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务持续性

2024-07-20

业务持续性(精选12篇)

业务持续性 篇1

1 背景

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和不断提高的客户服务质量需求对业务支撑系统 (简称:BOSS系统) 业务支撑能力和可靠稳定运行的要求越来越高, 从面向客户服务的角度而言, 需要中国移动提供不间断的业务支撑服务, 以保证客户满意度、客户服务质量等不受影响, 增强企业竞争力。

2009年期间, 由于数据库故障、生产机房网络故障等原因, 造成广西BOSS系统当年累计退服时长达近20个小时、故障期间因无法缴费、充值后无法开机等问题造成的用户投诉/抱怨工单件数共5000多件, 严重影响了本地客户的满意度和使用感知。由于数据库故障和网络故障等突发性问题可控度不高, 因此如何降低故障处理期间对用户的影响、更进一步地考虑实现故障期间系统不中断运行, 成为广西公司业务发展和客户满意度提升工作面临的一项紧迫任务。

2 研究思路

根据广西公司运营支撑水平的实际情况, 采用关键业务应急的方案, 建设一个覆盖BOSS系统各主要业务受理渠道 (包括:营业前台、短信厅、网厅、客服系统、IVR充值等) 关键业务的应急系统。当BOSS系统出现重大故障的情况下, 应急系统对外提供各类关键业务的受理, 确保业务服务连续性, 满足客户最迫切的业务需求。

由于涉及较多渠道和系统, 切换环节众多, 手工切换时间较长, 而且存在人为误操作的风险, 为了达到快速切换和减少人为操作风险的目的, 应急系统提供应急切换统一操作管理平台, 提供自动快速的应用切换手段, 缩短服务重启等耗时长的操作时间。

用户在应急系统办理业务, 使用的是生产系统同步过来的数据, 并且在应急系统办理的业务数据, 在生产系统恢复正常后, 同步回生产系统, 保证用户在生产系统中正常的办理业务和使用服务。因此必须保证应急系统和生产系统之间的数据同步, 采取有效手段保障两个系统之间的数据一致性, 从而保证业务受理和数据的准确性。

3 建设方案

3.1 系统部署

广西生产中心和应急中心的双中心体系采用同城异址的建设方式、保证了硬件设备的独立性, 生产中心部署生产设备, 容灾中心部署应急设备, 保证灾害或故障发生时系统冗余可用。其中生产中心设在608第三机房、容灾中心设在608第二机房。

根据广西公司的实际情况, 当前广西公司应急系统硬件配置约为生产系统的1/2、业务承载能力约为生产系统的1/2, 性能足够支撑当前应急系统中提供的关键业务。

应急系统部署分为三层结构:

(1) 客户端:生产系统和应急系统的客户端的PC机是共享的。应急系统和生产系统之间的切换, 通过F5的请求指向修改来完成。在启动应急系统时, 营业员只需要通过统一的URL重新登录即可。

(2) 应用服务器:生产系统的WEB服务和中间件服务部署在生产中心主机上, 应急系统的WEB服务和中间件服务部署在容灾主机上。生产系统和应急系统的切换/回切通过F5实现。当BOSS系统出现故障时, 通过F5将前台业务请求接入到应急系统。生产系统恢复正常后, 通过F5进行回切, 将请求发送到生产系统。

(3) DB层:应急系统使用的是生产系统的克隆库, 克隆库与生产库是互相独立的。应急系统数据同步采用DSG方式从生产库中同步至应急库。

3.2 体系架构

广西生产系统及应急系统逻辑架构相同、部署的应用程序一致, 减少了程序部署和系统升级的复杂度、也保证了应急系统的可用性。应急系统采用B/S结构的处理方式。首先采用B/S结构的业务受理界面, 是BOSS系统设计的主流发展方向, 可以方便系统的升级, 利用前台用户的使用, 收敛后台的业务流程等优点;其次, 采用B/S结构, 使得生产系统与应急系统的受理界面互不影响, 便于快速实现系统的切换, 也避免了对现有前台营业受理界面修改对系统的影响。

BOSS应急系统架构可以分为三层结构, 分别为接入层、业务层、数据层。

(1) 接入层:跟用户接触的各个渠道的接入方式, 包括:营业厅WEB方式接入、网厅、IVR自动语音充值管理平台接入等。

(2) 业务逻辑层:进行各种业务操作和业务规则处理。采用组件技术实现, 将所有的业务逻辑都封装在组件中, 并利用组件提供业务服务。

(3) 数据层:主要功能是存储核心数据, 包括用户资料数据、卡资源数据、号码资源数据等。

3.3 系统功能

应急系统功能包括两大部分:应急系统管理和应急业务受理。

1) 应急系统管理:包括应急切换控制、应急系统初始化、应急业务数据恢复等功能。

(1) 应急切换控制:包括应急自动切换平台和应急切换后台控制。

i.应急自动切换平台:对整个应急切换操作进行了整合, 实现全自动化应急系统应用切换与回切, 有效避免了人为误操作的风险;并设计了申请、审批两级操作流程, 操作人员和管理人员能通过平台进行切换操作管理。切换的时候生成前台切换通知, 告知操作员启用应急系统, 并提示能办理哪些业务;当从应急系统回切到生产系统时, 告知系统已经恢复正常, 可正常办理业务。

ii.应急切换后台控制:控制营业前台、各渠道系统和接口连接到应急系统还是生产系统。后台自动切换功能采用切换消息发布服务器+切换消息接收代理进程模式实现, 有效降低自动切换平台的复杂度。将应用程序的实际切换操作封装成可执行脚本、仍放置在应用主机上, 相应地在应急主机部署了一套切换代理进程, 由代理进程解析切换请求、调用执行脚本完成实际切换操作。

(2) 应急系统初始化:应急系统使用的数据库是BC复制库, 每天凌晨会全量备份并覆盖应急系统数据库中的数据, 然后通过DSG增量同步定时同步生产系统和应急系统的数据, 由于应急系统与生产系统在业务控制的细节上的差异, 所以, 每次同步完成后应急数据库中的数据还不能直接用于应急系统, 要进行一些数据上的清理与准备工作。

(3) 应急业务数据恢复:针对在应急系统受理的业务, 在BOSS系统恢复正常后, 自动同步受理的业务数据到生产系统。

2) 应急业务受理:由于业务支撑系统中各个系统以及外围系统的关联性, 要实现对应急系统的业务受理和服务功能使用, 除了受理业务的各个渠道要进行业务受理功能改造外, 相关的后台 (如计费、开通) 和外围系统 (如充值卡平台) 也需要进行相关的改造。主要改造的系统和功能如下:

(1) 受理渠道改造

各受理渠道要实现对应急系统的改造, 一方面需要支持实时读取应急切换标记, 另一方面需要修改系统内部业务受理的实现模式, 将跨子系统或跨库等跳出自身系统范围内的功能调用都改造成不执行实际调用, 仅保存数据在应急数据库中, 待生产系统恢复正常之后进行数据恢复时再执行实际外部系统接口调用;同时, 还需要提供生产系统恢复正常之后的数据恢复方式, 并保证数据正确性与生产系统正常受理结果一致。下面列出具体改造点:

i.实时读取应急切换标记

通过应急控制平台界面进行切换时, 应急控制系统向受理渠道发送应急切换标记, 受理渠道要能及时获取, 并切换到应急状态;实现方式可以为socket或中间件接口, 由应急控制平台连接或调用。

ii.调用跨库跨系统接口逻辑修改

当应急标记切换之后, 受理渠道内部业务受理逻辑进行修改, 以适应应急系统的软、硬件环境。

iii.数据恢复的实现

受理渠道提供生产系统恢复正常之后, 应急期间办理的业务恢复手段, 同时提供稽核恢复数据正确性的手段。

在生产系统恢复正常后, 需要把应急系统受理的业务数据以业务办理当时场景的信息恢复到生产系统。应急系统的数据恢复, 是一个后台进程 (多线程) , 恢复进程启动后, 会按受理时间顺序检索应急工单主表所受理的业务记录, 并根据业务类型, 去相关的业务记录表中获取业务数据, 再分别调用生产系统中的对应的后台服务, 将应急业务的业务数据送给生产系统的后台受理服务接口中, 由生产系统的后台受理完成应急业务在生产系统中的再受理过程, 从而保证数据正确性与生产系统正常受理结果一致。通过生产环境执行业务受理过程, 对应的用户编号、工单编号等通过序列号产生器产生的编号存在不相同的情况, 相同的情况机率也非常小, 避免了将应急系统数据库相关序列号值同步到生产环境的问题。

为了缩短业务中断的时间, 应急系统回切回生产系统后, 应急系统办理业务的数据恢复回生产系统的同时, 生产系统对外提供业务办理, 应急业务数据恢复完成前, 在应急系统办理过业务的用户不能在生产系统办理业务, 以保证数据的一致性。

(2) 相关系统改造

i.充值卡平台

当应急系统启动时, 充值卡平台需要将原来BOSS生产系统提供的调用接口, 转发到BOSS应急系统提供的调用接口, 完成充值流程。

ii.统一开通平台

统一开通平台与应急系统走接口表的方式, 应急系统把需要开通的记录插入接口表中, 由统一开通平台负责后续的开通指令拼装和发送, 并回写开通结果到接口表, 不需要与应急系统程序进行交互, 直接由统一开通平台读取接口表数据。具体接口表的字段或格式与生产系统类似。

统一开通平台在完成开通操作之后, 根据HLR的结果, 将开通处理结果回写到接口表中, 应急系统调度进程定时读取接口表开通结果, 更新应急受理工单状态。

iii.计费平台

应急系统新装开户完成之后, 需要将新用户资料上发给计费平台, 计费平台与应急系统走接口表的方式实现数据交互, 应急系统在完成开户受理之后, 将新的用户资料插入到接口表中, 计费平台定时从接口表获取新的用户资料到应急MDB系统进行计费, 避免出现用户高额欠费等问题。另外, 其它如产品变更、计划变更等与计费相关的资料上发规则处理原则一致。

