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科学作业

2024-05-30

初中科学作业(共12篇)

初中科学作业 篇1

作业是学生巩固知识、提高能力、收获成功的平台,也是衡量教师教学效果的有效手段,更是师生交流沟通互动的重要渠道和桥梁。而作业纠错则是其中最重要的一环,它不仅能帮助学生预防和矫正“学习误差”,端正学习态度,培养反思能力,还能促进教师进行教学反思,融洽师生关系。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从作业布置、批改、讲评、管理及练习和家校合作等方面阐述如何促进学生进行作业纠错。

一、合理布置作业是作业纠错的首要前提

为了巩固教学内容,除了课堂教学以外,教师往往还要借助作业来检查、巩固教学中的重难点,但机械重复高耗低效的题海战术不仅加重了学生的学业负担,造成学生学习兴趣的低下,同时也造成了学生对作业订正质量的忽视。因此为了确保每位学生都能按时完成作业,并及时订正作业中的每一个错误,教师在布置作业时忌“多”要“精”,要对作业的数量和作业的难度、知识点的分布等内容做到心中有数,这样才能保证学生既能按时完成并订正作业,又能巩固知识,还能在发展思维能力的同时体会到成功的喜悦。

二、认真批改作业是作业纠错的重要基础

心理学家认为:积极的情感在实践中能起到激励人们奋发向上的作用。批改作业是师生检验教学效果的重要途径和方法,也是对学生作业书写的一种尊重,甚至还能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才华、学识和修养,体验到民主的氛围、平等的交往和进步的快乐。因此,教师不仅要及时地批改作业,更要适时适度地写好作业评语和作业订正提示,甚至还要进行面批和三次批改、四次批改,增强学生对作业和错题订正的积极性。这样,我们才能杜绝学生“错而不纠”现象的发生,才能降低“纠而不正”的概率,才能让学生在纠错中感受到自己的进步,在纠错中体会到知识的实际应用价值。这样,纠错也就不再是给学生增加负担,而是学生成长的一种需要,是学习的一种需要。

三、有针对性的分析是作业纠错的根本条件

对于学生的作业,教师不仅要认真及时地评价反馈,还要透过其错误的表象深入研究其错误的真实原因,还要分清错误的共性和个性。对于共性的错误,我们一方面要反思自己的教学有无缺陷,另一方面我们可以进行有针对性的讲解,包括“为什么发生错误”“怎样去解答”“为什么要这样解答”及“怎样想到要这样解答”等等。这样从错误入手,先引导学生深究其错误的原因,然后一步步引导学生明确正确的解法,并思考这样解的原因以及如何想到这种方法,这种层层递进的方法不仅让错误成了学生学习新知的切入点,而且让错误成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探索点,甚至让错误成了学生创造思维的生长点,从而使学生在真正掌握知识的同时,还能享受到大彻大悟的“成功喜悦”,甚至还会因此而增强学习的自信心和兴趣。而对于个性的错误,我们可以进行个别辅导,对症下药,既能让学生真正理解,又能拉近师生关系,何乐而不为呢?

四、强化“找错因”练习是作业纠错的基本手段

对于学生错误的解题方法,不仅需要教师在纠错评讲中加以纠正指引,而且更需要在平时进行强化练习。其实,有经验的教师都知道“找错因”是一种十分有效的学习方法,也是培养学习能力的重要途径。如在《质量分数》的习题课教学时,我们可以先出示如下习题让学生解答,然后有选择地让各种错误呈现出来进行分析、研究。

例1已知氯化钠在20℃时的溶解度是36克。在20℃时将2克氯化钠放入10克水中充分搅拌后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多少?再向该溶液中加入2克氯化钠充分搅拌后所形成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又是多少?

这样通过“引蛇出洞”,先有意让学生犯错误,然后让学生对各种错误进行详细的分析指正,不仅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更让学生对自己的错误有了深刻的认识,同时也明确了常见的错误。再如,在一个章节结束后,我们可以开展一次“找错因”比赛,师生一起共同小结“值得注意的问题”,这样就可以“集中力量打歼灭战”。另外,在每次测试时,我们可以用一定比例的“找错因”之类的试题来考查学生“识错、改错”能力。甚至我们可以在学生作业乃至考试时告知学生计算题的答案,以便学生及时地反思纠错。另外,由于学生相当比例的错误是源于审题不够细心,因此我们还得培养学生的审题意识,为了让学生明白“变一字而动全题“的道理,我们要适当地进行“一题多变”的练习。

例2在两个相同的薄壁塑料瓶(质量忽略不计)内分别装入体积相等、密度为甲和乙的两种液体后密封,再把它们放入两个装有水的容器中,处于如图1所示状态。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ρ甲>ρ乙B.ρ甲=ρ乙

C.ρ甲<ρ乙D.无法判断

向一个质量可以忽略不计的塑料瓶中装入密度为ρA的液体后密闭,把它分别放在盛有密度为ρ甲、ρ乙两种液体的容器中,如图2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ρ甲>ρ乙B.ρ甲=ρ乙

C.ρ甲<ρ乙D.无法判断

这样既能培养学生仔细审题的习惯,又能深化巩固教学内容,还能培养学生思维的严密性和广阔性,真是一举多得。

总之,要真正“提高作业订正质量”,就需要我们在教学中一步一个脚印地加以贯彻落实纠错策略,并且使“找错因”成为一条重要的教学“线索”,由点到面,由此及彼,形成一个教学“系列”。

五、实施作业量化管理是作业纠错的有效途径

或许大多数人都认为当教师集体讲评或个别指导后,学生肯定会及时地订正作业。其实不然,总会有些学生缺少自觉性,作业订正往往一拖再拖,若不严加管理,就会不了了之,若长此以往,他们就形成了不订正作业的习惯,学习效果也就可想而知了。那如何才能促使学生自觉去纠错呢?鉴于学生和家长非常在意“分数”,笔者对作业评价和订正进行了量化管理(如表1)。

说明:①每一次作业满分为10分,不足10分者,要在下一次作业前订正好,方可补足满分。该表贴在作业本的扉页上,每次学生自己登记。

②10分制便于扣分具体到位,学生订正起来也目标明确。

③学生每周将作业本带回家让家长看过后签名。

这样在教师和家长“双岗”制的“监督”下,学生对纠错就没有了原来的“拖、赖”,而是自发地形成了为了“满分”而“主动”订正的氛围。这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而且还能培养学生“知错就改”的良好品质,促进了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六、注重家校合作是作业纠错的有力保障

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如果仅着眼于学校之内,那注定是要失败的。因此,我们应有意识地通过家长会、家校联系册、电话、走访、约谈等形式来加强与家长的沟通和交流。这样不仅可以让教师随时掌握学生在家的学习习惯养成情况,同时也可帮助家长了解自己孩子在学习上的特点,尤其是学习习惯上的进步和不足以及当前急需培养的重点。如在日常的科学教学中,笔者就科学书面作业对全体学生作了如下要求:每次作业完成后,让其家长签名批注。这样家长不仅可以督促孩子认真完成作业,加强亲子交流,而且教师和家长可以在作业本上互相留言致意,相互反映学生在学校和家中的状况。总之,只有家长和老师的有效沟通配合,才能对症下药,解决孩子身上存在的问题,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才能有序养成。

总而言之,作业纠正是科学日常教学中的重要一环,它完成得好坏将直接关系到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而且对端正学习态度、培养反思能力、促进教学反思、融洽师生关系等都具有重要意义。但该习惯的形成不是一蹴而就的,这就需要作为引领者的教师千方百计、持之以恒地加以培养、监督,创造条件引领学生在练习中反思,在反思中订正,在订正中提高,最终实现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初中科学作业 篇2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实施和深化,教学评价在课程改革中起着导向与监控的重要作用,是课程改革成败的关键。《科学命题-----作业和命题的研究与实施》讲座后,感触颇多。

作业与教育活动的其他各个方面有着密切的关系。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延续,是课内知识的外向扩展,它既是教师教学活动的一个重要环节,又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长期以来,形式单一机械的重复作业抹杀了孩子的天性和个性,使他们千篇一律,毫无生机。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开展,作业的设计也在不断改革。因此,教师设计作业,既要顾及作业的一般作用与功能,更要注重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尊重学生的个别差异,改革作业的形式与内容,让作业从“写”的单一形式中走出来,使作业富有趣味性,具有吸引力。从而使每个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发展,学习能力和知识水平都得到提高。在平时的教学中,我尝试了以下做法:

一、作业设计的开放性。

根据现在新课标的要求,我认为作业的设计应是开放性的,应努力实现课内外联系,校内外沟通,学科间融合,让作业成为培养和发展学生能力的一座桥梁,从而优化语文学习环境。因此开放性的作业首先是布置作业的内容开放,学生有权自主选择;例如:多布置几道开放性的作业,供学生选择,看看哪一题适合自己,就选一题作业适合自己做的题目;其次是在完成开放性的作业,要跳出原有的那种白纸黑字的书面作业模式,可以适当的增加一些色彩和图案或其它符合作业内容的形式;然后作业的答案也可以是开放性的,不再是单一的、刻板的,可以是从不同的角度去寻找答案,也就是说答案可以有许多种;最后评价作业的方法应该是开放的,要实行多样化的评价,例如可以用分数来评价,也可以用等级制等方法来评价。这样做能较好地适应不同层次的学生,有效地激发他们学习语文的积极性,最大限度地拓展学习的空间,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发展他们的个性,从而为学生的终身学习、终身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作业设计的层次化

我们知道人的智商是有高低的,每个人的学习基础也是有差别的,因为每个人的学习能力先天是有差异的,有差异的学生做无差异的作业,势必会造成有的学生“吃不饱”,有的学生“吃不了”的现象。这样,学生的语文能力的发展就会受到遏制。承认并尊重这种差异,是主体性学习的一个重要特点。因此,对不同水平学生的要求应有所侧重。但学习能力的先天差异并非一成不变。在良好的环境和教育条件下,经过努力,这种差异也是可以改变的。这就要求我们的教师施以科学的方法,分层次设计作业,充分调动每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在原有基础上逐步提高。如我在布置作业时就有所不同,对我班基础比较差的同学,抄词时我要他们每个词抄两个,再自默一个;对基础较好的中等生,我只要他们每个词抄一个,然后再做一两题思维性的题目,例如仿写句子或用形近字组词等;对优等生,词只要抄一个,但要做做一两题思维性的题目或一篇阅读。再如我在指导学生写一篇有关植物的作文时,对好中差三类学生要求各不相同。对好学生要求不仅能细致观察,具体描写,还要表达出一定的喜爱之情。对中等学生,要求细致观察、条理清晰、描写较具体。对差生要求仔细观察,能比较有条理地抓住主要特点,写一段话就可以了。这样就能使不同发展水平的学生,都能较好地参与作业,培养语文能力。

三、作业设计的多样化

小学语文作业的多样化,可以使学生在愉悦合理的情境中运用丰富多彩的形式开展学习和思考,多角度、全方位地感知知识,获取知识,改变文本作业的单一形式,将听、说、读、写与游戏、绘画、调查、参观、访问、制作、表演等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巧妙融合,让学生动手、动脑、动口,符合他们好奇、爱动、形象思维占优势的特点,把语文技能的培养与活动相贯穿,让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活动,参与学习,使学生兴趣盎然地完成生动活泼、精彩纷呈的作业。例如。我在上完《我为你骄傲》的课文后,要求学生制作一张爱心卡,寄给远方的朋友或父母等人。这样学生即学到了知识,又培养了爱心,而且学生也对学语文更有兴趣。

1、与其他学科作业相结合。

在教学古诗时,为了让学生加深印象,更能理解古诗的精髓,可以把古诗配上音乐,用唱的形式表现出来,或是给古诗配上图画,这样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2、角色扮演法

小学生不但喜欢看文艺节目,更喜爱模仿。有人说儿童是天生的表演家,画家。他们思维不受拘束,敢说敢做。喜爱表现是孩子的特点。针对这一点,对于故事情节性较强或场面描写具有较强动作性的课文,可以让学生在熟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基础上,放手让他们自由组合,自编、自导、自演课本剧,比一比哪组小朋友能获得“最佳表演奖”。例如我在上完《小鹿的玫瑰花》的课文后,要学生自己分小组去分角色表演。他们在排练时很认真,他们在表演课文的内容时,会投入角色,还会准备一些道具、服饰增强演出效果,学生在编编排排、读读背背,说说笑笑的气围中,不知不觉地复习巩固了课文内容,而这时学生已由个人之间的竞争上升到小组之间的竞争,在竞争中迸发出创新思维火花,而且这一活动有助于培养学生合作的精神,有助于弥补难以面向有差异的众多学生,有利于激活学生的思维,激发他们自我表现的潜能。

