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续滴定法

2024-06-01

连续滴定法(精选7篇)

连续滴定法 篇1

铅锌作为重金属, 一直受到人们的关注, 其分析方法也有很多, 但都是单一的测试, 耗时长, 流程复杂, 而当今面对瞬息万变的市场变化, 时间就是效益, 这就给我们分析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能否快速的分析, 为客户在市场中占领先机。本文就很好地结合了这些要求, 把铅锌结合起来再采取不同的分离方法, 一次溶解, 分离, 同时连续测定, 分析铅、锌试样中的铅锌含量。

1 实验试剂及标定

1.1 实验溶液

分析过程中仅使用分析纯试剂和符合ISO3696规定的二级纯水。

1) Na2EDTA标准溶液:[c[C10H14N2O8Na2.2H2O]≈0.02mol/L]称取8.0g乙二胺四乙酸二钠, 加水微热溶解, 冷至室温, 移入1000m L容量瓶中, 用水稀至刻度, 摇匀。放置3d后标定;

2) 铅标准溶液:准确称取含铅99.99%的金属铅1.0000g置于烧杯中, 加入2+1硝酸30 m L, 盖上表面皿, 加热蒸至近干, 水洗表面皿, 加水约50m L, 加热溶解, 转入1000 m L容量瓶中, 补加2m L浓硝酸, 稀至刻度, 此液含铅1mg/m L;

3) 锌标准溶液:准确称取未氧化的锌片1.0000至于烧杯中, 加入1+1盐酸15 m L, 加热溶解, 冷却后转入1000 m L容量瓶中, 稀至刻度, 此液含锌1mg/m L。

1.2 标定

1) 铅标定:分别吸取20ml的铅标准溶液3份, 至于烧杯中, 各加入30ml (1.1.16) 的CH3COOH-CH3COONa缓冲溶液, 搅拌加入0.1g抗坏血栓, 加两滴二甲酚橙 (0.5%) 指示剂, 用Na2EDTA标准溶液滴定至亮黄色为终点, 按下式计算Na2EDTA标准溶液的平均因子TPb, 保留四位有效数字, 随同标定做空白试验;

计算:TPb=m/v

式中:TPb:Na2———EDTA标准溶液对铅的滴定系数, g/m L;

m———吸取铅标准溶液的铅量, g;

v———标定时消耗Na2EDTA标准溶液的体积, m L。

2) 锌标定:吸取25m L锌标准溶液3份, 至于烧杯中, 加入甲基橙1滴, 用1+1NH3·H2O中和溶液呈橙黄色, 操作同试验方法2.4~2.5。按下式计算Na2EDTA标准溶液的平均因子TZn=m/v, 取3次标定结果的平均值为滴定系数, 保留4位有效数字, 随同标定做空白试验;

计算:TZn=m/v

TZn:Na2———EDTA标准溶液对锌的滴定系数, g/m L;

m———吸取锌标准溶液的锌量, g;

v———标定时消耗Na2EDTA标准溶液的体积, m L。

1.3 实验试剂 (见表1)

2 试验方法

1) 准确称取0.2000g试样放入烧杯 (试样按顺序排列) 中, 加少许水润湿, 先加入10 m L盐酸 (ρ=1.19g/m L) , 置于电加热板上加热溶解2~3min, 再加入5m L硝酸 (ρ=1.42g/m L) , 蒸至约1m L, 取下, 加30ml水煮沸, 取下冷却。

2) 冷却后加入5%的K2SO420 m L, 搅拌, 再加1+1H2SO44m L搅拌, 沉淀 (至少1h) ; (必要时加10m L无水乙醇) ;

3) 过滤:将沉淀好的溶液过滤, 再用2%H2SO4洗涤液洗涤烧杯、滤纸和漏斗 (8次左右) ;

4) 将洗涤好的滤液按顺序排列, 各滴加1滴甲基橙: (0.5%) , 然后用1+1NH3.H2O中和调节溶液至橙黄色, 加10ml NH4F, 再加5m LNa2S2O3, 加20m L CH3COOH-CH3COONa缓冲溶液, 搅拌;

5) 用Na2EDTA滴定:将上述溶液加两滴二甲酚橙 (0.5%) 指示剂, 用1∶1.2的Na2EDTA标准溶液滴定溶液至亮黄色为终点, 计算锌含量[1]。

式中:TZn:Na2———EDTA标准溶液对锌的滴定系数, g/m L;

V1———试液消耗Na2EDTA标准溶液的体积m L;

V0———空白试验消耗Na2EDTA标准溶液的体积, m L;

M———试料的质量, g。

6) 将上述过滤洗涤后的滤纸放回原烧杯, 加30m L (1∶1.15) CH3COOH-CH3COONa缓冲溶液, 加少许水, 在电热板上煮沸10min, 冷却, 加0.1g抗坏血栓, 加2滴二甲酚橙 (0.5%) 指示剂, 用Na2EDTA (1.1.1) 标准溶液滴定溶液至亮黄色为终点, 计算铅含量[2];

式中:TPb———Na2EDTA标准溶液对铅的滴定系数g/m L;

V1———试液消耗Na2EDTA标准溶液的体积m L;

V0———空白试验消耗Na2EDTA标准溶液的体积m L;

M———试料的质量, g。

3 分析要点

1) 用2%硫酸洗涤时, 由于三价铁能封闭二甲酚橙的变色, 故必须洗净;

2) 本法基于锌呈锌氨络离子状态与干扰元素分离, 如氨的含量不够, 锌不能完全形成锌氨络离子会使结果偏低;

3) 本法溶样时不冒硫酸盐, 可消除矿石中重晶石对滴定的干扰;

4) 硫酸:使铅与锌分离, 铅成硫酸铅沉淀;

