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及公共场所论文

2024-09-30

食品及公共场所论文(精选12篇)

食品及公共场所论文 篇1

2009年6月1日颁布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和2009年7月8日国务院第73次常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实施条例》规定, 从事接触直接入口食品工作的人员患有痢疾、伤寒、甲型病毒性肝炎和戊型病毒性肝炎等消化道传染病, 以及患有活动性肺结核、化脓性或者渗出性皮肤病等有碍食品安全的疾病者, 食品生产经营者应当将其调整到其他不影响食品安全的工作岗位。按照法律法规要求, 我市于2010年2月1日起调整了公共场所及食品行业从业人员体检项目, 截至2011年1月31日, 共对7 625人进行了健康体检。我们针对体检结果进行了汇总分析, 并对阳性病例及时采取了应对措施。现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体检对象

体检对象为白银市、区从事公共场所服务人员、食品加工销售及供水人员、药品从业人员、流通领域从业人员以及以上行业的管理人员。

1.2 体检内容及方法

体检内容包括询问既往传染病史及皮肤病史、内科检查 (心肺听诊、腹部触诊) 、皮肤科检查 (检查手癣、指甲癣、手部湿疹、银屑病和渗出性或化脓性皮肤病) 及胸部X线透视 (检查活动性肺结核, 对疑似肺结核病人拍胸部正位片确诊) 、大便培养 (检测痢疾杆菌、伤寒及副伤寒杆菌感染) 和采血化验。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 (ELISA) 检测甲型肝炎病毒抗体 (HAV-Ig M) 和戊型肝炎病毒抗体 (HEV-Ig M) 。

1.3 数据统计和分析

采用SPSS 16.0统计软件处理。用四格表连续性校正法和Fish确切概率法检验, 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体检结果分析

2.1 体检阳性结果

在体检的7 625人中, 发现患病者32人, 占0.42%, 其中HAV-Ig M阳性10人, HEV-Ig M阳性8人, 活动性肺结核6人, 皮肤病5人, 痢疾2人, 副伤寒1人, 见表1。前5种疾病男女组间用四格表连续性校正法统计学分析, 后1种疾病男女组间用Fish确切概率法统计学分析, 均P>0.05, 无统计学意义。见表1。

2.2 不同年龄组体检结果

在患病的32人中, 6种疾病在3个年龄组患病率见表2。从表2可以看出, <30岁组甲肝患病率高于≥30岁组, 戊肝<30岁组患病率低于≥30岁组, 符合有关文献统计结果。活动性肺结核<30岁组患病率高于≥30岁组, 这可能与这个人群流动性大, 在社会上比较活跃, 接触传染源机会多, 容易受感染有关[1]。各种疾病分3个年龄组组间用Fish确切概率法进行统计学分析, HEV-Ig M阳性的3个年龄组间P<0.05, 具有统计学意义。

3 应对措施

近几年来, 重大食品安全事故时有发生, 严重危害了广大消费者的生命安全, 食品行业和公共场所从业人员每年一次的上岗前健康体检, 不仅关系到自身的健康, 而且更广泛地影响广大消费者的身体健康及生命安全, 所以, 对每一位从业人员认真体检, 是对社会道德和社会责任负责, 对广大消费者的身体健康及生命安全负责。我们在体检中发现, 白银市食品行业和公共场所从业人员来自全国各地, 而且从业人员流动频繁所以, 上岗前体检显得尤为重要。根据近一年的体检结果显示, 在从业人员中甲肝、戊肝感染率相对较高, 分别在体检总人数中占0.13%和0.10%, 甲肝高于戊肝, 这两种传染病均为消化道传染病, 急性期病人是主要传染源。有文献报道, 在甲肝减毒活疫苗问世前, 很多地区是甲肝高感染区, 其流行特点多见于学龄前儿童和青少年, 很长一段时间内成为影响居民健康的公共卫生问题[2]。而经济状况和卫生条件相对较差, 可能是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之一[3]。25~50岁年龄段的中年人戊肝发病率较高[4]。这两种传染病的检出, 可以有效地杜绝其传播, 预防爆发性流行的发生。痢疾、伤寒和副伤寒的检出率很低, 这可能与人们防病意识的提高和及时治疗有关, 也有部分在岗人员每年在发病期间不来体检, 因此, 难以有效地预测其流行趋势。此次发现活动性肺结核6例, 占总体检人数的0.08%。其检出率虽然不高, 但也应及时采取隔离措施, 有效地预防在人群中的传播。

人 (1/10万)

对体检结果阳性的人员均不发放健康证明, 并根据不同病种给予相应的处置。对活动性肺结核者, 进行隔离并正规抗结核治疗6个月后复查, 病情好转, 一周内痰涂片2次阴性, 方可发放健康证明, 并定期复查至治愈;对甲肝、戊肝病毒感染者, 嘱其抗病毒、保肝治疗, 直至相应的Ig M抗体阴转;对痢疾、伤寒及副伤寒杆菌感染者, 嘱其抗菌治疗至大便培养正常;皮肤病患者必须治愈。总之, 上述疾病治愈后可以发放健康证明, 允许上岗。

参考文献

[1]陈国政.漯河市青年结核病发病趋势研究[J].职业与健康杂志, 2008, 24 (3) :248-249

[2〕毕胜利.针对问题深入研究中国的病毒性肝炎[J].中华实验和临床病毒学杂志, 2002, 16 (1) :5-6.

[3〕迮文远.计划免疫学[M].2版, 上海: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2001:525-538.

[4〕蔺小红, 辛广芹.老年戊肝病毒性肝炎临床特点分析[J].中华老年医学杂志, 1997, 16 (3) :144-146.

食品及公共场所论文 篇2

认真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卫生监督监测与技术指导规范、资料齐全。镇(县城)连续三年内未发生重大食品食物中毒事故、饮水污染事故、职业危害事故。

1.重视食品卫生、公共场所卫生、生活饮用水卫生、职业卫生管理工作。县政府将卫生工作列入政府工作议事日程,人大、政府领导,每年参加两次以上执法检查。结合本县实际,制定相应的管理办法或管理措施,档案资料齐全。

2.部门开展食品卫生、公共场所卫生、生活饮用水等卫生监督工作。A.部署实施卫生法律法规中长期规划,做到标本兼治,着力治本;B.卫生行政部门有综合检查或专项检查的计划,实施方案和总结;C.卫生监督部门监督监测频率符合地方法律法规标准的规范要求;监测方法正确,数据真实,评价结论准确;监督监测档案资料齐全;D.卫生许可规范,从业人员健康体检及卫生知识培训符合要求,“五病”调离率达100%。

3.有食物中毒、饮用水污染事故的预防管理措施及应急预案,连续三年未发生重大食物中毒事故、饮用水安全事故、职业健康危害事故。

食品卫生

食品生产加工经营单位,自来水厂及公共场所经营单位有卫生许可证,卫生管理制度健全,从业人员持有效健康证和卫生知识培训合格证。

1.食品卫生许可、公共场所卫生许可是卫生行政部门根据管理相对人的申请,按照食品卫生、公共场所卫生、生活饮用水卫生要求进行审核后赋予其从事生产经营资格的行为,根据《食品卫生法》《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生活饮用水卫生监督管理办法》的内容规定,生产经营者必须先取得卫生行政部门发放的卫生许可证方可经营。卫生许可是前置许可;食品、公共场所、自来水厂经营者取得卫生许可证后方可向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申请登记。

2.卫生许可证必须在有效期限内,超过有效期限的卫生许可证均视为无证经营。

3.卫生许可证应按照规定进行年检。监督检查的内容:(1)卫生许可证是否在有效期内。根据《食品卫生法》规定,各省级行政部门对卫生许可证的有效期限做出明确规定,超过有效期的许可证均视为无证经营。

(2)卫生许可证是否按规定年检。年检是对许可证以年度单位进行审核。其目的是考核相对人许可的条件是否发生改变,如卫生设施是否变化,流程有否改变。在本年度经营者是否有严重的违法行为,如重大食物中毒;是否接受二次较大的行政处罚。根据《食品卫生法》有关规定,逾期三个月未年检应按无证处理。(3)是否有超范围经营。卫生许可证的许可范围是根据申请人的条件依法确定的,超过许可范围经营食品就是超过其经营能力,将带来严重的卫生安全后果。

(4)亮证经营。食品经营者应把《卫生许可证》悬挂在醒目处,向顾客明示其合法的经营资格。

4.食品从业人员健康、培训的监督检查。

《食品卫生法》第26条规定:食品生产经营人员每年必须进行健康检查;新参加工作和临时参加工作的食品生产经营人员必须进行健康检查,取得健康证明后方可参加工作。卫生行政部门应定期检查管辖范围内食品经营单位的从业人员是否持有有效健康证和培训证、检查从业人员的操作习惯、个人卫生及卫生培训合格等。监督从业人员健康检查中检出的有碍食品卫生疾病(痢疾、伤寒、病毒性肝炎、活动性肺结核、化脓性或者渗出性皮肤病,以及其它有碍食品卫生的疾病)的患者应及时调离岗位。对未取得健康证明而从事食品生产经营,或对患有疾病不能接触直接入口食品的从业人员不按规定调离的,可按《食品卫生法》第47条的规定,责令其改正,情节严重的可处5000元以下的罚款。

