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的延续性

2024-09-16

文明的延续性(精选6篇)

文明的延续性 篇1

一、大学的即时性影响和延续性影响

应然的大学,就是大学应该是什么样子,也就是理想中的大学。古今中外的众多专家学者对应然的大学都从自身的角度作了阐释。蔡元培认为:“大学者,囊括大典,网罗众家之学府也。”梅贻琦认为:“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各名家之言,举不胜举。针对应然的大学,笔者认为,理想的大学应该是能够对学生产生延续性影响的大学,如果做得好的话可以延续地影响学生的一生。谈到大学的影响,人们首先想到的应该是:要促进社会发展。试问,大学如果不通过人何以对社会产生影响。因此,人这个因素,才是最关键的,才是一切问题的根源。因此,大学要抓住学生这一关键因素,把学生“影响”好才是最重要的。

大学对学生影响可以分为即时性的影响和延续性的影响。即时性影响强调的是立竿见影,短时期内的影响。学生在大学里按时上课,认真听讲,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有利于专业的学习,这对学生产生的只是即时性的影响;学生在每学期末,为了准备期末考试而认真复习,努力背诵可以确保在期末考试中取得优异成绩,不至于挂科,从而顺利毕业,甚至可以获得数目可观的奖学金,这对学生也只是产生的即时性影响;学生毕业在即时,选个论文题目,经过几个月的时间,将其定稿,通过审核答辩,可以顺利毕业,获得毕业证与相应的学位证,这还只是即时性的影响。当然这些也是不可或缺的流程。然而一个理想中的大学,不能只注重这些短时期内的即时性影响,应该具有长远眼光必须对大学生产生延续性影响,使大学生在毕业走出校门之后,还得益于读大学所受的影响,并且受益终生。

二、大学如何对学生产生延续性的影响

大学如何才能对学生产生延续性影响呢?笔者认为,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应该先回答什么才能对大学生产生延续性影响?是思想。在这里思想是指,人们安身立命,合理应对不同情况,并寻求发展的想法。只有思想才能对学生、对每个人产生延续性影响。一个人只有有了思想才能走得更远,走得更稳,也只有思想,才能推动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乃至整个世界向前发展。

1、校园故事精神思想的熏陶

校园故事对学生思想的形成有潜移默化的作用。不管是不是真实的,人们往往都宁可信其有。学生往往对老师和校领导正面的教导不是很上心,却对传闻、“传奇故事”很是感兴趣,并且能从那些有积极意义的传闻故事中提炼精神来感染自己,提升自己。故事传递精神,精神升华思想。这也是西南联合大学影响了几代人的原因之一,因为西南联大有太多的故事。例如当年金岳霖拿着自己刚刚定稿的《知识论》到蛇山躲空袭,自己就坐在初稿上,等警报解除了,金岳霖忘了带初稿就回去了,回来找时已经不知去向。于是金岳霖又重新写了我们现在所见的《知识论》。因此,有故事、有传说的大学要好好利用这一资源,让置身其中的每一位大学生充分了解、体味发生在自己学校里的故事。没有故事、传说的大学可以引进古老知名大学的故事。将这些有意义的故事、传说当作文本来解读、来研究。

2、课堂上教师思想的传递

当然这对讲课的老师有相当高的要求。只有那些文化底蕴很深厚的老教授才会对学生的思想起到影响。这种老师大都知之甚博、知之甚厚,有一定的思想境界。这种老师上课,不会只是单调的讲授与专业相关的内容,他会借专业内容中的一点作为跳板,讲授专业以外的、社会中的、历史上的或文化中的内容。通过这种讲故事的形式把他自己的思想、人生体悟传达给学生,希望学生能从中有所感悟,对自己的思想有所提升,以利于今后人生的发展。在课堂上,学生们可能对他讲授的专业知识不感兴趣,但对他传达的思想精神异常感兴趣。毕业多年后,学生会将专业知识忘得一干二净,但会始终对老师所表达的人生体悟记忆犹新。这些老师可能每年的备课都不会变,甚至也没什么备课,这些都不重要,只要他们每节课都能激起学生思想的涟漪就已经足够了。听这种有深厚功底的老师上课,就是在思想的海洋中遨游、徜徉,是一种身心的享受。

3、闲暇时间老师与学生的闲聊

单单是靠课上的时间来受教师的熏陶是远远不够的。闲暇时候也要争取更多的时间与教师接触,闲聊即可。陈平原在《弄花香满衣——阅读大学的六种方式》中提到,他去上海讲学回程途中到南京拜访程千帆老先生,“这回专程前往拜见,没有确定的话题,也不谈具体的学问,只希望听程先生随意发挥。这是我向老一辈学者请教时屡试不爽的‘不二法门’——与其规定题目,像新闻发布会那样有问有答,不如任其天马行空,更能展现饱学之士的风神潇洒。”所以,学校里应当多组织各种有教师参与的活动,使教师与学生有更多的时间闲聊。耶鲁大学就是这方面的绝好榜样。在耶鲁大学里,食堂设有免费的午餐(free lunch),以鼓励教授去食堂就餐,更多地与学生接触、交流,擦出思想的火花;教师与学生闲聊不要涉及专业的、学术性的内容,也不要有什么目的以免对自己和老师的思维有所限制。这样“砍大山”似的与老师闲聊,让老师自由发挥,任其海阔天空地思想,无拘无束地表达,老师和学生都忘掉身份地位的不同,真正在人格上达到平等。让老师放下在讲台上的正气凛然,放下那种威仪,摘掉“为人师表、万世师范”的帽子,用市井话语与学生沟通交流,学生会觉得老师更具人气、更真实、更鲜活、更平易近人。这样老师才会把自己的思想毫无保留的,用更生动形象的方式表达出来,学生也会更容易接受,更利于学生的思想升华。

钱穆先生在《师友杂忆》中说:“能追忆着,此始是吾生命之真,其在记忆之外者,足证其非吾生命之真。”这里的“真”,就是“思想”。“能被无数学子追忆不已的,方才是此大学‘生命之真’。”一所理想的大学要想让其学生永远的追忆,就必须让学生形成自己终生受用的思想,对学生产生延续性影响。

参考文献

[1]蔡元培, 著.高叔平, 编.蔡元培合集[M].北京:中华书局, 1984:211.

