践行探究

2024-10-29

践行探究(精选12篇)

践行探究 篇1

教学活动的灵魂是启发诱导, 没有启发诱导的教学, 是没有生命的教学。现代教育的本质是以人为本, 以能力为核心, 以公平为基础, 以教真育爱为中枢, 适应当代社会发展需要的教育。因此, 至少应该明确, 以人为本就是尊重人, 尊重人就不应该把人当成容器进行填压, 应该启智明理, 充分调动人内在的积极性。我们用教与学的辩证统一规律来阐述“诱思探究”的重要性。

一、“诱思探究”是教与学的辩证统一

1.“引而不发, 因人善喻, 不言之教, 和易以思”

这就是为师之道的根本。高明的教师就像射箭手往往引而不发, 让学生围绕教师设置好的问题去思考、去讨论;还能因学生的不同, 把复杂抽象的概念、问题精辟设喻, 甚至动用肢体语言、各种教学手段引导学生达到预期目标或境界;跟学生平等相处, 谦和相融, 春风化雨, 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如沐春风, 以进入新的境界。

2.“食而自化, 学贵自得, 深思熟虑, 积水成渊”

这就是为学之道的灵魂。学习如进食, 所进之食要能消化吸收, 若不消化就会积而成疾;学习中最可贵之处就在于在过程中有所得;一次又一次的思考———获取———再思考———再获取, 以此达到烂熟于心, 最终必然达到积涓流以成江河, 垒小土以成山岳的境界。所以, 学习者最贵积累;厚积薄发, 持之以恒, 滴水穿石。

3.“善诱则通, 善思则得, 诱思交融, 众志成城”

这就是教与学辩证的真谛。善于启发诱导的教师, 给学生的知识是举一反三, 甚至举一反类, 一通二, 二通三, 三通万物。学生则通而不困, 通则快乐;“学而不思则罔, 思而不学则殆”, 必须二者并重。善于思考者必然有所得, 如果把教师的诱导和学生自身的思考交融起来, 收益就会极大。

4.“教贵善诱, 学贵善思, 以诱达思, 启智悟道”

这就是启发教学的精髓。教师教学中最可贵之点就在于善于取譬设喻进行诱导启发, 学生学习中最难得在于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 勇于思考探索;教师因诱导启发而使学生达到善学善思之境界, 最终实现教育的本真———启智悟道, 即启明智慧, 善悟天道。

新课改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目标将如何实现?知识与能力是基础, 方法与过程是桥梁,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目的, 落脚点是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具有中华民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价值体系特质的人文思想和人文精神。

二、高效课堂应是“三个有效”的有机结合

1. 学校的有效管理

管理是一门科学, 管理可以出成绩, 可以出效益, 这已是大家的共识。那么, 把学校提出的思想不折不扣地贯彻落实下去, 这是学校工作的基本要求, 同时也是检验各部门、各年级是否执行学校意图或执行是否有力的试金石。如果我们每一个部门乃至每一个教职工, 对学校的管理都能执行到位的话, 那么, 学校工作将大大加快发展的速度, 工作一定能开创新的局面。我们以政教处、年级组、班级为一条线, 建立一支求真务实、善管理的德育队伍。在德育管理中思想高度统一, 一个声音说话, 一个步调行动, 以塑造学生高尚情操和健康人格为目标, 以丰富学生生活为载体, 以克服和改进自身存在的缺点为抓手, 以解决具体细微的问题为突破口, 抓小见大, 在育人管理中教会学生自育。要加强师生精神世界的陶冶和塑造, 建立积极向上、奋发拼搏的校园精神;加强学生道德行为规范的培养, 养成良好的社会公德, 形成积极向上的人生取向。学校教学和科研等职能部门, 务必严格组织教学, 开齐开足课程课时, 加强教学常规管理, 进一步规范教师教学行为, 抓死教学这个中心, 牢固树立以教学为中心的意识, 杜绝教学随意性;要认真落实教学常规, 从常规和过程管理中提升质量;加强教学管理, 对教师的教学全面进行指导和监控, 规范教学行为;加强教研组建设, 特别是在教研质量和帮扶青年教师上狠下功夫;规范考试, 严格考试的各个程序步骤, 建立诚信、科学、优良的考纪、考风, 最终建成文明诚信的校园精神。

2. 教师的有效教学

这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核心, 因为不论是什么形式的课堂, 教师都是这个课堂的掌控人, 所不同的只是你如何掌控。课堂40分钟是质量形成的关键, 各个学科的每一节课连起来就是一个进程, 知识就在这个进程中完成传授———接受———再拓展———再接受, 并逐步转化成能力的。那么, 教师的知识结构, 文化内涵, 人文关怀, 教学技巧, 启发方式, 诱导方法是否有效, 既是衡量一名教师教学能力高低的重要标准, 同时也是检验这名教师教学是否有效的重要尺度。

构建高效课堂首先应摒弃和克服我们已形成的不良习惯, 改变各种状态的低效课堂。如教学目标确定不准的课堂;教师一言堂、教学中无师生真正互动的课堂;教师不关注学生, 学生长时间身心异处的课堂……这些几乎都是传统课堂常见的问题。

因此, 我们要下决心改变自己, 构建高效课堂。改变了自己, 就改变了学生;改变了学生, 就改变了学校。建设高效课堂, 教师必须关注学生, 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让教师、学生在课堂中充分地高效互动是从根本上超越传统课堂的关键。我们要努力去构建课堂超市———即让学生需要什么就取什么。总之, 让学习发生在学生身上就是我们所追求的课改。

3. 学生的有效学习

学生的有效学习是指在相同的时间里掌握并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用时较少, 掌握的知识却很多, 且能力发展显著, 就说明学习有效。这里也体现着学校、年级、班级的管理在学生身上发生的作用, 体现着教师教学能力、教学手段、启发诱导、激发学生求知欲望的技巧等诸多方面的作用, 尤其凸显的是学生成长速度、综合能力的提升。因此, 学生的有效学习是学校有效管理和教师有效教学的集中反映和体现。可以这样说, 前两个“有效”是手段, 是关键, 第三个“有效”才是目的, 才是我们追求的终极目标。

三、实现高效课堂, 必须认真落实“三个坚持”

1. 坚持德育为先

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 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加强理想信念教育, 坚定学生对中国共产党、社会主义制度的信念和信心;加强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教育, 增强学生爱国情感和改革创新精神;加强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 培养学生团结互助、诚实守信、遵纪守法、艰苦奋斗的良好品质。把德育渗透于教育的各个环节, 贯穿于学校教育的各个方面。

2. 坚持全面发展

加强心理健康教育, 促进学生身心健康、体魄强健、意志坚强;加强美育, 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

