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工过程论文

2024-07-23

施工过程论文(精选12篇)

施工过程论文 篇1

在桥梁建设中所涉及到的问题非常多,比如在制作钢筋捆绑时需要工作监督人员的严格监督,此过程一旦出错就会导致很严重的后果,再例如混凝土浇筑时需要注重混凝土的稀释度,只有保证粘稠度在一定的范围内才能确保桥体的坚固。总之,在桥梁建设中需要很多注意的地方,下面见就着重分析箱梁施工问题。

1 桥梁施工

对于基础的桥梁建设来说最为重要的就是关于后期出现裂缝问题的防治,一般的建设工序分为前期的墩身建设,系梁以及盖梁,支座垫石等工序,中期为支座安装以及梁体预制或现浇,桥梁安装等,对于后期就需要对桥梁整体检测,对护栏、桥头搭板以及伸缩缝安装都需要严格的检测,如果发现问题应该给予正规的重视。

2 箱梁施工

近几年来,伴随着国家对道路桥梁的建设加大,建设行业飞速发展,现今的浇钢箱梁被广大建筑业所应用,正是由于它自身拥有优美的线型和较强的适应性才被各大建筑企业所应用。在二十一世纪中期对于箱梁建设工艺可以说是成熟许多,但是事物没有绝对性,所以伴随而来的就是经常出现的不足之处,对于箱梁建设的缺点就是在后期的建设中会出现一些裂缝,而这些裂缝大多都是由于箱梁本身的结构类型导致的`。

但是如果在实际的操作中发生了裂缝问题而不加以解决,最后导致出现裂缝,那么此时的裂缝就是严重问题,因为出现裂缝就是证明在实际操作中存在较多漏洞,例如工作人员的技术不纯熟,施工工艺不成熟,质量监督不严格等等,这些都会导致裂缝的发生。下面就针对箱梁建设中的问题做出简要分析并做出相应策略部署。

2.1 裂缝问题

(1)产生裂缝原因

(1)在整体的载荷作用下,对于桥梁的承受应力一般会小于0.75,而出现裂缝时这个应力就会大于0.75,这样就会导致钢筋受力不均,在一定的角度上形成交错的横向裂缝。钢筋砼梁在中载荷的作用下就会出现0.25mm宽的裂缝,正如上文所说,如果是在工程结束后出现裂缝而且裂缝宽度小于0.3的话就属于正常现象,但是如果是在施工中出现此类状况,那么即使裂缝小于0.3mm,那么也需要重视处理,因为这个裂缝会随着施工进度的进行而不断的扩宽,最后导致严重后果。另外在裂缝的问题上还存在一点原因就是设计的问题,如果是在前期的设计中出现了漏洞,那么就会导致工程质量。在工程桥梁建设中一般导致裂缝的原因有五点,第一是由于砼振捣压的力度不够,导致密度太小;第二是由于在对原材料采购时,对于原材料的质量没有严格的检测;第三是在实际施工中的操作没有与设计图纸中的要求达到一致;第四是由于在工程建设中建设厚度达不到规格的设计要求;第五是由于完工后支架的拆除过早,箱梁还没有成型就取下;

(2)在混凝土的质量问题上有很多因素,其中由于保护厚度不足以及混凝土的质量较差都会导致钢筋的抓应力不足,另外由于混凝土极易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发生发应,其形成的氧化物会对钢筋表面发生氧化反应,致使钢筋的硬度降低,再有周围物质中的氯化物会破坏钢筋表面的氧化膜,导致钢筋中的离子发生改变,致使其表面厚度增加,进而影响其周围间隙,最后导致裂缝发生。这一原因的发生是由于破坏了内部结构问题导致增大间隙紧张,一般性的原因有如下几点,第一是由于保护层过薄,致使厚度不达标;第二点是混凝土中掺入了不明物质,多为氯化物;第三点是箱梁建设中所用到的钢筋没有严格的检查,对于钢筋表面的锈迹不做太多处理;

(3)变形对于箱梁建设中影响较大,对于砼梁的受力形变影响一般体现在温度和湿度两方面,如果温度过高那么砼梁就会变小,如果湿度低的话,形变就会加大,但是对于形变的约束一般体现在地形的影响以及弹性的影响,一般性的原因有如下几点:第一是支架变形的稳固性不能满足支撑;第二是砼配合的比例不符合实际需要;第三是支架的顶挠度控制不够严格;第四是地形基础沉降不符合要求的均匀;第五是在浇筑时不能很好地掌握温度的一致性;

2.2 策略

就目前而言,我国的道路纵横交错,但是随着不断的建设,虽然解决了交通拥堵问题,但是在一定程度上却造成了安全上的忧患,道路的交错过密或是过长问题都会导致道路在外观上产生一定安全隐患,裂缝问题就是最常见的隐患之一。所以针对现阶段的建设问题就需要做出一定的补救措施。

(1)对于裂缝的补救需要知道产生裂缝的原因是什么,所以对于载荷引起的裂缝就需要工程建设在技术指导上有一定的严格性以及在遵循图纸的要求上要完全一致,虽然制度是这样拟定,但是在实际的操作中仍然存在很多的建设单位为了谋求一时的方便而导致施工中出现难以修复的问题,为了解决更进一步出现的问题,工作人员就会私自更改设计图纸,从而结构发生变化,导致箱梁在后期的养护中会断续的出现裂缝。所以针对此事件我们需要在箱梁的建设中每个步骤以及渠道都要严格把关,对于难以解决的问题要上报不可私自解决。

(2)对于前期原料的采购问题是每项工程中都会出现的问题,一些人为了谋求较大的利润,会进购质量较为低劣的原材料。在桥梁的建设中砼的强度与所用原料的质量问题有着莫大的联系,所以一旦原料出现问题就会导致一系列的问题出现,我的建议是在原材料监管中要加大对材料的抽查力度,要坚守“宁可错杀一千也不要放过一个”的态度。上文中说到在混泥土浇筑时会由于温度的影响导致盈利发生变化,最后导致裂缝出现,所以在这里就需要对混泥土浇筑工艺时的温度监控好,尽量保证的浇灌。另外在混泥土中的砂石保证石料含量在1%-15%之间,保证清洁度,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保证箱梁后期工序完成。

(3)对于保护层的要求就需要在设计上的严格性,如果要想减少破坏性,那么就要保证保护层的厚度处于3~5cm之间。现实中,工程部门虽然已经做到厚度的标准性,但是由于后期在摆放间距上存在误差导致在砼浇过程中出现钢筋压力过大,破坏垫块。所以针对上述问题的发生就需要我们在改善措施上不光要保证厚度的标准性还要保证两者之间距离的均匀性。

(4)在后期支架拆除问题上要严格的遵循规定的拆除时间,需要箱梁的砼强度高于80%。

关于箱梁的建设问题存在诸多问题,无论是在前期的建设还在中期以及后期的养护上都需要一定技术和方案性。

3 总结

希望通过本文对桥梁建设中箱梁的施工分析,通过阐述箱梁工艺、建设问题、裂缝、改善等问题,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帮助桥梁建设水平的提升,为我国的桥梁建设增添真正的力量源泉。

摘要:在桥梁施工中最为重要的一道工序就是对箱梁的建设。在实际的箱梁施工中对于整个工程质量都有很大的影响,从施工的角度一般的会体现在施工工艺上以及在原材料的质量上,从施工人员的角度上一般体现在人员的整体业务水平上以及人员的整体素质上,本文就桥梁施工中箱梁施工的种种问题进行分析。

关键词:桥梁施工,箱梁施工,问题分析,策略

参考文献

[1]于淼.预应力混凝土箱梁施工[J].北方交通.2011-04.

[2]李灿.预应力箱梁预制的施工工艺[J].交通世界.2009-07.

[3]葛通.预应力箱梁预制的施工工艺浅析[J].青春岁月.2011-02.

施工过程论文 篇2

  对施工过程的研究,首先是对施工过程进行分类,并对施工过程的组成及其各组成部分的相互关系进行分析,

按不同的分类标准,施工过程可以分成不同的类型。

 (1)按施工的性质不同,可以分为建筑过程和安装过程。

 (2)按操作方法不同,可以分为手工操作过程、机械化过程和人机并作过程(半机械化过程)。

 (3)按施工过程劳动分工的特点不同,可以分为个人完成的过程、工人班组完成的过程和施工队完成的过程。

 (4)按施工过程组织上的复杂程度,可以分为工序、工作过程和综合工作过程。

  ①工序。工序是组织上分不开和技术上相同的施工过程。工序的主要特征是:工人编制、工作地点、施工工具和材料均不发生变化。如果其中有一个因素发生了变化,就意味着从一个工序转入了另一个工序。从施工的技术操作和组织的观点看,工序是工艺方面最简单的施工过程。例如,生产工人在工作面上砌筑砖墙这一生产过程,一般可以划分成铺砂浆、砌砖、刮灰缝等工序;现场使用混凝土搅拌机搅拌混凝土,一般可以划分成将材料装入料斗、提升料斗、将材料装入搅拌机鼓筒、开机拌和及料斗返回等工序;钢筋工程一般可以划分成调直、除锈、切断、弯曲、运输和绑扎等工序。

