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姻财产关系

2024-10-06

婚姻财产关系(共10篇)

婚姻财产关系 篇1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 人们的生活水平及保险意识日益提高, 保险已成为家庭财产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妥善解决婚姻关系中的保险问题越来越重要。本文仅从财产保险的角度探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财产保险金的归属及夫妻离婚时财产保险合同的处理问题。

关键词:财产保险,婚姻关系,保险标的,保险金,保险合同

在社会经济迅猛发展的推动下, 我国保险业走上了高速发展的快车道。公众的保险意识日益增强, 家庭保险的投保率逐年递增, 保险已成为家庭财产中的一项重要支出及组成部分。妥善解决婚姻关系中的保险问题, 对于社会的安定团结, 家庭的稳定和谐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一、婚姻关系存续期间的财产保险问题

婚姻是为当时的社会制度所确认的, 男女两性互为配偶的结合[1]。因婚姻而使男女双方具有了夫妻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 即为《婚姻法》所调整的夫妻之间的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家庭财产保险问题主要涉及夫妻之间的财产关系。

(一) 我国《婚姻法》中有关夫妻财产制的规定

我国实行法定财产制与约定财产制相结合的夫妻财产制。法定财产制与约定财产制的适用原则是“有约定从约定, 没有约定从法定。”也就是说, 对于夫妻财产关系, 如夫妻双方有约定的, 应按约定处理;如无约定或约定无效, 则适用法定财产制。在法定财产制中, 采用夫妻共同财产制和个人所有财产制相结合的原则。根据我国《婚姻法》第17条的规定, 在夫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下列财产属于夫妻共同财产:工资、奖金;生产、经营的收益;知识产权的收益;继承或赠与所得的财产 (遗嘱或赠与合同中未明确指明归一方所有) ;其他应当归共同所有的财产。夫妻对共同所有的财产有平等的处理权。根据《婚姻法》第18条的规定, 夫妻一方个人所有的财产包括:夫妻一方所有的婚前财产;一方因身体受到伤害获得的医疗费、残疾人生活补助费等费用;遗嘱或赠与合同中确定只归夫或妻一方的财产;一方专用的生活用品;其他应当归一方的财产。夫妻一方所有的财产, 不因婚姻关系的延续或共同使用、管理而转化为夫妻共同财产。夫妻一方可依自己的意愿独立行使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的权利, 无须征得对方的同意。

(二) 夫妻关系存续期间获得的家庭财产保险金的归属

家庭财产保险是指以城乡居民的家庭财产为保险标的的一种财产损失保险。当保险财产遭受自然灾害、意外事故等其他属于保险责任范围内的事故造成损失时, 由保险人按照保险合同的约定, 给予相应数额的保险金, 以赔偿被保险人因此遭受的损失。对于夫妻关系存续期间获得的家庭财产保险金的归属我国《婚姻法》中并没有明确的规定, 但是根据《保险法》的有关规定及立法精神, 可以做如下分析, 以明确其归属。

财产保险中的一项重要原则是损失补偿原则, 其主要内容是指当保险事故发生使被保险人遭受损失时, 保险人在其责任范围内对被保险人所遭受的实际损失进行赔偿。这一原则有两层内涵:首先是“有损失, 有补偿”, 也就是说, 被保险人遭受约定的保险危险且造成损失才能获得赔偿。有险无损或有损但非保险事故所造成, 都无权要求保险人赔偿;其二是被保险人从保险人所得到的赔偿应正好填补被保险人因保险事故所造成的保险金额范围内的损失, 被保险人不能因此而获得额外的利益。这一原则也称之为“损失填平”原则。坚持这一原则, 可以真正发挥保险的经济补偿职能, 避免将保险演变成赌博行为, 防止道德风险的发生[2]。

1. 以夫妻共同财产为保险标的进行投保所获得的保险金, 属于夫妻共同财产。

因为保险标的是夫妻共同财产, 夫妻对该保险标的的利益是相同的。如果该保险标的发生保险事故并遭受损失, 对于夫妻双方而言, 损失也是共同的, 所以不论该财产投保时是以夫妻双方还是其中一方的名义投保, 该保险金都应归夫妻共同所有, 以填补夫妻共同遭受的损失。

2. 以夫妻一方的婚前个人财产为保险标的在婚前投保而在婚后获得的保险金, 应归一方个人所有而不能认定为夫妻共同财产。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若干问题的解释 (一) 》第19条的规定, 除当事人另有约定外, 夫妻一方的婚前个人财产不因婚姻关系的延续而转化为夫妻共同财产, 也就是说, 夫妻一方的个人财产永远属于个人所有。个人财产因损毁、灭失而获得的保险金, 与夫妻中的另一方没有任何关系, 其反映的是个人对保险标的的利益, 该保险金用以填平的是一方的损失, 对于另一方而言, “无损失, 无补偿”。

3. 以一方的个人财产为保险标的在婚后投保, 用个人财产缴纳保险费或用夫妻共同财产缴纳保险费的, 这两种情形下所获得的保险金的归属是相同的, 都应认定为夫妻一方所有。

所不同的是, 用夫妻共同财产缴纳保险费的, 因为这部分保险费属于夫妻共同财产, 在离婚分割财产时, 应本着公平原则, 由夫妻一方合理补偿给另一方。

二、夫妻离婚时的财产保险问题

离婚是导致婚姻关系终止的一种法律行为。离婚不仅解除了夫妻间的人身关系, 也终止了夫妻之间的财产关系, 夫妻共同财产将依据《婚姻法》的有关规定进行分割。夫妻共同财产的分割, 往往会引起保险标的的转移, 这就涉及我国保险法中有关保险利益及被保险人或受让人通知义务的履行问题。

(一) 我国《保险法》中有关保险利益原则及保险标的转移的规定

当代各国立法及判例对保险利益原则无一例外均给予肯定, 这是因为保险利益原则可以最大限度消除赌博行为以及防止诱发道德危险。我国2009年修订的《保险法》中对于保险利益有如下表述:保险利益是指投保人或者被保险人对保险标的具有的法律上承认的利益。财产保险的被保险人在保险事故发生时, 对保险标的应当具有保险利益。 (1) 保险事故发生时, 被保险人对保险标的不具有保险利益的, 不得向保险人请求赔偿保险金。 (2) 也就是说, 在财产保险中, 保险利益在保险合同订立时可以不存在, 但当保险事故发生时, 投保人或者被保险人必须对保险标的具有某种合法的经济利益。否则保险合同不发生法律效力, 被保险人也不能因此获得赔偿。正如法谚所言:没有保险利益则没有保险, 因此, 没有利益, 就没有损失;没有损失, 就没有保险[3]。

夫妻共同财产因离婚而分割, 财产所有权发生变更, 从而造成保险标的的转移。那么保险标的的转让是否意味着保险利益的转移?我国《保险法》第49条第1款规定:“保险标的转让的, 保险标的的受让人承继被保险人的权利和义务。”也就是说, 财产保险合同保险标的转让, 其相应的保险权利义务由受让人自然承继, 保险利益随之转移, 保险合同继续有效。但同时《保险法》第49条第2、4款有如下规定:“保险标的转让的, 被保险人或者受让人应当及时通知保险人, 但货物运输保险合同和另有约定的合同除外。被保险人、受让人未履行本条第二款规定的通知义务的, 因转让导致保险标的危险程度显著增加而发生的保险事故, 保险人不承担赔偿保险金的责任。”根据以上规定, 在保险标的转让之后, 被保险人、受让人有义务及时通知保险公司, 因为保险标的的转让有可能导致保险标的危险程度的显著增加。如被保险人、受让人未及时履行通知义务, 保险人就可以以此为由拒不承担任何赔偿责任。

(二) 离婚时仍处有效期内的财产保险合同的处理

1. 夫妻共同财产采取作价分割方式。

如果取得财产的夫妻一方是原保险合同的唯一投保人, 那么原保险合同继续有效。但其应以夫妻共同缴纳的保险费的一半补偿给另一方。如果取得财产的一方不是原保险合同的当事人或者夫妻双方均为原保险合同的当事人, 那么作价取得财产的这一方作为保险标的的受让人承继被保险人的权利和义务, 保险合同继续有效。对于以夫妻共同财产缴纳的保费的一半应由作价取得财产的一方补偿给另一方。如果因保险标的转让导致危险程度显著增加的, 保险人可以按照合同约定增加保险费或者解除合同。增加的保险费由取得财产的一方支付。保险人解除合同的, 应当将已收取的保险费, 按照合同约定扣除自保险责任开始之日起至合同解除之日止应收的部分后, 退还投保人。对于已退还的保险费应该由夫妻双方平均分割。

2. 夫妻共同财产采取实物分割方式。

不论夫妻双方均为保险合同的当事人, 还是夫妻一方原本不是保险合同的当事人而因实物分割获得财产的, 原保险合同都继续有效。但夫妻双方应就保险标的所有权的变更情况及时通知保险人, 由保险人根据保险标的转让后的危险程度, 决定是否增加保险费或者解除合同。

3. 家庭财产两全保险的分割。

家庭财产两全保险是指保险人用被保险人所交纳的保险储金的利息收入作为保险费, 在保险期满时将所交纳的保险储金全部如数返还给被保险人的一种保险业务[4]。家庭财产两全保险兼具经济补偿和到期还本双重性质, 一般保险责任期限较长, 储金累计额也较大。其以储金在保险期限内所产生的利息作为保险费的特点, 在性质上类似又不同于银行储蓄。因而, 夫妻双方在离婚分割家庭财产两全保险时, 仍应通知保险人, 并按照《保险法》的规定办理相应的变更或解除手续。如果保险合同双方解除保险合同, 保险公司可以收取保险责任开始之日起到合同解除之日止期间的保险费, 将剩余的储金部分返还, 对于返还的保险储金应该在夫妻双方之间公平分割[5]。

参考文献

[1]杨大文, 马忆南.婚姻家庭法原理与实务[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2:2.

[2]乔林, 王绪瑾.财产保险[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3.53.

