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国婚姻的真爱

2024-05-23

跨国婚姻的真爱(共4篇)

跨国婚姻的真爱 篇1

跨国婚姻不但涉及普通婚姻所要面对的婚姻观的考验, 更要面对来自两种截然不同的文化的价值观冲击带来的矛盾, 而“在交际过程中, 差异是潜在的危险”。因此成功的跨国婚姻不但需要作为婚姻基石的爱情以及双方语言的沟通能力, 更需要对彼此价值观的了解、认同甚至融合。

1 情感表达方式取向

情感表达方式即使在同一种文化内也是因人而异的。但总体来说, “中国人在交际时, 十分重视变通, 含蓄”, “在美国社会中, 直接表达才是人们所崇尚的”。中国人出于内向的民族文化特征, 对许多事甚至重要的事不愿说出来, 强调只能意会不能言传;但具有功利主义传统的西方人却认为理想的使用语言是在口语和书面语中去除一切废话, 保留最重要的信息, 不能这样做的交际方式是不屑一顾的。霍尔将交际类型分为“强交际环境文化”和“弱交际环境文化”, 一般认为中国是表情达意属于前者, 言简而意不简;美国相反, 属于后者, 对环境提示的敏感较低, 意即言所表。

礼貌用语不可小觑。“中国做妻子为丈夫拿了双筷子, 丈夫一般不会对妻子说‘谢谢’”。但西方人却不同, 一个人为别人做了一件事, 不管这件事在中国人看来是多么的微不足道, 不足挂齿, 但西方人确实是期待对方说声“谢谢”的, 不这样做的人会被认为是没有教养和粗鲁, 这种语言方式即使在西方的夫妻之间也不例外, 这与中国的“相敬如宾”异曲同工, 只不过我们语言上功夫下得不够。

在一般的跨文化交际过程中, 经过较短的学习交际双方便能大体掌握对方的表达习惯, 并进行较为得体的交际, 而在跨国婚姻中, 这种交际是长期的、全面的, 在亲密的层面更需要准确的理解和表达。

2 隐私

“隐私是人们允许接触某一自我或其群体的选择性的控制机制”。21世纪全球化、多元化的思潮, 中国30多年来的改革开放, 以及极为便捷的现代化通讯手段, 这一切都为中国人了解世界、了解美国提供了一个史无前例的巨大舞台。美国人的价值观和生活方式上也通过各种渠道渗透到中国文化。美国文化整体崇尚“私有”这个概念, 年龄、收入、出身、宗教信仰、性取向、婚史等都属于“隐私”范畴。

在普通的跨文化交际中, 若涉及隐私, 介入双方都会尽量避免闯入这个“禁区”, 然而配偶之间若是还有这样那样的不能问、不能看的东西, 势必会“伤感情”。想要找到认同感首先需要意识到双方隐私观念差异的文化根源, 尊重彼此的价值观, 从而找到平衡点。

3 家庭观及性自由度

关于美国人的家庭观和性自由及开放度, 在传统的断章取义的宣传下, 中国社会形成了由来已久的定式认识:“美国人的求变……还体现在家庭危机、家庭分散、婚姻解体等方面”;“在许多国人眼里, 西方社会道德变坏, 性开放”, “草率的婚姻, 混乱的性生活, 往往使夫妻双方又不信任发展到离婚”。对美国人来说, 不论是涉及性、社会抑或道德问题, 满足自我需求才是最关键的。实际上, “约在1960年前美国有关婚姻的法律一直在效仿英国习惯法, 严禁未婚同居行为。……当时少男少女发生性行为都被看作少年犯关押禁闭, 予以开除”。性观念的大解放是从20世纪六七十年代婴儿潮一代开始的。“从约翰·霍普舍斯大学的一次民意测验中了解到15~19岁的少女中有过性经验的人从1971年的30%发展到1978年的40%。据城市学院的预计, 1950年出生的女性中在20岁以前已经有过两性关系的占64%”, 在1962年生育高峰末期出生的少女到1982年有90%都属于这种情况。

