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好反思

2024-08-17

写好反思(共10篇)

写好反思 篇1

新一轮课程改革不仅要求教师创造性地实施新课程, 还需要教师积极开展反思性教学, 成为反思型教师。如果教师在教学中成为反思型的课程实践者, 这对于教师创造性地实施新课程具有现实的意义。课后反思也被称为“教后记”, 顾名思义, 就是教师教完课后, 对整个教学过程的设计和实施进行回顾和小结, 将经验和自我体会记录在案的过程, 这样才能使教学经验理性化, 以指导、改进以后的教学。近年来, 本人在“教后记”这块小天地里进行了反思教学实践, 积累了一定的经验, 教学水平有了明显的提高。下面就和大家分享一下本人的一些做法。

一、记教学中的“成功之举”

将教学中达到预先设想的目的、取得良好教学效果的做法记录下来:巧妙新颖的导入、形象贴切的比喻、教学难点的突破、画龙点睛的小结、留有悬念的结束语等。比如讲解完形填空时, 本人以前的一贯做法是, 先让学生做, 然后给出标准答案, 接着我一字一句地认真讲解, 结果我讲得很辛苦, 课堂气氛却很沉闷, 教学效果事倍功半。后来, 我尝试了一种“小组合作”的方法, 让学生得到答案后, 分组讨论, 然后让学生提出本组存在的问题, 小组之间先相互解决问题, 我最后对于个别特殊或者较难的题目予以解题方法和技巧方面的点拨。这样, 学生成为了课堂真正的主人, 他们热情高涨、信心倍增, 讨论气氛热烈, 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觉得学习很轻松、学有所获, 我也教得轻松、教得愉快。

二、记教学中的“败笔”

课后反思还可以将处理不当的教学重点、难点, 安排不妥的教学内容或教学疏漏之处记录下来, 然后进行深刻的分析与探究, 既要找出客观原因, 更要正视主观原因, 使之成为以后教学应吸取的教训, 并在以后的教学时改进和纠正。比如:在训练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时, 本人只注重了学生阅读的训练量和解题正确率, 却忽视了学生解题速度方面的训练, 这就导致部分学生在正规的考试中出现试卷做不完的现象。注意到了这些, 我就开始要求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一定量的阅读任务, 提高了学生的解题速度。

三、记教学中的“偶得”和“灵感”

再详细的教学设计方案也不可能写出课堂上的每一句话和每一个动作, 更不能百分之百地预见学生的思维活动、发展状况及师生思维共振、情感交流的情况。课堂上随着教学内容的展开、问题情境的创设, 或者一些偶发事件的产生, 教师这时可能会产生一些灵感, 这些智慧的闪光点往往是突如其来的, 如不及时利用课后反思去捕捉并记录这些“偶得”和“灵感”, 它们就会转瞬即逝。比如:记忆英语单词、短语时, 学生缺乏主动性, 因此效果往往不尽如人意。一次偶然的机会, 我们在一起讨论喜欢的电视节目时, 学生们一致认为节目中的“你来比划我来猜”的环节比较有意思。我突然一想, 何不尝试把这种方法应用于教学中呢?学生不仅很快复习巩固了所学的词组, 而且他们的思考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都有了明显的提高。再比如:呈现书面表达的范文时, 我灵机一动, 何不把书面表达、改错、合并简单句一起训练呢?于是, 我把范文设计成了改错题和合并简单句的形式, 让学生讨论修改。改错、合并完成后, 呈现在学生面前的就是一篇很好的范文。

四、记学生独到的“见解”和“问题”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 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总会有智慧的火花出现。学生人多而学法不一, 他们往往会从多角度、多方位、多渠道提出问题。有时一些好的方法、好的思路可以把教学引向高潮, 补充完善教学, 教师应当予以肯定和鼓励, 并把他们独到的见解和想法记录下来, 为今后的教学补充新鲜的血液。我在班级里挂了一个记录簿, 要求学生将平常在课中学习或课后练习中遇到的问题或见解随时记录下来。每隔一周, 我就把上面的内容概括总结到教后记中。再比如:在批改学生作文时, 我发现学生书面表达中存在不会审题、句子结构不清、不会使用复合句、汉语式英语时有出现等情况。我将其一一整理并记录下来, 然后在短期内有针对性地进行补救或加以引申。结果, 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有了明显的提高。

五、记“学习心得”和“再教设计”

把教参、资料以及新老教师的一些教学经验、学法指导以及公开课、观摩课的收获记录下来, 写入教后记, 在今后的教学中加以消化、吸收, 从而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通过梳理与反思, 特别要反思学生的意见, 因为学生的意见是自己教学效果的反映, 这也是教师对其教学进行反思的一个重要渠道。对课堂的教与学和得与失进行必要的归类与取舍, 对如何再教这部分内容做些思考, 写出“再教设计”, 考虑一下今后再教这部分内容时应该如何改进才能比这堂课上得更精彩。这样才能够扬长避短、精益求精, 把自己的教学水平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新的高度。

实践表明, “反思性教学”在课堂教学中的有效运用, 不仅提高了教师对教学过程修正和控制的能力, 同时还使教师能应对自如地面对教学过程中的各种问题。当然, “课后反思”仅仅是教学反思的一部分, 要通过反思性教学进一步真正地完善和发展自己, 还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不断探索。

写好反思 篇2

教学反思是一种有益的思维活动和再学习活动。一个优秀教师的成长过程中离不开不断的教学反思这一重要环节。记得在地本书上读过这样一句话:“写三年教案你不一定会成为一个好教师,而写三年反思你会成为一个好教师。”教学反思可以进一步地激发教师终身学习的愿望,不断的反思会不断地发现困惑,不断发现一个个陌生的我,从而促使自己拜师求教,书海寻宝。学习反思的过程也是教师人生不断辉煌的过程。教学反思可以激活教师的教学智慧,探索教材内容的崭新表达方式,构建师生互动机制及学生学习新方式。写好教学反思,应该从以下五方面入手:

1、记成功之举。

这是将教学过程中达到预先设计的目的、引起教学共振效应的做法;课堂教学中临时应变得当的措施;层次清楚、条理分明的板书;某些教学思想方法的渗透与应用的过程;教育学、心理学中一些基本原理使用的感触;教学方法上的改革与创新等等,详细得地记录下来,供以后教学时参考使用,并可在此基础上不断地改进、完善、推陈出新。

2、记“败笔”之处。

即使是再成功的课堂教学也难免有疏漏与失误之处,对它们进行回顾、梳理,并对其作深刻的反思、探究和剖析,使之成为以后再教时应吸取的教训。

3、记教学机智。

课堂教学中,随着教学内容的展开,师生的思维发展及情感交流的融洽,往往会因为一些偶发事件而产生瞬间灵感,这些“智慧的火花”常常是不由自主、突然而至,若不及时利用课后反思去捕捉,便会因时过境迁而烟消云散,令人遗憾不已。

4、记学生见解。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他们总会有“创新的火花”在闪烁,教师应当充分肯定学生在课堂上提出的一些独到的见解,这样不仅使学生的好方法、好思路得以推广,而且对他们也是一种赞赏和激励。同时,这些难能可贵的见解也是对课堂教学的补充与完善,可拓宽教师的教学思路,提高教学水平。因此,将其记录下来,可以作为以后丰富教学的材料养分。

5、记再教设计。

一节课下来,静心沉思,摸索出了哪些教学规律;教法上有哪些创新;知识点上有什么发现;组织教学方面有何新招;解题的诸多误区有无突破;启迪是否得当;训练是否到位等等。及时记下这些得失,并进行必要的归类与取舍,考虑一下再教这部分内容时应该如何做,写出“再教设计”,这样可以做到扬长避短、精益求精,把自己的教学水平提高到一个新的境界和高度。

总之,写课后反思,贵在及时,贵在坚持,贵在执着。一有所得,及时记下,有话则长,无话则短,以记促思,以思促教,长期积累,必有“集腋成裘、聚沙成塔”的收获。

《狐假虎威》教学片断及反思 王浩中心小学 王娟娟 [片段] 师:过了几天,狐狸又碰上了老虎。请同学们张开想象的翅膀,把故事续编下去,好吗?(学生先独立思考,再四人一组互相交流。教师巡视指导,提示学生可以加上表情、动作)

生1:这时老虎又扑过去,把狐狸抓住了,狐狸又用花言巧语来骗老虎了。老虎在想:这下我可不相信狐狸了。

生2:老虎这次没有相信狐狸。他抓住狐狸,把狐狸带到家里,香香地吃了起来。生3:老虎扑过去说:“这下你没命了吧!哈哈,我一定要把你吃掉,因为我肚子正饿着呢!你还是乖乖给我吃了吧!别再浪费时间了!”

生4:它还想用花言巧语蒙骗老虎。可是老虎已经不相信了,狐狸又在动脑筋想办法,可是没等狐狸想完老虎就把狐狸吃掉了。

生5:老虎就说:“我再也不吃你了。”说着就跑了,狐狸高兴极了,在它高兴过头的时候,老虎扑过去把狐狸吃了。狐狸还不知道怎么回事呢!

