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能力测试

2024-05-30

行政能力测试(精选12篇)

行政能力测试 篇1

行政能力测试是预测一个人在行政管理职能领域中成功可能性的一种考试手段。这种考试测试的是一个人在多年生活、学习和实践中积累而形成的稳定的能力。其性质是一种基本潜在能力的考试, 其功能是通过测量一系列的心里潜能, 进而预测考生在行政管理职业领域里多种职位上成功的可能性。因此行测的备考显得格外重要, 与此同时, 随着国家公务员考试的不断深入, 行政职业能力测验科目的试题类型和考试难度越来越趋于稳定。所以, 通过备考掌握行测考试的答题技巧和方法显得尤为重要。这不仅能够让考生了解行测考试的性质与特点, 还能熟悉答题思路, 从而做到心中有数, 大幅度减少由于不熟悉考试题型及答题思路和方法而带来的误差。

1 公务员考试行政能力测试构成

我国公务员考试行测试题分为言语理解与表达、数量关系、判断推理、资料分析和常识判断五大部分。每一部分都有自己的题型特点和应试技巧。下面以数字推理部分举例逐个熟悉相关数列。近年来数字推理难度逐年增加, 从最常见的基础数列到二级数列和三级数列到幂数列再到递推数列、分式列等等均有涉及, 这就加大了考生解答试题的难度。

2 数列分类及分析

2.1 基础数列

基础数列就是最简单的等差、等比、质数、合数以及平方和立方数列等。例如:数列1 4 7 10 13 16为等差数列, 数列3 6 9 18 36为等比数列, 数列2 3 5 7 11 13为质数列, 数列4 6 8 9 10为合数列, 数列1 4 9 16和数列1 8 27 64分别为平方数列与立方数列等。

2.2 二级数列

随着难度的逐渐加大, 基础数列在考试中基本不会出现, 而往往作为二级数列的演变数列而存在于考试题中。例如:32 27 23 2018此数列相邻两项差是公差为1的等差数列。例如:1 3 18 (5184 248821, 此数列增长速度很快, 因此考虑是存在比例关系。得出相邻两项作商后得到公比为2的等比数列, 由此得出括号内的项为216。例如:0 1 2 7 20此数列相邻两项相加得到公比为3的等比数列。

2.3 三级数列

近几年的考试题中三级数列逐渐成为主力军, 此类数列的特点是相邻两项作差或者作商得到的数列中相邻两项再次作差或者作商得到一基础数列。由于相邻两项得反复作差或者作商, 因此三级数列至少有5个已知项才能满足自身运算要求。例如:5 12 21 3453 80此为三级等差数列。例如:0 1 3 8 22 63为三级等比数列。

2.4 递推数列

递推数列指前两项相应变化后得到第三项或者前面所有项相应变化得到下一项。递推数列分为和递推数列, 例如:2 3 5 10 20为前面两项、三项、四项之和为后一项, 例如6 7 8 13 15 21为前两项和为第四项, 和递推数列的特点为各项数值逐渐增加, 变化幅度逐渐增大, 但是总体变化平稳;差递推数列, 例如:17 10 () 3 4-1数列为相邻两项的差为第三项, 例如:5 7 4 9 25此数列为相邻两项的差的平房为后一项;积递推数列, 例如:1 3 3 9 () 243为前两项成积是第三项的积递推数列, 例如:3 7 16 107 () 为相邻两项相乘后减5得到第三项, 差递推数列和积递推数列的特点为前两项相应变化后再经变化得到后面的项, 而这种变化可能是加减乘除, 或者每两项相减与项数之间具有某种关系, 或者是前两项相减得到一个等差数列、等比数列等等;商递推数列, 例如:9 6 3/2 4, 此类数列的特征为递减数列, 一旦出现分数后会出现不减反增现象;倍数递推数列, 例如:74 38 18 10 4 () 为后一项的2倍加减周期数2得到前一项, 例如:1 4 12 32 80 () 448为前一项的2倍加上2的项数次平方得到下一项, 倍数递推数列的特点往往不是简单的倍数而是围绕一个周期数或者镶嵌一个项数对应的等比或者等差数列在其中的混合数列;平方递推数列, 例如:1 2 3 7 46为每项平方后各项减去原始数列得到原数列, 平方递推数列的特点是数值增长较快, 平方后与原始数列或者相邻项经过加减变化等得到原始数列。

2.5 幂数列

幂数列, 平方、立方数列及其变化例如:1 4 16 49 121 () 为相邻两项的平方根作差成为公差为1的等差数列, 例如:0 7 26 63 124 () 数列为各项加1组成一个自然数的立方数列, 此类数列的特点是数值变化快, 应试者应牢记20以内的自然数的平方值和10以内数的立方值;混合幂数列, 例如:1 32 81 64 25 () 1此数列为底数增加指数递减的数列, 其特点是底数和指数同时变化各自呈现出一定的规律, 特别注意底数为1和指数为0的情况。

2.6 分式数列和无理数列

分式及无理数列, 例如:2/3 8/9 4/3 2 () 是分子为公差为2的等差数列, 此类分式数列的特点是, 分别找分母和分子的规律, 或者是先约分再找规律, 或者是将带分数统一化成分数进行分析;无理式数列如果没有直接关系的可先将其进行有理化。

除了以上几种类型的数列外还有混合数列以及图形数列和一些特殊数列, 但是不管是什么形式的, 数列的规律不乏就是将加减乘除乘方等计算方法镶嵌在原始数列当中, 因此只有将原始数列牢记于心, 熟悉各种形式的变化才能以不变应万变。

3 结论

由于题型难度逐渐增大, 基本不会出现基础数列, 因此建议大家按照以下顺序进行数列题的分析:第一步, 对于数列成长较慢的数列, 先加减, 对于成长较快的数列先乘除, 再看看二级数列是否存在各项之间的联系;第二步, 如果第一步没有看出任何联系, 如果数列项至少5项, 那么将进行三级数列的分析, 在第一步的基础上各项再进行加减乘除变化观察数列;如果前两步均不起作用, 适当的考虑是否是对称数列、周期数列、跳跃数列以及组合数列等情况。以上方式不一定适用所有人, 因此想要掌握适合自己的做题技巧还应该亲自模拟进行经验和技巧的摸索。

摘要:公务员考试已经跻身于考生规模最大的考试之列。公务员考试不仅能够解决部分学生的就业问题也能改变一些人的工作性质, 还能获得稳定的收入和良好的发展空间。所以参加公务员考试的人数越来越多。在这种情况下, 认清考试形式, 理解考试内涵, 掌握考试技巧显得极其重要。

关键词:行政能力测试,数字推理,答题技巧

参考文献

[1]桔子.备考公务员时如何掌握科学的记忆方法[J].考试指南.

[2]周.运用真值表知识快解公务员考试逻辑判断试题[J].东南大学学报, 2010, 6, 12.

[3]李如海.公务员考试:行政职业能力测试答题技巧[J].人才测评.

[4]韩瑜.公务员考试《行政职业能力倾向测试》答题技巧 (一) [J].求职指南.

[5]杨波.公务员指北书-教你如何成功考取公务员[J].电脑爱好者, 2004, 9.

[6]韩瑜.公务员考试《行政职业能力倾向测试》答题技巧 (二) [J].考试指南.

[7]贾京玉.行政职业能力测验[M].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 2010.

行政能力测试 篇2

截至底,我国全年新增网民5090万人(其中农村新增1960万人),互联网普及率为42.1%,较底提升3.8个百分点。网民中使用手机上网的用户占比由上年底的69.3%提升至74.5%,微博用户同比增加5873万人,网民中微博用户的比例较上年底提升了6个百分点,达到54.8%。在网民增长速度逐步放缓的背景下,网络购物应用依然呈现迅猛增长的势头,网络购物使用率提升至42.9%,全年网络购物用户增加4807万,用户绝对增长量超出上年1463万。网上支付使用率提升至39.2%,全年用户增长5389万。网上银行使用率提升至39.2%,比上年底提升6.9个百分点。70.6%的网民使用台式电脑上网,相比上年底下降了近三个百分点,使用笔记本电脑上网的网民比例与上年底相比略有降低,为45.9%。

1.20我国农村网民增长了:

A.14.37% B.12.56% C.9.02 % D.7.34%

2.20我国的互联网普及率为:

A.42.1% B.38.5% C.38.3% D.37.3%

3.年我国微博用户数约为:

A.3.02亿 B.2.82亿 C.2.63亿 D.2.50亿

4.2011年网民中使用手机上网的.人数约为:

A.3.56亿人 B.3.86亿人 C.4.10亿人 D.4.43亿人

5.关于我国互联网发展状况,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A.与相比,2011年我国网络购物用户增加了3344万人

B.年我国网民使用台式电脑上网的比例比使用笔记本电脑上网的比例高24.7个百分点

C.2012年微博用户同比增长率约为54.8%

D.2011年我国网上银行使用率为32.3%

参考答案与解析

1.【答案】A。中公教育解析:文字材料中,已知农村新增网民1960万人=0.196亿人,而2012年农村网民为1.56亿人,那么2012年增长率为 0.196/(1.56-0.196)=0.196/1.364≈200/1400=1/7≈14.3%, 选择A答案。

2.【答案】C。中公教育解析:2012年我国的互联网普及率为42.1%,较2011年提升3.8个百分点,故2011年我国的互联网普及率为42.1%-3.8%=38.3%,选择C。

3.【答案】D。中公教育解析:从图中知2012年我国微博用户数为3.08亿,同比增加5873万人=0.5873亿人,那么2011年我国微博用户数为3.08-0.5873≈2.50亿人,选择D答案。

