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网络营销

2024-10-21

学校网络营销(共12篇)

学校网络营销 篇1

笔者主管中职招生多年, 深感中职学校开展学校营销的必要性。现就中职学校开展学校营销的必要性、营销的策略及开展学校营销要达到的目标加以讨论。

中职学校开展学校营销的必要性

为完成年读的工作任务, 中职学校需要开展学校营销2009年度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工作会议提出, 要切实把大力发展中等职业教育作为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整个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的战略突破口, 继续巩固和扩大中等职业教育的招生规模, 坚决完成今年中等职业教育招生860万人的历史性任务。为此, 各地要强化对高中阶段教育学校招生工作的统筹领导, 下大力气调整普通高中与职业高中教育结构;要发挥好中等职业学校学生资助和免费两项政策的作用, 增强中等职业教育的吸引力。要进一步开阔招生工作思路, 努力扩大中等职业学校的招生服务对象范围。2009年, 中职教育面临着继续扩大规模、着力提高质量两大任务。目前, 我国中等职业教育正面临着难得的发展机遇, 只要我们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 进一步解放思想, 积极开展学校营销, 树立起中职教育的就业品牌, 经过努力, 还是可以完成任务的。

国家教育政策的改变决定中职学校需要开展学校营销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至今, 中国教育发展风起云涌, 高等教育高速度地跨入大众化发展阶段, 给中等职业教育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压力和冲击。过去, 由于高等教育是“稀缺资源”, 一大批生源将不得不到中等专业技术学校接受教育。但是, 现在高等教育大众化使相当一部分学生能以较低分数进入高等学校学习, 选择就读中等职业学校的生源大大减少。同时, 进入中职学校学习的学生, 在科学文化基础上, 跟以前的生源相比有较大差距。这给中职学校开展正常的教育教学工作带来了新的压力。这个压力, 不仅表现为教育难度的增大, 而且还表现为教育教学成本的大幅提高。2002年颁布的《民办教育促进法》释放出了巨大的能量, 掀起了新一轮民间投资办学热潮。在市场条件下, 随着中职学校实行开放式的入学政策, 招生大战异常激烈, 各学校都为抢夺生源而想尽办法。这个时候, 营销也就被引进到学校的管理中来, 树立良好的学校形象成了学校赢得生源和求得生存与发展的关键。

“以生养校”的职业学校发展模式决定了中职学校需要开展学校营销职业学校包括中等专业学校、成人中专、职业高中和技工学校, 除部属、省属学校及部分经济发达地区公办职校的办学经费能得到政府保障外, 绝大部分市县镇级职业学校都处于“以生养校”的所谓社会化发展模式中。这些学校运转所需经费主要靠学生缴纳的学费, 政府给予的经费只是学校运转经费的补充。而民办学校的运转经费更是全部来自学生缴纳的学费, 招生成了职校发展的内在需求, 成了职校校长的头等大事, 职校不得不加大对招生的投入, 招生大战就此展开。虽说全国每年有足够的职校生源储备, 但各地及个体经济的发展注定了能读得起职校的生源数量仍是相对有限的。要作好招生工作, 开展学校营销势在必行。

学校营销的内涵

什么是营销 营销就是通过有效的沟通建立联系。在商业和工业部门, 营销常常被认为是在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达成交换。在教育领域, 营销就是学校和其客户之间建立联系。

学校营销的概念 我们对教育领域里的营销定义如下:学校以积极主动的方式将它的目标、价值观、服务和产品介绍给学生、家长、教职员工以及更广泛的社区的活动, 其目的是提升学校的整体形象, 提升学校竞争力。如果说营销是一个通过有效的沟通建立联系的过程, 那么从定义上理解, 这种沟通应该是一个互动的过程, 是提供产品和服务的一方与接受这些产品和服务的一方之间的业务往来。对于学校而言, 学校的成果应该是提供教育的教职员工和接受教育的学生同时渴望得到的。学校的营销不仅是销售产品和服务, 还要确定教职员工和学生的需求, 以确保学校优先提供这些产品和服务并保证其质量。为了使这一过程持久有效, 学校必须坚持它的营销策略。营销过程的首要功能就是确保学校和客户之间的互动交流。学校必须向那些选择学校的人提供其正面信息, 并且向更广泛的合作伙伴提供这些信息, 如政府、当地社区和企业。同时, 要根据社会各界反馈信息及时调整学校的产品与服务, 形成双向信息流, 保证学校的营销策略成功。

中职学校营销的策略

中职学校营销的策略分为内部营销策略、外部营销策略与互动营销策略。

内部营销策略 内部营销是指学校将自己的产品 (即无形的服务) 向内部教职员工进行营销, 将教职员工看作一个内部市场来经营。学校对外开展营销的前提是做好面向教职员工的内部营销。学校要开展好营销工作, 教职员工必须充分认识到学校开展营销的重要性, 同时要建立专门的组织机构, 保障开展营销的经费和人员。内部营销的具体做法包括学校行政领导支持和参与、树立以教职员工满意为导向的服务理念、倾听教职员工的意见和心声、建立权责利明确的工作机制、建立良好的人才培养计划、激励优秀教职员工、增进团队合作精神、全面服务品质提升的训练计划、建立顾客优先的观念等。搞好内部营销可以增强凝聚力, 激励士气, 提高教职员工对学校的忠诚度, 调动教职员工工作积极性, 更好地为学生提供高品质的服务。

外部营销策略 一般的营销管理工作, 通常都会包括研究和选择目标市场, 制定各种营销方案, 如产品管理、通路规划、价格管理、广告和推广决策制定等, 以满足目标客户的需求。由于这些营销工作都是针对学校外部顾客的, 所以称为学校外部营销。外部营销的主要对象为政府、学生、家长、社区、企业。中职学校要掌握或创造各种有利时机, 通过媒体宣传、内部刊物、参加当地各种群众活动、亲自拜访等方式宣传学校的优势、特点、价值观、发展理念、产品与服务等, 满足目标客户的需求。

互动营销策略 当教职员工欣然接受学校所提供的服务产品, 并积极向外在消费者和顾客提供优质的服务时, 学校服务提供者和顾客之间就有了良好的互动, 这就是互动营销。学校的内部营销能使全体教职员工建立统一的价值观, 塑造学校教职员工独特的行为特性, 增强教职员工的忠诚度。因此, 学校除了在专业和课程这些产品上不断发展创新之外, 还应当花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思考和服务有关的议题, 例如顾客的核心需求是什么?服务顾客的优先事项是什么?什么样的衍生需求容易使顾客改变心意?根据这些信息, 我们可以为顾客做些什么?我们的做法可以为顾客创造哪些优势或价值?强化与顾客产生互需机制, 以达到提升顾客满意度、忠诚度, 形成学校与顾客双赢的局面。

中职学校实施学校营销的目标要求

取得理解与支持 中职学校要善于利用营销策略, 增强政府领导及社区学生家长对学校的了解与认同, 使他们更好地支持学校的改革与发展, 更好地支持学校的办学理念。

提升学校竞争力 中职学校要通过开展营销活动在社区中树立优质学校的品牌形象, 注重学校特色与成绩的宣传, 增强学生、家长对学校的认同, 增强政府在进行资源分配的倾斜性、增强政府在帮助解决学校遇到的问题时的关注度, 提升学校竞争力。

建立招生优势 以产品营销导向而言, 学生是主要顾客, 招收学生多寡, 涉及学校经费的运用及整体运作, 事关学校的发展大局。学校要运用营销策略, 吸引学生和家长的注意力, 谋求建立招生优势。

