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干意见

2024-11-03

若干意见(精选12篇)

若干意见 篇1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局):

近年来,我国技工教育事业稳步发展,技工院校办学实力和办学水平逐步提高,培养了大批高素质技能人才,在促进就业和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同时也要看到,当前技工教育还不能完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办学条件薄弱,发展不均衡,培养能力和质量有待提高。为贯彻落实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和《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14〕19号,以下简称《决定》)要求,加快培养高素质技能人才,促进实现更高质量就业,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现就推进技工院校改革创新提出如下意见:

一、贯彻《决定》精神,坚持技工教育发展方向

(一)充分认识技工教育改革创新的重要性。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和《决定》对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作出全面部署,提出了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目标任务和具体措施,为做好职业教育工作指明了方向,也为技工教育改革发展创造了良好机遇。各级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和技工院校要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充分认识加快推进技工教育改革创新的重要意义,将发展技工教育作为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和劳动者终身职业培训体系的重要内容,作为改善民生和促进就业的重要举措,作为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和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重要途径,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完善支持政策,采取有效措施,加大工作力度,推动技工院校创新发展。各级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要指导技工院校根据《决定》精神,围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产业结构和人力资源市场需求变化,对学校发展进行战略谋划,制定学校五年发展规划,推动学校新一轮改革创新,实现高水平可持续发展,在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工作中发挥主力军作用。

(二)明确技工院校改革发展的目标任务。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技工院校改革发展的目标任务是:围绕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就业优先战略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以提高质量、促进就业、服务发展为导向,以立德树人和培养职业精神为根本,以提高职业技能为核心,以适应市场需求为目标,坚持“高端引领、校企合作、多元办学、内涵发展”的办学理念,坚持学制教育与职业培训并举,深化办学体制机制改革,创新技能人才培养模式,全面提升技能人才培养能力。到2020年,基本形成专业结构适应产业发展、校企融合贯穿培养过程、课程教学体现工学结合、技能人才培养层次和规模与经济社会发展更加匹配的现代技工教育体系。

(三)进一步明确技工院校办学定位。技工院校是国民教育体系和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技师学院主要承担通过学制教育培养高级工以上技能人才任务,属职业教育高层次技能人才培养范畴。高级技工学校主要承担中级工、高级工培养任务,普通技工学校主要承担中级工培养任务,属中等职业教育。技工院校是构建劳动者终身职业培训体系的重要载体,是培养技能人才的重要平台,是承担技工教育、职业培训、技能鉴定、竞赛集训、公共实训、就业服务等工作的综合性技工教育培训基地。

二、突出高端引领,加大高技能人才培养力度

(四)推进优质技工院校建设。支持一批办学定位准确、专业特色鲜明、就业质量高、服务能力强、办学整体实力领先的优质技工院校,率先进行各项技工教育改革试点,完善机制体制,提升创新能力,提高对区域经济发展的贡献度。在地级以上城市要建设一批服务主导产业发展的技师学院和高级技工学校;在县市要继续发挥现有技工院校区域性技能人才培养作用。到2020年,在全国建设100所办学特色突出、高技能人才培养能力强,社会影响力大的国家级示范性技师学院,建设200所国家级重点技师学院和高级技工学校。鼓励技工院校教师参与企业技术革新,积极引进高新技术进课堂,提升技能人才培养的先进性。鼓励技工院校积极参加和承办各级各类职业技能竞赛活动,发挥中国技能大赛及世界技能大赛引领作用,促进技工院校师资培养、课程标准、教学要求与世界先进标准对接。注重借鉴国际职业教育先进标准和办学经验,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

(五)加大高技能人才培养力度。支持技师学院、高级技工学校扩大高级工以上学制教育规模,技师学院、高级技工学校高级工以上在校生规模要分别保持在60%、50%以上。省级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可选择部分一体化课程教学工作扎实、校企深度融合的技师学院,在专家评审论证基础上,通过工学交替、校企双师联合培养等方式,开展学制教育培养技师试点。鼓励技工院校与企业通过共建技能大师工作室、组织技师研修、联合开展科技攻关和技术革新项目等方式,面向企业职工开展技师、高级技师培训。支持技师学院、高级技工学校建立国家级(或省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

三、深化校企合作,推动集团化办学

(六)完善校企合作制度。坚持技工院校校企合作基本办学制度。支持行业企业特别是大型企业参与举办或直接举办技工院校,将其纳入当地职业教育整体规划,切实保障企业办学与公办学校享有同等待遇。推广技工院校自办企业和实习工厂模式。健全校企合作法规政策,明确政府、企业和学校责任。完善校企联合育人机制,支持技工院校与企业在专业建设、课程改革、师资培养、技术研发、办学质量评价、招生就业等方面探索有效的校企合作模式,推进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工作过程对接,形成校企利益共同体,推动学校提升办学质量,实现校企合作可持续发展。实施以“招工即招生、入企即入校、企校双师共同培养”为主要内容的企业新型学徒制试点,鼓励技工院校与企业共同合作开展学徒培训,加快培养企业青年技能人才。组织开展“技能大师进校园”活动,发挥优秀高技能人才在技工院校人才培养中的作用。

(七)推进技工院校集团化发展。集团化办学是密切校企合作、整合技工教育资源、提升办学实力的重要举措。支持行业企业、技工院校、社会组织按照“平等自愿、优势互补、资源共享、骨干带动”的原则,采取联合、兼并、股份制、纵向合作等多种方式,积极探索组建行业性、区域性技工教育集团。促进技工教育与产业发展紧密结合。在保持现有管理体制和学校性质的前提下,充分发挥骨干技工院校的引领辐射作用,通过推动技工教育集团化办学,对区域内教育培训资源进行统筹规划,整合薄弱学校,以强带弱,扩大优质资源,提升区域技能人才培养能力,增强技工院校整体实力。

四、坚持多元办学,激发技工院校办学活力

(八)推动办学功能多元化。各类技工院校要面向城乡各类劳动者,大力开展从初级工到高级技师等不同层次的职业技能培训,积极承担农民工职业技能提升计划、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技能就业专项行动、技师培训等政府补贴性培训和企业职工培训任务,为构建劳动者终身职业培训体系提供服务。学校招收企业职工等人员参加非全日制学习,可实行弹性学制教学。建立学分积累和转换制度,学生修满规定学分即可毕业,取得技工院校毕业证书。符合条件的学生,可按照规定享受职业培训和职业技能鉴定补贴。技工院校非全日制学生可按教学时数或学分数折合成全日制学生,计入学校在校生人数(具体办法另行制定)。支持高级技工学校和技师学院建设成集技工教育、公共实训、技师研修、竞赛集训、技能评价、就业服务等功能于一体的职业训练院,成为公共职业培训服务体系重要组成部分。技工院校每年开展职业培训规模应逐步高于学制教育在校生规模,实现职业培训规模逐年增长、质量稳步提升。

(九)推动办学主体多元化。发挥市场机制作用,鼓励社会各方面力量兴办技工教育。创新民办技工院校办学模式,支持各类办学主体通过独资、合资、合作等多种形式举办民办技工院校。探索发展股份制、混合所有制技工院校,允许以资本、知识、技术、管理等要素参与办学并享有相应权利。坚持依法治校,完善监管制度,规范民办技工院校办学行为,促进民办技工教育提高水平,办出特色。民办技工院校具有与公办技工院校同等法律地位。要优化民办技工教育发展环境,形成民办技工院校和公办技工院校公平竞争、共同发展的良好格局。

五、强化内涵发展,创新技能人才培养模式

(十)着力加强专业建设。技工院校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适应现代农业、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需要,按照技工院校专业目录自主设置专业,建立专业动态调整机制。鼓励并支持举办与养老服务、文化创意、家庭服务等国家大力发展的产业相适应的专业。根据岗位技能需求和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的发展特点,完善课程标准,更新课程内容。各级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要支持建设一批与当地主导产业发展相匹配的特色优势专业,实现差异化、特色化的专业建设布局。坚持能力本位教学理念,加强学生职业素养、专业技能和通用能力培养,积极开展职业指导、创业教育,提高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和就业创业能力。

(十一)全面推进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遵循技能人才培养规律,组织开发国家技能人才培养标准和一体化课程规范,构建国家技能人才培养标准体系框架。认真总结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试点经验,在全国进一步推广一体化课程教学,不断创新技能人才培养模式,切实提高技能人才培养质量。开展一体化课程教学的院校,其一体化专业课程的毕业生学习成绩合格,视同职业技能鉴定合格,直接取得相应职业和等级的职业资格证书。技工院校要及时将一体化专业班级学生信息、教学计划安排、课程设置、过程化考核计划等材料报职业技能鉴定机构备案,职业技能鉴定机构要积极做好技术指导和技能鉴定服务,对实施一体化教学的专业进行课程认证和过程化考核。

(十二)健全教职工培训制度。从2015年起,实施三年一周期的全国技工院校校长轮训计划。各级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要重视技工院校领导班子成员培训工作,制订并落实培训计划,加强班子成员能力建设。要将技工院校教师纳入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范围,举办技工院校师资高级研修班。支持建设一批全国技工院校师资研修中心,承担全国技工院校师资研修交流等任务。依托全国技工院校一体化师资培训基地和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教学资源网,大规模开展一体化师资培训。落实教师企业实践制度。利用职业能力建设工作座谈会、技工院校校长轮训、教师全员培训等多种形式,广泛开展改革创新经验交流,推动技工教育创新发展。

六、加强基础能力建设,规范技工院校办学活动

(十三)扎实做好技工院校招生工作。各级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要与教育部门加强协调配合,加大对技工院校招生工作的组织领导和统筹协调,将技师学院纳入高等职业院校招生平台,落实高级技工学校、技工学校与中等职业学校“统一招生政策、统一招生计划、统一招生代码、统一招生平台”的要求,稳定全日制招生规模,扩大非全日制招生规模。各级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要充分发挥职能优势,每年集中举办技工院校招生宣传活动,全力支持技工院校到初中、高中开展招生宣传,充分利用街道社区、乡镇劳动保障平台和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建立技工院校招生信息员队伍。推动建立发达地区和欠发达地区技工院校合作办学工作机制。建立完善职业技能竞赛优秀选手注册升学制度,在国家级职业技能竞赛中获得优异成绩的学生可直接推荐进入技师学院学习深造。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官方网站开通全国技工院校专栏,建立全国技工院校招生和毕业生信息服务系统。

(十四)加强技工院校教材建设。教材是确保技工院校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基础。我部职业培训教材工作委员会要充分发挥对教材建设工作的统筹协调指导作用,切实加大教材内容、形式的研发和创新力度,重点开发一体化教材,不断完善和提高教材质量。我部每年组织编制和公布优质技工教育和职业培训教材目录,供技工院校选用。鼓励技工院校进行教学模式、教学内容改革探索,学校自编教改教材可用于本校教学补充,优质教材经部教材工作委员会论证,可推广使用。技工院校德育课等公共课教材由我部统筹规划并组织编写。各级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要加强技工院校教材规范使用和管理,坚决杜绝使用盗版教材。