3. 坚持精细管理

我们将把管理的重心放低, 着力点是年级和班级, 以年级管理作为一个最重要、最核心的管理单位, 各年级要有长远打算, 要制定切实可行的计划, 并以此与学校目标结合起来, 竭尽全力去实现它。学校工作中的教学管理和德育管理两条线作用的着力点都是年级和班级, 具体说是一个个鲜活的学生, 这个作用是否有效, 就看我们的工作是否扎实。我们要努力做到的就是让我们的工作在学生身上发生变化, 因此就决定了必须把工作重心放低。年级主任和班主任是学校教育教学中至关重要的, 同时又是最能锻炼人的岗位。班主任要思考与科任教师的沟通与和谐发展, 建立健康向上, 充满活力的班风;年级主任要思考全年级的德育管理和教学管理是否落到了实处, 年级一盘棋, 年级主任在管理中既是一个帅, 又是一个兵, 工作必须深入、过细, 总揽全局, 团结全年级教师, 协调各部门工作, 使年级平衡健康发展, 最终顺利完成综合上线率和重点上线率, 不负众望, 持续发展。

综上, 如果我们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牵住了“诱思探究”这一“牛鼻子”, 我们就抓住了教学的要害、抓住了教与学的真谛;如果我们持之以恒地贯彻落实“诱思探究”理论, 我们就能打造出真正的高效课堂。

践行探究 篇2

队员孙方舟的妈妈:以前我们全家都有手机,儿子有ipad,三个独立的个体,在足够大的空间里,一人抱着一部手机一坐,整个人就可以低头生根。家人有多久,没有去拿出大段时间彼此靠近了,真的忘了。

直到孩子的学校接到活动通知,每家每户建立”养机场”,每天抽出一小时,全家一起将手机存放,彼此陪伴,心无旁骛。这就像一场隆重的仪式,我一开始苦笑,但真的去做,才发现幸福感,就藏在生活点点滴滴的仪式里啊。

队员赵润莹妈妈:饭后夜晚,抽出一个小时,全家一起把手机堆在钢琴顶上,用画一遮,它们谢幕了。我们关了客厅大灯,看窗外远山的剪影。有汽车在公路上滑行,像贴地的烟花,甩着光柱飘出去,又有车从另一边眨着眼睛飘过来。我们齐齐站在阳台,数天上的星子,先生抬手说最亮的是天狼星,儿子笑说咱们这窗台靠东,西北望,射天狼啊。

在墨色和初夏的风里,我们笑做一团。打开留声机,播放旧唱片,诺大的客厅,一池轻摆。月光洒进屋,全家的面庞,镀了白银,柔软地融化成一体。我们有多久没有静下来享受生活本来该有的样子了。这样的日子真让人向往!

队员李孟书妈妈:学校响应组织开展《济南市生活德育“家庭三个践行”》活动确实必要又及时,作为家长我陪伴的太少,除了上班工作,回到家后大部分时间也都是给了手机,孩子也一样,我发现就连我们不到两岁小孩也开始迷恋手机了,是啊!家长是孩子一面镜子,我们也希望把自己最美一面亮给孩子看,看到孩子这么沉迷于手机,如今这东西真的早就应该送到养机场了,我们希望以学校德育“家庭三个践行”行动为契机,认真研究方案,下一步我们一定按照活动和老师的要求逐个完成。

探究文本细读,践行高效课堂 篇3

在这种情况下,重新思考我们解读文本的方式,采用文本细读法就是非常重要的一种深入研读文本的方法,从而为提升学生语文学力,为打造高效课堂奠定扎实的基础。

一、斟酌文字,品味蕴涵

文本细读强调从字、词、句等语言材料入手解读作品的意义。叶圣陶先生说:“字字未宜忽,语语悟其神。”这就是告诉我们细读文本时,要注意文本细节,一个字、一个词、一句话,甚至一个标点,背后都可能蕴含丰富的内涵,不可轻易放过。

如执教李清照的《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初读时觉得整首词总共38个字,内容简单明了,学生易读易懂,似乎没有什么可讲,怎么办?与作品对话,与作者对话,用自己的心灵感受李清照,复原经典诗词传达的经验,实现经典诗词的审美价值。于是,笔者在硕士导师苏州大学文学院王家伦教授的点拨与启发下,决定围绕词眼“醉”作番文章,体会景美、人物的特点。具体过程如下:

师:真好听!不过学词,我们还要学会品词。品出词人蕴含在词中微妙而丰富的情感。怎么品呢?诗有诗眼,词有词眼,找出词眼,就容易触摸到词中词人深藏的情思。小声地读一读、品一品,你感觉这首词是围绕哪一个字写的?

生:谈词眼,说理由。

师:教师点拨,比较“醉”更合适。(板书)

师:读读一二两句,你感觉李清照醉得怎么样了?

师:同学们呀,你看,一个女孩子还会喝酒,酒醉得还挺厉害,回家的路都不记得了,你说这像话吗?其实老师告诉你,文人饮酒多为一时兴起罢了。但你看这首词,李清照醉了仅仅是因为饮酒的原因吗?

师组织学生围绕“溪亭日暮”、“藕花深处”、“争渡鸥鹭”三幅画面,采用述说、欣赏视频、情感朗读等手段,引领学生感受梦一般的诗境,体会作者对早期生活的美好回忆。

教学中只有走进文本,将学生带进文本,才能有效激活学生对语言敏锐的洞察力、联想力和深度思维。

二、结合语境,感悟情感

新课标提出:学生应“有较为丰富的积累和良好的语感,注重情感体验,发展感受和理解的能力”。由此可见,学生通过语文学习,不仅习得知识、培养语感,而且在于提高感悟文本蕴含的情味、意味、趣味和韵味的能力。感悟能力的提高离不开具体语境。英国著名语言教育家瑞恰兹反复强调,文本中,是某个词、句或段与上下文之间的联系,正是这种联系确定了特定词、句或段的具体意义,甚至一本书也存在语境问题。因此,文本细读必须结合语境引导学生感悟文本词汇的深层意义。

如《小草和大树》一文结尾处写道:“她们硬是用钢铁般的意志,敲开了文学圣殿的大门,硬是用汗水和心血把‘小草浇灌成‘大树。”作者为什么这么比喻?当问题摆在学生面前时,教师不必抓住关键字词进行较烦琐的讲解,放手让学生联系上下文语境感悟,在文本中走几个来回,夏洛蒂三姐妹高大的形象,坚韧不屈的意志,自然而然浮现在学生眼前。课后同学们小练笔中啧啧赞叹、深深折服的文字,就知道他们早已融入课文情境中,感受夏洛蒂三姐妹的崇高品质。

三、抓住结构,揣摩写法

美国文学批评家韦勒克强调作品就是一个隐含并需要意义和价值的符号结构,主张解读应该以具有这样的符号结构的作品为主要对象。即文本细读需将文本解读重点聚焦到文本内部的组织结构上。