4 应用效果

应急系统建设完成后, 根据集团公司《业务支撑网应急保障管理办法》要求, 广西公司定期进行应急系统切换的应急演练。演练按照各个流程进行操作, 演练的结果达到了预期的目的:

(1) 应急系统和生产系统之间的切换/回切, 通过应急调度管理界面进行切换, 后台通过F5的请求指向修改来完成, 各个受理渠道的切换过程可以在10分钟之内完成, 较好的保证了BOSS重要业务受理的连续性。

(2) 在应急系统受理的缴费、停开机等涉及HLR开通的业务, 能实时发送到开通系统和HLR, 处理效率跟生产系统相比没有明显降低。

(3) 当生产系统恢复正常, 从应急系统切换回生产系统后, 把应急系统受理的业务数据以业务办理当时场景的信息恢复到生产系统。通过后台进程 (多线程) 进行生产系统数据恢复, 在恢复过程中, 在应急系统办理过业务的用户暂时限制在生产系统办理业务, 对其它用户则没有影响, 因此一旦应急系统回切到生产系统后, 即可正常为用户办理业务, 对业务连续性起到了较好的保障。

(4) 应急系统回切回生产系统后, 在生产系统恢复正常并且数据恢复完成后, 经过稽核, 生产系统和应急系统的数据一致, 确保了应急业务受理的数据一致性要求。

5 小结和展望

中国移动广西公司通过建设BOSS应急系统, 实现了当BOSS系统出现重大故障时, 能够快速切换到应急系统, 在各个渠道提供关键业务的受理, 提升了BOSS系统重要业务的服务连续性, 对提升客户服务满意度起到良好的效果。

下一步将考虑扩大应急系统业务受理的范围, 并且通过技术手段对应急调度自动切换的功能进行优化, 进一步缩短应急切换及回切环节的耗时, 同时考虑将应急后台自动切换的关键步骤及流程展现在应急自动切换平台界面上, 有助于操作及管理人员实时监控后台切换管理过程, 对切换过程中的异常情况及时发现处理。

参考文献

[1]中国移动通信有限公司《业务支撑网应急保障管理办法1.0.0》, 2010年11月

[2]中国移动通信有限公司《NGBOSS2-BOSS (V3.0) 业务规范》2010年6月

业务持续性 篇2

计划编制部门 质量中心 系统名称 财务管理系统、服务器、考勤管理系统 实

序 号 故障和 灾难描述 对关键业 务的影响 控 制 要 求(应急措施、系统恢复方法与步骤、时限要求等)责任分工 01 软件故障 无法访问核心数据、影响公司软件 开发和服务交付; 影响正常的财务业务操作及日常的运营管理。

首先要尝试能否进入安全模式,开机按 F8键,选择启动菜单里的第三项:Safe model(安全模式)。进入安全模式后,可以通过设备管理器和系统文件检查器来找寻故障,遇到有“!”号的可以查明正身再确定是否 del 或设置中断。也可以重装驱动程序,系统文件受损可以从安装文件恢复(建议事先就把 WINDOWS 的安装盘复制在硬盘里)。如果连安全模式都不能进入,就通过带启动的光盘或是软盘启动到 DOS,在 DOS 下先杀毒并且用 Dir 检查C盘内的系统文件是否完整,必要时可通过系统软盘进行 Sys C:,恢复相关的基本系统文件。如果 C 盘内没有发现文件,则只有对系统进行彻底重装。

IT 工程师完成,必要时请求软件供应商协助 02 病毒攻击 无法访问核心数据、影响公司软件 开发和服务交付; 影响正常的财务业务操作及日常的运营管理。

重新启动系统到 DOS,运行正版的杀毒软件(DOS 版)这样可以杀掉在 WINDOWS 下杀不了的病毒;而后再启动到系统桌面,运行杀毒软件的 WINDOWS 版本进行再杀毒。另一方面,由于病毒发作严重时会破坏一些文件;我们就在病毒发作之前把重要的文件备份到C盘之外其它驱动器,且把数据文件的属性设定为只读。

如上述依旧无效,按照软件故障车处置。

IT 工程师完成,必要时请求内部专家协助

03 硬件故障 无法访问核心数据、影响公司软件 开发和服务交付; 影响正常的财务业务操作及日常的运营管理。

首先确认外部连线和内部连线是否连接顺畅。外部连线有显示器,主机电源等。内部有主机电源和主机电源接口的连线(此处有时接触不良)。比较常见的原因是:显卡,内存由于使用时间过长,与空气中的粉尘长期接触,造成金手指上的氧化层,从而导致接触不良。对此,用棉花粘上适度的酒精来回擦拭金手指,待干后插回。除此外,观察 CPU 是否工作正常,开机半分钟左右,用手触摸 CPU 风扇的散热片是否有温度。有温度,则 CPU 坏掉的可能性就可基本排除。没温度就整理一下 CPU 的插座,确保接触到位。这之后还没温度,CPU 就可以升级了;除了上面的方法外,还有一招必杀技:用拔跳线的方法清除 BIOS 设置或更换主板的 CMOS 电池。当这些方法都尝试过并全部失败的话,立即联络供应商解决。

IT 工程师完成,必要时请求硬件供应商协助 04 火灾 无法访问核心数据、影响公司软件 开发和服务交付; 影响正常的财务业务操作及日常的运营管理。公司人员安全; 本公司办公楼安装了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及自动灭火系统,该系统具有自动、手动及机械应急操作三种启动方式。在自动状态下,当防护区发生火警时,火灾报警控制器接到防护区两独立火灾报警信号后立即发出联动信号。经过 30 秒时间延时,火灾报警控制输出信号,启动灭火系统,同时,报警控制器接收压力讯号器反馈信号,防护区内门灯显亮,避免人员误入。当防护区经常有人工作时,可以通过防护区门外的手动/自动转换开关,使系统自动状态转换到手状态,当防护区发生火警时,报警控制器只发出报警信号,不输出动作信号。由值班人员确认火警,按下控制面板或击碎防护区外紧急启动按钮,即可立即启动系统,喷发液体灭火剂。灭火完成后按照硬件故障逐一调试。

人资行政中心完成,必要时IT 工程师协助。

其他要求:无

拟制者:

***

日期:

2019 年 10 月 10 日

核:

***

日期:

2019 年 10 月 10 日

准:

***

日期:

业务持续性 篇3

一、“六步法”预防措施

1、在组织人力资源部管理人员的帮助下,准确掌握员工健康状况。

2、不鼓励管理层采取极端措施,建议管理部门通过公告、宣传栏或广播等形式教育员工不要轻信“怀疑”事件或谣言。

3、提供进行体温检查的场所。

4、对受“非典”感染的区域进行隔离、封闭,以确保工作人员的健康。

5、确定以前在重要职位上工作过的员工,他们可以作为替补人员来替代被“非典”感染的相应重要部门人员,以保证在A组感染“非典”的时候,B组能替换。

6、对于“非典”,我们在“战略上要蔑视,在战术上要重视”。

二、以人为核心的提高组织免疫力“四步法”措施

1、发布旅行资讯信息,减少到被传染区域出差旅行。

2、经常保持个人卫生和环境卫生。

3、促使人力资源管理主管监控病人及观察其症状,确定被潜在影响的“高度威胁”的员工。

4、要有畅通的意外事件汇报渠道。

三、“三步法”控制措施

1、识别核心业务:识别核心业务可以采用“业务风险等级排列”方法,这种分析方法是依据灾难发生后,所需复原的时间及中断发生的可能性来进行业务风险等级排列。

2、进行业务影响分析:正确地进行BIA(Business Impact Analysis ),首先应该了解组织的整体情况、关键业务处理流程和组织处理关键业务使用的资源。执行BIA有许多方法。其中最流行的方法是问卷调查法,首先要设计一个详细的调查问卷,并分发给重要的业务人员和IT人员,然后对收集的信息进行归类、分析,如果发现有用的信息,BIA团队则与相关人员联系做进一步了解。另一种比较流行的方法是拜访关键用户,通过分析面谈收集来的信息,开发一个详细的BIA计划和策略。

3、制定业务持续计划。业务持续计划的制定应结合业务影响分析的结果,并围绕这些结果进行。针对每项核心业务流程,都应有相对应的单独应急变计划。业务持续计划应该保证:在事故发生后能够在需要的时间内执行计划,维护或恢复业务运作。因此,业务持续计划过程应该考虑下列情况:

* 了解组织所面临的风险及其影响,包括关键的业务的识别和优先化处理。

* 了解中断很有可能对关键业务的影响,找到威胁组织生存能力的关键事件的处理办法。

* 考虑购买可能影响业务持续性的关键部分的保险。

* 阐明和归档业务持续性策略并在业务目标和优先权上达成一致。

* 保证业务持续性管理被并入组织处理流程和结构中。

* 所有责任和紧急事件过程的识别。

* 在需要的时间范围内实施紧急恢复,应特别关注相关部门的配合情况。

* 培训员工在紧急情况下的恢复处理流程。

* 指定执行计划的各个组成部分的具体人员以及备用人选。

* 业务持续计划的负责人员,选择技术服务的解决方案等。

* 实施前进行测试。

* 当情况发生变更时应及时更新计划。

计划的过程应该着重于关键业务目标,例如在指定时间内恢复客户的某种服务。围绕该服务的各种资源应该予以考虑,包括人员、信息处理资源以及信息处理设施等。

论会计业务流程的持续监控 篇4

持续监控是在一个较高频率的基础上对会计业务流程相关内部控制的建立和实施的整体情况进行的持续的、全面的、系统的和动态的监控活动。实施持续监控, 既是IT内部控制环境的客观需要, 也是开展持续审计的必然要求。