而当代美国人重视健康稳定的家庭生活, 持保守与传统性爱观的人主导。以下的事实可以说明一些问题:美国前总统克林顿的性丑闻导致自己被世人唾骂, 而2008年总统候选人希拉里也高度重视在人民心中树立自己幸福、稳定、专一的家庭与爱情的美好形象。她说:“我和比尔从相恋到结婚36个年头了, 但到今天我们还在像热恋时那样, 时常亲切地交谈。”因此, 美国人, 尤其是美国男人, 出于对自己职业前程和社会地位的考虑, 都会自我约束, 对配偶忠诚。而“国不能不稳定”, “家不能散”等的观念深深扎根于中国人心目之中, 在性观念上的这种开放与容忍, 其所表示的社会学与社会文化的含义就更是不言而喻的了。在中美跨国婚姻中, 双方不应该再用定式文化去揣测、判断和评价对方的家庭观及性开放度。

4 家庭理财

美国哈佛大学婚姻与家庭研究中心主任霍华德·马克曼指出:“用钱方面的分歧是夫妻冲突中的首要问题。”中美文化总体的理财观差距较大, 因而跨国婚姻中这个矛盾尤为突出。

“在牵涉到经济问题时, 搞清楚什么时候适用‘我的就是你的’规则, 什么时候需要保持个人的私人空间, 对每一对夫妻而言都是最基本的, 也是最重要的”。美国人以个人主义色彩浓厚而著称, Hall曾论断“个人主义必然强调自力更生”;平等意识在美国人的思想里根深蒂固。虽然近些年中国有小部分接受西方思想熏陶较多的夫妻也有类似尝试, 但对大部分人来说, 婚前财产公证、婚后财产分开仍是难以接受。

其次是共同财产如何支配的矛盾。Hofstede的价值观五个维度论述中提出“不确定性回避”的概念。虽然不确定性可能给任何人带来危机感, 会自觉地试图防止风险, 但程度差别很大。Hofstede认为, 在不确定性避免程度低的社会环境中, 人们普遍有一种安全感, 倾向于放松的生活态度和鼓励冒险。而在不确定性避免程度高的社会当中, 人们对压力更敏感, 更容易焦虑, 有危机感, 因而易形成一种努力工作的内心冲动并努力避免风险。美国属于前者而中国属于后者。

5 跨性别文化交际

跨国婚姻交际最特殊之处莫过于它必然是一种跨性别交际, 涉及双方必是来自中美两种文化的一对男女。而“男女性别文化之存在, 势必为两性在交际规范、交际风格、交际方略、心理定势、乃至价值观等方面造成差异, 这就自然为两性之间的交际带来困难”。性别角色和性别身份的形成与认同有天生的因素也有社会文化熏陶、塑造的原因。大多数女性使用一套与男人不同的交际规则。女性一般感情细腻, 体贴别人, 善于移情, 对别人有较高的敏感度;而男性截然不同, 好胜、粗心、喜欢炫耀且不善于为别人着想, 根据各种实证分析及生活经验可以发现, 女性喜欢绕弯子而男性比较直接, 表情达意时倾向于直截了当。但不同文化的同性别也有差异, 比如中国女性往往骨子里更含蓄, 更忍让, 而美国女性则更倾向于感情外露。

6 结语

对于中美跨国婚姻的看待方式及态度应该运用跨文化交际相关理论, 从五个角度对中美跨国婚姻中两种比较典型东西方社会价值观碰撞进行分析, 但回避判断价值观的对错和优劣, 而其实最好的解决方法为移情, 避免陷入文化定式的死胡同, 胡文仲先生曾强烈呼吁跨文化交际的实证研究, 而跨国婚姻由于介入者受教育程度、婚姻动机、个体性格差异等因素不能一概而论, 同样需要进一步通过实证研究来获取更有实际指导意义和研究价值的资料。

