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保障网络

2024-10-14

学校保障网络(精选3篇)

学校保障网络 篇1

学校是学生赖以成长和发展, 并不断完善自我的土壤, 学校环境直接影响着学生的身心发展。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只有创造一个教育人的环境, 教育才能收到预期的效果”。学生的发展与所处学校环境的各种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学校环境的各种因素是否适合于学生的成长和发展, 对学生未来的成长起到关键作用。中小学阶段是人一生中形成良好心理品质、学习习惯、健康成长的关键环节, 如何保证学生有一个良好的学校环境从而让学生达到良好的学校适应, 是摆在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项重任。

一、学校环境

学校环境是指在学校范围内, 由诸如设施、制度、语言、关系等因素构成的, 具有教育功能并影响受教育者身心发展的环境综合体。学校环境的构成是极为复杂的, 它包括地理环境、文化环境、建筑环境、学校管理水平、教师教学水平、人际关系环境等等。学校环境可以从不同角度进行分类。从教育环境的内容角度来看大体上可划分为硬环境和软环境。学校硬环境属于物质层面, 是有明确要求和具体评价标准的客观条件, 例如学校设施、规模、自然环境、学科设置等表层实体。学校软环境属于人文层面, 主要是指由教师控制和把握的, 经常以潜移默化的方式对学生的身心发展产生实际影响的各项条件, 例如学校氛围、班级环境、班级氛围等。对学生的影响可能是积极的, 并促进学生良好的学校适应;但也可能是消极的, 不利于学生的学校适应。

二、学校适应

有很好的环境适应能力, 被看做是心理健康发展的主要衡量标准之一, 而学校适应则是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指标。青少年儿童的学校适应状况不仅关系到他们当前能否获得学业成功, 能否体验积极向上的情绪, 能否发展良好的社会技能, 还会影响到他们能否对未来生活产生美好的期望, 为实现人生目标打下坚实的基础, 从而自然顺利地踏入社会。

学校适应是一个多维的广义概念。Ladd的定义被大多数研究者所采纳。他认为, 学校适应就是在学校背景下愉快地参与学校活动并获得学业成功的状况[1,3]。Birch认为学校适应不仅指学生的学校表现, 而且包括学生对学校的情感或态度及其参与学校活动的程度[2]。Corsin, Raymond J.认为学校适应是在学校背景下运用技能和能满足自己需要的程度[3]。

在本研究中, 我们将学校适应看做在校学生学习优秀, 在学校情境中积极调节自己心理与行为方式, 积极融入学校生活与他人关系良好, 包括学业适应、关系适应和行为适应三个方面。

三、学校环境对学生学校适应的影响

学校环境分别从学校硬环境和学校软环境两个不同的侧面, 对学校适应进行直接或者间接影响, 这种影响是在潜移默化中进行的, 虽然常常被人忽视, 却影响深远。

1.学校硬环境对学校适应的影响

学校硬环境是学校环境中有形的、静态的环境, 主要包括自然环境、设施环境、时空环境 (如, 班级规模、坐位编排方式) 。其中设施环境是班级物理环境最核心的组成部分, 主要包括教学场所 (主要指教室) 和教学用具 (课桌椅、教学设备、实验仪器等) 。

教学设施是否完善, 直接关系到物质环境建设的质量, 关系到教育教学活动能否顺利开展, 关系到学生的发展。[4]而且, 班级规模, 即班级内学生人数, 会影响教学氛围和每个学生的行为。研究发现, 在一个空间中人数过多、比较拥挤的情况下, 个体对他人的反应会比较消极。社会心理学研究表明, 过分拥挤会给人的生理和心理造成伤害, 常会使人表现的烦躁不安, 心理上产生无助感和压抑感。中外许多研究者的研究都表明, 班级容量越大, 越不利于教师对班级的管理, 更不利于学生的学习和心理发展。

另外, 学校类型也对学生的发展有影响。有研究表明, 城市学校学生在智力发展和非智力因素发展上都比农村学校的学生发展得好。另有研究证明, 重点高中生多采用积极的应对方式, 而普通高中学生和职业高中学生较多的采用退避、自责、幻想等消极应对方式。[5]