如把握文章的篇章结构,就会对文本有更高度的宏观认识。如《钱学森》一文,教学中我们通过多种形式的学习不仅了解到钱学森回国路的艰辛,体会到“中国导弹之父”时刻不忘祖国的高尚情怀和伟大的人格魅力,而且我们要告诉学生课文采用了倒叙的叙述方式,并讨论这种叙述方式与其他叙述方式的差别,从而感受到倒叙的作用。再如《詹天佑》一文围绕“詹天佑是我国杰出的爱国工程师”这一中心句,作者精心选择了“接受任务”、“勘测线路”、“开凿隧道”、“设计‘人字形线路”等典型事例,浓墨重彩,写出了詹天佑严谨认真、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身先士卒、率先垂范的高尚品质,杰出的才华和拳拳爱国之心。课文学完,以典型事例表现人物特点的写作方法已深深留在学生的记忆深处。对于高年级学生,教学中注意渗透一些写作方法,学生今后习作将受益匪浅。

四、对比研究,相互印证

有对比才有发现,有发现才有鉴别,有鉴别才能引发思考。一些名家作品编入教材时会有删减改动,文本细读时可以与原文进行比较阅读。如教学《三打白骨精》时,笔者发现教材与原著相比,淡化了环境描写,淡化了人物的外貌描写,难以让学生深入感受到白骨精阴险狡诈、诡计多端的特点,《补充习题》中补充了描写险恶的环境、村姑的美貌的优美语句。所以在课堂上,笔者引导学生结合《补充习题》中的优美语句,理解吴承恩“反讽”的语言表达技巧,从而更深刻地理解白骨精的人物形象。

践行探究 篇4

一、实际课堂教学中合作学习常见的问题分析

在实际的课堂教学和教学设计中, 有很大一部分教师因为缺乏对合作学习实质深入的领会与灵活把握, 使得在其课堂教学中实施的合作学习出现了走过场、片面追求小组讨论的情况。

还有很多时候, 课堂教学名义上是合作学习的, 但是为了课堂教学顺畅地进行, 合作学习就成为了老师的“一言堂”和优等生的“独角戏”, 很多的学生都成为了听众, 合作学习的参与度是很低的。或者在一些数学课上, 为了使合作学习的氛围浓厚, 教师就对课堂上一些简单的、无讨论价值的问题进行了一定的加工, 以此作为合作的学习的切入点, 这样学生合作学习和讨论学习也就看起来是热热闹闹的, 但是这样的合作实际上也是缺乏实质意义的。甚至有老师、领导认为, 没有小组讨论或者是合作学习的课就不是好课, 这样仅仅只是把合作学习当成了课堂教学的装饰, 更加剧了合作学习的形式化倾向。

二、如何在数学课堂中有效地实施合作学习

1. 学习内容的合理选取

对于数学课堂教学而言, 如果不进行认真的分析就去盲目地开展合作学习, 在大多数情况下所实施的教学都可能是没有实际意义的。因此作为数学教师首先就应在学习内容的选择上进行认真的分析和研究, 最好是选择难度适当并且具有探究意义的内容作为合作学习的内容。以便使中下水平的学生可以在小组合作中通过探究活动得到预期的学习结果, 同时这样的学习内容还要为高水平学生提供更大、更广的思考空间,

2. 时机的合理选择

合作学习的时机把握也是十分重要的, 一般而言通过小组合作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保证教学任务的完成, 在学生独立思考出现困难的时候一般就是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最为有效的时候。当然存在多种问题解决方案或者是结论的时候, 也是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好时机。在这个时候一般实施合作学习课堂散而不乱, 问题也是越辩越明, 通常情况下都是可以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例如, 可以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实施这样的问题以引导合作学习:将一个正方形剪两刀并使剪得的三块图形可以拼成一个三角形, 而这个三角形要求既不是直角三角形也不是等腰三角形。在合作实践操作中, 学生会给出多种方案, 学生们也会对各种方案的可行性进行探究和交流, 这样就很好地营造出了一种生动活泼、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

3. 教师角色的合理定位

在合作学习中教师应该是研究的导师, 要突出其学与教的过程中其“导”的作用, 这一作用就是知识的引领与活动的组织。同时教师更应该是学生学习的合作伙伴, 以这样的身份在数学课堂中开展合作学习不但可以使师生、生生的关系变得更为的密切, 也更能使学生从被动服从走向主动参与。在学生探究的过程中出现问题面临困难的时候, 教师要主动引导学生进行分析并及时地给予适当的帮助, 便师生平等, 利于共同合作的氛围的形成[2]。

4. 合理的评价

评价是合作学习成功与否的关键, 这里的评价要和学习结果的评价紧密结合, 要通过评价总结出合作成功的经验与其中的不足, 并在此基础上做好问题的分析, 通过小组合作做到成员间的互相取长补短, 从而有效地提高学习的效率。

总的来说, 在数学教学进行小组合作学习为的就是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的探索与实践过程中, 在这个过程中使学生形成乐于交流合作的学习精神和意识。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只有这样, 合作学习才能收到其应有的实效。

参考文献

[1]邵涛.小组合作模式下的初中数学课堂互动有效性探讨[J].读写算 (教育教学研究版) , 2014 (11) :205—206.

践行探究 篇5

——“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演讲稿 孤山镇第二幼儿园 袁渊

各位老师:

大家好!今天我演讲的题目《幼儿教师如何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习主席倡导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拥有高瞻远瞩眼光和放眼看世界的宏伟战略,让我们每一个人心中都充盈着一种怀想,激荡着一股热情,散发着一种能量。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最后八个字: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这是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细细的品味这八个字,只要我们每个人的生命在这八个字中努力奋斗,我们的生活一切定会繁花似锦,社会各层次定会龙腾虎跃,国家定会繁荣昌盛。那么我们,作为一名幼儿教师,我们该怎么做?该如何去践行?

首先、做一个热爱生活、积极向上的人。

生活是一杯茶水,需要我们细品,品出来的是沁人心脾的甜蜜;生活是一首歌,时而委婉悠扬时而高亢激昂。生活在社会主义制度下,我们过着安居乐业的生活,能为国家和人民做点什么,是我们人格魅力的体现。一个人如果对生活失去了兴趣,失去了一种真实和童真,那她的世界如黑洞一般,怎会在工作中散发芳香?因此。我们要在阳光的沐浴下感恩一切的拥有,在美好的心境中我们仰天长啸,对大自然所给与的一切充满浪漫的怀想,才会把那一缕幽香播散在孩子身上,才会引来彩蝶的美和欢歌笑语。

作为一名公民,一名平凡的幼儿教师,我们要深知肩负在身上的历史重担,国家的希望在孩子们的身上。随着最近几年国家、省市领导对学前教育的高度重视,让我们深感到学前教育正如泰戈尔所说:“天空中没有翅膀,但我飞过”的无痕教育,那润物细无声的自然与清新的真实,让自己在感慨中发现自身的不足和一股力量在心底的涌起:那就是对生活充满阳光,用积极乐观的态度去影响周围的人,用满腔的热忱去对待工作和身边可爱的孩子们,不要成为情绪的污染者,把正能量传播,让周围的一切靓丽起来,才是我们的所为。

