责任互补

2024-10-12

责任互补(共7篇)

责任互补 篇1

摘要:根据煤矿安监人员的管理经验, 提出煤矿协同互补安监方式, 并运用划分责任区域法、隐患级别法和数量比较法以及榜样激励法等解决煤矿协同互补安监模式中出现的责任分散效应, 以此来成倍提升整个工作面安全系数。

关键词:协同互补,责任分散,划分责任区域法

煤矿开采为地下作业, 受各种自然灾害的影响, 生产环境恶劣, 因此, 煤矿生产安全问题跟其他行业相比更复杂, 需要投入更多的人力、物力、财力来提高复杂环境下的作业安全系数, 在煤矿发展的黄金十年, 不管是整个煤炭行业还是单个煤矿, 都致力于对安全和生产效率进行大投入。

但近几年, 随着煤炭价格持续下降, 煤矿利润走低, 为节省开支, 逐步将粗放投入式管理向精细化管理发展。在管理焦点的转化过程中, 煤矿安监工作管理人员, 根据多年的安监工作实践经验, 对安监方式进行了改进, 由过去的盯头盯面的安监方式改进为现在的协同互补的安监方式。

1 煤矿协同互补安监模式现状及存在问题

1. 1 协同互补安监模式现状

协同互补安监方式采用“多人盯多个掘进头, 多人盯多个工作面”的安监方式, 改变了过去单个安监员持续在一个工作面的安监的方式。煤矿管理人员提出这种模式的起因是多个安监员在多个工作面循环安监, 能够充分利用多个安监员的知识、经验、能力的互补性, 并可以发挥相互沟通和相互学习的协同作用, 充分调动安监员学习的积极性, 增强每个安监员的工作能力, 以提高整个工作面的安监效率。

但是在新的安监方式实施过程中, 管理人员发现协同互补安监方式的效果和预期的不一样, 没有得到大幅的提高, 通过调查研究发现, 伴随着新安监工作方式的调整, 在多个安监员共同作用于同一个工作面时, 开始出现安监员之间相互推脱责任和工作, 导致安监工作效果提升不大。这可以归结为管理学上的责任分散效应[1]。

1. 2 煤矿协同互补安监模式存在的问题

近几年伴随着社会事件的发生, 责任分散效应常被提及, 就一项工作来说, 一个人单独去完成, 归属感和责任感较强, 工作完成度比较高, 但如果要求多人或者一个群体去共同完成, 每个人分担的责任就减少, 个人的责任感就会变弱, 工作的完成度就会相应的下降, 这就是责任分散效应。

对煤矿安监来说, 在原来的安监模式下, 一人独自承担一个工作面的安监责任, 其对工作面安监工作的责任感强, 安监工作效果也就强, 但在新的安监方式下, 多人共同对同一个工作面承担责任, 每个安监员的责任感会下降, 于是安监员开始互相推卸责任、推脱工作, 导致每个工作面的安监工作效果提升不大。

2 煤矿协同互补安监模式改进方法

由于煤矿井下安全工作的复杂性和重要性, 导致煤矿协同互补安监模式中责任分散效应同一般责任分散效应不同, 它需要通过每个安监员安监工作的效果来成倍提升整个工作面安全系数的效果, 在榜样激励、目标激励、竞争激励、惩戒激励等方法的基础上, 提出划分责任区域法、隐患级别[2]和数量比较法, 以此来解决责任分散效应。

2. 1 划分责任区

根据授权激励、惩戒激励的员工激励方法, 得出划分责任区域法。具体流程如图1 所示, 即以2人3 面 ( 两个安监员共同工作于三个工作面) 为例, 首先对安监区域进行划分: 工作面1、工作面2、工作面3。采用授权激励的办法, 使安监员A在第一周的责任区域为工作面1 和工作面2, 安监员B在第一周的责任区域为工作面3, 安监员的责任区域每周按照工作面数向后移动一次。

在划分责任区域法下, 安监员仍然采用循环安监方式, 当安监员A责任区域为工作面1 和工作面2, 安监员B在第一周的责任区域为工作面3时, 安监员A在循环安监过程中必须确保尽可能及时发现和处理工作面1、工作面2 的隐患, 以防由后来的安监员B发现后, 扣除其报酬给安监员B, 同时安监员B在努力排查工作面1 和工作面2的隐患的同时, 必须确保工作面3 的隐患能够及时发现和处理, 不被后来的安监员A发现并扣除其工资。

2. 2 隐患级别、数量比较法

每月, 对安监员发现的隐患数分级别进行统计, 对不同级别隐患的发现进行不同的奖励, 并对发现隐患数量多的给予较多的奖励, 同时对发现特大隐患的安监员给予特别奖励, 而对于发现隐患未达到一定数量的给予相应的惩罚。

以下为山东省某矿对隐患的分级, 按照隐患的性质分为: 一般隐患、严重隐患、次重大隐患、重大隐患。表1 为按照煤矿隐患实际情况制定的奖惩表。

2. 3 榜样激励法

按照以上划分责任区域法和隐患级别、数量比较法两种方法对安监员的奖惩和工作量的统计, 分别于月末、季末、年末, 根据最终统计数据, 对安监员进行评比, 分等级给予不同的基础薪资待遇。

3 结论

通过划分责任区域法、隐患级别法和数量比较法以及榜样激励法可以解决煤矿协同互补安监模式中出现的责任分散效应, 以此来成倍提升整个工作面安全系数, 达到提出煤矿协同互补安监模式时想看到的效果。改进后的协同互补安监方式, 安监效果明显好于单个安监员持续在一个工作面的安监效果。

参考文献

[1]黄怡文.责任分散效应—审视行政权力运行的新视角[J].成都行政学院学报, 2008, 1:35-36.