建立学生就业优势 现在职业学校的竞争不单体现在招生的竞争、教学质量的竞争, 也体现在面向学生就业服务方面的竞争上。前几年, 国家经济大发展, 需要大量用人, 中职生找工作容易, 很难体现某个中职学校的就业优势。而目前, 在金融危机的冲击下, 中职生找工作开始困难起来, 也间接影响到中职学校的招生工作。中职学校应积极地面向企业开展学校营销, 达到让企业了解学校、信任学校、信任学生的目的, 让更多、更优质的企业招收更多自己学校的学生, 建立起一定区域内中职学校的学生就业优势, 提升学校实力。

管理大师彼得·德鲁克 (Peter Drucker曾经说过, 商业的目的不在“创造产品”, 而在于“创造顾客”;同样地, 学校开展营销的目的在于“创造学生”, 而不是知识技术本身。因此, 学校营销策略要统一教职员工的价值观, 加强对教育市场的调查研究, 正确认识学生顾客对学校产品服务的需求, 根据学校产品服务与学生顾客满意度的关联属性, 参考目前学生顾客偏好与教育市场竞争态势, 确定学校营销的目标市场, 制定具体的营销策略, 积极开展学校营销活动, 树立学校品牌, 提升学校竞争力。

参考文献

[1]楚红丽.学校营销——赢得竞争的定位与推广[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 2006:5-10.

[2]Ian G.Evans.学校营销——从理论到实践[M].王烽, 周玲, 译.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2008:3-15.

[3]魏青.以市场营销理念发展中等职业教育[J].现代企业文化, 2008, (2) :155-156.

[4]王宝达.对中职学校推行品牌营销的思考[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 2005, (13) :292-293.

学校网络营销 篇2

“0”风险学习,参加课程其中不满意全额退款!

免费提供课前课后专家辅导!

3年内免费参加企程咨询总裁俱乐部沙龙活动,结交超过2000名企业家人脉

一次学习,提供一年12次免学费复训机会!

免费赠送网络营销培训课程全部相关资料!

免费指导公司网站SEO优化工作开展,并指派学习顾问不定期到企业指导工作及辅导。

济宁福德网络营销培训课程汇集了讲师多年的网络营销实战经验,总结了数百家企业成功的网络营销案例,囊括了现在流行、效果最好、最全面的网络营销方法。从网站策划到网络营销,从SEO到百度竞价,从电子商务到数据分析,课程均有详细讲授。济宁福德网络营销学院培训良好的授课效果已被各地学员共同见证。

网站优化排名,网站排名优化;

营销型网站建设;网站托管、外包;

企业网络营销内训,企业网络营销兼职顾问。

学校网络教研的实践研究 篇3

摘 要:在如今因特网发达的情况下,教师之间,尤其是农村学校并没有通过网络建立直接或间接的协作、分享、互联的工作学习方式,且在这个层面上,都是相对孤立、缺乏交流的。作者构想以网络为背景与空间,让教师学会交流互助,学会自主创新,从而进行一次提高教师教育科研能力的尝试。

关键词:农村学校;网络教研;实践与思考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8454(2016)24-0032-03

江苏省镇江市丹徒高级中学是一所农村高中,从2009年9月份在镇江市电教馆申报并立项了《网络与教师教研能力的提高》课题,继而开始了网络教学的实践研究。在学校的支持下,网络教研的开展较为满意,尤其是学校教师参与的积极性较高,参与度较广,这是很值得欣慰的。笔者就网络教研实践的推进情况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思考:

1.教育教学方式得到改变。教育要满足信息化时代的要求,为此,我们在技术上创建了新的网络版教育平台,满足了学校教科研等工作,这一方面促进了学校教育信息化的发展,另一方面提高了学校的工作效率,使得网络教研平台成为学校工作的一个特色。

2.教育教学思维模式发生改变。方法方式的改变是外在的表现。我们通过网络这个便捷的工具,进一步促进了教育教学思维模式的改变。

3.提高教师的教育技术水平。现代社会,教育技术水平决定着一个教师是否能够胜任现代教育。通过研究,使得我们学校一些老的教师也能够熟悉使用网络教研平台,提高了他们的教育技术水平。

4.树立学校教职工“节能减排、绿色环保”的理念。网络教研使得绝大部分工作在网络上进行,避免了重复无用的印刷,节约纸张、节能减排,符合当今社会的“低碳”理念。

5.提高了学校教师的视野,使得教师教育工作看得高、走得远。

一、网络教研平台的构建

网络教研活动要能长期有效地开展,就要解决以下几个问题:教师能否积极参与?部门是否愿意接受?为学校的教育教学管理带来多少效率和效益?教师、部门领导、校长在这样的平台下能否更加和谐与共赢?基于以上想法,我们制定了比较周密的网络教研工作计划,开始了平台的设计。考虑到成本问题,我们以当前流行的BBS开源论坛的形式进行,并且在平台架构上形成了以下一些特点:

1.栏目设置与学校组织管理机构融为一体,并有所创新

“学校工作”栏目:这是平台的中心,教师从这里直接了解并参与学校各项工作,这一栏目对所有人开放阅读,但只有本校教师才可以在这里发帖,为学校工作提出合理的意见和建议。

“校长推荐”栏目:这是展示校长管理理念的平台。校长通过自已撰写或推荐的文章,来体现学校的管理意志和管理理念,从而引领全校教师的工作与学习,于无声处感化教师,提高教师的素质,教师也从中及时领悟到学校的管理方向,与领导齐心协力办好学校。

中层各部门及教研组都设有相应的栏目,这既是与学校管理机构吻合,也是充分发挥各职能部门的作用,提高网络教研的参与程度。

2.网络成员层次分明,职责明确,分工协作

为便于对教师参与网络教研的考核统计与管理,我们给每个教师分配一个6位数的注册号:其中第一位数字代表教研组,第二位字母是姓名汉语拼音的第一个字母,后四位是教师的手机短号,便于读帖或发帖时及时联系,登录密码由教师自己设定。教师、教研组长、部门领导、校长各分配有不同的权限和职责。学校教师有阅读所有栏目帖子和在所有栏目发表帖子的权限,但不能对其他帖子进行修改。教研组长是本教研组栏目的版主,有发帖、跟帖、修改本组栏目帖子的权限,但不能修改其他栏目的帖子。部门领导是本部门栏目的版主,对本部门的帖子负有发帖、跟帖、修改或删除的权限。学校领导对全部帖子都有修改或删除的权限。所有参与网络教研的过程,包括人员、时间、所用电脑的IP地址都在电脑中及时记载跟踪,任何人的发帖和修改都会留下实时记载。

3.具有较完善的分类、统计、考核功能

网络平台是从“块”和“条”两个方面进行管理。学校各个部门、教研组是组成学校的“块”,每一块都有自己的栏目。任何时候,只要打开本部门或教研组的栏目,教师在什么时候,做过哪些工作,效果如何,一目了然。相互之间也可以学习借鉴或评比,更主要的是所有工作都公开、公平、公正地接受所有人的检查与监督。

网络平台可以从“条”上对各个所需要考核的项目进行分类、统计。例如,每一个教师的计划、总结、学情分析的完成情况、班主任工作情况、教学进度、听课、评课等等都可以条分缕析,工作的时效性能得到很好的保证。由于网络的公开性,强化了教师的质量意识和竞争意识。教师的工作由被动接受学校检查,变为主动地开展工作,在网络上积极地向全校教师展示自己的风采。另外,网络平台的内容除按时间分类外,还可以将所有帖子按某一项内容分类,随时随地供分析和研究使用。

