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过程论文

2024-06-09

合作过程论文(通用12篇)

合作过程论文 篇1

一、合作创新的四个发展过程

(一) 封闭式创新

作为传统创新的起点, 封闭式创新试图以获得核心能力来创造竞争优势。Whelan (2011) 认为封闭式创新主要是在雇员网络中产生。企业在组织内部进行能力开发, 而这些能力对外界是完全秘密的, 具体的研发模式是封闭式的、高度集权的内部开发模式, 建立在纵深研究结构基础上的中心研发实验室模式, 研发资源自给自足。基于此, 如果创新成功, 则企业会成为市场中的先发者。

(二) 协同创新

经济全球化背景下, 全球市场呈现诸多变化, 加之日益复杂多样的产品, 使得组织很难期望依靠单一能力优势保持竞争优势。以自我依赖和自足性来对应全球竞争及复杂多样产品的研发来说已无法完成目标。因此, 吸纳合适的合作伙伴加入到企业创新活动中去, 联合企业核心能力与其他企业优势能力, 进而实现优势互补。市场开发和信息技术的进步能使企业在更大范围内寻求合作机会, 形成跨组织的合作关系。

(三) 开放创新

Chesbrough (2003) 提出“开放创新”这一名词作为内外合作创新以此来实现价值创造。与协作创新相同, 开放式创新表现为创新不局限于企业内部, 也包含其他合作主体不同之处是, 开放创新强调通过构建一个新的创新生态系统来建构一个覆盖世界范围的价值链。在这个生态系统中, 各类元素可以组成连贯性、具备“无缝”协作安排的价值创造方案。其中, 组织自身能力与外部创新能力的集合是开放创新的核心。

(四) 合作创新

当前, 集体智慧和众包 (Crowdsourcing) 通过正式渠道或社会网络进行传播越发可能。Von Hippel (2011) 强调, 合作创新强调的是一个平台, 在这个平台上新创意和方法从多元化的、内部和外部源头获得, 以此为股东、消费者来创造新价值和经验。合作创新平台有效稳定运行通常是根据合作主体之间协议、经验及合作来实现。如此, 即使通过竞争也很难实现对创新产品的模仿。

二、安徽汽车行业合作创新平台构建

在汽车产业合作创新平台构建上, Consoli, D等 (2008) 根据菲亚特汽车发展历程, 在各阶段创新模式特征的基础上, 构筑了菲亚特汽车合作创新平台。对中国汽车产业合作创新平台构建, 朱杰 (2008) 从产业集群角度提出我国汽车产业集群创新的三大创新平台, 包括管理创新平台、技术创新平台和品牌创新平台。对安徽企业创新平台建设而言, 也有一些具体平台构建理论研究和实践。如解双青 (2009) 在汽车行业技术战略选择中, 构建了安徽企业产业技术创新平台;郝丹 (2011) 则更为细化地构建了汽车产业战略联盟信息服务平台。其中, 菲亚特合作创新平台搭建, 将研究视角注入到创新平台微观企业的创新行为及其交互机制上, 对于其他涉及创新行为的影响者, 特别是政府并未做到深入研究, 这可能是因为具体国情上的不同。在研究中国和安徽汽车产业具体创新过程, 均看到了政府的具体行为。其涉及内容在于创新制度环境建设和服务上, 而对于微观力量自发行为或短视特征, 有时需要政府的直接推动和主导。同时, 在安徽汽车产业创新平台建构上, 也是将创新平台建设作为一种发展战略, 对细化的合作创新平台构建, 并未涉及较多。具体实践上, 安徽汽车产业正逐步搭建技术创新平台。如2010年成立安徽省新能源汽车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 涉及23个单位, 包括整车企业、核心部件企业、高等院校、科研院所、金融机构和科技中介服务机构。目标是为推动整个安徽新能源汽车产业实现跨越发展, 带动省内关联企业的技术进步和效益提高。

图1为安徽汽车产业合作创新平台。第一, 构筑汽车产业合作创新的内部平台, 即以汽车整车企业为核心, 在各类合作伙伴 (供应商、高等院校等) 、外部者 (信息服务公司、培训公司、营销、物流等) 、政府、消费者构建外部联系, 形成集中化的内部网络体系;第二, 则强调与各类国际平台的对接, 包括国外汽车创新平台、整个创新平台上所包含主体的对外连接。第三, 上述内部创新平台和外部创新平台强调并举性, 即安徽汽车产业合作创新平台内部平台与外部平台构建的同时性。

三、促进安徽汽车产业合作创新平台发展建议

(一) 增强自身发展能力

汽车产品创新平台所涉及行为者较多, 内部各创新主体, 包括整车企业、零部件供应企业、整车集成商、与汽车产品关联的电信运营商、IT服务和软件服务供应商, 都需要以自身能力开发为依托, 构建自身优长能力优势, 并结合安徽地方汽车产品实际特征, 注重能力集成, 形成能力体系。

(二) 树立开放思维, 积极探索关联渠道

要求各创新主体能够树立开放思维, 积极探索与汽车产品相关联的渠道, 注重对潜在创新主体的选择, 强调建立综合科学的评价体系来对可能的创新主体进行筛选。注重与各现有和潜在的创新主体的交互, 形成“端对端”的交互机制, 并构建相应的协议安排来维护合作创新各主体的利益。

(三) 深入研究消费者行为

注重对消费者行为的研究, 区分影响国内和国际消费者行为的因素, 进行科学合理的消费市场调研, 并针对消费者行为特征开发适应当地市场的产品, 并制定适合的、有针对性的各类营销策略, 做好市场开拓和维护工作。

参考文献

[1]Von Hippel, E., Ozawa, S.and De Jong, J.The age of the consumer-innovator[M].MIT Sloan Management Review, 2011:27-35.

[2]Consoli, D.and P.P.Patrucco.Innovation platforms and the governance of knowledge:evidence from Italy and the UK[J].Economics of Innovation and New Technology, 2008, 17 (6) .

[3]朱杰, 李溥.我国汽车产业集群创新平台的构建[J].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8 (8) .

[4]解双青.安徽汽车产业技术环境分析和技术战略选择[D].合肥工业大学硕士论文, 2009.

[5]郝丹.产业技术创新联盟信息服务平台研究——以安徽省汽车产业为例[D].安徽大学硕士论文, 2011 (5) .

合作过程论文 篇2

重视知识形成过程,开展合作学习

新<课程标准>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武.因此,在新课程实施过程中,小组合作学习成为了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如何适当、有效地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组织学生活动、交流,就成为了一个值得研究的重要问题.

作 者:邓晓灵 作者单位:湖南省芷江县第二中学刊 名:青年与社会・中外教育研究英文刊名:CHINESE AND FOREIGN EDUCATION RESEARCH年,卷(期):“”(12)分类号:G632关键词:合作 探究 创新

美术教学过程中合作学习的指导 篇3

关键词 美术教学 合作学习 导入 示范 评价

合作学习在各种评优课和公开课中,屡见不鲜。但从听课情况来看,大多数课堂上的合作学习是不理想的,老师将几个孩子围坐在一起,整个教学过程中并没有出现学生思维火花碰撞的环节,这样的合作学习小组只流于形式所取得的学习效果是1+1等于2,甚至小于。学生在学习文化知识的同时,要学会与人交流、与人合作,提高自身的能力。这就需要老师在教学活动中一定要进行科学合理的引导和指导。

一、课前准备中的合作指导

小组合作学习并不是一定要在课堂上进行的,它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课前准备在实施美术教学活动前是非常重要的。艺术源于生活。苏教版中很多教学内容是和生活紧密结合的,需要孩子们课前准备相关资料。但孩子们没有动力和压力,会找各种理由、借口,反正会有其他同学准备,老师也会给大家准备很多资料。

在《瓜果的想象》一课教学中,需要学生巧用瓜果的颜色、形状进行切割、拼接,联想设计出各种生动的立体形象。为了能很好的在课堂上完成教学任务,就需要孩子们提前准备各种瓜果。但是一个人只能准备一两种瓜果,而且会有重复的瓜果。怎样才能让学生在课堂上见到各种各样的瓜果呢?这时教师可以采用课前合作的指导,帮助学生学会如何分工。

我找到每个小组的组长,把我的意图和他们讲清楚。小组长立刻召集组员开会,分配任务。其中一个小组四人是这样分工的:组长沈玉玲准备苹果、萝卜、青椒,副组长李浩禹准备梨、葡萄、韭菜,组员马超准备香蕉、黄瓜、大白菜,雍欣怡准备草莓、橘子、橙子。每个人领到任务后就有明确的目标了,也迫使他去完成任务。上课时,我和孩子们一样,都迫不及待地想要看看各组准备的瓜果。课前准备发现大多数小组都完成了课前合作任务。这节课我和同学们的收获都很大。每一小组的作品形式多样,创意独特。课前合作学习可以根据教学活动中的教学内容或环节的需要进行设置,这样会使学生对即将要学的教学内容有一些期待和想象,也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导入激趣中的合作学习

教学导入是一个不容忽视的教学环节。而导入有多种方法,其中游戏入境式是比较受学生欢迎的一种形式。既然是游戏,就不是一个人能完成的,这就需要部分同学合作完成。在合作游戏中,学生可以在轻松的环境下慢慢进入一节课的学习氛围中。

在《在表情丰富的脸》(一),主要讲的是人的丰富表情。为了引导学生了解表情和五官的联系,我设计了“你来比划我来猜”的游戏。游戏规则是这样的:我请三组学生竞赛,每组有两名学生组成。其中一个学生手中有一个关于面部表情的成语“捧腹大笑、愁眉苦脸、乐极生悲”,并用自己的肢体语言表演出来,另一个孩子猜猜他所演示的是什么成语。孩子们在台上又蹦又跳,台下学生也很激动,大家你一言我一语。不一会儿,这几个成语就被猜出来了。这里运用的小组合作范围虽小,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很高。

三、作业指导中的示范合作

美术课堂上少不了示范指导,而其弊端是学生直接将教师的示范画作为摹本,来完成自己的作品,因此难有自己的创意,更缺少真情实感的流露。如果没有了示范,有的学生就会动不了笔,教学又达不到预期的效果,教学任务又难以完成。一节美术课上,我在检查作业的时候发现:通过上次的同桌合作来完善构图的教学环节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在《老师和同学》(一)一课,大多数学生作品的构图已经基本达到了“饱满”这样的要求。但也存在着一些小问题,比如他的主体物还是比较突出的,但没有背景,画面显得有点空。我觉得这时需要给孩子做个示范,可是我总不能直接给他加点背景吧。于是,我请这位同学和我一起来做示范,师生一起做添画的游戏。经过我的启发,他决定画上房屋、草地、山坡……不一会他的作品就丰富起来。在此过程中,教师主要起到整体控制、个别地方点拨的作用,使学生的主导性和教师的指导得到很好的结合。这就可以避免教师单一的说教,而是根据学生的特点示范。其他学生在我们的合作示范下,也开始完善自己的作品。不一会,学生非常自信地完成了作品,课堂气氛也空前高涨。