4.【答案】A。中公教育解析:2012年新增网民5090万人,2012年网民总数为5.64亿人,则2011年的网民总数为5.64-0.509=5.131亿人,而2011年手机上网用户占比为69.3%,那么2011年的手机上网用户约为5.131×69.3%≈5×0.7=3.5,选择A。

5.【答案】C。中公教育解析:A选项,2012年我国网络购物用户增加了4807万,用户绝对增长量超出上年1463万,故2011年增长量为4807-1463=3344万人,说法正确;

B选项,2012年我国网民使用台式电脑上网的比例为70.6%,使用笔记本电脑上网的比例为45.9%,高70.6-45.9=24.7个百分点,正确;

C选项,2012年微博用户增加5873万人,微博用户数为3.08亿人,则2012年微博用户同比增长0.5873/(3.08-0.5873)≈0.58/2.5≈23%,错误;

D选项,2012年我国网上银行使用率为39.2%,比上年底提升6.9个百分点,所以2011年我国网上银行使用率为39.2%-6.9%=32.3%,正确。

行政能力测试 篇3

什么是法制

简单地讲,法制就是法律和制度,包括成文法和不成文法。成文法是指国家机关根据法定程序制定发布的具体系统的法律文件,国家机关依立法程序制定的、以规范性文件的形式表现出来的法。我国的宪法、普通法律、行政法规、规章、地方性法规都是成文法。比如《土地管理法》就是成文法。不成文法是指非经国家立法机关以特定程序制定的,亦不以条文化形式展示法律内容的,却具有国家法律效力的法律形式,主要有习惯法和判例法两种形式。比如“民不告官不究”等等。我们要通过深入研究法制的本质和内涵,进一步强化法制意识。

为什么要强化法制意识

第一,是做人的基本要求。什么是人?人是社会关系的总和,而社会关系就必须依靠法制来维持,如果人人都不按规矩行事,那就不行,所以这是做人的基本要求。第二,是时代发展的要求。随着时代的发展进步,不再是蛮干的时候了。比如以前提拔干部,领导一句话就行了,现在就需要符合规定的要求,经过规范的程序。以前我们进行土地调查,用锄头量,现在用卫片高科技测量。第三,是中央的要求。全国“两会”刚刚闭幕,中央新一届领导集体全面履新,大部分领导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有法学背景,都尊重法制,尊重宪法,注重依法治国。第四,是国土资源事业深入发展和服务经济社会的要求。第五,是自我保护的要求。如果你没有法制意识,不依法依规办事,就可能会犯错误,甚至会滋生腐败的问题。

怎样强化全系统的法制意识

强化法制意识有很多方面的要求,其中一点就是要提升全系统依法行政的能力。

首先要全面推进依法行政的机制建设。一是要健全决策的程序 。包括健全公众参与、专家论证、风险评估、合法性审查、集体讨论决定等程序,作决策都要按照规定程序进行,做到依法、科学、民主决策。二是要开始推行风险评估机制。对重大项目实施和重大文件的出台等都要进行合法性、可行性、安全性评估,包括社会影响评估,特别是要有预案,及时化解矛盾。三是要坚持推行听证制度。听证是一种社会的需求,是社会压力的释放,有利于矛盾问题的化解。四是要研究防范产生新的历史遗留问题。这要作为依法行政机制建设的一个重要内容,我们长期以来都在处理历史遗留问题,所以更加要注意防范出现新的历史遗留问题。比如前不久我们在研究土地储备融资问题时,就着重研究了如何防范出现历史遗留问题。希望再过10年,甚至20年后,后人不要骂我们。

其次要严格规范执法行为。一是要坚持规范程序。规范执法行为首先必须坚持程序。程序是规定告诉你怎么正确地做事,才能做出正确的事来。比如,一个产品不坚持规定的工艺,就容易出错。再比如,一个馒头三个人怎么分,如果程序标准不准确,就会分不匀,分不公平。因此,我们在工作中,一定要按照规范的行政程序进行。二是要尽快出台国土资源行政裁量权基本制度。省厅将会加快相关制度的修订出台,要求各市州局今年内必须出台新的行政裁量权制度,报省厅法规处备案。三是要规范查处行为。查处行为必须做到事实清楚、证据确凿、程序准确、处理恰当,尤其是做到适用法律法规适当,同时公开过程和结果。

第三要正确处理深化改革与依法行政的关系。一是要规范出台文件。省厅正在推进这项工作,凡出台规范性文件必须经过合法性审查。二是要认真清理文件。各市州局要把这个作为一项硬任务,全面清理出台的文件,包括以政府名义发的,要把清理情况向省厅法规处汇报。三是要梳理科室职责职能。中央要求近年内减少三分之一的行政审批事项,在未接到上级文件之前,我们暂不讲减少审批项目的问题。明确各市州局分管法规工作的领导牵头,全面梳理各科室的职责职能,并将情况报送厅法规处。四是要梳理土地使用权和矿业权的交易行为。目前各地仍然存在不按规矩办事的情况,各地要总结反思,提出下一步怎么办的措施。五是要研究新形势下的政务公开与信息公开工作。总的要求是既要公开,又要规范,还要注意保密问题。六是全面规范中介机构管理。中介机构管理是当前社会管理的一个难题,也是深入影响国土资源管理的一个因素。各地既要扶植中介机构发展,同时要加强中介机构的管理。

第四要全面建立纠纷调处机制。要积极引导群众通过行政复议、仲裁等司法途径化解矛盾,畅通群众诉求渠道。要坚持公正公平的原则,依法维护群众利益。同时,我们要研究纠纷调处的范围和程序,不是所有问题都能通过纠纷调解来解决。

第五要全面加强监督和组织保障。一是各市州局党组要实时研究法制工作。今年不提具体次数要求,去年提了每年不少于2次的要求,根据法规处的统计情况,各市州局都执行得不错,在此提出表扬。二是要完善行政问责制。各地要根据新的形势和要求,修改完善和出台行政问责制,报省厅法规处备案。要在梳理科室职能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执法评议考核制度,强化行政责任,细化执法标准,努力做到虚事做实。三是要加快科技的融入。进一步创新工作方式,积极运用电脑、网络等高科技手段,提高工作水平。我们将在近期协调省厅信息中心建立案件库等资料库。四是要切实加强队伍建设。各市州局在加强自身建设的同时,要进一步研究新形势下基层国土所的职能职责,加强国土所队伍建设,促使其对工作有信心、热心、专心。五是要积极稳妥地处理历史遗留问题。从事法规工作的同志一定要坚持尊重历史、注重现实的原则,协调处理好历史遗留问题。六是年内要完成几项具体工作任务。各市州局今年必须与市人大和市政协联合开展1次调研、执法检查等依法行政方面相关的活动;分别召开1次与法院、法制办的协调会,或者联合出台1个文件;召开2次案例分析会;建立和实施法规与信访的联系会议制度,以上任务均要求报工作方案到省厅法规处备案。

最后,要全面、客观和正确地把握应复应诉工作。对于具体怎么做好应复应诉工作,法规处已经进行了安排部署。我这里强调的是,要积极看待应复应诉工作,要把应复应诉作为促进我们法制建设、提高依法行政能力的一种外在推动力。

(作者系湖南省国土资源厅党组副书记、副厅长。本文根据作者在2013年3月19日湖南省国土资源系统法制工作会议的讲话录音整理,标题为编者所加,有删减)

强化行政管理提升服务能力 篇4

探索延伸特殊人群管理工作新模式

(一) 加强对社区服刑人员有效的动态管理

认真贯彻实施《社区矫正实施办法》, 严格落实《天津市社区矫正工作实施细则 (试行) 补充规定》。履行司法行政机关指导管理、组织实施社区矫正工作职能, 完善领导体制机制, 加强组织机构建设, 在完成“监管、教育、帮扶”三大任务的基础上, 探索具有我区特色的社区矫正工作模式。

(二) 创新教育矫正方式方法

完善教育、感化、帮扶等社会化、人性化矫正手段, 引入心理矫正工作, 对社区服刑人员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对包括未成年服刑人员在内的有特殊需要的人员进行心理辅导和心理危机干预。

(三) 强化社区矫正队伍建设

夯实岗位练兵成果, 加强社区矫正专职工作者、祉区矫正工作者、社区矫正志愿者三支队伍的管理, 提高社区矫正工作人员执法能力和水平。

(四) 做好刑满释放人员的管理教育工作

贯彻落实好《关于进一步加强刑释解教人员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的意见》 (津党办发[2013]17号) , 继续加强监管改造、安置帮教一体化机制建设, 健全完善必接必送、信息核查、重点人管控、服务管理、教育帮扶等工作机制。

着力加强法律服务工作

(一) 加强和规范律师法律服务

以人性化的服务和创新的管理手段, 坚持不懈地加强律师队伍教育管理。拟组建4个专业法律服务团, 即企业发展服务团、消费维权保障团、河西律师招商引资服务团、美丽河西服务团, 为全区中小企业、广大消费者、绿色环保企业、招商引资和基层基础工作提供优质高效的法律服务。在建立政府、街道法律顾问团的基础上, 拟为各行政执法部门、民营企业、社区、中小学校配备法律顾问, 实现全区法律服务全覆盖。

(二) 拓展公证服务领域

按照“部级文明公证处”的标准, 不断优化公证服务环境, 做好搬迁工作。加强公证处自律管理工作, 健全执业监督、约束和社会保障制度, 形成激励适度、监督有力、保障充分的内部运行机制。积极提供法律服务咨询、法律服务意见、法律服务文书等综合性、全方位的公证法律服务。

