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资源互补

2024-07-29

教学资源互补(通用12篇)

教学资源互补 篇1

协同技术创新是组织与其他组织之间通过共享资源和要素,共同协作以达到创新目标的行为。在以往的研究中,学者们大多采用实证研究或者案例分析法对协同创新进行研究,如解学梅等(2014)研究了协同创新模式与创新绩效的关系[1],朱雪春等(2014)利用案例研究法分析了企业协同创新伙伴的选择问题[2],这些学者的研究大多侧重于分析协同创新模式、合作伙伴和创新绩效等因素,但对于高技术企业和传统企业这两类企业协同技术创新行为的研究还较少。本文利用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结合经济学中的相关理论模型,以分析高技术企业和传统企业这两个创新主体的协同技术创新行为。

1 模型基本设定及假设

假定企业1是一家高技术企业,企业2则是一家传统企业,并且根据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企业的产出可以表示为:

其中,(K)和(L)分别表示资本和劳动,α和β为常数,A表示企业生产技术或生产率的变化。技术创新活动能够提高生产效率,增加企业的产出,从而提高企业的利润。但是,技术创新有着高风险和高失败率的特点,此处可以用风险型决策法来计算企业技术创新获得的收益。把技术创新的成功率记为θ(0<θ<1),θ值的大小取决于企业自身的技术创新能力、企业所处行业的性质、科技环境、企业自身的实力、科研人员的素质等因素,根据风险型决策模型可知,企业最终产出的数学期望服从(0-1)分布。同时假定如果企业的技术创新获得成功,则企业的产出加倍,如果失败,产出保持不变,而无论企业的技术创新是否成功,都会消耗研发资金。

2 企业的技术创新行为选择分析

结合以上假设和条件,可以计算企业产出的数学期望如下:

根据公式(1)和(2),在选择技术创新后,企业1和企业2的产出的数学期望为:

仅从数学期望上来看,与没有进行技术创新时相比,企业1和企业2在创新后各自的利润增加值分别为:

根据公式(4)可知,只有当Δπ1>0、Δπ2>0时,企业的技术创新才会得到正的利润,并且随着技术创新成功率的不断降低和研发投入的不断增加,成本逐渐上升,利润会不断减小,如果企业能够寻找可靠的合作伙伴来与自己共同承担风险,并且共享创新收益,企业的技术创新过程也将更加顺利,这也是越来越多的高技术企业选择企业联盟、产学研合作等方式进行协同创新的重要原因。对于传统企业来讲,这些企业经过多年的经营发展,积累了丰富的资源和生产经验,但是传统企业面临升级转型的巨大压力,如果能够与高技术企业进行合作,吸收高技术企业的创新活力和管理经验。双方在协同技术创新过程中各取所需,相互弥补,在相关知识、技术上实现互补,对于高技术企业和传统企业的发展都是有利的。

2.1 企业合资研发的情况分析

假定企业1和企业2达成共识,开展了协同技术创新活动,并且约定双方共同分摊研发成本,共享技术专利、创新收益等创新成果。此时,每一个企业的研发投入变成原来的一半。由于创新的成果一般都是一种新的技术,而新技术对于企业生产效率的提升作用是很显著的,所以在技术创新成功之后,两个企业的生产效率都会提高。假定单位产品的价格为p,则在通过协同技术创新后,两个企业各自的利润期望值可以表示为:

与两个企业单独进行技术创新时相比,两个企业的利润增加值为:

根据公式(6)可知,与单独创新相比,在合资研发时,高技术企业和传统企业都能够降低各自的研发成本,从而获得更大的收益。卢少华和陶志祥(2004)认为协同创新可以极大地降低交易成本,更为有效的利用稀缺资源[3]。如今全国各地政府制定了许多鼓励企业技术创新的优惠政策,用以扶持、鼓励当地高技术企业的发展,这些政策也为高技术企业与传统企业之间的协同进步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2.2 技术互补、资源互补时的情况分析

企业选择协同技术创新行为在很大程度上是为了获取互补性的资源或者技术,Beers等(2004)指出为了防止市场冲突,企业更倾向于选择高校、科研机构或者其他行业的企业作为自己的合作伙伴[4]。这里用ξ(ξ>0)来表示企业之间的技术协同效应,ξ的值越大,说明两个企业技术互补的效果越好,Tesoriere(2008)认为互补效应取决于企业之间的知识异质性、技术不对称性等因素[5]。在此条件下,假定企业1和企业2原来的技术能力各自为A1、A2,则在协同创新之后,两个企业的技术均变为ξ(A1+A2),并且两个企业的技术研发投入和要素投入保持不变,则在协同技术创新后,两个企业产出的期望值分别为:

与企业单独技术创新相比,两个企业利润的增加值分别为:

由于高技术企业和传统企业在生产工艺、技术等方面存在差异性,使得两类企业的技术互补性强于同行业的企业,要想使两个企业在协同技术创新中都能够获得更大的收益,则需要使Δπ1>0且Δπ2>0,根据公式(9)和公式(10),ξ的值需要满足以下条件:

在现实中,由于高技术企业与传统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存在差异,A1和A2的差距可能较大。为了使公式(11)成立,需要使ξ的值尽可能的增大,而由于协同创新本身能够使整体的效用大于部分效用的总和,即:

结合公式(12),有:

由公式(13)可以推导出公式(11)能够成立,即企业通过协同创新能够实现“1+1>2”的效应,提高了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为了验证上述推论,现利用实证方法对此问题进行分析和验证,同时做出研究假设:

假设H1:在协同技术创新过程中,高技术企业与传统企业的技术互补有助于提高高技术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

假设H2:在协同技术创新过程中,高技术企业与传统企业的技术互补有助于提高传统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

假设H3:在协同技术创新过程中,高技术企业与传统企业的资源互补有助于提高高技术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

假设H4:在协同技术创新过程中,高技术企业与传统企业的资源互补有助于提高传统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

3 研究设计

3.1 调查对象选择及数据收集

本文需要测量的变量共计有3个,企业之间的技术互补、资源互补为自变量,每个变量设计两个问题来测量,技术互补根据双方在具体技术领域的互补性和基础知识的关联度进行测量,资源互补根据企业对该资源的需求及重要性进行衡量,参照了徐二明和徐凯(2012)的研究量表[6]。技术创新能力根据企业的专利数量、对新技术的掌握程度、学习新技术的能力及推出的新工艺流程的数量来衡量,设计4个问题进行衡量,每个指标用Likert 5级量表来衡量受访者对该问题的认同度,具体指标及内容描述见表1。利用SPSS软件计算得到技术互补、资源互补和技术创新能力这3个变量的Cronbach'sα系数分别为0.767、0.732和0.830,由于量表中各个变量的Cronbach'sα系数均大于0.7,可以认为量表的信度较高。在研究方法上,本文主要利用回归方程对各个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进行验证,同时利用相关性分析法探讨变量之间的相关性。在调查方法上,以问卷的形式进行调查,调查对象主要选取北京、成都等地区的高技术企业和传统企业的工作人员。本次问卷调查主要通过实地发放、邮寄、网络发放等形式发放问卷,一共发放了415份问卷,收回385份问卷,去除了空白、漏填的70份无效问卷后,得到有效问卷315份(N=315),有效问卷比例为81.8%。其中,以高技术企业为对象的有144份,主要涉及电子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等高技术企业,以传统企业为对象的有171份,主要涉及建筑、化工、传统制造业等传统行业。

3.2 相关性分析及回归分析

利用SPSS软件对本文中的各个变量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见表2。根据表2的结果可知,技术互补、资源互补与技术创新能力这3个变量之间存在着显著的相关关系。

注:**表示在0.01水平(双侧)上显著相关。

此处分别以技术互补和资源互补为自变量,以技术创新能力为因变量,同时将样本分为高技术企业和传统企业两组,利用SPSS软件做回归分析,结果见表3。由回归分析结果可知,技术互补、资源互补对高技术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回归系数为0.359和0.338,且Sig值均小于0.05,达到了显著性水平,说明高技术企业与传统企业的技术互补和资源互补有助于提高高技术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故假设H1和假设H3通过检验。同理,技术互补和资源互补这两个变量对传统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的回归系数为0.382和0.298,也达到了显著性水平,说明技术互补和资源互补有助于提高传统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即假设H2、H4通过检验。根据实证分析结果可知,技术互补、资源互补对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有着正向的积极影响。因此,在高技术企业与传统企业协同技术创新过程中,企业应该积极利用合作方的资源、技术,同时做出自己的贡献,以提高合作伙伴的创新积极性,保证合作的顺利进行。

4 结论及讨论

通过以上的分析可知,通过提高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能够增加企业的产出效率,从而提高企业的利润。在面临技术创新风险的情况下,企业通过协同技术创新可以分摊成本,并且通过增强协同效应来提高产出,以达到单独创新难以实现的效果。在实践中,由于高技术企业和传统企业在具体的技术领域和技术资源上存在一些差异,使企业在协同技术创新中获得的收益有所不同。对单个企业来讲,为了尽可能的利用互补性的技术和资源,企业需要寻求更广阔范围内的合作伙伴,并且打破行业领域和地域的限制,同更多的优秀企业一起合作,取长补短,共同发展。虽然在协同技术创新过程中,两个企业之间产品的性能、品质的相似性会逐渐提高,从而影响各自的市场销售情况,但是通过双方互补产生的协同效应能够尽可能的抵消这种负面影响。同时,凭借高技术企业和传统企业各自的管理经验及市场营销渠道,能够有力的降低产品的市场冲突,提高双方的市场竞争力。

摘要:本文基于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结合微观经济学的相关理论,分析了协同技术创新对高技术企业与传统企业生产过程的提升作用。同时,通过实证研究和回归分析,结果表明,高技术企业和传统企业之间的技术互补和资源互补对高技术企业和传统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都有着积极显著的影响。

关键词:协同技术创新,技术互补,资源互补,技术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解学梅,左蕾蕾,刘丝雨.中小企业协同创新模式对协同创新效应的影响——协同机制和协同环境的双调节效应模型[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14,(5):72~81

[2]朱雪春,陈万明,殷红幸.企业协同创新伙伴选择研究[J].中国科技论坛,2014,(11):91~102

[3]卢少华,陶志祥.动态联盟企业的利益分配博弈[J].管理工程学报,2004,18(3):65~68

[4]Beers C.V.,Berghallb E,Pootc T.R&D Internationalization,R&D Collaboration and Public Knowledge Institutions in Small Economies:Evidence from Finland and the Netherlands[J].Research Policy,2008,37(2):294~308

[5]Tesoriere A.Endogenous R&D Symmetry in Linear Duopoly with One-way Spillovers[J].Journal of Economic Behavior&Organization,2008,66(2):213~225

[6]徐二明,徐凯.资源互补对机会主义和战略联盟绩效的影响研究[J].管理世界,2012,(1):93~103

教学资源互补 篇2

班级教学,是以班级为单位,同时对几十名学生进行教学,能多为社会培养人才。班级教学实行分科教学,各科有专职教师,每课时内专讲一门学科,这有助于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统一的课程标准、教学计划、课程表的制定,有助于增强教学的系统性、科学性。学生在集体组织形式中学习,彼此学习内容相同,进度相同,易于互相讨论、切磋,共同提高。班级教学也便于组织、领导与检查。

班级授课制强调的是统一,齐步走。由于社会背景、家庭背景、遗传素质等方面的不同,学生之间是有差异的,有时甚至还很大。班级授课制难以照顾学生的个别差异,难以适应学生个别差异以发展其个性和独创性。班级教学在内容、进度上一致,往往使学习好的学生不能充分发展学习才能,差的学生迫于进度而疲于奔命,进而造成学习纪律等方面问题。班级学生数多且学生间参差不齐,师生问信息反馈不够,影响教学过程的优化。班级教学在一定程度上也易形成以教师讲解为中心,使学生处于被动学习的状态。