(十五)加强科研教研和督导评估工作。各级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要加强技工教育科研教研机构和队伍建设,提高科研能力和教研水平。组建技工教育专家咨询委员会和课程专家队伍,推动技工教育课程研究中心建设。组织开展专业建设、课程开发、教学实施和技能人才评价等研究,定期组织开展技工教育优秀科研成果评选活动,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对优秀科研成果给予奖励。建立以就业为导向的技工院校办学质量评估制度,继续组织开展国家重点技工院校评估工作,支持第三方机构建立技工院校毕业生就业状况年度报告发布制度。落实各级技工院校学生资助工作专职管理人员配备和工作经费保障,做好技工院校学生学籍注册工作,落实好助学金、免学费等资助政策,加强资助工作规范管理和监督检查。

七、加大政策支持,提升技工院校办学实力

(十六)加大对技工院校资金政策支持。各级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要协调有关部门落实“地方教育附加费用于职业教育的比例不低于30%”的要求,确保技工院校按在校生比例享受地方教育附加费政策。加大经费统筹力度,发挥好企业职工教育培训经费、就业经费、扶贫和移民安置资金等各类资金的作用,支持技工院校开展职业培训和企业职工的弹性学制学习。各级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要积极协调财政、发展改革等部门,建立与办学规模和培养要求相适应的技工院校财政投入制度,高级技工学校、技工学校按照中等职业学校生均经费标准或公用经费标准落实办学经费。积极协调有关部门将技师学院列入高等学校序列,按照高职生均经费标准落实办学经费。有条件地区可设立技工院校专项资金,用于技工院校专业建设、课程改革、师资培训、教研课改、企业职工的弹性学制教育等工作。支持技工院校将购买学生实习实训责任保险纳入公用经费支出范围,推动建立学生实习责任和校方责任相统一的人身伤亡保障制度。配合相关部门,实施好现代职业教育质量提升计划。继续实施中等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项目。鼓励各类社会组织、企业、公益性社会团体通过捐赠、设立奖助学金等方式,支持技工院校发展。

(十七)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各级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要积极协调机构编制等有关部门,比照普通高中和高等学校,根据技工教育特点核定公办技工院校教职工编制。落实技工院校在人事管理、教师评聘、绩效工资分配等方面的办学自主权。技工院校可按事业单位公开招聘有关规定,自主招聘专业课和生产实习指导教师。改革技工院校教师招聘方式,重点面向具有一线工作经验的企业工程技术人员、高技能人才招聘专职教师,重点考查应聘者职业技能、专业知识和实际授课水平。技工院校从企业招聘具有相应专业技术职务和职业资格人员,可按职称评聘有关规定,参加技工院校相应专业教师系列职称评聘。鼓励技工院校依据有关规定,聘请有实践经验的专业技术人员、高技能人才担任兼职教师。到2020年,有实践经验的专兼职教师占专业教师总数比例达到60%以上。完善技工院校教师职称制度,积极探索开展技工院校教师正高级职称改革试点工作。按照国家有关规定通报表扬技工院校优秀教师和优秀教育工作者。建立符合技工院校特点的教师绩效评价标准,绩效工资内部分配向一体化教师适当倾斜。

(十八)落实技工院校毕业生待遇政策。技师学院高级工班、预备技师(技师)班毕业生,参加企事业单位招聘、确定工资起点标准、职称评定、职位晋升等方面,按照全日制大专学历享受相应待遇政策,并按国家有关规定享受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政策。技师学院取得高级工以上职业资格的工程技术类专业毕业生,可按有关规定参加专业技术人员职称评聘,构建技能人才成长“立交桥”。

八、加强组织领导,营造良好发展环境

(十九)加强组织领导。各级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要高度重视技工院校改革发展工作,要主动向各级党委、政府汇报技工教育在推动区域经济发展、促进就业创业和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中发挥的重要作用,充分发挥综合管理技工院校的职能作用,加强监督管理和业务指导,狠抓技工院校党风廉政建设,推动技工院校持续、健康发展。要充分发挥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职能优势,加大对技工院校的整体支持力度。要根据本意见要求,结合当地实际,制定实施方案,细化工作内容,落实任务目标,确保各项措施落到实处。

(二十)做好宣传工作。各级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要在充分利用报纸、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的基础上,积极探索使用微博、微信、手机客户端等新媒体宣传方式,开展全方位、立体式的宣传工作。大力宣传“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的观念。持续开展“技能中国”“走基层、技校行”等主题宣传活动。组织优秀技能人才到技工院校宣讲并形成制度,扩大技工院校社会影响力。调动社会各方面力量共同推进技工院校改革创新发展,大力营造“崇尚一技之长,不唯学历凭能力”的良好社会氛围。

若干意见 篇2

销售工作是由个别代理具体完成的,销售业绩是由整个销售团队创造的,因此想要扩大市场份额,在同行竞争中脱颖而出,打造一支强有力的销售团队势在必行。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认为人的需要可分为五个层次,分别为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爱与归属的需要、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各院系代理之所以愿意加入我们的销售团队,正是因为加入我们能够满足他们这五个方面的需要。因此,可以从这几个方面刺激代理的工作积极性。

 满足其生理需要。

1.额外奖励。许多人决定做代理,是因为代理能够获得经济上的收益。因此,除基本提成10%以外,代理每累计招收5或10名学员(具体商议),应额外奖励10元通讯补贴。(需在代理合同中写明)

 满足其爱与归属需要。

1.加强成员间水平沟通。绝大多数代理除了向“钱”看以外,还冲着“人脉”而来。因此应适当组织代理聚会(不一定是大吃大喝),可以在南操围坐一起,买

一些小食品,大家唱歌做游戏,相互开开玩笑,彼此好有个相互了解认识的过程,代理间又可以交流工作中的心得体会,而在酒桌上难以达到这样的效果。将代理联系方式(院系,专业,姓名,QQ,手机等)汇总,保证代理人手一份,以方便代理相互联系交流。如此才能和睦代理关系,增进代理归属感。

2.加强管理层与代理间纵向沟通。管理层应多和代理谈话,鼓励其说出工作中遇到的困难,自身利益诉求,提出高效的管理方法。这有利于管理信息的传达,消除管理层与代理间的隔阂,增进代理归属感,改进代理工作态度。(为了达到此目的,初步设想是将整个代理团队划分为均等六块,每人负责一块)。

 满足其尊重需要。

1.表彰先进。累计招生达到20或30人(视情况而定),除可获得通讯补贴外,额外奖励100元并颁发“金牌代理”奖章(档次稍高点)作为对代理工作的肯定(一定不要口惠而实不至)。此外,如有想写工作实习报告的,可写好交由办公司总部盖章。

2.内部提拔。在代理合同中申明,招生工作完成后,会将所有代理的销售业绩进行对比,业绩突出者可以提拔为15考研管理层。

 满足其自我实现需要。

1.适当夸大工作的难度和挑战性。所招代理有很多是班长团支书,其进取心较强,厌恶枯燥无味的工作,适当夸大销售工作的难度和挑战性,同时说明工作耗时不多(很多代理怕耽误时间),这样有利于激励起他们的工作热情。

2.“赏识教育”。即使在代理业绩不佳,工作积极性差的情况下,应尽量少批评,多鼓励。可为其描绘一幅美好的销售蓝图,适当夸大其个人能力并予以肯定。如此方能激起其工作积极性,以顺利完成我们的销售目标。

团队的打造,必须投入一定的时间,精力和金钱。但从长期来看,却能增加代理对文登品牌的忠诚度(据我了解,09级有的代理在离职后竟然报了启航!!),增强我们销售团队的作战能力,这对于做好长期市场,扩大品牌影响至关重要。

建筑施工管理若干意见之我见 篇3

关键词:建筑施工;施工管理;成本控制

建筑施工管理具体涉及到很多方面,不论是施工质量的管理、成本的管理还是建筑队伍的管理等,都组成了企业整体管理工作的重要部分。能否做好这些管理工作将直接影响到企业的经济效益,乃至于对企业的生存和发展都产生极其重要的影响。因而施工企业要想在这个市场站稳脚跟、提高竞争力,就必须在施工管理方面下功夫,这样才能给企业赢得更大的利润空间。文章接下来从三个方面针对施工管理来浅谈一些个人的意见。

一、加强质量计划工作,保证施工质量的措施建议

企业将质量视为自己的生命,这就要求施工单位建造出精良的工程,立足于实现工程项目的质量目标,才能顺利实现工程项目的工期目标和成本目标。所以,一定要对工程项目的质量计算工作进一步加强,从而促使工程项目的质量管理水平得以提升,从而使工程项目的质量目标能够真正完成。作为事前规划的内容,搞好工程项目的质量管理就要先做好工程项目质量计算的工作。总体上来看工程项目质量计划工作,可分为四个阶段:计划的编制、实施、检查调整和总结[1]。

1、工程项目质量计划的编制

⑴就工程项目计划的内容而言,主要包括:工程的概况;质量总目标与分级子目标;设置项目质量管理的组织机构;明确不同施工人员的责任;进行工程项目质量控制的依据;控制程序;奖惩等。

⑵编制的步骤

首先,要对工程项目的概况加以了解,将相关的资料收集起来;其次,确立工程项目的质量目标,将质量管理组织机构图绘制出来;接下来将质量控制程序和奖罚等措施制定出来;在编制工程项目的质量计划之后,由相关部门审批通过之后再颁布执行;在工程项目出现较大的规模、复杂的技术、较多的施工项目时,也可以按照工程进度,编制不同阶段的质量计划。

2、工程项目质量计划的实施、检查和调整

就工程项目的质量计划来说,尤其是质量目标树,其具备的针对性和严肃性很强,一定要予以严格地遵守并执行,此外,在实施工程项目质量计划时,一定要对质量计划的履行情况加强检查,一旦遇到问题,要做到调整及时。在工程项目管理过程中,工程项目质量计划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和指导作用;而且在很多方面都发挥了十分积极的促进作用。

二、关于加强建筑施工成本控制管理的建议

1、提高经济意识。

完成有关项目工程的签约之后,企业与项目部要对预算和成本计划同时开展编制工作,此外还有就是此工程需要的总的劳务人员、机械种类数量,接下来还要进行对比和校正,主要针对上述数据,对工人、机械以及材料的市场价进行考察,并以此作参考来进行工程项目实际成本的测算。测算出项目的各项成本,然后公司便可以鉴定与项目部的承包合同,而相关的这些成本等数据都要在承包合同中做出详实的规定。从而保证责权分明和职责的各自履行,使得项目施工能得到顺利完成。

2、加强材料在使用过程中的成本控制管理。

(1)“严格执行限额领料制度:物资消耗,特别是钢材、木材、砂石料严格按定额供应,实行限额领料”[2]。有一些环节要特别予以重视,例如领取材料、出库入库和废料回收等等。要进行严格的管理,各方签字等相关手续必须齐全。有一些工序对对材料操作的消耗尤其大,那么就需要对此进行重点控制。在具体的施工过程中,将施工的整个过程按不同施工工序做几个阶段的划分,在完成每一阶段工程之后,材料员要做好材料的清点和汇报工作,包括材料的具体使用情况以及剩余的情况,并对于过度消耗了的材料进行原因分析,明确奖惩。(2)周转材料及料具的管理。在现场施工过程中,有些被重复使用的诸如模板、木材等材料便是周转材料。对于降低成本来说,周转材料使用的可重复次数,起到降低成本的作用就会越大。一般情况下有两种形式的周转材料,一是租赁,二是购买。租赁使用的材料一般使用时间较短,这有助于缓解资金方面的压力;周转材料使用时间相对较长的,购买时要进行成本核算。每项工程中都可以采用这样一种成本摊销方式,“摊销量=一次使用量×(1+损耗率)/周转次数”[3]。(3)辅助材料的包干使用。一般采用包干的方法管理辅助材料。

