活动中来会更容易获得成就感与满足感,从而提升其精神生活质量。

四川人的精神 篇5

核心提示

省第十一次党代会,以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为统揽,全面落实总书记对四川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提出要用建设美丽繁荣和谐四川的美好愿景凝聚奋进力量,推动治蜀兴川再上新台阶。落实四川省委的战略部署,必须筑牢四川绿色本底,夯实四川经济根基,厚植四川民生福祉。

美丽繁荣和谐四川的内在联系

美丽四川、繁荣四川、和谐四川是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三者相互联系、相互贯通、相互促进,能产生1+1+13的

非线性效应,我们要一体坚持、一体贯彻,不能顾此失彼,也不能相互替代。

美丽繁荣和谐统一于中国梦四川篇章。美丽四川、繁荣四川、和谐四川构成中国梦四川篇章的三个基点。美丽繁荣和谐四川既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四川的殷切期待,也是中国梦四川篇章的生动写照,承载着四川富民强省的美好夙愿,描绘了治蜀兴川的锦绣明天,汇集了巴蜀儿女的共同心愿。

美丽繁荣和谐是四川全面小康的三个维度。美丽四川、繁荣四川、和谐四川,是科学描绘富有时代精神、彰显四川特色、反映人民心声的发展蓝图,三者的交集和公约数形成了四川的全面小康。三者从不同维度揭示了四川全面小康的基本要求,美丽是形象,是前提;繁荣是活力,是支撑;和谐是保障,是关键。三者缺一不可,必须共同发力,齐头并进。

建设美丽繁荣和谐四川,是一幅正在徐徐展开的绚丽画卷。只要我们坚定

信心、鼓足干劲,巴蜀大地就一定能走上一条更加美丽繁荣和谐的“新蜀道”,建设更加安逸、更加巴适的“新四川”。

建设美丽四川

“九天开出一成都,万户千门入画图”。总书记指出,“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建设美丽四川,既追求巴山蜀水的景色美、形象美,也追求巴蜀儿女的行为美、心灵美,既要“天更蓝、地更绿、水更清”的自然生态之美,也要崇德向善、尊崇人文的多彩人文之韵,充分绽放二者的互融互促之大美。

建设美丽四川的基本要义

美丽四川的核心是重构发展与资源环境关系。建设美丽四川,必须重新审视“旧人类中心主义”等错误思潮,牢固树立“以人为本、尊重自然”的新人本主义理念,坚定“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理念。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不走资源枯竭、环境恶化的透支之路,把自

然资源的比较优势转化为绿色产业和宜居环境的竞争优势。

美丽四川关键要形成绿色发展制度体系。建设美丽四川是百年大计,要诉诸制度。要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着力建立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加快形成源头严防、过程严管、损害严惩、责任追究的综合治理体系。要构建有利于绿色发展的市场化、法治化、制度化环境,创新和完善绿色发展制度机制,引导、规范和约束各类开发、利用、保护自然资源的行为。省”,具有抢抓绿色新兴产业发展、培育发展新动能的独特竞争优势。

建设美丽四川的战略重心

始终突出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主线。作为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和水源涵养地,四川肩负着维护国家生态安全的重大使命,坚持“美丽四川”理念体现了省委一以贯之的责任担当。从“建设生态四川”,到“建设美丽四川”,再到本届省委提出“建设美丽繁荣和谐四川”,标志着

“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上升到“五位一体”和“四个全面”战略高度的新境界。要坚持把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作为全省工作必须遵循的大逻辑,融入实施多点多极支撑发展、“两化”互动城乡统筹发展、创新驱动发展“三大发展战略”以及从经济大省向经济强省跨越、从总体小康向全面小康跨越的各方面和全过程。