4.开通手机版的网络教研平台,快捷而方便

手机版的架构与电脑版基本吻合,并且更加快捷方便,在移动终端中,可以随时随地进行网络教研平台的登录,大大提高了交流的快捷性。

二、网络教研的实践

1.网络教研平台在听评课中的运用

学校目前进行有效课堂教学改革,主要通过:点课、公开课、研究课、评比课、汇报课、示范课等形式,无论哪一种课,我们都要求形成:一人上课—专家点评—教师讨论—反思提高—人人参与的课堂教学研究流程,网絡教研的课堂教学研究模式教师参与面达90%以上,为有效课堂教学的推行提供了和谐的研究环境。

每上一堂公开课,都由专家(骨干教师、指导教师)在网上发帖点评。点评时的格式是:帖子标题上要明确上课的类型、上课的教师、所上课的课题。例如:丹徒区高三语文复习研讨课——朱春娣的《规范解答古诗鉴赏简答题》。帖子内容:先介绍上课时间、上课班级、上课内容和听课教师,然后再进行点评,点评要以鼓励为主,注意挖掘教学闪光点,同时要提出自己的建议。一般点评字数不得少于200个字。接着教师讨论,所有参加听课的教师,在点评后跟帖讨论,一般点评字数不得少于200个字。最后,上课教师进行反思提高,在看了大家的意见后,写出自己的教后感。

2.网络教研平台在课题研究方面的应用

过去的课题研究,从申请立项、开题、过程研究、结题,理论性很强,研究周期长,研究的问题比较大,跟教学实际结合不是很紧密。现在利用网络教研,教师随时可以把自己在教育教学中发现的问题发到网上,供所有教师研究讨论。课题研究的时效性、实用性、指导性都可以最大化地发挥出来。课题研究不再是一项面子工程,而是解决教学问题的有效途径。

另外,学校要求骨干教师、外出培训教师、在读研究生,要定时在网上介绍教育教学前沿理论、先进教学思想、优秀教育教学理论文章等供教师学习提高。每一个教师也可以把自己读到的好文章,加上自己的按语,利用教研网向全校教师推荐。教师在学习每一篇文章时要及时跟帖,发表自己的读后感。

对于学校组织研究的重点课题,采用开放式研究,教师通过网络平台可以尽情发挥自己的研究才能,把那些积极参与课题发帖、跟帖的教师,吸收为课题组成员,避免了过去课题研究中人浮于事,课题组成员有的占着位置不做事的情况。

3.网络教研平台在教师考核、部门考核方面的应用

教师的教学考核一般是通过检查备课、上课、听课、批改作业等情况来完成。纸质文档上交、检查、保存都费时耗力,且浪费学校油墨纸张。学校利用网络教研平台,要求教师把学期教学计划、教学周计划、备课组备课记录、教师听课、评课都发布在网上,班主任还要把自己的班级工作计划、班主任例会内容、主题班会情况发布在网上,学校各部门通过教研网将对教师、班级的考核结果发布到网上,一切都在公开、透明、公平、公正的环境下进行,教师通过网络教研,可以及时了解自己做过的工作,也可以及时掌握其它教师的教学教研情况,便于大家相互学习,找出差距及时跟进。教研网所提供的公开、透明、公平、公正的和谐竞争环境,使学校对教师的考核真正实现了民主化、公开化、公平、公正,效果比较明显。

部门的考核实际上是学校工作中的一个难点。上学期,学校利用网络教研平台,很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各个部门(备课组、教研组、各职能部门)的工作,从计划到实施过程再到结果,都在网上及时公布。全校教师和学校领导一样,每天都在关注着各个部门的工作情况。部门工作全方位开放,使各个部门不得不主动积极地做好各项工作,而且要扎实有效,要不然教师不答应。学校领导只要在网上打开部门的网页,就能及时掌握该部门什么时候做过哪些工作,效果如何以及下一步的工作安排。各个部门之间也可以及时了解,协调工作。

4.网络教研平台在交流互动及民主决策方面的应用

教师或班主任有什么诉求,可以通过网络教研平台发布出来,供相关部门研究工作时参考。例如,学校公布电子考勤结果或其它考核结果,以及学校将要开展一项工作时,教师有什么想法或意见建议,可以在后面跟帖,这种诉求是公开的,部门的解决结果也是公开的,这就保证了决策过程的民主性和公平性。通过网络教研平台提供的积极交流互动,能提高部门的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例如,班级灯不亮了或多媒体不能正常工作了,有的班主任不知道该找哪个人解决,发个帖子说明情况,很快就能解决,之后班主任再发个帖子对这项工作进行评价,鼓励一下。一个和谐的工作环境就这样在一个公开、透明的交流中形成了。

三、小结

学校通过几年来的实践,从低调推出自由介入,到教师、部门主动参与自觉使用积极发帖,基本达到了一开始我们制定网络教研计划时提出的“以制度引领成长,以平台激发自觉,以理论带动实践”的网络教研目标。网络教研活动为有效教研提供了好的载体,为“扁平式”教研提供了可能,实现了“人人皆研课”的模式,这种更加亲民的教研模式将会引发教研理念和教研制度的变革,成为一个改革的突破点。其次这种网络沙龙的教研模式,实现了信息的交互、共享、开放、及时的特征,这种民主的氛围容易激发起智慧的火花,而教研的整体过程被记录保存下来,有利于回溯和回归。

当然在开展网络教研时也出现了一些急待解决的问题,比如:

(1)网络教研由于公开、透明,開始学校一些部门和教师是不愿参加的,主要担心在网络背景下,容不得半点懈怠、马虎。这就要求学校重视制度建设,强化制度引导,一旦开始起来,由于竞争的需要,各项工作就会进入自动化阶段。

(2)网络教研由于过于开放,长期保存,可能会出现溢美之词过多,缺点错误指出不足的情况。这就要求教师客观公正,以鼓励为主,以商榷为主,以发现闪光处为主,以建议为主。注意评课时的措词,要评出和谐、评出进步、评出提高。

利用网络, 促进学校发展 篇4

方式的多样化;科任教师可以通过校园网对所教班级的每一位学生进行学分管理。

3.班级利用IM软件进行实时管理

学校建议班主任利用各类IM软件, 实现班级的自主式管理。例如, 建立QQ群, 将自己班级的学生加入QQ群, 这样在学生放假的时候, 班主任就可以通过QQ群发信息, 及时了解学生假期的学习、生活情况。

●利用网络促进师生共同学习

为了丰富学校的教学资源, 为教师提供更多的参考资料, 学校出资在中学学科网和高考资源网购买了账号, 分给各个学科组, 参考借鉴网络上的教学资源。学校定期举行“清泉杯”等一系列的课堂教学大赛。促使教师为了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 经常到互联网上搜集资料, 借鉴他人好的教法, 完成具有自己独特风格的教学设计。网络也提供了大量的学习资源, 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 在网上查找出许多相关的内容, 如教材探讨、教学方法等。并根据自己的时间灵活安排网上学习, 避免了时间、地点对学习的限制。