摘要:价值观是用来衡量是与非、丑与美的尺度, 每个民族都有其独特的价值体系, 并具有相对的普遍性和稳定性, 同时价值观又必然带有民族中心主义倾向。跨国婚姻作为一个特殊的跨文化范畴, 不论婚后双方在哪一方的文化环境中生活或两边轮换, 价值观的冲突是无法避免的, 因而介入双方所必需面对的文化冲突必然大于一般意义上的跨文化交际障碍。

关键词:跨国婚姻,价值观,移情

参考文献

[1]Hofstede.Culture's Consequences:International Differences in Work-related Values.[M].Beverly Hills, CA:Sage Publications, 1980.

[2]Larry A.Samovar, Richard E.Porter&Lisa A.Stefani.Communication Between Cultures[M].Beijing: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2000.

[3]顾嘉祖.跨文化交际——外国语言文学中的隐蔽文化[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0.

[4]贾玉新.跨文化交际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1997.

[5]王恩铭.当代美国社会与文化[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1997.

[6]端木义万.美英报刊阅读教程[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 1994.

[7]兰登·琼斯.美国坎坷的一代——生育高潮后的美国社会[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1989.

[8]朱世达.中美文化冲击——回应片论[J].美国研究, 1993, (02) :136-137.

跨国婚姻的真爱 篇2

http://hao.lawtime.cn中俄跨国婚姻结婚的申请申请结婚的中国公民和外国人、港、澳、台同胞、华侨及出国人员,男年龄不得早于22周岁,女不得早于20周岁。中俄跨国婚姻结婚申请须分别持有下列证件:

(一)中国公民

1.本人户籍证明(户口簿、身份证);

2.本人所在工作单位或城市街道办事处,农村乡(镇)人民政府出具的婚姻状况证明。

(二)香港同胞

1.香港居民身份证、回乡证或海员证;

2.我司法机关委托的香港律师辨认的香港婚姻注册处出具的婚姻状况证明,和经该律师证明的由申请人做出的在其他任何地方从未登记结婚的声明书;

3.再婚的离婚证件或配偶死亡证明。

(三)澳门同胞

1.澳门居民身份证、回乡证或海员证;

2.澳门婚姻及死亡登记局出具的结婚资格证明书或无结婚登记证明书;

3.再婚者的离婚证件或配偶死亡证明。

(四)台湾同胞

1.台湾同胞旅行证或我驻外使领馆签发的加注有“台湾同胞”字样的《中华

有法律问题,上法律快车http:///

人民共和国旅行证》;

2.台湾公证机关出具的无配偶证明或公证的本人户籍登记簿底册复印件;

3.离婚或丧偶的台湾同胞还需提供经过公证机关公证的离婚证件或配偶死亡证明,无法提供上述证明,可以提供经公证的台湾或港澳报纸刊登的当事人离婚的声明书或公告,未经公证的不具有法律效力。

(五)外国人、外籍华人

1.本人护照或其他身份、国籍证件;

2.我公安机关签发的《外国人居留证件》或外事部门颁发的身份证件,或临时来华的入境、居留证件;

3.经本国外交部(或外交部授权机关)和我驻该国使、领馆认证的由本国公证机关出具的婚姻状况证明;或该国驻华使、领馆出具的婚姻状况证明;

4.外国留学生中的中专、大专和本科学生在校学习期间一般不得结婚。其他学生(进修生、研究生等)要求与中国公民结婚的,除持有上述证明外,还须持有所在院校的学业证明;

5.再婚者的离婚证件或配偶死亡证明(离婚证件需经我国驻该国使(领)馆认证,或由该国使领馆直接认证)。

(六)华侨

1.我驻该国使、领馆颁发的本人护照;

2.经我驻该国使、领馆认证的居住国公证机构出具的本人无配偶证明或我驻该国使、领馆出具的本人无配偶证明;