着力构建和谐相融美丽城乡形态。推进美丽城镇与美丽乡村交相辉映、美丽山川与美丽人居有机融合,形成城市文明和农村文明相融合、生态文明与人类文明相辉映的现代新型城乡形态,建设城乡一体、生态宜居、各具特色的城乡体系。建设生态城镇,重在统筹城镇与山水林湖布局,合理规划城镇绿地系统,增加城镇“绿色细胞”。建设美丽乡村,重在遵循乡村自身发展规律,保留乡土味道,留得住青山绿水,记得住乡愁,使农村展现田园风光。

充分释放自然之美与人文之韵的聚变效应。四川有世界瞩目的壮丽河山,也有辉煌灿烂的巴蜀文化,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为美丽四川增色添彩。充分绽放四川独特的自然生态之美、多彩人文之韵,重点是发挥二者相融互促产生的“1+12”的聚变效应。要依托四川多彩人文之韵实施“绿色四川”旅游行动计划,将大熊猫生态文化、蜀道三国文化、茶马古道文化、藏羌彝文化全面植入大成都、大九寨、大峨眉、大香格里拉等精品旅游线路。要把人文产业培育成为重要支柱产业,促进人文与旅游、生态、农业的深度融合、联动发展。

坚决打赢环境治理“三大战役”。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是人和社会持续发展的根本基础。重拳出击、铁腕治污,集中打好大气、水、土壤污染治理防治三大攻坚战,用5年时间解决突出环境污染问题,化解群众的环境“焦虑症”,让人民群众呼吸上新鲜空气、喝上干净水、吃上放心食品,在优美的环境中工作生活。宗教、文学、艺术等的发展是

以经济发展为基础的。但是,它们又都互相影响并对经济基础发生影响。”可见,经济发展与文化繁荣二者相互依存,不可偏废。

建设繁荣四川要讲协调。“唱和如一,宫商协调”。增强协调性是繁荣四川建设的潜力所在。增强协调性,才能优化重塑四川发展振兴经济版图,使四川经济行稳致远。一是区域协调“大合唱”。既要把成都做强做大,让头雁领飞,又要加快壮大区域经济板块实力,推进市县联动发展,从而构建点极竞相发展、全域整体提升的新格局。二是城乡统筹“比翼飞”。要彻底改变过去资源分配上的“城市偏倚”,打破城乡二元结构,形成优势互补、利益整合、共存共荣、良性互动的局面。三是“两个文明”一起抓。推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是实现民族复兴中国梦四川篇章的重要支柱,要不断增强新形势下“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政治自觉、思想自觉、实践自觉。

建设繁荣四川要讲可持续。自19世纪英国爆发世界第一次经济危机以来,繁荣与萧条,如影相随。繁荣四川,必须是可持续性的。一方面,它要建立在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基础上的;另一方面,要特别重视企业家精神和创新精神,强调新旧动能的持续转化。

建设繁荣四川有扎实的现实基础。今天,四川发展已站上新的台阶。经济总量达到万亿元,跃升至全国第六位。成功承办举办财富全球论坛、西博会等国际性会议和投资促进活动。立体多元的交通网络将四川与丝绸之路经济带、长江经济带无缝对接。中欧班列蓉欧快铁——中欧之间运行时间最短的铁路,打开了四川向西开放的窗口。100条国际(地区)航线联通世界,在建的天府国际机场织造着空中丝路的繁华。不断拓展的对外交往渠道,吸附着国际资源要素聚集成都。321家世界500强企业布局成都,16家领事机构进驻成都,国际一线品牌门店数200个、品牌数111个。

成都在2017年新一线城市排名第一,已成为“时尚第三城”“航空第三城”“领馆第三城”。感、生活的幸福感、心灵的归属感和社会的认同感。

创新驱动,活力迸发。要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为此,要突出全面创新改革“一号工程”,让创新驱动成为全省发展主旋律;激发科技创新“第一动力”,努力塑造更多依靠创新驱动、更好发挥先发优势的引领型发展;用好创新人才“第一资源”,把四川建设成为海内外高端人才汇聚高地、各类人才价值实现高地。

建设和谐四川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省委书记王东明指出“事业发展的根本力量在于人民,必须始终把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建设和谐四川就是要以人为本,安其居、畅其行、乐其业、授其教、医其病、养其老,让人们日子美、心气顺,生活越来越安逸。