其次、对工作要持之以恒的专研、探索。

爱工作就是爱国,更是崇尚的敬业行为,这是天经地义的道理。工作,从微观上说是为了生存,从宏观上说是一种爱国和奉献行为。如果每一位从事教育的工作者,都把自己的教育生涯看做是在欣赏一幅美丽的画卷,是在体验一种趣味的游戏过程,那将是多么美好的一种境界。

在从事幼儿教育三年的我,踏着真实而执着的脚步行走在幼儿教育这片纯净的土地上,快乐、幸运与光荣相伴,危机、责任与付出同行。

最后、对人要有博大的胸怀更要诚信、友善。

一个人要有“海阔凭鱼跃,天空任鸟飞”的大思想和大境界,在不断的修炼中来提升自己。我最喜欢的一句话:当百分之九十九的事情都认为是自己的过错,那么修炼才正式开始。这需要在人文的环境中,不断的去反思与总结,在友善之花的竞相开放中才会芳香四溢,在友善中我们携手共建美好家园,共同体会温暖,才是真正意义上的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核心价值观的今天,我们必须要做到:从点滴做起,在思想、政治、行动上始终与领导保持高度一致,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在此基础上,把精力集中到履职尽责上,用勤勉敬业精神践行自我的人生价值,实现我心中的“中国梦”。

践行探究 篇6

[关键词]游戏教学法 小学数学 新课程 学习兴趣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5)18-044

游戏教学法古已有之,是在寓教于乐的教育理念影响下所形成的一种课堂教学方法。寓教于乐对于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积极性是至关重要的,而且是新课程所提出的一种重要教学原则之一。为了更好地践行寓教于乐这一重要原则,很多一线小学数学教师尝试在课堂中运用游戏教学法。游戏教学法的运用,有效推动了课程改革的进一步发展,对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也是非常有利的。查阅相关的文献资料可见,游戏教学法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有效践行主要有以下几种方式。

一、在新课导入中运用游戏教学法

俗话说:“万事开头难。”课堂导入既是一堂课的开始,也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为了让学生的课堂学习注意力快速集中起来,教师可在课始运用游戏教学法进行教学,在游戏中导入新课,在游戏中增强学习的趣味性,使学生对所学新知兴趣盎然。

例如,教学“有余数的除法”一课时,在课堂导入环节,我组织学生玩“抱团”的游戏:如有8名学生,我报出数字3,其中的3名学生立刻抱成一团,共抱成两团,剩余2名学生无法抱团。这时剩余的两名学生就被淘汰,换上其他学生继续玩游戏,以此类推。游戏结束后,我说道:“刚才玩游戏的时候,每次都有2名同学不能抱团,这与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非常相似——‘有余数的除法’,同学们想和我一起学习今天的新课吗?”由于受到刚才游戏的影响,学生异口同声地回答“想”,由此新课导入顺利完成。新课导入中运用游戏教学法,在我的课堂教学中屡试不爽,学生对于这种新颖的课堂导入方式非常青睐。看到学生的这种表现,让我在无形中增添了继续在课堂导入中运用游戏教学法的信心。

二、在新知探究中运用游戏教学法

新知探究对于学生的数学学习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很多数学教师在新知探究的教学过程中并不注重游戏教学法的运用,仅仅依靠传统的教学方式进行课堂教学,对于这样的教学方式,我们不能说不好,但是如果我们可以适时地在新知教学中运用游戏教学法,那么我们的课堂教学一定会别样的精彩。

例如,教学“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课时,为了探究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的具体运用,我组织学生玩这样一个游戏:分发给每位学生一张算式卡片,其中的每两张是一样的,如一张卡片上写着“12+12”,另外一张卡片上写着“48-24”,一名学生计算出结果之后大声报出数字,然后呼喊与自己手持相同数字的同学,得到对方的回应之后两人结成对子,以此类推。这样的游戏教学,不仅让学生对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进行了有效认知,而且增添了课堂教学的乐趣。在上述教学中,我利用游戏教学法引导学生对新知进行探究,这样的探究方式是快乐的,使学生在寓教于乐中有效完成了对“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的认识。而且,学生在新知探究的过程中并未感觉到有任何负担,反而充满了无限激情,这正是游戏教学法的魅力所在。

三、在巩固新知中运用游戏教学法

数学学习是一个不断学习和巩固的过程。因此,学习某一数学知识之后,教师必须要引导学生对所学的新知进行巩固,唯有如此,方能真正有效提高学生的数学成绩。传统的巩固知识的教学手段主要表现为教师出示练习题让学生完成,这样的教学手段过于单一、死板,无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基于此种情况,我建议在巩固新知中运用游戏教学法,让学生在游戏中牢固掌握所学知识。

例如,教学“9加几”一课时,我先在淘宝网上购买了一个小型台球桌,然后将其拿到课堂上。看到这个小型台球桌,学生非常感兴趣。我宣布游戏规则:“我报出一个数,同学们就通过球杆用9号球去撞击相应的一个球,两者相加最终得出我报出的数字。”这样的游戏立刻吸引学生积极参与,他们玩得不亦乐乎。在游戏过程中,不仅让学生体验到了学习的快乐,而且有效巩固了所学的新知,我们教师又何乐而不为呢?教学实践证明,在巩固新知中运用游戏教学法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教学方法,学生对这样的游戏教学方法并不排斥。基于此种情况,我建议我们的数学教师在巩固新知中应多运用游戏教学法,让游戏教学法为学生巩固新知添彩加力。

游戏教学法在数学课堂中的践行方式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在具体的践行过程中,教师需要灵活调整运用方式,从而让游戏教学法在最大限度上发挥出其功效。希望本文可以起到抛砖引玉之效,引导更多的数学教师参与到游戏教学法运用的研究当中。

践行探究 篇7

1.探究性学习模式在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中践行的现实价值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展的根本性目的在于推动学生个性及特长的充分发展, 提高学生整体素质。探究性学习属于一种新型的学习认知理念, 其学习模式将学生的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作为重点, 改变了以知识目标为主的教学模式。在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中引入探究性学习模式, 其现实价值主要表现为:第一, 对学生知识体系构建及能力构成进行完善。在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中引入探究性学习模式, 对学生知识体系构建及能力构成存在着积极的发展作用。开展小学综合实践活动, 在教师的引导下走出课堂及学校区域限制, 将课堂所获得的知识及认知与实际进行联系, 发挥独立性与自主性, 确定探究学习的目标或主题, 通过资料查找、方案设计、实践检验、探究与修正等途径, 获取相关知识, 并将知识进行应用以解决所面对的问题。在综合实践活动探究性学习的整个过程中, 学生对知识的认知深度获得拓展, 其实践能力及创新能力获得一定程度的提升。第二, 拓展知识面。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与落实, 体现了多门科学的相互渗透与融合, 在探究性学习中对其各科知识面进行扩展, 例如在组织学生进行关于水质问题的综合实践活动时, 引导学生将自然知识、地理知识以及基础计算机知识相联系, 综合应用多种知识, 实现探究性学习目的。此外, 探究性学习在应用中, 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创造性, 能够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进行体悟, 培养其创新意识及创新精神, 为实现素质教育目标发挥保障作用。