[教学反思]让学生续编故事,这一延伸的教学设计极大地激发学生丰富的想象和强烈的创造欲望。我采用小组合作、交流的方式,调动了每一个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学生们在相互交流中思考,在交流中相互启发,思维相互碰撞,学生带着高涨、激动的情绪进行探究思考,体验到创造的欢乐,智慧的力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精心组织和指导学生读书,凭借文本,超越文本,调动学生情感,发展学生语言,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是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途径。

让孩子说出“自己的”方法 ——《识字4》教学一得 海门镇中心小学 蔡利勤 案例

师:同样的“水”旁,为什么有的用三点水(氵),有的用两点水(冫)呢? 生:对呀,为什么呢?

师:那咱们先来找一找带有三点水和两点水的字,看看大家有能不能从中发现什么。师:说说哪些字有三点水? 生:“小河”的“河”; “大江”的“江”; “水满了”的“满”; “江河湖海”都有三点水; “滑了一跤”的“滑”;

“游泳”两个字也是都有三点水的; „„(学生一下子说了好多)师:大家认得的字还真不少。下面再说说两点水的字。生:“很冷”的“冷”; “冰花”的“冰”; “霜冻”的“冻”;(我将学生说出的字分两类写在黑板上)师:现在请大家读读这些字,你有什么发现? 生:我发现了,两点水的字都是表示很冷的。师:不错,你真会动脑。生:哦,我也明白了,原来“两点水”是三点水“冻”了起来结成的,所以少了一点!师:你真是个会学习的孩子,快把你的发现再响亮地说一遍,让所有的小朋友都记住它!

教后反思 新课程下教师的角色作用之一是“导”,目的是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发现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寻找新知与旧知的相似,从而建构起新知的意义。

本课中,我不急于告诉学生两点水和三点水的不同,引导学生亲历“找一找说一说三点水两点水的字——读一读想一想他们的字义(联系旧知)——比一比悟一悟两者的不同(寻找相似)”的过程,让孩子自己去感知、感受、感悟汉字的造字特点(建构意义),然后用自己的方法来记忆,“两点水是三点水‘冻’了起来变成的,所以少了一点!”如此生动富于童趣的诠释恐怕不是所有的“告诉”都能达成的

教学内容:说说写写《可爱的动物》

目标预设:能抓住特点,介绍自己喜欢的一种小动物,并能有条理地写下来。养成良好的说写习惯。

教学重点:抓住特点有条理地介绍自己喜欢的小动物。教学难点:抓住特点介绍得生动有趣。

资源利用:学生对于小动物都非常感兴趣,布置课前观察,他们都会十分乐意。教学准备:学生写话、配图用纸 小书封面、配图 小黑板板书有关动物片段 教学方法:

一、境中练 情境的创设顺应低年级儿童的心理需求,旨在激发学生的兴趣,为学生的练习提供合适的条件,所以本可创设了小小动物园,请你猜一猜等情景,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做中学 要让学生获得最直接的感受,那就得让他们亲自动手操作、实践。因此,上课前让学生问、走、看、摸等一系列活动形式,使学生真正动起来,有了最直接的感受,课堂上才能主动参与有效学习。教学实施:

课前:布置学生利用双休日跟父母去动物园或亲友、邻居家问一问,走一走,看一看有哪些可爱的小动物?哪些动物讨人喜欢?不伤人的小动物可以去摸一摸。记住它们的样子、颜色、生活习性。

一、展示实物 引发话题

1、小朋友,今天这儿格外热闹,因为有很多动物朋友来到我们的教室。我们的教室成了小小的动物园,小朋友都带了哪些动物朋友?快把它们请出来。

2、生出示有关的图片、玩具或实物,并做简单的介绍。出示相关句式:

(1)我喜欢的动物有()、()还有()。(2)()和()都是我喜欢的动物。(3)动物()是我的好朋友。生选择句式说话。

师:今天我们就来说说这些可爱的动物。

板书:可爱的动物

[创设情境是儿童思考,再现生活的基本方式,小小动物园的展现,为学生提供了语境,相关句式又为学生能说架设了梯度。]

二、教师示范 激发情趣

1、今天,老师也带来了一只可爱的动物,知道是谁吗?老师想卖个关子,请你猜一猜。(师有顺序介绍)

我介绍的动物它全身雪白雪白。它的耳朵长长的。两只眼睛总是红红的。最有趣的是它的三瓣嘴了。它的尾巴又短又小。这种动物前腿长,后腿短。走起路来一蹦一跳,可有趣啦!

2、猜一猜(猜出后出示挂图或实物)

3、说说猜出的原因

板书:抓住特点

[兴趣是学生积极求知的诱因,由猜谜导入,学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更唤起学生对说话向往,使学生一开始就在跃跃欲试的状态下积极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

三、明确要点 自由练说

1、选择一种小动物抓住特点与朋友练说,请他猜一猜。

2、让朋友评一评,说得像不像

3、连起来说一说

[小组间的交流,使学生之间有机会相互帮助,有机会获得同伴的创新的信息,促进学生多方位互动,培养了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四、指名练说 相互评议

让三、四位小朋友练说,师生评价。

相机板书:有序介绍(可按从上到下,从前到后或从整体到部分)[这里既有生生合作,又有师生合作,相互的广泛交往,创设了一个语言沟通的环境,相互的点拨与评价又进一步锻炼了学生积极思维的能力,发展了学生口语交际的能力。] 课中操:配乐歌舞《小兔子乖乖》

五、范例引路 尝试写话

1、出示片段 可爱的小白兔

小白兔全身雪白雪白,远远望去,就像一个白绒球。它的耳朵长长的。两只眼睛总是红红的,像两颗红色的玛瑙。最有趣的是它的三瓣嘴了,没事儿它总爱努努嘴。萝卜和青菜是小白兔的最爱。它的尾巴又短又小,像个小绒球贴在屁股上。小白兔前腿长,后腿短,走起路来一蹦一跳,可有趣啦!学生评价

相机板书:生动有趣(介绍方法:可加于一定的想象)

[教师在这一环节中应力求发挥主导作用,示范的片段,为学生提供了说好写好的范例,从而使学生有章可依,愿意抓住说话机会,发表自己的见解。]

2、学生练习

六、修改提升 评选最佳

1、小小组交流 评议修改

2、展示佳作

七、拓展延升 布置作业 向邻居伙伴介绍一种小动物,为自己的短文配画,班级将制作以《可爱的动物》为题的小人书。

[口语交际的能力只有在实践中才能逐步形成,向伙伴介绍喜爱的动物,制作小人书的倡议,拓展了学生学习的空间,增强学生说好写好的愿望。] 可爱的动物

板书: 抓住特点 有序介绍 生动有趣

《春笋》片段教学案例及解读 海门镇中心小学 倪蓓 教学案例

师:(情境描述)小朋友,春姑娘悄悄地来到了我们的身边,她带来了柔柔的春风,细细的春雨,还带来了隆隆的雷声,你们听——(播放雷声)(引读)一声春雷唤醒了——春笋。(出示语句)

师:小朋友,看见过春笋吗?喜欢它们吗?(指名读 读出你的喜爱之情)现在我们就是春笋娃娃了,一起来随着音乐演一演,读一读。(音乐声起:打雷声、活泼的乐曲、课文朗读录音)

(生边听录音边跟着音乐做睡觉,醒来,冲破泥土,掀翻石块,裹着睡衣,生长等动作)师:醒来的春笋娃娃们,开心吗?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这句话。生齐读

师:春天来了,春笋们醒来了,可是,有个春笋娃娃睡得太香了。(出示春笋娃娃睡着的图)到现在还没醒来,我们就让春雷爷爷叫醒它,好吗? 师生一起:(模仿春雷:轰!轰!春笋醒一醒!)师:还是没叫醒!有办法了!请春雷爷爷的朋友来帮忙吧!假如你是春雷爷爷,你想请谁来帮忙? 生:还没想好„„

师:春天来了,往窗外瞧瞧,谁会来到我们身边帮你的忙?小小组讨论。生:噢!我想请春风帮忙!生:我想请春雨妹妹叫醒小春笋!生:我请小鸟来叫醒小春笋!

生:(纷纷抢着说)我想请„„(引导学生说出能代表春天特点的景或物)(生下位请自己的朋友来扮演春风、春雨、青蛙„„)

师:这么多人一起一定能叫醒春笋!我们一起来叫吧!注意,用什么声音叫? 生:模仿春风、春雨、小鸟等声音叫小春笋。

师:(让图片中的小春笋的眼睛睁开)醒了!醒了!(师生共说)它冲破泥土,掀翻石块,从地里冒出来!

师:小春笋睁开眼睛一看,呀!它看到了什么?会说些什么?请同学们扮演小春笋,和你的朋友说一说。生自由练说。(师指名说)生:春天真美呀!

生:花儿五颜六色,真漂亮!