兴川的立足点和根本方向,始终把四川人民的需求、疾苦和利益放在第一位。让各族人民看得见、摸得着、感受得到民生福祉,让老人更长寿、孩子更欢乐、青年人有更多的机会。从“讨生活”向“好生活”转变,从“过日子”向“好日子”转变。

建设和谐四川的重大意义

建设和谐四川是国家战略的需要。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党的十六大报告第一次将“社会更加和谐”作为重要目标提出,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总书记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动情地说:“我坚信,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00周年时,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目标一定会实现。”四川是祖国在西南和整个西部的重要依托,史家一直有“天下未乱蜀先乱,天下已治蜀未治”“治藏必先安康”的

古训,历来被视为祖国的战略大后方和边疆治理的战略腹地。因此,四川和谐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重要保证。

建设和谐四川是发展的力量源泉之一。社会和谐不仅意味着人人平等、个个友爱、阶层和睦,具有良好的社会关系,而且还意味着共建社会正义、共治社会空间、共享发展成果,形成公平高效的制度规则、充满活力的社会协同机制、安定有序的生产生活环境,最大程度地减少内耗,实现“帕累托最优”。可见,建设和谐四川不仅在塑造四川良性运行的社会关系,而且也是挖掘四川生产力发展的非物质要素的过程。

建设和谐四川任重道远。最近5年,和谐四川建设取得了长足进步,持续实施了十项民生工程,全省财政民生投入占公共财政支出提高并稳定在65%左右,每年城镇新增就业100万人左右,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分别增长%、%。各级各类学校达到万所,医疗卫生机构床位达到万张。万人纳入五保供养范围。但是,四川人口众多、底子薄、欠发达、不平衡,人均财力低,基础设施、社会事业发展比较滞后。区域发展不均衡,高原藏区、大小凉山等地区脱贫攻坚任务异常繁重。民生需求矛盾、社会特殊矛盾比较突出,社会稳定风险在局部地区和部分领域较高,WW压力仍然较大。建设和谐四川仍然是四川省委当前面临的重大历史性任务。

建设和谐四川的战略取向

全面发展社会事业。坚持普惠性、保基本、均等化、可持续,完善公共服务体系,增强公共服务保障能力,不断释放改革红利,补齐民生短板,办好民生实事,兜牢民生底线。大力发展保障性住房、文化教育、医疗卫生、养老服务、就业服务等民生事业,不断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人民生活质量再上新台阶。在未来五年,每年城镇新增就业100万人左右,现行标准下

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总体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全面提升社会治理能力。切实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形成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法治良序。强化源头治理、系统治理、综合治理、依法治理、多元治理,拓展社会协商,发展社会服务,推动政府治理和社会自我调节、居民自治的良性互动。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持续开展社会公德、职业道德、个人品德教育,形成崇德向善的社会风尚。常态化推进藏区依法治理和彝区禁毒防艾相结合,促进民族团结和谐。

全面推进文明家庭建设。习近平同志指出:“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庭和睦则社会安定,家庭幸福则社会祥和,家庭文明则社会文明。”和谐四川最终要体现在千千万万个家庭的幸福美满上,因此,我们要热爱家庭,珍重家庭;言传身教,注重家教;修身齐家,塑好家风,汇集数亿个家庭的磅礴力量推进和谐四

四川人的精神 篇6

1 转变工作作风解民忧促发展

在深入学习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后, 宜宾市筠连县腾达镇春风村开展了大讨论。时代楷模、春风村党支部书记王家元表示, 学习贯彻全会精神, 就是要进一步更新思想观念、转变工作作风, 推动新一轮大发展。春风村正在推动党员干部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深入企业, 更好地解民忧、促发展。“学习贯彻全会精神, 我们老党员不能闲着, 即使干不了大事业, 也要'添砖加瓦。”全国优秀共产党员、攀钢集团公司东风退管所第二支部副书记丁爱谱表示, 《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提出, 全体党员必须永远保持建党时中国共产党人的奋斗精神, 把理想信念的坚定性体现在做好本职工作的过程中, 自觉为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而苦干实干。“今后, 我要继续发挥余热, 力所能及地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