2.探究性学习在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中践行的具体策略

探究性学习其本质上属于一项自主学习策略。在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中应积极引导学生培养并发挥自主精神, 通过自主性内在驱动, 以探究性方式去认知和把握知识, 在掌握知识的过程中进行体验与感悟, 培养自我创新思维。在践行探究性学习模式时, 需要采取多种策略相结合的方式。

(1) 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在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中, 引入探究性学习模式, 培养学生探究性学习意识, 践行探究性学习价值, 要求教师在综合实践活动中, 尊重学生的主体性, 改变传统的单一性的单方向的教学模式, 加强师生互动与沟通, 拉近师生距离并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探究性学习中, 提高教学艺术性, 改变枯燥单一的教学方式, 采取多层次多样化教学方式合理地安排教学内容, 优化课程教学结构, 改变单纯知识点教学的方式, 将学生思维意识与思维能力的培养作为教学重点, 发挥学生内在学习的驱动性, 引导其参与到探究性学习之中。例如在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人体奥秘》的教学中, 教师对人体的主要器官与器官的功能进行基础性介绍, 并给出人体的器官如鼻子、眼睛、嘴巴、耳朵等, 并认为这些器官的重要性是一样的。针对这种结论让学生进行自主性思考, 这时有的学生会提出反对意见, 认为嘴巴是最重要的器官, 因为嘴巴可以呼吸、可以吃饭;有的学生认为人没有了眼睛还可以生存, 没有了嘴巴与鼻子, 则不能生存, 认为嘴巴和鼻子是最重要的。在讨论中引导学生提出自主性见解, 打破认知的局限性, 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与创新意识。探究性学习存在于课程中的每个细节与细微的问题中, 在每个问题中均可以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探究性学习之中, 是实现探究性学习目标及价值的关键。

(2) 实现自主性探究学习。自主学习属于现阶段小学教育的重要内容, 要重视培养学生自我学习、自我认知和自我发展的能力。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应重点培养学生自主性探究学习习惯, 结合课程与实际, 获取相关知识。例如在教学《轮子与车》时, 为了让小学生对汽车有更为直观的认知, 可以组织学生到学校门口对路上的车辆进行观察, 让学生在观察中提出问题。有学生提出汽车具体有哪些类型?汽车与轮子之间有着什么关系?汽车尾气对人体会产生怎样的危害?教师引导学生根据观察到的情况提出更多问题, 并询问学生, 想要解答这些问题, 了解其现象, 具体应采取什么方法。由此实现学生自主探究性学习, 带着疑问进行调查, 或查找相关资料, 在这种兴趣及疑问导向的作用下, 推动学生自主探究知识, 在探究与学习中掌握更多的知识要点。

(3) 开展合作探究性学习。在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中, 其探究性学习重视学生的思维独立性, 并不意味着拒绝合作性探究学习。合作探究性学习属于探究性学习模式的重要内容, 在培养学生合作精神、协作意识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例如在学习《水往高处流》时, 设置综合实践内容, 将餐巾纸一端置于水中, 让学生观察其现象, 学生会发现水会沿着餐巾纸向上渗透, 依据这种情景, 教师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有学生感觉这种现象十分新奇, 提出水为什么会向上渗透?换一种物质, 水还会向上渗透吗?可以让水向上渗透的物体其自身具备着怎么样的特征, 等等。教师依据学生提出的问题, 让学生分组进行协作探究讨论, 在完成小组讨论的基础上进行全班讨论。此外, 在开展关于“我们的生活环境”为主题的探究性综合实践活动时, 可以让学生分组合作, 分别去调查相关资料, 协作分工并整合资源, 在培养其团队意识与合作精神的过程中, 实现自我发展。

(4) 重视培养学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在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中践行探究性学习, 应综合考虑小学生年龄段的心理特征, 其好奇心较强, 且好动、具体思维与抽象思维较为活跃。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应重视培养小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例如在开展以“垃圾的危害与环境保护意识”为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时, 安排小组进行调查与讨论, 分析垃圾产生的危害, 并对垃圾桶的合理设置问题进行探究, 通过自身知识进行分类垃圾桶设计, 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又如在《工具》一课中, 引导学生进行相关工具的改进, 有学生动手改进出安全蚊香盒、设计出了方便书夹等, 其动手实践能力获得了提升。

践行探究 篇8

一、结合社会调查践行活动教学法

运用社会调查践行活动教学法可以为学生创设一种生活情境, 让学生在社会调查的过程中了解课本知识在生活中的现象反映, 给学生留下更为深刻的印象。基于此种情况, 只要有合适的机会, 我都会结合社会调查在高中地理课堂中践行活动教学法。

例如, 在执教《环境污染与防治》一章的时候, 我结合社会调查开展了这样一个活动:让学生对学校周边的污染现象进行细致的调查, 然后分析污染源究竟在哪里, 对人们的生活究竟有哪些影响。具体实施的时候, 我把学生分为若干个调查小组, 让他们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调查项目。比如, 噪声污染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汽车尾气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香烟对身体健康的影响, 等等。确定调查项目之后, 让各个小组的学生自行制订调查方案, 通过调查撰写调查报告。学生在调查过程中非常积极, 选择调查香烟对身体健康危害情况的小组, 还到医院调查香烟引起的多种呼吸道疾病的数量以及患肺癌的概率, 到社区调查抽烟人群的比例, 以及区域香烟销售点的数量等。通过相关的社会调查, 学生深刻地感受到环境对周边的严重影响。在上课的时候, 学生也非常积极, 课堂教学达到了理想的效果。

二、结合小实验践行活动教学法

在高中地理课堂中开展一些小实验, 可以有效激发高中生的地理学习兴趣, 让高中生在小实验活动的过程中优化对相关地理知识的理解。

例如, 在执教“热力环流”这一规律的时候, 为了让学生能够深刻理解这一知识点, 我和学生在课堂上做了这样一个小实验:我把教室的门开了一条小缝, 然后让学生站到门旁, 打开预先准备好的打火机。当把打火机放在门的上方的时候, 学生发现打火机的火苗是向外倾斜的;当把打火机放在门的下方的时候, 打火机的火苗是向内倾斜的。发现这一现象之后, 我引导学生分小组合作探索这一实验现象的原因, 并绘制实验简图。在师生共同努力之下, 学生有效掌握了热力环流这一规律。这样的活动教学方法赢得了学生的普遍欢迎, 也让我增强了开展实验活动的信心。但是这里需要注意的是, 在高中地理课堂中开展相关的小实验必须让学生能够积极参与其中, 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地理学习兴趣。

