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作业的科学设计

2024-06-20

生物作业的科学设计(共12篇)

生物作业的科学设计 篇1

无论哪一门学科,课后作业是否具有针对性内容,结构是否合理影响着学生是否能够在课后获得良好的课堂知识巩固效果。在高中教学模式下,课后作业既是对课堂知识的巩固,也是对课堂教学内容的补充。但是,在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在布置家庭作业时,往往只是布置与课堂知识点相近的作业,而忽视了课后作业的教学提高作用,使得学生的生物学习能力无法得到充分锻炼和提高。从对高中学生的生物作业完成情况来看,学生往往作业完成情绪低迷,课后学习积极性差,情绪消极,导致生物作业的完成质量较差,严重影响教师教学。因此,笔者将针对此类问题提出一些合理建议与看法。

一、深化高中教育理念,确立新型作业观念

高中生物教学要注重对高中学生生物知识基础的夯实,对学生生物知识探究能力的提高以及对学生生物观念的改进。高中生物教学过程务必要体现其多样性,教师不仅要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采用丰富多样的教学措施,更要在课后作业的布置上进行多元化布置,内容上形式多种多样,贴合教学目标与要求,结构上合理人性化,辅助学生巩固与提高。

在传统高中生物教学模式中,生物课后作业布置目的主要以巩固课堂知识点为主,而在学习能力的提高方面却有待改进。因此,在新型多元化教学模式下,教师要跟进教育发展潮流,在生物课后作业的布置过程中注重分层性、多样性、以及个体性。高中学校中每一位学生都具有不同的学习特点,在学习过程中学生所遇到的问题也不尽相同,对教学难点的掌握与理解能力上也存在一定差距,教师在布置作业时可以根据每一位学生的学习特点进行个体化布置,帮助每一位学生解决各自的生物学习问题,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作业的布置并不是强制学生去机械地完成作业,而是要体现新型教育模式下作业的灵动性,让学生能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提高对生物学科的学习兴趣,更要使得学生在作业内容中发现生物学科的魅力,激发其深入学习生物知识的欲望。同时,生物作业的布置还要能够帮助高中学生逐步养成客观看待生物体、正确对待地球生物的价值观念,以科学的态度、严谨的思维去完善自我,在做作业的过程中改进学习方式与学习观念,提升个人综合素质。

二、高中生物作业现状与思路设计

笔者对高中学校的教学现状进行了一定时间的考察与分析,高中学校的生物教师数量过少,不符合新课程标准的教学要求,一个生物教师所带的班级数目过多,导致生物教学效率差强人意,难以关注每一位高中学生的生物学习状态。生物教师数目过少直接导致教师的作业批阅任务过于繁重,从而导致作业的批阅质量较差,在布置作业的过程中,教师的作业布置积极性降低,通常会减少作业量一减轻自身的批阅负担。由于教师的课堂学生基础过大,使得所布置的生物作业模式过于整体化,通常每个班级的生物作业内容是相同的,极其缺乏教学针对性。

每个班级、每个学生在生物课堂上对生物知识点的掌握能力与程度是不相同的,因此,教师必须要根据不同的课堂学习状态来进行教学分层,作业的布置也要贴合分层教学理念,使其能够提高每一位学生的生物学习效果。但是,过于整体化、模式化与笼统化的作业内容不仅不能够帮助每一位学生的生物学习能力,甚至还导致作业抄袭现象的发生,严重阻碍生物课堂教学效果的提高。

笔者认为,高中生物作业的设计要体现结构合理性、内容科学性与个体性,生物作业的布置要体现教师的课堂教学重点,让学生们在各自固有学习能力的基础上巩固课堂知识点、提升学习能力与探究能力。首先,布置作业要注重夯实生物基础,其次作业结构要多元化和分层化,最后生物作业的布置要丰富学生的生物知识、拓宽视野、发散生物思维。

三、高中生物作业的设计方法

(一)布置对比性、概念区分性作业

高中生物教材中生物知识点数量较多,且形式杂而乱,许多生物知识点相互联系,学生在课堂学习过程中对许多生物知识点产生了概念混淆不清的现象,因此高中生物教师要在课后布置对比性、概念区分性作业,让学生能够及时区分生物概念,有效提升生物学习效果。

比如,在单细胞动物的教学过程中,我在课堂上发现有的学生对动物细胞与植物细胞的概念混淆不清,因此我在布置课后作业时将作业内容分为两大类,让学生分别从动物细胞与植物细胞两方面进行思考与探究,巩固我在课堂上所讲的区分方法,提高对概念差异点的掌握能力。

(二)布置生活实践性作业

众所周知,学生生活周围遍布着各种各样的生物体,教师可以在高中生物课后布置生活实践性作业,让学生们在课后积极观察相应生物的特征与成长过程,在观察的过程中巩固教师在课堂上的教学重点。

比如,在布置高中生物课程《植物生长的动态过程》的课后作业时,我针对此单元的教学实践特殊性,在课后布置了生活实践性作业,让学生们在家中或在公园里观察植物的生长过程,动态记录它们的生长过程,例如颜色变化、大小变化等等,辅助实践课程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四、结语

高中教育是新型多元化教学模式的重要体现,教师一定要关注每一位高中学生的生物学习状况,在布置作业的过程中体现分层性、多元性与个体性,切实提高学生的生物学习效果,促进课堂教效率的持续性提高。

摘要:在多元化教学模式背景下,高中生物教学要想获得完整的教学体系,则必须在教学过程中优化作业结构设计,针对教学目标合理布置作业内容,让学生们能够及时巩固课堂知识。同时,在作业设计中要体现探究教学理念,让学生们在完成作业过程中探究生物知识,提高学习能力。

关键词:高中,生物作业,合理设计

参考文献

[1]杨强.新课改背景下的初中化学作业设计[J].宁德师专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19(2):210-212

[2]游文玲.对新课程背景下的作业改革的思考[J].宁德师专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21(3):310-312

生物作业的科学设计 篇2

一、对当前高中数学作业设计的状况进行分析

新时期新课标的推行,教师更加重视教学观念和教学方式的创新,却严重忽略了教学作业设计这一环节,作业的设计还是沿用传统的作业设计模式,所布置的`作业仅仅是在让学生加深对知识的掌握,熟练运用知识的能力,以传统的题海战术为主,作业的量确实是上去了,但是作业的质不仅没有上去,甚至会下降。高中数学的主要特点是难度大、计算量大,如果教师给学生布置的作业只是在练习课堂上的知识,或者是与课堂上所讲的知识大不相同,这样的作业就是失败的,不仅浪费了学生的时间,而且还极易引发学生的消极情绪,不仅不能提升教学质量,而且不利于学生未来的发展。

二、有针对性地设计高中数学作业

从当前的高中数学作业设计状况来看,存在一定的滞后性,严重影响学生以后的发展。所以设计的作业要有一定的针对性和目的性,不要盲目地设计,设计不仅是在强化学生的知识,()更重要的是对已有知识进行拓展,提高知识的运用能力。

1.作业设计的针对性

作业的设计首先是要以课堂所讲的内容为中心,其次就是在学生掌握基础知识的基础之上进行知识的拓展和延伸,以及在作业中培养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作业的设计与课堂所讲的内容相同,这能进一步巩固教学,让学生在第一时间对课堂知识进行消化吸收。教师设计的作业要以基础知识为中心,其次再进行知识的延伸,如果教师所设计的作业只是在加强学生的基础知识,不适当地进行作业的创新和知识的延伸,长久学生的学习兴趣就会下降,学习的效果也就不容乐观了。

2.在作业的设计中一定要遵循循环渐进的原则

所谓循环渐进的原则就是教师在布置作业的同时,要对作业进行分类,以学生的基础学习水平为基准将作业分为高、中、低三类,对比较优秀的学生而言,所设计的作业一定要有挑战性;对中等水平的学生来说,主要是强化学生的基础知识,并适当地对学生进行知识的延伸;对学习比较困难的学生而言,所设计的作业能够使学生很轻易地解决,这样学生就会产生一种满足感,学习兴趣也会高涨,学习动力十足,能促进共同的发展。

总的来说,作业的设计是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但当前的高中教学教师并没有完全发挥这一环节的优势,没有认识到这一环节的重要性。随着教育改革不断的深入,作业设计这一环节显得更加重要,这就要求高中数学教师有针对性、有目的性地进行作业的设计,避免题海战术,才能进一步提升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李冰。高中数学作业存在的问题与改进[J]。中学生数理化:教与学,(12)。

[2]陈永胜。调整高中数学作业结构提高学习效果[J]。才智,2010(29)。

刍议高中生物作业的优化设计 篇3

【关键词】高中生物;作业设计;作业形式;作业内容

作业是教学活动的基本方式方法,是课堂教学的延伸,有效的作业对于巩固教学成果,反馈教学效果具有重要的作用。学生通过作业可以加强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可以将课堂上学习到的知识和技能发展成学生自身的思维能力,因此,作业设计工作是每个教师都应当重视的问题。然而,审视当下高中生物作业现状,我们会发现作业设计存在着很多的问题,很多作业的内容大多是以重复教材内容为主,像是抄写教材中的基本概念,整理教材中的知识结构等等,这样就使得作业失去了本身应当具有的功能,不仅如此,这种简单重复的作业在内容和形式上都异常单调,难以引起学生的兴趣。因此,作为一名高中生物教师,我们要努力改变当下的作业设计理念和设计方式,进一步优化生物作业设计,以保证作业功能得到真正的发挥。

一、注意丰富作业形式和内容

现如今,生物作业主要是以书面作业为主,并且书面作业的内容也比较单一化,基本上都是以教材中现成的作业或者稍加改编而成的作业为主,这种作业形式在内容和形式上都缺乏灵活性、新颖性,从而很难引起学生写作业的兴趣,再加上很多教师在求量不求质的题海战术思维下,一味地给学生增加作业量,使得学生对作业更是容易产生厌学的情绪,这也是很多学生出现抄袭作业、应付作业现象的主要原因。因此,即使是书面作业,教师也要注意对作业内容和形式进行创新。教师可以选择一些能够“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业题型,让学生能够通过量少而质高的作业从中找出解题规律和方法,有效拓展思维。另外,教师可以有意识地给学生布置一些绘图类的作业,通过绘图可以有效帮助学生掌握生物组织材料的结构特点,这种图文并用的作业形式既加深了学生的印象,又减轻了作业的负担。除了书面作业,教师还可以给学生布置一些实践类的作业,如让学生开展一些家庭小实验,以小组为单位开展一些调查活动等等,让学生在实践类的作业中获得更多的感性材料,用以推动学生的认知能力的提升。

二、重视生活化作业的设计

我们学习知识的最终目的是要将其运用到生活实践中,以不断提高我们的生产生活质量,因此,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始终是我们开展生物教学活动的重要目标。在进行生物作业设计的时候,教师也可以从生活实际出发,设计一些生活性、应用性较强的作业,这样不但可以丰富作业的内容,还能培养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例如,在讲到“光合作用”的知识时,围绕着光和色素的问题,笔者从“秋天树叶变黄”这个常见的生活现象入手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关于树叶变黄是由于叶绿素被低温破坏,而黄色的类胡萝卜素耐低温这一结论学生并无多少异议,但紧接着,笔者又提出了“秋天为什么枫叶会变红”这个问题,这时候,学生的意见开始出现了分歧,于是,笔者顺势给学生布置了一个课外作业,让学生课后用显微镜自己亲自观察一下,然后再得出结论。这种从生活现象入手的作业可以将课本上的理论知识同学生熟悉的生活现象结合起来,这样不仅可以让学生感受到生物学科的实用性,还能培养学生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三、适当设计开放性的作业

传统的作业设计理念往往强调训练学生的解题能力,让学生通过一遍又一遍的作业练习掌握解题的方式,而在作业的答案标准上也呈现出封闭性和统一性的特点,这种作业形式在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方面往往存在一定的欠缺,因此,教师要敢于打破传统的作业设计理念,在教学过程中适当地设计一些开放性的作业,让学生在没有统一标准答案的前提下尽情地发挥想象,培养创新思维。例如,在讲完了“质壁分离与复原”以及“细胞膜”的知识时,笔者就给学生设计了这样一个作业:请设计一个实验方案用来验证细胞的死活。只要学生设计的实验方案可行就可以,对于具体的实验材料、实验步骤、实验方式笔者都没有提出具体的要求,而是让学生自由的发挥潜能,自主进行实验方案的设计。相较于传统的作业,这种开放性的作业给学生留有更大的发挥空间,这样,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就可能打破常规思维,从而激发学生思维的活跃性,使得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逐渐培养出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四、创新作业设计理念

作业评价是教学活动中非常重要的环节,传统的作业评价理念往往重视对结果的评价而忽视对学习过程的评价,并且在评价方式上也较为单一,以教师评价学生为主。为了提高作业的效果,教师要注意创新作业设计理念,不仅要重视对结果的评价,还要重视过程的评价,另外,在具体的作业评价方式上,要打破单一的评价模式,将教师评价、学生评价、自我评价结合起来,这样才能从多个角度、多个层次对作业进行全面的评价,以提升作业的效果。

作业作为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质量高低与否会直接影响到整体教学质量。因此,作为教师,我们要把优化作业设计工作放在显要的地位,努力通过高质量、高水平的作业设计来赢得教学活动的成功。

【参考文献】

[1]周林聪.高中生物作业设计有效性探析[J].成才之路,2010年34期.