总之, 学校硬环境会通过对学生态度、行为等的影响而间接影响学生的学校适应水平。

2.学校软环境对学校适应的影响

学校软环境对学生的影响主要集中在学校氛围、班级环境两个方面的研究。虽然学校氛围和班级环境所研究的侧重点不同, 一个在于学校总体的氛围, 另一个在于班级这个小集体的环境, 但是他们共同的特点在于两方面研究的都是学生感知到的学校氛围或者班级环境。同时测量学校氛围和班级环境所用的维度都是基本一致的:师生关系、同学关系、秩序和纪律、竞争和学习负担。这就充分说明, 不管是学校氛围还是班级环境所要研究的都是共同性的问题, 因此, 我们把他们统称为学校软环境。

(1) 学校氛围对学校适应的影响。

余益兵在研究中得出结论, 感知的学校氛围不同维度对学校适应具有相对重要的价值, 性别在其中发挥部分调节作用, 感知的学校氛围对学校适应的影响既有直接作用又有间接作用, 学校态度在其中发挥部分中介作用。[6]学校氛围对于学生的学校适应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作用, 学校环境是学校适应的一个重要影响因素。

(2) 班级环境对学校适应的影响。

班级环境是一个由多种要素构成的复杂系统, 有形的、无形的、物质的、社会心理的等等, 这些不同因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 共同构成班级环境这个特有的系统。班级环境影响学生的深层学习策略会导致学生学业成绩的变化, 从而影响学生学校适应。Barth和Dunlap研究发现, 不良的班级环境与学生的攻击行为、不良同伴关系和不良学业关注之间都是有关系的, 一段时期内学生行为的改变可以解释为班级环境的作用。此外, 许多学者的研究显示出学生的学习成果, 不论是学业成就或是学习态度, 皆可因更有效的班级氛围而增强。

郭伯良等人使用多水平分析技术研究班级环境对儿童受害和同伴接受、学习成绩关系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 班级环境中的同学关系能够加强受害和学习成绩之间的负向作用, 班级的秩序纪律能够减弱受害对学习成绩的负向作用。[7]同时, 屈智勇等人采用江光荣编制的“我的班级”问卷研究不同班级环境类型对学生学校适应的影响, 研究发现, 班级环境对学生的学校喜欢、学业行为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 对学校回避有显著的负向预测作用, 对学业行为的间接作用大于其直接作用。[8]同时, 傅成仕等人的研究发现, 班级环境与学生的学习动机有密切联系[9]。可见, 班级环境 (主要是班级社会心理环境) 的好坏会影响学生的人格特征、心理健康状况和学习行为、学习结果等方面, 会影响人才的培养质量。

四、学校环境的建设策略与建议

学校环境对于学生学校适应的各个方面有着各种直接与间接的影响, 学校环境是学校适应的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 学校环境通过硬环境和软环境分别影响着学生学校适应的三个方面:行为、学业和人际关系。因此, 对于学生能否很好地适应学校, 应该紧紧抓住学校环境这一外界可以改变的关键点, 在将来的教育工作中把握好学校这一大环境, 为学生营造出更适宜学生生活、学习、让学生能更快接受的环境。

1.学校硬环境的建设策略

在学校硬环境中, 我们应首先应尽量完备学校各类基础设置, 确保教学能够顺利完整的进行。同时有条件的学校应尽量设置合理的班级容量, 不让学生在过分拥挤的班级内进行学习生活, 使学生得到健康发展。教学工作者们虽然不能改变学校类型, 但是却可以在教育的过程中让学生尽可能的忽视学校类型所带来的各种影响。