四、作品评价交流中的合作指导

美术作品和语文数学作业有很大的差别,没有固定的答案。以往的教学中,学生作品多采用教师讲评法,即老师直接批阅、简单批注,并在课堂上将一些好的或差点的作品展示讲评。而这种传统的评价方法受教师年龄、性格、知识水平及爱好的影响。对学生来说也有很大的影响,如处于中等水平的学生就很少得到教师的关注,这就挫伤了孩子的积极性。因此,学生作品的评价过程是非常重要的,新课标中提出采用师生互评、学生互评、学生自评等多种评价形式。我尝试过很多方法,其中以小组形式进行作品评价是比较可行的一种。评价一幅作品的好差要有确凿的证据,才能让学生心服口服。这就需要制定一个评价的标准。这个标准要让全体学生接受、认可熟悉,直至灵活运用。如表所示:

合作过程论文 篇4

项目课程是以工作任务为中心选择、组织课程内容, 并以完成工作任务为主要学习方式的课程模式, 其目的在于加强课程内容与工作之间的相关性, 整合理论与实践, 提高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效率。职业教育的项目课程重点关注学生能做什么而不是知道什么;以工作任务为教学内容, 重点是教会学生如何完成工作任务;以项目为参照点贯穿整个课程内容, 让学生在以项目为载体的综合化情境中学习, 获得相关知识和技能。

二、校企合作开发项目课程的步骤

1、专业调研

专业调研的目的是:把握本专业所面向的行业发展趋势及本专业人才需求状况、确定本专业面向的岗位群、同类院校本专业课程体系的设置、对本专业进行重新的定位、剖析目前专业教育存在的问题与不足。调研对象是企业、政府相关部门、本专业毕业生、同类院校。调研采用问卷调查法、座谈会、个别面谈、网络调查等方法。

2、工作任务分析

工作任务分析是基于工作过程的高职项目课程体系开发的核心依据。召开实践专家研讨会是寻找和描述某一职业的典型工作任务的第一步工作, 实践专家研讨会召开采用一种标准的、程序化的方法, 通过明确一定数量的典型工作任务, 来确定和描述一个职业。工作任务分析实施主体由课程专家和行业企业专家组成, 工作任务分析的质量直接影响课程体系开发的成败。

工作任务分析首先要挑选与本专业相关的不同行业、不同企业的具有丰富工作经验的一线工作人员, 然后选择合适的时机召开实践专家研讨会。研讨会采用头脑风暴法让企业专家找出代表性的工作任务, 共同确定典型工作任务, 由企业专家从专业角度分析典型工作任务的基本内容并按照难易程度进行排序。

3、课程结构分析

从工作任务分析到课程体系的转换是项目课程开发的重要一环。实践专家研讨会确定了典型工作任务及基本内容后, 课程专家再按典型工作任务划分学习领域架构课程体系, 接着确定各门课程的学习目标, 教师选择基于工作内容的各门课程的学习内容。

4、课程内容分析

项目课程开发最终要落实到课程内容上, 课程内容的选择和组织应立足于工作任务分析的二次开发, 明确课程教学目标和阶段性教学目标, 将课程内容具体化为若干个项目。在职业教育中, 项目常常是指以生产一件具体的、具有实际应用价值的产品为目的的任务, 有时也表现为方案设计等其他形式。项目课程以项目为载体实施课程教学, 要让学生在完成项目的同时学会知识, 掌握技能。选择的项目要有典型性、实用性、覆盖性、趣味性、挑战性, 要能实现能力迁移。

5、教学材料开发

教师是课程开发的主体。教师是课程的研究者、设计者与评价者, 更是课程的实施者, 学生的兴趣、需求及爱好在课程开发中必须得到体现。企业专家处于生产建设的第一线, 对生产技术变化情况最为了解, 并能把握职业岗位现在与未来从业者的能力要求与变化, 充分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是解决课程内容脱离工作实践的有效措施。因此, 只有建立校企合作开发课程的机制, 才能综合教师与企业专家的优势, 开发出适合高职教学的项目化教材。

6、教学过程分析

教学过程是一个系统结构, 它包括明确目标、分析教材、了解学生、设计课程、进行教学和评估反馈等步骤, 教师是教学过程的设计者和操作者。教师、学生、教材、媒体这四个要素是整个教学过程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同时这四个要素在教学过程中不是彼此孤立、互不相关地简单组合在一起, 而是彼此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要体现真正的“以人为本”, 采取项目化教学的模式将这四个要素有机的结合起来, 注重教学过程分析, 建立教学过程性评价体系, 在教学过程中完善项目化教材。

三、校企合作开发项目化课程

我们于2010年七月进行了市场调研, 在调研的基础上确立了电子商务专业的方向, 并在些基础上会同企业专家进行了典型工作任务分析, 确立了电子商务专业的岗位群及岗位群对应的工作领域。目前已与相关企业合作开发了二本项目化教程。

1、与欣佳网络公司共同开发教材——《电子商务网站设计与制作》

苏州欣佳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从事网络营销策划、网站策划制作等业务为主体的综合服务型公司, 具有较强的网站设计与制作能力。共同开发的教材分八个项目, 教材采用介绍音响设备的“宁月”网站的开发作为教学主线, 围绕该实例中包含的各个网页元素逐个分解讲述其制作, 从而全面介绍构建电子商务网站的操作技能及相关知识要点。为强化学生的操作技能, 同时提供一个“兹诺照明”网站实例作为学生课后练习的主线。

2、与仕德伟网络公司共同开发教材——《网络营销实务》

江苏仕德伟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江苏地区目前最具规模、最具影响力、最具客户美誉度的互联网企业之一。企业主要从事百度推广, 具有较强的网站优化与网站推广能力。

共同开发的教材以真实的网站为写作主线, 以企业实际开展网络营销的进程, 将教材分为五个项目。项目一, 通过六个工作任务来阐述网络营销的基本技能。项目二, 从网站优化的角度, 构建营销型网站。项目三, 推广网站, 在推广的过程中, 通过SEO诊断工具对网站进行诊断, 并对其在百度、搜狗、谷歌中的排名进行分析, 从而对其进行相应的优化, 如关键字、用户体验度、网站架构与页面优化以及网站维护等。项目四, 以管理网站为例, 对营销型网站的管理进行探讨。项目五, 在构建并推广了企业网络营销平台后, 以第三方B2B平台营销和第三方C2C平台营销二大任务, 从多个方位来对企业产品进行网络营销。项目五中还很好的溶入了学生网络创业。

每个项目按照实际的技能操作分解为多个任务, 在问题、动机的带领下, 激发读者的操作欲望, 让读者在真实的任务要求下完成学习。

摘要:项目课程建设不能脱离实际的职业岗位工作内容和工作过程, 必须与企业进行紧密合作, 共建实训基地、共同制订课程标准、共同制订课程评价体系。因此, 校企合作开发高职项目课程教材是实施高职教育课程改革的必然选择。

关键词:校企合作,项目课程,网络营销,江苏仕德伟

参考文献

合作过程论文 篇5

我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改革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班级:学号:姓名:

[摘要]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 农村居民占到全国人口的比重接近70%, 然而作为中国人口主体的农村居民却没有得到足够的健康保障,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有利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促进我国农民群众健康水平的提高。农村合作医疗虽开展多年, 但实际上目前农民“看病难, 看病贵”问题仍没有完全解决,目前我国农民参保率低, 医药费报销比例过低, 村卫生所医疗设备差等问题仍然存在。本文就平凉市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改革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解决对策作初步探讨。

[关键词]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 参保率 医疗保障

建立、完善、全面推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是党中央、国务院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决策, 是解决三农问题, 促进城乡统筹协调发展的重要举措。随着我国经济与社会的不断发展, 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认识到三农问题是关系党和国家全局性的根本问题。而不解决好农民的医疗保障问题, 就无法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 也谈不上现代化社会的完全建立。大量的理论研究和实践经验也已表明, 在农村建立新型合作医疗制度势在必行。在农村发展合作医疗, 深得人心, 人民群众把它称为“民心工程”和“德政”。为了实现十七大提出的让人民群众“病有所医”的民生目标,避免农村贫困人口“因病致贫”和“因病返贫”之间的恶性循环,开展本项研究。

一、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改革的意义

(一)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含义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是指由政府组织、引导、支持, 农民自愿参加, 个人、集体和政府多方筹资, 以大病统筹为主的农民医疗互助共济制度。采取个人缴费、集体扶持和政府资助的方式筹集资金。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是中国农村社会通过集体和个人集资, 由合作医疗基金组织和个人按一定比例共同负担医疗费用的一种互助互济制度。

(二)我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改革的意义

1.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有利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检验我国和谐社会程度的重要标准

虽然建立覆盖全民的基本医疗保障体系可能会在一定时期增加财政支出, 但通过 1

强化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 整个社会的医疗负担会大幅度降低。当绝大多数居民的基本医疗得到保障时, 势必能够带动居民的消费预期, 并带动整个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及财政收入的进一步提高。同时构建覆盖全民的基本医疗保障体系有利于提高农民的整体生活质量, 有利于实现全社会的共同富裕, 让广大人民共享改革成果, 从而促进社会和谐。

2.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有利于促进我国农民群众健康水平的提高

目前, 农村医疗卫生机构的收入主要来源于医疗服务, 患病人数越多、患病越严重, 医疗机构的收入就越高。通过支付方式改革, 采取总额预付可以促使基层医疗机构由医疗经营向健康管理转化, 从注重治疗向注重预防转化, 切实转变服务方式, 使”预防

为主”方针落到实处, 从根本上降低卫生费用。这不仅可促进农民群众健康水平的提高, 而且也可使农民群众的健康意识普遍增强,医疗保健需求不断增长。在合作医疗的宣传发动过程中, 应注重健康消费观念的宣传, 引导农民主动自觉地增加健康投入, 让广大农民群众的健康意识普遍得到增强。过去农民患了一般的常见病、慢性病很少治疗, 能拖就拖, 能抗就抗, 现在有了合作医疗, 农民的观念转变了, 有病就抓紧治疗, 希望早日康复早劳动, 过去因经济窘迫而拖延治疗的一些疾病, 现在也主动要求检查治疗, 这样就能引导农民自觉地养成健康的卫生行为。

二、我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我国农村初级卫生保健工作取得明显成效,到2009年6月底, 全国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人数达7.2亿;农村三级卫生网络得到进一步完善和加强, 全国在县级设立医疗、妇幼保健、疾病预防控制和卫生监督机构共10 165个,平均每县6.22个卫生机构。全国农村县级卫生技术人员147.6万, 每千农业人口有1.22人。但我国各县市补偿方式差异大, 农村基层卫生服务能力薄弱等问题仍很严重。