[2]杨婷.关于高中生物作业设计有效策略的思考[J].考试周刊,2011年59期.

[3]张俊莲.关于高中生物作业设计的几点策略[J].课程教育研究,2013年07期.

生物作业的科学设计 篇4

一、前置作业:实践探究的自主行为

我们平时所讲的作业不应当仅仅是课后作业, 作业还涉及前置学习的作业设计以及课堂教学的当堂作业设计这两个部分。而前置作业设计比较偏向于学生的自主学习探究活动, 是基于学生的前置学习而设计的导学方案, 在小学科学教学中, 前置作业的设计应当成为学生自主探究活动的导航灯, 指引学生具体展开科学的自主性学习和探索。

教学苏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第2单元进化《第1课消失了的恐龙》时, 笔者考虑到学生好奇心强, 生活经验较为丰富, 对于恐龙这个话题他们并不陌生, 且兴趣十足。因此, 在授课之前, 布置了一个“寻找恐龙足迹”的前置性探究活动, 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 利用课余时间, 收集恐龙的相关资料, 可以是图片、视频、书籍与相关报道等, 并对材料进行汇总整理, 作出一份汇报材料, 总结材料可以辅助多媒体课件进行演示。在这个活动过程中, 笔者发现, 学生们的积极性较高, 但是无从下手, 因此, 笔者引导学生在探究之前, 先进行小组讨论, 推选出“探险小组长”, 并制订相应的活动计划, 做好任务分配, 使得每个人都有任务, 每个人都肯参与。

在这个前置探究活动中, 学生对新授知识有初步的认识与了解, 同时引导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 发现并提出新问题, 为新授课程的开展保驾护航。值得注意的是, 在前置作业的设计中, 教师一定要结合新课的实际教学要求, 从可行性角度出发, 在学生能够自主实践、主动实践的基础上进行设计。

二、课堂作业:实践探究的当堂演练

课堂作业一般是以学生在课堂上刚刚学过或即将学习的知识而核心线索而设计, 旨在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小学科学课堂教学本身就是学生的创造性学习活动, 是对科学知识的进一步接近和探索, 作业的设计更应当符合这个基本要求, 让学生在课堂中充分发挥出自身的潜能, 增强学习的主动性。

教学苏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无处不在的力《第1课力在哪里》时, 笔者考虑到力对于小学生而言, 即熟悉又陌生, 在生活中他们可以深刻地感受到力的存在, 但却无法用具体的语言或形式表达出来。因此, 笔者在课前布置学生们以小组为单位准备好橡皮泥或者揉好的面粉、弹簧、海绵, 在课堂活动时, 笔者布置了这样一个任务———“研究力对物体形状的影响”。在这个课堂作业中, 笔者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 利用自己准备好的道具, 朝着不同的方向用力, 记录物体形状的变化。通过当堂的小组实践探究, 使得学生对于力这种抽象事物有了更为具体的了解, 使他们对“力对物体形状的影响”有了更加深入的认识, 从而化抽象为具体, 让科学奥秘变得一目了然。

笔者以为, 当堂实践的作业形式能够强化学生作为课堂主体的意识, 培养了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 提高学生课堂参与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因此,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有意识地为学生创设形式多样的实验、实践动手平台。

三、课后作业:实践探究的升华

小学科学新课程标准指出, 科学探究应当成为小学科学教学的根本方式, 更应当成为学生学习科学的核心渠道。可见, 科学探究必然贯穿于小学科学教学的始末, 应当时刻将科学探究作为学生展开科学学习的主要方式, 并让之成为学生课后继续学习科学知识的一种能力。

教学苏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探索宇宙《第3课看星座》这课时, 由于本课的教学内容涉及学生们十分感兴趣的星座与奥秘无穷的星空, 因此, 笔者在教学过程中, 有意识地利用古巴比伦、古雅典与罗巴关于星座的神话传说, 营造神秘气氛, 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的意识。在课后作业的布置中, 笔者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 建立“我们的星座”图, 引导学生借助科学, 正确地找到一些有代表性的星星或星座, 以此为基础建立属于小组的星座图, 并依靠神话传说, 对本小组的星座图作出讲解。

在本课的教学过程中, 笔者有意识地将神话传说与科学技术有机地结合起来, 以神话渲染星座的神秘色彩, 激发学生探究与实践的好奇心, 以科学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科学观, 引导学生用科学技术去探索大自然的奥秘, 去挖掘星座的内在美, 让孩子们在课后实践探索的过程中, 形成团结协作的精神, 掌握观测星座的科学技巧。

生物作业的科学设计 篇5

摘 要:本文对小学科学探究性作业的现状、有效性、作业形式及评价方式进行了初步的探讨,旨在探索符合学科特点和学生学习的实际,能有效提高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新途径和新方法。小学科学探究性作业设计的研究对引导学生客观地提出问题,自主运用多种方法,比较科学地分析和解决问题具有非常积极的促进作用,并且有助于提高学生思维的广度和深度。

关键词:小学 科学 探究性作业 评价方式

一、研究的背景

实施素质教育以来,为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要求小学科学不设书面作业,课外可布置一些具有探究性的作业,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做到学以致用。这一改变的实施,使广大科学教师手足无措,无计可施,科学课作业的布置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1.科学课作业内容拘泥于课堂知识,拘泥于教材,多为完成课后练习,或完成同步练习,或预习新课,内容单一。2.机械、重复的作业较多,并且追求整齐划一的答案。3.科学课作业形式单调,死记硬背。4.学生动手实践方面的作业少,操作性难。

那么如何调动学生做作业的积极性,让学生把科学课作业作为一项自己需要的、乐意做的事呢?同时在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的同时又能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呢?……这些问题值得研究。

二、探究式作业设计的形式

探究式作业设计的形式应是丰富多样的,我采用的.较常见的科学作业形式有如下几点。

1.实践活动作业。

如科学课中的小制作可以结合教材中的某个研究专题进行。比如,让学生利用教师提供的材料和自己需要的材料制造一艘可以运载货物的小船;鼓励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设计小车,用身边的材料制作一辆象“火箭一样快”的小车;鼓励学生用最少的材料做一个“鸡蛋保护器”等等。

2.收集资料作业。

比如,在学习了磁悬浮之后,可以让学生通过网络、报刊等资料寻找有关磁悬浮的信息资料。另外,学生还可以通过电视、广播、杂志等形式,获取一些最新的科学新闻,或了解一位科学家或者一位科学家的事迹,最后要将这些资料整理成小摘录,作好笔记或写出读后感。

3.科学小论文。

学习科学的过程一般以探究的形式展开,学生在科学探究中经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实验验证、讨论分析、得出结论等过程。

这一过程中,学生不断地探索着、前行着,不断地感受到“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境界。这种体验对学生来说,是非常宝贵的。写小论文的形式就是一种展现学生探究思维过程的好方法。

4.调查报告。

科学的教学过程一般以探究为中心展开,学生在科学探究的过程中经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实验验证、讨论分析、得出结论等过程。有时探究过程还需从课内延伸到课外进行,为了详细、全面地记录探究的过程,写调查报告就是一种较好的形式。 另外,科学作业的形式还有观察记录、梳理数据采取的柱状图等形式,教师可根据教学的需要自行选择,以激发学生做作业的兴趣。

三、探究式作业的评价

评价是建立在检查的基础上的,评价的目的是激励学生,让学生对实践作业充满挑战感和成就感,对科学学习充满乐趣。我们的评价方式主要采用以下三种。

积分式。我们将科学实践作业按完成的及时与否以及作业质量高低进行评分,并纳入学校“海娃拾贝”实践贝的积分行动中,让学生在获得实践成功的同时,得到期盼的实践贝积分,增加他们对作业的成就感。

2.展示式。

实践作业的优秀作品通过展示达到激励的目的。我们将学生的作品或作品照、记录表、日记等在学校宣传窗的科技版块内进行展示,同时附上展示学生的照片,让全校师生都来欣赏他们的实践成果,增加学生的自信心和自豪感。

3.比赛式。

为了保证实践作业的成效,让大多数学生都能坚持完成实践作业,我们将有些实践作业如《养蚕日记》、自制橡皮筋动力车赛车活动、月相观测等列入学校科技节活动的比赛内容之一。通过比赛激发学生完成作业的兴趣,保证作业能以较高的水平完成。

总之,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延续,是师生互相交流、互相沟通的一段历程。作业不仅是学生检查自己学习效果的一种方式,新课程标准下的探究式作业,更是学生展示自我、自由发展、不断成长的舞台。所以在实际的教学中,应注重学生探究性作业的设计,使学生乐做善思,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丰富素质教育内涵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

2.教育部关于印发《普通高中“研究性学习”实施指南(试行)》的通知.教基[]6号,4月9日。

3.尹后庆关于“研究性学习”若干问题的思考.上海教育,(17)。

初中《科学》作业的设计与评价 篇6

科学作业设计是学科教学活动一个重要的环节,是学生掌握知识和形成能力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与其它各个方面有着密切的联系,然而,传统的科学作业侧重于对所学知识的巩固、记忆和机械性理解,强调双基落实,机械单调,教师统一要求,统一命题,学生统一完成任务,这种形式还不足以挖掘潜能,还经常挫伤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一、分层设计的作业

分层作业是面向全体的,旨在增强各层次学生学习能力。

新课程在课程目标上致力于“打好基础,促进发展”。要促进学生发展,并非要让每个学生,乃至每个学生的每一个方面都按统一规格平均发展,而是有差异的发展。学生的个体差异是客观存在的,了解学生的个体差异,利用学生的差异,发展学生的差异,是落实新课程标准的着力点。

为此,教师设计作业时要注意照顾到各个层次的学生,既让学困生跳一跳能搞到“桃子”,又能保证学优生免受“饥饿”之苦。教师可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布置不同的作业。作业设计也相应分层,可分为:基础题、选做题、探究题。