许多中学生沉溺网络, 有的陷入网络游戏中不能自拔, 有的把大量的业余时间花在聊天上。如何利用好网络, 让其为我们的教学服务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学校要求每位教师都尝试利用网络提高和强化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提高学习的效率, 收效颇佳。例如, 提倡学生多听英语歌曲, 收听国外网络广播, 了解异国文化, 从而达到练习英语听力的目的;指导学生访问国外的网站, 阅读网上的国际国内新闻、诗歌、散文、俚语等, 并借助在线词典等翻译工具进行中英文查询, 扫清生词障碍;鼓励学生通过用英文书写电子邮件来练习英文写作。让学生充分感受到利用网络学习知识的乐趣。

●利用网络增进沟通

1.学校利用网络与学生、家长进行沟通

学校通过网络发布校内的新闻事件、初中招生和高考动向的相关信息;对外介绍教育教学方法, 教育文化、人才培养模式, 全方位介绍和展示学校;对外公开学校的邮箱及联系电话, 学生和家长可以通过电子邮件和电话的方式, 与学校的相关部门进行沟通。通过网络拉近了学校和社会、学生、家长之间的距离。

作为家长, 谁不关心自己孩子在学校的一举一动?而家长想知道孩子的“详情”, 必须从教师的口中才能具体得知。一些家长无奈地说:“给老师拨个电话吧, 老师可能正在上课, 不能接听电话。电话打少了, 怕对孩子的情况了解不够透彻;电话打多了, 又怕老师会觉得烦。”虽然打电话的沟通方式更直接些, 但是校长和教师有的时候会不方便接听电话。而电子邮件无疑为学校和家长、教师和家长之间开辟了一个有效的沟通方式, 校长和教师可以听到家长真实的声音, 了解家长真实的想法, 家长也能及时了解学校的情况。对于存在的问题, 学校可以选择有代表性、典型的问题对社会、家长给予反馈。

2.学校利用网络提升教师专业素养

学校要发展, 就需要教师不断提升自身的素质, 通过不定期的请进名师, 走出去学习, 教师受益匪浅。如今, 学校的许多各级骨干教师在省、市、区级进行的课堂教学展示中, 均获得多方好评。

“浓缩精华, 凝聚精彩, 百花齐放, 百家争鸣”, 这是学校“青年读书俱乐部”的口号, 学校在搜狐网站上建立了“边走边看青年读书俱乐部”的博客圈, 每位教师都建有博客, 记录读书体会、教育教学方法, 书写对工作生活的感悟, 畅谈在教育教学工作中的点点滴滴, 不断反思, 总结经验。引得众多网友光顾并开展了深入地互动交流。

学校招生营销方案 篇5

第一部分:市场分析

一:学校课程优缺点分析,同行业竞争状况调查,招生工作中将面临的问题分析。

二:市场布局计划,以中心城市,辐射下面各地级市场。找准市场启动的切入点,通过在该市场为学校招生树立形象。

三:目标市场调查和分析,包括当地经济发展,文化教育水平,政策,和同行发展情况。

四:按照调查搜集资料确定近期目标。

第二部分:团队管理

一:制定相应的营销政策确立每人的工作职责,建立绩效考核制度。二:培训工作;组织开展课程销售推广知识培训和活动培训

三:建立信息交流平台:做好市场信息的反馈机制,如开发、销售会议、促销活动、促销信息反馈、分析。建立具体管理表格,进行过程管理(客户调查表、市场开发调查表、建立客户档案资料等),为以后的市场拓展和客情关系的维护打下基础。定期不定期的召开区域拓展研讨会、区域市场维护等会议,传达公司政策加强沟通交流做好市场。

第三部分:招生开发计划

一:通过走访,了解、调查市场情况并获取潜在客户的资料信息,找准目标顾客进行开发。制定开发发展计划,包括计划、季度计划、月计划、周计划。

二:基础宣传:传单、海报张贴结合传统的宣传方法扫楼、扫商户、扫车、定点咨询,能获取到我们的潜在客户的电话号码等有效信息。二:电话宣传:通过电话宣传,建立客户数据库,并对客户数据库分类、跟踪最后促成上门与成单。

三:媒体宣传:借助公司媒体宣传,搜集相关资料,发展意向客户 四:活动招生: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借助节假日灵活运用各种招生方式,通过组织活动,吸引更多生源。同时总结每次招生活动的可行性,为下一次的宣传活动提供经验。

网络为学校德育开辟新空间 篇6

如何利用网络开展有效的德育工作,使网上德育发挥强大的优势,成为亟待探讨的课题。现行的学校德育工作存在着许多弊端,学校教育模式的德育工作多局限于校园内,处于相对孤立、封闭的状态,很难触动学生的内心世界,取得理想的效果自然也就无从谈起。要消除这种弊端,使德育工作行之有效地发挥巨大的作用,就要充分利用校园网,开辟网上德育阵地。近年来,笔者从实践的角度探索如何有效地开展网上德育,让学校德育走出空洞、低效的怪圈,构建网络时代德育工作的有效形式。笔者以网络为载体,在爱国主义教育、互帮互助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网络道德教育等方面进行了一些尝试,使德育内容更贴近学生的实际,极大地提高了德育的实效性。

1 借助相关网站,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长期以来,爱国主义教育一直停留在较为传统的模式上,如升旗仪式、国旗下讲话、参观烈士陵园、爱国主义演讲和征文比赛等形式以及一些近乎“老掉牙”的历史故事或历史事件上。久而久之,这些教育对国旗下长大的学生来说成了司空见惯的套路,严重影响了爱国主义教育的实效性[1]。

在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时,笔者一改传统的教育模式,在课堂上带领学生进入具有强烈时代气息的爱国主义教育网站,带领他们走进资料丰富、内容详实的网上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让他们更加全面地了解国家的发展历程和走过的强国之路。组织学生在网上观看令海内外中华儿女倍感振奋的国家大事(如“神七”发射、奥运会开幕式等),使他们切身感受新中国建立以来我国在各行各业取得的令世人瞩目的成就。同时,笔者还把相关的网站(如中国爱国主义教育网、民族魂,血铸中华网等)的网址介绍给每个学生,要求他们利用双休日到网上查询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并在周记上写出自己的切身感受。通过这样的教育,笔者惊喜地发现绝大多数学生已经能够自觉主动地接受爱国主义教育。

2 通过网络信息,进行互助教育

帮助他人和接受他人的帮助是人最根本的社会属性之一。然而,对于目前的中学生而言,他们虽然在一些日常小事(如借用一些学习用具)上能够表现出互助行为,但这种行为并不能使他们深刻体会助人的快乐,得不到相应的幸福感。久而久之,助人和互助意识自然得不到足够的强化,势必影响大家助人的积极性。在这种情况下,尽管教师一再强调人与人之间互助的重要性、帮助他人的意义,但收效并不明显。为克服这种口头教育的不足,笔者通过网络找到助人的落脚点,并对学生进行了相关的教育[1]。

在“5•12”地震后,笔者先是利用网络收集了有关“5•12”地震的相关资料,在班会课上和学生一同观看,然后引导学生讲出自身感受,最后把自己的体会向学生作了阐述。首先,团结才有力量。在天灾面前,单个生命是多么地脆弱。以前习惯说“团结就是力量”,而现在是发自内心地说“团结才有力量”。其次,责任高于一切。从网络资料中人们感受了胡总书记关切的表情,听到了温总理疲惫的声音,看到了人民子弟奋不顾身救人的身影,这更让人们深切地体会到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责任。人们生活在稳定而幸福的环境里,就有责任和义务对灾区的人民贡献自己的绵薄之力,之后发动学生捐出自己的零化钱。接着师生又从网上联系到了一位贫困学生,并定期对他进行资助。就这样,通过网络,学生实实在在地找到了助人的价值,切身体会到了助人的快乐。