1.宣传引导工作不够深入,农民参保积极性有待提高

在推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过程中, 由于时间紧、任务重, 政策宣传和引导工作尚不够深入, 另一方面农民对以大病统筹为主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缺乏经验体会, 与老的制度相模糊, 对长期实施信心不足, 导致部分农民参保积极性不高,主动自愿参加的不多。现有的宣传多集中在介绍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给农民带来的表面好处上, 没有树立起农民的风险意识, 也没有体现出重点, 没有对那些不参加的农民进行调查, 使得宣传大多停留在形式上。许多农民并不真正了解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意义, 他们仅从自己短期得失的角度考虑, 认为自己身体好, 生病住院的概率低,没有必要花那个冤

枉钱。还有一些农民认为它跟以前的义务教育保证金一样, 最后被政府骗走了,认为是把自己的保险金拿去补偿别人了。宣传也没有把具体的理赔标准发给农民, 使得他们在理赔时, 看到那么多药费不能理赔, 一些农民有被欺骗上当的感觉。同时也存在着“医保盲区” 的问题。新农医制度的主体对象是农民, 城镇医保的对象是城镇职工, 那些非农非城镇医保对象(包括历史遗留下来的农转非人员、被征地未参加养老保障人员、乡镇企业退休职工以及长期在本地居住的外来人员等人群)成了“医保盲区”, 应尽快研究解决[1]。

2.医药费报销比例过低,报销范围小,报销手续烦琐,报销时间较长,不及时,缺少吸引力

对目前实行的住院医药费用报销比例, 群众普遍反映过低。在农村中, 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一般都是家庭主要劳动力患急病和慢性病, 需要经常服药治疗, 开销大, 而在医疗费用日益上涨的今天, 农民抗大病的风险能力明显不足, 按现行的较低的起付线和报销比例, 患者得到的补偿数额不大, 体现不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大病救助为主”精神, 也解决不了农民、特别是困难家庭农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问题。同时我国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是要农民先垫付, 这样, 如果一些农民借不到钱还是看不起病, 然后持着有关手续到合作医疗报账中心申报, 最后又要去信用社领钱。有的村庄离报账中心和信用社很远, 来回的车费都比较贵。烦琐的登记、理赔程序增加了农民许多不必要的麻烦, 降低了农民的满意度。

部分农民家庭经济基础薄弱, 资金筹集困难,无力支付医疗费用。目前许多村集体经济已没有了积累, 农民收入大都来源单一, 经济承受能力较低, 面对广大的农村弱势群体, 仅靠中央、地方财政和农民个人集资, 资金来源有限;我国2009 年的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基金标准由2008 年的100元/年, 提高到110元/年, 其中农村居民每年每人仍缴纳40元, 镇村两级补助由每年每人30元增至35元, 市级财政补助也由每年每人30元增至35元, 尽管这样, 有些贫困县由于贫困面大, 贫困程度深, 农民收入低, 可支配现金少, 贫困地区农民筹资困难、尤其是贫困农民, 虽然安排了贫困医疗救助资金, 但远远不能解决贫困人群参加合作医疗的问题。由于贫困医疗救助制度不完善, 贫困医疗救助资金有限, 贫困医疗救助的能力有待提高。据调查, 有的贫困县有3% 左右的人看不起病。一位农民说: “不是那些人不愿意参加合作医疗, 是他们连吃饭都没得吃, 那里有钱看病。就是交了5元钱, 生病了也看不起病, 钱也是白交, 干脆就不交[ 2] ”。所以, 国家在实施农村合作医疗政策的时候应该考虑为农村社会中低收入者提供更优

惠的医疗政策, 让农民感受到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带来的好处。

3.村卫生所医疗设备差,医务人员的职业素质和技术水平低

按照卫生部要求完成乡镇卫生院基本医疗设备的装备任务, 房屋、设备和人员进行配套建设,乡镇卫生院的基本医疗设备配置标准必须达到34件, 逐步满足农村居民的防保和基本医疗卫生需求。而我国有的乡镇卫生院医疗设备投入不足, 半数以上卫生院基本诊疗设备空缺, 80% 的乡镇医院没有检验、急救和交通工具, 医疗设备就是听诊器、血压计和温度计, 连一些基本的工作都无法开展。医疗收入水平低, 无资金积累, 连基本的药品周转资金都无法保证;卫生专业技术人员素质低, 高素质的人才大多数流动到珠三角地区, 无法保证对病人及时做出正确的诊断和治疗;部分乡卫生院既无病房又无设备, 满足不了当地农民合作医疗的基本需求, 与“大病不出县, 小病不出村” 的目标相距甚远。卫生服务站药品不全, 很多常用药没有, 有的药品价格高, 报销的药费跟私立药房一样, 特别是有些老年慢性病用药经常缺乏, 甚至没有, 村民参加合作医疗为了方便省钱,却买不到所需的药。每次拿药药量少, 只能拿两天的药。

4.监管组织建设有待加强,监管职能履行需要规范

新农医管委会和基金监督管委会责权不是十分明确, 各地虽已成立了相应组织, 但应承担哪些义务和权利没有明确规定, 缺乏规范化运作, 大都仍由政府部门直接承担, 缺乏民主管理制度。新农医基金收支和管理的审计监督, 还没有形成规范的程序, 对委托商业保险公司运作的资金如何加强监督更缺乏依据, 所有这些因素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基金监管的规范性和权威性[3]。

三、我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改革的对策与思路研究

1.对农村合作医疗政策进行大力宣传引导

要有针对性地开展宣传教育, 采取多种形式向农民宣传实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重要意义和具体做法, 使其家喻户晓, 人人明白, 从而引导农民不断增强自我保障和互助共济意识, 并最终形成广大农民的自觉行动。要利用广播、电视、报纸、传单等形式宣传合作医疗对解决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重大意义。同时, 宣传各级政府对开展合作医疗的支持和承诺, 宣传合作医疗的相关规定, 宣传国家对农村卫生事业和提高农民健康水平的重视, 通过宣传让广大农民认识到参加合作医疗是农村社会保障的重要内容, 是提高农民对医疗服务有效需求和互相共济的重要举措, 以此改变农民的医疗消费观念, 消除农民参保的疑虑和困惑, 充分调动广大农民参保的积极性, 使全社会支持农村合作医疗, 使农民人人参加合作医疗, 人人享受合作医疗[4]。

2.加强合作医疗定点医院建设和加速培养农村卫生人才,不断提高医疗质量和服务水平

合作医疗、定点医疗应加大基础设施和医疗设备的投入, 改善医疗条件, 不断提高医务人员的医疗水平和服务质量, 加强农村社区卫生服务队伍建设, 出台优惠政策, 保证农村公共卫生人员编制和工作经费, 鼓励医学院校毕业生从事农村社区卫生服务工作, 开展卫生支农活动, 加强在职人员理论和实践培训, 建立人员的培养、准入、淘汰和更新机制。医院要加强对医务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 严格执行诊疗规范, 做到合理检查、合理治疗、合理用药、合理收费, 并严格代购药品管理, 切实保证代购药品的质量, 只有这样, 农民的医疗保健才能得到保障, 才能解除农民的后顾之忧。医院的医风、医务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建设很主要。有的医院为牟取最大利益, 将检查项目的收费予以分解, 如一项辅助检查的费用为120元, 按照规定就可以减免12元。但医院可以将辅助检查的费用分解成仪器检查费90元, 片子费30元。这样分解后, 两个项目就都不足100元, 优惠政策也就用不上了。国家的政策是好政策, 但由于个别“黑心“医者的牟利心理, 让好政策走了样儿。而将农村居民“因病致贫”、“ 因病返贫”的“保命钱”作为医院牟利的目标;有的医院打着让利患者的幌子, 却对参合患者多收费、分解收费、重复收费, 参合患者无法受益;还有的医院将入院条件放宽, 出院条件从严, 从而增加医院的效益。为此应采取单病种最高限价的管理方式, 组织专家、学者、工作人员进行统计、测算、研讨和评价, 实施单病种最高限价的管理。单病种最高限价就是在各试点县内统一实施各种常见疾病次均住院费用的上限管理, 定点医疗机构在诊疗过程中若超出诊疗的最高限价部分, 则超出部分的费用由定点医疗机构承担。

3.加强监管组织建设,规范监管职能履行

相关立法应注意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改革中管理者职能的归位。现阶段合作的参加者、组织者、服务提供者、政府四个方面的关系还远没有理顺, 而地方政府和乡镇卫生院成为矛盾焦点。乡镇卫生院是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主要服务提供者, 但它可能同时受卫生行政主管部门的委托, 行使部分行政管理权, 这时作为农村医疗卫生市场的具体管理者与作为农村医疗卫生市场的平等竞争者的角色极有可能发生冲突。乡镇卫生院并非不能对村卫生所进行一体化管理, 关键是应当遵循自愿、引导的原则, 特别是不能利用自己代行部分行政管理职能的地位排斥农村医疗卫生市场中的其他医疗服务主体, 干涉其他农村医疗服务主体的独立执业, 否则也极易使自己陷入有关纠纷之中。

4.统一我国各县市合作医疗的赔付标准

科学合理的利润率是巩固提高合作医疗成果的基础。利润率太低或者太高, 都会影

响医疗机构和农民群众的参与热情和积极性, 所以必须制定出合理的补偿方案, 其方案主要包括起付线、封顶线、补偿比例和补偿范围等内容。新开展合作医疗的县(市、区)要在基线调查的基础上, 按照以收定支、收支平衡、略有结余的原则制定补偿方案, 努力提高参合农民受益水平。已开展合作医疗的县(市、区)要在综合分析以前方案运行和基金使用等情况的基础上, 充分考虑农民医疗需求等因素, 合理调整和完善补偿方案。各地要根据合作医疗基金收支情况, 合理确定起付线、封顶线、补偿比例和补偿范围。合作医疗基金结余过多的县(市、区)要认真分析原因, 有针对性地调整补偿方案, 合理提高补偿比例、降低起付线。合作医疗基本药品目录和诊疗项目可根据实际需要适当调整, 对乡、村两级医疗机构应根据机构功能和技术条件严格界定用药范围, 原则上不能直接套用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药品目录和诊疗项目。各地要在研究制定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补偿政策中, 增加纳入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补偿范围的适宜的中医(含民族医)诊疗项目和中药(含民族药)品种, 适当提高中医药服务的补偿比例, 引导农民选择安全、有效、价廉的中医药服务。省(区、市)内各县(市、区)之间的补偿水平差异不宜过大, 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近和筹资水平相当的地区补偿水平应相对统一。同时也要将全部合作医疗资金纳入县级财政专户储存, 做到医疗基金统一管理, 设专门基金专账、专户, 对整个基金的监管要责任到人, 防止失控。要实行基金收支分离、管用分开、封闭运行, 真正使合作医疗实施过程公开化、透明化。

[参考文献]

合作过程论文 篇6

关键词:小组合作;搭配合理;合作积极;注重细节;情感渗透

所谓合作学习,是指在教学中通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个体组成合作学习小组一起学习,以提高学习效率的一种教学形式。小组合作学习为学生创设了一个能在课堂上积极交往的机会,对于学生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及在交往中形成良好的合作意识,培养合作能力等方面都具有极大作用。从激发学生主体性而言,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这就要求在较短的课堂时间内给予学生较为充裕的活动时间,包括相互交流、相互启发、探索创新的时间,而小组合作学习就能够较好地解决这一矛盾,使学生能在和谐的气氛中,共同探索、相互学习,逐步培养他们的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但是小组合作学习在操作过程中常会出现一些问题,影响小组的合作。