生:小鸟唧唧喳喳地叫,小鸭子嘎嘎地叫着,好热闹!„„

解读:教育的艺术在于唤醒、诱导和激励。这一安例,围绕“唤醒春笋娃娃”这一话题,在教师张弛有度的点拨和调控中,学生的探究围绕文本而又丰富了文本,在探究和交流中,学生的语感能力,理解能力,想象能力得到协调发展。

一、创设情境 唤起激情 推情入境

童真童趣的格调,赏心悦目的意境有利于学生形成最佳的情绪状态,由此而生的好奇心、求知欲也必将转化成学习课文的内驱力。

教学伊始,轰隆隆的雷声,活泼的乐曲的播放,创设了春笋成长的意境,情因景生,情随景改,学生的感知被加速了,随着音乐入情入境地表演起来,再读课文更加有滋有味,有声有色。

二、搭建平台 唤起话题 拓展内容 “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相等。”因而,我们要重视语文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引导学生走向更广阔的学习空间。让学生更开放、更生动地学习语文,学好语文。本段案例中,教师引导学生从“唤醒春笋娃娃”这一问题出发,激发学生说话的兴趣,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表达中。同时,围绕“唤醒春笋娃娃”的主话题,教师又创设了“你想请谁帮忙唤醒春笋娃娃?”“小春笋睁开眼睛看到了什么?”的子话题,为学生提供充分的表达机会,促进了学生语言的发展,同时又拓展了学生的认识,引导学生了解了春天的景物特征等知识。

三、创设氛围 唤起信心 促进表达

松软的土壤有利于种子的萌发,宽松的环境有利与学生创造潜能的发展。在“假如你是纯雷爷爷你想请谁帮忙?”的情境对话中,有一个学生面对学生的提问说“还没想好”,教师不急于放弃而国另请学生回答,而是循循善诱,引导学生“春天来了,打开窗户看看,有谁能有帮你的忙?”并建议小小组讨论一下。在这样宽松的氛围中,学生的情感体验被充分唤起,这一个个看似微波不惊的点拨语却着实营造了一个人人动脑、动手、动口的学习氛围。最终把信心和快乐送给每一位学生,使他们人人享受到成功的乐趣。

写好教学反思 促进专业成长 篇3

一、反思在平时课堂教学结束时

在课堂教学结束时,我们应该再次聚焦《生物新课程标准》,反思教学线索是否清晰,制定的目标是否合理,教学环节是否流畅,逻辑推理是否严密。甚至可以反思到细微之处:课堂导入是否新颖,课堂提问是否具有说服力,多媒体使用是否恰当,课堂小结是否到位。在此基础上,及时弥补课前设计的不足,记录生成性资源,整理出更为科学与实用的教学资料,供以后备课时参考。

二、反思在专家引领同事建议时

常言道“当局者迷,旁观者清”,专家引领和同事建议是我们进行教学反思的有效途径。自己上公开课或研究课后,各位专家学者和同事的评课,是汇集众家之长,形成高水平教学反思的重要来源。例如,笔者在开设“有丝分裂”公开课时,原本教学设计中用橡皮泥捏的方式来模拟染色体数目及行为的变化,但是在开课以后,就有专家和同事建议用牛奶盒上的吸管来代替橡皮泥,因为橡皮泥要先捏成染色体的形状很费时,且活动中易变形,而吸管本身的形状就类似染色体,其中间能弯曲的点可以看作为着丝点,用双面胶可以固定两支吸管的“着丝点”,直观地表示出染色体、姐妹染色单体的数目与行为变化。笔者及时采纳这一建议,并且反思出用牛奶盒上的吸管代表染色体来开展“减数分裂与遗传规律”的活动不也更好吗!有了必修1中有丝分裂的模型建构做基础,在必修2中指导学生分别用红、白两种颜色的吸管分别代表来自父方和母方的染色体,用剪刀改变吸管的长度来代表两对非同源染色体,在吸管上贴上标签,标上基因,来模拟“基因在染色体”上,学生在直观的演示出基因与染色体的平行行为后,顺利地得出了孟德尔遗传规律的现代解释。教学反思在专家引领同事建议时,要求我们要怀着虔诚的学习态度,抱着熔铸百家的胸怀,吸收借鉴他人的教学智慧,取长补短,融会贯通,这样就能显著提高我们的教学水平。

三、反思在参加各种培训活动时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要求生物教师要有全新的教育理念与教学行为。为此,教育行政部门对教师组织了各种不同层次的教育教学培训,以推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因此,我们必须在此基础上,通过各种方式实现自我完善,以推进自己的专业成长。在众多的自我完善方式中,培训反思无疑是最有效的一种。2012年暑假,笔者有幸在南京师范大学参加了江苏省高中生物骨干教师培训。在为期十天的培训期间,笔者聆听了专家教授精彩的讲座,有机会和他们就生物教学中存在的困惑进行零距离的交流。专家教授们的讲座和优秀教师的研讨课引起了笔者强烈的反思,使我更好地领悟到了高中生物新课程中的科学思想与方法,学会了用辩证的眼光看待生命科学中的一些观点,这对于自身专业素养的提升和专业理论的拓展起到了很大的作用。正所谓“没有最好,只有更好”,生物教研组全体教师要珍惜参加各种培训的机会,及时撰写培训反思,并汇总起来,教学中将这些教学反思与培训心得及时运用于平行班或下一届的教学中,就能够实现优质教育资源的共享,提高整个教研组的教学水平。

四、反思在研读各级各类美文时

对于生物教师而言,《生物学通报》《生物学教学》《中学生物教学》《中学生物学》以及一些综合类教育期刊都是需要认真阅读的。这些期刊中的每篇文章,都是经过编辑们从大量来稿中认真筛选的,其中有的是介绍生命科学最新发展动态的,有的是优秀的教学设计、教学理论,还有的是解决中学教师迷惑与不解的。经常研读各级各类教研美文,并及时加以归纳和反思,无论是对我们的生物课堂教学,还是对自身的专业成长,都能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笔者在读书时还做有心人,不仅在读书笔记中摘抄名人名言和教学理论,而且还摘抄能为自己所用的教学设计和优秀的谚语、诗句和口诀。摘抄的同时,笔者还积极撰写研读反思,在不断的阅读与反思中完善自己、完善教学。

“天道酬勤,勤能补拙”,生物教学中只要我们平时善于做有心人,勤反思勤动笔,我们就不难成为生物教学上的行家里手。让我们一起用心教书育人,体会教育感受,写好教学反思,促进专业成长。

怎样写好教学反思 篇4

一、记成功之处

1. 记教学机智, 就是课堂教学中临时应变得当的措施

例如, 在教学《四时的情趣》一文时, 我因为自己不喜欢这篇课文, 觉得语言太过浅显和平淡, 没什么嚼头, 所以兴致不高。准备了一些四时景致图片, 也因为跟文章描写的景致距离太远, 没有起到预设的作用。但是在品读课文时, 有一个女孩子动情地读了这样一段: “夏天是夜里最好。有月亮的时候不必说了。就是暗夜里, 许多萤火虫到处飞着, 或者只有一两个发出微光点点, 也是很有趣味的。飞着流萤的夜晚, 连下雨也有意思。”她读完后说: “老师, 读了这一段我仿佛看到了漆黑的夜晚, 萤火虫正提着灯笼在草丛上空飞舞, 我还听到了蛐蛐在起劲地唱歌。”听了她的发言我眼睛一亮, 想起了一位叫刘永的老师对学生说过的话: “最明亮的眼睛在心里。”于是, 我就顺着这个女孩子的思路, 请大家听老师读课文, 闭上眼睛“看”四时的景致, 然后把看到的和大家交流。没想到, 孩子们听得认真, “看得”细致, 讲得兴致勃勃, 不仅讲到了文章中提到的景物, 还讲到了文中没有写到的许多四时美景, 一篇看似平淡的小文被品得美不胜收。在写教学日记时, 我记下了这件事, 因为那个孩子的发言给了我启发, 不仅救活了我那一节课, 而且让我有了更深一层的思考。闭上眼睛看就是在进行联想和想象, 联想和想象在人们的阅读学习中, 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通过联想和想象可以加深我们对文章思想内容的理解。阅读活动中积极展开联想和想象还有助于把获得的知识通过比较和补充, 融会贯通, 促进新思想、新观点、新知识的产生。从那时候起, 我就非常重视在阅读中培养学生这方面的能力。

2. 记层次清楚、条理分明的板书。记得我在讲《梅雨潭》一课时所设计的板书, 既体现了课文的主要内容, 又反映了突出的写作特点, 还能为学生背诵课文做提示, 条理也很清晰。邱校长听完课后, 特意就板书做了点评, 课后我就在教学反思中记下了这一条。

3. 记学生创新。在课堂教学过程中,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学生总会有“创新的火花”在闪烁, 教师应当充分肯定学生在课堂上提出的一些独特的见解, 这样不仅使学生的好方法、好思路得以推广, 而且对学生也是一种赞赏和激励。同时, 这些难能可贵的见解也是对课堂教学的补充与完善, 可以拓宽教师的教学思路, 提高教学水平。因此, 将其记录下来, 可以补充今后教学的丰富材料养分。例如, 在教高年级数学时, 经常会有一些聪明的孩子想出与众不同的好办法来解题, 使解题过程简单易懂。这时候, 我就及时把那些巧办法记下来, 以丰富自己, 也为今后的教学提供参考。