[2]刘洪涛, 等.回采巷道冒顶隐患级别分析[J].煤炭科学技术, 2012, 40 (3) :6-7.

水光互补系统互补特性分析与评价 篇2

光伏发电属于能量密度低、稳定性差,调节能力弱的能源,具有间隙性、波动性和随机性等缺点,给电网稳定运行造成隐患,电力系统需要有足够备用容量和调节手段来削弱这种冲击。随着光伏在电网中所占比例的不断增大,光伏电力大幅、频繁的随机波动对电力系统有功平衡造成了冲击,进而影响到系统的一次、二次调频以及有功经济调度等运行特性,频率越限风险加大,电力系统稳定问题日益突出[1,2,3]。因此,必须寻求有效手段减小光伏发电功率的波动对电网运行的影响。目前对光伏并网进行研究以达到平滑并网功率的研究主要有: 文献[4]利用电池储能系统对光伏发电电能进行存储和释放,改善光伏发电并网输出功率波动的问题,并分析电池储能系统的功率和容量需求; 文献[5]采用超级电容器与锂电池组成混合储能系统,进行光伏电源有功出力优化; 文献[6]提出基于改进微分进化算法的风光互补混合供电系统容量优化配置模型,其与风电或光伏独立供电系统相比更为经济、可靠,能很好地适应环境的变化。

本文提出了利用水电机组优越的调节性能对光伏发电功率调节,改善光伏发电并网输出功率波动的水光互补运行方式。水光互补运行是指光伏电站与水电站分时段、分情况运行,形成互补,利用水电机组启动迅速、调节灵活、负荷响应快等特点,对大容量光伏电站出力进行快速补偿调节,以降低光伏发电出力的波动性和间歇性,满足电网对光伏电站上网功率和频率的要求。

1 水光互补运行特性分析

1. 1 光伏电站运行特性

龙羊峡水光互补光伏电站工程位于青海省海南州共和县,光伏电站以一回330 k V线路送入龙羊峡水电站330 k V母线,将光伏出力和龙羊峡机组出力汇集,利用龙羊峡水电站已建的5 回送出线路接入系统。

光伏电站发电出力受太阳能昼夜变化、季节变化、云层厚度、温度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具有明显的间歇性、波动性、随机性、不可改变和不可储存等特点,光伏出力会呈现不规则的波动。光伏电站投运以来在雨天,晴天,多云天气的典型出力波动曲线如图1、图2 和图3 所示。

由图可知,晴天天气日照均匀充足,受干扰因素较小,光伏出力波动较小; 多云天气由于云层运动遮挡太阳光线,对光照强度影响较大,进而影响光伏出力,光伏波形呈现不规则锯齿状,阴雨天气云层、雨量、气温对光伏出力影响较大,阴雨天气光伏出力波动幅度大,波动频繁。

本文统计了光伏电站投运以来每分钟的出力变化范围和概率如表1 所示。

(单位:MW/min)

1. 2 龙羊峡水电厂运行特性

光伏电站东边紧邻龙羊峡水电站,龙羊峡水电站是黄河梯级水电站中的“龙头”电站。龙羊峡水电站总库容247 亿立方米,调节库容194 亿立方米,是一座具有多年调节性能的大型综合水利枢纽工程。水电站调节能力强,补偿能力强,具有为光伏电站进行水光互补调节的优越条件。龙羊峡水电站装机容量为4 台300MW混流式水轮机组,机组调节性能,调速器参数如表2 所示。

基于表2 的参数,进行水轮机组在不同负荷区间内的变负荷试验,试验结果如表3 所示。

由表3 的结果数据对比表1 光伏出力变化数据可知龙羊峡水电机组在额定功率内负荷变动时间基本可以控制在1 分钟内,基本可以满足光伏互补的要求。

1. 3 水光互补运行特性分析

水电站对光伏电站的补偿调节主要是以日内补偿为主,尽量不改变龙羊峡水电站的日出库总水量,不改变龙羊峡水电站年、月的出库水量,不影响龙羊峡水库与刘家峡水库两库的联合补偿运行调度原则。水光互补后水电站流量的波动可由下游水电站反调节,对龙羊峡水电站及下游梯级电站的运行影响较小。龙羊峡水光互补运行后对其承担系统调峰能力有一定影响,但相对青海黄河梯级水电站的调峰能力来说,影响较小[7,8]。

水光互补典型曲线如图4 所示,由图4 可以看出,进行水光互补后,龙羊峡水电站机组出力与光伏电站发电功率呈现互补反调节特性。在早上7: 00 至晚上19: 00 白天有太阳光的时间段,龙羊峡机组实时跟踪光伏机组出力互补运行,其余时段根据黄河上游梯级水电站调度水量电量要求进行灵活调整,保证龙羊峡水电站全天水量电量计划值不变。

2 水光互补补偿度

为了科学地评价水电机组补偿光伏变化的能力,准确地衡量水电机组在光伏随机波动和突变时的跟随互补性能,本文提出用于水光互补性能评价和考核的补偿度概念。

补偿度表示在评价考核周期内水光互补运行的水电机组出力变化量减去由于频率波动导致机组一次调频动作引起的水电机组出力变化量的偏差与光伏的变化量的比值。补偿度的公式如下所示:

补偿度:

式中 ΔPi光伏为光伏波动偏差; Δfi为频率波动偏差; Δt为采样计算周期,单位1 分钟; ΔPi机组AGC变化为进行光伏互补的水电机组在AGC调节下出力变化量; N为考核周期; ΔHz为采样周期前后频率变化范围; K为机组调差系数。