5) 乙酸-乙酸钠缓冲溶液:将硫酸铅转化为可溶的乙酸铅溶液, 并使溶液的p H值保持在5~6之间;

6) 氨水:中和调整滤液酸度, 并保证有足够的氨离子使锌能完全形成锌氨络离子;

7) 抗坏血酸、硫代硫酸钠、氟化铵:消除铁、铜、铝等的干拢;

8) 沉淀时, 可加入10m L无水乙醇, 促硫酸铅沉淀生成, 试样可不必放置两小时。

摘要:采用盐酸和硝酸分解试样, 使铅成K2SO4、PbSO4复盐沉淀与大部分干扰元素分离, 过滤出复盐PbSO4, 并将其溶解于HAc-NaAc缓冲溶液中, 在pH=5.66时, 以二甲酚橙为指示剂, 用Na2EDTA滴定, 所得结果为铅。滤液中加入甲基橙, 用1+1NH3·H2O中和至溶液成橙黄色, 在pH=5.5时, 以二甲酚橙为指示剂, 用Na2EDTA滴定, 测得结果为锌镉合量, 减去镉量, 即为锌量。本方法可同时连续测定铅、锌试样中的铅、锌。适用于含铅锌1%以上的试样测定。

关键词:EDTA,容量法,连测,铅,锌

参考文献

[1]GB/T8152.1-2006, 铅精矿化学分析方法铅量的测定酸溶解-EDTA滴定法.[2]张斌利.EDTA容量法连续测定铅锌试样中的铅和锌[J].西北铀矿地质, 2003, 29 (1) :55-57.

连续滴定法 篇2

鞣革存在以上不可避免的缺点,人们便尝试着将Fe(II)的配合物做为鞣剂研究[2]。与Fe(III)盐鞣革相比,Fe(II)盐鞣革具有无污染、成革色浅、无铁锈味、制备鞣剂操作简便等优点,但是Fe(II)非常不稳定,存放或使用过程中容易氧化为Fe(III),因此要控制和测定成革中Fe(II)含量尤为重要[3,4]。铁鞣革中FeO含量对其质量有很大影响。含铁量对成革柔软、丰满、弹性影响较大,同时对纤维结构紧密性、内部纤维束分散程度都有不可忽视的作用,目前为止对成革中Fe(II)含量的测定未见报道,本实验使用化学滴定法和电位滴定法对成革中Fe(II)含量进行测定,意在寻求一种简单科学的方法,测定成革中的Fe(II)含量,为Fe(II)盐鞣制成革质量的控制提供理论基础。

1 主要试剂和仪器

基准试剂K2Cr2O7,含铁革样(实验室自制),二苯胺磺酸钠指示剂(0.2%水溶液),硫酸,磷酸,FeSO4.(NH4)2SO4,邻二氮杂菲-亚铁均为分析纯,来自成都科龙化学品有限公司;鞣制常规试剂均来自成都德阳德赛尔化料有限公司;

PHS-3D型pH电位计,上海精密科学仪器有限公司;DF-101S型恒温磁力搅拌器,郑州长城科工贸有限公司;BS124S型电子分析天平,德国Sartorius公司。常规玻璃仪器均来自成都蜀都玻璃仪器厂;常规鞣制仪器由四川大学制革清洁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提供。

2 实验方法

2.1 革样的准备

样品制备工艺过程见表1[5],获得鞣制样品后,称取所需样品10 g高温灰化,使有机物质变成二氧化碳、水而挥发,剩下残留物中存在Fe(II)及其它矿物鞣剂和中性盐等,利用化学滴定法和电位法分别测定所搜集废液和成革中Fe(II)含量含量,对比两种方法的准确度。

1)采集废水经消化后得样品[6](总废液400 m L);革样经灰化[7]后加入1 mol/L醋酸钠溶液10 m L和0.1%邻二氮杂菲溶液5 m L,得样品B(灰化后总液100 m L),分别测定其Fe(II)含量。

2.2 滴定法测定Fe(II)含量测定

2.2.1 滴定原理

利用一种亚铁菲绕啉的试剂在pH2~9的宽范围酸度下迅速反应,生成橙红色络合物。生成的络阳离子是测定铁(II)含量的基础。反应化学式如下[8]:

此试剂的三个分子以它们的氮原子同一个铁(II)离子配价结合来满足它的配位数(6),稳定的无元螯合环由此而形成,两者摩尔反应比例为1∶3。 测定时,控制溶液pH5.0左右。

2.2.2 测定步骤

(1)标准曲线绘制:

取6个50 mL容量瓶,分别移取10 μg/mL铁标准溶液2.0、4.0、6.0、8.0和10.0 mL于5个容量瓶中,另一容量瓶中不加铁标准溶液(配制空白液,做参比。然后各加5 mL 1 mol/L醋酸钠溶液及3 mL 0.1%邻二氮杂菲,以水稀释至刻度,摇匀)。在分光光度计上,用2 cm比色皿,在最大吸收波长(510 nm处),测定各溶液的吸光度。以铁含量为横坐标,吸光度为纵坐标,绘制标准曲线。滴定过程中氮气保护。

(2)铁含量测定:

吸取5 mL待测样品,其他步骤同上,测定吸光度。通过标准曲线获得溶液中的Fe(II)含量,测量三次取平均值。

2.3 电位法测定Fe(II)含量测定

2.3.1 测定原理

用K2Cr2O7溶液滴定Fe2+离子的反应为:

6Fe2+ +Cr2Oundefined+14H+= 6 Fe3++2Cr3++7H2O

两个电对(Cr2Oundefined/ Cr3+和Fe3+/ Fe2+)氧化性和还原性都是离子,可用惰性金属铂电极作指示电极,饱和甘汞电极作参比电极组成原电池。滴定过程中,指示电极电位随滴定剂的加入而变化,在等当点附近产生电位突跃。氧化还原指示剂为邻二杂菲-亚铁[9,10]。