1. 适应IT内部控制环境。

当今的法规对于企业的内部控制提出了越来越严格的要求。对大型企业来说, 按这个要求建立起来的内部控制流程和关键控制点纷繁复杂且体系庞大, 采用手工方式对其进行监控, 会面临技术、时间、成本等多方面的障碍。

持续监控将一些重复的、分析性的工作自动化, 监控范围覆盖了会计业务流程中的全部交易数据, 通过明确权责关系, 在发现“例外事件”时, 即以“警报”方式发送给相关责任人, 使问题在萌芽状态即可进行识别和纠正, 并全程追踪问题的解决。通过持续监控, 还可以对识别出来的问题进行根源分析, 从而改进和优化内部控制。

2. 支持持续审计。

虽然持续审计并非需要依赖于持续监控才能存在, 但是内部审计作为内部控制的一项重要监控职能, 它所使用的持续审计技术与持续监控技术是类似的, 通常完善的持续监控系统内含了持续审计的功能。正因如此, 为了避免两者之间工作的重复, IIA要求审计人员在执行持续审计时, 应该将持续审计与持续监控进行整合, 在管理层已经对某项内部控制进行持续监控的情况下, 相同层次的详细交易测试就无需再进行, 取而代之的是, 对管理层持续监控程序有效性的评估 (IIA, 2005) 。同样, 外部审计人员在对管理层持续监控程序有效性的评估的基础上, 也可以借以开展持续审计。

二、会计业务流程持续监控的基本过程与方法

COSO (2009) 指出, 一个有效的监控计划包含建立基线、变更识别、变更管理和控制再验证四个组成部分。本文即据此来设计会计业务流程持续监控的基本过程与方法。

1. 建立基线。

基线是进行持续监控的依据, 它是在某个时点认为是有效的内部控制系统设计和运行状态的一个快照。常见的基线包括应用系统或者基础设施的配置设置或参数, 关于交易如何发生、处理和记录的业务处理规则。建立基线始于对会计业务流程面临的风险的全面了解, 识别出那些需要监控的、对会计业务流程控制目标“有意图”的风险, 并根据风险的重要性程度进行排序。而后, 识别出应对这些风险的关键控制。最后, 确定评估这些控制是否已经被实施、是否按照设计来运行所需的“有说服力”的信息, 由此确定基线的具体内容。

建立基线的目的是为了识别内部控制的变更情况。如果企业内外部环境发生变化, 而内部控制未能及时调整, 或者内部控制设计和运行发生了改变, 而基线未能及时反映, 这些都会在交易流的异象中体现出来。所以, 以基线为依据对交易进行分析, 识别交易中的例外、异常模式和趋势, 或者其他可能代表风险的因素, 抑或与期望的绩效指标相违背的情况, 可以有效识别控制是否需要变更或者已经发生了变更。

2. 变更识别。

进行变更识别, 持续监控需要对会计业务流程中的三类数据进行分析:常规的硬数据, 即能够清楚地定义、解释和计量的交易基础数据 (如价格) ;非常规的硬数据, 即需要从别的信息源获取信息, 并经过计算使它们能够解释和计量的数据 (如应计项目) ;软数据, 即具有高度主观性, 需要通过会计人员进行估计和判断的数据 (如存货的净现值) 。由于计算机目前还不能完全替代人工判断, 要全部实现对这三类数据的自动化分析还不可能。因此, 可以考虑一种比较可行的方法, 即将这些数据根据所需会计人员专业判断的多少进行分层。

Vasarhelyi等 (2004) 提出将对交易数据的分析区分为交易验证、合规验证、估计验证和判断验证四个层次。在这四个层级中, 层级越高, 需要的人工判断就越多, 自动化程度越低, 持续监控的效果越差。

交易验证针对的是未经汇总加工的交易“元数据”, 包括:验证原始凭证的录入是否符合基线中的相关规则;通过数据仓库中数据之间的勾稽关系, 或者价值链成员企业的信息沟通来检测虚假交易或者窜改过的交易;将业务流程的工作流程规范用持续方程进行表达, 来检查交易是否根据规定的业务流程持续、完整地进行了处理;借助现代安全技术 (如加密和数字签名) 来检测交易是否被非法处理;利用模式识别技术来发现交易中隐含的舞弊行为。

合规验证是证实交易的计量是否遵守了公认的会计准则。由于会计计量规则的模糊性、企业交易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要将这些规则全面纳入基线不可行。对于会计准则中明确规定的计量规则, 可以直接纳入基线。一些模糊的计量规则可以参照人工智能和专家系统的构建方法, 尝试运用知识表示和自动化的推理技术, 将它们转换为适合计算机执行的规范模式。这个层次的持续监控将使用模式匹配和其他技术来验证对计量规则的使用情况。对于可以直接验证的部分, 系统将自动化地判定该项应用是否合理。对于系统不能直接判定的部分, 则提交监控人员加以考虑。

由于不确定性的存在, 会计估计通常被认为只有通过人类专家才能进行。但是, 专家系统应用的经验告诉我们, 人类专家进行某些会计估计所需的参数, 可以通过将企业的内部参数 (如过去的应收账款回收率等) 和外部参数 (如市场利率、失业率、各种经济增长指标等) 采集和规范到一个估计模型中。在进行持续监控时, 可以将一些经过模型化的会计估计纳入基线。这个层次的持续监控可采用各种自动化的分析性复核程序。这些分析性复核程序不仅基于内部参数, 还包括外部参数。这些外部参数是持续监控系统获取的一个外部反馈, 例如, 将应收账款账龄的划分自动与同行业的其他公司的划分相比较, 来识别两者之间是否存在重大差异。

现代企业使用了大量的先进金融工具, 对这类交易进行持续监控, 需要复杂的、高层次的专业判断。这种判断可能要应对一些诸如持续经营决策、关联方交易的范围、企业系统的边界、价值链企业之间关系的性质等等。显然, 要实现对这种复杂的、高层次的判断的自动化分析是极其困难的。但是, 持续监控系统可以通过提供一些辅助信息, 来帮助监控人员进行判断, 例如, 可以借助对法规数据库和主要的信息源进行搜索的工具, 来获取一些进行判断所需的信息。

3. 变更管理。

持续监控会将上一步骤识别出来的变更, 以“警报”形式发送给相关责任人。警报的基本内容包括监控分析的具体细节、报送时间、报送对象、报送方式、对策建议、期望得到响应的日期。警报有轻重缓急之分, 为了避免某一时间段警报密集出现, 在设计警报过程中, 应该设计一种打分机制, 根据分数进行排序, 确定报送时间。根据警报的性质, 可能需要对控制设计和运行进行修正或完善, 或者建立起新的基线, 持续监控必须对这些后续处理进行全程追踪。此外, 持续监控系统使用者操作日志、基线的设定、警报及其后续处理的信息都应该予以保存。

4. 控制再验证。

当持续监控可以获取具有高度说服力的信息的时候, 它可以持续地对控制有效性进行证实。但是, 当持续监控所获取的信息说服力不足, 或者当风险达到一定程度的时候, 监控就需要采用专项评价的方式, 来周期性地对控制进行再验证。专项评价的执行频率和范围取决于被控制的风险的重要性水平、用于减低这些风险的控制是否重要和持续监控的有效性。

三、加强我国会计业务流程持续监控的若干思考

2009年4月, 财政部在《关于全面推进我国会计信息化工作的指导意见》 (下称《意见》) 中提出:“未来5~10年要实现大型企事业单位会计信息化与经营管理信息化融合, 同时要根据企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的要求, 将内部控制流程、关键控制点等固化在信息系统中, 促进各单位内部控制规范制度的设计和运行更加有效, 形成自我评价报告。”可见, 在会计流程与业务流程进行融合的基础上, 实现内部控制的信息化, 并将其嵌入会计业务流程中, 是我国未来会计信息化工作的主要任务之一, 而且《意见》要求的“形成自我评价报告”, 又客观要求实现对内部控制监控的信息化。

根据莆瀚咨询公司 (2010) 发布的《中国企业内部控制共性问题》中指出, 目前企业普遍存在着对信息系统内部控制认识不足或存在偏差, 未能建立完善的信息系统内部控制体系, 而且IT治理不完善等问题。鉴于我国目前信息系统内部控制基础还比较薄弱的现状, 笔者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我国会计业务流程的持续监控。

1. 夯实标准化的会计信息化基础。

标准化的会计信息化环境, 是推广对会计业务流程的持续监控的前提。在一个未规范化的会计信息化环境下开展持续监控, 企业只能根据自身会计业务流程、交易数据、内部控制、业务处理规则的特点来进行大规模定制, 由此产生的技术方面的障碍和成本方面的压力, 并非每个企业所能应对。

我国即将建立的会计信息化标准体系, 将为持续监控提供一个标准化的会计信息化环境。其中, 会计基础工作标准, 将为构建标准化的会计业务流程提供依据;数据信息标准, 将会是一套涵盖会计信息生成、报告、披露与利用全过程的、比较完整的XBRL分类体系, 这给持续监控提供了规范化的分析数据;软件技术标准, 将为持续监控嵌入会计业务流程提供技术参考;应用性控制标准, 将指明所需要进行持续监控的内部控制流程和关键控制点。

2. 挖掘现有信息系统的持续监控功能。

我国会计信息化经过30余年的发展, 许多企业已经过渡到了更高层次的会计信息化阶段, 企业在会计信息化基础设施方面已经进行了大量的投入。但是, 由于传统的内部控制观念根深蒂固, 许多企业仅仅是将AIS (或ERP) 作为一种自动化会计业务流程的工具, 对于其中的内部控制功能较为忽视, 出现了书面内部控制与IT内部控制“两张皮”的现象。