新课程倡导关注学生个体的个性和差异,适应学生个别差异、发展其个性和独创性。这就是我们所说的“个性化教学”。我国旧时的“私塾”可以说个性化教学的典型,因材施教是它的显著优点和特点,但教学规模小,教学进度慢、效率低、随意性很大,因而,它不是我们所追求的。

“个性化教学”的本质特征就是要求教师必须考虑学生之间的差异性,关注学生个体的个性和差异,在课堂教学中适应学生个别差异、发展其个性和独创性。然而,在我国目前的班级授课制中真正做到却是比较困难。试想,在班级授课制下,一名教师,一个班一节课几十名学生,导人、提问、讲解、强化、小结,一个流程结束,余下与每个同学接触的时间就十分有限。教师站在讲台上,占用上课时问的60%一70%,甚至80%以上,如何去照顾学生的差异呢?在课堂上,常常出现这种情形:当教师把题目呈现出来时,学生会突然冒出一句“这个我懂”。如果继续按设计程序操作下去,对这个学生来说,就是浪费时间。可以说,班级教学的划一性和学生的差异性之间的矛盾,已经越来越日月_显地阻碍着学生的发展。

目前,许多思想品德课教师都在努力探索解决这一问题的出路。主要的做法有:

1.减少学生人数(小班化教学)。

2.按程度分班、分组教学。

3.主讲教师与辅导教师携手协同教学。

4.在按自然年龄编班的情况下“分层教学”、“异步教学”、“集体教学为主、个别教学为辅”、“着眼中间,兼顾两头”。

5.运用多媒体进行程序教学。

这些都是在肯定班级授课制的课堂教学形式的基础上,保留和发挥其优势,克服和弥补其缺陷和不足的做法,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其特点的教学活动形式和学习环境,寻求不失集体影响又有个人独立探究的教学组织形式,扩大教育影响源和信息来源的渠道,为班级授课制的完善作了积极的尝试。

但所有这些探索,都因它缺乏普适性或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而凸显局限性。如“运用多媒体进行程序教学”就是一种很值得研究和推广的方法。它可以满足不同进度、不同教材的“个性化教学”的要求。但是,用多媒体进行程序教学的前提是电脑及网络的普及和使用。试问,在广东,在中国,又有多少地区、多少学校电脑及网络的普及和使用真正达标了呢?因而,运用电脑进行程序教学也就缺乏普适性了。

又如“分层教学”。我们一些老师每节课都搞一个“分层作业”,即将学生的作业分为必做题和选做题。表面上看,这可以解决部分学生吃不饱或吃不了的难题。事实上,这等于劝慰差生甘于做简单的必做题,只要做了这些简单的必做题,就可以堂而皇之地拿高分。这种做法实质上是通过降低难度来救济“差生”。

对这种以减低难度为代价来换取“成功”的做法,在事情的起步阶段用来鼓励学生,树立学生的信心,是有作用的。但一直这样下去,差生并不一定领情。即使领情,也只会使他们与进度快的学生差距越来越大。对速度快的学生而言,限制学生重复同一个主题的训练显然是一种浪费。

另外,思想品德课作为德育课程,其课程性质要求把“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放在三维目标的首位。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更多的依赖于学生的接受、认同,自我内化、自我调适。一旦某个学生“领了情”、自甘落后,其后果更是不堪设想。

这就是说,“分层教学”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我们认为,在班级授课制条件下,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习惯,是解决问题的根本出路。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培养起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习惯,才能使教学真正适应学生个别差异、发展其个性和独创性,达成“个性化教学”的根本要求。

在学生如此众多的时代,如在粤西有一个初中班达一百多人,教师不可能“一对一”实施个性化教学,教师面对的总是多个学生,教学时间有限,教师又无法分身,即使同一层次的学生也存在很大差异,教师根本不可能照顾到全班每一个学生。因此,让学生“自主学习”就很有必要。

自主学习,强调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自学。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性,让每个学生都能按自己的进度、方式和能力进行越前、延后或跨越学习。意味着允许学生以“不同的速度”学习“不同的材料”。这可以解决部分学生吃不饱或吃不了的难题。因为让学生以自己的速度学习自己感兴趣的材料,鼓励他们自己去不断地开拓新的“问题域”,那就不存在吃不饱或吃不了的问题了。

教师要在课堂上建立以自学为主的教学方式,不断地激励学生养成自学的习惯。放手让进度快的学生自学,按自己的速度自定步调学习;对中等生适当点拨;对进度慢的学生由教师扶持其主动学习,或由好学生帮助。

在这里,要实现“对进度慢的学生由好学生帮助”,有一个合作学习的问题。

合作学习让学生之间相互质疑,思想和观点的交锋可以更好地引发学生的思维冲突和自我反思,深化各自对问题的认识。让学生利用他人的想法激发自己的新的灵感,从而培养自己的创造力。也让学困生体验到成功,感受到我也行,增强了学习的自信。

探究学习就是鼓励学生不断探究,鼓励学生不断地开拓新的“问题域”。这里的探究学习,主要是在合作学习的背景下进行,就是让学生就一个能引起真正探究的问题共同计划他们的学习内容,以共同兴趣为基础组成小组,合作完成他们的计划。学生们在小组中运用合作性探究、小组讨论和合作性设计与计划来展开活动。这就实现了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高度一致。

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让学生主动学习、接受思想品德课程的知识和观点,就更容易认同和内化,有利于“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学生感受到教师或同伴对自己的指导、帮助,有利于他们的合群性、利他性、社交意识和社交技能等社会适应性的发展;学生在小组的竞争与合作中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和集体荣誉感,从而提高了成就期望,激发并增强了学习动机;另外,还为学生提供了展示与表现自己能力、个性的机会与场所,促进了学生创造意识和创造能力的增强。因此,我们说,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培养起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习惯,是使教学真正适应学生个别差异、发展学生个性和独创性的根本出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是实施新课程的.要求,是每个学校、每个老师都可以做到的,具有普适性,所以,它是实现班级教学与个性化教学互补与协调的根本策略。

班级教学与个性化教学互补与协调的问题,讲到底,就是在班级授课制条件下,如何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习惯的问题。因此,我们不能简单地把班级教学与个性化教学互补与协调理解为在集体教学中加进个别辅导,我们需要在班额设置、教学计划、课堂教学、辅导训练、教学资源、教学媒体、教学生态(环境)、教学评价、教师队伍建设等方面作出努力。

在班额设置上――我们主张小班化。,广东省小学在校生9564740人,比较是负增长一6.01%。也就是说,在三五年内,初中在校生也会出现负增长的情况,小班教学就会成为可能。但是,就在完全实现小班化时,也要同时实行“跑班制”或以小班为基础的动态灵活分组。为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提供优良的班级环境。

在教学计划方面――我们主张在教学过程中为顾及学生的个别能力与需要,制定特别的教学计划。计划的内容应包括:学生目前的状况,教学目标,针对性教育教学措施及相关服务设施、教育教学的周期及完成时间,评估方法及标准。 因学生个体差异而制定特别教学计划,是成功的关键环节。要坚持个性化、科学化、循序渐进原则,针对学生当前的状况,确定教学的学年目标、单元目标,找到适应各个学生发展需要的教育教学措施及相关服务设施、教育教学的周期及完成时间,评估方法及标准。

依计划行事,“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习惯”才会有章可循,一步一个脚印,落到实处,才不会流于口号。

在课堂教学上――实施照顾差异的课堂教学,着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习惯。

首先是要尊重学生学习的个体差异性,让每个学生都能按自己的进度、方式和能力进行越前、延后或跨越学习。在学习之前制定学习计划,在学习活动中学会对自己的学习进展进行自我反馈及调节,学习之后进行自我总结、评价、综合等。

同时根据学生的能力、性别、兴趣、专长、个性特征等个体差异混合组成一个个具有互补互助能力的群体,实现学生间对知识能力的优势互补,培养学生与他人平等地沟通与合作能力,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团队精神和集体观念,促进师生的多元化互动。

鼓励学生不断探究,鼓励学生不断地开拓新的“问题域”。更多的是让学生就一个能引起真正探究的问题共同计划他们的学习内容,在小组内合作完成他们的计划。通过独立自主地发现问题、实验与操作、调查与研究、搜集与处理信息等探索活动,获得知识、技能、情感与态度的发展,特别是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不断发展。

针对粤版教材构建照顾差异的思想品德课堂教学模式,具体做法可以是:(1)用探究模式应对“探究园”和“国情导读”两个板块的教学。(2)用活动模式应对“实践与评价”的板块教学。

(3)用情景陶冶模式应对“阅读与感悟”的板块教学。

在课外活动、训练、辅导方面――坚持个性化、科学化、循序渐进原则。应在以下三方面来

作出努力:①“激励式”分层辅导,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所进步,增强他们的学习自信心。②“以优辅差式”辅导,以优带差,以优促差,共同进步,发扬团队精神,培养合作学习的习惯。③“探究学习式”辅导。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习惯。

在教学生态环境方面――创设平等和谐有序、既有竞争又有合作的教学环境,让超常生、后进生都得到照顾和促进。

在教学资源方面――创造性地开发和使用课程资源,为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服务。这些资源包括教材,其他涉及政治以及时事等方面的书籍、报刊、图片、录音、录像、影视作品等,还包括实践活动资源、网上资源、师生的经验等。

在教学媒体方面――倡导运用多媒体进行程序教学。多媒体的课件、积件具有生动、形象、个别化、自定步调、交互等特点,可以适应不同学生的要求;在模拟和探索方面可以对现实事物进行模拟,培养学生主动探索能力;作为教与学的工具能有效帮助教师和学生处理日常事务(备课、作业、交流等);在通讯网络方面可以广泛地获取最新教学信息和进行学术交流……。

教师将“教学内容”制作成课件和积件,展示本课的知识要点,引导学生构建知识体系,提高学生理解教材线索、编写提纲的能力,培养学生利用逻辑思维分析问题的能力。可以利用某些软件的交互和导航功能,将知识要点改造为超文本链接,连接各部分详细讲解。辅以菜单和按钮响应,便于学生人机对话,学生可以随时根据实时帮助信息,进入和退出相关界面。这样,利用多媒体的课件和积件实现了教师主导下的学生自主学习。除了必要的讲解和演示外,学习较好的同学可以通过跳过程序的某些部分,选择与其知识水平相适应或感兴趣的地方开始学习。而水平略差的学生也不妨根据需要利用文本链接或按钮,暂停某一章节,重复进入程序的任意部分。这样,学生自主地通过计算机辅助管理自己的学习进程。另外,学生还可以向教师的E―mail地址发送邮件、提问质疑。让学生可以随时随地地收发电子邮件,创设出一种平等、和谐、自由的对话氛围,师生之间关系更加密切,也使教师及时了解学生学习水平、真实思想,使教学更具有针对性。这对学生智力、思想品德、个性心理特性的培养和形成发挥重大作用。

教学资源互补 篇3

针对低年级学生而言,传统的写字课与其他教学活动相比确实是枯燥的。为了改变这种现状,我大胆实践了在单元写字指导课中小组合作写字,让孩子们真正体会到了“合作写字趣味多”。通过实践,我深刻地体会到:在写字指导课中,如果能抓住低年级学生心理特点进行教学,注意灵活运用多种写字教学方法,在和谐的教学环境中充分发挥小组合作的力量,培养学生的写字能力,往往能让枯燥的写字教学变得相对生动有趣,让学生快快乐乐写字,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合作归类,巧记字形