3、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活动课。

例如:在学习了古诗《望庐山瀑布》、《绝句》后,我在班上开展了“古诗朗诵会”:第一,让学生对学过的古诗进行整理,按诗歌所学内容分类,可按季节分,也可按诗人分,还可按年代分,看谁读的古诗多。第二,向大家推荐一首你最喜欢的诗,介绍诗歌的作者,说说你最喜欢的是哪句,喜欢的原因。第三,选你最喜欢的方式展示古诗。如书法、做书签、画画等。再如:学了《小英雄雨来》《狼牙山五壮士》等课文后,结合课文内容,我在全班开展讲革命故事会,从中了解革命烈士的英雄事迹。通过这些实践活动,既达到运用知识去认识同类事物,扩大知识范围的目的,又发展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加强了课内外的联系,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学生通过亲身经历的语文实践活动,把书本知识转化为活动技能,弥补了单纯的课堂教学的不足。

四、作业设计的人文性。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新一轮课改中,《语文课标》明确指出: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和基本特点。而传统的作业以关注工具性为主,忽视了作业的人文关怀。作业的人文性是时代的需要,是学生最乐于接受的。因而,教师必须注意作业的人文性。

我们教师平常教学,表面上面对的是教材、课本、学生、作业,其实,是在和一个学生以及他的家庭已有的社会背景、人文习性、道德情趣、思想观念进行持久的交往和对话。这种交往有许多的形式,但作业就是一种最为直接而频繁的通道。以前,总认为作业是课堂的延伸,巩固课上所学知识,让知识升华的单一过程。在布置作业时,不是抄就是背。结果学生对这类单一枯燥的作业,毫无兴趣,只是机械的乱做一气,枯燥乏味的学习活动容易使学生产生疲劳,而且培养了一批只会做作业的机器人,这就失去了作业应有的意义。因此我们设计的作业时,首先要有趣味性,例如学了一首古诗或一个有趣的片段时,可以让学生先讨论,然后再让学生发挥想象,在旁边配上一幅画等。这样就可以弥补过去传统作业的死板、机械、枯燥、乏味的缺陷,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同时也要让学生感受到老师的学识和修养,体验到民主的氛围、使他们感受到进步的快乐,使作业活动成为学生人文素养形成的重要载体。作为一名教师,只有把作业设计与儿童的家庭生活、社会生活及其他各科的学习活动结合起来,才能构成一个和谐的学习整体,以巩固、应用、深化所学的语文知识。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它的优化设计,可以最大限度地拓展学生的减负空间,丰富课余生活,发展独特个性,使学生在学习和社会实践中巩固语文知识,发展语文能力、创新能力,在丰富的课堂和社会生活中得到提高。

小学语文作业设计的实践与思考

作业是巩固课堂知识的重要手段,是完成教学目标的重要环节。它与课堂教学、课外活动一起构成了完整的小学语文教学体系,科学合理的作业既能巩固学生已学的知识,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又能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科学合理地设计作业显得尤为重要。但现实教学中,学生的作业多机械重复,少创造活动;多抄抄写写,少思维训练;学生厌烦,教师头痛,应试训练色彩浓厚,失去了作业发挥创造性、探究性的作用。为此,我从作业形式、内容着手,积极引入新课程理念,构建人文互动性作业评价机制。形式上追求活泼多样,内容上体现个性化、生活化和社会化,从而使学生获得最大限度的发展。

一、注重作业的多元化,丰富学生的体验 新课程标准强调,教学应该通过设计真实、复杂和具有挑战性的学习环境或问题情境,诱发、驱动并支撑学习者的探索、思考与问题解决这种积极的学习活动,帮助学习者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体。所以,教师设计形式多样、多元化的作业,对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培养学生探究精神,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具有重要的作用。

(一)拓展作业内容的空间,让学生体验多维互动的包融性 1.课内与课外的结合,拓展作业内容的广度。

开放的语文作业内容资源应模糊课堂与课外、校内与校外的界线。书刊、影视、展览等等都可以作为作业内容的资源,使语文学习、训练贯穿学生生活。作业的练习内容可以作为学生课前的扩展性学习,使学生学得更广阔;可以作为课堂语文学习的训练,使学生学得更扎实;可以作为学生课后的延伸性学习,使学生学得更深入。如学习古诗《乞巧》时,课前先安排预习作业,让学生搜集阅读有关乞巧节的来历和传说和《牛郎织女》的故事,观看电影、电视等,为学生更好的理解文本创造条件,上课伊始让学生简单介绍故事内容为讲解古诗创造情景,课后再让学生搜集乞巧节的一些风俗传统并安排学生在乞巧节那天去仔细观察“碧霄”把看到的和想到的写下来。通过这样的作业设计,学生能不入情入境吗?对文本的理解能不深入吗?效果自然会好了!

2.学科与学科的融合,拓展作业内容的宽度。

知识是一张网,各学科之间的知识是可以交叉,可以融会贯通的。在丰富作业内容时,我们可以把其他学科的相关内容,整合进我们的语文作业内容之中。《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也明确指出:“语文课程应植根于现实,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因此,教师应打破学科的界限,加强学科间的联系,让语文与自然、社会等学科结合起来。如 “生活语文”中可让学生动手做一些小实验,做一些小研究,进行一些小探索等,并写出自己真切感受,这样既能丰富学生知识面、锻炼了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又有助于学习兴趣的培养。并且对学生习作素材的积累有一定的帮助。在现实语文课堂教学中也有许多实例,如教学课文《月光曲》一颗时,将贝多芬的《月光奏鸣曲》的欣赏引进教学,使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音乐意境的体会相辅相成,同步提高,这是把音乐带入了语文课堂中。又如在上《圆明园的毁灭》时,根据英法联军入侵掠夺宝物和烧毁圆明园的情况提出了如下的计算性问题:法联军1860年10月6日—10月17日在圆明园劫掠财物,18日、19日又连续两天放火焚烧圆明园,他们在圆明园里劫掠焚烧共多少天?3000名入侵圆明园的侵略军。若每人掠走各种珍贵物品10件,共掠走多少件?(10件×3000人=30000件)(烧毁的更不计其数)教师引导学生运用数据描述法,通过令人惊讶的数字,生动、具体地让学生感知侵略者的罪恶行经,这是把数学引进了语文课堂教学中。

再如,在低年级识字教学中让学生以“只”组词语时,“一只”什么呢?我不让学生口说,而是用笔来画,想把“一只”组什么词语就画一条什么。于是,人人动手,以画组词。如果口头组词则仅能让几位学生说说。而让学生作画,则可人人动笔,全员参与。这是把美术引入了语文教学之中。

3.知识与能力并进,拓展作业的深度

以前,总是认为作业是课堂的延伸,巩固课上所学知识,让知识升华的单一过程。在布置作业时,不是让学生写词语,就是让学生背课文,要么,就是把学生捆在练习上不肯放松,结果呢?学生对这类单一枯燥的作业毫无兴趣,只是机械的乱做一气,怎么能升华呢?这就违背了新课程标准所提倡的多元化教学,失去了作业应有的意义。因此,我认为老师在布置作业时,不妨腾出一点空间,设计一些语文个性化练习,锻炼学生的观察能力、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充分发掘学生创新潜能,培养学生的创新个性,让作业成为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园地。例如,上完课文《找骆驼》之后,让学生想想有哪些找到骆驼的方法。哪一种方法最佳?经过精心准备,孩子们在课堂上展开了激烈争论,想出了五六种找骆驼的方法。许多学生认为顺着骆驼的脚印去找这种方法最好。当然也有人提出这种方法也有条件限制,即当时沙漠中不能有大风,否则扬沙会把脚印掩埋。这个作业设计立足于课文,激发学生创新的火花,引起思维的碰撞。另外,改写课文、续编故事、表演课本剧等作业既是学生乐于接受的,又能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二)打通内容设计渠道,给学生创造体验的机会。1.作业设计与活动相结合,丰富学生体验。

学校开展的各项教育活动既是向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阵地,也是学生学习语文的园地,所以我们可以把语文学习渗透到各项教育活动中,把活动内容引进语文作业中,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语文,发展自我。如在植树节期间,结合学校开展的环保系列活动,我们可以布置学生进行“环保伴我行”的习作小练笔或手抄报,让学生去搜集有关保护环境方面的各项文字、数据、图片等资料,进行展览交流。这样既培养了学生能力,丰富了学生体验,同时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作业设计与生活相联系,开阔学生视野。

“生活即教育”,语文从根本上是与生活密切相关的,作为课堂教学的外延,也应该是生活的外延。把语文作业仅仅封闭在课本内,一切为了语文课本服务,切断学生与社会、与家庭的联系是不可取得。因此,布置作业应该把语文学习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让作业成为联结语文教学与社会生活的纽带,让作业生活化、社会化。如《咏柳》一文就可以指导学生去观察柳树,领略大自然的美景。再如学了《一个小村庄的故事》,可以让学生观察周围的环境是否被破坏、污染,应该怎样制止人们任意破坏、污染环境的现象,怎样提高人们环保的意识?并写一份观察报告或合理化建议。之后,再组织学生搞一次语文实践活动:宣传环境保护的重要性。让学生亲身参与到实际生活中,用生活中鲜明的例子来教育学生,不是更有效吗?另外,由于我国的特殊政策,大多数儿童都是独生子女,他们在家里娇生惯养,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日子,在社会上缺乏交际能力、理事能力。不懂得为他人着想,目光仅仅局限于家庭、学校中。针对这些情况,我有目的的精心安排作业内容,利用作业适时的对学生进行教育。如利用“三八妇女节”让学生为自己的妈妈过节日,可以为妈妈献一首歌儿,可以为妈妈做一件力所能及的事情,还可以写一首小诗或做一张贺卡献给妈妈。教师节,鼓励学生自己制作小制作,或画一副画写上最喜欢的话,献给最敬爱的老师。重阳节,布置学生为家里的老人过节等。

(三)创新作业的形式,让学生享受作业。1.开发视听能力的作业让学生耳聪目明

让学生用眼睛去截取生活中有意义的片断,并在头脑中加以分析、储存。训练观察的作业,形式不一,内容也很丰富,既可观察人物、动植物,也可以观察静止的状物等。但要注意的是:布置观察作业,必须指定给学生一个特定的观察角度,注意训练点不要太广。如:

人物:观察某人在一段时间内的言行。观察某一地点众人的外貌、举止。这种训练可以一箭双雕地提高学生观察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动物:观察某一种动物的外形、动作、习性。观察一群动物,找出共同点、不同点。观察两只不同动物,找出各自特征。

植物:观察植物的生长过程和生存条件。观察相似植物间的不同特征。

让学生用心聆听外界声响,并经过分析加工、内化为自身的储备资料。训练听,要做到听时仔细不打岔,听后概括并小结。听的作业可以随时进行,所选择的对象也很广泛。听一个故事,并将其转述给他人听。听动物的叫声,说说特点等。

以上所说的视听作业,作为语文课堂教学内容的拓展延伸,让学生能看得细心、听得舒心,在视听的过程中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将课内所学与生活加以联系,让学生在社会的课堂中学语文用语文,何乐而不为呢!2.激活想象能力的作业让学生神思飞跃

想象,是创造力的翅膀,是在原有的感性形象基础上创造出新形象的心理过程。创造想象是创造思维的一大支柱。在儿童阶段,想象不受习惯思维的影响,有效地激活想象,可以构成创造能力的基因,使儿童成长为创造性人才。训练想象的作业除低年级的看图编故事、中高年级的想象作文外,还有多种途径:看一幅画,想象静止画面中人物活动的场面或扩展画面范围;对物体进行变异的想象;给故事续尾的想象作业;改变生存环境的想象。想象的作业一旦突破固定的模式,将呈现丰富多彩的局面。它避开了单纯、枯燥的机械训练,使“思想的野马”在开阔的场地里驰骋,为创造打下扎实的基础。如在教学《女娲补天》一课的“重点研读”部分我设计了一道题:“在这几天几夜里,女娲可能遇到(),但是她(),从这几天几夜里我感受到女娲的()。”这一练习包含了联系上下文、语言积累运用、想象力等智能训练,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上也是循序渐进,水到渠成。再如在学习了《检阅》一课后,我布置了这样一道作业题:博莱克真是太棒了,可他是一个残疾人呀,他在训练中遇到哪些困难,他心里又是怎样想的?他又是怎样做的?请你以“———的博莱克”为题写一篇想象日记。学生以一个博莱克的身份感受了困难和挫折,也取得了非常好的教学效果。

3.锻炼实践能力的作业让学生独挡一面 新课程倡导学生积极探究,获取信息,创新知识,培养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并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因而,教学不能只停留在书本中,实践尤显重要。实践型的作业与教学紧密结合,可以收到锦上添花的效果。