出现上述现象的一个主要原因在于管理层对于IT内部控制认识不足, 对越来越多的嵌入AIS (或ERP) 中的内部控制充满神秘感, 对其进行监控不知如何着手。当前, 国际上一些著名的ERP软件厂商 (如SAP、Oracle) 推出的“公司治理、风险管理与法规遵循” (GRC) 产品, 能够与他们的ERP软件集成, 实现对业务流程的持续监控。以SAP GRC为例, 通过它可以方便地了解当前的ERP系统已经实现了哪些控制点, 还有哪些没有实现, 而且可以实现对这些控制点的自动化监控与测试, 并生成控制报告。

3. 提高内审人员实施持续监控的能力。

COSO指出, 有效的监控是由具备恰当胜任能力和客观性的监控人员来进行的。胜任能力是指监控人员具备内部控制和相关流程方面的知识, 包括对内部控制如何运行、哪些因素能够导致一个控制缺陷的了解。监控人员的客观性是指在进行监控过程中, 不会有个人私利方面的考虑。显然, 内部审计的客观性和独立性, 加上内部审计与内部控制的天然关系, 内审人员必然是执行持续监控的主体。

对于内审人员而言, 他们并非消极地执行管理层所实施的持续监控技术, 由于持续审计技术与持续监控技术的共通性, 内审人员在管理层还没有实施持续监控的地方, 甚至可能主动来帮助企业建立风险管理和控制评估程序。这就是说, 从内审人员开展持续审计的角度出发, 需要具备实施持续监控的能力。另外, 持续监控包含的审计功能越多, 它的可利用性越强, 所以, 内审人员在管理层实施持续监控过程中, 会充分发挥它的咨询作用, 从自身需求出发提出建议, 帮助完善持续监控系统。

我国的内审人员主要是财务审计人员, IT方面的技能非常欠缺。而实施持续监控需要内审人员熟悉会计审计准则, 能够理解并应用会计信息化标准, 了解IT内部控制的内容、方法和相关规范, 对于会计信息化软件有一个较深的认识, 而且还必须具备将这些知识应用到持续监控的基线设置和交易监控过程中的能力。显然, 单个审计人员要同时具备这些素养是非常困难的。比较可行的办法是, 组建一个不同专业背景的、分工明确的、密切配合的审计团队。

4. 开发会计业务流程持续监控软件。

长期以来, 由于企业对于持续监控的需求能动性不足, 导致持续监控软件市场狭窄, 软件厂商都不愿介入。随着《萨班斯法案》的发布, 人们对于公司治理、风险管理和法规遵循重要性认识的加深, 持续监控软件市场才逐渐兴起。在国际上, 以SAP、Oracle为代表的ERP软件厂商, 已经推出了各自产品配套的GRC解决方案;以ACL为代表的审计软件厂商, 推出了持续监控解决方案。

目前我国的软件厂商还没有涉足持续监控软件领域。《意见》指出, 在推进会计信息化工作中, 应当重视发挥会计软件公司和有关服务商的技术支持作用, 着力培育一个能够满足信息化发展需要的会计信息化服务产业。鉴于我国会计信息化软件较高程度的国产率, 笔者建议国内领先的ERP软件厂商适时推出持续监控软件。具体可以采用三种方式:ERP软件厂商推出与之配套的GRC软件;会计信息化软件 (或ERP) 构建过程中直接内嵌持续监控 (审计) 模块;待会计信息化标准体系建立之后, 再研究开发通用的持续监控软件。

综上所述, 持续监控是在一种较高频率下执行对交易数据的分析, 来反映控制缺陷的一种反馈控制机制。持续监控的自动化程度取决于它替代人工进行判断的能力、交易数据能够及时获取、能否实现与会计业务流程的无缝结合。持续监控的成效取决于对于警报能够及时处理、基线是否能够及时反映环境的变化、监控人员是否具备恰当的胜任能力和客观性。标准化的会计信息化基础和持续监控软件的支持, 是持续监控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摘要:在会计流程、业务流程和控制流程集成的基础上, 通过建立控制基线、变更识别、变更管理和控制再验证四个环节来实施一个有效的持续监控计划, 是内部控制持续有效的保证。在我国内部控制尚且薄弱的情况下, 可以通过夯实标准化的会计信息化基础、挖掘现有信息系统的持续监控功能、提高内审人员实施持续监控的能力、开发会计业务流程持续监控软件等措施来加强我国会计业务流程的持续监控。

关键词:内部控制,持续审计,持续监控

参考文献

[1].IIA.Global Technology Audit Guide (GTAG) 3:Continuous Auditing:Implications for Assurance Monitoringand Risk Assessment.Maitland Ave:Altamonte Springs, 2005

[2].Vasarhelyi, M.A.Alles, A.Kogan.Principles of analyticmonitoring for continuous assurance.Journal of Emerging Technologies in Accounting, 2004;1

银行业务连续性计划实施报告 篇5

2017年业务连续性计划实施报告

尊敬的行领导: 根据XXX银行重要业务连续性计划,我行在2017按照计划先后成功开展了三次模拟真实业务,贴近实战的应急演练。演练检验了灾难备份系统的可用性,验证了灾难切换的及时性和有效性,提升我行对突发事件的协同处置能力,检验了业务连续性计划的可用性,也促使我们不断更新完善业务连续性计划,现将业务连续性实施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一)业务连续性计划

为降低或消除因信息系统服务异常导致重要业务运营中断的影响,快速恢复被中断的重要业务,提高业务连续性管理能力,确保各项重要业务的连续性、高效性,我行于XXXX年制定了业务连续性计划。该计划中明确了业务连续性组织架构及职责,明确了我行重要业务系统,确定了业务恢复优先次序,制定了重要业务恢复目标,包含了各类突发事件的应急预案,制定了业务连续性计划演练的内容、流程及频率。

(二)灾难备份系统建设情况

我行于XXXX年XX月将核心业务系统托管于XXXXXX,同年XX月在XXXXXX建设了同城灾备中心,对核心业务系统、柜面业务系统、IC卡系统实现了、二代支付系统实现了应用级灾难备份,达到第五级灾备水平,RP0实现数据零丢失,RTO达到小于4小时。在XXX建立了数据级灾备对核心业务进行数据级备份,RPO小于等于24小时。

二、业务连续性计划实施情况

业务连续性计划测试与演练包含应急执行小组应急处理的有效性,故障解决的准确性,进行生产系统灾难恢复后的正确性与运行效率检验,使用用灾备系统接管系统服务后的正确性与运行效率,外部资源的协调情况等。由应急执行小组制定了演练方案,联合外包商由各成员按照演练计划、演练时间安排进行测试演练。

(一)二代支付系统应急切换演练

为保障XXX银行信息系统安全、可靠、稳定运行,提高应对各类信息系统突发事件的能力,X月XX日组织开展了二代支付系统应急演练。本次演练包括应用系统、网络系统等各类故障的应急处置。作为一年一度的应急演练,本次演练在往年基础上进行了完善补充,内容更加全面,场景更加真实,整个演练过程成功,达到了预期目的。

(二)核心系统、XXX柜面系统、XX系统切换演练 X月XX日凌晨X点到X点XX分,在总行科技信息部、风险管理部、运行管理部、零售业务部等部门与XXXX公司配合完成了对核心业务系统、XXX柜面业务系统、XXX系统、业务网络的同城灾备切换演练。本次演练模拟XXXX数据中心发生灾难性事件,启用XXX灾备中心进行生产,演练完成后,将业务回切到XXX数据机房。本次演练业务验证采用真实银行卡和银行账户进行测试,灾备切换和回切后的业务 验证均取得了成功。本次演练贴近实战场景,验证了同城灾备环境的可用性,同时通过演练检验了在重大突发事件发生时,我行的应急恢复团队能够按照应急处理预案中的角色分配,快速处理故障。

(三)流动性风险应急演练

X月XX日,由计划财务部牵头组织开展了流动性风险应急演练。本次演练由计划财务部牵头,董事会办公室、风险管理部、行政办公室、运行管理部、科技信息部、金融市场部、审计部、小微金融部、公司业务部、零售业务部积极配合并全程参与。前期准备阶段各部(室)多次协调,研究制定演练方案,推敲演练细节,共同制定了方案。演练场景一是网点搬迁,部分客户不知情,造成不良舆论,提前支取存款,产生挤兑,现金库存告急;演练场景二是同业市场资金紧张无法通过正回购筹借资金,导致我行流动资金紧张,资金缺口XX亿元,该信息被误传,大批储户围堵营业机构,要求提取存款,各网点现金库存告急。

通过此次演练,实战检验了我行流动性风险管理能力,对进一步增强流动性风险意识、提高流动性风险管理水平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三、下一步工作及建议

本按照业务连续性计划开展了几次应急演练取得了圆满成功,提高了我行业务连续性管理能力,下一步的业务连续性计划工作还有:

(一)修订业务连续性计划

我行使用的业务连续性计划是XXXX制定,在核心系统托管后,部分业务模式发生了变化,需要对业务连续性计划进行修订,要确保该计划的切实可行,最好专门指派一个或多个员工来履行业务连续性计划的编制以及定期测试和维护这个计划的职责。

(二)业务连续性计划的学习

业务连续性计划是一套基于业务运行规律的管理要求和规章流程,使一个组织在突发事件面前能够迅速作出反应,以确保关键业务功能可以持续,而不造成业务中断或业务流程本质的改变,它包含了确定关键业务、确定支持关键业务的资源和系统、估计潜在的灾难事件、选择计划策略、如何实施策略、测试和修订计划等方面。我行业务连续性计划方面还未与专业人才,需要培养一名或多名业务连续性计划的专业人才,可参加灾难恢复协会的相关培训,充实我行专业人才队伍。

