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补机制(精选7篇)
互补机制 篇1
1 产学合作创新动力机制分析
从系统科学的观点来看,一个系统要正常运行,需要有强大、稳定而持久的动力。系统运行的动力来自于系统内部各要素相互作用产生的内在动力以及系统与外部环境相互作用而产生的外部动力。产、学合作的动力机制是指产业界、高校两者之间的相互作用。这些相互作用,共同构成了产学研合作的动力机制。就动力机制而言,国外已形成了几种代表性的观点。E.H.哈艾福等提出了“技术推动”(基础研究→应用研究→试验发展→商品化生产)的观点,认为较强科技力量的群体在创新上优于那些科技力量较弱的个体单位。现阶段,“技术推动”型的产学研结合模式在我国所占的比例为50%左右,也符合目前我国科技长期游离于企业之外,企业还未成为科技创新的主体的国情;施莫克乐、麦尔斯提出了“市场拉动”(市场需求—产品研究—产品制造—产品销售)的观点,从这种观点看,联合的动力来自于市场需求及其竞争;罗森伯又提出了“技术推—市场拉”的综合作用观点。无论是企业发展的内在动力,还是技术推力及市场需求拉力,都只为成果转化提供了可能。而要把这种转化的可能性变为现实,还必须有社会的支撑力。因为企业科技成果转化过程实质上是一个特殊的技术创新过程,转化过程中同样涉及各种资源和生产要素的重组问题,而且又处在市场经济体制初建时期,仅靠企业自身的力量,往往难以解决成果转化所需要的资源和生产要素。因而有人又提出“政府推动”等问题。当然“政府推动”是一个广义的概念,它一方面包括政府以法律、法规、政策、资金等方式为企业科技转化提供支持;另一方面,还要求其他社会组织在科技服务、成果信息管理、风险投资、文化氛围创造等方面为企业科技成果转化提供支撑。
2 产学合作创新优势互补动力机制构建
企业是市场与社会的反映,教学培养的人才、科研出的成果最终都会流向企业,企业是教学和科研的出发点和归宿。因此,为解决当前产学结合不紧密、积极性不高的状况,我们需要构建一种以企业为主体的产学合作动力机制。在这种机制中,市场需求是技术创新活动的基本起点,也是技术创新活动的最重要的推动力。当市场需求形成一定规模时,它将极大地推动企业和高校开展合作,从而形成对技术创新活动的拉动和激励,同时它也为企业和高校提供了新的市场科技创新动力机制分析机会和构思思路。
企业与高校之间的合作,其动力来源于企业与高校两者结合领域内的总目标和根本利益的一致性,需要利用高质量的产品和高质量的人才,通过科学技术这个中介,将各方的利益捆在一起而达到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需要。企业利用高校的科技优势和人才优势,开发新技术,或是直接从高校引进新技术,避免企业科技力量薄弱、开发能力有限和开发周期长的弱点,同时,将先进的技术尽快地转化成产品,并实现产品的产业化,打开市场,赢得竞争,从而实现利益的最大化;高校则是借助于企业的雄厚资金和善于开发市场的能力,将自己的科研成果转化为产品,并通过企业面向市场,实现了科研成果的产业化,在分享合作利益的同时,也实现了社会利益。在合作的过程中,企业向高校提供人才培养实验实习基地和人才需求信息,同时也解决了自己人力不足的难题;而高校的学生在实践服务中为企业作出了贡献,创造了价值,企业必然给予一定的报酬和奖励,补充学生的学习、生活费用,也解决了学生勤工助学的问题,调动了学生参加实践的积极性。教师、科研人员有了企业作为科研成果的中试基地和产品孵化器,也调动了他们参与产品开发、科研立项的积极性,使科学研究、科技开发的针对性更强。在科技成果转化后,企业会将一部分收益返还给高校,使高校补充经费的不足。产学合作这种双向功能的发挥,既有利于高校教学、科研,又有利于企业的生产经营,始终坚持“优势互补、共谋发展”的原则,推动产学联合体的发展。
在产学合作的外部环境上,政府的制度和政策支持,对产学合作也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政府通过产业和科技政策进行宏观上引导,营造良好的企业技术创新氛围。政府利用其强大的权力资源和资金支配权力,通过物质奖励和精神奖励,对企业和高校的创新行为进行激励,调动他们的创新热情。此外,还可以通过税收政策、财政政策、政府购买、直接资助等措施,提高产学合作科技创新的需求动力和能力。
3 结束语
通过以上分析可知,以企业为主体的产学合作科技创新动力机制的运行方式为:在市场需求的推动下,企业意识到企业利益的存在,直接或间接驱动与高校合作,坚持“优势互补、共谋发展”的原则,企业获取技术与人才,高校获取资金与中试基地,共同从事科技创新活动,同时政府给予政策支持。在龙头企业的影响下,其他企业被带动技术创新活动,从而实现全行业的技术创新。成功的创新活动又会反作用于市场、高校、政府、环境,激发出新的创新动机,形成循环,使得技术创新持续地进行下去。
摘要:本文在分析产学合作创新动力机制基础上,尝试性地提出了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产学合作科技创新机制——优势互补动力机制。
关键词:产学合作,机制,企业主体
参考文献
[1]严基河.现代企业研究开发与技术创新[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1997.
[2]柳卸林.企业技术创新管理[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97.
[3]吴继文,王娟茹.中国产学研合作的产生、发展过程和趋势[J].科技与管理,2002,(04):6-8.
[4]林衡博,陈运兴.弗里曼国家创新体系理论的改进初探[J].当代经济,2003,(06):35-36.
[5]路甬祥.国家创新体系建设呼唤知识创新工程[J].中国科技信息,1998,(Z3):28-28.
[6]马宁.企业主导型产学研合作中科技资源配置模式研究[J].研究与发展管理,2006,18(05):89-93.
[7]许朗,刘冬.构筑以企业为主导的产学研联合创新机制[J].现代企业,2006,(11):14-15.
是多余,还是互补? 篇2
近半月来,王师傅一直感到右肋下隐隐胀痛不适,不发烧,但食欲下降、恶心,尤其厌油腻食物,全身困乏无力,家人和同事劝他去医院检查,他一直拖着不愿去:一是怕麻烦,二是怕抽血化验。王师傅听人说,十滴血一个鸡蛋也补不上,那一管子血得补多少鸡蛋呀!他自己决定做CT检查,他知道CT是高科技,人又不痛苦,据说,什么病都能诊断出来。
我给王师傅检查了身体,发现他的眼珠有些发黄,肝肿大,柔软,但有触痛,要他先查肝功能。王师傅有些不乐意,我猜透了他的心事,告诉他:‘‘选什么检查,先检查什么,后检查什么,这是医学中的大学问,叫诊断学。选得准,先后安排得好,不但省钱,更重要的是可以较快查出病因,节省时间,少走弯路,说实话,这也是医生诊疗水平的反映。
“以肝病为例,有三大类检查方法:
“第一类肝功能,准确地说叫作肝脏生化功能检查,肝脏是体内功能最多、最复杂的器官之一,检查项目多达百余项,常用的也有数十项,一个项目也只反映一方面的情况。一般地说,弥漫性肝病,如肝炎、肝坏死、肝硬化……大都有肝功能不正常,而孤立性肝病(如肝血管瘤、与瘤……),肝功能常常无改变。我怀疑你?肝炎,所以要你先查肝功能。查肝功能必因为血液成分的变化反映肝功能,而抽几毫升血是绝不会影响身体健康的。”一席话说得王师傅直点头。
“第二类为形态学检查。包括CT、B超、磁共振……通俗地讲就是看肝脏里里外外的样子是否正常?是否长了东西?……统称为影像学检查,顾名思义,就是靠看影子、看图像来辨病,不需抽血,检查无痛苦,但不能说明肝脏功能的好坏,某些疾病(如肝炎、肝硬化),这类检查也查不出来,当然,如果临床上怀疑肝肿瘤、肝脓肿……CT等检查必不可少,且需首选。”
王师傅说:“我懂了,没叫我先查CT是不怀疑我肝癌啊,那是好事!”