三、结合小游戏践行活动教学法

高中生虽然大部分已经成年, 但是他们对游戏的兴趣却丝毫未减。通过我在班级中进行的一项问卷调查显示, 班里90%以上的学生都希望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结合一些小游戏。在学生的强烈要求下, 我也积极开展了相关的教学活动。

例如, 在讲授“地球公转过程中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移动”这一规律的时候, 为了让学生增强学习兴趣, 我组织学生分组进行了下面这样一个游戏活动:每组推选出两名学生, 一名扮演地球, 另外一名扮演太阳。对于赤道的表演, 我要求学生在腰间系上一条红色丝带, 然后又在扮演太阳的学生的腰间绑上一个手电筒, 用来代表阳光。做完这一切之后, 我要求扮演地球的学生沿着椭圆的方向缓慢进行移动, 扮演太阳的学生则站在椭圆的一个焦点上。在移动的过程中, 阳光始终照在赤道上。通过这样的模拟游戏活动, 学生有效地认识到地球上太阳直射点移动的原因及规律, 从而进一步认识到黄赤交角的重要性。

四、结语

当然, 在高中地理课堂中践行活动教学法的方式并不仅仅局限于上述三种。所谓教无定法, 只要可以有效激发高中生的地理学习兴趣, 那么这种活动教学法就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本文的写作希望可以起到抛砖引玉的效果, 引导更多的一线教师参与到活动教学法的研究当中。

参考文献

[1]邓荣花.研究性教学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2010 (27) .

[2]熊建新, 杨新.活动化课堂教学模式实验与探索[J].地理教育, 2008 (4) .

[3]陈林森.高中地理新课标教科书“活动”教学策略研究[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 2008 (7) .

践行探究 篇9

关键词:情境教学法,高等师范数学课堂,践行探究

情境教学法指的是教师根据具体的教学目标,以优化教学方式为主要出发点,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营造特定的氛围或场景的教学方式。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对我国的教育事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和要求也在不断提高。为了培养出更加优秀的综合型人才,以满足社会的实际需求,必须首先认真分析当期的教学现状,采取科学有效的教学方式进行教学,以实现教学质量的提升。通过实践证明,情境教学法能够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教学方法。因此,在高等师范数学课堂中运用情境教学法进行教学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我国高等师范数学课堂教学的现状

(1)教学方式相对落后。在我国当前的高等师范数学课堂教学中,绝大多数数学教师过于强调反复多次进行数学理论知识的讲解,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往往是以教师口头叙述为主,而几乎完全没有用到现代的教育技术,使得高等师范数学课堂教学仍然是典型的一本教材、一张嘴、一块黑板以及一支粉笔的“四个一”教学方式。这样的教学方式虽然可提高学生对于数学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但很容易使学生产生惰性思维,遇到难解的问题时,不愿意深入思考,因而使得学生的学习只停留在表面,极不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甚至会打消学生听课的积极性,使学生容易产生疲劳,导致学生无法集中精神耐心地继续听课。

(2)教学模式过于单一。我国高等师范学校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往往采用的是传统灌输式的教学模式,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形成了教师在课堂上唱“独角戏”的局面,使得学生在乏味的课堂学习中表现出昏昏欲睡的状态,无法专心听课。这种单一的教学模式无法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从而无法提高教学质量。随着大多数高等师范学生的素质下降,使得课程内容多与课时少的矛盾越来越突出。教师为了完成教学任务,通常采用的都是非常单一的教学模式,无法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有效激发,甚至使学生产生厌倦心理,躲避数学课程的学习,更谈不上提高学生的数学综合运用能力。

二、情境教学法在高等师范数学课堂中的践行对策

(1)在高等师范数学课堂教学中充分与动手实践相结合。要想使高等师范数学课堂教学的质量得到有效提升,在高等师范数学课堂教学中应该充分与动手实践相结合。数学学科是一门逻辑性很强的课程,想要学好这门课程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通常,绝大多数学生会觉得数学课程的学习过于枯燥,且具有较高的难度,从而懈怠了数学课程的学习。因此,为了有效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数学教师应该充分结合教学内容,创设出有助于学生自主参与学习的相关教学情境,同时鼓励并积极引导学生多参与实践活动,不断提升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在数学教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把握合适的机会充分结合实践创设相关的教学情境。例如,教师在教三视图这一课程内容时,可以要求学生从多个角度认真仔细地观察同一个几何体,然后引导学生在自己认真观察的基础上,将这些几何体的平面图形画出来,最后再让学生对这些几何体的三视图进行认真分析,找到它们的基本特征,并分别将这些几何体的三视图画出来。通过这样的情境创设方式,不仅有效地打破了传统教学方式的枯燥无味,同时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思考能力,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有效激发,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从而使数学课堂教学的效率得到大大提升。

(2)在高等师范数学课堂教学中充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在高等师范数学课堂教学中,由于教师在进行数学教学时没有充分与生活实际结合起来,使得绝大多数学生认为数学课程的学习乏味无趣,从而提不起学生的兴趣。因此,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将教学内容与实际生活充分结合起来,选择恰当的时机创设出贴近生活实际的情境。以“均不等值”这一课程的教学为例,教师在讲解这一内容时,可以创设这样一个情境:“国庆节来临之际,苏宁电器为了回馈新老客户,正在火热进行部分商品的打折活动。计划分两次进行降价活动。这里有两种具体的方案,大家来分析对比一下哪种方案降价最多。第一种方案是:第一次活动采取打折的方式对部分商品进行降价处理,第二次活动采用促销的方式对部分商品进行降价处理;第二种方案是:前后两次活动均采用打折的方式对部分商品进行降价处理。”教师提出这一问题之后,应该积极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探讨,可以以小组的形式进行讨论,鼓励学生用数据带入法进行分析,使学生快速有效地解决这一问题。通过这样创设情境的方式,不仅可以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同时,可有效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数学知识的实际运用能力,从而提高数学课堂教学质量。

(3) 在高等师范数学课堂教学中充分结合认知冲突创设情境。在进行新知识的学习时,还必须不断巩固以往所学的知识,在这种新旧知识相互交融的学习中,大多数学生会产生认知方面的冲突。如果这种认知冲突无法及时有效地解决,则会大大降低学生的学习效率。针对这种情况,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充分结合认知冲突创设相关教学情境,通过这种方式来有效解决学生所面临的认知冲突方面的问题。比如,教师进行复数这一课程的教学时,在讲解复数概念的时候,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进行。教师在提出问题之后,可以引导学生进行相互讨论,从中找出快速有效的解答方式。如果有学生回答出答案,教师可以继续进行反问。通过反问,学生便会立刻反思自己的问题是否出现错误,从而进一步探究。通过这一情境的创设,可以有效地纠正学生对于数学知识认知方面的冲突,不仅有助于学生学习新的数学知识,同时可以在此过程中对以往所学的知识进行有效巩固,为今后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大大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从而有效提高高等师范数学课堂教学的质量。