二、学以致用的作业形式

学用结合的作业能充分体现学以致用,旨提高学生科学素养。

《科学课标》要求在实践过程中,把所学的本学科及与其它学科知识予以综合应用,这类作业旨在培养学生综合实践能力。此类形式的作业打破了学科之间的界限,从自然生活和社会生活中取材,确定中心或主题,再围绕中心设计作业大纲。

学生从自己的父母、电视、报纸及网络等途径了解这些自然问题和社会问题,通过动手操作、调查访问、生活体验、资料查阅等实践活动,然后用小论文、调查报告、实验报告等方式来证实、表达自己的观点。实践性作业,强调实践操作,更具综合与开放性。此类作业对学生增长见识,开阔视野,提高能力作用明显,学生情绪体验强烈。如果说传统作业强调的是一种虚拟情景,那么实践性作业强调的则是写实情景。

三、培养创新思维的实验作业

实验作业表现为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旨在培养创新思维能力。

《科学课标》也明确指出:“科学是以多样统一的自然界为研究对象的探知活动,科学探究不仅涉及逻辑推理和实验活动,同时还是一个充满创造性思维的过程。”据此,科学课程的基本学习方法——实验是需要得到大力提倡,实验应该成为一种作业。

学生可以通过探究实验作业,领会科学思想,养成科学精神,了解科学方法,形成科学学习与研究的态度。这类作业以较完整的研究性学习为背景,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涉及到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订计划,进行实验,收集证据,解释与结论,反思与评价,表达与交流等要素。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若一个学生对某件事一产生兴趣,其做事的持久性是任何其他方法所无法比的,它是学习科学最直接和持久的内部动力。而这些类型的题目设计的优点恰能使学生始终对科学保持较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不断提高对科学学习的兴趣,从而培养创新能力。

四、具体情景下的探究作业

具体情景下的探究作业引导学生探究,并从中经历探究,学会探究,学会交流讨论,并能增强团结合作意识。

《科学课程标准》提出:科学探究是科学课程的主要学习方式,“科学探究不仅涉及逻辑推理和实验活动,同时还是一个充满创造性思维的过程。”“让学生体验科学探究活动的过程和方法,发展初步的科学探究能力,”所以很有必要在传统单一作业中增加科学探究活动。

科学探究性作业是指学生在教师的启发诱导下,以现行教材或学生对周围世界和生活实际中的问题为基本探究内容,以学生独立自主合作讨论为形式,运用探究式的科学学习方法,增强团结合作意识。

学生在探究作业过程中,由于其知识背景的不同,生活经验的区别,每位学生对所见所闻都会有不同的所感所思,每位学习伙伴的探究积累就是一种丰富的学习资源。这些针对生活和生产中的实际问题的探究活动,引导学生走出课堂,走进社会,走进生活。

五、评价要多元而开放

科学作业是完成科学教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科学作业评价则是为了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学习,正确的科学评价能激发学生完成科学作业的热情。通过评价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促进学生在已有水平上的发展,强化评价的内在激励作用,发挥评价的诊断,教育和发展功能。

传统的评价要从主体、方法、内容来源各方面改进,使之多元化,让评价起到激励作用,并发展持久学习动力。

1.评价主体的多元化。科学课程的作业有探究性实验,小制作、小论文的撰写、调查、查找资料等等,与其多样性相对应,评价的主体也应该是多元化的。评价者可以是老师、家长、学生本人,或者是小组的其他同学等,特别是强调学生的自我评价,同学间的相互评价。通过相互合作、相互观察、相互认识、积极发现评价伙伴的优点,达到相互学习、激励、提高的目的。

2.学生自评和教师延时评判延时。评价即对错的题目暂时不给评价,通过学生订正后再做评价的方法。传统的作业评价用“√”或“×”很直观、很冷漠,当学生拿到作业后看到“√”很高兴,而看见“×”会很生气,特別是一些学习困难的学生,好不容易将作业完成交上来,却被老师无情地满纸打上一连串的“×”,心理严重受挫,影响了他们学习的积极性。所以,提倡延时性评价,再给学生一次机会,当学生订正对了再给打上“√”,并写上激励性评语。

3.日常、阶段、期末评价相结合。作业评价不仅只重视知识和技能,而且还重视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评价。对于一些科学探究性作业打破以往只重结果的评价方法,更注重探究过程,增进对科学探究的理解。如调查噪声污染等可以根据学生在调查讨论过程中的关注和参与程度,以及能否从科学、技术和社会多个角度分析噪声污染的来源和提出解决方法作出评价。与次同时,将日常评价、阶段评价和期末评价有机地结合起来。在评定期末成绩时,日常表现和作业、单元测验以及期末考试各占一定的比例。这样做的导向作用是使学生和家长不再只关注期末考试,体现了形成性评价的精神,并将评价融入日常教学中,做到教评相长。

六、实践总结

科学新课程教学,合理地设计科学作业,是落实课程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几年来新科学课程教学实践,对于科学作业设计及评价,得到以下几点的体会:

1.笔答式作业要注重巩固基础。

2.课堂作业应该注重感性新知。

3.课外作业要注重知识的扩展。

4.作业评价要注重过程激励作用。

综上所述,在初中科学教学过程中自觉运用新作业设计和评价手段,改变作业的内容形式,以多方式多渠道完成作业,采取多元化的评价手段,将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课堂教学活动的实效,促进全体学生全面而健康的发展。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科学(7-9年级)课程标准[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徐曙辉. 设计与布置充满活力的有效作业.《考试周刊》2009年第27期

生物作业的科学设计 篇7

关键词:生物作业,设计,探索

学校都非常重视教研活动, 欲以此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 教师也很重视教研活动并能积极参与, 但往往忽视作业的设计和要求。在教学之后, 扔给学生大量的课后练习作业, 或者练而不要求、练而不评等, 让学生忙于在题海中挣扎, 疲惫之后, 只能把作业当成每天的任务来完成, 从而打击了学生的积极性, 限制了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如何更好地发挥高中生物作业设计的效用, 自己在以下几个方面作了探索和总结。

一、常规作业的设计与要求

笔者一改过去的作业模式。将资料上的作业分成三部分, 一部分是必做, 而且要求做在作业本上 (不抄题, 把题的编号写清楚) , 这部分练习, 我把它分成两种情况, 一种答案直接是书上的结论, 另一种则是教材的理解和应用。前一种只需要写出答案即可, 而后一种则必须写出分析或解答过程, 分析也可以是书上的知识点或结论。这样可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锻炼学生语言的组织和表达能力, 还可以检查学生的理解和掌握情况。当然, 学生的习惯要调整过来, 还得有一个适应过程, 而且, 对于理科来说, 让学生写出分析解答过程, 不可能一下子入门, 还需要一段时间对他们的作业进行纠正, 对一些题给出合理的分析和解答过程, 对于做得好的, 给予表扬, 让同学们在课后参考, 从而让学生在不断的学习中体验。这一做法, 可在很大程度上锻炼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提高他们思维的严密程度, 训练精要的语言表达能力。第二部分是选做, 是偏难题, 留给少部分学有余力的学生选做。第三部分是不做, 是错题或超前题。

二、探究性作业的设计和要求

科学探究的能力和素养是高考生物的一个重要考查点, 在历年的高考中, 学生在这方面得分相对不高。在探究能力的考察中, 探究性实验的考查是主要形式, 学生的得分不高并不是教师们强调得不够, 而是教师们讲了很多, 学生也练得很多, 但学生并没真正学到手, 还有一些是学生领会了实验思想和思路, 写到作业本上或答卷上, 由于语言表达不到位而错误。本人在以往的教学中体会颇深。

学生探究能力的提升, 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学生能力的获得, 来源于对教材实验的理解和应用、实验实习的亲生感受和练习。对于教学的进程, 先是要在教材实验的基础上总结一般性的实验原则和分析解答方法, 然后把学到的原则和方法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为了能让学生尽快入门, 要求学生在解决了一般性探究问题的程序、原则和方法等相关问题后, 便要进行有步骤的练习。首先是练习题目的选择, 然后再进行训练, 先易后难, 循序渐进, 从而达到轻松学习的目的。

在进行应用和创新能力培养的同时, 还应进行语言组织和表达能力训练。要求准确和精练。在练习设计时, 可以把练习分成三个基本步骤。第一个步骤是进行语言的归纳训练。例如新人教版的高二《生物》上册, 在第三章第一节《新陈代谢与酶》中的实验四 (比较过氧化氢酶和Fe3+的催化效率) 就开始引入了探究性实验的思想。对于实验四, 在学生学习的基础上, 教师重点分析和总结探究实验的基本原则、基本步骤等问题。而在学习了实验五 (探索淀粉酶对淀粉和蔗糖的作用) 之后, 则要求学生进行教材实验步骤、实验结果和结论的归纳提炼训练, 对于这个看似简单的问题, 有一半以上的学生是要修改两到三遍之后才能正确把握, 而教师则在每次练习后及时纠正, 让学生自己修改, 从而让学生在练习中加深体会。第二个步骤是在第一个步骤的基础之上, 利用教学中涉及的探究性问题, 教师解决实验程序和实验思路, 之后让学生根据实验思路完成实验步骤等相关实验内容并及时解决学生存在的问题。第三步则是利用教学中的探究实验问题, 教师只提出实验目的, 由学生完成实验的其他内容, 这是最难的一步, 需要在整个高中生物教学中进行训练和强化。这样逐步推进, 达到实验思想的融会贯通和语言表达能力的训练提高。

三、特殊情况作业的设计和要求

针对易错易混、重点难点、语言表达不清几个方面。对此, 很多教师采取强化训练和让学生建立错题本等方法, 自己除了此方法之外, 还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探索和尝试。第一方面是易错问题。生物素有理科中的文科之说, 一般而言, 为了防止学生把生物当成文科来学, 教师们都要向学生强调其理科的特性和学习的基本方法, 这一点上我也是赞成的, 但我认为还是有一些文科的成分不能忽略。例如学生学习《新陈代谢的基本类型》一节时, 有一个易错易混问题是“养”与“氧”的区别, 在教学中我和很多教师一样, 反复强调并帮助学生理解, 但是一考到这个问题则有可能超过四分之一的学生要错, 后来干脆学到这一节时, 安排学生把同化作用和异化作用的几种类型在作业本上抄写十遍, 并强调抄错一个字罚抄十遍, 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在考试时如果出现这一问题, 顶多有两三人出错。当然, 对于有些问题还要在课上课外加强学生对教材的阅读, 从而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第二方面是重点和难点问题。除了教师引导进行强化训练之外, 在课外或长假时间, 安排学生针对这些问题进行复习和思考并作读书笔记, 以此来让他们获得突破。第三方面是语言表达不清问题。一要教师挖掘分析, 二要让学生多读教材, 三是有必要在作业本上抄个三至五遍, 进行多方面强化后, 在以后的问题中如有涉及, 多数学生也能准确表达出来。通过以上处理, 能让学生做到文理并用而不留下太多的空缺。

四、作业评价的设计和要求

科学设计作业的五个“度” 篇8

一、广度:作业量对所学内容的涵盖程度

作业包括对未授新课的预习性作业、己授新知的形成性作业、旧知拓展的巩固性作业。作业设计往往涵盖这三个方面,但每次的设计应有所侧重,特别是预习性作业,要把握好“度”。如教学小说《边城》,只要求学生预习时认真读过即可,不宜要求完成关于作家生平、作品背景等需要上网的作业。

二、密度:知识形成过程中的作业数量

形成性作业要多练,新知的掌握不可能一次性完成,对常见的、易犯的知识错误应有第二次、第三次的作业设计,其密度相对较频。阶段性作业要精练,一般在一个单元结束或一册教材结束时设计,其密度相对较疏。