2.3.2 测定步骤

用移液管准确吸取10 mL 0.01mol/L FeSO4.(NH4)2SO4溶液于150 mL烧杯中,加3 mol/L H2SO4溶液约10 mL加水至约50 mL,加1滴邻二氮杂菲-亚铁指示剂,将饱和甘汞电极和铂电极插入溶液,放入铁芯搅拌棒,开动搅拌器,记录溶液的起始电位。然后用K2Cr2O7溶液滴定至电位发生较大变化时,观察指示剂的变色。通过突跃后,再测几点,直至K2Cr2O7过量100%,滴定过程中氮气保护。绘制E-V曲线(E为纵坐代表电动势,V为横坐代表所加滴定剂的体积,在S形滴定曲线上,作两条与滴定曲线相切的平行线,2条平行线的等分线与曲线的交点为曲线的拐点,对应的体积即滴定终点时所需的体积[11]。计算式如下:

undefined

3 结果与讨论

3.1 滴定法测定Fe(II)含量

酸皮重1000 g,加入的总Fe(II)含量为10 g。滴定法标准曲线如图1。采集废液总体积为400 mL,在510 nm处获得吸光度为0.127,根据标准曲线获得废液中Fe(II)浓度为10.85μg/mL,总Fe(II)含量为4.34 g;成革灰化后总体积为100 mL,在510 nm处获得吸光度为0.534,根据标准曲线获得成革中Fe(II)浓度为45.64μg/mL,总Fe(II)含量为4.56 g。容易得知废液中总Fe(II)含量与成革中总Fe(II)含量之和为8.9 g,成革中FeO含量为7.16%。

3.2 电位法测定Fe(II)含量

利用电位法测定废液和成革中Fe(II)浓度,通过滴定过程中溶液电位变化的规律,绘制E-V曲线如图2。通过计算可知废液中总Fe(II)含量为4.89 g,成革中总Fe(II)5.01 g,Fe(II)含量总和为9.9 g,成革中FeO含量为7.87%。

鞣制过程中加入Fe(II)总含量为10 g,化学滴定法和电位滴定法所得Fe(II)含量如表2。可以看出化学滴定法获得Fe(II)总含量为8.9 g,于加入总Fe(II)10 g相比,损失率为11%;电位滴定法获得Fe(II)总含量为9.9 g,损失率为1%。从结果可以明显看出,电位滴定法对Fe(II)含量测定结果更准确。这可能是因为化学滴定法中Fe(II)在碱液中非常容易水解,会影响邻二氮杂菲铁络合物的显色稳定性[12],所以测定溶液酸度非常重要。而电位滴定法虽然也要观察指示剂的变色(由橙红色到淡蓝色),测定过程中是根据电位数字的突跃来判断终点,相比化学滴定法更准确,也空易控制。因此电位滴定法是一种更有效和准确的测定成革Fe(II)含量的方法。

4 结论

化学滴定法获得Fe(II)总含量为8.9 g,于加入总Fe(II)10 g相比,损失率为11%;电位滴定法获得Fe(II)总含量为9.9 g,损失率为1%,从结果可以明显看出,电位滴定法通过电位数值的突跃确定反应终点,不像化学滴定法需要从显色剂颜色变化来判断终点,因此电位滴定法是更为准确的一种滴定成革中Fe(II)含量的方法。

参考文献

[1]陈慧,杨昆,单志华.Fe(II)多远结合鞣法研究[J].皮革科学与工程,2010,20(2):5-9.

[2]CHEN Hui,Guo Jun and SHANZ Zhihua.A cleanerchrome-free tanning regime:sulfonated urea-phenol-formaldehyde condensed polymer and ferrous sulfate tan-ning[J].JALCA,2010,105(1):18-21.

[3]郭军,史楷歧,陈慧.Fe(II)-THPS鞣法研究[J].皮革科学与工程,2010,20(3):19-22.

[4]杜晓声,陈慧,单志华.亚铁盐-THPS二元体系对胶原热稳定性影响[J].中国皮革,2010,39(15):15-18.

[5]郭军,单志华,陈慧.Fe(II)-THPS鞣法研究(续)[J].皮革科学与工程,2010,20(5):19-23.

[6]蒋维祺,龚德珍.皮革理化分析[M].成都科学出版社,1997:36-37.

[7]蒋维祺.皮革成品理化检验[M].中国轻工业出版社,1999:28-30.

[8]成都科学技术大学分析化学教研室,浙江大学分析化学教研组.分析化学实验[M].高等教育出版社,1989:155-161.

[9]郭军,单志华,陈慧.几种有机配体与硫酸亚铁的配合物稳定常数[J].中国皮革,2010,39(17):8-11

[10]华东理工大学分析化学教研组,成都科学技术大学分析化学教研组.分析化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5:184-205.

[11]张祥麟,康衡.配位化学[M].长沙:中南工业大学出版社,1996.