践行探究 篇10

一大学生价值观存在的问题

党的十八大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结为精练的二十四字: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对这二十四字进行分类可以将它们概括为两个方面:一是社会的基本道德, 二是社会的共同理想与信念。当代大学生的价值观中或多或少存在一些问题, 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

1. 部分大学生的价值观功利化现象严重

部分学生将进入大学作为在以后的社会竞争中赢得主动地位的手段, 在他们的价值观中很少考虑社会公共利益。如有的学生将在大学期间入党看作是为今后的工作铺路, 有的学生毕业时参加公务员考试是为了让自己有一个稳定的工作。

2. 部分大学生存在道德价值观知行背离的问题

一些大学生在多元化的思想中迷失了自己, 与主流价值观背道而驰。如有的学生认为金钱是万能的, 金钱是一切幸福的根源;有的学生思想道德与法律基础课程考试得高分, 在生活中却没有良好的品德。

二如何引导大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 它对规范和引导人们的行为具有重要的作用。现阶段应当积极探索大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方式, 不断增强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解能力, 最终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引导大学生主动承担社会责任、实现“中国梦”的强大精神动力。

1. 结合当地优秀文化资源, 坚定大学生的理想信念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通过一定的文化载体表现出来的, 各地区要充分挖掘当地优秀的文化资源, 如在江西省可以挖掘“井冈山”革命文化资源、在山东可以挖掘“沂蒙山”革命文化资源、在河北可以挖掘“西柏坡”革命文化资源等, 利用当地丰富的文化资源, 供学生们参观或者学习, 使他们接受这种文化的熏陶, 切身感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力量, 坚定社会主义理想和信念。

2. 更新教育观念, 丰富培育内容

在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过程中, 培育理念不明确、培训内容重复的问题非常突出, 为了实现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有效性, 必须从两个方面着手:一是要让培育理念和培育内容更加贴近大学生的实际生活, 要充分尊重大学生这一阶段理解能力的现状, 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与大学生的现实生活关联起来。二是要实现培育理念和培育内容与社会实际生活相贴近, 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与社会实际问题联系起来, 让大学生在实际问题中加深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解。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主要是通过思想政治课程来实现, 这种方式往往显得枯燥乏味, 致使许多学生不喜欢这种方式, 课程的设置达不到预期的目标。因此, 非常有必要创新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方式, 改变过去直接灌输的形式, 采用潜移默化影响的方式。如可以在一些专业课程中适当地加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课程, 让学生们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可以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3. 优化学校环境,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校园文化具有承载社会主流价值观和大学自身精神气质的双重功能, 它为大学生价值观念的形成创造了环境。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校园文化可以潜移默化地影响大学生的价值观。

4. 将课堂教学与社会实践相融合, 实现知行统一

当前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工作并没有很好地解决学习与实践不一致的问题。要想实现学习内容与实际的融合, 首先要做的就是让课堂内容更加贴近实际, 要科学地分配课堂学习和实践的时间, 改变过去只注重课堂学习的培育模式, 更加注重社会实践的作用。为了充分发挥社会实践学习的作用, 可以在学习效果的考核中引入社会实践的考核, 也可以组织专业的工作部门对大学生的社会实践进行指导。其次要结合大学生所处年龄段的心理需求, 探索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自主选择社会实践的内容与方式的教学模式, 尽最大可能激发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的积极性。最后还要尽可能给予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资金和资源上的支持, 如可以与教育基地取得联系, 为参加实践活动的学生提供免费的学习场地等。对在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中表现优异的学生给予一定的奖励, 并让他们将自己的切身体会组织成文字并作为学习材料, 或者让他们现身说法, 为其他学生分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与重要性, 增强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

三结束语

在大学生中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非常必要, 它对坚定大学生的理想信念、保持高尚的道德情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辛如彬.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形成的有效途径[J].江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 2009 (6)

[2]沈壮海.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和践行的着力点[J].思想政治工作研究, 2012 (12)

[3]刘九万、高云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路径探析[J].思想教育研究, 2011 (12)

践行探究 篇11

关键词:情境教学法; 小学数学; 践行; 学习兴趣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4)08-088-001

李吉林认为情境教学具有四个基本特点,即形真、意切、意远、理寓其中,其具体的操作模式就是要以思为核心,以情为纽带,以练为手段,并以周围的世界为教学的源泉。随着新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入,情境教学法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受相关的理论研究启发,近年来本人亦对情境教学法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践行进行了深入的实践和理论研究。

一、情境教学法的内涵

近几年来,在情境教学的实验与案例方面的研究中,具有代表性的人就是江苏南通小学语文特级教师——李吉林,李老师是从教学第一线走出来的,通过总结和积累了二十多年的教学经验和教学理论后,创设了一个具有本土特色的教学理论和实践体系,即情境教学。情境教学主要就是通过对学生的情境和认知能力产生影响,这方面的研究内容不是很多。魏如根学者在《境在情中,情在心中——小学数学情境教学初体验》一文中提出:境在情中——情境教学要以积极情感态度的培养为基础;情在心中——情境教学要以良好心智模式培养为主旨。另外,朱小蔓的《情境教育与人的情感性素质》一文中提出情境教學能够促进学生的学习情感发展,同时对教师的素质提出了很高要求,要求教师必须也要具备情感——人格素质,这样才能胜任情境教学,才能够去影响学生的情感发展。

二、情境教学法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具体践行策略

那么,究竟如何在小学数学课堂中有效践行情境教学法呢?下面,我谈谈自己的几点看法。

1.结合生活实际创设情境

数学源于生活,因此我们在具体的课堂教学当中,应该适当的结合我们的生活实际来创设情境,让小学生了解数学与生活之间存在的紧密联系,拉近数学与生活的距离,让小学生在兴趣盎然的教学环境中学习数学。

例如执教“轴对称”这一知识点的时候,教师就可以利用人们天天都做的照镜子事例来引导学生初步了解图形的轴对称。为了让学生能够更加深刻的理解,教师还可以利用生活存在的各种不同的轴对称物体,如蝴蝶、飞机、圆桌、数字、字母等,用多媒体展示给学生看,从而使轴对称图形这个抽象的概念直观化,让学生切实体验到生活中处处是数学,生活就是数学知识的源泉。

结合生活实际创设情境并不是一件很难的事情,只要我们教师肯做个教学的有心人,就可以巧妙的把数学与我们的生活有效结合起来,创设出小学生喜闻乐见的生活情境。

2.结合动手操作创设情境

新课程标准倡导我们教师应该多给同学们创造和提供动手操作的机会,让同学们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实现手脑并用,有效掌握相关的数学知识。基于此种情况,我们小学数学教师在具体的课堂教学当中适时的结合动手操作创设情境,进而有效激发小学生的课堂学习兴趣。