三、难度:作业的难易程度,即内容有明显的层次性

分层作业的最大优势在于每个学生都能体验成功,能增强学习的自信心,避免产生厌学的心理。这要求教师在作业设计时把握好难度,要对学生学习水平能准确定位,让每个学生完成相应层次的作业。一般地说,每次作业的设计,基础性作业不宜有难度,每个学生都应完成,只要求新知识的达成;拓展性作业可以增加一点难度,鼓励学有余力的学生努力完成,目的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提升性作业难度可以大一点,设计时可以增添一些新的信息,激励学有潜力的学生去钻研和探究,目的是培养学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能力,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能力,但一般应在课下布置。

四、梯度:作业题目设计的深度渐进性

这有两层含义:一是指每一次作业设计要有深度渐进性,比方说,1、2、3题是模仿课堂例题的,4、5题是稍作一些变化的题,6、7题是适当拓展的题,作业要求递进加深。这样的设计便于了解每一个学生的掌握程度,以便今后作业设计的针对性。二是指一个阶段的作业设计要有深度渐进性,比方说,第一次布置基本是模仿课堂例题的,第二次布置是作了一些变化的题,第三次布置时提高要求,是适当拓展的题、有创造性思维的题,这样的梯度设计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有利于大多数学生的能力提高。

五、跨度:作业内容的跨度和作业时间的跨度

初中科学作业的设计与优化思考 篇9

一、科学作业优化设计的背景

当前, 我们总会发现, 学生学得苦, 教师教得苦, 很多活泼可爱的小孩在进入初中校门后变得呆板、抑郁。其中, 很大的一部分原因是学习压力过大, 作业量与日俱增, 让正在茁壮成长的少年埋在无限多的题海中, 丢失应有的朝气。他们没有更多的时间去游戏娱乐和体育锻炼, 没有时间关注社会、关心生活, 只能一味苦闷地埋头作业。初中生是祖国的未来, 我们不忍心看着他们如此成长, 有必要尽快地探究出科学作业的设计与优化策略。

二、科学作业优化设计的必要性

1. 改革初中作业的必要性。

传统作业模式下, 作业机械重复, 复杂繁重, 没有重点, 设计过于局限老套, 不懂创新。学生做起作业来也觉得枯燥乏味, 缺乏思考, 思维得不到延伸和开发。作业严重缺乏新意, 少了人文精神, 应试色彩浓厚。这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是一个阻碍, 严重影响他们科学学习素养的形成, 对其个性化发展极其不利。

2. 落实科学作业理念的必然性。

为了推动教学优化, 基础教育课程的改革迫在眉睫。新的作业观念, 需要在新课标的实施背景下尽快建立起来, 将旧的作业观念打碎, 重新深究和探讨作业的重要意义和价值。我们应该以新课程标准的精神为理论基础, 以实现学生的高效学习为目标, 打造全新的、科学的作业模式, 为当代初中生设身处地地着想, 为学生的长远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3. 深化课堂教学改革的需要。

作为课堂教学改革的关键一步, 科学的作业设计需要发挥它的实效性。课堂教学改革旨在让学生能够在教师正确科学地指导下正面地完成学习任务, 从而挖掘出教师和学生的最大潜力。而科学的作业设计是其中的关键枢纽。课堂教学改革中形成的教学观、学生观如何体现在学生的作业环节, 如何通过学生的作业内容和形式改革巩固课堂教学效果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精神, 这是深化课堂教学改革不可回避的问题。

三、科学作业设计与优化策略

1. 设计差异型作业, 因材施教。

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 每个学生也有个体差异。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差异编排作业, 可以根据难易程度进行作业分层, 把它分为基础、加强和挑战三级目标, 一般学生完成“基础目标”, 基础好的学生完成“加强目标”和“挑战目标”。例如, 可以这样进行习题设计:很多人在旅游时玩过“竹筏漂流”, 它是利用水对竹筏的什么原理实现载人目的的?水能够从上游流向下游, 其中有哪些能量转化?我们把一根竹子放入水中, 设定竹子的体积为0.8m3, 沉入水中的体积为0.48m3, 求竹子所受到的浮力?这是一道相对传统简单的基础题, 可以让一般学生完成相对适合。但如果将此题稍加改动, 就可以变成加强题, 如:楠溪江位于温州市永嘉县内, 是浙江4A级景区, 其中“竹筏漂流”是一项特别受欢迎的游玩项目。请问竹筏在水中利用什么作用载人?水能够从上游流向下游是什么能转化成什么能?若有一根0.8m3的竹子放入水中, 露出水面部分为0.32m3, 求竹子受到的浮力?这样稍作修改, 虽然没有改变考点, 但能够锻炼学生提取与转化信息的能力。如果对此题再做修改, 即可作为一道挑战题, 如:楠溪江是浙江4A级旅游景区, 其中有一项颇受人们喜爱的旅游项目———竹筏漂流。该项目其实利用水的浮力来完成竹筏载人的目的。若有一根0.8m3的竹子放入水中, 沉入水中的体积为0.48m3, (1) 求出竹子的质量; (2) 现有一个由五根竹子捆成的竹筏, 设游客平均体重为70公斤, 若要保证游客不会浸入水中 (g=10牛/千克) , 问用它最多能载几位客人?这道题相对来说难度就提高了, 第一问需要学生考虑它在水中的状态, 知道浮力等于重力, 根据重力求出质量;第二问要求学生合理地分析关键数据, 从隐蔽信息中提炼解题所需条件。类似这样的设计, 教师还可根据具体情况加以改编。

2. 设计实践型作业, 锻炼实践能力。

新课程中, 注重实践性课程成为一大亮点。通过实践性课程, 学生可以锻炼自己的动手能力, 同时开阔思维。在实践课上, 实践性作业可以把科学与生活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学生也会乐于投入其中, 从而使自己不再感到学习是一件枯燥乏味的事。实践性课程可以让学生增长知识, 开阔视野, 生活经验明显增多。通过实践活动, 学生还能初步获得一些科学知识, 了解科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基础应用。例如, 学习“溶液的质量分数”这一课时, 教师可以让学生结合农业生产上的病虫害防治, 实际操作配制一定浓度的农药。通过实践掌握农药的配制方法, 巩固加深理解知识点;学习“植物茎的结构和营养物质运输”的知识, 可以与果树生产上的环割技术结合起来, 让学生到果园进行环割试验, 掌握环割技术中对深度和宽度的要求, 探索环割与增产效果的关系, 了解植物茎的作用;学习“大气压强”的内容, 可以安排学生课后调查生活中利用大气压强的实例, 这样的作业会使学生注意观察生活中的科学现象, 不仅巩固所学知识, 还能加强学生对科学的学习兴趣。在完成实践作业的过程中, 学生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再现了知识点, 提高了学习质量, 从而了解知识的真实价值所在, 锻炼了自己的动手操作能力, 从而完成学习目标。

3. 设计探究型作业, 指引学生喜爱科学探究。

建构主义强调科学的本质即科学探究, 科学探究既是增加学生体验的一种有效方式, 也是调整学生认知需求的一种途径, 更是教学中突破难点的一个重要手段。因此, 我们可以根据课型的特点设计探究型作业任务, 可以是课前或课后布置完成。例如, 提出情境问题如“用活塞式打气筒给车胎打气的过程中, 气筒的筒壁会发热, 筒壁发热是由什么原因造成的?”时, 教师可以让学生根据这个问题设计实验并加以证明。人天生就具有好奇心, 而好奇心是引起兴趣的先导, 会引发探索的兴趣, 激发创造力, 因此我们要将科学课本中的很多问题设置成探究型的前置作业, 让学生带着好奇心、带着对问题结果的渴望踏上探究之路。他们会凭借自己的智慧寻找答案, 带着各自的独特方案进入课堂, 这样的课堂才会真正成为他们乐于参与的智慧型的课堂。探究型作业任务应选用一些非常贴近现实生活的题材, 如探究影响食盐在水中溶解快慢的因素、影响种子萌发的因素等, 使学生对学习科学形成亲切感, 增强学习兴趣, 对他们主动投入学习非常有利。

4. 设计趣味性作业,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能够推动学生产生学习欲望。很多人都体会过做自己喜欢和不喜欢的事的不同感受。做喜欢的事, 肯定乐于接受, 做不喜欢的事就会举步维艰。以往的机械重复的作业不能引起学生的兴趣, 那么, 科学作业的设计要从学生的兴趣出发, 使学生在兴趣中学习, 让生动有趣的作业内容取代机械重复的、枯燥乏味的练习, 使学生然而完成作业不是一件苦事或是沉重负担, 从而表现出喜悦和求知欲望, 激起他们克服困难的意志, 并在轻松的气氛中大大增强创新能力。学习消化系统组成时, 可以设计如下作业:“西瓜种子历险记”, 当一颗西瓜种子不小心被吃进人体后, 写一篇西瓜种子从口入到肛门出的艰难历程, 或者自编自演西瓜种子历险记短剧。这样的习题是当下流行的东西, 学生会很愿意做的, 并且会印象深刻。

5. 设计开阔视野型作业, 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

在新课标的要求下, 开阔视野型作业需要增加。教师要将学生放在开阔的、不受拘束的环境中, 让他们与现实社会接轨, 其中阅读类作业是一种科学方式, 对初中生要在他们的学习中加入有目的、有计划的阅读作业。这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拓宽他们的知识视野, 培养他们的自学能力, 还能使学生从阅读中感悟科学家创造知识的人格魅力, 领悟科学的思维方法, 培养自己献身科学的情感意志。例如, 可以规定学生每周完成一定的课外阅读量。通过阅读了解“神七”宇航员在太空中的生活, 结合“假如失去重力, 人类如何生活”的话题, 让学生拓展思路写一篇想象类文章或者议论性文章。还可以让学生阅读课本, 根据课本内容自主设计问题并解决问题, 锻炼他们的创造能力, 或者阅读课外短文, 如“能量的转化和守恒定律是怎样发现的”, 这属于一段科学发展史, 通过阅读的理解, 可以在开阔学生视野的同时, 获得有意义的人文教育, 使他们明白任何的科学发展都不是偶然的, 研究成果的试验成功需要经过坚持不懈的奋斗。

在初中教学中, 作业是最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 是体现学生智慧、能力、知识、态度、情感、价值、理想的重要过程。初中科学作业值得被关注, 也需要不断地研讨出更多、更好的方法。它需要教师不断地去学习、创新、改革, 以便学生能够更好地去学习。科学作业过程是一个强大的系统, 每个环节都值得我们去研究和推敲。我们要充分加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沟通、协作, 尽可能地优化每个环节, 提高作业的科学性, 为进一步减轻学生负担、提高教学效率尽一份力。

参考文献

[1]张方志.浅谈初中科学作业的设计[J].湖南中学物理, 2011, (08) .

[2]王香玲.浅谈初中科学作业有效设计[J].新课程学习 (上) , 2012, (04) .