3 利用BBS、E-mail、QQ等,构建心理健康教育的新模式

“我很想和学生交流,但学生很少有空闲,就算有时间,我也很难让他说出自己的心里话,有时说不上几句话,学生就嫌烦了,甚至吵起来。”这是一部分教师的感言。其实只要改变一下交流的方式,问题或许就能迎刃而解。

3.1 用BBS交流如果学生有上BBS的习惯,教师也可以到他常去的论坛注册一个虚拟的用户名,然后和他进行沟通交流。这种方式可以看到学生的留言,从而更理性、更客观、更全面地分析自己和学生间的问题[2]。

3.2 电子邮件与写信相比,电子邮件有着更丰富生动的表现形式,通过文字、声音、图片、动画等和学生进行沟通交流。运用E-mail进行交谈,避免了面对面的尴尬,有利于克服心理障碍,能够谈心里话,容易沟通。学生有些心里话或一些敏感的话题,心里存在困惑又不便当众讨论,就可以用E-mail的方式寄给教师。教师针对这个学生的疑问直接解答,然后用E-mail直接寄给这个学生。这样既解决了学生思想上存在的问题,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又不会让学生“丢面子”。如果学生的疑问具有普遍性,教师可以在网上解答或发表公开信。

3.3 以QQ交谈有的学生沉迷于网络,可以用QQ交谈的方式和学生进行沟通。实践证明,在这种情况下,这种方式是最佳选择,“以子之矛,攻子之盾”,以学生嗜好的方式和学生沟通更为容易,效果更好。

4 拓展学校德育内容,加强对学生的网络道德教育

网络是把“双刃剑”。有用和无用的信息在网络上的同时并存,一些冗余信息、污秽信息、盗版信息、虚假信息、过时信息和错误信息借助网络而广为流传。不良网络信息资源,凭借先进的网络技术直接传递到学生面前。

学校德育应根据网络信息资源的实际情况,不断补充和完善德育内容。在信息网络环境下,学校德育内容要与时俱进,甚至是走在时代的前列,最大限度地发挥作用。将网络德育作为学校德育内容的有机组成部分,向学生系统传授上网所应该遵守的网络道德规范,如《全国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提出的“五要五不要”,《文明上网自律公约》等。通过对这些内容的传授,培养学生网上自律能力,塑造网络人格,内化学生的网络道德意识、道德意志、道德责任,提高自律能力。

教师要重视网络这种德育工作的形式,把抽象的理论变成了具体可感的材料,把空洞的说教变成精彩的画面。让学生在创造中学习,使自己不断成熟,感受到进步的喜悦。这种新的教育形式,使学生感到德育是一种享受,从而增强参与的热情,进而提高德育工作的实效。

参考文献

[1]邓梁.网络让德育从空洞走向生动[J].信息教研周刊,2009(1)

关于学校的网络教学 篇7

(一)观念更新

网络教育将促使家庭教育社会化,社会教育家庭化,未来社会知识更新的速度,新学科发展、交叉、渗透,将改变教室中的教与学的方法,人人都必须随时学习,不断更新。学校利用网络教学就是更新了教育观念。传统的教学方法是以教师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为了考试重点、以获取学历为目标的教育方式,在将来的教育中将逐步弱化,而现代化网络教育将是付之以实践为中心,以获取终身学习、不断更新知识能力为目标的一种现代化教育方式。教师可以从大量的网络信息中,选择适合于教学的学习内容,使教学信息的传递同学生的学习吸收有机结合起来,这样才能发挥网络教育作用。

(二)管理队伍

随着校园网的逐步普及,计算机网络的管理是很重要的。我校建立了现代技术教育中心,开展地工作项目包括网络维护、教学素材提供、硬件设备的维护及正确的使用使用,操作系统的安装和调试,计算机的病毒防护,以及优秀课件的提供,学校网络主页的制作与维护,网上教师、学生资料库的建设,教务处提供课程支持,指导教师正确使用现代教育技术,提高教学效率,更好更快达到教学目标服务,避免单纯展示技术。教师应尽快将现代教育技术运用到教育教学实践中,来提高课堂效率,提高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的实践模式。

(三)教师队伍提高

由于现代化计算机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特殊运用,我们最需要的是既懂技术、又有一定教育教学经验的专业教师队伍。网络能否发挥它应有的作用,就决定于第一线的教师对现代教育技术掌握程度和使用程度。大多数教师从学校毕业时,没有受过任何真正意义上的网络技术培训,即使受过培训的青年教师也只知道使用,而不明整合,不知道如何利用计算机和网络来开展学习、教学和研究,更不知道如何在课堂教学中恰当、自如地运用技术,把技术和课程融为一体。因此,提高全体教师网络技术水平,是开展网络教学重中之重。我校提倡教师经常参加一些全国、省、市、区各级计算机网络、多媒体制作培训班,以使他们得专业技术迅速提高,用以提高网络在教学中的使用率,并在实际操作中重点提高教师制作多媒体和使用网络能力。

(四)网络环境建设

网络环境建设是进行网络教学的保证。网络环境建设要考虑到学校实际需要和可能,决不可盲目攀比、贪大求洋,可视具体情况采取整体规划,分步实施,滚动发展,讲求实效的策略,主要掌握先进性、实用性、开发性、灵活性、发展性、可靠性、安全性、使用性、经济性

(五)网络教学应注意的问题

网络教学运用首先要消除教师对多媒体网络的广泛应用会替代自己或降低自己的地位和作用的顾虑,要消除害怕在学生面前暴露他们对新技术不适应的心理。不能简单地认为引入计算机网络教学,将教师讲述转变成多媒体的演示,师生间的口耳相传改换成网络上的信息交互,教学质量就可能大有提高,也不能因为传统方法已经过千锤百炼,而拒绝网络教学,任何时候都是为了教学而使用工具,而不是为了使用工具而教学。

学校网络文化建设思考 篇8

●学校网络文化与传统的实体学校文化的关系

学校文化是以学校为主要空间, 具有学校特色的精神环境和文化氛围。学校网络文化是在学校网络环境下产生的一种新的文化形态, 它自然而然地体现和反映了实体学校文化的某些形式和成果, 两者之间存在相互依存、相互补充的关系。

1.学校网络文化以实体学校文化为基础

网络是对现实的虚拟, 学校网络文化在一定层面上是对实体学校文化的虚拟。也就是说, 以现实学校为基础是构建学校网络文化的基本形式。我国目前的学校网站的内容大多是学校自身建设和发展及师生学习、工作、生活的再现, 同时, 也包括了师生的一些建议和设想, 只是出于各个学校自身的情况不同, 对于这些内容的侧重有所不同而已。

2.学校网络文化是对实体学校文化的发展

学校网络文化的传播突破了传统的空间和时间的限制。实体学校文化主要通过社团活动及学术研讨、专题报告、讲座等形式进行传播, 其面对的对象一般是校内的部分师生, 同时上述形式在一定程度上受到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影响了其传播的速度、深度和广度。由于网络的介入, 名师课堂、专题报告、讲座的内容可以生动地再现于网络媒体, 个人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和兴趣, 有选择地观看, 大大促进了学校文化的传播, 提高了学校文化的影响力, 实现了文化的跨群体交流。