由式( 1) 、式( 2) 可知补偿度将频率变化引起的机组一次调频变化量减去,使衡量标准更加合理,并且将光伏变化量和水电机组变化量的求和后取绝对值,这样可将光伏变化量的正偏量和负偏量一并累计,避免正负抵消。

同时式( 2) 将互补变化量之和与光伏变化量之和作比表明互补后的光伏变化量占总的光伏变化量的组分比例。如果补偿效果好,该比值应较小并接近于零,最后用1 减去该比值是为了符合正常理解逻辑的表征补偿度这一概念。

基于补偿度的概念,本文在晴天、多云、阴雨天气分别进行水光互补的AGC试验,不同天气情况下水光互补后光伏变化量与水电调整变化如图5、图6、图7 所示,不同天气情况下的补偿度结果如表4 所示。

由图5、图6、图7 可以直观的看出在不同天气情况下水光互补的此消彼长的互补趋势,通过水电机组快速调节性能,将光伏发电锯齿形出力曲线调整为平滑稳定曲线,为电网提供优质电能。

由表4 数据可知,在不同的天气情况下,互补度都在90% 以上,互补度评价指标与互补曲线一致,水光互补系统在不同的天气状况下有较好的互补特性。

3 结束语

龙羊峡水光互补系统在考虑龙羊峡水电站水量平衡的基础上,结合龙羊峡水库调节能力,通过水电机组快速调节性能,将光伏电站锯齿形出力曲线调整为平滑稳定曲线,为电网提供优质电能,提高电网运行稳定性,同时也提高水电站对电网的调节能力和送出线路的利用率,龙羊峡水光互补系统优化了光伏发电电能质量,解决了光伏电量消纳瓶颈问题,为我国清洁能源利用提供了新型发展模式。

摘要:利用水电机组快速调节性能平滑并网光伏电站出力波动的水光互补系统目前尚无运行特性分析及评价考核方法和标准,以龙羊峡水光互补系统为例,详细介绍了水光互补运行特性,并提出了应用于水光互补系统评价考核的补偿度的方法,通过对该方法的科学性和合理性的理论论证以及在不同天气情况下进行补偿度的试验验证,表明该方法可以科学准确的表征水光互补性能优劣,通过补偿度的评价表明龙羊峡水光互补系统能平滑光伏波动对系统的影响,切实能提高系统稳定水平。

关键词:水光互补系统,补偿度,龙羊峡水电厂,光伏电站,光伏波动

参考文献

[1]丁明,王伟胜.大规模光伏发电对电力系统影响综述[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14,34(1):1-14.

[2]张伯泉,杨宜民.风力及太阳能光伏发电现状及发展趋势[J].中国电力,2006,51(6):65-69.

[3]TANG YEHUA,XIE JIAN.Status and expectation of photovoltaic technology[J].Renewable Energy,2005,(3):68-69.

[4]靳文涛,马会萌.电池储能系统平抑光伏功率波动控制方法研究[J].现代电力,2013,30(6):21-26.

[5]邱培春,葛宝明,毕大强.基于蓄电池储能的光伏并网发电功率平抑控制研究[J].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2011,39(3):29-33.

[6]杨琦,张建华,刘自发,等.风光互补混合供电系统多目标优化设计[J].电力系统自动化,2009,33(17):86-90.

[7]廖春梅,郑永恒,张云辉.综合利用要求下的黄河上游梯级水电站日运行方式的探讨[J].电网与水力发电进展,2007,20(4):72-74.

风光互补系统设计 篇3

1.1 系统组成

风光互补发电系统由风力发电机组、太阳能光伏方阵、控制器、蓄电池、逆变器等组成。

各组成部分及功能如下:

太阳能电池阵列:在金属支架上用导线连在一起的多个太阳电池组件的集合体。太阳能电池阵列产生负载所需要的电压和电流。

风力发电机组:与公共电网不相连、可独立运行的风力发电系统。

能耗负载:持续大风时, 用于消耗机组发出的多余电能。

蓄电池组:由若干台蓄电池经串联组成的存储电能的装置。

控制器:系统控制装置, 主要功能是对蓄电池进行充电控制和过放电保护, 同时对系统输入输出功率起到调节与分配作用, 并且担负系统赋予的其他监控功能。

逆变器:将直流电转换为交流电的电力电子设备。

直流负载:以直流电为动力的设备, 在基站中一般是各在网运行的通信设备。

交流负载:以交流电为动力的装置或设备, 在基站中一般为空调和照明系统。

1.2 系统工作原理

在风力达到一定的风速时, 风力发电机组将风能转换为交流形式的电能, 但由于所产生的交流电压不太稳定, 所以必须通过整流器整流给蓄电池充电。而光伏方阵由若干太阳电池板串联和并联构成, 其作用是将太阳能直接转换成直流形式的电能, 并向蓄电池充电。蓄电池起着储存和调节电能的作用, 当日照充足或风力很大导致产生的电能过剩时, 蓄电池将多余的电能储存起来;当系统发电量不足或负荷用电量增加时, 则由蓄电池向负荷补充电能, 并保持供电电压的稳定。为此需要设计专门的控制装置, 该装置可根据日照的强弱、风力的大小及负荷的变化, 不断对蓄电池的工作状态进行切换和调节, 使其在充电、放电或浮充电等多种工况下交替运行, 以保证风力、光伏及互补发电系统工作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具有上述功能的装置称为控制器。通常控制器还应具有防止蓄电池过充电和过放电的功能。根据不同要求, 有的系统还带有高低压报警和断开、电流电压指示、安时数计量、风力发电机组和太阳电池方阵功率分流调节、自动均衡充电等功能。如果是直流负荷, 并且工作电压和蓄电池电压一致, 就可以直接从控制器输出端引出使用;如果电压不符, 还要增加DC/DC转换功能。如果是交流负荷, 则要用逆变器将直流电变换成50 Hz的交流电, 才能供给负荷使用。有些逆变器还具有自动稳压功能, 以改善光伏和风力发电系统的供电质量或采用最大功率跟踪 (MPPT) 技术, 以提高互补发电系统的效率。