[2]梅贻琦.大学一解[J].清华学报, 1941, 13 (1) .

[3]奥尔特加·加塞特.大学的使命[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 2001:71.

[4]Richard Norton Smith.The Harvard Century[M].Simon and Schuste, 1986:303.

文明的延续性 篇2

1、各小队整队、报告人数

2、出旗敬礼(奏出旗曲、全体队员敬礼)

3、唱队歌

4、中队长讲话:

合着欢乐的节拍,我们成为了五年级的学生。做一个文明的好少年,是我们共同的心愿。文明人要有良好的行为,文明人要有良好的习惯,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搭乘文明航班,遨游文明的世界!

二、活动开始:

主持合:老师、同学们,大家好!“传承礼仪 延续文明”五(1)中队主题队会现在开始!

(屏幕显示:文明航班起飞)

主持丙(机长):各位乘客,大家好!欢迎乘坐文明航班!今天我们将带大家来一场文明之旅,祝大家旅途愉快!

主持甲;我们中华民族素有礼仪之邦的美称,主持乙:五千年悠久的历史,不但创造了灿烂的文化,而且也形成了古老民族的传统美德。

主持甲:是啊,被称为“文明古国”的中华民族创造出了世界瞩目的、辉煌灿烂的文明,以勤劳智慧、好学上进、彬彬有礼的风貌而著称于世。

主持乙:在我国古代,礼仪是中华文明重要的组成部分。古代社会形成了尊礼、守礼、重礼、行礼的风气。机 长:我们航班有幸请到了对古代礼仪颇有研究的王博士,请他给大家谈谈礼仪的重要性。

(屏幕:文明在线)(王博士的扮演者出场。)

主持人:王博士,您认为礼仪对一个民族的影响体现在哪些方面?

王 答:从西周至今两千年的中华文明,“礼”是核心。民族是以文化为特征的,中国素有“礼仪之邦的”美称,好的东西应该继承,并且发扬光大,这样才有利于民族的振兴!社会的发展进步!

主持人:您觉得我国国民现在在礼仪方面做得怎样?

王 答:应该讲很糟糕。举个真实的例子:一个有中国人组成的旅游团到法国参观卢浮宫时,曾旁若无人地大声喧哗,被工作人员勒令出场。哎,大家想想看,凭这种形象,怎么去树立国威?怎么去振兴民族呢?

主持人:那么,您认为造成今天这种局面的原因是什么呢?

王 答: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有两个:反传统和西化。现在很多人好象已经忘了中国自古以来的礼仪,中国的礼仪反而在韩国、日本被继承得很好,我觉得很伤心,很忧虑。真希望有一天我们能重拾自己的文化和礼仪。

主持人:现在有些学生认为“礼仪”跟他们没什么关系,您同意吗?

王 答:有这种想法是不对的。学生时代,应该养成文明礼貌的良好习惯,如果现在不知道尊重他人,将来到了社会上要碰壁的呀!会被人看不起的。

主持人:谢谢王博士的介绍。

主持甲:看来,礼仪对我们来说真是十分重要啊。

主持乙:不如,我们一起来温习古人重礼仪的故事吧。

机 长:这个建议好啊。请听几个古代文明小故事。

(讲《三字经》故事)主持甲:《三字经》是我国古代的启蒙读本,告诉了我们许多做人的道理。根据我们班里的情况,我们将内容修改了一下,下面请听《新三字经》

(屏幕显示文字,八个男女同学表演念《新三字经》节选)

为人子 方少时 尊长辈习礼仪

小黄香 能温席 爱父母 意深长

能让梨 小孔融 手足谊 记心中

孝与悌 须继承 长与幼 骨肉亲

亲养儿 多苦辛 报春晖 寸草心

亲有教 儿恭听 做错事 速改正

家务事 乐承担 洗碗筷 扫门庭

家爱我 我爱家 推此心 爱中华

主持甲:古老的神州向世界展示了文明古国的风采。

主持乙:悠久的历史给我们带来了博大精深的文化遗产。

主持甲:古人在礼仪上为我们作出了表率,一辈又一辈的精神成了民族的传统美德代代相传。

机 长:身为二十一世纪的接班人,我们怎么能落后呢?让我们一起从校园礼仪开始吧!(三句半: 《校园礼仪》)我们四人台上站!要把礼仪常规谈!大家别嫌咱啰嗦,看,看,看!

穿戴干净又整齐!拉链纽扣要系好!队徽领巾天天戴!讲仪表!

校园内外别乱跑 自觉排队往右靠 危险游戏不要做 别忘掉!

自尊自爱重仪表 诚实守信讲礼貌 遵规守纪勤学习要记牢!天天来把卫生搞 贵在保持习惯好 遇到废纸不放过 重环保!

预备铃响进教室 课本文具摆放好 不吵不闹坐端正 妙、妙、妙!

升旗仪式要肃立 高唱国歌要整齐 齐诵校训要响亮 要有力!

同学之间要友爱 互帮互助树新风 不打架来不骂人 讲文明!

校园礼仪搞得好 好人好事真不少 礼仪少年在哪里 瞧、瞧、瞧!

机 长:四位先别走!刚才你们说的真带劲儿啊。不过我想问问了,念起来挺容易的,做起来可就难了吧。

A:嘿嘿。你咋这么说呢?其实在学校里我们都是这么做的啊,比如我看见同学忘带学习用具了,我会主动借给同学。

B:我在学校门口外看见盲人叔叔过马路,我会去扶他。C:是啊,前几天的爱心捐献活动中,我把我的压岁钱都捐了呢。

机 长:哎哟,个个都这么棒啊。可是我却发现有同学集会、上课的时候讲话啊,不交作业啊,随便往地上扔纸啊,前天我上楼梯还被一香蕉皮滑了一跤,到现在还屁股疼呢。(揉屁股状)

D:那不一样。因为这些同学没学解放军叔叔的绝招啊。

机 长:哦?什么绝招啊?