  工序又可以分为更小的组成部分——操作和动作。操作是一个动作接一个动作的组合,如钢筋剪切可以划分为到钢筋堆放处取钢筋、把钢筋放到作业台上、操作钢筋剪切机、取下剪切完的钢筋等操作。动作是由每一个操作分解的一系列连续的针对劳动对象所做出的举动,如到钢筋堆放处取钢筋,可以划分为走到钢筋堆放处、弯腰、抓取钢筋、直腰、回到作业台等动作。

  将一个施工过程分解成一系列工序的目的,是为了分析、研究各工序在施工过程中的必要性和合理性。测定每个工序的工时消耗,分析各工序之间的关系及其衔接时间,最后测定工序上的时间消耗标准。一般来说,测定定额只分解到工序为止。

  ②工作过程,

工作过程是由同一工人或同一工人班组所完成的在技术操作上相互有机联系的工序的总和。其特点是在此过程中生产工人的编制不变、工作地点不变,而材料和工具则可以发生变化。例如,同一组生产工人在工作面上进行铺砂浆、砌砖、刮灰缝等工序的操作,从而完成砌筑砖墙的生产任务。在此过程中生产工人的编制不变、工作地点不变,而材料和工具则发生了变化,由于铺砂浆、砌砖、刮灰缝等工序是砌筑砖墙这一生产过程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它们在技术操作上相互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所以这些工序共同构成一个工作过程。再如,现场生产工人进行装料入斗、提升料斗、材料入鼓、开机拌和及料斗返回等工序的操作,从而完成使用混凝土搅拌机搅拌混凝土这一生产过程的生产任务。所以,上述这些工序共同构成一个工作过程。从施工组织的角度 看,工作过程是组成施工过程的基本单元。

  ③综合工作过程。综合工作过程是同时进行的、在施工组织上有机地联系在一起的、最终能获得一种产品的工作过程的总和。其范围可大到整个工程或小到某个构件,例如,混凝土构件现场浇筑的生产过程,是由搅拌、运送、浇捣及养护混凝土等一系列工作过程组成的;钢筋混凝土梁、板等构件的生产过程,是由模板工程、钢筋工程和混凝土工程等一系列工作过程组成的;建筑物土建工程,是由土方工程、钢筋混凝土工程、砌筑工程、装饰工程等一系列工作过程组成的。

  施工过程的工序或其组成部分,如果以同样次序不断重复,并且每经一次重复都可以生产同一种产品,则称为循环的施工过程。反之,若施工过程的工序或其组成部分不是以同样的次序重复,或者生产出来的产品各不相同,这种施工过程则称为非循环的施工过程。

  在施工过程分类的基础上,对某个工作过程的各个组成部分之间存在的相互关系进行分析,目的是全面地确定工作过程各组成部分在工艺逻辑和组织逻辑上的相互关系,为时间测量创造条件。

浅析施工过程属地协调管理 篇3

【关键词】属地;属地管理;属地划分

本文重点从属地管理的理念入手,分析推进属地管理的一些具体方法和措施;

一、属地管理概述

1.属地管理概念

属地:即工作管辖范围,可以是工作区域、管理的实物资产和具体的工作任务(项目),也可以是权限和责任范围。

属地管理:即对属地内的管理对象按标准和要求进行组织、协调、领导和控制。

属地主管:即属地的直接管理者。(可以是经理、厂长、主任、段长、班长及员工等)。

2.属地管理目的

为了落实线性管理责任,树立“安全是我的责任”的意识,实现“谁主管,谁负责”的目标,从而实现从“要我安全”到“我要安全”的转变。属地管理是确保安全直线管理实施的有效工具。

3.属地划分

属地管理与“家”的概念相同,属地划分的原则也是与之类似。属地主管对属地享有管理权,任何人任何时候进入属地做任何事都要接受属地主管的管理。

4.属地划分原则

(1)属地划分应有明确的范围界限,有具体的管理对象(人、事、物等),有清晰的标准和要求。

(2)属地划分应遵循层级负责、人人有责的原则。

层级负责:按照层级管理的原则,从领导到操作员工每个层面均应有自己的属地。

人人有责:每一个属地(项目部、机组或车间、岗位)每一时刻均有人负责管理。

(3)属地的划分一般根据以下方式:

工作区域划分:主要针对基层人员。各部门(分厂、部室)需将本部门(分厂、部室)的管辖区分片落实到具体的责任人,做到公司所属的每一片区域、每一桩房屋、每一条马路、每一块绿地和闲置地等在每一个时刻均有人负责管理。

资产(装置/设备)划分:主要针对直接作业(使用)人员。各部门(分厂、部室)需将本单位的管辖设备设施落实到具体的责任人,做到每一台设备、设施(包括生产设施和办公设施、生活设施)等在每一个时刻均有人负责管理。

职能权限划分:主要针对各级管理人员。各部门(分厂、部室)需将属于本单位职责范围内的任务细化分配给各位人员,做到事事有人管,管理不缺位、不越位、不错位。

主顾关系划分:主要针对检修和施工项目。各部门(分厂、部室)及属地主管需对属地内作业的人员进行管理,对其作业内容、安全措施、行為规范等进行过程监督,做到每一项作业、每一个作业人员在作业过程中均受控。

5.属地职责

(1)属地主管的主要职责

1)对属地内一切不安全的行为进行制止;

2)监控属地内设备设施及应急设施的完好性,并保持作业现场的整洁有序;

3)对进入本属地人员进行安全教育和危害告知,并对其在属地内的活动进行监督管理;

4)对属地内的作业许可监督管理;

5)对属地内发现的各种隐患、事故按照程序进行报告,对突发事故做应急响应。属地内的作业,由属地主管首先签发,跨属地作业根据影响范围的大小及风险程度由相应属地主管如班长、主任等首先签发

(2)属地职责与专业职责的区别

属地职责主要是做好人和物的日常管理,不涉及专业。

举例:管理人员,包括但不限以下职责:据影响范围的大小及风险程度由相应属地主管如班长、主任等首先签发;属地主管有责任纠正与制止“三违”(违规作业、违章指挥、违反劳动纪律)行为;对于验收工作,技术人员进行技术性验收,属地主管对工作场及设备设施及工(器)具完整性进行验收;对属地内的的承包商日常工作安全表现的考核及表现评估由属地主管负责现场记录。

6.属地标识

关键属地区域要有明确的标识,注明属地区域名称、负责的设备、属地职责、属地主管等信息。

二、属地管理的实施流程

1.成立专职实施小组:成立部门主管为组长的属地管理实施小组;成员主要包括基层单位各层级管理骨干。

2.全员培训:培训采取由上至下层级推进的办法,部门主管首先是培训师,各层级管理者也要负责本辖区的培训,要将属地管理概念灌输到每一个员工培训方式要简单实用,可集训、班组会、小组会、讨论、一对一等多种形式进行。

3.划分属地区域:按照基层单位实际进行划分,逐级推进,达到人人有属地、人人有责任。

4.明确责任、权限以及各级管理范围:逐级将属地由上到下、由大到小分解到各层级主管各级主管在获得属地区域的同时,要界定本属地管理的责任、权限和范围。

5.将属地职责并写入岗位职责:明确属地主管职责和权限并写入本岗位的岗位职责,在公司现有基层单位岗位操作指南的基础上补充增加属地管理职责。

6.设立属地标识牌:属地区域要有明确的标识,注明属地区域名称、负责的设备设施、属地主管。属地标识应清晰醒目,便于识别。

三、结论

HSE属地管理工作不应局限于实体属地的划分,而要科学、系统的按照属地管理的原则执行,落实属地管理,就是要落实各项工作的负责人对各自承担工作的安全环保负责,做到“谁工作谁负责、谁管理谁负责”;落实各级领导对分管领域、业务、系统的安全环保负责;落实每一名员工对自己工作岗位区域内的安全环保负责,包括对区域内设备、作业活动的安全环保负责。做到“谁的领域谁负责、谁的区域谁负责、谁的属地谁负责”,把岗位职责和属地责任融为一体.形成“事事有人管、人人有专责”的良好局面,保证了安全管理无空白。

参考文献

[1]董国永,刘景凯.《中国石油集团公司HSE管理体系运行模式的研究》: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05(3).

[2]戴颂文.《国外HSE管理体系的应用状况及发展趋势》,当代石油石化,2009(7).

[3]梁曹,刘汉武.《关于推进和完善HSE 管理体系的几点思考》,科技资讯,2009(21).

[4]刘景凯.《基于管理实践的HES管理体系建设研究》,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08(2).