小学低年级儿童的记忆是零散的、不成系统的。生字教学中,即使是老师讲得再细致,他们也往往不能准确地记住字形。在每单元的写字指导课中,整体的归类指导至关重要,关键是让孩子真正动起来,进行自主归类。所以在每次的单元写字指导课,我都会设计一些“先学先问”卡,让孩子按照偏旁、字的间架结构、生字的识记方法等给字归类,然后共同交流,一起识记生字。如第二册第四单元中共有三十六个生字。孩子们根据字的间架结构不同把它们分成了这样几类:左窄右宽的字(蚂、蚁、诗、林、叶、机、她、他、时、让、吗、吧、往、得、很、河、姐、借、呢、呀、哪);上小下大的字(前、黄、童、朵、美、是);半包围结构的字(房、网、闭、送、过);独体字(立、虫、我)。他们还根据熟字加偏旁的方法记住了下面这些字:虫+马=蚂、虫+义=蚁、户+方=房、木+木=林、立+里=童、门+才=闭、木+几=机等。这种分类积累的方法使单个的字变得系统起来,记起来也相对容易一些。

二、合作欣赏,玩中析字

小学儿童感知觉尚处于初步发展水平,他们对事物的空间、时间和运动特性的感知有很大的局限性。小学低年级儿童在观察的精确性方面,他们只关注事物的大致轮廓与整体特征,不能做精细分析和细节把握,所以小组合作玩中识字就显得尤为重要。

⑴动中体验。每个字中的笔画变化、间架结构用语言表述往往很难道清其微妙之处。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我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积极利用多种手段进行直观教学。如为了让学生体验笔画的运笔力度变化,我让孩子在自己的手心或同伴的后背写字。又如在教学横竖笔画相交的字时,我出示了“木”和“土”两个字,虽然两个字中都有横竖两个笔画的交叉,但是每个字的第一横的位置是不一样的。为了让学生更加直观地感知,我让他们用直尺动手去量两段竖的长度。通过亲手测量,孩子们很快总结出了这两个字的特点,即竖的末端没有笔画时,竖笔画上短下长;竖的末端有笔画时,竖笔画上长下短。这样,孩子就将这两类字的写字方法上升到一个理性认识的高度了。

⑵拼中识记。重复机械的练习会让低年级儿童感到很枯燥,为了增加趣味性,我用“拼字”来代替写字。也就是利用电脑把字的笔画都拆分出来,再把每一笔描到彩色海绵纸上,剪下来。每个小组分发一个汉字部件袋和一块画好田字格的小黑板,让孩子们小组合作把笔画贴到合适的位置。在拼字过程中,每个孩子都兴致盎然、积极参与,学习活动集中了小组内所有成员的智慧,取得了极好的效果,他们每次都会把字贴得很端正、准确。

⑶诵中巩固。低年级学生从幼儿园踏入小学不久,对于儿歌口诀兴趣依然很浓。对于一些难以辨析的字形,我多用儿歌口诀来帮助孩子识记。如教学生如何在田字格中写字,就可以念口诀“田字格,四条边,汉字宝宝住中间,上下左右不靠线。”“上留天,下留地,左右留墙壁”。写“己”与“已”,就可以编口诀“己不出头已过半”。教学“高”字,可以教学生记“一点一横长,口字顶房梁,大口张着嘴,小口里面藏”。而二年级学生自主识字能力强了,往往可以根据生字的结构由学生自己编字谜来学习,如识记“淚”字时,学生们编出了这样的口诀:“眼中流出三滴水”;学习“沿”字时,编出了“几滴水落入口中”;学习“信”字编出了“一个人自己和自己说话”等。

⑷追根朔源。象形字是人们最早使用的字,它是根据事物的样子创造的字。通过一个个象形字的小动画,孩子们很容易记住每一个字的字形。如在教学“寸”时,我从网上下载了一个“说文解字”小动画。在动画中讲解了“寸”的含义和由来。医生把脉时将手放在病人离手腕一寸远的地方,“寸”的“横”就是脉枕,“竖钩”就是病人的胳膊,“点”就是医生搭在病人胳膊上的手指。在看动画的过程中,孩子们下意识地动手模仿起这个字来,看一遍就记住了“寸”的意思和字形。

三、合作练字,妙趣评字

⑴小组游戏,多样练习

经过合作构字、合作拼字孩子们都已经掌握了典型字的写法。在此基础上,合作写字会让孩子的写字能力得到更快的提高。在这一环节中我通常采用两种游戏,一是笔画接龙,在练习纸中给出空心字,让小组内的学生每人写一笔,共同完成。二是共写共评,小组内所有学生都写同一个字,然后共同来评价,分别指出每个字的优缺点,反复练习,共同提高。

⑵营造氛围,激发热情

班级是学生活动的重要阵地,良好的文化气氛无疑对学生学习生活产生有益的影响。在班级墙面上,我开辟出了一块书画长廊,每次写字指导课后,我都会让大家把字贴上去,请其他同学来贴星,进行星级评价,评选出五名“写字小明星”。孩子们在评选活动中学会了评价字,也从中体会到了成功的快乐。这种快乐是无以言表的,对学生来说也是莫大的鼓舞。

浅析网络教学与传统教学的互补 篇4

关键词:网络教学,传统教学,互补

一、网络教学与传统教学的对比分析

(一) 理论基础的对比

传统教学模式迄今已存在了几百年, 所以它的理论基础比较复杂。其中比较突出的有美国布鲁纳的发现教学法, 前苏联赞科夫的“一般发展”教学思想, 根舍因和克拉夫基的“范例”教学思想, 布卢姆的“掌握”学习思想, 巴班斯基的“最优化”教学思想。但真正能作为主要的理论基础的只有奥苏伯尔的“学与教”理论。奥苏伯尔对学习过程中的认知因素、情感因素及有效的教学策略进行了深入的探索, 并取得了重要成果。其理论的内容主要有:“有意义接受学习”、“先行组织者”、“教学策略”和“动机理论”。网络教学理论基础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和学习环境强调以学生为中心, 要求学生由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知识的灌输对象转变为信息加工的主体、知识意义的主动构建者和促进者;要求教师应该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全新的教育思想与教学模式、全新的教学方法和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主要围绕“自主学习策略”和“学习环境”两个方面进行。

(二) 角色的转变

1、教师角色。

教师的角色和行为方式在网络教学中发生了很重大的变化, 教师将从传统的知识传授者与灌输者的角色中摆脱出来。首先, 教师不再是主要的信息源, 他的工作不再是直接向学生传授知识, 而是信息资源的设计者和查询者、课程的开发者。通过网络课程的设计与教学, 让学生充分利用网络所提高的信息资源。其次, 教师在知识教学方面从传统教学的传道授业, 即信息的直接提供者的位置上退下来, 成为组织者、指导者、研究者, 转变为学生意义架构的促进者、学生的学术顾问等多种角色。

2、学生角色。

学生的角色和学习行为在网络教学中的变化主要表现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是知识的探索者;自主学习成为学生学习的主要方式;学生要学会学习、思考, 能自我组织、自我安排学习内容和学习活动, 能进行自我评价;学习者要根据自身的水平, 寻找适合学习行为的起点, 确定学习的目标和方向。

(三) 教学手段的差异

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以垄断知识并传授知识为主要教学手段。教师以讲授为主, 开展课堂讨论, 并做个别辅导。网络教学模式中, 为师生提供了新的世界图景———虚拟世界。在虚拟世界中, 教学手段转变为交往合作的学习。学生处于学习的中心地位, 教师则利用现代化的教育技术作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 培养学生的思维和创新能力。

二、两种教学模式优势互补的策略研究

(一) 网络教学发挥资源丰富的优势, 弥补传统教学的不足

网络教学可以实现传统教学手段无法实现的任务, 让学生利用网络教学优势, 进行个人自学, 并利用网络提供的资料、模拟功能和数据库, 开展多种形式的学习活动, 如讨论、思考、领悟、学习和撰写论文。这不仅改变了传统单一班级授课模式, 使得课堂教学形式和结构更为灵活多样, 而且调动了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 改变其被动听课的状态, 提高了学习效率。

(二) 在网络教学中发挥传统教学中教师的优势

在学生进行学习之前, 教师应明确地告诉学生要完成的任务、需要的时间量;并对学生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答疑。教师应随时监督学生学习的过程, 以避免控制力差的学生分散注意力。网络教学有利于具有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创造型人才的培养;其缺点则是限制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及忽视情感因素在学习过程中的作用。传统教学模式的优点是有利于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 并重视情感因素在学习过程中的作用, 使之在学习过程中能发挥积极的促进作用, 但其突出的缺点则是强调传递———接受式, 否定发现式, 在教学过程中把学习者置于被动接受的地位, 学习者的主动性、创造性难以发挥, 因而不利于创新人才的成长。由于虚拟的联系并不能培养真实的人类感情, 因此在实施网络教学的过程中, 应该规定学生在一定的时间内在校学习, 这样有助于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 也有助于同学之间的相互沟通、相互激励, 巩固所学知识。

(三) 网络教学结合传统教学, 共同构建终生教育体系

随着信息社会的到来, 知识更新的速度不断加快, 学生在学校所学的知识在进入社会之后可能已经面临淘汰的局面。因此, 越来越多的人离开学校后需要不断地在工作和生活中学习各种知识和技能。传统的学校教育不可能无限扩大, 因此有必要通过网络将现有的师资力量和其他教学资源进行整合, 以满足终身教育体系构建的需要。

三、小结

网络教学与传统教学是一个有益的共存与互补的关系。我们应该将二者优势互补, 取长补短, 相互融合, 针对不同的课程, 选择不同的教学模式。现代的网络技术与传统教育相结合, 就可以形成完美的给予网络的教学系统, 既可以发挥网络的功效, 又给传统教育提供了一个更广泛的生存与发展空间。

参考文献

[1]、施志毅, 熊庆年.网络大学热的冷思考[J].中国远程教育, 2001 (7) .

[2]、陈杰.论网络教学的特点及其模式[J].教育传播与技术, 2001 (4) .