二、记不足之处

任何一节课, 即使是教师的备课十分细密, 慎之又慎, 觉得非常好了, 也不可能十全十美。如对教材处理是否最恰当; 对教学中偶发事件的估计是否考虑周全; 对某个问题的阐述是否有偏颇; 或者感到对某个问题的处理力不从心, 觉的不放心不扎实等。这就需要对它们进行再回顾、梳理、甚至修正等, 并对其作深刻的反思、探究, 使之成为引为借鉴的教训, 从而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三、记疑难之处

“疑”包括两个方面: 一是学生听课时的疑点, 那些听不懂的知识, 方法。我们每节课下来, 学生总会或多或少的存在某些疑问, 这些是课堂上无法及时解决的, 教师把从学生的学习方面反馈过来的疑点记录下来, 细加琢磨, 思考出解决疑难的方法和措施, 对今后的教学和复习, 更具针对性。二是教师方面的疑点, 教师对教材中的问题并非一下子就可以理解得十分透彻, 有时甚至是似是而非, 或是解题的方法不是最简单, 最科学, 不是学生最容易懂的方法。通过课堂教学, 教师自己会感觉到这些, 把他记下来, 促使自己今后对这一方面的问题加深研究, 使之明白透彻。此外, 教师对如何引导学生理解教材方面也会存在一些困惑, 我就经常苦于找不到有效的方式方法。

例如, 在执教《母亲的账单》一课时, 我考虑到课文语言比较平淡, 不适宜朗读品味, 于是就紧紧抓住母亲那份账单, 力图通过这简单朴实的语言, 挖掘出文章的内涵。对账单的品读, 我设计了层层深入的三个问题: 一是联系生活实际, 算算妈妈为我们做过多少事, 我们该付多少报酬; 二是出示美国作家克里腾在他的著作《母亲的价格》中为母亲工作所计算的报酬; 三是讲一个地震中的妈妈用鲜血哺育女儿的故事。我的目的是要让孩子们一次比一次深入地体会到母爱的伟大。在此过程中, 我引导孩子们多次朗读妈妈的账单, 目的是让他们通过朗读体会妈妈的爱, 表达出对妈妈的爱。但是课堂上学生的情感没有得到应有的升华, 而我却找不到引导孩子升华情感的方法, 于是课后我记下了它, 以便继续研究和提高。

四、记“再教设计”

一节课下来, 静心沉思, 摸索出了哪些教学规律; 教法上有哪些创新;知识点上有什么发现; 组织教学方面有何新招; 解题的诸多误区有无突破;启迪是否得当; 训练是否到位, 等等。及时记下这些得失, 并进行必要的归类与取舍, 考虑一下再教这部分内容时应该如何做, 写出“再教设计”, 这样可以做到扬长避短、精益求精, 把自己的教学水平提高到一个新的境界和高度。

写教学反思, 贵在及时, 贵在坚持。一有所得, 及时写下, 有话则长, 无话则短。相信, 只要我们坚持以写促思, 以思促教, 长期积累, 必有“集腋成裘, 聚沙成塔”的收获。

摘要:写教学反思主要是记录教学过程中的成功之处、不足之处、疑难之处以及教学中的亮点, 记录教学中的遗憾, 写反思贵在及时、坚持。

关键词:教学反思,以写促思,以思促教

参考文献

[1]张文娟.如何写好小学数学教学反思.

如何写好教学反思 篇5

主讲:张贤武

时间:2011年10月16日

一堂课、一个教学细节都是反思的因子,但我们教师在日常教学工作中,往往只强调备好课、上好课,而对上完课之后能否写好“教学反思”,却未引起足够的重视。“教学反思”就是教师自觉地把自己的课堂教学实践,作为认识对象而进行全面而深入的冷静思考和总结。它是一种用来提高自身的业务,改进教学实践的学习方式,不断对自己的教育实践深入反思,积极探索与解决教育实践中的一系列问题,从而进一步充实自己,提高教学水平。因此写好“教学反思”,不仅不是额外负担,还是备课的好“帮手”,它有助于改进和提高教师教学的效果。我认为,要写好“教学反思”,应做到以下四个方面:

一、充分认识写“教学反思”的重要性

1、促进思考向纵深发展。

一般的思考,往往因时间、大脑遗忘规律等方面的因素,或者导致思考停留在一般或者还没思考出具体的结果就产生了搁置现象。而写教学反思,首先需要教师对在教学中的引发了注意的教学现象进行认真地回忆,具体、细致、形象地描述,形成对教学事件、个案的进一步细致地、比较全面的认识,为深入思考奠定了基础。其次,因为要落笔写,就需要对所思考的内容进行逻辑化、条理化、理性化的表述,促使思考具有一定的理性化。同时,对写下来的教学现象、个案进行思考,因为写得翔实,思考也会趋于全面。

2、促进教师教育理论学习的深入

如果一般的思考,往往是教师的思考不能够与理论的学习结合起来,从而导致思考的肤浅。而写教学反思,往往使人产生一种写得深刻一点的需求,在这种需求的驱动下,往往要参阅一些资料、翻看一些书籍,促使教师进一步学习,使自己的思考与倡导的理论结合起来,从而实现对理论认识的提升,最终促进自己的理论水平的提高。

3、促成教师的经验积累和提升

一般的思考,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将往事淡忘。而写教学反思,能够帮助教师把自己教学实践中的经验、问题和思考积累下来,使其对自己教学现象中的典型事例和思考深深地记忆下来。因为写的积累作用,教师便真正成为了一个有丰富教学经验和理性思考的教师。同时,写下来的东西更方便与人交流,会促进教师更好的发展。

二、抓住重要问题写好“教学反思”

1、写成功之处

将教学过程中达到预先设计的教学目的、引起教学共振效应的做法,课堂教学中临时应变得当的措施,层次清楚、条理分明的板书,某些教学思想方法的渗

透与应用的过程,教育学、心理学中一些基本原理使用的感触,教学方法上的改革与创新等等,详细得当地记录下来,供以后教学时参考使用,并可在此基础上不断地改进、完善、推陈出新,达到理想效果。

2、写不足之处

即使是成功的课堂教学也难免有疏漏失误之处,对它们进行系统的回顾、梳理,并对其作深刻的反思、探究和剖析,使之成为今后在教学中吸取的教训,更上一层楼。

3、写教学机智

课堂教学中,随着教学内容的展开,师生的思维发展及情感交流的融洽,往往会因为一些偶发事件而产生瞬间灵感,这些“智慧的火花”常常是不由自主、突然而至,若不及时利用课后反思去捕捉,便会因时过境迁而烟消云散,令人遗憾不已。

4、写学生创新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总会有“创新的火花”在闪烁,教师应当充分肯定学生在课堂上提出的一些独特的见解,这样不仅使学生的好方法、好思路得以推广,而且对学生也是一种赞赏和激励。同时,这些难能可贵的见解也是对课堂教学的补充与完善,可以拓宽教师的教学思路,提高教学水平。因此,将其记录下来,可以补充今后教学的丰富材料养分。

5、写“再教设计”

一节课下来,静心沉思,摸索出了哪些教学规律、教法上有哪些创新、知识点上有什么发现、组织教学方面有何新招、解题的诸多误区有无突破、启迪是否得当、训练是否到位等等,及时记下这些得失,并进行必要的归类与取舍,考虑一下再教这部分内容时应该如何做,写出“再教设计”。这样可以做到扬长避短、精益求精,把自己的教学水平提高到一个新的境界和高度。

三、注意写“教学反思”的方法

1、从怀疑处反思

从怀疑处寻求问题,至少产生两个角度以上的思考。如:教学方法的使用是否科学;从“是”与“否”两个角度;还可以衍生出怎么“更科学”,怎么才能避免“不科学”等举一反三的思考。

2、从转换立场处反思

一个教学细节,从教师、学生、家长的角度来看也会不同。细究之,从学生的不同层次来看也是如此。因此,反思中要有机地寻求转换立场,多角度来“包围”反思主题,才能增强反思的深度与客观性。

3、从转换知识系统、学科领域处反思

综合实践、跨学科教学实践是课程标准的新理念。因此,反思有时也应从转换知识系统、学科领域来寻求不同的答案。

4、换时空处反思

环境、时间的变化影响了人们的认知。每个教学细节都有其发生、发展的时

空特性,一堂课、一个教育教学过程的成功与失败都有诸多偶然因素,不要因为成功或失败就放过或忽略潜藏其中的问题。

5、从假设性问题处反思

注重思维的设计性是培养创新思维的要点。假设是逻辑思考的重要方式。一种假设就代表一种新思维、新概念,甚至能产生与已有的问题相悖的结果。反思中提出一个假设,就可能是在发现问题后寻找到的解决问题的一把钥匙。