3.再婚者的离婚证件或配偶死亡证明,并经本国外交部和我驻外使领馆认

有法律问题,上法律快车http:///

证。

(七)出国人员

出国人员是指依法出境,在国外合法居留6个月以上未定居的中国公民。出国人员办理结婚登记需要:

1.本人护照;

2.所在单位出具的《婚姻状况证明》;

3.我驻外使领馆出具或经我驻外使领馆认证的居住国公证机构出具的在国外期间的《婚姻状况证明》;

4.申请结婚登记的男女双方,有过婚姻关系已离婚的,须持有离婚证件;丧偶的须持有配偶死亡证明;

除此之外,申请结婚登记的男女双方还要到婚姻登记机关指定的医院进行婚前健康检查;提交男女双方半身免冠合影照片(2寸)三张,须婚姻登记机关审查,符合中外跨国婚姻结婚申请条件的,准予登记,发给结婚证。

跨国婚姻的真爱 篇3

1、跨国婚姻与文化适应

研究者们以和韩国男性有婚姻关系的中国同胞女性与外国女性和国内流入了的外国移住工人和韩国人女性间的跨国婚姻为研究对象进行了研究。李惠景通过采访指出跟中国侨胞女性和韩国男性的结婚很多是伪装结婚, 也可以通过跨国婚姻把握国家间的劳动移动的性格。

跨国婚姻家庭成员经受到的最大的困难是在自己陌生的新的文化中生活中出现的冲撞。他们的困难主要和周边的人一起生活在这种语言和文化环境中。他们要摆脱以前的生活环境并会在新的社会环境有一些冲突。这种对文化接触状况的适应问题的关心要以文化适应的概念来说明。进入20世纪后半期, 人们相互间文化的交流和接触迅速的增加, 文化的适应问题成为个人的和社会的问题。承认文化的多样性, 需要作出理解其他文化的姿势, 把握现在韩国的跨国婚姻家庭儿童的心理社会的适应状态。

2、心理社会的适应

在吴承欢的有关低收入阶中层青少年的心理社会的适应能力决定的主要原因的研究中调查了个人的特性、家族特性、学校特性、社会的支持特性给他们带来的影响, 调查报告结果是, 性、年龄、生活水平带给了他们内在化问题影响, 同时家族特性中表明家族缺损有无和父母的养育态度等也不会给他们的适应性带来影响;在学校特性中对待学校生活的态度教师的支持度都不会给他们带来影响。另一方面, 对校内恶行, 即外在行为的影响分析结果是, 教师的支持程度越高, 对学校生活就越会有积极的态度, 报告显示外在化的问题在减少。

同时在现在儿童, 青少年的不适应行为的分析研究中提出, 影响他们的危险因素, 并强调了可以缓解这些危险因素影响力的的保护要因。在早期研究中将危机儿童, 青少年的因素大致的分为学校, 同龄人, 家庭, 个人的程度四个方面。学校因素主要是, 学习成绩的下跌及落后, 对学校教育有较低的价值感, 对学校生活的不诚实的态度, 教师们的不关心乃至暴力等行为。同龄人的因素主要指的是, 超越了和他们相符合的文化上的差异的青少年不正当行为的危险因素。家庭因素指的是, 家庭的不良经历, 经济性缺损, 家庭不和, 家庭不完整等, 个人方面的因素指的是, 情绪化, 较强的冲动倾向, 问题行为, 由于年幼而导致的感情控制力较弱等方面。

在早期研究中已经清晰的分析出了多元化的危机因素与问题行为的关联, 研究结果表明, 危机因素越多, 问题行为发生的概率越高。因此, 为了有效预防问题行动的发生和介入战略, 首先应该把握住危险因素的相对影响力。察看已有的于现在儿童, 青少年的心理社会的适应有关的研究调查。通过参考已有的研究调查探索影响跨国婚姻家庭儿童的适应性的主要原因。