我采用以下方式进行尝试:a、演说交际型:演课本小品剧,看图讲故事,课文内容的续说、漫谈,诗文吟诵。让学生积淀语感经验、锻炼语感能力、提高口语水平、积累名篇名句摘记、写读书心得、仿写精彩片断,以达到充实语言素材、积累语言精华、加固文化底蕴、提高语文素养的作用。b、采辑编创型:采集、剪贴、展评与课文有关的图文资料,编辑专题手抄报、电脑报、黑板报,根据对诗文的理解进行书法、绘画创作,扩大信息容量,拓展认知领域,增强实践能力。c、考察探究型:深入社会进行参观访谈,走近大自然进行考查探究,并仿照课文,运用实物实地考察法、文献资料论证法和合理想象法写出科技小论文或考察报告。

多元化的作业让学生不仅获得了许多的知识信息,锻炼了全面参与学习的能力,还得到了大量的愉快而难忘的体验。

二、注重作业的层次化,满足学生语文学习需要。

人与人是有差异的,我们的教育对象是一个个生动的个体,每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都有其独特的个性、兴趣、能力和学习需要,发展也各不相同,我们应使每个学生在自己已有的基础和不同的起点上,得到最优发展。他们的知识基础、智力发展水平和个性特长的不同,决定他们对所需知识的程度也都不同。所以,作业的设计和布置必须多层次,体现差异性。因此,我们设计和布置作业也应该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力争让每个学生在适合自己的作业中都取得成功,让他们能从心理上亲近作业,获得轻松、愉快、满足的心理体验,充分体现大语文教学观人文关怀的真切性。

(一)作业量的分层,让学生都得到自由发展。

分层作业量是指我们可以根据学生的个体情况和对其发展要求的不同进行增减。对于学习能力强、态度认真、知识掌握较快的学生可减少作业量;对于学习态度不够认真、知识掌握不够牢固的学生,应适当增加作业量。这样,可以使学生的学习能力得到提高,促进其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养成,还可以让学有余力的学生获取自由发展的时间,让一般学生也能得到充分练习。为了让学有余力的学生获取自由发展的时间,一般学生也能得到充分练习,我尝试对学习态度认真、知识掌握较快的学生减少作业量,预习时掌握了课后生字、词即可,不必要再做无用的抄写;对作业不够认真或知识掌握得不够牢固的学生,适当增加作业量;巩固生字词的抄写时,听写错误较多,则适当增加遍数;对于学习态度好,但掌握不了方法的学生,针对其薄弱的环节进行布置作业,比方说阅读不得要领,就专门帮助他们寻找怎样答题的方法。这样,既使每个学生的学习能力得到适当的发展,又对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形成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二)作业难度的分层,使每个学生都体验到成功。

让每一个学生获得成功,让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发展,这是我们的教学目标。尽管学生千差万别,能力各不相同,但作为教师,都应当为不同层次的每一个学生找到立足与发展的“板块”而全心服务。虽然班级授课制、群体教学模式影响着这种服务的到位,但是,教师也必须创造条件服务到家。作业设计考虑难度的层次性,有一定的弹性,作业的难度要略高于学生知识水平,具有思考的价值,学生才会对其产生兴趣。针对学生语文能力有差异的客观事实,就应着重找准每类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为他们确定相应的目标,设计难易有别的作业。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制定基础、发展、创造三个目标,给他们创造自我发展和提高的平台。让不同层面不同水平的学生都有所提高,都能获得成功的体验,这对学生的持续性发展,意义是深远的。如学习了古诗《小池》后,我设计了以下几项作业:(1)背诵、默写古诗《小池》(巩固练习,旨在积累语言)。(2)《小池》描写了怎样的一幅画面?发挥想象写一段话(写话训练,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诗句)。(3)学习作者杨万里的另一首古诗《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比较:两首诗中所描述的景物的异同(学生迁移学法,提高阅读能力)。这三项作业难度依次提高,分别适应于各个层面学生的学习需要。如用“叮嘱”一词造句时,要求后进生只要造一句即可,中等生必须造出一句以上,而对于优生就要求必须把“叮嘱”分别放在句子的不同位置造句。再如学完《我的战友邱少云》一课后,要求后进生把文中写邱少云在烈火中的表现段落背诵下来,中等生要能复述邱少云从隐蔽到牺牲的过程,优等生还要把文章改写成第三人称。通过不同作业的训练引导他们吸取、探究知识,让每一个学生在不同起点上获得最优的发展。没有差生,只有差异。作为教师必须充分尊重差异,充分尊重每一个学生,信任每一个学生,帮助不同能力的学生,通过不同作业的训练引导他们吸取、探究知识,承认学生发展存在着差异性,不搞“填平补齐”,让每一个学生在自己已有的基础上获得最优的发展。

(三)作业自我选择,让学生充满自信。

过去的作业多为教师于课后布置,作业的数量、作业的难度以及作业完成的形式,教师有着决定权,并以一定的学习纪律作为强制力保障实施。学生对于作业,总是处于被动接受任务的境地。学生必须严格地按照教师所作的规定完成作业,没有选择权。在新课标下,如何改变过去作业不足之处,调动学生做作业的积极性呢?其中有效的途径就是让学生自主地选择作业,培养其学习自主性。学生可以自己设定作业完成的数量、完成的时间、完成的进度,还可以自主选择作业的内容和形式,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例如,减少机械性抄记作业,实行基础性作业自己定制制度,对生字、新词、句段的抄记采用自己定量的方式。再如,同类作业实行难度选择制。把一个较难的问答题或小练笔,改成两三个难易不同但训练类型相似的题目,形成梯级,让学生选择其一。这样很好的照顾了个别差异。另外,适当增加一些给主题但又不限形式、内容的综合性作业。例如“全国助残日”期间,给学生安排一项作业——“给残疾人一封信”,要求看谁做的真诚又有创意,然后再写下一小段日记,把自己的创意记下来。在实践中,我们既保证了学生对基础知识的巩固,又突出了学生的个性特长;既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发展,又让全体学生体验到成功的乐趣,从而更进一步促进了他们对本学科的作业甚至对本学科学习的兴趣。如学习了《草船借箭》一课,我是这样设计作业的:

必答题(独立完成):朗读课文,摘抄文中的好词佳句,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选答题(任选一题或多题,小组完成):(1)课外阅读三国演义中的故事,了解三国人物的英勇和智慧;(2)简述《草船借箭》的故事;(3)给描写诸葛亮利用草船借箭部分创作一幅插图;(4)举行有关诸葛亮的故事会;(5)查阅图书资料,办一期关于“三国演义”的板报或手抄报。

教育实践告诉我们,学生彼此有不同的学习优势,也有不尽相同的兴趣。因此,教师应有意识地设计多样化的作业类型,在知识纬度、作业目的统一的前提下,让学生根据自身的兴趣、爱好选择适合自己的作业。这样,学生们按需所取,都能各得其所,尽情发挥。这样,作业的价值范围扩大了,价值取向多维了。

三、优化作业评价,为学生搭建发展的平台。

新的课改理念告诉我们,对学生的作业进行科学、全面的评价,能起到激励教育的作用。因此,作业评价将由对纯知识结果的关注转向对学生生命存在及其发展的整体关怀,“用发展的眼光看孩子”是我们对学生评价的指导思想。作业的评价功能将重在帮助学生发现与发展潜能,认识自我、展示自我,促进学生生命整体的发展。另外,在评价方式上,应提倡多元评价,淡化单一的、终结性评价,注重作业对学生成长的教育发展功能。

(一)分层评价,鼓励为主 对于分层布置的作业,采用分层评价。只要学生完成了其相应层次的作业,便可以得到肯定。例如:全做对的,即可得一面小红旗;书写工整的,在小红旗后面再加一颗五角星;有进步的,再画上一个笑脸娃娃或写一两句评语。这一面面红旗、一颗颗五角星、一张张笑脸、一句句富有期待、鼓励的话语,使学生产生成就感,更加喜欢做作业。

(二)亮点评价,激励当先

尊重每一个学生,尤其是尊重他们的学习成果。评价时使用“激励性评价”,尽量捕捉学生作业中的亮点。如有的学生字写得好,即可得五角星一颗;有的学生理解与众不同,富有创新,即可得笑脸一个;有的学生作业质量高,令人赏心悦目,即可获得一个 “作业能手”称号。(教师课程实施中语文作业设置心得体会

依据新课改的要求,语文作业的设置应该成为孩子巩固知识、快乐实践、创新的园地,要让学生在练习的过程中体验生活,培养积极的情感,张扬他们的个性,发展他们的能力。鉴于此,我的作业设置主要体现了以下几方面的特点:

一、因材施教,突出层次性

我在设置作业时,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力争让每个学生在适合自己的作业中都取得成功,获得轻松、愉快、满足的心理体验。

根据学生层次差异把作业设计成难度不同的作业,让学生自主选择,从而使不同发展水平的学生都能较好地参与作业,享受到做作业主人的快乐。如在学了《落花生》一课后,我设计了这样一个练习:(1)抄写第十自然段。(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说一说课文围绕落花生讲了哪些内容。(3)作者由落花生领悟到了做人的道理,你从身边的事物中领悟到了什么?试着选择一种事物写一写。这样的作业布置由易到难、由简到繁,能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既可满足优等生的要求,又可使中下等生练有所得,体会到成功的乐趣。同时,学生们又具有好强的心理,往往会知难而进,满足自己探索和发展的需要,主动探究更高要求的作业,获得更大的提高。

二、内容丰富,突出开放性

我们在设计作业的内容时,应该充分开发课程资源,力求把课本上的语文转换为学生生活中的语文。既要注意语文听说读写各种能力的综合,也要注意语文学科的工具性、社会性和实践性,突出开放性,切实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内容上扫描多生活领域,尽量涉及学生关心的话题,接近他们的生活内容,吸引学生参与,说出心里话,克服作业对学生心理的压力,尽量避免学生粗制滥造甚至抄袭,提高作业效率。只有发自学生内心的声音,才能切实锻炼思维、增长智能。

如课前预约性作业,要求学生在学习课文前,结合文章内容,查找并阅读相关资料,了解作者的生平、思想、作品情况,阅读作者的一些作品,整理成“摘抄”笔记。可以上网查寻、查阅参考书籍,向周围的人了解等。

课后延展性作业,学习了课文,理解了相关内容,并不意味着学习的结束,延伸性的阅读有关资料、做一些探究,依然是语文作业的内容之一。如每学完一篇课文,都可以让学生阅读《语文基础训练》上相匹配的文章,并把自己感受最深的文章写一写“快乐读书卡”。

积累性作业,新课程目标要求积累自己喜欢的各类成语、俗语、谚语、诗句、格言警句,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以及在课外阅读和生活中获得的语言材料等。老师要指导学生做好这些资料的收集与整理工作,同时还可举行一些优秀作业展览、名句接龙、说成语比赛等活动,激发学生积累的兴趣。“积土成山,风雨生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在这样日积月累的过程中,完成知识积淀,为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奠定能力。

练笔性作业,要求学生养成写日记、周记的习惯,坚持每周写一篇周记。老师要指导学生学会选择周记的内容,要写所见、所思、所感,写读书心得、仿写、续写课文、编故事等等。老师还须作好指导和定期讲评,发现好文章及时让他在全班同学面前交流或推荐给各种刊物,激发学生练笔的兴趣,让他们在练笔中获得乐趣,没有乐趣,是谈不上收获的。

综合探究类作业,探究性作业的开放性,决定了其问题的设计并不拘泥于单学科,而是把视野放得更宽,强调多学科之间的综合。我们可以结合学科教学,设计一些体现综合性学科特点的探究性作业。如在每年的三月三风筝节到来之际,我会组织学生在学校操场上举行放风筝比赛,当然之前,先让学生搜集有关风筝的起源、古诗文、相关故事等;让学生动手实践学做风筝;比赛之后,写一写活动日记等。这样,将语文学习与其他科学有机结合在一起,既能消化教学,又能积累读写素材,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论初中语文作业的科学设计 篇3

关键词:初中语文;作业设计;能力培养

在新时期注重素质教育的大环境下,对于作业的理解,不只是简单的巩固知识和理解知识,为了突出能力培养,扩展知识和探究知识成为更加重要的目的。传统教育观念中,对于作业的认识较为单一,认为只要能够在课余时间帮助学生巩固课堂内容,让学生在考试过程中能够拿到较高的分数,就达到了作业教育的目的。学生学习的是能力,这样固化的思想培养只会让学生成为考试机器,起不到培养学生能力的作用。初中语文作业设计,需要根据初中生的年龄特点和个性特点,按照语文学习规律,注重学习主动性的培养,通过不同的学习活动对学生阅读、写作和口语交际等能力进行培养和提高。

一、初中语文作业安排到底存在什么问题

分数是作业设计的主要因素。从学生对语文作业的普遍反映我们不难看出,无论是题目类型还是题目内容,都与中考等各大考试有直接的联系,所谓“真题”“模拟题”充斥整个作业过程。这样的作业安排看似符合升学要求,却严重忽视了学生自身的发展与提高,“急功近利”成为目前作业安排最严重的问题。教师为了让学生在各种考试中获得较好的成绩,面对各种题目都能够灵活应对,就增加课外作业的总量,增加课外作业题目类型,学生完全是在锻炼做题的技巧,对于知识的巩固收效甚微,更不用提扩展知识了,巨大的作业压力让学生丧失了学习兴趣,学习效率并没有多大的提升。