1.3 基站系统设计

设计一个完善的风光互补发电系统需要考虑多种因素。如各个地区的气候条件, 当地的太阳辐照量情况, 太阳能方阵及风力发电机功率的选用, 作为储能装置蓄电池的特性等。因此, 必须选择建立一些先进的数学模型进行多种计算, 确定合理的太阳能电池方阵和风力发电机容量, 使系统设计最优化。

本文以湖北黄冈明山基站为例, 由气候条件和地形, 基站功耗等条件推导风力发电机和太阳能电池方阵的配置。

1.3.1 试点基站情况简介

黄冈麻城明山基站处于地理海拔800m山顶, 外线引入距离近8.5公里。基站无线设备采用中兴I2设备, 传输采用华为SDH, 直流负载电流一般为22A左右, 配置空调1台1.5P空调。

湖北黄冈麻城地区属于太阳能一级可利用区:有效日照时间为2150小时左右, 年晴天日数在180天左右。折合平均每天有效日照时间约为6.0-8.0h, 所以在麻城地区建设太阳能供电系统有着较好的资源条件, 适合光伏发电, 且基站周围有较大的空间, 便于安装新能源设备, 不需征地费用, 建设成本较低。

1.3.2 风力发电量计算

风速随高度的变化情况、地面的平坦度、地表粗糙度以及风通道上的气温变化情况的不同而有所差异, 风速随高度而变化的经验公式很多, 通常采用指数公式, 即V=V1* (H/H1) a。

其中V是距地面高度为H处的风速, 单位:m/s;V1是高度为H1处的风速, 单位:m/s;a是风切边指数, 取决于地面粗糙度和大气稳定度, 其值约为1/2~1/8。

结合当地气象资料和城区海拔差异, 根据上述公式可以计算出山顶每月平均风速, 详见下表:

对于小型风电发电机组, 通常可以用下面的公式计算每月的发电量。

选取风力发电机启动风速3m/s, 额定风速8m/s。由此可以推算出1KW风机平均每月的发电量如下表所示。

其计算公式为Qg=N*P*Ht*1*2

N——当月天数;

P——太阳能电池方阵功率;

Ht——倾斜面上该月太阳能的总辐射量;

η1——输入回路效率;

η2——输出回路效率;

由于我们在实际应用中需要将太阳能电池方阵倾斜放置, 因此需要确定倾斜面上的太阳辐射量, 国际上通常采用Klien, 和Theilacker提出的计算倾斜面上月平均太阳辐照量的方法, 其计算公式为:

R——倾斜面上月平均太阳辐照量与水平面上月平均太阳辐照量的比值;

Hd——水平面上月平均散射辐照量;

H——水平面上月平均总辐照量;

β——方阵倾斜角;

ρ——地面反射率;

式中的D与当地纬度、方位角、日落时角、日出时角、水平面上日落时角等参数有关, 由于这些公式和计算比较复杂, 需要专门编制计算机软件来计算, 此处不详解。

2 系统经济收益分析

由于基站中主设备、空调、开关电源、蓄电池的配置在市电和风光系统的条件下投资差别不大, 因此我们主要比较市电的引入价格和每月的电费与风光互补系统投资。

以本专题中的黄冈明山基站为例, 风光互补系统配置3台1KW的风力发电机和7000Wp的太阳能电池方阵。其中, 风机的单价是0.8万/KW, 太阳能电池的价格是3万/KW, 控制器价格约为2万元。则该风光互补系统的投资25.4万元, 维护费每年0.6万。

若基站使用市电, 假设外电引入的距离为8.5公里, 则报装的价格为12万元, 基站每年的电费约为1.3万元, 维护费每年3万。

则两种建设方式TCO比较详见下表:

由曲线图可以看出, 偏远地区利用风光互补供电解决方案, 在与市电拉远供电解决方案对比中, 考虑了设备、工程、征地、年维护、年电费、每3年电池寿命投资的综合对比投资收益表明, 可以在4年左右的时间达到交点, 继续使用预期在10年的时候可以比市电基站省钱20万, 具有较大的经济效益。

3 风光互补技术应用建议

由于基站风光互补技术节能在36%左右, 与智能通风、机房升温、热反射涂料等节能效果相当, 但投资远大于其他节能技术, 建议各省公司对于风光互补技术应谨慎使用。

虽然存在着投资大、稳定性较差等问题, 但随着风光互补发电系统各方面技术的不断提高, 以及相关产品质量和效率的不断提高, 风光互补发电系统的市场竞争能力也会不断增强, 将逐渐从偏远地区向城市过渡, 由补充能源向替代能源发展。到21世纪中叶, 该分布式发电形式将在能源的消费结构中占有相当大的份额, 具有十分广阔的发展前景。

摘要:太阳能被看作是最有代表性的新能源和再生能源, 受到世界各国的高度重视。另外, 风能资源也是可再生性和无污染性资源, 它与太阳和地球同在, 取之不尽。风能不消耗燃料, 不存在三废处理问题, 不产生温室效应, 所以开发风电有利于能源与环境的协调发展。在节约能源的国际大环境下, 积极发展太阳能和风能发电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本专题主要研究以太阳能和风能等可再生能源的发电系统在移动通信网上的应用。