5.卫生管理制度的监督检查

按照《食品卫生法》规定,食品经营者应进行食品卫生的自身管理,卫生行政部门应定期检查企业是否制定了卫生管理制度,管理机构及人员是否健全,责任制是否落实,是否有检查记录,发现的问题是否及时解决。

各类饮食店、食堂、食品加工摊点防尘、防蝇、防鼠及上下水设施齐全,有餐具消毒、保洁设施并运转良好,操作规范。制售食品过程符合卫生要求,生熟食品分开存放。定型包装食品符合规定,无变质、腐败和不符合卫生要求的食品及原料。

1.饮食店卫生要求:

(1)持有效的卫生许可证,生产品种、生产场所与许可证内容相符。

(2)操作场所面积不小于8㎡,上下水通畅,排水口有防鼠网;操作、就餐场所防蝇、防尘等设施齐全,无杂物堆放,垃圾桶密闭加盖。

(3)餐具洗消有专用水池和消毒保洁设施。(4)有满足需要的专用冷藏设备。

(5)工具、用具、容器生熟分开,盛装熟食品的容器清洗消毒后专用。

(6)销售直接入口食品时,必须使用售货工具,货与款分开,包装材料符合卫生要求。

(7)从业人员个人卫生良好,工作时穿戴整洁工作衣帽,不留长发、长指甲、不带戒指。

(8)内外环境整洁、有序,生产经营场所距离粪坑、污水池、垃圾场(站)、旱厕等污染源25M以上。

2.食品加工摊点卫生要求:

(1)持有效的卫生许可证,加工品种、加工场所与许可证内容相符。

(2)建立原材料采购索证、验收及台帐制度,索证资料包括:卫生许可证、检验合格证或卫生检验报告。

(3)成品按品种分类存放;与地面、墙壁有一定距离,便于通风;有防鼠、防虫等设施。

(4)从业人员持有效的健康证明。3.食品经营店卫生要求:

(1)持有效的卫生许可证,在许可范围内经营,不得有超范围、伪造、涂改、出借的行为。

(2)食品采购要落实索证、验收及台帐制度。索证包括:卫生许可证、检验合格或卫生检验报告。

(3)经营场所内环境整洁、地面平整不积水;有完善的防尘、防蝇、防虫和防鼠设施,经营场所视野内无苍蝇、老鼠和蟑螂等;现场制售直接入口食品场所应符合卫生要求;熟食加工间应为封闭式,符合专间卫生要求。

(4)食品从业人员持有效的健康证明和卫生知识培训合格证明。

(5)销售的定型包装食品的标签应符合有关标准要求,标明品名、产地、厂名、厂址、生产日期、批号或代号、规格、配方或主要成分、保质期限、食用或使用方法等;保健食品说明书内容必须真实,不得有虚假和夸大宣传的内容。

(6)销售柜台无过期和霉变食品。

政府应加强对食品加工摊点和小吃摊点的规范管理,统一管理,配备上下水和餐用具洗消设施,摊主应落实环境卫生管理,餐用具洗消制度,做好个人卫生。

县城食品生产经营单位实行食品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

食品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是卫生部在原食品卫生监督模式的基础上,借鉴国外食品卫生监管经验,推行的食品卫生监督新模式。食品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必须结合卫生许可和日常卫生监督进行,根据对食品生产经营单位卫生许可审查和一年内日常卫生监督审查结论的综合评价,确定卫生信誉等级。监督审查结论分为三个等级,即良好、一般和差。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遵循全程监督、基于危险性评估、量化评估、分类、分级管理、动态监督、公开透明、卫生安全的原则。

食品卫生信誉度分A(优秀)、B(良好)、C(及格)、D(不合格)四个等级,并按照下列标准确定。

A级:卫生许可审查结论和日常卫生监督审查结论均为良好;

B级:卫生许可和日常卫生监督其中一个审查结论为良好,另一个审查结论为一般;

C级:卫生许可审查结论和日常卫生监督审查结论均为一般;

D级:卫生许可和日常卫生监督其中任一个审查结论为差。

食品生产经营单位检查数量:

中小饭店各2个;食品商店、熟食店、单位食堂、食品加工厂各1个;学校食堂2个;2个集贸市场内5个饮食摊点。

附件:

《食品卫生法》

《餐饮业食品卫生管理办法》

《餐饮业和集体用餐配送单位卫生规范》 《集贸市场食品卫生管理规范》

附件:《餐饮单位创卫档案目录》

创卫档案目录

一、卫生许可证复印件(卫生许可证上加贴量化等级标志)

二、食品卫生管理组织机构、组成人员名单及职责(必须是规范的文件)

三、食品卫生管理规章制度和记录

1、本单位自身卫生检查、奖惩制度(三年的检查、考核记录,单独成册)

2、从业人员健康体检、卫生知识培训制度(三年的培训材料、培训记录及考核记录,单独成册)

3、食品原、辅材料采购、索证、验收制度(索取的原始证件及验收记录、台帐及不合格原料处理记录,单独成册)

4、食品库房卫生管理制度

5、餐厅卫生管理制度

6、食品加工操作过程各项卫生管理制度﹙凉菜间卫生管理制度、粗加工间卫生管理制度、烹调间卫生管理制度等﹚

7、餐具清洗消毒卫生管理制度

8、加工经营场所及设施清洁制度和维修保养制度

9、加工操作设备及工具清洁制度

10、废弃食用油脂(泔水)卫生管理制度(处理台帐、单独成册)

11、有毒有害物品管理记录、除虫灭害记录

12、食品添加剂使用记录

13、投诉管理制度﹙投诉处理应有记录﹚

四、监督机构对你单位实施卫生监督后的现场检查笔录等执法文书及本单位对存在问题的整改报告

五、监督单位对你单位监督、监测情况原始资料(包括采样记录、检验报告、检验结果评价书、现场监测结论)

六、单位受到卫生监督机构奖惩情况(行政处罚决定书)

七、“五病”调离资料(监督机构出具的调离通知书、本单位人事部门的调离通知)

八、废弃食用油脂(泔水)处理合同(协议)

附件:《食品经营单位创卫档案目录》

创卫资料目录

1、有有效的卫生许可证。

2、设有卫生管理组织。有领导分管卫生工作,有专(兼)职食品卫生管理人员,明确负责人、管理人员、从业人员的岗位职责和法律责任,有检查,考核,奖惩记录。

3、建立原材料采购索证和验收制度。索证资料包括:卫生许可证、检验(检疫)合格证明或卫生检验报告。验收记录包括:验货登记本、台帐及不合格原料处理记录。采购畜禽肉时,应索取检疫证明,采购进口畜禽肉及其制品时,应索取出入境动物产品检疫合格证明。

4、从业人员有效的健康证明和卫生知识培训的合格证明,从业人员五病调离率达100%。

5、建立健全卫生管理制度卫生管理制度包括:食品采购索证和验收制度、库房及贮存管理制度、食品销售过程各项卫生管理制度、过期食品和感官异常食品处理制度、从业人员健康检查和卫生知识培训制度、食品用具清洗消毒和卫生检查制度、经营场所环境卫生管理制度、凉菜间卫生管理制度、裱花间卫生管理制度、散装食品卫生管理制度、过期食品和感官异常食品处理记录、从业人员卫生知识培训记录、除虫灭害记录、监督执法文书(记录均为三年资料)。

公共场所卫生

旅馆、美容美发厅、歌舞厅、公共浴室、网吧等场所内外环境整洁,公共用品的清洗、消毒设施齐备,工作人员操作符合卫生要求。

县城影剧院、图书馆、展览馆、商场等场所应有良好通风采光条件,合理配备垃圾箱和卫生公厕。

公共场所是人类生活环境的组成部分之一,是公众从事社会活动的各种场所。公众是指不同年龄、性别、职业、民族或国籍、不同健康状况、不同人际关系的个体组成的人群。公共场所是在自然环境或人工环境的基础上,根据公众生活和社会活动的需要,由人工建成的具有多种服务功能和一定维护结构的公共设施,供公众进行学习、工作、旅游、娱乐、购物、美容等活动的临时性生活环境。

公共场所卫生作为环境卫生学的组成部分,其存在的卫生问题涉及卫生学的各个领域:包括空气卫生、饮水卫生、居室与微小气候卫生、采光与照明卫生以及通风、采暖、噪音、公共用具和物品等的卫生问题。

根据国务院1987年4月1日发布的《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的规定,能依法进行卫生监督的公共场所共有7类28种:

住宿与交际场所:有8种,分别为宾馆、旅店、招待所、饭店、车马店、咖啡店、酒店、茶座;

洗浴与美容场所:有3种,分别为公共浴室、理发店、美容店;文化娱乐场所:有5种,分别为影剧院、录像厅、游艺厅、舞厅、音乐厅;体育与游乐场所:有3种,分别为体育场(馆)、游泳场(馆)、公园;文化交流场所:有4种,分别为展览馆、博物馆、美术馆、图书馆;购物场所:有2种,分别为商场,书店;就诊场所与交通场所:有3种,分别为候诊室、候车(机、船)室、公共交通工具(指飞机、轮船客舱、火车客运车厢)。