就目前的语文作业形势来看,以考试题目形式进行训练的内容较多,阅读可以出成阅读题,写作也可以通过仿写或者作文安排,口语交际能力培养的较少。看似通过题目可以锻炼相应的能力,但是一个严重的问题我们不能忽视,那就是问答式的训练模式,会不会限制学生的思维广度?例如,郭沫若的《石榴》一文,如果以“文中描写石榴的外在美表现在什么地方?内在美表现在什么地方?”这样的题目来引导学生展开对文章内涵的思考,看似有比较清晰的思考方向,但学生对于文章描写手法和抒情方式的自我分析又少了一步,为了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可以尝试用“作者如何描写石榴的美?具体描写了石榴怎样的美?”这样的问题,引导学生更多地关注文章的中心,还不会束缚学生对于文章内涵的自我理解,对于思维能力的培养更加全面

深入。

二、初中语文作业设计的基本原则

1.以学生为主体,以能力培养为中心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作业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动行为,不是为了教师布置作业而完成作业。

2.以课本为主,强调综合性和扩展性

课本是最为重要的教学参考,其选文的科学性有利于学生更好地学习语文知识。作业以课本为主,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作业的难度,通过综合性讨论题或者自主探究题,借助课堂内容更好地帮助学生构建有体系的知识结构,课堂知识和作业知识相互呼应,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3.科学规范,以精为主

作业不在于量大,在于能力的培养,如何借助更少的学习活动完成更多的教育任务,是科学作业的重点。作业安排或者说学习活动的安排要突出学习重点,有明确的学习目的,再借助科学的学习和思考方法,才能更好地达到学习目标。

三、初中语文作业设计的科学理论

1.多元智力理论

学生的智力分为八大种,对应不同的社会生存能力,分别是:观察力、空间想象力、音乐能力、语言学习能力、逻辑能力、自我反省能力、社交能力和身体运动能力。每一种智力都直接关系到学生的成长,初中语文作业的设计过程要充分运用智力理论,帮助学生树立个性,重视过程而不是分数,根据学生个性和学习能力分层次安排作业,有助于学生各项能力的综合提升,也有利于保持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知识体系理论

只会做题不能说对知识完全的掌握,将上课学到的知识转换成个人理解,形成体系,能够灵活运用才是真的掌握。初中语文作业可以将理解和运用结合起来,帮助学生更好地构建知识体系。比如,散文阅读与理解,可以安排一篇习作,让学生运用写景抒情的手法,选择自己喜欢的景或物,抒发特定的感情。这样开放性的作业,使学生对于课堂内容的理解转换成写作运用,再通过运用过程巩固理解,相互作用形成固定知识。

3.实践—学习理论

作业通常都是书面性内容,活动性内容很少,事实上初中年龄段的学生,在实际操作中获取知识的速度更快。比如,苏教版语文教材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是针对童年趣事展开的,选择的文章都是名家对自己童年的回忆,《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鲁迅就儿时在百草园和三味书屋发生的趣事,可以给学生布置一篇这样的作业:“回家想一个自己儿时的趣事,运用细节描写生动而活泼地进行表达,看看谁的故事最有趣!”这样不仅锻炼了学生的创作能力,还能够在班级表达过程中锻炼口语表达,课堂环境更加生动活泼,这样带有一些竞争性的课堂活动,还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实践学习过程中,教师要注意观察学生的学习行为,予以正确的指导。

参考文献:

[1]李星.关于初中语文教学中日记教学的几点思考[J].教育教学论坛,2011(10).

[2]陈婷.初中语文口语交际教学“非常6+1”[J].中国校外教育,2010(22).

初中科学作业的设计与优化思考 篇4

一、科学作业优化设计的背景

当前, 我们总会发现, 学生学得苦, 教师教得苦, 很多活泼可爱的小孩在进入初中校门后变得呆板、抑郁。其中, 很大的一部分原因是学习压力过大, 作业量与日俱增, 让正在茁壮成长的少年埋在无限多的题海中, 丢失应有的朝气。他们没有更多的时间去游戏娱乐和体育锻炼, 没有时间关注社会、关心生活, 只能一味苦闷地埋头作业。初中生是祖国的未来, 我们不忍心看着他们如此成长, 有必要尽快地探究出科学作业的设计与优化策略。

二、科学作业优化设计的必要性

1. 改革初中作业的必要性。

传统作业模式下, 作业机械重复, 复杂繁重, 没有重点, 设计过于局限老套, 不懂创新。学生做起作业来也觉得枯燥乏味, 缺乏思考, 思维得不到延伸和开发。作业严重缺乏新意, 少了人文精神, 应试色彩浓厚。这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是一个阻碍, 严重影响他们科学学习素养的形成, 对其个性化发展极其不利。

2. 落实科学作业理念的必然性。

为了推动教学优化, 基础教育课程的改革迫在眉睫。新的作业观念, 需要在新课标的实施背景下尽快建立起来, 将旧的作业观念打碎, 重新深究和探讨作业的重要意义和价值。我们应该以新课程标准的精神为理论基础, 以实现学生的高效学习为目标, 打造全新的、科学的作业模式, 为当代初中生设身处地地着想, 为学生的长远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3. 深化课堂教学改革的需要。

作为课堂教学改革的关键一步, 科学的作业设计需要发挥它的实效性。课堂教学改革旨在让学生能够在教师正确科学地指导下正面地完成学习任务, 从而挖掘出教师和学生的最大潜力。而科学的作业设计是其中的关键枢纽。课堂教学改革中形成的教学观、学生观如何体现在学生的作业环节, 如何通过学生的作业内容和形式改革巩固课堂教学效果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精神, 这是深化课堂教学改革不可回避的问题。

三、科学作业设计与优化策略

1. 设计差异型作业, 因材施教。

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 每个学生也有个体差异。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差异编排作业, 可以根据难易程度进行作业分层, 把它分为基础、加强和挑战三级目标, 一般学生完成“基础目标”, 基础好的学生完成“加强目标”和“挑战目标”。例如, 可以这样进行习题设计:很多人在旅游时玩过“竹筏漂流”, 它是利用水对竹筏的什么原理实现载人目的的?水能够从上游流向下游, 其中有哪些能量转化?我们把一根竹子放入水中, 设定竹子的体积为0.8m3, 沉入水中的体积为0.48m3, 求竹子所受到的浮力?这是一道相对传统简单的基础题, 可以让一般学生完成相对适合。但如果将此题稍加改动, 就可以变成加强题, 如:楠溪江位于温州市永嘉县内, 是浙江4A级景区, 其中“竹筏漂流”是一项特别受欢迎的游玩项目。请问竹筏在水中利用什么作用载人?水能够从上游流向下游是什么能转化成什么能?若有一根0.8m3的竹子放入水中, 露出水面部分为0.32m3, 求竹子受到的浮力?这样稍作修改, 虽然没有改变考点, 但能够锻炼学生提取与转化信息的能力。如果对此题再做修改, 即可作为一道挑战题, 如:楠溪江是浙江4A级旅游景区, 其中有一项颇受人们喜爱的旅游项目———竹筏漂流。该项目其实利用水的浮力来完成竹筏载人的目的。若有一根0.8m3的竹子放入水中, 沉入水中的体积为0.48m3, (1) 求出竹子的质量; (2) 现有一个由五根竹子捆成的竹筏, 设游客平均体重为70公斤, 若要保证游客不会浸入水中 (g=10牛/千克) , 问用它最多能载几位客人?这道题相对来说难度就提高了, 第一问需要学生考虑它在水中的状态, 知道浮力等于重力, 根据重力求出质量;第二问要求学生合理地分析关键数据, 从隐蔽信息中提炼解题所需条件。类似这样的设计, 教师还可根据具体情况加以改编。

2. 设计实践型作业, 锻炼实践能力。

新课程中, 注重实践性课程成为一大亮点。通过实践性课程, 学生可以锻炼自己的动手能力, 同时开阔思维。在实践课上, 实践性作业可以把科学与生活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学生也会乐于投入其中, 从而使自己不再感到学习是一件枯燥乏味的事。实践性课程可以让学生增长知识, 开阔视野, 生活经验明显增多。通过实践活动, 学生还能初步获得一些科学知识, 了解科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基础应用。例如, 学习“溶液的质量分数”这一课时, 教师可以让学生结合农业生产上的病虫害防治, 实际操作配制一定浓度的农药。通过实践掌握农药的配制方法, 巩固加深理解知识点;学习“植物茎的结构和营养物质运输”的知识, 可以与果树生产上的环割技术结合起来, 让学生到果园进行环割试验, 掌握环割技术中对深度和宽度的要求, 探索环割与增产效果的关系, 了解植物茎的作用;学习“大气压强”的内容, 可以安排学生课后调查生活中利用大气压强的实例, 这样的作业会使学生注意观察生活中的科学现象, 不仅巩固所学知识, 还能加强学生对科学的学习兴趣。在完成实践作业的过程中, 学生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再现了知识点, 提高了学习质量, 从而了解知识的真实价值所在, 锻炼了自己的动手操作能力, 从而完成学习目标。

3. 设计探究型作业, 指引学生喜爱科学探究。

建构主义强调科学的本质即科学探究, 科学探究既是增加学生体验的一种有效方式, 也是调整学生认知需求的一种途径, 更是教学中突破难点的一个重要手段。因此, 我们可以根据课型的特点设计探究型作业任务, 可以是课前或课后布置完成。例如, 提出情境问题如“用活塞式打气筒给车胎打气的过程中, 气筒的筒壁会发热, 筒壁发热是由什么原因造成的?”时, 教师可以让学生根据这个问题设计实验并加以证明。人天生就具有好奇心, 而好奇心是引起兴趣的先导, 会引发探索的兴趣, 激发创造力, 因此我们要将科学课本中的很多问题设置成探究型的前置作业, 让学生带着好奇心、带着对问题结果的渴望踏上探究之路。他们会凭借自己的智慧寻找答案, 带着各自的独特方案进入课堂, 这样的课堂才会真正成为他们乐于参与的智慧型的课堂。探究型作业任务应选用一些非常贴近现实生活的题材, 如探究影响食盐在水中溶解快慢的因素、影响种子萌发的因素等, 使学生对学习科学形成亲切感, 增强学习兴趣, 对他们主动投入学习非常有利。

4. 设计趣味性作业,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能够推动学生产生学习欲望。很多人都体会过做自己喜欢和不喜欢的事的不同感受。做喜欢的事, 肯定乐于接受, 做不喜欢的事就会举步维艰。以往的机械重复的作业不能引起学生的兴趣, 那么, 科学作业的设计要从学生的兴趣出发, 使学生在兴趣中学习, 让生动有趣的作业内容取代机械重复的、枯燥乏味的练习, 使学生然而完成作业不是一件苦事或是沉重负担, 从而表现出喜悦和求知欲望, 激起他们克服困难的意志, 并在轻松的气氛中大大增强创新能力。学习消化系统组成时, 可以设计如下作业:“西瓜种子历险记”, 当一颗西瓜种子不小心被吃进人体后, 写一篇西瓜种子从口入到肛门出的艰难历程, 或者自编自演西瓜种子历险记短剧。这样的习题是当下流行的东西, 学生会很愿意做的, 并且会印象深刻。

5. 设计开阔视野型作业, 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

在新课标的要求下, 开阔视野型作业需要增加。教师要将学生放在开阔的、不受拘束的环境中, 让他们与现实社会接轨, 其中阅读类作业是一种科学方式, 对初中生要在他们的学习中加入有目的、有计划的阅读作业。这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拓宽他们的知识视野, 培养他们的自学能力, 还能使学生从阅读中感悟科学家创造知识的人格魅力, 领悟科学的思维方法, 培养自己献身科学的情感意志。例如, 可以规定学生每周完成一定的课外阅读量。通过阅读了解“神七”宇航员在太空中的生活, 结合“假如失去重力, 人类如何生活”的话题, 让学生拓展思路写一篇想象类文章或者议论性文章。还可以让学生阅读课本, 根据课本内容自主设计问题并解决问题, 锻炼他们的创造能力, 或者阅读课外短文, 如“能量的转化和守恒定律是怎样发现的”, 这属于一段科学发展史, 通过阅读的理解, 可以在开阔学生视野的同时, 获得有意义的人文教育, 使他们明白任何的科学发展都不是偶然的, 研究成果的试验成功需要经过坚持不懈的奋斗。

在初中教学中, 作业是最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 是体现学生智慧、能力、知识、态度、情感、价值、理想的重要过程。初中科学作业值得被关注, 也需要不断地研讨出更多、更好的方法。它需要教师不断地去学习、创新、改革, 以便学生能够更好地去学习。科学作业过程是一个强大的系统, 每个环节都值得我们去研究和推敲。我们要充分加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沟通、协作, 尽可能地优化每个环节, 提高作业的科学性, 为进一步减轻学生负担、提高教学效率尽一份力。

参考文献

[1]张方志.浅谈初中科学作业的设计[J].湖南中学物理, 2011, (08) .