近日, 万源市太平镇小学校140余名教职工参加了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的专题学习会。校长徐斌说, 要坚持从严治党、推进从严治校, 规范组织生活、规范党员行为, 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教育环境, 切实保持党员教师的先进性和纯洁性, 努力建设一支思想纯、业务精、跟党走的高素质教师队伍。

2 激发干事动力, 推动脱贫攻坚

学习贯彻全会精神, 关键在于落到实处, 激发出党员干部“真干、实干”的动力和活力。

广汉市连山镇充分利用电子显示屏、微信群、悬挂横幅、制作宣传栏等方式, 在镇上掀起了学习贯彻全会精神的热潮。连山镇党委书记周李峰表示, 当前最紧迫的是要继续加强党建, 深入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 同时要大力推进脱贫攻坚, 切实帮助建卡贫困户脱贫奔小康。

峨边彝族自治县杨河乡张加村召开“坝坝会”, 党支部书记邛莫那根组织村干部和党员代表认真学习全会精神, 围绕充分发挥党员作用、推动贫困村脱贫致富展开讨论。邛莫那根表示, 要通过多元化手段将更多的科技致富信息带给基层群众, 让文明之风吹遍彝乡。

天全县大坪乡徐家村第一书记罗明芳表示, 徐家村作为2016年省定脱贫的退出村, 在最后的冲刺阶段, 还有大量艰巨的工作要做, “这需要我们第一书记有责任担当, 干出一流的工作业绩, 才能不负组织的重托。”罗明芳说, 村里将突出抓好“基础设施建设”这个着力点, 全力解决行路难、饮水难、环境差等问题, 为产业发展奠定基础。

安岳县岳源乡宝林村第一书记李伟表示, 宝林村要将全会精神融入到脱贫攻坚工作的方方面面。要将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成脱贫攻坚的战斗堡垒, 充分协调调动各方力量和资源, 形成精准扶贫合力。要积极转变工作作风, 以“真干、实干”精神, 扑下身子干事业, 要利用自然生态资源抓住扶贫“牛鼻子”, 发展集体经济, 尽早实现脱贫致富。

四川人的精神 篇7

本刊讯近日, 省通信管理局王钢局长主持召开党组中心组学习扩大会议, 学习传达省委九届八次全会精神, 并就通信行业贯彻落实省委九届八次全会精神、谋划通信“十二五”发展提出要求。

王钢要求全局干部职工要认真学习贯彻会议精神, 把握方向目标, 全面了解“十二五”发展的指导思想、总体思路、目标任务和重大举措, 真正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省委的要求和“十二五”规划上, 找准通信发展与省委、省政府“十二五”规划各项部署的结合点、切入点, 把思路和方法体现到谋划和推动通信事业发展上, 把智慧和力量凝聚到促进全省经济社会新跨越上。

四川人的精神 篇8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在资阳市雁江区范围内,以2010年资阳市雁江区人口普查得出的人口数(总人口108.65万)为依据,对各镇乡及城区现有常住户籍人口(93.56万人)中15~75岁(精神发育迟滞、癫痫所致精神障碍不受此年龄限制)人群进行重性精神病排查。

1.2 方法

1.2.1 排查工具

(1)卫生部推荐用于重性精神病线索调查的专用表-《表1-重性精神疾病线索调查问卷》,该问卷(1)用于精神病线索调查,由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精防医生或经过培训的调查员(如护士)在对知情人调查提问时填写。(2)调查提问时逐条向知情人解释清楚,使知情人真正了解问题的含义。(3)每个问题答为“有”或“没有”。(4)提问中获得的可疑线索,立即登记在《表2-重性精神疾病线索调查登记表》中,以便专业人员进一步确诊。(2)《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CCMD-3)。