(三) 大力加强法律援助工作

贯彻落实2014年市委、市政府20项民心工程项目, 加强基层法律援助工作管理力度, 做到应援尽援。组织开展“关爱困难职工———同心援”主题活动, 为困难职工提供优质高效的法律援助服务。强化法律援助办案质量管理工作, 开展法律援助服务质量监督, 做好法律援助案件质量评查, 提高法律援助质量和效率。

全面深化社会矛盾化解工作, 切实提高促进社会和谐的能力和水平

(一) 继续开展“五好司法所”创建工作

全面落实20项民心工程关于司法所规范化建设要求, 在2013年已有4个已达到标准司法所的基础上, 2015年实现全部达标。在规范性司法所普遍建立法律服务超市, 将法律服务、法律宣传、法律援助工作做到群众身边。

(二) 组织开展“继承和发扬‘枫桥经验’、共建美丽天津”专项活动

坚持和发展“枫桥经验”, 集中开展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 努力做到矛盾纠纷早发现、早调处、早解决。按照市局要求, 大力开展各种人民调解专项活动, 组织引导律师和法律援助工作者参与疑难复杂矛盾纠纷的调解, 引导群众依法有序表达利益诉求。

(三) 深入贯彻落实《人民调解法》, 全力加强人民调解组织建设

继续巩固、加强社区人民调解委员会建设, 规范人民调解活动, 不断拓宽人民调解工作领域和服务范围, 努力化解经济社会发展中出现的新型矛盾纠纷。依法加强人民调解员队伍建设, 努力培养出一批会做群众工作的人民调解员。

(四) 完善矛盾纠纷“大调解”工作机制

推进建立集贸市场、文化广场等区域性人民调解组织建设, 筹备在天津市河西区天津文化中心区域管理办公室成立人民调解委员会。进一步完善交通事故联合调解室、诉前联合调解中心的“三调联动”和“诉前联调”工作机制。健全医、街、社区三级物业纠纷人民调解机制, 出台相关制度, 在全区三级调解组织中大力推进物业纠纷的调解工作。建立区物业纠纷调解中心, 分层级化解物业管理纠纷, 维护社区和谐稳定。

大力推进“法治河西”建设

(一) 深入实施“六五”普法规划, 突出法制宣传教育重点

加大宪法的学习宣传力度, 维护宪法法律权威, 把全面贯彻实施宪法提高到一个新水平。组织开展“深化‘法律五进’、推进依法治国”法制宣传教育主题活动。

(二) 拓展延伸“法律五进”工作领域和宣传载体, 提高全社会法治化管理水平

巩固和深化“六五”普法中期检查督导成果, 将“法律五进”活动向多领域拓宽。在继续搞好“法律五进”的基础上, 找准特殊性, 大力开展“法律进军营”活动;突出和谐性, 大力完善“法律进宗教场所”活动, 推进各项法律法规宣传进一步深入, 不断丰富普治工作形式和载体。

(三) 健全完善普治工作和法治河西建设工作机制, 积极推进法治河西建设进程

坚持将普法依法治理工作和法治河西建设工作纳入区委、政府年度目标责任制考核内容。按照《关于进一步推进法治河西建设的实施意见》的具体要求, 加强法治河西建设工作的年度化、项目化、具体化管理, 明确法治河西建设重点工作任务, 做好对法治河西建设工作各专项组和相关职能部门的督促检查。

大力加强组织队伍建设, 切实提高司法行政服务能力和水平

(一) 加强政治理论学习和思想政治教育

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要把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作为局党组中心组学习的重要内容, 列入司法行政干警和法律服务工作者培训的必修课, 采取多种形式深入学习, 指导工作实践。坚持党对司法行政工作的领导, 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与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确保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在司法行政系统不择不扣地贯彻执行。

(二) 大力加强领导班子建设, 增强班子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

扎实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和学习型领导班子建设, 提高领导班子执政能力, 严格执行民主集中制, 严格执行廉洁从政各项准则。确保班子团结坚强和决策科学, 增强服务科学发展的能力、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能力、依法办事的能力、做好群众工作能力和履行本职工作的能力。

(三) 大力加强党的建设, 以党建促队建

深入开展党的基层组织和党员创先争优活动, 推动党组织履职尽责创先进、党员立足岗位争优秀、党员干部示范引领作表率。进一步加强党的建设, 坚持把服务中心、建设队伍贯穿党组织活动始终, 大力加强律师行业党的建设, 充分发挥律师行业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和律师党员的先锋棋范作用。大力选树和宣传全区司法行政系统先进典型, 积极推进全系统文化建设。做好工、青、妇等工作。

(四) 加大教育培训力度, 不断提高司法行政工作者的职业素养和专业水平

切实抓好教育培训, 健全完善干警集中培训制度, 完善教育培训体制机制, 落实学时登记制度和定期报表制度, 提高干警的能力和水平。积极营造想干事、会干事、能干事、不出事的工作氛围。

(五) 巩固和深化教育实践活动成果, 进一步加强党风廉政建设

坚持“从严治党”方针, 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 解决“四风”突出问题。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 深入开展党性党风党纪教育, 加强职业道德、纪律作风和廉洁从政教育, 完善职业道德和执业纪律规范, 促进公正廉洁执法执业, 形成用制度规范行为, 用制度管人, 按制度办事的制度运行机制。加强行风建设, 严格执行执法 (执业) 各项纪律, 开展民主行风评议活动, 自觉为人民执好法、服好务。

加强司法行政工作协调发展

(一) 加强法制建设和理论研究, 促进司法行政工作协调发展

加强规范性文件的制定、审核、清理工作, 推进司法行政工作规范化建设。依法做好行政审批 (许可) 、行政处罚、行政复议、行政应诉工作。大力推进政务公开, 做好全系统政府信息公开工作, 全面提高依法行政工作水平。加强理论研究, 加强调研工作的组织领导和调研工作机制建设, 坚持围绕中心抓调研, 促进全系统调研工作再上新水平。

(二) 加大宣传报道工作力度, 不断提高司法行政工作的社会影响力

行政能力测试常识部分总结 篇5

例题1:下列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A.“国际志愿者日”目的是敦促各国政府通过庆祝活动唤起更多的人以志愿者的身份从事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事业

B.2009年是古田会议召开80周年,古田会议确定的着重从思想上建党和从政治上建军的原则,为后来的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思想的形成、发展和成功实践奠定了基础

C.《辞海》是中国最大的综合性辞典,截止2009年末,《辞海》已出版了五版

D.“天宫一号”是我国首个空间实验室

辞海2009年,出了第6版

例题2:下列关于西周宗法制的表述,最准确的是

A.体现了奴隶主与奴隶的阶级关系 B.体现了统治阶级内部的等级关系 C.体现了中央与地方的行政关系

D.体现了官僚机构与人民的压迫与被压迫关系

常识判断 > 人文常识 > 历史常识 > 政治制度史 > 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 > 夏商制度与西周封建 > 宗法制

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宗法制的相关知识点,宗法制是以宗族血缘关系为纽带,与国家制度相结合,维护贵族世袭统治的制度。周王为周族之王,之后层层分封,大宗率小宗,小宗率群弟。大宗、小宗的宗法关系,同时也是政治隶属关系。对于异姓有功的贵族,则通过联姻,成为甥舅,分封为诸侯,也纳入宗法关系。于是,在全体贵族内部,举国上下形成了以周天子为核心,由血缘亲疏不同的众诸侯国竞相拱卫的等级森严的体制,使政权不但得到族权而且得到神权的配合。ACD三个选项在宗法制中体现的不是很明显,所以本题的答案为B

例题3:从2006年元旦起我国政府正式取消了延续2600年的农业税。我国农业税的征收始于()。

A.春秋时期鲁国的初税亩 B.战国时期的商鞅变法 C.秦朝的按亩纳税 D.西汉的编户齐民

本题考查农业税的起源,是结合时事考查历史,这类题型是考试中最常见题型。考生可凭对历史事件的掌握作答:鲁宣公十五年(前594年)秋开始实行“履亩而税”的“初税亩”制度,即“无公私田之区别,一律征赋”。初税亩以田亩计征实物(粮食)地租。考生也可从时间推算作答:2006年向前推2600年,恰好是我国历史上的春秋时期。故选A。

例题4:1.下列关于中日《马关条约》的表述,正确的是()。A.条约中关于割地的内容全部得到了落实 B.条约的签订有利于列强对华资本输出 C.条约没有规定开放新的商埠

D.巨额战争赔款使得日本控制了中国的经济命脉 2.洋务派提出“自强”口号的本质是()。A.扩大地方实力派的势力 B.壮大汉族地主的势力 C.挽救民族危亡 D.挽救清王朝的统治

3.孙中山在遗嘱中指出:“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这里“革命尚未成功”的主要含义是()。

A.反帝反封建的任务仍未完成 B.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仍然没有建立 C.资产阶级政党出现了分裂 D.蒋介石等右派开始篡夺革命领导权

4.标志我国进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重大事件是()。A.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B.国民经济恢复任务的完成 C.三大改造的完成 D.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

5.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开端的标志是()。A.辛亥革命 B.维新运动 C.新文化运动 D.五四运动 参考答案与解析

1.B 【解析】本题各个备选项涉及的都是《马关条约》的内容,但A、C、D三项在叙述方面存在问题,A、C两项颠倒了史实,而D项不符合当时的历史实际,巨额赔款加重了中国人民的负担,但日本还没有控制中国的经济命脉。

2.D 【解析】洋务派代表了封建地主阶级的利益,在当时并不是为了挽救民族危亡,只是为了维护清政府的统治,虽然洋务派以地方实力派为代表,但奕诉是其在中央的代表,同时也得到了慈禧太后的支持,所以A、B两项都是错误的。