[2]王香玲.浅谈初中科学作业有效设计[J].新课程学习 (上) , 2012, (04) .

领导科学记分作业二 篇5

2.苹果公司的创始人乔布兹归纳苹果公司的激励艺术的时候说:我没雇用真正能干的人,并且创造一种人们可犯错误并能从错误中得到成长的环境。这说明领导者在激励的时候应该注意()。正确答案 B

3.按照决策的性质和方式,我们可以将决策的类型分为()正确答案 B

4.德尔菲法应用非常广泛,其主要的缺点是()。正确答案 D.5.提供给决策的每一个方案都可能出现几种不同的后果,但是各种后果出现的概率是已知的,这种决策类型属于()。正确答案 A

7.一般说来,奖励的频率和奖励的强度呈现出()。正确答案 B

8.()是激励的起点。正确答案 A.9.我国三峡工程建设方案经几千名专家几十年反复论证后产生,这种决策属于()正确答案 B.11.在拟定决策备选方案的时候应该注意()。正确答案 A,B,C

12.按照人才的自身素质标准,我们可以将人才分为()。正确答案 A,B.13.头脑风暴法的基本原则是()。(正确答案 A,B,C,D,E.14.现代领导者必须端正对智囊团的看法,下列说法正确的是()。正确答案 A,D.15.竞争上岗法是我国近几年来采用的一种选拔人才的方法,这种方法的优点是()。(正确答案 A,B,C,D,E.16.按照决策的性质和方式,我们可以将决策的类型分为()正确答案 A,B

17.追踪决策具备的新的特征是()。(正确答案 A,B,C

18.领导者在选拔人才时候要做到察言与观行相结合,可以()。(正确答案 A,B

浅谈农村初中科学作业的布置 篇6

关键词:初中科学;课后作业;现状;对策

课后作业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帮助学生巩固课堂上学到的知识点,不断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学习习惯和开拓创新的思维品质,是课堂教学的有效延伸。但是,我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发现,目前农村初中科学作业的布置情况令人担忧。经过长时间的探索和反思,我有了几点清晰的认识,总结出来,希望和广大初中科学教师共同进行探讨,真正做到“合理布置初中科学作业”,进而逐步提高我们的教育教学水平以及课堂教学效率。

一、农村初中科学作业布置的现状

农村地区在经济、政治、文化等各个方面都与城市存在着很大差距,这就导致农村地区的教育也远远落后于较发达的城市地区,素质教育和新课改等现代教育观念也得不到很好的传播和推广。受传统“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农村初中科学教师在布置课后作业时,普遍存在着以下问题:

1.课后作业“一刀切”,整齐划一,缺乏足够的创新和个性

传统初中科学的课后作业往往偏重于巩固课堂教材知识点,因此很多教师经常只是要求学生完成练习册、单元测试卷等同步练习,作业内容缺乏足够的创新和个性,对于大部分学生来说,这些作业毫无新鲜感,更谈不上体验课后作业带来的趣味和享受了。此外,课后作业“一刀切”,整齐划一,缺少针对性,对于学生成绩较好的学生,这些作业可能根本就起不到发散思维、开阔视野、巩固课堂教学效果的目的;对于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则是一个沉重的作业负担,很多学生为了应付教师的检查,经常照抄别人的作业,这就致使他们逐渐形成了不良的作业和学习习惯。这些情况既起不到帮助学生巩固教材知识点的目的,同时也不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精神和创新的思维品质,实现布置课后作业的本质要求和目的根本就是天方夜谭。

2.课后作业“量大”,学生负担沉重

在不少学生看来,课后作业基本上就是“负担”“包袱”的代名词。出现这种情况的关键原因就在于教师布置了大量的课后习题,妄想通过“题海战术”帮助学生实现巩固所学知识点的效果。教师的出发点是好的,这点我们无可厚非。但是这样往往会导致很多学生花费大量时间在课后作业上面,学生疲于奔命、不堪重负,也就逐渐失去了学习初中科学的兴趣和积极性,布置课后作业起到了相反的不利作用和影响。

二、根据存在的一些问题,制订相应的教学对策

新课改和素质教育等现代教育观点都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科学合理地布置课后作业,真正实现“增效减负”的良好效果。科学合理地布置課后作业是一门大学问,那么作为初中科学教育工作者,在自身的教学实践中又应当注意哪几点呢?

1.尊重学生的客观差异,布置不同层次和水平的课后作业

人生来存在着差异,对于学生来讲,每个人身上也是有着不同的潜能和优势。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充分尊重学生的客观差异,结合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制订不同层次和水平的课后作业习题。通过对班上学生科学学习成绩以及学习习惯的仔细分析,我将班上的学生分为A、B、C三个层次。A层次的学生科学成绩优异,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能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积极发散思维,完成独立探索和思考,对于这部分学生,我会为他们特意设计一些与教材知识点密切相关,同时开放性又比较强的课后习题,旨在于不断培养他们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思维方式;B、C层次的学生基础薄弱,学习成绩差,若是同样布置比较活跃的题目,学生可能会茫然无措,不知道如何下手。因此,我会为他们布置一些偏重教材基础的课后作业,帮助他们不断巩固所学知识,同时让他们在完成课后作业的同时,不断树立学好初中科学的信心和意念,为日后更好地进行初中科学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2.课后作业要切实做到“少而精”

课后作业的本质目的在于帮助学生巩固课堂学习效果,进而逐步提高学习水平和能力。因此,作为教师来讲,我们应当彻底抛弃以往的“题海战术”,切忌为学生布置大量的课后习题。课后作业要结合学生的学习实际情况,切实做到“少而精”,既能切中重点、难点,促使学生在思考的过程中不断进行创新、发散思维,同时还能起到巩固当天学习知识的目的,只有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在完成作业时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真正实现素质教育关于课后作业的要求。

总之,布置课后作业的原则有很多,这就要求我们初中科学教师在具体运用时,一定要灵活选择适合自身的手段和方法,以期培养学生逐渐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从而不断地巩固和提高初中科学的教学效果和质量。

参考文献:

[1][美]霍华德·加德纳.多元智能.新华出版社,1997-01.

[2]严育洪.新课程教学问题讨论与案例分析.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07.

初中科学前置性作业设计的探索 篇7

那么, 怎样的前置性作业是科学、合理、有效的呢? 笔者结合近三年的教学实践, 做了以下方面的探索。

一、前置性作业的功能

前置性作业是课程的组成部分之一, 作为一项学习任务和学习活动, 它的作用是多元的, 既具有认知功能, 又具有发展功能, 是实现高效教学的重要环节, 对实现教学目标意义重大。

在认知功能方面: (1) 唤起注意。学生在前置性作业中遇到问题, 使其求知欲由潜伏状态转入活跃状态, 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新知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 引发尝试。由问题引起认知失调, 提高学生对即将学习课题的关注, 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 (3) 诱导功能。通过自主学习, 发现哪些内容是有困难的, 哪些内容是有疑惑的, 这些问题在课堂学习中应如何与同学交流或请教老师。

在发展功能方面: (1) 有利于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改变传统的被动接受学习方式, 是生本教育的显著特征。因此, 基于生本教育理念下的前置性作业, 就是促使学生的被动学习方式不断转向自主学习方式, 激发学生天生好学的本能。 (2) 有利于学生形成各种能力, 学会学习, 学会合作。如科学课中有许多小实验需要学生自己在家里准备或完成, 有利于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 以及收集信息、分析概括和科学探究的能力等。

二、前置性作业的设计原则

在课堂实践中, 我们还要根据不同课型的需要和学生的特点, 把握以下设计原则, 这是前置性作业取得成效的关键。

(一) 自主性原则

学习不是由教师把知识简单地传递给学生, 而是由学生自己主动建构的过程。学生不是简单被动地接收信息, 而是主动地建构知识的意义, 这种建构是无法由他人代替的。 [2]所以, 教师在设计前置性作业时, 必须考虑学生的心理、智力和思维特点, 使设计出的问题能让学生自主进入知识空间, 主动地建构知识, 并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 实践性原则

在设计前置性作业时, 要关注问题的实践性, 以便让学生在实践中探索, 在探索中实践, 这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让其主动完成任务, 又能使其有真切的体会, 在课堂中将自己的体验大胆地表达出来。通过这种实践活动获取的知识是非常牢固的, 而且实践的另一个好处是让学生学会运用知识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不断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

(三) 开放性原则

前置性作业必须体现开放性, 增强学生思考问题的多面性。在设计任务时, 要认真钻研教材, 围绕新课程提出的要求, 有针对性地对部分开放性作业加以布置, 深入挖掘学生的智能潜力, 让学生“各有说法”, 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话可说”。一方面是知识面的开放, 另一方面是学生自我的开放, 这是任务设计要面对的最大挑战, 也是考验教师设计能力的最大障碍。

(四) 趣味性原则

根据这门学科的特殊性, 前置性作业在设计中要体现出趣味性, 让学生从步入科学知识的殿堂起, 就对科学这门功课既有向往, 又感陌生。我们在任务设计时必须注意到这一点, 让学生在感受科学知识伟大的同时, 自主地迈出求索步伐。只有感兴趣才能使学生有兴趣, 也只有学生有了兴趣才有可能自主学习。

(五) 灵活性原则

前置性作业在设计中要体现时间和内容上的灵活性。并非所有的前置性作业时间都安排在课堂教学的前几天, 可结合教材内容和需要完成的时间, 有些可安排在周末, 如土电话的制作、潜望镜的制作。有些甚至要提前一个多月开始安排, 如《月相》的观察。还有些可在寒暑假完成, 如七下第一章《代代相传的生命》整章在寒假完成前置作业, 让学生提出青春期及生物生命的相关问题。

三、前置性作业设计的类型

通过对初中科学前置性作业设计的尝试, 笔者对此有了初步的经验, 总结出如下几种常见的类型:

(一) 观察体验型

科学观察是人们有目的、有计划地感知和描述客观事物的一种科学认识方法, 它作为一种基本的认识活动, 贯穿整个科学研究过程中。夸美纽斯曾经这样说:“一个人的智慧, 应从观察天上 和地下的 实在的东西而来。同时, 观察越多, 获得的知识越牢固。”观察不仅是在科学研究中获得成功不可缺少的前提和基础, 而且是培养、训练人的思维能力的有效活动方式。在课前让学生观察体验, 对获得的信息进行初步的分析、加工、整理、判断。这一系列的思维活动对正生长发育的中学生来说, 显得尤为重要。

如七上《常见的植物》布置如下前置性作业:到校园中观察各种植物, 并将观察到的植物进行分类并说出分类的依据。八上《植物体中物质的运输》布置如下前置性作业:寻找校园中不同类型的茎, 并仔细查看各类茎的特点。教学《质量》前让学生到超市观察并记录一些物品的质量。

类似的如《月相》、《生物与非生物》、《常见的动物》《土壤中有什么》、《植物与土壤》等内容, 可让学生先观察再学习, 效果是显而易见的。

(二) 实验探究型

建构主义强调科学的本质即科学探究, 科学探究既是增加学生体验的一种有效的方式, 又是调整学生在认知需求上的一种途径, 更是在教学上突破难点的一种很重要的手段。因此, 我们可以根据课型的特点设计探究型的前置任务。

科学探究一般具有一定的思维深度, 基础薄弱的学生往往跟不上思维敏捷的同学, 因而在交流中, 思维被其他学生所取代, 这种思维上的落差, 对这些薄弱学生的发展是不利的。为了让绝大多数学生都能体会到探究的乐趣, 很多时候不能按时完成任务, 如果为了赶进度, 一路小跑, 会不断有学生落下阵来, 探究型的任务前置可有效解决这些问题,

如七 (下) 《平面镜成像》可设计如下前置性作业:对着一面大平面镜, 请完成下列活动: (1) 当你举起右手, 镜子中像举起的是哪只手? (2) 当你离开镜子时, 镜子中的像是离开还是靠近镜子? 镜子中像的大小有无变化? (3) 拿一块板放在镜子的后面, 板能否挡住像?这说明什么? (4) 有没有办法使你看到自己的像更清晰 (更亮) 一些? 说出你的做法。 (5) 要想看到身体的范围大一些, 将镜子远离自己还是靠近自己?