生物作业的科学设计 篇10

一、层次性

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 教师在生物作业的设计上要有梯度, 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区别对待, 让全班学生都有适合自己情况的作业。在课堂基本知识全面掌握的基础上, 教师可以多布置几类作业, 让学生自主选择练习, 一来这样可以使不同学习能力的学生顺利完成自己所能完成难度的学习, 二来可以使学有余力的学生获得自主提高、发展的机会, 进一步发展自己的特长。如, A类作业:不限方式、内容的作业, 可以通过阅读其他相关书籍, 找出问题自行作答;B类作业:选做类作业, 指那些具有一定探索性或研究性的作业;C类作业:有指定性的常规书面作业, 但要“少而精”。

这样的作业可以使各层次的学生都学有所得, 又可调动学生作业积极性, 促进学生永不满足、积极向上、勇于探索精神的培养。同时, 既让好生能吃饱, 又让学困生能松松绑, 学得开心, 充分体现出作业设计的层次性。这样能让每位学生有所为, 并体验到完成作业后成功的愉悦, 同时真正落实了新课程提出的“面向全体学生”这一理念。

二、开放性

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设计的作业往往是侧重于知识的、单调又统一的封闭式作业。学生只是在预设好的知识性程序中机械性的演练, 从而极大地限制了学生自我发展的空间。在“提高生物科学素养”这一理念的指导下, 生物作业应注重“以人为本”, 设计形式多样, 富有情趣, 容知识性与活动性为一体的开放性作业。真正“把时间和空间还给学生”, 让学生在更大、更自由的空间去思维、去创造、去发展。

我在教学中经常结合教学内容设计一些容易引起学生兴趣和启迪学生思维、有助于培养学生能力的开放性 (书面和活动类) 作业。如, 学完传染病后, 我设计了这样一个题目:“假如x是一个流感病毒分子, 一个学生刚刚在自助餐厅中把x吸进去, 直到最后x又被另一个学生吸入体内。充分发挥你自己的想象, 描述x的经历。”一位学生是这样写的:“我就是臭名昭著的流感病毒x, 我曾一度被主人抛弃, 同伴们几乎无一幸免。我苟延残喘, 孤独地在空气中游荡。我飘呀飘, 飘到了一家华美的自助餐厅, 刚躲到一盘鸡肉后, 忽然一阵狂风锤炼, 我不禁向后退, 猛地又是一股强有力的旋风, 将我吸进一个黑洞中。在黑洞中我几经磨难和挣扎, 终于挺了过来。后来, 我在‘洞’中生儿育女, 等我们‘人丁兴旺’了, 我和后代便在‘洞’中兴风作浪, 作威作福。这段时间, 可苦了小主人, 他整天头晕、流鼻涕、打喷嚏, 上课老是提不起精神。而我和孩子们则尽享天伦之乐, 成天蹦蹦跳跳, 快活极了。但好景不长, 有一天, 伴随小主人震天的喷嚏声, 我被一阵狂风无情地喷出‘洞’外。到处都是我的孩子们, 可始终没有找到, 于是, 我又在空中重新开始我的流浪生活……直到后来, 我又在另一个学生体内安居乐业。”通过此类作业既活化了生物学知识, 又培养了学生思维、想象、写作能力。

除精心设计开放性的书面作业, 教师还要尽可能多地设计形式多样的活动类作业。如学习真菌时让学生培养并观察真菌, 学完“眼”后让学生调查本班学生的近视率, 并分析其原因。学习“骨、关节和肌肉的协同配合”时, 可让学生模拟制作肌肉牵引骨运动的模型。在学习“人类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时, 可安排学生安放人工鸟巢等课外实践活动。通过“观察”“调查”“模拟制作”“课外实践”等活动性作业能使学生动手动脑, 积极参与, 在动手中学会创造, 提高其生物科学素养。

三、探究性

新课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形式, 教师在作业设计上要真正落实这理念, 就必须设计探究性作业。通过探究性作业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的大舞台, 让他们学会自主思考, 认真探索, 协同合作, 从而使每一次探究性作业都成为学生学习的“助推器”和能力发展的“生长点”。如学习种子的萌发后, 我设计了这样一道探究性作业:“在条件相同时, 玉米种子的放位 (尖朝上、平放、尖朝下) 对出苗有无影响。”经过学生课后的分组探究, 既巩固了有关种子结构和萌发的知识, 又让学生从中悟到根的向地性生长, 懂得农业生产中种子的放位对出苗也有影响。

四、实践性

关注生活, 关注生产及社会, 把已学的生物学知识运用于实际, 分析和解决一些生活、生产及社会中的问题, 是生物课教学的目标之一。设计并布置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课后实践性、应用性作业, 是理论联系实际的有效途径之一。我在教授种子的萌发这一课时, 已经是入冬时节, 于是设计了实践性作业:“现已进入冬季, 请同学们尝试在家中培育豆芽。”学生在已学过相关知识的基础上, 根据冬季气温低等气候条件, 努力创设豆子萌发所需的适宜环境, 这个实践过程会让学生学到的要比书本上更多的具体知识。再如, 在学生学习了植物的生殖的知识后, 教师布置了利用课后休息时间, 进行植物扦插实践活动, 并要求写好探究的过程和体会。当这次活动结束交流讨论时, 我发现, 许多学生都自觉主动地完成了实践作业, 而且还进行了积极思考和总结。可见, 实践性、应用性的作业会引导学生灵活应用知识和实际的技能操作, 同时还让学生体会到许多看起来很简单很粗糙的实际生产环节, 都蕴含着深刻细致的知识和诀窍, 来不得半点马虎, 只有耐心细致, 一丝不苟才能成功。

科学设计小学语文作业 篇11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充分利用现实生活中的语文教育资源,优化语文学习环境,努力构建课内外联系、校内外沟通、学科间融合的语文教育体系。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拓宽语文学习的内容、形式与渠道,使学生在广阔的空间里学语文、用语文,丰富知识,提高能力。”因此,作为语文教学内容重要之一的作业,不能局限于课内学习内容中,拘泥于课本知识中。小学语文课本的内容虽然丰富,但是知识毕竟有限。语文学习的天地很广阔。语文教学的触角要伸向小学生生活的每一个角落,让学生在熟悉的日常生活中汲取营养。

作业,作为教学工作的有机组成部分,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其功能与价值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与思考。作业,难道仅仅是为了了解与评价学生的学,反馈与调整教师的教?难道仅仅是为了让学生完成知识与能力的转化与迁移吗?我认为,从张扬学生个性的角度来审视,作业,有着其特殊的意义和价值。因此,我们必须把好编制作业这一关。

一、重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

学生之间是有差异的,有差异的学生做无差异的作业,势必会造成有的学生“吃不饱”,有的学生“吃不了”的现象。这样,学生的语文能力的发展就会受到遏制。承认并尊重这种差异性,是主体性学习的一个重要特点。因此,教师在布置作业时,一定要重视学生的个体差异,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使作业有一定的层次性和发挥性,把做作业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便于学生选择练习的量度和难度。

在教学中,我经常把作业设计成三种类型,让学生根据自己的需要和能力去选择。如A题型灵活多样,偏重于理解、想象、运用;B题型再低一层次;而C题型多为比较简单的巩固性作业。这样的作业设计能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要求,能力强的可选择较难的做,能力弱的,可以做简单的。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作业,就能使不同层次、不同水平的学生都能体会到成功的乐趣。

二、重视作业设计的实践性

多元智能理论中的智能概念不是指解答问题的能力,而是指解决问题的能力。它突出了人在实践中的能力。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因此,我努力挖掘教材的多元智能因素,设计多元的实践性作业,让学生在实践中运用新知识、新理念去解决各种实际问题。

1.说一说,增强表达能力

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是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言语交际能力唯有在交际实践中才能形成、提高。对于课文中出现的一些情节、情境等,可以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让学生展开想象,说一小段话。教学完《珍珠鸟》一文后,我给学生布置的作业是:“作者用他的关爱和尊重与小鸟的爸爸妈妈逐渐熟悉了,同时也赢得了小鸟的信赖,这是多么温馨的画面呀!但是,这些画面没有声音,你能结合课文内容展开想象给他们配解说词吗?要求:选择第一人称、第二人称、第三人称中任意一种人称来表述。”有的学生把自己当成小珍珠鸟,有的把自己当成作者,还有的把自己当成旁观者……他们紧密联系生活,说得绘声绘色。

2.画一画,再现情境

小学生直观形象思维能力较强,对色彩鲜艳的事物感兴趣。我让学生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动手以直观、形象的画面再现原文或部分段落,从而强化了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和感受。

(1)画方位图:弄清空间位置。如对于《开国大典》一文,学生往往弄不清前后左右的位置。在课前预习时,我让学生思考如果站在天安门上看广场,能看到什么、各在什么位置,然后画出简图。由于在课前形成了鲜明的表象,学生在学习课文时,对文中“北端”“南端”“东西两侧”等方位就比较清楚了。

(2)画简易工程图:展示工作场景。如教学《詹天佑》一文时,学生对于中部凿井法、人字形线路的理解有困难,我指导学生把文字变成画面,让画得好的展示到黑板上,并边画边讲解,突破了难点;然后通过实际操作,体会此线路的优点,从而更加深刻地体会到詹天佑的卓越才能。

(3)画游览图:对一些游记类文章,让学生画游览线路图,可以明晰思路、抓住特征。如学习了古诗《望天门山》后,可让学生根据诗文画一幅“游览长江图”,体会天门山夹江对峙、长江波澜壮阔的雄伟秀丽景象,从而提高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力和概括力。

三、重视作业设计的探究性

生物作业的科学设计 篇12

长期以来, 应试教育背景下孕育的作业模式, 以其传统的作业内容, 统一的作业形式、作业要求, 出现作业分量过重、时间过长, 机械重复多, 实践应用少;统一任务多, 自主选择少;死记硬背多, 理解活用少的现状。这样的作业过多地强调模式化、统一化、答案标准化, 缺少因材施教, 否定群体差异, 个体的智慧、情感、态度、创造和实践等重要的成长元素被冷落。激不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不同层次的学生得不到不同发展, 束缚了学生思维, 挫伤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使学生产生厌学、厌做作业情绪, 大大加重了学生的课业负担, 这些机械、滞后、封闭的作业模式, 缺乏与社会生活的实际联系, 无法使学生积极地、主动地、创造性地进行学习, 阻碍了素质教育的发展。

鉴于此, 我们确立了“作业设计有方法, 效率提高激兴趣———提高初中科学作业设计的有效性实践研究”这一课题。

二、文献综述

关于有效科学作业设计或优化科学作业设计的文章多见诸网络、报刊、杂志等, 我在网上浏览了几十篇相关资料, 研读了二十余篇论文。概括起来, 以往围绕这一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有: (1) 科学作业设计必须遵循的原则; (2) 有效科学作业具备的特点; (3) 初中科学作业的类型; (4) 优化科学作业设计的策略、技巧等, 这些文章中的研究经验为本课题的研究提供了宝贵经验。

目前有关初中科学作业设计的研究有以下特点与态势:

(一) 在我国推进素质教育的背景下, 优化科学作业设计, 提高科学作业的有效性, 从而实施有效教学, 减轻学生负担, 提高教学效率, 这一课题越来越备受关注。

(二) “提高科学作业的有效性”更关注的是通过教师怎样“设计”作业、怎样“优化”作业, 而不是通过学生怎样努力做海量的作业提高科学作业的有效性。

因此, 在开展这项课题研究时, 自始至终追求的是:通过改变教师的教学理念、设计作业理念, 提高科学作业的有效性, 促进学生学习状况与学习质量的改善。研究的着眼点始终在学生, 教改的着力点始终在教师。基于上述认识, 用“作业设计有方法, 效率提高激兴趣———提高初中科学作业设计的有效性实践研究”浓缩和概括这一课题想解决的主要问题与基本观点。

三、理论依据

(一)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建构主义的教学更注重教与学的过程中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建构主义教学应该通过设计一项重大任务或问题, 以支撑学习者积极的学习活动, 帮助学习者成为学习过程的主体, 如创设真实、复杂、具有挑战性的开放的学习环境与问题情境, 诱发、驱动并支撑学习者同时对学习的内容和过程进行反思与调控。在建构主义教室里, 教师设计问题, 引导讨论, 从旁激发, 支持并适时介入学生学习。在形成及转化知识的过程中, 学生不再是通过记忆被动接受的机械学习, 也不是无结构状态的盲目探寻, 并完全忽视概念在理解中的作用的自由放任的学习, 而是在与老师和同学的多边互动中, 把建构发展成一种态度, 探索新情境的态度, 建构认知 (如知识理解、认知策略) 和情感 (学习信念、自我概念) , 鼓励、提倡积极参与、主动地建构知识进行探索。