1.旅店业卫生要求(1)持有效的卫生许可证,从业人员持有效的健康证明和卫生知识培训合格证明。

(2)无自然通风条件(无窗或死窗)的客房,每间必须安装独立的排、送风设施;可采用自然通风的客房,必须安装窗纱;使用分体空调的房间,空调过滤网每个月至少清洗消毒一次。

(3)有专用的茶具清洗消毒工具和容器,配置容量足够的保洁柜和数量足够的茶具。茶具经清洗消毒后方可供顾客使用(提供一次性杯具的除外)。

(4)脸盆、脚盆标记明显,脸盆、脚盆和拖鞋一客一换一清洗消毒。有专用的脸盆、脚盆和拖鞋的浸泡消毒容器,消毒方式可采用产品标定比例的含氯消毒剂浸泡30分。(5)床上用品一客一换,常住客一周一换,有床上用品洗涤设备,提供的床上用品须经彻底清洗消毒,感官性状良好;做到无毛发、无污渍、无破损。

(6)提供的洗发水、沐浴液、安全套必须符合国家标准和要求。

(7)公共卫生间为水冲式,有流动水洗手设施,每日清扫,做到无积水、无积粪、无蚊蝇、无异味;无自然通风条件的,要有机械排风设施。

(8)淋浴室有机械排风设施,不得安装直排式燃气热水器和放置液化石油气瓶。

(9)饮用水采用市政自来水,有二次供水设施的,按《二次供水设施卫生规范》的要求进行管理。2.美容美发店卫生要求

(1)持有效的卫生许可证,未经许可不得从事医学美容。(2)从业人员持有效的健康证明和卫生知识培训合格证明。

(3)理发、美容分区设置,染、烫发区有排风设施。(4)理发工具要做的一客一消毒。

(5)理发、美容用毛巾做到一客一换一消毒。(6)使用的化妆品符合《化妆品卫生监督条例》及化妆品卫生规范要求。

3.歌舞厅卫生要求

(1)持有效的卫生许可证,从业人员持有效的健康证明和卫生知识培训合格证明。

(2)有机械通风装置;使用分体空调的,空调滤网应定期清洗,每月不少于一次,保持滤网清洁无积尘。(3)禁止吸烟,应设立明显的禁烟标志。4.洗浴场所卫生要求

(1)持有效的卫生许可证,从业人员持有效的健康证明和卫生知识培训合格证明。(2)水源为市政自来水。

(3)地面采用防滑、不渗水、易于清洗的材料,墙体采用防水、防霉无毒材料覆涂,浴池池壁、池底光洁,采用白色材料铺设。

(4)淋浴喷头间距大于0.9m;浴池每晚要彻底清洗,经过消毒后再换水。池水每日至少要补充2次新水,每次补充量不少于总量的20%。

(5)室内通风良好,有机械通风装置。

(6)公用茶具一客一洗一消毒;拖鞋、浴巾每客用后必须清洗消毒。

(7)有禁止患有传染性皮肤病和性病者入浴的标志。(8)洗发、沐浴用产品应符合《化妆品卫生管理条例》有关规定。

5.网吧卫生要求

(1)室内整洁,地面无果皮、痰迹和垃圾,采用湿式清扫,有专人负责。

(2)有机械排风设施,保证室内每人新风量达40㎡/h,使用分体空调滤网应定期清洗,每月不少于一次。(3)有茶具清洗消毒设施,配制容量足够的保洁柜华润数量足够的茶具,茶具经清洗消毒候方可提供给顾客使用(提供一次性茶具的除外)。

(4)每天营业结束后应对室内物体(桌、椅、扶手、键盘、电脑鼠标等)表面进行消毒。

公共场所检查单位数量:

中小旅馆各1个;美容美发2个;公共浴池2个;歌舞厅2个;网吧1个。

附件:

《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 《住宿业卫生规范》 《沐浴场所卫生规范》 《美容美发场所卫生规范》

附件:《公共场所经营单位创卫档案目录》

公共场所卫生档案资料目录

原则:

每户一挡,消毒记录可集中保管或存放在相关岗位,卫生制度一式两份,一份存档,一份张贴相关部门或岗位

1、卫生许可证正、副本复印件。(副本复印件要包含年审记录一页,正本须悬挂于大堂醒目位置)

2、场所平面图,标明各卫生设施位置(消毒间、布草间、工作间、洗衣房)。

3、单位卫生管理组织机构。

4、公共场所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5、公共场所集中空调应急工作预案

6、员工名单,健康证办理情况及禁忌症调离资料。

7、卫生知识培训相关资料(培训时间、培训内容、参加人员及考卷)。

8、场所各部门、相关岗位卫生管理制度:

 公共卫生区域保洁卫生管理制度(保洁区域、频次、要求,空调出风口滤网每周至少清理一次)。 杯具洗消间卫生管理制度。 布草间卫生管理制度。 洗衣房卫生管理制度(无洗衣房的须提供布草外洗合同)。

 酒店附属设施(美容美发、歌舞厅、洗浴中心、商品部)卫生管理制度。

 场所卫生设施(消毒柜、空调、冰柜、制冰机)日常保养及定期维护制度。 客人遗留物品登记制度  从业人员健康检查制度

9、日常卫生工作操作程序:

 客房清洁、卫生间洁具清洗消毒操作程序。 洗消间杯具清洗消毒操作程序。 布草去污、清洗操作程序。

10、场所内消毒记录。(客用品以往消毒记录应充实在档案中)。

11、公共场所危害健康事故报告制度。

12、化妆品及相关产品索证制度。

13单位每周卫生检查记录,奖惩登记情况。

14、卫生许可证年度审验的相关资料(非产品样品采样记录、检验报告单、现场监测结果评价单)。

15、单位对卫生监督部门检查中指出存在的问题的整改情况及整告。

16、卫生监督部门下发的文件、通知,日常监督制作的执法文书、行政处罚文书。

饮用水卫生

集中式供水和二次供水单位管理规范,自身检测和卫生监督机构监督、监测资料齐全。集中式供水出厂水、管网末梢水和二次供水的水质符合《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1.水源卫生

(1)水源选择有以下要求:水质良好,水量充沛,便于防护;取水点设在城市和工矿企业的上游;水源水质经卫生部门全分析和卫生学评价合格。

(2)水源卫生防护

地表水:水源保护区经当地人民政府批准公布;供水单位在防护地带设有固定醒目告示;取水点周围半径100米的水域内无捕捞、网箱养殖、停靠船只、游泳等污染水质的活动;取水点上游1000米至下游100米的水域不得排入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取水点上游1000米至下游100米沿岸无堆放废渣、有毒有害化学品仓库、堆栈装卸垃圾、粪便和有毒有害化学品的码头;不得使用工业废水或生活污水灌溉及施用难降解的剧毒农药、排放有毒气体、放射性物质或从事放牧。

地下水:遵守经建设部门会同卫生、环保、规划、国土等部门研究确定的卫生防护规定(凭当地文件),保证地下水源水的安全卫生。

2.自来水厂的卫生管理

(1)有有效的企业卫生许可证。

(2)建立健全卫生管理组织,有领导专管并配有专职或兼职卫生管理人员。

(3)有健全的卫生管理制度,并制定了取水、净水、清洗、消毒、检修、涉水产品采购与使用、岗位责任等制度。

(4)备有并遵守有关生活饮用水卫生管理的法律、法规、标准和规范。

(5)新、改、扩建的集中式供水工程项目必须取得经卫生行政部门预防性卫生监督审查合格后开具的证明(意见)书。

(6)对可能发生污染事故的环节制定安全防范措施及应急预案,若发生与生活饮用水污染有关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立即采取应急措施并以最快的方式报告当地卫生、建设主管部门。

(7)生产区建立门岗和安全保卫制度,无闲杂人员出入生产区。

3.制水卫生

(1)制水的布局卫生:制水工程的设计必须符合国家给水设计规范和标准;生产区与生活区分开,生产区和单设的泵站、反应池、清水池的外周30米范围内无生活居住区,无渗水厕所和渗水坑,无堆放垃圾、粪便、废渣、铺设污水管道;环境绿化美化,卫生状况良好。

(2)制水设备设施卫生:制水的设备设施、工艺流程必须满足生产需要;输水、蓄水、配水等设施密封,严禁与排水设施及非生活饮用水或单位自备水源的管网相连接;水处理剂和消毒剂的投加和储存处应通风良好,防腐、防潮,备有安全防范和事故的应急处理设施,并有防止污染的措施;水处理剂和消毒剂投加设施正常运转,并有备用设施;采购涉及饮用水卫生安全的产品必须符合卫生规范和产品质量标准,并索取产品有效卫生许可批准文件;生产区内新建的水处理设备、设施、管网投产前,以及设备、设施、管网修复后,严格冲洗、消毒,经水质卫生检测合格后方可正式供水;制水的所有水池内无异常漂浮物,无青苔和藻类。