又如八上《电路图》的教学前, 让学生利用实验盒里的器材, 动手做做使一只灯泡发光、两只灯泡发光, 画出“设计图“, 说出在连接的过程中碰到的问题及各器件的作用。

在七年级的体积、质量、温度的测量和八年级的电学电流表的使用、电压表的使用、滑动变阻的使用、电动机等教学过程中, 都可设置此类前置任务, 让学生在玩的过程中发现问题,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悟正确的方法及注意事项, 并带着这些问题进入课堂。

(三) 温故知新型

几乎没有什么新知识是毫无道理横空出世的, 新知识的学习常常是一个以旧孕新的过程。在新的概念和规则教学中, 要善于把知识“恢复”到原来的经验中, 恢复从旧知到新知的生长点, 恢复它由于源自丰富背景而具有的趣味和吸引力。 [3]如九上《探索碱的性质》:

以比较的方式建立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 当然, 这种联系可能是对立的, 也可能是统一的, 通过学生大胆猜测推论, 尽可能地暴露存在的问题, 通过两者的对照, 获得对知识的内化。如《几种重要的盐》、《寻找金属变化的规律》、《质量分数》等的教学都可采用。

(四) 答案开放型

每个学生都不同程度地拥有自己相对独立的智力水平和学习方法, 多元型的前置任务就针对此特点而设置, 它不是形式上的多元, 而是思维上的多元。通常出来的答案不局限于教材中, 甚至是老师始料不及的, 也就是答案是多元的而不是唯一的, 每一种结论都符合要求, 这样学生在寻求答案的过程中, 变单向思维为多向思维, 从而培养思维的灵活性、流畅性和广阔性。同时它也可以使不同的学生都获得不同程度的成就感和满足感。

如七下《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举出生活中发生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例子至少五个, 并说出两者有何不同之处, 课堂中学生带着不同的例子展开争论, 达到“不教而教”的效果。如《力的存在》、《水的压强》、《熔化和凝固》、《汽化和液化》等的教学都可采用此方法。

(五) 知识梳理型

每个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都不相同, 教师的讲解和大量的练习无法代替学生的复习。因此, 在设计复习课的前置性作业时, 要让学生自己梳理出知识, 画出简要的知识结构;整理错题, 在错题的旁边注明问题的原因;让学生收集认为容易错的题目和推荐认为最好的题目。这样让学生在画知识结构的过程中, 比较系统地整理教材中的基本知识和基本原理, 避免教师在课堂上的简单复述。在整理错题的过程中, 学生将原先所做的试题重新复习一次, 最重要的是从中发现自己的问题。在推荐好题的过程中, 学生肯定会查找相关资料, 在一定量的试题中, 通过自己独立思考发现有价值的题目。

以上这些设计的类型是笔者在日常教学中总结出的一些基本方式, 虽显粗陋, 但的确发挥了很大的指引作用, 因为通过前置性作业学习, 学生提早进入了学习状态。在这种有备而来的课堂中, 学生的参与度更广, 学习的热情更高, 思维的深度更深, 对于自主学习习惯的养成, 学习能力的提高, 合作性学习方式的开展, 学生自信心的提升都有不可小觑的作用。

当然, 我们在设计任务时并不是要生搬硬套某种模式, 在于能否让学生觉得这是他需要认识和了解的知识, 是他有兴趣探索的问题。

总之, 新课程教学应突出“以生为本”这一核心, 不断更新教学理念, 探索教学规律, 树立大课堂意识, 充分挖掘课堂教学的有效资源, 用开阔的视野、灵活和艺术的方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郭思乐.教育走向生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9.8, 第9次印刷.

[2][瑞士]皮亚杰著.倪连生, 王琳译.结构主义.商务印书馆出版.1984.11.

初中科学作业 篇8

那么, 如何做到科学设计作业呢?

科学设计作业, 要依据学生认知规律, 把学科知识的内在逻辑与学生的思维逻辑有机地统一起来, 围绕某些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规律、基本方法在不同侧面不同层次上, 以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为载体, 以适当的思维量和思维强度训练为主轴, 在不同学习阶段, 各有侧重地系统设计作业, 精选知识覆盖面广、具有启发性、典型性、规律性和针对性的作业, 为学生提供适量的作业训练。

下面结合高效课堂建设的实际情况, 从作业设计的功能出发, 根据课堂教学的实施过程, 以《大气压强》一节的作业设计为例谈谈在课堂教学中对作业设计的感悟。

一、预习性作业, 为高效课堂导航

预习作业是指为了使学生在课前做好“学习的准备”而设计的作业。课前预习, 是学生自学的过程, 是课堂教学的预备性学习, 是高效课堂必不可少的一个“导航”环节。因此预习作业要具有强烈的指向性, 要求要具体, 便于操作, 便于展开自学, 教师要善于将预习要求分解为若干小点或若干小问题来呈现。设计时要求深入浅出, 在原有经验和新知之间搭建起“桥梁”, 重现有关旧知, 为学习新知识提供支点。这样才有助于教师集中精力解决新课的重点、难点问题。这种作业可以逐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案例:探究大气压强的存在

所需器材:细长玻璃管一根, 空杯一只, 水。

预习要求:按步骤完成以下实验, 记录实验现象, 分析实验结果。

(1) 左手拿管, 将空杯置于管的正下方, 然后向管内倒水。

现象: (水从管底流出)

原因: (水柱受到重力作用)

(2) 左手拿管, 并且用食指紧紧堵住玻璃管的下端, 仍然向管内注入水, 至满。

思考:为什么水不会从下面流出?

原因: (手指对管内的水产生向上的压力, 支撑住了水柱)

(3) 左手拿管不变, 同时用右手中指抵住玻璃管的上口, 然后将管倒置。倒置过程中, 手指不要松开

(4) 接着缓慢移开右手指, 使下面的管口露出, 让学生猜想现象。

现象: (水没有流出)

思考:为什么水不会从下面流出?

(5) 松开左手食指, 水应声落下。

结论: (大气压强确实存在)

【设计意图】初中学生具有强烈的好奇心、求知欲和表现欲, 喜欢动手动脑, 他们的思维方式主要是形象思维, 已经具备了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观察能力和分析问题能力。气体看不见、摸不着, 气体压强易被人们忽视, 所以在课前先让学生通过小实验来感知大气压的存在, 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这对教师解决新课的重点、难点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也为课堂中的分组探究实验打下了基础。

预习性作业内容不能过多或者过于具体, 应该根据学情和教学目标有选择地进行, 要从学生的角度考虑, 要迎合学生心理, 使学生乐于接受, 从而在心理上减轻了学生的负担。

预习性作业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重要途径, 是进行学本教学的有力保证。在学生完成预习性作业时, 要加强学习方法的指导, 使学生的预习更有效, 更深入。通过学生预习, 我们可以了解到学生在自学中的困惑和需求, 同时了解学生在自学能力和自学方法上存在的问题。学生的困惑和需求是我们制订教学目标、选择教学内容的重要依据。教学中把学生的需要和教材内容有机地结合起来, 思考教学设计, 精设教学活动, 这样进行课堂“补缺”, 就会使学生重获学习信心, 有利于学生预习的良性循环。

二、形成性作业, 为高效课堂领航

实践证明, 科学形成性作业是提高课堂效率的有效途径, 形成性作业能有效地为学生的学习“领航”。要有效使用形成性作业, 使学生勇于尝试, 促使课堂教学效率提高。科学概念和原理的建立有一个过程, 在学习新知识时, 应根据知识的逻辑结构和学生的认知规律, 设计学习新知识的形成性作业, 使新知识在有意义的学习材料的操作和训练过程中形成。

案例:我们身边真的存在大气压吗?能否用实验加以证明?

(1) “被吸住”的乒乓球:将矿泉水瓶装满水后把一个乒乓球放在瓶口, 用手按住乒乓球, 瓶子倒过来后, 松开按乒乓球的手, 你看到的现象是什么?想一想为什么?

(2) “覆杯实验”:将玻璃杯装满水, 用硬纸片盖紧倒过来或朝向各个方向。

1观察到什么现象?2猜测为什么?3方向如何?4请利用所学知识设计实验加以证明。

(3) “吸盘模拟马德堡半球”实验:用两个吸盘相对用力挤压, 再往外侧拉, 你的感受怎样?这是什么原因?

【设计意图】由实验设疑, 引起学生的求知欲, 通过三个活动, 让学生亲自动手、动脑, 互相讨论来认识大气压的存在和特点, 并尽可能解决活动中碰到的问题。第一个实验主要是抓住学生好奇的心理特点, 用直观的教学方法, 让学生对生活中与大气压有关的现象产生浓厚的兴趣。由于有预习性作业的铺垫, 学生对回答“覆杯实验”中的123问已基本没有什么问题。但对其他的猜测, 比方说“会不会是水把纸片粘住了”存在质疑。这也是这堂课的重点、难点, 必须予以突破。因此, 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按照“体验→思考→分析”的思路将已学知识进行有效迁移, 让学生通过实验方案的设计、实验验证、体验大气压的存在。由实验设疑, 引起学生的求知欲, 让学生亲自设计、动手、动脑, 互相讨论来认识大气压的存在和特点, 解决活动中碰到的问题, 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

在“高效课堂”背景下, 科学课堂中的形成性作业应当在确保教学目标的前提下, 最大限度控制作业量, 坚持精品作业, 以质取胜。作业设计应根据课堂教学实际和学生学习的需求加以精简。课堂中的形成性作业设计应富有创意, 形式新颖, 并有一定的趣味性, 使学生在一种愉悦的环境中, 体验到寻觅真知和增长才干的成功乐趣。在作业设计过程中, 要结合科学学科特点, 如让学生亲自设计实验方案、动手、动脑, 互相讨论来学习新知识,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通过这样的作业, 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作用, 让学生在完成练习中产生愉快的情感体验, 充分发挥自己的个性和潜能, 增长见识, 形成能力。

科学课堂中的形成性作业, 是非常重要的, 也是很有必要的。实践证明, 它可以有效地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同时, 它还给学生充分的学习自主性, 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尊重学生对知识的自我需求, 发展了学生的学习个性, 为以后的终身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巩固性作业, 为高效课堂护航

为了及时有效地巩固和理解所学的科学概念和原理等新知识, 应根据教学目标及知识的重点、难点、关键处, 设计针对性的巩固性作业。其作用是温故而知新, 为学生达成教学目标“护航”。巩固性作业将新的知识形成技能, 其内容既要有新学的知识, 也要联系旧知识, 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做到举一反三, 把知识学活。

案例:1. 下列实验不能说明大气压存在的是 ()

2.一般情况下, 人感觉不到大气压强, 原因是 ()

A.大气压太小B.大气压太大C.人体内部也有压强D.无法判断

A.大气压太小B.大气压太大

C.人体内部也有压强D.无法判断

3.下列例子中, 不属于利用大气压工作的是 ( )

A.把药液吸进注射器B.用吸管喝饮料

C.给自行车打气D.吸在挂衣橱玻璃上的挂衣钩

4.小张为研究“吸管中的饮料是被吸上来的, 还是被压上来的”这一问题, 设计了图1所示的实验。当用力推注射器活塞时, 广口瓶内的气压将_______ (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直玻璃管内的气压, 能观察到的现象是 _______。此实验 _______ (选填“能”或“不能”) 验证“饮料是被大气压压上来的”这一结论。

【设计意图】1~3题作业是基础题, 主要用于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训练。这类题目重点突出, 具有针对性, 能够及时巩固和反馈教学内容。因此这类作业的设计应该立足于对学生学习过程、学习方法和知识运用能力的检查上, 题目的立意应该符合学生的思维特征。

第4题是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每一次作业设计要有梯度, 要体现渐进性, 这样设计便于了解每一个学生的掌握程度, 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有利于大多数学生能力的提高。

巩固性作业设计的目的在于巩固学习效果。以作业来检测和复习课堂所学, 同时作业要兼顾实用性和趣味性。巩固性作业的完成可以在当堂课快结束时, 也可以作为课后作业留在自习课解决。通过巩固性作业的练习, 要让学生在作业中有所收获, 有所获益。同时还要能够吸引学生, 让作业不再是学生的负担, 而是乐学趣学的载体。

巩固性作业不仅是一堂课的内容回顾, 也可以是一个单元、一个主题的总结。要让学生学会归纳整理所学知识。学会把零散的知识点变成有条理的知识树, 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

巩固性作业要能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促使学习方式变革, 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授之以渔, 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自学能力, 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四、实践性作业, 为高效课堂远航

实践性作业就是让学生选择有针对性和代表性的多样化问题, 加强理论和实际的联系, 让学生的学习从课堂延伸到生活, 延伸到社会, 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为高效课堂“远航”。根据教材的内容和训练项目, 实排表演、演示、操作等实践活动。这种作业应偏重于知识的应用和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这部分练习有别于前面的几种作业, 既要考虑必要的达标训练, 又要考虑到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的培养, 即延伸性训练。

案例:图2是做“估测大气压值”的实验示意图。动手操作并完成问题。

(1) 请将下列实验步骤补充完整。

A.把注射器的活塞推至注射器筒的底端, 排尽筒内的空气。然后用橡皮帽封住注射器的小孔。

B.用细尼龙绳拴住注射器活塞的颈部, 使绳的一端与弹簧测力计的挂钩相连, 然后水平向右慢慢拉动注射器筒。当注射器中的活塞刚开始滑动时, 记下, 即等于大气对活塞的压力F=。