二、研究方法

1、研究对象

根据研究对象选定了在这个地区居住的跨国婚姻家庭的儿童, 通过京畿道教育厅提供的帮助, 将京畿道小学在校的1313名跨国婚姻家庭儿童作为研究对象。

2、测量工具

1) 危险要素的尺度。本次研究中使了李瑛珠制作的给跨国婚姻家庭儿童的心理社会的适应带来影响的危险原因的尺度。危险原因尺度的细节内容由30个问题项目。合计各问题项目的分数, 分数越高的就意味着危险因素越多。

2) 心理社会的适应尺度。为了测量跨国婚姻家庭儿童的心理社会的适应度在本次研究中利用了韩国版青少年自我行为评判的尺度 (K-YSR) , 在K-YSR中排除对儿童来讲很难理解和与他们不符合的问题项目, 选择了20个题目进行的测试。

3、资料分析

首先通过分析实验, 明确了原因的主要构成并根据各自尺度验证了构成概念的有效性;其次, 使用Cronbachα的参数验证了对可以检测出给跨国婚姻家庭儿童的心理社会适应的尺度的信赖度。最后, 多重回归分析确定保护因素在给跨国婚姻家庭儿童的心理社会适应的影响。

三、研究结果

1、跨国婚姻家庭儿童的危险原因的分析

通过因子分析试验确定导致韩国跨国婚姻家庭儿童在心理社会上很难适应的主要原因。

观察第1因子区域内的问题项目的内容, 总结得出这些内容:从妈妈帮助不足、家庭交流沟通困难、家庭间的矛盾。如果把握这些内容后面共通属性的话就是全部符合家庭关系这个主要原因。观察第2因子区域内的问题项目的内容, 可以总结得出这样的内容:自信不足和紧张状态。因此这种自信不足和紧张状态可以领会为是这些个人因素使在多种文化家庭的儿童难以适应心理社会, 这可以命名为个人因素。观察第3因子区域内的问题项目, 主要内容是:多文化家庭儿童由于在学校生活中学习成绩落后。因此在本研究中就可以命名为学校关联的因素了。在第4因子的问题项目中如果把握它们的共同属性的话可以归纳为:学校生活的兴趣不足和心理的丧失感。这些因素使生活在多重文化家庭的儿童与周围的人有了疏离感。因此我们可以命名为心理上的疏离感。参考第5个因子内的问题项目, 可归纳为:朋友们嘲弄和朋友关系困难这两个要素都来自朋友关系之中, 因此可以命名为朋友关系因子。最后由于第六个因子区域内的问题项目是他们的共通属性都是来自于作为外国人的父母方面, 在本研究中可以命名为文化异质感。

2、危机原因在心理社会适应中的影响

首先, 探寻影响跨国婚姻家庭儿童的内在化问题因素的相对影响力, 如表1。

观察以上影响跨国婚姻家庭儿童的心理社会的适应的内在化问题的各危险因素的相对影响力的大小表明影响力最大的是个人因素。其次是心理的疏远感、学习成绩落后及文化异质感带来的影响。另一面表明家庭关系和朋友关系没有给内在化问题带来影响。综上所述, 在内在化问题中个人的心理特性因素是最重要的。

再次, 以这六个因素作为对象, 采用多重回归分析法探寻影响外在化问题的危险要素的相对影响力, 如表2。

观察以上影响跨国婚姻家庭儿童的心理社会的适应的外在化问题的各危险因素的相对影响力的大小, 与内在化问题不同心理的疏远感因素的影响力最大。其次是学习成绩落后因素, 个人因素带来的影响。另一面, 家庭关系, 朋友关系以及给内在化问题带来影响的文化异质感因素都没有给外在化问题带来影响。综上所述, 和内在化问题一样, 在外在化问题中和家庭关系因素与朋友关系因素相比较, 最重要的仍是儿童的心理特性与个人特性更为重要。