6、从联系对比处反思 对比体现差异,联系体现衔接,通过横向、纵向的联系、对比,我们就可以从中发现许多新的问题。

7、从事物本质处反思

哲学是所有科学的基础,心理学、教育学是教育科学的基础。要学会做更深层次的反思,就必须掌握哲学原理,学习心理学、教育学知识,才能使“反思”更全面、更科学、更客观,才能提高“反思”的含金量。

四、写“教学反思”的注意点

1、注意反思的“落脚点”

教师们多数处于实践研究层面,因此要重视发挥自己的优长,找准“反思”的落脚点。首先要做好个人教学能力与教学风格的自我反思,如课堂教学设计是否过于单一,教学组织是否有序,激励奖惩是否得法,课堂氛围是否和谐。通过一番自我“反思”,明确自己“反思”的中短期目标、方向。其次“反思”要有结合实际教育资源意识,如社区环境、学校环境、办学条件、学生实际等,有了实际的教育资源意识,“反思”才能实事求是,才能因地制宜。

2、注意反思的“系统化”

“反思”并不仅仅是为了一堂课或一个教学细节,而是为了更好地改造我们整个的教学理念,教学思维,说到底是提高教育教学的生命活力。因此,要做好反思还必须具备系统化意识。所有的学科都由若干的子系统组成,都有其内在的规律特征与传统经验积累,只有进行“系统”的反思、实践,才能提高整体教学能力,才能提升自己的教育思想境界。

3、注意反思的“实践性”

新课标是一种理念,实践是在理念的指引下进行的,理念又是在实践的论证下发展的。“反思”的目的就是为了改造教学实践,在实践中体现价值。

4、注意反思的“发展性”

经验的积累与知识能力的更新,对教师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因此,反思不仅仅是对教学实践的反思,还应有对“反思”的“再反思”,反思后的再学习,学习后的再反思。

写好教学后记 提高反思质量 篇6

在教学过程中, 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 常常有完不成任务或教学内容设计过少, 学生无事可干的情况。不管哪种情况, 都反映出教师在教学内容的预设上估计不足, 出现偏差, 对于没有完成的任务, 应及时记录并抽时间进行及时补充, 防止形成问题积累, 影响后续学习。在下一轮的教学实践中, 对这些完不成任务的教学设计进行改进, 分散难点, 保证既不影响进度也不降低学习质量。

二、记成功的经验

每节课都有不同的成功之处, 教学中往往出现精彩难忘的片段, 都会产生一些能达到预先设想的目的、引起教学共振效应的作法。如新颖有趣的引入、形象贴切的比喻、直观形象的演示、教师适时巧妙的设问、简洁明了的板书、教学难点的突破、画龙点睛的小结、留有悬念的结束语、突发事件的处理等在教学上的得意之作。 课后将这些课上发生的点滴花絮记录下来, 日后进行整理归纳, 长此以往, 经验就会越积累越多, 教法会越来越灵活, 驾驭课堂的能力和综合素质也会有大的飞跃。

三、记失败的教训

再完美的课都是有缺憾的, 每节课总会有一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 如没有成功的演示实验、安排不妥的教学内容、难度把握不当的练习设计、处理不当的教学重点与难点、步骤繁琐的解题过程、不得体的教学语言、不规范的教学行为、甚至对学生积极性的挫伤等。教后记也可以把这些课堂教学过程中的败笔记下来, 之后对形成败笔的原因进行深刻的分析与探究, 既要找出客观原因, 更要正视主观原因, 要使这些教学后记成为以后教学应吸取的教训, 并在以后的教学时改进和纠正。

四、记思维的闪光点

再详细的教学设计方案也不可能写出课堂上的每一句话和每一个动作行为, 更不能百分之百地预见学生的思维活动、发展状况及师生思维共振、情感交流的情况。课堂上随着教学内容的展开、问题情境的创设, 教师这时可能会产生一些灵感, 这些智慧的闪光点往往是不由自主、突如其来、悄然而逝, 如不及时利用教后记去捕捉并记录这些“偶得”, 便会因时过境迁而烟消云散, 会再也想不起来, 就会在以后的教学中造成很大的遗憾。

五、记学生的创新思维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 总会有智慧的火花出现。学生人多而学法不一, 他们往往会从多角度、多方位、多渠道提出问题。有时一些好的方法、好的思路可以把教学引向高潮, 补充完善教学。教师应当予以肯定和鼓励, 做到教学相长。久而久之, 可拓宽教师的教学思路, 使课堂教学不断优化和成熟。

六、记作业的评价

学生的作业情况, 不仅能真实地反映教师的教学效果, 暴露教学中不足之处, 而且能反映出学生在此年龄段上的思维特点, 对事物的认知程度、观点及思维能力、学习中存在的困惑等。教师把这些情况真实地记录下来, 一定能成为教师今后教学参考的第一手借鉴资料。对启发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了解学生学习习惯及心理具有重要意义。共性问题共同提醒校正, 个别问题个别纠正, 以提高学习效益。

七、记他人的评价

常言道:“当事者迷, 旁观者清”。教师要提高教学水平, 平时应多邀请其他教师随堂听课, 或是向其他教师谈一下自己的教学设想并虚心请教其他教师指出自己的优缺点, 并及时记录下来。这样, 通过集思广益, 博采众长, 达到取人之长, 补己之短的目的, 才能使自己的课越上越好。

总之, 记教学后记, 贵在及时, 贵在坚持, 一有所得, 及时记下, 以记促思, 以思促改, 日积月累, 必有所得。长此以往, 定会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不断丰富自己的教学内容, 为今后教学、教研提供充足的“正能量”。

参考文献

怎样写好教学反思类文章 篇7

在现实中, 许多教师把写反思狭义化了, 认为就是泛泛地记下一些教育教学过程和感受, 或者是教学案例与反思。其实, 从广义上来说, 反思性文章包括所有的教育教学论文、故事、案例和教育日记、课后札记。因为这些体裁形式各异的文章都是教师反思后的结晶, 所以都应该算是教学反思。

怎样写好教学反思类文章呢?下面从两个方面来谈:

一、写什么

1.写成功之处

将教学过程中达到预先设计的教学目的、引起教学共振效应的做法;层次清楚、条理分明的板书;某些教学思想方法的渗透与应用的过程;教学方法上的改革与创新等等, 详细地记录下来, 总结一下成功的原因和经验, 谈谈收获和启迪, 供以后教学时参考使用, 实践跟进。

2.写教学智慧

课堂教学中, 随着教学内容的展开, 师生的思维发展及情感交流的融合, 往往会因为一些偶发事件而产生瞬间灵感, 这些“智慧的火花”常常是不约而至又稍纵即逝, 若不及时利用课后反思去捕捉, 便会因时过境迁而遗忘, 令人遗憾不已。

3.写不足之处

课堂教学难免有疏漏之处, 对它们进行系统地回顾、梳理, 并对其进行深刻的反思、探究和剖析, 让它成为今后再教学时吸取的教训, 以便更上一层楼。

4.写学生创新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总会不时闪烁智慧和创新的火花, 教师应当充分肯定学生在课堂上提出的一些独特的见解和个性化体验, 这样不仅使学生的好方法、好思路得以推广, 而且对学生也是一种赞赏和激励。同时, 这些难能可贵的见解也是对教学的补充与完善, 可以拓宽教师的教学思路, 提高教学水平。这些反思记录, 是补充今后教学的丰富材料和养分。

5.写“再教设计”

一节课下来, 静心沉思, 组织教学方面有什么新招术;教法上有哪些创新;知识点上有什么发现;解题的诸多误区有无突破;训练是否落实;启迪是否得当等等, 及时记下这些得失, 进行必要的归类与取舍, 考虑一下再教这部分内容时需要作哪些调整, 写出“再教设计”, 这样可以扬长避短、精益求精, 将自己的教学水平提高到一个新的层次。

二、怎么写

写的方法很多, 这里主要谈几个需要特别注意的关键点。

(一) 准备阶段

1. 勤观察, 善梳理, 找依据

反思类文章的写作离不开丰富的素材和详细的原始记录, 这就需要教师的细心观察, 适当记下一些素材, 收集有关资料。在资料素材的收集与整理过程中, 要认真思考和梳理, 发现教育事件背后的教育智慧和教育理念, 或许会初步形成反思文章的思路。总结梳理之后, 接下来就是阅读教育类杂志中或教育专著中相关的内容, 寻找一些理论依据, 获得理论的指导, 这样也可以开拓思路。

2. 主题提炼要细化

总的原则是:宜小不宜大, 宜细不宜粗, 宜新颖不宜老套。

我们应该这样去提炼主题:从人人皆知的主题中, 跳出窠臼, 另辟蹊径, 适当拓展, 深化主题。

比如, “爱”是教育的最大主题, 许多教师在写论文或具体叙事后往往这样提炼主题:“爱, 是教育好学生的灵丹妙药。”这无疑是一个既宏大又空泛的主题, 不如细化为“爱, 有时可以用严厉的方式表达”“无原则的爱, 是一柄伤害师生的双刃剑”“对爱意的感受, 双差生会更强烈”等具体而细小的主题, 这样的主题更鲜明更新颖, 更让人受益。还有, “宽容”也是教育的大主题, 不能将“宽容”作为一篇教育叙事的主题, 而应该细化为“宽容, 也是有限度的”“宽容, 在需要宽容的时候”等切入点小的主题, 这样才能写出新意。