C.用刻度尺测出注射器的, 记为, 读出注射器的容积V=, 则活塞的面积S=。

D.最后计算出此时大气压的数值p= (写出表达式) , 数值为。

(2) 实验中, 小明正确使用了测量仪器, 且读数正确, 但她发现测量结果总是偏小, 其主要原因是。

【设计意图】此题是拓展题, 能力要求较高, 是对“估测大气压的值”实验方案进行评估。考查内容涉及估测大气压强的实验原理以及二力平衡等知识。设计思路是根据提供的实验方案, 对“测得的大气压强的值, 往往会比大气压强的实际值偏小”这一实验结果中的误差进行分析、评估, 侧重考查科学探究中“分析与评估”这一能力要素和学生的思维能力;同时, 由于产生这一误差的原因并非唯一, 所以本题具有适度开放的特点, 侧重考查了学生的思维过程。因此这是一道综合性题, 它在考查学生知识的同时, 还考查学生的知识运用和迁移能力。

美国教育家彼德·布莱恩说:“学习的三大要素是接触、综合分析、实际参与。”实践性作业正好符合上述要素, 它是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身心特点, 把生活问题转化为学习问题, 用探索、发现的眼光来看生活问题, 用已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

实践性作业是在新课程指导下, 让学生通过实践去获得知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初步发展, 也是学生获得全面发展的必由之路, 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处处留心身边所发生的科学现象, 自己搜集相关资料, 从而树立爱科学、用科学的信念。由于实践性作业具有研究性、体验性、可操作性等特点, 与平时所留的巩固性作业, 从内容、形式及重点等方面有截然不同的地方, 所以不建议经常布置。

新课改视野下的初中科学作业批改 篇9

批改作业是教学中的一项常规工作。教师通过批改作业来检验教学效果, 发现教学中的问题, 了解学生知识上存在的漏洞, 并帮助他们及时弥补, 从而推动教学活动的有效进行。如今, 教师的教学负担过重, 虽然对学生的作业全收全改, 但也仅仅是在作业上简单的划上对号和错号, 而没有对学生的作业进行针对性的批阅, 批改后的作业反馈到学生手中, 学生也只会看分数, 不知道自己错在哪里和为什么错。长此以往, 学生失去了学习的主动性, 不再重视作业, 只把完成作业当成一项任务向老师“交差”。由此可见, 作业的批改对学生的发展很重要。一名优秀的教师应以学生为本, 对学生的作业给予科学的评价, 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并促进他们学习能力的提高。

二、对初中教师科学作业批改的体会

1. 将作业分层, 使评价具有针对性。

初中学生的知识认知水平存在着很大差异, 教师应在“因材施教”的先进教育理念的指导下, 根据教学的不同和学生知识的掌握程度来布置不同的作业, 也就是将作业分层。

例如, 在学习完《细胞》这堂课之后, 老师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 将作业分为A、B、C三个层次。A类作业:制作简单的装片的过程, 认识细胞的基本结构以及绘制简单的生物图;B类作业:识别动物和植物细胞, 应用细胞的结构解释某些生命现象以及说明细胞的分裂及其意义;C类作业:说出什么是细胞的生长与分化, 说明细胞分化后形成不同的组织, 进一步形成器官和系统, 并用来解释某些生命现象。学生完成后再给予针对性的评价。对于基础较弱的学生, 只要完成了A类作业, 就应给予满分, 答对B类题可半倍加分, 答对C类题, 可一倍加分, 评语中应以鼓励为主。对于基础较好的学生, 只有全部完成A类和B类题才能给予满分, 答对C类题再一倍加分, 评语中要多指出学生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之处。这样分层评价作业, 使基础差的学生能够体会到努力换来进步的喜悦, 也能让基础好的学生认识到自己的不足, 还可以使学生之间形成学习竞争的氛围, 不断提升自己的知识水平和学习能力。

2. 作业批改后的建议要中肯贴切。

教师在批改作业中的评价, 一定要尊重学生, 以学生为主体, 给予他们中肯、贴切的建议, 不仅不能打击学生的学习信心, 还要让他们根据老师的建议了解自己真实的学习情况, 明确自己努力的方向。

教师通常用“×”和“√”来批改作业, 学生通过这种符号只能知道结果, 而不明白自己错在哪里和为什么错。对于学生做错的题, 教师可以用“?”或者圈点的形式来加以强调, 至于问题比较严重的作业, 教师应在最后给学生提出一些改进的建议, 帮助学生找出自己出错的原因, 并能够及时改正。教师中肯贴切的建议, 不但让学生客观认识到了自己的学习情况, 明确将来应努力改进的方向, 还能让学生在被尊重中获得更多的学习信心。除此之外, 这样批改作业也能让学生感受到老师的关怀, 师生之间的信任度得到很大提高, 从而增进彼此之间的感情。

3. 用特色评语来激发学生的潜能。

写评语也是教师批改作业的一种方式。教师在学生的作业中若能留下特色评语, 就能够加深学生对本次作业的印象, 当遇到类似的题时能有所启示, 还能够帮助学生更清楚得认识到自己学习中的优缺点, 并能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好的评语能够对学生起到不同的效果, 如:激励式的评语能够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提醒式的评语能够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点拨式的评语能够对学生的学习方法起到指导的作用;启发式的评语能够促进学生在科学学习中开拓创新。

三、基于科学作业教师对学生的评价

学生的科学作业中往往包含了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方法和能力, 科学态度、情感与价值观, 以及对技能与社会关系的认识等。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在科学素养方面的发展, 而且要了解学生在发展中的需求, 发现和发展他们多方面的潜能, 帮助学生认识自我, 建立自信, 促进学生在已有水平上的发展, 强化评价的内在激励作用, 发挥评价的诊断、教育和发展功能。

1. 对学生科学课程学习过程中方法与能力的评价。

科学探究的重要目标是体验科学过程, 形成初步的科学探究能力, 增进对科学探究的理解。教师根据学生在作业中提出的科学问题以及猜想和假设, 并能制定计划、设计实验, 在实践中检验自己的假设等来评价学生学习过程的方法和能力。对于不同的科学探究活动, 教师应有针对性的制定评价标准。

例如, 对学生完成“判断导线的首尾”探究活动的评价要点, 主要包括制定计划、设计实验, 观察与实验、获取事实与证据, 表达与交流三个方面。其中制订解决该问题计划方案的评价标准为:能否形成一个正确的电路;能否作出正确的判断;是否符合实际;是否是最优的方案等。获取事实与证据的评价标准为:能否按电路图连接成正确的电路;实验过程中操作是否规范, 以及良好实验习惯的养成情况, 如是否检查电路、实验完毕是否整理好器材等。表达与交流的评价标准为:能否完成实验报告;能否清楚地表达实验的过程和结果;能否在汇报交流时相互配合。

2. 对学生科学态度、情感与价值观的评价。

教师对学生科学态度、情感与价值观的评价, 主要依据他们在科学课程中各种活动的表现情况。比如学生对科学活动的关注程度, 是否积极参与, 作业中对实验结果的记录是否实事求是, 以及他们对学习科学课程的兴趣等方面来评价学生在科学态度、情感与价值观上的变化。评价方式应包括学生的自评、同学之间的互评以及教师对学生的观察, 并按照科学课程的标准目标来进行。

例如, 在“观察蚯蚓”的活动中, 可以有重点地对学生热爱自然的情感进行口头评价或书面记录。又如, 依据学生在“制作一种最简单的直流电动机模型”活动中的下列表现进行评价:学生是否积极参与讨论和制作活动;完成作品的态度是否认真;是否能和同学合作等。

3. 对科学技能与社会关系认识的评价。

教师要注意联系实际、创设情景和寻找范例, 来评价学生对有关科学、技术与社会问题的关注程度, 考察学生参与决策的意识, 以及他们对科学、技术与社会关系的认识。

比如, 噪声污染是一个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并能体现科学、技术与社会之间关系的问题。在学习完相关课程以后, 可以根据学生在调查讨论过程中的关注和参与程度, 以及作业中能否从科学和社会多方面来分析噪声污染的来源, 并提出不同的解决方案等来对学生作出评价。评价中应特别关注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看他们是否具备提出新观点、新方法的勇气和潜能, 以及是否具有问题意识和科学合理的质疑精神。

四、总结

初中教学的改革一直在摸索着进行, 如今, 对学生科学作业的批改和评价也逐渐成了教学改革的一个热点, 批改作业表面看起来很平常, 但一种好的方法却蕴含着丰富多彩的内容和深刻的哲理。初中科学作业的批改有着各种不同的方式, 教师应根据不同课程的需要来选择, 并在运用中逐渐将各种方式有机的结合起来。作业的批改不仅仅是检验教学效果, 还应帮助学生树立学习的自信心, 促进其学习主动性的发展。作为一名科学教师, 应在教学中勤于学习, 不断完善自己的教学工作, 还应大胆实践, 力求摸索出更为有效的方法, 以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孙琪斌, 杨丽.作业批改的多元评价模式初探[J].教育科学, 2001, (3) .

[2]薛源.以学生为主体的课程评价何以可能及如何可能[J].全球教育展望, 2003, (11) , 38-41.

初中科学作业生活化的思考与实践 篇10

一、初中科学作业生活化的原则

1.生活化作业应起源于生活

在科学学习中,教师总会碰到一些与生活密切相关的知识,如果能充分利用好这些生活资源,会使学生对科学产生一种亲近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如在让学生观察自然环境下的物种多样性时,可组织学生观察校园内植物(藻类、苔藓、蕨类、裸子、被子植物等),观察这些植物的生长环境(包括阳光、温度、水),思考植物之间的相互关系等。也可组织学生在校园内观察原生、环节、软体、节肢等动物,从而体会到动物的 多样性及动物生存 环境的多 样性。又如,在教学“大 气压强”时,可让学生观察日常生活中应用大气压的实例,引导学生观察利用橡皮吸来疏通抽水马桶,同时思考问题:饮水机上的一大桶水倒放,水为什么不会流下来?生病时挂点滴用的挂瓶,为什么玻璃瓶的需要另一根管子与大气相连,而塑料袋的不用?壁虎为什么有着神秘的力量,它能飞檐走壁,甚至能悬空在天花板上?在观察实践中,指导学生看、听、摸、闻,运用多种 感官从位 置、形状、光亮、色彩、声音等多方面、多角度细致观察 事物的重点部分,帮助学生 逐步领悟 世界上的 事物是千 差万别、各有千秋的,引导学生独立思考、相互讨论,使事物在脑海中形成具体鲜明的形象。学生对生活中的所见所闻有着浓厚的兴趣,教师应该满足学生的好奇心,鼓励学生对生活进行细致的观察,并且观察生活中事物的各类变化,而这些都是科学作业的素材。

2.生活化作业应理性回归生活

陶行知先生说过:“生活教育是以生活为中心 之教育……从一定意义上说,生活教育是给生活以教 育,用生活来教育,为生活向前向上的需要而教育。”教育要通过生活才能发出力量而成为真正的教育。这告诉我们,教育要面向现实生活,才能显示成效。从生活和教育的关系上说,生活决定教育,从效力上来说,教育要通过生活才能发出力量而成为真正的教育。学生在教学中学到的知识只有内化才能得以巩固,但为了巩固知识而做大量的书面作业,学生便会感到枯燥乏味。如果教师能将书中的科学知识应用到生活实际中,学生便会产生浓厚的兴趣。作业与生活紧密联系,就会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使学生意 识到学习 科学知识 很有研究 价值,从而体验学习科学的乐趣,增强学习科学知识和技能的信心与动力。如学习“日常生活中的有机物”后,引导学生把生活中的食物进行分类;收集食物营养成分的资料,为自己或家人制订合理的膳食计划;或引导学生思考:家里有糖尿病人,他们的饮食要注意哪 些?家里有脂肪肝病人,其饮食又要注意什么?广告中称某种牌子的八宝粥(含桂圆、红豆、糯米等)不加糖,但比加糖还甜,最适合糖尿病人食用,你认为病人能否食用此八宝粥,请说明理由等。学以致用,学习最终要应用于生活,服务于生活,而且知识必然会在应用和服务生活的过程中得到提升和迁移。

3.生活化作业应超越生活

生活是丰富多彩的,但又是稍纵即 逝的,教师应引导学生利用学到的科学知识去处理各种信息,从而认识周围的世界,并且超越我们的生活。如学习“天气与气候”这一章节时,引导学生听天气预报时做一些笔录,并根据自己的笔录对气温的变化及降水量等作统计,除了掌握书本知识外,鼓励学生发现别人没有发现的现象。这种贴近生活的课外作业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成就感,因为学生 完全可以 独立去完 成适合自 己水平的、与自己生活相贴近的作业。通过这种 课外作业,学生还可以及时地发现社会对自己正在学习的知识的需要,因而,他们对学校和社会也产生了一种更为积极的态度。这样,他们也就很自然地认识到今天在学校里的学习就是为未来生活做准备的。