D:想当初,解放军叔叔在取得战斗胜利进城的时候就是靠“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约束自己才能得到群众的支持,百战百胜、赢得最后的胜利的啊!

主持乙:嘿,咱班的同学也编写了现代版的三大纪律、八项注意,所以能成为校园里的好少年的哦!你有没有兴趣听听啊?

(全班齐:好啊!)

校园遵纪版的《三大纪律 八项注意》(屏显歌词)

全体同学个个要牢记,三大纪律,八项注意; 第一一切行动听指挥,步调一致才能得胜利;

第二上课必须要按时,迟到旷课耽误学习;

第三专心听讲记笔记,勤于思考认真做作业;

三大纪律我们要做到,八项注意切莫忘记了;

第一说话态度要和好,团结同学不要耍骄傲;

第二对待师长要尊敬,见面问好人人讲礼貌;

第三借人东西用过了,当面归还切莫遗失掉;

第四若把东西损坏了,照价赔偿不差半分毫;

第五不许打人和骂人,不良作风坚决克服掉;

第六爱护公物和集体,每时每刻处处注意到;

第七不许离校进网吧,逃学恶习坚决要去掉;

第八不许欺负新同学,不许打骂不许搜腰包;

遵守纪律人人要自觉,互相监督切莫违反了;

学校纪律条条要记清,礼仪少年处处爱学校;

勤奋学习永远向前进,拼搏精神时刻记心中。

主持甲:文明礼仪无处不在,主持乙:文明需要我们大家的参与。

主持甲:童谣记载着我们童年的梦,记载着我们纯真的情,千般话语汇于童谣里。亲爱的乘客们,唱起我们的童谣来吧!

拍手歌: 我拍一,你拍一。文明礼貌要记牢。你拍二,我拍二。讲究卫生带手绢。你拍三,我拍三,尊老爱幼乐助残。你拍四,我拍四。不挑吃穿爱粮食。你拍五,我拍五。敲门问好再进屋。你拍六,我拍六。别人东西咱不留。你拍七,我拍七。自己的事情要自理。你拍八,我拍八。保护环境不折花。你拍九,我拍九。爱护公物不乱丢。你拍十,我拍十,不说谎话要诚实。

机长:亲爱的乘客们,长时间的旅行一定非常疲劳了,就让我们轻松一下,来个文明常识问答吧!

主持乙:(宣布规则)一念完题,就可以举手抢答,答对了就给小队加红旗。

问1:礼貌用语有哪些?

问2:老师来你家家访,你怎样接待?

问3:由于不小心,把墨汁弄到同学衣服上,你怎么办?

问4:外国人向你微笑招手,你怎样对待?

问5:别人对你有误会,你会怎么样?

问6:做功课时,有人在你身旁大吵大闹,影响了你的学习,你怎么做?

问7:吃完饭放下筷子,你应该做什么?

问8:根据动作说说礼貌用语:鞠躬——您好;双手向身体斜下方摆出—— 请 扬起右手稍微摆动——再见

主持乙:要建文明城市,先要做文明人。

主持甲:乐队有了指挥,声音才会优美;

主持乙:生活有了规则,才能安全来回。

合:我们要语言美、行为美、心灵美,才算真正的美!

机 长:各位乘客,让我们牢记《三字经》,以身垂范,做个文明人吧!

(全班:好!)主持甲:做个文明的使者,让我们用微笑铺就文明路;

主持乙:让我们用真心搭建礼仪桥;

机 长:我们是文明少年,我们的城市是文明城。亲爱的乘客们,文明航班就要到达目的地了,让我们用英语来说几句文明语,为今日的文明之旅画上圆满的句号吧。

文明英语大家说:

小学生,懂礼貌;礼貌用语记得牢。感谢别人说“Thank You”,早晨见面说”Good morning”;表示道歉say“sorry”,别后重逢说“Hello”;向人问事用“请问”,分别再见说“Bey bey”

主持甲:你给别人一个微笑,别人给你一个春天。

主持乙:你给别人一份温暖,别人给你快乐无限。

主持甲:你给别人一份谦让,别人给你敬重万千。

主持乙:你给别人一份真诚,别人给你温馨的思念

合:文明,让人举止文雅;礼仪,让人风度翩翩。

全 体:做文明使者,创经纶辉煌!

合: 好,下面请辅导员老师讲话,大家欢迎!

三、辅导员总结:

四、呼号:准备着,为共产主义事业而奋斗!-----时刻准备着!

五、退旗敬礼!六、五(1)中队“传承礼仪 延续文明”主题队会到此结束。

小学的中队活动课的基本流程:

一、预备部分:整理队伍、报告人数。

中队活动正式开始前,中队长发出口令:“各小队整队,报告人数!”

随即,各小队长同时整理各自的队伍。整队时,小队长站立于小队前指挥位置,面向小队发出口令。

小队长所需口令如下:“第×小队:立正!”“向右看——齐!”“向前——看!”“报数!”“稍息!”本小队队员按队列训练的要求执行。

小队队员要认真执行小队长的口令,队伍排列整齐,队长口令及队员报数声音振作、响亮,做到训练有素。

第一小队“报数”后,小队长即向中队长报告;其他小队长叫“稍息!”后回原位。

一小队长来到距中队长约两米的位置立定,向中队长敬礼,中队长还礼,小队长报告:“报告中队长,第×小队原有少先队员×名,出席×名。报告完毕。”中队长回答“接受你的报告。”中队长敬礼,小队长还礼后返回本小队前,发出“第×小队,稍息!”的口令,回到原位。

当中队长向一小队长回答“接受你的报告”后,二小队长于排头位置即向本队发出“第二小队,立正!”口令,随即(根据距离的大小采用跑步或跨步)到中队长前,如同一小队长的报告办法完成报告。

各小队依次报告,以此类推,衔接紧凑。

各小队依次报告结束。中队长发出口令:“全中队,立正!”,转身面向中队辅导员敬礼,中队辅导员还礼,中队长报告:“报告中队辅导员,本中队原有少先队员×人,出席×人。报告完毕。”中队辅导员回答:“接受你的报告,祝活动成功!”中队辅导员敬礼,中队长还礼。

到此,预备部分结束。辅导注意:

整队、报告人数的过程,必须紧凑、流畅,不可拖沓;

报告时双方的对话要宏亮、清楚、流利、简捷,产生振奋士气的效果。

二、正式部分:活动仪式、活动内容。

中队活动仪式应由中队长主持。程序如下:

⑴宣布活动开始

(队长向辅导员报告结束后,便面向全体队员宣布活动题目“××中队‘……活动’现在开始!”)