一、小组成员搭配是否合理

教师应精心巧妙地编排学生座位,力求使每个小组的水平(基础知识、学习能力等)保持相对均衡,否则在小组PK时势力弱势的小组成员会丧失兴趣。因此,要求教师对全班学生的分组情况要认真分析和研究。这样有利于活跃每组的气氛,增强组员之间的合作意识。更重要的是,要让每位学生认识到:合作学习是一种集体行为,需要学生有足够的团队意识,每个成员在小组中都要承担各自特定的职责,共同努力,协同作业,并按照一定的流程,效果更佳。

二、合作学习过程是否积极

在开展小组活动的课堂中,有一部分学生根本不配合。小组成员接到合作学习任务后不商量、不讨论,坐那纹丝不动的现象也时有发生,并没有真正参与到讨论与合作中来,小组合作的优势发挥不出来,使合作学习拘于形式。

所以小组合作学习时要有分工:每组安排两名负责人,然后根据能力不同进行具体分工。例如,小组英语对话表演时,英语好的成员安排衔接语言,英语弱的成员能准确把自己学习的功能语句运用到小组创设的情境中。

教师在活动中也要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小组合作学习中去,并给予必要的辅导,观察、倾听,以确保他们的互动富有成效。

三、评价机制是否合理

评价机制一定要注重细节的考量。比如,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我们总会遇到一些难以想象的学困生。如果针对这样的学生没有细节的考虑,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所在小组成员的情绪,更会影响学困生的心理。

所以,要针对学困生具体的情况,实行特惠政策。我曾经有一个学生,我也看到他在很认真地练习,可是就是无法流畅地说好一句英语。而像他这种情况别的小组不存在这样的成员。所以,在小组成员分配时他会成为不受欢迎的成员,这样势必会影响他的情绪。于是我决定对他实行特惠政策:他答的问题答对加分(毕竟这样的时候不多),答错不扣分(不影响小组成员的情绪)。结果在小组PK时,偶尔的答对,大家情不自禁地为他鼓掌,使他倍受鼓舞,自然活动中他会主动寻求帮助,小组成员也乐于帮助他。

四、评价机制有无适时地渗透情感素质的教育

评价机制可以调动小组合作的热情,也会因为某个小组成员的过错,遭到同组成员的谴责或抱怨,影响团队的和谐。教师要适时地根据具体情境进行引导,培养学生健康的竞争意识,懂得豁达,懂得互爱。比如小组活动之初,我的学生一次因为某人的失误输了,小组成员开始谴责失误同学。我想起《最强大脑》中李云龙与安德烈的那次记忆PK。建议学生回家观看,发表感想。安德烈虽然输了,最后赢得了孩子们一致的认同:他的沉稳,他的大度,他的同情心。孩子们意识到比赛中获胜固然重要,更重要的是比赛进程中所释放的个人魅力,小组气节。所以,一次次的小组PK,让孩子们“赢”得了友爱,懂得了做人。

英语课堂教学实践证明:如果在小组合作学习操作过程中关注以上问题,小组合作学习一定会促进学生互相学习,有利于更多信息的沟通,有利于学生间的相互启发,更有利于学生能力的发展和个人魅力的释放,让孩子们健康地成长。

参考文献:

李静.小组合作学习在初中英语教学中应用的现状调查[D].山东师范大学,2013.

合作过程论文 篇7

我国中外合资经营企业的产生和发展几乎是与改革开放同步的。目前来看,中外合资经营企业仍然是我国目前最主要的外商直接投资的方式。到2000年,中外合资经营企业的总项目数占据了半壁江山,达到50%以上[1],并且外资已经开始渗透到各个行业。据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2006年的一份研究报告显示,在我国已开放的产业中,各产业排名前5位的企业几乎都已由外资控制;中国28个主要产业中,外资在21个产业中拥有多数资产控制权[2]。由于外方在合资企业中控制着关键的技术和资产,通过搁置中方的品牌和将中方的品牌用于低档产品等方法,加上中方人员知识产权的观念差,我国的知识产权市场发育不成熟,使得我国许多知识产权流失十分严重。合资企业最大的积极意义在于:它大大加快了整个中国产品的更新换代步伐,提高了整体工业水平。因为,合资不仅带来了资金,更带来了技术和管理;合资企业介入中国经济以后,市场的竞争更加激烈,这又促进了国有企业提高市场竞争的能力。从上述两层意义上讲,引进外资对我国民族品牌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4]。

二、与外资合作中要警惕自有品牌的消失

对于外资来讲,合资经营减少或避免了政治风险和投资风险,可以享受优惠待遇尤其是优惠税率;可以通过当地合营者了解中国的政治、社会、经济、文化等情况,有利于增长商业及经营知识、提高商业信誉;还可以通过当地渠道,取得财政信贷,资金融通,物资供应,产品销售等方便[1]。对于中方投资者来说,合资经营可以引进先进技术和设备,促进企业的技术改进和产品升级换代;可以利用外国投资者的国际销售网,开拓国际市场;可以学习国外先进的管理经验,提高国内管理人员的管理水平[1]。凡事有利必有弊,与外资合作中,享受到诸多好处的同时也遭遇了不少风险。

外商蚕食中方品牌的方法很多,比如干脆禁止中方再使用自己的品牌,当苏州香雪海公司与韩国三星合资成立苏州三星电子有限公司时,三星提出的一个条件:从合资起的3年内,公司不能生产香雪海品牌的冰箱,即让香雪海品牌退出市场3年,这给正处于上升时期的香雪海以致命一击;或者直接收买中方商标然后弃置不用,如飞利浦公司与苏州电视机厂成立苏州飞利浦消费电子有限公司后,购买了其“孔雀”的商标,起初在少量产品中使用,最后竟弃置不用,全力生产飞利浦品牌产品,致使“孔雀”品牌产品从市场上完全消失[5];有时,外方会通过控制销售和市场推广,对中方品牌资产加以控制。中方的品牌因为没有了健全的销售网络,消费者买不到这类产品,就会淡忘品牌;有时,外商会把中国的品牌沦为三流品牌,而把自己的产品定位于高端[6]。本土品牌的大量消亡,致使国内企业被沦为外国知名品牌的代工厂。

三、如何加强对本土品牌的保护

很多本土企业选择外资并购的最初目的都是以市场换技术,然而一项调查表明,仅有6.25%的跨国企业在中国的并购企业中进行了技术创新。这就意味着,外资并购并未带来本土企业所期望的技术。或者,外资确实带来了先进的技术,但是由于合资企业没有对产品的设计确认权,而且引进技术的主导权通常被外资控制。所以中方很难对引进的产品技术进行消化和创新。外方也极力避免在合资中产生技术外溢,而且将核心技术永远留在母国。为了控制合资企业,外方有意识地遏制中方的研发能力和创新行为,瓦解中方的研发意图。但是,目前中国企业还需要海外的产业资本来提高企业的竞争实力,所以在引进外资的同时,要注意对本土品牌加以保护[2]。

3.1国家法制方面

3.1.1宏观政策要正确地指导企业

政府引资政策宏观指导也存在失误,我国推行的以市场换技术的策略,使企业盲目地认为只要外资进人就能获得先进的技术,只要我们让出市场就能换来技术,但事实却相反,外方在获得市场的同时,把核心技术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通过技术锁定、模块化、撤销中方的研发机构等措施,使中方失去自主创新和发展自主品牌的平台和机会,形成一种长期的技术依赖。

3.1.2不能盲目引进外资

开放后,有些地方政府为了追求政绩,把吸引外来投资、扩大产销规模、培育地方新的经济增长点作为各地方政府政绩的重要表现。很多地方政府取代企业成为引资谈判的主角,注重引资数量,却没有从企业实际出发,没有充分考虑企业将来的发展以及对产业安全和国家安全等的影响。

3.1.3健全国家的法律制度

国家应该在法制上加强对合资企业中中方企业的保护。解放以来,受制于计划经济体制和国际封锁大环境,我们自有的法律体系很不健全,对国际规则的理解也很粗浅。并且为了吸引外资,我们便给了人家无数的优惠政策。在此过程中,外资也乐得说尽好话,并以“难得糊涂”的态度悄然分享“中国成果”。国家应制定专门法进行规范。加紧制定相关法律法规,通过立法明确外资恶意并购或行业垄断的定义,严格限定外资并购国内企业的条件。这样既可以遵循WTO规定,又能维护国家利益;既能充分吸引外资,又能控制跨国并购的负面结果出现。2003年,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等部委联合发布了《外国投资者并购境内企业暂行规定》,设置了反垄断审查机制,但并没有有效控制外资的恶意并购甚至“掠夺性并购”的趋势。

3.1.4国家干预

在必要的时候,政府也可以对合资企业采取积极有效的政府干预。为规避民族品牌被外资收购的风险,政府应积极借鉴西方国家的做法,进行积极有效的干预。美国干预了我国联想集团、中海油、海尔对美国企业的并购。我国也应对跨国并购进行必要的评估、审查和干预,对国内龙头企业的出售或扩股进行必要的管理和调控。政府还可以采取一些保护性收购,再将其出售给国内有能力的企业或经营者,从而保证民族品牌不会消失[7]。

3.2中方企业方面

3.2.1提高防范意识

外资通过并购等途径进入国内一些发展前景良好的行业,形成对重点企业的布局,以牟取非常之利润,其意图已不完全是商业性的,而是具有明确的战略指向。由于我们缺乏相应的防备,外资并购导致了许多民族品牌消失的事件已不鲜见,一些行业甚至已被外资占据垄断地位,并且凭借垄断优势频频置国内企业于不利之境[7]。

3.2.2提高品牌意识

传统的合资企业大多是以品牌已不仅仅是一个名称、符号,而是企业的灵魂,是企业生存与发展的无形资产。但是不少企业品牌意识淡薄,急功近利,为了引资不惜无偿出让品牌,不注意保护和提升自己的品牌。在合资的过程中,要牢牢坚持民族品牌保值增值的原则,避免造成国有资产的流失及民族品牌的丢失[4]。

3.2.3坚持合资企业的控股地位

在并购时,外商一般都要求绝对控股。控股是今后决策权的保证,外商紧紧地把它抓在手里,从而决定公司的发展方向与重点通过减少对中方品牌的投资比例来逐渐降低其品牌价值。合资公司的运作管理是严格按照股份制企业的机制进行,如果中方的股份低于50%的话,那么进入董事会的成员肯定没对方多,所以管理和决策就更多地按照外方的意愿操作。所以中方企业在与外资合作过程中,要坚持拥有一定的控股权和经营决策权,与对方处于平等的地位,只有这样,才能避免被动的地位。

摘要:企业与外商合作可以快速地获得资金和技术,但是,合资过程中,外商可能是为了暂时借用中方的品牌影响力来推广自己的产品品牌。在多年的合资发展历程中,不乏著名的本土品牌因与外商合资后而消亡,在与外商合资的过程中,中方企业应该加强对自身品牌的保护。

关键词:合资,品牌,保护

参考文献

[1]赵鹰.中外合资经营企业的现状与发展空间[J].上海企业,2003,(03):48.