(二) 成文阶段

1. 标题:简明有亮点

常言道:“题好一半文”“看书先看皮, 看文先看题”。谁都明白标题的重要性, 但绝大多数教师写文章时都不知道要将标题精装巧扮, 不懂得亮化标题。

许多标题语言贫乏, 不是“浅谈”“浅析”“浅议”就是“小议”“刍议”, 不是“初探”“管见”, 就是“试论”“试说”, 要么就是“关于”“之我见”“点滴体会”。许多标题重复雷同。比如《怎么激发××课的兴趣》《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等, 这些标题本来没有问题, 但你用我用大家用, 去年用今年用明年还是用, 年年大小十八岁, 一点新意都没有。许多标题冗长拖沓, 作者恨不得把文章所要表达的内容都集中到标题上, 好多反思性文章标题字数长达15个字以上, 甚至有30个字的。比如《浅谈在小学低年级阶段语文识字教学中我是怎样渗透素质教育的》这个标题, 不说这个内容表述有误, 令人费解, 单看多达30个字, 就让人看起来眼花缭乱, 读起来气喘吁吁。还出现了“浅谈”“小学低年级”“语文识字教学”也显得重复啰嗦。另外, 还有一些标题很空泛, 大得摸不着边际, 动辄就是“新课程改革之我见”“新世纪数学教学的思考”, 好像是全国知名专家在做讲座一样。一线教师的反思性文章千万不要夸大叙事。

那么, 好的标题应该是怎样的呢?文题相符, 简洁醒目, 新颖别致, 富有个性。怎样才能亮化标题呢?

(1) 设疑提问法。即用一个紧扣文章中心的反问句或设问句来作标题, 这样既可以设置悬念, 吸引读者, 又能让内容开门见山, 一目了然。比如, 《怎样搞好数学的概念教学》《什么才是真正的数学味》《熟如何才能生巧》等等。

(2) 巧用修辞法。运用适当的修辞方法作为标题, 非常生动形象, 有吸引力。如:《师语:婆婆嘴与打火机》《班主任要“五观端正”》 (比喻) 《对话教学, 你在课堂还好吗》 (拟人) 《早行预设事, 免得生成乱》 (对偶) 《考考考, 老师的法宝》 (反复) 。

(3) 引用借助法。这是借用名言诗词、成语、俗语、谚语、术语等来为文章命名的方法。引用得恰当, 文题就会有创意, 增色不少, 令人耳目一新。比如, 《行至水穷做课题, 喜看云起品课堂》 (化用诗) 《稻花香里说丰年》 (词) 《畏惧错误就是毁灭进步》 (名言) 《人性的还原》 (化学术语) 等。

(4) 联想想象法。作者从某一个具体事物受到启发, 进而联想到其他较为深刻的道理, 或者运用想象为文章命名的方法。如, 《从“皮格马利翁效应”谈起》《从“冤家路‘宽’”说起》《假如我是校长》等等。

(5) 对比反差法。就是用两个前后形成对比反差的词语组成标题的方法。如《破万卷与破一卷》《扫一室与扫天下》《短文如何长教》《难文浅教》《复杂算式的简便运算》等。标题要突出主题, 有针对性, 说服力, 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6) 口语拟题法。采用流行的形象的生动而富有情趣的口语为文章命名, 读来轻松舒畅, 充满时代和生活气息, 别有一番情趣。如《做人别太CNN》《面对校园意外, 千万别说我是“打酱油的”》《考场上的周老虎》等。

2. 语言:科学规范

反思类文章毕竟带有一定的专业性, 所以语言要科学, 用词要严谨规范。许多教师在写反思类文章时, 用词提法不规范, 逻辑不严密。没有出现的专业术语、专业名词, 他生造;出现过的专业术语、名词他分不清逻辑关系, 乱用。比如, “校本”一词, 现在有“校本研修”“校本研究”“校本教研”“校本培训”“校本课程”“校本教材”等等。这些词语各有含义, 有些有从属关系, 千万要弄清它们的内涵和外延, 正确使用, 不能乱用。不要前文用“校本研究”, 后文用“校本研修”;上一句用“校本教材”, 下一句用“校本课程”, 这样就会造成行文表述的前后矛盾, 让人如坠云雾。

有位教师写一篇文章《课改, 千万别丢了双基》, 内容很好, 所选的案例是名家的教学片段, 对案例的分析也十分精辟深刻。作者在文章末尾提建议时这样写道:“要正确处理课改与双基的辩证关系。”乍一看, 没问题, 再一想, 感觉不对呀, 课改和双基, 它们之间有辩证关系吗?辩证是指对立统一关系, 比如, 矛与盾, 物质与精神, 主观与客观, 作用力和反作用力, 等等, 这些属于辩证关系。课改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是教育领域的一场变革, 涵盖了课程目标、实施、管理等各方面的综合性改革。而双基是什么?是指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 是属于课程目标中的一个方面。它们不是对等的, 课改的内涵和外延比双基深得多, 广得多。把它们作为辩证关系是不准确、不严谨的。所以建议大家写文章时, 一定要仔细推敲, 用词造句力求严谨规范, 特别在一篇文章中, 上下文用词保持一致。

例谈如何写好教学反思 篇8

一个教师的教学经验不管有多丰富, 备课多严谨、多充分, 但课堂教学中仍难免出现失误和疏漏。一名教师若能在课后经常写反思, 则有利于教师教学经验的积累和教学质量的提高;对一节课的教学设计和实施情况进行总结, 将成功的经验、失败的教训, 课后的感受、学生的反映及时整理, 认真研究, 就会促使自己尽快成为教学的行家里手, 并逐渐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那么, 怎样写课堂教学反思呢?

一、课后反思主要内容

1. 写下成功的经验。

自我感觉好的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中的突发灵感, 自然有趣的导言, 直观形象的演示, 生动得体的比喻, 适时巧妙的设问, 机智灵活的应变, 层次清楚、条理分明的板书, 教学方法上的改革与创新都是写反思的材料, 只要在平时教学中详细地记录下来, 就可以在以后的教学中不断地改进、完善、推陈出新。

例如, 在教学分数的大小比较时, 笔者通过创设情景, 以讲故事的形式引入:在西天取经时, 猪八戒想多吃西瓜, 但又不愿吃西瓜的1/2, 却要吃西瓜的1/8, 这是为什么呢?从而引入新课, 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 课后, 笔者写出了这样的反思:良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 在这堂课上得到充分的体现,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好奇是学生的天性, 此言一点不差, 课前只要教师做好充分的准备, 注重挖掘教材, 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课堂上就能运用自如, 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只要在课堂教学中更加注重趣味性, 引导学生由境入情, 情景交融, 使学生学习欲望达到鼎盛状态, 就一定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2. 写教学中的失误。

即使是成功的课堂教学也难免有疏漏失误之处, 这就要求教师把教学中的不足之处及时记录下来, 进行认真思考和修正, 开辟新的教学途径, 以增强教学行为的合理性和实效性。如课题引入不自然, 内容衔接不流畅, 演示实验不成功, 突破难点不得法, 课堂设问不明确, 例题选择不恰当, 知识准备不充足, 师生配合不默契, 学生精力不集中等都可记录下来, 对它们进行回顾、梳理, 并对其作深刻的反思、探究和剖析, 使之成为以后再教时应吸取的教训。尤其是学生在课堂练习和回答问题中表现的不足和遗憾要清理记载。吃一堑, 长一智, 避免重蹈覆辙。

例如, 在教完圆柱体表面积一课后, 笔者写下了这样的教学反思:整堂课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没有充分调动起来, 主要原因是教师自己扶得太多, 学生动手实践不够, 由于本节课内容比较抽象, 学生理解起来比较困难, 在解决具体问题时, 学生不知道该求几个面的面积?思考之后, 认为如何把抽象的内容与具体的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 是上好课的关键, 而让学生动手操作, 合作讨论, 参与学习则是解决问题的突破口。但在表面积公式的推导上, 由于借助多媒体课件, 加之学生通过剪拼实际操作, 不仅理解了, 也会算了, 这可以说是本节课教学的一个亮点。

3. 写教学机智。

课堂教学中, 随着教学内容的展开, 师生的思维发展及情感交流的融洽, 往往会因为一些偶发事件而产生瞬间灵感, 这些智慧的火花常常是不由自主、突然而至, 将其记录下来, 可以作为以后教学的宝贵材料。若不及时利用课后反思去捕捉, 便会因时过境迁而烟消云散, 令人遗憾不已。