教学资源互补 篇5

研 究 方 案

蒲江县实验外国语小学课题组

一、课题的提出

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为人们提供了广阔的认知空间、丰富多彩的信息资源和多样化的认知途径,创设了优越的环境和开放性的创造空间。基于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学具有许多独特的优势,首先,基于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学方式灵活,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其次,教学内容呈现多层次与多样性,有利于因材施教并实现学习的个性化;再次,提供大量教学资源,动静结合的文本、图形、图像、动画、视频和音频信息,为学生创设丰富多彩、声情并茂的信息情景,并且还能从多角度、多形式、多方面地表现同一事物的多个侧面,有助于促进学生左右脑功能的协调发展,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直觉思维和创造思维,同时,信息技术的应用拓展了教育的时空界限,为学生提供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信息资源,极大地拓展学生的学习内容,提高了教育资源的传播速率和教育的效能。

正因为基于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学具有非常突出的优势,因此,过去在课堂教学中起着举足轻重地位的传统教学渐渐被人们淡化,甚至被否定。事实上,传统教学仍然有它存在的合理性,传统教学十分重视知识的系统性,因而可以使学生获得比较系统、扎实的基础知识;传统教学师生之间是在面对面的过程中进行教与学,教师的语言、行为、举止对于学生的人文精神与情感体验,都具有潜移默化的身教作用和深远的影响。这些传统教学的优势是基于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学所难以替代的。再加上大面积学校不具备网络教学的条件,这就更需要充分发挥传统教学的优势。

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实施以来,课程教学呈现出一派生机勃勃的崭新面貌,然而,不少教师面对呈出不穷的教育新理念,感到眼花缭乱、无所适从,课堂上已经出现一些令人尴尬的失衡现象:要么一味地追求现代信息技术带来的声、光、电的刺激和热闹的课堂;要么过分地依赖传统教学的经验;要么虽然意识到两种教学优势互补的必要性,可苦于找不到两者之间的切合点。

因此,研究传统教学与基于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学的优势互补是很有必要的。

二、课题的依据 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辨证观认为,世界上任何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不存在完美无缺的事物。传统教学与基于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学也不例外,它们既具有各自的优势,也存在各自的不足,因此必须正确地认识和合理地运用,才能真正服务于我们的教学。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提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课程、教学内容、教学目标等,陈至立部长也多次指出:要把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有机的结合起来,从根本上改变传统教和学的观念以及相应的学习目标、方法和手段。党在“十六”大的报告中明确地指出要以信息化促进现代化,实现教育的跨越式发展。

本课题的指导理论是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传统教学论、学科教学法理论以及现代教学理论等。

我校是成都市现代教育技术示范学校,成都市信息技术基础条件达标学校,远程教育信源基地,学校多次被评为“成都市先进教科室”。学校承担了成都市“十五”期间重点课题《小学语文阅读实践活动研究与实验》和现代教育技术科研课题《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促进小学生创新思维发展的研究》。其中,《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促进小学生创新思维发展的研究》已圆满结题,研究成果评为成都市第十一届优秀现代教育技术成果二等奖,研究经验在成都市交流。通过课题研究,学校形成了一支科研意识强,具有一定创新能力的科研队伍,积累了丰富的研究经验,具备了良好的实验条件。

目前,学校具有一支年轻而充满活力的教师队伍,其中小学高级教师占80%,取得专科以上学历达100%,所有教师参加英特尔®未来教育培训,全部取得合格证书,取得计算机合格证书的教师达95%。

近几年来,我校建起了校园网,教师备课室、网络教室、多媒体电教室、多媒体阶梯教室、语音室、信源基地等。校园网有外部接口并接入电信宽带,有教学资源库和管理系统等;建成的18间网络教室,每间教室都配有电脑、DVD、实物投影仪、电视机等;多媒体阶梯教室配有多媒体计算机、100″以上电动银幕、音响等设备;教师备课室配有多媒体计算机8台,扫描仪、刻录机、打印机等设备;远程教育信源基地提供的网络环境,能帮助教师在网络条件下收集教育教学信息,为教育教学服务。

信息技术日益广泛深入的应用,为学校提供了大量的教育教学信息资源,为丰富学校教育教学手段,改革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提供了物质保障。

三、课题关键词的界定

1、传统教学,是指在上世纪五十年代,以前苏联教育家凯洛夫为代表的教学论理论为基础,结合我国实际情况,逐步发展形成的以“教”为主,并以知识教学为主要目标的“封闭式”的课堂教学模式。其基本形式为教师主要凭借一张黑板、一支粉笔、一本教科书、一张嘴巴进行课堂教学。这种传统教学先后经历过多次教育改革的冲击与变革,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国外许多现代教育理论的渗入,尤其是教育技术的介入和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冲击,使传统教学理论有了不同程度的改变。但是其中以“教”为主的教育思想与教学观念及其形成的教学模式,仍然在不同程度上占着主导地位。

2、信息技术,包括视听技术、计算机技术、整合技术。它是指对信息的采集、加工、存储、交流、应用的手段和方法的体系。它的内涵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手段,即各种信息媒体。如印刷媒体、电子媒体、计算机网络及其资源等,是一种物化形态的技术;二是方法,即运用信息媒体对各种信息进行采集、加工、存储、交流、应用的方法,是一种智能形态的技术。信息技术就是由信息媒体和信息媒体应用的方法两个要素所组成的。

3、信息技术环境,本课题主要是指计算机多媒体为主的环境,以及网络环境,包括远程教育资源。

4、优势互补,本课题主要是指传统教学与基于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学在小学学科课堂教学中的优势互补。

四、研究的目标与内容

(一)研究目标

1、探索传统教学与基于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学在小学语文、数学、英语学科课堂教学中的优势互补的途径、策略和方法。

2、促进教师教学方式与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3、结合典型课例的研究,通过多种途径,收集、开发、整合教学信息资源,如专题学习网站、CAI课件建设。

(二)研究内容

1、分析、总结传统教学的教学方式、教学手段、教学资源的优势与劣势。

2、分析、总结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学方式、教学手段、教学资源的优势与劣势。

3、研究小学语文、数学、英语学科课堂教学中传统教学与基于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学优势互补的途径、策略和方法。

(1)研究在小学语文识字教学中传统教学与基于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学的 优势互补的途径和方法。

(2)研究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传统教学与基于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学的 优势互补的途径和方法。(3)研究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传统教学与基于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学的 优势互补的途径和方法。

(4)研究在小学数学数与代数教学中传统教学与基于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 学的优势互补的途径和方法。

(5)研究在小学数学空间与图形教学中传统教学与基于信息技术环境下的 教学的优势互补的途径和方法。

(6)研究在小学数学概率与统计教学中传统教学与基于信息技术环境下的 教学的优势互补的途径和方法。

(7)研究在小学英语词汇教学中传统教学与基于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学的 优势互补的途径和方法。

(8)研究在小学英语故事教学中传统教学与基于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学的 优势互补的途径和方法。

4、通过多种途径,收集、开发、整合教学信息资源。

五、实施的对象和方法

(一)实施的对象:实验外国语小学2011届2班、2010届3班、2010届4班,主要在语文、数学、英语三科课堂教学中进行研究。

(二)研究方法

本课题采用以行动研究法和经验总结法为主的研究方法,同时辅以调查法、文献法、个案法、观察法等方法相结合进行研究。

行动研究法:在课题研究过程中,选择课例,设计课案,上课听课,观察评议,反思总结;再实践,再总结。

经验总结法:在研究的每一阶段,不断对研究对象、研究过程、研究手段、研究效果以及相关因素进行总结提炼。

调查法,在课题的准备、实施和结题阶段,对实施对象(包括教师)进行单项或综合的问卷调查。

六、研究步骤与措施:

本课题研究时间为三年,从2006年1月到2009年1月。半年的准备阶段,两年的实施阶段,半年的总结结题阶段。

(一)准备阶段(2006年1月—2006年7月)

1、根据省“十一五”教育技术课题指南,结合当前教育现状和学校实际选定课题,查找相关的文献资料和网络资料,收集课题相关资料。

2、组织研究教师认真学习相关资料,论证课题的可行性,讨论和撰写课题研究方案。

3、进一步学习相关资料,修改课题方案;聘请专家论证本课题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4、申报课题,成立课题研究小组,制定课题管理制度。

5、确定研究班及重点观察样本,并拟定课题研究计划。

(二)实施阶段(2006年8月—2008年8月)

1、查找资料,分析总结传统教学及基于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学各自的优劣势,探索二者优势互补的途径、策略和方法。

2、采用问卷调查、座谈会、个别谈话等形式展开调查,了解教师对传统教学及基于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学的做法和看法,分析现状,总结传统教学与基于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学没有实现优势互补的原因,形成前期调查报告。

3、进一步查找和收集在语文、数学、英语学科教学中,传统教学与基于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学各自的优劣势何在。探索在语文、数学、英语学科课堂教学中传统教学与基于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学优势互补的途径和方法。

4、在语文、数学、英语学科课堂教学中,选定课例,共同设计课案,骨干教师上课,大家听课,观察、记录,课后及时反思、评议,总结研究课中是否充分利用传统教学与基于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学各自的优势来弥补彼此的不足,形成初期研究成果。

5、在前一轮研究的基础上,运用总结的经验再选相同或相似的课例来设计课案,然后,再上课,再观察,再反思,再总结。

6、在研究过程中,注意收集、整理典型课例,形成文本和音像资料;反思总结研究得失,形成研究随笔和研究成果;开发教学资源,建立专题学习网站,开发CAI课件,充实教育教学资源。

7、把课题研究与日常教学、教研工作结合进行。

8、课题组完成阶段研究报告,学校组织召开阶段成果交流总结会,总结交流研究经验,进一步完善研究方案。

(三)总结结题阶段(2008年8月—2009年1月)

1、进一步收集、整理研究资料,形成成果,作好结题准备。

2、聘请有关专家、学者,审定有关研究资料,结题。

七、课题检测项目及方法

(一)检测项目

1、传统教学与基于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学优势互补后形成的新型教学结构 或教学模式。

2、传统教学与基于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学优势互补后教师教学方式的改变

和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及其意义。

3、教学资源在教学中的效果。

(二)检测方法

问卷、书面考核、课堂调查、实践操作考核、个案分析、课堂观察等 八、课题研究机构和研究措施

(一)研究机构

1、课题负责人:学校校长黄建均,小学高级教师。

2、课题参加人员:课题主要参加人员有学校副校长、教导主任和语文、数学、英语学科带头人或优秀骨干教师。课题协研人员是学校各级名师、各学科骨干教师。

3、课题顾问:四川省电教馆研究室专家李剑侠、袁红,成都市教育信息技术中心研究室专家朱华瑞,蒲江县教仪电教站李义和苗维波,蒲江县小学教研室杨雪芬、陆文清、赵继华、赵琼,蒲江县教师进修学校周开文、王华荣。

(二)研究措施

1、学校进一步健全教育科研管理、研究机构,形成由“教育科研专家、学校领导、教师”组成的三结合的教研网络。

2、进一步完善科研设备设施,落实科研经费。

3、把课题研究工作纳入学校工作计划;把开展教育科研与教师工作业绩、职称、晋级、评优挂钩,确保课题研究工作扎实有效地进行。

4、教科室进一步完善《教育科研管理制度》《教师学习培训制度》《科研奖励制度》,调动研究人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把课题研究工作融入日常的教育教学与教研工作当中,确保科研工作与教学工作有机结合。

5、定期组织教师学习相关理论,组织教师外出参观学习,请有关专家到校指导,通过多种渠道提高教师研究水平。

6、研究教师做到分工合作,充分发挥团队的作用。按时完成各种研究资料,包括研究计划、调查报告、典型课例、研究随笔、阶段研究报告、经验论文等。课题组及时将收集的资料进行整理、分析、总结,为提炼课题成果作准备。

九、预期成果与形式

教学资源互补 篇6

关键词:多媒体;传统教学;小学数学

虽然传统教学可以随机应变,给学生留有想象的空间,但是却受到时空的限制,而多媒体教学却能够改变这个限制。因此小学数学教师需要学会把两种教学的优势有机地结合起来。

一、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

用正确的教学态度来对待学生的教育,让传统教学与多媒体教学有机结合,做到用其所长,使多媒体教学能够得到灵活、高效的应用,从而帮助学生学习小学数学知识,改变落后的教学现状。

二、分清两种教学的主次,主导学生学习

小学数学教师在为学生讲解知识时,应分清两种教学的主次关系,加强学生的学习成绩。例如,某校小学数学教师在讲解时,主要以传统教学为主导,多媒体教学为辅助教学工具,让学生更清晰课本中的重点知识,使小学数学课堂更加鲜活,同时也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轻松感,让学生在学习中随心所欲。

三、激发学生的兴致,让课堂生辉

刺激学生学习最好的方式是激发学生的兴致。因为每个学生的兴致是不尽相同的,所以小学数学教师需要清楚了解学生的兴致,然后依据兴致来安排课程。因为只有激发学生的兴致,才能有利于学生学习新知识,才能让学生从心里接受小学数学知识。所以小学数学教师需要学会把传统教学与多媒体教学的优势进行互补,把两种教学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总而言之,中国已走进信息时代,小学数学教师需要与现今的时代接轨,而且为避免教学停滞不前以及受到教学时空的限制,同时教师应注意分清两种教学的主次关系,让教学可以随机应变,给学生留有想象的空间,帮助学生学习小学数学知识,改变落后的教学现状,让学生更清晰课本中的重点知识,使小学数学课堂更加鲜活。

参考文献:

[1]张晓宁.网络环境下的学科教学探究[J].成人教育,2010(01).