“第三大类检查是肝炎性质检查。我国是肝炎多发国家,在肝病中肝炎比例最大,占80%— 90%。目前已知有甲、乙、丙、丁、戊、庚等多种肝炎,其中又以乙肝流行面最广、危害最大。根据病毒侵入后人体免疫反应而设计出多种检测项目,最为大家熟知的就是“乙肝两对半”。这一类检查可以知道:有无肝炎病毒感染?是过去感染的还是现在还活动?病毒有无复制(增殖)?有无传染性?机体抵抗力如何?……一系列重要问题,作为治疗的依据。但是肝脏功能好不好?形态上有无改变?这一类检查就无能为力了。总之,没有单独的一种方法能说明一切、概括一切的。”
互补机制 篇3
1 企业市场化及其对整合互补资产的影响
企业市场化就是将企业与市场全面融合, 在企业内也使用市场机制配置资源, 并将企业内部市场与外部市场进行全方位的连接, 实现企业的各组成单位与市场对接, 既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效率优势, 又能保持企业权威机制的整体协调功能, 实现企业与市场的有机结合 (李海舰、郭树民) 。企业市场化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是流程市场化。将工作流程与市场紧密相连, 以更高的效率来满足顾客的需求, 在流程的相关环节之间建立价格调节机制, 构建企业内部市场。第二是部门市场化。每个部门都是内部市场的主体, 既要满足企业内部其他部门的需求, 也要直接满足外部市场需求, 实现收益;外部企业也可以直接进入企业内部市场, 形成对企业部门的部分替代, 即企业的一些业务也可以通过外包来完成。
企业市场化一方面能够激励企业部门之间共享或转移互补资产, 另一方面可以积极寻求外部互补资产, 拓宽互补资产的来源渠道, 破除内部垄断和缓解供给不足;还可以利用富余的互补资产参与外部市场竞争获取收益, 提高互补资产的利用效率, 这对于专用程度不高的互补资产具有重要的意义。这样, 可以克服企业组织权威机制在无偿配置互补资产时互补资产的控制者因缺乏积极性而消极应付, 或者被调配和使用的互补资产因缺乏补偿和维护而贬值的问题, 也使内部互补资产的提供者因受到外部互补资产供应商竞争而必须提高质量和保持合理的内部价格。协同学认为, 如果系统是开放的, 正负反馈机制会在系统与环境之间以及各子系统之间发挥作用, 这种机制为系统自我适应提供了内在动力。市场信息通过反馈机制使企业核心技术子系统和互补资产子系统作出调整。企业市场化打破了一些部门与市场之间的隔离墙, 提高了企业互补资产子系统的开放程度, 增强了互补资产适应市场的能力。在资产专用程度、不确定性和交易频率都较低时, 市场机制比较有效;当这三种变量都比较高时, 特别是资产专用程度较高时, 企业权威机制配置资源就更有优势 (Williamson) 。在企业市场化条件下, 企业可以通过市场和企业权威两种机制来配置互补资产。为了简化研究和突出重点, 本文主要探讨互补资产的内部市场机制和行政协调机制这两个问题。
2 整合互补资产的内部市场机制
2.1 互补资产内部市场的范围
因存在“市场失灵”问题, 内部市场并不能配置所有的资产 (冯俭) 。我们可以从造成“市场失灵”的原因出发, 来分析内部市场配置互补资产的范围。依据经济学理论, 公共品、外部性、信息不对称、垄断和不确定性是造成市场失灵的主要原因。企业可以通过引入内部竞争来克服内部垄断, 或者由组织权威进行调节。在企业内部主体之间, 信息分布的对称性远好于外部市场, 因此, 它们可能不是限制内部市场范围的主要因素。我们主要从其他三方面分析企业内部市场的范围。
2.1.1 内部市场的范围与互补资产的控制和使用特点
互补营销资产中个人与客户的私人关系、个人在行业中的声望和互补制造资产中投入直接生产的厂房、机器设备、原材料、零部件等资源, 具有控制上的排他性和使用上的竞争性特征, 若使用中不产生外部性, 就很容易定价, 由市场机制来配置就比较合适。公用设施的服务、企业规章和文化的培训、秘书服务等资源, 主要是供企业内各部门或员工免费使用, 但其供给量有限, 具有控制上的非排他性及使用上的竞争性的特点, 对于这类资源可以通过内部市场调节供给与需求, 实行内部定价收费。如中兴通讯公司2002年将客户培训中心与员工培训部合并成立了中兴通讯学院, 通过向内部其他部门或外部其他公司提供培训服务, 2007年学院的收入达到2.5亿元。
企业的互补技术和共性技术具有控制上的排他性以及使用上的非竞争性的特点, 部门和员工个人掌握的可编码化知识和信息等属于此类资源, 其排他性体现在部门和员工有独占这些知识或信息来维持自己优势的可能;其非竞争性体现在共享这类资源的边际成本很低, 而且创造、收集和获取这些知识与信息并将其加工成其他人可辨识的信息是有成本的, 如果都想“搭便车”、不想付费, 时间长了, 就没人愿意“拉车”了。这类互补资产只有在合作与共享机制的基础上才能由内部市场来配置。例如, 河南永城煤电 (集团) 公司通过企业内部市场, 使新产品、新工艺等研究成果通过有偿转让的方式得到了广泛应用。
企业的品牌、商誉、公共关系等互补资产, 具有控制上的非排他性和使用上的非竞争性特点。Elliott等认为, 如果由内部市场来配置这些资源, 其供给量会越来越小, 所以, 由内部市场来配置是无效的, 必须由权威机制来配置。
2.1.2 内部市场的范围与外部性
核心技术的开发和互补资产的使用也会产生外部性, 即增加或减少其他主体的成本。产生外部性的主要原因是产权 (主要是收益权) 在部门之间或员工个人之间没有能够充分界定而造成的成本或收益外溢。企业内部的协作关系与共同利益, 使在交易前就精确地界定各部门和员工的收益权不太可能, 或者虽能做到但界定成本太高, 因此外部性是难以避免的, 例如, 对办公楼内部分房间进行装修改造, 使之成为具备恒温、恒湿条件的实验室, 在运行过程中恒温、恒湿空调机所产生的噪音会干扰其他房间员工的工作。企业内, 各部门、运营各环节之间地理空间相近, 在信息流、物流、资金流方面关系密切, 企业内部的外部性强度要高于企业外部。外部性较强就意味着成本或收益的外溢, 会造成供给过剩或短缺, 而市场机制难以实现此类资源的最优配置, 因此, 一般来说, 具有较强外部性的资源不适合于通过内部市场来配置。
2.1.3 内部市场的范围与不确定性
因外部环境的变化和突破性技术创新在企业内部也存在着大量的不确定性, 若以内部市场机制来调节不确定性大的活动, 就会使对企业长远发展非常重要但又存在一些风险的研发、生产和市场开发活动变得成本高昂甚至无法进行。由于这种活动结果不确定, 又需要大量前期的沉没投资, 在部门或员工没有得到书面承诺保证或缺乏心理契约支持的情况下, 尤其是当存在着事后高层管理者拒绝支付报酬等风险时, 部门或员工就不愿意从事这些活动。因此, 建立内部保障机制是内部市场为不确定性活动配置互补资产的前提条件。素以勇于创新、新产品繁多著称于世的明尼苏达矿务及制造业公司 (简称3M公司) 有一种“鼓励创新、容忍失败”的企业文化, 有因构想不当而失败的经验是该公司所有曾受公司支援的创新者的共同特征, 但这种失败必须是史无前例的。创新活动只要是符合公司发展战略, 都会得到公司的支持并实施。成功的创新者, 会得到奖励;失败的创新者, 也不会受到惩罚。
2.2 互补资产内部市场的要素
2.2.1 主体
参与内部市场交易的主体是控制互补资产的企业内各部门和员工个人。严格意义上说, 内部互补资产中, 除了没有编码化的隐性知识、与顾客或供应商的私人关系等产权属于员工个人, 其他互补资产的产权都应该属于企业。但在企业内部, 控制权和使用权比产权更重要。比如, 一些公司设有高级经理专用的停车位, 虽然其产权是属于公司, 但却只能为少数人使用, 公司的产权属于全体股东所有, 但广大中小股东却没有控制权。一些部门或员工由于工作关系掌握了一些互补资产的控制权和使用权, 有时甚至利用公司提供的资源建立了属于自己私有的互补资产, 这些员工和个人就是内部市场交易的主体。公司的高级经理们既可以将自己掌握的互补资产通过内部市场进行配置, 也可以运用职务权威来直接配置资源, 还可能作为仲裁者来处理内部资产交易中的矛盾。
2.2.2 价格