3、控制人力成本

(1)要在项目开工之前,将民工费按照用功计划算出来,而每一道工序的民工用工计划也要根据施工进度计划来进行排出。做好与民工负责人的协商工作,制定用工计划。(2)制定用工成本目标,这要项目部按照每道工序的民工用工计划进行事先的拟订工作,拟定之后交由上一级领导来进行审查。成本目标制定之后,施工单位据此将人工费拨款计划通告项目部。完工之后,若是民工费降低了,就把1%的节约资金给项目部相关人员作为奖励。(3)开工后,要做到定员和劳动的定额,确保出勤率;对于员工的不合理安排等问题要及时发现并及时解决。工程施工过程中的工长派工环节应当增加。每天早晨上岗民工数由工长来指定,要保持其与用工计划基本相一致,可根据具体情况来增加上岗的民工人数。以避免这民工闲滞和人工成本的降低。

4、通过机械使用和管理,控制机械使用成本

(1)明确机械操作人员的岗位职责,将每天机械的使用和外租机械情况详细记录下来。机械有关人员的工作不仅仅是关于机械的维修和保养,身为施工的一份子,应该溶入到工地,对工程进度有一个大致的了解。(2)有些用于重要工序的机械就显得比较重要,在施工工序开始前,机械手可向项目部提出申请,做好机械种类及台班数等方面的工作,完工后再按台班费兑现。工程质量和工程进度得到保证是一切工作的前提,对于已经定下来的台班费,可以令项目部拥有机械调配权,以便降低项目部机械使用的成本。

三、加强文明施工、提高建筑队伍管理的建议

1、促进文明施工保证体系的建立健全

首先,促使文明施工组织机构得以建立健全,这样才能有条不紊地开展文明施工。不同领导对个领域分别进行管理,避免有发生遗漏和冲突的情况,同时还能明确各自的责任,进行合理的分工。要与当地的一些部门保持联系,以免有与当地的规定发生冲突的情况发生。针对施工过程对施工班组提出要求,要尽量符合环保规定并且积极进行文明施工,把一些标牌和条幅挂到施工现场,通过宣传让所有员工都明确要进行文明施工。材料要分开进行整齐的堆放,不可以对施工现场造成影响,同样也不要反受其影响。要标明各种的材料用途,有顺序地安排机具在施工现场的进出。

2、建筑队伍管理

首先,对于建筑施工的劳动用工管理。要想使施工人员的利益都能得到切实的保护,就一定要签订劳动合同,并且要将合同与成员信息的管理工作做好。对于劳动人员的招聘、一定要严格按照劳动法进行,对劳动双方的权利、义务要明确规定。其次,要求持证上岗管理。

因为施工现场的不确定因素有很多,只有持证上岗才能保障相关工作人员的安全。

四、结束语

建筑施工质量控制是多方面的,要做好施工质量控制必须从细节做起。本文主要从三个方面对施工施工管理如何实施进行了浅薄的探究。我们要知道不论是现场管理,还是成本控制都是建筑施工管理中的重要工作内容,都需要认真落实到位进行精细化的管理。希望本文能为相关工作提供借鉴,从而帮助企业降低成本,提高管理水平和整体竞争力。

参考文献:

[1]张亦军,张雨.土建中安全质量管理施工问题及改善措施[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2(06).

[2]郭朝旭,梁彦杰.浅析当前建筑施工安全的问题[J].科技风,2010(11).

关于提高农村英语教育的若干意见 篇4

农村教育是整个教育系统的边缘, 并且城乡教育的差距如贫富差距一般愈来愈明显。因此,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年) 把促进教育公平作为国家基本教育政策, 并依据这一基本政策, 对大力发展农村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和任务。只有农村的教育水平提高了, 整个国家的教育水平才能明显提高。就农村教育而言, 相对于其他传统的应试科目, 英文教育在乡村则更加的岌岌可危。

当前全球经济化浪潮日益明显, 国际文化、科技交流也更加频繁, 世界需要中国, 中国也在不断的更深层次的融于世界。因而英文作为媒介显的日益重要。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 我国越来越重视英文的教育。一方面, 升学科目里, 英文占有很大的比率。另一方面, 各种英文培训机构方兴未艾。也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 农村英语教育才着实让人担忧。相对于城市的英文教育, 农村英文教育的现状大概如下所述:

(1) 由于历史和人为等多种原因, 我国社会城乡二元结构性矛盾十分突出, 当前国家的教育系统, 无论是在教育理念还是在教育目标的制定上, 都是以城市为中心。在教学内容的统筹和设计以及教学方法的探讨等具体的教育工作也是都是以城市为中心。而农村教育的现实处境以及对教育资源的诉求却一直得不到认知。农村英语教育则更是得不到应有的重视。在城市孩子从小就开始学习英语的时候, 农村孩子到小学三年级才开始接触英语。并且接触到的英语也是十分零散而非系统的。因此, 农村孩子的英语基础普遍较差。

(2) 农村教育的硬件设施非常的落后。很多地方还是传统的教学方法, 没有引进诸如多媒体教学这种智能教学系统。同时, 学校的图书馆藏书有限, 并不能满足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农村孩子很少有机会接触课外的英语知识。而英语又恰恰是一门拓展性极强的语言学科, 需要多多接触, 反复练习, 不断吸收, 融会贯通。所以, 学习途径的局限性导致了农村英语教育始终无法得到有效的提升。

(3) 师资匮乏。当下大学毕业生都不愿意进入农村工作。并且农村教师待遇低, 能够留下来的优秀教师越来越少。农村学校的英语老师不仅短缺而且频繁更换。所以, 农村孩子普遍得不到正规的英语发音训练, 系统的语法和词汇积累, 以及全面的英语文化了解。

(4) 英文提不起学生的兴趣。在所有课程中, 农村学生对英语最为反感, 在他们看来, 英文就是大量反复的记诵单词以及学习复杂的语法结构。这样就造成了为学语言而学语言的局面, 忽视了语言背后的信息以及语言作为认识外界的工具的意义。

2 提高农村英文教育可实施的若干意见

针对当前我国农村英文教育存在的弊病, 作者根据自己的调研以及个人经验对政府、学校、教师和家长提出以下若干可实施意见:

2.1 政府和学校的职责

政府部门要加强指导和扶持力度。将农村本来就稀缺的教育资源进行合理的配置与整合, 使农村学生尽可能最大化享受到优质的教育, 例如加大农村教育经费的投入, 保障教育基础设施的建设, 尽可能为每所学校建立一所小型的外文图书馆, 在软件方面尤其是师资队伍的建设和管理上提供一些优惠政策, 防止优质师资的流失, 提高教师的待遇。

2.2 教师的职责

由于农村的英文教育一方面缺乏能够实际了解英语语言的环境;另一方面诸如多媒体这样有利于英文教学的硬件设施的配备也非常困难。在众多方法策略中, 对于农村英语教育最具有可操作性的方法就是通过文学欣赏提高农村英语教育。所谓文学欣赏就是运用自己的思维器官, 对文学作品的感受、体验、想像和思索, 从而获得美的感染和愉悦, 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让学生能够更直观的认知英文, 并且对英文产生浓厚的兴趣。

英文文学欣赏对学生的英文学习主要有如下好处:

1) 文学欣赏可以提高学习英语的兴趣。相比英文教材上面单一的文章选材, 教师可以根据每个学生的能力以及兴趣选取合适的英文文章, 也可以提供大量的英文读物供学生自主选择。

2) 文学欣赏可以让学生更容易提高英语词汇量。学生在阅读大量的英文读物的时候自然就掌握了词汇的用法, 这种方法比传统的对单词死记硬背效率要高很多。

3) 文学欣赏能提高阅读的能力。英文文学阅读, 并不需要像教材上面的文章一样精读。因此可以提高快速阅读能力。

4) 文学欣赏能提高英语写作水平。广泛的英文阅读可以积累大量的素材, 对英文写作也是有直接裨益的。

5) 文学欣赏可以帮助学生了解和积累有关英语国家文化背景、社会习俗、历史传统等方面的知识, 同时领略异国风景, 扩展学生的视野, 这样就自然培养了学生的英语思维能力。

6) 文学欣赏在增加学习者的英文阅读能力的同时还可以减轻繁重的学业带来的压力。

7) 更为重要的是英文文学欣赏, 对于农村英文教育, 是非常有可操作性的, 只需政府投资购买大量的适合各年龄段学生阅读的英文读物, 在老师的指导下分阶段阅读, 并不需要投入大量的硬件设备。

对学生进行文学欣赏的若干建议:

1) 快读与精读结合。对诸如新闻类英文可快读, 攫取有用的信息;而对于含有复杂长句以及大量词汇的文章需要精读, 个别句子或者段落还需要背诵。这就要求教师选材上下一定的功夫。

2) 经典文章的诵读。对于农村孩子来讲, 缺乏各种教学多媒体, 无法耳濡目染英文的魅力。然而, 要想将一门语言学习好, 听、说是至关重要的。就农村现有的软硬件条件来看, 教师带领学生诵读经典, 反复的记诵是非常可行的。

3) 写读后感。教师可以要求学生自由发挥, 对自己阅读过的英文写一些读后感, 可以谈论一首诗, 一篇小说, 一位人物等等。由学生自己选材。

4) 写英文日记。语言的学习重在日常的运用, 布置学生每日坚持写英文日记是对英文运用最好的积累。

5) 角色扮演。在诵读过程中, 鼓励学生分角色朗读。对于一些好的情景, 可以带领学生编排舞台表演, 这样一方面活学活用, 一方面让学生感受到学习英文的乐趣。

2.3 家长的职责

目前农村家庭教育工作却往往被大多数家长所忽视, 主要表现在:

1) 农民大多文化水平有限, 就更谈不上英文教育了, 对孩子的英文教育无能为力。

2) 农民忙于生计, 没有闲暇关心孩子的英文教育。较多家长认为把子女送进了学校就等于对子女的教育尽到了义务, 因此, 将孩子的教育全权委托给校方, 并且很少就子女的教育问题主动找学校和老师交流意见。

笔者就此提出以下意见:

1) 针对当前农村这种英文教育落后的现状, 作者认为家长并不是无所作为, 反而, 他们可以积极的鼓励孩子努力的学习好英文, 聆听孩子对这门课程的看法和心得。积极与学校和老师沟通。

2) 带孩子选购一些英文读物或光盘, 让他们进行英文的文学欣赏或影视作品欣赏。从各种感官让孩子感受英语, 走进英语, 并且提高学习英语的兴趣。

3) 可以利用奖罚方式让孩子对英语产生重视。

3 结语

农村教育, 农村英文教育都是在农村这个背景下产生的, 因此有其特殊性, 是当前我国政府以及广大教育工作者都必须思考的问题。诚然, 农村英文教育的改革以及教育水平的提高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但这却关系到广大农村孩子的未来。农村英文教育工作者应该有一种崇高的使命感, 用积极的态度去影响学生, 让学生喜欢英文课, 爱上英文语言文化。从而提高英文水平, 最终能够学有所用, 通过英文接触更多世界上优秀的文化以及科技。

摘要:随着经济的全球化运动, 中国在国际事务上扮演着愈加重要的角色, 学习好作为国际语言的英语对中国认识世界以及世界了解中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 英文教育在我国文化教育中占有很高的比率, 主要反映在教育的各主要升学阶段, 英文科目一直与国语同等比重。相对于其他的科目, 英文教育与学习的城乡差距随着近几年教育资源的结构性矛盾愈来愈明显, 农村的英文教育受制于农村落后的经济、政治和文化环境。本文在承认这种差距的前提下, 对农村英文教育提出若干可实施的意见。

关键词:农村,英语教育,措施

参考文献

[1]王兆林.反思与前瞻:城市化进程中的农村教育[J].教育探索, 2006 (5) :31.