施工项目过程管理 篇4

电力施工项目管理是指完成一次机组整体或部分施工任务, 从项目的开始到项目结束的全过程。主要包含前期跟踪、调研、招投标、项目筹划、施工准备、现场施工、竣工验收、效果评价、经营管理、财务管理等, 是公司管理的缩影, 也最能体现公司的综合实力。

1 前期工作

1.1作为项目管理者必须参与招投标全过程。接收招标书, 要组织人员进行招标工程的市场调研包括第几次施工、设备施工前的运行状况、投标单位、投标报价、付款情况、安全技术管理水平、备品备件准备、社会平均用工成本、施工深度等等, 组织相关专业研读标书内容, 对标书中不明确的内容提出澄清要求, 与对方沟通。

1.2组织相关专业人员进行现场勘查, 通过勘查现场, 了解施工设备修前状况、施工现场和施工条件, 调查当地风土人情、交通、住宿、劳动力市场、租赁市场、医疗状况等, 落实项目内容。

1.3根据项目情况初步确定项目部人员构成, 组织公司相关专业人员根据工期要求制定施工计划, 明确主要节点。

1.4参与投标书编制、投标。

1.5中标后合同的谈判及签订。

工程承包合同是承发包双方用以明确工程承包的内容和范围、工程进度、质量、造价、双方权利、义务、规范双方行为准则的契约, 是双方协商一致具有法律效力的重要文件, 是完成施工项目的依据, 也是项目管理工作的主要依据。任何超越合同条款范围的内容, 均要通过重新谈判, 签订补充协议后执行。所以项目管理者必须加强项目的合同管理, 领导项目组人员认真履行合同条款。增加工作量必须办理项目增加变更单, 并注明工作量、金额等, 无变更单施工项目不得开工。

2 项目筹划

2.1机构设置及组织筹划。

2.1.1成立组织机构 (领导小组、工作小组) 。

2.1.2组织召开项目开工前准备会。

2.1.3成立项目部, 明确职责分工, 制定管理制度。2.2人力资源的落实。

2.2.1安全、质量、后勤管理人员确定。

2.2.2项目各专业人员确定。

2.2.3外聘人员确定。

2.2.4外协队伍的确定。

2.3工器具、施工材料的提报。

准备工器具及消耗性材料, 不足部分提报施工材料、工器具需求计划, 经工程技术部审核, 公司领导批准后报计划经营部, 根据公司现有物资状况办理有关材料的领用或购买手续。物资的采购要严格执行《公司物资采购招投标管理办法》。

2.4生活后勤准备的落实。

2.5各专业任务的分解与落实。

2.6工期及进度计划确定, 制定施工网络图。

2.7备用金的准备。

根据公司资金管理的有关规定, 对备用金实行预算管理。项目经理根据工程在各个阶段进展情况对资金的需求及时向财务部提出资金预算申请, 并同资金的使用清单一起交公司财务部。

2.8项目经测算后确定经营目标。 (如工程项目测算表)

2.9签订项目目标责任书。

3 施工准备

3.1人员准备。

3.1.1应用于项目的具体人员姓名、数量、身份证号及复印件。

3.1.2人员批次及数量。

3.1.3女工数量或有其他特殊情况的说明。

3.2生产准备。

3.2.1对于每一项工作进行确认分工, 列出具体负责人, 落实目标确定责任。

3.2.2需其他单位配合的联系相关配合单位。

3.2.3需另雇技工、焊工、临时工的落实。

3.2.4安全风险的分析及制定预防措施。

项目部要始终坚持“安全第一”的方针, 要构建安全监督网络, 明确安全职责, 完善安全保障体系。要建立一支“人员无伤害, 系统无缺陷, 管理无漏洞, 设备无故障, 风险可控制, 人机环境和谐统一”为基本要求的安全型队伍。

3.2.5文明生产标准的制定及学习。

要创建一流优质施工队伍, 必须提高文明生产管理水平, 以“6S”管理为基础, 制定出适合于项目施工的文明生产实施细则及考核标准, 组织员工认真学习, 以标准来规范自己的行为。

3.2.6工具准备、检查及电动工器具的检验;辅助器械的检验。

3.2.7施工作业文件的准备 (作业指导书、施工记录) 。

3.2.8项目方案及措施的编制落实。

3.2.9停机前需做的准备 (试验、缺陷了解等) 。

3.2.10 (甲方) 备品备件的落实。

3.2.11保温及架子的提前落实、准备。

3.2.12现场安全措施的制作、布置。

3.3后勤准备。

3.3.1天气、路程、食宿等基本情况的落实。

3.3.2联系方式的落实 (电话卡分配) 。

3.3.3服装、安全帽的落实。

3.3.4材料询价及购置。

3.3.5应急准备。

3.4车辆准备。

3.4.1工具箱装车。

3.4.2根据人员批次人数, 确定座次。

3.4.2工具车准备。

3.4.3特殊车辆 (叉车、吊车、高空作业车) 联系及准备。

4 外协队伍落实

4.1外协项目的确定。

4.2外协项目合同、安全协议、技术协议的签订。

4.3外协项目人员的安全培训、技术交底。

4.4外协队伍进驻时间的安排。

4.5明确与外协队伍的联系方式。

5 进厂开工准备

5.1人员出入证件的办理 (进行入厂前三级培训) 。

5.2工具车出入证件的办理。

5.3办理开工手续。

5.4工作票、动火票的办理、学习。

5.5熟悉作业环境。

5.6生产场地布置及安排。

5.7安全文明设施的布置, 宣传标语的落实。

5.8备品备件的落实、领取和质量检验。

5.9脚手架搭设及保温拆除的提前布置。

5.10外协队伍进厂手续办理。

6 现场检修

6.1设备拆前作业点的布置。

6.2修前与甲方验收人员沟通。

6.3按照作业文件要求及时通知甲方验收人员进行签字确认。

6.4施工过程的质量控制, 文件包的内容:工作任务单, 作业指导书, 施工工艺卡, 三讲一落实交底卡, 工作票, 动火票, 施工前及施工过程记录, 验收单等。

6.5检修过程的安全文明生产监督。

6.6变更项目与甲方沟通, 并及时上报项目部审核确认。

6.7分项验收、试运。

6.8检修机组的整体试运。

6.9各专业总结。

6.10项目总结。

7 竣工验收

7.1资料的整理及收集, 向甲方移交技术资料。

7.2施工人员撤离的安排。

7.3施工机械撤离的安排。

7.4施工现场的整理。

7.5物资清理。

7.6组织竣工验收。

8 效果评价

8.1填写工程评价报告。

8.2变更项目费用的核定与合同签订。

8.3项目质量回访及后续市场的开拓。

8.4资金及质保金的结算。

8.5外协队伍、分包队伍建立档案, 进行评价。

8.6按照项目经理责任制进行兑现。

9 结论

防水防腐涂料施工过程 篇5

1.在涂刷防腐涂料之前,应清除被涂物表面的焊渣、氧化皮、铁锈、水迹、油污、尘土等疏松附着物,除锈标准为Sa2.5级;

2.当被涂物表面处理好,确认干燥无污、光滑平整符合涂刷要求时,应及时涂刷防腐防锈底漆,以免二次返锈。

施工环境条件

1.温度:一般控制在0~35℃;2.湿度:一般控制在不大于80%(大气湿度);3.在有雨、雾、空气湿度较大和风沙条件下,禁止户外施工;4.野外作业和露天施工时,遇到雨、雾天应在下班前用雨布盖好已涂装的钢构物件。涂料的调配

1.底漆按甲:乙=6:1比例调配;2.底漆充分搅拌均匀后,23±2℃经熟化20~30分钟方可施工,调配熟化好的涂料一般控制在3~4小时内用完,未及时用完并已发厚的余料不得稀释后在用;3.涂刷第二道底漆时,涂装间隔最短6小时,最长2周;4.底漆实干情况下(12~24小时)方可涂刷配套施工面漆;5.面漆按甲:乙=5:1比例调配,调配均匀后略静止一会即可施工;6.不论是底漆还是面漆在调配涂料时,配比和计量一定要准确;7.面漆道数增多时,涂装间隔为最短2小时,最长48小时;8.施工全部完毕后,须待48小时后,方可投入使用。涂料施工方式及道数

刷涂、滚涂或喷涂,如施工过程中涂料太稠,可适当添加0~6%专用稀释剂,不宜过量,一般分一底二面或二底二面涂装。

防腐涂料施工、存放注意事项:

1、涂料的涂装严格按照产品说明的重量比例配制、涂装施工及保养。

2、涂料应存放在干燥、通风、阴凉处,严禁雨淋暴晒、和接近火源;运输应遵守易燃运输的安全规定。

3、为确保涂层质量,施工时,如遇风沙、雨、雪、雾天气时应停止防腐层的露天施工。

4、当环境温度低于-10℃高于40℃或相对湿度高于80%时,不宜施工。

5、涂装时下一道涂层应在上一道涂层实干后涂装,如果漆膜完全固化,应打毛后再涂装下一道。

6、涂装后的设备应在防腐层完全固化(一般夏季5~7天,冬季7~10天,无溶剂涂装体系时间为10~15天)后交付使用,未固化的涂层应防止雨水浸淋。

施工过程论文 篇6

关键词:高压配电线路;施工技术;施工管理

前言

众所周知,随着当前我国现阶段电力工程项目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人们的电力需求得到了较好的满足,尤其是在相应的电力工程项目中高压配电线路的使用更是具备着极强的应用价值和效果,其应用的优势也是比较明显的,但是要想提升其相应的使用价值,就应该重点做好相应的施工工作,提升其施工水平,施工水平的提升除了要选择恰当的施工技术进行施工之外,还应该做好相应的施工过程管理工作。

1、高压配电线路施工技术要点分析

对于整个高压配电线路施工过程来说,张力放线技术可以说是比较关键的一种技术手段,这种张力放线技术的应用能够较好的保障高压输电线路施工的有效性和准确性,但是,在这种张力放线技术的应用中,同样存在着较多的注意事项需要加强控制,比如说在张力放线牵张设备的使用中,就需要相应的施工人员密切关注多线牵引走板,并且还要格外注意其承载力状况,避免承载力出现问题影响其最终的施工效果。

