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互补

2024-10-01

资源互补(精选10篇)

资源互补 篇1

协同技术创新是组织与其他组织之间通过共享资源和要素,共同协作以达到创新目标的行为。在以往的研究中,学者们大多采用实证研究或者案例分析法对协同创新进行研究,如解学梅等(2014)研究了协同创新模式与创新绩效的关系[1],朱雪春等(2014)利用案例研究法分析了企业协同创新伙伴的选择问题[2],这些学者的研究大多侧重于分析协同创新模式、合作伙伴和创新绩效等因素,但对于高技术企业和传统企业这两类企业协同技术创新行为的研究还较少。本文利用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结合经济学中的相关理论模型,以分析高技术企业和传统企业这两个创新主体的协同技术创新行为。

1 模型基本设定及假设

假定企业1是一家高技术企业,企业2则是一家传统企业,并且根据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企业的产出可以表示为:

其中,(K)和(L)分别表示资本和劳动,α和β为常数,A表示企业生产技术或生产率的变化。技术创新活动能够提高生产效率,增加企业的产出,从而提高企业的利润。但是,技术创新有着高风险和高失败率的特点,此处可以用风险型决策法来计算企业技术创新获得的收益。把技术创新的成功率记为θ(0<θ<1),θ值的大小取决于企业自身的技术创新能力、企业所处行业的性质、科技环境、企业自身的实力、科研人员的素质等因素,根据风险型决策模型可知,企业最终产出的数学期望服从(0-1)分布。同时假定如果企业的技术创新获得成功,则企业的产出加倍,如果失败,产出保持不变,而无论企业的技术创新是否成功,都会消耗研发资金。

2 企业的技术创新行为选择分析

结合以上假设和条件,可以计算企业产出的数学期望如下:

根据公式(1)和(2),在选择技术创新后,企业1和企业2的产出的数学期望为:

仅从数学期望上来看,与没有进行技术创新时相比,企业1和企业2在创新后各自的利润增加值分别为:

根据公式(4)可知,只有当Δπ1>0、Δπ2>0时,企业的技术创新才会得到正的利润,并且随着技术创新成功率的不断降低和研发投入的不断增加,成本逐渐上升,利润会不断减小,如果企业能够寻找可靠的合作伙伴来与自己共同承担风险,并且共享创新收益,企业的技术创新过程也将更加顺利,这也是越来越多的高技术企业选择企业联盟、产学研合作等方式进行协同创新的重要原因。对于传统企业来讲,这些企业经过多年的经营发展,积累了丰富的资源和生产经验,但是传统企业面临升级转型的巨大压力,如果能够与高技术企业进行合作,吸收高技术企业的创新活力和管理经验。双方在协同技术创新过程中各取所需,相互弥补,在相关知识、技术上实现互补,对于高技术企业和传统企业的发展都是有利的。

2.1 企业合资研发的情况分析

假定企业1和企业2达成共识,开展了协同技术创新活动,并且约定双方共同分摊研发成本,共享技术专利、创新收益等创新成果。此时,每一个企业的研发投入变成原来的一半。由于创新的成果一般都是一种新的技术,而新技术对于企业生产效率的提升作用是很显著的,所以在技术创新成功之后,两个企业的生产效率都会提高。假定单位产品的价格为p,则在通过协同技术创新后,两个企业各自的利润期望值可以表示为:

与两个企业单独进行技术创新时相比,两个企业的利润增加值为:

根据公式(6)可知,与单独创新相比,在合资研发时,高技术企业和传统企业都能够降低各自的研发成本,从而获得更大的收益。卢少华和陶志祥(2004)认为协同创新可以极大地降低交易成本,更为有效的利用稀缺资源[3]。如今全国各地政府制定了许多鼓励企业技术创新的优惠政策,用以扶持、鼓励当地高技术企业的发展,这些政策也为高技术企业与传统企业之间的协同进步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2.2 技术互补、资源互补时的情况分析

企业选择协同技术创新行为在很大程度上是为了获取互补性的资源或者技术,Beers等(2004)指出为了防止市场冲突,企业更倾向于选择高校、科研机构或者其他行业的企业作为自己的合作伙伴[4]。这里用ξ(ξ>0)来表示企业之间的技术协同效应,ξ的值越大,说明两个企业技术互补的效果越好,Tesoriere(2008)认为互补效应取决于企业之间的知识异质性、技术不对称性等因素[5]。在此条件下,假定企业1和企业2原来的技术能力各自为A1、A2,则在协同创新之后,两个企业的技术均变为ξ(A1+A2),并且两个企业的技术研发投入和要素投入保持不变,则在协同技术创新后,两个企业产出的期望值分别为:

与企业单独技术创新相比,两个企业利润的增加值分别为:

由于高技术企业和传统企业在生产工艺、技术等方面存在差异性,使得两类企业的技术互补性强于同行业的企业,要想使两个企业在协同技术创新中都能够获得更大的收益,则需要使Δπ1>0且Δπ2>0,根据公式(9)和公式(10),ξ的值需要满足以下条件:

在现实中,由于高技术企业与传统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存在差异,A1和A2的差距可能较大。为了使公式(11)成立,需要使ξ的值尽可能的增大,而由于协同创新本身能够使整体的效用大于部分效用的总和,即:

结合公式(12),有:

由公式(13)可以推导出公式(11)能够成立,即企业通过协同创新能够实现“1+1>2”的效应,提高了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为了验证上述推论,现利用实证方法对此问题进行分析和验证,同时做出研究假设:

假设H1:在协同技术创新过程中,高技术企业与传统企业的技术互补有助于提高高技术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

假设H2:在协同技术创新过程中,高技术企业与传统企业的技术互补有助于提高传统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

假设H3:在协同技术创新过程中,高技术企业与传统企业的资源互补有助于提高高技术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

假设H4:在协同技术创新过程中,高技术企业与传统企业的资源互补有助于提高传统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

3 研究设计

3.1 调查对象选择及数据收集

本文需要测量的变量共计有3个,企业之间的技术互补、资源互补为自变量,每个变量设计两个问题来测量,技术互补根据双方在具体技术领域的互补性和基础知识的关联度进行测量,资源互补根据企业对该资源的需求及重要性进行衡量,参照了徐二明和徐凯(2012)的研究量表[6]。技术创新能力根据企业的专利数量、对新技术的掌握程度、学习新技术的能力及推出的新工艺流程的数量来衡量,设计4个问题进行衡量,每个指标用Likert 5级量表来衡量受访者对该问题的认同度,具体指标及内容描述见表1。利用SPSS软件计算得到技术互补、资源互补和技术创新能力这3个变量的Cronbach'sα系数分别为0.767、0.732和0.830,由于量表中各个变量的Cronbach'sα系数均大于0.7,可以认为量表的信度较高。在研究方法上,本文主要利用回归方程对各个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进行验证,同时利用相关性分析法探讨变量之间的相关性。在调查方法上,以问卷的形式进行调查,调查对象主要选取北京、成都等地区的高技术企业和传统企业的工作人员。本次问卷调查主要通过实地发放、邮寄、网络发放等形式发放问卷,一共发放了415份问卷,收回385份问卷,去除了空白、漏填的70份无效问卷后,得到有效问卷315份(N=315),有效问卷比例为81.8%。其中,以高技术企业为对象的有144份,主要涉及电子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等高技术企业,以传统企业为对象的有171份,主要涉及建筑、化工、传统制造业等传统行业。

3.2 相关性分析及回归分析

利用SPSS软件对本文中的各个变量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见表2。根据表2的结果可知,技术互补、资源互补与技术创新能力这3个变量之间存在着显著的相关关系。

注:**表示在0.01水平(双侧)上显著相关。

此处分别以技术互补和资源互补为自变量,以技术创新能力为因变量,同时将样本分为高技术企业和传统企业两组,利用SPSS软件做回归分析,结果见表3。由回归分析结果可知,技术互补、资源互补对高技术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回归系数为0.359和0.338,且Sig值均小于0.05,达到了显著性水平,说明高技术企业与传统企业的技术互补和资源互补有助于提高高技术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故假设H1和假设H3通过检验。同理,技术互补和资源互补这两个变量对传统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的回归系数为0.382和0.298,也达到了显著性水平,说明技术互补和资源互补有助于提高传统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即假设H2、H4通过检验。根据实证分析结果可知,技术互补、资源互补对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有着正向的积极影响。因此,在高技术企业与传统企业协同技术创新过程中,企业应该积极利用合作方的资源、技术,同时做出自己的贡献,以提高合作伙伴的创新积极性,保证合作的顺利进行。

4 结论及讨论

通过以上的分析可知,通过提高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能够增加企业的产出效率,从而提高企业的利润。在面临技术创新风险的情况下,企业通过协同技术创新可以分摊成本,并且通过增强协同效应来提高产出,以达到单独创新难以实现的效果。在实践中,由于高技术企业和传统企业在具体的技术领域和技术资源上存在一些差异,使企业在协同技术创新中获得的收益有所不同。对单个企业来讲,为了尽可能的利用互补性的技术和资源,企业需要寻求更广阔范围内的合作伙伴,并且打破行业领域和地域的限制,同更多的优秀企业一起合作,取长补短,共同发展。虽然在协同技术创新过程中,两个企业之间产品的性能、品质的相似性会逐渐提高,从而影响各自的市场销售情况,但是通过双方互补产生的协同效应能够尽可能的抵消这种负面影响。同时,凭借高技术企业和传统企业各自的管理经验及市场营销渠道,能够有力的降低产品的市场冲突,提高双方的市场竞争力。

摘要:本文基于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结合微观经济学的相关理论,分析了协同技术创新对高技术企业与传统企业生产过程的提升作用。同时,通过实证研究和回归分析,结果表明,高技术企业和传统企业之间的技术互补和资源互补对高技术企业和传统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都有着积极显著的影响。

关键词:协同技术创新,技术互补,资源互补,技术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解学梅,左蕾蕾,刘丝雨.中小企业协同创新模式对协同创新效应的影响——协同机制和协同环境的双调节效应模型[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14,(5):72~81

[2]朱雪春,陈万明,殷红幸.企业协同创新伙伴选择研究[J].中国科技论坛,2014,(11):91~102

[3]卢少华,陶志祥.动态联盟企业的利益分配博弈[J].管理工程学报,2004,18(3):65~68

[4]Beers C.V.,Berghallb E,Pootc T.R&D Internationalization,R&D Collaboration and Public Knowledge Institutions in Small Economies:Evidence from Finland and the Netherlands[J].Research Policy,2008,37(2):294~308

[5]Tesoriere A.Endogenous R&D Symmetry in Linear Duopoly with One-way Spillovers[J].Journal of Economic Behavior&Organization,2008,66(2):213~225

[6]徐二明,徐凯.资源互补对机会主义和战略联盟绩效的影响研究[J].管理世界,2012,(1):93~103

资源互补 篇2

2015光伏新政策中有关于农光互补项目的内容,目前农光互补模式丰富,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农光互补模式可概括为十大类:菌菇光伏模式、渔光互补模式、蔬菜(瓜果)光伏模式、畜禽(牧业)光伏模式、林光模式、药材光伏模式、生态光伏模式、热电光模式、服(“三产”)光模式休闲观光旅游、水利光模式。