关键词:节能减排,新能源,风光互补,太阳能

参考文献

[1]GB/T19115.1-2003.离网型户用风光互补发电系统技术条件

[2]刘万琨, 张志英.风能与风力发电技术[M].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7

[3]冯垛生.太阳能发电原理与应用[M].人民邮电出版社, 2007

责任互补 篇4

翻译标准问题是翻译理论的核心问题。译坛关于翻译标准的探讨从未间断, 有关翻译标准的学说更是层出不穷, 众说纷纭, 但至今也没有达到统一。辜正坤先生提出的“翻译标准多元互补论”, 站在立体思维的角度, 论证了多个翻译标准存在的客观现实及其合理性, 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

同翻译标准的多元化一样, 在语言学的母语迁移理论中同样存在各个理论多元互补的现象, 各个理论学派从各自的角度, 得出了相反, 甚至是相矛盾的结论, 虽然至今为止并没有一个统一的答案, 但这些研究推进了语言学的发展, 具有重要意义。

2 辜正坤先生的“翻译标准多元互补论”

2.1 产生背景

对于翻译标准问题的探讨, 历来是中外翻译界的热点话题。

在我国, 三国时, 支谦就曾提出“循本旨, 不加文饰”, 后有东晋道安的“尽从实录, 不令有损言游字”, 唐代玄奘的“既须求真, 又须喻俗”。近代, 翻译标准更加丰富, 严复的“信达雅”, 钱钟书的“化境”, 傅雷的“神似”和许渊冲的“三美”等都曾引起强烈反响。和中国翻译理论界一直把翻译标准作为研究和争论的焦点相同, 西方对于翻译标准的问题也一直层出不穷, 争论不休。18世纪, 英国学者泰特勒 (Tytler) 提出翻译“三原则”, 奈达 (Nida) 1964年提出了“动态对等” (dynamic equivalence) , 和后来的“功能对等” (functional equivalence) , 以及皮特·纽马克 (Peter Newmark) 的翻译文本说等。

作为中国学派的译学理论, 辜正坤先生“多元互补论”的提出最早是针对翻译标准问题, 1987年首次在中国首届研究生翻译理论研讨会上提出后就引起轰动, 后又在中国首届中青年翻译理论研讨会上再次引起强烈反响, 并被该研讨会授予论文优秀奖。

2.2 何谓翻译标准多元互补论

所谓的“多元化翻译标准”是一个由若干标准组成的相辅相成的标准系统, 这些标准各自具有其特定的功能 (2003) 。翻译标准系统的构成应该是:绝对标准 (原作) →最高标准 (抽象标准最佳近似度) →具体标准 (分类标准) 。由此可见, 绝对标准是最高标准的标准, 最高标准是具体标准的标准。

辜先生认为, 译作的价值是一个相对概念, 它的实现依赖于接收者, 但接收者的文化素养、审美心理等又因人而异, 所以没有也不可能有一个绝对的标准。但没有绝对的标准不等同于没有任何标准, 与之相反能用来判断译作的价值还能用于指导翻译实践的具体标准不但有, 还有很多, 而这些标准就构成了翻译标准的一个多元系统。

在翻译标准系统中, 从原则上来说, 各个具体标准在空间上是互不冲突的, 并没有伯仲之分。但是, 由于认识主体的审美意识不同, 对翻译功能的特定要求会随着时间发展不断变化, 一些标准被提升为主标准, 而那些相形之下被认为是次标准的, 仍有可能在某个适当的时候再次荣升为主标准。所以, 标准的主次之分, 时间性和空间性都是相对而言的。

所有的翻译标准本身都具备自己的特点, 某一个翻译标准的优点可能正是其他翻译标准的缺点, 每个标准在发挥自身功能的同时, 又弥补了其它标准的缺陷和不足, 和其它标相辅相成。所以说, 译标准的多元化本身就体现着翻译标准的互补性。

2.3 多元互补翻译标准的意义

辜正坤先生提出的翻译标准多元互补论不止为翻译标准的理论研究贡献了力量, 对于解决翻译实践问题, 意义更为重大。对译者而言, 多元的翻译标准可以让他们不拘泥于某一种翻译标准, 相反, 可以博众家之长, 吸取各家精华, 进而更好地指导翻译实践。就读者而言, 多元的翻译标准可以让他们从不同的角度欣赏译作的风采, 培养自己的审美情趣, 有效地吸收译作中的信息。就译作而言, 多角度、多层次的翻译标准, 有利于发现、评估译作的价值, 从而真正对读者和原作负责。

3 语言迁移理论中的多元理论互补现象

3.1 语言迁移理论的背景

语言迁移问题长期以来一直是二语习得研究领域所关注的重要课题 (Ellis, 2000:299) , 这个问题贯穿在二语习得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40年历史中, 历经起落, 争议不断。

从其兴衰历程看, 随着二语习得研究领域理论模式的转换和发展, 语言迁移研究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20世纪50年代至60年代的兴盛期, 语言迁移研究在结构主义语言学和行为主义心理学的框架下以对比分析假说为主导, 在二语习得理论中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第二阶段为60年代末到70年代的衰落期, 受乔姆斯基普遍语法理论的影响和中介语理论的影响, 行为主义语言观受到大力抨击, 对比分析假设和语言迁移理论遭到抛弃, 迁移在二语习得中的作用被贬低, 甚至遭到否定;第三阶段始于80年代初并一直延续至今, 在这一阶段, 随着二语习得研究两大对立阵营——认知派和社会派逐渐形成和发展, 语言迁移论从最初只针对语言本体的研究扩展到对语言学习者的研究, 从认知心理、语言、社会文化、神经生理等各个角度重新认识迁移在二语学习中的作用, 语言迁移再度崛起。