3.学校网络文化是对实体学校文化的延伸和补充

网络载体具有更强的社会辐射性。学校文化愈来愈呈现出开放的态势, 构建全新的、健康的学校文化网络能使学校文化以自己独特的风貌辐射社会, 影响社会环境。校园网是沟通学校与外界的窗口, 利用它既可以从校外获取各种信息, 也可以向外发布各种信息, 传递学校的特色文化。外界也许无法进入到实体学校中感受学校的文化气息, 但是可以通过对学校网站的浏览, 在数字化空间中感受学校的文化特色。这对于学校的宣传和社会影响力的提高有着重要意义。

●学校网络文化建设的内容

学校文化作为文化的一个单元, 其内涵是指学校全体成员在教育活动的过程中共同创造并逐步形成的文化氛围及相应物质形态。学校网络文化与传统实体学校文化一样, 包括基层的物质文化、表层的行为文化、内层的制度文化和深层的精神文化。

1.学校网络物质文化建设

物质文化是学校文化的物质外壳和承载体。在物质层面上, 与传统学校文化相比, 学校网络文化中增加了很多信息技术和通讯设备及资源, 网络已成为最重要的学校网络文化的物质依托。中小学网络文化建设的物质层面主要包括学校网、多媒体计算机演示教室、电子网络教室、电子阅览室、远程教学信息网络系统, 用于教与学的各种支持系统及用于各种教育资源、教育设施管理的管理信息系统等。

学校网络文化体系要得到有效的运用, 首先必须建立学校网站。而从实际来看, 目前中小学学校网站建设水平良莠不齐。许多中小学的校园网站不是为了搭建教育信息化平台, 为学校信息化提供全方位的服务, 利用学校网从各个方面去推动和促进学校的学校文化建设, 而只是为了应对检查设置了一些诸如学校介绍、教师风采、公告通知、学校新闻、备课资料等板块, 内容简单, 更新较少, 造成学校网几乎是千校一面、形同虚设, 未体现学校的办学特色和独特文化风貌。

因此, 学校网络物质文化在建设中应突出文化品位, 建设集技术、文化、知识、精神于一体的特有的文化精神品格。这样不但可以使学校的精神积淀得以凝练和展现, 增强学校师生的凝聚力, 而且可以面向更广阔的时间和空间宣传和辐射学校的文化魅力。

其次, 学校内的许多教学与管理行为以及教学资源都将通过学校网络来实施, 传统课堂中的教师、学生、教材三元素都与网络建立了千丝万缕的联系。网络为人类提供了广泛的学习资源和最丰富的学习环境, 为资源共享和探索信息时代的学习方式提供了物质基础。因此, 在数字化学校网络物质文化建设中应注意为师生提供丰富的资料, 如设立“数字图书馆”、“文化广角”、“同步课堂”、“答疑解惑”、“名师指导”、“留言板”等板块, 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的理念, 实现学生的个性化学习、主动性学习;“课件库”、“教师论坛”、“校本研修”等板块不仅可以为教师提供教学资源, 同时为教师不断提升自身素质提供平台;此外, 家长也可以通过“家长园地”等栏目了解学校、学生情况, 学习家庭教育常识等。

2.学校网络行为文化建设

行为文化是学校文化的动态层面, 体现着学校文化的独特风貌。学校网络文化与传统学校在外显上最明显的区别体现在行为层面上。数字化学校网络行为文化的建设, 应充分发挥网络的平等性、主体性、互动性、灵活性、多样性、匿名性等优势, 为实体学校行为文化注入新的活力。

开展丰富的网络活动, 加强互动性。数字化学校网络平台的搭建只是基础, 如何将静态的板块变成活跃的舞台, 如何将蕴含的精神变为实际的行动, 这都需要以各种活动为依托, 将理想和预设变成现实。中小学可以就学校文化建设中的诸多内容, 如学校Logo或校歌的设计、学校热门话题以及学校环境的建设与美化等, 开展广泛的网上咨询、网上辩论, 鼓励和吸引广大师生积极参与进来;开展主题讨论、网上直播、网上读书活动等;也可以组成各种网上协作学习小组、兴趣小组, 开展协作学习及其他网上活动。

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建设作用。中小学生普遍对网络有极大的兴趣。因此在学校网络文化建设的过程中, 学校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给予学生网站设计、资源更新与上传的权限, 让他们参与其中, 自己动手建立学校网站、自主管理网页, 做栏目的版主, 这样往往更能得到学生的广泛认可与支持, 更能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3.学校网络制度文化建设

制度层是学校文化的中间层次, 是指处于一定经济社会文化背景下, 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日趋稳定的独特的价值观, 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行为规范、道德准则、群体意识和风俗习惯等。它是对学校师生员工和学校组织产生规范性、约束性影响的部分, 集中体现了学校文化的精神层和物质层对个体和群体的行为要求。在制度层面上, 与传统学校文化相比, 学校网络文化借助网络的便捷性和快速性, 体现出高效和规范的特征。

与实体学校制度文化一样, 在网络学校文化中, 同样需要这种规范和习俗文化, 对其中的各类人员和各种行为进行规范和导向。这些制度包括行为规范制度, 如学校网络使用制度、网上资源建设制度、教学管理制度、设备管理制度, 论坛或聊天室规范制度等;也包括责任制度, 即学校网络中各级组织、各类人员工作的权力及责任制度, 目的是使每位教职工、每名学生、每个部门都有明确的分工和职责, 使学校网络能高效有序地运转。

4.学校网络精神文化建设

精神文化是指学校的历史传统、精神氛围、理想追求, 是最具凝聚力、向心力和生命力的, 是学校最具特色的标志, 它构成学校文化的内核, 改变了传统学校的相互独立性和封闭性, 具有了时代性。在学校网络精神文化建设中具有开放意识, 走在时代的前列。网络的巨大包容性, 也带来各种文化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念的冲击, 学校网络文化要坚守正确价值取向, 管好、用好学校网络文化宣传阵地, 充分发挥精神文化的导向作用, 营造良好的网络精神文化氛围, 对师生员工及社会发挥其辐射作用。每一所学校都有其独具特色的精神追求, 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了自己特有的文化传统。这种文化传统, 是学校无形的文化资产与宝贵财富, 是与其他学校相区别的个性特征。例如, 有的历史悠久、底蕴深厚, 有的大师云集、人才辈出, 有的环境幽雅, 有的理念先进, 有的成就斐然。在数字化学校建设中同样应将这些精神财富蕴含其中, 凝练学校的精神积淀并辐射学校精神追求和文化魅力。文化是网络的灵魂, 是学校网络文化建设的必然要求。有了文化和知识的支撑, 网络才真正具有实质性的核心和内涵。当然, 在新的环境下, 学校网络文化建设的内容、形式、方法和机制等方面也需要不断与现代理念和手段相融合, 进行创新提升。只有在继承中创新, 在创新中发展, 学校网络文化才能保持活力。

摘要:学校网络文化, 具有学校文化教育、引导、渗透、规范等功能, 在形式和内容、空间和渠道、教育的广度和深度上都实现了新的拓展, 是学校文化建设的延伸和补充。因此, 树立跨时空的现代学校文化观, 建构独具特色的学校网络文化, 形成个性鲜明的学校文化精神品格, 是学校网络建设的重要内容。但笔者认为, 在学校文化硬件建设和发展的同时, 也要考虑软环境的建设, 要全员参与, 统筹兼顾, 运用系统建设的模式。

关键词:学校文化,网络文化,建设与应用

参考文献

[1]王邦虎.学校文化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0.

[2]王焕镳.墨子校释[M].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 1987.