下面是关于渔光互补模式的详细介绍:

目前有几种分类,是封闭式、开放式、飘浮式和跨越式。飘浮式的水深在七八米的时候,不可能打桩,这样成本太高。

【图】渔光互补分类

【图】漂浮式

水上浮体太阳能发电系统电:池板、“浮体架台”;连接架台、“连接板(桥接板)”和用于固定两者的“紧固带”构成,可在每个浮体架台上,以10度的设置角度一张张安装外形尺寸为宽(1500~1700mm)×进深(980~1000mm)×高(35~50mm)的太阳能电池板。

【考虑因素】:

一般建设在湖泊,河,池塘,溪,煤矿塌陷区,稻田养鱼等地区。放养方式,喂料方式,捕捞方式,遮光方式(比例),漂浮物影响。

资源互补 篇3

银银合作昭示的组织转型趋势

银银合作并非新鲜事物,在发达国家早已有之,而且久盛不衰。自20世纪中后期以来,在金融自由化和一体化的趋势下,国际银行业生存环境遇到前所未有的压力,不仅面临日益激烈的内部竞争,还要应对非银行金融机构强有力的挑战,间接融资份额下降,利差收入减少,核心竞争能力削弱。而且,随着金融市场的发展,客户的需求也不再停留在传统的资金融通上,而有了资产管理、风险控制、信息咨询等更高层次的需求,仅仅依靠单个银行的资源是难以满足这些需求的。而通过成功地组建战略联盟,银行减少了不必要的投资,化解了一些风险,快速进入市场,增强了自身竞争力。国际著名商业银行几乎无一不是依靠大量建立合资银行和组建战略联盟来求得生存和发展的。

事实上,风起云涌的国际银行界合作也是世界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大范围组织变迁的缩影,并不仅仅是银行业,几乎各行各业在20世纪后期都出现了组织网络化、弹性化的趋势。一体化的庞大企业风光不再,企业更多依靠外包、结盟、技术标准等各种形式来获取外部资源,而不再是一味将所有的价值链环节纳入企业内部。组织网络化转型的深刻背景,是信息技术的发展和消费者个性化需求的兴起。一方面市场竞争空前激烈,另一方面企业被迫主动迎合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特点以寻求差异化市场定位。在这种背景下,灵活地通过各种柔性合作方式整合企业内外资源就成为企业在竞争中制胜的必由之路。

随着我国金融市场改革和发展不断深入,利率市场化、综合经营和金融开放趋势日益明显,金融机构之间的竞争更趋激烈。就城市商业银行、城市信用社、农村商业银行、农村信用社等中小银行类金融机构来说,它们普遍规模小,实力弱,人才匮乏,管理滞后,业务资格有限,IT设备和技术较为落后,又受到不得跨区域经营的限制,在银行业的激烈竞争中生存和发展受到严峻挑战,但另一方面,这些中小银行类金融机构又具有独特的地域优势,在其所在的地域有分布齐全的网点和大量终端客户,并在地方政府的支持下掌握着一定的金融资源。就一些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而言,它们有品牌、人才、产品开发等诸多优势,但是分支结构只是局限于国内一二线城市,发展空间受到局限,而拓展三线城市和农村市场业务又面临着资本不足、不熟悉当地文化、缺乏客户基础的难题。在这种情况下,在大小金融机构之间搭建合适的平台,将各自的“短板”补齐,通力合作,将是使各类金融机构扬长避短,协力促进金融效率优化的可行途径。

近几年来,一些有远见的商业银行,如兴业、招商、平安银行相继着手通过银银合作寻找发展机遇,在同业间建立了合作关系,广泛开展了结算代理、同业融资、票据买卖、债券投资、银团贷款以及担保承诺等多方面的业务合作,银银合作蔚然成风。

银银合作,不仅有利于实现银行业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也成为银行借以创新产品、提升服务、形成特色业务、塑造竞争优势的重要手段。近几年在同业合作中卓有建树的兴业银行是其中的佼佼者。兴业银行打造的银银平台品牌,吸引了一大批中小银行加入“银银平台”上线代理业务产品,已日益成为兴业银行实现差异化经营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成为兴业人所自豪的承担银行社会责任的重要途径。

兴业银行银银平台评析

兴业银行在银证、银保、银基多年来合作实践的基础上,于2007年12月1日正式推出了银银合作业务品牌——“银银平台”,致力于成为中小金融机构的银行服务专业提供商。兴业银行的银银合作业务以“共享资源、创新服务”为基本理念,通过输出核心的产品、服务、技术,与拥有区域性网点优势的城商行、农信社合作,实现优势互补,互惠互利,共同成长,从而达到中小型银行的和谐共生和多赢局面,并力争为广大客户提供更多的网点服务便利和更优质的整体金融服务。

银银合作理念可以有一个形象的比喻,那就是瀑布,瀑布的上游和下游存在着落差,因此形成了壮观的瀑布,兴业银行和广大中小银行之间也存在着落差,包括在机构网点、人才队伍、业务资格、产品服务、管理能力、IT技术等方面,因此兴业银行可以将存在落差的部分包装成产品向中小银行输送,只要落差存在,银银合作业务就能够源远流长,不断“流动”,产生效益。

目前,兴业银行以银银平台为主导,包括科技管理服务输出、支付结算、资金应用、财富管理、外汇代理、融资服务、资本与资产负债结构优化、综合培训等八大板块在内的银银合作已成为一个体系。例如,针对中小银行类金融机构经营地域受限的情况,兴业银行推出银银平台柜面通业务,通过系统联网互相开放网点柜面资源,既解决了联网行客户异地存取款难的问题,实现了其走向全国的愿望,又延伸了兴业银行的网点服务,实现了双赢合作。再如,针对中小银行类金融机构缺少理财产品业务资格,面临客户、资金不断流失的情况,兴业银行在行业内率先推出银银平台项下的代理理财产品销售业务,帮助合作银行丰富产品线,稳住高端客户。又如,针对中小银行类金融机构IT技术落后的情况,依托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业务系统和精干高效的IT技术人员,推出了科技管理输出服务,致力于跨越式地提高合作银行的IT技术水平。

在当今的柔性化时代里,兴业银行通过银银平台这种灵活的资源整合方式,而不是靠僵化的扩大规模、增加分支机构来获取发展空间,这种战略举措充分显示了其高级管理层敏锐的洞察力和高超的战略思维。正如兴业银行行长李仁杰所言:“未来我们肯定会走社会化道路,有优势的包进来,劣势的包出去,重要的只是在内部如何加强管理。”也许正是有这种开放的、与时俱进的银行经营观念,才催生出了银银平台这种先进的银行经营模式。

对兴业银行而言,与中小银行的合作,不仅是寻求商机、培植利润增长点的过程,同时也是通过商业行为践行社会责任、探索合作共赢机制、寻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点。在银银平台实际操作过程中,兴业银行通过输出管理和技术、设计适合客户需求的产品,实现创收;中小银行则提高了服务客户的能力和水平,留住了客户,提高了竞争力。与此同时,合作各方在业务发展过程中各有侧重、合理分工,还有利于强化自身在特定领域的特色和优势,避免了伴随同质化发展的重复建设,顺应了构建和谐金融、建设节约型社会的时代潮流。在价值链分工中,兴业银行重在强化自身的前端分销能力与后端研发和运营管理能力,而中小银行则重在强化拓展客户和服务客户的能力。在此过程中,兴业银行可以通过增值服务等形式以合理比例分享合作机构的经营成果,节省自身拓展业务的前端费用和员工成本,达到增收节支的双重功效。

银银合作业务,拓宽了国内金融机构间合作的思路,开辟了国内商业银行的业务领域和业务模式,运用差异化的竞争手段突破了金融产品同质化的“怪圈”,驶入广阔的“蓝海”。目前,银银合作业务已成为兴业银行的特色业务之一。截至2008年末,银银平台累计签约客户203家,上线客户138家,联网网点超过1万个,架设了在自设分支机构、战略并购之外的第三条服务通道。通过银银平台,兴业与广大中小银行建立起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的合作机制,带动了一批中小银行共同发展。

银银合作的适用条件

银银合作契合了当今组织转型的潮流,它的推行有利于提高金融资源配置效率,有利于经济社会的总体发展,但银银合作并不总是完美的,它有着特定的适用条件,有其局限性,如果运用不当也会伤害到成员银行甚至主导银行。譬如,第一,银银合作在提高成员银行资源利用效率的同时,也让渡了一部分企业自主权,主导银行如果滥用支配权,有可能造成成员银行损失;第二,银银合作作为一种区别于传统企业组织和市场的中间组织形式,它使组织富有弹性,但也失去了一体化组织稳定性的优点;第三,不同的银行有其不同的价值观和行为方式,而一旦与其他银行结成联盟,不同银行间的文化融合在短时间里是难以做到的,如果难以调和则会伤害联盟的稳定性。

新疆与周边自然资源互补性分析 篇4

一、新疆各地区资源禀赋状况

自古以来, 新疆是一个自然资源储藏很丰富的地区, 是我国自然资源的重要战略储备区, 为我国经济后续持续并且高速发展提供重要的物质资源保障。

(一) 新疆具有得天独厚的水土光热资源。

日照时间长, 积温多, 昼夜温差大, 无霜期长, 年太阳能辐射量仅次于西藏, 对农作物生长十分有利。据新疆统计年鉴2008, 新疆2007年现有耕地5, 681万亩, 人均占有耕地2.71亩, 为全国人均数的2.1倍。新疆是全国五大牧区之一, 在三山和两盆的周围有大量的优良牧场, 牧草地总面积7.7亿亩, 仅次于内蒙古、西藏, 居全国第三。其中, 新疆博州地区、昌吉地区的木垒哈萨克自治州县以及阿勒泰地区的富蕴、福海等县是新疆牧场的主要分布区。据新疆2005年新疆县市史志记载, 博乐市的人均草场面积为224.76公顷/人, 木垒哈萨克自治州人均草场面积为178.73公顷/人, 富蕴人均草场面积53.53公顷/人, 福海县人均草场面积为43.04公顷/人。

(二) 新疆矿产种类全、储量大, 开发前景广阔。

目前发现的矿产有138种, 其中, 9种储量居全国首位, 32种居西北地区首位。石油、天然气、煤、金、铬、铜、镍、稀有金属、盐类矿产、建材非金属等蕴藏丰富。

截至2007年底, 新疆石油资源量208.6亿吨, 接近全国陆上石油资源量的1/3;天然气资源量为10.3万亿立方米, 占全国陆上天然气资源量的1/3以上。新疆油气勘探开发潜力巨大, 远景十分可观。全疆煤炭预测资源量2.19万亿吨, 占全国的40%。石油、天然气集中分布在克拉玛依、托里县、吐鲁番、巴州的且末县、阿克苏的沙雅县以及喀什的卖盖提县、皮山等县。