3.A 【解析】国民党一大后,孙中山将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明确提出了反帝反封建的主张。此后,他所领导的国民革命运动也是以反帝反封建为目标的,所以这里的革命应指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4.C 【解析】三大改造即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以1956年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为标志,我国从此进入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5.D 【解析】1919年5月4日,在北京大学生的带领下,3000多名北京学生冲破军警的阻拦,高呼“外争国权,内惩国贼”、“还我青岛”等口号,拥上街头,在天安门前集会,五四运动爆发。五四运动的爆发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十七大通过的党章修正案把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表述为: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

A.富强民主文明 B.民主富强和谐

C.富强民主文明和谐 D.富强文明和谐

选c,字最多的

中国共产党的最早组织是()。

A.北京共产主义小组 B.上海共产主义小组 C.广州共产主义小组 D.长沙共产主义小组

行政能力测试 篇6

城市管理是一个庞大、复杂的系统工程,城市范围内的一切事务以及人的行为都需要通过管理来维系,而城市管理的手段之一是行政执法。行政执法是执行和实施行政法律规范,并将行政法律规范适用到具体人和事,使法律规范的要求在现实生活中得以实现,从而实现国家管理职能。

城市管理行政执法效能指的是行政执法的效果和作用。城市管理行政执法能力是指各级行政执法部门贯彻上位法律法规以实现既定法律目标的实践能力,它是把意图、规划转化为现实的具体执行效果的潜力的体现。由此可见,只有城市管理行政执法能力提升了,城市管理行政执法的效能才会“水涨船高”。

城市管理行政执法效能的提升直接影响着城市管理水平,是推动依法行政、依法治市进步,实现依法治国目标的过程。其不仅是城市现代化发展的必然要求,而且将对整个社会经济发展产生极其深远的影响。

二、执法能力是一种可测度的“合力”

执法能力是一种描述和衡量执法水平的潜在的“力”,其内涵包括三个方面:第一,执法能力是“执行的能力”。第二,执法能力是“执行的合力”。作为一种能力的总和,执法效能始终围绕法律的落实过程得以体现,它是城市管理行政执法部门人、财、物等多种资源和多种能力素质共同作用的结果。但是,这些“力”的综合并非简单的同向叠加,而是各类资源在一定的制度环境下有机整合的结果,是各种“力”的矢量相互作用、相互渗透形成的一种“力场效应”。第三,执法能力是可以测量的“执行能力”,在法律实践中,执法能力是一个实际能力与手段的体现,是一个判断行政执法机关法律执行效果的预期性衡量指标。执法能力越强执法预期效果越好;而执行绩效越好,反映出来的执法效能也越强。

三、城市管理行政执法能力的分解和测度

执法能力是一种可测度的“合力”,“合力”是由若干“分力”遵循一定规则组合而成的。考虑衡量与测度的便利性,我们把城市管理行政执法能力这个“合力”分解为以下五大“分力”,这些“分力”同时也是城市管理行政执法能力的具体测度指标。

一是执法信息传播力。信息是执法机关与行政相对人之间,执法机关内部沟通联系的重要纽带,尤其是在当代信息社会中,全面、准确、及时获取相关信息将有助于减少执法的不确定因素,提高执法行为的适应性和针对性,从而在瞬息万变的现代行政环境里始终保持高度的主动性和灵活性。从法律实施流程看,法律法规制定后,执法机关的首要工作是运用各种手段宣传、解释法律法规,其目的在于做到法律信息“上情下达”,确保法律执行主体正确领会法律精神,行政相对人认知、认同政策内容,从而共同参与到法律实施活动中来,以推动该法律法规的有效实现。同时,信息的传播是双向的,既要传出去,又要收回来,要建立法律执行的反馈机制和评价机制,做到“下情上传”,对法律在实施过程中出现的偏差进行及时、准确、适度的调整,从而避免或减少执法阻滞形成的风险。这种对法律法规信息的全过程掌控、全方位传播的能力,就是城市管理行政执法机关的执法信息传播能力,它构成了法律法规得以有效执行和实施的信息基础。

二是执法方案抉择力。它是指结合具体实际,针对法律法规选择实施方案的决策能力。现代行政管理学认为,决策是行政管理的基本职能之一。在行政管理各个环节中,决策的职能作用无处不在。从某种意义上说,管理就是决策。一方面,法律法规制定颁布以后,各级城市管理行政执法机关需要联系各自的实际情况,遵循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原则,制定各自的实施方案,推动法律法规的有效落实。这种法律法规实施方案的酝酿和选择过程,也就是一个更低层次的、更为具体的再决策过程。另一方面,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各级政府以公共政策为主要手段实施的社会治理活动愈显复杂,相应的,执法过程中可能碰到的法律法规与公共政策之间关系的问题更多样。面对千差万别的法律法规实施障碍,各级城市管理行政执法机关只有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适时决策,灵活应对,方能确保法律法规的实现。因此,面对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对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实践提出的更高要求,如何提高执法方案的再决策能力,已经成为当前提高执法效能的现实课题。

三是执法资源调配力。城市管理行政执法依赖于必要的资源。执法资源是指保障执法得以有效进行所必需的资源条件的总和,通常包括人力资源、财力资源、物力资源、信息资源和管理资源等。执法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各类资源的支撑效用,就必须加强对各类资源的积极开发、合理利用和科学调配。面对层出不穷的执法问题和应接不暇的管理需求,各级城市管理行政执法机关只有不断提高执法资源调配能力,积极培养资源,大力开发资源,高效配置资源,充分发掘和发挥各类资源的潜力和效力,才能更有效地推动城市管理的发展,提升城市管理行政执法的效能。

四是执法行动协调力。城市管理行政执法是一种典型的组织行为,需要依托一个团结有力、配合默契、行动高效的组织体系。沟通协调是对于法律法规实施及相关问题获得统一认识、采取一致步调的方法和手段。高效能的城市管理行政执法活动依赖于执法组织中人与人之间、人与组织之间、组织与组织之间的有效沟通与协调。因此,协调力已经成为决定城市管理行政执法效能高低的重要因素。构成执法行动协调力的主要因素包括执法主体的组织结构状况、执法人员的素质、组织文化等等。

五是执法过程监控力。执法者作为独立的利益主体,同其他利益承载者一样,有其自身的价值观念和利益结构,在执法过程中难免带有其组织和个人的价值倾向、利益偏好和情感色彩。然而,城市管理行政执法是对社会价值和利益的权威性分配,作为执法主体的各级城市管理行政执法主体承担着公共权力行使者和社会公共利益捍卫者的重要职责。因此,在执法过程中,有时会出现执法“应然”行为与执法“实然”行为的矛盾,产生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局部利益与全局利益、地方利益与国家利益的冲突,这就为执法过程的偏差,形成城市管理行政执法效能的低下提供了现实可能性。因此,在执法过程中,必须建立起行之有效的执法监控制度,包括风险预警机制和责任追究制度,提高执法者的责任意识和风险意识,形成执法过程的良性“反馈体系”,促使其自觉控制执法导向,规范执法行为。这种实施执法过程监控的能力就是执法过程监控力,它是集中反映执法的监督、反馈、控制水平的一种“分力”指标。

四、城市管理行政执法效能的影响因素

在城市管理行政执法过程中,执法机关对各种法律法规的实施难免遇到方方面面的干扰,从而影响到执法的效果和作用。因此,研究影响执法效能的各类因素,对于总结其影响机理和作用结果,以便在执法中尽量消除不利影响,促进城市管理行政执法效能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

(一)执法主体因素

城市管理行政执法是一种典型的组织行为,需要依托一个坚强有力、行动高效的组织体系。执法主体的组织体系、执法人员素质和执法机关组织文化都是影响执法效果的重要因素。

1.组织体系。层级和幅度是组织体系的两大指标要素。层级与幅度的情况会影响执法任务的分解以及执法方案的具体化。一般说来,幅度越大、层级越多、指令和信息传递出现偏差的几率就越高,法律目标和执法要求被淡化和扭曲的可能性就越大。执法机关的工作机制关系到执法人员工作的协调性、有序性和科学性,关系到信息传递的准确性、及时性和便捷性,最终决定着组织的执行效率和效能。

2.执法人员素质。组织是个体的有序集合。任何宏大的法律法规都需要具体的个体在相互配合的前提下加以落实和完成。因此,作为法律执行个体的执法人员,其对法律法规的认同程度、对执法方案的理解程度、对执法行为的投入程度以及责任心、创新精神、管理能力、法律水平等,都会反映到执行效果中来。一般而言,法律失效的一个常见原因就是执法者对法律目标和执法方案缺乏认同感或者理解错误、政治或业务素质不足。

3.执法机关组织文化。积极、和谐的组织文化是政府廉洁、高效的必要条件。其中,执法文化的强弱最直接影响和塑造着执法人员的执法行为。执法文化是一种理念,它要求组织成员从思想深处习惯并认同组织所倡导的执法观念和执法方式,并最终形成一种信守承诺、注重行动、讲求实效、富有责任感,以目标为导向、以制度为依托,既敢于坚持原则,又善于灵活变通的群体性执法思维。在这样的组织里,执法方案往往能够得到切实有效的贯彻执行,顺利实现预期目标。