[2]Rod Ellis.The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M].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4.

[3]王笃勤.英语教学策略论[M].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2.

[4]梁亚平.高中英语新课标与英美文学名著欣赏课的开设[J].课程·教材·教法, 2004 (6) .

企业公示工作的若干意见 篇5

一、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目标要求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按照国务院关于“运用信息公示、信息共享和信用约束等手段,营造诚实、自律、守信、互信的社会信用环境,促进各类市场主体守合同、重信用”的要求,在总结近年来工商总局和各地工商、市场监管部门“守重”企业公示工作经验的基础上,完善各项制度、规范工作流程、统一公示标准、明确努力方向,通过对市场主体合同信用行为的正向激励,探索信用监管,落实宽进严管,促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

(二)基本原则

“守重”企业公示活动遵循下列原则:

1.自愿申报。是否参加“守重”企业公示活动,由企业自主决定、自愿报名参加,企业对所提交信息的真实性负责。公示机关不向企业收取任何费用。

2.公正公开。对企业的评价由“守重”企业信用标准体系软件依据企业填报信息测评形成,公示机关不搞评比达标。公示活动的标准公开、程序公开、结果公开,各企业之间规则平等、权利平等、机会平等。

3.动态监管。对公示企业的合同信用监管通过抽查等多种方式实施,以属地管理为原则,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工商、市场监管部门的`监管贯穿整个公示期间。

4.社会监督。在公示期内,公示机关在其网站公示企业的相关合同信用信息,社会公众可以对企业合同信用信息的真实性进行监督和投诉举报。

(三)目标要求

逐步完善全系统统一的“守重”企业信用标准体系和评价软件,建立健全科学规范的各级“守重”企业公示工作制度和工作机制,推动各地“守重”企业公示活动的普遍开展,提升企业合同信用建设水平,努力营造鼓励诚信、惩戒失信的市场氛围,全面深化商务诚信建设。

二、“守重”企业公示的概念、范围及职责分工

(四)概念

“守重”企业公示,是工商、市场监管部门在企业自愿申报的基础上对企业合同信用信息等进行记录并向社会公示的行政指导活动。

工商、市场监管部门依托合同行政监管职能组织开展的旨在推进企业信用建设的“守重”企业公示活动,是长期以来我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五)范围

全国范围内依法登记注册的符合申报资格的企业均可申报参加“守重”企业公示活动。

企业法人依法设立的分支机构,经法人授权,具有独立资产、实行独立核算、对外独立签约的,通过申报资格审核后可申报参加“守重”企业公示活动。

(六)职责分工

工商总局、省级和副省级市以及省辖市级工商、市场监管部门(包括直辖市所辖区县级工商、市场监管部门),应当按照本意见要求,分级开展“守重”企业公示活动。

工商总局负责对全系统“守重”企业公示工作进行指导和监督,组织开展总局“守重”企业公示。各省级工商、市场监管部门负责总局公示活动的落实、公示资格审查等,并负责本地区“守重”企业公示工作的制度设计、组织开展和指导监督。

三、“守重”企业公示活动企业申报条件及工作流程

工商总局公示“守重”企业,采取企业自愿申报,各地工商、市场监管部门审核资格,总局公示的方式,公示相关企业过去两年的合同信用记录,公示期为两年。

(七)企业申报条件

申报参加工商总局“守重”企业公示活动的企业,应当自成立起至申报之日满七年、规模较大、市场占有率较高,且在企业和品牌的社会影响力、合同信用管理、合同行为、合同履约状况、经营效益、社会信誉等方面达到较高水平(详见附件)。

企业所在地区省级工商、市场监管部门已开展“守重”企业公示活动的,申报总局公示的企业,除须满足上述申报条件外,还应当是当地省级工商、市场监管部门已公示的企业。企业所在地区省级工商、市场监管部门未开展“守重”企业公示活动的,按前款规定的企业申报条件办理。

省级及省级以下工商、市场监管部门组织开展“守重”企业公示活动,应参照上述规定,申报上一级工商、市场监管部门公示的企业,应当是下一级工商、市场监管部门已公示的企业。

(八)申报、审核工作流程

若干意见 篇6

1.第一次完整表述文化体制改革基本框架。《意见》强调,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和党的十六大精神为指针,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以发展为主题,以体制机制创新为重点,通过改革,形成科学有效的宏观文化管理体制,完善文化法律法规体系,强化政府文化管理服务职能,构建覆盖全社会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形成富有效率的文化生产和服务的微观运行机制;形成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文化产业格局;形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文化市场体系;形成完善的文化创新体系;形成以民族文化为主体、吸收外来有益文化,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的文化开放格局,进一步提升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

2.明确划分了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范围和界限。党的十六大按照“两分法”的原则,提出了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两种不同类型的分类指导的改革方针。然而,究竟哪些是文化事业?哪些是文化产业?各方面的认识还不一致。《意见》在总结试点经验的基础上,对此做出科学和明确的划分:凡国家兴办的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馆(站)、科技馆、群众艺术馆、美术馆等为群众提供公共文化服务的单位,为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党报、党刊、电台、电视台、通讯社、重点新闻网站和时政类报刊,少数承担政治性、公益性出版任务的出版单位,重要社会科学研究机构,体现民族特色和国家水准的艺术院团,实行事业体制,由国家重点扶持。其他艺术院团,一般出版单位和文化、艺术、生活、科普类等报刊社,以及新华书店、电影制片厂、影剧院、电视剧制作单位和文化经营中介机构,党政部门、人民团体、行业组织所属事业编制的影视制作和销售单位,逐步转制为企业。上述规定,使得文化事业、文化产业两种类型的分类改革有了明确目标和政策依据。

3.首次允许转制为企业的文化单位,可以吸收部分社会资本,进行投资主体多元化的股份制改革。重塑文化市场主体,是推进文化体制改革的重点和难点。为此,《意见》明确提出,要规范国有文化事业单位的转制。加快产权制度改革,推动股份制改造,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完善法人治理结构。符合上市条件的,经批准可申请上市。转制为企业的出版社、报刊社、文化产品进出口公司等,要坚持国有独资或国有绝对控股,实行特许经营或许可证经营。这是首次允许转制为企业的出版社、报刊社、文化产品进出口公司等,可以吸收部分社会资本,进行投资主体多元化的股份制改革。

4.第一次以党中央、国务院名义,从国家战略的高度,对实施对外文化贸易做出全面的战略部署和政策安排。

为扭转长期以来我国对外文化贸易存在的巨大逆差,《意见》提出,要实行政府推动和企业市场化运作相结合,打造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文化企业,成为实施文化“走出去”战略的主体。要重点扶持大型国有文化企业的对外文化贸易,赋予有条件的各类文化企业外贸自营权,扩大文化产品和服务在国际市场的份额。改革和重组现有对外文化交流机构,培育大型文化中介机构,形成一批经营文化产品的跨国公司。鼓励有条件的文化企事业单位以独资、合资或合作的方式,在境外兴办文化实体。合办报刊、频道、栏目和节目,合作演出和展览,扩大我国文化产品和广播影视节目在国际上的覆盖面和影响力。

5.把文化体制改革和结构调整紧密结合,促进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协调发展,是《意见》的特色。为进一步打破条块分割,推进文化领域中的产业结构和所有制结构调整,《意见》提出:要合理配置文化资源,盘活存量,优化增量;大力提高文化产业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水平。培育和发展一批出版、电子音像、影视和动漫制作、演艺、会展、文化产品分销等产业基地。支持和鼓励大型国有文化企业和企业集团实行跨地区、跨行业兼并重组,有条件的可组建多媒体文化企业集团;大力推进文化领域所有制结构调整,鼓励和支持非公有资本以多种形式进入政策许可的文化产业领域,逐步形成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文化产业格局;大力推进文化产业升级,发展数字广播、数字电视、数字电影、数字出版、动漫和网络游戏等,建设大容量数字化文化资源库。

6.对文化体制改革进行了具体的工作部署。《意见》要求建立健全党委统一领导、政府大力支持、党委宣传部门协调指导、行政主管部门具体实施、有关部门密切配合的文化体制改革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成立党委领导下的文化体制改革工作领导小组,负责指导文化体制改革,使全面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得到组织上的保证。

企业集团档案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 篇7

一、企业集团档案工作的特点

企业集团是指, 不是单一的法人构成, 而是有若干的具有独立法人地位的企业通过产权安排、人事控制、商务合作等纽带连接, 根据企业之间关系的紧密程度由不同层级的个体企业组合的经济联合体, 企业集团是现代企业的高级形式, 通过明确的产权关系和内部契约关系来维系企业集团的整体权益。企业集团是由多个独立法人组成的复杂结构体, 然而企业集团之间各集团成员又保持相对独立的地位, 在管理上需要协调各集团成员之间的利益关系, 进行统一和分层的管理, 实现集权和分权相结合的管理体制。企业集团包含有总部和各个职能部门, 总部实行的是集权的管理体制, 其档案工作也随之是实行集中管理的原则, 各个职能部门依照总部下发的档案工作要求管理本职能部门生产、经营和管理等产生的档案, 并根据总部的要求将本职能部门形成的各类档案信息资源向总部的档案管理机构移交, 总部对内部各职能部门之间的的档案工作进行统一领导、监督和指导, 各职能单位在总部的管理规章下, 可以制定适应于本职能部门的档案管理方法。

二、企业集团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

随着人们对档案管理的认识不断深化, 电子和手工并存的档案管理不仅是各级各类综合档案管理部门采用的管理模式, 同样也在企业集团档案管理工作得到了广泛的使用。企业集团在保存企业产生的电子文件的同时, 也会制定一份纸质档案进行归档, 这样的电子和手工并存的管理模式也是适应了国家对档案管理工作的有关规定。

1、集团内部鉴定的复杂性

企业集团是由一个总部和若干个职能部门组成的复杂的结构, 由于不同的职能部门会根据本职能部门的情况, 采用适合于本职能部门的办公自动化管理系统, 因而, 档案也会依据采用系统的运行环境各异而出现不同的电子档案的数据格式, 这样的管理系统虽然适用于本职能部门的管理工作, 但是, 各个职能部门之间均采用不同的管理系统, 产生各种不同格式的档案, 在移交档案至总部时, 总部难免会因此暗自伤神。现实中, 各职能部门自行采用不同标准的管理系统的现象比比皆是, 总部档案部门采用的系统不可能包含所有的格式, 在对电子档案进行鉴定时, 无法打开电子档案将成为阻碍总部档案馆鉴定的最大障碍, 致使鉴定工作无法进行。

2、集团内部档案利用安全性

对档案安全性的保障是档案管理工作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使档案信息能够得到安全的利用是档案馆存在的意义。企业集团信息化建设进程中, 传统的纸质档案管理模式已经不能满足企业快捷的信息需求, 信息流动的不畅通影响着企业的经营管理, 阻碍企业集团进行信息化的步伐。在这样的环境下, 企业集团也采取了积极的措施, 即建设企业集团数字档案馆。企业集团数字档案馆的建设, 满足了企业集团对信息快捷、便利的需求, 为企业经营活动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 然而集团内部对档案的利用会有一定的风险, 如何有效的规避档案在利用过程中的风险呢?