[3]郑云瑞.财产保险法[M].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 2004.377.

[4]吴定富.保险原理与实务[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2006.214-215.

[5]郑净方, 查瑞峰.夫妻家庭财产保险的离婚分割[J].中共福建省委学校学报, 2007 (, 315) :77-79.

离奇谋杀,婚姻财产公证惹祸端 篇2

朱民龙、许慧珍夫妇都是上海复旦大学的高材生,又都是上海五通智能系统有限公司的高管,是上海计算机界的元老。受父母的熏陶,儿子朱晓锋从小就表现出电脑方面的天赋。1999年,朱晓锋于华东师范大学计算机软件开发专业毕业后回到上海,在上海成立了一家软件公司。为了支持儿子的发展,朱民龙夫妇花30万买了一套两居室的住房送给朱晓锋。

1999年10月,朱晓锋来到五通公司想请教父亲一些问题,在公司大楼走廊同一个女孩偶然相遇。他竟然发现女孩是他高中时的同班同学陈碧君!校友相遇,格外兴奋。陈碧君还是那么温柔姣美,一套职业装,更显出她的优雅与知性。而陈碧君发现,几年不见,朱晓锋更加高大帅气,一副黑框眼镜又增添几分儒雅,但还是一副腼腆男生的模样。

回到家里,朱晓峰从爸爸口中得知陈碧君大学毕业以后应聘到五通公司,口碑和人缘都不错。夜里,朱晓锋心潮澎湃,辗转反侧。在徐汇区25中读书时,他和另外一个同学余勤同时喜欢上了陈碧君,但是成绩不好、长相一般却会献殷勤的余勤得到了陈碧君的青睐,而成绩优秀、长相英俊却不善言谈的朱晓峰被陈碧君渐渐遗忘。从此,朱晓峰开始找借口经常去父亲的公司,创造和陈碧君接触的机会,而陈碧君得知朱晓锋原来是公司副总朱民龙的儿子,一家人事业有成,家产颇丰,不由对朱晓峰多了几分好感。俩人水到渠成般地恋爱起来。

一天,朱晓锋试着问陈碧君老同学余勤现在怎么样了?陈碧君的脸红一阵白一阵,她告诉他上大学后就没和余勤联系了。朱晓锋也不想深究,反正中学时代已经远去了。其实陈碧君一直和余勤保持着联系,余勤高考落榜后就进入了社会,父母也没有再管他,自卑的余勤自暴自弃染上了毒瘾,并因参与盗窃被判刑,这令陈碧君非常心痛,不得不同他分手。

2000年,出狱的余勤找到陈碧君,出于珍惜昔日的恋情,陈碧君背着朱晓锋见了他,陈碧君告诉余勤自己已经和朱晓锋相恋,俩人相对无语。

对于儿子同陈碧君谈恋爱的事,朱民龙夫妇感到挺满意。闲暇时,陈碧君常常陪朱母上街购物,朱晓锋的哥嫂同陈碧君也相处得很好,一家人也早已接受了碧君这个“准儿媳”。

2005年,朱民龙夫妇商量后拿出用己的积蓄150万在浦东区为他们俩买了一套三房两厅两卫的住房。二老的馈赠,让朱晓锋和陈碧君喜出望外。在双方父母的祝福下,他们于2005年12月28日正式登记结婚,考虑到装修、购置家具等需要的时间,他们计划在2006年10月1日举行婚礼。这期间,碧君先搬到晓锋家里住。碧君心里充满了甜蜜,她憧憬着牵手晓锋走进结婚殿堂的那一天。

财产公证搭车美满婚姻,真情冷落何方

因为付出太多,做母亲的许慧珍多了一些心思。他们花150万买了新房,加上他们1999年买的赠送小儿子的一套价值30万的住房(现在已增值为60万),那么小儿子的两套住房价值已达二百多万了,可这两套住房,陈碧君没出一分钱,因此许慧珍说服朱民龙,要求小儿子在举行婚礼前同陈碧君进行财产公证。

许慧珍夫妇单独将儿子叫回家,说明了父母的意思。朱晓锋十分吃惊"妈妈,有这个必要吗?我们都是一家人了!","可是,那毕竟是我们的血汗钱啊,是我们朱家的财产!万一你们婚姻发生不幸怎么办?"朱晓锋想反驳却找不出理由,可是,他如何对碧君提起?这不是看不起碧君吗?晓锋极度郁闷。

母亲每隔一段时间就催问他们办婚前公证的事,晓锋总是遮遮掩掩地蒙混过去。一连两个月,望着沉浸在幸福之中的碧君,他总是欲言又止。

一次在查看新房的装修情况时,朱晓峰试着很随意、漫不经心地说了一句:"我们去公证一下吧?"碧君一愣:"公证什么?我们已经登记了啊!"晓锋轻轻说了一句:"就是那个,那个房产公证。"尽管声音细若蚊声,但在碧君听来却如五雷轰顶,她手中拿着的装饰板"啪"地掉在了地上:"晓锋,你,你不会是让我们去做婚前房产公证吧?"晓锋低着头沉默不语,碧君一下明白了,一种被欺骗被愚弄的感觉涌上心头,她痛苦地摇了摇头,迷茫地看着晓锋的眼睛。晓锋被看得心虚:"算了,随便说说,不公证也行!"而碧君的心里像有无数只蚂蚁在爬,有千言万语想说却无从申辩,仅仅说了一句:"我宁愿不要这财产,我要的是你这个人!没想到你是这样的人!"说罢哭着摔门而去。

晓锋把碧君的反应告诉了爸爸妈妈,并劝他们算了,都成一家人了,何必要把财产分成你家我家呢?爸爸沉默不语,妈妈叹了一口气:"我们不是要强迫她怎样,仅仅是个说明嘛,况且很多家庭都搞财产公证,有什么大不了呢?"一家人谁也说服不了谁,闷闷不乐。

公证风波发生后,陈碧君赌气没有再回朱家住,而是回到了自己父母的家里,对朱晓锋也爱理不理,晓锋也不满她的赌气不回,双方打起了冷战。碧君想到六年恋爱换来的登记结婚,条件还有财产公证,她万万接受不了这个条件,不结婚就不结婚!

过了几天她将晓锋约出来,直言提出离婚。这令朱晓锋措手不及,新房还正在装修啊,新娘就提出离婚,他真的急昏了,感到一阵天旋地转。"碧君,你真的这么无情?"陈碧君冷冷回答道:"不是我无情,而是你们无情!"晓锋无言以对,碧君愤怒地说道:"我可以为你们做财产公证,可是谁来为我的真情公证?是你侮辱了我的爱情!是你!"碧君的手指直指晓锋的眉心,委屈的泪水夺眶而出。

温柔女以身相许旧情人,新房中的祭奠逃不脱四面楚歌

晓锋垂头丧气地回到家中,不吃不喝,当父母听说碧君提出离婚时,他们也急了,这成何体统?虽说他们还没正式举行婚礼,但是他们10月1日的婚礼,许多亲朋好友都是知道的,他们都在等着喝喜酒呢,如果此时离婚,朱家将名誉扫地。许慧珍慌了,她没想到问题如此严重,但是,她也看到,这个女孩不简单,分明是在威胁他们朱家。她对朱晓峰说道:"她越是反对婚前公证越说明她有问题,你们不做婚前公证,我就是不答应这门婚事!"

最痛苦的是朱晓锋,一方是恩重如山的母亲,一方是温柔如花的妻子,为了挽救这份爱情,他不停地两方调和,不停地向两方求情。而碧君呢,从内心讲她仍然爱着晓锋,可是有关晓锋要和她婚前财产公证的事已经传得很远了,即使重归于好,她还有什么脸面?

2006年3月12日晚,独自在家喝了闷酒的陈碧君到黄埔外滩散步,"碧君!"一个熟悉的声音从身后飘来,陈碧君定睛一看,是余勤,他黑了瘦了。

"怎么了,在哭吗?"余勤对她还是那么关心。无处诉说的碧君将心中的委屈向余勤倾诉,余勤听后大骂朱晓锋一家不仁不义。陈碧君始终忘不了许慧珍逼晓锋要她公证财产的耻辱,她从口中蹦出一句:"我真想杀了她!"余勤吓了一跳,劝陈碧君冷静一点。

此时的余勤已经是"五进宫"的人员了,去年12月12日刚刚出狱。陈碧君抱紧了余勤:“怎么你怕了?”触摸到久违的初恋情人柔软的身体,余勤一咬牙:"好,你说怎么办就怎么办!"

2006年2月23日,朱晓锋说他第二天要到广西柳州谈一笔生意,几天之后才能回来。陈碧君暗想这正是好机会。25日中午,陈碧君先来到公婆的小区,用钥匙开门进入,余勤随后跟进,俩人在卫生间潜伏下来,对先后回家的许慧珍和朱民龙下了毒手……

由于朱民龙夫妻在当地的社会地位,此案影响巨大,警方奉命全力侦破,仅仅两天就将余勤抓获。得知余勤被抓,陈碧君慌了,觉得警方实在太厉害。她关掉了手机,买了香蜡纸钱来到浦东新房,跪在装修华丽的客厅中央,点燃蜡烛钱纸,哭泣着乞求公婆的亡灵原谅自己,乞求余勤不要供出她来,她会年年给他上坟,赡养他父亲一辈子。一阵狂风吹来,门窗被掀得啪啪作响,仿佛是二老的灵魂回来拷问她。陈碧君惊得大叫一声,全身冷汗淋淋,她咬破指头,在地板上用鲜血写了一个大大的"悔"字。刚刚写完,门开了,几位警官进来了:"陈碧君,你被拘留了!"精神崩溃的陈碧君在公安局如实供述了自己伙同余勤杀人的前前后后……