使用互补资产的内部收益和成本的衡量要以内部价格为标准, 如果交易主体之间有着比较密切的协作关系, 内部价格是调节供给和需求的重要工具。内部价格主要依据两种因素来确定, 一是成本因素, 二是外部市场因素。成本核算的主要方法有标准成本法和实际成本法, 但相对而言, 标准成本法比较简单、有效, 如当前大多数成熟的ERP (企业资源规划) 系统都是以标准成本法为基础的。参照外部市场价格来确定内部市场价格有以下几种方法:通过内外部有供应能力的单位同时竞标、无关联企业价格比较和以外部价格为基础供需双方协商等。Eccles认为, 依据成本的定价方法可以促进内部合作, 参照外部市场的定价方法可以增强内部竞争。一般情况下, 依据成本确定的价格常常低于外部市场价格, 这样需求方就会倾向于内部合作;参照外部市场的定价方法在一定程度上将内部供给者推向与外部供应商同台竞争的地位。
2.2.3 支付
厂房、机器设备、原材料、零部件等实体形式的互补资产, 其价值容易判断, 在内部市场的交换中, 大多用货币支付。
知识、经验、信息和社会关系等非实体形式的互补资产在内部市场的交换中, 既有使用货币支付, 也可以使用其他资源来交换, 支付方式可以是互惠和声望等。知识、经验的获得和传授是要付出成本的, 社会关系的使用也是对以前投入时间、金钱和劳动等投资租金的提取, 输出的一方有时虽然没有得到金钱的补偿, 但从接受的一方获得了自己所需要的信息或者社会关系的维护和交互使用, 也可以使交易持续下去, 实现资源共享。向他人提供知识和经验可以获得同行的认可、上司的认同, 进而提高自己在组织或行业内的声望, 这种声望类似于商品的品牌, 声望的提高就相当于提升了自己在人力资源市场的品牌价值。
企业内部市场的支付方有时不是买方, 而是买卖双方之外的第三方, 即买卖双方的共同上级组织, 因为企业内部互补资产的跨部门流动, 特别是在使用上非竞争性的互补资产, 如互补技术、社会关系等, 可以促进企业整体能力的提高, 而有时候买方支付不起购买费用, 或者倾向于从外部市场购买。当第三方支付全部或部分购买费用时, 就能调动买卖双方的积极性, 推动部门或员工之间的合作。如果利用权威强制卖方无偿或以大幅度低于外部市场的价格向买方提供互补资产, 卖方可能会没有合作的积极性, 消极应付上级的指令;如果完全按照外部市场价格来结算互补资产, 买方或许支付不起费用而放弃购买, 或者直接从外部市场购买, 这对整个企业而言就是重复建设。
2.2.4 监管
由于核心技术的开发和互补资产的使用有时会产生外部性, 而且这些活动具有不确定性的特点, 加上内部市场交易合同的不完备性, 在交易中可能会产生矛盾和冲突, 与外部市场一样, 内部市场也需要监管。监管者可以是公司的职能部门, 也可能是公司的高层经理。有些公司设立了首席知识官 (CKO) 的职位, 对互补技术、知识、信息等互补资产的内部市场交易进行监管是CKO的职责之一。如在建筑设计中, 设计团队成员如果参考了其他成员的成果, 或借鉴了同事的意见和建议, 必须在作品中注明, 如果没有注明、或者与事实不相符, 就会产生纠纷, 因为被同事使用了自己的成果也可以为自己的工作绩效加分。这种纠纷首先由团队的负责人来处理, 如果处理不了或者涉及到两个团队之间的纠纷, 就由CKO来解决。
3 互补资产的行政协调机制
互补资产与核心技术之间有着配套关系, 能帮助核心技术实现商业化。互补资产的价值依赖于核心技术的价值。如果技术创新使核心技术发生了改变, 即使这种创新没有摧毁既有互补资产的价值, 互补资产也需要作出相应的调整, 以便适应新的核心技术;各种互补资产之间也需要协调才能形成互补关系, 产生协同效应。例如, 购买了新型柔性化的生产设备, 提高了专用互补制造资产的强度, 市场营销经理就需要认识到产品变化的全部潜力, 人力资源经理就需要充分考虑到生产设备的改变对工作人员职务说明书的影响。
企业产生和掌握核心技术的主要活动———研发活动需要与互补营销资产、互补制造资产和互补人力资产协调一致, 而这种协调在更多情况下是通过组织权威来实现的。
3.1 互补资产协调的问题分析
充分利用互补营销资产获取市场需求信息是成功开发新产品的客观要求, 但是一些营销人员和研发人员在信息交换过程中存在着阻碍, 主要表现在:第一, 对所需信息在数量和水平上存在着差异。因技术的复杂性以及营销人员对技术的理解程度, 来自用户和竞争对手的信息在经过营销人员传递时有可能被过滤和屏蔽, 造成失真;而研发人员对技术细节的过分注重、对市场差异性缺乏考虑, 使新产品在导入阶段被营销人员判断为“曲高和寡”、需求量不大。第二, 对同一问题的认识, 研发人员与营销人员差异显著。营销人员对市场因素的重要性认识高于研发人员, 而研发人员对技术先进性因素的认识高于营销人员, 营销人员更重视技术实用性和市场适应性。
互补制造资产是将技术创新成果转化为现实产品的物质基础, 但技术创新活动与生产制造活动之间也可能存在着矛盾、摩擦等不协调的因素。研发人员缺乏对现有生产设备能力的考虑, 实验室能够得到的产品可能难以实现大规模生产, 工艺条件、原材料及零部件供应的限制使很多技术创新的成果甚至不能通过中试 (Pilotscale Experiment) 。由于组织机构复杂、管理环节多、内部交易成本较高, 在我国大企业中, 研发人员与生产制造人员之间存在沟通障碍, 基于双方工作绩效评价的重点不同, 造成各方都有一部分人员对双方的合作比较消极。如, 研发人员使用生产部门的仪器和设备进行试验, 会降低设备的效率, 这对于个人收入与现有产品产量、成本密切相关的生产人员来说, 有时是直接利益的损失, 而新产品开发情况与生产人员的收入又没有直接关系。一般来说, 在人力资源市场上研发人员比生产人员稀缺, 企业研发人员的平均薪酬高于生产人员, 这也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生产人员的合作积极性。
3.2 协调互补资产的措施
3.2.1 信息共享
相关信息共享是协调的基础。打破市场信息只由营销部门收集、技术信息只由研发部门收集的惯例, 技术信息和市场信息由两个部门同时收集, 然后, 收集到的信息由两个部门共享, 或者成立专门的独立机构同时收集技术信息和市场信息。在市场信息方面, 要特别注重对“领先用户”信息的收集, “领先用户”的需求经常是有价值创意的来源;在技术信息方面, 要注意目前尚不成熟、但潜在需求大的“正在成熟的技术” (Emerging Technology) 。设立协调研发和生产制造活动的职位, 这一职位对保持不同职能活动之间信息传递畅通和关系协调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承担这一职位的人应具备丰富的制造知识、对研发活动也具有较强的影响力。
3.2.2 职能渗透
为强化互补营销资产与核心技术之间的联系, 研发人员要经常参与用户服务活动, 营销人员为研发人员提供用户关于产品的信息和竞争对手的信息, 将这些跨职能活动纳入到部门和员工的绩效评价标准之中, 使其成为一件必须做的事情。营销人员参与到新产品的设计过程中, 提出建设性的意见, 这些意见有助于新产品修改和降低试错成本。例如, 湖北中烟公司的研发人员人均每年深入市场调研达60天以上, 还特意“发明”了“配方车”———研发人员把研制配方的材料和设备从实验室里搬到汽车上, 开着车到销区现场调配、现场评吸、及时改进, 并邀请用户代表出谋划策, 把实验室迁移到销售区实现了技术人员和用户的互动。
对研发与制造人员进行岗位轮换, 对研发部门与生产部门的管理人员进行交叉任职, 即研发部经理可以兼任生产部副经理, 反之亦然。这样能促进员工对其他岗位工作性质和技能的了解, 促进员工之间的换位思考, 进而提升员工间的信任, 提高部门间的沟通效率。
3.2.3 运用权威