4.水质检测与从业人员卫生

(1)水质监测;水厂必须建立自检水质理化和微生物检验室;配备与供水规模和水质检验要求相适应的检验人员、仪器和设备;水质检测方法采用国家规定的生活饮用水检验法;供水规模与水质检测项目及检验频率,按卫生部《生活饮用水集中式供水单位卫生规范》规定的集中式供水单位水质测定项目检测频率的规定实施;有完整、清晰、真实可靠的检验记录,水质资料档案齐全完整;建立了水质检测结果月报、年报、污染应急报告的制度并认真执行。

(2)从业人员卫生:直接从事供水、管水人员(简称“从业人员”)是指从事净水、取样、化验,二次供水卫生管理,水池和水箱清洗的人员。从业人员必须取得有效的健康证明和卫生知识培训合格证明方可上岗;制水、管水岗位的从业人员不得在岗位上吸烟,不得进行有碍生活饮用水卫生的活动;从业人员必须换上干净工作服、工作鞋上岗,防止将生产区外的污物、污泥带入生产区。

5.二次供水卫生(1)设施卫生:二次供水设施周围环境整洁,排水条件良好,设施运转正常,并有饮水消毒设备;所用设备及管件均取得卫生行政部门颁发的涉水产品卫生许可批件;接触水的设施表面光滑平整,不影响水质;所供水质感官形状良好,不含危害人体健康的有毒有害物质;水箱(池)内外应有爬梯,容积不得超过用户48小时用量,水箱或水池不得渗漏,设有通气管和罩,开口处须高出水箱(池)面5厘米,开口的位置与大小必须满足水箱(池)内部清洗消毒工作的需要,并加盖上锁;二次供水设施不得与市政供水管道、饮用水管道、大小便槽斗直接连接,溢水管与泄水管不得与下水管连通,蓄水池周围10米内不得有渗水坑和堆放垃圾等污染源,水箱周围2米内不得有污水管线和污染物。

(2)二次供水的卫生管理:二次供水设施的使用单位负责设施的日常运转、保养、清洗和消毒,制定设施的卫生管理制度,指定专门的管理人员;箱(池)的清洗人员必须取得有效的健康证明和卫生知识培训合格证明方可上岗;箱(池)的清洗为每年不少于1次,有清洗、消毒记录,清洗消毒后须经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检测合格后方可使用。

(3)二次供水的卫生检测:水质必测项目为:色度、浊度、嗅味及肉眼可见物、PH值、大肠菌群、细菌总数,余氯。选测项目为:总硬度、氯化物,硝酸盐氮,挥发酚,氰化物、砷、六价铬,铁、锰、铅、紫外线强度。增测项目为:氨氮,亚硝酸盐氮,耗氧量。

水质检测记录应完整清晰,档案资料保存完好。水质检测结果符合我国《生活饮用水卫生规范》的要求。

饮用水检查单位数量

自来水厂1个,自来水公司水源地。

附件:

《生活饮用水卫生监督管理办法》 《二次供水设施卫生规范》 《生活饮用水水质卫生规范》 《集中式供水单位卫生规范》

附件:饮用水创卫档案目录

卫生档案目录

(一)持有有效的生活饮用水卫生许可证,并悬挂在工作场所。

(二)有二次供水卫生安全制度及水质污染应急预案。

(三)有供管水人员名单。

(四)有二次供水设施清洗消毒纪录,清洗后水质监测报告。

(五)有卫生部门每年水质监测报告。

(六)有供管水人员卫生知识培训资料(包括培训记录、教材、和答卷)。

(七)有供管水人员健康体检资料(包括健康证、调离决定书和落实情况的书面材料)。

(八)水质消毒药品的索证(包括生产厂家卫生许可证、产品卫生许可批件及采购药品发票复印件)。

职业卫生

企业职业卫生符合国家规定要求。镇区内的新建、改建、扩建项目和技术改造、技术引进项目可能产生职业病危害的依法进行职业卫生审查,企业对劳动者开展职业健康监护工作。

《职业病防治法》规定,新建、扩建、改建的建设项目和技术改造、技术引进项目,可能产生职业病危害的,建设单位在可行性论证阶段,应当向卫生行政部门提交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报告。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报告,应当对建设项目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及其对工作场所和劳动者健康的影响作出评价,确定危害类别和职业病防护措施。

建设项目的分类管理

建设项目包括新建、改建、扩建和技术改造、技术引进项目等。建设项目的分类管理是依照建设项目是否产生职业病危害以及职业病危害的程度采取不同的管理方式。《职业病防治法》关于建设项目分类管理的对象,主要是建成投产或投入运行使用后可能产生职业病危害的建设项目,其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验收并投入使用,这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职业卫生防护措施“三同时”制度。建成投产或投入运行使用后不可能产生职业病危害,目前是根据卫生部颁发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目录》进行认定,凡建成投产或投入运行使用后可能产生《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目录》所列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建设项目,即为可能产生职业病危害的建设项目。

职业健康监护主要包括职业健康检查、职业健康监护档案管理等内容。职业健康检查包括上岗前、在岗期间、离岗时和应急的健康检查。根据卫生部《职业健康监护管理办法》规定,职业健康检查由省级卫生行政部门批准从事职业健康检查的医疗机构承担。职业健康检查结果应当客观、真实,体检机构对健康检查结果承担责任。

学校卫生

县城普通中小学设卫生室,按学生人数六百比一的比例配备专职卫生技术人员。学校教学建筑、环境噪声、教学采光照明以及黑板、课桌椅的设置应当符合国家有关标准。学校饮用水水质符合《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食品及公共场所论文 篇3

究其成因,食品安全信息交流制度的空缺,使国内信息安全调查总是慢半拍。在国外,要求收集信息必须准确,并要在研究单位、政府机构、粮食生产与食品加工企业及消费者之间进行有效交流,以便增加透明度,努力保证食品安全。同时,收集其他国家的食品安全信息并开展交流。譬如,日本建立了及时有效的从国际组织及海外各国收集信息的机制。而在国内,不仅内部食品信息交流网络尚未架构起来,而且与国外信息交流更是少得可怜。

信息披露环节过多,也使得信息很难做到及时、公开。从国外来讲,一些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可以在收集到可靠信息后立即发布相关警告或指令。而在国内,都必须上报上级主管卫生部门,然后再通过上级部门结合实际情况,进行严格审批,在最大程度地保证消费者利益和国内市场各方面均衡发展的基础上,卫生部才发布相关的产品安全警告或提醒。如此众多环节,让我们不难理解,为何安全警告总是姗姗来迟。

检测标准严重滞后,更让洋品牌常常在出现安全问题后,总是表现得傲慢无礼。在很多情况下,国家质检部门不是不想向公众及时发出安全信息,而是心有余而力不足。比如说,我国1996年出台《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其中规定禁止将“苏丹红一号”作为食品添加剂用于食品生产。但10年后发生苏丹红事件后,国家仍还没有出台统一的有关“苏丹红一号”的检测方法和标准。再以麦乐鸡所含的化学物质为例,由于目前对这种物质没有国家统一易行的检测标准和手段,只能任其自说自话,信口雌黄。

食品及公共场所论文 篇4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来自全县2006~2007年食品行业及公共场所行业无症状的2200名从业人员。其中:男860名、女1340名。不同年龄组之间人数为18~27岁950名、28~37岁820名、38~47岁360名、大于48岁80名。不同行业中公共场所从业人员1160名,食品卫生从业人员1040名。

1.2 方法

(1) HBsAg检测采用双抗体夹心法检测,检测试剂为上海荣盛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生产。(2) HBeAg检测:采用免疫吸附试验检测,全套试剂由上海荣盛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生产。

2 结果

2.1 一般情况

2200名受检者中,其中HBsAg阳性180人,阳性率8.18%,受检人数中男860人,阳性76人,阳性率8.84%;女1340人,阳性104人,阳性率7.76%。男性阳性率稍高于女性,无显著差异(χ2=0.81、P>0.05),见表1。不同年龄组中,阳性率各不相同,其中38~47岁中最高,为10%,最低的年龄组,为18~27组为7.79%,经统计学分析(χ2=0,P>0.05),无显著差异。不同行业中公共场所检测人数1160人,阳性98人,阳性率8.45%,食品卫生人员1040人,阳性82人,阳性率7.88%。经统计学分析(χ2=0.23,P>0.05)无显著差异。

2.2 HBeAg检测情况

检测出的180名HBsAg阳性人群中,HBeAg阳性者6例,检出率3.33%,其中男4例,女2例。见表1、表2和表3。

注:χ2=0.81,P>0.05

注:χ2=0.23,P>0.05

3 讨论

本次检测的阳性率为8.18%,并不代表弋阳县整体HBV感染水平。因检测对象、方法、敏感性不同而异。此次阳性检测率低于全省水平可能有以下方面原因:一是由于多年来加大了食品卫生及公共场所的执法力度,从业人员的体检率相对较高,近两年的公共场所、食品卫生从业人员相对来说比较固定,而原来检测出来的HBV感染者已调离该行业,检测出HBsAg阳性人数多数为新增的从业人员。二是卫生部门加大了对乙肝防治的宣传力度,群众对乙肝防治的意识得到了加强。三是由于多年来的免疫接种工作开展得比较好,产生表面抗体的人数增多,大大降低了HBV的感染,特别是从低年龄组感染率中体现出来。