编后:一纸婚前财产公证书,让两个老人死亡、两个年轻人入狱,让一桩本来美满的婚姻破灭,结局让人痛心,究竟错在哪里?错在哪个环节?众说纷纭,但是有一点可以肯定,这起案件里没有赢家,只有输家。有人说,婚姻不是一个合伙企业,各自出资入股,而是两个人融入一起的一滴水,没有明确的"你"和"我",更多的是"我们",谁愿在一个贴上对方所有权标签的房子里生活一辈子?也有人认为,那些和婚前财产公证尖锐对立的人,是因为他们对自己的婚姻没有安全感,一件堂堂正正的事,一个简单的法律程序就足以影响甚至断送彼此的感情,这本身就说明感情基础太不牢固。但本欲为婚姻增加稳固因素,减少世俗影响的婚前财产公证,却带来人死婚散的后果,却是谁也不愿意看到的。所以,在婚前财产公正还未被世人普遍接受的前提下,应该谨慎行事。

婚姻关系中的财产收益之法律探析 篇3

婚姻关系中的财产收益归属权问题主要包括了生产及经营收益的归属权问题、个人财产增值的归属权问题、知识产权收益的归属权问题。由于财产收益的范围较广, 因此在司法实务中判断财产的性质有一定的难度, 这需要在不断的实践中总结才能弥补法律的漏洞, 从而完善法律。

二、婚姻关系中的财产收益之法律分析

(一) 生产及经营收益的归属权

婚姻法规定, 夫妻在婚姻关系期间获得的生产收益和经营收益属于夫妻共有财产, 也就是在婚姻关系期间, 丈夫或者妻子在经营或生产中获得的一切收益都属于两人共同财产。在这样的婚姻规定下, 部分人认为如果生产和经营的资金来源属于夫妻一方财产, 那么所获得的收益应当属于出资人, 这样才能防止有人钻婚姻法的漏洞, 在婚姻关系中不劳而获 (1) 。但是这种想法并不符合夫妻财产制度, 在共有财产制度下, 无论是经营收益还是生产收益, 都是和奖金及工资一样, 都属于婚姻中的共有财产。在夫妻财产制度中, 婚后财产和婚前财产该属于谁是重点内容。相对于分别财产制度来说, 共有财产制度虽然有一定的缺陷, 但是在个人价值的承认、个人意愿的尊重、保护个人权利等方面的优势远远大于分别财产制度。共有财产制度在很大程度上保护了家庭主妇的权利, 但是往往容易使妻子得到金钱上的满足, 并渐渐认为自己的弱者, 需要被别人保护。实际上这样的法律规定符合我国的基本国情, 承认了社会劳动和家庭劳动具有相同的价值, 在很大程度上维护了低收入或者无收入妇女的权利, 更好的促进婚姻和谐, 实现夫妻地位的平等。夫妻共有财产的最主要的特点是以夫妻身份为基础, 强调的是夫妻双方对家庭的贡献都是相同的, 因此夫妻双方的财产收益、经营收益都是夫妻共有财产。

(二) 个人财产增值的归属权

夫妻一方的个人财产在婚姻期间有了形态变化, 例如丈夫或者妻子在婚后拿婚前积蓄买了基金、股票、房产等, 由于是拿婚前的财产购买的, 因此这部分的归属权应属于个人。但是增值部分的归属权问题却有很多争议, 有人认为既然有婚姻共同财产制度, 那么在婚姻关系中发生的财产增值部分, 应该归为共有财产。但是也有人认为, 财产的归属权问题不能按照婚后所得来决定, 而是要根据物权法的经济规律及原理来决定, 财产形态的变化不等同于所有权的改变, 所以, 婚后拿婚前积蓄买了基金、股票、房产的增值应该归为个人财产。婚姻法在个人财产和共有财产中明确的范围, 但是法律毕竟不是万能的, 并不能解决所有的问题, 因此有了兜底条款。司法中难免会碰到难以判断财产性质的情况, 但是相关的法律缺乏明确的规定, 因此在解决问题时采用的是剔除方法, 首先将婚前财产剔除出共有财产, 然后将婚后财产但属于个人财产的剔除出共有财产 (2) 。这样的立法理念有利于判断财产性质。

(三) 知识产权收益的归属权

由智力创造而产生的权利属于知识产权。知识产权具有很大的范围, 包括艺术、文学、科学作品权利;广播、录音、表演的权利、发明权、商标权等。知识产权的收益指的是因为智力成果获得的收益。婚姻法明确规定, 在夫妻关系期间获得的知识产权收益应当归为共有财产。但是智力成果往往经过一段时间才获得收益, 因此很难判断知识产权收益的财产性质。例如, 智力成果是在婚前完成的, 但是获得收益却是在婚后, 那么这些收益是属于个人财产还是共有财产呢?如果是著作权, 在婚前已经完成创作, 婚后才得到稿费, 这样的财产属于个人财产。但是如果是发明专利, 在婚前没有投入市场, 婚后才开始投入市场并获得经济效益, 这些收益应当归为共有财产 (3) 。

三、结语

夫妻双方在婚姻关系期间获得的财产, 无论是经营收益还是生产收益, 都是和奖金及工资一样, 属于婚姻中的共有财产。共有财产制度在个人价值的承认、个人意愿的尊重、保护个人权利等方面有大的优势。这样的法律规定符合我国的基本国情, 承认了社会劳动和家庭劳动具有相同的价值, 在很大程度上维护了低收入或者无收入妇女的权利, 实现夫妻地位的平等, 更好的促进婚姻和谐 (4) 。

摘要:婚姻关系中的财产收益主要有生产收益、经营收益、财产增值收益、知识产权收益等。由于财产收益的范围较广, 因此在司法实务中判断财产的性质有一定的难度。文章简要分析了婚姻关系存续期间的财产收益归属权问题, 旨在为财产性质的判断提供参考意见。

关键词:婚姻关系,财产收益,法律

注释

1王冶英, 牛姝君.浅议婚前财产及其于婚后所生利益的归属[J].潍坊教育学院学报, 2010, (4) , 第957-958页.

2郑虹.我国夫妻共同财产制范围的评析和完善[J].法制与社会, 2012, (3) , 第347-348页.

3杨大文.略论婚姻财产关系法律调整的价值取向──由婚姻法司法解释 (三) 引起的社会反响谈起[J].中华女子学院学报, 2011, (4) , 第366-367页.

婚前财产公证是婚姻的稳定器 篇4

关键词:婚前财产;协议;公证

中图分类号:D923.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5)12-0077-01

有一个“婚前双方财产是否有必要公证”的大型民意调查结果显示,中国人对婚前财产公证意见分歧很大,持支持态度的占42.6%,持反对意见的占57.4%。随着社会的发展,婚姻自由的思想也有了很大的改变,再往后的日子里,相信离婚率将会不断提高,然而随着个人财产的不断增加,像汽车,房子,基金,股票等这类财产都会面临着归属这个问题。据了解,这些年离婚案中多数涉及财产纠纷。

一、观念障碍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我国人民的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一部分个人财产的急剧膨胀,夫妻之间的财产结构变得更为复杂,这才使人们开始意识到财富在婚姻中所占砝码的比重有多大。财富和婚姻本来就是相依共生、不可剥离的东西,一夫一妻制存在的最重要的价值就是为了保护私权和私产安全。如果把婚姻当作一对一的私产“交易”,把婚姻本质视作契约关系,把婚前财产协议作为一种附条件的合同,便足以简单地解释夫妻应当在契约履行前先坐下来清帐,计算各自的财富。有反对者认为:订立婚前财产协议是对婚姻丧失信心的表现,将会带来以下的困扰:感情的困扰。爱情是男女双方结合的纽带、婚姻的基础,所以在每对即将迈入婚姻殿堂的男女看来爱情是无私的,互相信任,不分你我,而婚前财产协议完全是对他们爱情的亵渎,也可能为日后感情破裂埋下伏笔。中国社会长期的婚姻观反对婚姻协议论,重视婚姻的道德性和伦理性,强调夫妻财产的一体化,而订立婚前财产协议显然有冒天下之大不韪之嫌。但从经济和法律角度考虑,婚前财产协议不失为双方当事人的明智选择。

其实,中国人的婚姻也从来没有偏离过恩格斯的理性判断,只不过大家平均不富裕、法律对私产保护不明确和不力的现实,以及个人主张私产的淡薄意识、中国重义轻利的传统底蕴,抹煞了隐藏在风花雪月后的尖锐本质。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个人是自身最大利益的判断者和追求者,即使在夫妻共同体的形式下,仍不能掩盖其“经济人”的本质。法律所追求的是社会公共利益的最大化,它不会也不能代替个体作出对自身利益的判断和选择。而婚前财产协议的出现正是为 “经济人”实现自身经济价值提供了契机。实际上,在西方国家,婚前财产协议的适用早已相当普遍。特别是当未婚男女双方财产悬殊时,这样的协议更是有着广阔的市场。

从法律角度来看,婚前财产公证起到一个证据作用,以减少发生纠纷的可能。是否选择婚前财产公证,完全是个人的选择。随着社会的发展,由于婚姻财产引起的法律纠纷问题日趋上升,如何认定婚前财产的范围和产权归属成为司法实践中最棘手的问题之一、也是婚姻纠纷中双方经常争议的焦点。所以,我国婚前财产约定协议公证是近几年来新开办的一项公证业务,它有助于明确婚前财产的数量、范围、价值和产权归属,是解决婚姻、财产纠纷的可靠的法律依据,对于稳定家庭关系和财产关系,预防婚姻纠纷,保护夫妻双方的合法权益,促进社会的安定团结收到了明显的社会效果。

二、婚前财产公证已成为一个热门话题

那么要想了解婚前财产公证,就必须从夫妻财产制说起。夫妻财产制,是指规定夫妻财产关系的法律制度,其内容包括各夫妻财产制的设立,变更与废止。夫妻婚前婚后财产的归属,管理,使用,收益,处分,以及家庭生活费用的负担,夫妻对外财产的责任,婚姻终止时的夫妻财产的清算和分割问题。这其中就包含着夫妻离婚时的财产清算分割问题。