汞盐滴定法在我公司的应用 篇3

灵宝鑫农化工有限责任公司 (原灵宝化工总厂) 目前生产能力为13万吨尿素, 在生产过程中需要消耗大量的天然水, 脱盐水。众所周知, 给水中Cl-超标时, 对设备和管道的腐蚀十分严重。目前小氮肥企业对脱盐水、循环水、天然水中的氯化物的测定, 一般都采用银量法。即以铬酸钾为指示剂, 用硝酸银滴定水样中的氯化物, 但在工作中发现, 此方法存在如下缺点:

a.滴定终点不明显。

b.测定氯化物含量较低的脱盐水时, 误差较大。

c.循环水中所加的阻垢剂, 缓蚀剂等, 严重影响测定。

为了提高分析的准确, 2007年10月, 我公司将测定水中氯化物的方法改为汞盐滴定法。

1汞盐滴定法简介

1.1 原理

在p H2.3~2.8的水溶液中, Cl-与Hg2+反应, 生成微离解的Hg Cl2。过量的汞离子与二苯卡巴腙 (二苯偶氯碳酰肼) 形成紫色络合物指示化学计量点。指示剂加溴酚蓝, 二甲苯蓝-FF混合液作背景色, 可提高指示剂的灵敏度。[1]

Fe3+, Cr O42-, SO32-, 联氨等对测定有一定干扰, 可加适量的对苯二酚或双氧水消除干扰。

本方法适用于氯化物含量在1~100mg/L Cl-的天然水、锅炉炉水、冷却水的测定。

1.2 试剂

1.2.1氯化钠标准溶液 (1ml含1mg Cl-) :准确称取1.649g优级氯化钠基准试剂 (预先在500~600℃灼烧0.5h或105~110干燥2h, 置于干燥器中冷至室温) , 溶于二级水并定容至1升。

1.2.2混合指示剂:称取0.5g二苯卡巴腙 (C13H12N4O) , 0.05g溴酚蓝 (C19H010Br4O5S) , 0.12g二甲苯蓝-FF (C33H27N2NAO7S2) , 用100ml乙醇 (95%) 溶解, 贮存于棕色滴瓶中备用。

1.2.3硝酸溶液 (1+65)

1.2.4硝酸汞标准溶液 (1ml含0.5mg Cl-)

配制:称取2.4g Hg (NO3) 2·H2O, 用含有0.5ml浓硝酸的二级水100ml溶解, 并用二级水稀释至1升, 放置过夜后标定。

标定:吸取氯化钠标准溶液 (1ml含1mg Cl-) 5ml, 用二级水稀释至100ml, 按下述测定步骤1.3.2, 1.3.3标定。

硝酸汞标准溶液对氯化钠的滴定度T按下式计算:

式中:1—氯化钠标准溶液的浓度, mg Cl-/ml

5—吸取氯化钠标准溶液的体积, ml

V1—标定时所消耗的硝酸汞标准溶液体积, ml

V2—滴定空白时所消耗的硝酸汞标准溶液体积, ml

1.2.5硝酸汞标准溶液 (1ml含0.1mg Cl-) :用滴定度为1ml相当于0.5mg Cl-硝酸汞标准溶液稀释制备。

1.3测定步骤

1.3.1 取100ml水样, 注入250ml三角瓶中;

1.3.2 加5滴混合指示剂, 逐滴加入硝酸溶液 (1+65) 调节水样酸度, 一直到溶液从紫色经绿色变成黄绿色, 再过量1ml;

1.3.3 在不断摇动下, 用硝酸汞标准溶液滴定, 接近化学计量点时 (溶液颜色由黄绿色变为暗绿色) 应缓慢滴定, 当溶液颜色变为紫色时即为化学计量点。

水样中氯化物含量小于10mg Cl-/l时, 应使用滴定度为1ml相当于0.1mg Cl-的硝酸汞标准溶液, 采用5ml微量滴定管滴定。

1.4 计算

水中氯化物含量

V1—滴定水样时消耗硝酸汞标准溶液的体积, ml

T—硝酸汞标准溶液对氯化钠的滴定度, mg/l

V—水样体积, ml

2汞盐滴定法与银量法的比较 (见表1)

3 存在问题及措施

在实际分析操作中, 有化验员反映, 用硝酸溶液 (1+65) 调节水样酸度时, p H值不容易控制在2.3~2.8的范围内, 经过反复测试, 分析方法做如下调整:

3.1混合指示剂

在配制混合指示剂时, 只用二苯卡巴腙, 二甲苯蓝-FF两种试剂, 而不再加入溴酚蓝。

3.2测定步骤

在盛100水样的锥形瓶中, 加入6滴0.4g/L溴酚蓝指示剂, 用硝酸溶液 (1+65) 调节水样酸度, 使溶液颜色由紫色转变为黄色, 再过量1.5ml, 然后加入5滴混合指示剂, 用硝酸汞标准溶液滴定。

参考文献

连续滴定法 篇4

1试验部分

1.1主要试剂

硫脲溶液,100 g/L;酒石酸溶液,100 g/L;酒石酸-硝酸混合溶液,酒石酸100 g/L,1.6 mol/L硝酸介质;二甲酚橙溶液,1 g/L。

铋标准溶液,5.000 0 g/L,称取金属铋5.000 0 g,用硝酸溶解后,移入1 L容量瓶中,用水稀至刻度,备用。

锡标准溶液,1.000 0 g/L,称取金属锡1.000 0 g,用盐酸溶解后,移入1 L容量瓶中,用水稀至刻度,备用。

铜标准溶液,5.000 0 g/L,称取金属铜5.000 0 g,用硝酸溶解后,移入1 L容量瓶中,用水稀至刻度,备用。

EDTA标准滴定溶液0.025 mol/L,用铋标准

溶液标定。

移取4份20.00 mL铋标准溶液于300 mL烧杯中,加入2 mL硫脲溶液,5 mL酒石酸溶液,0.1 g抗坏血酸,用水稀释至50 mL,加2滴二甲酚橙指示剂,用0.025 mol/L EDTA标准溶液滴定至黄色为终点。