本次结果表明:HBsAg阳性与性别、年龄及职业有一定的关系,但不很明显,男性的HBsAg阳性率为8.84%,略高于女性的7.76%,可能与男性生活方式有关。阳性率以38~47岁组最高,为10%,以18~27岁组最低,为7.77%。表明当前青少年感染概率相对较低。不同行业公共场所从业人员阳性率为8.45%,食品卫生从业人员为7.88%,也无明显差异。

尽管HBsAg阳性绝大多数是无症状携带者,但在流行病学上是有一定意义的。特别是针对HBsAg阳性人员作了进一步HBeAg检测,检出部分HBeAg阳性人员,表明病毒正在复制,具有更大的传染性。因此,加强食品卫生公共场所从业人员的管理是十分必要的。

摘要:目的 了解笔者所在县从业人员HBsAg携带情况,加强从业人员管理,保护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方法 取自全县食品、公共场所从业人员的体检血清,采用双抗体夹心法及免疫吸附试验方法 检测HBsAg及HBeAg。结果 在2200名受检者中,男性阳性率稍高于女性,各年龄组中阳性率各不相同,以最低年龄组阳性率最低,各行业之间阳性率无显著差异。结论 HBsAg阳性与性别、年龄及职业有一定关系,但不明显,免疫接种工作的开展,对降低乙肝感染率有一定的影响。

食品经营场所卫生管理制度 篇5

一、具有与食品流通经营相适应的食品经营场所,建立食品经营场所卫生岗位(库房、展示区、销售区等)责任制度,保持场所环境整洁。

二、远离污染源、有毒、有害场所,食品生产经营场所周围二十五米内无可能对食品造成污染的非水冲式厕所、垃圾场(堆)等污染源,场地平整、坚实,便于清扫、冲洗。

三、具有与经营的食品品种、数量相适应的经营设备或者设施,有相应的消毒、更衣、盥洗、洗涤以及存放垃圾和废物的设备或者设施。

四、具备和持续满足保证食品质量安全的环境条件,保持适当温度湿度,配备控温、控湿等设施和设备。食品分类,分架,隔墙隔地存放,各类食品有明显标志,有异味或易吸潮的食品应密封保存或分库存放,易腐食品要及时冷藏、冷冻保存。

五、在生产经营场所内不存放与食品生产经营无关的物品,不生产、贮存或者兼营有毒有害产品。

六、经营场所具有合理的设施布局,防止待加工食品与直接入口食品、原料与成品交叉污染,避免食品接触有毒物、不洁物。

单位(盖章):

食品及公共场所论文 篇6

关键词:食品安全 检测 原因分析

中图分类号:F2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336(2014)04-0046-02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我国在食品安全领域出现了很多问题,尤其在2008年三鹿奶粉事件曝光以后,在食品安全领域出现的不光彩事件逐渐增多。2011年的广西“地沟油”事件的爆出,也充分说明了我国在食品安全领域存在严重问题。最近几年爆发的食品安全事件,对消费者的身心健康造成了很大的影响,也对我国国民经济的稳定运行和我国的国际形象造成了严重的影响,使得消费者与相关政府部门之间的矛盾冲突在不断的加剧,影响到社会的稳定与和谐。所以,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有必要对我国食品安全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对食品目前的检测技术发展进行相关探讨,这对解决我国食品安全问题的困境具有重要的意义。

1 我国食品安全问题的原因分析

笔者通过相关参考文献的分析,发现我国的食品安全问题出现的原因主要是以下几个方面。

1.1 食品安全信息不对称

首先就是食品安全监管机构与消费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性。食品安全监管机构掌握了大量的有关食品安全的信息,但是并没有与消费者进行及时的沟通。政府食品安全监管部门通过对各种利益的考量,没有对消费者进行这些信息的通报。其次食品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性。身为生产者参与了食品的实际生产和加工制造,并对食品进行了自检或是送检,完全掌握了食品安全信息。但是消费者无法掌握食品的安全信息,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购买了劣质的食品,从而导致了食品安全事件的发生。

1.2 政府部门的腐败

政府的公共权力有时为少数既得利益集团服务,并不是为人民大众提供食品安全监测的服务。政府在食品安全领域的监督具有一定程度的经济人的特点,最大限度的追求经济利益,加速了食品安全事件的不断爆发。以三鹿奶粉事件为例,在奶粉事件爆发以前,三鹿集团与当地政府的联系比较密切,为当地经济的发展贡献了大量的税收。在奶粉事件爆发以后,企业公关部门并没有进行及时的补救,而是针对政府部门进行大量的公关活动,政府为了维护当地经济的发展,从而隐瞒了这一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对消费者的利益造成了严重的损害。

1.3 食品安全缺少社会性的监督

我国的食品监管主要以分段监管为主,品种监管为辅。食品监管涉及到很多部门,这些部门常常是依据本部门所属的检验检测机构的检测结果开展监管执法工作,“监管空白”和“监管交叉”并存,形成了诸多的监管盲区和效能损耗,为食品安全违法违规行为提供了可乘之机。一些食品安全的国家标准分类不统一、判定标准不一致,有些检测标准和方法仍然欠缺。检测方法和适用标准不一致、检测结果相互矛盾、发生问题后相互推诿责任等“业务冲突”问题。完善的食品监管并没有很好的建立起来。这就需要有一个社会性的公众的监督机构对食品安全作出公平公正的监督。

2 完善我国食品安全的检测措施

2.1 对现有的资源进行整合,成立专门的食品检测机构

食品安全涉及到国家农业、质检、工商以及卫生等部门,要对监管部门的检测资源进行整合,使之成之为一套完整的食品安全监管安全体系。由于我国食品安全管理实行“分段监管”的体制,大量检验检测机构分属政府各相关部门所有,资源普遍分割,检验项目重复,检测能力不高,布局不尽合理,缺乏统筹协调的体制机制,产生了多方面的管理困境。笔者认为应该将个部门的检测机构整合到一起,成立专门的食品检测机构,专门负责食品安全检测,这样既节省检测资源又便于管理。

2.2 加大对食品检测资金和技术的投入

我国食品检测的重点始终放在最终产品检测上,对过程控制还不够重视,导致有害食品流入市场。而且我国食品安全检测手段相对落后,许多食品安全检测实验室所用的仪器比较老旧,自动化和精密程度较低,设备维护和更新不能得到完全保障,检测人员普遍技术能力较低。笔者认为提高食品安全检测技术的关键是加大对食品安全检测工作的资金和技术的投入。加强食品检测技术的创新,引进专业人才,尤其是要加强对基层食品检测机构的技术和资金投入,不断改善基层检测机构的软件与硬件设施,满足市场化发展的需求。另外,对于食品检测的技术人员队伍的建设要始终放在第一位,提升食品检测人员的专业检测能力。高度重视对较高素质专业人才的引进,组织相关技术人员去国外培训,充分调动工作人员的积极性,从而开创我国食品检测工作的新局面。

2.3 明确统一的食品安全标准

为了保证食品安全工作的正常运转,在全国范围内变为统一的食品安全标准。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近日启动了我国5000多项食品标准的清理工作。我国存在很多各种各样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标准间交叉重复、脱节现象严重,不能适应食品安全监管和行业发展需要。食品安全国家标准体系整合现行的食品标准,建立唯一强制的食品安全国家标准体系,力图解决之前标准中存在的混乱局面。另外对于国际上的食品安全标准,我们国家应该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国外的食品检测标准,认真研究其现状和发展趋势,从而用来指导我国食品标准的制定和修订工作。

3 结语

食品安全已受到全球广泛关注,它不仅会危害消费者的健康,还会阻碍食品的正常生产经营,造成重大经济损失。我国当前食品安全主要问题包括:微生物引起的食源性疾病;化学性污染,包括重金属、真菌毒素污染;农药和兽药滥用;食品生产经营和加工过程中非法添加物和添加剂滥用。基于上述状况,我国在2009年公布的《食品安全法》中,以法律的形式确定建立食品安全风险评估制度,这是我食品安全监管全面迈向科学监管的重要一步。随着食品安全国家标准体系的制定和今后的出台,食品安全检测必将是食品安全监管的重头戏。近年来我国在食品检测方面也取得了许多重大进展,很多检测技术已经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但是在总体水平上与国际先进水平还有差距。国家正在整合现有的政府部门的检测资源,着手建立专门的食品安全检测机构,同时鼓励第三方检测机构的发展,中国的食品安全检测事业正在蓬勃发展。

参考文献

[1]范柏乃,喻晓,张骞.食品安全检验检测体系构建与政府行为分析[J].行政与法,2008(8):1-3.

[2]陈华杰,江贺.从伦理学角度探讨取消食品免检制度.2010(11).

[3]宗庆后.建议完善食品监管体制统一标准规范抽检程序[J].中国食品质量报,2010(3).