冶金辅助原料矿产有8种, 主要有菱镁矿、白云岩、熔剂石灰岩, 其次有耐火粘土、硅石、萤石、蓝晶石、铸型用砂。菱镁矿主要分布于和静、鄯善等地, 以和静县哈勒哈特矿床规模较大, 矿石质量好。白云岩已知产地30多处, 分布较广泛, 尤以哈密到和静县的天山地区和阿克苏地区储量远景大。哈密尾亚、和静县的布鲁斯台-乌拉斯台、鄯善县的尖山等白云岩矿床储量都在亿吨以上。白云岩矿石质量好, 地质资源量在100亿吨以上。耐火粘土以乌鲁木齐市的浅水河矿床规模较大, 质量较好, 储量533万吨。此外, 拜城县铁列克萤石矿、富蕴县蓝晶石矿、拜城县黑英山红柱石矿等, 都是重要矿床。

化工原料非金属矿产有20种, 主要产地500多处。主要有盐类矿产、磷矿、硫矿等。库车盆地岩盐在1, 000亿吨以上, 磷矿有磷块岩和磷灰石, 已知产地50多处, 已探明储量10余处, 目前磷块岩矿石储量2, 268万吨, 磷灰石矿石储量5, 394万吨。磷块岩主要分布于天山地区, 在阿克苏、尉犁、哈密、精河等地, 尤以阿克苏地区较多, 一般为中低品位, 矿床规模不大。磷灰石以尉犁县的且干布拉克矿床较好, 为大型矿床, 与蛭石、透辉石共生, 可综合利用。硫矿有自然硫、硫铁矿和伴生硫。皮山县的玉力群自然硫矿床矿石储量530万吨, 居全国第二位。

建材及其他非金属矿产有35种, 主要产地600多处。这类矿产种类多, 资源配套, 储量丰富, 分布广泛。尉犁县的且干布拉克蛭石矿D+E级储量1, 800多万吨, 是我国最大的特大型矿床, 品位富, 质量好。阿尔泰山白云母矿探明储量6.6万吨, 约占全国总储量的一半。膨润土资源丰富, 仅和布克赛尔县日月雷-乌兰林格、托克逊县柯尔碱两处大型矿床探明储量达3.31亿吨, 占全国总储量的20%。阿尔金山石棉成矿带已探明储量2, 000多万吨, 是我国最大的石棉矿带。粘土矿种类多, 其中陶土储量1.69亿吨, 居全国首位, 还有远景大的高岭土和陶粒页岩。奇台县的苏吉泉石墨矿D+E级矿石储量1, 900多万吨, 是产于花岗岩中的晶质石墨, 为我国所罕有。

区内已知稀有金属矿产, 金矿是新疆的优势矿产之一, 采金历史悠久, 而且曾盛极一时, 境内探明储量主要集中分布在阿尔泰山、东西准噶尔界山、天山及西昆仑-阿尔金山等地。虽然全疆87个市县几乎都有分布, 但总储量的90%金矿集中在阿勒泰、伊犁、吐鲁番、塔城和哈密地区, 分布极不平衡。区内已知铜储量仅占全区总量的0.85%。截至2000年底, 已上储量表的矿产地31处, 保有储量221.9万吨, 其中C级以上储量约占38.8%。按行政区排位, 占有铜储量前三位者, 分别是哈密、阿勒泰和伊梨-博州地区。

铁矿是新疆的优势矿产资源之一, 不仅分布广, 类型齐全, 而且富矿比例也较大, 已探明储量居西北五省区第二位。新疆境内铁矿资源, 主要分布在三大山系中, 其中天山占78%, 阿尔泰山占13%, 昆仑-阿尔金山占9%。各行政区铁矿占有率以哈密居首, 其次是吐鲁番地区和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地区。 (表1)

二、周边国家资源禀赋状况

新疆本身是一个资源很丰富的地区, 如果合理开发和利用新疆现有的资源, 是可以满足自身经济发展的。然而, 新疆的经济发展并不能闭门造车, 它的发展离不开环新疆经济圈这个大环境。作为环新疆经济圈的中心, 新疆必须利用其地理区位优势, 充分发挥各个经济体的资源比较优势, 对整个经济圈进行资源配置, 以达到整个经济圈共赢的目的。另外, 在中国这个人口众多的发展中国家的背景下, 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 中国的消费能力将会不断上升。因此, 说新疆的资源很丰富就无从谈起了。

新疆周边国家蕴藏着丰富的能源资源。截至2007年底, 哈萨克斯坦已探明的煤储量为39.4亿吨, 石油储量达700亿桶, 天然气储量为2万亿立方米;俄罗斯已探明天然气蕴藏量为48万亿立方米, 占世界探明储量的1/3强, 居世界第一位;石油探明储量为455亿桶, 占世界探明储量的12%~13%;煤蕴藏量为2, 000亿吨, 居世界第二位;乌兹别克斯坦石油已探明储量为42亿桶, 天然气已探明储量约2.06万亿立方米。截至2006年底, 伊朗已探明石油储量1, 384亿桶。已探明的天然气储量为27.51万亿立方米, 占世界总储量的15.6%, 仅次于俄罗斯, 居世界第二位。阿富汗7, 300万吨煤, 此外, 天然气储藏量约为1, 852亿立方米, 石油储量约为9, 500万桶。土库曼斯坦石油储量为720亿桶, 天然气储量为24.6万亿立方米, 居世界第五位。 (表2)

中亚国家能源资源丰富已经不言而喻, 在当今社会经济发展迅猛的时代, 越来越多的发达国家已经将目光投向了这块能源宝地。而中国恰好又是一个能源消耗超级大国, 中国石油消耗已连续13年缺口, 目前, 中国已成为继以美国为首的世界第二大石油消耗国, 随着经济不断的发展, 中国能源的缺口将越来越大, 预计到2020年中国石油消耗量将达到4.5亿吨, 缺口达到2.7亿吨, 65%的石油消耗量依赖于进口;到2010年, 预计中国对天然气的需求量将达到1, 000亿立方米以上, 国内产量为800亿立方米, 缺口200亿立方米。到2020年, 预计我国对天然气的需求量将达到2, 000亿立方米, 国内产量为1, 200亿立方米, 缺口800亿立方米。

在未来的经济发展中, 能源将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瓶颈资源, 如何引进能源将是我国目前面临的关键问题。新疆作为环新疆经济圈中心地区, 在地理位置上具有重大优势, 极好地解决了我国能源进口运输问题。

从其他资源方面来看, 吉尔吉斯斯坦电力工业和畜牧业比较发达, 电力有1/3输往其他国家;锑产量居世界第三位, 锡和汞的产量居独联体第二位, 有色金属产品销售至40多个国家, 其中黄金在独联体国家储藏量居第三位;水力资源丰富, 水力发电量在中亚国家中仅次于塔吉克斯坦, 水电资源居独联体第三位。俄罗斯森林覆盖面积为8.67亿公顷, 占国土面积的51%, 木材蓄积量为807亿立方米。塔吉克斯坦铀储量居独联体首位, 铅、锌矿占中亚第一位。乌兹别克斯坦铜和钨的储量在独联体国家中均居前列, 白银、白金、锌、铝矾土等金属矿藏也非常丰富, 黄金储量占世界第四位。蒙古额尔登特铜钼矿已列入世界十大铜钼矿之一, 居亚洲之首。印度云母的产量和储量为世界之首, 铝土产量居世界第五位。阿富汗拥有世界上蕴藏量最丰富的铜矿、全球第五大铁矿脉。 (表3)

资料来源:新疆地矿局

资料来源:上海合作组织官方网站

资料来源:上海合作组织官方网站

三、研究结论

对比新疆和周边国家资源分布来看, 新疆与周边国家在资源分布上存在较大的互补性。具体表现如下:

1、新疆各种矿产资源十分丰富, 种类较多。新疆的磷矿、硫矿等资源蕴藏量巨大, 这些有利资源既可以大力发展新疆化工产业, 同时也可以出口到周边经济体, 从而不断推动周边经济体及整个环新疆经济圈产业结构的优化。周边国家也可以从能源、原材料出口贸易积累资金发展本国相关产业, 从而实现共赢。

2、周边国家能源资源十分丰富。这对于新疆乃至中国这个能源消费大国而言, 是十分重要的资源来源。我国可以利用新疆周边国家的能源实现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尤其是装备制造业。这有利于发展新疆特色经济以及加快新疆与周边国家形成若干不同类型的功能区, 从而为建立自由贸易区打下基础。

3、周边国家有色金属资源矿产储量较大, 这与新疆非金属资源矿产储量较大相比较可知, 彼此之间存在着一定的资源互补性。这些有利资源可以为新疆边境地区大力发展新型材料产业, 为天山北坡城市大力发展装备制造业提供协作配套, 为振兴新疆工业经济打下基础。周边国家, 特别是中亚一些国家, 由于缺乏新型材料及装备制造相关产业, 各自国内有较大的相关产品进口需求。加之西方国家同类产品一般价格昂贵, 从而与新疆, 进而与中国加强合作就成为很具有现实性和可行性的选择。

摘要:本文分析新疆及周边国家的自然资源分布状况及各自的自然禀赋优势。研究发现, 新疆与周边国家的资源种类都较多;新疆非金属矿产资源十分丰富, 周边国家能源资源和有色金属资源矿产储量较大;新疆与周边国家之间存在一定的资源互补性。

关键词:新疆,互补性,资源禀赋

参考文献

[1]韦哓柏.新疆周边国家基本情况与我国经济互补性展望[J].金融视野, 2006.6.

[2]桑进荣.对建设新疆与中亚区域加工制造业基地的战略思考[J].俄罗斯中亚东欧市场, 2005.3.