3.2 语言迁移理论中的多元互补现象

“现在很少有语言学家会质疑语言迁移的重要性” (Ringbom, 2007:33) , 绝大部分理论和研究都支持或证明母语在二语习得中会发生作用, 只是在作用大小问题, 正负面影响问题的研究上存在不同观点。

(1) 行为主义学派观点

行为主义理论的主导思想在语言观上受结构主义的影响, 在学习观上受行为主义心理学的支配, 行为主义学派认为二语习得的过程会受到母语和目标语之间的习惯差异的阻碍, 二语习得不成功的原因在很大程度上是由负迁移 (干扰) 引起, 负迁移是学习者困难与错误的主要来源。因此二语学习者必须克服一语习惯, 避免干扰错误。行为主义学派认识到母语会在二语习得过程中发挥作用, 但却过分夸大了它的干扰作用, 从而忽视了影响二语习得的其他诸多因素。

(2) 认知派观点

认知派的学者主要受到乔姆斯基 (Chomsky) 普遍语法的制约, 认为母语不同的学习者二语习得的过程和顺序大致相同, 一语的特征不会迁移到二语中去, 所以母语对二语学习的进程没有明显的影响。

(3) 社会派观点

在社会文化视角下, 一语起特殊作用, 是一个中介工具, 由学习者自发使用, 以实现自我调节。一语的使用是一种策略, 通过这个策略能够帮助学习者达到社会和交际的目的。因此一语对二语学习起积极作用, 而非消极作用, 起促进作用而非干扰作用。

从以上讨论中, 我们可以看出, 就一语在二语习得中的作用, 各派理论很难有一个统一的答案。通常认为如果没有一个统一的答案, 势必会影响其研究的进一步发展, 但结果其实不然。尽管各派对于一语在二语习得中是否起作用, 起正迁移的作用还是负迁移的作用的看法并不一致, 但这并不妨碍人们对迁移进行研究, 甚至各种不同理解的存在还加深了对迁移现象的研究。各式各样的迁移理论在各自发挥作用的同时也和其他的迁移理论相辅相成, 弥补着其他迁移理论的缺陷, 也为其他迁移理论的存在提供依据。

4 结论

辜正坤先生构建的“翻译标准多元互补论”是以变化的、发展的眼光来研究翻译。多元的翻译标准并没有对以前众多的翻译家提出的标准全盘否定, 而是以宽容的态度承认若干标准的存在, 他所提出的翻译标准系统实质上是一元标准与多元标准的辩证统一。辜老先生的“翻译标准多元互补论”虽然是用来研究翻译标准, 但多元互补的观点却具有普遍意义。在语言学的母语迁移理论中同样不乏各个理论多元互补的现象, 各个理论相互借鉴, 互相弥补, 共同推动母语迁移理论和语言学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辜正坤.翻译标准多元互补论[J].中国翻译, 1989 (1) .

[2]辜正坤.当代翻译学建构理路略论[J].《文学翻译学》序中国翻译, 2001 (1) .

[3]辜正坤.中西诗比较鉴赏与翻译理论[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3.

[4]罗新璋.我国自成体系的翻译理论[J].翻译通讯, 1983:7-8.

[5]马祖毅.中国翻译简史[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1998.

企业与大学可以互补双赢 篇5

中国正在建设创新型国家, 而建设创新型国家最重要的一件事是企业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我们从中国的绝大多数企业看, 离创新主体还有非常大的差距, 但是也有一部分企业做得非常好, 企业已经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只有越来越多的企业成为技术创新主体, 中国才有可能成为创新型国家。

发达国家的企业在技术创新过程中, 大学的支撑作用相对来说比较小, 因为企业已经是创新主体了, 所以, 它只要用大学的创新源头就能变成创新的现实。我们中国现在的企业可以说很难成为创新主体, 比较难的主要是产学研, 产业与方方面面的要素衔接。我认为, 一个聪明的企业, 一个会用社会资源的企业, 应该更多地和大学结合, 把它的这种创新尽快地和更有效率地生产出来。大学和企业不应打架, 他们各自追求的东西不大一样, 做得好的话, 它们可以互补、互动, 然后是互惠、互利, 并可以帮助企业成长。所以说, 聪明的企业或者说是有远见的企业, 应该把和大学的结合做好。

当然这个产学结合不是那么简单, 不是跟大学一合肯定就行, 也有不行的。这主要是在经营主体、理念、模式、利益分配等方面存在着不一致。如果企业看中大学的优势, 适当也要让大学得到些好处。我们说什么事情能持续?一定是双赢的事才能持续, 这个利益关系处理不好还是要打架。虽然互补, 但不能共赢。

垂直轴风光互补照明装置 篇6

风光互补发电的优势在于:白天太阳光强时, 风一般小, 晚上没有太阳光, 但风一般较大;在夏季, 风小而阳光较强, 冬季, 风大而阳光较弱。太阳能和风能在时间上的互补性使风光互补发电系统在资源上具有最佳的匹配性, 因此风光互补发电系统是资源条件最好的独立电源系统。

垂直轴风光互补照明装置主要由垂直轴风力发电机、太阳能电池板、风光互补控制器、蓄电池及照明设备构成。

一、垂直轴风力发电机

通常我们看到的水平轴风力发电机的转动轴与风向平行, 启动难和需要高风速运转的, 且它为单向迎风, 风能浪费严重。垂直轴风力发电机的转动轴与风向垂直, 在结构上与水平轴风机截然不同, 它可以接受360度方位任何方向的来风, 能更好地适应外界风向变化, 且运行时噪音小。