其它试剂均为分析纯,水为蒸馏水。

1.2试验方法

移取0.050 0 g金属铋及0.200 0 g金属锡于300 mL烧杯中,加入10 mL王水,盖上表皿加热溶解,取下稍冷,加入2 mL硫酸,5 mL高氯酸加热至冒白烟,取下冷却。加入5 mL盐酸,0.5 mL氢溴酸加热至冒白烟,取下冷却,再反复加入5 mL盐酸,0.5 mL氢溴酸排锡2次,最后一次蒸干,取下冷却。加入10 mL酒石酸-硝酸混合溶液,盖上表皿,微热溶解盐类,取下稍冷。加入2 mL硫脲溶液,0.1 g抗坏血酸,用水吹洗表皿及杯壁。稀释至50 mL,加二滴二甲酚橙指示剂,用EDTA标准滴定溶液滴定至黄色为终点。

2结果与结论

2.1排锡试验

称取0.200 0 g金属锡与0.100 0 g金属铋,按1.2试验方法排锡,试验结果表明,终点突跃明显,

回收率>98%。

2.2排锑试验

称取0.050 00 g金属锑,按1.2试验方法排锑,残渣中的锑用原子吸收测定,试验表明,可将98%以上的锑排除。

2.3pH值的选择

移取20.00 mL铋标准溶液数杯,加2 mg锡标准溶液,按1.2方法进行试验,结果表明,当pH在0.5~1.5时,滴定终点突跃明显,因此选择滴定溶液pH为 1.0。

2.4酒石酸溶液用量

选择pH为1.0,加入酒石酸溶液5~20 mL,试验结果表明,加入5 mL酒石酸溶液时终点突跃明显。

2.5硫脲溶液用量

选择pH为1.0,加入5 mL酒石酸溶液,加入硫脲溶液2~10 mL,试验结果表明,加入2 mL硫脲溶液时终点突跃明显。

2.6锡干扰试验

移取20.00 mL铋标准溶液,加入2~10 mg锡标准溶液,按1.2方法进行试验,结果表明, 10 mg锡不干扰铋的测定。

2.7铜干扰试验

移取20.00 mL铋标准溶液,加入10~30 mg铜标准溶液,按1.2方法进行试验,结果表明, 30 mg铜不干扰铋的测定。

2.8共存离子的影响

试验表明,下列量(mg)离子不干扰测定,Pb2+(100), Sn4+(100),As5+(100), Sb5+(50),Cu2+(20),Ag+(5)。

3样品分析

3.1拟定的分析步骤

称取0.300 0 g试样于300 mL烧杯中,加入10 mL王水,盖表皿,加热溶解完全,冷却。加入2 mL硫酸,5 mL高氯酸,加热至冒白烟,冷却。加入5 mL盐酸,0.5 mL氢溴酸继续加热至冒白烟,冷却,再反复加入5 mL盐酸,0.5 mL氢溴酸排锡2次,最后一次蒸干,冷却。加入10 mL酒石酸-硝酸混合溶液,盖上表皿,微热溶解盐类,稍冷。加入2 mL硫脲溶液,0.1 g抗坏血酸,用水吹洗表皿及杯壁,稀释至50 mL,加入二滴二甲酚橙指示剂,用EDTA标准滴定溶液滴定至黄色为终点。

3.2精密度考察

按3.1分析步骤对7个锡阳极泥样品进行精密度考察,结果见表1。

3.3样品加标回收试验

按3.1分析步骤对7个锡阳极泥样品进行加标回收试验,结果见表2。

4结论

试验结果表明,在2 mL硫酸、5 mL高氯酸介质中,加盐酸及少量氢溴酸排锡,既能保证将锡、锑排尽,又使铋的损失最小。可测定锡阳极泥中>1.00%铋的测定。

摘要:研究了EDTA滴定法测定锡阳极泥中铋的方法。探索了排锡、锑的条件,对滴定条件、共存离子干扰情况、加标回收率、方法的准确度和精密度进行了讨论考察。本法用于锡阳极泥中铋的测定,操作简单,精密度好,准确性高。

关键词:锡阳极泥,铋,EDTA滴定法

参考文献

[1]符斌.重金属冶金分析[M]//有色金属工业分析从书编辑委员会.有色金属工业分析从书.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1994:149-150.

连续滴定法 篇5

1 酸碱滴定法测定蛋壳中钙镁总量存在问题

1.1 蛋壳溶解时间问题

在进行酸碱滴定法测定蛋壳中钙镁总量的分析研究过程中,所结合的基本条件是蛋壳中除去钙元素和没元素之外,不含有可以和酸溶液反应的杂质。一般情况下,为了保证处理掉在鸡蛋壳中杂质,要保证所进行的酸碱滴定法测定蛋壳中钙镁总量过程控制在一定时间范围内。(一般情况下,酸碱滴定法测定蛋壳中钙镁总量过程中,为了保证化学反应的准确性,只有在进行酸碱滴定法测定蛋壳中钙镁总量的过程中,快速实现鸡蛋壳在酸溶液中的溶解,才能够保证酸碱滴定法测定蛋壳中钙镁总量的数值准确性)。针对这样的情况,可以看出,通过酸碱滴定法测定蛋壳中钙镁总量过程中,还存在着鸡蛋壳的溶解时间限制。

1.2 酸溶液浓度使用问题

在酸碱滴定法测定蛋壳中钙镁总量过程中,主要利用的是盐酸反应溶解鸡蛋壳的处理方式,通过该方式的使用,可以保证对于蛋壳中钙镁元素的快速溶解。但是,盐酸是一种具有着很高挥发性的酸溶液吗,当使用较高浓度的酸溶液进行蛋壳溶解时,很容易因为盐酸溶液的挥发问题,导致最终的检测结果不准确。如果使用的盐酸浓度过低,很容易导致蛋壳溶解速度过慢,影响到整个实验进程,这就需要选择合适的盐酸浓度,充分地保证数据的准确性。在酸碱滴定法测定蛋壳中钙镁总量过程中,一般采用0.15 mol/L的盐酸浓度进行反应处理。