[2]谢良兵,郇丽.民族品牌与外资的联姻艺术[J].中国新闻周刊,2007,(16):28.

[3]徐全勇.外资控制我国中外合资企业的现状、成因与对策[J].商场现代化,2006,(10):12-13.

[4]王凯,陈清涓.浅析中国民族品牌合资的成功与失败[J].商业研究,2001,(11):179.

[5]宋宝香,彭纪生.外资对中国本土品牌的挤出效应[J].现代经济探讨,2007,(05):76.

[6]高旺东,孔令林.中国企业如何规避合资陷阱:娃哈哈样本[J].国际技术贸易,2007,(04):74.

[7]韩保红.姜晓华.达能火并娃哈哈暴露民族品牌生存危机[J].产权导刊,2007,(06):15.

小组合作在科学教学过程中的应用 篇8

一、合理分组

小组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学习群体中“为了完成共同的学习任务, 实现共同的学习目标, 有明确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为有效地开展合作学习, 教师要对全班学生的分组进行认真研究设计, 将同一班级的学生按本学科的成绩、能力、性格、性别诸方面的差异组成若干个小组, 让每个小组尽量均衡, 具有同样的竞争力。一般说来, 4—6人为一个小组最适宜。要确定每个成员的分工, 使各成员各司其职, 在组内除设立组长外, 还可以根据需要设立记录员、评分员、汇报员等职位, 确定每个成员的职责, 明确每个成员的任务。组长负责组织, 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活动, 记录员负责记录本组的意见和观点, 汇报员负责代表小组汇报小组合作学习成果。 每隔一段时间要根据学生的学习状态对各小组进行及时调整。 一定时间后, 角色互换, 使每个成员都能在不同的位置上得到体验、锻炼和提高。

二、精心设计, 营造良好氛围

小组合作教学需要教师明确体现课改理念, 在备课时深入研究教材, 确定合作内容, 精心设计教案。 在合作学习过程中, 教师既是组织者, 又是平等民主的合作伙伴;作为合作者, 教师要站在学生的角度, 感受合作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作为引导者, 教师要及时发现合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在出现“冷场”、合作偏离轨道或走入误区时, 给予必要的调节、监控、点拨与引导。 师生切磋, 教学相长, 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相得益彰。

三、正视差异, 科学评价, 加强激励

在评价合作学习是否有效或是否成功时, 我们需要摆脱传统的分数衡量一切的评价体系。 对于合作学习的评价, 我们应注重过程评价, “不求人人成功, 但求人人进步”。 由于基础不同, 他们对教学内容的理解速度、完成任务的时间、讨论的热烈程度都能说明学习活动的质量。 在教学中, 教师应及时通过动作、神态、语言等方式, 激励、唤醒、鼓舞学生。 合作学习的评价可采用多种形式: 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 自评、他评与小组评相结合, 独立思考与合作学习相结合, 教师指导和小组活动相结合, 课堂纪律与民主开放相结合。 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这种体验会进一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觉性, 强化主体参与意识。

四、掌握必要的合作方法和技巧

小组合作学习中出现的问题往往是由于学生不善合作, 缺乏从事合作学习所必需的有效技能而造成的。 因此, 我们应在教学中培养学生掌握必要的合作方法和技巧, 培养团队意识和合作学习能力。

在合作活动中, 要注意引导学生之间相互帮助、相互支持和配合, 进行有效的沟通、相互信任。 如果出现“争执不下”的现象, 是很正常的, 要让学生搜集更多的资料, 更进一步地思考和交流。 提醒学生注意:批评对事不对人;只需要描述自己所了解的内容, 不要急于对别人的观点做出判断;要针对具体事例, 而非抽象概念进行讨论;要进行角色转换, 摒弃自我中心, 整合不同观点。

五、课堂小组合作活动的形式

合作学习的目标要求课堂教学形式多样化, 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

1.游戏

科学课本中许多实验、自然现象对学生有一定的吸引力, 较浓厚的学习兴趣能取得一定的教学效果, 但毕竟是枯燥的, 时间久了, 会使学生感到厌烦而打击学习积极性。 游戏迎合了学生活泼好动的天性, 能极大地激发他们的兴趣和参与的欲望, 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例如在讲到电路的连接一节时, 我把学生分成6个小组, 让他们根据提供的材料自行设计电路, 点亮4个小灯泡, 最先点亮所有灯泡的小组获胜。 通过这种小游戏, 增强了学生的动手能力, 提高了他们的学习兴趣, 取得了很好的学习效果。

2.实验

利用现有的教学资源, 尽量多做一些实验, 促使学生能够通过直观的感受获得知识。 在“水的浮力”一节中, 教学过程中通过实验测量比较相同形状、 体积的木块和铁块在水中浮力的大小, 让孩子牢牢记住“浮力”。

3.出墙报

此项活动由各小组轮流完成, 内容可根据所学到的相关内容由学生自主选择。 如学到代代相传的生命”一章时, 让孩子们通过学习动物一生和植物一生, 感悟生命的宝贵和时间的珍贵, 并充分发挥想象, 制作出墙报进行展示。 在讲到人体各个器官时, 让学生们出一期墙报, 以绘画为主, 将人体的重要器官如心脏四个画出来; 将体循环的路线: 左心室—主动脉—全身各级动脉—毛细血管网—各级静脉—上下腔静脉—右心房线路画出来……学生们很轻松地记住了相关知识, 顺带记住了在体循环中, 从左心室射出的动脉血, 流经毛细血管网时变成了静脉血。

合作学习是目前我国新课改所倡导的一种学习方式, 它符合“以学生为主体, 教师为主导”的教育理念, 能加强组间竞争, 培养团队精神, 提高成员间的分工与合作的能力。 教师要充分利用好这种学习方式, 一定会切实提高科学学科的教学工作实效。

摘要:小组合作学习活动的目的是促使学生互相学习、互相帮助, 发展合作精神。为有效地开展合作学习, 需要合理划分好学习小组, 以“同组异质、组间同质”为准则, 尽可能保持小组成员的程度均衡, 并且责任分工明确。教师作为引导者, 要在合作过程中给予必要的调节和引导, 营造和谐愉快的学习氛围。在教学中, 教师应及时通过动作、神态、语言等方式, 激发、唤醒和鼓舞学生, 正视学生之间存在的差异, 进行科学评价。培养学生掌握必要的合作方法和技巧, 培养团队意识和合作学习能力。合作学习的形式要多样化, 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 调动他们的学习热情。

关键词:合作方法,科学教学,教学应用

参考文献

合作过程论文 篇9

从理论上讲小组合作学习对大面积提高学生学业成绩、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非认知品质等方面有显著效果,但是对广大普通一线的教师来说,可以参考的合作学习方案、可以借鉴的合作学习案例相当稀缺,所以常常会面对各种各样的新问题[1].如,有的小组热闹一阵子后,常常却解决不了讨论的问题;学生存在着个体差异,小组合作容易被优秀学生“垄断”,成为他们的舞台……笔者开展合作学习教学实践,至今已有10年时间,从合作学习的前期准备,到合作学习初期的种种迷惘、困惑,再到中、后期的积极参与,经过几年的实践与思索,本人将合作学习教学实践过程中遇到的种种问题归纳为以下三类:

1. 合作学习实践过程中,来自于教师的问题

(1)小组合作学习并不适用于所有学生,而教师在实践合作学习时没有充分考虑到这一点.对于初中学生来说,无论是智力发展水平、个人情感因素甚至家庭教育背景,学生之间都存在比较明显的差异.查阅文献可以发现,一些对合作学习持批判态度的人认为,思想感情内向的儿童、胆小和害怕受到别人拒绝的学生,不适合在小组合作学习.这恰好与本人在实际教学时发现的现象是吻合的.

(2)教师在实践合作学习时,只是生搬硬套相关理论与策略,忽略了学科的特点.应当针对不同学科,选择不同的合作策略.比如,在进行物理教学时,就往往采用的是小组成员分工协作,共同完成任务.此外,不同的学习阶段也应对应不同的合作学习策略.如物理实验课上,在设计实验方案、选择实验器材阶段,可以运用合作学习策略,借助小组力量,突破重难点[2].

(3)不是所有的学习任务都必须采用合作学习.从实践中,我们发现简单的知识技能教学,如果采取小组合作,学习效率明显不高.而如果是以下几类情况:变式———在已有知识基础上提出的有一定思维难度的问题,以强化对相关知识点的认知;求全类问题———需要学生从多方面考虑,求全,从而获取解决问题的多种方案与思路;求优类问题———要求学生对多种方案进行比较、分析从中选择最佳方案;较为繁杂的实验设计等,此时采取合作学习方式能够形成足够的认知冲突,学习效率明显提高.

2. 合作学习实践过程中,来自于学生的问题

学生作为合作学习的主体,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合作学习之所以在部分班级没有凸显其优势,学生这里也存在着以下问题:分组方式对合作学习的影响.

这是笔者在合作学习初期遇到的最棘手的问题.合作学习理论要求分组时遵循组间同质,组内异质原则.其理由是,组内异质能使得学习环境多样化,能最大程度实现小组成员间的互补;组间同质能保证各小组整体水平基本相同,可以确保竞争的公平性.尽管这种观点表面上看起来合情合理,但由于小组成员的智力水平、思想情感、家庭教育背景各不相同,导致在异质小组内部,交往的双方往往缺乏彼此间的共同语言,难以形成信息互补的合作氛围.同时,在进行分组时,每个组的整体水平以什么为标准不好量化,也就很难界定.

3. 合作学习实践过程中,来自于教学硬件的问题

实践合作学习必须具备一定的硬件基础.最理想的合作学习班级人数应控制在15至24人左右,但这种班级规模在国内很难实现.目前分组后,教室空间就显得比较拥挤,合作学习时小组间的干扰较大,教师的关注面不能够完全覆盖班级的每个小组,合作学习较难开展.这也是本人在合作学习教学实践过程中经常考虑的一个问题.

二、合作学习问题解决及策略研究

由于上述问题的存在,我们在实践合作学习教学模式的过程中,还不能发挥出合作学习的独特优势,使得合作学习处于低效状态.为了充分发挥合作学习的优势,优化物理课堂教学,我对这些问题进行了认真地思考,并设计了对应的解决问题的策略,在教学实践中应用,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1. 针对教师在合作学习过程中产生问题的思考与改进

通过几年的合作学习教学实践,本人初步形成了一套自己的中学物理合作学习教学模式,将课型按照新授课、讲评课以及复习课进行分类.新授课教学流程一般为:自主学习、组内交流、成果展示、反思质疑,由5分钟自主学习和40分钟正课构成.自主学习时间,教师严格做到“不讲课,不辅导”;正课时间,每节课必须至少安排一次小组合作,以强化学生的合作意识以及不断巩固学生的合作技能;讲评课教学流程一般为:纠错、求助、反馈、点拨、变式;复习课教学流程一般为:知识回炉、疑点整合、解疑答惑、巩固拓展[3].