优势互补,借力共赢 篇5

――对体育与媒体关系的再认识

八届人大四次会议通过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远景目标纲要》明确指出,“形 成国家与社会共同兴办的体育事业格局,走社会化、产业化道路。”为实现这一目标,除了认真搞好体育自身 的各项改革外,必须积极研究和探索影响体育发展的诸多因素。其中,关于媒体的作用及充分借用媒体发展体 育,无疑是一个重要课题。80年代初,人们曾把体育与媒体的关系概括为“体育需要宣传,宣传需要体育。” 后,当中国经过全面改革开放,初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体育产业得到迅速发展之时,体育与媒 体的关系发生了哪些变化?如何在新形势下处理好体育与媒体的关系?弄清这些问题,无疑对发展体育事业, 实现体育社会化、产业化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以媒为介,借力发展体育

1.凡事都要借力

现代市场营销学告诉我们,任何一件商品的营销都需要借助外力,包括从众心理的造势。借力和造势很重 要的方式就是利用媒体。

没有印刷业,没有工业革命,没有都市化,没有大众传播媒体的不断进步,就没有现代社会的发展。当今 ,媒体已成为社会文化和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一种文化力量,媒体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人们的政治信仰 、行为观念和生活方式。自17世纪报刊媒体出现以来,几乎所有被社会广泛接受的产品无不借助了新闻媒体( 广告)的力量而得以发展。从世界名牌到中国的知名产品无不是依靠媒体的宣传推销,使自己从默默无闻而到 家喻户晓。前一阶段,由著名导演谢晋为《教育的革命》一书策划、执导的电视广告片,因其精美的制做和大 规模的宣传,使该书销售上千万册,创造了中国图书单本销售之最; 同时, 其投入的近1500万元的宣传广告 费也创下了单本图书宣传推广费用之最。

各行各业之所以看好媒体,并把媒体作为借力的对象,正是基于媒体特有的属性和功能。就其属性而言, 它至少有四大属性:即政治属性、信息属性、文化属性和商品属性,由此又产生了媒体的四大功能,即:宣传 教育功能、交流信息功能、传播知识功能和满足人们精神及文化生活的服务功能。

2.体育尤其需要借力

体育作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在体现民族精神、强化爱国主义、丰富群众文化生活、增强 人民身体健康等方面起着其他活动难以替代的作用。中共中央《关于加强精神文明建设若干重要问题的决议》 中指出:“要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正确的舆论引导人,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优秀的作品鼓舞人。”体育正是 以运动员在赛场上顽强拼搏、为国争光的精神去鼓舞人、激励人,同时以精彩的体育比赛、表演和多姿多彩的 健身娱乐活动丰富了群众的文化生活。但是,不能不看到,如果不借助媒体,仅靠自身的空间,其作用和影响 将是很有限的。一次大型比赛,一般现场观众不过数万人,而通过电视转播,将使观众达几亿人。再经过报刊 、电台媒体的进一步传播,像经过一个大功率放大器一样,观众人数以几何数增长。由于媒体的作用,在世界 任何角落的大型比赛,无论你距离赛场多么遥远,只要打开电视,足不出户便能“身临其境”。特别是第四媒 体的出现和普及,将使任何一个地方的任何一场大型比赛随意进入任何一个家庭。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体育作为“具有产业性质的公益性事业”,要逐步走向社会化、产业化,必 须充分依靠和挖掘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在越来越多的比赛(活动)中,厂商出资金赞助;项目中心以比赛(活 动)把厂家广告推向观众;观众通过广告了解和购买厂家产品,从而使厂商得以回报。

从这一市场交换活动过程中,可以清楚地看出,每一个环节的发展,都要依靠媒体来实现。由此可见,媒 体在体育市场中举足轻重的作用。目前,绝大多数项目管理中心(协会)是很重视借助媒体力量开展工作的, 而有个别的中心却缺乏这种借力的观念,只想到自己分管的项目重要,希望社会能承认,而不知如何用媒体去 树立项目的形象,扩大项目的影响;他们只是忙于把项目推向社会,推向市场,而不会利用媒体去推销。这种 缺乏借力造势的做法应予以纠正。

3.媒体对体育改革、发展的作用和影响

我国体育事业经过20年的改革开放,在奥运战略、全民健身、以及体育产业方面都取得了引人注目的成就 。这些成就的取得无不包含有媒体的积极作用。正是在体育界积极努力下,在包括新闻出版单位在内的各行业 的支持配合下,才使我国的体育事业初步实现和满足了四个需要:一是实现了体育政治属性需要;二是实现竞 技运动水平提高和普及大众体育运动的需要;三是满足了人们生活水平提高的需要;四是实现发展体育产业的 需要。

总之,要充分看到媒体在体育改革和发展中起的积极作用和影响。体育正是通过借助媒体的作用,促进了 体育项目的大发展,促进了人们体育消费观念的大转变,促进了体育市场的大开拓。

二、以体为台,借力促进媒体

1.体育是媒体的热点和卖点之一

体育,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文化现象有着独特的魅力。与其他文化形式相比,体育有着自身的优势,其表 现为:比赛的规模性与垄断性;真实性与及时性;不可预见性与轰动性;参与性与趣味性。

体育自身的优势又可形成体育新闻报道的优势。

第一,一般体育比赛,观众都在成千上万,而如马拉松、汽车拉力赛等现场观众可达几十万人之多。此外 大型比赛又常常是一次性的,因此具有权威性和垄断性。体育这种规模性和垄断性使体育宣传无疑具有特殊的 权威性。

第二,体育比赛最具有真实性和及时性(表演性质的除外)。特别是一些真正争胜负、比高低的大型国际 体育赛事和世界顶级的比赛,运动员是真刀真枪地拼杀,其竞争的激烈,紧张程度是任何表演形式所无法比拟 的,从而使媒体的体育宣传极具新闻性。

第三,体育比赛变化无穷,不可预测。越是高水平的比赛,越是变幻莫测,越是难以预见,常常是在最后 一分钟,甚至最后一秒钟见分晓,从而产生无穷的悬念和魅力,使体育的宣传报道具有极大的观赏性和吸引力 。

第四,众多的体育运动项目除了让人观赏外,还具有很强的参与性和娱乐性,使人们在参与过程中享受到 健身的快乐,并乐此不疲。体育的这种参与性和趣味性使体育的宣传报道具有受众的广泛性。

正是体育宣传的诸多特有的优势,倍受众多读者的青睐,使新闻媒体对体育报道情有独钟,各新闻出版单 位纷纷以体育搭台,大唱媒体之戏。随着体育运动的普及,体育宣传已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热点。随着 新闻媒体的发展,体育成为一个竞相追逐的宠儿。

2.体育为媒体带来的效益和影响

据新闻出版署4月的统计数字显示, 全国公开发行的报纸有2053种,各类期刊7999种,广播电台13 61个,电视台923 个(其中有线电视台756个)。在以上各类媒体中, 绝大部分都有体育新闻和体育报道,几 乎可以说,哪里有报、刊、台,哪里就有体育报道。在各媒体中,设有固定体育版面(固定栏目)的报刊和设 有固定体育频道、体育栏目的电台、电视台多达400余种。从报道量上看,体育新闻报道, 其收听、收视率已 经排到电台、电视台的前三位。从报道的内容看,不仅重大的国际赛事、优势项目得到充分报道,国内赛事、冷门的项目也开始得到关注。不仅竞技体育得到充分报道,群众体育、全民健身的报道量也大大增加。

各媒体通过加大对体育的报道,不仅有力地促进了体育的发展,同时为新闻出版单位带来积极的社会效益 和经济效益。从国外看,1983年初美国ABC以2.75亿美元购买了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电视转播权, 而在当年, 该集团就以广告形式卖出了5.75亿美元,从中净赚3亿美元。 从国内看,电视台、电台从体育转播和体育节目 中获取的广告费用也是十分可观的,有的电视台、报刊每年从报道体育中经营的广告收入已经成为该单位的经 济支柱。广州日报下属的《足球》报,每年盈利上千万元,成为广州日报的利税大户;湖南省体委的《体坛周 报》最高发行量达140万份,广告收入相当可观,令人刮目相看。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新闻媒体的竞争不断加剧,各媒体为求生存、求发展,挖空心思,想尽招术,纷纷 扩版增栏,大家不约而同瞄准了“体育”这个热点,把报道体育作为扩大发展、吸引广告的卖点,这一方面是 由“体育”这个“宠儿”的优势所决定的,同时也是社会进步、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

三、优势互补,体育与媒体共赢

1.树立正确观念是处理好体育与媒体关系的前提

经过20年的改革开放,体育和媒体都有了很大变化。在新形势下,处理好二者相互关系,对体育和媒体的 改革、发展都有重要作用。而处理好相互关系的前提是树立正确的观念。

第一,统一的观念

体育和媒体同属社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二者在宣传教育属性、传递信息、传播知识等服务属性以及市 场上的商品交换属性等方面都有共同点。可以说,在这个社会主义文化事业的大家庭中,体育与媒体就是一家 人。如同人体的左右手,只是分工的不同。也可以说是皮毛关系,二者对立统一,不可分割,皮之不存,毛将 焉附?当然,由于二者在表现形式、手段、具体的利益和目的等方面不同,难免会出现一些矛盾,但根本利益 和大目标是一致的。有矛盾完全应该也可以协调好。值得注意的是,目前“一家人”中出现了想“分家”的倾 向:个别项目中心想把协会主办的刊物从出版单位拿去自己办,而出版单位则想摆脱主办单位单独办。国务院 1 月发布的《出版管理条例》中第二章第八款规定:“报纸、期刊、图书、音像制品和电子出版物等应 当由出版单位(报社、期刊社、图书出版社、音像电子出版物出版社)出版。”同时,国家出版署曾明确要求 ,出版物必须要有专门的编辑发行、广告部门。显然,项目管理中心没有必要也不可能自己独立办报刊。另一 方面,权威的协会机关报刊如果脱离了项目中心(协会),自然就失去了权威意义。由此可见,这种“分家” 的思想既是错误的,也是不可行的。事实上,体育总局绝大部分的协会机关报刊办得很好,都是项目中心和出 版单位精诚合作、配合默契的结果。

第二,导向的观念

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明确指出:“新闻宣传必须坚持党性原则,坚持实事求是,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江 总书记曾说:“舆论导向正确是人民之福,舆论导向错误是人民之祸。”实践证明,体育事业飞速发展必须有 一个正确的舆论氛围。作为国家体育事业的主管部门,正确引导体育舆论,维护社会安定,保障体育事业健康 发展是义不容辞的首要任务。

把握好舆论导向,首先要坚持主动引导,要防范在前,及时掌握、分析舆情,主动通报;其次要敢于面对 现实问题,旗帜鲜明地正面引导。19总局几次召开足球宣传工作会议,通报批评了一些错误的思想言论, 澄清了足球的宣传思路,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再次,新闻导向必须依法管理,要尽快出台和完善有关体育宣传 的法规和政策。

第三,监督的观念

首先,要正确认识舆论监督的`积极作用。舆论监督既是公民通过媒体对国家事务及与公共利益有关事务进 行监督的一项社会活动,也是新闻媒体一项重要社会职能,这种监督虽不像司法监督具有很大强制力和约束力 ,但在社会生活中发生着重要影响和作用。对体育界来讲,通过舆论监督,最直接的作用就是对黑哨、假球、兴奋刘及非法侵占体育场地等不良行为给予曝光,使之能得到有效控制。体育工作者对舆论监督应持欢迎态度 。其次,要提高接受监督的承受能力,要习惯于舆论的多种声音,要善于在不同的声音和见解中提高辨别能力 ,吸取营养。这既是发展体育事业的需要,也是社会民主化、法制化建设的必然趋势。

当然,对于违背新闻法规、侵犯名誉权的报道和无中生有的“新闻炒作”,要积极通过法律程序予以解决 。

第四,服务的观念

项目协会组织体育活动,新闻媒体对其做宣传报道,这完全是分工的不同,其目标是一致的,地位是平等 的,彼此应该互相尊重,互相服务。项目中心要主动为媒体的工作创造条件,通报情况,提供线索,尊重记者 的劳动,遇到问题要耐心帮助、引导,积极支持完成报道任务。新闻单位要努力提高记者素质,深入采访,写 文章既要对读者负责,更要对体育事业和报道对象负责。要从维护大局、有利于事业发展出发,支持各运动项 目管理中心工作。