⑵出旗

(队长宣布“出旗”,发出“敬礼!”口令。鼓号齐奏或本中队2-4名鼓手奏“出旗鼓谱”。队旗出场。全体队员面向队旗敬礼)

(旗组预备:旗组预备位置须在全队队尾一侧的场外,三人成“一”字形。出旗路线:“出旗”是指“队旗出场”。旗手端旗敬礼,护旗手行队礼出发,三人成“品”字形。从队尾一侧的场外进入场内,逆时针方向行进。从队员面前经过,行至队首位置或“主席台”左侧位置,面向全队立定,三人站成“一”字形。队长发出“礼毕!”口令,旗手端旗礼毕,护旗手、全体队员礼毕。)

(队旗终点位于队首,表示它是全队的前导;位于正前主席台侧,表示对队旗的尊敬。)

⑶唱队歌

(队长宣布“唱队歌”之后,队歌指挥来到主席台,指挥全场齐唱队歌。播放伴奏录音。)

(唱队歌时不需要展开队旗。因为,旗手端旗,即队旗敬礼,而队旗敬礼要和队员敬礼同时进行。唱队歌时队员不敬礼,所以队旗也没有必要敬礼。)

(此项进行完后,中队长发出口令:“全体坐下!”)

⑷队长讲话

(说明队活动主要内容、意义、要求。)

⑸进行活动

(即事先确定的队活动内容。此时,根据需要可以另设主持人。)

(进行活动时,队旗不离开现场、不靠在墙上、不倒在地面。根据需要可为旗组队员安排座椅坐下或现场将队旗插于旗架。)

⑹辅导员讲话

(活动内容结束后,辅导员简短讲话。)

⑺呼号

(队长宣布“呼号。由×××领呼。”领呼人即来到台前,面向全体队员,举起右拳。全场队员随之举起右拳,目视领呼人。领呼人待全场队员举拳,呼:“准备着,为共产主义事业而奋斗!”全体队员高声回答:“时刻准备着!”领呼人右拳落下,全场队员随之落下右拳。队员举、落右拳不附加口令。)

(队员举拳动作要领:右手握实心拳,屈臂抬肘,右拳垂直向上提起至右耳侧,拳心向前,拳眼向下,大臂水平,肘向正右。还原时,右拳垂直下落,右臂自然下垂。)

(在队活动仪式上,一般由辅导员带领队员呼号。应邀参加队活动的革命长辈、科学家、模范教师、战斗英雄、劳动模范等优秀人物和党团组织、上级少工委的代表,也可以带领呼号。)

(因为呼号是辅导员与少先队员间的呼应,不是宣誓。所以,呼号时旗手不需要端旗,而仍保持执旗立正姿态,与队员同时回答。也不可以辅导员背向队员领呼,更不可附加其他任何动作。)

⑻退旗

(队长宣布“退旗”,发出“敬礼!”口令。鼓号齐奏,队旗退场。全体队员向队旗敬礼。)

(退旗路线:“退旗”是指“队旗退场”。退旗时,旗手端旗敬礼,沿出旗路线原路返回,退出场外,休息。)

(出旗、退旗时,队旗从队员面前经过的意义是:队旗检阅全体队员。队员向队旗敬礼的同时,庄严而自豪地注视着从面前经过的旗帜,接受检阅。)

(出旗、退旗,须以“队旗教育”为思想基础,以“礼仪感染”为现场效果。)

⑼宣布活动结束

人类文明的延续与升华 篇3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3/j.issn.1671 6477.2009.03.004

按人们目前对文明的普遍看法,所谓文明是指人类在认识世界、改造世界过程中创造的对人类生存和发展有积极价值的物质成果和精神成果的总和,它标志着社会进步的程度。据此,我们可以把生态文明定义为,人类在认识生态,适应生态过程中遵循人、自然、社会和谐发展的客观规律而创造的一切积极成果。

生态文明的主要内容,我认为可归结为如下几个方面:一是生态知识,是人们对生态奥秘、本质规律认识的成果;二是生态精神,是人们在认识和适应生态过程中培育起来的热爱大自然、爱护生态、以生态为价值取向等精神性成果;三是生态产品,是人们运用生态知识对环境进行加工改造而创造的具有生态价值、适宜于人的生存和发展而又有利于保护环境的技术和产品;四是生态产业,是人们为创造生态产品而形成的产业和工程;五是生态制度,是人们在适应生态过程中调整人与人以及人与生态之间关系而形成的规范体系和各种制度。

有一种观点认为,生态文明是一种崭新的人类文明形态,对此笔者不敢苟同。作为一个概念,生态文明确实是近些年才提出来的,是一个崭新的概念,生态文明建设也确实是近些年才引起人们高度重视的。但生态文明本身并不始于当今,它不仅是人们现在提倡与追求的一种人类活动方式,而且是自古至今一直存在于人类活动中的一个种类,在人类漫长的历史中,上述生态文明的内容或多或少都有所体现,人们不仅积累了许多的生态知识,也形成了诸多赞美大自然,尊重大自然的生态情感、生态意识、生态道德,创造了大量的生态产品,形成了若干保护生态的制度。如早在我国古代的周朝时期,国家就颁布了保护自然资源的法令,规定不准违背时令砍伐木材、割草烧灰、捕捉鸟兽鱼虾,并设置了管理山川林泽的官员。因此,当今的生态文明并不是毫无根基的新文明形态,而是对人类已有文明的延续。人类已有文明事实上是包容了生态文明的,人类已有的生态文明成果是当今生态文明的重要源泉和宝贵资源。我们当今建设生态文明,要注意充分挖掘前人的生态文明成果,积极吸收、借鉴、继承前人好的做法。