食品及公共场所论文 篇7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

来自2006年临潼区食品及公共场所从业人员11402名体检登记资料

1.2 方法

HBsAg携带情况采用上海申峰生物制品厂生产的全血乙肝表面抗原(WB-HBsAg)检测试条进行检验。

1.3 诊断标准

按试条说明进行规范操作,结果按说明判定,分为阳性、阴性、无效[2]。

2 结果及分析

2.1 食品及公共场所人业人员HBsAg检测情况

2006年共检查11 402人,HBsAg阳性率为2.06%,其中男性4309人,阳性率为2.90%;女性7093人,阳性率为1.55%。男女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4.20,P<0.01)。见表1。

2.2 不同年龄组的检出情况

以15~20岁年龄组阳性率较高,41~50岁年龄组较低,不同年龄组HBsAg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04,P<0.05),其他年龄组阳性率见表2。

2.3 各年龄组中不同性别的检出情况

不同性别各年龄组的HBsAg阳性率不同,HBsAg阳性检出情况见表3。经统计学的处理,男性各年龄组HBsAg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79,P<0.05),女性各年龄组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χ2=38.94,P<0.01)。

3 讨论

以上结果表明,在我站2006年度体检的11 402名从业人员HBsAg携带者中,男性的感染率高于女性,男性青壮年感染率高于老年[3]。尤其以20岁年龄组最高。这可能与男性人群社交活动频繁,吸烟、酗酒造成肝功能损害有关,极易感染HBV HBV是世界范围内影响公众健康的一个重要疾病,我国是感染高发区,现有携带者1.2亿人,1~59岁携带率为9.75%,我区携带率低于全国水平,但是作为旅游区,防治任务不可忽视。建议对这部分高危人群进行乙肝疫苗接种的干预工作[4]。以提高从业人员抵御疾病的能力。同时执法部门要加强卫生知识宣传,提高执法力度,对无证上岗人员及单位应按卫生法律法规给予适当的行政处罚,加强对从业人员尤其是新参加工作人员和女性进行健康教育,从源头上切断传播途径,营造一个安全的旅游环境。

参考文献

[1]李立明.流行病学,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293.

[2]陈鸿,唐荔伟,王淑萍,等.南昌市从业人员HBeAg血清检出报告.中华医药杂志,2003,3(2):172-173.

[3]陈国翠,高凤琴,韩国龙.1997—2000年西安市公共场所从业人员HBsAg携带状况分析.职业与健康,2002,18(1):82-83.

食品及公共场所论文 篇8

1对象与方法

1.1检测对象

昌宁县2008年食品、公共场所从业人员。

1.2试剂

购于某生物有限公司生产的乙肝病毒诊断试剂盒。

1.3检测方法

采取空腹静脉血约5ml, 离心取血清。采用ELISA法, 操作和判定严格按《乙型病毒性肝炎的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 (GB 15990-1995) 》附录A 1“乙型病毒性肝炎病原学诊断标准”和试剂说明书进行, 在酶标仪上读取A值, 凡被检血清A值/阴性对照平均A值≥2.1判为阳性, 否则为阴性[3]。先检测HBsAg, 对检出阳性的血清进一步检测5项指标。

2结果

2.1 HBV感染情况

全年共检测从业人员3473人, 检出HBsAg阳性31人, 阳性率为0.89%。其中男性1291人, HBsAg阳性12人, 阳性率为0.93%;女性2182人, HBsAg阳性19人, 阳性率为0.8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χ2=0.032, P>0.05) , 见表1。

2.2不同年龄组

HBV感染情况 (1) 各个年龄组中阳性率最高的是40岁~年龄组, 为2.01%;最低的是≥50岁年龄组, 未检出。各年龄组间总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9.76, v=4, P<0.05) 。 (2) 在阳性率构成比中以20岁~年龄组和40岁~年龄组最高, 均为29.03%;≥50岁年龄组最低, 为0, 见表2。

2.3不同职业人群HBsAg阳性率

食品从业人员和公共场所从业人员HBsAg阳性率分别为0.94%和0.62%, 两者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χ2校正=0.18, P>0.05) 。HBsAg阳性率构成比以食品从业人员较高, 为90.32%, 结果见表3。

2.4 HBsAg阳性者血清中HBV感染标志物类型

在31例HBsAg阳性血清中, 标志物有3种模式, 其中以HBsAg+HBeAb+HBcAb的构成比最高, 占38.71%;其次为HBsAg+HBcAb模式, 占构成比35.48%;最低是HBsAg+HBeAg+HB-cAb, 占构成比25.81%, 见表4。

3讨论与建议

本年HBV 5项血清学标志检测显示, 昌宁县从业人员HBsAg阳性率为0.89%, 较卫生部2008年4月21日公布的全国人群乙肝血清流行病学调查结果, “全国1~59岁普通人群HBsAg阳性率7.18%”低。按照流行强度划分标准[4], 我县从业人员HBsAg阳性率属于低流行区的阳性率, 男性与女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χ2=0.03, P>0.05) 。这主要与按《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和《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实施细则》规定, 每年对食品从业人员和公共场所从业人员强制性预防性健康检查一次, 对不符合上岗条件规定的给予调离岗位有关。虽然本年从业人员HBsAg阳性率为低流行区的水平, 但昌宁县属于西部地区, 我国西部地区人群乙肝表面抗原携带率高于东部地区, 故在从业人员预防性健康检查上, 不能有松懈麻痹思想, 应加强从业人员的监管, 逐步形成业主自觉要求从业人员持证上岗, 各类从业人员自觉接种乙肝疫苗, 以提高该人群对乙肝病毒的免疫水平, 切断乙肝这一传播途径。

从各年龄组人员检测结果看, 40岁~年龄组的感染率最高, 30岁~年龄组次之, HBsAg阳性在各年龄组间总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BsAg阳性集中在20~40岁年龄组, 出现两头小中间大的趋势。这可能与样本来源较为单一, 从业人员无儿童和老年人2个群体, 加之样本量较小有关。

以职业来看, 以食品从业人员HBsAg阳性率最高, 这个行业人员的特点是, 工作相对稳定, 青壮年多, 监管相对容易, 卫生执法部门应抓住这一特点, 加强监管, 对检出HBsAg阳性的从业人员, 及时调离岗位。公共场所从业人员的HBsAg阳性率虽然相对较低, 但这一行业的从业人员多为青年人, 人群流动性大, 工作场所极不稳定, 学历低, 暴露机会多, 监管困难, 卫生执法部门应抓住这一特点, 增加卫生监督的频率, 加大卫生执法力度, 提高业主自觉遵纪守法意识, 杜绝从业人员无证上岗, 做到从源头控制。

疾病预防控制部门应加强实验室的硬件建设和提高专业人员专业技能, 及时、准确地为卫生监督部门提供检测数据;卫生监督部门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第六章第二十六条和《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实施细则》第二章第六条规定, 调离不符合条件的从业人员。

做好食品、公共场所行业人员上岗前预防性健康检查, 是法律的规定, 也是降低HBV感染率的有效干预措施之一。通过上岗前预防性健康检查, 可及时发现HBV传染源, 切断传播途径。而对食品、公共场所行业人员进行有关卫生法规与卫生知识培训和普及乙肝疫苗接种, 是预防和控制HBV感染, 降低HBV感染率, 保护广大人民群众身体健康的可靠保障。

总之, 乙肝病毒的传染源广泛存在于人群中, 必须通过配合卫生监督部门, 严格执行就业前和每年一次的预防性健康检查, 严格调离制度, 加强卫生知识、法律法规的培训, 加大卫生防病知识宣传工作, 在普通人群中大规模实施乙肝疫苗预防接种, 从源头抓起, 使昌宁县从业人群中乙肝病毒阳性率控制在一个很低的水平。

摘要:目的了解2008年云南省昌宁县食品、公共场所从业人员乙肝病毒 (HBV) 感染情况, 确定管理的重点人群。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ELISA法) 对2008年共3473例从业人员进行HBsAg检测, 阳性血清进一步检测HBsAg、HBsAb (表面抗体) 、HBeAg (e抗原) 、HBeAb (e抗体) 、HBcAb (核心抗体) , 即乙肝血清标志物5项指标检测, 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2008年从业人员HBsAg阳性率为0.89%, 男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χ2=0.03, P>0.05) , 在食品、公共场所从业人员中构成比以前者高, 但两者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χ2=0.18, P>0.05) 。年龄分布以40岁年龄组最高, HBsAg阳性血清经5项指标检测HBsAg+HBeAb+HBcAb模式占38.71%, HBsAg+HBeAg+HBcAb模式占25.81%, HBsAg+HBcAb模式占35.48%。结论食品、公共场所行业人员进行一年一次预防性健康检查和上岗前预防性健康检查, 是降低HBV感染率的有效干预措施。

关键词:食品与公共场所,从业人员,HBV,感染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第六章第二十六条.1995-10-30.

[2]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实施细则.1991, 第二章, 第六条.1991-03-11.