(二) 有效教学理论

有效教学指教师遵循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 以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 实现教学目标和学生的个性培养与全面发展, 取得尽可能好的教学效果。有效教学核心:学生参与包括行为参与、认知参与和情感参与三个方面, 学生的情感参与和认知参与成正比。由于学生的广泛参与使得其自身在学习过程中不断得到启发与激励从而优化知识结构, 乃至有所发现、有所创造。

(三) 《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论

《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是:面向全体学生, 注意素质教育;整体设计目标, 体现灵活开放;突出学生主体, 尊重个体差异;采用活动途径, 倡导体验参与;注重过程评价, 促进学生发展;开发课程资源, 拓展学用渠道。作业是巩固所学知识, 提高学习成效, 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的重要手段;作业也是给教师提供教学反馈, 调整教学方法, 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和教学任务的重要方法。在新课程理念下, 教师设计科学作业应以学生的发展为目标, 设计形式多样、异彩纷呈、学生乐于接受的科学作业。科学合理的作业设计既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 又能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四、主要概念的界定

(一) 有效

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后, 学生所获得的具体进步或发展。教学有没有效果, 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教完内容或教得认不认真, 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生学得好不好。如果学生不想学或者学了没有收获, 或者学生学得很辛苦, 又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 则都是无效或低效教学。因此, 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是教学有没有效果的唯一指标。

(二) 科学作业

科学作业涵盖的范围有课堂练习、课后作业、章节测验、期中期末测验等, 还有课堂动手操作、课后生活实践等。

五、研究过程

(一) 初中生科学作业的现状研究

为了增强实验研究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课题组对初中学生科学作业现状进行了广泛的调查研究, 2013年9月对我校八年级的480多名初中学生的有关“科学作业”进行了问卷调查和座谈, 同时对全体科学老师做了一次问卷调查和访问。

在调查和访问中, 我们看到了许多教师对布置作业充满无奈, 为学生拖欠作业甚至不完成作业苦恼不堪, 我们也听到部分学生对当前老师布置的作业不满意、完成得有点勉强的心里话。

再来看问卷调查情况, 从学生角度看:学生能独立完成家庭作业的, 仅占总人数的29%, 基本能独立的也只有40%, 而基本不能独立完成的和完全不能独立完成作业的高达21%和10%。从这两组数据我们不难得出这样的结论, 学生的学习习惯欠佳, 学习的自觉性不强。从教师角度看:首先, 90%以上的教师在布置科学作业方面都是以书面作业为主, 使作业沦为考试的“演练”工具, 成了挣高分的手段, 钻进了“死学”“死练”、模仿解题的死胡同。其次, 作业设计没有做到分人、分层, 批改作业更是按照统一的参考答案评价学生。作业的内容、格式要求、完成时间、完成形式更是统一的。教师不顾学生之间的实际差异而布置完全相同的作业, 实际的效果只不过是省下了一点看作业的时间, 而作业的实际意义却被教师有意无意地忽略了。另外, 我们感受到长期以来, 作业就只在教师与学生、学校与家庭之间以“四点两线”的方式存在。

面对这样的现状, 只有进行作业改革, 才能真正做到面向全体学生, 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所以在课题研究的过程中, 感到必须改变教师的教学观念, 重新全面认识初中科学作业的意义, 并赋予它新的价值。

附调查问卷一:

初中科学教师调查问卷

1.您的学生愿意做科学作业吗?

A.愿意B.不愿意

2.您除了注重教材教法之外, 学生作业的布置会成为您研究的一个范畴吗?

A.是B.否C.没注意

3.您的作业设计会因人而异分层次吗?

A.会B.不会C.偶尔会

4.您按统一参考答案来批改科学作业吗?

A.是B.不是

5.您对目前的科学作业有何想法?

调查问卷二:

初中生科学作业现状调查表

同学们:

你们好!为了进一步了解大家的科学学习情况, 也为了更好地与同学们交流.沟通, 达到促进师生共同成长的目的, 故做此调查, 希望大家实事求是地回答, 谢谢合作!

由表格数据分析, 可归纳出初中科学传统作业设计存在如下弊端。

1.作业 (问题) 提出的单向性

在传统的作业中, 问题都是课本 (或教师) 提供的, 而不是学生自选的, 这样的作业在训练学生“提出问题能力”方面无所作为。而面对不同水平的学生实施无差异的作业设计, 讲究“齐步走”、“一刀切”, 这又导致学生“吃不饱”与“吃不了”现象的发生。

2.作业内容的重复机械性1.你喜欢科学吗?

在传统教育思想指导下, 作业被视为“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 科学作业的设计往往局限在再现式的范畴内, 作业内容大多是机械地重复套用, 应试训练色彩浓厚。这严重地抑制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极大地限制了学生学习活动的空间和科学素养的提高, 更重要的是制约了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使学生对科学学习、科学作业失去兴趣, 成为一种“只有压力, 没有魅力”的负担。A.喜欢摇B.不喜欢摇C.没感觉人数比例人数比例人数比例21445%9820%16835%2.你能独立完成科学作业吗?A.能摇B.不能A B人数比例人数比例331 69%149 31%3.你对待平时布置的科学作业采取的态度是?摇摇ABC人数比例人数比例人数比例

3.作业完成的封闭性A.很感兴趣摇B.一般摇C.不

传统作业片面强调独立思考, 从来不把“合作”“探究”当做一项必要的素质进行培养, 唯一像“合作”“探究”的东西只限于偶尔的、非组织形式的课堂讨论。进一步审视传统教育就可以发现, 作为一种重要沟通能力的“与人合作、探究”的能力的培养很少提及, 即使提及也缺乏载体。兴趣14530%23749%9820%4.你现在的科学作业形式大多是?A.动手实践摇B.书面摇C.其他A B C人数比例人数比例人数比例56 12%398 83%26 5%AB

(二) 初中科学作业设计的原则5.你希望科学作业形式是?

为了从学生成长角度出发, 关注学生内心需求, 确立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 开发学生的多元智能, 科学作业设计既要考虑学生的接受能力和操作方便, 又要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 最终以让每个学生主动地、健康地发展为前提。因此, 根据“初中科学新课程标准下作业设计的特点分析”, 结合本校初中学生的实际情况, 确定了作业的设计与实践应坚持以下原则:A.单一化B.多样化10823%37277%6.你的科学作业是否有实践性和开放性?A.有摇B.没有A B人数比例人数比例129 27%361 73%7.你的科学作业是否与其他学科整合在一起?AB人数比例人数比例

1.开放性原则科整合在一起?A.有摇B.没有

使作业向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生活实际拓展, 并与社会生活、学科前沿知识、其他学科知识建立联系和渗透, 使学生的作业由单一化向多样化转变。8.你经常和同学、老师或家长交流自己的科学学习方法吗?A.经常交流摇B.难得交流摇C.A B C人数比例人数比例人数比例

例如:给你简易器材:一个圆柱形平底玻璃杯、一块硬纸片、若干个充了空气的气球、一块海绵和一桶水。利用一种或两种以上器材设计三个力学实验, 并按下表要求填写。从不交流10121%9720%28259%

分析:本题要求设计力学实验, 自然想到的知识点:有浮力、压强、力、密度等。这样本题可提供这样一些答案: (1) 一个圆柱形平底玻璃杯、一块海绵、一桶水;压力与压强的关系;将玻璃杯平放在海绵上, 逐渐在杯中注水;海绵形变程度逐渐变大。 (2) 一个平底玻璃杯, 水、硬纸片;大气压的存在;玻璃杯中装满水, 用硬纸片盖住杯口, 倒置过来;杯不漏水。 (3) 一个气球, 一桶水;浮力;将气球压入水中后, 松手;气球上浮。此题把学生置于一个动态、开放的学习环境中, 为学生提供多元、综合学习的机会, 让学生在无拘无束的环境中体现自主开放的学习过程。

2.主体性原则

作业要强调激发学生的主动探究意识, 强调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 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调动自主参与的积极情感, 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探索。

例如:小明在他家的苹果园里, 用所学知识测量苹果的密度。他所能利用的器材有:自制的弹簧测力计以及盛有水的水桶、塑料水瓢、塑料绳和塑料袋 (质量不计) 。请你写出他有可能采用的实验步骤及苹果密度表达式推导过程。

分析:该题测定苹果密度的情景贴近学生生活, 所给的器材是学生常见的日常用品或自制的器材。要测定苹果的密度, 必须测出苹果的质量和体积, 质量可用天平直接测量, 也可用测力计通过测量重力间接测量;体积因其形状不规范, 可以用排水法测量。给出的器材只能直接测量苹果的质量, 苹果的体积需要间接测量, 所以不能用常规的实验方法通过直接测出苹果的m、v, 然后根据公式:ρ=m/V求得苹果的密度。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 运用新知识、新理念去理解、解决各种实际问题, 从中增加科学知识, 增长科学才干。这样的作业无疑会调动学生自主参与的积极情感, 对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大有裨益。

3.实践性原则

强调积极变革单纯的书面性作业形式, 倡导观察、实验、动手操作、搜集、调查等新的作业方式。鼓励学生以实物、图片、调查统计表、实验报告等各种形式完成作业, 展示成果。

例如:可让学生制作针孔照相机、磨制冰透镜、橡皮筋测力计、水果电池、简易指南针等;也可调查学校周围噪声污染的情况并提出防治措施等。在此过程中, 学生加深了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培养了动手能力, 也培养了战胜困难、经受挫折的良好思维品质, 在实践中获得的知识远比在课堂上得到的知识要鲜活得多、深刻得多。

4.创新性原则

科学作业设计, 要求更多地注重培养学生的灵活运用能力, 在运用中强化创新意识。注重培养思维的发散性、灵活性和应变性, 使学生在用科学反映思维的活动过程中优化思维的创造性品质。

例如:举世瞩目的2008年奥运会落下帷幕, 你最崇拜 (喜欢) 的运动员是谁?能否将他 (她) 在赛场上的表现, 用所学的有关知识加以描述或解释? (以小论文的形式) 学生热情高涨, 恨不得立即就想完成, 第二天交上来的作业令人惊喜。

5.趣味性原则

同种佳肴常食倒胃, 时令鲜花令人赏心悦目。我们发现学生对千篇一律的作业形式感到厌倦, 因此在作业设计上做了多样化的探索, 作业设计要根据学生年龄特点, 摆脱单调乏味的重复练习, 增强趣味性, 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使之产生一种内部的需求感, 自觉主动地完成作业。在《运动和力》这一章的复习作业中有如下设计:例如:你知道吗?姚明, NBA的佼佼者。赛场上, 姚明用力向前运球。运动过程中, 力改变了球的运动状态, 也改变了球的形状。当他用力拍打篮球, 使篮球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的同时, 为什么会感到手很痛?这是因为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姚明将球运到篮板前投篮, 只见篮球在空中飞向篮板, 球进了 (若不考虑空气阻力, 此时篮球只受到重力的作用。) 。姚明微笑地向观众示意, 站立在篮球场上的姚明受到相互平衡的两个力:重力和地面对他的支持力。这两个力的大小相等, 方向相反, 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

在NBA, 每一位运动员都需要一双专用的运动鞋, 我就是姚明专用鞋的首席设计师。看看我设计的运动鞋吧, 它的底部有漂亮的花纹 (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来增大有益摩擦) 。

如果篮球场上没有摩擦, 则将会出现什么现象?场上的运动员将无法跑步, 运动员滑倒在地上将很难再爬起来, 篮球从运动员的手中滑落, 运动员不能投球得分, 任何篮球场都不可能造起来……