笔者强调生态文明是已有人类文明的延续还包含这样一层意思,生态文明不可能单独地,专门地发展,它总是与人类其它文明如物质文明、精神文明融合在一起,在相互互动中形成发展,生态文明需要延续人类已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成果,以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为载体和基础才能发展。因而,那种过分夸大和拔高生态文明的地位和作用,以至于忽视了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观点和做法,是不科学的,不可取的,势必使生态文明的建设似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而成为空中楼阁。按照这样一种看法,在认识当今建设的生态文明与人类已有的工业文明之间的关系时,笔者十分赞同张明国先生的观点,当今的生态文明是延续工业技术及其文明的新文明,工业文明并未全部消除农业文明的印迹,生态文明也不能完全消除工业文明的印迹,那种认为生态文明是一种与工业文明完全不同的,尽善尽美的新文明,它所依靠的技术也是一种与工业技术完全不同的尽善尽美的新技术的看法是不现实不可行的。也就是说,如果看不到生态文明与工业文明的延续关系,片面地极端地夸大工业文明带来的生态危机,可能会导致完全否定工业文明而提出全部重建新的文明,显然,这将不利于我们科学认识和有效建设生态文明。

但需要指出的是,当今提出的生态文明又不是简单地对人类已有文明的延续和重复,而是一种超越和升华。虽然如前所述人类已有文明包含了生态文明的成分,但客观上讲,由于历史的原因,在人类社会发展的大部分时期里,人类各种文明形式发展是不均衡的,物质文明一直占据显性的、突出的地位,起着主导性、支配性的作用,其它文明形式则相对滞后,尤其是生态文明,由于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人与生态的矛盾尚未突出出来,它一直是隐性地融合于其它文明之中,处于次要的、从属的地位,未被人类整体予以足够的重视,未能成为一种独立的文明形态,更谈不上成为社会的主流文明。当今的生态文明超越历史的一个重要体现是,把生态文明提高到与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同等重要的高度进行建设,实现生态文明从隐性到显性的根本性变革,使生态文明成为社会的主流文明形式。此外,当今的生态文明作为对人类已有文明的升华,还包括建设生态文明的旨趣,自觉意识程度,生态文明的价值观,实现生态文明的条件、途径、方法、科学基础、技术手段等方面发生的一系列根本性变革。

卵巢癌患者的延续性护理 篇4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于本院2015年2月~2016年10月收治的卵巢癌患者中, 随机选取62例作为样本, 将其分为延续组与常规组。

延续组患者3 1例, 年龄:4 3~7 8岁, 平均年龄 (56.93±3.64) 岁。分期情况:早期卵巢癌20例, 晚期11例。常规组患者31例, 年龄:45~80岁, 平均年龄 (57.01±3.59) 岁。分期情况:早期卵巢癌21例, 晚期10例。

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卵巢癌分期方面对比,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1.2 方法

常规组采用常规方法护理, 不实施延续性护理。

延续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 联合实施延续性护理, 将护理工作延伸到入院时、住院中、出院时、出院后四个阶段: (1) 患者入院时, 辅助其做相关检查, 严密监测患者各项体征, 记录患者病情变化情况, 及治疗情况, 建立健康档案。 (2) 住院中:组织患者参与健康宣讲活动, 内容以卵巢癌的发病原因、治疗方法、自我护理方法等为主, 为患者出院后的自我护理奠定基础。 (3) 患者出院时, 通过健康教育的方法, 提高患者对自我护理重要性的认识。通过发放卵巢癌自我护理手册的方法, 为患者的自我护理提供参考。叮嘱患者, 发现问题务必及时与医护人员联系, 并来院检查。从用药、饮食、生活等角度出发, 帮助患者规划生活。 (4) 出院后护理:出院后随访, 及时了解患者病情, 并给予专业性的护理指导, 提高治疗有效率。 (5) 患者自我护理方法如下:日常清洁切口, 避免感染。多食用新鲜水果和蔬菜, 食用高营养类食物, 提高机体免疫力, 促使疾病尽快康复。注意休息, 避免进行体力活动。放疗患者注意是否存在腹积水等问题、肠梗阻等问题。提高患者对保持心理健康的重要性的认识, 确保其能够积极与医护人员配合治疗疾病。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FACT-B评分, 包括生理状况、情感状况、社会及家庭状况、肿瘤特异模块、总体生活质量5项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 包括满意、一般、不满意3项指标。

1.4 评价方法

1.4.1 FACT-B评分

采用FACT-B量表, 评估患者生活质量, 得分越高, 代表生活质量越高。

1.4.2 满意度评价方法

发放问卷给患者作答, 总结得分, 评估患者护理满意度。满意:80~100分。一般:60~79分。不满意:59分及以下。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1.0统计学软件处理, 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FACT-B评分

两组患者FACT-B评分如表1:

2.2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如表2:

表2显示, 延续组患者护理满意度96.77%;对照组患者护理满意度90.32%, 两组对比,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3 讨论

延续性护理, 要求将患者入院、住院、出院三个阶段的护理工作联系起来, 提高护理工作的统一性及连续性, 为患者提供更加全面、更加优质的护理服务[3,4]。将延续性护理应用到卵巢癌患者的护理中, 能够使护理人员更加详细的了解患者出院后的情绪及病情变化情况, 由此也就能够提出更加有效的措施, 帮助患者解决问题, 调整心态, 加强自我护理, 为疾病的康复提供保证[5]。

本文研究发现, 实施延续性护理后, 卵巢癌患者日常生活质量评分显著提升, 31例患者中, 30例对护理满意度, 护理满意度96.77%, 与常规护理方法相比, 患者日常生活质量更高、护理满意度更高 (P<0.05) , 证实了延续性护理在卵巢癌患者护理工作中的应用价值。