[3]GB 15990-1995.乙型病毒性肝炎的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

食品及公共场所论文 篇9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2008年1—12月到镇宁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进行健康检查的食品和公共场所1385名从业人员。

1.2方法

采集受检者静脉血2ml;分离血清,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血清中的HBsAg。采用北京万泰生物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HBsAg诊断试剂盒,操作和结果判断严格按照诊断试剂盒说明书进行,试剂均在有效内使用。

1.3统计学处理方法

采用χ2检验。

2结果

2.1一般情况

2008年共检测食品和公共场所从业人员1385人,HBsAg阳性45人,阳性率为3.25%。其中,食品从业人员HBsAg阳性率为3.47%,公共场所从业人员阳性率为2.81%,食品从业人员与公共场所从业人员HBsAg阳性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43,P>0.05),见表1。

2.2性别分布

1385名从业人员中,男性阳性率为4.36%,女性阳性率为2.35%;男性与女性HBsAg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41,P<0.05),见表2。

2.3年龄分布

1385名从业人员中,最小年龄16岁,最大年龄65岁;HBsAg阳性率以45~65岁组为高(5.86%),<45岁组与45~65岁组HBsAg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38,P<0.01),见表3。

注:χ2=0.43,P>0.05。

注:χ2=4.41,P<0.05。

注:45~65岁与<45岁从业人员HBsAg阳性率比较,χ2=7.38,P<0.01。

3讨论

镇宁县食品及公共场所从业人员HBsAg阳性率为3.25%,低于我国健康人群HBsAg阳性率(9.675%)[1],但高于北京市昌平区的2.32%[2]、科学城的2.83%[3]。提示镇宁县现有的HBsAg携带者的防治在今后将是一个严重的问题。HBsAg阳性率较低可能与本县不断加强食品和公共场所从业人员上岗前体检及在岗从业人员的定期体检有关,应继续加大预防性卫生监督的力度,严格正常卫生监督管理。

结果显示,男性HBsAg阳性率高于女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我国性别发病特点[1]及国内有关报道[4]一致,这可能与男性的日常卫生意识淡漠及男性社交范围广等,感染机会增多有关。不同年龄组间HBsAg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45~65岁组较高,与陈小培等[5]报道相符,这可能与该组人群二次就业比例上升有关,应重视该组人群的综合防制。

预防乙肝,保障人民身体健康。在采取以保护新生儿及高危人群为主综合措施的同时,应重视对中青年及以上人群的免疫接种。建议加强对检测HBsAg阴性者及时接种乙型肝炎疫苗,向所有从业人员普及卫生知识,引导从业人员养成健康的工作行为和生活方式,从而有效降低从业人员的HBsAg携带率。

参考文献

[1]彭文伟.传染病学.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29,49.

[2]邢富坤.2006年北京市昌平区食品、公共场所从业人员HBsAg检出情况分析.职业与健康,2008,24(18):1915.

[3]叶桂英,陈青,施志勇,等.科学城服务行业从业人员HBsAg检测结果分析.现代预防医学,2007,37(2):359.

[4]朱碧香,王锦松,王远葵.义乌市从业人员HBsAg携带情况调查.浙江预防医学,2005,17(12):24.

食品及公共场所论文 篇10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2011年1—12月在昌平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参加健康检查的食品和公共场所的从业人员。

1.2 体检项目

内科检查(询问既往史及传染病史,心、肺、肝、脾等检查)、皮肤检查(化脓性/渗出性皮肤病)、X线胸部透视(活动性肺结核)、血清学丙氨酸转氨酶(ALT)及病毒性肝炎抗体检测(甲、戊型肝炎抗体)、大便培养(肠道传染病包括痢疾、伤寒)。

1.3 实验室检测方法血清学检查

ALT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速率法,判断指标>40 U为异常;采用肛拭采便法,采集大便留置平皿培养基内,进行伤寒杆菌、痢疾杆菌培养。

1.4 统计学处理方法

采用χ2检验进行统计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传染病检出情况

2011年1—12月昌平区食品、公共场所从业人员健康检查共计84 984人,共检出“五病”65人,检出率0.076%,其中甲肝抗体阳性1人(0.001%),戊肝抗体阳性3人(0.004%),活动性肺结核57人(0.067%),化脓性或渗出性皮肤病4人(0.005%),没有检出伤寒/痢疾。食品卫生行业“五病”检出率为0.074%,公共场所行业“五病”检出率为0.085%,经统计学分析,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24,P>0.05)。见表1。

2.2 血清中ALT异常检出情况

2011年食品、公共场所从业人员健康检查84 984人,ALT异常2 860人,检出率为3.37%。其中食品从业人员ALT异常2 273人,检出率为3.50%,公共场所从业人员ALT异常587人,检出率2.93%。经统计学分析,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5.08,P<0.01)。见表2。

注:ALT—丙氨酸转氨酶。

2.3 活动性肺结核检出情况

2.3.1 不同行业活动性肺结核检出率

2011年食品行业检出活动性肺结核41人,检出率为0.063%;公共场所检出16人,检出率为0.080%。经统计学分析,两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65,P>0.05)。见表1。

2.3.2 不同属地活动性肺结核检出率

2011年共检出活动性肺结核57人,其中本地检出活动性肺结核6人,检出率为0.025%;外埠检出51人,检出率为0.083%。经统计学分析,两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71,P<0.01)。见表3。

3 讨 论

3.1 坚持对食品和公共场所从业人员的健康检查

按《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安全法》、《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要求,患有痢疾、伤寒、病毒性肝炎(消化道传播)、活动性肺结核,化脓性或者渗出性皮肤病以及其他有妨碍公共卫生疾病者,治愈前不得从事直接为顾客服务的工作。2011年1—12月昌平区食品、公共场所从业人员健康检查“五病”检出率0.076%。对健康检查不合格者不予发放健康证。

3.2 “五病”检出率分析

从“五病”检出结果,可以看出活动性肺结核检出率最高,为0.067%,与全国食品行业人员健康情况相符[1]。但是从业人员中活动性肺结核检出率比其他传染病的检出率偏高这一事实提示,对防止疾病传播的作用不容忽视,预防性健康检查是发现从业人员肺结核病患者的重要环节[2]。今后我们应加强对该病的全民性预防保健工作。

3.3 重视肺结核的防治,尤其加强外埠从业人员的防治工作

2011年本地从业人员活动性肺结核检出率(0.025%)低于外埠从业人员检出率(0.083%),这与从业人员中外埠从业人员所占的比例较大、其工作收入不稳定、营养供给不足、生活无规律、以及文化素质较低自我保护意识淡薄等因素有关,这样凸显外来人口对结核病流行病学的影响[3]。外埠人口肺结核感染及防治问题值得关注, 应加强外埠流动人员的管理,如在其人群中开展肺结核监测和卡介苗接种工作,加强对外埠流动人口肺结核卫生知识的宣传,预防结核病。

3.4 认真做好各项检查

对食品、公共场所从业人员进行检查时,要求工作人员严格操作规程,对可疑样品单独造册登记,及时复查;对复查结果仍为阳性的职业禁忌人员,负责监督其调离工作岗位,对需要复查而拒绝复查的人员查明去向,禁止在岗工作。

在本次检查中,虽未检出伤寒、痢疾,也不能对此项检查予以忽视。应认真做好各项检查,杜绝传染病的传播,保障广大消费者的身体健康。

3.5 加强从业人员健康检查和卫生知识培训工作

昌平区作为北京的后花园,是“休闲、旅游、度假”3个首选之区;是宾馆、饭店、度假村的聚集地[4];食品及公共场所从业人员是一个特殊的群体, 流动性大, 不宜掌握其健康状况。他们健康与否,直接影响到公众的健康质量。积极做好一年一度的从业人员健康检查,确保早期发现传染病, 阻止传染病的传播。同时还要加强卫生知识培训,使从业人员的检查合格率逐年提高并稳定在高水平上。

摘要:目的 通过了解2011年北京市昌平区食品和公共场所从业人员5种传染病患病状况,为监控和管理提供依据。方法 依据相关法律法规,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从业人员预防性健康检查》的要求进行健康检查,筛查“五病”(痢疾、伤寒、病毒性肝炎、活动性肺结核、化脓性或渗出性皮肤病)。结果 2011年昌平区健康检查的食品和公共场所从业人员共84 984例,“五病”检出率为0.076%,食品行业的检出率(0.074%)与公共场所检出率(0.085%)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单纯丙氨酸转氨酶(ALT)异常总检出率为3.37%,食品行业的检出率明显高于公共场所,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5.08,P<0.01)。活动性肺结核病检出率为0.067%,行业之间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65,P>0.05);属地之间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71,P<0.01)。结论 该区应进一步加强宣传力度,使食品、公共场所行业中每一个从业人员为了自己和他人的身体健康,重视并坚持每年进行的健康检查。

关键词:食品卫生及公共场所从业人员,痢疾,伤寒,病毒性肝炎,活动性肺结核,化脓性或渗出性皮肤病,检出率

参考文献

[1]张传德,张晓,刘汉香.109850例食品从业人员健康体检结果分析[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00,14(1):47-48.

[2]孙蓉,王金玲,刘恕.旅顺口区预防性健康体检肺结核病检出情况分析[J].中国公共卫生管理,2007,23(1):83-84.

[3]安燕生,张立兴,屠德华.流动(非北京市户籍)人口对北京市结核病流行的影响[J].中国防痨杂志,2004,26(6):322.