二、初中科学作业生活化的途径

1.设计知识建构式作业,搜集生活

生活中有很多科学小窍门、科学现象或有趣的科学知识,学生通过上网、上图书馆查阅资料、访问有关专家等多种途径,搜集有关资料、信息,经加工处理,按不同的需要进行分类,这样有利于学生建构科学知识。如学习压强时,对生活中 有关压力 作用效果 的现象进 行归类,辨明是属于通过什么方式来改变压强的,思考为什么堤坝要设计成上窄下宽,对知识体系进行建构,形成一定的思维导图(如下图所 示)。思维导图 便于学生 将生活中的科学知识放入知识框架中。通过完成这类作业,学生既开阔视野,丰富科学知识,又培养了搜集信息的能力,提高关注生活的热情。

2.设计家庭实验式作业,实验生活

虽然教材中安排了大量的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还有些课外小实验、探索与研究等活动,但由于学习紧张,学生动手实验的机会少。为此,我们可以在寒暑假作业中设计家庭实验式作业,让学生利用家庭中的物质资源完成实验作业。例如,物体浮沉条件是个学习 难点,学生不易理解,教师可以布置家庭实验式作业,帮助学生理解知识点,鼓励学生用家中的物品进行实验。如取一支废输液管,从壶腹(中间膨大处)一端剪去小塑管并在火焰上烧熔 密封,另一端留 有15cm长,做成“塑料 滴管”。再取两个废弃可乐瓶装满水,用一根铁钉加重并固定“塑料滴管”放入可乐瓶,拧紧瓶盖,双手挤压瓶壁,发现滴管往下潜。松手后,滴管中的水被挤出,滴管又往上浮,这就是教材中的潜水艇工作原理。然后折一段牙签塞住另一支滴管出口,放进另一瓶子,其余的做法与上相同,结果把鱼类上浮和下潜的原理展现得淋漓尽致,本实验中用到的可乐瓶、铁钉、牙签、塑料滴管 等都是日常生活用品。

生活中利用无毒害而随处可见的废弃塑料矿泉 水瓶、可乐瓶还可代替实验室中的水槽、试管、烧杯、集气瓶、漏斗、塑料洗瓶等。如稍大的可乐瓶 从下半部 分剪开就成了一只水槽;把小的矿泉水瓶对半剪开,上半部分即可作漏斗,下半部分可作烧杯,还可用来制作水火箭的机身和机翼。生活中我们还可以利用其他废弃物品,如小贝壳代替小烧杯,在贝壳内做实验,用塑料药片板代替井穴板,用吊针来代替酸式滴定管和碱式滴定管的滴头;用眼药水瓶制成储液滴瓶,这样既节省了实验药品的用量,还使生活废弃物变成了实验仪器,使实验仪器生活化。

3.设计微博日记式作业,记录生活

生活中触及的科学知识很多,我们要让学生养成长期记录的习惯,很多敏捷的思维品质和出众的创造力就是这样慢慢培养出来的。引导学生做个生活的有心人,用科学的眼光去观察生活,并以日记或微博的形式记录自己所见、所闻、所思或者有感而发的观点等。鼓 励学生学会观察,学会记录,当看到生活中特殊的现象时,把脑海中闪现的想法,及时地记下来。如2009年7月22日,笔者曾组织学生写百年一遇的日全食观察日记,详细记录日全食的变化过程以及由日全食而引发的联想;还可写感受,写日全食形成原因而引发的思考等。又如观察蜗牛,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写观察日记,记录蜗牛的外形、敏感的触 角、生活习性、分 泌液、爬行、生殖 特点等。

4.设计社会调查式作业,融入生活

社会调查式作业,就是让学生针对生活中发现的某些现象提出问题,自己设计调查方案,走进社会进行实际调查。根据得到 的第一手 资料,结合科学 知识和原理,分析得出结论,并以调查报告或小论文的形式呈现,这样的作业要比书面作业来得实际和重要。让学生们融入社会生活,在享受生活带来的欢乐的同时,也学会留心观察发生在身边的事情,关注生活中的热点、焦点问题,从而在潜移 默化中提 高学生解 决实际问 题的能力。例如,布置调查公园的植被状况的作业,当我们走进公园时,会发现有的植物高耸云间,有的矮小;有的植物在干燥的沙土里依然饱满,有的虽生活在池塘边,虽有足够的水和树 荫,但在中午 烈日照射 下会耷拉 着脑袋;有的植物四季常青,有的会落叶。这些都会 激起学生调查的欲望,教师可以让学生调查公园植被分层分布情况,估测公园植被各层次的高度范围,调查公园植被各层次微环境的区别,甚至调查思考小草的茎为什么会向上生长,绿色植物的根为什么会背地生长,绿色植物缺少某种无机盐后会出现什么症状。

初中科学作业 篇11

关键词:科学教学;作业布置;学习状况

作业对于学生而言使学习的知识得到巩固,学生可以通过教师的作业来提升自己的学习能力。教师也需要在科学教学的过程中,提高教学质量,给学生安排更好的作业来完善自身的学习能力。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不断改变自己布置作业的方法,让学生在作业中能够真切地提升自己,认识到作业对于自身学习能力的提升作用。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当积极与同学进行交流,对学生的学习状况以及学习中的不足有很好的了解,对不同的学生安排不同的作业,让每个学生都有发展的机会。

一、初中科学作业布置的现状

初中阶段的科学作业布置往往不受到教师的重视。教师所重视的仅仅是课堂教学,对于课后布置的作业,教师通常是让学生完成课后题目,而没有针对课堂上所学习的内容布置作业。这就导致了学生在做作业的过程中,没有很好地巩固课堂上所学习的知识,比较容易忘掉课堂上所学的知识。因为学生是在家庭中完成作业,家里的各种娱乐工具深深吸引着学生,他们就会潦草地完成作业,让教师布置的作业没有起到很好的作用。种种情况表明,初中阶段的科学作业布置状况不容乐观,教师需要改变对学生的作业安排,让作业的布置更加适合学生目前的学习水平,更能让学生有效地巩固课堂上所学习的知识。

二、有效布置作业的途径

1.教师布置作业的形式应当是多样的,让学生在科学的学习中感受生活

教师在布置作业的时候,应当注重作业形式的多样化,让作业更具备提升学生学习能力的作用。良好的作业布置可以有效地让学生找到学习乐趣,并且积极完成教师所布置的作业。学生可以通过教师布置的作业,提升自身的作业完成能力,提升自身的学习效率。教师所布置的作业,就需要让学生明白自己所布置的作业是什么目的,是为了提升学生哪一方面的能力,学生知道了作业的布置目的,才会以充沛的精力来完成作业。初中科学形式多样的作业布置,可以让学生找到科学学习的兴趣,并且在初中科学的学习中充分感受生活。

2.教师在布置作业的时候,应当重视知识与能力的综合

初中科学的作业布置需要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教师需要在布置作业的时候对学生说不是为了让你们做作业而布置作业的,而是为了提升你们的学习能力而布置作业的。教师在布置作业的时候,应当改变“作业是课堂知识的延伸”这一错误观点,作业应当是让学生巩固课堂上所学习的知识,并且提升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这才是布置作业的目的。例如:在初中科学地理部分的作业布置中,教师需要让学生观察太阳和月亮,增强知识的生活化,完善自身素质。所以,教师在给学生布置作业的时候,应当注重对学生能力的综合培养,让学生在作业的完成中得到能力的综合与提升。

3.推行作业多样化布置制度

多样化的作业布置制度,也是有效布置作业的途径。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多样化的布置作业,让学生在作業的完成中提升学习的兴趣。这样学生才能在作业的完成过程中,锻炼自己的综合能力与动手能力,全面提升自身的学习素养。例如:在布置初中科学物理作业,力学和牛顿第一定律的时候,教师需要让学生来动手操作关于课本上力学方面的知识点,增强学生对科学学习的认同感。

4.作业的布置要顺应时代的发展潮流

教师布置作业的方法也要适应当代的发展潮流。大多数初中生在家中都是娇生惯养的,缺乏交际能力与处理事情的能力。所以教师应当根据这种情况,合理开展关于家庭作业的布置。例如:在学习生物方面的知识时,不应该让学生来完成书面作业,应当让学生在生活中来捕捉小动物,学习生物。学生可以通过教师的作业布置,来完善自己各方面的素质,提升自身的学习能力。教师布置作业顺应时代的发展潮流,还能够让学生重视作业的完成,与教师共同创建高效的学习环境与学习效率。

总之,在初中科学的作业布置中,教师需要重视学生的作业布置,要让作业适应学生当前的学习状况,提升学生完成科学作业的能力,让学生在作业的完成中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

参考文献:

程高学.初中数学作业布置及批改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6.

初中科学作业 篇12

(1) 作业无主次。

由于在升学考试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科学学科成为了初中教学的重点学科。为了使学生能够在考试中取得优异成绩, 教师往往会布置大量的作业来巩固学生所学到的知识。然而, 教师所布置的作业经常会出现无法突出主要知识点、内容单一等问题, 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感觉习题内容枯燥乏味, 没有层次感, 分不清主要知识点和次要知识点。这种没有重点的作业方式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 无形中加大了学生掌握知识的难度。

(2) 作业量过大。

“减负”已经成为当下中小学设计作业时面临的问题。通常教师认为作业能够巩固学生在课堂上所学到的知识, 所以会布置大量的课外作业。“题海战术”成为教师为了提高学生成绩的常规性战术, 然而伴随而来的是“多”“假”“无效”这三个问题。“多”是指作业多, 由于“题海战术”, 学生不但要做完课本习题, 还要做大量的课外资料;“假”是指由于题量大, 学生为了完成作业, 往往只能胡乱抄袭, 不能认真思考;“无效”是指由于学生为了完成作业而抄袭等投机行为, 不能够在做题中认真思考, 独自寻求解题方法, 造成学生做了很多习题但是却没能巩固所学知识, 而温故知新就更无从谈起。

2. 合理地布置初中科学作业

(1) 实践型初中科学作业的布置。

科学学科所教授的内容是与现实生活紧密相关的, 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应当以教导学生利用知识分析和解决现实中相关问题为目的, 在布置科学学科作业时, 设置的作业要尽量贴近学生生活, 关注现实生活中所出现的现象, 要求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进行解释, 做到理论联系实际, 使学生体会到科学是充斥在生活中的。例如在教授“杠杆”这一知识点时, 可以要求学生思考生活中用到杠杆原理的现象, 如开瓶器、钳子、扳子等, 然后让大家总结这些事物的共同点和这些事物是如何利用杠杆原理的。这种实践型的作业可以让学生更直观地通过生活中的现象了解抽象的科学原理, 并且能够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总结问题的能力。

(2) 探究型初中科学作业的布置。

科学需要实验和探索, 而科学学科的教学课本每章节后面都会有实验和探究等相关内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遵循科学课程标准安排实验活动, 将课堂内外联系结合起来, 所布置的作业应当贴近学生生活, 并能够让学生按照作业要求进行一定的探究实验, 培养学生正确的科学态度、良好的科学习惯以及活跃的思维, 使学生通过观察、分析、总结等行为认识科学现象, 掌握科学规律。例如在生物课教学时, 如要观察蚕豆发芽的过程, 可以让学生提前进行实验, 通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和记录, 在某一堂课时组织学生将结果综合起来进行分析、讨论和总结。这可以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 提高能力。

(3) 阅读型初中科学作业的布置。

科学的海洋浩瀚无边, 不能把学生的眼光仅仅限定在课本之上, 要鼓励学生多阅读与科学有关的书籍资料。阅读能开拓学生的视野, 培养学生思索能力, 这对培养学生发现和解决问题能力有着积极的作用。布置阅读型作业时, 应当根据课本上的知识点设计出符合学生胃口, 适合学生水平的内容。例如可以安排学生在课余时间阅读《昆虫记》, 通过这本文字平实、叙述幽默的科普读物, 学生可以了解昆虫的生育、劳动、狩猎与死亡等知识, 通过这类阅读, 学生了解了科学现象, 拓展了眼界, 对科学产生了兴趣。

作业能够巩固学生学到的知识, 使其温故知新。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 学生能够端正学习态度, 活跃思维, 提高能力, 体现自己的价值, 品尝到成功的喜悦。因此, 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 完善作业设计, 杜绝惩罚作业、海量作业、机械重复作业, 要设计出能培养学生兴趣, 启发学生思维, 提高能力, 低负荷、高质量的作业, 以免学生在做作业时产生厌烦、枯燥等情绪, 要把学生从题海中解放出来, 让学生能够真正地自主学习, 使学生通过作业巩固知识, 培养思考问题、探究问题的能力, 从而进一步发展他们灵活解决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叶禹卿.科学新课程与科学素质培养--中小学科学教育[M].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 2002.

上一篇:档案查阅下一篇:“思考”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