4 结论

应将延续性护理应用到卵巢癌患者的护理中, 从入院时、住院中、出院时、出院后4个阶段, 对患者加以护理, 提高护理延续性, 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及护理满意度。

摘要:目的 观察卵巢癌患者的延续性护理效果。方法 于本院2015年2月-2016年10月收治的卵巢癌患者中, 随机选取62例作为样本, 将其分为延续组与常规组。常规组采用常规方法护理, 延续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 联合实施延续性护理。结果 延续性护理患者, FACT-B得分及护理满意度更高, 与对照组相比,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应将延续性护理应用到卵巢癌患者的护理中, 从入院时、住院中、出院时、出院后4个阶段, 对患者加以护理, 提高护理延续性, 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及护理满意度。

关键词:卵巢癌,延续性护理,效果

参考文献

[1]梁艳容, 林兰兰, 赵妹.延续性护理模式对卵巢癌手术患者出院后心理状况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齐鲁护理杂志, 2015, 12:101-103.

[2]徐嘉新, 仇玉兰, 赵立宁.延续性护理干预对卵巢癌患者出院后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国肿瘤临床与康复, 2015, 10:1268-1270.

[3]金逸, 施雁, 龚美芳, 等.以慢性病患者为中心的延续性护理模式的实施与效果[J].中华护理杂志, 2015, 11:1388-1391.

[4]余影.延续性护理对卵巢癌出院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6, 35:200-202.

老年痴呆患者的延续性护理研究 篇5

关键词:延续性护理模式,老年痴呆患者,传统护理模式

老年痴呆 (Alzheimer’s Disease, AD) 指老年人出现严重的持续性认知障碍以及进行性遗忘, 已获得的认知能力不断减退, 属中枢神经的慢性功能障碍。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口日趋老龄化, 老年痴呆患者逐渐增加, 严重者生活完全无法自理, 时刻需要他人照料, 不仅严重损害了老年人的生存质量, 加大了医疗负担, 也给家庭及社会带来了较大的经济压力和精神压力。延续性护理模式作为一种新型护理模式, 实现了患者在院内和院外之间生活模式的平稳过渡, 帮助患者迅速、安全地从住院生活重新回到正常的家庭及社会生活[1,2]。本次研究以72例老年痴呆患者为研究对象, 观察和比较了延续性护理模式用于老年痴呆患者的实际效果, 旨在为今后的工作提供指导依据,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选取我院于2011年1月至2012年1月收治的72例老年痴呆患者, 随机分为例数相等的观察组与对照组, 其中观察组男性21例, 女性15例, 年龄65~83岁 (平均74.5岁) , 病程3个月~3年 (平均1.2年) ;对照组男性23例, 女性13例, 年龄65~81岁 (平均74.8岁) , 病程3个月~3年 (平均1.3年) , 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经比较分析,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体结果如表1。

1.2 方法

1.2.1 传统护理

①饮食护理:选择低脂、清淡的食谱, 由护理人员协助进食。②心理护理:每日由护理人员与患者交流一次, 每次30min, 交流内容包括倾听患者需求, 鼓励患者自主活动, 排解忧郁焦虑情绪等。③生活护理:根据天气变化为病人及时更换衣物, 在病室中放置鲜花、字画等有助于舒缓心情的摆设, 定时提醒如厕, 及时换洗被大小便污染的衣物。

1.2.2 延续性护理

延续性护理模式包含严格的护理评估, 由护理人员通过护理体查对患者进行评估, 确定患者在生理、环境、心理社会、健康相关行为方面存在的功能缺陷。护理评估结束后, 以减少住院时间、最大限度改善健康状态为原则, 结合患者及家属的期望, 确定护理目标。本组患者的延续性护理方案是在以上信息的基础上拟定并实施的, 且包含传统护理的相关内容。

①饮食护理:护理人员与患者及家属沟通, 了解既往饮食结构, 在尽量贴近原有饮食习惯的前提下设计食谱, 由护理人员准备饮食并协助进食, 并将此健康食谱充分告知患者及家属, 嘱其回家后继续按此模式进食, 注意食谱不应过于复杂, 以减少家属准备饮食的劳动负担。②心理护理:了解患者既往爱好, 由护理人员每日与患者进行交流一次, 每次30min, 尽量选择患者感兴趣的话题, 鼓励患者并消除其不良情绪, 交流中请患者家属陪同, 使其掌握与患者交流的方法, 达到良好的家庭护理。③生活护理:照顾患者日常生活, 指导患者按时服药及进行康复训练, 同时请患者家属参与此过程, 指导家属掌握日常护理、用药方法及康复训练内容。

1.2.3 疗效判断

患者症状缓解, 神志改善, 精神状态达到稳定后出院回家, 出院前及出院6个月后进行随访时分别采用MMSE及HDS量表进行评估。

2 结果

2.1 整体情况

观察组患者均在6个月内症状缓解, 神志改善, 精神状态达到稳定出院, 平均 (4.8±2.4) 个月, 而对照组患者住院时间多超过6个月, 平均 (8.5±2.2) 个月。

2.2 量表评分比较

本次研究中, 观察组与对照组出院时MMSE、HDS评分无统计学差异, 随访时MMSE、ADL评分均有统计学差异, 具体结果如表2。

3 讨论

我国估计已有400万老年痴呆症患者[3], 这是社会和家庭的沉重负担, 也是护理人员思考的课题。老年痴呆症患者生活自理能力受到影响后将极大地影响到患者的生活质量, 随着病情的进展将逐步发展到生活完全不能自理。老年痴呆患者往往呈现进行性丧失生活能力的状态。在本次研究中, 对观察组的老年痴呆患者实施了延续性护理模式, 延续性护理模式的本质是个性化的循证护理模式, 根本目的在于设计个体化的高效护理模式, 并引导患者及家属学会自我管理及家庭护理, 减少住院护理与家庭生活之间在健康管理方面存在的差异, 使患者能够顺利地从医院回到家庭及社会, 减少住院时间, 提升生存质量。结果显示延续性护理模式有助于加强患者自身及家庭在护理过程中发挥的作用, 延缓病情发展, 减少住院次数, 减轻医疗负担[4,6]。