[2]李鸿科.课堂多媒体教学应用的误区分析及对策研究[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06(10).

教学资源互补 篇7

一、网络教学区别于传统教学

( 一) 理论基础不同

20 世纪90 年代以来,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普及, 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逐步完善成为了网络教学模式的理论依据。建构主义理论认为知识的获取主要不是通过老师讲授获得的, 而是由学习者通过搜集的资源, 利用与他人交流学习得到的方法主动地建构获得的。所谓网络教学就是以互联网为主要教学资源和学习平台, 运用多媒体技术展示教学内容, 同时发挥网络的资源共享、远程操控等优势, 为学习者提供更优质的教学环境来帮助他们理解与掌握教学内容。

而传统教学主要的理论基础是奥苏贝尔关于“学与教”的理论, 他关注学生的接受学习和教师的讲授教学, 忽略了学生自主进行的发现学习。所以传统教学只注意到了知识技能的学习, 而忽略了对学生的智力开发和各种能力的培养。

( 二) 教学模式不同

网络教学模式较传统模式最大的突破在于教学媒体的革新, 因此网络教学对教师的技术水平也有了一定的要求。教师不但需要学习已有的网络教学模式, 如: Web Quest、Moodle等, 而且要不断关注和积累优秀课件资源, 中小学教师一般常用中国课件站搜集这方面的资料。除此以外, 教师要能够利用已开发的软件创建班级讨论空间和作业提交平台, 如: 蓝墨云班课、好看薄等以及能够熟练使用Powerpoint、Foucsky等技术制作课件并提交在微盘中供学生下载。在此过程中, 教师也要总结先进的教学理念, 尝试开发出符合本学科的最佳混合教学模式。

而传统教学模式下, 教师严格按照课程标准和考纲的要求, 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设计教学方案, 通过口头讲授和板书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授课。由此看, 传统模式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较大, 师生交流在时间、数量和程度上也较弱。

( 三) 社会影响不同

由于网络教学能够满足学生的个性需求, 因此一经推广便引起了广泛影响。与此同时, 教育部门积极开展“建设网络教育学院开展现代远程教育”的试点工作, 学校也将数字化教学放在工作计划的前列。目前来看, 一批国家试点的教育集团已率先开展了“数字课堂”的教学活动, 如: 常州市局前街小学2011 年就成为“互联创未来”项目实验学校; 一些985、211 名校也致力于新型网络教学的研究, 如: 2013 年5 月清华大学加盟ed X, 复旦大学签约MOOC平台Coursera; 与此同时, 各大网站也积极在教学平台推出优质资源供学者共享, 如: 果壳网旗下的慕课学习社区收录了Coursera、Udacity、ed X的所有课程, 网易也推出了“全球名校视频公开课”项目。

二、网络教学与传统教学的优劣势分析

( 一) 传统教学模式的优劣

众所周知, 传统教师都是接受过专业的技能培训, 他们拥有丰富的教学经验, 能够根据考纲要求和学生实际情况有计划地传授知识, 而且他们运用专业的术语和规范的板书帮助学生构建起完整的知识网络体系, 保证了教学质量; 传统中以班级为单位组织教学的模式使学生有了集体荣誉感和归属感, 在此过程中, 师生间眼神的交流和情感的互动更是塑造学生良好人格的过程; 此外, 传统教学积极鼓励学生动手实验, 增强了学生的实践能力。

但是传统教学使教师成为主宰课堂的中心, 而学生处于“被填灌式”的状态, 教学内容也局限于考纲和书本, 长此以往学生成为了只会解题的机器, 忽视了他们个性的培养; 不仅如此, 教学形式也仅仅局限于板书和口授, 缺少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而且教学活动一般在教室进行, 时间和人数也受到限制。

( 二) 网络教学模式的优劣

教师常用网络共享大量的教学资源, 打破了传统中以书本和考纲为中心的限制, 也大大提高了老师的备课效率; 同时, 以网络为代表的多媒体技术打破了时空和地域的限制, 远程教育也丰富了传统教学形式; 除此以外, 网络教学将PPT、几何画板、Matlab等教学工具引入课堂, 大大弥补了板书的不足, 教师可以借助它们模拟演示数学问题, 帮助学生发展形象思维;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点是网络教学在很大程度上满足了学生的个性化、多元化发展, 注重提高他们自主研究、创新思维的能力, 同时也帮助了教师更新教书观念, 推进教育体质的改革和跨越式发展。

但网络教学的不足之处也很明显, 比如: 学生大部分时间面对电脑进行自主学习, 这种人机交互式学习缺少传统授课中教师面授的亲切感, 不利于学生的情感交流和身心成长; 另外, 网络信息流速快、流量大, 其中必然包含有害信息, 因此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易受到侵蚀; 最后, 网络教学缺少必要的教师管理和班级约束, 教学制度和纪律有待提高, 而且网络教学主要依靠学生的自觉性, 因此学习效率两极分化现象明显。

三、网络教学与传统教学优势互补

虽然随着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提出, 教育工作者们已经有意识的将先进技术引入课堂, 但由于缺少对两种教学模式在时代背景、教学特点、发展状况等方面的理论研究, 如何扬长避短、优势互补形成一套先进的混合式教学模式仍是研究的重点。

( 一) 以“情”为根基, 注重学生人格塑造

传统课堂中师生间眼神的交流、情感的传递无疑是学生人格塑造的良好过程, “为人师表”、“耳濡目染”也突出了教师对学生的重要性。以“情”为根基的交流是中国教育的优良传统, 更值得注意的是这种“情”又是双向的, 既有教师的言传声教, 又有学生的尊师重长。引入网络教学后, 学生不可避免的会减少人际沟通的机会, 教师应更加注重与学生间的交流, 引导学生塑造完美人格。

( 二) 强调动手实践, 培养创新思维

传统教学以考纲和书本知识为主, 在内容的选择上较为封闭, 因此学生缺少质疑与创精神, 但某些学科实验课的开设是传统教学中的一大亮点, 为学生亲自动手实践提供了机会。比较来看, 网络教学资源丰富, 形式多样, 是一种“开放式”学习, 与此同时教师不断鼓励学生在发现问题时, 先独立思考, 再相互讨论, 充分发挥了个体的主观能动性, 这种引导式的教学帮助学生在主动参与的过程中亲身实践, 获取新知。因此, 教学既要充分地利用网络资源, 又要不断开发类似传统教学中的实验课, 让学生在锻炼动手能力的同时, 也能积极思考, 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

( 三) 注重学生差异, 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比较来看, 传统教学强调学习系统扎实的基础知识, 而网络教学强调自主学习。由于中国目前绝大多数学校仍以传统方式进行教学, 所以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参差不齐且普遍较差, 不能很好地适应席卷而来的网络教学之风。因此, 教师要注意学生自主能力的培养, 根据学生现状进行网络教学的入门教育, 让每个学生形成“网络学习———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再学习”的良性循环。

( 四) 在传统教学与网络教学中找到平衡点

网络教学并不能替代教师角色, 它只是一种教学工具与教学手段, 教师仍然是教学的主导者。因此, 教师应在充分研读教材后, 选择最合适的教学方式, 比如: 陈述性知识的讲述适合使用传统教学方式, 探索性的内容适合使用网络教学方式, 还有一些内容则更适合“板书+ ppt”的混合教学模式。

四、结语

综上所述, 以网络为代表的多媒体作为一种新型的教育技术已成为深化教育改革的突破口, 只有教育信息化才能改变以往传统教学的一些弊病, 带动教育跨越式发展。因此, 网络教育与传统教育的有机结合提高了学习和教书两方面的效率, 真正做到了实现素质教育的全面普及。

摘要:虽然随着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提出, 教育工作者们已经有意识的将先进技术引入课堂, 但由于缺少对两种教学模式在时代背景、教学特点、发展状况等方面的理论研究, 如何扬长避短、优势互补形成一套先进的混合式教学模式仍是研究的重点。

关键词:网络教学,传统教学,优势互补

参考文献

[1]王洪玉.试析奥苏贝尔的学习理论及其启示[J].教学研究, 2005 (4) .

[2]周白波等.学习者控制——网络教学的主要特征[J].远程教育杂志, 2003.

[3]张晓东.网络时代对教育的挑选[J].中国电化教育, 2002 (2) .

[4]何克抗等.教学系统设计[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2.10.

教学资源互补 篇8

一、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让发学生在聆听中感知音乐

小学音乐欣赏教学要培养学生的音乐感受力以及他们对音乐的学习兴趣。在音乐欣赏中, 他们不仅可以感知到来自大自然中的森林“交响曲”, 还可以感受到暴风骤雨来临时的那种惊心动魄。在音乐聆听中, 我们要引导他们逐步把握音乐, 获得对音乐艺术的情感体验, 从而使自己仿佛置身于这个音乐世界, 真正感受到音乐的美。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 可以营造与乐曲相适应的氛围, 激发学生欣赏音乐的兴趣, 并能使学生更好地感知音乐。

例如, 我们在指导学生欣赏《在钟表店里》时, 可以用多媒体课件出示钟表世界的场景。在这个场景中, 有各种各样的钟表, 有仿生的, 有卡通的等等。当音乐响起的时候, 教师要引导学生想象, 使学生仿佛走进了钟表王国, 完全沉浸在这一气氛中。他们通过想象, 去感受乐曲的意境, 在与乐曲产生了共鸣的同时, 也产生了欣赏音乐的浓厚兴趣。

二、构建体态律动平台, 让学生在聆听中演绎作品

瑞士音乐教育家达尔克罗兹曾经提出了“体态律动”教学方法, 就是要让音乐回归它的本真, 就是训练学生有效地利用听觉与动作去感受, 去理解, 甚至去表现音乐, 通过身体某一部分运动的反应与个体内心情感的反应的有机融合, 从而富有创造性地表现音乐的内涵。小学生天性活泼好动, 他们往往有着丰富的想象力和较强的好奇心, 对音乐的感受也总是通过各种肢体语言表现出来。我们在教学音乐欣赏课时, 如果仅仅是让学生聆听音乐, 学生的兴趣往往不够浓厚, 而且注意力也容易分散。要提高音乐欣赏课的教学质量, 我们就应该根据儿童的心理特点, 把音乐欣赏与游戏、舞蹈等有机结合起来, 让他们既动口又动手, 舞动他们的身体, 让他们快乐地步入音乐世界, 在轻松愉快的音乐欣赏活动中, 获取音乐知识, 掌握音乐技能, 提高音乐欣赏能力。

例如, 聆听《森林狂想曲》时, 许多学生都跃跃欲试。于是, 我顺水推舟, 让学生尽情表演这首曲子。第一段音乐欣赏一遍后, 我就让学生表演, 让他们想象森林中的动物会做些什么, 可以用些什么动作来表演。这样, 学生在聆听音乐的同时, 思路活跃了, 表演时动作丰富有趣, 有吃草的, 有游泳的, 还有爬树的等等。他们尽情地跳, 动情地唱。在这个充满激情的律动的舞台上, 学生的情感得到了表现, 有效提高了他们的音乐表现能力。