(三)网银系统的应急切换演练

由于我行的网银同城灾备系统于XXXX年XX月完成建设,上一次的重要信息系统应急切换演练未包含网银系统,下一步需要制定网银系统的灾备应急切换演练的计划和方案。

科技信息部

业务持续性 篇6

4月中旬,传出重庆市政府计划清理政府投资项目的融资工作,受此消息拖累,在港股上市的重庆农商行股价大跌,4月16日下跌7.99%,第二日又下跌6.58%,创下今年以来最大跌幅,且在随后的一周里,虽有反攻,却依然保持颓势。

该行董秘隋军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坚称,该行地方融资平台数量少且质量好。

不过,记者却发现该行去年业绩表现虽然不俗,但从其利息收入因素分析上看,应收同业及其他金融机构款项无论是规模还是利率都占比最大。“有通过表外做类似于银监会欲规范的通道业务嫌疑。”一家总部位于北京的券商银行分析师表示。

重庆农商行是否涉及做了过多通道业务?这部分业务在今年将加强监管的背景下,对利润增长是否造成影响?记者就此问题询问该行,但截至发稿重庆农商行并未做出合理解释。

贷款风险隐忧

地方融资平台风险一直都是拖累银行股的命门之一,但凡有风吹草动都会造成银行股股价一泻千里。重庆农商行再次因此“中标”。

日前,有消息称重庆已于3月开始重点清查BT(Build Transfer)项目建设融资。BT直译就是建设移交,简单理解BT模式即投资人建设完工后,由政府加价回购。该模式是基础设施项目建设领域中采用的一种投资建设模式,近年来在重庆地区一些重大项目采用的就是此种模式。

此前媒体报道,由于部分县域地方政府出现无力付款情形,重庆市政府开始清查BT项目。而重庆农商行的一些客户和部分股东均与当地基础设施建设有关。

该行2011年年报显示,2011年末前十大单一借款人中,有5家属于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5家贷款总额合计72亿元,占总贷款额(包括公司和零售)约5%。

前10大股东中的3家国有股东分别是,重庆渝富资产经营管理集团公司、重庆市城市建设投资(集团)有限公司、重庆交通旅游投资集团有限公司,这3家公司均属于地方融资平台机构。

因此,重庆农商行此番股价下跌就不难理解了。

即便在股价下跌几日后,该行发布了业绩超预期的一季报,股价略微回调,但转头又进入下跌通道,相比4月16日的收盘价,截至4月25日重庆农商行股价下跌约13%。

隋军对该行地方融资平台情况解释称,去年与地方融资平台相关的贷款下降13亿元人民币以上,除一个项目外其他都属于现金流全覆盖,且唯一的这个项目有第三方提供抵押担保。

事实上,影响银行股价的另一大命门——房地产贷款风险,也对重庆农商行股价有较大影响。年报数据显示,重庆农商行房地产贷款余额136亿元,占贷款总额的9.4%,在公司类贷款中排列第三位,而该行业的不良贷款额在所有贷款中最高,达45亿元,不良贷款率也最高,为3.33%。

“通道”业务难持续

与其他上市银行一样,重庆农商行2011年业绩继续保持增长,实现净利润42亿元,比上年增长12亿元,增幅达39%。

上述分析师对记者说,“去年由于利率上调,以及中小企业贷款难,银行议价能力很强,利息收入普遍高涨。”

重庆农商行2011年净利息收入105亿元,较2010年增长40%。

“由于利率调整影响及存贷款重定价不同步,生息资产平均收益率提高幅度高于计息负债平均成本率上升幅度,使得净利差较上年上升16个基点,净利息收益率也较上年上升29个基点。”重庆农商行在年报中也如此分析。

但看起来,今年该行想要保持如此高的增速不是一件易事。

目前中国银行业盈利依然是依靠传统业务收入,业绩增幅的大小主要由存贷款规模来影响。不过,就重庆农商行的净利息收入变动因素分析来看,客户贷款和垫款在规模和利率的影响虽然大,却并不是最大的。

影响该行利息收入最大的是应收同业及其他金融机构款项,再具体拆分,记者发现其中买入返售金融资产又是应收同业款项下贡献度最高的。截至去年末,买入返售金融资产平均余额420亿元,较去年增长161亿元,增幅达62%,同时,平均收益率也上升了3个基点,由此所贡献的利息收入暴涨263%。

买入返售金融资产相当于是指公司按返售协议约定,先买入再按固定价格返售的证券等金融资产所融出的资金,买入对象有票据、证券、贷款等。

去年迫于信贷规模压力,部分信贷已达上限的银行借助买入返售业务腾挪信贷空间至表外,而农信社就是主要的借助“通道”。过去票据在买入返售业务中占大头,但是去年6月份银监会就开始清理整顿票据业务,严禁银行与农信社通过“卖断加买入返售”的方式绕过信贷监管。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一季度该行票据贴现激增,从2.52亿元增至38亿元,大约增长了15倍。

但是,“在监管趋严的环境下,买入返售业务必将下降。”上述分析师认为。

除了利息收入大增外,重庆农商行中间业务收入也大增。去年该行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64亿元,增幅122%。

在其他中资上市银行中,中间业务收入通常是结算和清算手续费比重较大,但是重庆农商行的中间业务结构中确是咨询及顾问费占比最大,且结构极其不平衡。

年报数据显示,该行咨询及顾问费2011年为4亿元,而2010年只有0.9亿元,变动率高达381%。占比排列第二的是代理业务佣金,为1亿元,较2010年变动3%,其余项目在2011年收入情况分别为:银行卡手续费0.74亿元、结算和清算手续费0.35亿元、托管及其他受托业务佣金0.09亿元。

实际上,2011年各银行的咨询及顾问费都增加很多,主要原因是中小企业贷款难,在并没有为中小企业提供更多服务的情况下,利用议价优势增加收费名目,会计表现上都计在咨询及顾问费上。

“重庆农商行中间业务结构尚不能和其他中资上市行相比,其业务主要集中在重庆地区,客户比较有限。像去年这样的中间业务收入增长今年很难维持,银监会在规范手续费上今年推出‘七不准四公开’,差不多会卡住银行乱收费情况。”一位港股分析师表示。

定位打擦边球

从农信社改制为农商行,再到上市,重庆农商行一直走在同类银行的前列。但是做的越大,压力也越大,既要保证三农服务,还要向股东保证业绩增长。

为了平衡,重庆农商行保证了涉农贷款,但是对农户贷款却相应减少。“涉农贷款主要是对企业贷款,跟三农沾边的都算。”某地区一农信社主任告诉记者。

年报数据显示,该行2011年末涉农贷款余额603亿元,占全部贷款的42%,较2010年末增加102亿,增幅20.43%。

但农户贷款仅有21亿元,占全部贷款仅1.46%,在各类贷款中占比最低,较2010年末减少10亿元,占比也较2010年下滑1.13个百分点。

基于互联网金融的业务连续性管理 篇7

互联网金融的翘楚阿里巴巴旗下的余额宝用户已超过8000万, 管理资产总规模超过5000亿。这样规模的互联网金融企业, 对系统实时性以及业务连续性要求当然更高。系统中断对公司的影响是巨大的, 截至2014年3月31日, 余额宝一季度为用户盈利57亿元。美国加州一家市场调研公司对8个金融行业宕机 (业务中断) 1小时的成本测算显示, 各行业造成的损失从15000美元到650万美元不等, 平均损失为120万美元, 金融业运行中断将损失650万美元、信用卡销售认证系统损失260万美元、ATM费用损失每小时达14500美元, 那么拥有超过5000亿资产管理规模的余额宝一旦出现宕机, 其损失也将是难以估计的, 由此可见但凡涉及金融领域, 业务中断的影响面大, 实现业务连续是互联网金融必须要实现的最基本也是最关键的目标。银行在实施业务连续性管理项目过程中, 通常由信息科技主管部门牵头围绕生产中心、灾备中心、测试中心等多个部门开展灾备建设工作, 但2011年中国银监会发布了《商业银行业务连续性监管指引》, 对我国商业银行实施业务连续性管理提出了明确的要求, 自此商业银行也逐步开展了跨部门的业务连续性管理项目, 规范了应急响应、恢复策略和后期跟进等相关工作。逐步从原有的被动建设灾备中心, 到主动建立业务连续性管理体系, 逐渐形成了从确保核心业务灾备能力到逐步深入确保所有重要业务连续的思路, 银行的高级管理者对风险管理的认识水平也从简单的灾备提升到全面的风险管理层面。事实上2008年汶川地震时, 首家银行进入灾区已是3天以后;而随着银行业业务连续性管理的不断完善, 在2013年的雅安地震时, 24小时之内就已有银行开始为灾区提供金融服务, 业务连续性管理建设和发展的成果是显而易见的。

对于互联网金融公司, 出于成本考虑, 不可能像传统银行那样建立独立的灾备中心, 并对灾备中心、生产中心等建立ISO20000运维体系。大多数中小型互联网金融公司可以采取分步走的战略逐步建立起符合公司业务特点, 满足合规要求, 实现业务连续目标的业务连续性管理体系。

第一步, IT运维服务及机房外包。正如传统银行业是从IT灾备逐步进化为跨部门的业务连续性管理, 互联网金融企业同样首先需要保证业务开展所需依赖的IT基础设施安全、可靠和有效。需要与IT运维服务和机房外包供应商签订服务水平协议, 协议中除了需要对7*24小时机房监控、巡检、告警通知、运行分析等进行规范, 同时应该借鉴目前银监会和保监会对银行和保险公司的业务连续性管理要求, 在协议中规范服务供应商业务连续性管理的职责、权限划分、报告机制、应急处置模式以及演练配合等相关工作, 在与IT运维服务及机房管理的供应商签署服务协议时就将其纳入整个公司的业务连续性管理体系。