学生对作业是否感兴趣, 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作业形式与内容的趣味性与新鲜度。富有趣味情境的作业, 能增强学生的探求欲望, 将枯燥、单调的知识变换为一个生动场景, 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兴趣, 鼓励学生在观察、思考、探究中自主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

(三) 初中科学有效的作业设计对策

好的作业设计, 不仅可以巩固一堂课所要求掌握的知识, 而且可以激发学习兴趣, 开发智力, 拓展知识面, 点燃创造思维的火花, 培养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认真研究作业设计的策略, 优化作业设计的方法, 使每一个学生的科学素养都得到良好发展。以下就是我们研究初中科学作业设计的几个对策:

1.差异性作业的设计

在作业布置上既要关注后进生和中等生, 又要关注优秀生。要根据不同能力的学生布置不同层次的作业, 供学生选择, 让每位学生在适合自己的作业中都取得成功, 获得认知经验和感性经验, 从而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到保护, 不同学生的科学能力得到提高。

如:学完《声音的发生和传播》后, 我给学生布置了这样三道有层次性作业。

1.以下几个实验现象, 能说明声音产生的原因的是 ()

A.放在玻璃钟罩内的电铃正在发声, 把玻璃罩内的空气抽去一些后, 铃声明显减弱

B.把正在发声的收音机密封在塑料袋里, 然后放入水中, 人们仍然听到收音机发出的声音

C.拉小提琴时, 琴弦的松紧程度不同, 发出的声音不相同

D.拨动吉他的琴弦发出声音时, 放在弦上的小纸片会被琴弦弹开

2.2009年春晚的小品《不差钱》, 赢得了全国观众的喜欢, 小艳在现场听到“小沈阳”的声音是由_____产生的, 靠_____传播过来的, “小沈阳”模仿“刀郎”的声音很逼真, 是因为他们的____相似。

3.下图是系有铃铛的烧瓶, 李明用该装置按以下步骤探究声音的传播。

(1) 用铁夹夹住橡皮管。摇动烧瓶, 铃铛虽未碰及烧瓶, 但仍能听到清晰的铃铛声。这一现象可作为固体和_____能够传声的证据。

(2) 取下铁夹, 并在烧瓶中倒入少量的水, 然后加热使水沸腾, 当瓶内的水风烧干时, 立即停止加热, 并用铁夹夹住橡皮管。过一会儿, 给烧瓶浇水使其冷却, 此时烧瓶内壁出现了一些小水珠, 这些水珠是瓶内的水蒸气遇冷______而形成的。

(3) 再次摇动烧瓶, 却听不到铃铛声, 由此可推测烧瓶内_____ (选填“充满空气”“充满水蒸气”“接近真空”) 。

(4) 接着将烧瓶倒置于装有水的水槽中, 如右图所示, 拔除铁夹后, 烧瓶内的水位将______ (选填“与水槽内水面相平”“上升到顶部”“略高于水槽内水面”) 。

(5) 将烧瓶装满水, 用铁夹夹住橡皮管, 摇动烧瓶, 又听到铃铛声, 这一实验事实可证实______可以传声 (选填“水”“橡皮管”“水蒸气”) 。结果很多学生在完成第一道题后都尽力地去完成第二、三道题, 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和极大的好胜心, 并在不知不觉中锻炼了自己的观察、分析、表达等方面的能力。

在差异性作业的设计方面, 具体做法有:①作业量分层。对那些学有困难的学生, 适当减少他们的作业量, 减轻他们的课业负担。每课的基础性练习, 必不可少, 以扎实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至于教师结合课文内容设计的一些拓展性练习, 他们可以选做或不做。适量的作业和练习要求, 能有效地帮助学生体会成功的喜悦, 培养自信心。②作业难度分层。针对学生科学能力有差异的客观事实, 我们重视找准每类学生的最近发展区, 为他们确定相应的目标, 设计难易有别的作业。一般来说, 确定为基础、发展、创造三级目标, 要求一般学生能实现基础目标, 努力实现发展目标;基础较好的学生努力实现创造目标。这样, 让学生针对自身情况自主选择合适的作业, 促使他们科学能力得到有效发展。③完成作业时间分层。科学课程必须关注学生个体差异, 在完成作业时间上分层要求, 有效保障后进生“吃得了”的问题。这样, 保证了后进生的作业质量, 使之扎实巩固所学知识, 形成良性循环。由于分层作业的分量、难度适宜, 选择自主, 完成的时间灵活, 不同层次的学生完成作业不再有困难, 这无疑激发了学生完成作业的乐趣, 学生在完成作业的同时既感到轻松愉快, 又扎实掌握了知识技能。当然, 教师还应鼓励学生向更高层次挑战。

2.实践性作业设计

突出实践性, 是科学新课程的一大特色。学生通过实践活动, 能初步获得一些科学活动的经验, 了解科学在日常生活中的简单应用, 加深对所学科学知识和方法的理解, 初步学会与人合作交流, 获得积极的科学学习情感。实践型作业的特点是突出科学活动的实践性, 使学生不仅能在纸上做科学, 而且能在动手、动口、动脑中学科学, 能运用所学知识开展调查、收集、选择、分析、解释信息活动。设计实践作业的目的是使学生经历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科学问题, 建立科学模型, 综合运用已有知识解决问题并预测事物发展过程, 初步体会科学价值, 同时能很好地落实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学目标。实践性作业一般取生活实际的现实问题作情境材料, 设置具有社会参与性的实践问题。作业的方式一般有科学观察, 检测、调查、资料的收集和整理, 方案的设计和问题解决的建议和设想等。

例1:围绕“爱护水资源”这一主题, 进行分组调查, 写出报告: (1) 我所知道的水; (2) 水在自然界中的分布 (可查找资料, 也可看我们的教材, 但最好不要只局限于教材) ; (3) 水的污染情况调查 (可上网查询, 也可参阅相关性的书籍、刊物和报纸, 也可实地调查) ; (4) 家庭用水的污水排放情况, 是否存在浪费水的地方; (5) 有关海水的资料。

例2:我国古书《神仙传·麻姑》中就有有关沧海桑田的传说, 说的是地球上沧海变成桑田, 桑田又变成沧海。你认为在自然界可能发生吗?请查找有关资料, 证明你的观点。

例3:让学生寻找周围的三种动物和三种植物, 通过观察、调查、研究或查阅相关资料, 在表格中填上生物相应的内容。

完成以上例题的过程, 就是一次综合性社会实践活动的过程。在实践过程中, 学生获得了综合实践所必需的一些方法, 亲历了知识获得和知识在现实社会生活中应用的过程, 体验了知识的有用性和真正的价值之所在, 锻炼了学生的实践能力, 培养了学生社会责任感。质量m/kg 0.10 0.15 0.20 0.25 0.30 0.35 0.40滑行距离s/m 0.420.410.430.420.430.420.42质量m/kg0.10 0.15 0.20 0.25 0.300.350.40滑行距离s/m 0.42 0.410.43 0.42 0.43 0.42 0.42

总之, 科学课重在实践, 学生科学实践能力不是在课堂“言说”的过程中形成的, 而是在学生亲自动手的实践过程中形成的。我们要以实践性作业为载体, 构建一个开放的科学学习世界, 打通课堂生活与社会生活联系的通道, 以培养学生扎实的科学探究能力。质量m/kg 0.10 0.15 0.20 0.25 0.30 0.35 0.40滑行距离s/m0.42 0.41 0.43 0.42 0.430.420.420.42 0.40 0.38 0.36 0.32 0.30 0.28质量m/kg 10 15 20 25 30350

3.探究型作业设计0.42滑行距离

科学学习是充满观察、实验、分析、推理及探索性与挑战性的活动。探究型作业, 可以是利用学生身边的学习用具、生活用品进行探究性实验, 也可以是学生遇到的生活、学习、自然界中的科学问题进行探究, 所布置的探究作业应着眼于学生发展, 培养学生正确的科学方法、严谨的科学态度及良好的思维习惯, 不仅学会从科学现象、科学规律中探究问题, 而且从实际生活中不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 形成完整严谨的科学思维品质和良好的行为习惯。探究性作业的功能在于让学生的学习从死记硬背, 走向自主探索、积极思考。学生在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基础上完成既有趣又有挑战性的作业, 并能成为指引学生在科学学习中注重探究性学习的向导。总平均分前30%平均分后30%平均分布置传统作业的班级78.2485.8746.67布置优化作业的班级87.5696.6864.78总平均分前30%平均分后30%平均分区常摸76.97 91.29 47.51初二 () 0.42 0.40 0.38 0.36 0.32 0.30 0.28总平均分前30%平均分后30%平均分布置传统作业的班级78.2485.8746.67布置优化作业的班级87.56 96.68 64.78总平均分前30%平均分后30%平均分

例1:同学们都有这样的体会, 在公路上骑自行车时, 速度越快, 感觉空气的阻力越大, 小红根据这个经验提出一个问题:空气阻力大小与速度的快慢有什么关系?针对这一问题, 她提出如下猜想:期末考试初二 (8) 82.97 96.28 65.75区常摸76.97 91.29 47.51期末考试初二 (7) 83.59 96.33 66.82初二 (8) 82.97 96.28 65.75

猜想1:也许空气的阻力大小与速度的快慢成正比。

猜想2:也许空气的阻力大小与速度快慢的平方成正比。

(1) 究竟哪一个猜想正确?课后请你们每四位同学组成一组, 设计实验方案, 进行探究, 写出探究过程与结果。

(2) 回忆风雨天气你撑开雨伞迎风而走的场景, 你提出空气的阻力还可能与什么有关?说说看。

例2:某同学以“绿豆种子的萌发与哪些因素有关”为课题进行实验探究。

提出问题:绿豆种子萌发与哪些因素有关?

已有信息:干燥的绿豆种子不能发芽, 完全浸没在水中的绿豆种子也不能发芽, 潮湿的种子在合适的温度下能发芽, 发霉腐烂的种子不能发芽。请你根据以上信息作出合理假设, 至少写出三个假设:

假设一: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假设二:%%。称外形特征生长环境生活习性繁殖方式与人类生活的关

假设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例3:小科在观看2009世界冰壶锦标赛时猜想:冰壶在冰称外形特征生长环境生活习性繁殖方式与人类生活的关面上的滑行距离, 除了与离手时的速度、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外, 还可能与质量有关。摇摇摇

为了验证这一猜想, 小科、小敏和小思做了如下实验 (如图所示) :在木块上加放数量不等的钩码后, 让木块从O点静止滑下, 记录木块和钩码的总质量m和它在水平面的滑行距离摇物名称外形特征生长环境生活习性摇名称外形特征生长环境生活习性摇摇摇S, 记录数据如下 (各组在A点时初速度均相同) :摇

(1) 从上述数据分析, 可以得到的结论是:在初速度和接触面粗糙程度相同的条件下, 物体在水平面上滑行的距离与物体的质量大小%%。质量m/kg0.100.150.200.250.300.350.40

(2) 小敏认为:木块及钩码的质量越大, 对水平面的压力越大, 则滑行中受到的摩擦阻力也越大, 滑行距离就会越短。因此, 他认为数据有问题, 于是对上表数据做了如下改动:滑行距离s/m 0.42 0.41 0.43 0.42 0.43 0.42 0.42滑行距离s/m0.42 0.41 0.43 0.420.43 0.42 0.420.42 0.40 0.38 0.360.32 0.30 0.28

请你评判小敏的做法并阐述理由:__________________。

(3) 小思同学反思上述实验后认为:在初速度和所受到的摩擦阻力大小相同的条件下, 物体的质量越大, 在不平面上滑行的距离将越远, 因为:%%。总平均分前30%平均分后30%平均分布置传统作业的班级78.24 85.87 46.67总平均分前30%平均分后30%平均分区常摸76.97 91.29 47.51初二 (7) 83.59 96.33 66.82