组织权威是整合、协调互补资产的有力保障。在部门利益和短期利益的驱使下, 互补资产有时难以为技术创新服务, 不同互补资产之间有时也不能彼此协同, 此时组织的权威能起到强力协调作用。高层管理者通过组织权威的运用, 站在企业全局和长远利益的角度, 冲破一些内部因素的掣肘, 集中力量完成创新工作。如, 日本夏普公司为提高重大项目的开发效率, 组建了跨部门的研发项目组, 该项目组的领导人可以在公司内部任何部门挑选项目成员, 可以调配任何研发资源, 被挑选到的员工必须无条件地投入到新项目的开发。1997年, 上海宝山钢铁公司在汽车钢板试制过程中, 因产品质量达不到上海大众汽车公司的要求而被取消定货3个月, 冷轧厂因试制会影响供不应求的主导产品生产而漠视了这一情况, 没有向公司高层报告, 时任宝钢最高职责人将此事件定为宝钢成立以来最严重的事故, 冷轧厂厂长被撤职;此后, 汽车钢板的技术创新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成品率在1997—1998年间上升到68%左右, 并且保持了稳定。这实质上是公司领导运用权威争取到了新产品试制所必需的互补制造资产。
由公司高层经理担任技术创新项目的负责人, 定期召集各部门负责人参加项目协调会, 在会议上通报情况、检查督办、调配资源, 这也是一种有效整合互补资产的方法。
参考文献
[1]D J TEECE.Profiting from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Implication for integration, corporation and public policy[J].Research Policy, 1986 (15) :285-305
[2]李海舰, 郭树民.企业市场化研究——基于案例视角[J].中国工业经济, 2008 (8) :120-131
[3]O E WILLIAMSON.Markets and hierarchies:Antitrust analysis and implications[M].New York:The Free Press, 1975
[4]冯俭.企业内部市场的内涵、结构及协调范围探析[J].外国经济与管理, 2007 (6) :14-18
[5]李炯.从培训部门到战略伙伴, 中兴学院四年变法[EB/OL]. (2007-10-22) .http://news.ccidnet.com/art/1032/20071022/1248755_1.html
[6]申顺更.建立企业内部模拟市场化管理体系需解决的问题[J].中州煤炭, 2004 (6) :28-29
[7]R ELLIOTT, K WATTANASUWAN.Brand as symbolic resources for t he const ruction of identity[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dvertising, 1998 (17) :131-144
[8]R ECCLES.The transfer pricing problem:A theory for practice[J].Lexington Books, 1985:152
互补整合,营销新贵 篇4
那么,在日常的营销工作中,如何进行互补式营销呢?本文总结了10种常用的互补营销策略,以便大家在实践活动中灵活、创造性地借鉴运用。
1,混搭互补型。——消费者利用两种商品进行组合,满足自己在特定环境下的多样化需求。如可口可乐经常和薯片捆绑进行销售,这就是有效的混搭策略:可乐满足了消费者解渴的需求,薯片满足消费者品尝美味食品的需求,两者组合满足了消费者休闲生活的综合性需求,从而实现1+1>2的效果。
特别提醒:企业在寻找互补对象的时候,必须通过调研和观察,发现消费者在生活中是如何把需要的产品进行“混搭”的,从而顺势而为。如果硬生生地推出一种新的“混搭”方式,消费者较难认同,或者推广成本过高,就较难成功,建议等机会成熟时,再行推广。
2,解决方案互补型——消费者利用不同的产品或服务的组合,满足自己一个特别的需求。如蒙牛的酸酸乳和达能牛奶饼干的组合,就能实现消费者早餐或者充饥的需求,不再仅仅是单纯牛奶的口味营养、饼干的休闲果腹,而是变成了健康便当的解决方案。
特别提醒:在实现与互补品组合变成解决方案时,可以根据产品的规格和功能进行有机的组合,形成套餐,单纯一个解决方案很难让消费者接受,比如牛奶不仅可以与饼干互补,也可以和面包、馒头、糕点等食品互补,这样实现1+x1>2的整体效果,不断刺激消费者产生新的需求。
3,强化互补型——显而易见,如果两种产品在功能上互补,会带来叠加的市场效果,或者自身的产品,与其他产品同时使用,可以产生更好的效果,满足客户的需求。例如感冒了,要吃白加黑,除了吃药,还要增强人体抵抗力,这时候各种新鲜的水果、维生素糖果、维生素泡腾片就可与感冒药一起搭售,帮助消费者更快更好地恢复健康,同时也增强了药物本身的功能,实现优化强化的作用。咖啡里面放入方糖和牛奶,效果同理。再如现在流行的功能饮料王老吉,当初在市场推广阶段,主要在火锅店这一特殊餐饮渠道销售,原因很简单,王老吉诉求的去火功能非常有效,而且和吃火锅产生上火的特点对接,同时,火锅店销售王老吉也间接地提升了营销收入。
特别提醒:进行功能互补时,不要忘记自己的竞争对手也会这样做,因此要率先进行,抢占市场先机;在利用其他产品强化自身产品效果时,要避免消费者怀疑本产品效用,必须通过其他产品增效的误解。
4.市场互补型——多家企业面对同样的市场,通过合作互补,实现市场的发展和繁荣。经典事例当为微软和inter软硬件互补共同体,此举不但帮助windows成为统治pc机的霸主,也让奔腾芯片成为电脑最核心的标配。两家企业协同发展,配合默契,共同开创了个人电脑领域的辉煌。
特别提醒:这种方式往往适合没有市场冲突的强势企业,来稳固和提高市场地位,当然中小型企业傍上大款,更是难得的发展好机遇。
5.定位互补型——多家企业面对同一目标市场时,根据自己的市场定位与自己的互补市场企业达成联盟的模式。比如目前在上海,家乐福和罗森超市形成卖场——便利店的联盟,共同抵抗沃尔玛与7-11组成的联合舰队的进攻。虽然还未见分晓,但最终受益的都是中国的消费者。值得思考的是,国内企业这样的联盟并不多,只是看到同业兼并,很难看到不同市场定位企业达成一种战略上的合作。
6.时效互补型——一般来说,在营销时间节点上具有相关的企业,可以进行整合互补。比如上下班高峰时期,在出租车或者公交车上,移动电视和交通广播的收视率、收听率非常高。因为在这个时间段内,乘客别无选择,而且环境不受其他媒体干扰,产生较好的传播效果,使得广播这个被边缘化的媒体此时又重焕生机。需要指出的是,在特定的时刻,随时可把相关的企业、产品进行整合以创造特别的传播效果和影响力,比如冬季,羽绒服和电热毯进行联合促销,就能获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7,服务互补型——服务方面有错位,双方可以利用对方的客户群进行深度开发。譬如现在一些健身中心,放着一些游泳场的广告资料,消费者来健身的时候,看到介绍,就会想去游泳。而在游泳场看到健身广告时,又有可能去健身,双向互补,共同开发客户,最终为消费者的漂亮身材服务。这种模式在服务机构很少被尝试,说明许多企业还没有发现服务价值的共享性和可塑性,此种方法值得大力推广实施。
8.渠道互补型——为了进入某一特定市场和渠道,进行资源的互补整合。比如海尔与三洋进行相互贴牌,各自利用对方在本国的渠道优势进行产品销售。三洋利用海尔在中国的广泛渠道资源,销售自有品牌的家电和手机电池,海尔收购三洋在日本的电冰箱厂,利用三洋的通路,在日本销售电冰箱和洗衣机。双方相互学习、相互利用对手的资源开发当地市场,有效地实现了国际化与本土化的结合。
特别提醒采用这样一种模式,不仅仅需要勇气和胆略,还要考虑双方的资源是否对等,是否有价值进行互补,否则就会带来潜在的品牌和渠道方面的负面影响。
9,生活方式互补——每个人在不同背景下,都有不同的生活方式,每种生活方式都与另外一种生活方式相关联,或者互补。比如喜欢美容的消费者,往往对服饰衣着的要求比较高。我们发现那些销量很少、价格昂贵的杂志,在中高档美容店中的阅读率非常高,这些高档杂志就是找到了特殊的渠道进行推广,美容院通过引进高端定位的时尚杂志,提升了自己的品牌档次,又获得了新的利润,即便借给客户看,也能有效巩固消费者持续消费。
特别提醒:这种生活方式的互补,需要找到一种有效的平台加以嫁接,否则就可能出现消费者的反感。