第二步, 明确恢复策略。在2011年银监会发布的《商业银行业务连续性监管指引》中规范了银行实施业务连续性管理的方法和步骤, 其中包括业务影响分析 (BIA) 和风险评估 (RA) 。但就目前而言, 我国大多数互联网金融公司的业务范围远没有银行广, 业务复杂度也远不及传统商业银行, 它们往往是依托强大的用户群, 开展类似虚拟营销的工作, 业务和风险场景相对单一, 几乎完全依赖于信息系统, 所以互联网金融企业在实施业务连续性管理项目时, 可以简化业务影响分析和风险评估工作, 侧重于明确信息系统的RTO以及信息系统故障场景下的恢复策略。之后的业务连续性演练场景也应侧重于信息系统层面, 例如:信息安全事件应急演练、机房环境应急演练、电力中断应急演练和信息系统故障应急演练。

第三步, 明确通报机制和公关目标。传统银行在开展业务时即使部分信息系统中断, 仍然可以依靠银行网点部分实现对外服务, 但对于互联网金融企业而言, 系统中断可能就意味着服务的全部终止。目前绝大多数互联网金融企业在因系统维护而无法对外服务时, 通常提前通过短信 /微信 / 电话 / 网站信息公布等方式告知客户, 这种提前告知的方式可以被大多数用户所理解。但当公司经历系统意外故障或中断时, 往往由于缺乏相关经验, 无法及时有效地上报监管机构, 并告知客户, 其造成的影响是巨大的。所以在明确信息系统恢复策略, 并制定应急预案之后, 需要着力于明确事故后的通报机制和公关手段, 如此才能将信息系统中断对公司的影响尽可能降到最低。

第四步, 业务连续性演练, 业务连续性管理体系的顺利实施需要通过不断地演练, 演练的复杂程度、重要性、范围和演练目标等因素不同, 所采取的演练方式也有所不同。以系统功能故障而造成无法实现资金提取, 导致客户情绪激动为例, 包括监察稽核部、市场部、运营部门在内的各个部门, 职责分工不同, 同时其相应的应急处置技术复杂度又较低, 可以采取分散演练的方式。而对于技术含量较高, 又属于中断事件应急演练的关键环节, 且由单一部门负责, 则应倾向于采用集中演练的方式。分散演练和集中演练相结合的方式可以更大程度地减少应急演练对公司日常运营造成的影响。

我们不建议互联网金融企业像传统商业银行那样一步走、全面化地实施业务连续性管理, 但在简化业务影响分析和风险评估工作的同时, 互联网金融企业仍必须考虑到五大因素。

公司可能遭遇的中断事件, 并考虑需要面对中断事件时的业务中断时间;

可能的恢复速度, 其与RTO存在差别, RTO是用户希望能够恢复的目标, 而公司往往受制于资源难以确保RTO的实现, 所以公司必须考虑系统中断发生后需要多久才能恢复;

恢复程度, 是否需要恢复每条记录和交易, 是否存在不需要恢复的数据;

可用的技术, 由于互联网金融地理、资源、资金等方面的限制, 必须结合考虑所选技术在本地区的适用性、实现条件以及实施时是否受现有条件制约;

业务连续性实施方案的总体成本, 实现业务连续 性管理需要投入多少经费?不实现业务连续性管理的损失是多少?

这五方面因素不是孤立的, 他们相互影响、相互制约, 互联网金融企业在实施业务连续性管理项目时必须综合考虑这五大因素, 同时做出舍取。

业务持续性 篇8

关键词:服务外包,经济全球化,发展

1 服务外包的含义

服务外包是指生产经营者将服务流程以商业形式发包给本企业以外的服务提供者的一种经济活动。主要包括信息技术外包 (ITO) 和业务流程外包 (NPO) 两个部分。企业的经营业务根据其与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联度可以分为核心业务和非核心业务, 外包就是企业将不直接创造价值的业务剥离, 而将注意力放在创造价值的核心业务上。

2 中国发展服务外包业务的机遇以及益处

中国有着稳定的政治环境、较好的法制环境和较完善基础设施建设, 同时还具备巨大的市场潜力以及大量较低成本的人力资源, 这些都预示着中国在发展服务外包业务中存在着较明显的优势。而经济全球化也给以中国为主的发展中国家发展服务外包业务带来新机遇。

首先, 西方跨国企业为了降低成本而外包服务。西方跨国企业一方面可以将固定成本转化为变动成本, 节省固定资本投资和固定费用的支出;另一方面, 也可以把大量的白领工作交付给外部供应商。据相关研究表明, 通过服务外包业务, 企业可以降低70%的成本。其次, 跨国企业为了战略性业务而将服务外包。跨国企业摆脱不创造价值的业务而将耗人力、耗物力和耗财力的工作都外包给外部供应商, 如耐克公司, 其核心能力主要是产品的设计, 除此之外的其余所有工作都外包。

同时, 中国大力发展服务外包业务也有利于中国外贸经济的长足发展。

第一, 服务外包业的发展有利于中国企业改善作为劳动密集型企业的地位, 从而获得产业发展的主动性, 只要服务外包的发展规模和水平达到一定的临界点, 跨国公司控制市场的力量就会发生演变, 其压榨供应商的能力就会有所下降, 使得服务外包的承包者获得较强的议价能力, 从而在产业发展中加强了对于技术和管理的学习, 获得了更强的发展的主动性。

第二, 发展服务外包, 有利于中国的大中型城市形成以现代服务业为中心的城市结构, 从而有利于中国在全球分工体系中的转变。

第三, 服务外包业使包括中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有了接受技术、知识和技能相对比较密集的业务的机会, 同时也就有了向跨国企业团队学习、交流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的机会。当代企业产品的生产、工艺过程越来越复杂。必须不断学习、更新知识体系。

3 对于中国发展服务外包的建议

3.1 提高对于服务外包业务发展重要性的认识

由于目前服务外包业务在总体的贸易总量中所占的比例还较低, 对于中国经济的影响也较小, 而且作为一种新型的现代贸易形式, 往往也易被人们所忽视。而中国正有基础、有潜力同时也有必要、有可能发展现代服务外包业务。正如前文所述, 服务外包也有利于提升我国大型城市的国际竞争力, 因此我国特别是政府部门要加强对服务外包业务发展的重视, 从而制定出相应的扶持性的政策法规。

3.2 我国服务外包宜采取大公司的发展战略, 努力形成品牌优势

目前我国的服务外包企业普遍存在着发展规模偏小的问题, 政府应当积极推进服务外包企业实施资源重组, 鼓励服务企业实施并购活动, 以发展出一批规模较大、具有国际竞争力、能够发挥龙头作用的大公司、大集团。同时企业也应当积极通过国际资质认证, 增强自主创新能力, 加快品牌的建立, 从而更有资质和信用来承接国际服务外包大单。

3.3 加强对于服务外包配套措施的建设

业务持续性 篇9

一、制约农村小额信贷业务可持续发展的因素

1. 小额信贷机构管理水平低下, 运营乏力。

小额信贷机构的能力不足一直是制约小额信贷业务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能力不足直接影响小额信贷机构的管理效率, 增加了操作与管理成本, 降低了收入。如小额信贷机构不能够正确识别信贷风险, 不仅容易提高贷款的坏账率、减少贷款的利息收入, 而且也增加了小额信贷机构的管理成本, 这样在经营管理过程中就不可避免地出现效率低下、市场竞争力不强等状况, 从而就不可避免地影响到小额信贷业务的可持续发展。

2. 小额信贷业务的保障机制不健全。

首先, 贷款本身就存在风险。由于农业受自然灾害、市场行情、人为因素等的影响较大, 加上借款主体即农民的抗风险能力较弱, 一旦产生风险, 无疑是雪上加霜。同时, 由于缺乏相应的保障机制, 农村小额信贷机构面对风险往往显得束手无策。其次, 存在外部风险:一是来自于农户的道德风险;二是由于农户的法律意识淡薄, 存在将多个小额农贷转给一户使用的现象, 形成风险叠加;三是由于移民、外出等原因, 致使诸多小额贷款因债务人外迁而无法收回。这给信贷管理带来很大的难度, 致使有的地方的小额信贷风险比较大。由于小额信贷业务的保障机制不健全, 从而影响了小额信贷业务的可持续发展。

3. 小额信贷产品单一。

目前小额信贷机构所能提供的金融产品是比较单一的, 而且不是针对某些贫困户量身订制, 因此他们不得不放弃小额信贷而转向利率更高的民间借贷。

4. 小额信贷业务的利率偏低。

总体而言, 目前大多数小额信贷业务的利率偏低, 偏低的贷款利率带来的直接后果是:小额贷款的利息收入难以完全补偿小额信贷机构的风险成本和经营成本, 使小额信贷机构难以实现财务独立和持续发展目标, 而这不利于小额信贷业务的可持续发展。

5. 小额信贷业务的资金来源不足。

资金是否充裕对于开展小额信贷业务是非常重要的, 也是小额信贷业务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前提条件之一。随着农村经济发展速度的加快, 农村经济开始向多元化方向发展, 这使信贷资金需求逐渐加大。但受各种因素的影响, 农村小额信贷业务存在资金不足的问题, 贷款难以为继, 无法满足农户较大的资金需求。这导致了农村小额信贷业务存在明显的功能性缺陷, 势必限制其长远发展。

二、促进农村小额信贷业务可持续发展的建议

农村小额信贷业务的可持续发展问题也就是对农村经济发展持续提供资金支持的问题。只有持续提供金融产品或服务, 农户才有可能持续地开展各种经济活动以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