3、档案编研产品良莠不齐

企业集团对档案管理工作的资金投入和档案馆人才队伍建设共同影响着档案编研产品的质量, 对档案管理工作的投入越多, 人才队伍素质越高, 档案编研产品的质量就越高, 反之亦然。因此, 企业集团领导应该充分认识到, 对档案管理工作的前期投入是确保档案编研产品质量高的前提条件。档案编研产品的质量对企业集团有着举重轻重的作用, 若企业集团在进行决策所必须利用的档案信息资源质量高, 企业集团根据档案部门提供的档案信息资源作出的决策往往是有利于企业健康发展的, 反之亦然。

4、人才队伍的参差不齐

对企业集团数字档案馆的建设, 不仅需要获得领导的重视和资金的保障, 还有一个必不可少的保障, 那就是人才队伍的保障。企业集团作为一个盈利性的机构, 其目标是用最少的成本获取最大的利益, 档案部门作为一个不直接产生经济效益的部门, 越来越被企业边缘化, 领导重视档案馆的建设给档案馆一个展示自我的机会。然而, 企业集团很少会兼顾对档案部门人才队伍的建设, 档案馆的工作人员往往不是档案专业人才, 而是一般的行政管理人员, 虽然有些企业集团会安排一些档案管理培训, 由于对系统的档案管理缺乏了解, 对培训的内容也是一知半解, 这样导致的培训效果甚微。

三、企业集团档案管理工作的建议

1、各职能部门采取统一的管理系统, 制定统一的档案收集标准

任由各职能部门采取适合于本职能部门的管理系统, 移交的电子文件的格式的不兼容性, 导致的后果就是总部档案管理部门无法完成档案的鉴定工作, 不仅无法按时归档, 更重要的就是收集的档案无法得到利用, 从而企业集团蒙受巨大经济损失。因此要想解决此类问题, 企业集团内部必须使用统一格式的管理系统, 取缔职能部门采用的一些不符合标准的管理系统, 保证集团总部能够按时对各职能部门移交的档案进行鉴定, 不影响对档案的利用。

2、技术手段和集团员工共同维护档案利用中的安全性

毫无疑问, 档案信息资源在利用过程中存在很多潜在的风险, 如何有效的规避利用过程中的风险, 不仅仅需要借助技术上的帮助, 也需要全企业集团员工共同来维护。有些风险是可以通过技术来保障的, 有些人为的风险却是很难避免的, 因此企业集团在使用高科技技术来规避档案利用风险的同时, 也需要加强企业集团员工的管理, 不仅给与企业员工经济补助, 更需要给与企业集团员工人文关怀, 共同构建舒适、健康、和谐的工作环境。

3、加大经费投入, 重视编研产品质量

档案部门虽然是不直接产生经济效益的部门, 但是档案部门编研的产品确能够给企业带来经济效益。例如IBM公司档案为纪念公司创立100 年, 以时间为主线, 回顾公司100 年的发展历程, 100 年所经历的大事件, 专门制作了一套名叫“进步”的“IBM100”纪念徽。这套纪念徽记载着公司100 年中经历的每段故事, 战胜每个困难得到的新的突破, 一共是100 个, 每个都拥有自己独一无二的名字。另外, IBM公司档案馆还在公司档案网站和档案馆网站上开展了对会徽的知识有奖竞猜游戏。通过开展的一系列形象、生动的活动使社会大众加深了对IBM公司的认知, 增强了大众对IBM公司的认同感, 此次活动的开展不仅获得许多铁杆粉丝的支持还赢得了很多潜在的客户。活动开展过后, IBM公司的营业额明显上升很多, 档案馆举办这类活动也可以看出来, 档案馆能够直接给企业创造可观的经济效益。

4、重视企业集团档案馆人才队伍建设

人才队伍的素质是决定企业集团档案管理部门档案工作成效的关键因素, 企业管理人员需要转变传统的企业最优化的管理模式的观念, 深刻认识到档案管理工作对企业创新发展的重要作用, 加强对企业档案部门人才队伍的建设, 加大对档案管理工作的宣传和教育, 通过现代化的管理和技术手段调整和完善企业集团档案管理体系, 促进档案工作高效进行, 编研开发出更多企业集团所需的档案信息资源。挑选兼具计算机技术和档案管理的专业人才, 适时开展档案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培训, 加强与行业的沟通和交流, 吸取行业先进的经验, 对本企业档案进行有效管理;同时也要开展一些面向全企业集团员工的档案管理知识培训, 使全企业集团员工共同参与到档案管理的实践中。

摘要:全国信息化建设的推动下, 企业集团开始逐步认识到建设企业集团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意义, 然而在企业集团档案管理工作中会遇到很多的问题, 本文就遇到的问题提出了几点建议。

关键词:企业集团,档案管理工作,建设

参考文献

[1]邱巧艳.大型企业集团数字档案馆的建设实践与思考——以紫金矿业集团档案馆为例[J].办公自动化, 2013 (3) 23-25.

[2]罗永平.企业集团档案馆建馆问题初探[J].兰台世界, 2012 (3) , 57.

[3]李晓光.试论企业集团档案馆的功能定位[J].兰台世界, 2014 (12) , 74-75.

[4]杨艳.企业集团数字档案馆建设策略研究[J].中国档案, 2013 (4) , 62-63.

若干意见 篇8

随着我国报废机动车的回收拆解数量逐年增多,尤其是“黄标车”近期大量报废的涌现,有些地区(企业)因存量增加处理不当产生了一些负面影响,社会关注度大幅提升。为了做好报废汽车回收拆解经营工作,依照我国《环境保护法》、《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循环经济促进法》、《清洁生产促进法》、《道路交通安全法》、《反不正当竞争法》、《报废汽车回收管理办法》和《报废汽车回收拆解企业技术规范》(GB 22128-2008)、《报废机动车拆解环境保护技术规范》(HJ 348-2007) 等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政策及相关标准的规定,结合目前我国报废汽车回收拆解企业在经营中遇到的一些共性问题,经协会组织相关行业专家充分研讨,现就报废汽车回收拆解行业经营自律,提出如下指导意见:

第一条报废汽车回收拆解企业应当自觉遵守国家相关的法律、法规、政策,按照两个拆解技术规范标准要求,严格回收、规范拆解、遵规守纪、依法经营,恪守行业自律,积极推动报废汽车回收拆解行业的职业道德建设。

第二条报废汽车回收拆解企业不论规模大小、回收拆解数量多少,都要做到依法、守规经营,倡导绿色、清洁、文明生产。

一、回收进场的报废机动车要认真做好车辆的检查和登记工作,对回收的车辆若在检查中发现发动机号码、车架号码(车辆识别代号)被打磨,或者号码与机动车行驶证(或机动车登记证书)登记不符,应确定为可疑车辆,在查明原因的同时,报公安机关交通和治安管理部门处理。

二、回收的报废机动车应当即刻进行预处理。拆除蓄电池、拆除液化气罐、直接引爆安全气囊或者拆除安全气囊组件后引爆、在室内预处理平台使用专用工具和容器收集车内的各类油液、用专门设备回收空调制冷剂。

三、回收的报废机动车不应因为收车集中而随意存放。应当按照相关规定要求,存放在防渗漏水泥地面上,按照车型分类存放。

四、报废机动车拆解应当在具有防渗漏水泥地面的封闭或半封闭车间内, 使用气动工具拆解作业,尽可能不使用污染较严重的氧气切割。拆解的零配件、各种材料分类存放。

五、拆解产生的危险物品(蓄电池、液化气罐、安全气囊、空调制冷剂、含多氯联苯的电容器、尾气净化催化剂、各种油液等),应当按照国家有关危险废物的相关规定进行管理和处置。

六、全厂(场)区应当设置污水通道,车辆存储场地和拆解车间产生的含油污水通过污水通道流进集聚池, 采用油水分离装置将含油污水净化,避免产生二次污染。

七、厂(场)区内应当设置符合相关规定要求的消防设施,并有足够的疏散通道。

八、在全厂(场)区360度范围内应当安装设置电子监视系统,对报废汽车回收进场、检查登记、预处理、拆解、零配件存储、材料存储、危险废物存储、废弃物存储、销售出厂等各个环节实施全部监控,并将监控录像资料按日保存存档,存档时间不得低于3年。

第三条加强回收拆解人员上岗前的相关政策法规、拆解技术规范的培训教育工作,做到持证上岗。收车业务人员要认真学习贯彻落实行业相关法规政策,为车主做好服务工作;拆解人员要学习掌握两个拆解技术规范标准和技术拆解要领,提高可回用零配件的利用率和工作效率。

第四条报废汽车回收拆解企业应当具有企业法人资格,各项管理制度完善,合理设置服务区域范围内的回收服务网点。对回收服务网点加强管理,不得在回收服务网点进行拆解作业。

第五条报废汽车回收拆解企业不得设立挂靠单位,不得出租、出借报废汽车回收拆解资质。原有的报废汽车回收拆解挂靠单位要积极创造条件,符合法定条件和拆解技术规范标准要求以及所在地区报废汽车回收拆解企业发展规划的,可向主管部门申请报废机动车拆解经营资质。未获得经营资质的挂靠单位从事报废机动车回收的,应当征得当地主管部门的同意,划归到原属拆解企业的回收服务网点管理。

第六条报废汽车回收拆解企业应当自行拆解本企业回收的报废机动车,因企业需要借助社会力量外包拆解报废机动车的,应当签订承揽外包拆解协议和法律责任承诺书,拆解场地应当在本企业拆解车间操作,承揽外包拆解人员不得办理拆解物件的经销业务,做到依法合规拆解作业。报废汽车回收拆解企业应当派专业技术人员现场指导,监督其严格按照报废汽车拆解技术规范的要求拆解,加强承揽外包拆解人员的监督管理。

第七条依据国家相关法律规定,回收的报废营运客车,应当在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的监督下解体。但如何“监督下解体”法律并没有具体规定。各地区在执法实施中大部分采取发动机钻孔、车体压扁、大梁切割等手段,以示“监督下解体”,但这种解体方式不利于拆解零配件的合理利用。报废车辆的解体应当坚持“先利用、后回炉”的循环经济发展理念,减少破坏性的解体。拆解企业应当与所在地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协商争取支持,逐步过渡到实施利用电子监视系统, 对报废营运客车整车进场、检查登记、预处理、拆解等各个环节实施全程监控,并将监控录像资料按日单独建档保存,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可随时抽查。

第八条拆解企业拆解的汽车发动机、方向机、变速器、前后桥、车架等“五大总成”,按照现行法律规定,不得做零配件销售,应当销售给钢铁企业作为冶炼原料。因数量(吨位)少,或与钢铁企业尚未签订废钢铁购销合同时,可以销售给再生资源经营企业,但应当将销售的各总成进行破坏或者经过精细拆解后作为再生资源销售。

第九条摩托车、三轮汽车和各种工程车辆、农用机械的拆解,应当按照并符合两个拆解技术规范标准要求进行拆解。车架的拆解材料应当达到钢铁企业的炉料标准(或依据双方购销合同)要求销售给钢铁企业。