除了这种张力放线技术之外,对于高壓配电线路中杆塔的施工建设同样需要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并且因为其外部环境的差异性,这种杆塔的施工更是需要加强严格的控制和把关,尤其是要重点针对施工中面临的一些外界地形条件、地质问题以及地下水等进行详细的分析和掌握,在此基础上按照标准化的杆塔施工流程进行相应的操作,保障其最终的施工质量符合国家相关规定。

2、高压配电线路的施工过程要点分析

对于整个的高压配电线路施工过程来说,其施工是比较繁琐的,涉及到的施工内容也比较繁杂,但是相对而言,比较关键的主要有以下三个要点需要掌握:首先,对于整个高压配电线路施工来说,相应的测量是必不可少的一个关键环节所在,这种测量工作的可靠性能够为后续的施工操作打好基础,必须要选择恰当的测量工具和技术手段进行操作;其次,对于整个的高压配电线路施工过程来说,最为关键的施工内容无疑就是架空放线以及杆塔施工等两个方面,因此,如果能够准确的把握好这两个环节的施工要点和注意事项,也就能够提升其最终的使用质量效果,并且保障后期的应用价值得到实现;最后,对于这种电力系统的施工项目来说,做好接地处理同样是必不可少的。

3、高压配电线路的施工过程管理分析

3.1提高团队的工作素质

对于最终高压配电线路施工水平的提升来说,其最为关键的一个要素就是应该尽可能的保障其相应的施工人员具备着比较理想的施工素质和施工能力,而这种施工素质和施工能力的提升也就需要针对具体的高压配电线路施工人员进行相应的培训和指导,进而才能够保障其施工水平的提升。因此,除了学习相应的知识理论,还应该针对相应的技术手段进行现场学习,接受一些经验丰富人员的指导。

3.2提高监督力度

对于最终高压配电线路施工水平的提升来说,从相应的监督控制方面采取相应的措施也是极为必要的,以往很多高压配电线路施工中质量问题的出现都和最终的监督控制工作履责不到位存在着密切的联系,正是因为监督人员没有针对整个高压配电线路施工过程进行全面有效的监督控制,才导致了一些质量隐患的出现,也才造成了相关质量问题的产生。当然,对于这些质量监督人员来说,也应该要求其具备着较为充分的高压配电线路施工知识,尤其是对于具体的施工质量标准应该进行详细的掌握,进而才能够在监督控制中严格按照这一标准进行相应的工作,保障其监督控制的效果达到最为理想的水平。

3.3运用新的理念

针对当前现阶段高压配电线路的施工发展来说,其相对应的要求越来越高,发展也越来越快,针对这一发展趋势来说,要想最终提升其相应的施工质量效果,就应该积极适应这种发展变化趋势,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较好的运用一些新的理念和创新管理模式,进而才能够较好的保障其施工的准确性和有效性,也能够提升其相应的施工管理水平,为最终的质量保障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针对当前我国现阶段电力工程项目高压配电线路施工中存在的一些创新管理模式来说,应用效果比较理想的主要是EPC管理模式以及PM管理模式,这两种管理模式和手段在高压配电线路施工中的应用效果都是比较理想的,值得在今后高压配电线路施工中进行推广使用。

3.4建立和完善质量管理体系

为了更好的提升高压配电线路施工的效果和准确性,保障其施工质量满足相应的施工需求,还应该在具体的施工之前构建一个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这种质量管理体系的构建和完善对于施工过程中相应的质量管理工作是极为必要的,也具备着较强的积极价值。具体分析来看,这种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和完善主要涉及到了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方面,建立一个完善的质量管理机构;另外一方面,还应该针对具体的质量管理工作进行相应的分配和安置,尤其是对于施工质量管理人员的责任进行明确,保障其每一个质量管理人员都具备着较为明确清晰的责任,进而也就能够提升其相应的管理水平和质量保障效果。

4、结语

总而言之,目前我国的电力工程行业已在不断的壮大,传统的电力工程管理模式已经远远不能够适应现在的发展。高压配电线路的设计要点主要是对导线的选取、输电线路路径的设计以及杆塔的设计。因此,在今后的电力工程管理模式中,首先要做到与时俱进,采用新的管理模式;其次工作人员要不断提高自身的基本素质,同时在工作中也要不断总结经验,适当借鉴外国的管理模式,以促进我国电力工程的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周金彤,赵浩宇.电力农网工程管理模式的创新和应用分析[J].经营与管理,2012,(33).

[2]黄勇光.论电力工程管理模式的创新与应用[J].建材与装饰,2010,(10).

地铁施工过程模拟研究 篇7

1模型的确定

为了模拟在实际的工程地质条件中地铁的开挖过程,取土层为三层,自上而下,分别为土、风化岩和地基土。(见图1)

在软岩地基进行地铁的开挖,地铁埋深为30米,地铁断面形状为三心圆。地铁的支护模式采用锚喷支护的方式,混凝土衬砌的厚度为300mm,锚杆的长度为3米。

2施工过程模拟

在实际的地铁开挖过程中,为了保证硐室稳定和支护的及时进行,一般采用分步开挖的方式进行施工。将拟开挖土体分割成12份,即为分成12步进行开挖,为防止开挖过程中软岩产生过大的变形或破坏,所以采用边开挖边支护的方式,支护过程为先喷射30mm厚度的混凝土衬砌,再打上锚杆。

在地铁施工中,施工阶段采用定义施工阶段的方法得以实现。具体操作为激活未开挖的软岩和已进行的支护结构,钝化已开挖的软岩单元,使其不发挥作用。

3支护结构特性分析

开挖过程采用边开挖、边支护的方式进行施工。为了对比分析不同开挖阶段,硐室周围软岩、混凝土衬砌和锚杆的应力应变状态,取12步施工阶段进行分析。

为了提高软岩硐室的稳定性,在喷射混凝土后加入锚杆,本部分取加锚杆后混凝土衬砌的应力情况进行分析,可以得到图2所示不同开挖步混凝土衬砌的应力云图。

由图2可以看出,在喷射混凝土又加锚杆之后,混凝土衬砌的应变值随着开挖步的进行,支护范围的增加而逐渐减小;应力分布形式与未加锚杆时相似,在洞口处产生较大的应力。与未加锚杆的应力情况进行对比分析可以看出,在打入锚杆后,相同施工步中,混凝土衬砌的应力值明显减小,说明在使用锚喷联合支护时,可以适当降低混凝土强度,已达到节约成本的经济目的。

4 结论

为了精确分析在开挖不同程度时,地铁的不同部位的围岩应力状况,采用有限元软件地铁的不同开挖阶段进行模拟、分析,主要得到了如下结论:

(1)从地铁锚杆支护的轴向应力可以看出,在地铁洞口位置,锚杆所受应力最大,且地铁顶部承受的应力形式主要为压应力,侧墙及侧墙底部主要为拉应力;

(2)采用分步开挖时,衬砌产生的应力小于整体开挖时的应力值;从应力分布范围来看,采用整体开挖时,高应力区范围更大,说明地铁衬砌产生破坏的可能性更大;

(3)采用不同开挖方式时,锚杆的受力形式不同,采用分步开挖时,锚杆的最大应力主要集中于洞口处。

摘要:近年来,许多发展中国家的大城市都在规划、建设地铁,以缓解大城市日趋严重的交通问题。在地铁施工过程中,周围岩土会产生松动变形,所以要及时采用喷射混凝土和打锚杆等支护方式。而开挖过程中,开挖的形式、开挖与支护的时间关系都影响围岩的稳定性,为了精确分析在开挖不同程度时,地铁的不同部位的围岩应利状况,采用midas gts软件对地铁的不同开挖阶段进行模拟,研究结论对地铁施工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地铁,分步开挖,数值模拟,衬砌,锚杆支护

参考文献

[1]易宏伟.盾构施工对土体扰动与地层移动影响的研究[博士学位论文][D].上海:同济大学,1999.

[2]张云,殷宗泽,徐永福.盾构法隧道引起的地表变形分析[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2,21(2):368-392.

[3]蒋洪胜,侯学渊.盾构掘进对隧道周围土层扰动的理论与实测分析[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3,22(9):1514-1520;

[4]朱伟译.隧道标准规范(盾构篇)及解说[M].北京:中国建筑出版社,2001.