(二)目标群体因素

目标群体是指执法直接作用和影响的公众对象。由于法律法规本质上是一种社会利益的“调控器”,它总要表现为对特定对象的利益进行确认、分配或调整,对其行为进行指导、制约或改变。因此,执法能否达到预期效果,不是立法者一厢情愿的事情,也不是执法者完全能够决定的,它还与立法目标群体对待法律的态度密切相关。一方面,社会是一个多元化利益的结合体,作为城市管理法律作用对象的目标群体,其内部利益往往存在着相互影响、促进、冲突和制衡的复杂关系,局部利益与局部利益之间、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之间、短期利益与长远利益之间常常存在矛盾。这时,城市管理法律整合多方面、多层次、多类别利益的能力往往就直接决定了目标群体对待该项法律的态度。另一方面,法律制定主体所处法定权力体系的层级越高,其法律权威性就越强;政府能力和形象在目标群体中的印象越好,目标群体对城市管理法律的认可度也就越高。

(三)法律制定因素

立法是法律运行过程的首要环节。立法主体的权威性,程序的合法性,执法方案的科学性、合理性和可操作性,立法的连续性和稳定性等等,都将对后续的执法环节产生显著影响。立法主体的权威性是指法律制定主体所处的立法权力层次,以及法定权威在社会公众中的受认可程度。一般而言,立法主体权威性越高,法律本身就越容易得到目标群体的心理认同。立法程序的合法性是指法律制定过程遵循了法定程序要求,实现了“程序合法”。“程序合法”是立法的基本要求,也是确保法律科学合理的重要保障。法律的科学性、合理性和可操作性,是指法律法规的条文内容符合法律的客观规律,条文内容合理,目标清晰明确,措施具体可行。法律朝令夕改,将使执法者无所适从,也将使目标群体产生抵触情绪,损害法律权威。同时,不同法律法规之间,新旧法律之间应该保持一定的内在联系,上下级立法机关法律在基本精神上应当注意保持统一。总之,要确保出台的城市管理法律法规与相关法律体系之间的连续性和稳定性。

(四)法律资源因素

法律资源是指保障法律有效执行所必需的各类资源条件,通常包括人力资源、财力物力资源、信息资源、权威资源和诚信资源。人是执法行为的载体,是执法过程中最活跃的因素,高质量的执法需要高素质的人力资源支撑。财力物力资源是保障执法的经济技术条件,“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强调的就是财力物力的必要性。充足的财力物力资源有利于执法要素的优化组合。信息是法律系统与环境之间以及系统内部沟通联系的主要纽带,尤其是在当代信息社会,全面、准确、及时的信息可以减少执法的不确定性,提高执法的针对性和适应性,从而在瞬息万变的环境里始终保持高度的主动性和灵活性。权威资源是指获取资源、进行指挥、采取行动开展执法活动的权力来源,分为法定权威资源和非法定权威资源。法定权威资源是指来自法规政策和上级组织授权的权威资源,非法定权威资源则包括上级的支持、下级的拥护等。政府诚信水平决定着社会对政府的信任程度,影响着执法阻力的大小。诚信资源水平在建设服务型、责任型、法治型政府过程中发挥着越来越显著的作用。

参考文献

[1]石佑启,杨治坤,黄新波.论行政体制改革与行政法治[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

[2]王大敏.行政法制约激励机制研究 [M].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10.

[3]周国雄.博弈:公共政策执行力与利益主体[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行政能力测试 篇7

1、强化依法行政是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需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企业法人、个体经营者需要依法进行注册登记并取得经营资格后才能依法开展生产经营活动。相关行政部门依法对上述经营活动进行市场监管, 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 监督经营者依法纳税, 依法履行合同, 对违法经营坚决依法予以打击, 并依法进行矛盾调解和解决法律纠纷。政府不仅要进行经济发展的宏观调控, 还要通过依法行政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

2、强化依法行政是保证社会主义人民民主得以实现的需要。我国是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国家, 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人民的权利和自由必须予以保障。没有人民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法制, 没有社会主义法制作为保障, 人民民主权利也无法实现。法律体现人民的意志, 保护人民的根本利益, 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接受党的安排和人民的嘱托, 必须严格依法行政, 牢记党的宗旨, 把忠于党和人民体现在严格执法、依法办事上, 保证人民民主的实现。

3、强化依法行政是政府与时俱进适应社会发展变化的需要。法治化程度是衡量政府是否文明与进步的重要标志。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 公民的法律意识不断提高, 对政府的法治化程度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个合格的政府必然是法治的政府。我国的政府是人民的政府, 政府和其工作人员的一切行为都是全心全意为了人民, 因此, 政府必须服从人民的法制, 政府工作人员的一切行为都要遵守法律, 严格依法办事, 通过提高国家法治化程度促进社会发展进步。

4、强化依法行政是实现社会和谐稳定国家长治久安的需要。行政决策是否正确和行政权的行使是否合法, 直接关系到社会公共利益和公民的个人利益能否得到保护和最大程度实现, 只有把依法行政作为政府及其工作人员普遍遵守的基本准则, 完全按照法律规定的权限范围和法定程序行使监督、管理和服务职能, 打击违法犯罪活动, 才能使“法治政府”建设具有基本保证, 营造出良好的法治环境, 减少矛盾纠纷, 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 维护国家的长治久安。

二、如何提高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依法行政能力

1、加快机构改革, 明确权力清单, 规范权力运行。各级机关要重视加快机构改革步伐, 克服一切困难, 科学合理调整机构设置、职能划分、人员配置等, 强化权力清单建设, 彻底消除权寻租空间。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 严格落实执行简政放权规定, 明确界定各级政府、组织和社会的权责, 做到放管结合, 加强后续监管和宏观调控。政府必须带头做到“法无授权不可为”, 在社会经济运行管理中坚持“法无禁止即可为”, 以此来激发市场活力, 维护市场繁荣。

2、加强决策管理, 遵守决策程序, 提升决策水平。强化依法决策、科学决策, 领导干部是关键。领导干部要自觉加强党性修养, 带头学法、懂法、用法, 要善于运用法律思维去看问题、谋发展、做决定、抓落实。必须严格制定并坚决执行重大问题集体决策的法定程序, 保证做到专家论证、风险评估、合法审查、集体讨论、公众参与, 确保决策科学合法、过程合法、责任明确。建立重大决策跟踪问效和责任追求制度, 对不严格执行决策程序的追求相关领导责任。

3、强调政务公开, 推行阳光政务, 保证公众参与。只有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才能保证群众的知情权, 保证群众参与社会公共事务管理, 更好的实现人民民主, 因此, 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坚决落实党务公开和政务公开。要按照全面、具体、真实的原则, 做到工作职责、行政依据、办事条件、决策依据、行政程序、行政过程、工作纪律、行政结果的全公开, 接受组织和群众的监督与评议, 特别是涉及民生、群众关注的事项, 必须采用多种形式及时向群众公开公示。

4、强调执法监督, 加强过程监管, 规范执法行为。行政权力的行使一旦缺乏监管, 势必会导致行政腐败的发生, 影响到党的权威和政府的公信度, 因此, 必须加强对行政执法行为、执法过程和行政结果的监管, 通过从上到下、从内到外全方位的监督, 使行政行为的行使必须做到有法必依, 违法必究。在执行罚缴分离、收支分离的基础上, 要着重加强对重点领域、重点行业、重大事项、重要环节的监管, 对于不作为、乱作为、吃拿卡要等违法行为坚决予以查处。

5、狠抓制度建设, 增强刚性约束, 保证公正执法。制度建设是规范执法行为、推进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的重要基础和保证。推进行政制度建设要突出重点, 要针对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难点问题, 围绕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 围绕制约政府自身运行的问题去制定, 制度的提出、制定和审查都要做到有法可依, 程序规范, 保证制度的合理合法性, 并随着社会发展需求不断进行修改和完善。通过把权力装进制度这一笼子里, 增强刚性约束, 保证执法的公平与公正。

6、强化队伍建设, 增强为民意识, 提高执法能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和社会的不断发展进步, 使行政执法面临的新领域不断增多, 新情况新问题不断涌现, 对行政监管机关和行政执法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面对严峻的形势挑战, 要加强执法队伍建设, 通过严把准入关、加强培训管理等方式, 打造一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政治坚定、能力突出的执法队伍迫在眉睫。要强化执法队伍的群众意识、民主意识、法制意识, 能够依法高效的行使行政职责。

7、加强立法管理, 完善法律体系, 保证有法可依。要实现依法行政, 首先要解决有法可依的问题。要使各级政府及其工作人员能够做到依法行政, 政府必须慎重运用立法权力, 规范立法管理, 细化立法内容, 提高立法质量, 保证所立行政法规的时效性、科学性、协调性、统一性、系统性、完整性和可操作性。要重视行政程序立法, 将行政主体纳入行政法律, 内容要涉及到立法、决策、执法、信息公开、公众参与、执法监督等方方面面, 确保对行政主体的监管。

8、完善考核体系, 优化考核指标, 坚持正面引导。要加强对政府行政单位及其管理人员行政执法、依法行政的考核, 考核细则要具体、细化, 具有可操作性。对行政单位的考核要涵盖组织领导、决策机制建立执行情况、政务公开执行情况、对行政执法人员的政治思想和业务培训、对行政执法过程的监督管理等。对行政执法人员的考核要涵盖政治思想建设、业务学习与提高、行政文书的建立归档、依法行政情况等, 适当增加执法对象的评价比重, 保证公众参与。

参考文献

[1]李力建.浅谈领导干部依法行政问题[J].法制博览, 2015 (26) .

[2]马兴无.深入推进依法行政促进人社事业转型发展[J].山东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 2015 (09) .

[3]周向宇.提升公务员依法行政能力的对策[J].重庆行政 (公共论坛) , 2015 (04) .