1.2.2 排查方法

(1)当地有关领导干部先召开一次以村社为单位的群众大会,宣传重性精神病线索调查的意义和重要性。(2)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如村卫生站)的医生对其所负责辖区的各类人员,根据自己了解和观察到的情况进行初选(包括曾经住过院和现正在住院的)。(3)乡镇中心卫生院公卫机构的精防医生或经过培训的调查员(如护士)根据基层医生提供的初选人员,对照《表1-重性精神疾病线索调查问卷》内容,入户进行《表2-重性精神疾病线索调查登记表》填写登记。(4)排查人员为资阳市精神病医院具有丰富临床经验的精神科医生,医生根据《表2-重性精神疾病线索调查登记表》登记内容进行重性精神病排查,其间精神科医生尽可能与患者及家属直接见面以便进一步确诊。

2 结果

在资阳市雁江区现有常住户籍人口中,共查出3104人患有不同类型的重性精神病,重性精神病时点患病率为3.32‰,其中精神分裂症2568人,时点患病率为2.74‰,老年期精神障碍时点患病率为0.17‰,精神发育迟滞时点患病率为0.21‰,酒精所致精神障碍时点患病率为0.05‰,癫痫所致精神障碍时点患病率为0.08‰,其他脑器质性精神病(感染、外伤、肿瘤等)时点患病率为0.05‰,心境障碍时点患病率为0.02‰。具体排查结果见表1、表2。

3 讨论

从表1统计情况看,各镇乡之间重性精神病时点患病率存在显著差别:雁江镇(城区)精神分裂症时点患病率是0.55‰(与国内其他地区调查后得出的时点患病率相比显著偏低),堪嘉镇(偏远乡镇)精神分裂症时点患病率是5.67‰(与国内其他地区调查后得出的时点患病率相比略微偏低),其他各乡镇精神分裂症时点患病率大都介于2‰~5‰。从表2统计情况看,各种重性精神病时点患病率也存在显著差异:精神分裂症时点患病率为2.74‰(与国内其他地区的时点患病率相比明显偏低),居各种重性精神病时点患病率之首;心境障碍时点患病率为0.02‰(与国内其他地区的时点患病率相比显著偏低),居各种重性精神病时点患病率之尾。

江开达主编《精神病学》:江西省(2004年)调查发现精神分裂症的终身患病率为7.8‰,时点患病率为5.8‰,浙江省(2005年)精神分裂症时点患病率为3.1‰,河北省(2007年)报道精神分裂症的时点患病率为5.5‰,终身患病率为6.6‰,我国四省市(2009年)流调报道精神分裂症的月患病率为8‰(7‰~11‰)[1]。郝伟主编《精神病学》:浙江省(2001年)流调资料显示15岁及以上人群精神分裂症的时点患病率为3.01‰,河北省(2004年)的流调资料显示18岁及以上人群精神分裂症的时点患病率为5.46‰,终身患病率为6.62‰,国内大多数流调资料提示城市患病率高于农村[2]。