2.体育与媒体优势互补,大有可为

首先,市场经济为体育与媒体的优势互补提供了基础。在计划经济体制下,体育主管部门只管开展体育活 动,新闻媒体只管宣传报道,所需经费均由国家财政下拨,因此也不存在什么互补和交换的问题。在市场经济 条件下,新闻出版单位不仅是承担宣传教育、新闻信息采集发布的中心,而且是企业形式经营的活动单位,在 强调社会效益的同时亦要讲经济效益。事实上,当前许多媒体单位已经走上了“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 展、自我约束”的道路。而体育部门也逐步走上社会化、产业化道路。体育与媒体作为市场经济的主体,完全 具备了联合经营、平等合作的条件和基础。

其次,改革的深入发展,为体育与媒体的联合经营提供了可行性。项目中心的独立和协会的实体化,使其 有了更大的自主权;而媒体,比如新成立的中国体育报刊总社,以其规模经营、整体效应形成更大的竞争优势 ,两种优势的结合,会形成更大优势。当前,要改变过去各自为战的状况,项目中心和体育报刊总社联手协作 ,利用26个报刊多品种、大覆盖面的优势去吸引厂商赞助体育比赛活动;利用活动可带动媒体的广告,利用大 规模广告效应促进报刊发行,进而更好地推动和宣传了体育比赛活动和赞助厂商,特别是有计划地在大赛前、赛中和赛后形成规模宣传优势,整体出击,以收到良好的效果。

此外,在合作中,要注意坚持平等交换和利益共享原则。在实际工作中,有些项目中心怕新闻媒体染指厂 商赞助从中分利,而媒体也怕别人分获广告利润而不愿利用项目中心的无形资产开拓广告,其结果或是项目中 心因不能满足厂商的宣传条件而搞不到赞助,或是因媒体缺少权威部门的支持搞不到广告和活动。市场经济的 法则告诉我们,“赚钱的并不是真正的成功,双方都满意才叫成功。”两个市场主体的共赢,才是胜算。体育 项目中心和媒体如果在平等互利、利益共享的原则下实行联合经营,必然形成1+1>2的态势,从而可达到双方 获利,共赢共生。

资源互补 篇6

1 业务定位准确,方针目标清晰,指明监督监理工作方向

整合重组后的新油监理公司担负着新疆油田公司油气田从地球物理勘探、钻井、地质、测井、试油、井下到产能建设、系统配套、公用建筑、大型储运、矿区建设等工程监理监督业务,范围广、战线长、责任重大。公司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新疆油田公司的决策部署,确立了“统一监管、当好‘警察’、做专做优、保障有力”的发展定位,致力于为建设现代化大油气田提供技术支撑和保障。

新油监理公司认真总结历年来监理监督的实践经验,在不断探索工程监管规律的基础上,结合国家建设监理制、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石油工程监督管理相关规定及现代化大油气田建设的要求,提出了“三个稳字”、“四大观念”、“五个相适应”的工作方针和发展目标。三稳方针是:“保障能力稳升、公司运行稳健、员工队伍稳定”;四大观念是:“大质量安全观、优秀工程师品牌观、监理(监督)资料产品观、优质资源配置观”;五个相适应是:实现公司监督监理保障能力与现代化大油气田建设要求相适应;实现公司企业管理水平与油田公司内控管理体系要求相适应;实现公司专业资质结构与承监工程规模和技术要求相适应;实现公司用工规模和员工执业资格与现场监督监理要求相适应;实现公司业绩成果与油田公司考核要求相适应。“345”方针目标的提出,为新疆油田监督监理的业务发展指明了方向。

2 形成规模,突出特色,推动监督监理工作快速发展

优势互补形成了监理公司新的规模,根据业务发展定位和公司“345”方针目标,公司秉承监理监督以科学技术为先导、依法公正为准则、独立监管为手段、优质服务为保证的业务性质,坚持监理监督业务同步推进、协调推进、互补推进、竞技推进的基本做法,坚持监理监督资源统筹兼顾、科学投入、优化结构、确保质量的配置原则,坚持以强化公司员工队伍作风建设、制度建设、企业文化建设和党风廉政建设为重点的自身建设;坚持公司各项业绩考核以激励与约束相结合,突出抓好平稳过渡和业务衔接,努力提升员工素质,逐步显示出油气田地下、地面工程统一监管的规模效应,较好地完成了油田公司下达的各项工作任务。2009年全年承监油田地面工程300项,审批施工组织设计(方案)1 106个,验收进厂进场材料(设备、构配件)2 507批,审核施工图纸1 359份,HSE现场检查1 944次,下发安全整改通知单670份,发出工程暂停令91份;钻井、地质、测井、试油、井下作业五大专业监督全年累计巡井25 814井次、驻井1 959天,累计查处安全、设备、资料等问题6 834项;物探监督完成地震采集项目14个、地震处理项目1个、电法勘探项目2个、重磁勘探项目1个和重磁补点项目1个。监督监理绩效考核覆盖率100%,资质年审及时率100%,承监工程质量合格率达100%,监理服务满意率达98%,资料合格率100%。重组整合后的监督监理工作,呈现出健康有序发展的良好态势。

3 新疆油田监督监理工作的特点

(1)优化共享监管资源,推动地下地面工程监督监理业务一体化发展。新疆油田监督监理业务整合重组是一种新的探索和创新,在中国石油内部是第一家一体化统一监管模式。新疆油田公司主要领导对监督监理工作的指示和要求是:“油田公司的工程只有新油监理公司一家监理,承监油田内部工程不是市场行为,而是责任和任务,必须坚决履行和完成”,“监督监理要当好石油工程建设的质量和安全警察”。

在油田公司内部实行监督监理业务统一监管,在油气田工程技术领域实现了优势互补和优化共享资源配置,提升了整体的规模效应。新疆油田监督监理业务整合后,原基层监督站和监理部合并办公,监督监理工作的资源共享、经验分享、各专业之间的优势互补和相互学习效果凸显。如明确监督工作的主体内容就是工程质量、井控安全,监督就是以地质、工程设计、新疆油田公司钻井(试油、井下作业)井控实施细则以及中国石油相关工程技术标准等为依据,监督的任务就是督导施工方严格按照设计、规定、标准进行施工,保障工程质量和生产安全,监督的行为不仅仅是检查问题,也要对查出的问题进行消项和圈闭。

同时,监理工作的人员聘用就借鉴了监督工作对员工评聘、考核、录用的成功做法;监督工作则采取了监理的“样板起步、首件必检”和“痕迹法”管理经验。实践表明,监督监理业务的整合,有利于规模优势和整体效益的发挥,从根本上提高了监管工作的能力和水平。

(2)坚持“以人为本”,“人才立业”的发展理念,高度重视监督监理人才培养和队伍建设,提高监督监理人员素质。新疆油田坚持“以人为本,人才立业”的发展理念,在监督监理人才“选、育、留”三个环节采取有效方式,推进监督监理人才培养和队伍建设。如为了保证外聘监督的素质,邀请油田公司相关单位和部门的专家组成专业评审小组,对每一位外聘监督进行综合评审,严把监督聘用第一道关口;科学管理,不断修订和完善各项监督规章制度和管理办法,做好监督井控操作证培训、复培工作和岗前井控培训,根据各专业的工程施工内容以及施工特点,在纵向上划分出各专业的关键工序和关键环节,并根据不同的监督内容采取相应的监督方式;在横向上按照勘探开发的部署,根据各个区域的特点以及井控细则所要求的三类井的划分标准进行A、B、C三级分类。确保新疆油田公司勘探开发工作的平稳运行。同时,公司始终贯彻“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坚持人性化管理,举办同监督提供方的恳谈交流,实行一线员工生活保障“六到位”,实施事业留人、政策留人、感情留人,确保监督监理队伍的稳定。

(3)探索监督监理业务发展新思路,尝试“业主+PMC”监督监理业务新模式。新疆油田在监督监理工作中勇于破除原有的思维定势和惯性监管思路,善于前瞻性地谋划、预见性地安排,工作关口前置、重心下移,以敢闯高端的探索主动介入设计监理和PMC管理,在秦—沈天然气大型管道项目和玉门原油商业储备库等项目做了有益尝试。

(4)强化内部管理,健全基层党组织,建立巡视督查制度,为一线员工队伍作风和业务管理提供组织制度保障。新油监理公司成立伊始,一直狠抓管理体系及制度建设,企业文化建设和党风廉政建设为重点的自身建设。在各个监督监理部建立基层党支部,开展创建“四好班子”、“标准化党支部”、“五型班组”等活动,为公司的生产经营提供精神动力和组织保证;建立巡视督查制度,成立了“安全生产、行政管理、资料管理、廉洁从业、员工技能”五个巡视督查组和监督监理业务七个技术专业审核组,检查督导一线监督监理工作,确保了管理机制的有效运行,提高了监理监督工作的技术支撑保障能力。

4 总结监理监督实践认识,进一步完善体制机制建设

4.1 油田公司监督管理组织机构模式

石油行业勘探开发工程监督业务是一种企业行为,应在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层面上建立统一业务管理组织机构,明确和清晰体现工程监督的定位和作用,提高监督管理机构的层位,设立与之相适应的监督业务管理组织模式。新疆油田公司建立的地下地面一体化监管组织形式,有利于整合油公司内部工程技术人才资源,实现优势互补,不失为一种新的探索和创新。

4.2 监督管理运行操作

无论是通过内控体系、文件规定或合同授权,必须确立和明确清晰的监管内容和工作界面,明确监督的主体和理顺建设方、监督方、施工方相互间的关系,杜绝什么都监督又什么都监督不到位,实现“有针对性”、“有目的”、“有效”的监督,杜绝面面俱到的“形式”监督。在工作调研中,一些基层监督反映一些建设单位给予的责任和压力太大,但凡有问题都要归咎到监督身上,难于承受。

4.3 监督队伍建设与稳定

监督监理队伍的稳定性决定着监督队伍的战斗力和凝聚力,同时也影响着监督监理队伍的素质高低,所以必须高度重视高素质监督队伍建设与稳定。在工作调研中,油田同志反映“现有监督素质与期望值存在差距,监督队伍的稳定性差”。解决这一问题需要在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层面下大力气推动监督职业化发展。

4.4 监督取费结算问题

监督的费用结算方式不应在油田各个建设单位或建设项目间发生,应在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层面,根据各油田每年的总体工程工作量、工程投资费用和集团公司股份公司有关监督监理取费规定列于年度预算直接划拨。这样有利于工程建设监督单位专注于工程质量和安全问题,而无须过多考虑经营指标的压力。

5 探索监理监督新思路、新方法,努力开创统一监管新局面

资源互补 篇7

关键词:网络媒体,传统媒体,影响和冲击,合作发展

引言

近些年, 网络发展及其迅速, 生活中各个领域都受到网络发展的影响, 当然新闻界也不例外。网络的迅速发展给传统媒介的人们带来了恐慌。有些人甚至大喊“狼来了”。但是从现实的情况我们不难看出, 网络媒体虽然给传统媒体带来冲击, 但是同时也带来了机遇, 正是网络媒体的出现使得传统媒体产生危机观念, 于是传统媒体开始变革, 开始适应这个变化多端的世界, 从这个角