例如, 一次上数学课, 笔者在讲分数应用题时, 发现一个中等的学生居然在做语文作业, 但笔者并没有批评这个学生, 只作了一点小小的暗示, 而是继续上课, 笔者每次都向他投去亲切的目光。这样一来, 这个同学心里不安了, 深深地后悔和惭愧, 鼓起勇气来向笔者认错。事后, 笔者写下了样的反思:在处理课堂上的突发事件时, 既要有原则性, 又要有灵活性, 批评学生时一定要讲究方法, 把握原则, 注重效果, 切不能随心所欲, 信口开河。要坚持表扬为主, 批评为辅, 宽严适度, 刚柔相济, 既要用严肃的态度“镇”住他们, 又要做到幽默风趣, 以理服人。可见, 批评是一门高深的学问, 它要求教育者不断学习、琢磨、探讨。

4. 写再教设计。

每节课下来, 静心沉思, 想想自己摸索出了哪些教学规律、教法上有哪些创新、知识点有什么发现、组织教学方面有何新招、解题的诸多误区有无突破、启迪是否得当、训练是否到位等。及时记下这些得失, 并进行必要的归类与取舍, 考虑一下再教这部分内容时应该如何做, 写出“再教设计”, 这样可以做到扬长避短、精益求精, 把自己的教学水平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

如在上完正反比例意义判断时, 由于自己事先没有深挖教材, 只是按部就班进行教学, 结果一堂课下来, 学生听得一塌糊涂, 不能很好地判断正反比例。课后, 笔者认真研究, 反复思考, 写下了这样的教学反思:数学知识的学习, 重在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 不能只注重习题和重复训练, 加重学生的负担。在下次正反比例意义的教学时, 笔者重点教给学生判断正反比例的方法:即一看两种量是不是相关联的量, 二看题中有没有定量, 三看是积一定, 还是商一定, 四看是否符合Y/X=K或X×Y=K (一定) 这个关系式, 真正让学生学得轻松, 玩得高兴。

二、课后反思的形式

1. 点滴有感———加批注。

这是写教学反思最常用的方法, 简单易行, 备课时在教案的旁边留有一定的空白处, 在教学中, 对教学过程中的某一个环节, 某一个知识点或某一个细节作有感悟的批注, 也可对教师的教学方法进行批注, 也可对学生学习方法进行批注, 以便日后进行查找, 借鉴、批注的内容可多可少, 只要是有感而发就行。

例如, 在教三角形内角和一课后, 笔者在教案的空白处写下了这样的教学反思:由于事先对学生了解的不够充分, 让学生自己想其它的验证方法, 难度较大, 浪费了大量时间, 使教学任务不能完成, 练习较少, 新知没有得到很好地巩固, 应引起足够的重视。在以后的教学时, 要深入了解学生, 认真钻研教材, 精心设计教法。

2. 整体把握———写总评。

课后反思也可以是一节课上完后教师的有感而发, 对整节课进行回顾, 进行总结, 针对教学设计与达到的教学效果, 分析存在的问题和原因。写教学反思旨在自我分析整堂课的教学设计是否合理, 教学方法是否得当, 学生参与程度及学习积极性是否得以充分调动。教学目标是否达成, 教学情景是否和谐, 教学过程是否得到优化, 教学手段优越性是否体现, 教学策略是否得当, 教学效果是否良好。反思自己的行为, 总结自己的教学得失, 其目的是更好地指导今后的教学。

例如, 在教学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时, 笔者在课堂上只讲了书本上介绍的两种方法:列举法和短除法, 随后, 让学生进行充分讨论, 结果学生竟然总结出了六种方法, 大大出乎笔者的意料。课后, 笔者写下了这样的教学反思:自主探究、合作讨论才是最好的学习方法, 不仅能使学生学会知识, 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弄清题中的算理, 作为老师, 一定不能低估学生的能力, 学生是有很大的潜能的, 需要教师去引导, 只有彻底摒弃满堂灌、一刀切的作法, 才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关键。

3. 难忘片断———精点评。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 某一节课总会出现令执教者本人难以忘怀的片断, 或是成功的欣喜, 或是失败的教训, 若能及时地把教学过程详细记录下来, 常作深入思考, 认真地分析, 定会使自己的教学艺术大有长进。

例如, 笔者在教学三角形面积公式的推导时, 有这样一个小小的片断:

师:你能用我们学过的方法来推导出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吗?

生:能。

师:大家有什么好的办法吗?

生1:我是将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拼成了一个平行四边形, 由于平行四边形底就是三角形的底, 平行四边形高就是三角形的高,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 所以一个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

生2:我是将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拼成了一个长方形, 由于长方形的长就是三角形的底, 长方形的宽就是三角形的高, 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所以一个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

生3:我是将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拼成了一个正方形, 由于正方形的边长既是三角形的底又是三角形的高, 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 所以一个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

师:你们拿的都是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 可拼成的图形为什么不一样呢?

生:这是因为我们拿的三角形不同, 有的是锐角三角形, 有的是钝角三角形, 有的是直角三角形, 而且拼的方法也不一样。所以就得到了不同的图形。

师:那你们得到的计算方法一样吗?

生:一样, 不论采用那种方法, 最后都能得到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

师:同学们敢于发表不同的意见, 也能用学到的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看来对三角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真正理解了。

课后, 笔者写下这样的教学反思:课堂教学的精彩生成离不开教师的精心预设, 教师要给学生提供表达的机会, 为他们创造有效的教学情境。教师应及时、机智、有效地调控自己的教学行为, 尽可能地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时间和空间, 尽可能地让学生表达自己的想法。在今后的数学教学中, 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要让学生动脑、动口、动手, 多读、多写、多记。尤其要注意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 它可以使抽象的的问题具体化, 形象化。

4. 阶段回顾———析得失。

教学经验除了要靠平时积累, 更重要的是对所积累的材料进行归类分析, 进行阶段性总结, 写一些体会, 进行一些比较, 作一些深层次的思考, 透过多个特殊的现象去了解普遍规律, 掌握其本质从而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教者只有通过阶段性总结进行横向联想、纵向比较, 客观公正地分析自己在教学中的得失, 才能极大地促进自己教学水平的提高。

如在六年级总复习上完后, 笔者认真回顾总结了自己教学中的得失, 写下了这样的教学反思:教无定法, 教必有法, 贵在得法, 一个人能力的高低与文凭是不成正比的。要想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教者一定要改进教法, 教给学法, 让学生掌握解题技巧, 在数学学习中做到敢于提问, 勇于转化, 善于联想, 勤于假设。从不同角度、不同方面去考虑问题, 从而拓展学生思维, 开阔学生视野, 培养学生多方面能力。

浅谈教师如何写好教学反思 篇9

很多教师都非常重视课前的准备和设计, 而往往忽视了课后的反思和总结, 也就是忽视写“教后记”。殊不知作为教师, 在课堂教学结束后及时回顾教学得失并记录于册的“教后记”, 在教育教学工作中起着不容轻视的作用。“思之不缜, 行而失当”, 人类早在古代社会就有反思意识, “反求诸己, 扪心自问”、“吾日三省吾身”等至理名言就是佐证。

传统意义上的教案很难见到“教后记”的踪影, 但是近年来随着教学反思意识的萌芽, “教后记”越来越多地走进了教案中, 成为许多学校规定的教案的组成部分。笔者想就“教后记”这一问题谈一些粗浅的认识。

“教后记”不应是教案的一部分。教案, 顾名思义, 即为教学方案, 应是预设性的, 而“教后记”应是教师对课堂教学中所出现问题的反思, 不属于超前的范畴, 不应屈居于教案一隅, 应是与教案处于平等的位置。尽管在现今的教学实践中, 许多教师按照学校的规定写“教后记”, 但也只是敷衍了事, 有的语焉不详, 有的互相抄袭, 未能真正进行教学反思, 这使得“教后记”的作用大大削弱。“教后记”应是教师走向专家型教师的有效途径, 是教学反思的捷径。

那么, 到底什么是教学反思?毋庸置疑, 比较一致的认识是:教学反思应是教师以自己的教学活动过程为思考对象, 对自己教案中的预设和课堂上的行为、决策以及由此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 是一种通过提高参与者的自我觉察水平来促进能力发展的途径。这其中, “自我觉察水平”是至关重要的。部分教师从教多年, 教学水平一直没达到最佳状态, 这与“自我觉察水平”并没有直接的关系。笔者认为, 作为教师, 专业知识与授课能力固然重要, 但是对日常教学行为进行反思的意识与行为更是必不可少的。教师应从一个客观的、建设性的角度审视自身。它是具体地对于某一教学环节、某一个讨论回合甚至某一教学语言展开“回头式”的思考。在反思中, 某种更先进、更实效的思想在抽穗、在拔节、在生长。这其中, 有对自己教学思路的衡量, 有对课文构成的评判, 有对学生更深层次的教学关怀。

那么教学反思到底应写些什么呢?该怎样写呢?