我国婚姻法规定,婚前财产属于夫或妻个人所有, 但由于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夫妻长期共同使用、消耗、变更上述财产,使如何认定婚前财产的范围和产权归属成为司法实践中最棘手的问题之一、也是婚姻纠纷中双方经常争议的焦点。因此,公证的概念也随之而来。“夫妻财产公证”主要分为“婚前财产公证”和“婚后财产公证”两种形式。顾名思义,是指夫妻或者是未婚夫妻对双方婚前的个人财产或者是婚后共同财产的界定。婚前财产公证是指公证机构依法对夫妻(未婚夫妻)双方就各自婚前财产和债务的范围和权利归属问题所达成的协议的真实性、合法性给予证明的活动。婚前财产公证有两种形式,一是未婚夫妻在结婚登记前达成协议,办理公证;一是夫妻双方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达成协议,办理公证。

三、婚前财产公证才在法律中被确立:自愿

新《婚姻法》出台,这部法律规定,结婚前,男女双方应当依法到公证机关对各自的财产、债务的范围、权利归属问题进行公证,经过公证的财产约定将会得到法律直接认可。办理“夫妻财产公证”,夫妻或未婚夫妻双方要亲自到公证处填写申请表,并提交双方的身份证明、夫妻财产协议书、财产的产权证明(如包括房产产权证、存单等),以及其他的有关证明材料(如已婚夫妻的结婚证等),至此,婚前财产公证才在法律中被确立。当然,法律中规定的是“应当”而不是“必須”,财产是否要公证还是要看夫妻或恋人的态度,纯属自愿。

财产公证的一般程序是:当事人应当共同到有管辖权的公证处提出申请,填写公证申请表,并应当提交(1)申请人的身份证明;(2)协议书草稿(当事人书定协议有困难的,公证机关可以代为书写);(3)有关的产权证明,如个人所有房产的房产证;(4)其他有关的证明材料,如己婚夫妻的结婚证书等。总之,婚前财产公证在我国还是一个新鲜的的东西,在法律上,对于日趋上升的离婚现象他是一个理智的做法,有助于家庭的稳定,社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浅议婚前财产公证制度-法律快车婚姻法[OL],2012。

[2]“婚前财产公证利弊论”[OL],2011。

[3]小议婚前财产公证-法学论文[OL],2012。

[4]林慧萍,浅议夫妻财产约定协议公证[J],《经营管理者》,2008-12-20。

[5]陈兆曼,婚前财产公证的法社会学探析[J],《发展研究》,2012-01-20。

婚姻财产关系 篇5

关键词:婚前财产公证,类型,婚姻

一、婚前财产公证尴尬的原因

(一) 婚前财产公证概念界定

婚前财产公证的概念十分明确, 指的就是公证机关对未婚或者已婚的男女双方就其各自相应的婚前财产的范围、权利的归属问题所达成的协议的真实性、合法性给予证明的一种规范的活动。婚前财产公证是一把双刃剑, 因为我们从实际情况中发现, 一方面婚前财产公证可以明晰男女双方的财产范围, 从一定程度上可以证明男女双方结合的纯洁性;然而另一方面, 很多人并不认为婚前财产公证可以使得双方当事人认为彼此坦诚相待, 相反他们认为这种行为本身就是一种不信任对方的表现, 会给今后的生活埋下隐患, 是一种非常难以启齿的尴尬的存在。

(二) 婚前财产公证具体类型

单单从具体的概念来看, 婚前财产公证似乎定义十分明晰, 那么为何会有不同的类型呢?其实, 通俗的来说, 婚前财产公证的不同类型指的是对于不同情况的未婚或已婚的男女双方的活动, 也就是说区别在于进行婚前财产公证的人不同。

第一种是“门当户对型”, 这种未婚或已婚的男女双方家庭背景与自身条件都相差无几, 两人的财产状况也差不多, 这种情况下其实无论进不进行婚前财产公证, 两个人都不会有什么心理上的压力。这时候是和两个人的心态有关系的, 婚前财产公证实际上就是两个人自己的选择。婚前财产公证存在着, 却并不是一种强迫的形式, 而是提供多一种的选择的形式。

第二种是“门不当户不对型”, 这种未婚或已婚的男女双方家庭背景与自身条件相差悬殊, 就如同童话故事中的“王子与灰姑娘”、“公主与骑士”一样。这种情况下, 婚前财产公证的选择依然是自由的, 其起到的效果因人而异。婚前财产公证如果由条件较好一方提出, 另一方就算欣然答应, 似乎也会觉得自己不被信任。然而, 如果是条件较差一方提出婚前财产公证, 反而让人觉得十分坦荡, 更加印证了两人的结合并不是因为金钱与地位, 而是因为爱情。

第三种是“找老伴型”, 这是种在现实生活中有一些阻力的结合方式, 毕竟牵扯到了之前的子女等错综复杂的关系。随着我国离婚率的逐年上升, 这种结合方式也愈加普遍。而恰恰因为这种结合方式的特殊性, 婚前财产公证的适用才显得更为重要。简单的举一个例子, 李某 (男) 继前任妻子去世后欲再婚, 但其子女对财产方面颇有顾虑, 担心未来的继母是为了分财产才同意结合, 这种例子在现实生活中非常普遍。因此, “找老伴型”的婚姻是非常需要婚前财产公证制度来打消顾虑的, 婚前财产公证可以为真心希望结合的男女双方扫清障碍, 同时也可以让图谋不轨的人打消念头。

二、婚前财产公证伤害婚姻

婚前财产公证的对象多为一些难以证明产权的大额财产。绝大多数的婚姻财产公证是为减少婚后财产纠纷而存在。最新的婚姻法明确规定一方婚前财产为夫妻一方的财产的情况下, 公证或者不公证均不会影响其所有权的变化。婚姻财产公证将进一步划分财产范围, 难免有过度看重己方利益之嫌。感情是婚姻存在的基础, 因此我们在判断婚前财产公证是不是对婚姻的伤害的时候, 应当从夫妻双方的感情出发来进行考虑, 看婚前财产公证是否能够维护婚姻关系, 保障婚姻质量。而有些人有如下理由认为婚前财产公证会对婚姻造成伤害, 埋下猜疑与隐患。

(一) 难以反映本质意愿

婚前财产公证是双方互不信任的表现, 是对婚姻的伤害。数据显示, 被调查者中, 50%以上的人认为婚前财产公证伤感情。办理婚前财产是对于未来不确定性的担忧的体现, 总担心对方会背叛自己, 担心婚姻难以长久, 为了在婚姻关系走向尽头时, 在财产纠纷中多一分保障。还没有结婚就想着要离婚, 心存对于婚姻的顾虑走进婚姻, 易产生夫妻双方的不信任。而信任又是夫妻感情得以存在的根基。这种伤害会导致矛盾大量产生, 影响婚姻质量。

(二) 缺乏土壤

婚前财产公证违背中国传统道德观念, 是对婚姻的伤害。数据调查显示, 虽然多数人支持应该做婚前财产公证, 但真正做公证的人仅占11.4%, 原因是家庭观念强调夫妻间的不分你我, 互相结合, 强调共担苦痛共享幸福, 婚姻财产公证计较各自财产, 与这种融合的观念相违背。百年修得同船渡, 千年修得共枕眠, 同床共枕之下, 难道还要考虑我睡在了你的床上, 你盖了我的被子吗?看重自己的利益, 往往会忽视对方的利益, 变得自私, 变得冷漠。夫妻双方因为敏感的钱财问题纠纷不断, 影响婚姻质量, 伤害婚姻。

(三) 与道德冲突

婚前财产公证是对双方的不尊重, 是对婚姻的伤害。婚姻法已经规定了, 婚前财产为夫妻一方所有, 即使不去公证, 也不会因为婚姻关系的改变会发生变化。多此一举, 显现出来的是唯恐别人侵占自己财产的防备, 这种防备是对于对方人格与品行的怀疑, 是一种极不尊重的表现。不尊重会带来彼此的轻薄, 诋毁双方在彼此心中的形象。尊重是一切交流的前提, 在夫妻关系当中, 彼此的尊重是正常交流的保证, 而交流则决定了婚姻的质量。伤害了尊重, 便是伤害了婚姻。

三、婚前财产公证保护婚姻

婚姻是双方利益与爱情的结合体, 保护婚姻实际上就是对婚姻中双方当事人的权益与情感的保护。一个事物总有其发展过程, 婚姻也有一个过程, 其中包括婚姻的预备时期, 婚姻的过程中与婚姻的结束时期。很多人根据如下理由认为婚前财产公证是对婚姻的保护, 因为婚前财产公证是否能够维持并调解婚姻关系, 保护婚姻质量。

(一) 婚姻预备时期

在婚姻的预备时期, 即双方确定结婚至结婚登记的期间, 婚前财产公证能够保护婚姻。两人相爱并决定结婚时, 先去进行婚前财产公证, 给本来被爱情冲昏了的头脑一点理性思考的空间。在进行婚姻财产的过程中, 可能会产生分歧, 这个时候你也许能清楚地发现自己与对方的价值观相差太远, 或者看清了那些为了钱财而结婚的人的内心。虽然结果可能会导致离婚, 但是先结束总比结了婚后再发现不合适让人更能接受, 同时也保证了婚姻的质量。

我们都必须明晰一件事情, 那就是婚前财产公证的目的并不是为了离婚。很多人觉得在婚姻预备时期, 正是如胶似膝的时候, 提钱太伤感情。这种顾虑是正常的, 毕竟即将结合的男女双方不是所有的想法都相同。很多人都担心, 冒昧的提出来会导致对方的不愉快, 完全没有必要因此产生隔阂。所以说婚前财产公证是依据男女双方的实际情况进行选择的, 根据双方的思想以及了解程度来进行选择是否进行婚前财产公证。

(二) 婚姻进行时期

在婚姻的进行过程中, 即结婚登记至婚姻结束前, 婚前财产公证能够保护婚姻。婚姻中两个人的经济独立实际上也是对双方的一种尊重, 给彼此多一点空间, 也是维持婚姻感情的关键。同时, 夫妻双方在婚前已经进行了财产公证, 夫妻间最关心, 也是最容易爆发矛盾的财产问题已经划分明晰, 婚姻中的矛盾问题少了一大块, 这为之后漫长的夫妻生活扫除了矛盾的交点所在, 让夫妻关系能够较为稳定而和谐的发展。