第十条报废汽车回收拆解企业应当加强对拆卸机动车零配件的检验与存放管理,提高拆卸机动车零配件的销售利用率。销售的可回用零配件应当无损伤、具备原使用价值,做到不掩饰、不隐瞒,销售标签和发票应当标明“报废机动车回用件”和回收拆解企业名称,对用户负责。

第十一条为了共同维护和谐健康的报废汽车回收拆解行业经营秩序,报废汽车回收拆解企业应当避免异地收购报废机动车。对外地机动车因严重的交通事故等原因不能运回车辆注册地办理报废时,当地报废汽车回收拆解企业应当给予必要的帮助,依据相关规定,协助公安交通管理部门和车主办理事故车辆的回收,开具报废机动车回收证明交给车主,车主持回收证明到车辆注册地办理车辆注销手续。

第十二条各省级协会可参照本地区废钢铁市场收购价格和回收拆解企业经营性成本(如管理费用、托运及拆解成本、税收费用、拆解损耗、废弃物处置费用等), 研究制定本省报废机动车回收指导价。制定报废机动车回收指导价要尽可能做到公平、公正,有利于报废机动车的回收。

第十三条本意见为报废汽车回收拆解行业经营自律指导性意见,如遇国家有关法规政策相抵触的,以国家的法规政策规定为准。

若干意见 篇9

1 档案信息管理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1 档案管理手段的落后

现在许多企事业单位的档案管理没有单独的计算机和专业的管理软件。在手段上, 也是采用古老的手工查找的方法, 存储的方式也一般都是卷柜的方式, 不仅占地面积大, 而且容易丢失, 破损。

1.2 档案管理中的非专业人员居多

档案管理领导对档案管理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致使档案管理团队中的非专业人员占比较大的比例, 这样, 很多时候档案管理者就不能及时掌握档案管理工作的新技术, 新知识。对档案管理和存放的基础知识也不够了解, 秉承老一辈的古老档案管理方法。因此, 不能对以后的管理工作有新的创新和突破。

2 提高档案信息化管理的措施

2.1 改变观念, 加强档案管理现代化意识

原有的档案管理模式多数是手工形式的, 再加之对档案管理观念的认识不够, 所以档案管理一直处于一种无序状态。随着档案工作的重要性的显现, 改变传统的档案管理观念是现代化档案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在新形式下, 需要档案人员具有现代化的管理理念, 还要有专业的科学知识, 对档案进行科学的归档及有效的管理, 档案工作人员应热爱档案工作, 熟悉业务, 遵纪守法, 忠于职守。档案管理人员应定期参加档案业务专业知识培训, 不断提高档案业务素质和管理水平。做好档案利用服务工作, 编制检索工具, 迅速准确地提供利用;积极做好档案信息化工作, 提高档案现代化管理水平;未经批准, 不得利用职权擅自扩大档案利用范围, 不得泄露档案的机密内容, 确保档案机密的安全。

2.2 加速硬件设施建设, 实现装备和技术的现代化

要及时配备档案管理现代化所需要的计算机、扫描仪、光盘刻录机、互联网设备等现代化办公设备, 要充分发挥现代科技、缩微技术在档案管理中的应用, 加速实用、通用软件的研制, 加快档案信息数字化处理步伐。为此, 各级政府应加大财政投入的力度, 档案部门应努力提高自身的工作水平, 争取更多的经费支持;同时, 档案部门要充分利用存有大量档案资源的优势, 挖掘各方面潜力, 重点加强档案的提供利用工作, 及时开发出丰富的档案信息以满足社会各界的需要, 将各类档案的潜在价值转化为经济利益。而现代化技术及手段在档案部门的广泛运用, 又将为档案工作注入新的活力, 将及大地提高档案利用工作的水平, 创造出更为可观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为档案工作现代化的发展提供有力保证。

2.3 健全规范的管理机制

在档案信息化建设过程中, 为明晰相关责任, 保障网络及数据的安全运行, 还需要从实际出发建立规范的管理机制。

创新档案管理制度。档案管理部门应制定适应信息化建设的档案管理制度。

一是健全和完善档案管理业务流程和技术规范, 细化电子档案工作环节和步骤;

二是制定必要的安全措施, 特别对电子文件和电子档案, 确保电子档案的安全性与完整性。

制定统一的档案管理标准。标准规范化是档案信息化建设的重要基础之一。档案管理标准化包括:档案整理标准、统计标准、服务标准、各项技术标准等, 它是衡量工作效率高低的尺度。如果没有这些标准, 档案数据库中的信息资源就无法建立;如果各单位档案部门不按统一的标准去做, 各搞一套, 自成体系, 那么档案信息网络就无法畅通, 资源共享也就难以实现。

2.4 创建复合型的管理队伍

档案管理人员队伍建设是实现档案管理信息化成功的根本, 决定着档案信息化的发展速度和质量。

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的信息化意识。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 原有的档案管理人员的知识结构已无法适当信息发展的需求, 所以在新形式下, 在信息化模式下对档案管理人员提出了新的工作要求, 信息化技术应用于档案工作当中, 这就要求档案管理人员不仅要具有档案管理的相关知识, 还要有相关的计算机、网络、及信息工程的相关知识结构, 这样复合型的人才才能适应当今档案管理信息化的要求, 才能熟悉的利用电子计算机的相关技术对档案进行归档、传递信息等相关业务。同时由于网络的共享性及开放性, 所以作为档案管理人员还要对网络安全知识具有相关的了解, 这样才能在一定程度上确保档案的完整性及保密性。

2.5 提高档案管理人员信息化工作技能

档案管理人员从传统的手工模式转化为信息模式, 不仅需要进行信息化技能的培训, 更需要培训相当的计算机、网络及信息工程方面的相关知识, 转变观念, 及时了解档案工作的最新信息及发展趋势。

3 档案信息化管理的重要性

档案信息化管理是人类发展的必要条件, 从人类发展的角度来看, 它是一种资源, 这种资源必须建立好、管理好、才能发挥其档案信息的作用。

3.1 是全社会最大的共享资源

档案是信息, 信息是资源, 档案管理使社会信息有序化, 是全社会最大的共享资源, 没有档案管理就谈不上档案管理的现代化。档案信息管理, 保存中心和档案部门保存大量历史真实记录, 是各类档案信息的集藏地, 是社会各界了解政策形成、工作考察、学术研究的重要来源地, 档案信息涉及社会各行各业均有相当的利用价值, 与公民权益息息相关。

3.2 在现代化经济决策中起到关键作用

如今, 在商品生产的激烈竞争中, 档案信息能够在经济决策的正确与否, 起到关键性作用。知己知彼, 才能百战百胜。在经济决策中, 一个商家不仅掌握自己生产工艺技术中的档案信息, 而且还要掌握市场及同行业的档案信息。而同行对档案信息通常是互相保密的。一条档案信息有时可以使一个企业起死回生, 扭亏转盈。

4 结束语

随着改革的进一步深入, 档案部门逐步引进新的管理理论, 引进高级档案人才。其工作范围也逐步的扩大, 扭转以往那种传统的档案管理状况。要使得这一整体能高效率的运转起来, 就必须把信息化管理利用起来, 这样在管理的过程中, 始终都要注意管理的方法。因为这种新管理方法运用的得当与否, 关系着档案信息化的成败。

参考文献

[1]徐雁.浅析档案管理现代化[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09 (3) .[1]徐雁.浅析档案管理现代化[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09 (3) .

[2]郭雪.档案信息化管理的探讨.延边党校学报.2011年04期.[2]郭雪.档案信息化管理的探讨.延边党校学报.2011年04期.

若干意见 篇10

《意见》从4个方面,提出7条政策措施。一是进一步改善外贸环境。坚决清理和规范进出口环节收费,进一步提高贸易便利化水平。深入开展全国范围内的涉企收费集中整治专项行动,对依法合规设立的进出口环节行政事业性收费、政府性基金以及实施政府定价或指导价的经营服务性收费实行目录清单管理,未列入清单的一律按乱收费查处。对口岸查验没有问题的企业免除吊装、移位、 仓储等费用。通过加快通关一体化改革等举措,提高口岸通关效率。

二是强化政策保障。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基本稳定,加大出口信用保险支持力度,切实改善融资服务。进一步提高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的便利化水平,帮助企业规避汇率风险。 进一步扩大短期出口信用保险规模,加大对中小微企业及新兴市场开拓的支持力度。支持金融机构开展出口退税账户托管贷款等融资业务,继续扩大外汇储备委托贷款规模和覆盖范围,稳步放宽境内企业人民币境外债务融资。

三是加快推进改革。继续加强进口工作。扩大优惠利率进口信贷覆盖面,将《鼓励进口技术和产品目录》纳入支持范围。2015年7月底前调整出台《鼓励进口技术和产品目录》,相应调整进口贴息政策支持范围,促进国内产业升级。完善消费品进口相关政策,对部分国内需求较大的日用消费品开展降低进口关税试点,适度增设口岸进境免税店,合理扩大免税品种,增加一定数量的免税购物额,丰富国内消费者购物选择。

四是突出创新驱动。加快推进外贸新型商业模式发展。抓紧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跨境电子商务健康快速发展的指导意见》,积极推进中国(杭州)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建设。抓紧启动扩大市场采购贸易方式试点工作,将江苏海门叠石桥国际家纺城、浙江海宁皮革城列入试点范围。制订支持外贸综合服务企业发展的政策措施。

若干意见 篇11

《指导意见》要点

工业设计定义:

工业设计是以工业产品为主要对象,综合运用科技成果和工学、美学、心理学、经济学等知识,对产品的功能、结构、形态及包装等进行整合优化的创新活动。

工业设计的核心是产品设计,广泛应用于轻工、纺织、机械、电子信息等行业。

工业设计产业是生产性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水平是工业竞争力的重要标志之一。大力发展工业设计,是丰富产品品种、提升产品附加值的重要手段;是创建自主品牌,提升工业竞争力的有效途径;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扩大消费需求的客观要求。

促进工业设计发展的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和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要求,发挥企业市场主体作用,政府积极扶持引导,完善政策措施,优化发展环境。

促进工业设计发展的三个基本原则:

①坚持设计创新和技术创新相结合,提高工业设计自主创新能力。②坚持专业化发展和在工业企业内发展相结合,提升工业设计产业发展水平。⑤坚持政府引导和市场调节相结合,为工业设计发展创造良好环境。

促进工业设计发展的五年目标:

①培育出3-5家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工业设计企业。②形成5-10个辐射力强、带动效应显著的国家级工业设计示范园区。③工业设计的自主创新能力明显增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设计和知名设计品牌数量大量增加。④专业人才素质和能力显著提高,培养出一批具有综合知识结构、创新能力强的优秀设计人才。

促进工业设计发展的六个方面及20条意见:

1提高工业设计的自主创新能力

①加强工业设计基础工作。②建立工业设计创新体系。③支持工业设计创新成果产业化。

2提升工业设计产业发展水平

①促进工业企业与工业设计企业合作。②引导工业设计企业专业化发展。③推动工业设计集聚发展。

3加快培养高素质人才

①完善工业设计教育体系。②建立健全工业设计人才培训机制。③积极引进优秀工业设计人才。

4推动对外交流与合作

①提高工业设计对外开放水平。②积极参与国际竞争和合作。

5营造良好的市场环境

①提高全社会的工业设计意识。②建立工业设计评价与奖励制度。③加强和改改善行业管理。④加强知识产权应用和保护。⑤健全信息统计工作。

6加大政策支持力度

①加大财政资金投入。②实施税收扶持。③拓宽融资渠道。④加大信贷支持。

编者:2010年7月22日,国务院11个部门(工业和信息化部、教育部、科学技术部、财政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商务部、国家税务总局、国家统计局、国家知识产权局、中国银监会、中国证监会)联合颁布了《关于促进工业设计发展的若干指导意见》(工信部联产业[2010]300号)(以下简称《指导意见》)。这在中国工业设计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