江开达主编《精神病学》:2004年世界精神卫生调查委员会报道各国心境障碍的年患病率为8‰~96‰,美国最高,尼日利亚最低,我国北京、上海心境障碍的年患病率分别为25‰和17‰。我国山东、浙江、青海、甘肃四省市(2001-2005年)流调报道抑郁症的月患病率为60‰,农村患病率是22.4‰,高于城市(15.7‰),心境障碍患者的未治疗率为917‰。郝伟主编《精神病学》:1982年我国12个地区精神病流行病学调查显示,心境障碍终身患病率为0.76‰,时点患病率为0.37‰,1992年对其中7个地区复查显示,心境障碍终身患病率为0.83‰,时点患病率为0.52‰,西方国家心境障碍终身患病率一般为20‰~250‰,主要原因可能是与调查方法有关。资阳市雁江区雁江镇(城区)常住户籍人口是16.2586万人,患精神分裂症者90人,时点患病率是0.55‰,较同为经济欠发达地区的江西省(2004年)、河北省(2007年)时点患病率低90%,也明显低于同一辖区的农村。雁江区心境障碍患者共18人,时点患病率为0.02‰,也明显低于1992年我国7地区心境障碍流行病学调查显示的时点患病率0.37‰。笔者曾于1993年参与华西医科大学黄明生教授和向孟泽教授组织的“四川省新津县精神分裂症流行病学调查”,调查方法即是类似于上述排查方法(1)、(2)、(3)、(4),只是(3)和(4)是由黄明生教授和向孟泽教授所带队伍进行排查。鉴于此结果,笔者随后走访部分乡镇和居民,了解到的情况是:(1)部分地方并未召开群众大会,也未宣传重性精神病线索调查的意义和重要性。(2)大多数群众对精神卫生知识缺乏了解,特别是“心境障碍”。(3)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并无专门的精防医生,调查方法也未严格按照要求进行:未经培训的调查员(如乡村医生)对其所负责辖区的人群进行初选,乡镇卫生院负责公共卫生的普通医生(通过简单的精神卫生知识培训)再进行登记。(4)城区居住人口多,相互来往却很少,城区基层医生信息相对较闭塞。(5)部分城区居住者虚荣心强,面子思想重(对精神病存在偏见),家中即使有精神病人也不愿别人知道。这些也许是造成此次调查结果明显偏低的重要原因,因为是资阳市雁江区首次重性精神病调查,这也为笔者下一次调查探明了正确的路子和方法。建议:(1)各级政府重视精神病患者及家庭这部分弱势群体,特别是老年期精神障碍和精神发育迟滞发病率还在不断上升,大部分农村精神病人还没有得到正规、系统、专业的治疗,国家应加大精神卫生方面的资金投入。(2)全社会重视精神卫生,重视健康与发展的关系,各级政府官员也应重视精神病调查,为得出客观、公正、科学的调查结果创造更有利的条件。(3)公共媒体应加强精神卫生知识普及,提高公众健康意识,消除病耻感。(4)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公共卫生人员的精神卫生知识培训,必要时建立一支专业的精防医护队伍,以便确保首发精神病患者能够及时得到有效治疗,也可保障出院精神病患者能够继续康复治疗。只有这样,我们的国家、社会、家庭和人民才能更加和谐、健康发展。

摘要:目的:了解四川省资阳市雁江区常住户籍人口中各种重性精神病目前的发病状况,以便为当地政府决策提供依据和建立重性精神病网络管理。方法:以各乡镇中心卫生院为单位,由各村(社区)医生提供线索,资阳市精神病院派出精神科医生进行诊断。结果:在现有常住人口中,共查出3104人患有不同类型的重性精神病,重性精神病时点患病率为3.32‰,其中精神分裂症时点患病率为2.74‰,心境障碍时点患病率为0.02‰。结论:时点发病率偏低与调查方法、认知度和政策宣传可能有关。

关键词:重性精神病,时点发病率,调查方法,建议

参考文献

[1]江开达.精神病学[M].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116,143.

四川人的精神 篇9

本刊讯4月12日上午, 省委十八大报告宣讲团成员、省直机关工委副书记许家勇应邀到四川省通信管理局作党的十八大精神宣讲报告。局党组书记、局长王钢主持宣讲报告会并讲话。局机关、专用通信局全体干部职工参加了报告会, 聆听了宣讲报告。

许家勇围绕全面准确把握十八大精神实质, 作了题为“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而努力奋斗”的报告, 从党成立以来取得的重大成就和宝贵经验, 今后全党工作的指导思想、发展目标、重大战略部署和具体要求等方面进行了准确、系统、深刻阐释。报告内容丰富, 视野开阔, 旁征博引, 深入浅出, 使与会成员深受启发、受益匪浅。