现在的社会中是一种和谐、平等、自由的氛围。因此, 随着女性的独立与解放, 女性早已不是男性的附属品。婚前财产公证绝对不存在对女性的不公平, 因为在男女平等的时代, 女性与男性的能力相差无几, 男女双方都拥有自己的事业、朋友、爱好。婚前财产公证将双方婚前的财产范围明晰出来, 是一种扫除矛盾的行为, 是与目前的时代相契合的一种产物。

(三) 婚姻结束时期

在婚姻的结束时期, 即签署离婚协议至双方利益等矛盾解决的期间, 婚前财产公证能够保护婚姻。离婚有时是件不能避免的事, 因为它涉及到夫妻间性格、价值观、忠诚度等方面的影响, 进行婚前财产公证对婚姻破裂的影响也只是微乎其微。在此期间, 首要问题便是对财产的分割, 而婚前财产公证就是对双方当事人权利与利益的最好保护。每个人都对本属于自己的财产享有所有权, 而婚前财产公证就是对当事人双方利益的最好保护, 也保障了当事人的合法权利不受侵害。同时, 婚前财产公证减少了已经离婚的当事人之间关于财产划分的纠葛, 这也是对双方心灵上的一种抚慰。

进行婚前财产公证并不会破坏婚姻, 还会在婚姻破裂的时候将伤害减到最低程度, 我们都知道, 争吵并不可怕, 但不停地翻旧账, 扯出一些陈芝麻烂谷子的事情才可怕。倘若没有婚前财产公证, 夫妻双方在婚姻走到尽头的时候难免会产生一系列的争端, 这是对夫妻双方心灵的又一次伤害。因此我们要竭力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

四、结语

笔者认为, 婚前财产公证对婚姻的影响到底是有利的还是有害的, 是因人而异的, 关键看的是公证的男女双方看待问题的角度。只要公证的男女双方认为婚前财产公证能够体现出他们彼此的爱的纯洁与坦诚, 婚前财产公证就不会给他们的婚姻造成伤害。当然, 不论到什么时候, 总会有人固执地认为婚前财产公证是一种不信任彼此, 对未来存在忧虑的体现, 他们就算同意了婚前财产公证, 婚前财产公证也必将成为他们心中的一道伤疤, 但这并没有关系, 因为婚前财产公证是可以自由选择的, 它的存在并不等同于必须适用。

总之, 婚前财产公证不会对婚姻造成伤害, 毕竟如果不认可这项制度, 可以拒绝婚前财产公证, 这是完全没有问题的。因此, 婚前财产公证制度对婚姻是有益无害的。

参考文献

[1]张兆利, 王晓芹.婚前财产公证为老人再婚清障[J].万象, 2015 (6) .

[2]赵帆晴.尴尬的婚前财产公证—浅谈婚前财产公证的伦理学解释[J].法制天地, 2011.4.

[3]于家文.试论婚前财产公证的优势和弊端[J].市场研究, 2014.9.

[4]许晶宏.浅析婚前财产公证制度的完善[J].经济与法, 2013.5.

[5]张艳琪.浅谈婚前财产公证是否会影响夫妻感情[J].黑龙江科技信息, 2007.6.

婚姻财产关系 篇6

中国远古时代的婚姻习惯已难以考证, 但从各种史书记载的传统来看, 在封建社会“一夫一妻”制以前应该存在过其他别样形态的婚姻习惯。况且,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一个社会的婚姻形式必然也受该社会的财产制度的影响, 所以本文试从财产制度角度分析中国历代存在或可能存在的婚姻形式。

古代社会中, 男女双方哪方拥有财产的支配权和财产继承主体的确定权, 哪方就会在婚姻中占据控制地位。“一夫一妻制”是典型的婚姻形式, 贝克尔曾解释, “几个男性同娶一个女性会造成辨认生身父亲的困难, 所以, 仅仅自有子女的重要性便足以说明一妻多夫或多夫多妻的婚姻形式之所以不会普遍存在。”但在“一夫一妻”制中, “没有辨认生身父亲的困难, 而生身母亲永远是确定的”。 而自有子女观念之所以重要, 因为他们是占有财产一方家族的继承者。若父亲抚养“非自有子女”, 则会造成家庭财产流量和存量的部分或全部外流到非血缘关系的外人手中。总而言之, 尽管可以部分地用某一社会的历史传统及习俗加以解释 “一夫多妻”还是“一妻多夫”等婚姻制度的多样性, 但是, 该社会的婚姻形式受某一社会的财产制度影响是非常大的。

2母系社会中的财产制度和婚姻形式

在母系社会中, 女性处于主要地位, 拥有家庭财产的支配权;子女只属于其生身母亲, 与其父无关。母亲在财产制度中的统治地位, 使得生身父亲的辨认对于家庭财产权利的支配和继承失去了意义。因为“生身母亲永远是确定的”, 无论和哪个丈夫所生的子女永远是女方的“自有子女”, 因此也就不会造成非血亲对家庭财产的继承问题和家庭财产的流失。由此可得, 从财产制度的角度看, 在母系氏族社会有普遍存在“一妻多夫”和“多夫多妻”的婚姻形式的可能性。

原始群婚遗俗在商周时代普遍存在, 这种状况一直持续到春秋时期。《桓公十六年》中有则材料最能说明问题:“郑厉公与执政大夫蔡仲发生矛盾, 派蔡仲的女婿伺机把岳父干掉。这事让蔡仲的女儿知道了, 她跑回家问母亲:父亲和丈夫哪个更亲?母亲回答说:人尽夫也, 父一而已, 胡克比耶?女儿恍然大悟, 及时揭发了阴谋, 于是把丈夫送上了断头台。”取下道学的眼镜之后, “人尽夫也”这句不晦涩的话本来就不难理解:人皆可夫, 男人都可以做丈夫, 抛开眼前的这个丈夫不是什么了不起的事情。这明白无误的表达了春秋时代的婚姻观念, 反映了这一时代婚姻“混乱”的实际情况。 这一时期的婚姻制度的不稳定, 形式的混乱, 也源于社会经济不动乱, 绝对的男权社会观念还没形成, 财产制度的规定也不明确。

实际上, 在现代唯一的母系氏族社会——中国云南省泸沽湖摩梭族人的社会中, 数万摩梭人至今过着“走婚制”式的生活。 “走婚制”下所生的子女, 无论男女都从母姓, 为母所有, 受母亲抚养, 与父无干, 甚至根本不知道父亲是谁!子女继承母方家族的财产受血缘关系的保障, 当然没有所谓的“外人” (包括父亲) 对财产的使用以导致财产的外流。可见, 在母系氏族社会中“走婚制”具有旺盛的生命力, 其独特的财产支配和财产继承制度紧密与这一制度是相关。

3男权社会中的财产制度和各种婚姻形式

男权社会主要是我国漫长的封建社会时期。男性占社会主导地位并拥有财产支配权。所有的“妻”所生的子女全部都归属于“夫”。生父的确定性, 子女特别是儿子作为财产继承主体的清晰性, 使得家庭财产的继承始终在以父亲方血缘关系为纽带的家族中进行。因此, “一夫多妻”的婚姻形式在男权社会有其繁盛的经济背景。

“一夫多妻”或“一夫多妻多妾”的婚姻制度下的婚姻形式主要表现为买卖婚 (聘娶婚) 和收继婚。

买卖婚 (聘娶婚) , 是古代氏族族外婚中议婚的一种发展形式, 也是私有制婚姻的一种表现形式。随着父权制的确立, 一方面, 女子的地位逐渐下降, 沦为可以买卖的货物。至周代是买卖婚演变为聘娶婚, “无币不相见” 进一步证实以家长包办为表征的聘娶婚实质是家长买卖婚的别名。所以买卖婚和聘娶婚本质上是一回事, 只是买卖婚偏重事实上的钱财, 聘娶婚重视象征性的财物, 但是妻妾可以公开买卖, 也导致其在夫家的地位必然卑贱, 甚至只是视为夫家的财物亦或是延续香火的工具。因此自然不得成为享有财产权的主体。实质上的“一夫多妻”制是以经济条件为基础的, 不是以自然条件为基础, 即“一夫多妻”是私有制对原始的自然产生的公有制的胜利为基础的婚姻形式。

古代影响较大的婚姻形式还有收继婚, 又称逆缘婚, 表现为兄亡嫂嫁给弟, 姊亡妹续嫁给姐夫, 嫡子继承父妾, 弟亡弟媳转嫁给兄, 伯叔母转嫁给侄儿等方式。在当时, 人们认为嫁到本氏族的女子, 不仅属于夫家, 而且属于整个氏族。夫死后若其妻改嫁, 就会随之失去财产和劳动力, 而利用收继婚则可以将其约束于本氏族内。所以收继婚也是一种财产继承转移的变形方式, 它维护了原有的亲族系统, 使死者妻子, 儿女不致外流到其它氏族而减少劳动力和财产。

历史上收继婚的事件可谓司空见惯。如卫宣公死后, 公子顽娶后母宣姜为妻;呼韩邪去世, 前阏氏子继立单于, 又收继昭君为阏氏。隋炀帝曾纳其父文帝选华, 容华二夫人;唐太宗也有娶异母弟媳杨氏的事;最为典型的要数武则天, 太宗驾崩, 高宗以庶母武则天为皇后。朝堂内外收继婚盛行, 直到半个世纪之前, 蒙古族中仍流行兄死后弟娶其嫂的习俗。除了买卖婚和收继婚两种婚姻形式外, 还有掠夺婚、服役婚、招养婚和童养混等, 虽然它们普及范围不大, 但依然有其存在的历史背景和财产制度根源。