2010年9月17至18日,工信部在福建省厦门市召开了贯彻落实《指导意见》的“促进工业设计发展工作座谈会”。

工信部党组成员、总工程师朱宏作了重要讲话,从转变发展方式的角度,通过对经济形势的分析,深刻阐述了发展工业设计的重要意义;强调要把工业设计作为转变发展方式的重要举措,要求工业设计要做好三个服务;对于如何贯彻落实《指导意见》,推动工业设计加快发展,提出了六项具体要求。

工信部产业政策司副司长许科敏对《指导意见》作了解读,介绍了《指导意见》制定的过程、总体的思路和主要的内容,并提出了五项重点工作的初步安排。

中国工业设计协会会长朱焘就工业设计的重要地位和国内外工业设计发展情况作了介绍,并就协会工作贯彻落实《指导意见》提出要求。

本刊择要刊出。以飨读者。朱宏任: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迎接I业设计I作新局面

工业设计作为生产性服务业的重要内容,多年来得到党中央、国务院和各级政府部门的高度重视。为推动生产性服务业与现代制造业融合,促进我国工业设计加快发展,我部联合11个部门印发了《关于促进工业设计发展的若干指导意见》。这次会议主要任务就是贯彻落实《指导意见》。

一、把推动工业设计加快发展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举措

做好经济工作特别是工业设计工作,必须要有全局、大局观念,要深刻领会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具备把本职工作放在全局中思考的能力。要因势而谋,借势成事,抓住机遇,加快推进工业设计发展。早在2007年,温家宝总理就做出“要高度重视工业设计”的重要批示,在2010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再次明确提出“大力发展金融、物流、信息、研发、工业设计、商务、节能环保服务等面向生产的服务业,促进服务业与现代制造业有机融合。这都要求我们,要把加快发展工业设计切实作为转变工业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举措。

(一)工业设计要切实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服务

转方式是应对危机和抢抓下一轮发展机遇的必然路径。工业设计作为体现转变发展方式要求的一项重要手段,要切实在五个方面发挥作用:一是在科技成果产业化、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方面:二是在开发品种、培育品牌方面;三是在改进质量、降低消耗方面;四是在与现代制造业融合和发展方面;五是在促进行业和区域经济发展方面。

(二)工业设计要为提升我国工业竞争力服务

工业设计是衡量一国工业竞争力的重要标志之一。工业设计的核心是产品设计,运用工业设计的手段和方法,对工业产品在功能、结构、形态及包装等方面进行整合优化,在不增加原材料使用、不增加能源消耗的条件下,可以有效地提升产品附加值,增强产品竞争力,塑造企业品牌形象。

(三)工业设计要为推进我国向工业强国迈进服务

工业设计优势是在竞争中取得主动的重要手段。当前,世界许多国家都把工业设计作为国家发展战略的一部分,设立政府管理机构,制定发展政策,给予金融、财税支持等,引导和扶持工业设计发展。英国、荷兰、丹麦等欧盟国家设立了“国家设计委员会”,定期制定“国家设计振兴政策”;日本、韩国、新加坡等政府成立了专门机构,拨付专项经费支持工业设计发展;印度也于2007年颁布了《国家设计政策》,意欲将“印度设计”打造成享有国际声誉的国际品牌。与此同时,危机以后西方发达国家提出了“再工业化”、“扩大出口”、“低碳经济”、“智慧地球”等发展战略和思路,重新重视实体经济,图谋在新能源、节能环保、信息网络等领域抢占国际产业和科技发展制高点,对我国相关产业带来威胁和挑战。

我们有制造大国的优势,但在工业设计方面与设计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工业设计的发展水平和服务能力都迫切需要提升。我们要通过大力促进工业设计加快发展,推动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推进我国从工业大国向工业强国迈进。

二、贯彻落实《指导意见》推动工业设计加快发展

近年来,许多地方政府部门把大力发展工业设计作为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优化产业结构、提升经济发展水平的重点工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予以扶持,并取得了较好成效。但总体上说,我国工业设计发展还处于初级阶段,各地发展水平还不平衡,在发展过程中还存在许多突出矛盾和问题,与我国工业经济发展的要求和发达国家水平相比还有较大差距。

(一)长期规划、全面布局

中共中央十七届五中全会将于10月召开,会议将要讨论“十二五”规划的建议,其中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经济结构转型将是着墨的重点。而会议形成的建议将为国家“十二五”规划编制确定框架。为促进经济结构转型,预计“十二五”服务业发展的目标将会大幅上调,据专家测算,到2015年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要超过50%。

2004年到2008年,服务业占GDP比重从40.4%上升为41.8%,年均仅提高0.35个百分点。按不变价计算,2004-2008年,服务业实际年均增长13.2%,其在GDP比重中增长缓匿,是由于工业发展更快,所占比重更大。

“十二五”是我国积极应对国内外发展环境重大变化、加快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也是工业设计加快发展的重要时期。有条件的地方可以争取在完成制定“十二五”总体规划过程中,形成指导未来五年工业设计发展的行动纲领。

(二)把握方向、顺势而为

《指导意见》中明确了促进我国工业设计发展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即:坚持设计创新和技术创新相结合,专业化发展和在工业企业内发展相结合,政府引导和市场调节相结合,发挥企业的市场主体作用,政府积极扶持引导,完善政策措施,优化发展环境,促进我国工业设计产业健康快速发展。

目前,我国工业设计已初步形成产业,一些知名企业取得了明显成效,涌现了海尔、联想、华为、毅昌等一批重视工业设计并取得卓越成效的企业。下一步要着力培育出一批在市场上充满生机与活力的工业设计企业,争取形成3-5家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工业设计企业,形成5-10个辐射力强、带动效应显著的国家级工业设计示范园区,工业设计的自主创新能力明显增强。

(三)统筹协调、形成合力

工业设计本身具有跨学科、跨领域、跨行业的特点,在《指导意见》的制定和发布过程中,我们得到了国务院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在贯彻落实《指导意见》的过程中,如实施税收等政策扶持,拓宽融资渠道,加强知识产权应用和保护,健全信息统计工作,开展对外交流合作等,仍然需要各个方面的支持和合作,共同推动相关工作。

各地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要明确《指导意见》的具体承担处室,落实责任;要及时研究解决和反映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确保相关工作有人管、有人抓。在工作中要加强与地方各相关部门和有关方面的联系、沟通、协调和配合,主动争取各方面的支持和帮助,共同为推动工业设计加快发展创造良好环境。工业和信息化部各职能司局要共同配合做好这项工作。

长期以来,工业设计行业协会在宣传和普及工业设计知识、加强行业自律、搭建行业合作与交流平台等各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许多工业设计界的领导、专家、学者都多次参与了《指导意见》的调研、讨论和论证等工作,为我们提供了重要的支撑和帮助。下一步,在贯彻落实《指导意见》过程中,各级主管部门仍然要充分发挥行业协会了解行业、了解企业、掌握行业专家和人才资源等方面的优势和作用,共同做好相关工作。

(四)突出特点、培育优势

各地要结合本地区实际情况,因地制宜,注重工!设计与地区优势资源、优势产业的互动,真正为区域经济发展服务,为提升产业竞争力服务。同时,要根据《指导意见》制定具体办法,逐步建立完善体制机制,形成不同组织形式、各种规模协调发展的设计产业发展体系和各具特色的发展优势。各地在扶持和鼓励工业设计发展过程中,要注意整合资源,建设公共服务平台,开展培训,做好人才培育和引进。

(五)营造氛围、凝练共识

提高全社会的工业设计意识。要加强政策引导和舆论宣传,通过在全国开展工业设计宣传、展览、交流等活动,普及工业设计理念。提高工业设计对外开放水平。积极引进新的设计理念、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提升国内工业设计水平。鼓励地区之间开展多种形式的工业设计交流与合作。引导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广泛重视和应用工业设计,提高新产品开发能力。鼓励创办高水准的工业设计报刊、杂志和网站。

(六)重在实效、总结提高

各地在工作中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不搞一刀切,在实践中积极摸索经验,推动工作进展。同时,要及时沟通情况,交流和反馈信息。对工作中取得的经验和成效,我们将在全国范围内组织学习、推广和借鉴。对政策执行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我们将和大家一起研究解决,共同把我国工业设计水平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

许科敏:五项实际措施引导和规范行业发展

为了贯彻落实温家宝总理“要高度重视工业设计”的重要批示精神,促进我国工业设计加快发展,国务院11个部门于2010年7月联合颁布了《关于促进工业设计发展的若干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

自工业和信息化部于2008年组建以来,我们历经两年时间,通过多次认证和调研,加上之前的研究,合起来用了七八年的时间,《指导意见》终于正式出台。在整个起草过程中,得到了国务院领导和部委各级领导的重视,以及各部门的大力支持,并充分地征求了各方意见。《指导意见》以国务院领导同志的重要批示精神和相关政策为指导,坚持从我国工业设计发展的实际出发,充分借鉴了国外发展工业设计的成功经验,并兼顾了政策的指导性和可操作性。

《指导意见》首先明确了工业设计的定义,进而提出了工业设计发展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未来五年的发展目标。具体到近期的具体措施,主要有以下五点重点工作:

一、组织开展国家级工业设计中心的认定工作,鼓励企业建立工业设计中心。

《指导意见》明确指出,鼓励企业建立工业设计中心。工业设计对产品竞争力的提升作用,已经得到了越来越多企业的认同,也涌现了海尔、联想等重视工业设计而且通过大力发展工业设计实现产品升级、市场拓展,进而实现品牌价值提升的企业。开展国家级工业设计中心认定工作,目的就是要引导更多的企业重视工业设计的创新。国家级工业设计中心至少要有三方面的特点:首先,必须是由企业建立的,包括企业内部和在外部出资控股的机构;其次,设计中心必须在企业改善产品结构、提升产品质量和品牌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产生了实际效益;第三,要具备一定的规模。目前已经委托有关单位开展了相关课题研究,之后会进一步组织调研,着手起草国家级工业设计中心认定管理办法,明确国家级工业设计中心的条件、要求;研究制定申报、审

核、认定公布的程序和形式等,最终在广泛征求意见和论证后印发各地。

二、培育和认定国家级工业设计示范园区,发挥辐射和带动作用,规范园区发展。

《指导意见》明确提出,鼓励各地根据区域经济发展的实际,结合产业资源的优势,建立工业设计产业园区。目前各地已经建立了一些工业设计园区,各具特色,但在园区发展水平上也存在一些差距,认定的目的就是要引导和规范园区发展,激励园区提高服务水平。国家级工业设计示范园区至少要有以下几点条件:首先,园区必须是结合区域经济发展的实际和依托地域优势来建立的,与特色产业相结合;其次,园区确实发挥了辐射和带动作用,也产生了较好的经济效益,提升了整个区域的工业发展水平;三是,园区要有一定的规模,特别是要有完善的公共服务平台,地方政府也要有一定的扶植政策。