2. 针对学生问题的思考与改进

目前国内外,对于小组合作的方法有:拼版分组法、调查分组法、编号分组法.学习了以上三种分组方法,再结合教学实际,笔者摸索出了一套相对比较实用的分组方法,既借鉴了上述三种方法中有特色的、合理的部分,改进了上述方法中的一些缺陷,同时根据实际物理教学情况,进行了一定程度的创新.一方面通过制定“组规”等形式,确保合作小组的纪律,确保班级正常的教学环境,使得合作学习能够顺利进行;另一方面通过小组角色分工和角色轮换制度,确保学生有较高的合作参与度,维护了小组内的平衡,使得合作物理学习能够持续进行.现将笔者的方法介绍如下.

(1)为确保小组之间实力基本均衡,本人依据的分组原则是:对照所有学科总均分或总分(看班级排名也可以),分组时尽量保证组内所有成员的总均分和或总分之和(或排名之和)相同,当然还应考虑学生的智力水平、兴趣爱好、心理素质、家庭情况、性别等因素,以便形成“组内合作,组间竞争”的机制(小组成员并不固定,一段时间后如果发现某个或某些小组成员有异常,应及时调动).

(2)为产生小组归属感、荣誉感,本人要求每个小组确定自己个性化的组名,确立本小组格言,由此初步形成小组文化,使得每个学生都感到自己是本组不可替代的一员.

(3)为避免小组内出现优等生“专制”等情况,我们在小组内设置了不同角色,以确保在每个阶段,每个人都有相对侧重的一项任务或担任一个具体的合作角色,如,小组讨论的组织者、资料员、评分员、发言员、记录员、噪音控制员等.一段时间后(一般以一周为单位),角色进行轮换,从组织形式上保证了全部学生参与合作的可能性,使每个小组成员都有责任、有事可做,都能从不同的位置上得到体验、锻炼和提高,激发了每个学生的学习能动性,切实提高了学生参与合作的效率,维护了小组内的平衡性.

(4)为避免出现某个小组一家独大,包揽全班发言的情况,笔者的做法是,安排一个专门的记录员,记录每个小组一天的发言次数.规定小组一天发言次数的上限,达到上限后,该小组今天的发言资格就被取消.

在实践的基础上,本人还提出了所谓的“四声”技能培训,即倾听无声、交流轻声、发言大声、质疑有声,用以提高合作学习的效率,养成学生良好的合作习惯.

3. 针对教学硬件问题的思考与改进

就目前情况来看,班级人数无法减少.为避免形成纷乱嘈杂的合作学习环境,个人觉得只能从班级纪律、学生合作技能培训方面加以考虑.

我,走在小组合作学习之路上.“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参考文献

[1]毛月英.合作学习实践中的问题分析[J].潍坊教育学报,2014(11):94.

[2]杨九俊.教学现场与教学细节[M].教育科学出版社,2015(6):60-61.

合作过程论文 篇10

一、明确责任

我们让他们与学习好的同学一起, 共同研究, 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小组里的每个成员都要为小组的学习任务承担一部分责任, 不要有依赖思想, 要对自己的学习负责, 从而激励自己努力参与小组合作学习.根据这一理念, 我采取了角色轮流的办法, 而且不断丰富小组合作的内容.如:我们在组建学习小组时, 有意识地把好、中、差三种学生安排在一个小组里, 每个学习小组只安排一个差生.对小组里成绩较好的学生, 事先给他们提出明确的要求和任务:在小组合作学习时要主动帮助后进生, 多给他们发言的机会, 督促、帮助后进生主动积极思考问题, 对后进生的帮助要有耐心, 多倾听后进生的发言.我们又给后进生提出明确的要求:每次小组讨论、交流时必须发言.防止小组讨论时优生发言, 差生无言的局面.这样, 后进生在小组合作学习的活动中既感到有同学的帮助, 享受到集体的温暖, 又使他们的学习得到了进步和提高.

二、树立自信

一方面教师在分组时要注意性别、性格、学习成绩和学习能力方面的搭配, 尽量把后进生与平时比较亲近的同学安排在一个组内, 使后进生在组内无自卑感.组内分工力求做到合理, 可先让后进生承担一些简单的任务, 使他们有能力完成此任务, 树立他们的自信心.久而久之, 随着活动的增多, 他们就溶入到小组学习活动中了, 成为小组不可缺少的一员.另一方面教师在课堂上要积极营造一种宽松、民主的教学氛围.多创设情境, 让每位学生都有参与竞争的意识和热情.通过小组讨论、分组比赛等形式, 形成竞争气氛, 让每名学生充分展现自我, 激发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后进生们会感到小组合作的快乐, 有了愉快的心情, 兴趣也就慢慢培养起来了, 参与意识也就浓厚了.

三、大胆交流

首先, 交流对后进生来说是个难点, 因为他们的知识基础差, 无话说;他们的表达能力差, 怕交流;他们的自卑感强, 怕人笑话, 不愿交流.为了克服这些不良的想法, 每学期开学我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在班上讨论“我会听, 我会说, 我会写”, 让学生充分发表意见, 克服怕交流, 不愿交流的想法.为交流活动的开展做好铺垫工作.

其次, 小组合作讨论结束后, 在小组汇报时, 我把教学的目标直接指向后进生, 让他们代表小组来汇报合作学习的结果.并提问:“通过刚才的讨论, 你知道了什么?”“你是怎样想的?”“为什么这样想?”“还有没有其他的想法”等这样的问题.既可检查小组讨论的情况, 又可检查后进生对新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情况, 对我们及时调控课堂有很大的帮助.对于后进生提出的疑问, 既可以请其所在小组的同学介绍解决办法, 也可以在全班交流中让会的学生给予解答或老师给予引导.

最后, 要允许后进生犯错误.后进生及其他学生在课堂上应该可以大胆地提出自己对某一方面的见解.即使犯了“错误”也无需感到难为情, 更不能受到责备.只要后进生敢于合作交流, 即使是似乎离题的想法也好, 教师都要给予鼓励.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 后进生的胆怯心理得到了改善, 他们参与合作学习的热情自然会越来越高.每位教师都要努力使教学过程成为一个激励过程, 更要善于把后进生的错误巧妙地利用起来, 生成新的教学资源.

四、指导合作

预习质量的高低, 直接影响到课堂合作的成效, 尤其是后进生的反应慢, 接受能力差, 如果不进行课前预习, 他们对课堂毫无准备, 合作讨论缺乏必要的知识基础, 到课堂上很细小的问题, 也会变成不可逾越的鸿沟.在这种情况下他们与优等生的合作能否成功就可想而知了, 所以我总是把思考题提供给学生作参考.通过指导参与课前预习, 大大提高后进生课堂合作的成效.

课堂上能否进行有效的合作是合作学习成败的关键.教师必须首先对小组长进行有重点、有步骤、分阶段的指导, 使他们能在课堂上有条不紊、高效地进行合作探讨. (1) 要让小组长明白:合作任务分配时要做到每人都有事情做, 每人都能做得了. (2) 课堂合作交流时要让后进生把自己知道的先说, 然后让中等生补充, 组长总结补充、提高. (3) 指导小组长对本小组后进生要做到多鼓励、多关心、多帮助、少怪罪、少冷落.这样合作小组才能共同进步, 作出优异成绩.

五、评价倾斜

在合作学习中, 通常是以小组活动的整体效果为评价依据.把小组总体成绩作为奖励或认可的依据, 形成了“组内成员合作, 组间成员竞争”的新格局, 使得整个评价的重心由鼓励个人竞争达标转向大家合作达标.但是, 我们并不轻视对个体的评价, 特别是对后进生哪怕一点点的进步的评价.在小组合作评价时应向他们适当倾斜, 让他们更多地体会到成功的喜悦.比如说:后进生课前预习好的得三颗星, 优等生只加一颗星;后进生汇报一次合作结果加两颗星, 优等生回答同样的问题只能加一颗星.同时, 我们还要把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相结合, 以学生自我评价为主, 定期进行如“最快进步奖、最佳学习伙伴奖、问题状元奖……”的评选活动.鼓励后进生多问、多说、多请教.教师的一个信任的眼神, 一句“你能行”的鼓励, 定会让后进生放出创造的火花.

合作过程论文 篇11

关键词:初中;合作;小组

在初中语文学习的过程中,因为学生语文综合素质的不同,对于教师讲授的语文知识接受的能力也不同。因此就出现了相同的教学过程中不同的学生收获的知识也不同的情况。这也就意味着会有个别学生对教师讲解的语文知识不能当堂消化,而有些学生的又觉得教师讲解的语文知识“吃不饱”。在这种情况下,小组合作学习应运而生。

一、不要让合作小组学习出现优势学生的舞台,弱势学生搭车的现象

教师要做好合作小组的调控,让小组内每一个成员都能积极参与到每一次合作学习的讨论中来,不要出现每一次合作学习都成为优势学生的一言堂,结果弱势学生只有倾听的份,长此以往,就会出现弱势学生搭车的现象,结果造成表面上闹哄哄,结果却是优势学生在发言,弱势学生依旧得不到能力的提升。因此教师要做好合作小组学习的调控,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合作学习要求,让他们在每一次合作学习中做到人人发言,努力提升自己。教师要布置不同层次的学生互相启发、互相帮助完成学习任务。

二、教师既要关注知识层面的教学,还要关注能力层面的教学

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教师不仅要确定每次合作学习的知识目标,而且要确定每次合作学习的能力目标,让学生在合作学习中通过解决某一个知识点促进认知能力的发展,促进语文学习能力的提升。如在《济南的春天》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就要有针对性地提出合作学习的教学目标。在课前资料搜集的过程中,可以布置小组内的学生根据自己的优势选择不同的资料收集方式进行资料搜集,在课上展示的时候小组内的学生要分工合作,共同完成学习任务的展示。这样的合作,会让优势学生和弱势学生都感觉到自己存在的价值,享受到成功的喜悦。

三、培养学生的小组合作精神

培养学生小组合作精神的精神是非常重要的。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一些学生尤其是优势学生,觉得自己语文能力较强,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无需其他同学的帮助,因此出现自顾自的现象;而弱势群体会觉得自己语文能力较差,在与同学交流的过程中担心会遇到嘲笑,导致不敢发言。因此教师不但要从学习的角度以及合作能力培养的角度引导学生强化合作学习,而且要让学生明白只有集体的智慧才会让每一个学生受益。教师要关注学生合作学习的过程,让每一个学生学会合作,享受合作的快乐。

四、强化对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评价

教师要善于强化对学生合作学习的评价,积极引导学生进行合作。教师对学生进行合作评价的时候就要分层次进行评价,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合作学习中的表现要运用不同层次的评价。教师要结合理论和自己的教学实踐,改变观念,及时指导,根据课堂教学内容确定评价的三维目标,让学生在积极思考中都学会合作的方法,达到在合作中获得能力的提升。

总之,在初中语文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要把握每一个层次的学生的学习能力的不同,根据同组异质以及异组同质的原则按照每组四至六人的形式确定适合学生的合作学习小组,教会学生合作学习的方法,让每一个学生都能积极在合作中学习,在学习中合作,共同提升语文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1]张思雄.初中语文教学提升质量的研究[J].成功:教育,2011(3).