2.学校软环境的建设策略

虽然我们很难改变学校硬环境, 但却可以对学校软环境进行适当的调整。

(1) 创造利于学生发展的学校氛围。

学校、教师和全体工作人员, 都应该努力创造一个有利于学生发展的学校大氛围。在学校层面, 具体表现在制定的章程、规定要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 避免学校章程的空泛化;学校的任何活动或者改革, 都要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宗旨。在教师层面, 具体表现在各学科老师不应仅仅强调自己所教学科的重要性, 而应联合成一个整体, 这样才更有利于学生各方面平均、和谐地发展。另外, 学校其他工作人员, 也应该积极配合学科教师的工作, 确保学校的教学工作顺利地进行。

(2) 营造积极、健康的班级环境。

欲为学生建立健康的“成长环境”, 则要减轻学生的学业负担, 降低初中生的压力知觉。尽量避免由于学生感知到的学习负担而对心理健康产生消极影响, 因为个体的压力知觉比客观压力对心理健康影响更大。[10]另外, 学校老师 (尤其是班主任老师) 需注重用积极的方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运用激励策略 (如小组合作法、研究型学习等) 提高学生的学习动机, 营造一个积极的学习氛围, 促进学生的学校适应。这样, 在保证班级环境的健康与和谐的同时, 也注重了班级环境的积极进取。

(3) 促进良好的师生关系、同伴关系。

想要提高班级的社会心理环境的质量, 则要促进培养良好的师生关系和同伴关系。一方面, 教师在师生关系中起主导作用, 因此教师应该积极与学生进行交流, 拉近情感距离, 重视学生情感上的需求, 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另一方面, 教师 (尤其是班主任老师) 应注重对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的培养, 教导学生正确认识自己, 宽容、真诚地与身边的同学相处。另外, 还要为学生多创造一些可以互相了解、互诉真情的机会, 比如开展一些主题班会、班级活动等, 让学生们在活动中建立和谐融洽的同伴关系。

参考文献

[1]Ladd GW, Kochenderfer BJ, Coleman CC.Classroom Peer Acceptance, Friendship, and VictimizationDistinct Relational Systems That Contribute Uniquely to Children s School Adjustment-[J].Child Development, 1997, 68 (6) :1181-1197.

[2]Birch S.H.and Ladd G.W.The Teacher-child Relationship and Children s Early School Adjust ment[J].Journal of School Psychology, 1997:35.

[3]Corsini, Raymond J.Encyclopedia of Psychology (2nd Ed.) [M].New York:John Wiley&Sons, 1994.

[4]田友谊.中小学班级环境与学生创造力培养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 2004.

[5]范丰慧, 史慧颖.校风研究述评[J].外国教育研究, 2003, 30 (9) :47-50.

[6]余益兵.初中生感知的学校气氛与学校适应的关系[D].安徽师范大学, 2006 (4) .

[7]郭伯良, 张雷.班级环境对儿童受害和同伴接受、学习成绩关系的影响[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2004, 12 (3) :244-246.

[8]屈智勇, 邹泓, 王英春.不同班级环境类型对学生学校适应的影响[J].心理科学, 2004, 27 (1) :31-33.

[9]傅成仕, 戴铮铮, 李小红.农村初中生成就动机与班级环境的相关研究[J].现代中小学教育, 2009 (3) :61-64.

[10]袁立新, 张积家, 林丹婉.班级环境对初中生心理健康的影响[J].中国学校卫生, 2008, 29 (1) :59-60.

学校保障网络 篇2

安全是保障学校正常教育教学秩序稳定的前提,是构建和谐平安校园的重要条件。安全工作重在教育,重在防患于未然。我校在安全工作方面,从加强学生安全教育,强化学生安全意识,提高学生自我保护能力着手,打造社会、家庭、校园安全教育平台,形成“人人参与,严格管理”的良好局面。为深化安全管理,杜绝安全事故的发生,特制定如下措施:

1、各班主任要加强对学生的安全教育,每周班会必须有安全教育内容并作记录存档。

2、学校值日、值周人员要加强课间巡查,特别是学生集散队时,必须在楼口组织疏导,总结工作时必须对当日典型人或事例点名批评并责令其改正。

3、可见学生上下楼梯时,必须由课间操上节课的上课教师带队下楼,结束时要按班级顺序依次排队上楼,并由值日、值周人员及班主任组织疏导。

4上课教师必须提前二、三分钟到堂,严禁上课迟到或拖堂现象。晚自修时教师必须蹲班辅导,下自习后辅导教师组织下楼,班主任要及时跟班关注住宿生就寝情况。

5、路队放学各护送教师严格按班次要求到位,不得随意调整,特殊情况要作调整必须得到值周行政同意方可。各班主任要做好不得让12岁以下学生骑自行车上下学的安全教育工作。

6、学校电工要经常检查线路,特别是楼道路灯要确保正常,如有问题要及时更换。

7、学生用餐严禁追跑,值日教师、各班主任要组织管理好秩序,要教育学生卫生用餐。在校外搭膳的学生,各班主任要教育其用完餐后不得在校外逗留嬉戏,特别是不得在公路上、河边玩耍,要及时回校。

8、各班主任要教育学生远离校外小摊的“毒品零食”。

9、大型活动组织者要考虑师生安全,安全工作要细化到人。

10、后勤人员要严把卫生关,确保师生饮食卫生安全,厨具要经常消毒、清洁;采购人员要确保无公害菜进校园,让师生吃得放心、舒心。

11、政保处、总务处负责督查,对情况严重的要上报中心小学,出现事故由责任人承担一切责任。安全无小事,每位教师要高度重视,师生要警钟长鸣,杜绝一切事故的发生。

网络安全保障措施 篇3

为了全面确保本公司网络安全,在本公司网络平台解决方案设计中,主要将基于以下设计原则:

1.各系统网络设备当前运行配置文件应和备份配置文件保持一致。

2.网络设备登录提示标识应适当屏蔽内部网络信息内容,并应有相关合法性警告信息。

3.通过设备日志或外部认证设备维护对设备的登录状况,内容应当包括访问登录时间,人员,成功登录和失败登录时间和次数等信息。

4.严格控制对网络设备的管理授权。按照最小权限原则对用户进行授权。

5.各系统网络设备的密码应严格按照《账号、口令及权限管理办法》执行。

6.严禁管理员透漏设备口令、SNMP字符串、设备配置文件等信息给未授权人员。

7.所有网络必须具有关于拓扑结构、所用设备、链路使用情况等关于网络情况的详细说明文档,并保持文档内容和现有网络、设备连接和链路信息保持一致。

8.对重要区域实行冷备份与热备份相结合的方式,避免双重失效造成的影响。

9.重要系统在网络上传输机密性要求高的信息时,必须启用可靠的加密算法保证传输安全。

10.由统一的IP地址管理机构、人员负责对IP地址进行规划、登记、维护和分配。确保部门有足够的地址容量并有一定的冗余供扩展使用,并及时关闭和回收被废止的地址。

11.未经公司信息安全组织批准,测试网络与公司内部网络不能直接连接。

12.未经公司信息安全组织批准,严禁员工私自设立拨号接入服务。

13.未经公司信息安全组织批准,严禁员工通过拔号方式对外部网络进行访问。

14.所有的远程访问必须具备身份鉴别和访问授权控制,至少应采用用户名/口令方式,通过Internet的远程接入访问必须通过VPN的连接,并启用VPN的加密与验证功能。

15.不同安全区域之间应采用防火墙,路由器访问控制列表等方式对边界进行保护。只开放必要的服务和端口,减少暴露在网络外部的风险。

16.根据业务变化及时检验更新现有的防火墙配置策略,满足新的安全需求。

17.采取逻辑或物理隔离方法对网络采取必要的隔离措施,以维护不同网络间信息的机密性,解决网络信息分区传输的安全问题。

18.网络中各设备应开启日志记录功能,对网络使用情况进行记录。

19.关闭不必要的端口,比如tcp 135 ,139,445,593,1025端口和udp135,137,138,445 端口,以及一些流行病毒的后门端口,如tcp

上一篇:国有企业内部审计制度下一篇:压疮护理研究新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