行政能力测试 篇8

关注创新能力的培养, 是实现创新型国家的建设、增强国家自主创新能力的必然要求。建设创新型国家, 不仅需要强化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主体地位, 而且还需要在深化行政体制改革, 即服务型政府构建中提升政府的公共管理能力、公共服务能力, 这就对公共管理队伍的能力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显然, 公共行政人才资源作为公共管理队伍中的中坚力量, 如果没有高度自主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将制约建设创新型国家的目标实现。而从中国公共人力资源能力的运用现状来看, 创新发展能力是最为薄弱的。所以, 应特别关注创新能力的培养。

一、影响公共行政人才创新能力发挥的因素分析

(一) 缺乏创新意识, 创新观念相对滞后

创新总是要遇到困难的, 任何创新或多或少都要打破原有的平衡, 都会带来一些麻烦, 产生一些阻力。工作缺乏了主动性, 没有主动创新的意识, 创新就无从谈起, 更说不上创新能力的提高。首先, 存在“唯上唯书”、“观望等待”的思想。按照西方学者的政治、行政二分法, 政治与政策的制定或国家意志的表达相关, 而行政则与这些政策的执行相关。因而, 绝大多数公共行政人才资源 (主要指担任行政管理的各级政府的公务员) , 首先需要的是接受、理解和执行政策的能力, 创新的能力往往被忽略, 得不到应有的重视。没有意识到创新的地位和作用, 只是照抄照搬上级的指示, 不能根据本单位的实际情况有创造性地去落实指示精神;对本单位的工作遇到的问题和矛盾, 不去想方设法解决, 而是观望等待, 缺乏应有的创新责任感和使命感, 认为创新是领导的事情, 是专业技术人员的事情, 与己无关。同时, 由于创新实践有一定的风险性, 出于多种考虑而缺乏应有的创新勇气, 因为惧怕失败、惧怕嘲讽、惧怕承担责任等各种心理和情感障碍, 使在头脑中产生的大量思想火花、创新灵感等未能及时记录下来并付诸实践, 而是任由灵感妙思消失在大脑之中;或者即使把灵感记录下来, 并且酝酿得很成熟, 但由于自感风险太大, 也被当“奇谈怪论”、“异想天开”而遭到否定, 使创新思想只能停留在理论状态和思维状态, 而不能产生创新性的实践成果。

(二) 缺乏创新性思维技能

创新思维技能是一种结构化的思维方法训练, 就是要帮助公务员在纷繁复杂的事情中, 尽快理出头绪。思维方法可以划分为逻辑思维方法和非逻辑思维方法。逻辑思维方法, 讲究思考过程前后的联系, 有清晰的思考脉络, 思考问题循序渐进;非逻辑思维方法, 思考问题时不表现为一环扣一环的前进, 而是着眼于事物与情景的“整体”和“全局”, 思考是跳跃式的、发散性的。在现实的工作当中, 许多公共行政人才公务员仍不能掌握创新性思维技能。

(三) 缺乏创新文化氛围, 激励机制不健全

创新本质上是一种文化现象, 具体体现为全体员工的价值观念、精神状态、工作作风、风俗习惯、道德规范、行为准则、思维方式。在公共部门, 尤其在行政部门, 创新的文化氛围仍不浓厚。同时, 激励机制不健全, 在对公共部门行政人才的物质激励、事业激励、参与激励、感情激励、成才激励、荣誉激励方面仍有所欠缺。

二、培养公共行政人才创新能力的对策

(一) 推进思想解放, 培养创新意识

观念支配行为,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公共部门行政人才资源的思想观念是解放还是保守、超前还是滞后、进取还是僵化, 直接影响其行为及习惯。科学发展观是当代中国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要在公务员队伍中树立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理念。学习实践科学发展理念的过程, 也是一个思想解放、观念更新、自觉实践的过程。实践没有止境, 思想解放没有止境, 只有持续不断推动思想解放, 才能确保创新步伐永不停滞。

(二) 掌握创新思维技能

要掌握创新性思维的技能, 就要不断提高自身的创造力, 既要学会逻辑思维方法, 也要学会非逻辑思维方法。创新思维的具体过程大致可分为三个步骤:第一步, 遇到问题, 首先要静下心来。这也需要平时不断训练, 在复杂的问题面前, 在嘈杂的环境下, 在紧急的时刻, 保证自己能够聚精会神地关注问题;第二步, 采用非逻辑思维方法, 运用“质疑思维”、“发散思维”、“横向思维”、“右脑思维”等方法, 从广度上对问题的表象、原因及解决问题的方案进行“张网捕鱼”, “头脑风暴”。要敢于异想天开, 突破思维定式, 从尽可能多的角度观察问题, 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 研究制定解决问题的对策和方案;第三步, 运用逻辑思维方法, 加深对问题的认识。归纳演绎, 去粗取精, 对前面的想法、对策和方案进行论证, 最后创造性地拿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三) 优化创新的外部环境, 建立健全激励机制

良好的创新环境, 能为创新力的生成和发挥提供物质和精神上的双重支持, 物质利益是激励机制赖以建立和运转的重要基础, 是激发和调动人们积极性、创造性的基本动力。首先, 优化创新的外部环境, 才能在全社会形成一种人人追求创新、个个争相创新的局面, 推动社会在创新中不断发展。要通过干部人事制度改革, 建立一套科学准确的政绩考核制度和任人唯贤的选拔任免制度, 把开拓创新能力作为评价和任免干部的重要标准, 形成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的良好机制。对于那些开拓进取、奋发有为、业绩突出的行政人才, 要大胆提拔任用并给予奖励;对那些因循守旧、照抄照搬、不思进取、政绩平平的人, 不但不能委以重任, 而且要从领导岗位上撤下来。只有这样, 才能形成良性的激励创新的社会机制。同时, 从制度、政策上去保障和激励公共部门人员的创新活动, 特别是在人员的考核、评比和升迁的制度设计及政策规定上, 应该考虑到对创新活动的认定与相应的处理要求, 对于成功者给予奖励, 对于创新活动中的失误则应分析原因、认定责任、区别对待。创新总是有风险的, 对于创新活动中因非主观性因素而出现的问题, 应抱着宽容的态度去处理, 才能形成有利于创新的良好环境。

参考文献

[1]王荣科, 段华洽.论公共人力资源能力建设的若干关系[J].安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 (9) .

[2]公务员创新能力开发的有效途径[EB/OL].http://www.jxgwy.org/2012/0223/9731.html.

行政能力测试 篇9

第一, 切实转变职能, 理顺政府职责。一要切实转变政府职能, 履行好经济调节和市场监管职能, 同时把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坚持四个“凡是”:凡是企业的事情, 交给企业去决策;凡是市场能够解决的问题, 让市场去解决;凡是基层能处理的问题, 依靠基层去处理;凡是应该由政府办的事情, 政府必须切实负起责任。二要按照精简、统一、效能的原则和决策、执行、监督相协调的要求, 稳妥推进政府机构改革, 不断优化政府组织结构。三要优化公共资源配置, 把政府工作的重点、财力保障的重点逐步向社会领域、公共事业领域倾斜。四是理顺部门之间的职责关系, 健全协调机制, 努力构建权责一致、分工合理、决策科学、执行顺畅、监督有力的行政管理体制。

第二, 深入推进干部人事制度改革, 着力造就高素质的公务员队伍和人才队伍。一是坚持民主、公开、平等、竞争、择优和重实绩的选人用人原则, 形成干部选拔任用的科学机制, 不断完善和建立体现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政绩观要求的干部考核评价体系, 使干部选拔工作更加透明、更加民主、更加科学。二是严格把住公务员队伍“进口”关, 坚持凡进必考, 积极探索对新录用公务员安排到基层实习锻炼的办法, 不断提高公务员队伍的整体素质。三是要大规模地开展公务员培训, 更新知识技能, 更新思想观念, 提升综合素质。不断提升思想境界和理论素养, 不断增强对政策的领会能力和解决问题的工作能力。四是要建立行政问责制, 严格实行过错追究。建立健全政策法规配套齐全、日常工作规范有序、监督机制健全完善的公务员管理体系, 切实加强对公务员的监督管理。

第三, 加快法制建设步伐, 严格依法办事。一要深入贯彻落实《公务员法》和《公务员处分条例》, 规范行政行为;二要加快行政法制建设步伐, 建立门类齐全的《行政法典》, 做到有法可依;三要开展文明执法教育, 进一步提高依法行政、执法为民的水平。

第四, 完善工作运行机制, 提高工作效率。一是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 进一步减少审批事项, 下放权限, 减少环节。二是加强制度建设, 按照“改革创新、转变职能、从严管理、高效服务”的要求, 本着“顶用、能管住”的原则, 加强制度建设和创新、规范、优化工作流程。要全面落实岗位责任制、服务承诺制、限时办结制、首问负责制、窗口部门一次告知等制度, 使机关工作环环相扣、紧张有效、高效运转。三是要勤俭节约, 降低行政成本。政府机关要做节约能源、资源的模范, 节省每一度电、每一滴水。严格控制新建办公大楼和添置车辆, 减少文山会海。

论如何提高公务员依法行政能力 篇10

一、提高公务员依法行政能力的重要意义

公务员依法行政能力主要是指公务员依据依法行政的原则和观念,按照法定职责和权限实施行政行为并承担相应行政责任的能力,主要包括:具有较强的法治观念和行政法律意识;掌握本部门执行的主要法律、法规、规章,具有适用法律的能力;具有用法律思维来研究情况、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提高公务员依法行政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1. 提高公务员依法行政能力是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的迫切需要。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行政法治建设取得了很大成绩,各级行政机关及其公务员的依法行政观念有所增强,依法行政能力有所提高。但是也应看到,当前的依法行政工作还存在不少问题,特别是公务员依法行政的观念和依法行政能力仍然是影响政府机关依法行政水平的制约因素。这就要求对公务员特别是行政机关的领导干部长期不懈地进行教育和培训,增强公务员法制观念,树立依法行政的正确态度,提高依法行政的水平。