公路施工过程中施工技术管理研究 篇8

1 有效的施工技术管理会对公路施工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公路工程在施工的过程中, 会应用到各种各样的施工技术, 而只有将这些技术合理配置, 有效利用, 才能达到预期的施工效果和目的。因此, 施工过程的技术管理就显得尤为重要。有效的施工技术管理不仅能够实现各种施工资源的有效整合, 还能够有效的提高施工效率, 实现成本控制。

2 公路工程的准备阶段技术管理

公路工程的施工准备阶段对于整个工程的开展走向和进度有着非常重要的引导作用, 因此准备阶段的工程技术管理是整个工程技术管理开展的前提和基础, 下面笔者将就这一阶段的技术管理方式进行逐条分析。

2.1 建立公路工程中的各级技术个人负责制

所谓技术个人负责制, 就是指在公路工程的施工过程中, 各项技术的实施要由专门的工作人员和技术人员负责, 这样不仅可以起到一定的敦促作用, 也可以实现技术问题的责任问责制。

2.2 建立系统化的具体技术管理制度

(1) 首先, 图纸、设计和会计等技术的管理制度。在整个公路工程实施过程中, 设计、会计和图纸技术是支撑其运行的三大技术, 如果能够有效的处理好这三者的管理, 那么将有效的提高施工效率。由于这三项技术都有着较为明确的操作方式, 所以制定一个较为详细的制度会更加有助于技术的管理工作的实施。建立健全图纸会计及设计变更技术核定制度。公路施工单位为了保障图纸的正确

(2) 其次, 实行技术管理的日志化。也就是说对于每日进行的技术管理的相关工作应该由相应的负责人记录在案, 其中记录的内容不仅要包括日期、气候、工程施工进度、施工设备, 还要包括技术负责人和施工问题等。

2.3 建立行业技术管理标准

所谓行业标准, 就是制定一个由上级部门同一规定的公路工程的施工技术评价体系, 可以由高到低分为国家标准、地方标准和企业的具体标准。但是无论哪一种标准都应该对公路工程的施工有着监督和考核作用。另外, 该标准不是一成不变的, 还应该根据实时的行业发展情况变化。

2.4 企业应该建立自己的工程技术档案

所谓工程技术档案, 绝不等同于传统的施工技术方案, 技术方案是供工程执行的一个大致方向, 但是技术档案是对现有的技术的记录和整理。这些资料的合理储存对于日后的技术工作开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3 公路施工阶段的技术管理操作办法

施工过程是整个公路工程施工的最重要的阶段, 也是对施工质量起决定作用的阶段。这一阶段的技术控制的重点在于能够保证工程的质量, 保持工期进度以及保证施工安全等目标, 下面笔者就这一阶段的技术管理提几点建议。

3.1 在施工过程中保证各项技术规范的有效落实和执行是技术管理工作的首要任务。

工程技术规范是施工过程技术操作的基本标准和要求, 只有严格的按照这些规范和技术标准进行操作, 才能保证施工进度, 充分发挥技术人员的优势和作用。

3.2 要充分重视技术档案的记录和管理, 技术档案是一个工程的技术

执行情况的详细记录, 不仅可以作为评价依据, 还可以作为工程资料的重要参考数据。因此, 有关部门应该加强技术档案的管理。

3.3 再次, 对于测量、试验和工程的变更进行管理。

施工的技术管理还应该要紧抓测量的管理、试验的管理和工程的变更管理这几个项目。在测量的工作开始的时候可以作为施工工作的起点。要记住“失之毫厘, 谬之千里”。测量的工作要求实行双校核的制度, 交叉进行检查, 同时还必须和施工点附近的参照物来进行一个比较和核对。试验的工作既关系到施工的工程质量也同时关系着施工的效益状况。他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 主要是包括验证的试验、标准的试验、工艺的试验、抽样的试验以及验收的试验, 因而, 所有的试验原始的记录都硬挨作为重要的技术管理记录来进行保存。工程的变更要作为工程施工之中不可缺少的部分。他的后果会直接影响到施工的效益。工程的变更与否主要对应参考是否能对工程进展的有利。是否能偶节约成本, 是否能够增加施工中的利润, 是否会损伤其他方的利益, 是否会让工程的顺畅进行受阻等这些因素。

3.4 图纸的会审。

设计是否能符合相关的技术规范所规定的;图纸和设计的说明是否完整和齐全, 思路是否清晰;图中的尺寸、坐标以及标高和轴线以及各种的管线是否都准确;一套图纸的前后近战是否一致, 在互相联系的各套的图纸设计工作是否有着矛盾;主要的结构设计是否合理, 在强度, 稳定性的各个方面有无弊端;主要的部位结构的构造是不是合理等问题, 都需要结合我单位的自身条件, 看施工的装备能否能满足设计的要求。

3.5 施工的日记和施工的记录制度。

自工程的开工时就作为起点, 要建立施工的日记和施工的记录制度, 以技术的负责人为主所有技术的人员都需参与。按单位的工程分别做出记录, 每人每天都要有自己的施工日志, 不能够间断。

3.6 在施工过程之中, 对于隐蔽的工程, 应该在下一工序的开工之前,

都由技术工作人员通知监理方的工程师来进行检查和验收, 在最后得到确认, 经过了实践的检验, 方可施工。

4 公路施工竣工阶段技术管理

4.1 实验检查

组织试验人员进行以试通车为主的全面实验检查, 排除其不足之处。

4.2 预验收

组织预验收, 填写竣工报告。

4.3 总结

总结施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及整理检查平时积累的资料。

4.4 交工

向业主及监理工程师办理竣工验收相关交工技术文件归档;作业层和项目经理部必须在工程竣工后一个月内将交工技术资料和竣工图送项目监理工程师审查并与业主办理手续。

结束语

综上所述, 目前我国公路工程的技术管理还存在一些问题, 如不及时解决, 将会影响公路工程的施工和管理, 上文中笔者总结了几个常见的公路工程技术管理问题, 并有针对性的提出自己的一些建议, 希望能够供有关研究人员参考。

摘要: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 我国的各项工程建设也取得了较大的发展成就。由于公路工程的特殊性决定了其具有施工周期较长、管理任务繁重的特点, 因此如何做好公路工程的施工技术管理就显得十分重要。笔者将根据自己的工作经验以及我国公路施工技术管理的实际操作情况, 谈谈公路工程的施工技术管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关键词:公路施工,施工技术,管理

参考文献

[1]程明华, 严刚, 李春阳.基于实践的公路施工技术管理思路探讨[J].科技资讯, 2010, (15) .[1]程明华, 严刚, 李春阳.基于实践的公路施工技术管理思路探讨[J].科技资讯, 2010, (15) .

[2]吴为国.公路施工技术管理工作对质量控制与管理的影响[J].公路施工管理, 2009.9.[2]吴为国.公路施工技术管理工作对质量控制与管理的影响[J].公路施工管理, 2009.9.

[3]艾佳.高等公路施工技术管理重点[J].公路施工, 2009, 7.[3]艾佳.高等公路施工技术管理重点[J].公路施工, 2009, 7.

施工过程论文 篇9

1 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分析

随着近些年来公路行业的快速发展, 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也在不断的改进和完善, 能够有效的提升公路路面的施工质量以及施工效率[1]。当然, 沥青路面施工技术主要采用的材料为沥青, 而施工的过程中却分为多个施工环节, 每个施工环节对施工技术的实施效果都将产生极大的影响, 因此, 在应用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中必须要做好以下几方面。

1.1 沥青配比设计

沥青是由多种材料混合而成的, 沥青的配比将直接影响到混合物的粘合性, 将会给公路路面施工带来一定的影响, 因此在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实施的过程中, 必须要做好沥青配比设计工作[2]。首先, 在沥青路面施工之前, 应先做好沥青混合物配比, 需要相关人员严格按照沥青材料设计的比例对其进行调制, 确保调制的沥青材料符合公路路面施工材料的要求。其次, 沥青材料配比应结合公路施工的实际情况进行配比, 由于在公路的实际施工中, 经常发现因沥青混合物配比滞后的问题而对公路路面施工质量带来极大的影响, 因此, 应结合公路路面的实际施工情况, 需要相关部门对拌制的沥青混合物材料进行质量检测, 确保质量检测达标之后再将其投入到正常的公路路面施工中, 从而保证公路路面的施工质量。

1.2 沥青混合物的运输

众所周知, 沥青混合物具有凝结速度快的特点, 因此, 在沥青混合物运输的过程中, 需要对沥青的温度进行合理的控制[3]。在公路沥青混合物正常施工摊铺之前, 需要进行运输和拌合, 为了避免运输过程中沥青混合物受到外界温度的影响而出现凝结现象, 应在运输的过程中, 将温度控制在一定范围内, 同时运输过程中, 必须要注重运输的安全性, 运输车辆应严格按照现场指挥进行, 确保沥青混合物运输过程中的安全以及避免发生凝结的现象。

1.3 沥青混合物的摊铺和碾压

沥青混合物的摊铺和碾压是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同时也是关乎到整个施工质量的关键[4]。在沥青混合物摊铺的过程中, 应保证沥青混合料摊铺的连续性, 一方面可以避免沥青混合物凝结对摊铺质量产生影响, 另一方面可以保证路面施工的平整度。摊铺过程需严格按照规范要求进行施工, 确保摊铺过程施工材料的平整性、均匀性、连续性, 一旦发现摊铺过程出现问题, 需及时对其采取有效的处理措施。另外, 由于沥青会受到气温等外界环境的影响, 尤其是气温较低并伴有大风天气下, 就会加速沥青混合物的凝固, 也给公路沥青路面的施工带来极大的难度, 因此, 在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实施的过程中, 必须要考虑到施工时的外界温度等环境因素, 一般情况下, 公路路面沥青施工外界温度不能低于10℃, 而且, 在下雨降温、大风天气下应停止沥青摊铺施工。当然, 为了避免或降低低温条件下给沥青材料带来的影响, 可以在施工环节上进行相应的调整, 如, 在摊铺完成之后马上进行碾压施工处理、提高沥青混合物的拌合温度等。