1. 开放农村小额信贷市场, 建立完善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

随着农村小额信贷需求的多样化, 必然要求在农村建立多层次、多元化的金融服务体系。从而, 我们应充分发挥各层次金融机构的现有资源优势, 构建完善的农村小额信贷服务体系;同时, 在当前农村信贷市场比较利益低下、多数金融机构不愿进入而原有金融机构不断退出的情况下, 政府应在完善农村金融法规、优化农村金融市场监督手段的基础上, 通过降低农村金融机构准入门槛、出台各种税收优惠政策、建立相应的激励机制等措施, 有效促进更多金融资本进入农村金融市场, 逐步建立开放、竞争、繁荣、规范的农村金融市场, 从而实现小额信贷业务的可持续发展。

2. 实行风险补偿机制, 建立多元化资金投入机制。

建立小额信贷业务的风险补偿机制, 通过建立风险补偿基金来弥补因自然灾害等不可抗力因素造成的小额信贷损失。为了分散和规避风险, 可以在农村推行农业保险, 扩大承担风险的主体范围, 增强贷款人的抗风险能力, 使风险由信贷机构和保险公司共同承担。小额信贷业务的资金来源不足的问题, 最终需要通过市场化运营来解决, 即通过一定的政策支持, 促进小额信贷业务走上市场化运作轨道, 吸引国内外的社会资金投入到小额信贷中来, 使其资金来源多元化。农村信用合作社除依靠自身的存款和央行的再贷款外, 还可以发展农村金融机构之间的资金借贷业务, 疏通横向资金融通渠道。另外, 还可适时通过发行短期融资券、公司债券、股票等方式进行融资, 鼓励外资以及民间资本投入, 允许开展吸收存款业务, 以解决可持续经营问题。

3. 制定合理的贷款利率。

小额信贷利息收入是小额信贷的主要收入来源。首先, 制定合理的利率是小额信贷业务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条件之一, 因为利息收入可以用来补偿管理费用、资金成本、与通货膨胀有关的资金损失以及贷款的损失。其次, 制定合理的利率也是一种风险控制手段, 能将一些非贫困者排除在外, 并通过一定的激励机制保持还贷率。最后, 贷款利率是借款者和放款者最关心的问题。只要制定了合理的利率, 农村贫困农户就会参与小额信贷业务;只要制定了合理的利率, 放款者才能保持一定的经营规模, 保持其收支平衡。因此, 要实现小额信贷业务的可持续发展, 应允许小额信贷机构根据其自身的经营目标和财务状况实行不同的利率政策, 制定合理的贷款利率。

4. 加强对小额信贷机构的监管。

对小额信贷机构的监管应该从促进小额信贷业务的发展出发, 促进小额信贷与正规金融体系的融合。尤其是应该关注小额信贷机构的商业化问题, 即小额信贷机构向吸存机构转变, 向商业化方向发展。监管最主要的目的不是要高成本监管每一个小额信贷机构, 而是使其成为农村金融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使其为贫困农户脱贫致富、为农村的经济和社区发展作出贡献。一是对于有捐助的非政府组织开办的小额信贷机构依法注册, 无须监管;二是对于会员制机构, 使用会员资金进行投资的组织, 由非金融合作机构进行非审慎性监管;三是对于吸收公众存款的组织 (比如银行) 要进行审慎性监管;四是不实施压制性的审慎监管条例, 为小额信贷业务的发展创造宽松的法律环境, 让小额信贷机构可以拥有更多的提供金融服务和产品的权利, 减少对小额信贷规模扩大方面的限制。

5. 改进小额信贷制度设计。

在小额信贷的制度设计中, 在强调小额信贷扶贫助弱和助农功能的同时, 强调其金融服务功能, 增强小额信贷机构的金融服务能力, 健全小额信贷机构的财务管理体系, 并增强其控制风险的能力。显然, 合理、规范的农村信贷制度设计将是小额信贷业务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一是进一步增大农户小额贷款的授信额度。针对农户贷款需求呈现大额化趋势, 农户小额贷款的授信额度应适当增大, 根据不同信用等级分别授予不同的贷款限额。同时, 农户小额贷款的授信额度一定要和农户的生产经营规模相适应, 在做好充分调查研究和市场预测后再授信。二是合理确定农户的小额贷款期限。农户小额贷款的期限应根据农户所从事的生产经营活动的周期灵活确定, 最长的贷款期限可设为5年。三是拓展农户小额贷款适用范围。在借款主体上, 将小额贷款发放对象拓展到农村传统种养户、多种经营户、个体工商户及农村各类小企业。在贷款用途上, 农村小额贷款重点支持有利于发展现代农业、提高农民收入和改善农民生产生活环境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 包括农产品生产、加工、运输、流通等环节, 以及农民日常消费和购置高档耐用消费品、建房或购房、治病、子女上学等领域。

6. 加强小额信贷金融生态环境建设。

在完善小额信贷运行机制的过程中, 应加强配套措施的建设, 使之更好地为小额信贷业务的发展保驾护航。

(1) 健全小额信贷法律政策体系。

小额信贷业务的发展和正规化经营都离不开健全的法规制度的引导与监督。因此, 我国应尽快制定针对小额信贷尤其是非金融机构类小额信贷组织的业务准则与标准, 尽快修改银行法, 补充有关小额信贷的法律条文, 在法律上赋予小额信贷组织独立的地位。在适当放宽市场准入政策的同时, 应该建立完整的监管框架, 将小额信贷组织纳入金融监管框架内, 授权相关部门负责监管。

(2) 推动社会信用合作组织的建立和信用体系建设。

以推广小额信贷为契机, 加快农村信用体系建设的步伐, 为农村经济建立一个稳定发展的金融平台, 也为小额信贷的进一步推广和发展创造良好的金融环境和平台。笔者建议, 由各级政府牵头, 由中国人民银行和银监会推动, 相关部门参与, 加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以征信体系为载体, 以信用评价为手段, 以构建激励惩戒机制为重点, 不断完善信用担保体系;积极进行信用体系建设, 建立社会信用信息共享机制, 加大非银行金融信息采集力度, 健全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 拓展信用信息运用范围, 积极倡导诚实、守信的文明风尚, 大力营造良好的社会信用环境, 以有效降低小额信贷的发放成本和减少拖欠现象。

(3) 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人力资源投资的力度。

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可以增强农村家庭创收的能力, 加强对农民的基础教育和提供医疗保健设施能够增强贫困农户的生产能力, 从而扩大农村小额信贷的资金来源, 提高贷款使用效率和贷款回收率。

(4) 发展农业保险以分散和降低风险。

对于小额信贷机构而言, 农村信贷市场的风险是巨大的, 加上实际操作的高成本, 这将会在一定程度上制约其开展小额信贷业务。而农户不能还贷的原因也是多种多样的, 既有农户自身的原因, 又有客观原因, 这些原因都会直接造成小额信贷机构的贷款损失。单纯依靠小额信贷机构自身的力量是难以有效降低贷款风险的, 而通过引入保险则可以有效减少其中的一些客观因素造成的贷款损失。比如, 农户投保农业险、人寿险、财产险、贷款信用保证保险等, 可以极大地降低小额信贷机构的贷款风险和经营成本。这些对于实现小额信贷业务的可持续发展是非常有益的。

参考文献

[1].韩俊, 罗丹.中国农村金融调查.上海:上海远东出版社, 2007

[2].闫广宁, 丁劲光.小额信贷:创新农村普惠金融制度.中国金融, 2007;18

业务持续性 篇10

随着突发事件频发, 业务连续性管理作为组织应对突发事件, 保障其业务连续的有效方法, 在全球范围内被越来越多的组织付诸于实践, 随着全球对组织业务连续性管理关注和重视程度的日益加深, 业务连续性管理将成为一种必然的管理趋势。为提高我国各类组织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同时适应供应链全球化对我国企业提出的保持业务连续性的要求, 由中国标准化研究院牵头组织制定了《公共安全 业务连续性管理体系 要求》国家标准。为提升社会各界对业务连续性管理标准的认识, 拟于2013年10月24-25日在北京举办“公共安全 业务连续性管理标准技术交流会”。

交流会旨在普及业务连续性管理理念和方法, 分享各行业和领域业务连续性管理良好实践, 进一步推进我国组织业务连续性管理体系的建设工作, 提升组织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一、会议时间地点

会议时间:2013年10月24日-25日;会议地点:北京·国家会议中心;报名截止时间:2013年9月30日

二、联系方式

联系人:曾繁仰电话:010-64907490-8035传真:010-64906821手机:18601024657 E-mail:zengfy@cnis.gov.cn唐维手机:13167526227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安立路66号安立花园B座10层;邮编:100101

热忱欢迎政府机关、科研院所、企事业单位、高等院校以及从事业务连续性相关工作的技术与管理人员积极参加, 踊跃投稿。

为业务连续性及灾难恢复铺平道路 篇11

共享存储使灾难

恢复成为可能

首先,我们要了解一下业务连续性与灾难恢复的区别。灾难恢复是指遭到大规模硬件故障或破坏、设施故障及/或区域性的自然灾难后,重新建立IT服务。灾难恢复能力是按照重新建立服务所用的时间和数据丢失的数量来衡量的。业务连续性是指在上述这些情况下,继续正常运营的能力,基本上没有什么停机时间。

成本合理的共享存储是中小企业向实现灾难恢复迈出的第一大步。当数据存储在服务器内的磁盘上时,数据的可靠性和扩展性完全取决于服务器本身,例如主板发生了故障,数据就无法访问,哪怕硬盘是好好的,数据也访问不了。存储局域网(SAN)和网络附加存储(NAS)设备把存储从服务器独立出来,提高了可靠性、灵活性和易管理性。