三、研究并建立工业设计专业技术人员的职业资格制度,组织开展工业设计专业技术人员的职称评定。

工业设计专业技术人员的职业资格评定,已经在广东进行了试点,下一步工信部准备会同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总结广东经验,制定工业设计专业技术职业资格的管理办法,明确相关内容和要求,同时制定资格考试、评价、认证等管理办法和实施细则。在实施过程中,首先要选择部分省市开展试点,在试点基础上,再在全国范围内实施。

四、建立工业设计企业的资质评价制度,并开展评定,引导和规范行业发展。

针对工业设计专业公司制定评价体系,以星级评定的方式,对企业进行评定,有利于拉开企业档次,促进行业发展。但这一工作首先要在建立完善的统计数据情况下开展,充分了解掌握工业设计企业的现状,研究制定工业设计企业资质评价的管理办法,明确工业设计企业的分类、资质、等级标准、条件要求等相关情况。

五、建立工业设计统计调查制度,明确工业设计产业统计分类,为行业管理提供基础数据。

当前对工业设计产业的现状掌握得还不清楚,机构数量、从业人员、产业规模等数据都不健全,各地虽然结合发展实际有一些数据,但之前没有统计分类,没有统一标准,数据也缺乏可比性,所以建立统计调查制度就十分迫切。需要行业协会和地方主管部门、国家统计局通力合作,在调查研究基础上,研究制定工业设计部门统计调查指标体系,明确调查项目,统计报表系统、资料来源、报送方式、统计方法、结果发布形式等,还需要广泛征求地方意见和组织论证。

需要注意的是,这五项工作只是工信部打算在近期重点推动的具体措施,而不是落实指导意见的全部工作,而以上提及的这些工作也需要各部委通力合作来推动。

朱焘:《指导意见》带来的历史机遇和任务

《指导意见》是我国发展工业设计的指南和纲领,是全国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丰硕成果。今年上半年,胡锦涛总书记强调:我国转变发展方式刻不容缓。还指出要从“中国制造”走向“中国创造”。《指导意见》的颁布,正是抓住了这样一个历史机遇,是从国家层面上落实胡锦涛总书记要求、落实温家宝总理等国务院领导批示的重大举措。

我们当前正面临着大力发展工业设计的历史性机遇,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科学发展观正在全国继续深入地贯彻落实。工业设计的理念和方法,与科学发展观的方法是完全符合的,科学发展观中强调的以人为本、可持续发展、统筹协调等内容都是与工业设计相一致的。可以说,科学发展观为工业设计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而工业设计则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战略隆工具。

二、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我国已经拥有了较强的物质基础和技术基础。国家竞争优势的形成可以分为四个阶段:生产要素驱动;投资驱动;创新驱动;财富驱动。发达国家的经验证明,人均GDP在达到2000美元之后,设计将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主导因素之一。现在我国人均GDP已超过3500美元,工业设计理应倍受重视,进入创新驱动阶段。

三、全球科技进步加速,科技成果日新月异,为工业设计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互联网、物联网和云计算、智慧地球等科技为工业设计发展提供了高效高质的工具。

四、我国目前尽管经济已经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同时面临环境污染严重、资源短缺浪费、外贸摩擦不断等问题,迫使我们必须发展知识经济、循环经济、走新型工业化道路,重视设计创新。所以发展工业设计既是形势所迫,又是顺势之举。

工业设计的理念、方法,在改革开放之初首先在教育界兴起。随着科学发展观的贯彻落实和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工业设计发展的速度也在逐步的提升,特别是近两年,开始形成快速发展之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一、中央政府和领导人进一步关注和重视工业设计,采取多种政策措施推进工业设计发展。

二、全国许多省市党委、政府开始重视工业设计发展。

三、企业重视工业设计的程度明显提高。许多知名企业的工业设计在渗透到全球品牌战略的管理层后,在技术创新、产品研发、市场营销、售后服务等方面日益发挥重要作用。

四、专业设计公司有了较快发展。目前全国具有一定规模的设计公司有1200多家,许多设计公司最初只能提供外观造型设计,现在可以提供从内在功能到外观造型以至营销策略等全方位的综合解决方案。

五、工业设计园区正在发挥集聚效应。

六、设计教育发展很快,人才培养有了一定基础。目前高等院校设立工业设计专业和相关专业的已有一千多家,设本科专业的有260余所,每年毕业生近30万。

七、社会上开展各类设计活动,对外交流显著增加。目前全国各种形式的交流会、研讨会、展览会、设计周、设计节、设计沙龙等活动大幅度增加。

总体上看,我国工业设计取得长足的发展,速度加快了,但规模还不大、水平还不高。与发达国家比、与工业发展要求比、与建设创新型国家要求比,还有很大的差距,仍处于初级阶段。目前主要问题有:全社会,特别是企业,对工业设计的认知度还不够高;在激励机制和扶植政策的具体落实上,还有待进一步突破;知识产权的保护、交易、使用不得力是最突出的问题之一;设计教育人才培养方式亟待改革完善,设计教育在教育思想、要求、方法、师资队伍等方面还存在很多问题。

对于工业设计协会来说,在促进《指导意见》贯彻落实方面应当发挥积极的作用。在当前和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中国工业设计协会要把学习贯彻《指导意见》作为头等大事来抓。我们一定要认清自己肩负的历史责任和历史使命,继续当好政府部门的助手和产业发展的推手。在工信部和各级政府有关部门的领导下,全力、积极主动地做好相关服务工作,既不越位,更不能不到位,初步计划有以下五点:

一、在明年上半年之前,要认真学习、广泛宣传指导意见,通过报告会、讲座、研讨、培训等多种方式,发挥媒体作用,重点理清《指导意见》的重要意义和主要内容。

二、积极参与地方政府制定具体政策办法。促进并协助地方政府尽快制订、完善落实“指导意见”的政策措施。

三、梳理指导意见内容,主动把协会应当办、要办的事情办好。

四、全力支持工信部等十一个部门的工作,完成交办的任务。

五、汇集信息,及时沟通。注意发现、研究、汇报和解决新问题。

若干意见 篇12

文件出台从3月27日商务部召开第一次部门协调会,到4月30日国务院常务会审议通过,一共花了不到40天的时间,这是党中央、国务院领导高度重视,亲自协调的结果,也是各个部委、各相关单位密切合作、共同努力的结果。同时也得到了商协会、中介组织和很多企业的支持。

二、参与部门多

对外贸易是个系统工程,涉及到很多方面,共有17个部委参与政策的制定,另外中国进出口银行和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两个政策性金融机构也共同参与制订。

三、坚持问题导向

针对对外贸易稳增长方面涉及到的地方诉求、企业诉求,以及社会关注问题,在文件中均有体现。如出口退税方面,有的地方承担的压力大一些,特别是沿海省份,在文件中专门有完善退税机制方面的意见。对于企业反映的融资难、融资贵、利润空间受到挤压,以及贸易便利化方面的诉求,在19号文中都提出了应对政策。也包括社会上对外贸的一些认识和看法,文件第15、16条作了比较全面的阐述,对外贸易的作用在这里面比过去的表述更加明确,发展对外贸易不仅对稳增长、保就业至关重要,而且有利于促进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深度融合。

四、出口与进口并重

文件不仅对出口方面给予便利化的支持,强调稳定传统优势产品出口和支持拥有自主产权品牌、营销网络、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效益的产品出口。对进口方面也有比较多的表述。支持企业积极扩大先进技术设备和关键零部件的进口,合理增加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必要的一般消费品进口。

五、强调“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带动贸易

中国的对外贸易方式不仅有一般贸易,也有加工贸易,贸易主体不仅有国有、民营,也有外资。在这里面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承接国际转移时候,有一部分就会自动变成出口能力,这跟出口是直接相关的。过去30年来,加工贸易大幅度上涨,对出口起到了很重要的支撑作用。通过改革开放,我国企业实力不断增强,现在“走出去”也取得了积极成效,带动了出口。所以文件中首次提出,一是加工贸易方面,要稳定政策,创新模式,有序地向中西部转移。同时,专门对“走出去”带动贸易有一段描述,与以往相比,笔墨加重。

六、兼顾了不同的贸易主体和贸易方式

对企业主体和贸易方式都提出了要求,都有一些支持性的政策出台,既有中小微企业的支持,包括市场采购,包括外贸综合服务型企业,同时强调了培育具有核心竞争力的跨国企业集团。中国现在要从贸易大国向贸易强国转变,优化企业主体结构非常重要。文件提出做强一般贸易,提升加工贸易,发展其他贸易。

七、改革创新精神强

文件在整体加大政策支持力度的基础上,进一步强调了切实转变政府职能,明确要求相关部门减少行政审批,简政放权。比如,特别强调了整顿和规范进出口环节的收费,推进贸易便利化,有些收费该取消的就取消,该降低的就降低,切实减轻企业负担。

八、加强了管理与贸易促进相结合

文件在提出贸易促进的同时,对企业的自律、行业组织作用,有专门描述。比如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预警、组织、协调作用,加强行业自律,规范企业行为,防止恶性竞争,努力营造国际化、法制化的营商环境,建立外贸企业信用记录数据库。惩戒失信、打击欺诈,促进外贸企业诚信体系建设。这是笔墨比较重的一段描述,下一步中国政府、相关部门和中介组织将和企业一起努力,在营造公平的竞争环境,保护知识产权、建立诚信体系方面加大力度。公平竞争环境,对企业就是一种政策的支持,不公平很难真正起到优胜劣汰的作用,我们现在很多企业“不怕老外怕老乡,就怕他乡遇故知”,原因是什么?就是自己跟自己在竞争,同质化的竞争,这样两败俱伤,而且后面的售后服务、品质保障、研发都跟不上,所以文件里强调避免同质化竞争。

九、注重近期和长远的有机结合

文件不仅对近期的稳增长有要求、有政策,同时着眼于长远,在调结构、转方式方面也有更多的提法和具体的要求,应该说兼顾了当前与长远,中国外贸要实实在在地为国民创造福利,是非常重要的目标。

▲相关链接

汪洋强调:把支持外贸发展的政策措施不折不扣落到实处

国务院副总理汪洋日前在北京调研外贸工作。他强调,当前进出口形势依然严峻复杂,要把支持外贸发展的政策措施落到实处,调结构、促转型,不断提高外贸竞争力,培育外贸竞争新优势。

汪洋考察了北京平谷国际陆港、天竺综合保税区国际快件监管中心等,并主持召开座谈会,听取北京市和有关外贸企业的意见和建议。他强调,支持外贸发展的政策能不能发挥作用,关键在于抓好贯彻落实。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要尽快行动起来,抓紧制订具体工作方案,明确时间表,确保中央各项政策措施不折不扣落实到位,努力实现全年进出口增长目标。

汪洋指出,调结构、促转型是保持外贸稳定发展的根本出路。他对北京外贸结构调整取得的成绩给予高度评价,要求北京立足自身优势,做大做强服务贸易,积极发展跨境电子商务,支持企业培育品牌和境外营销网络,在促进对外贸易转型升级方面继续走在全国前列,探索出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

汪洋强调,营商环境是经济软实力的重要内容,也是一个国家和地区外贸竞争力的重要保障。他要求有关部门要努力营造国际化、法治化营商环境,培育外贸竞争新优势。要着力转变政府职能、创新监管方式、加强部门之间协调配合,加快推进区域通关一体化和通关作业无纸化,规范进出口环节经营性服务和收费,提高贸易便利化水平,减轻企业负担。

上一篇:年度公路车论文下一篇:保险基金统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