注:组间比较采用两样本t检验, 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在本次护理模式中, 按照老年痴呆患者生理、环境、心理、社会、健康相关行为等方面全方位设计护理方案, 在实施护理中重视健康教育、健康指导及健康管理, 同时根据患者状态进行动态评估, 不断完善护理方法。患者及家属参与到护理的整个过程, 对健康管理有了充分的认识, 从而达到了高效的家庭护理, 良好地控制了病情发展。本次研究显示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明显缩短, 且在回家后病情得以持续改善, 明显优于对照组。同时我们在随访中发现, 观察组患者的精神状态较好, 未出现抑郁、焦虑状态, 随访配合。这一结果显示延续性护理模式能充分调动患者作为疾病主体的主观能动性, 发挥家庭护理及家属主体健康管理的作用, 在节约医疗资源的同时获得了更佳的疗效。

综上所述, 对于老年痴呆患者实施延续性护理模式能否成功的关键在于对患者状态及需求做出正确评估, 根据患者情况制定合理的护理方案。针对影响老年痴呆患者的种种健康问题, 使患者得到长期有效的护理, 提高患者的生命质量。为了积极推进该护理模式, 需要进一步加强护理人员的业务素质, 改善护理人员与病人及家属之间的交流, 从而提升整体护理质量, 达到医疗资源的最佳配置。广大护理人员要努力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老年痴呆患者的护理模式, 使患者在享受延续性护理的同时得到“无缝医疗保健”[7]。

参考文献

[1]覃桂荣.出院患者延续护理的现状及发展趋势[J].护理学杂志, 2012, 27 (3) :89-91.

[2]钱春荣, 朱京慈, 杨燕妮, 等.国内外延续护理的研究方案及构建[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12, 18 (21) :2481-2484.

[3]屠丽君, 麻丽萍, 张燕红, 等.老年痴呆患者生活自理能力与认知能力的训练[J].中华护理杂志, 2003, 38 (11) :845-847.

[4]李子兰, 贾瑞霞.老年痴呆的家庭护理原则[J].牡丹江医学院学报, 2004, 25 (2) :51-52.

[5]张月华, 卢少萍, 符霞, 等.老年性痴呆患者家属健康教育需求的研究[J].护理学杂志, 2003, 18 (7) :542.

[6]付萍, 徐慧春, 林喜爱, 等.高血压病患者出院后延续护理的效果研究[J].护理管理杂志, 2010, 10 (8) :546-548.

多维视野下的地域建筑延续性研究 篇6

地域建筑与地域环境之间, 是部分同整体的关系。目前, 地域建筑如何延续是社会需要解决的问题之一。借助建筑学、规划学以及民俗学对地域建筑延续以及地域性缺失问题进行分析, 有助于地域建筑设计。

1 整体设计观建立分析

地域建筑与自然环境以及社会环境之间有很大联系。只有从规划学、建筑学以及城市设计等多角度对其进行分析, 才能够对地域建筑中的问题进行妥善解决。

1.1 地域建筑与地域环境的关系

地域建筑与地域环境的整体观, 是实施地域建筑设计的基础。地域环境是一个综合体。地域建筑是地域环境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是特定地域环境条件下的产物。地域建筑只有与地域背景有机结合才能够协调。地域建筑与地域环境之间的特殊关系决定了地域建筑必须与地域环境相适应才能够协调发展。建筑被称为文化的载体, 地域建筑文化能够有效的体现一定区域的建筑风格以及当地人们的生活方式。同时, 这个区域的自然因素及人文因素对建筑文化具有极大的影响。人们能够从地域建筑中获得心理情感上的平衡。人们借助地域建筑与地域环境之间所具有的整体观, 能够对地域环境特色进行充分认识。

1.2 整体设计观

只有对规划学、建筑学、景观学以及环境学实施整体设计, 才能够有效实施地域建筑设计。

首先, 城市规划与城市设计之间是包含与被包含的关系。城市设计属于城市规划。相对于城市设计, 城市规划以社会经济关系的空间内容为重点, 具有更加广阔的对象与领域。现代城市设计主要针对人与城市部分的空间环境以及环境效益予以更多关注。同时, 城市设计对城市规划具有深化作用, 能够促使构成城市不同要素之间的关系更加完善。城市设计能够将城市规划与建筑设计有机的联系起来。

其次, 城市设计与建筑设计之间具有连续性与重合性。城市特色、重构建筑以及城市的和谐, 都能够借助城市设计与建筑设计的有机结合得到体现。建筑设计只有借助城市设计, 并处理好与城市空间的关系, 才能够与城市外部环境相得益彰。建筑设计只有与城市建筑环境相结合, 并与城市设计相结合, 才能够使城市建筑发挥其文化以及美学价值。

第三, 园林、建筑以及城市是三位一体关系。随着社会的发展, 公共性景观艺术及技术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借助景观建筑学将丰富的人文景观置于城市中具有历史含义的位置, 逐渐成为人们的需求。城市中借助景观建筑学实施园林景观艺术, 应从环境生态、景观感受以及文化历史与艺术等角度进行考虑。

2 美学视野下, 地域建筑延续分析

梁思成认为, 建筑创作应从社会科学、艺术等两个角度对建筑的适用以及美观问题进行考虑。建筑美学往往通过美的哲学、美的社会学、审美心理学以及艺术实践等几个角度, 对建筑艺术的实践进行探索。建筑的形体要素与空间能够展现建筑的艺术性和形态美。建筑的形式美有很多方面。

2.1 审美法则是尺度与比例

建筑物整体、局部以及构件之间的比例关系或相对比例关系即比例, 包括建筑物的门、窗、墙面以及柱子等相互之间比例的关系。同时, 建筑物还包括构件之间的比例, 如:门窗的高与宽之间的比例等。建筑适用功能、绝对尺寸以及各种比例之间的相互关系即尺度。只有把握好建筑整体、局部以及构件之间的比例关系, 才能够使建筑更加协调。同时, 建筑构件的尺度要求决定了建筑的实用性以及美观性。