碾压是公路沥青施工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也可以说是公路沥青路面施工的最后一步, 其施工效率直接关乎到路面的施工质量。碾压过程中, 应合理控制碾压速度, 如果摊铺速度过快的话, 将会造成碾压的不全面问题, 相反, 如果碾压速度过慢的话, 将会造成摊铺与压实之间产生空隙, 从而对碾压质量产生影响, 一般情况下, 应将碾压速度控制在5km/h以内。同时, 压路机在碾压时不应停到正在碾压施工的路面上, 避免给沥青路面的平整度带来影响。另外, 为了提升公路沥青路面施工的质量, 可以适当的增加碾压次数, 同时还要在适宜的温度下进行碾压, 从而保证路面碾压的平整性, 有效的提升公路沥青路面施工的质量。

2 公路沥青路面施工过程研究

2.1 对施工材料的质量检验

在公路沥青路面施工过程中, 对沥青路面的施工材料质量检验极为关键。从对现阶段沥青施工来分析, 主要分为进口沥青、国产沥青等两种, 而无论是采用哪种沥青材料, 都要确保沥青材料的质量过关。在沥青材料进入施工场地之前, 主要从装运日期、装运数量、试验结果、订货数量等进行检验, 确保生产厂家所附带的试验报告必须满足相应的检验标准[5]。另外, 应对沥青进行抽样检测, 沥青试验的项目主要从材料的延度、针入度、薄膜加热、软化点、密度、腊含量等方面进行检测, 一旦发现抽取的样品达不到规定要求的情况下, 要对其加倍抽样检测试验, 如仍旧不合格的话, 需对材料进行索赔或是退货处理。另外, 在公路沥青路面施工过程中, 对施工材料质量检验还应注重材料的存放, 应符合以下要求:在搭建临时性贮油池的话, 为了避免雨水、地表水等进入到池内, 应对其搭建棚顶以及做好疏通周围排水渠道等处理, 进一步保证沥青材料存放的可靠性;另外, 由于公路沥青路面施工要求的不同, 对沥青材料的性质要求也有所不同, 因此, 在存放的过程中, 不能将所有沥青材料混合存放, 应对不同标号、不同种类的沥青材料进行分开存放, 并对其进行标记, 避免在施工过程中出现材料混乱的现象。

2.2 对施工机械的检查

在公路沥青路面施工的过程中, 需要采用相应的施工机械设备来对其进行施工, 而为了保证公路沥青路面顺利施工, 需要在施工过程中对施工机械进行检查。沥青路面施工机械的检查主要满足以下几方面要求: (1) 对矿料撒铺车的液压调整系统、传动系统等进行检查, 了解其是否存在系统故障的现象, 同时, 应对其进行撒铺测试, 并观察是否存在运行异常的现象, 在这个过程中, 应严格按照公路沥青路面施工的要求来调整和确定撒铺车的行驶速度以及间隙, 从而保证机械施工的可靠性。 (2) 对摊铺机的检查, 主要检查机械的性能是否达到规定要求, 需要进行运行测试, 同时应对摊铺机的振动器、振捣板、螺旋摊铺器、乱板送料器、厚度调节器、熨平板、自动找平装置、料斗闸门、离合器等进行检查是否正常。 (3) 对洒油车的检查, 主要对洒油管道、油泵系统、保温设备、量油表等进行检查, 确保各项设备无故障, 另外, 为了确保洒油车运行的可靠性, 应对其进行行车测试, 将一定数量的沥青装入到油罐中, 并在指定区域进行试洒, 对洒油量进行校核等, 从而保证洒油车运行的可靠性。 (4) 对压路机的检查, 主要对机械的性能进行检查, 如, 压路机的启动、转向、倒退、振动、停驶等, 同时, 应对滚动表面的磨损情况进行全面的检查, 坚决杜绝使用表面出现坑槽、凹陷等现象的滚筒, 避免对公路沥青路面的施工质量带来极大的影响。

3 总结

综上所述, 在城市建设进程不断加快的过程中, 公路工程的发展也进入了白热化的发展阶段, 在实际的公路施工中, 需要对沥青路面的施工质量进行高度重视, 是确保公路沥青路面施工质量的关键。通过本文对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及施工过程的分析, 作者认为, 要提升公路沥青路面的施工质量, 不仅要从施工技术上进行改进和完善, 同时要在施工过程中进行更好的控制, 及时规避一些质量风险因素, 才能确保公路沥青路面的施工质量, 促进公路行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齐伟, 龙晓荣, 赵彩娟.对我国《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的评述[J].城市道桥与防洪, 2012, 02 (08) :332-333.

[2]张浩.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中的质量控制浅议[J].黑龙江交通科技, 2014, 04 (08) :229-230.

[3]林国平, 林碧晶, 刘光榆.提高碎石加工质量适应高速公路建设需要[J].公路交通技术, 2012, 05 (S1) :113-114.

施工过程论文 篇10

当前受政府宏观调控和全国经济发展现状的影响, 房屋建筑市场低迷, 施工企业面临着比以往更激烈的竞争, 新疆建筑市场的激烈竞争不亚于其他发达地区和发达城市。新疆建工集团一建这样的老牌施工企业在这样的市场大环境下, 和众多的房屋建筑施工企业一样, 也面临着企业成本居高不下, 在市场中竞争力不足的窘境。如何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在市场中承揽工程, 解决“产能不足”的现状? 如何降低企业成本, 提高企业的盈利率, 使得企业健康发展, 这些都是目前新疆建工集团一建面临的难题。在企业不选择转型的前提下, 通过精细化管理降低企业成本才是根本。在施工企业的成本组成中, 工程项目的成本是最大的一部分。

1 成本管控现状

1. 1 项目部是成本管控最小单元, 项目经理是责任人

在施工企业承揽工程之后, 组建项目部是第一要务, 组建完成的项目部是项目的成本控制中心, 施工企业也会与项目部签订责任成本合同。把责任成本具体到项目部的各个管理人员很困难和繁琐, 企业几乎没有开展这项工作。项目部成了成本管控的最小单元, 没有责任到人, 成本非常容易失控, 责任成本合同基本成为一纸空文。

1. 2 员工成本控制意识差

在项目进展过程中, 有些项目部员工会陷入误区。施工员认为自己的工作只是管理施工现场事务, 只需负责工程按期交工即可。材料员把自己当成了库管员, 只负责材料进出库登记等工作, 员工没有成本控制意识, 认为成本管控与自己无关, 自身只需要管好自己的手头工作。

1. 3 项目部内部没有成本控制中心

项目经理因为项目的对内对外关系、合同洽商、事务联系等原因, 精力有限。如果项目经理对成本管控稍有忽视, 或成本管控意识不强, 整个项目就会成本失控。项目部中缺少一个强有力的项目控制中心, 控制中心要强有力地把控成本组成、企业的成本现状、目标责任成本对比情况, 这个控制中心不因个人的疏忽或者离职等原因而失效。

1. 4 没有成本控制措施交底

企业对合同交底很重视, 基本完善二级合同交底。但对成本控制基本没有交底, 项目部各个部门对项目的责任成本、成本组成、动态的成本调整、各个分部分项的成本与盈利情况都不清楚。成本控制从项目部组建开始就不被重视。企业总会面临人员更替, 对于成本控制每个人的理解均不相同, 没有成本控制现状的交底, 在人员交替过程中, 很多经验不足的管理人员就会凸显成本管控的短板。

1. 5 没有成本控制激励措施

项目部的责任成本没有细化, 没有落实到个人, 更谈不上成本管控激励措施了, 没有激励措施, 无法调动人员的积极性, 成本管控效果很差。

1. 6 项目部内部各个部门信息传递效率低

在项目部内部, 成本管控涉及各个岗位、各个部门。部门之间信息传递效率差, 对内对外结算之前沟通不足, 容易出现重复、突破限额等情况。

2 成本管控组织措施

2. 1 分解成本控制指标到每个岗位

成本控制的最小单元不应是项目部, 而应是项目部的每一个管理人员, 指标的分解落实是最有效的措施, 明确每一个降低成本指标, 分岗位不同而定, 为成本奖励奠定基础。

2. 2 提高全员成本管控意识

真正落实到位的成本管控奖励, 是非常有效的激励措施, 让员工都意识到成本的降低是和自身息息相关的事情, 不完全是企业的事情, 不是项目经理个人的事情。

2. 3 建立企业成本控制中心

建立以商务经理为核心的项目成本控制中心, 很多情况下, 项目经理主要负责项目的生产、现场、进度、质量、安全等, 对成本管控不能完全顾及, 建立以商务经理为中心的成本管控中心, 加速各个部门间的信息传播速度, 将项目的所有成本信息汇集到这个成本中心, 分析信息, 更好地管控成本。

3 成本管控技术措施

3. 1 通过招标的方式选择劳务、材料供应商

在中标之后, 项目的对外收入基本确定, 企业应通过招标的方式, 选择合理低价的分供商, 既要保证质量, 又要保证价格的合理低价。

3. 2 大宗材料集中采购

在大宗材料的采购过程中, 要发挥新疆建工集团集中采购的规模效应, 通过集中采购, 降低大宗材料 ( 钢筋、混凝土、砌体、模板) 等的价格, 让这部分差价留在企业内部。