10.创新式互补——两种不相关的产品,互相组合后产生新的价值和需求。如去年从南美传来消息,可口可乐和曼妥思薄荷糖一起食用,可能会造成死亡,把曼妥思薄荷糖加在健怡口味的可口可乐里面一起喝,会导致儿童死亡。因为这两样东西随便什么地方都可以买到,平时也没人注意回避同时食用,这不是很危险吗?当然这是从南美传来的谣言,实际上,这是当地青少年发现的一种新型娱乐方法,最后经过网络病毒式的传播变成了能够致死人的谣言,瞬间成为全世界和八卦媒体的关注。令人不可思议的是,看到这则消息的消费者,并没有把他当作一件耸人听闻的大事件对待,相反,竟然有人把它当作一种新的娱乐方式,许多人买来可口可乐和曼妥思薄荷糖,玩起了“可乐喷泉”,更有甚者,每次外出郊游或朋友聚会,必然会带上这两样宝贝,现场秀一下。谁也不会想到,可口可乐、薄荷糖竟然变成了玩具。
特别说明的是,创新式互补营销模式,可能是一种最有效、最可能被迅速传播的模式,把原有的产品功能颠覆,在和其他产品组合搭配后,产生的效果最具有爆炸性和娱乐性。
以上是10种互补营销模式,其实任一种互补营销形式,在实践中还会出现不同层次、不同层面、不同阶段的互补整合营销模式,愿大家多思考,多实践,开发更多有效的互补营销措施来,最后借用一句广告语:大家好,才是真的好!
水光互补系统互补特性分析与评价 篇5
光伏发电属于能量密度低、稳定性差,调节能力弱的能源,具有间隙性、波动性和随机性等缺点,给电网稳定运行造成隐患,电力系统需要有足够备用容量和调节手段来削弱这种冲击。随着光伏在电网中所占比例的不断增大,光伏电力大幅、频繁的随机波动对电力系统有功平衡造成了冲击,进而影响到系统的一次、二次调频以及有功经济调度等运行特性,频率越限风险加大,电力系统稳定问题日益突出[1,2,3]。因此,必须寻求有效手段减小光伏发电功率的波动对电网运行的影响。目前对光伏并网进行研究以达到平滑并网功率的研究主要有: 文献[4]利用电池储能系统对光伏发电电能进行存储和释放,改善光伏发电并网输出功率波动的问题,并分析电池储能系统的功率和容量需求; 文献[5]采用超级电容器与锂电池组成混合储能系统,进行光伏电源有功出力优化; 文献[6]提出基于改进微分进化算法的风光互补混合供电系统容量优化配置模型,其与风电或光伏独立供电系统相比更为经济、可靠,能很好地适应环境的变化。
本文提出了利用水电机组优越的调节性能对光伏发电功率调节,改善光伏发电并网输出功率波动的水光互补运行方式。水光互补运行是指光伏电站与水电站分时段、分情况运行,形成互补,利用水电机组启动迅速、调节灵活、负荷响应快等特点,对大容量光伏电站出力进行快速补偿调节,以降低光伏发电出力的波动性和间歇性,满足电网对光伏电站上网功率和频率的要求。
1 水光互补运行特性分析
1. 1 光伏电站运行特性
龙羊峡水光互补光伏电站工程位于青海省海南州共和县,光伏电站以一回330 k V线路送入龙羊峡水电站330 k V母线,将光伏出力和龙羊峡机组出力汇集,利用龙羊峡水电站已建的5 回送出线路接入系统。
光伏电站发电出力受太阳能昼夜变化、季节变化、云层厚度、温度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具有明显的间歇性、波动性、随机性、不可改变和不可储存等特点,光伏出力会呈现不规则的波动。光伏电站投运以来在雨天,晴天,多云天气的典型出力波动曲线如图1、图2 和图3 所示。
由图可知,晴天天气日照均匀充足,受干扰因素较小,光伏出力波动较小; 多云天气由于云层运动遮挡太阳光线,对光照强度影响较大,进而影响光伏出力,光伏波形呈现不规则锯齿状,阴雨天气云层、雨量、气温对光伏出力影响较大,阴雨天气光伏出力波动幅度大,波动频繁。
本文统计了光伏电站投运以来每分钟的出力变化范围和概率如表1 所示。
(单位:MW/min)
1. 2 龙羊峡水电厂运行特性
光伏电站东边紧邻龙羊峡水电站,龙羊峡水电站是黄河梯级水电站中的“龙头”电站。龙羊峡水电站总库容247 亿立方米,调节库容194 亿立方米,是一座具有多年调节性能的大型综合水利枢纽工程。水电站调节能力强,补偿能力强,具有为光伏电站进行水光互补调节的优越条件。龙羊峡水电站装机容量为4 台300MW混流式水轮机组,机组调节性能,调速器参数如表2 所示。
基于表2 的参数,进行水轮机组在不同负荷区间内的变负荷试验,试验结果如表3 所示。
由表3 的结果数据对比表1 光伏出力变化数据可知龙羊峡水电机组在额定功率内负荷变动时间基本可以控制在1 分钟内,基本可以满足光伏互补的要求。
1. 3 水光互补运行特性分析
水电站对光伏电站的补偿调节主要是以日内补偿为主,尽量不改变龙羊峡水电站的日出库总水量,不改变龙羊峡水电站年、月的出库水量,不影响龙羊峡水库与刘家峡水库两库的联合补偿运行调度原则。水光互补后水电站流量的波动可由下游水电站反调节,对龙羊峡水电站及下游梯级电站的运行影响较小。龙羊峡水光互补运行后对其承担系统调峰能力有一定影响,但相对青海黄河梯级水电站的调峰能力来说,影响较小[7,8]。
水光互补典型曲线如图4 所示,由图4 可以看出,进行水光互补后,龙羊峡水电站机组出力与光伏电站发电功率呈现互补反调节特性。在早上7: 00 至晚上19: 00 白天有太阳光的时间段,龙羊峡机组实时跟踪光伏机组出力互补运行,其余时段根据黄河上游梯级水电站调度水量电量要求进行灵活调整,保证龙羊峡水电站全天水量电量计划值不变。
2 水光互补补偿度
为了科学地评价水电机组补偿光伏变化的能力,准确地衡量水电机组在光伏随机波动和突变时的跟随互补性能,本文提出用于水光互补性能评价和考核的补偿度概念。
补偿度表示在评价考核周期内水光互补运行的水电机组出力变化量减去由于频率波动导致机组一次调频动作引起的水电机组出力变化量的偏差与光伏的变化量的比值。补偿度的公式如下所示:
补偿度:
式中 ΔPi光伏为光伏波动偏差; Δfi为频率波动偏差; Δt为采样计算周期,单位1 分钟; ΔPi机组AGC变化为进行光伏互补的水电机组在AGC调节下出力变化量; N为考核周期; ΔHz为采样周期前后频率变化范围; K为机组调差系数。
由式( 1) 、式( 2) 可知补偿度将频率变化引起的机组一次调频变化量减去,使衡量标准更加合理,并且将光伏变化量和水电机组变化量的求和后取绝对值,这样可将光伏变化量的正偏量和负偏量一并累计,避免正负抵消。
同时式( 2) 将互补变化量之和与光伏变化量之和作比表明互补后的光伏变化量占总的光伏变化量的组分比例。如果补偿效果好,该比值应较小并接近于零,最后用1 减去该比值是为了符合正常理解逻辑的表征补偿度这一概念。
基于补偿度的概念,本文在晴天、多云、阴雨天气分别进行水光互补的AGC试验,不同天气情况下水光互补后光伏变化量与水电调整变化如图5、图6、图7 所示,不同天气情况下的补偿度结果如表4 所示。
由图5、图6、图7 可以直观的看出在不同天气情况下水光互补的此消彼长的互补趋势,通过水电机组快速调节性能,将光伏发电锯齿形出力曲线调整为平滑稳定曲线,为电网提供优质电能。
由表4 数据可知,在不同的天气情况下,互补度都在90% 以上,互补度评价指标与互补曲线一致,水光互补系统在不同的天气状况下有较好的互补特性。
3 结束语
龙羊峡水光互补系统在考虑龙羊峡水电站水量平衡的基础上,结合龙羊峡水库调节能力,通过水电机组快速调节性能,将光伏电站锯齿形出力曲线调整为平滑稳定曲线,为电网提供优质电能,提高电网运行稳定性,同时也提高水电站对电网的调节能力和送出线路的利用率,龙羊峡水光互补系统优化了光伏发电电能质量,解决了光伏电量消纳瓶颈问题,为我国清洁能源利用提供了新型发展模式。
摘要:利用水电机组快速调节性能平滑并网光伏电站出力波动的水光互补系统目前尚无运行特性分析及评价考核方法和标准,以龙羊峡水光互补系统为例,详细介绍了水光互补运行特性,并提出了应用于水光互补系统评价考核的补偿度的方法,通过对该方法的科学性和合理性的理论论证以及在不同天气情况下进行补偿度的试验验证,表明该方法可以科学准确的表征水光互补性能优劣,通过补偿度的评价表明龙羊峡水光互补系统能平滑光伏波动对系统的影响,切实能提高系统稳定水平。
关键词:水光互补系统,补偿度,龙羊峡水电厂,光伏电站,光伏波动
参考文献
[1]丁明,王伟胜.大规模光伏发电对电力系统影响综述[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14,34(1):1-14.