掠夺婚, 又称劫夺婚, 是用武力强行掠夺女子达到成婚目的的一种形式。掠夺婚是野蛮的产物, 其存在于买卖婚之前。因掠夺婚比较冒险, 被劫女子的家庭每每寻机报复, 结成婚姻的两族难以和平相处, 也不利于各族财产的稳定和增值, 甚至经常发生对抗, 造成族内财产流失。因此, 随着经济发达, 文明开化, 这种婚姻形式必然没有滋生的土壤。服役婚, 是男子赴女方家以服役支付妻子身价的婚姻形式, 是买卖婚的变种。秦汉时期, 北方少数民族乌桓, 即实行服役婚。男子“为妻家仆役, 一、二年间, 妻家乃厚遣送女” 招养婚, 又称招赘婚, 指女子不出嫁, 乃男子入女家为婿的婚姻形式。它是服役婚的遗留和发展。选择招赘的多是家中无男子或因爱其女, 不愿使其远离。通常情况下, 也是财大气粗的家族, 而男子因贫穷而无聘财, 所以女家能够改变传统将男子入赘其家, 改从女姓, 多享有女家财产继承权。但此时家庭财产的整体性仍完整保留, 财产始终在内部流转。《说女》:“以物质钱曰赘”, 男子入赘女家确同抵押品一样。秦国在商鞅执政期间, “家富子壮则出分, 家贫子壮则出赘”, 目的就是要救济家庭困难而不易娶妻的男丁。童养婚, 通常是有子嗣后, 抱养别家的女子为养女, 到适龄婚期与本家之子成婚, 俗称“圆房”, 养女转为儿媳。一般情况下, 送女于他人做童养媳者多为贫苦人家, 他们想借此免除对女儿的抚养负担。男家收童养媳, 则是为了减少聘金的数量。可见, 双方均是出于自家的财产利益而促成童养婚的实现。

4财产制度作用于婚姻形式余论

在特定条件下, 财产制度还能够直接促进特殊婚姻形式的产生。我国的门巴族, 解放前也存在兄弟共妻形式的“一妻多夫”制, 其形成的直接经济原因是为了减少所要交纳的“乌拉差税”。因为, 当时按户纳税, 而兄弟共妻可以少出一家, 从而少交纳一户税。可见, 不合理的财产制度“逼”得门巴族的穷苦人在婚姻形式上进行了制度创新。同时财产制度还影响支撑婚姻形式的伦理道德观念。在旧西藏, 为了确保可怜的财产不被分割或流失以维持家庭的社会地位, 形成了一种特殊的伦理道德观念:“夫”方允许“多夫”存在, 藏族女性则以一女嫁多夫为荣, 尤其在男权主义社会里, “一妻多夫”的契约关系, 没有特殊的伦理道德观念的支撑是难以维持的。 因此, 在不同的经济环境和制度环境下, 会产生和发展出与之相适应的婚姻形式。

参考文献

[1]本文的财产制度为广义, 包括财产的分配、支配、继承和财产观念等正式财产制度和非正式财产制度.

[2][美]加里·S·贝克尔著.王业宇译.人类行为的经济分析[M].上海三联书店, 上海人民出版社, 1995.

[3]姜建设.古代中国婚姻法发生问题驳论[J].郑州大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 1998, (1) .

[4]关于摩梭族的“走婚制”.可参见《泸湖湖—女儿的世界》[BE/OL].http:∥www.515690.com.cn.

[5]张涛.中国古代婚姻形式[J].历史教学, 1994, (4) .

婚姻财产关系 篇7

违法婚姻是指违反了结婚的实质要件, 但履行了结婚形式要件的婚姻, 主要的种类有: 无效婚姻和可撤销婚姻。无效婚姻主要指: 近亲婚、重婚、疾病婚、未达到法定婚龄;可撤销婚姻指的是因胁迫而结婚, 有婚姻事实的, 违反了当事人意愿和婚姻自由原则, 主要表现为包办、买卖婚姻, 受胁迫一方可以向婚姻登记机关或人民法院请求撤销该婚姻, 且有一年除斥期间的限制。

违法婚姻作为婚姻纠纷中较为突出的问题之一, 其法律特征表现为: ( 1) 违法性。符合结婚的形式要件, 违背结婚的实质要件; ( 2) 主体普遍性。其主体既可以是当事人一方或双方, 也可以是当事人以外的第三人; ( 3) 可变化性。有些婚姻当事人的婚姻历程可能包括违法婚姻和合法婚姻两个阶段, 因为有些违法婚姻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转化为合法婚姻; ( 4) 承担的责任不同。违法原因不同, 承担的法律责任也不尽相同。

二、我国关于违法婚姻财产分割立法存在的问题

( 一) 可撤销婚姻的主管机关不一致

婚姻法规定了无效婚姻都由人民法院主管, 可撤销婚姻则人民法院和婚姻登记机关都有权管辖, 但是涉及到子女抚养或财产分割, 又必须由人民法院主管。由此可见, 对于婚姻可撤销案件很有可能先经历了婚姻登记机关的撤销, 再由人民法院对于财产分割或子女抚养问题进行调解或判决。主管机关的不统一不仅使得可撤销婚姻案件的处理程序比较复杂, 而且降低了办事效率、浪费了资源。同时, 也可能出现一个问题: 对于可撤销婚姻, 在婚姻被登记机关撤销后, 对于财产分割还需到法院提起诉讼, 这期间的时间为婚姻当事人一方或双方转移、隐匿财产提供了机会。

( 二) 违法婚姻财产分割的规定相互冲突

违法婚姻当事人不具有合法夫妻的权利与义务。《婚姻法解释 ( 一) 》第十五条规定了违法婚姻同居期间所得的财产“按共同共有处理”, 这一规定和“无效或被撤销婚姻, 自始无效”的规定相冲突, 《婚姻法》中规定了夫妻共同财产的共同共有, 而一律按共同共有对待, 没有区分善意与恶意, 不利于保护无过错方。

( 三) 未设立违法婚姻的损害赔偿制度

我国婚姻法规定了离婚时无过错方对过错方享有损害赔偿请求权, 然而在违法婚姻中无过错方却没有相关的赔偿请求权, 这给婚姻中的无过错方造成了很严重的物质和精神损失。违法婚姻的损害赔偿制度并非单纯地对违法婚姻同居期间财产分割进行补充, 这个两个并行的制度规定。

三、完善我国违法婚姻财产分割的立法建议

( 一) 婚姻撤销案件分情况确定主管机关

由于法院处理案件繁多, 诉讼负担沉重, 因此, 可撤销婚姻由婚姻登记机关撤销有其存在的合理性和必然性。但是为了避免因涉及财产问题而使婚姻登记机关和法院重复处理同一案件, 对于可撤销的婚姻案件应分情况确定主管机关, 并且只能由一个机关处理该案件。若可撤销婚姻不涉及任何财产分割或子女抚养问题, 则主管机关确定为婚姻登记机关; 若可撤销婚姻涉及财产分割或子女抚养问题, 但当事人对财产分割或子女抚养问题达成协议, 并提交书面文书时, 则主管机关确定为婚姻登记机关; 若可撤销婚姻涉及财产分割或子女抚养问题, 并且当事人双方对此问题达不成一致意见时, 主管机关为人民法院, 由法院作出判决。

( 二) 合理处理违法婚姻同居期间的财产

在分割违法婚姻同居期间所得的财产时, 应该充分考虑当事人的主观因素。若双方均为善意的, 发生有效婚姻的法律效力, 同居期间所得的财产按共同共有处理; 若双方均为恶意的, 被确定为无效婚姻或者可撤销婚姻后, 婚姻自始无效, 当事人双方不享有合法夫妻之间的权利与义务, 同居期间所得的财产以按份共有制处理; 若当事人双方一方恶意, 一方善意, 对善意方适用有效婚姻的规定, 对恶意方适用无效婚姻的规定。

( 三) 增设违法婚姻损害赔偿制度

在婚姻法中应设立违法婚姻的损害赔偿制度, 其内容包括以下几方面: 首先, 对于赔偿请求权主体的确定上, 规定由无过错方向过错方请求损害赔偿, 若双方都恶意或者都善意, 则不存在的所谓的损害赔偿请求; 其次, 损害赔偿包括物质赔偿和精神赔偿两个方面。在违法婚姻中, 恶意方损害了善意方对合法婚姻的期待利益, 对其精神造成很大的打击, 因此精神损害赔偿是必要的; 最后, 为了严惩违法婚姻的恶意方, 即使善意方对造成的损失无法提供充分证据, 法院也应根据公平正义的原则, 要求恶意方给予补偿, 以维持善意方一定期限内的生活费用。

摘要:婚姻分为合法婚姻与违法婚姻, 违法婚姻在日常生活中已屡见不鲜, 给善意方以及合法婚姻当事人造成了极大的物质和精神伤害。违法婚姻纠纷中的财产分割是比较纠结和难以划分的, 我国法律在这方面的规定还很年轻。因此, 如何完善这方面的规定, 是个很值得研究的课题。

关键词:违法婚姻,无效婚姻,可撤销婚姻,财产分割,损害赔偿

参考文献

[1]李国波.无效婚姻纠纷财产分割法律问题探析[J].法制时空, 2010 (3) .

[2]孔怡琳.我国无效婚姻与可撤销婚姻制度研究[D].吉林大学, 2010.

[3]王燕军.论违法婚姻及其法律规则[D].山西大学, 2009.

[4]许荣莹.论无效婚姻及可撤销婚姻制度[D].山东大学, 2012.