三、注重欣赏的内化感受, 让听与唱有机整合

在音乐欣赏课的教学中, “聆听”是音乐教学的基本手段, 是音乐欣赏的前提。由于每节课只有四十分钟, 所以在课堂上有时候我们不能让学生充分地去听, 欣赏课教学往往是一听而过。而音乐欣赏课中让学生唱, 会使教学更加有效。多年实践经验告诉我, 将听与唱相结合进行欣赏教学, 有助于提高学生的乐曲欣赏水平。聆听音乐只是欣赏的第一步, 激情歌唱才是对音乐的内化感受, 是对音乐欣赏后的升华。学生听了音乐作品后, 要能够唱出来。因为唱也是为欣赏服务的, 是在听的基础上, 进一步加深理解音乐的过程。因此, 听与唱的有机融合, 才是音乐欣赏课教学的更高境界。

例如, 《船工号子》。

4/42253212|6621656||嗨佐

4/400 xx|00 xx||嗨佐

学生在欣赏时, 边唱边击掌, 演绎了劳动号子的活力与节奏, 在一领众合的演唱中, 既活跃了课堂气氛, 又领悟了劳动号子的特点。在主题旋律演唱过程中, 学生很自然地体会到了音乐作品的内涵。

四、激发学生唱的兴趣, 让听与唱在欣赏中得以升华

“歌唱”是人们表达情感的最直接的一种方法。当人们心情愉悦时, 总喜欢用歌声来抒发内心的情感。当学生心情愉悦时, 他们也愿意放开歌喉高歌。也只有在这个时候, 他们才会体会到唱歌的乐趣。而在音乐欣赏教学中引导学生歌唱, 也正是遵循了这一心理规律。

具体而言, 针对不同的曲目, 我们要有不同的教学目标。我们不仅要让学生了解作品的思想感情, 还要让他们会唱, 把握音准, 不走调, 歌词也要准确, 要有表情, 并能够表达自己与作品的思想感情。因此, 在教学中, 我们要让学生都积极参与演唱, 要关注他们的歌唱情绪, 从而使他们达到完美的演唱效果。

例如, 《感恩的心》是当代作品, 通俗音乐, 学生喜欢, 乐意接受, 作品题材、内容都很好, 适合学生演唱和表演, 同时利于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这首歌属于情感作品, 可以激励学生奋发进取、自强不息, 同时也能培养学生要有一份感恩的心, 感谢社会, 感谢帮助过他们的人。教师可以让学生多欣赏和演唱这类音乐作品。

又如, 《草原到北京》距离学生的生活比较遥远, 教师要帮助他们去理解作品的背景, 理解作品所要表达的草原人民的思想感情。为什么歌曲中从草原写到北京?教师要引导学生把草原人民热爱主席的感情唱出来。学生只有理解了音乐的思想情感, 才能由心而发地将感情唱出来, 演唱也就达到了更高层次, 欣赏教学也就达到了以美育人的目的。这样, 通过教师的引导, 听与唱就有机结合起来了。

总之, 音乐欣赏教学方法是由音乐的特性所决定的。音乐是时间的艺术, 它稍纵即逝, 学生对音乐的情感体验要经历一个不断内化的过程, 通常需要反复多次欣赏, 才能与作品产生共鸣。由于受客观条件的制约, 教学时间不允许我们有更多的时间让学生去听, 我们只好选择最有效的方法, 那就是边听边唱, 让学生在音乐欣赏中进行二度创作, 从而有效提高他们的音乐欣赏能力与表现能力。

参考文献

新疆与周边自然资源互补性分析 篇9

一、新疆各地区资源禀赋状况

自古以来, 新疆是一个自然资源储藏很丰富的地区, 是我国自然资源的重要战略储备区, 为我国经济后续持续并且高速发展提供重要的物质资源保障。

(一) 新疆具有得天独厚的水土光热资源。

日照时间长, 积温多, 昼夜温差大, 无霜期长, 年太阳能辐射量仅次于西藏, 对农作物生长十分有利。据新疆统计年鉴2008, 新疆2007年现有耕地5, 681万亩, 人均占有耕地2.71亩, 为全国人均数的2.1倍。新疆是全国五大牧区之一, 在三山和两盆的周围有大量的优良牧场, 牧草地总面积7.7亿亩, 仅次于内蒙古、西藏, 居全国第三。其中, 新疆博州地区、昌吉地区的木垒哈萨克自治州县以及阿勒泰地区的富蕴、福海等县是新疆牧场的主要分布区。据新疆2005年新疆县市史志记载, 博乐市的人均草场面积为224.76公顷/人, 木垒哈萨克自治州人均草场面积为178.73公顷/人, 富蕴人均草场面积53.53公顷/人, 福海县人均草场面积为43.04公顷/人。

(二) 新疆矿产种类全、储量大, 开发前景广阔。

目前发现的矿产有138种, 其中, 9种储量居全国首位, 32种居西北地区首位。石油、天然气、煤、金、铬、铜、镍、稀有金属、盐类矿产、建材非金属等蕴藏丰富。

截至2007年底, 新疆石油资源量208.6亿吨, 接近全国陆上石油资源量的1/3;天然气资源量为10.3万亿立方米, 占全国陆上天然气资源量的1/3以上。新疆油气勘探开发潜力巨大, 远景十分可观。全疆煤炭预测资源量2.19万亿吨, 占全国的40%。石油、天然气集中分布在克拉玛依、托里县、吐鲁番、巴州的且末县、阿克苏的沙雅县以及喀什的卖盖提县、皮山等县。

冶金辅助原料矿产有8种, 主要有菱镁矿、白云岩、熔剂石灰岩, 其次有耐火粘土、硅石、萤石、蓝晶石、铸型用砂。菱镁矿主要分布于和静、鄯善等地, 以和静县哈勒哈特矿床规模较大, 矿石质量好。白云岩已知产地30多处, 分布较广泛, 尤以哈密到和静县的天山地区和阿克苏地区储量远景大。哈密尾亚、和静县的布鲁斯台-乌拉斯台、鄯善县的尖山等白云岩矿床储量都在亿吨以上。白云岩矿石质量好, 地质资源量在100亿吨以上。耐火粘土以乌鲁木齐市的浅水河矿床规模较大, 质量较好, 储量533万吨。此外, 拜城县铁列克萤石矿、富蕴县蓝晶石矿、拜城县黑英山红柱石矿等, 都是重要矿床。

化工原料非金属矿产有20种, 主要产地500多处。主要有盐类矿产、磷矿、硫矿等。库车盆地岩盐在1, 000亿吨以上, 磷矿有磷块岩和磷灰石, 已知产地50多处, 已探明储量10余处, 目前磷块岩矿石储量2, 268万吨, 磷灰石矿石储量5, 394万吨。磷块岩主要分布于天山地区, 在阿克苏、尉犁、哈密、精河等地, 尤以阿克苏地区较多, 一般为中低品位, 矿床规模不大。磷灰石以尉犁县的且干布拉克矿床较好, 为大型矿床, 与蛭石、透辉石共生, 可综合利用。硫矿有自然硫、硫铁矿和伴生硫。皮山县的玉力群自然硫矿床矿石储量530万吨, 居全国第二位。

建材及其他非金属矿产有35种, 主要产地600多处。这类矿产种类多, 资源配套, 储量丰富, 分布广泛。尉犁县的且干布拉克蛭石矿D+E级储量1, 800多万吨, 是我国最大的特大型矿床, 品位富, 质量好。阿尔泰山白云母矿探明储量6.6万吨, 约占全国总储量的一半。膨润土资源丰富, 仅和布克赛尔县日月雷-乌兰林格、托克逊县柯尔碱两处大型矿床探明储量达3.31亿吨, 占全国总储量的20%。阿尔金山石棉成矿带已探明储量2, 000多万吨, 是我国最大的石棉矿带。粘土矿种类多, 其中陶土储量1.69亿吨, 居全国首位, 还有远景大的高岭土和陶粒页岩。奇台县的苏吉泉石墨矿D+E级矿石储量1, 900多万吨, 是产于花岗岩中的晶质石墨, 为我国所罕有。

区内已知稀有金属矿产, 金矿是新疆的优势矿产之一, 采金历史悠久, 而且曾盛极一时, 境内探明储量主要集中分布在阿尔泰山、东西准噶尔界山、天山及西昆仑-阿尔金山等地。虽然全疆87个市县几乎都有分布, 但总储量的90%金矿集中在阿勒泰、伊犁、吐鲁番、塔城和哈密地区, 分布极不平衡。区内已知铜储量仅占全区总量的0.85%。截至2000年底, 已上储量表的矿产地31处, 保有储量221.9万吨, 其中C级以上储量约占38.8%。按行政区排位, 占有铜储量前三位者, 分别是哈密、阿勒泰和伊梨-博州地区。

铁矿是新疆的优势矿产资源之一, 不仅分布广, 类型齐全, 而且富矿比例也较大, 已探明储量居西北五省区第二位。新疆境内铁矿资源, 主要分布在三大山系中, 其中天山占78%, 阿尔泰山占13%, 昆仑-阿尔金山占9%。各行政区铁矿占有率以哈密居首, 其次是吐鲁番地区和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地区。 (表1)

二、周边国家资源禀赋状况

新疆本身是一个资源很丰富的地区, 如果合理开发和利用新疆现有的资源, 是可以满足自身经济发展的。然而, 新疆的经济发展并不能闭门造车, 它的发展离不开环新疆经济圈这个大环境。作为环新疆经济圈的中心, 新疆必须利用其地理区位优势, 充分发挥各个经济体的资源比较优势, 对整个经济圈进行资源配置, 以达到整个经济圈共赢的目的。另外, 在中国这个人口众多的发展中国家的背景下, 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 中国的消费能力将会不断上升。因此, 说新疆的资源很丰富就无从谈起了。

新疆周边国家蕴藏着丰富的能源资源。截至2007年底, 哈萨克斯坦已探明的煤储量为39.4亿吨, 石油储量达700亿桶, 天然气储量为2万亿立方米;俄罗斯已探明天然气蕴藏量为48万亿立方米, 占世界探明储量的1/3强, 居世界第一位;石油探明储量为455亿桶, 占世界探明储量的12%~13%;煤蕴藏量为2, 000亿吨, 居世界第二位;乌兹别克斯坦石油已探明储量为42亿桶, 天然气已探明储量约2.06万亿立方米。截至2006年底, 伊朗已探明石油储量1, 384亿桶。已探明的天然气储量为27.51万亿立方米, 占世界总储量的15.6%, 仅次于俄罗斯, 居世界第二位。阿富汗7, 300万吨煤, 此外, 天然气储藏量约为1, 852亿立方米, 石油储量约为9, 500万桶。土库曼斯坦石油储量为720亿桶, 天然气储量为24.6万亿立方米, 居世界第五位。 (表2)

中亚国家能源资源丰富已经不言而喻, 在当今社会经济发展迅猛的时代, 越来越多的发达国家已经将目光投向了这块能源宝地。而中国恰好又是一个能源消耗超级大国, 中国石油消耗已连续13年缺口, 目前, 中国已成为继以美国为首的世界第二大石油消耗国, 随着经济不断的发展, 中国能源的缺口将越来越大, 预计到2020年中国石油消耗量将达到4.5亿吨, 缺口达到2.7亿吨, 65%的石油消耗量依赖于进口;到2010年, 预计中国对天然气的需求量将达到1, 000亿立方米以上, 国内产量为800亿立方米, 缺口200亿立方米。到2020年, 预计我国对天然气的需求量将达到2, 000亿立方米, 国内产量为1, 200亿立方米, 缺口800亿立方米。

在未来的经济发展中, 能源将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瓶颈资源, 如何引进能源将是我国目前面临的关键问题。新疆作为环新疆经济圈中心地区, 在地理位置上具有重大优势, 极好地解决了我国能源进口运输问题。