[2]张伯泉,杨宜民.风力及太阳能光伏发电现状及发展趋势[J].中国电力,2006,51(6):65-69.
[3]TANG YEHUA,XIE JIAN.Status and expectation of photovoltaic technology[J].Renewable Energy,2005,(3):68-69.
[4]靳文涛,马会萌.电池储能系统平抑光伏功率波动控制方法研究[J].现代电力,2013,30(6):21-26.
[5]邱培春,葛宝明,毕大强.基于蓄电池储能的光伏并网发电功率平抑控制研究[J].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2011,39(3):29-33.
[6]杨琦,张建华,刘自发,等.风光互补混合供电系统多目标优化设计[J].电力系统自动化,2009,33(17):86-90.
[7]廖春梅,郑永恒,张云辉.综合利用要求下的黄河上游梯级水电站日运行方式的探讨[J].电网与水力发电进展,2007,20(4):72-74.
互补机制 篇6
1 模型基本设定及假设
假定企业1是一家高技术企业,企业2则是一家传统企业,并且根据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企业的产出可以表示为:
其中,(K)和(L)分别表示资本和劳动,α和β为常数,A表示企业生产技术或生产率的变化。技术创新活动能够提高生产效率,增加企业的产出,从而提高企业的利润。但是,技术创新有着高风险和高失败率的特点,此处可以用风险型决策法来计算企业技术创新获得的收益。把技术创新的成功率记为θ(0<θ<1),θ值的大小取决于企业自身的技术创新能力、企业所处行业的性质、科技环境、企业自身的实力、科研人员的素质等因素,根据风险型决策模型可知,企业最终产出的数学期望服从(0-1)分布。同时假定如果企业的技术创新获得成功,则企业的产出加倍,如果失败,产出保持不变,而无论企业的技术创新是否成功,都会消耗研发资金。
2 企业的技术创新行为选择分析
结合以上假设和条件,可以计算企业产出的数学期望如下:
根据公式(1)和(2),在选择技术创新后,企业1和企业2的产出的数学期望为:
仅从数学期望上来看,与没有进行技术创新时相比,企业1和企业2在创新后各自的利润增加值分别为:
根据公式(4)可知,只有当Δπ1>0、Δπ2>0时,企业的技术创新才会得到正的利润,并且随着技术创新成功率的不断降低和研发投入的不断增加,成本逐渐上升,利润会不断减小,如果企业能够寻找可靠的合作伙伴来与自己共同承担风险,并且共享创新收益,企业的技术创新过程也将更加顺利,这也是越来越多的高技术企业选择企业联盟、产学研合作等方式进行协同创新的重要原因。对于传统企业来讲,这些企业经过多年的经营发展,积累了丰富的资源和生产经验,但是传统企业面临升级转型的巨大压力,如果能够与高技术企业进行合作,吸收高技术企业的创新活力和管理经验。双方在协同技术创新过程中各取所需,相互弥补,在相关知识、技术上实现互补,对于高技术企业和传统企业的发展都是有利的。
2.1 企业合资研发的情况分析
假定企业1和企业2达成共识,开展了协同技术创新活动,并且约定双方共同分摊研发成本,共享技术专利、创新收益等创新成果。此时,每一个企业的研发投入变成原来的一半。由于创新的成果一般都是一种新的技术,而新技术对于企业生产效率的提升作用是很显著的,所以在技术创新成功之后,两个企业的生产效率都会提高。假定单位产品的价格为p,则在通过协同技术创新后,两个企业各自的利润期望值可以表示为:
与两个企业单独进行技术创新时相比,两个企业的利润增加值为:
根据公式(6)可知,与单独创新相比,在合资研发时,高技术企业和传统企业都能够降低各自的研发成本,从而获得更大的收益。卢少华和陶志祥(2004)认为协同创新可以极大地降低交易成本,更为有效的利用稀缺资源[3]。如今全国各地政府制定了许多鼓励企业技术创新的优惠政策,用以扶持、鼓励当地高技术企业的发展,这些政策也为高技术企业与传统企业之间的协同进步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2.2 技术互补、资源互补时的情况分析
企业选择协同技术创新行为在很大程度上是为了获取互补性的资源或者技术,Beers等(2004)指出为了防止市场冲突,企业更倾向于选择高校、科研机构或者其他行业的企业作为自己的合作伙伴[4]。这里用ξ(ξ>0)来表示企业之间的技术协同效应,ξ的值越大,说明两个企业技术互补的效果越好,Tesoriere(2008)认为互补效应取决于企业之间的知识异质性、技术不对称性等因素[5]。在此条件下,假定企业1和企业2原来的技术能力各自为A1、A2,则在协同创新之后,两个企业的技术均变为ξ(A1+A2),并且两个企业的技术研发投入和要素投入保持不变,则在协同技术创新后,两个企业产出的期望值分别为:
与企业单独技术创新相比,两个企业利润的增加值分别为:
由于高技术企业和传统企业在生产工艺、技术等方面存在差异性,使得两类企业的技术互补性强于同行业的企业,要想使两个企业在协同技术创新中都能够获得更大的收益,则需要使Δπ1>0且Δπ2>0,根据公式(9)和公式(10),ξ的值需要满足以下条件:
在现实中,由于高技术企业与传统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存在差异,A1和A2的差距可能较大。为了使公式(11)成立,需要使ξ的值尽可能的增大,而由于协同创新本身能够使整体的效用大于部分效用的总和,即:
结合公式(12),有:
由公式(13)可以推导出公式(11)能够成立,即企业通过协同创新能够实现“1+1>2”的效应,提高了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为了验证上述推论,现利用实证方法对此问题进行分析和验证,同时做出研究假设:
假设H1:在协同技术创新过程中,高技术企业与传统企业的技术互补有助于提高高技术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
假设H2:在协同技术创新过程中,高技术企业与传统企业的技术互补有助于提高传统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
假设H3:在协同技术创新过程中,高技术企业与传统企业的资源互补有助于提高高技术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
假设H4:在协同技术创新过程中,高技术企业与传统企业的资源互补有助于提高传统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
3 研究设计
3.1 调查对象选择及数据收集
本文需要测量的变量共计有3个,企业之间的技术互补、资源互补为自变量,每个变量设计两个问题来测量,技术互补根据双方在具体技术领域的互补性和基础知识的关联度进行测量,资源互补根据企业对该资源的需求及重要性进行衡量,参照了徐二明和徐凯(2012)的研究量表[6]。技术创新能力根据企业的专利数量、对新技术的掌握程度、学习新技术的能力及推出的新工艺流程的数量来衡量,设计4个问题进行衡量,每个指标用Likert 5级量表来衡量受访者对该问题的认同度,具体指标及内容描述见表1。利用SPSS软件计算得到技术互补、资源互补和技术创新能力这3个变量的Cronbach'sα系数分别为0.767、0.732和0.830,由于量表中各个变量的Cronbach'sα系数均大于0.7,可以认为量表的信度较高。在研究方法上,本文主要利用回归方程对各个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进行验证,同时利用相关性分析法探讨变量之间的相关性。在调查方法上,以问卷的形式进行调查,调查对象主要选取北京、成都等地区的高技术企业和传统企业的工作人员。本次问卷调查主要通过实地发放、邮寄、网络发放等形式发放问卷,一共发放了415份问卷,收回385份问卷,去除了空白、漏填的70份无效问卷后,得到有效问卷315份(N=315),有效问卷比例为81.8%。其中,以高技术企业为对象的有144份,主要涉及电子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等高技术企业,以传统企业为对象的有171份,主要涉及建筑、化工、传统制造业等传统行业。