3. 3 合理压缩工期

工期缩短, 不仅仅是预防甲方的工期索赔, 企业的管理成本、周转工具租赁费、机械租赁费、管理人员工资都会降低, 带来的效益不可小视。企业赢得时间而在另外的工程上创造的价值也是合理压缩工期带来的收益。

3. 4 合理减少项目管理成本

合理减少项目管理成本可以从方方面面做起, 从节约现场用水、节约用纸、减员、减少办公消耗等, 应在项目施工过程中, 发挥各个管理人员的主观能动性, 时刻关注项目成本的变化, 从小事做起, 降低项目成本。

3. 5 现场材料入库严格检查

现场材料进场应做到车车验、批批检, 减少因材料质量引起的成本不合理增加, 材料员应严格、认真执行, 要明白重复工作背后能为企业带来的利润。

3. 6 与劳务队伍签订材料包干使用协议

很多劳务队伍对周转材、小型材使用随意, 领用随意, 浪费严重。克服劳务队伍的浪费, 包干使用是一个很好的措施, 应与劳务队伍签订材料包干使用协议, 尤其是周转材料、低值易耗品等, 对于超限领用的东西应由劳务队伍承担。

3. 7 以收定支

通过招投标选择分供商, 是从源头上降低成本, 而对分供商的结算则是分供商成本管控的最后一个环节, 也是最有效的环节之一, 控制好各分供商的总结算, 可以纠正前面的遗漏、错误、重复等, 非常重要, 应该重视。

3. 8 坚决杜绝安全事故

每发生一起安全事故, 不仅仅是企业形象的损失, 更是企业实实在在的成本损失。企业负责人也面临着被追责。

3. 9 控制好周转材料的进场时间、及时盘点、及时归还不需要的周转材

某项目在2015 年4 月已经进入收尾阶段, 现场盘查租赁钢管发现钢管丢失17 000 m, 因为项目部内部不及时盘点, 没有及时报失, 这17 000 m钢管的租赁费白白多支付了将近8 的个月, 租金近7 万元, 这些都是可以降低的企业成本。项目部应做好周转材料的进场时间策划, 及时盘点、及时归还不需要的周转材料, 将周转材料的租赁成本降至最低。

3. 10 做好垂直运输机械的优化设计

垂直运输费用是项目成本中重要组成部分, 做好机械的优化设计, 控制好垂直运输机械的个数, 精确计算进场时间、退场时间, 不管是租赁机械还是自有机械, 都能节省不少费用。某企业的一栋12 层建筑因为计划不采用施工电梯, 节省施工电梯租赁费近36 万元, 直接冲抵了项目的成本。

3. 11 工程竣工之后成本的及时锁定

工程竣工之后成本的及时锁定, 防止不合理的成本进入。

3. 12 成本的节点盘点、季度盘点、年度盘点、完工盘点等

成本的及时盘点, 可以让企业管理人员了解成本的实施状况, 及时发现不合理或者风险项, 及时采取措施, 动态调整。

3. 13 完工之后的总结

工程完工之后, 项目的总结必不可少, 每个工程都有管理的亮点、局限性, 企业要不断总结经验, 成长进步。工程完工之后各个岗位的总结就是企业成本管控的最有效的教材, 成本的不合理之处, 可降低部分等, 都应有书面总结, 要让经验教训发挥作用。

4 结语

目前在新疆的激烈竞争市场背景下, 对新疆建工集团一建而言, 必须要摈弃粗放化的管理模式, 要向精细化管理过渡, 虽然过程很艰难, 但企业要发展, 要提高竞争力, 这就是必由之路。[ID: 002500]

参考文献

[1]杨彬.建设工程施工项目成本控制与管理刍议[J].经营管理者, 2015, 31 (9) :328.

[2]何洁.论现代企业成本管控有效路径[J].企业导报, 2015, 16 (1) :193.

建筑工程施工过程管理分析 篇11

摘要:建筑施工项目管理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企业管理的各层次和施工现场的每一个人,再加上建筑周期长、外界影响因素多等特点,决定了施工管理的难度大。因此,施工企业必须运用现代管理的思想和方法,建立自己的管理体系并保持有效运行,覆盖施工项目的全过程,才能保证企业质量水平不断提高。本文就如何做好施工成本,进度,质量等三大控制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建设工程;施工质量;管理

施工管理工作主要有成本、进度、质量控制三个方面,它们的关系是相辅相承、互相制约的。成本投入的多少能够制约进度和质量控制的效果。同时进度和质量控制的好坏也能制约成本的投入,从而体现效益的增加。工程的产值和效益最终是通过施工进度得到的,当然并不排除质量问题,进度必须是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的进度,实际上工程进度与时间是一个概念,抢进度就是抢时间,工程工期的提前或推迟是有很大差异的,每一个工日施工现场人力、物力、机械台班的消耗都很可观,所以说进度管理至关重要。以下就施工管理中遇到的组织计划管理、进度控制、质量控制谈一下笔者的看法。

1 施工组织设计

工程的进度和质量控制主要体现在要有一个科学合理的施工组织设计。施工组织设计就是全面考虑施工的组织管理,施工单位根据设计文件和实地考察施工现场后,充分考虑施工优劣条件,从总体上做到心中有数,核实地况与设计文件是否相符。必要时做适当的变更设计,然后组成精干的项目经理部并设立符合工程需要的质量保证体系。人员的配备尽量做到责任明确、分工明确、配合密切,要防止人浮于事和责任盲区,施工队伍要精干,不要后勤多于一线。就建筑工程而言施工组织设计中应具体列出主要工程项目、主要参建工程技术人员、组织机构、设备力量,但主要部分是施工进度计划。

2 施工进度计划管理

施工进度计划是施工组织设计的中心内容。它要保证建设工程按合同规定的期限交付使用,施工中的其他工作必须围绕着并适应施工进度计划的要求来安排。实质上就是规定主要施工准备工作和主体工程的开工、竣工和投产发挥效益等工期、施工程序和施工强度的技术文件。施工进度计划是一个项目总决策意图

的体现,在标书要求的工期内确定工序工期,工序时间的计算用网络图的形式计算。它应充分考虑影响进度过程的多种因素,首先应考虑施工人员的因素。在我们传统的管理体制中,主要侧重于对“物”的管理,忽视了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而作为生产力中最基本、最活跃的因素“人”,其在生产中一直起着关键的作用,推动着社会的发展前进。因此只有在施工生产中牢牢抓住人的因素,才能更好地实施生产管理,提高管理水平并实施以人为中心的管理,重视人的因素,发挥人的主动性,从而达到进度目标的实现。由此可見人的因素是进度管理的主要因素。其次还应考虑到各种自然条件、天气变化、风雨停工等因素的影响,且要计入流水日程中,通过气象台的天气预报和工地天气情况记录表,预测气候变化规律,提前做出安排。避免在计划工期内过于紧张或在天气干扰下造成逾期完工。如基坑开挖、基础工程等要在雨季前抢出,避免雨水的干扰。再次还要考虑物资配置、资金等因素,如果物资无法及时提供到位,也会因此而影响施工的总体进度。另外还要抓准关键路线上的关键工序。集中力量主攻影响工期的因素,机械尽量在全线穿插使用,租赁要具有合理性。外租机械要做到进场就工作,完工就退租,机械配合必须保证工程需要施工进度计划的编制原则是:从实际出发。注意施工的连续性和均衡性;按合同规定的工期要求,做到好中求快,提高竣工率;讲求综合经济效果,进度计划的编制,是按流水作业原理的网络计划方法进行的流水作业,是在分工协作和大批量生产的基础上形成的一种科学的生产组织方法。它的特点体现在生产的连续性、节奏性和均衡性上。由于建筑产品及其生产的技术经济特点,在建筑施工中采用流水作业方法时,须把工程分成若干施工段。当第一个专业施工队组完成了第一个施工段的前一道工序而腾出工作面并转入第二个施工段时,第二个专业施工队组即可进入第一施工段去完成后一道工序,然后再转入第二施工段连续作业。这样既保证了各施工队组工作的连续性,又使后一道工序能提前插入施工。充分利用了空间,又争取了时间,缩短了工期,使施工能快速而稳定地进行。利用网络计划方法编制施工进度计划则可将整个工程联系起来。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反映出各项工作(工程或工序)和组织的联系,能为管理人员提供各种有用的管理信息。

3 施工质量控制

质量是进度的前提。减少返工浪费所用的时间,就是保证了工期的顺利进行。质量管理要从质量保证体系上下手,质量保证体系的运行,应以质量计划为龙头,过程管理为重心,按照计划-实施-检查-处置的原理展开,使质量在计划控制下改善提高。每个工程要根据自身性质、特点和各方面条件,提出先进的经过努力可以实现的总体质量目标,达到这样的目标是国家和人民对工程项目质量标准的要求与希望,也是我们工程建设者应该做到的。质量工作的重点就是对工程起决定性作用的关键程序、部位和工艺。难点就是最难做好和最容易出问题的关键环节。抓住重点和难点,整体工程质量就有了保证。任何管理工作都具有一定的强制性,要有与之相配套的制约机制,质量控制也不例外,抓质量不心狠不行,不动真的不行,要时刻牢记“百年大计,质量第一”。在把关工程质量的问题上,不能因压力放弃原则,不能因私情而降低标准。在实施的过程中,要掌握项目质量控制的主要途径和方法。