例如引导小学生认识直角的时候,教师可以创设这样一个情境让学生感受到“直角都是一样的大”的概念:首先提问学生是否可以用一个圆形纸折出直角来,然后让学生想一想,讨论如何才能折出,最后总结出来把圆纸对折后再对折就是直角了,在此基础上鼓励学生展示自己折出来的直角,并提问学生如何去验证直角。之后教师可以去指导学生用手比划直角,或者同桌之间比一比是不是一样大,也可以不停的旋转看不同方向的直角,这样就会使学生不但感知直角都是一样大的,而且对不同方向直角形状产生深刻印象。这种情境的创设,不仅让学生认识了直角的测量方法,还对课堂教学内容进行了延伸,让学生了解到不同角度的直角。

由此可见,通过这种具体的操作实验,不仅可以引起学生的好奇心理,还可以满足学生好动的要求,同时还能强化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以及进一步探究的精神。

3.结合多媒体创设情境

多媒体的出现可以说为我们的情境教学法的实施助力不少,很多先前无法有效创设的教学情境均因为多媒体的出现而得以突破。可以说多媒体是情境教学法的天然伙伴,我们必须要对其加以重视,结合多媒体有效创设教学情境。

例如执教《年、月、日》一课的时候,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首先向同学们展示和呈现地球、月亮、太阳的各自运行规律:即地球围绕自身的地轴旋转一周我们称其为一日;月亮绕地球旋转一周我们称其为一月;地球围绕太阳旋转一周我们称其为一年。结合多媒体画面,再配上教师亲切的讲解,同学们的思绪立刻被引向了无限的宇宙,进而有效感知年、月、日的来历。这样的情境创设方式对于小学生来说是非常具有新鲜感的,直观且生动,更易于理解,比教师单纯的干巴巴的讲授效果要好很多。

具体的教学实践表明:结合多媒体创设数学教学情境,有利于吸引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也能促进学生的思考,为后续的教学服务;还可以让学生在情境中发现并提出数学问题,然后通过解决问题,经历“数学化”的过程。

三、结语

目前,国内外的学者、专家都是非常关注数学情境教学研究的,尤其是一线的教师在情境教学方面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丰富了情境教学的实践活动,但是关于情境教学的实践研究不多,这就需要广大学者和我们一线教师深入的开展探索和研究,不断的丰富数学情境教学理论体系。

参考文献:

[1]吴黎贞.浅议小学数学情境教学的误区与策略[J]福建论坛(社科教育版),2010(11)

[2]许红梅.小学数学教学情境优化的三要素[J]上海教育科研,2010(10)

[3]刘立铭.小学数学教学中情境导入之我见[J]青海教育,2009(Z3)

践行探究 篇12

一、民办高校大学生价值观的现状及存在问题

民办高校大学生价值观的主流是积极向上、务实进取的, 我国经历改革开放30多年的发展, 民办高校经历了这个发展时期, 大部分学生政治观念开放、明朗、上进, 对于社会热点问题、民生问题比较关注, 对于自己成人成才成功意识不交强烈, 但是由于多元文化的影响, 价值观念呈现多元化, 注重自我、功利主义比较明显, 利益主体也多元化, 价值取向呈现中消极趋势。民办高校是市场经济发展的结果。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 社会上存在大量契约精神沦丧的现象, 不利于社会主义道德体系和核心价值体系, 同时对社会大众尤其是民办高校大学生产生不利影响, 目标更加功利化。

与公办院校相比, 民办高校大学生的政治理论学习热情不高, 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知不够深刻, 同时由于民办院校的学生家庭经济状况好的比较多, 部分学生奉行享乐主义, 家庭成长环境的印象, 自由散漫主义者也存在, 部分学生个性强, 在学习上, 民办高校部分学生学习成绩不好, 再不思进取, 学习中不规范行为时有。民办高校学生个人主义比较盛行, 和集体主义相悖, 享乐主义冲突于理想主义等。因此, 民办高校大学生缺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 亟需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

总之, 民办高校大学生普遍存在不少问题亟需解决, 包括政治信仰迷失、人格解体、功利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 民办高校迫切需要构建大学生科学化的核心价值观教育体系, 加强大学生的认知和实践。

二、民办高校加强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长效机制构建的重要性

党的十八以来, 中央高度重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面向世界范围内思想文化交融交锋形式下各种价值观较量的新态势, 中国社会转型发展时期, 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重要意义。

( 一) 响应国家战略

党的十八大从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战略高度, 提出了以24字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为方针的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大任务, 首次完整地阐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层次结构和丰富内涵, 反映了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问题的最新认识, 体现了我党高度的理论自觉和文化自觉。

( 二) 实现民办高校人才培养目标

核心价值观对于社会群体行为具有根本性的指导作用, 是嫩巩固体现整个社会最基本的截止管, 对于社会发展能够主导、持续影响的作用。 社会核心价值观除基本的、通用的价值元素之外, 还具有结合各自文化历史传统和发展现状的价值元素。因此,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自身的正能量, 能够引导民办高校大学生成人成才成功, 有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看法和认识, 有助于学生形成高尚的品质, 实现民办高校人才培养目标。

三、构建民办高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长效机制的路径

民办高校已经发展成为国家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对于民办院校, 应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价值观, 确保建立长期有效机制。机制建设具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

( 一) 坚持文化育人

民办高校进行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长效机制建设问题应该坚持文化育人, 注重校园文化的熏陶作用, 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融入大学精神培育; 坚持教书育人, 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融入师德师风建设; 坚持文化育人, 不断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髓, 加强优秀传统文化和传统美德教育, 促进民办高校校园文化的繁荣, 而带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孕育。

( 二) 坚持思想育人

民办高校应该坚持思想育人,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学校思想理论建设不断深化核心价值观理论研究, 强化核心价值观舆论宣传。要把核心价值观的内容和要求不能仅仅停留在某一阶段, 而应该是全过程化, 包括在理论教育教学、社会实践、文化育人、校园活动和作风建设等活动中, 综合运用思想政治教育思维、方式、实践推动核心价值观养成。

( 三) 坚持实践养成

民办高校通过社会实践养成教育, 加强师生实践活动, 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融入。民办高校应该不断完善实践教育教学体系, 搭建大学生社会实践平台, 加强校企合作, 鼓励大学生在校创新创业, 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投身形式多样的自愿者活动, 鼓励学生勤工俭学, 探寻机会锻炼自己。坚持实践养成教育, 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实践活动。

总之, 民办高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 落实到教学、管理服务等环节中, 形成课堂教学、社会实践、校园文化多位一体的培育平台, 形成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长效机制。

参考文献

[1]罗文竹, 韩斌, 王思思.民办高校大学生价值观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J].致富时代, 2014 (12) :166.

[2]姚常红.民办高校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的问题分析与实施策略[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旬刊, 2015 (5) :61-62.

[3]姜家生, 吕莎莎.文化濡化视阈下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路径选择[J].蚌埠学院学报, 2015 (4) :145-147.

上一篇:实践育人机制下一篇:大众化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