[3]董德宝.校园数字平台建设中的问题思考[J].中国教育信息化, 2013 (9) .

[4]姜辉, 许鑫.数字化校园建设的问题及对策[J].情报杂志, 2003 (增) .

[5] (美) 托马斯, 哈定, 等.文化与进化 (7月版) [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 1987.

[6]赫慧.中小学数字化学校网络文化建设探析[J].天津市教科院学报, 2011 (8) .

[7]侯霞, 聂竹明, 吴杰.论和谐中小学校园网络文化的构建[J].中国教育信息化, 2008 (8) .

走近“绿色课堂”的学校网络教研 篇9

一、网络校本教研的五步流程

经过几年的深入实践,我校已经探索出了基于网络的五步校本研修流程,即独立思考、集体探讨、教师说课、人人实践、课后反思,并在我校各个学科教研组中加以展开,引导全体教师进行课堂教学全过程研究,从而提升我校教师的专业素养。

独立思考——组内选定一篇课文,教师独立分析教材,设计教法。在这一阶段中,鼓励教师利用网络汲取他人智慧,搜索资源,促进个人思考。

集体探讨——教师说课,共同探讨并由专家进行个案点评,指出存在的问题。在这一阶段中,鼓励教师在集体研讨后,用网络通讯软件作进一步的交流和探讨,完善教学设计。

人人实践——教师在各自的教学班中进行实践教学,集体听课。

课后反思——组内评课,专家点评,教师相互学习,借鉴他人课堂教学中的闪光点,反思自己的得与失。在这一阶段,教师撰写反思,将教案通过网络发送到教研组组长及其他组员处,供大家点评、借鉴。

实践提升一教师在得到个性化点评的基础上修改教案,再次课堂实践。

这样一个涵盖课前、课中、课后的教研活动流程是既紧密相关又螺旋上升的五个阶段。它提倡教研组教师同磨一堂课,改变了一人唱主角、众人当听众的集中受训模式。网络技术则在此过程中提供了信息检索和交流的平台,不但激发了教师的个人思考,拓宽了集体研讨的深度和广度,还让教研活动真正成为了教师们畅所欲言的途径。

二、网络教研活动案例

本案例是一次数学网络教研活动,侧重于小学数学习题研究,以下是一则发帖记录。

发帖主题:小学数学习题设计要生活化

学习内容和学生熟悉的生活背景越贴近,学生自觉接纳知识的程度越高,而小学数学中的许多知识都可以在现实生活中找到相应的实例。因此,我们在设计教学活动时可以大量地创设与课程相关的生活情境,选取与生活密切相关的问题,提出符合实际情况的假设和猜想。例如,我在“凑整”的练习环节中,就为学生提供具有时代性的生活实例。我出示参观上海世博会时的场景,同时出示下列习题。

1. 做一盒套装海宝需要用布3米,现在有100米布料,最多可以做()盒这样的海宝。

2. 小胖参观某馆,现在他正排在第759位,如果每批进馆人数为100人,小胖第()批才能进馆。妈妈紧跟在小胖身后,她要第()批才能进馆。

3. 出示

播放录音:欢迎参观2010年上海世博会。截至今日12时,当日已进入世博园区的人数约为32万。

提问:播报的人数是采用什么方法进行凑整的?它是凑整到哪一位的?

这样生活化的习题设计,让学生将理解掌握的数学知识再次应用到生活中解决实际问题,判断采用何种凑整方法,由此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并使学生深刻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

信息时代的学校网络教学 篇10

一、网络教学的发展背景

信息时代的来临使教育信息化成为必然趋势,世界各国,特别是发达国家把中小学的教育信息化列为政府的重大改革项目予以推动和落实。美国技术教育研究中心设计了一个联网项目,将教育与专业科学家之间联接起来,让学生与科学家一起探索一些全球性紧迫的问题。因此,internet的教育网络已经对传统教育思想、教学观念产生了巨大的冲击。

多年来,学校计算机 (演示型) 辅助教学的推广应用为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促进教师教育观念的转变起了一定的作用。但传统的计算机辅助教育毕竟是遵循了行为主义的理论模式,注重于学习指导,解决教学重难点练习等,其基本特点是以教师为中心呈现教学内容,学生被动或机械练习,个性化、因材施教的效果不够理想。而网络环境教学,是教师指导下的学生建构学习,是基于网络技术下新的学习理论。这种理论是将学生看成是知识学习的主动建构者,外界信息经过教师的组织、引导,学生主动建构,转变成为自身的知识,也是发挥教学活动中教师、学生、媒体、教学内容四要素中教师和学生的决定性的作用,形成优化课堂教学模式和结构,共同作用于教学过程,产生协调作用。这种开放性、创新性的教育思想和模式,有利于克服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和固疾。在新形势下研究和探索网络环境下的教学,是适应新世纪教育的需要,对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有着十分重大意义。

二、网络教学带来的新变化、新特点

1.校园数字化

随着网络教学的开展,学校将逐步形成依托校园网络的数字化校园环境。包括教学资源的收集、制作、管理系统,教学管理 (包括教学计划、课程安排、学生管理、考试成绩查阅、缓考申请等) 系统,电子校园 (包括实时授课、点播、答疑、作业提交等系统以及数字图书馆) 等。

2.教材科学化

根据教学理论和传播理论,充分利用网络的多媒体和超连接的特性,网上教材将趋于多媒体化、非线性化。更为重要的是网络教材更新迅速,能够跟上时代的步伐。这将有利于学习者的意义建构和教学质量的提高。

3.学生主体化

学生由被动地接受知识变成了认知的主体,从被动地学到主动地学,从生搬硬套、死记硬背地学到带着任务解决实际问题的学习,从按部就班的学习到自定步调自定目标的学习。而教师的角色也将逐步发生变化,由传统课堂教学中的知识讲授者变成信息组织、编制者,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帮助者、促进者;不是“讲坛上的圣人”,而是学生的亲密朋友、“指路人”。这有利于学习者创新能力和信息能力的培养,使学生素质结构更为科学合理。

4.组织形式多元化

突破了传统的“班级授课制”这种单一的教学组织形式,使个别化学习、协同学习、课堂教学、远程网络教学等多种形式并存,大大提高了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益。

5.学校开放化

传统的“学校”,是限于围墙内的学校,广播、电视教学已经突破了这一模式网络教学特别是远程网络教学的开展更彻底地改变了“学校”的概念,使学校成为开放、虚拟、社会化的学校。这为全民教育和终身教育提供了条件。

三、对学校网络教学的思考

新技术的使用效益绝不是技术先进程度和资金投入的多少,而是学校领导者和教师队伍对此的认识、理解和掌握程度,应更加重视教育管理、课堂教学对网络技术的有效利用。主要经验是:

(一) 抓好三项工作

1.观念更新

在网络教学引进学校以后,就要更新教育观念。未来网络教育将促使家庭教育社会化,社会教育家庭化。知识更新的速度,新学科的发展、交叉、渗透,将改变教室中的教与学的方法,人人都必须随时学习,不断创新。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以应付考试、获取学历为目标的教育方式,将逐步弱化,付之以实践为中心,以获取终身学习、不断更新知识能力为目标的现代教育方式。教师必须从大量的网络信息中,选择出适合于教学的学习内容,使教学信息的传递同学生的学习吸收有机结合起来,这样才能发挥网络教育的作用。