本装置采用H型垂直轴风力发电机, 如图1所示。风轮由垂直于水平线的5片叶片构成, 叶片由超高强度玻璃纤维和环氧树脂成型, 风轮的翼型考虑气动力学设计而成, 具有极低的启动风速和较高的风能利用率。风轮带动垂直轴专用稀土永磁三相发电机发电, 电机体积小、重量轻且发电效率高, 只具有微小的起动阻力矩, 有效保证了风机在微风中便能启动。本装置采用的H型垂直轴风力发电机主要技术参数见表1。

二、太阳能电池组件

太阳能电池是利用光电转换原理使太阳辐射的光通过半导体物质转变为电能的器件, 将太阳能电池单体进行串并联封装后, 就成为太阳能电池组件。本装置采用光电转换效率较高的单晶硅太阳能电池组件, 功率为60W。

三、风光互补控制器

风光互补控制器是风光互补发电中最为重要的部件, 其性能影响到整个系统的寿命和运行稳定性。本控制器采用AVR单片机为主要控制核心, 采用智能控制技术, 主要功能有:

(1) 具有傍晚主灯、副灯全亮、至接近午夜开始关掉副灯, 天明路灯全部熄灭的程序流程自动控制功能;或常规光控控制。

(2) 输出第2路为多类定时输出 (可光控可定时) , 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通过设定选择定时时间。

(3) 蓄电池过充电与过放电保护。

(4) 防蓄电池放电振荡功能;即在蓄电池欠压临界时关灯不久, 蓄电池电压又回升至正常范围电压, 频繁出现开灯、关灯现象。

(5) 浮充充电功能, 当蓄电池达到过充保护点时, 采用稳压充电方式。

(6) 防太阳能组件反接功能, 防蓄电池反接功能。

(7) 多类定时选择功能, 可改变主灯副灯的工作时间, 也可以使副灯与主灯功能一致。

(8) 设置强制停转风力发电机功能, 方便风机的调试与安装。

四、蓄电池和照明设备

为建立一个供电电压稳定、均衡的系统, 就需把风力发电机和太阳能电池组件发出的电能储存起来, 稳定地向用电器供电。阀控密封式铅酸蓄电池有成本低、容量大及免维护的特性, 是风光互补发电系统储能的首选, 在本装置中采用12V免维护铅酸蓄电池。

本装置中采用LED光源, LED照明光源是一种新型固态冷光源, 它具有节约能亮、电压低、电流小和亮度高的特点, 适合用于风光互补发电系统中, 且可省去逆变器。

结语

风光互补照明系统具备了风能和太阳发电的双重优点, 而垂直轴风光互补照明系统由于其外形美观且启动风速低, 越来越多地用于道路照明及景观照明中。

摘要:能源与环境问题已成为可持续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 太阳能和风能作为重要的可再生能源, 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且利用其发电不会产生有害气体, 清洁干净。本文介绍了一种独立风光互补照明装置, 它由太阳能和风能互补供电。装备由H型垂直轴风力发电机, 太阳能电池板, 铅酸蓄电池、风光互补控制器和照明设备构成。该装置运行平稳、效果良好。

关键词:风光互补,垂直轴,控制器

参考文献

[1]一种小型独立风光互补照明装置[Z].

区域电网风水互补方案研究 篇7

目前对风电与水电互补运行的研究较少, 缺少深入分析和数据支撑, 已有的风水互补研究基本还停留在思路和理论阶段, 对抽水蓄能电站与风电配合运行、风电与电力系统的优化调度等方面有所研究, 但针对具体工程的风水互补研究, 还是空白, 文中通过对楚雄地区水电和风电典型出力特性进行分析, 得出风水互补的结论, 并提出了风电-水电集控优化调度的调控方式, 对风电的发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1 地区资源概况

1) “十二五”末期, 境内水电主要为中小水电, 无金沙江干流水电项目, 2015年楚雄州境内中小水电装机规模预计达到49万k W。

2) 风能资源及开发情况, 风能较为丰富, 预计2015年装机规模能够达到130万k W。

2 风-水出力特性互补分析

2.1 水电出力特性

小水电装机容量为31.2万k W, 全年小水电供电量为7.586 8亿k W.h, 利用小时数仅为2434 h。几乎没有弃水的现象发生, 小水电出力特性按日调节特性电站和径流式电站两类区分, 年利用小时数分别约为3 900 h和1 500 h, 月平均出力曲线如图1所示。中小水电出力受来水影响, 从11月份开始进入枯期, 中小水电月平均出力逐月递减;6月份开始进入汛期, 水电出力回升, 当地径流电站10月出力最大。

2.2 风电出力特性

风电场月平均出力曲线如图2所示。

风电出力受当地特殊的气候和地理位置影响, 汛期6~10月风速较小, 10月中下旬后, 近地面风速增大, 冬春季风力最强, 5月后渐渐减弱, 风能资源总体呈现冬春季大, 夏秋季小的特点, 因此风电场出力具有枯期出力大、汛期出力小的特性, 其中2-4月出力较大。

2.3 风电-水电出力互补特性分析

楚雄2015年和2020年逐月电量和电力供需分别如图3和图4所示。

从上图可以看出, 在风电接入之前, 小水电月供电量与系需电量走势相反, 供需矛盾严重, 系需电量丰枯比49:51, 而小水电发电量丰枯比70:30。例如, 3至4月即春节过后, 工厂开始逐步恢复生产用电, 楚雄州内用电迎来一个小高峰, 但是水电发电量从3月开始逐月递减;6至9月是楚雄州用电的一个低谷时间段, 而该时段进入汛期, 水电发电量逐月增加。10月过后同样用电量增加, 小水电发电量反而减小。