以上例题都是以现实生活为背景材料, 设置问题情境, 引领学生学会用猜想验证的方法进行科学探究, 激活了学生思维, 锻炼了学生的思维品质。布置优化作业的班级87.5696.6864.78期末考试783.59 96.33 66.82初二 (8) 82.9796.2865.75

新课程改革强调要开展探究性学习, 非常适合情感教育的需求。探究性学习重在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培养学生的责任感, 在探究过程中, 学生体验复杂的情感历程, 以情感为动力, 解决问题, 最后体验成功。在这种探究性的作业中, 学生受到了教育, 同时体验到作业的乐趣与价值, 体验到学习科学的成功与自信, 并蓄积起对作业的热情和经验。总平均分前30%平均分后30%平均分区常摸76.9791.2947.51期末考试初二 (7) 83.5996.3366.82初二 (8) 82.97 96.28 65.75

4.教育型作业设计

教育型作业是通过创设具有思想品德教育意义的问题情境, 达到潜移默化的德育效果。这类作业的情境材料一般是学生关注的社会热点问题, 社会经济发展中的具有教育价值的问题, 体现正确价值观导向的问题。这类作业的教育功能在于对学生进行引导, 让学生懂得一个人既要有渊博的文化知识, 更要有良好的道德修养。

例1:保护环境、节约能源要从我做起。下列做法中, 需要改正的是 ()

A.及时关掉未关紧的水龙头, 养成节约用水的习惯;

B.尽可能用太阳能热水器代替电热水器;

C.及时将生活垃圾、废旧电池装在一起丢弃到垃圾箱中;

D.用洗脸水冲刷厕所, 将废报纸、酒瓶等送到废品收购站。

例2:“环保”是一个永恒的话题, 它是人类文明程度的显现, 更是人类生存发展的基础。善待环境, 人类的家园会更美好, 生活会更幸福;漠视环境, 人类将会受到无情的报复。某班同学举行了题为“我的环保行动”的综合性学习活动, 请你踊跃参加。

(活动一:实地观察) 留心观察学校周边的农村或社区环境, 了解当地环境污染的状况, 并把令你感受最深的情景, 用简洁、精练的语言描绘出来。

镜头一:

镜头二:

(活动二:献计献策) 请为解决当地环境保护问题献出你的锦囊妙计。 (不少于两条)

我的计策一:

我的计策二:

(活动三:环保行动) 环境保护是我们每一位青少年义不容辞的责任, 你打算为保护当地的环境做点什么呢?请把你的想法写出来然后与全班同学一起交流。我的环保行动:

以上例题以当代社会的热点问题———环保教育为主题, 将环保知识与环境道德融合, 通过道德行为的选择, 对学生进行环保意识的引导和教育。

5.阅读型作业设计

设计阅读型作业, 取材要尽可能简洁精炼、典型, 要适合学生的认知水平, 内容上要注意科学性和思想性的统一。有目的、有计划地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有关科普知识或科学著作, 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 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而且能使学生从阅读中感悟科学家创造知识的人格魅力, 领悟科学的思维方法, 培养学生献身科学的情感意志。

例1.阅读下文:

新华网内蒙古四子王旗10月17日电 (记者李宣良、黄明) 因与大气的剧烈摩擦而被烧蚀成深褐色的神舟六号返回舱静静地躺在草原上, 舱体上还带着上千度高温发热后的余温。着陆场系统总设计师侯鹰告诉新华社记者, 飞船返回舱返回最大技术难点之一就是飞船的降温, 必须给飞船穿上一件“隔热衣”。当返回舱在距离地面80公里-40公里的高度以数千米每秒的速度穿越稠密大气层时, 返回舱表面温度会达到1000-2000摄氏度, 如果不采取有效的防热降温措施, 整个返回舱将会像陨石一样被烧为灰烬。这时必须给飞船穿上一层“防热衣”, 使飞船内部的温度控制在航天员可以忍受的40摄氏度以下。侯鹰介绍, 窗体顶端窗体底端神舟六号飞船的防热材料, 就是从几十种材料中严格筛选出来的。为进一步将质量降下来, 在材料的使用上采用了蜂窝格的设计, 这种既有密度又有疏松的设计, 保证了神舟飞船穿上的是轻薄的“防热衣”。直径2.5米的返回舱表面积为22.4平方米, 目前使用的防热材料总质量约500千克。俄罗斯的“联盟”号飞船直径是2米, 表面积是17平方米, 而它的防热材料达700千克。侯鹰说:“可以看出, 我国飞船的防热技术具备了世界先进水平。”

该资料中提到很多我们学过的科学量, 请你至少指出其中三个, 并说出相应的实验室测量工具。 (1) ___________、__________; (2) __________、___________; (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例2.阅读下文:

在美国科罗拉多州, 有一天, 有7个孩子突然病倒了, 并伴有腹泻、胃痛、发烧、呕吐等症状。数日后, 又有43人出现了相同的症状。化验结果显示, 所有的患者都感染了一种能够通过感染菌的肉或蛋传播的细菌。那么孩子们是怎么感染上病菌的呢?为什么有些孩子感染了, 而另一些孩子却没有?研究员认为这些细菌来自于某些感染菌的食物, 他们对孩子们进行了询问, 但孩子们说:他们没有在一起吃饭!那么孩子们一起参加过什么活动呢?调查发现:他们去动物园参观了一种蜥蜴展览。研究员经检查发现了一只蜥蜴是此病菌的携带者。但展览的动物是不许触摸的, 又怎么会感染到孩子们身上呢?

于是, 研究员仔细询问了孩子们在展区的活动, 并将他们提供的信息与那些没有得病的孩子进行比较, 发现洗过手的孩子没得病, 而没洗手的孩子则病了。

对信息的进一步筛选和分析发现, 凡是接触过木栅栏又没洗手的孩子都病了, 而对木栅栏的检验的确发现了该病菌。原来孩子们得病的过程是这样的:他们爬上围护蜥蜴的木栅栏, 没有洗手就直接吃了东西, 病菌就由口腔进入了他们的体内。

研究员在研究上述病因时:

①提出的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_

②建立的假设是________________

③收集的证据是_________________

④采用的科学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

⑤读过这个小故事后, 你有什么感想?请写下来, 与你的老师、同学分享。

学生通过对文本材料的阅读, 获得了一次很好的人文教育, 使学生明白, 任何科学发展都不是偶然的, 都是建立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的, 都需要经过坚持不懈的艰苦奋斗。这在开阔了学生的视野的同时, 也是一次很好的意志品质的教育。摇摇摇摇物名称外形特征生长环境生活习性繁殖方式与人类生活的关

(四) 研究成果称外形特征生

科学作业设计的实验与研究虽然只经历短短的一年多时间, 但是教师感受到学生的作业兴趣和科学水平都有了明显提高,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物名称外形特征生长环境生活习性繁殖方式与人类生活的关系摇摇

1.激发了学生做作业的积极性与兴趣

由于作业的有效性提高, 减轻了学生负担, 学生做作业也认真多了, 积极性提高了, 由于作业评价的详细到位、及时, 学生作业中弄虚作假的现象减少了很多, 作业的正确率提高了, 学生渐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质量m/kg 0.100.150.20 0.25 0.30 0.35 0.40质量m/kg 0.10 0.15 0.20 0.25 0.30 0.35 0.40滑行距离s/m0.420.410.430.420.430.420.42

2.学生科学成绩都显著提高滑行距离s/m 0.42 0.41 0.43 0.

通过优化作业设计, 学生受益匪浅, 我们采用对照班与实验班作对比, 对照班用传统作业、实验班用优化作业进行实践, 实验后单元测试的成绩有了明显差异 (成绩见表1) 。我所任教的初二年级 (7、8) 班尽管学生学习能力较差, 其他学科成绩不理想, 但科学学科一直保持年级中第一、二名、合格率几乎100%、优秀率也名列前茅的优异成绩 (成绩见表2) , 更关键的是学生树立了学习科学的自信心, 养成了乐学的优秀品质。质量m/kg0.10 0.15 0.20 0.25 0.30 0.35 0.40滑行距离s/m0.42 0.41 0.43 0.42 0.430.420.420.42 0.40 0.38 0.36 0.32 0.30 0.28质量m/kg 0.10 0.15 0.20 0.25 0.30 0.35 0.40滑行距离s/m0.42 0.41 0.43 0.42 0.43 0.42 0.420.42 0.40 0.38 0.36 0.32 0.300.28

3.提高了自身教科研水平

首先, 为提高课堂练习的有效性, 备课组教师在上好每一堂课上下工夫, 经常切磋, 互相学习, 备课、上课能力都有很大提高。其次, 我们备课组根据不同的复习阶段编撰了每天少量作业、每周专题作业。通过锻炼, 我们编写有效作业的能力大大提高, 并积累了自己的经验。

4.“作业设计的研究”辐射作用不断凸显

自本课题实施以来, 起初是从科学教师入手进行实践, 如今其他学科也渐渐把我们的一些作业设计的模式应用到自己的教学之中, 不仅优化了课堂教学, 激发了学生学习的求知欲, 提高了教学质量, 而且使自主学习、主体性探究学习的学科教学模式得到了优化完善, 使其更加科学, 更具操作性, 把实验研究引向纵深发展。

(五) 讨论与思考

一年多的实验研究, 取得了一定成果。但由于教学的系统性和学习过程的复杂性, 加之研究者本身认识的局限性, 课题研究还存在诸多待深入探究的问题。

1.客观因素方面

(1) 本课题实验研究虽然取得较好的成效, 但因课题涉及一个崭新的教育命题, 所以受到教育的周期长、过程复杂与效果滞后和隐蔽等条件的制约, 要精确作业设计会优化教育教学及对学生的综合素质水平的提高还是具有一定的难度。本课题实验目前只进行了第一轮实验研究, 还有待于进一步论证, 才能获得最佳实验效果和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因此, 课题组还将继续进行积极的思考和实践, 发展此项实验研究。

(2) 如何更好地吸引全体学生做科学作业的兴趣, 尽管教师想方设法设计更有效的作业, 但总有少部分人作业态度不够认真。有效科学作业的更准确的标准是什么, 怎样的作业才更高效。如何更快、更细地反馈作业, 这直接关系学生作业的积极性。在优化作业设计时, 教师要付出大量时间精力, 减轻教师负担。

2.主观因素方面

(1) 在实施课题研究过程中, 发现作业的积极作用还没有发挥出来, 没有真正让作业成为建构课内外、校内外联系的桥梁, 成为连接学校与家庭、社会的纽带。

(2) 有些教师布置作业在量和质上都比较“随意”, 缺少精心设计, 布置作业图“量”不求“质”, 使得一些开放性等作业给学生带来了盲目性, 同时给教师自己的指导工作带来了新挑战。所以又设计了“巩固作业”, 力求弥补不足。 (附录)

“教者有心, 学者得益”。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延伸, 它的优化设计, 可以最大限度地拓展学生的减负空间, 让学生有更多时间自由支配, 丰富课余生活, 发展独特个性。在实施新课程标准的大背景下, 科学作业观急需转变, 科学教师要以新课程标准精神为依据, 确立以学生为本、面向全体、重视学以致用的新颖多样的科学作业观, 要树立起新的科学作业设计理念, 使学生个性在这里得到张扬, 使学生人格在这里得到尊重, 使学生情感在这里得到体验, 使学生生命在这里得到发展。我们进行的作业设计改革才刚刚起步, 它的完善与成功, 有待于大家共同深入探索和研究。

参考文献

[1]宋秋前.有效教学的理念与实施策略[M].浙江大学出版社.

[2]胡梦娇, 刘熠, 邱莹.例谈物理习题设计与创造性思维的培养.2009, (12) .

上一篇:影响健康下一篇:早日成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