婚姻财产关系 篇8

关键词:《婚姻法》,夫妻财产,司法解释

从广义角度看来, 夫妻财产制是确认并调整夫妻婚前财产、特有财产和婚后财产的管理使用等方面财产关系的一种法律制度。狭义角度看来, 夫妻财产制是婚姻关系中关系夫妻财产所有权的制度。家庭的稳定是社会和谐的基础和保障, 家庭的延续除了感情维系还需要物质条件的支撑, 因此夫妻财产制关系到家庭物质生活、关系到家庭的精神生活, 同时对社会稳定有重大影响。

一、我国《婚姻法》夫妻财产司法解释的内容

我国《婚姻法》中将夫妻财产制分为法定夫妻财产制和夫妻约定财产制两种, 同时指出夫妻财产制中约定财产制的效力高于法定夫妻财产制。2001 年我国最高人民法院颁布《婚姻法司法解释 ( 一) 》, 该解释中有三条内容涉及到夫妻财产制, 第一条阐述了夫妻对共同财产享有平等处置权;第二条内容规定了第三人知道该约定具有的举证责任; 第三条规定夫妻个人财产不会因为婚姻关系的变化转变成夫妻共有财产[1]。2003 年最高人民法院在《婚姻法司法解释 ( 二) 》中进一步确定了我国夫妻共同财产的范围。2011 年7 月4 日, 我国最高人民法院在《婚姻法司法解释 ( 三) 》中规定了夫妻双方的婚内财产、个人财产在婚后的具体归属、父母资助财产的归属、养老保险金的具体分割、夫妻继承财产的归属和婚姻期间的债务承担等内容[2]。

二、我国《婚姻法》夫妻财产司法解释的漏洞

( 一) 司法解释的冲突

实际法律案件审判结果显示, 最高人民法院在2001 年之后出台的婚姻法司法解释存在相互矛盾的现象。矛盾现象同样发生在《婚姻法司法解释 ( 三) 》中第五条对于孳息和自然增值归属问题的规定中, 该项规定中指出婚姻当事人通过个人财产在婚后投资产生的孳息和自然增值部分属于夫妻个人的特有财产, 但我国《婚姻法司法解释 ( 二) 》中规定婚姻当事人一方的个人财产, 在婚姻继续的过程中取得的收益均属于夫妻共同财产。且我国当前的《婚姻法》中明确规定婚姻当事人通过个人财产在婚后投资产生的孳息和自然增值部分属于夫妻共同财产, 可见我国司法解释相关规定存在冲突。

( 二) 司法解释和我国传统家庭共有制的冲突

基于此我国在《婚姻法司法解释 ( 三) 》中对该问题进行规定: 婚后一方父母出资为子女买房且产权登记在出资人子女名下, 此时房屋可根据婚姻法中规定看作子女一方的赠与财产, 且将其认定是夫妻一方的个人财产。由此可见, 我国《婚姻法解释法解释》中关于房屋的归属问题与《物权法》中的“登记主义”原则一致, 但采取登记主义原则处理夫妻财产纠纷问题不符合我国的传统法律文化[3]。

长久以来, 我国家庭的延续靠两代人共同完成, 上一代人和本代人主要完成婚姻和育幼的任务, 本代人和下代人完成养老任务, 基于此, 才有了家庭的延续。在该种风俗的影响下, 父母甘愿在经济投资上帮助子女。但我国《婚姻法司法解释 ( 三) 》中明确指出, 家庭成员之间需采用“亲兄弟明算账”的方式进行交往, 可见我国《婚姻法》司法解释于违背了传统的家庭观念, 不利于家庭和谐的维护。

( 三) 司法解释的准立法化倾向

我国针对婚内财产问题在《婚姻法司法解释 ( 三) 》出台之前缺少明确规定, 因此司法实践的处理方式不同, 主要处理方式包含裁定不予受理、驳回起诉、调解方式结案等。但具体司法审理案件表明, 我国司法实践在处理婚姻财产问题方面出现混乱。我国的司法解释不可创设法律, 但在《婚姻法司法解释 ( 三) 》中对婚内资产的规定来看, 该项规定已经超出了司法解释的功能范围, 存在准立法的嫌疑。

三、我国《婚姻法》夫妻财产司法解释漏洞产生的原因

( 一) 缺少夫妻财产制的主导原则

我国《婚姻法》司法解释主要对审判过程中急需解决的问题进行解释, 但会造成我国婚姻法司法解释内在思想和逻辑不统一的状况。我国《婚姻法司法解释 ( 三) 》中过于注重对个人权利的保护, 注重财产来源和资本收益, 导致夫妻个人财产扩大的现象。同时在房屋归属问题上过于强调公平, 不利于家庭的和谐。可见我国婚姻法司法解释缺乏夫妻财产制的主导原则指引, 导致司法解释有关规定出现矛盾。

( 二) 忽略中国传统家庭的共有制

家庭的稳定关系到社会的稳定。同时家庭的稳定离不开家庭共有财产的支撑。改革开放之后, 由于受到西方思想和个人主义观念的影响, 我国部分民众过于追求个人权利, 尤其体现在夫妻财产权利方面。随着我国《婚姻法司法解释 ( 三) 》出台, 登记主义原则的应用摧毁了我国传统的家庭共有财产制, 导致法律天平倾向家中经济强大的一方。在该种法律的引导下, 家庭的存在毫无意义。可见同居共财已经成为中国的习惯和传统, 因此我国《婚姻法》司法解释应遵循中国传统的家庭共有财产制观念。

( 三) 缺少《婚姻法》的立法支持

当前我国婚姻法中关于夫妻财产制的规定仍存在漏洞, 虽然《婚姻法司法解释 ( 三) 》出台之后, 婚内侵权纠纷问题一定程度上得到解决, 但该解释存在准立法的嫌疑。总结我国婚姻法中夫妻财产制存在的问题, 主要包含: 法定夫妻财产制的不足。体现在财产范围模糊、财产管理制度简单、法定财产制度缺失。夫妻约定财产制不健全[4]。体现在缺少夫妻约定财产制的规定和公示制度、夫妻约定财产制内容过于简单。

四、完善我国《婚姻法》夫妻财产司法解释的措施

( 一) 确定夫妻财产制的主导原则

我国《婚姻法》司法解释对夫妻财产关系调整过程中需尊重婚姻当事人的主观意愿, 同时需给予适当限制, 由此来保证家庭成员的和谐相处。《婚姻法》司法解释在夫妻财产制规定中需遵循保护弱者合法权益、肯定妇女家务劳动和尊重婚姻当事人意愿三个原则, 由此来实现我国婚姻法司法解释规定的统一。

( 二) 重视传统家庭共有制的价值

中国传统家庭共有制虽存在很多弊端, 但在该制度的影响下, 家庭和睦稳定, 即使有成员死亡家庭仍然存在。可见家庭共有制能够发挥赡养老人和抚育儿女的功能, 因此我国《婚姻法》应当给予家庭一个合理的法律地位, 将其列入民事主体的范围, 设置以家为主体的财产制度[5]。

( 三) 健全《婚姻法》中的夫妻财产制

健全我国《婚姻法》夫妻财产制须首先从完善法定夫妻财产制着手, 首先, 我国《婚姻法》需明确法定夫妻财产制的范围, 详细规定法定夫妻财产的管理制度, 增设非常法定财产制。其次, 需完善我国夫妻约定财产制, 增加夫妻约定财产制的一般规定, 明确夫妻约定财产制的内容, 增加夫妻约定财产制下的公示制度。

五、结语

夫妻财产制作为我国重要的法律制度之一, 关系到每个家庭的正常运转和社会的稳定。因此我国今后的《婚姻法》在制定夫妻财产制过程中, 需遵循保护弱者的合法权益、尊重婚姻当事人意愿和肯定妇女家务劳动等三项原则, 尊重中国传天传统家庭共有制, 不断完善婚姻法中关于夫妻财产制的规定, 由此来保证家庭和谐, 社会稳定。

婚姻财产关系 篇9

关键词:婚姻法修正案;夫妻财产;立法问题;研究

一、夫妻财产的范围认定问题

法律规定的夫妻财产制度,指的是配偶双方尚未约定的夫妻财产,或者在无效约定的情况下,按照相关规定法律所适用的夫妻财产制度。婚姻法修订案中对夫妻财产进行立法时,对于夫妻财产的范围进行认定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是我國婚姻法修订案中,夫妻财产指的是婚后共同所得共有的财产。夫妻财产的规范制度指的是存在于夫妻双方之间的财产关系。一般来说,夫妻财产立法能够对夫妻共同所得的财产进行一定程度上的“再分配”。且在司法裁判的过程中,婚后所得财产应属于夫妻双方的共同财产,另外一方不需要进行举证;而婚后财产所得为一方所有,另外一方就需要承担举证责任。国内有一些学者认为,婚后共同所得财产的共有制中也存在夫妻各自的个人财产,且并不是婚后夫妻所得的全部财产均为双方的共同财产,一般情况下夫妻共同财产中需要排除一方获得无偿财产。二是夫妻婚后共同所得财产共有制的基础法理并不是“贡献”,而是“协力”。婚后所得财产共有制一般比较适用于夫妻一方的财产所得属于夫妻双方共同所有,这样就能直接得到变动权利的效果。通常情况下,配偶中的一方在存续婚姻期间所得财产,都应属于配偶双方一同努力的结果。

二、夫妻财产约定的内外效力问题

夫妻财产的对内效力指的夫妻财产约定对婚姻中的双方当事人具有一定的拘束力。婚姻法修正案中规定了:夫妻的婚前财产以及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夫妻所得共同财产的约定,对于双方当事人均具有一定的约束效力。而夫妻财产约定的对外效力则指的是夫妻双方约定过的婚姻财产能够与第三人进行对抗。且在认定夫妻财产约定的对外效力时,需要借助债的原理来进行细致的分析。如果在对夫妻财产进行约定时,没有事先获得债权人的允准,那么这个约定就不能与债权人进行对抗。同时债务人也不能以其内部约定对债的性质进行随意的变更,且通过法院的调解和判决,对关于需要共同承担的夫妻债务,如果没有获得债权人的允准,而只是确认与债务双方有关的债务份额,那么这个约定也仅仅只是对当事人起到一定的法律效力约束,而不能对夫妻共同承担的债务的性质进行变更。因此,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夫妻约定的所得财产归属于个人所有,夫妻中的某一方承担对外的债务,且第三人对这一约定也知晓的,就需要用夫妻双方中承担债务一方的所有财产来进行偿还。优先适用的效力中,婚姻法修订案中对夫妻财产做出了两种约定,即约定财产与法定财产,针对其适用性,前者的优先效力大于后者的优先效力。且只有当夫妻对财产关系为进行约定、约定撤销或者约定无效时,才能适用法定的财产制度。