风电场并网发电后, 风电发电量丰枯比为31:69, 风电和水电出力特性正好互补, 两者结合2015年发电量丰枯比达39:61。对于楚雄电网而言, 开发水电的同时, 也适宜同步开发风电, 风电并网可以优化州内电源结构, 减轻供需矛盾。

采取水电-风电联合开发方式, 可以克服风电供应的间歇性问题, 为丰富、清洁、廉价的风电成为化石燃料的替代能源创造了条件, 也为水电运行增加了姊妹能源。

3 风-水优化调度

3.1 风水互补实现方案

在楚雄地区建立区域集控中心, 设置一套集控主站系统, 实现所辖各风电场、水电站的实时数据远程传输至集控中心, 集控中心将水电的发电曲线及风功率预测数据进行统一分析处理后, 将各风电场、水电站的发电曲线建议提供给调度中心, 实现风水互补的优化调度, 实现以最小的资源消耗和最少的污染物排放满足相同的电力需求。同时风水电在集控模式下统筹安排检修策略, 提高风、水电上网的经济性。

通过设置集控中心, 可以实现减员增效, 提高工作效率。

3.2 水电对风电出力调节

风电出力随机波动, 风力发电机的输出功率主要取决于风轮机轮毂高度处的风速, 水电出力也具有随机性, 水电厂的发电情况取决于降水、降雪形成的径流量, 水电厂的运行还与水库的调节库容、水库的运行约束密切相关, 表现为随丰枯季节性波动, 具有调节库容的水电厂依靠蓄水可以抑制短期波动。风水互补发电系统是风力发电系统与水力发电系统的有机结合与调度, 当风电场对电网的出力随机波动时, 水电站可快速调节发电机的出力, 对风电场出力进行补偿。对2015年云南水、火电在同一分钟最大出力变化量进行统计计算, 结果见表2, 2015年云南水、火电在同一分钟最大出力变化量为:枯期169万k W/min, 汛期722万k W/min, 均大于风电功率变化量为89万k W/min。云南水火电出力的调节速度能够满足风电功率的变化速度。

3.3 风水互补运行方式

1) 季调节, 风能资源与水力资源在资源分布上二者有着天然的时间互补性。夏季风速小, 风电场的出力较低, 而这时候正是雨量充沛的时候, 水电站可多承担相应的负荷。到了冬春时节, 水库的水位较低, 水电站的出力不足, 而这时风电场的风速较大, 能够承担更多的负荷。风电的年际波动较小, 在枯水季节风电场的出力可以弥补水电出力的下降。

由于风电的大风季节刚好和水电的枯水期时段相同, 可在枯水期集中进行水电的检修工作, 在汛期集中进行风电的检修维护工作, 使检修人员能得到充分利用。

2) 周调节, 在各风电场设置风功率预测系统, 根据风电场气象信息有关数据, 利用物理模拟计算和科学统计方法, 对风电功率进行短期预报, 即预测未来3天的功率, 合理安排风电及水电的运行方式。楚雄片区水电调节库容为9 246万m3。从已并网运行的水电站平均入库流量和各自调节库容来看, 枯季已建水电站的日平均入库水量为117万m3, 调节库容为2 128万m3, 水电站具有多日调节能力。根据云南省风电场实际运行调研结果, 云南并无典型的多日持续大风过程, 一般一个大风过程持续时间不超过2~3天。因此, 当风功率预测较大时, 短期内可考虑水库蓄水, 减少水电出力, 反之, 则加大水电出力。水电站具有出力调节能力强、反应速度快的优点, 可以利用水电的优势去弥补风电的不可调度性, 水电出力曲线优化如图5。

4 风水互补预期成果

1) 研究小水电资源与风能在时空量序上的互补关系, 为以后其他地区开展风水互补的设计提供建议及优化方案, 为集控与调度联合操作提供运行经验。

3) 日调节, 日调节方式与周调节类似, 对风电功率进行24小时内功率预测, 合理安排风电及水电的运行方式, 同样利用水电的优势去弥补风电的不可调度性, 水电出力曲线优化如图6。

2) 研究风电装机容量占互补系统总容量比例的极限值与最佳值。

3) 研究风水互补发供电系统的运行管理方法及经济性评价方法。

5 结束语

1) 风能资源与水力资源在资源分布上二者有着天然的时间互补性。采取水电-风电联合开发方式, 可以优化楚雄州内电源结构, 减轻供需矛盾, 克服风电供应的间歇性问题。同时, 风电的大风季节刚好和水电的枯水期时段相同, 可在枯水期集中进行水电的检修工作, 在汛期集中进行风电的检修维护工作, 使检修人员能得到充分利用。

2) 建立区域集控中心, 减少运行人员, 提高经济效益的同时, 区域集控中心可接受电网的AGC指令, 汇聚各风电场、水电站的信息并进行分析处理, 预计周、日可调出力, 提供发电曲线建议给调度, 从而实现风水互补的优化调度, 水电、风电在集控模式下可达到水风电的经济运行。

参考文献

[1]张翼.电力储能技术发展和应用[J].江苏电机工程, 2012, 04.

[2]孙楠, 邢德山, 杜海玲.风光互补发电系统的发展和应用[J].山西电力, 2010, 04.

[3]刘国喜, 赵爱群, 刘晓霞.风能利用技术讲座 (三) 风力机的基本结构[J].农村能源, 2002, 01.

上一篇:智能电网经济性分析下一篇:情绪倦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