1.3 蛋壳样品的预处理过程

酸碱滴定法测定蛋壳中钙镁总量的原材料预处理过程,是分析研究的关键领域之一。与传统的酸碱滴定过程相比较,通过优化蛋壳样品的预处理过程,可以将鸡蛋壳中的杂质进行彻底的处理,为后续进行的钙镁元素测定提供有效的实验原材料,保证检测的质量。但是,在实际的蛋壳样品的预处理过程中,还存在着一系列的问题。

第一,酸碱滴定法测定蛋壳中钙镁总量过程中,可以辨别鸡蛋壳中元素的基本种类,其基本原理是利用酸溶液和鸡蛋壳中钙元素和镁元素进行反应(通过酸碱滴定法溶解鸡蛋壳,并利用碱溶液中和剩余的酸溶液,判断鸡蛋壳中镁元素和钙元素的总量),对鸡蛋壳的元素含量进行判别。但是,在实际的检测过程中,往往存在着对于预处理不够完全的情况,导致鸡蛋壳中还存在着一些可以和酸碱溶液进行反应的物质,导致最终的检测结果不够准确。

第二,酸碱滴定法测定蛋壳中钙镁总量,其基本原理是通过盐酸和碳酸镁以及碳酸钙进行反应,该反应的前提是碳酸镁和碳酸钙快速的溶解于盐酸溶液之中。但是,在实际的使用过程中,鸡蛋壳的溶解过程相对漫长,影响到了整个实验进程。

第三,通过酸碱滴定法测定蛋壳中钙镁总量,可以利用一些实验室的仪器来进行预处理,保证其处理效果。例如:在最近出现的超声容器用于酸碱滴定法测定蛋壳中钙镁总量过程中,可以大幅度的提升其预处理的效果,进而提升钙镁总量的检测效果。通过采用酸碱滴定法测定蛋壳中钙镁总量,可以将在鸡蛋壳中含有的钙镁元素进行反应,保证最终检测结果的有效性。但是,对于使用的超声技术参数的控制研究较少,这就导致先进分析检测技术的效果难以发挥出来。

2 酸碱滴定法测定蛋壳中钙镁总量用于水质检测存在问题及改进研究

2.1 利用超声技术降低蛋壳溶解时间

首先,要从控制超声波频率方面进行设计。近几年来,随着我国实验室分析水平的逐步提升,所使用的化学实验仪器也逐步丰富起来。随着酸碱滴定法测定蛋壳中钙镁总量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对于一些先进的仪器的使用也成为了实验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进行超声功率的控制,主要是通过利用提升超声功率,加强盐酸溶液和鸡蛋壳的溶解,进而保证鸡蛋壳的溶解情况满足实际的需要,保证蛋壳中钙镁总量数值保持在一个稳定的数值范围之内。具体的来说,所使用的检测仪器随着功率的提升,会产生温度上升的情况,通过对该设备的使用研究,可以发现,控制选择合理的功率,保证经过处理的超声波功率可以满足实际的需要,是进行超声波使用的关键性因素之一。

其次,要进行超声波的时间控制。在进行超声时间控制过程中,要采用单因素实验的方法,对不同超声时间处理下的鸡蛋壳的分解情况进行研究。经过对实验结果的分析研究,可以发现,超声时间控制在4个小时左右,可以达到最好的分解效果,因此,在进行超声时间的选择过程中,要根据单因素实验的变化曲线,选择合理的时间,保证最终分析结果的准确性。

2.2 合理控制盐酸溶液的浓度

针对酸碱滴定法测定蛋壳中钙镁总量过程的盐酸浓度问题,在后续的研究过程中,要充分的注重对于分析的实验条件的确定,降低酸碱滴定法测定蛋壳中钙镁总量过程中的盐酸挥发。与此同时,还需要在进行酸碱滴定法测定蛋壳中钙镁总量的过程中,要对相应的溶解时间进行控制,保证实验过程的准确快速完成。除此之外,针对可能出现的杂质问题对于酸碱滴定法测定蛋壳中钙镁总量结果的干扰情况,可以在进行处理的鸡蛋壳之中添加相应的预处理方法,将杂质处理掉,防止杂质对于实验结果产生干扰,进而在合适的盐酸浓度下进行反应,保证最终测定数据的准确性。

2.3 合理规划蛋壳样品的预处理过程

针对上文中提到的蛋壳样品的预处理过程存在的问题,在酸碱滴定法测定蛋壳中钙镁总量过程中,主要是进行对鸡蛋壳中的在职的分析处理,并通过预处理过程,将杂质有效处理掉,进而保证处理过后的鸡蛋壳可以满足后续分析检验的实际需要。与此同时,在实验的进行过程中,要从使用的清洗溶液、烘干温度等多重因素入手,促进酸碱滴定法测定蛋壳中钙镁总量检验效果的提升。

与此同时,还需要通过进行酸碱滴定法测定蛋壳中钙镁总量的技术改进研究,通过引进先进的处理技术,有效地处理掉鸡蛋壳的杂质。与此同时,通过引进诸如超声处理技术等方式方法,提升鸡蛋壳中的溶解度水平,保证最终检测结果准确的提升。

3 结语

综上所述,通过传统碱滴定法测定蛋壳中钙镁总量过程中存在问题的总结研究,其在蛋壳溶解、蛋壳预处理、酸溶液浓度层面还存在改进区域,这就需要通过改进蛋壳样品预处理过程、引进超声技术、合理控制盐酸浓度的方法,完善现有的碱滴定法测定蛋壳中钙镁总量方法,促进蛋壳钙镁元素浓度检测准确度的提升。

摘要:在高中化学实验中,利用酸碱滴定法测定蛋壳中钙镁总量,是鉴定蛋壳元素组成的有效手段。与此同时,酸碱滴定法主要化学反应原理是利用酸类物质溶解蛋壳中的钙元素和镁元素,进而通过判断消耗的碱溶液的数量,来判断蛋壳中的钙镁总量。针对这样的情况,该文将对酸碱滴定法测定蛋壳中钙镁总量的方法进总结研究,并对如何利用酸碱滴定法,改进蛋壳中钙镁总量测定效果的方式方法进行探索研究。

关键词:酸碱滴定法,蛋壳,钙镁总量,改进策略

参考文献

[1]程春萍,张丽娜.连续滴定法测定蛋壳中钙、镁离子的含量[J].内蒙古石油化工,2010,36(8):35-36.