3.2 相关性分析及回归分析
利用SPSS软件对本文中的各个变量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见表2。根据表2的结果可知,技术互补、资源互补与技术创新能力这3个变量之间存在着显著的相关关系。
注:**表示在0.01水平(双侧)上显著相关。
此处分别以技术互补和资源互补为自变量,以技术创新能力为因变量,同时将样本分为高技术企业和传统企业两组,利用SPSS软件做回归分析,结果见表3。由回归分析结果可知,技术互补、资源互补对高技术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回归系数为0.359和0.338,且Sig值均小于0.05,达到了显著性水平,说明高技术企业与传统企业的技术互补和资源互补有助于提高高技术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故假设H1和假设H3通过检验。同理,技术互补和资源互补这两个变量对传统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的回归系数为0.382和0.298,也达到了显著性水平,说明技术互补和资源互补有助于提高传统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即假设H2、H4通过检验。根据实证分析结果可知,技术互补、资源互补对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有着正向的积极影响。因此,在高技术企业与传统企业协同技术创新过程中,企业应该积极利用合作方的资源、技术,同时做出自己的贡献,以提高合作伙伴的创新积极性,保证合作的顺利进行。
4 结论及讨论
通过以上的分析可知,通过提高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能够增加企业的产出效率,从而提高企业的利润。在面临技术创新风险的情况下,企业通过协同技术创新可以分摊成本,并且通过增强协同效应来提高产出,以达到单独创新难以实现的效果。在实践中,由于高技术企业和传统企业在具体的技术领域和技术资源上存在一些差异,使企业在协同技术创新中获得的收益有所不同。对单个企业来讲,为了尽可能的利用互补性的技术和资源,企业需要寻求更广阔范围内的合作伙伴,并且打破行业领域和地域的限制,同更多的优秀企业一起合作,取长补短,共同发展。虽然在协同技术创新过程中,两个企业之间产品的性能、品质的相似性会逐渐提高,从而影响各自的市场销售情况,但是通过双方互补产生的协同效应能够尽可能的抵消这种负面影响。同时,凭借高技术企业和传统企业各自的管理经验及市场营销渠道,能够有力的降低产品的市场冲突,提高双方的市场竞争力。
摘要:本文基于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结合微观经济学的相关理论,分析了协同技术创新对高技术企业与传统企业生产过程的提升作用。同时,通过实证研究和回归分析,结果表明,高技术企业和传统企业之间的技术互补和资源互补对高技术企业和传统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都有着积极显著的影响。
关键词:协同技术创新,技术互补,资源互补,技术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解学梅,左蕾蕾,刘丝雨.中小企业协同创新模式对协同创新效应的影响——协同机制和协同环境的双调节效应模型[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14,(5):72~81
[2]朱雪春,陈万明,殷红幸.企业协同创新伙伴选择研究[J].中国科技论坛,2014,(11):91~102
[3]卢少华,陶志祥.动态联盟企业的利益分配博弈[J].管理工程学报,2004,18(3):65~68
[4]Beers C.V.,Berghallb E,Pootc T.R&D Internationalization,R&D Collaboration and Public Knowledge Institutions in Small Economies:Evidence from Finland and the Netherlands[J].Research Policy,2008,37(2):294~308
[5]Tesoriere A.Endogenous R&D Symmetry in Linear Duopoly with One-way Spillovers[J].Journal of Economic Behavior&Organization,2008,66(2):213~225
互补的方法 篇7
关 键 词:图形设计 互补 互补设计方法
前言
在图形的世界中,荷兰的埃舍尔和日本的福田繁雄是两位卓越的大师,他们在面对图形设计中图底关系的表现,矛盾空间的处理,情感的表达堪称典范。在前期研究工作中,笔者发现:同样处理图底关系,理性的、抽象的、数学的方式深植在埃舍尔的作品中,体现出现代设计方法——一个基于西方哲学思想体系上产生的以数学为根本的设计方法。然而,福田繁雄的作品中却呈现出意象之美、平衡之感、空灵之想象、模糊之界限、感性之表达这些东方的传统方法。这一切是如此的不同,可以说是如此的“互补”。
这一发现引发笔者对两位大师进行一番比较学的释义游戏,探究:在不同的思维方式、哲学思想、文化背景、生活方式下产生的设计方法会有怎样的鲜明特征。
1思维的殊途
人类对客观世界的认识和思考,不少学者认为,西方(古代以希腊和罗马为代表,近现代以西欧和北美为代表)的哲学思想的基础是数学,因而他们习惯以量化的方式来清晰地进行表达;东方(以中国为代表)的哲学思想的基础是人学,因而习惯于用关系的、无法量化的模糊方式进行表达。走近埃舍尔与福田繁雄两位大师,了解其生平、分析其作品,探究到东西方设计思维方式的不同特性。
1.1理性的数学思维
摩里茨·科奈里斯·埃舍尔(M.C.Escher 1898-1972)荷兰艺术家、版画大师,自称“图形艺术家”。深受身为土木建筑师的父亲影响,早期作品体现出分析的、理性的、几何的“建筑美”感,后受摩尔人的建筑装饰图案——规则的、互为背景的彩色图案的启发,于是在规整的三角形、四边形或六边形中,鱼、鸟和爬行动物们互为背景,在二维空间和三维空间相互变换,这一转换的图形游戏贯穿在他此后一生的图形作品创作之中。他的作品理性、写实又充满想象,别具一格,在二十世纪现代主义艺术众多流派中无法归类;他的作品中反映出对数学、哲学问题的深入的自我思考,得到数学家与科学家的喜爱,多次用作科学杂志的封面;他那作品看似规则、合理的作品恰恰揭示了矛盾、悖论和荒谬。
埃舍尔的思维如同大多数西方智者的思维一样,沿着科学认知的方向前进,注重求知,求客观真理,并具有阳刚的外向的男性偏向,含有科学家的素质,求真。数学的思维令他作品冷静、充满智慧,他用数学的方式,探索二维契合单元图形的形成规律,发现图底转换之间的表现方式。他用几何学中的反射、平滑反射、变换和旋转来获得更多的变化图案。他也精心地使这些基本图案扭曲,逐渐变形为动物、鸟和其他的形状。