从其他资源方面来看, 吉尔吉斯斯坦电力工业和畜牧业比较发达, 电力有1/3输往其他国家;锑产量居世界第三位, 锡和汞的产量居独联体第二位, 有色金属产品销售至40多个国家, 其中黄金在独联体国家储藏量居第三位;水力资源丰富, 水力发电量在中亚国家中仅次于塔吉克斯坦, 水电资源居独联体第三位。俄罗斯森林覆盖面积为8.67亿公顷, 占国土面积的51%, 木材蓄积量为807亿立方米。塔吉克斯坦铀储量居独联体首位, 铅、锌矿占中亚第一位。乌兹别克斯坦铜和钨的储量在独联体国家中均居前列, 白银、白金、锌、铝矾土等金属矿藏也非常丰富, 黄金储量占世界第四位。蒙古额尔登特铜钼矿已列入世界十大铜钼矿之一, 居亚洲之首。印度云母的产量和储量为世界之首, 铝土产量居世界第五位。阿富汗拥有世界上蕴藏量最丰富的铜矿、全球第五大铁矿脉。 (表3)

资料来源:新疆地矿局

资料来源:上海合作组织官方网站

资料来源:上海合作组织官方网站

三、研究结论

对比新疆和周边国家资源分布来看, 新疆与周边国家在资源分布上存在较大的互补性。具体表现如下:

1、新疆各种矿产资源十分丰富, 种类较多。新疆的磷矿、硫矿等资源蕴藏量巨大, 这些有利资源既可以大力发展新疆化工产业, 同时也可以出口到周边经济体, 从而不断推动周边经济体及整个环新疆经济圈产业结构的优化。周边国家也可以从能源、原材料出口贸易积累资金发展本国相关产业, 从而实现共赢。

2、周边国家能源资源十分丰富。这对于新疆乃至中国这个能源消费大国而言, 是十分重要的资源来源。我国可以利用新疆周边国家的能源实现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尤其是装备制造业。这有利于发展新疆特色经济以及加快新疆与周边国家形成若干不同类型的功能区, 从而为建立自由贸易区打下基础。

3、周边国家有色金属资源矿产储量较大, 这与新疆非金属资源矿产储量较大相比较可知, 彼此之间存在着一定的资源互补性。这些有利资源可以为新疆边境地区大力发展新型材料产业, 为天山北坡城市大力发展装备制造业提供协作配套, 为振兴新疆工业经济打下基础。周边国家, 特别是中亚一些国家, 由于缺乏新型材料及装备制造相关产业, 各自国内有较大的相关产品进口需求。加之西方国家同类产品一般价格昂贵, 从而与新疆, 进而与中国加强合作就成为很具有现实性和可行性的选择。

摘要:本文分析新疆及周边国家的自然资源分布状况及各自的自然禀赋优势。研究发现, 新疆与周边国家的资源种类都较多;新疆非金属矿产资源十分丰富, 周边国家能源资源和有色金属资源矿产储量较大;新疆与周边国家之间存在一定的资源互补性。

关键词:新疆,互补性,资源禀赋

参考文献

[1]韦哓柏.新疆周边国家基本情况与我国经济互补性展望[J].金融视野, 2006.6.

[2]桑进荣.对建设新疆与中亚区域加工制造业基地的战略思考[J].俄罗斯中亚东欧市场, 2005.3.

教学资源互补 篇10

1. 目前我国田径教学的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 学校的田径教学也得到迅速的发展, 留日博士毛振明认为:“使学生根据自己的水平和能力进行运动自主的学习, 充分理解运动和自己的关系, 充分理解运动中内在的本质, 体验体育的乐趣, 从而热爱运动, 养成习惯以致终身。”随着这些体育思想的进入, 各地各学校的体育教育知指导思想发生了相应的变化, 于是在学校田径教学中, 进行各自为政的田径教学改革, 有的学校选择了以快乐思想为依据的选项教学, 有的还在进行着传统模式的教学。2001年《中国学校体育》第6期记载:我国城乡7~12岁男女学生的体能素质, 包括速度、力量、耐力、柔韧性等, 比1995年全面下降, 尤其是反映耐力素质的50 m×8往返跑、1000 m、800 m跑下降的幅度更大。例如7~12岁小学生男生女生50 m×8往返跑, 平均下降6.2 s与7.0 s;13~18岁中学男女生的1000 m跑与800 m跑, 平均分别下降9.6 s与12.6 s;而19~22岁大学男女生下降幅度更大, 分别下降20.0 s与15.1 s。这些数据令人惊讶, 这样的田径教学还算是成功的吗?原因是学生都认为田径的运动量太大、太枯燥, 不愿意参加, 而自觉参加田径训练的更是微乎其微。从而导致目前田径教学大不如以前, 可以说已经下降到最低点, 如此下去田径教学将进入倒退阶段, 也将导致大学生的身体素质、健康状况的下降。

2. 传统田径教学的弊端

(1) 教师的特长和喜好影响对教材的选择

传统的田径教学, 是以教师的教为主, 而学生的学为辅, 换句话说就是教师讲解示范, 学生跟着练习, 这就要求教师要有很高的技术水平和示范能力, 否则很难把示范动作做得规范, 就会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

(2) 教师的年龄和性别影响对教材的选择

教师随着年龄的增长, 完成动作能力一定会下降。另外, 男女教师的区别也影响对教材选择的不同。这样造成项目教法选择上的单一化、简单化。

3. 动作技术难示范影响教学进程

学生很难把瞬间完成的动作看清楚, 也就很难快速建立一个完整的技术表象, 教师放慢速度又影响动作的完整性及效果。

二、网络教学的优势及与田径教学的切入点

1. 网络教学的概念及优势

所谓网络教学, 是指以计算机网络为依托, 以互联网为教学传输系统, 不受固定时间、地点授课的限制, 为学习者进行教学内容传播, 利用网络的特征和资源创造一种新的学习环境, 以便更有效地实现教育目标的学习活动。

2. 网络教学与田径教学的切入点

在学习环境上, 从传统的教室转到了电脑网络教室, 使学生人手一台利用宽带上网的电脑, 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观念开始发生了变化。

学习方式上, 在脱离教材的前提下, 以一个明确的学习任务启发和带动学生进行基于网络环境下的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在学习中学生作为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主体, 在一定的任务下, 运用信息技术教育所提供的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运用信息的能力。

三、网络教学在田径教学中的共同点及运用

1. 多样教学手段与丰富的教学资源

传统的田径教学主要以语言授课、动作示范、幻灯、录像为教学手段。而在网上, 网络把它们结合在一起, 学习者接受的是多媒体教学, 大量的文字、优秀运动员的技术动作图片和视频、Flash动画以及音响可以综合起来运用到教学当中。学生可以通过网络观看世界上最优秀运动员的动作示范, 对动作可以多角度、慢速、反复地进行观看, 从一开始就形成正确的动作表象。而学生则可以在学习中得到更多的名师指点。

2. 知识更新与教学反馈及时

当今社会, 知识的更新率高, 在传统教学中, 许多教师的教案十几年不变, 许多早已落后的知识却依然向学生灌输着。特别是随着现在田径竞技规则的更新, 有些教师自己都不知道, 又如何能教好学生呢?对于当前最新、最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手段, 更是难以运用。

3. 教学的互动性与学习的协作性

多媒体网络教学的一大特点是一种注重双向交流的互动式教学方法。在多媒体网络教学方式下, 一方面学习者能在学习过程中及时发现自己的进步和不足, 主动向教师请求调整自己的学习安排以适应教学要求, 另一方面教师也能通过对学生的学习进行了解, 根据实际学习情况调整学生的教学安排。通过教师与学生的及时交流, 保证了学生的学习质量和效率。同时学生还可以通过网络与其他学生就相同技术动作进行讨论, 在讨论中获得启发。

4. 以较为经济的方式得到最好的健身指导

对于那些喜欢某项健身运动的学习者来说, 可以通过网络来得到最好的老师的健身指导, 自行上网及时地查询所需的健身方法和解决疑难问题。

摘要:所谓网络教学, 是指以计算机网络为依托, 以互联网为教学传输系统, 不受固定时间、地点授课的限制, 为学习者进行教学内容传播, 利用网络的特征和资源创造一种新的学习环境, 以便更有效地实现教育目标的学习活动。

关键词:田径教学,网络教学,网络环境,运用

参考文献

[1]孙庆杰.高等学校教材田径.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傅荣校, 杨福康.网络传播与教育.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教学资源互补 篇11

音乐是由有组织的乐音来表达人们的思想感情、反映生活、传播文化和故事的一种艺术载体。爱国主义是人们对自己祖国忠诚和热爱的思想及为它的独立与富强而奋斗的献身精神。如何在教学中将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笔者做了如下尝试。

通过随机抽取的方式,笔者把水平、个性、成绩相近,教学内容、考核内容、考核时间相同的学生分为实验人组和对照人组两组,每组各14人。在教授音乐课程的时候,笔者对“实验人组”进行深入讲述歌曲背景、意义、作用、影响,并通过介绍作者的生平和为学生深情演绎的方式,让音乐学习达到形式和内容的真正融会贯通。而对“对照人组”则采取按照大纲要求简单讲述后教学并达到音乐表象的方式。两组学生同时通过考试、比赛。

在教学中通过古今中外的爱国主义歌曲、音乐和背景知识介绍,使得学生对原本觉得枯燥的爱国主义音乐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不但重温了历史,了解了背景,知道了所以然,还能使学生真切地体会音乐本身蕴含的文化和思想、情感,陶冶了情操。从而在音乐的学习和德、智、体、美、劳的全面素质教育上得到提高。

比如通过学习《国际歌》,了解了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世界性和必然性。通过学习《保卫黄河》,了解了中华儿女反侵略反帝国主义、同仇敌忾团结一致的精神。通过学习《义勇军进行曲》,体会了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主义情怀。通过学习《唱支山歌给党听》,感受到了党的恩情。通过学习《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歌》,体会了革命者的豪迈气概。通过学习《游击队歌》,体会了革命的艰辛。通过学习《八月桂花遍地开》,体会了谁是最可爱的人。通过学习《翻身农奴把歌唱》,体会了农奴翻身做主对恩人的感激,等等。

经过3年的教学实践后统计:实验人组14人自我控制能力较强,能很好的完成学校和老师安排的各种要求,各门功课总体成绩较好,违规违纪发生率较低:对照人组10人自我控制能力较差,常不能完成要求,各门功课总体成绩较差,违规违纪发生率较高。

经统计学检验,P<0.05,两组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表明结合教学的作用明显优于单纯教学。

中华5千年的历史底蕴,建党90年的风雨征程,建国60年的曲折探索,改革开放30年的飞速发展造就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各个时期的歌曲记录着那段历史,浓缩了革命和探索的艰辛,蕴含着爱国主义的情怀,传承着美好的希冀,穿越历史,历久弥新。爱国主义和音乐就像船和浆一样,船离开了浆就划不快,浆离开了船就失去了存在意义。所以爱国主义和音乐是相辅相成、密不可分的,音乐离开了爱国主义就失去了生命力和完整忡,失去了重要的、共鸣的基础,而爱国主义脱离了音乐就失去了一种表达和传承的重要载体。

爱国主义教育和音乐教学都是学校教育的重点,以往孤立的教学中没有明确的相关性。在我党大力提倡建立学习型政党,学校大力提倡建立学习型学校的大潮中,经过总结前辈和同事的经验,在教学实践中探索和比较,证明了:通过有针对l生的爱国主义教育与音乐教学的有机结合实现了1+1>2的目标,同时也陶冶了学生和教师的爱国主义情操,使教师领会到为何教,怎么教,教什么,学生体会到为何学,怎么学。学什么。使得音乐这种人类特有的情感艺术穿越时空、穿越历史、穿越人与人心灵的隔阂,真正成为表达感情,传播真、善、美的载体。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大脑互补性特征对语文教学的启示 篇12