[2]胡小飞.初中语文感性与个性教学探析[J].新课程:下,2012(12).

合作过程论文 篇12

在环渤海经济圈提出18年之后, 即2004年, 环渤海区域合作终于迈出了实质性步伐, 2004年2月12日至13日, 国家发改委和京、津、冀发改委达成加强经济交流与合作的《廊坊共识》, 决定从容易突破的交通设施建设领域着手, 逐步启动京、津、冀区域发展总体规划的编制工作;同时强调区域产业布局的整体协调, 统筹区域发展, 增强区域一体化步伐。《廊坊共识》无疑对环渤海地区经济合作意义重大。2004年5月21日, 环渤海地区七省市区参加“环渤海经济圈合作与发展高层论坛”, 达成《北京共识》, 决定召开五省二市副省级会议, 正式建立环渤海合作机制。2004年6月26日, 国家发改委、商务部有关负责人、环渤海地区七省市领导和博鳌亚洲论坛秘书长齐聚廊坊, 达成《环渤海区域合作框架协议》, 成立环渤海合作机制的三层组织架构, 第一层架构是确立由各省省长、直辖市市长担任环渤海合作机制轮值主席, 每年举行一次联席会议的制度, 研究决定区域合作重大事宜;第二、三层架构分别是建立政府副秘书长协调制度和部门协调制度。2007年3月, 在环渤海地区经济联合市长联席会第十二次会议上, 参照有关区域合作的做法, 结合环渤海地区的特点, 借鉴各方面意见, 签署了《天津倡议》, 《天津倡议》提出, 将环渤海地区建设成为世界级的知识经济带、东北亚最大的制造研发基地、国际性贸易物流中心、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城市经济区域。同时还提出, 环渤海地区的城市要遵循“政府推动、市场主导、开放公平、优势互补、互利共赢”的原则, 构建一体化市场体系;完善区域合作机制, 进一步发挥环渤海地区市长联席会的作用, 推动建立区域高层领导人定期会晤制度, 努力形成多元化、多层次的区域合作体系。

最近几年, 环渤海地区为了拓宽合作领域和渠道, 先后成立了“环渤海企业合作促进会”、“环渤海港口城市旅游合作组织”、“环渤海医院管理协会”、“环渤海报业媒体合作组织”、“环渤海地区金融担保网络”等区域合作行业组织, 并且试图在交通、公路、港口、环保、规划等区域谋求更深层次的合作, 由国家发改委地区司负责编制的《渤海环境保护总体规划》, 则体现了环渤海区域借助中央部门、寻找突破口、向更深层次合作的实质行动。

一、环渤海地区区域合作取得的成效

环渤海地区开展区域合作二十多年来, 共召开了十二次环渤海地区经济联合市长联席会, 参加会议的成员已经由成立时的15个城市发展到目前的32个, 充分显示出了良好的合作前景。2001年10月, 由吴良镛院士主持100多位学者完成的“京津冀北地区城乡空间发展规划研究”被建设部审定。专家认为京津两地加强合作将会大大增强环渤海地区的向心力和辐射力。自市长联席会议以来, 累计达成合作项目4900多个, 合作金额830亿元。经济的互动发展, 使环渤海地区长期的“诸侯经济”格局逐渐被打破。通过区域内的资源互补、优势整合, 目前环渤海地区已经形成了以高新技术产业、电子、汽车、机械制造业为主导的产业集群, 具有特色的产业带开始形成。北京拥有全国最大的中关村电子信息产业科研、贸易、生产基地, 集中了软件开发和信息技术的优秀人才;天津开发区已经成长为环渤海沿海地区经济活跃度最高、发展速度最快的区域, IT制造业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 这里还是全国最大的电子通讯设备、液晶显示器等生产基地;经过十多年的建设, 河北省目前已经形成一批邻港产业、制药业、生态农业等特色经济发展区域, 外商投资地区和领域不断拓宽;山东半岛也已经成为全国重要的家电、电子生产基地。环渤海地区形成的富有特色的高新技术产业带, 为我国近五年来高新技术产业工业产值年均增长20%作出了贡献。

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发挥了环渤海区域的地理优势, 逐步形成了连接欧亚大陆和太平洋的国际物流中心。2000年1月, 北京和天津机场实现了中国民航跨区域的机场首次联合;2002年10月, 北京与天津港口岸开始直通, 两地实现了港口功能一体化。天津港保税区建立了中国首家空港国际物流区, 目前这里已经成为中国北方最大的国际贸易窗口和国际物流绿色通道。北起山海关, 南至山东烟台的环渤海铁路大动脉, 为环渤海地区的进一步合作, 奠定了基础。

二、渤海区域合作过程中存在的不足

在看到环渤海区域合作取得的成绩的同时, 绝不应该回避目前存在的不足, 因为, 相对于取得的成绩, 存在的不足更应该引起我们的重视。剔除客观条件的不同之外, 与长三角和珠三角相比, 环渤海地区的发展速度显得有些缓慢, 上世纪80年代初期, 环渤海地区GDP总量和人均GDP与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相当接近, 但是, 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 环渤海地区明显落后, GDP总量和人均GDP只相当于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的三分之二, 如果不能正视这一问题, 差距势必将会进一步扩大。

一般来讲, 一个经济圈的形成应该具备一定的标准:一是基础设施实现共享;二是区域内产业实行分工与合作;三是具有一个能够带动整个区域发展的核心区。对照这些标准, 环渤海地区都存在着不足:

1. 基础设施共享水平低。

基础设施是保证社会经济活动正常运行的公共服务系统, 它由两个部分组成:经济基础设施和社会基础设施。对于区域经济发展也同样如此;综合性的网络交通体系是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前提和基础。国内外较为成功的经济圈, 都是以发达的交通网络为基础。环渤海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 虽然有了一定的发展, 但是与经济圈发展所需要的水平, 还有相当的距离;尤其是环渤海地区的港口建设, 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环渤海经济圈的形成。

在环渤海地区5800千米的海岸线上, 几乎有市必有港, 60多个大小港口星罗棋布, 形成了中国乃至世界上最为密集的港口群。各个地方政府对港口建设倾注了高度的热情。这样做的结果, 一方面拉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 但另一方面, 必然加剧港口之间的竞争, 具体表现在对资源的竞争、对停靠港船舶的竞争、对出入港通道的竞争等, 最终影响港口本身的经济效益。虽然, 日益增长的需求会弱化这一影响, 但是, 如果遭遇世界经济不景气的冲击, 将会对港口的生存和发展带来不同程度的威胁。青岛、天津、大连三个港口的定位基本一致, 都是力争2010年集装箱吞吐量达到一千万标准箱, 成为中国北方的国际航运中心。为此, 三大港口展开了激烈的竞争, 争规模、争效益、争集装箱量、争吨位, 这种局面非常不利于基础设施的共享和区域合作的开展。

2. 区域内缺少应有的产业分工与协作

对于环渤海地区来说, 产业结构整体水平较高, 第一产业国内生产总值所占比重已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第二、第三产业国内生产总值所占比重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但是整体水平较高, 不意味着内部结构合理。一个经济圈的形成和发展需要区域内产业之间的分工与合作, 只有这样, 各地的优势才能得到充分的发挥, 合理的分工关系才可能出现, 区域的整体竞争力才会提高。目前环渤海地区产业分工与合作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是:

(1) 产业趋同现象严重, 高耗能产业齐头并进

由于长期条块分割, 环渤海地区呈现出产业结构趋同现象, 大部分省市都有钢铁、煤炭、化工、建材、电力、重型机械、汽车等传统行业, 目前又在争相发展电子信息、生物制药、新材料等高新技术产业, 甚至都要求有自己的出海口。一些主要城市之间不仅缺少经济合作, 而且还存在不同程度的重复建设和恶性竞争。近些年, 逐渐上马汽车、钢铁等重大工业项目, 受北京的影响, 毗邻的天津无法得到更多的资源。上世纪90年代京津两地为了争夺30万吨的乙烯生产基地项目, 各不相让, 最终双方分别建成一个15万吨的项目, 都没有实现规模效益。由于环渤海地区产业同构现象的存在, 必然制约着该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 影响整体福利的改进和整体竞争力的提高。

(2) 产业配套条件较弱, 限制了科技优势的发挥

由于在环渤海区域内各地制定的都是自身的发展规划, 京津两地缺乏协调, 都在打造自己的完整产业链, 很少进行跨地区的合作, 造成环渤海区域产业整体配套环境远不及长三角和珠三角。几年前IBM公司的芯片投资项目, 虽然对天津开发区的优惠政策非常满意, 但最终还是落地上海, 原因是上海的综合市场环境和芯片行业聚集度优于天津。BHP公司舍弃天津开发区的优惠政策而选择苏州工业园, 原因在于苏州周边的市场规模比天津高一个数量级。

尽管环渤海地区的综合科技实力位居全国前列, 但是本地区的知名大企业、科研机构都舍近求远到长三角、珠三角地区寻求合作伙伴。北大方正100万台电脑生产线和数码产业基地设在东莞;清华同方的生产基地设在苏州;摩托罗拉公司总部设在北京、生产基地设在天津, 除了在京津冀少量的厂家为其生产少量配件外, 绝大部分零配件产品来自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在环渤海区域共同关注的科研领域, 例如:环境保护、风沙治理、水资源综合利用等, 缺乏科技合作和分工, 往往是各自为政, 分别进行投入, 难以形成合力, 以至于造成科技资源的浪费;即使是现有的科技合作, 基本上是政府推动, 跨地区主动寻求科技成果产业化的市场机制和动力机制明显不足。

3. 区域内经济中心的作用尚需加强。

一个强有力的经济中心, 能够承担起组织、协调区域经济活动的重任, 合理配置区域内的资源, 优化产业结构, 使区域的整体竞争力达到最优。经济中心所在城市的形成和发展, 是区域经济发展的主要杠杆。当经济中心对周边地区产生强大的辐射和影响时, 就能够有力地促进资金、信息、人才等要素在区域内各个地区之间有序流动, 推动各地区的互动。长三角和珠三角的飞速发展很大程度上得商于其经济中心——上海, 尤其是上海作为我国经济实力最强的城市, 它通过辐射作用, 向周边地区不断进行产业、技术、信息等的扩散, 带动周边地区的经济发展。但是, 在环渤海地区, 很长一段时间里, 经济中心的作用并不明显, 近年来这一状况已经有了很大改变。2006年7月27日, 国务院批复同意修编后的《天津市城市总体规划 (2005年-2020年) 》, 进一步明确了天津城市性质、定位和发展重点:天津是环渤海地区的经济中心, 要逐步建设成为经济繁荣、社会文明、科教发达、设施完善、环境优美的国际港口城市、北方经济中心和生态城市。这几年, 天津的综合经济实力和对周边地区辐射和影响都在不断加强, 但与上海在长三角发挥的作用相比, 天津仍有距离。