[2]孙彩云,刘端,安志达.鸡蛋壳中钙镁含量的测定[J].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9,31(2):28-30.

[3]黄宝美,向静,曾玉婷,等.设计性实验与创新型人才培养的研究与探索——以蛋壳中钙含量的测定为例[J].绵阳师范学院学报,2009(2):152-154.

[4]郑海鹏,董全.蛋壳制取有机活性钙的研究进展[J].中国食品添加剂,2008(3):87-92.

连续滴定法 篇6

1 仪器工作原理

我公司采用的是SDS516/Iva定硫仪 (三德公司) , 库仑滴定法测硫遵循的是法拉第电解定律。煤样在不低于1 150℃高温和催化剂 (WO3) 的作用下于净化过的空气流中燃烧分解。煤中各种形态硫均被氧化或分解为SO2和极少量的SO3, 生成的硫氧化物被空气流带到电解池内, 与水化合生成亚硫酸和少量硫酸。以电解碘化钾溶液生成的碘 (称电生碘) 来氧化滴定亚硫酸, 电生碘所消耗的库仑电量由电脑采样、转换, 自动计算出试样中全硫含量的百分含量。

2 电解液

取KI、KBr各5g、冰乙酸10mL, 溶于250~300mL蒸馏水中, 搅拌均匀即可, 放入密闭的棕色瓶中。

3 试验步骤

1) 打开主机电源, 系统启动。

2) 参数设置。进入系统设置窗口, 设置好系统升温、试样编号、称样质量和测试方法等。

3) 在炉膛升温过程中, 可进行以下工作:

(1) 开启主气泵, 将电解液装入电解池内。

(2) 检查仪器气密性:开启主气泵, 观察流量计中的浮珠是否降至250mL/min以下, 若能, 则认为气密性良好, 可进行下一步操作;否则说明有漏气环节, 应查找漏气点, 加以密封。

(3) 调节系统气体流量计稳定至1000mL/min。

(4) 调节搅拌器搅拌速度 (搅拌时电解液有大量气泡生成即可, 防止搅拌子跳起撞击电极) 。

(5) 待炉温升至1150℃, 系统状态显示恒温。

4) 测试过程:

在瓷舟上称取 (50±2) mg煤样 (为了减小称量带来误差) , 在煤样上面薄薄地覆盖一层WO3, 将瓷舟置于送样石英托盘上, 单击“开始试验”, 煤样按设定程序自动进入炉内燃烧, 库仑滴定开始进行。试验结束后, 石英托盘自动退出炉膛, 用镊子将瓷舟放入耐热瓷盘中, 电脑直接显示出煤中全硫的含量。

注意:每次试验之前, 应进行1~2次含硫量在1%以上的“废样”试验, 以保证试验结果的准确性。

5) 试验结束后, 系统降温, 关掉主气泵、搅拌器, 放出电解液于棕色瓶内, 用蒸馏水清洗。

6) 待炉膛温度降至500℃左右时, 退出系统程序, 关闭计算机。

4 准确度试验

采用GBW11110e煤标准样品 (标准值为4.11%做准确度试验。库仑法测定5次, 硫的测定结果见表1。

%

从表1看出:库仑滴定法测定值与标准值给出结果无显著性差异。

5 库仑滴定法的优点和不足之处

1) 自动化程度高, 测定速度快, 测定一个试样仅需3~6min。

2) 测硫范围较宽, 且分辨率较高。测定范围为0.01%~40%, 测硫分辨率可达0.01%。因此, 基本上能满足测定的要求。

3) 此仪器无CO2、Cl2等尾气吸收装置, 对于高硫含量的煤样测定值偏低。

4) 该仪器采用电脑控制自动测定和自动计算, 在操作和数据处理方面有许多优势存在, 但库仑滴定法的关键是确保100%的电流率, 由于煤样中存在少量SO3, 其在高温下燃烧生成的SO2和SO3间存在一个可逆平衡, SO3的生成率由燃烧分解温度和氧气量决定。在1 150℃和用空气燃烧煤样时, SO3的生成率为3%左右。而SO3与I2不起氧化还原反应, 所以它不能被库仑法测定。此外, 在高温燃烧下, 煤中氢燃烧生成的水、煤中水及电解池中烧结玻璃熔极处渗入的少量水 (电解液) , 能与SO2、SO3反应, 生成亚硫酸或硫酸, 吸附在进入电解池前的玻璃管道中, 也会造成测定结果偏低。需用标准样品标定仪器对被测样品进行校正。

5) 该仪器也可测定水泥及原材料中SO3 (石膏除外) , 但最好采用V2O5做催化剂。库仑积分仪的测定结果为硫的毫克数时, 计算结果应再乘以2.5, 才是SO3的结果。

6 仪器使用注意事项

1) 每次开机使用仪器之前, 都应检查仪器气路系统的气密性。

2) 电解液pH值小于1.0时就应重新配制电解液, 一般测定200个左右试验样品就应更换电解液, 否则导致测定结果偏低;并且电解池也应定期进行清洗, 一般用棉纱、酒精擦去铂电极上的污垢, 再用蒸馏水对电解池及极片进行彻底清洗。