2. 提高公务员依法行政能力是落实依法治国方略的根本保障。

公务员担负着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规划、组织和实施的重要责任,新形势和任务对公务员能力建设提出多方面的要求。公务员不仅要有较高的政治和业务素质,还要有较高的法律素质。无论是进行决策,还是实施管理都必须按照法律法规行使权力,合法有效地运用权力。特别是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和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法律已成为国家政治、社会生活和公务活动的重要内容,依法行政已经成为政府工作的主要任务之一。公务员只有坚持依法行政,才能适应社会发展对公务员职位的要求和政府工作的需要。公务员的社会地位和职业特点决定了公务员必须学法用法、严格执法,这对于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具有重要意义。

3. 提高公务员依法行政能力是执政为民的基本要求。

依法行政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体现。落实“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关键是要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干部队伍和国家公务员队伍。高素质首先是政治上高素质,就是要摆正与人民群众的关系,端正对人民群众的态度。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是国家和社会的主人,政府是人民的政府。公务员本质上是人民的公仆,同时又是人民建设新社会的组织者。公务员手中的权力本质上是属于人民的,同时这个权力又要通过公务员来行使。特别是我国各级行政机关实行首长负责制,行政首长享有较大的自由裁量权,更有必要实行依法行政,不但做到办事权限合法,而且做到办事程序合法,使其既不能失职,又不能越权,既不能无所作为,又不能胡作非为。贯彻“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要求我们必须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正确看待和运用手中的权力,坚持依法行政,做到用权为民。

二、提高公务员依法行政能力的基本途径

依法行政能力是公务员胜任本职工作所必须具备的重要能力之一。但毋庸讳言,相对于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对公务员提出的较高要求来讲,公务员队伍的依法行政能力仍有某些不适应的地方和方面,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因此,为了适应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和谐社会条件下依法行政的要求,为了进一步提高公务员依法行政能力,必须做到以下几方面的努力。

1. 树立依法行政观念,培养公务员的法律意识。

我国有两千多年的漫长封建专政的历史,人治的传统根深蒂固,社会公众普遍缺乏法律意识。公务员队伍素质虽然较高,但也同样需要培养法律意识。一是要做到合法行政。行政机关实施行政管理,应当依照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进行;没有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行政机关不得做出影响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合法权益或增加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义务的决定。二要要做到合理行政。行政机关实施行政管理,应当遵循公平、公正原则。要平等对待行政管理相对人,不偏私,不歧视。行使自由裁量权应当符合法律目的,排除不当因素的干扰,所采取的措施和手段应当必要适当,行政机关实施行政管理可以采用多种方式实现行政目的时应当避免,采用损害当事人权益的方式。三是要做到权责统一。行政机关依法履行经济社会和文化事务管理职责,要由法律法规赋予其相应的执法手段。行政机关违法或不当行使职权,应当依法承担法律责任,实现权力和责任的统一。依法做到:执法有保障,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违法受追究,侵权须赔偿。

2. 确立依法行政的价值取向,提高公务员执政为民的思想。

要做到执政为民,就要服务于民,公正为民,务实清廉,始终与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坚决反对脱离群众以权谋私。首先,在行政观念上,依法行政应既服务于公益又服务于私益,公务员依法行政必须坚持把维护实现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基本价值取向,把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贯穿各项工作之中。公务员依法行政应当体现国家意志与人民意志的一致性、体现对上级机关负责与对人民群众负责的一致性,始终将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真正做到情为民所系、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以避免那种仅局限于单纯的公益或者单纯的私益的狭隘服务意识。其次,在行政手段上,通过行政制裁、行政奖励、行政合同、行政指导、行政计划等多元化手段服务于民,以避免行政方式的机械和僵化。

3. 健全行政监督机制,加强公务员依法行政工作的监督。

要进一步拓宽对公务员的监督范围和内容,除了继续加强廉政监督外,还要突出对公务员履行职责能力的监督,始终保持其能在法律的规范下依法办事;加强对公务员工作绩效的监督,确保各项工作的及时顺利完成。一是各级政府应当自觉接受同级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向其报告工作、接受质询;自觉接受政协的民主监督,虚心听取其对政府工作的意见和建议。二是要创新层级监督新机制,强化上级行政机关对下级行政机关的监督。上级行政机关要建立健全经常性的监督制度,探索层级监督的新方式,加强对下级行政机关及其公务员具体行政行为的监督。三是监察、审计等专门监督机关要切实履行职责,依法独立开展专门监督。同时,监察、审计等专门监督机关要与检察机关密切配合,及时通报情况,形成监督合力。

4. 建立和完善公务员考核制度,提高公务员依法行政工作实效。

一是建立和健全自上而下、平行制约和自下而上的有机统一的评估体制。不光是领导对下属的评估,还必须有下属对上级领导的评估以及平级之间的相互评估,制定依法行政工作绩效考核评估办法。二是建立考核评估的量化指标体系。要通过设定政府法制机构设立及人员的配备、依法行政工作经费的保障、工作条件的改善、人民群众对地区和部门依法行政工作满意程度、政府和部门领导是否依法决策等具体量化指标,突出对依法行政工作实施领导情况的考核;要通过公民,对行政法律、法规的知晓情况,政府和行政执法人员对规范政府共同行为和本部门负责实施法律法规的熟悉掌握情况,大众媒体对行政法律法规宣传情况等具体量化指标,对政府法制宣传教育质量进行考核评估。三是建立以社会公众为本位的公务员绩效考核体系,利用社会公众对公务员进行评议,不断推进和深化依法行政工作。

5. 加强教育和培训,提高公务员依法行政能力。

教育和培训是公务员能力建设的基础性工作,是提高公务员依法行政能力的有效途径。公务员政治上的成熟是以理论上的成熟为基础的,有了理论上的成熟与坚定,就有政治上的清醒与坚定,才会有行为上的正确。通过教育和培训,使广大公务员树立依法行政观念、学习了解与其工作相关的有关法律法规、国家相关政策,培养和提高依法行政能力。各地各级党校、行政学院和其他培训部门的培训,要把依法行政能力的培训列入对公务员任职、专门业务和更新知识培训的重要内容。在教学方法上既要重视理论学习,又要重视案例教学、案例分析,使公务员能更清楚地认识到自己到底有哪些法定职权、应遵循哪些法定程序、承担哪些法定责任。

摘要:公务员依法行政能力的高低直接关系着政府依法行政的水平。但毋庸讳言, 相对于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对公务员提出的较高要求来讲, 公务员队伍的依法行政能力仍有某些不适应的方面。为提高公务员依法行政能力, 必须完善公务员考核制度, 提高公务员执政为民的思想和工作实效。同时, 应加强教育和培训, 树立依法行政观念, 培养公务员的法律意识, 确立依法行政的价值取向, 以达到依法制国的落实和实现。

关键词:公务员,依法行政,能力提高

参考文献

[3]赵晓华.提高公务员依法行政能力刍议[J].行政与法, 2005, (9) .

行政能力测试 篇11

关键词:独立学院 行政秘书 能力

秘书,古已有之,该称谓最早在我国出现的形式是指宫禁秘藏之书或秘密机要的文件。后来统治阶级为保管宫廷中机密公文、书籍而专门设置了秘书这个职务。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资本主义市场经济逐渐发展扩大,秘书这个职位的演变也经历了从官职向社会职业转变的过程。秘书这个岗位本是与领导岗位相伴而存的,有领导自然就要有秘书的存在。秘书与领导的关系是一种有别于同事关系的特殊关系。这种关系处理的好坏事关乎全局工作的开展和秘书工作的成败。独立学院的行政秘书不是某个领导的专门秘书,而是为整个二级院系领导群体及所属师生服务的,工作兼具管理性、服务性、奉献性、协助性、参谋性、知识性、专业性及综合性等诸多的特点。与此同时随着时代的发展,新的教育体制改革和独立学院自身更新也给行政秘书赋予了新的挑战,本文将以作者多年独立学院行政秘书的工作实践经验为基础,探析新形势下独立学院行政秘书所应具备的素质。

1 多元化才能

独立学院行政秘书往往所负责的工作面大,接触职能部门范围广,需要在工作中勤奋学习,培养多元化的才能。比如:行政秘书日常主要工作重点就是为领导或本系或部门起草,撰写申请、报告、发言稿、规章制度等,这就要求其应具备的最基本素养是应用文写作的能力;独立学院的党支部书记、工会小组长,往往是由行政秘书兼做,这就要求行政秘书具有很高的政治领悟力和较高觉悟,方便相关工作的开展;行政秘书由于主要负责公文的来往记录及传递,信息的沟通及协调,所以行政秘书通常也兼职本系或者部门的档案管理员工作,这就要求行政秘书必须具备档案整理、保存、提档等,即档案管理的能力;行政秘书还经常是本部门或系的资产管理员,这就要求其必须具备资产的申请采购、建档、日常维护等资产的管理能力;当今是信息化社会,行政秘书往往还是本系或部门的信息联络员,即负责本系或部门网站的维护,建设等工作,这就要求行政秘书具有一定的计算机和互联网的使用技能等等。

2 组织能力

此处的组织包括对工作项目合理分类的组织能力及活动的组织能力。独立学院行政秘书面对着纷繁复杂的各项工作,需要通过对全局的把握,分配时间精力于各项工作中,保证各项工作能够顺利完成;行政秘书还应该是一个好组织者,他需要为会议和活动作计划,并落实安排,组织数据的填报等等。