地址的需求导致了地址分配方式必须使用自动化分配, 这样对网络中的DHCP服务器也提出了极高的性能和可靠性要求, 如何提高DHCP服务器性能不足, 成为物联网应用的一个难题。另外IPv6没有注重服务的可用性与安全性, 很有可能会增加重大的网络安全威胁, 比如IPv6采用IPSec加密, IPSec并不能够处理IPv6网络中的所有漏洞问题, 但是攻击者可以利用加密机制, 利用防火墙和IPS无法检测加密内容的特点, 绕过这些设备, 直接向服务器发起攻击。因此需要在实践中改善IPv6协议的安全性能。

5) 物联网需要各种通信网络的融合

在技术上, 通信技术协议众多, 包度来看我们不得不说网络媒体给传统媒体带来了新的生命力。而2005年的纪念性的重大事件“纪念抗战胜利60周年”这一专题的报道更体现了媒体间的合作。这篇论文, 就是想通过现在网络媒体和传统媒体发展的一些现实情况, 来呐喊, 网络与传统媒体不仅仅是竞争对手, 双方只有合作互补有无才能实现最终的共赢, 同时我也想论证:只有新闻界摆正网络媒体与传统媒体的关系, 才能促进双方媒体的发展, 才能实现共

括前面介绍的无线通信网络和有线通信网络各种协议标准, 还有物联网的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各种技术标准等等。由于厂家的不同, 终端、设备、网络标准都可能不同, 因此会形成多种网络差异化的局面。目前物联网很难对各种行业的网络形成统一的业务提供平台。如何有效整合各种网络协议, 就成为物联网不可绕过的一个问题。

4总结

物联网带来的这次科技革命里, 通信网络发挥着重大的作用。物联网的发展也带动了通信网络的发展, 通信网络也需要适应物联网的发展要求不断演进, 最终构建起物物通信与人人通信相赢。

网络出现伊始, 受众尚未形成网上看新闻的习惯, 但是在几次重大的突发事件发生之后, 人们开始接受这种新兴的媒体。尤其是震惊中外的911事件, 美国遭受恐怖袭击的事件是在网上率先传播的, 其影响在短短的几天时间内网络就遭受了前所未有的访问, 而一些著名的新闻网站也一度出现了登陆不上拥挤不堪的地步。网络因其传播的实时性、交互性, 内容丰富性, 声音、图像、多

融合的泛在网网络和业务体系。

参考文献

[1]施志勇, 王雨, 罗国栋.基于IMS构建物联网的构想.《移动通信》.2011

[2]唐雄燕.电信运营商的云计算与物联网发展策略.《中兴通讯技术》.2011

[3]沈苏彬.物联网技术架构.《中兴通信》.2011 (1) .

[4]赵慧玲, 吴广颖, 梅承力.移动核心网络技术发展探讨.《移动通信》.2010 (7) .

(广东省电信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 广东广州510630)

媒体并举的优势, 迅速异军突起。同时它的及时和多方位报道一时间使这个新兴的媒体成了人们追逐的目标, 它的蓬勃发展给传统媒体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冲击。

但这一切并不意味着纸媒体末日即将来临。纸质媒体在许多方面仍占有一定优势。传统的大报、大刊、历史大部分长达几十年, 有的甚至近百年, 而我国网络媒体历史最长也不过3年。相当的读者还是依赖纸质媒体, 也习惯于传统的阅读方式。在争取读者方面传统媒体仍占有一定优势。

纪念抗战60周年, 可以说是全国一个重大的活动, 无论是新兴的网络媒体还是传统媒体, 尤其是纸质媒体都集中优秀采编力量对这一重大历史题材进行专题报道。这也是新旧两种媒体准备充分的一次交锋。各自充分利用各自的优势。同时这也是他们未来生存形式的预演。但是我们从中不难看出这两种媒体的竞争虽然激烈, 传统媒体与互联网泾渭分明的界限也在逐渐消失, 交汇点是二者都是信息的提供者。中国的传播生态正发生深刻变化, 网络媒体与传统媒体利用各自的优势相互合作, 它们之间的融合已是大势所趋。

纪念抗战胜利60周年, 这是个严肃而政治性极强的主题, 如果单单依靠网络媒体的力量恐怕是远远不够的。首先在人才上, 网络媒体不具有传统媒体所具备的大量的记者。在经费上, 网络媒体不可能把大量的财力投放在单一的选题上。这对大多数网站来讲是两道难以逾越的“深沟”。在今天的重大新闻的采访和报道成本越来越高的情况下, 网络媒体中, 只有那些雄厚资本的商业网站, 或是传统媒体与网站联手行动才能支付这笔开销。一般的网站是没有这个资本的, 更没有专业人才去完成这类重大的采访报道。而对于网络来说它作为媒体, 有许多优势:其采编、排版、校对、出版、发行等工作全在网上进行, 根本不需要和印刷厂打交道、不需要和邮局打交道。在获取信息的快捷性和阅读的方便性、多媒体性以及交互性、查找的容易等方面, 因此, 在此次报道中许多传统媒体都选择了网络媒体作为自己的合作伙伴, 如《广州日报》和《华商报》、网易等媒体合作, 加强了报道与读者的互动性。实现强强联手。

其次, 新兴的网络媒体从某种程度上赋予了纸质媒体新的生命力对于报纸来说版面的局限性是阻碍其发展的重要因素, 每天出版一次而未能充分显示报纸的特点和优势, 而互联网异军突起, 为纸媒体的发展提供了有力得补充。所以新兴的网络媒体德发展对于纸质媒体来说是一把双刃剑, 但是从长远的角度来说, 网络的崛起对于纸质媒体, 是机遇多于挑战的。在纪念抗战胜利60周年的报道中。对于传统的纸媒体来说, 网络媒体的介入使之变的鲜活生动起来。如新华社的新华网, 新华网的栏目有:“最新报道”, “纪念活动”, “暴行实录”, “亲历抗战”, “重要论述”, “战史一页”, “抗战名将”, “国际援助”, “图片故事”, “访谈连线”, “抗战启示录”, “抗日歌曲”。扩充了传统纸媒体的空间、补充了传统纸媒体的不足, 此外还有《中国青年报》的中青在线、《人民日报》的人民网等等媒体。

竞争、整合是事物变化发展规律的总体趋势, 使事物不断更新变化和发展。媒体也不例外, 传统媒体是昨天的产物, 网络媒体是今天的产物, 明天的媒体变革又将怎样, 还得从今天开始。在现代社会里, 传统媒体仍然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 网络媒体也迅速崛起, 对社会的贡献同样不可磨灭;它们都能够适应时代的需要。追随时代, 各媒体的发展、进步也不断满足人们在瞬息万变的信息当中对各种传播信息地索取与运用手段越来越多样化、便捷化;人们对信息需求的增长使得新旧媒体的共生有了充足的土壤环境。而只有让传统媒体与网络媒体充分结合, 发挥出各自鲜明的特色才可以创造出最大的传播效果。

虽然媒体网站拥有传统媒体强大的采编队伍, 但在人才结构上和主流媒体网站网络宣传政策性强、专业技术要求高的状况不相适应, 尤其缺少管理、经营、技术专才。而网络媒体在这方面却拥有相当的水准, 二者相辅相成取长补短正好可以弥补各自的劣势。在网络经济遭受寒冬的时候相关的行业也会受到牵连, 但是我们看到网络作为一种新兴的媒体已经被人们接受, 在网络不景气的时候进行全面的横纵向联合已经是发展的需要, 跨媒体经营的策略已经被提出, 在传统媒体触网的同时我们也看到一些网络媒体开始把目光也投向了传统媒体, 相互融合正是发展的需要和最大的助推器。因此融合才是发展的硬道理。

资源互补 篇8

随着常规化石能源的日益枯竭,中国政府已将发展可再生能源提升至重要地位,并逐步实现能源结构的战略性调整。2011年中国以62GW的累计装机容量蝉联世界第一,按照我国“十二五”规划目标,预计到2015年风电装机容量将达到1×108k W,年发电量1900×108k W·h[1]。我国的风能资源非常丰富,根据中国气象局2011年开展的第四次风能资源普查结果,我国陆上50m高度风能资源潜在开发量为23.8亿k W,近海5~25m水深范围内风能资源潜在量为2亿k W。

由于风电输出功率具有较大的间隙性和波动性,其大规模并入电网会给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带来诸多不利影响。对于如何平滑风电输出功率波动从而减少对电网不利影响,国内外已有众多文献提出相关方法,如利用储能技术[2]、风火打捆[3]、增加无功补偿装置[4]等,但是这些方法没有考虑到可再生能源在广域范围内的资源优化配置。

合理利用广域范围内风能资源的时空互补性,能够平滑其功率输出波动水平,从而减弱对电网的不利影响。自1979年Kahn[5]提出将地理上分散分布的风电场互联可以平滑其输出功率波动以来,欧美国家的一些研究[6,7,8,9,10,11,12]随后也得出了相关结论。文献[8]研究了美国东部沿海岸2500km分布的风电场在小时时间尺度下的时空互补特性,因此利用海底电缆将广域范围内风电互联可以很好地降低输出功率小时时间尺度下的波动性。文献[6]分析了北欧众多国家广域范围内风能资源小时时间尺度下的互补特性,提出整合广域风能资源的互补性可以降低输出功率波动,提高可预测性等。国内文献[13]调查研究了中国广域范围内小时时间尺度下的风能资源时空互补特性,文献[14]基于NASA地球观测数据库研究了3h及以上时间尺度下的中国区域风电功率波动特性和地域相关性。但以上所述文献均为广域范围内风能资源小时及以上时间尺度下的时空互补性。文献[15]对风电各时间尺度下的波动给电力系统运行所产生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并提出数分钟级的风电波动对电力系统的无功储备(电压管理)、一次备用或二次备用需求具有重要影响。因此,有必要对中国风能资源分钟时间尺度的时空互补特性进行研究,以便掌握广域范围内风电输出功率在各时间尺度下的波动规律,实现大范围资源优化配置和利用。基于中国气象局实测气象数据,本文研究了中国广域范围内风能资源短时间尺度(1min)的时空互补特性。

2 气象站点的选择

本文从气象局提供的气象站点中挑选了35个适合建设风电场且风能资源相对较好(10m高年平均风速大于3m/s)的气象站点,并用其观测的2009年整年以1min为时间间隔的数据作为本文的原始数据。本文所挑选的站点在中国部分地图的分布如图1所示,经纬度及站点编号如表1所示。为了方便研究,本文将所有挑选站点分成了四个分区。

3 风功率模拟方法及评价指标

对于陆上风电场输出功率的模拟,首先用Gipe幂律[16]将10m高标准测风塔观测的风速转化为典型风机(本文选用国内主流风机3MW Sinovel SL3000/90型)轮毂高处风速:

式中,V为轮毂高Hhub处风速;Vland为气象观测塔高H0处风速。

对于本文B区海上风电场,首先用式(2)[17]将近海陆上风速转化为近陆海上同高度风速:

式中,Vsea为与测风塔等高处近陆海上风速。海风风机轮毂高处风速通过式(3)模拟,其中L0=0.001[18]:

各站点的风电输出功率通过所选风机的风速-功率特性进行模拟。为了简化研究,各站点风电装机容量相同。四个区域的功率分别记为PA、PB、PC、PD,四个区域总输出功率记为PGrid。

对于广域范围内风能资源在分钟时间尺度下的时空互补性本文采用相关系数、标准离差、一定阈值下的全年时间百分数等指标和方法进行研究。

4 结果

4.1 相关系数

本文计算了站点之间输出功率的相关系数,如图2所示。图中每个点表示在一定距离下的两个站点之间的相关系数。图中任意两个站点的相关系数均在0.7以下(中度相关及轻度相关)。相关系数最大的(0.69)两个站点之间的距离为93.9km。当两个站点之间的距离超过约250km时,两个站点之间输出功率的相关系数约在0.4以下(低相关性)。两个站点之间的距离越远,相关系数越低,在同一时刻两个站点发电功率同时满发或同时输出功率为零的时刻将会大大减少。

此外,本文拟合了不同站点不同时间尺度下功率变化差ΔPn,t随距离改变的相关系数的变化情况,如图3所示。这里:

式中,ΔPn,t为第n个站点在某时间尺度下,第t个时间段内与t-1个时间段内的平均输出功率差。

各时间尺度下相邻时间段的功率变化量对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非常重要。由图3可见,10min尺度以下,相距仅数公里两个站点相关系数近似于零。时间尺度越大,其功率变化量的相关性越强,即时空互补性越差。由图3可见,广域范围内风电场之间分钟时间尺度下具有良好的时空互补性。

4.2 输出功率在一定阈值下的全年时间百分数

表2计算了单个站点或在特定区域互补总输出功率在一定阈值下全年分钟时间百分数。单个站点输出功率大于0.5pu或者小于0.1pu的时间明显高于各区域在此阈值的全年时间百分比。单个站点输出功率在0.1~0.5pu阈值下全年分钟数占全年总分钟数百分比最大的站点为B6,达到57.0%。而四个区域在此阈值的全年时间百分数分别为88.4%、84.7%、53.3%、76.9%。四个区域总输出功率在此阈值的全年时间百分数达到91.2%,全年仅仅0.2%的分钟数功率低于0.1pu。

以上结果表明在一定区域范围内风能资源互补后,总输出功率全年大部分时间在一个相对比较集中的范围(0.1~0.5pu)内波动。

4.3 输出功率全年的分钟时间尺度变化量

可再生能源影响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最重要的因素是其特定时间尺度下功率变化量。表3计算了单个站点及某特定区域全年相邻分钟功率波动量的平均值、标准差、最大值。单个站点全年分钟时间尺度的功率变化量最大值均为1,即单个站点均有在一分钟内从输出功率为零到额定功率,或从额定功率变为零的情况出现。尽管风电场内风机的惯性系数对风电在数秒钟内的功率输出具有一定的平滑作用[19],但对分钟时间尺度下的功率突变改善作用仍然有限。

将广域范围内的风能站点互联后,四个区域分钟时间尺度的功率最大变化量分别为0.184pu、0.245pu、0.413pu、0.708pu。而四个区域总功率分钟变化量最大为0.140pu。这意味着广域范围内互补后平滑分钟时间尺度风电波动所需配置的储能容量要远小于风电场装机容量。同时,广域范围内分钟级别风能资源互补后,其功率波动的平均值和标准差的值相对于大多数站点来说均为一个较低的值。这表明广域范围内风能资源分钟时间尺度的波动量全年集中在一个较低的水平。

表4显示了分钟时间尺度的功率波动量在一定阈值下的全年时间百分比。从表4中可见,区域内站点互补后的总输出功率波动量低于一定阈值的全年时间百分数远大于各区域内单个站点。而当四个区域互补后总输出功率分钟级波动量小于0.03pu的分钟数占全年总分钟数的85%,仅有15%的时间波动量大于0.03pu。

考虑用配置储能来平滑风电波动,如果对单个站点或者互补后的场景配置其风电装机容量的5%的储能容量,对四个风电区域该储能容量能平滑分钟时间尺度功率波动的时间分别占全年的96.5%、96.1%、72.1%、67.1%。而当所有风能站点互补后,仅仅配置5%的风电装机容量的储能装置便可以平滑全年98.5%的波动,这样全年仅仅有1.5%的时间分钟时间尺度的波动超过其配置储能的调节能力。

4.4 一定概率置信区间的分钟时间尺度的波动量

文献[20]利用概率统计了一定区域的风电在不同时间尺度下的波动率分布特点。图4计算了在置信区间为99.5%时,单个风电场和区域输出功率分钟时间尺度下的变化量。对于分钟级变化量,单个风电场普遍在±0.3pu以上,四个区域和PGrid分别为±0.089pu、±0.117pu、±0.221pu、±0.344pu和±0.076pu。在四个区域内风能资源互补后,总输出功率分钟级功率变化量较单个站点来说有明显的降低。较置信区间为100%来说,不论是单个风电场还是区域,其分钟时间尺度下的最大功率变化量都明显降低。

5 讨论

从上面的结果可以看出,从分钟时间尺度下风电输出功率和波动量两个方面的特点来看,广域范围内风能资源在分钟时间尺度具有良好的互补性。与10分钟级、半小时级、小时级等长时间尺度相比,风能资源在分钟时间尺度下的变化量在几公里的范围内(大型风电场、风电基地内)的相关系数为零,呈现良好的互补性。因此,相对较小区域范围内的风机的互联便可有效平滑风电功率输出分钟级的波动。

利用互补性能够有效降低风电输出功率波动水平,从而降低电力系统运行成本和提高其安全稳定性。当整合一定区域风能资源后,在一定置信度下的输出功率分钟级波动最大值明显低于单个站点,因此平滑分钟时间尺度的波动所需储能容量明显降低,从而降低了电力系统运行成本。风电功率分钟时间尺度的波动主要影响电力系统的二次调频(AGC)[21],而分散在一定区域的风能资源互补后分钟级功率波动更平缓,这有利于提高电力系统频率稳定性,并降低对机组爬坡速率的限制。

在充分调查研究各时间尺度下广域范围内中国风能资源的时空互补性后,有必要对中国其他可再生能源之间的时空互补性(如风能和太阳能资源[22],风能与水能资源等)以及未来大规模可再生能源接入电网后对传统输电方式[23]、电网结构[24]等带来的影响进行进一步的研究。文献[23]提出用高压直流环网构成中国骨干电网,从而充分利用广域范围内各种可再生能源之间的时空互补性。因此,有必要充分了解中国实际的各种可再生能源的时空分布特点[22]和其互补性,并结合我国负荷分布特点,进一步研究如何从目前交流电网向未来直流为主的电网进行过渡,这也是本文作者以后的研究方向。

6 结论

利用中国气象局提供的气象数据,本文对广域范围内风能资源短时间尺度(1min)时空互补性进行了研究。主要结论如下:

对于单个风能站点,其输出功率在分钟时间尺度下的波动性,中国西北新疆地区相对较强,东部沿海地区相对较弱。

在一定区域范围内,地域分散分布的风能资源具有良好的分钟时间尺度下的互补性。文中研究了不同地点风电时空互补性随距离的变化关系。

相比于单个风能站点,一定范围分布的区域分钟级输出功率全年功率满发或者接近满发,等于或接近零的时间大大减少。

在相同的置信度,区域输出功率分钟时间尺度最大波动量明显小于单个站点。文中详细计算了单个站点和各风电区域分钟时间尺度的最大波动量。

摘要:风能资源所具有的间歇性和波动性的特性致使风电输出功率具有很大程度的随机性和难以预测性。将这种大规模的波动电源接入电网会给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带来诸多不利影响。近些年来利用广域范围内风能资源时空互补特性平滑大规模风能输出功率波动已引起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中国小时级别及以上时间尺度下的风能资源时空互补性已得到了初步的调查研究,但小时级别以下时间尺度下的时空互补性有待进一步研究。因此,基于中国气象局提供的气象风速数据,本文结合各种统计方法和指标调查研究了中国广域范围内风能资源短时间尺度(1min)的时空互补特性。

资源互补 篇9

能源使用是评价低碳社区的重要指标

今年2月12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公布的《低碳社区试点建设指南》(以下简称《指南》)明确提出,到2015年末,要建成1000个国家低碳社区的试点,在2017年的时候,择优建成一批国家级的低碳社区的试点示范。

顾名思义,低碳社区要做到低碳就必须尽可能减少一次性化石能源的消耗,这就要求我们需要在不降低室内舒适度的情况下,尽量地提高可再生能源的使用比例。因此能源的使用情况成为评价低碳社区的重要指标内容。

中国建筑设计院孙敬宇认为,低碳社区建设分为城市新建社区、城市既有社区和农村社区三个部分。《指南》对城市新建社区的能源使用方面提出了四项约束性的指标:社区的可再生能源替代率要大于等于2%;能源的分户计量率要大于等于80%;家庭的燃气普及率要达到100%;北方采暖地区的集中供热率要达到100%。同时,又提出了两项引导性指标:可再生能源路灯在整个社区的占比要大于等于80%;建筑屋顶的太阳能光热、光电的利用覆盖率要大于等于50%。

对城市既有社区能源使用方面提出的约束性指标是:能源分户计量率大于等于30%。同时对社区的可再生能源替代率,以及可再生能源路灯的占比和太阳能屋顶光热、光电的利用,也提出了相应的指标。在整个试点建设过程中,要求约束性指标必须达到,引导性指标必须要有。

在农村社区的能源使用方面,主要提出了三项指标。一是可再生能源的替代率要大于等于5%;二是太阳能热水的普及率,要大于等于80%;三是家庭沼气、燃气普及率要大于等于50%。

实现多能互补将取得更好的效果

在建设低碳社区时,如何尽量满足低碳的要求而又不以牺牲人们的生活质量为代价?如何提高可再生能源替代率?全国工商联新能源商会低碳减排专委会秘书长张建宇的回答是:需要实现多能互补。

张建宇认为,目前我们在做低碳建筑时,主要是利用单一的热泵或者太阳能等来替代传统的燃煤和燃气,而没有去考虑过是否可以把太阳能、风能、热泵等进行结合使用,如果把这些不同的能源结合起来,将会取得更好的效果。

在成片开发的低碳示范区中选择合适的能源系统,以起到实实在在的节能减排效果,是迫在眉睫的问题。没有哪一种能源可以绝对起到低碳效果,也不是哪一种技术可以绝对称得上低碳技术,在一个特定的低碳开发区中,必须要因地制宜地选取几种能源和技术,经过优化组合配置,共同取得低碳效果。