2.2 构成建筑物艺术形象的因素

在建筑物的比例中, 有很多属于节奏或者韵律的比例。实际生活中, 几乎所有建筑物都有其节奏与韵律。建筑在构图中, 与其他艺术相同, 也讲究均衡与稳定, 往往借助对称达到这种目的。同时, 很多建筑构图, 也不是必须借助对称才能够实现构图上的均衡。如果地形条件具有一定限制, 或建筑物功能的需求, 或建筑设计师的爱好, 就会出现左右不是完全对称的均衡, 同样也会获得非常好的艺术效果。

2.3 建筑形象中的虚实、层次、质感及色彩

首先, 建筑形象中的物质感与空间感即建筑的虚与实。建筑物如果要具有良好的形象, 就必须讲究虚与实的对比。建筑物在空间上的分割变化形成了建筑的层次。空间层次性是我国古代建筑艺术特点。建筑的艺术效果能够借助材料质感得到体现。建筑材料本身及其加工处理情况, 都对建筑材料的质感具有影响。建筑师经常借助多种材料的相互配合, 而获得不同的艺术效果。建筑色彩同样也会影响到建筑的艺术效果。

3 符号学视野下, 地域建筑的思考与借鉴

中外建筑很早就存在符号意识。建筑不仅具有技术性与实用性, 而且具有艺术性与审美性。同时, 也具有鲜明而深刻的符号特征。建筑师的观念与思想是借助物质手段形成的某种形式进行表达的;建筑设计师的艺术功底与素养, 也能够借助其选用与创造的符号得以体现。同时, 人们也能够借助建筑符号获得建筑信息。建筑符号与社会文化内涵的有机结合能够表达更加丰富的意义。对建筑符号学进行研究, 不仅能够了解建筑设计研究的目的, 提高建筑创作能力, 而且能够理解形与思维的辩证关系。很多传统民居建筑中, 山墙非常具有地方特色, 能够形成点、线以及面的相互协调。腰檐与披厦的运用, 能够体现建筑的空间层次感以及景观视觉效果。在建筑中有效的处理门窗造型, 不仅能够使建筑立面整体造型得到协调, 而且能够准确反映出地域传统建筑特征。建筑借助装饰, 彰显了其文化层次的内涵。传统民居建筑借助装饰符号, 有效显示了建筑的地域特征以及审美情趣。符号体系具有相对的独立性与稳定性。人们借助符号体系, 能够获得情感的共鸣, 进而获得归属感等特殊的心理效应。

4 民俗学视野下, 地域建筑延续分析

民俗文化是文学艺术创作的基础, 建筑文化与民俗文化具有不可分割的联系。很多不同的民俗都能够借助建筑得以体现。

首先, 火与火塘。火在人类发展进程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在我国很多民族, 家庭活动、饮食起居等离不开火塘。同时, 火塘在很多民族民俗中, 具有很多分工, 往往同当地人民的崇拜以及信仰习俗密切相关。其次, 居室分配。民俗不同, 居室分配也有一定差别。在我国, 居室分配是一种传统习俗。房屋建筑格局以及室内布置, 直接受到民族民俗的影响。第三, 建筑装饰对民俗文化的体现。传统民居中的装饰, 不仅能够对空间视觉效果进行丰富, 而且能够彰显文化意味。不同民族的建筑具有不同的建筑装饰, 也是地域建筑特征的最佳体现。

5 城市设计视野下, 地域建筑延续分析

旧城特色借助旧城建筑得以体现。旧城中的地域建筑只有得到有效保护, 对地域建筑延续的研究才能更好的实施。

5.1 具有城市设计参考价值

旧城地域建筑格局, 不仅能够体现出城市发展的趋势, 而且有很多内容值得现代城市设计借鉴, 在实施现代城市规划中具有一定的历史价值。旧城城市设计不仅能够体现出土地使用划分方式与强度, 而且也能够显示出建筑与历史环境的关系。现代城市规划中, 旧城地域建筑风格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5.2 旧城单体、建筑群体延续分析

旧城个体设计不仅对旧城环境进行了考虑, 而且能够改善旧城环境, 满足人们的各种需求。旧城建筑也能够对历史建筑背景资料进行很好体现。单体建筑相互联系构成了建筑群体。传统建筑群体能够对虚实空间组合原则进行体现, 也显示出传统建筑的内向性。同时, 建筑群体设计, 必须对建筑轮廓线的延续予以重视。

5.3 旧城街区平面形态、路口节点以及标志性建筑延续分析

传统街区构成了城市格局。维护旧城街区平面形式, 能够有效保护旧城格局。实施现代城市设计, 必须对旧城地域建筑的体量、密度、肌理以及质地等设计予以相关研究分析。旧城中路口节点为巷道的领域性创造了条件, 对其进行延续还能够创造出连续的空间意象。同时, 旧城中很多标志性建筑是旧城的重要节点, 也是构成旧城风格的重要元素。这些标志性建筑在今天依然具有传统的标志作用, 同时, 也是历史地段发展的重要依托。

6 结语

地域建筑具有独有的地域文化与精神。地域建筑是人们不断适应自然的结果, 是人们需求的一种体现。地域建筑不仅是人类改造自然能力的体现, 也是一个时代经济与政治的体现。地域建筑在其发展过程中, 很多文化因素都会对其形成制约。只有从不同社会因素角度对地域建筑进行研究分析, 现代建筑设计才能够更好从地域建筑中得到借鉴。

摘要:基于整体设计观理论, 从美学、符号学、民俗学、城市设计多维视野下, 对地域建筑的延续性进行了分析, 指出地域建筑具有独特的地域文化与精神, 只有从不同社会角度分析地域建筑, 现代建筑设计才能更好地从地域建筑中得到借鉴。

关键词:地域建筑,美学,符号学,民俗学,城市设计,延续性

参考文献

[1]杨长贵.当代地域建筑创作方法初探[D].长沙:中南大学, 2010.

[2]方洁.云南传统民居平面布局比较研究[D].昆明:昆明理工大学, 2012.

上一篇:稳定指标下一篇:临时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