三、夫妻财产的管理及处分问题

为了维护民事安全交易以及夫妻双方之间的合法权益,就需要建立夫妻财产管理制度,并对夫妻双方应当承担的共同财产的相关义务做出明确的规定。一般情况下,夫妻双方各自管理自己的个人财产并对其予以处分。而在日常生活中,所有的消费则应由夫妻双方共同管理,这种权利则属于家务日常代理。但是当涉及到重大的财产管理以及处分时,就需要得到对方的书面形式的同意,否则实际行为人就需要承担一定的责任。而对于具有经营性质、生产性质的财产,在进行管理时,则需要设立一定的管理人制度,即双方约定夫妻中的一人为管理者,而另一人则为全权委托人,而在对外的关系上,管理人可以作为夫妻的一方代表来行使一定的权利,且夫妻双方应共同承担权利的后果。但是受委托的一方在行使权利时,有一定的义务向委托方披露债权、经营情况以及债务状况,严厉杜绝存在擅自处分、转移以及隐瞒财产的现象。否则,受害的委托方就会向法院提起上诉,并请求对夫妻财产进行确认,并将原物返还,障碍排除以及提出赔偿损失等请求。在婚姻法修订案中,还增设了非常夫妻财产制度。因为在目前的夫妻财产法律规定适用时,主要还存在的问题是夫妻平等管理共有财产的权利。平等管理的权利主要包括处分权以及管理权。即使法律条文中没有做出明确的规定,按照 其财产共有的性质,共有财产的夫妻双方也享有平等处分权以及管理的权利。而问题在于,如果夫妻对共同财产的处分以及管理协商缺乏一致性,就会造成夫妻关系解体,且个人债务的财产责任范围也不能进行有效的确定。

四、总结

综上所述,本文对婚姻法修订案中夫妻财产关系立法的若干问题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阐述,并对夫妻财产的范围认定、对内对外的约定效力以及管理与处分进行了详细的阐述,从而对婚姻法修订案中的夫妻财产立法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分析。另外从立法层面来对今后的市场经济体制下的夫妻财产关系的诸多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从而为婚姻法修订案中夫妻财产的立法以及存在的若干问题提供一些意见和建议。

参考文献:

[1]汪雪.从婚姻法解释三的角度论我国夫妻财产制度的新变化[D].暨南大学,2014.

[2]项祺.婚姻法及其司法解释关于夫妻财产若干问题的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4.

[3]马冰.论我国夫妻财产制契约规则的适用限度[D].吉林大学,2013.

[4]薛宁兰,许莉.我国夫妻财产制立法若干问题探讨[J].法学论坛,2011,02:21-29.

婚姻财产关系 篇10

一.夫妻共同财产的概念和特征

(一) 概念

所谓夫妻之间的共同财产, 就是指在夫妻的关系存续期间所共同拥有的财产。从男女双方在结婚后一直到和另外一方离婚或者是死亡前这段时间里夫妻之间所共同得到的财产, 除开特殊约定的财产外, 全部都属于夫妻共同财产。

(二) 夫妻共同财产所具有的特征

1.只有具有合法婚姻关系的夫妻, 才能作为夫妻共同财产的主体。

2.只有在夫妻之间还维系有婚姻关系, 才会有共同财产的存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指的是根据法律的程序婚姻双方当事人在缔结婚姻之后, 一直到婚姻关系的自然终止或者是依据法律规定解除的这一段时间内, 其中包括当事人在领取结婚证之后, 双方并没有在一起共同生活期间;处于离婚纠纷中, 夫妻双方分局期间;夫妻双方去人们法院提起诉讼离婚, 但是法院还尚未判决, 或者是虽然法院已经判决婚姻关系解除, 但是判决还未生效期间。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的投资所得、劳动所得、继承和赠与所得、生产经营所得、知识产权收益以及其它在符合国家法律规定下的收入都属于夫妻之间的共同财产。不管夫妻双方有没有同居, 也不论双方或者是其中一方对财产进行使用和管理, 只要是在结婚之后所得到的收益, 就是属于夫妻之间的共同财产。

二.我国夫妻共同财产分割的原则

(一) 男女平等原则

在我国的《婚姻法》中, 始终将《宪法》中的男女平等原则贯穿其中。因此, 在夫妻共同财产分割问题上, 这就意味着关于夫妻之间所拥有的共同财产, 不管实际上哪一方的付出较多或者较少, 都享有平等分割权利的同时, 也要对于共同的债务进行承担和清偿。就比如夫妻王某和刘某在办理离婚手续时, 夫妻之间的共同财产100万全由刘某的公司收益所得, 但是刘某也欠了50万的外债, 因此, 在对于共同财产进行划分时, 王某在平均分到50万的同时, 也要担负刘某25万的债务。所以, 男女平等原则, 最大限度的对夫妻之间进行财产分割时利益的平衡提供了保障。

(二) 照顾女方与子女权益原则

夫妻之间的共同财产进行分割时要对子女和女方的权益进行照顾的原则, 是根据我国的基本国情来定制的, 也是在《婚姻法》中对男女平等原则的重要补充。

从妇女的身心特点以及家庭负担上来看, 在离婚后, 妇女在谋业和寻找工作的能力上远远比不上男性, 因此, 需要给予她们更多的帮助。虽然具备相同的基本权利, 但是毕竟在心理、生理以及所处的社会环境等方面, 男女之间还是存在着一定的差异, 所以, 在《婚姻法》中, 不仅规定男女平等, 还依据实际的生活情况, 对妇女所有用的权益给予更多的保护, 只有这样做, 才能对妇女的社会地位进行提高, 从而推动和谐文明社会的构建。

近年来, 持续增高的离婚率导致社会上的单亲家庭不断的增多, 对于单亲家庭而言, 不仅物质水平降低, 给孩子的成长带来困难, 在孩子的教育方面, 也缺乏正确的引导, 导致孩子心理健康问题的出现, 不仅不利于孩子正常的生活和学习, 更容易走上犯罪的道路。比如:在张某和郑某离婚后, 郑某作为母亲, 获得女儿的抚养权, 但是, 在离婚之前, 郑某是全职太太, 并没有从事工作, 因此, 在结婚后, 不但要找工作, 还要抚养孩子, 生活压力很大, 因此, 法院在进行判决时, 就要求作为父亲的张某, 在将夫妻之间的共同财产平均分给郑某的同时, 还要每个月支付郑某和女儿的生活费以及女儿上学的费用。所以, 照顾子女原则意味着在对共同财产进行分割时, 要给予子女更多的照顾, 在法律上为下一代的健康成长提供法律保障, 将照顾子女和女方原则贯穿到夫妻共同财产分割中, 是用法律的形式对弱势群体提供帮助和保障的体现。

三.夫妻共同财产分割中的房屋分割问题

(一) 婚前一方出资, 婚后取得房产证的房屋归属

在现实的生活中, 经常会出现结婚前一方将房款全部付清, 但是在结婚后才领到房产证的情况。这在离婚后进行财产分配时, 就会带来很大的麻烦, 因为在我国的《婚姻法》中并没有明确的规定。在实际的生活中, 在人们买房之后, 一般会经过一定的期限, 才能领到房产证, 但是如果单纯的只是以房产证作为获得房屋的标志, 并作为房屋的归属, 那么, 对于在婚前个人出钱购买住房, 在婚后在领到房产证的产权人来说, 是非常不公平的。

在婚前, 夫妻中的一方用自己的财产买房, 是该方个人婚前财产在物质形态上的转化, 按照我国《婚姻法》的第十八条中“一方的婚前财产归一方所有”的规定, 这个房屋属于个人的婚前财产, 因此, 在离婚时, 另一方将没有权利要求对房产进行分割。例如:李某和王某结婚, 婚后所居住的房子是李某在婚前所购买的, 但是房产证在婚后才拿到, 在李某和王某离婚时, 王某要求分到居住房产的一半, 法院在进行调查后判定, 房产属于李某的婚前财产, 王某无权进行分割。

(二) 婚前一方按揭购买婚后双方共同还贷的房屋归属

关于房屋分割问题, 各地的高级人民法院在审判时所持有的观点也会有所差别, 当前, 最具代表性的就是上海和江苏两地的高级人民法院, 下面主要谈一谈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的观点。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认为, 在婚前, 夫妻一方以个人的财产按揭购买房屋, 产权登记在自己的名下, 所以房屋属于个人的财产, 而按揭贷款则属于个人的债务。夫妻双方在离婚后对共同财产进行分割时, 另一方是没有权利分割这套房子的, 并且贷款属于个人债务, 对于另一方所还的贷款, 按揭方应该给予清偿, 将钱还给对方。所依据的法律是《解释 (三) 》第十一条中对这类房屋问题所做出的规定:“婚前夫妻一方以个人的财产支付购买不动产的首付, 并在银行贷款, 婚后不动产的登记应该是首付款的支付方名下, 在离婚时, 可以将该不动产作为个人的财产, 还没有归还的债务则作为个人的债务。在夫妻之间关系破裂, 对共同财产进行划分时, 应该综合考虑到离婚时不动产的市场价格以及共同还贷的款项所占全部款项的比例等因素, 不动产权利人对另一方进行补偿。”所以, 依据这项规定, 一方出资按揭的房屋, 即使夫妻之间共同还贷, 在进行财产分割时, 另一方也不会分到房子, 只会得到合理的补偿。

结束语:

在处理婚内共同财产分割问题时, 不仅要严格依法处理, 还应该考虑情理和社会效果, 力求实现法律的公平公正。只有这样做, 才能在保障当事人尤其是弱者一方利益的同时, 缓解因婚姻破裂所带来的家庭和社会矛盾, 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杨大文.婚姻家庭法学[M].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4.

[2]刘萍.离婚诉讼中的财产分割问题[A].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6 (3) .

[3]邢丹丹.婚内共同财产分割问题研究[A].法苑.2012 (1) .

上一篇:混沌粒子群算法下一篇:培训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