一、以形补言

儿童思维具有形象化特征, 而语文课文中的文字往往比较抽象, 因此, 必须以形象来补充抽象语言的不足, 从而激活学生思维, 促使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1. 借形象事物阐释抽象内容

言语活动是大脑左半球的功能, 知觉、想象和创造则由大脑右半球负责。教学中, 借助形象事物阐释内容, 可以让学生先感受后表达。感受阶段, 负责形象思维的大脑右半球兴奋;表达阶段, 负责语言的大脑左半球兴奋。大脑左右半球交替兴奋、抑制或同时兴奋, 协同工作, 能够充分挖掘大脑的潜能。例如, 教学《卢沟桥》之前, 教师了解到多数学生没有看过卢沟桥, 有的连卢沟桥这个名字都没有听过, 学生大脑中没有“卢沟桥”的图景。教学中, 教师先让学生观看卢沟桥的影像资料, 使学生获得丰富的感性知识, 永定河、白石、汉白玉石碑、石狮子等事物像一幅幅画储存于大脑右半球, 建立图景。在此基础上, 教师引导学生把看到的这些事物表达出来, 然后阅读原文, 使语言记忆于大脑的左半球。这样图景与语言相互对应, 相互联系, 相辅相成, 促进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和谐发展。

2. 以“纲要信号”图示抽象内容

“纲要信号”图示法是将代表某种事物特征的关键性的字母、单词、数字, 用连线、箭头等符号恰当地连接起来, 组成知识图表, 提纲挈领、简明扼要地反映需要重点掌握的学习内容, 具有形象直观、严谨科学、造型美观等特点。语文教学中, 有些问题光靠讲解效果并不明显, 使用“纲要信号”图表, 学生易于理解和掌握。例如, 教学《一枚金币》, 教师设计了如下的板书:

教师边引导学生理解内容边板书, 在总结课文时, 辅之以线条, 使文字和线条组成一架天平:天平的一边是父亲, 另一边是儿子。为什么老师要画一架天平?学生经过思考和讨论, 终于恍然大悟:父亲辛勤劳动, 省吃俭用, 把儿子养大成人, 这是对儿子的爱;父亲要儿子挣一枚金币, 使儿子懂得热爱劳动, 珍惜成果, 这也是对儿子的爱。儿子经过父亲的教诲改掉了懒惰习气, 辛勤劳动, 回报父亲的养育之恩, 爱的天平终于平衡了。在这里, 纲要信号唤起学生以往经验和储存的信息图像, 通过图像和词语的作用, 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内容, 诱发学生产生新的联想, 进行创造性的学习。

二、以暗补明

教学中, 教师向学生发出两类信息, 一类是知识技能方面的明示教学信息, 它是由概念、命题、原理、技能、策略等组成的语言和技术方面的信息;一类是暗示教学信息, 由教师的动作、表情、语言风格、气质风格、价值倾向、理想信念以及课堂气氛等组成的信息。暗示教学信息通过人的直觉、情感和无意识作用渗透进学生的心理圈, 使学生处于愉快、松弛、专注的心理状态之中, 其个人心理动力被激发, 心理潜能被调动, 特别是无意识潜能被充分挖掘, 大脑左右两半球互相贯通、合作, 提高学习效率。

1. 音乐暗示

科学研究发现, 大脑的几个部位会以不同的频率发送和接收信息, 当大脑频率处于每秒钟8~13周时, 人会处于“放松性警觉状态”, 学习、工作效率最高。教学中, 让学生欣赏放松的音乐或进行配乐朗诵, 容易使学生进入“放松性警觉状态”, 动用潜意识的能力, 激发大脑右半球的情绪, 从而辅助大脑左半球理解内容。

2. 环境暗示

教学中的环境暗示, 就是指通过营造某种场景、氛围来感染学生, 使学生在潜意识的作用下自觉地投入学习, 主动地参与活动。社会习俗、校园环境、教室布置等都可能给学生以不同程度的暗示。语文教学中, 如果能有意识地运用场景、氛围等环境条件来强化暗示刺激, 就可以大大提高教学效果。

3. 体态暗示

体态暗示, 就是教师用眼神、表情、姿势、动作和距离等体态语言对学生加以暗示。体态暗示手段在以语言文字为主的课堂言语交际中具有特殊的适用性和实用性, 能起到感染、传递、调控、激励等多方面的作用。例如, 教师巡视的目光对学生的学习思路有着引导的作用, 学生能明确感受到“老师在看着我, 在鼓励我”, 从而做出相应反应, 形成其乐融融的气氛, 实现信息交流, 促进师生之间的互动。

三、以浑补清

作为人文学科的语文, 其内容不是一般的自然物、自然规律, 而是人的精神产物, 反映人的情感, 很难进行定量分析。我国传统文化以直觉、顿悟见长。教材所选文章多为名篇, 深含传统文化底蕴, 具有鲜明的模糊性。语文教学既受执教者思想修养、艺术修养、生活阅历的制约, 又受教学对象知识经验、社会阅历、感情力的制约。因此, 语文教学不像数学教学那样具有较绝对的客观性, 它具有主观性和模糊性。这就要求语文教学要给学生一定程度的模糊度, 做到意不浅露, 语不穷尽, 给学生以想象的余地。

1. 见仁见智, 多元解读

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应允许并鼓励学生利用原有知识对问题进行分析、猜测, 训练学生的发散思维。

例如, 一位教师在教学《蒲公英》时, 提出“你们想和这两棵蒲公英种子说些什么”这一问题, 学生纷纷发表自己的想法。

有的心痛地说:“蒲公英, 我认为你们被表面看上去很美的东西所蒙蔽了。”

有的抢着说:“蒲公英呀, 蒲公英, 做任何事情都要三思而后行。”

有的诚恳地劝告:“你们应该听从太阳公公的正确意见。”

还有的提出深层次的思考:“蒲公英种子, 你们的追求虽然失败了, 但这失败, 对别的蒲公英种子来说也是一种宝贵的财富。他们不会再做无谓的牺牲了。”

……

对课文的多元解读, 使学生的学习活动真正达到了心智活动的境界, 每一位学生的个性获得了最大限度的发展。

2.以读促悟, 无需言传

心理学研究表明, 人的心理活动不仅受到人的思想品德、意志观念、学识水平、个人爱好的影响, 而且受到各种难以捉摸的潜意识的影响和干扰。这就造成了人的心理活动既有清晰的一面, 又有模糊的、不确定的、难以表述的一面。这就是人们常说的只可意会, 不可言传”。这种心理影响着作家的创作, 使其作品表现出模糊性。咬文嚼字固然能加深对作品的理解、对意蕴的品味, 但如果做得过分, 就会破坏作品本身的情趣。因此, 语文教学宜运用语感和社会体验直接领悟语言真谛, 学生把无声语言还原成有声语言, 通过口、耳不断刺激大脑, 在大脑中形成丰富的联想和想象, 有助于领悟语言的深刻含义。当然, 我们所说的诵读, 并不是让学生毫无感情地读, 而是全身心投入地读, 全身心地体验。当学生把文章的语气、语调、情感都读出来了, 也就理解了文章的内容。

3.运用通感, 直觉领悟

艺术往往是相通的。美术、音乐、舞蹈和文学虽然形式各异, 但内容却是相似的, 都是创作者情感的体现, 思想的结晶。一首咏物诗, 一幅山水画, 一支小夜曲, 很可能表达的是同一情境和认知。而对美术、音乐、舞蹈的感受和理解, 则更依赖于人的直觉思维。

4.讲究“留白”, 促进思考

留白, 就是教师要给学生安排思维的时空, 作为一种教学艺术, 它有着坚实的心理学依据。格式塔心理学派“完形压强”理论认为, 当人们在观看一个有“缺陷”或有“空白”的形状时, 会在知觉中情不自禁地产生一种紧张的“内驱力”, 并促使大脑积极兴奋地活动, 去填补和完善那些“缺陷”或“空白”, 构建成一个“完形整体”, 从而达到内心的平衡, 获得审美的愉悦。

(1) 在知识上留白, 让学生自我构建和完善。在课堂上, 教师把某些知识有意识地留下不讲, 给学生暂时性的知识“空白”, 会激发学生迫不及待地到广阔的知识海洋中去寻找、去发现, 使学生通过自己的探索去获得空白处的内容, 从而达到对知识的构建。

(2) 在思考上留白, 让学生的思维过程充分展现。如果教师一味地赶进度, 以个别优等生的思维结果替代全体学生的思维, 那么大部分学生的思维过程在还没有完成前就被教师打断。这样表面看来似乎是节省了时间, 实际上缺少了学生的主体参与, 缺乏学生的自主内化, 大部分学生会因此而养成思维的惰性, 阻碍了创造性思维的发展。课堂教学中的留白是教师对学生学习权利的尊重, 它保证了学生思维的时空, 充分展示了学生的思维过程, 有助于培养学生思维自主性、完整性与严密性等良好品质。

(3) 在心理上留白, 让学生探索的热情点燃。教师要适时地“隐退”, 为学生留出一片可以自由驰骋的“空白”, 这样就可以解放学生的身心, 激活学生的主体意识。学生也就可以在教师精心留出的“空白”中充分地认识“自我”的价值, 意识到“自我”就是一个以主体的姿态出现的生命个体, “自我”不仅拥有独立的人格与尊严, 也有着独特的个性与情感、独具的生活信心和能力, 同时, 还必须承担起相应的管理自我、发展自我、奉献社会等职责。

四、以多补单

人的知识都是通过视觉、听觉、嗅觉、味觉和触觉等不同感官获得, 参与学习的感觉器官越多, 学习效果也就越好, 大脑资源的利用率也就越高。在教学中, 要提高学习效率, 必须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学习。

1. 让学生会看

“看”是学生发现问题的主要手段。凡是学生通过自己看、自己想就能掌握的知识, 教师可以不讲或只给予适当点拨。在教学中, 教师要充分利用多媒体画面、板书、文字资料、实物、教具、图表、图片、学生作品和教师的肢体语言等可以看的东西刺激学生的视觉, 让学生充分地看, 获得大量信息, 使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做出正确判断, 掌握正确的观察方法, 形成良好的观察习惯。

2. 让学生会听

“听”是学生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教师要充分利用讲解、录音、歌曲、对话、交流、提问、讨论、辩论等可以听的形式刺激学生的听觉, 引导学生在课堂学习中不仅要认真听老师讲, 还要认真听同学发言, 要学会抓住要点, 边听边记, 要从他人的发言中吸纳正确的观点, 吸收有用的信息, 发现存在的问题, 培养学生倾听的能力和习惯。

3. 让学生会读

“读”是语文学科的主要特色, 阅读教学的永恒主题, 也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和良好阅读习惯的最重要途径。阅读教学应以读为本, 读中感悟, 读出情感, 让学生在自由读、轻声读、分组读、分角色读、齐读、指名读、表演读、诵读、默读等多种形式的读中, 入其境, 体其味, 动其情, 感知语言文字的丰富内涵, 获得美的享受和熏陶。

4. 让学生会做

“做”是认识的基础。低年级学生的思维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 动手操作便是一种以“动”促“思”、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的重要途径。教师要善于把教学内容设计成操作性的活动, 组织学生写、画、做实验、做手势、改变姿势、换位置等可以动的方式刺激学生的动觉, 让学生充分参与实践活动, 使学生获得大量的感性知识, 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5. 让学生会思

“思”是找到解决问题方法的法宝。课堂上, 教师要提出能激发学生积极思考的问题, 要给学生足够的思考时间, 让学生在回答、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训练思维能力, 学会思考问题, 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

6. 让学生会说

上一篇:数控机床维护与维修下一篇:视频显示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