3 协调沟通能力

独立学院行政秘书需要与领导、同事、学生、其他职能部门等不同的角色打交道。在与领导的工作接触中,好的沟通能力是秘书了解和掌握领导思维方式和工作方法的有效途径,也是汲取知识和丰富阅历的智慧之源。通过思想的上下互动,才能协助好领导完成各项工作;在与其他同事的工作接触中,良好的协调沟通能力,不仅可以避免产生误解和矛盾,而且可以大大增加工作效率,便于组织其他教职工一起工作,又快又好的完成领导所交办的任务;在与学生和其他职能部门的工作接触中,好的协调沟通能力就像独立学院整个管理机械部件中的润滑剂,可以大大提高工作效率,甚至左右工作的完成结果。

4 灵活应变应对能力

尽管独立学院行政秘书并没有决策权,但是在一些特殊的情况之下,行政秘书还是要对一些问题进行处理和控制,以此来防止问题的扩大或减少损失的出现,这就是应变能力。

灵活的应变应对能力是独立学院行政秘书的职责所在,贡献所在,价值所在。灵活的应变应对能力需要行政秘书通过所具备的多元化才能游刃有余的处理工作中的各项事务,尤其是处理突发事件。这种灵活应变应对能力也经常需要行政秘书能够想领导之所想,想在开始做事之前,通过对事态变化的留心观察和把握,适时的应变应对。

5 获取新知识,并立足本职开拓创新的能力

随着我国高校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与拓展,高校管理不断成熟与发展,对行政秘书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这对于我们行政秘书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一方面,我们要抓住利用机遇,充分利用自己已有的才能,为学院的管理与发展做出应有贡献。另一方面,我们还要坚持学习新知识、新观念和新技能,走在时代变革的前面,时刻准备迎接工作中的新要求、新挑战。

立足本职,开拓创新,强调的是行政秘书要有创新意识。它是高校行政秘书服务日常行政管理工作的基本准则,所有工作都必须以此为向导。在日常的行政管理工作中,行政秘书除了要对有关信息材料分类整理,向院系领导汇报外,更重要的是对所面对的工作任务首先进行一个全面的综合分析,形成自己的思想和见解,利用创造性思维去贯彻领导的意图来完成工作任务,在看似呆板滞后的工作中寻求突破。开拓创新能力的形成需要行政秘书主动从工作观念、方法和手段中寻找思路,敢于创新,只有不断的勇于创新,去做、去实践,才能为以后的工作开拓思路、方法从而更好的为领导和师生服务。

6 团队合作能力

随着时代的进步,独立学院行政秘书所涉及到的工作大多已不是能由其一人所能完成的,比如统计数据类报表的填写,就需要系内各教研室或老师协作完成,这就需要团队合作的能力。营造好的人际关系环境是行政秘书处理团队合作工作的基础条件,之后就需要行政秘书能够从全局及局部角度出发,摆清自身所处位置,团结合作,共同完成所分派任务。

7 个人心理容量修养

好的独立学院行政秘书一定要具备好的心理容量修养。行政秘书的工作不仅繁杂,而且枯燥,加班是家常便饭,但往往得不到大家的认可,收入与付出也多不成正比,这就需要行政秘书有较好的心理容量修养,以积极的心态面对工作;良好的心理容量修养还表现在能够守得住秘密,行政秘书的日常工作经常是与领导和机密文件打交道,涉及面广,要求行政秘书能在平凡的岗位上仍然守住秘密,否则势必造成院系内部的混乱和矛盾。心理容量最重要的表现是能以海纳百川的心态面对工作中的人、工作中的事。行政秘书往往是一个院系的窗口,形象往往代表着整个系的形象,所以行政秘书在待人接物方面一定要有礼貌有涵养,不管你正为多少繁杂的工作烦恼,都要将最好的精神面貌呈现出来。另外,行政秘书要懂得不管工作多辛苦,心内的委屈有多少,都要用积极的心态面对工作,面对自己,能够在日常生活中利用点点滴滴的时间学习新的技能,通过读书、参加培训等等各种渠道完善自己、提高自己,将自己打造成综合业务能力强的行政管理工作者。

参考文献:

[1]丁建平.企业秘书必备的五种能力[J].秘书工作,2006.5.

[2]巫兴刚.高校秘书必备的素养素质及其培养途径[J].中国民航飞行学院学报,Jul.2010.Vol.21No.4.

浅谈高校行政管理人员的服务能力 篇12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高校行政管理人员的工作和职能发生了改变,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 思想政治素质要高。高校担负着培养人才的重任,高校行政管理人员只有具备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有科学的世界观和人生观,才能坚持正确的政治立场、坚持党的基本路线,贯彻落实好国家和学校的各项方针政策。高校行政管理人员的工作作风同时是校风的一种体现,只有具备高尚的职业道德,才能在平时的工作中对学生起到正面的影响作用。

2. 专业能力要精。我国高等教育在快速发展过程中,每个部门的工作职责都在不断的修改完善中,需要各部门的行政管理人员能及时吃透最新文件、政策、法律条款的精神,才能高效高质量地完成工作任务。

3. 管理能力要强。根据高校管理的特点,要求高校行政管理人员具有扎实的高校管理理论知识和科学的管理理念,具有丰富的管理实践经验。

二、高校行政管理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高校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明显加速,高校行政管理的服务意识不断加强。但重教学科研,轻管理的现象依然存在,随着一流大学建设的飞速推进,高校行政管理人员存在的问题显得更为突出:

1. 服务意识不强。部分高校行政管理人员服务意识不强,没能真正树立 “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在实际工作中,容易出现工作不够细致、工作态度差的情况。部分高校行政管理人员对岗位职责、重要性认识不够、导致参与学校改革发展的积极性不强,创新性不强,容易出现仅仅以完成上级布置的任务为目的的现象。

2. 服务能力欠缺。我国多数高校还没有形成一支专业化的行政管理人员队伍。高校行政管理人员主要来自于三个方面: 第一类来源于国家党政管理干部,第二类来源于教师,所谓的 “双肩挑” 教师,第三类来源于高校工勤人员[2]。从专业素质看,大多数行政管理人员都不是来自管理专业,没有经过系统的高等教育基础理论和现代高校管理知识的学习,不具备系统的知识理论框架,影响了工作效率[3]。

3. 管理体制机制不健全。考核制度不够完善。由于高校的行政管理人员岗位类型繁多、工作内容多样,因不能做到权责清晰, 导致考核制度存在考核标准笼统、考核主体单一、考核过程形式化等问题,这必然弱化一些优秀行政管理者的服务积极性。激励机制还需加强。我国高校普遍采用既有纵向权力分层又有横向职能分工的科层制组织结构,而且现行组织运行中存在的中高级职位 “能上不能下”、“能进不能出”的现象,必然导致绝大部分管理人员在远未退休前10年甚或退休前20年就达到了其职业发展的顶点[4],这必然导致一些行政管理人员缺乏服务热情,出现职业倦怠现象。监督制度执行不力。我国高校存在监督意识淡薄、监督渠道不畅通等问题。既损害了广大师生的参与权和监督权,又制约了行政管理人员服务意识的提升。

三、提升高校行政管理人员服务能力的策略

1. 加强理论学习,提高服务意识

通过对马克思主义理论、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学习,通过对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的学习,真正建立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 强化 “管理即是服务”的意识,认识到做好服务工作是我们高校行政管理人员实现人生价值和自我成长的必然途径[5]。通过学习,高校行政管理人员清晰知晓现我国高等教育发展所处的发展阶段,准确把握高等教育发展规律和特点,清醒看到实际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才能沉下心来,踏实、持续推进一流大学建设工作。牢固树立 “以师生为本”的服务理念,充分了解师生的实际需要,能站在师生的立场上来考虑问题,真正把工作做细做实。

2. 加强专业培训,提高服务能力

针对我国高校行政管理人员的专业性相对缺乏的特点,高校要加强行政管理人员建设工作,要组织行政工作人员学习相关法律及学校的规章制度,学习组织、策划、沟通等管理知识,提高专业化知识和技能。高校管理层要利用各种手段提高行政管理人员的管理能力[6]。高校行政管理人员自身也需要主动去学习专业知识,加强实践活动,加强经验总结,勇于开拓创新,切实提高自身的服务能力。

3. 完善管理机制,保障服务水平

制定有效的考核机制。各行政管理部门要有全局意识和服务意识,能很好的把握国家和学校的战略部署,理清现阶段各岗位需要履行的职责,全面准确地了解高校各部门的工作性质、特点、完成情况及服务态度,制定相应的责任清单、服务事项清单和考核标准。并将考核结果与绩效工资结合起来,起到奖励服务意识强的人员,惩戒不合格的行政管理人员。实施有效的监督机制。通过领导考评、同事互评、服务对象考评和外界考评等方式,对高校行政管理人员在遵守工作纪律、改进服务态度和提升管理效能进等方面行监督检查和帮助指导,及时发现问题,反映情况,形成监督合力。

参考文献

[1]范斌.提升高校行政管理人员服务意识的困境与策略.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4(23):129-131.

[2]孙清柳.高校行政管理队伍专业化研究.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12):157-158.

[3]齐珊.新时期服务型高校行政管理模式探析.经济研究导刊,2014(27):212-213.

[4]冉屏,穆婕.试论普通高校行政管理队伍建设现状及对策.价值工程,2013(26).

[5]李娜娜,范茂辉,李峰等.提升高校办公室秘书服务能力的研究.中国职工教育,2014(24):84-85.

上一篇:基层安全检查下一篇:俄语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