3) 电解液更换后必须做1~2个废样, 才能正式做试验, 每次为了保证测定结果准确可靠, 在试验前一般先做1~2个高硫量的废样, 从而保证电解液达到平衡。

4) 为了保证净化空气的干燥, 干燥剂 (变色硅胶有70%变色时, 应及时更换。

7 结论

连续滴定法 篇7

关键词:过氧化钠,铬铁,硫酸亚铁铵

铬是低合金钢、合金钢及合金铸铁中最重要的合金元素之一。铬的存在能显著改善钢的抗氧化作用[1]。它的碳化物比较稳定, 其中高碳铬铁就难以用酸分解。而铬是一个易被氧化和还原的元素, 所以, 需要用过氧化钠熔融分解, 过氧化钠既是碱性熔剂, 又是强氧化剂可将试样中的铬全部氧化至六价。本法是测定高含量铬的理想方法。但是仍有一些需要注意的地方。本文通过试验逐一探讨碱熔法分析过程中的影响因素并加以克服, 使得分析结果的准确性与精密度满足炼钢生产的需要。

1 实验部分

1.1 主要试剂

过氧化钠、硫酸 (1+1) 、磷酸、亚硝酸钠 (100g/L) 、硫酸锰 (40g/L) 、硝酸银 (5g/L) 、过硫酸铵 (200g/L) 、氯化钠 (50g/L) 、硫酸亚铁铵标准溶液 (0.045mol/l) 、N-苯代邻氨基苯甲酸为指示剂。

1.2 实验方法

(1) 母液制备。称5g过氧化钠于镍铁坩埚中, 称0.2g试样混匀后覆盖1g过氧化钠, 盖上镍铁坩埚盖儿, 在高温电热板上将坩埚内烘烤至焦黄色, 再将坩埚置于700℃的马弗炉中, 熔融5min, 至试料分解完全。取出冷却, 放入聚四氟乙烯烧杯中用100ml热水将熔块浸出, 用蒸馏水洗出坩埚, 冷却。用硫酸 (1+1) 中和至中性 (用p H试纸检测) 并过量8ml, 滴加亚硝酸钠溶液至绿色 (将铬还原至三价) , 煮沸2min, 除去过量亚硝酸, 冷却至室温, 移入250ml容量瓶中, 定容。

(2) 铬的测定。移取50.00ml母液于300ml锥形瓶中, 加入20ml硫酸 (1+1) , 5ml磷酸, 加100ml水, 滴加4滴硫酸锰溶液, 加10ml硝酸银溶液, 加20ml过硫酸铵溶液, 加热煮沸至高锰酸红出现, 继续煮沸5min分解过量的过硫酸铵至无小气泡产生。加7ml氯化钠溶液, 煮沸至高锰酸红消失 (若红色未消失再补加一定量的氯化钠溶液) , 待氯化银沉淀凝聚, 取下, 流水冷却至室温, 用硫酸亚铁铵标准溶液滴定至试液成黄绿色加4滴N-苯代邻氨基苯甲酸指示剂, 继续滴定至紫红色变为亮绿色为终点。记下读数[2]。

1.3 结果计算按下式计算铬的质量分数 (%)

式中:C为硫酸亚铁铵标准滴定溶液的浓度, mol/l;V为滴定消耗硫酸亚铁铵标准滴定溶液的体积, ml;m为分取试液中的试料量, g;51.996为铬的摩尔质量, g/mol.

2 结果讨论

(1) 过硫酸铵的配置过硫酸铵极不稳定, 10%的过硫酸铵在4℃的环境下最多能保持2周, 便会失效, 所以, 过硫酸铵应现配现用, 才可保证分析准确, 且过硫酸铵固体难溶, 可加热助其溶解.

(2) 溅失损失的影响必须将镍铁坩埚在低温电热板上加热烘烤至焦黄色后再移入700℃的马弗炉中, 这是因为, 如果过氧化钠熔剂中的水份未烘烤完全, 那么在其遇到高温时极易溅失于坩埚外, 使分析失败。而在用100ml热水浸取熔块时, 应控制下放速度, 避免溅出。

(3) 溶液酸度的影响铬的氧化反应与酸度有关, 酸度过大, 氧化速度慢, 而酸度太低, 则会产生水和二氧化锰沉淀, 所以控制溶液的酸度, 大约相当于100ml试液中含6~8ml硫酸为宜[1]。磷酸的存在有利于锰的氧化, 可以避免生成二氧化锰沉淀。

(4) 过硫酸铵的消除当煮沸至高锰酸红出现后, 一定要继续加热煮沸, 这样可以消除氧化后过量的过硫酸铵, 否则将使分析结果偏高。

(5) 氯化钠的影响加入氯化钠的作用除了将试液中的高锰酸还原成二价锰, 还可以与溶液中的银离子生成氯化银沉淀, 防止了银离子继续起催化作用。但当煮沸至高锰酸红消失后, 应取下流水冷却至室温, 以免煮沸时间过长, 使得六价铬被还原, 分析结果偏低[1]。

3 样品分析

按照本文方法对高碳铬铁样品中铬元素进行分析, 结果见表1。

从表1中可以看出, 用本实验方法所测定结果的相对标准偏差均小于0.2%, 分析结果准确可靠。

4 结语

本文采用碱熔-过硫酸铵氧化法测定高碳铬铁的质量分数, 减少了对试样的预处理过程, 缩短了分析周期, 并且在控制好各影响因素的情况下, 对不同含量的高碳铬铁的铬进行测定, 从结果来看, RSD<0.2%, 证明此法的准确度与精密度都很高, 方法可行。

参考文献

[1]曹宏燕.冶金材料分析技术与应用[M].冶金工业出版社, 2008.

上一篇:金融改革创新下一篇:共聚酰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