3.1 施工质量检验

3.1.1 施工质量检验的主要方式

1)自我检验。简称“自检”,即作业组织和作业人员的自我质量检验。这种检验包括随时做到一批作业任务完成后提交验收前的全面自检。随做随检可以使质量偏差得到及时纠正、持续改进和调整作业方法。保证工序质量始终处于受控状态。全面自检可以保证验收施工质量的一次交验合格。

2)相互检验。简称“互检”,即相同工种、相同施工条件的作业组织和作业人员,在实施同一施工任务时相互间的质量检验。对于促进质量水平的提高有积极的作用。

3)专业检验。简称“专检”,即专职质量管理员的例行专业查验,也是一种施工企业质量管理部门对现场施工质量的监督检查方式。

4)交接检验。即前后工序或施工过程进行施工交接时的质量检查,如桩基工程完工后,地下和上部结构施工前必须进行桩基施工质量的交接检验;墙体砌筑完成后抹灰前必须进行墙体施工质量的交接检验等等。通过施工质量交接检验,可以控制上道工序的质量隐患,也有利于树立“后道工序是顾客”的质量管理思想,形成层层设防的质量保证链。

3.1.2 施工质量检验的方法

1)目测法。即用观察、触摸等感观方式所进行的检查,实践中人们把它归纳为“看、摸、敲、照”的检查操作方法。

2)量测法。即使用测量器具进行具体的量测,获得质量特性数据,分析判斷质量状况及其偏差情况的检查方式。实践中人们把它归纳为“量、靠、吊、套”的检查操作方法。

3.2 施工质量检查的方式

1)日常检查。指施工管理人员所进行的施工质量经常性检查。

2)跟踪检查。指设置施工质量控制点,指定专人所进行的相关施工质量跟踪检查。

3)专项检查。指对某种特定施工方法、特定材料、特定环境等的施工质量,或某类质量通病所进行的专项质量检查。

4)综合检查。指根据施工质量管理的需要或来自企业职能部门的要求,所进行的不定期的或阶段性全面质量检查。

5)监督检查。指来自业主、监理机构、政府质量监督部门的各类例行检查。

3.3 施工质量检查的一般内容

1)检查施工依据,即检查是否严格按质量计划的要求和相关的技术标准进行施工,有无擅自改变施工方法、粗制滥造降低质量标准的情况。

2)检查施工结果,即检查己完施工的成果是否符合规定的质量标准。

3)检查整改落实,即检查生产组织和人员对质量检查中已被指出的质量问题或需要改进的事项,是否认真执行整改。

4 结语

综上所述,建筑工程的施工管理是一项复杂的工程,要做好这项工作,需要建筑施工企业认真分析自身的特点,充分利用自己的长处,采取科学的方法提高施工管理素质。在实际工程项目中,需要结合各项目的特点,进一步细化管理中的各项工作,才能保质保安全地按时完成施工任务。

参考文献:

[1]周建平.浅谈高层建筑施工的控制重点[J].建材与装饰,2007(8):194-195.

[2]张海贵主编.现代建筑施工项目管理[M].北京:金盾出版社,2006.

铁路信号施工过程控制分析 篇12

就目前我国铁路信号工程项目建设而言, 在实际施工过程中, 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 技术交底不到位。铁路信号工程项目施工分为多个阶段, 想要确保施工质量首先必须保证各个阶段之间的衔接顺畅, 若是其中某个环节出现协调不紧密, 也就是技术交底不到位, 则很容易使施工过程留下质量隐患。技术交底具体就是指在工程正式开工前, 或是某一个分项工程开工前, 由主管技术方面的人员通过书面的方式向参与施工的人员进行相关工作的技术性交待。通常情况下, 在铁路信号施工中, 技术交底都会分为两次进行, 一次是由建设方组织, 并由设计单位向施工方进行相应的交底, 第二次则是由施工方主管会同项目工程师向参与建设的施工人员进行技术交底。技术交底的最终目的就是为了使参与建设的相关人员能够对工程特点有所了解, 并了解技术、质量、施工方法以及施工措施等细节性的要求, 这样有助于科学组织施工, 进而防止施工过程中发生严重的质量问题。一旦技术交底工作不到位, 施工人员便无法了解工程项目施工的具体情况, 这样一来很容易导致施工过程中各种质量问题的发生。

2) 人为因素对施工质量的影响。就铁路信号施工而言, 其是一个较为复杂且系统的过程。从前期设计到竣工验收需要经过多个阶段, 其中每一个阶段的质量都非常重要, 只要任何一个阶段出现问题, 都有可能影响工程的整体质量。而在这些阶段中, 参与人员是最容易引起质量问题的因素, 这是因为人员的素质高低不等。据不完全统计, 在已经发生的铁路信号施工质量问题中, 由于施工人员违章作业导致的占很大比例。若是不能控制好人为因素, 则很难确保施工质量。

3) 检查工作做得不到位。铁路信号施工与一般的建设工程不同, 其在施工正式开始前需要进行模拟联锁试验, 该环节既是施工前期的准备工作, 而且也是导通试验的延续。同时也是对工程设计和施工质量的检验。若是该环节检查得不到位、不全面、不彻底、不认真、不细致, 就必然会出现问题。如果这些问题处理得不及时, 便会越积越多, 一旦在工程施工过程中爆发, 会造成十分严重的后果。

2 铁路信号施工过程的有效控制措施

2.1 施工准备阶段的控制

1) 严把审核设计关。在审核设计环节, 要做好以下控制:审查设计文件是否与相关规定相符;施工图纸是否满足设计要求和技术规范;设计概算中列出的工程数量和费用标准是否符合相关规定;设计图纸中的配线图和电路图是否存在遗漏、错误、模糊不清之处;室内外设备安装是否符合相关规定, 是否与已有设备发生矛盾;工程中采用的新技术、新工艺是否有可靠的论证和良好的使用效益。

2) 签订施工安全质量协议和配合协议。施工安全管理和协调管理是确保铁路信号工程施工质量的重点。这就要求参建各方签订施工安全质量协议和配合协议来明确施工规范和施工技术, 承担相应的施工责任, 为安全管理和各工序之间的有效衔接奠定基础, 规避施工风险隐患的产生。

3) 做好现场调查与施工定、复测。施工单位要组织工程技术负责人、技术人员以及普通施工人员联合相关站段单位、设计单位、监理单位到施工现场进行实地调查, 提高施工定、复测质量。在进行技术交底时, 由设计单位对施工图中标识的设备位置、电缆径路进行核对复查, 并以此为基础, 确定信号设备在施工现场的安装位置和电缆径路走向, 做好标记工作。

4) 认真编制施工组织设计。施工单位要根据施工合同和设计文件, 在结合施工现场情况、施工定复测记录的基础上编制施工组织设计, 并将施工组织设计上交到建设单位进行审批, 审批合格的施工组织设计是施工进度安排的重要依据。在铁路信号施工中, 通常情况下施工组织设计是以施工合同规定的工程范围为单位, 确保施工组织设计具备较强的实施性。

2.2 施工进行阶段的控制措施

铁路信号施工通常都是由以下几个部分组成:线路施工、地面设施固定施工、轨道电路施工、室内设备施工等等。为了进一步确保工程的整体质量, 必须对以上各个环节的施工过程进行严格控制, 具体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进行:

1) 控制好原材料质量。在铁路信号施工中, 材料占整个工程较大的比例, 其质量优劣直接影响工程整体质量, 为此, 必须加强对材料质量的控制。对于一些重要的材料应当通过招投标的方式进行采购, 以确保材料的可靠性和经济性;进入施工现场的材料必须三证俱全, 并且不能存在明显的外观缺陷, 同时应有专人负责对进场前的材料进行质量检查和验收, 确认材料质量合格后方可进入施工现场, 一旦发现质量不合格的材料, 必须与供应商联系, 不允许不合格的材料流入施工现场。

2) 加强对施工机械设备的控制。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 现如今施工的现代化程度越来越高, 在铁路信号施工过程中会使用大量的施工机械设备, 这些设备的运行情况直接影响施工整体质量。为此, 应当加强对这些设备的控制。

3) 控制好施工方法。制定科学合理、切实可行的施工方案是确保施工方法正确的有效途径之一。在实际制定中, 应当充分结合工程项目的具体情况, 并从技术、管理、工艺、经济等多个方面进行综合考虑, 力求施工方案达到最优, 这有助于提高工程施工过程的整体质量。

摘要:近年来, 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 推动了铁路运输业的发展, 为了进一步提高铁路运输效率, 使列车不断提速, 确保列车安全、可靠、稳定运行, 就要采取科学合理、行之有效的措施, 控制施工质量, 以确保铁路信号的整体质量, 确保列车安全行驶。文章对铁路信号工程项目在施工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简要分析, 并在此基础上提出铁路信号施工过程的有效控制措施。

关键词:铁路,信号工程,施工,质量控制

参考文献

上一篇:中考与你我同行下一篇:技术进步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