2.管理队伍

为适应网络教学的发展,学校应建立现代教育领导小组、教务处、电教组、课题研究小组互相协作开展工作,包括网络维护,硬件设备的正确使用,操作系统的安装和调试,计算机的病毒防护,优秀课件的提供,网上教师、学生资料库的建设。教务处提供课程支持,指导教师正确使用现代教育技术,提高教学效率,更好更快地为达到教学目标服务。同时,通过课题研究探索现代教育技术运用到教育教学实践中,提高课堂效率和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

3.教师队伍

网络的正常高效运转,将直接影响到交互网络在教学中的使用率。因此,需要既懂技术、又有一定教育教学经验的专业教师队伍。目前,引进并非是最佳办法,应以自培成长为突破口,带领一些在教育教学第一线工作数年,并对计算机感兴趣的青年教师在摸索中学习,在实践中成材。

(二) 抓网络环境建设

学校网络营销 篇11

成都教育专网是覆盖全域成都、非虚拟的全程光纤网络,是成都市实现城乡教育均衡化、一体化,实现教育现代化的重要信息化基础设施。系统采用先进光纤以太网传输和万兆骨干路由组网技术,以市、县两级(教育局)数据网络中心为基础,通过校、县、市三级光纤联通:学校100M内网接人,县到市双上行10G带宽城域骨干连接,覆盖全市中小学和相关教育机构,是全域成都无缝融合的教育业务专用信息网络。

2008年4月,按照成都市市委、市政府城乡统筹、“四位一体”科学发展总体战略和加快“试验区”建设相关工作要求,为了打造城乡教育均衡发展体系,实现成都市优质教育资源共享,促进教育公平,加快推进成都教育现代化步伐,成都市启动教育专网建设工作02009年12月,专网市级枢纽完成建设,专网开通。

专网采用统一技术标准与建设规范,实施集约化建设,实现全域成都内部全光纤高速互通和无缝融合,具有充分的扩充能力。通过16个已完成的县级专网验收测试和近一年的运行情况表明:专网时延小、传输快、无丢包。市域内任意学校间的传输时延长<6ms,偏远学校访问市级资源的非工具下载速率不低于35MB/s,充分满足教学和管理需要。区(市)县和学校已经通过专网平台积极开展区域内和跨区域的资源共享、教学互动、空中课堂、网络教研、视频会议等多样化的信息化管理与应用。

成都教育专网的建成,为进一步发挥学校信息化设备、设施效益,实现教育信息化全面应用。建立城乡教育资源共建、共享机制,优化我市教育资源配置,实施网络视频教育创新应用提供了基础网络环境保障,对加快成都城乡教育均衡化、—体化融合步伐。进一步提升成都教育信息化服务品质具有重要、积极意义。

如何做好一名学校网络管理员 篇12

一、网络管理员的主要工作

简单地说, 网管人员的工作主要包含三个方面:网络建设、网络维护、网络服务。 (1) 网络建设:规划网络发展和组建局域网 (包括规划拓扑结构、物理硬件实现和网络协议设置) , 新增或升级网络设备。在建设过程中, 要保留网络拓扑结构图、配线架的配线图, 以便我们日后寻找故障点。 (2) 网络维护:包括网络故障检测和维修 (硬件和软件) 以及保障网络安全。我们要制作维护日志, 对增加、修改的结点要进行标注。 (3) 网络服务:根据不同的网络、不同目的而有所区别, 包括软硬件资源。我们提供服务, 并进行维护。但这些网络也有共同的服务, 最常见的服务有:远程登录服务、文件传输服务、电子邮件服务、资源共享服务、数据库服务器、路由器和交换机的设置、即时通讯 (IM) 软件的设置。

由此可见, 对局域网的管理是网管管理工作的核心, 作为网管人员具体要负责的工作有以下几个方面:

(1) 管理网络设备。管理网络设备是管理员工作重点中的重点。要管理设备, 就必须知道网络在物理上是如何连接起来的, 网络中的终端如何与另一终端实现互访与通信, 如何处理速率与带宽的差别, 不同的网络是如何对联及如何通信的。对网络设备的管理主要是指对路由器、交换机、硬件防火墙及线路的管理, 对网络设备的配置信息进行书面和电子文档的归档存储。

(2) 管理配置服务器。服务器是一种特殊的计算机, 它是网络中为用户提供各种服务的高性能计算机, 它在网络操作系统的控制下, 将与其相连的一些硬件设置提供给网络上的客户共享, 也能为网络用户提供集中计算、信息发布及数据管理等服务。一般一个网络中要有许多的专用服务器来满足网络用户的需要, 我们要进行规划, 将发生冲突的服务分别放在不同的服务器, 我们要用最小的配置来满足的用户的要求。通常需要服务器提供的服务有以下几种:WEB服务器、EMAIL邮件服务器、FTP服务器、DNS服务器、PROXY服务、数据库服务器、即时通讯 (IM) 服务器、软件防火墙:网络杀毒软件。维护和管理各种不同功能的服务器, 应该熟悉这些服务器的安装和使用知识。

(3) 管理资源。网络中的资源很多, 如IP地址资源、域名资源、硬盘资源等, 对病毒库更新升级, 只有管理好这些资源才能够让网络为用户更好地服务。

(4) 管理用户。管理用户就是添加或删除用户, 授予用户一定的访问权限、分配不同级别的资源给不同的用户, 并保证网络的安全。

(5) 数据的备份。网络发生故障会造成网络崩溃, 因此, 我们要对路由器、交换机、服务器的资源进行备份。一旦发生网络问题, 我们可以利用备份数据进行快速恢复, 把损失降到最低。建议:对所有的数据进行2~3份的备份, 并进行妥善保管。

网管人员负责的这些工作, 说起来简单, 但如果不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是无法胜任的。

二、网管应当掌握的知识

掌握网络管理相关的硬件及软件知识, 是成为一个合格网络管理员基础。

(1) 硬件方面的知识。管理网络免不了和硬件打交道, 除了要熟悉PC的各种配置和故障排除方法外, 还得了解网络硬件设备的相关知识, 才能够排除网络设备的各种故障和问题。熟悉服务器、网络适配器、传输介质、路由器、交换机、硬件防火墙等网络设备的技术参数及实用性。

(2) 软件方面的知识。软件方面需要掌握服务器操作系统、数据库系统的安装及配置方法, 掌握数据备份与灾难恢复技术, 掌握软件防火墙、杀毒软件的安装及配置方法。

三、网管应具备的素质

(1) 熟悉自己的网络设备。作为网络管理员, 必须知道自己的系统都使用了哪些网络硬件, 熟悉系统的物理线路所连接的交换机、路由器, 应该了解自己网络设备的安装位置, 网络设备的功能及性能、型号和制造厂商、使用方法, 网络设备有无服务合同及故障预报机制, 了解整个网络的运行状态, 根据故障的现象找到故障设备, 及时进行修理或更换。

(2) 能使用一些必要的管理工具软件。网络管理员不但要掌握常规的网络管理软件, 还应该了解一些攻击防御软件, 这样, 才能在出现各种网络危机时化险为夷。

(3) 丰富的经验有助于网络管理。网络管理员丰富的管理经验, 对管理网络是非常有用的。有目的地加强对薄弱环节的管理和设置, 避免问题的出现, 对出现的问题在最短时间内排除。

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 又会出现一些新的技术, 作为一个网管必须不断学习, 充实自己, 为做好学校网络管理工作打好基础。

参考文献

[1]王春海.超级网管必学必备[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7.

[2]王达.网管第1课——计算机与网络安全[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 2008.

上一篇:载人航天下一篇:小学识字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