三、环渤海区域合作应该关注的主要问题

为了环渤海地区的可持续发展, 进一步提高环渤海区域的竞争力, 更有效地开展区域合作, 今后在环渤海区域合作过程中应该关注以下主要问题:

1. 局部与整体的关系

通过参与区域合作组织来共同追求和实现区域性的整体利益, 实现共同发展的效应, 是加入区域合作组织的基本目标, 也是区域合作组织建立和发展的基本动力。从环渤海区域开展合作的背景和提出的合作目标看, 各省和地区都希望在环渤海区域整体利益的框架下, 实现自身利益的最大化, 各省和地区的局部利益与区域性的整体利益并不总是完全一致, 有时甚至会有明显的冲突。在环渤海区域合作发展的过程中, 局部利益应该服从整体利益, 但是在追求整体利益提高的同时, 绝不应该忽视局部利益。

环渤海区域合作的主要目标, 除了2004年6月26日在河北廊坊召开的环渤海合作机制会议确定的内容之外, 还应该补充以下的内容, 即环渤海区域整体效益的提高以及可持续发展能力和整体竞争力的提升。部分地区利益的增长不是环渤海区域合作的首要目标, 共同的目标是开展合作的前提, 只有具备这一前提, 合作过程中才能形成合力。区域经济发展的关键所在, 就是通过合作, 实现优势互补, 获得互惠互利的发展, 提高整个区域的竞争力, 区域中的各个地区是从整个区域的竞争力的提高过程中获取本地区应得的利益。

通过环渤海区域合作, 可以共同克服地方性的封锁和壁垒, 实现互补性的发展, 以合作伙伴在政策环境、资源、区位、交通、人才以及信息等方面的差异性为基础进行互补性发展, 使处于不同发展水平的地区整合形成较高水平的专业化协作分工体系, 发挥整体区位优势, 加强港口和腹地的协同配合, 实现统筹发展的效应。因此, 近年来, 环渤海区域已经开始把实现环渤海区域经济一体化作为提高本区域社会经济发展整体收益水平的重要途径。

2. 竞争与合作的关系

环渤海区域内部的竞争主要源于追求经济利益最大化和地方保护主义的需要, 因此, 竞争对区域经济的发展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通过竞争可以增强区域内部各个地区的竞争意识, 抓住机遇, 充分利用自身优势, 推动本地区的发展。但是, 如果地区之间盲目地竞争, 有可能破坏区域内部各地区之间要素的合理配置和流动, 最终将会损害整个区域的整体利益。在环渤海区域经济发展的过程中, 应该既有竞争, 又有合作, 在竞争中合作, 在合作中发展, 实现区域内各地区共同发展的多赢局面。由于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实力普遍较弱, 合作会给这些地区的经济发展造成很大的波动, 但是随着合作的深入和持续, 区域内部的联系日益密切, 通过发达地区的带动和扶持, 欠发达地区必将获得快速的发展。

目前, 在经济全球化和市场化的大背景下, 社会地域分工已经由垂直分工向水平分工转变, 生产的专业化程度越来越高, 必然导致各地区单纯依靠竞争不可能获得本地区发展所需要的全部资源, 因此必须建立既有竞争又有合作的运行方式, 以实现区域经济发展的繁荣。一般认为, 在区域经济合作的状态下, 一个地区的最高利益并不必然是另一个地区的最高利益, 地区之间的合作能够产生价值, 但价值的总量与合作的性质息息相关, 合作得越好, 产生的价值就越大;反之亦然。总价值量相关, 这是区域内不同地区利益的共同之处, 但是在利益分配的过程中, 则表现为明显的竞争关系。如果利益分配达不到各地区的预期, 就会影响到各地区对未来合作的行为, 从而进一步影响到合作产生的价值总量。事先参与合作的地方政府对合作的前景是不明确的, 合作能够给自己带来多大的利益, 取决于合作各方采取的行动。合作各方争取利益分配的过程, 是一个典型的博弈过程, 如果博弈过程进展得顺利, 区域内各地区之间就会进一步走向合作, 反之, 不同地区之间就会退化到竞争关系。过去, 环渤海区域存在的同质、同构和恶性竞争的现象, 根源就在于没有处理好区域合作过程中竞争与合作的关系。

环渤海区域的发展既需要竞争, 也需要合作, 在不同的阶段、不同的地区以及不同的方面, 可能会以竞争为主, 也可能会以合作为主。应该认识到, 无论竞争还是合作, 都是为了环渤海区域的发展所使用的手段, 既没有永远的竞争, 也没有永远的合作, 只有永远的环渤海区域整体利益, 环渤海区域发展的目的是为了获得更多的环渤海区域经济利益, 提高环渤海区域整体竞争力, 更好地促进环渤海区域的发展, 这才是环渤海区域合作的灵魂所在。

3. 核心城市与农村腹地之间的关系

北京市的城市布局起先是参考莫斯科市进行规划设计的, 现在的莫斯科市已经意识到了城市聚焦所带来的社会问题, 正在从区域角度设法加以改进, 从周边地区向指状发展。北京和天津市也应该对城市的无序集中进行“有机疏散”, 缓解空间压力。京津冀北地区除了核心城市以外, 城市化水平很低, 还没有形成大中小相结合、空间布局与功能结构相结合的合理体系, 在环渤海区域未来的发展过程中, 京津冀地区应该逐步形成功能互补的城市群体。然而就在环渤海区域的核心城市北京和天津快速发展的时期, 河北省却存在着相当多的贫困县, 腹地贫困问题不能解决, 将会影响环渤海区域城市群和腹地生态经济的快速成长, 不仅实现不了环渤海区域共同发展的目标, 相反还会起到阻碍和抑制的作用。

4. 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的关系

环渤海地区资源种类丰富, 储量巨大, 可以划入资源依托型经济区。但是, 环渤海地区人口密度也较大, 与全国其他地区比较, 人均资源占有量并无太大优势。目前, 环渤海地区人均矿产资源占有量虽然接近全国平均水平, 但是, 还达不到世界人均占有量的50%;人均淡水资源占有量只达到全国平均水平的25%, 还不到世界人均占有量的7%;人均耕地面积仅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22%, 是世界人均占有量的7%;到2010年, 环渤海地区人口规模估计将超过2.8亿, 人口的大幅度增长, 对环渤海地区资源的开发利用和环境保护都将造成极大的压力。

长期以来, 环渤海地区主要依靠粗放式经营, 外延扩张速度快, 但是经济效益不理想。粗放式经营的直接表现是资源消耗高、产出低、浪费大。在环渤海地区, 主要工业品的原材料消耗比发达国家高出60%, 单位产品用水量比发达国家高出3至5倍, 单位工业增加值所消耗的矿物原料比发达国家高出3倍, 能源利用效率只有发达国家的30%, 单位国民生产总值能耗是发达国家的3至4倍。矿产资源的总回采率仅为30%, 比世界平均水平低20%, 二次能源利用率仅相当于世界先进水平的35%, 每年因资源浪费所造成的经济损失达50亿元。在资源开发利用的同时, 产生大量的污染物, 使得环渤海地区的生态环境承受着越来越大的来自经济发展的压力。长期粗放经营, 以煤炭为主的能源结构排放出大量废气、废水、废渣和烟尘, 使环渤海地区环境污染不断加重, 生态平衡遭到严重破坏;密集的人口和城市群也在不断加重环渤海地区的环境压力。环渤海地区大中城市的大气质量都达不到国家一级标准;工业废水处理率不到60%, 生活污水处理率不到10%, 固体废弃物和生产垃圾处理率不到30%, 大部分都未经处理就排放, 以至于污染越来越严重, 治理难度越来越大。

环渤海地区的环境污染有以下特点:一是污染空间广。无论是天上地下, 内陆、海洋、河流、湖泊, 还是城市、农村等, 都存在污染。二是污染领域宽。大气、土壤、水、森林、草场、动物、植物以及人体健康, 都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三是污染危害严重。受污染危害最严重的是城市、大气和地表水, 水污染已经殃及环渤海地区的各省市和各个方面, 大辽河、太子河、浑河、永定河、海河、小清河和淄河等都受到严重污染;地面水的污染引起辽中、京津唐、胶济铁路沿线和石家庄等地区地下水的水质普遍超标。四是各个地区排污状况不平衡。山东、辽宁和河北成为环渤海污染物排放的主要地区。比较而言, 北京和天津的污染物减排工作做得最好, 尤其是天津市, 注重循环经济发展, 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高达99.4%, 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达100%。

2001年10月1日, 国务院批复了《渤海碧海行动计划》, 重点加强环渤海地区环境污染的治理工作;与此同时, 环渤海地区还加快了产业结构调整和推进实施清洁生产的步伐, 淘汰和关闭了一批资源浪费大、能源消耗高、污染环境重的工艺、产品和企业, 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环渤海区域结构性污染对环渤海生态环境的压力。

环渤海地区工业化、城市化的进一步发展, 对环境的冲击也会越来越大, 环境问题对社会经济协调发展的影响也会更加突出。环境保护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 涉及到环境建设、污染防治、生态资源保护以及环保产业和环保市场等多个领域, 涉及到政府的多个部门和多个机构。环渤海地区的生态环境问题, 从现象上看, 主要产生于粗放式发展模式造成的生态环境恶化;而更深入的原因则在于经营体制和合作机制不完善、法规不健全、缺乏统一规划和协调、缺少综合管理以及监管能力不足。从环渤海地区的环境保护协作来看, 目前环渤海区域缺乏一个整体性的生态补偿机制, 以至于各自为政的地方政府没有进行环保协作和监控的正向激励。补偿的对象主要是生态环境脆弱的上风口、水源头和矿藏开采地等地区, 补偿的实质是运用市场手段, 由受益地区通过各种渠道筹措资金补偿为了保护生态环境而作出牺牲的地区。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在目前的社会经济发展中已经成为严峻的现实问题, 对于环渤海地区更是如此。

参考文献

[1].戴相龙:“改进服务、扩大合作, 共同促进环渤海区域经济发展”[J].《环渤海经济瞭望》, 2007, (06) ;

[2].高洪深:《区域经济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6;

[3].李雁争:“两大原因制约环渤海经济圈发展:[N], 《上海证券报》, 2006-1201;

[4].潘文卿:《环渤海区域发展报告:历史、现状与趋势》[M].北京:企业管理出版社, 2006;

[5].章昌裕:《世界都市圈与中国区域经济发展》[M].北京:中国商务出版社, 2006;

[6].张秀生:《区域经济学》[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 2001;

上一篇:后勤保障能力下一篇:3G新闻直播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