王钢在宣讲报告会上指出, 党的十八大是我们党和国家在新的历史时期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 会议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确立了在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 深刻阐述了新时期党的一系列路线、方针、政策。学习好、贯彻好党的十八大精神, 是今后一段时期各级组织和单位首要的政治任务。许书记的宣讲报告, 既有深刻的理论基础, 又结合中国、四川当前的实际情况, 视野宽广, 系统全面, 对我们贯彻好、落实好党的十八大精神, 具有很好地启发和帮助作用。在今后的工作中, 全体干部职工要坚持以党的十八大精神为指导, 认真落实工业和信息化部、四川省委省政府的重大决策部署, 群策群力, 奋发有为, 充分发挥好通信监管机关的职能职责, 努力为四川通信业发展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 加快先进通信技术在四川的推广应用, 更加重视网络与信息安全, 更加重视通信民生工程, 加强通信市场监管, 切实维护好广大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 为四川通信业实现新一轮跨越式发展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四川人的精神 篇10

省农业厅对农业灾后恢复重建工作高度重视, 多次专题研究, 成立了资金管理领导小组, 3月中旬还专门召开了全省农业灾后恢复重建工作会议, 3月底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做好农业灾后恢复重建工作的通知》。目前, 农业灾后恢复重建工作进展顺利。厅党组要求, 地震灾区要把灾后恢复重建作为中心工作, 坚持灾后农业恢复重建与新农村建设相结合, 与新增100亿斤粮食生产能力建设相结合, 与推进特色效益农业发展相结合, 因地制宜培育特色效益农业产业, 建立优势特色效益农产品生产基地, 加快农业农村经济恢复发展。要加大对灾区农民工培训力度, 引导灾区农村劳动力有序转移就业和就地参与灾后恢复重建。要抓紧全面启动实施一批恢复重建项目, 进一步加大项目开工建设力度, 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 千方百计增加实物工作量, 又好又快地推进农业灾后恢复重建。按照大会精神, 省农业厅提出如下贯彻意见。

一、加强对农业灾后恢复重建的指导与服务

4月中下旬, 由厅领导带队组成6个工作组, 赴有关市州检查已下达灾后重建资金落实情况。按照灾后重建规划提出的农业服务体系、农村沼气、农田、农作物良种繁育体系、农业生产大棚、国有农场生产设施、乡村清洁设施以及农业产业恢复重建等重点项目, 每个组重点抽查2个县, 专项检查各地安排落实农业灾后恢复重建资金的情况。

二、加强对实施项目的督促与检查

要加强对农业灾后恢复重建工作的指导, 加大对农业灾后恢复重建已建和在建项目的监督检查, 及时发现问题, 提出建议意见, 抓紧进行整改。要加快项目建设进度, 迅速组织力量, 全面排查梳理原有实施规划及项目安排, 提出力争提前完成的规划及项目实施方案。要认真研究促进和保障提前完成灾后恢复重建任务的具体措施, 确保任务落实、责任落实。

三、加强灾后恢复重建工作的沟通协调

要加强与农业部、18个援建省 (市) 、各有关部门的工作沟通和信息交流, 及时向党委、政府汇报, 争取将灾后农业恢复重建项目纳入党委、政府的总盘子, 争取灾后恢复重建基金更多的用于农业。同时, 要积极争取对口援助、社会捐赠、地方政府债券、国内外贷款、其他社会资金等各类恢复重建资金, 确保农业灾后恢复重建项目资金落到实处。

四、加强省级灾后恢复重建项目的实施

省农业厅共有省果树良种繁育站、省三台蚕种场、省阆中蚕种场等3个直属单位承担的恢复重建项目列入了省属项目, 项目概算总投资3258.88万元。目前, 省发改委和省农业厅已正式批复了3个单位的项目实施方案, 项目单位完成了工程施工设计, 项目前期工作已全面完成, 部分项目已依靠项目单位自筹资金先期启动。要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 尽快落实灾后恢复重建资金, 加快项目建设进度, 严格项目资金的管理, 及时反馈项目信息。

五、加强邛崃南宝山青川地震灾后失地农民安置的产业帮扶工作

上一篇: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分析下一篇:工程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