最新一代的SAN和NAS设备具有快照和复制功能,这是最有效的灾难恢复策略的两大核心功能。快照可以在某个时间点捕捉存储系统的状态,而复制用于把一个存储系统的状态拷贝到另一个存储系统。如果与服务器镜像软件结合使用,这些快照和复制工具可以在替换的硬件上恢复正常运行。

不过还是面临两个重大的挑战:提前很短时间获得服务器硬件并非总是易事;即使借助最新的镜像工具,可能也需要相同的硬件,而相同硬件可能不再可用。位于灾难恢复站点的匹配硬件能够解决这两个问题,但是在大多数情况下,这并不是一种成本合理的选择。

虚拟化消除了对硬件的依赖

服务器虚拟化技术改变了规则。举例说,它改善了镜像软件。虚拟机作为文件被完全封装起来,然后这层软件(虚拟机管理程序)让这些虚拟机可以在任何硬件上重新启动。这就消除了对硬件的依赖性,有可能使用数量较少的灾难恢复物理服务器来支持生产系统,从而让更多的企业买得起一个或多个适当的备用物理主机。实际上,由于服务器虚拟化让整合成为可能,主站点的备用物理主机经常是空闲的。

虚拟机管理和站点恢复工具提供了一种途径,可以指示虚拟机迁移到异地位置。在异地位置,这些虚拟机几分钟或几小时内就可以重新启动,而不是像以前那样需要好几天或好几个星期。有了虚拟化,就可以建立起更具弹性的生产架构——服务器很容易在物理主机之间迁移,共享存储解决方案提供了可用性高达99.999%的企业级功能,快照提供了多个时间点恢复点——这就意味着有望减少必须使用灾难恢复策略的情形。不过确实需要使用灾难恢复策略时,中小企业能避免给业务带来重大危害、导致重大经济损失的停运时间。

尽管业务连续性和灾难恢复是使用虚拟化技术的一个充足理由,但让IT主管们高兴的是虚拟化还有其他诸多优点。

虚拟化虽然提供了企业梦寐以求的业务连续性和灾难恢复,但是它还是有一定难度。现在市面上有一大批虚拟化厂商和平台,并非所有解决方案都是一样的。要想选择最佳的解决方案,需要的不仅仅是查看功能和优点列表。

应该与这样的解决方案提供商进行合作:能够全面理解用户当前的环境、需求和目标,全面了解用户在恢复时间目标和恢复点目标方面的服务级别协议。应用环境中的数据和应用类型,哪个最有效,是SAN、NAS还是支持两者的系统?应当考虑适应未来增长的灵活性,避免劳民伤财的叉车式升级(forklift upgrade)。

一旦值得信赖的顾问公司知道了这一切,它就能详细规划合适的架构,推荐能满足要求的最合适的厂商设备。成功实施还要求在这过程中,将专业知识传授给用户中的IT人员。毕竟一旦实施完毕,用户就要使用这个解决方案了。哪怕这一切都做到了,还是会出现问题,所以要确保很容易联系到提供商,以便得到售后服务。

链 接

应用案例

设想一下这种环境:日益老化的服务器堆在一间拥挤不堪的服务器机房里,机房一直在为高效冷却而努力,所有不同服务器上各自运行着相应的应用程序。这就是美国东北三角洲牙科服务机构(Northeast Delta Dental)在实施最佳服务器和存储虚拟化解决方案之前所面临的真实情况。

东北三角洲牙科服务机构不但建立了具有弹性的生产架构,达到了其在业务连续性和灾难恢复方面的目标,还大幅减少了电力和冷却成本,并简化了整套IT基础设施的管理。

通过快照而不是通过磁带来恢复数据是个快速而简单的过程。对东北三角洲牙科服务机构的IT经理Dan Kaplan来说,能够使用这种解决方案来测试灾难恢复非常重要—他们能够在工作时间,进行全面的非干扰性的故障切换试验。此外,Kaplan还喜欢根据需要灵活添加服务器,这为IT部门和开发人员节省了时间。

简讯

昆腾DXi4500

支持重复数据删除

本报讯 昆腾公司日前宣布其DXi4500全系列磁盘备份设备上市。DXi4500系列包括DXi4510和DXi4520,两款设备均带有非破坏性重复数据删除技术备份软件包,为中小企业和分支机构用户提供简单且高性价比的备份解决方案。这两款DXi4500设备均包含所有DXi软件许可,内置重复数据删除和复制功能,支持VMware环境的备份软件。为了帮助中小企业在有限的资源下更好地实现备份,DXi4500系列可将备份性能提升2~3倍。另外,这套设备还提供了高重复数据删除率来降低因为需要不断扩大磁盘备份容量而增加的成本。同时,重复数据删除提供了更低成本的数据迁移,大大降低了介质管理和容灾中异地数据传输的难度和开销。DXi4500系列采用简单的NAS界面,使重复数据删除的部署和操作更加简单,受到中小企业用户的极大欢迎。DXi4510有效容量为2TB,DXi4520为4TB。DXi4500其吞吐率为每小时400GB,并带有RAID 6保护,支持最多节省99%网络带宽消耗的加密和压缩复制流。

QLogic助力

世界杯足球赛事的播出

业务持续性 篇12

作为有浓厚电信行业背景的企业, 今年年初, 华为打破过去按产品分类的方式, 按照不同客户将公司业务分为四大块——运营商业务、企业业务、消费者业务及其他。在华为看来, 企业业务和终端业务是华为未来保持高速增长的主要动力。因此, 华为近期持续发力行业市场, 布局“非运营商”业务。

拓展“非运营商”市场

为了进一步扩大华为企业网的优势, 今年来华为从人才招聘、结构调整、技术整合、渠道创建等多个方向进行了布局。如7月初, 面向政企用户, 华为企业业务在京隆重发布了智真2.0高清会议系统。9月1日, 面向全球金融行业, 华为企业业务推出了eSpace VTM (Virtual Teller Machine) 远程银行解决方案, 9月7日, 面向教育行业, 华为终端公司与江西联通携手为江西城市职业学院提供定制化行业解决方案, 包括校园网络管理、软硬件定制等。

又比如2010年11月, 华为启动了全球云计算战略及端到端的解决方案, 之后在电信、政府、医疗、金融、教育、企业等多个行业成功打造了一朵朵精彩各异的电信云、政务云、健康云、金融云、教育云。

“根据刚刚制定的华为公司战略发展规划, 华为企业业务部门希望在2015年销售收入突破150亿美元, 届时这一收入规模将占到华为公司总收入的20%。”华为公司常务董事、华为企业业务总裁徐文伟在近日接受媒体采访时候表示。

据了解, 华为企业业务主要包括行业客户业务和企业客户业务两大块。行业客户业务是指为电力、石油、医疗等行业提供全方位解决方案, 而企业客户是指帮助企业搭建IT系统等服务, 例如承接企业的数据中心外包。从这一系列动作中可以看到, 华为“非运营商”业务正在为未来几年的高速增长奠定基础。

携手江西联通打造首个“教育云”

“教育云”能够节省学校投资、提高硬件系统的利用率、降低管理成本、扩大资源的使用范围, 促进教育资源的均衡发展。而平板电脑因其突出的便携性、优良的操控性、畅快的体验感, 正渗透到教育等多种行业化应用中, 并逐渐成为未来的发展趋势。

华为终端公司家庭产品线副总裁支浩表示, 华为终端联合江西联通一起为江西城市职业学院提供定制化行业解决方案, 全力协助江西城市职业学院建立“笔记本大学”、“信息化大学”, 提高学院IT工具能力与校园信息化水平。

据江西城市职业学院校方人员介绍, 今年秋季近5000名新生入学, 校方将免费为每位新生发放一台华为S7Slim平板电脑。“这是华为平板电脑在教育行业应用上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填补了平板电脑在中国教育行业大规模商用的空白。”支浩表示。

另悉, 江西联通在此次合作的平板电脑上内置了联通的3G模块, 对学生提供了更优惠的套餐, 与院方一起打造了无线环境, 让学生在校园里用Wi-Fi上网几乎不花钱。

此次大规模投入商用的S7 Slim是华为第二代平板电脑, 具备出色的软硬件配置, “十分符合教育行业针对平板电脑的便携、智能、拓展性强等应用需求”。据支浩介绍, 华为的前两代平板电脑都是由运营商渠道来销售, 目前已经售出几十万部。“即将上市的三代平板电脑MediaPad定位为消费类产品, 目标销量在百万级。”

华为终端还表示, 除了教育领域, 华为终端未来还将针对不同行业的专业人士以及各类不同用户的需求提供定制型平板电脑、定制型服务等。

VTM实现远程金融服务创新

金融行业是当今最有活力的行业之一, 对通信及信息化的要求也最高。而华为的优势恰恰在于专注通信和信息化, 并能深入理解金融类客户的业务需求。近日华为企业业务发布的VTM远程银行解决方案, 是融合了现代化通信技术与金融业务, 综合运用了联络中心、高清视频通信、视频监控、金融自助终端等系统, 并集成手掌静脉识别、加密手写签名、卡证识别、视频面对面交流等功能, 可实现传统银行营业厅的主要功能, 为用户提供远程虚拟柜面服务, 从而替代或分流物理网点的人工业务量。

据华为工作人员介绍, 该方案不仅为客户提供更为安全舒适的专业金融服务, 提高客户满意度, 而且能够帮助银行聚焦高端客户、提升价值, 是远程金融服务的革命性创新。整个解决方案部署方便, 为客户提供7×24小时不间断服务, 更易于集中管理和统一维护, VTM远程银行集多项创新技术, 整合电话银行、网上银行、营业厅、ATM等多种渠道, 将引领服务新模式。

上一篇:加工工艺及特点下一篇:森林碳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