如《昼与夜》(图1)这是典型的埃舍尔的图底转换的作品,图形构成的灵感来源于上面所提到的摩尔人的建筑装饰图案。这是一个阴阳渐变的结构,画面左方的白天逐步渐变为白鸟向右飞,右方的黑夜渐变为黑鸟向左飞,黑白相对,虚实相生,图底反转,同时又向下渐变为灰色矩形农田。在左右对称的构图中:农田与天空,白天与黑夜,白鸟与黑鸟它们渐变演化,相互走进自己的对立面。在逐步演化的过程中,虚实形态的相似形边缘轮廊线共用,这就像太极图中的“回互线”,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不过图形仍然具有明确的独立性,这种图底转换的结构是那么巧妙而精确,使图形在对立互补中自然演变,从虚到实,从实到虚,设计思维中体现了哲学的逻辑,也让人想起互补概念的提出者丹麦物理学家玻尔所说的“在生存的舞台上,人既是观众也是演员”的互补哲学。《天使与魔鬼》、《水和天》、《解放》等著名作品均运用了这种“互补”的图底转换的方法进行创作。
1.2模糊的意象之思
福田繁雄 (Shigeo Fukuda 1932年生于日本), 一位被誉为“五位一体的视觉创意大师”。他的多才多艺、他的变幻莫测的视觉图形、他的不断推陈出新的设计方法、他的幽默机智的设计语言,使他的作品成为平面设计的典范教案,使他无论是在日本, 还是在欧洲、美国等地,都被视为一名设计天才。他的作品中蕴含着东方的思想与韵味,深受东方文化的影响,正如他在回答中国学生“创新的源泉”问题时所说,他的创造成果大多数与中国文化有关,20世纪60年代初中国的“大闹天宫”动画片中的孙悟空就是他最为直接的创造性偶像。他师从埃舍尔,早期的作品形态表现简约、直白,深受西方现代设计影响,特别在处理图底关系和矛盾空间上直接受到埃舍尔的影响。但不同的是,他在作品中融入了东方的设计思维与东方文化,在图底之间变幻莫测,产生了不同于埃舍尔的图形表达方式。
东方的思维把重心放在对事物关系的整体、综合的把握上面,重视以“心”感“心”,“由吾之身,及人之身”,重直观经验又引出重意象、联想与想像、重归纳。以直觉体悟、整体综合把握事物,易使思维带有模糊性。福田繁雄习惯从“关系”之中寻求设计的突破口,有意识的模糊图底之间的界线,从而产生具有双重意象的图形。在1975年为日本京王百货设计的宣传海报中(如图2),他就开始运用“共用线”、“共用形”,探讨“图”与“底”之间的互生互存关系。图中正形——白色部分为向下重复排列的女性之腿,负形——黑色部分巧妙的形成向上重复排列的男性之腿,白色与黑色,上升与下降,正形与负形,虚实相生,阴阳互补。这种图底关系的处理与埃舍尔理性的、明确的、分割的、独立的、过渡的处理手法不同,他强调的是一种太极中太阳中有少阴,太阴中有少阳的,相互渗透的关系。因此,福田繁雄的作品中更有种东方的哲学思想与双重意象的表达。
确实,中国的先哲们很早就认识到阴和阳对立的互补性,并且把阴阳一体、阴阳对立、阴阳消长、阴阳互根、阴阳转化看成是万物发生、发展、变化的规律和根源所在。在常人看来,理性的思考与生动自由的想象似乎是矛盾的,其实在设计家眼里,这二者的结合正是通往自由创作的途径。在对立中统一,在统一中求变化,世界上一切相反的事物,往往都互为其根,互补发展。
2方法的互补
2.1写实与意象
埃舍尔的作品大都以写实的方式,以相机般精确纪录的方式对对象进行表达,作品中呈现出一种超现实的意境。如图3所示,埃舍尔的传世名作之《手画手》。画面上有两只都正在执笔画画的手,形态描绘手法写实,乍看平淡无奇,可当你深入观察时发现如此的奇妙。握笔的右手正在仔细地绘画左手的衣袖,而与此同时,左手也正在执笔仔细的描绘着右手,手部的纹理、质感真实可见,两只笔都结束于即将完成的袖口。画面在此时戛然而止,把无限的疑惑留给观众,究竟是左手画右手,还是右手画左手?谁能分辨的清楚!画面中的两只手都很有立体感,写实、生动,细节跃然纸上。在这样的一幅画上:真实与荒谬,现实与幻想,可能与不可能交织在一起,整个画面出现了矛盾的意味和哲学的思索,到底哪是起点?哪是终点?从哪开始?到哪结束?
“立象以尽意,得意而忘象”(王弼语)。“意象”:因视成象,因思成想,逐成意象,而非物象。福田繁雄的作品大多善用意象思维进行创作与表达,在“UCC”咖啡馆海报中(如图4),10只拿着咖啡杯的手以漩涡形正负交错,造成视线沿着螺旋形旋转与膨胀,手膀的造型又如搅拌的咖啡产生的漩涡,突出咖啡这一主题图形又不乏幽默情趣。透过这张作品,我们看到他故意不明确交代图和底关系,有意识的让图与底产生反转互融的现象,进而产生双重意象。这种意象的处理方式贯穿在福田繁雄的图形创作之中。
2.2直白与隐喻
直白与隐喻是图形设计作品的精神气质与情感特征的一种表现。在图形创作中,埃舍尔更倾向于西方理性思维下的以直白的、清晰的、富有逻辑的方式去表现他对于“世界”的理解与思考。这种方式我们在《瀑布》、《手画手》等这些代表作品中清晰可见。
福田繁雄的作品在其东方文化的根植下,在东方人学思想的影响下,更注重事物之间的关系,更倾向于“以物喻人”、运用“比类取象、直观外推” 将人的经验(社会、心理)合理外推,进行直觉体悟与整体综合,用以解释他对社会、伦理、人生等种种问题的思考。
2.3精繁与简练
日本设计师原研哉先生曾说过:“形态是产生吸引力的根本”。埃舍尔的作品“不可能的绘画”——奇异建筑式绘画,描绘手法精确,细致的处理复杂的细节,运用矛盾空间、悖论、以及数学家罗杰·彭罗斯的三角原理进行创作。例如作品《瀑布》(如图5所示)的流水川流不息,完全违反地心吸力,所表达的图像是毫不合理的。画面中,两个彭罗斯三角形被结合成一个不可能的形状,安放在水塔之上。瀑布是一个封闭系统,水流如何从三层流入一层?还是在一个平面上流淌?又如何使风车轮象一台永动机一样连续地转动?这一切违背了能量守衡的定律,但乍一看,又是那么的自然。正是由于它的透视看上去是十分正确的,对复杂造型的描绘如此的精确,让一切看似那么真实可信,只有更仔细地看,我们才能看到这样一个结构不可能出现在我们这个世界中,埃舍尔把我们转移到令人眼花缭乱地王国,在这里“上”、“下”、“前”、“后”这类词语都失去了意义。
与埃舍尔的写实、精确,造型复杂不同,福田繁雄的作品大多形态简洁、概括。这正如同他自己所说:“设计中不能有多余”。他在创作中求取相对单纯的形式与复杂的内涵间的统一。同样善于表达“不可能的图形”,福田繁雄的经典代表作1945反战招贴(如图6所示)——谁先发动战争将自取灭亡,可谓运用极简的图形,逆向的弹头,引发人们更多的思考。不需要繁杂的细节,不需要华丽的色彩,这就是他的魅力所在。
3结束语
孙隆基在《中国文化的深层结构》中曾经提到:一套由某一种认知意向衍生的分析架构,能够使我们“看到了”其他的分析架构所不能看到的“现象”。透过东西方思维方式的不同,我们从“互补理解”的角度,深入分析这两位大师图形背后的设计思维方式与表现手法,发现一系列互补的方法,必将使我们的认识力走向深入,并为今后的图形设计提供行之有效的互补设计方法。
本论文属于南京理工大学自主科研专项计划资助项目《平面设计中的互补设计方法研究》,由“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No.NUST2012YBXMO63
参考文献
[1] 孙隆基.中国文化的深层结构[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2] 刘大椿.科学活动论·互补方法论[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3] 布鲁诺·恩斯特.魔镜——埃舍尔的不可能世界[M].上海: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