食品及公共场所论文 篇11

关键词:食品添加剂 安全问题

中图分类号:TS201.6 TS20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336(2013)20-0046-02

时代在发展,民生问题已经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婴儿奶粉问题导致中国妈妈们不惜血本购买进口奶粉,除了奶粉,越来越多的人愿意相信外国产品。这不得不引起社会得关注。为什么国人宁可花费高价去购买安全系数不确定的外国产品都不愿意选择国内产品。原因就出现在奶粉的添加剂使用问题上,有的超量使用,有的是非法添加食品添加剂范围之外的化学物质,还有些食品添加剂不按照规范要求使用等等,越来越多的问题影响到食品安全。因此,对于食品添加剂在食品存在的必要性和安全性社会各界人士有很多不同的看法。食品添加剂或许可以是食物变得更加美味,但是,健康仍然是人们的首选。食品添加剂的安全问题关乎食品行业的发展,所以,食品的使用必须注重食品安全。

1 概述

食品添加剂区别于食品和视屏营养强化剂,不具有营养价值。目前,我国的食品添加剂主要有23种类别,2000多个品种,包括抗结剂,小暴击,抗氧化剂,漂白剂等等。根据我国2009年起实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规定,对食品添加剂做出了明确定义,是指为改善食品品质和色、香、味以及为防腐,保险和加工工艺的需要而加入食品的人工合成或者天然物质[1]。

从生物学角度来说,食品添加剂不是人体维持生命体征的必须物质,不是人类促进身体健康发展的必需品。即使没有食品添加剂,人类也可以生存,不会受到任何影响。从食品安全角度讲,食品添加剂是企业生产食品开发,提高食品加工工艺,吸引消费者注意力的一种需求,是食品加工过程中使用的重要物质。食品添加剂的使用是行业行为,消费者不会主动食用这些产品或者将其作为生活的必需品,而是在不知不觉的情况下,“被迫”使用了某些含有添加剂的食品。

2 食品添加剂对食品安全的影响

2.1 食品添加剂的安全性

食品添加剂有其自身特殊的功能和作用,在科技不断发展的今天,添加剂在各类食品加工中得到了非常广泛的应用。不得不说,在我国社会有很多不同种类和不用层次的食品,几乎每种食品中都含有一定程度的食品添加剂。但是,社会上出现了一系列食品添加剂引发的食品安全问题,这使得很多人对食品添加剂产生了误解:只要含有食品添加剂的食品都不安全。其实,食品添加剂的生产和研发都需要经过严格的监督建安,并且要经过动物实验,对其产生的毒性,致癌性和遗传毒性等都要进行综合的评价,只有确认对人类身体没有安全隐患才可以被批准使用,投放市场。

2.2 滥用食品添加剂的危害

随着一系列的食品安全问题出现,食品添加剂的安全性不仅是全社会关注的问题,我国政府也非常重视该问题,对于食品安全问题的执法力度加大,但似乎食品的安全问题仍然不乐观。食品是人们生活的必须品,所以,食品的生产研发一直有非常广阔的市场前景,有很好的利润空间,然而企业之间的竞争也时分激烈。为了不断扩大市场占有率,提高企业利润,很多企业生产者不能进行公平合理的竞争,盲目追求企业经济效益,在食品生产的过程中超标加入食品添加剂和防腐剂,对人身体产生很大的危害,同时造成了我国食品市场的混乱。国家在食品添加剂使用方面对用法和用量提出了明确规定,但滥用食品添加剂的现象仍然存在,追根溯源,是企业生产者的道德意识较低,没有食品安全的意识,还有些是因为企业生产设备落后,科技发展水平较低和缺乏专业的技术人员造成的[2]。

3 解决策略

3.1 加大天然食品添加剂开发力度

很多食品添加剂都是由化学物质合成,并非天然物质提取,可能含有一定的毒性或对人体有害的物质。所以,我国市场投放的食品添加剂都只能在某些食品中使用,并且对使用的方法和用量都有严格的规定。站在市场发展的角度上说,化学合成物质只能代替一段时间发挥食品添加剂的作用,经过一段时间的研究,很有可能在天然物品中提取出相似的物质来替代化学物质,这也是人类对自回归自然的一种向往和努力。所以说,加大对是对天然食品添加剂的开发是符合市场需求和消费者心理需求的工作。

3.2 熟悉食品添加剂安全知识

食品添加剂并非人类生存的必需品,但是人们日常食用的很多产品都有食品添加剂成分,所以,熟悉一些食品添加剂的安全知识是非常有必要的。向消费者普及食品添加剂的知识,引导消费者的正确消费,对食品添加剂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做到合理消费,不排斥不盲目。这样,既可以规范对食品添加剂的使用,又可以引导消费者正确消费。

3.3 加强食品添加剂监管

并非所有食品添加剂都来自于天然食物,即使原料是天然食品,也需要后期的加工制作,所以,食品添加剂从生产到销售都需要规范化生产,严格执行国家的相关法律法规。制造企业需要不断提高自身道德水准和专业素质,相应的主管部门也应该不断加强对食品添加剂生产的监管,指导企业标准化生产。同时,要不断完善食品安全法律,加大查处监管力度,制定符合我国基本国情的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保证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保证人们的身心健康。

3.4 检测方法的研究和应用

食品添加剂在投放市场之前,都要经过国家主管部门的检测,保证添加剂的安全和质量,才能正式投放市场。在食品添加剂的安全管理当中,需要有关部门不断完善检测手段和方法,针对各种食品添加剂,能够准确及时检测,让消费者能够放心购买食品。减少对食品添加剂的排斥。

3.5 完善食品添加剂的管理制度

完善食品添加剂的管理制度是提高消费者对食品添加剂信任的前提和保证,也是规范其市场管理、维护市场秩序的保障,更是构筑食品安全的一道屏障。

4 结语

食品安全是关乎人类发展的大问题,对于食品添加剂的使用,从生产企业来说,必须摆正心态,不能顽固遵循利益至上观点,必须将全社会人们的安全放在第一位,这才是企业能够生存发展的关键。从消费者的角度来说,应该树立正确的观念,全面认识食品添加剂,不能因为食品添加剂就放弃使用所有食品,这对身体健康不利。在食品选择上,可以选择食品添加剂较少的食物。总之,对于食品添加剂的使用和认识,不管是企业还是消费者,都应该用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全面认识食品添加剂,重视食品安全问题。

参考文献

[1]陈梅香.食品添加剂对食品安全的影响.农业工程技师(农产品加工),2007(12).

[2]赵同刚.食品添加剂的作用与安全性控制.食品工业科技,2010(03).

食品及公共场所论文 篇12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

来自我站2006—2008年食品、公共场所人员每年一次的健康查体资料。

1.2 方法

取受试者静脉血,采用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全血诊断试剂(胶体金法),诊断试剂采用英科新创(厦门)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试剂条,操作与结果判定均按说明书进行,有效期内使用。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

2 结果

2.1 调查结果

3年阳性率呈下降趋势,经统计学分析,χ2=49.28,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注:χ2=49.28,P<0.01。

2.2 不同性别的HBsAg阳性分布

结果表明,女性HBsAg阳性率略高于男性,二者经统计学分析,χ2=0.59,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见表2。

注:χ2=0.61,P>0.05。

2.3 不同年龄阶段

HBsAg阳性分布不同年龄段阳性率由高到低依次为20岁~、40岁~、30岁~、50岁~,不同年龄阶段HBsAg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5.7,P<0.01)见表3。

注:χ2=65.7,P<0.01。

2.4 HBsAg阳性者在不同职业中的分布

结果表明阳性率由高到低依次为文化娱乐场所、餐饮业、理发、食品加工、宾馆服务、商场、食品销售。文化娱乐场所阳性率最高,为6.21%;食品销售阳性率最低,为1.69%。不同职业人群间HBsAg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2.13,P<0.01)。见表4。

注:χ2=82.13,P<0.01。

3 讨论

3.1 结果分析

表1中,HBsAg阳性率逐年下降,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这与我们严格执行国家法律法规,加大执法力度,通过健康检查把HBsAg阳性者调离有关,也与近几年乙肝疫苗的广泛接种,人群免疫水平有一定提高有关。表2中HBsAg阳性率在男女性别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这与国内其他研究报道是一致的。表3中HBsAg阳性率在不同年龄阶段的差异,与从事食品、公共场所从业人员多为年轻者,因其流动性大,须不断补充新员工,且新员工大多来自经济不发达地区有关。表4中文化娱乐场所的从业人员流动性大,且由于经济利益的驱动,部分HBsAg阳性者仍从事直接接触顾客的工作,餐饮服务人员的HBsAg阳性率高究其原因与近年经济的迅猛发展,餐饮服务业不断扩大,对从业人员的需求增加,不断补充新员工有关。

3.2 措施

乙型肝炎的传播途径较为复杂,虽然血源性传播为主要途径,但HBsAg携带者的唾液等分泌物检出HBsAg的文献早有明确报道[1]。因此,卫生监督人员应加强食品行业及公共场所卫生监督管理,从业人员上岗前必须进行健康检查,已上岗人员坚持定期体检;对HBsAg阳性者,必须及时调离岗位,切实杜绝带毒者造成乙肝的传播;在易感人群中进行乙肝疫苗接种是预防乙肝最有效的措施。卫生监督人员应积极宣传卫生法规及有关知识,以引起社会各界对公共场所卫生工作的重视,使广大群众能密切配合卫生部门搞好公共卫生管理,切实保护人民的身体健康。

参考文献

上一篇:空气质量管理中心下一篇:中小学教育乱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