天普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李仁星也非常赞同多能互补的观点。他举例说,光热之前总是通过打压常规能源来获取市场的认可。但是后来发现,光热能够解决的实际应用问题特别小,甚至连一个家庭的洗澡都做不到。他认为,发展光热时,与其去打压常规能源,不如与它结合,太阳能可以与任何常规能源结合,并且取得不错的效果。

李仁星介绍,天普公司去年开发了一个光燃系统:利用燃气的壁挂炉与太阳能热水器相结合。通过这个项目的应用,发现多能结合有着非常广泛的应用前景,符合今后整合和创新的趋势。

业内人士指出,要更好地实现多能互补,需要采用“能源互联网”的模式。据了解,“能源互联网”综合考虑常规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权衡配置区域中集中能源系统和分散式能源系统,将目标区域中可以利用的能源如电力、天然气、太阳能、风能和生物质能等能源优化整合,将目标区域中分散的小型、微型分布式能源所生产的电和热,通过连接各建筑的电力微网和热力网络来实现电力和热力的互联互通,互相补偿,从根本上建立能源的低碳应用方式。

由于区域中各个建筑的负荷高峰不会同时出现,通过“能源互联网”协同考虑传统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合理设计规划并进行优化整合配置就可以起到很好的节能减排效果。

能源互联网中的能源站点可以是太阳能光电、风力发电、生物质能热电联产、家用燃料电池、江河湖海水、城市污水和土壤中的低品位热能。充分利用城市中的可再生能源和未利用能源。这样,城市或区域的每一栋建筑都可以收集能量,收集到的能量汇聚到城市的热和电的互联网中,能够提供建筑使用,同时也能为汽车等用电器具充电。废弃物、枯枝败叶、甚至下水道污物都可以用来作为发酵气体以循环使用。就近分布式发电,增加了供电的可靠性,降低了线损和大电网的负担,提高了电网的安全性,有利于直流供电用户,提高生活质量。

还有业内人士指出,建设低碳社区时,可以充分运用人的心理特征。如国外有些公司做能源社交网络,把每家每户的用电量和电费清单进行联网,自己与他人均能查看。在攀比与“虚荣”的心理作用下,无疑会越来越改变人的行为模式,使得生活习惯越来越低碳。

还有很多问题需要解决

目前我国有很多社区,尤其是一些相对偏远地区,人们的低碳理念不够高,同时更加缺乏相关技术信息咨询服务的支撑。

李仁星举例说,有时国家出台一些相关政策,鼓励以县或城市为单位做一些新能源试点,可是在具体实施时,由于缺乏真正可靠的咨询服务,导致不能很好地贯彻落实国家政策。同时还有些地方政府对新能源存在着一些错误的认识,认为新能源不能解决实际问题。他表示,根据他们去一些地方的实际调研发现,这种现象非常普遍。李仁星指出,由于我国各地的具体情况都不一样,用一种理念去解决所有的问题并不现实,每个地方的差异性都非常大,需要寻找一条正确适合的发展道路。

风光互补系统设计 篇10

1.1 系统组成

风光互补发电系统由风力发电机组、太阳能光伏方阵、控制器、蓄电池、逆变器等组成。

各组成部分及功能如下:

太阳能电池阵列:在金属支架上用导线连在一起的多个太阳电池组件的集合体。太阳能电池阵列产生负载所需要的电压和电流。

风力发电机组:与公共电网不相连、可独立运行的风力发电系统。

能耗负载:持续大风时, 用于消耗机组发出的多余电能。

蓄电池组:由若干台蓄电池经串联组成的存储电能的装置。

控制器:系统控制装置, 主要功能是对蓄电池进行充电控制和过放电保护, 同时对系统输入输出功率起到调节与分配作用, 并且担负系统赋予的其他监控功能。

逆变器:将直流电转换为交流电的电力电子设备。

直流负载:以直流电为动力的设备, 在基站中一般是各在网运行的通信设备。

交流负载:以交流电为动力的装置或设备, 在基站中一般为空调和照明系统。

1.2 系统工作原理

在风力达到一定的风速时, 风力发电机组将风能转换为交流形式的电能, 但由于所产生的交流电压不太稳定, 所以必须通过整流器整流给蓄电池充电。而光伏方阵由若干太阳电池板串联和并联构成, 其作用是将太阳能直接转换成直流形式的电能, 并向蓄电池充电。蓄电池起着储存和调节电能的作用, 当日照充足或风力很大导致产生的电能过剩时, 蓄电池将多余的电能储存起来;当系统发电量不足或负荷用电量增加时, 则由蓄电池向负荷补充电能, 并保持供电电压的稳定。为此需要设计专门的控制装置, 该装置可根据日照的强弱、风力的大小及负荷的变化, 不断对蓄电池的工作状态进行切换和调节, 使其在充电、放电或浮充电等多种工况下交替运行, 以保证风力、光伏及互补发电系统工作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具有上述功能的装置称为控制器。通常控制器还应具有防止蓄电池过充电和过放电的功能。根据不同要求, 有的系统还带有高低压报警和断开、电流电压指示、安时数计量、风力发电机组和太阳电池方阵功率分流调节、自动均衡充电等功能。如果是直流负荷, 并且工作电压和蓄电池电压一致, 就可以直接从控制器输出端引出使用;如果电压不符, 还要增加DC/DC转换功能。如果是交流负荷, 则要用逆变器将直流电变换成50 Hz的交流电, 才能供给负荷使用。有些逆变器还具有自动稳压功能, 以改善光伏和风力发电系统的供电质量或采用最大功率跟踪 (MPPT) 技术, 以提高互补发电系统的效率。

1.3 基站系统设计

设计一个完善的风光互补发电系统需要考虑多种因素。如各个地区的气候条件, 当地的太阳辐照量情况, 太阳能方阵及风力发电机功率的选用, 作为储能装置蓄电池的特性等。因此, 必须选择建立一些先进的数学模型进行多种计算, 确定合理的太阳能电池方阵和风力发电机容量, 使系统设计最优化。

本文以湖北黄冈明山基站为例, 由气候条件和地形, 基站功耗等条件推导风力发电机和太阳能电池方阵的配置。

1.3.1 试点基站情况简介

黄冈麻城明山基站处于地理海拔800m山顶, 外线引入距离近8.5公里。基站无线设备采用中兴I2设备, 传输采用华为SDH, 直流负载电流一般为22A左右, 配置空调1台1.5P空调。

湖北黄冈麻城地区属于太阳能一级可利用区:有效日照时间为2150小时左右, 年晴天日数在180天左右。折合平均每天有效日照时间约为6.0-8.0h, 所以在麻城地区建设太阳能供电系统有着较好的资源条件, 适合光伏发电, 且基站周围有较大的空间, 便于安装新能源设备, 不需征地费用, 建设成本较低。

1.3.2 风力发电量计算

风速随高度的变化情况、地面的平坦度、地表粗糙度以及风通道上的气温变化情况的不同而有所差异, 风速随高度而变化的经验公式很多, 通常采用指数公式, 即V=V1* (H/H1) a。

其中V是距地面高度为H处的风速, 单位:m/s;V1是高度为H1处的风速, 单位:m/s;a是风切边指数, 取决于地面粗糙度和大气稳定度, 其值约为1/2~1/8。

结合当地气象资料和城区海拔差异, 根据上述公式可以计算出山顶每月平均风速, 详见下表:

对于小型风电发电机组, 通常可以用下面的公式计算每月的发电量。

选取风力发电机启动风速3m/s, 额定风速8m/s。由此可以推算出1KW风机平均每月的发电量如下表所示。

其计算公式为Qg=N*P*Ht*1*2

N——当月天数;

P——太阳能电池方阵功率;

Ht——倾斜面上该月太阳能的总辐射量;

η1——输入回路效率;

η2——输出回路效率;

由于我们在实际应用中需要将太阳能电池方阵倾斜放置, 因此需要确定倾斜面上的太阳辐射量, 国际上通常采用Klien, 和Theilacker提出的计算倾斜面上月平均太阳辐照量的方法, 其计算公式为:

R——倾斜面上月平均太阳辐照量与水平面上月平均太阳辐照量的比值;

Hd——水平面上月平均散射辐照量;

H——水平面上月平均总辐照量;

β——方阵倾斜角;

ρ——地面反射率;

式中的D与当地纬度、方位角、日落时角、日出时角、水平面上日落时角等参数有关, 由于这些公式和计算比较复杂, 需要专门编制计算机软件来计算, 此处不详解。

2 系统经济收益分析

由于基站中主设备、空调、开关电源、蓄电池的配置在市电和风光系统的条件下投资差别不大, 因此我们主要比较市电的引入价格和每月的电费与风光互补系统投资。

以本专题中的黄冈明山基站为例, 风光互补系统配置3台1KW的风力发电机和7000Wp的太阳能电池方阵。其中, 风机的单价是0.8万/KW, 太阳能电池的价格是3万/KW, 控制器价格约为2万元。则该风光互补系统的投资25.4万元, 维护费每年0.6万。

若基站使用市电, 假设外电引入的距离为8.5公里, 则报装的价格为12万元, 基站每年的电费约为1.3万元, 维护费每年3万。

则两种建设方式TCO比较详见下表:

由曲线图可以看出, 偏远地区利用风光互补供电解决方案, 在与市电拉远供电解决方案对比中, 考虑了设备、工程、征地、年维护、年电费、每3年电池寿命投资的综合对比投资收益表明, 可以在4年左右的时间达到交点, 继续使用预期在10年的时候可以比市电基站省钱20万, 具有较大的经济效益。

3 风光互补技术应用建议

由于基站风光互补技术节能在36%左右, 与智能通风、机房升温、热反射涂料等节能效果相当, 但投资远大于其他节能技术, 建议各省公司对于风光互补技术应谨慎使用。

虽然存在着投资大、稳定性较差等问题, 但随着风光互补发电系统各方面技术的不断提高, 以及相关产品质量和效率的不断提高, 风光互补发电系统的市场竞争能力也会不断增强, 将逐渐从偏远地区向城市过渡, 由补充能源向替代能源发展。到21世纪中叶, 该分布式发电形式将在能源的消费结构中占有相当大的份额, 具有十分广阔的发展前景。

摘要:太阳能被看作是最有代表性的新能源和再生能源, 受到世界各国的高度重视。另外, 风能资源也是可再生性和无污染性资源, 它与太阳和地球同在, 取之不尽。风能不消耗燃料, 不存在三废处理问题, 不产生温室效应, 所以开发风电有利于能源与环境的协调发展。在节约能源的国际大环境下, 积极发展太阳能和风能发电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本专题主要研究以太阳能和风能等可再生能源的发电系统在移动通信网上的应用。

关键词:节能减排,新能源,风光互补,太阳能

参考文献

[1]GB/T19115.1-2003.离网型户用风光互补发电系统技术条件

[2]刘万琨, 张志英.风能与风力发电技术[M].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7

[3]冯垛生.太阳能发电原理与应用[M].人民邮电出版社, 2007

上一篇:小学识字教育下一篇:良性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