1.记教学中的“得”。即将教学过程中达到预先设想目的, 取得良好教学效果的做法 (如将形象贴切的比喻, 巧妙的新课导入, 留有悬念的结束语, 激发学生思维的提问或授课过程中“灵感”顿生等) 记录下来。有时这可能仅仅是一句话, 但它对今后的教学将提供最直接的参考。还可把教参、资料、相关书籍以及老教师的一些教学经验、学法指导以及公开课、观摩课的收获记录下来, 写入“教后记”, 在今后的教学中加以消化、吸收, 从而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不论是哪方面的收获, 经过不断积累、归类整理, 对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 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都将大有裨益。

2.记教学中的“失”。即将处理不当的教学重点、难点, 安排不妥的教学内容记录下来, 使之成为以后教学所应吸取的教训。“智者千虑, 必有一失”。何况教学过程是教师和学生双边活动的过程, 教学中难免会出现对教材处理不当、对教学中偶发性因素估计不足等情况。对此, 只有及时、客观地予以记载, 并分析其原因, 研究弥补措施, 才能避免在以后的教学中重蹈覆辙。

3.记教学中的“智”。即把授课过程中偶然出现的灵感或解决问题的方法记下来, 供以后参考。课堂教学中常会有这样的情况, 当学生对某一问题产生错误认识时, 若教师总是简单地予以否定, 则难以令学生信服, 甚至会产生逆反心理。这时如果顺着学生错误的思路, 诱导学生自己找出错误结论, 学生就会迷途知返。

4.记教学中的“疑”。即记教学过程中和备课过程中的疑惑、学生的迷惑点、作业中暴露的欠缺点及在考试中出现的失分点, 这些往往能反映出我们教学过程中的某些不足, 要在今后教学中予以特别注意, 应力争在短时期内有针对性地进行补救。

5.记“再教设计”。教师上完课后, 静下心来, 思考一下这堂课的得与失, 根据这堂课的教学体会以及学生反馈的信息写“再教设计”。根据教学目标的要求设计改进方案, 可以扬长避短, 把自己的教学水平提高到一个新的境界, 课堂教学质量也一定会大大提高。

须注意的是, 写“教后记”一要及时准确, 在教学情感还没有在头脑中消退之时准确地记录下来;二要重内容、求实效, 要以实用为原则, 不必拘泥于形式, 可写一孔之见、点滴疏漏, 也可以就某一问题作专题分析;三要持之以恒。正如布鲁克菲尔德在《批判反思型教师ABC》的前言中所说:“ (教后记) 让我认识到我的教学不一定就是糟糕的和有害的, 但是却是存在着问题的。”

著名特级教师于漪老师当年执教《记一辆纺车》的“教后记”就是很好的一个范例。于老师当时想凭借学生对该文喜欢的情感导入, 结果学生的回答“不喜欢该文”出乎了于老师以及听课教师的意料, 也使课堂出现了短暂的停顿, 后来于老师因势利导, 让学生说“不喜欢”的理由, 继续了课堂。针对这一意外, 于老师在“教后记”中反思道:“备课时考虑欠周密, 原以为学生喜欢散文, 想由此激发兴趣, 导入课文, 未考虑到叙事散文与抒情散文的差异……幸亏能当即因势利导, 先听取学生的意见, 强调了叙事散文的特点, 培养了学生的兴趣。对学生实际应做充分的了解和估计, 不可再犯闭着眼睛捉麻雀的毛病, 要继续提高驾驭课堂教学的能力。”不难发现, 于老师的“教后记”针对这一课堂意外进行了以下反思:一是反思备课, 认为自己考虑欠周到, 是闭着眼睛捉麻雀;二是反思自己的课堂应变能力, 认为自己能因势利导, 在听取学生意见的基础上继续该课, 进而希望能继续提高自己的课堂应变能力。这样的“教后记”既有经验, 又有经验的总结;既有对过去的诊断, 又有对未来的希冀。如果说课堂上的灵活机动使于老师的教学得以顺利进行的话, 那么课后的反思与顿悟也许正是促使于老师的教学不断成功的原因所在吧。这样的“教后记”也不是偶尔为之的, 是时时存在于一位教师的日常教学过程中, 它总是能使教师少走弯路。

怎样写好数学课的教学反思 篇10

一、数学教学反思一定要写出课堂上的得与失,可以帮助自己成长

作为一名数学老师,许多人都经历过这样的事,也就是在我们经过精心备课后,去上课时许多时候自己设想的与学生的反应完全不一致.你当初认为这样去上会很精彩,可是学生就是活跃不起来.记得我在上《可能性大小》这一节课时,我为了让活跃课堂气氛,就事先准备了一个不透明的袋子,在里面装了3个红球与7个白球,这些球除颜色外,其他的都相同.并且我还精心设计了统计的表格,让学生进行划记,我以为这样的活动学生会感到有意思.可是这是我的一厢情愿,当我把袋子拿到每名学生面前让他们拿的时候,开始学生还有点小激动,可是时间一长以后,学生参与的激情就没有了.当我这项活动还没做到一半时,有许多学生就在那边谈笑玩耍了,到活动结束时有许多学生居然还没有划记.当时很想训斥学生们一顿,可是下课后,我在回味这节课失败的原因在哪,我觉得可能是我一个人活动的时间太长,让许多学生没事可做.于是我在这节课的后面写上了,个人活动时间不能过长,要想办法让学生全员参与.当我第二年再来备课,拿到这一节时,我翻开了我原来的备课,看到后面的教学反思后,我当时就想怎样才能让每名学生参与进来呢?经过思考我发现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就是分组摸球,我把班级学生分成几个小组,这样就能全员参与了,并且活动时间也不会太长,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因此第二年我在这一节课的教学反思就是两个字“分组”.因此教学反思一定要写出一节课的成功的地方,也要写出不足之处,这对于自己今后的教学工作有很大的帮助.

二、教学反思要写教材对教学的适用度,做到因材施教

教材的编写是为了让教师在教学时参考所用,也就是说教材的编写不一定考虑到所有学生的情况.那我们在使用教材时也会发现许多地方的课时分配不是非常合理,或者是说一节课根本不能完成任务,那么这时我们在写教学反思时一定要把这些内容写进去,在下一年编课时可以把这一部分的内容分成两课时编写,这样做到因材施教.例如八年级下册第十章第三节《分式的加减》,我在教这一节课的内容时,几乎没有一次能够完成教学任务,因为这节课,先要推导出同分母分式的加减运算法则,并进行练习,还要推导出异分母分式的加减法运算法则,并进行练习.大家作为教学一线的人都知道分式的运算,因为计算的综合性比较强,所以难度很大,在这个地方一定要慢步子,多练习,这样才能让学生学会分式的加减运算.但教材的安排却只有一课时,可能编写的人认为,这里只需要采用类比或转化的数学思想方法,很容易得出运算的法则,可是我总觉得这地方安排不是非常合理.因此我在写本节教学反思时,就写明教材编写课时较少,应该放慢节奏,勤加练习.并且我把我的想法,在一次我校的数学教研组活动内容中提出来,让数学组的同仁们进行讨论,经过交流后大家一致认为课时偏少,至少应该分成两课时或三课时进行教学.所以教学反思一定要写出对教材使用的感受,同时再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做到合理使用教材,让教材发挥最大功效.

三、教学反思要写一些较好的解题方法,解题的经验,为今后的教学工作打好基础

经过这么多年的教学实践,我每年在教学的过程中总会收获一些惊喜.我们的学生在解题时,总会有多种不同的解题的方法呈现,有许多时候学生的思维方式比老师的更好.因此在平时写教学反思时,一定会把这些较好的解题方法,解题思路以及解题的经验写在教案的后面.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我会经常翻阅这些原来的备课笔记,而这些教学反思对我今后的教学工作有着很大的帮助.例如我曾经遇到过这样的一道数学试题:当-1≤x≤2时,二次函数y=-(x-m)2+m2+1有最大值4,则实数m的值为多少?这道试题我拿到手后以为很简单,这个二次函数关系式是顶点的形式,也就是说当x=m时二次函数有最大值,最大值为m2+1,而题目中又说最大值为4,于是有m2+1=4,然后解得又因为-1≤x≤2,所以做完后还自认为自己做正确了,没想到课后有一名学生问我,对称轴直线x=m为什么在-1≤x≤2之间,我这时才发现自己做错了,该题应该分成三种情况去讨论,也就是对称轴在x=-1的左侧,对称轴在-1≤x≤2之间,对称轴在x=2的右侧.这是多么随意的失误啊,于是我在这节备课后面写了这样的教学反思:不可轻视学生的智慧,也不能过分的相信自己的能力,要学会分类讨论.这样的反思,时刻提醒着我,对于我今后做题解题的帮助非常重要.

教学反思对于我们在一线教学的人员来说非常重要,我们一定要学会写教学反思,让教学反思成为帮助我们提升教学能力,提高教学业务水平的重要方法和手段.教学反思不是教学论文,有时可以是一句话或者几个字,但我们不能不反思只有反思,才能让我们进步.

摘要:教学反思对于教学人员来说非常重要,我们一定要学会写教学反思.教学反思不一定要长篇大论,但要能写出自己课堂的得与失,能写出对教材使用的反思,能写出一些解题方法,积累解题经验,这样我们就能写对自己有很大帮助的教学反思.

关键词:教学反思,得与失,因材施教,解题方法,解题经验

参考文献

[1]卢伟汉.怎样写好数学课的教学反思[J].新课程学习:下;2010(10).

上一篇:体育物质资源下一篇:西安城乡居民收入差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