最后, 以影响跨国婚姻家庭儿童的心理社会的适应的6个要素作为对象, 确认他们对心理社会的适应带来的相对影响力的大小, 进行了多重回归分析, 结果如表3。

上面对影响韩国跨国婚姻家庭儿童的社会适应的要素的相对影响力大小的多重回归分析的结果如下。与内在化问题一样, 影响性最大的是个人因素。其次是心理疏远感因素, 学习成绩落后因素带来的影响。由这样的分析结果可以揭示出, 作为影响韩国跨国婚姻家庭儿童心理社会适应的危机原因, 个人特性因素和心理特性因素的影响力更加重要。

四、结论

第一, 为明确影响跨国婚姻家庭儿童的心理社会的适应的主要危机原因是什么而进行了因素分析试验。分析结果是, 影响跨国婚姻家庭儿童的心理社会的适应的危机原因主要有六个, 家庭关系因素, 个人因素, 学校关系因素, 心理疏远感因素朋友关系因素及文化的异质感因素。第二, 研究显示, 家庭、朋友与文化的异质感关系因素对此的影响力很小。在影响心理社会适应的内在化问题中各因素影响力的顺序依次是:个人因素、心里疏离感因素、学校关系因素、文化异质感因素。总之, 影响韩国的跨国婚姻家庭儿童的心理社会适应的重要因素是个人因素。应该开发一套不仅针对跨国婚姻儿童的个人而且适用于跨国婚姻家庭构成员全体的教育项目, 并且希望能够实施以对跨国婚姻儿童心理援助及解决其心理上的问题为目标的教育计划。在后续研究中通过多个国家相同数量的儿童表决调查的方法进行的研究表明需要一个能够代表跨国婚姻家庭儿童的特性的研究。进而需要进行对跨国婚姻家庭儿童的全国性的实际调查, 在各级教育厅及人力资源部的协助下进行了调查研究。

参考文献

[1]、教育认证资源部:《多种文化家庭孩的子教育支援对策》, 2006, 1-29。

[2]、Maguin, E., &Loeber, R:《Academic performance and delinquency》.In M.Tonry (Ed) , 《Crime and justice:A review of research》.20.Chicago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1996, 145-164。

跨国婚姻的真爱 篇4

文体学专家王佐良教授说到:“不了解语言中的社会文化, 谁也无法掌握语言”。民族、地域不同, 文化会有所不同, 而语言是文化的载体, 与文化融为一体。要想学好英语, 有效地运用语言进行交际语言, 要求学习者必须具备较高的文化素养, 深层地去理解和掌握语言, 因此, 语言学习与文化密不可分。

二、大学英语教学中文化渗透的缺失

根据笔者对所在院校学生的走访与调查, 目前, 大部分学生学习大学英语的目的就是通过大学英语等级考试, 然后拿到毕业所需学分。对教师而言, 片面地关注学生能否通过大学英语等级考试, 把语法和词汇的教学作为大学英语课程的教学重点, 对于学生能否真正掌握跨文化的交际技能, 是否知晓一门外语所具备的文化知识却并不重视。这种现象在全国各个高校应该是相当普遍的。教师应该了解, 即使学生通过了大学英语等级考试, 但是真正用外语进行交流时, 也会经常会犯错误。文化差异和冲突带给他们很多思维上的不同, 这些问题在交际过程中就显现出来。所以, 在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进行英美文化的渗透至关重要, 应予足够重视。

三、文化渗透的教学策略探析

(一) 揭示词汇的文化内涵

词汇教学的难点是某些词汇的文化内涵。即使像最简单的颜色单词red与white, 学生们知道如何拼写和正确发音, 但仍不知道如何得体应用。在讲解《跨国婚姻》单词使, 笔者让学生翻译:有时人们放鞭炮是为了庆祝红白喜事。大部分同学都使用了red与white翻译“红白喜事”。中国人结婚穿红戴绿, 办丧事披麻戴孝, 是白色的, 但是西方人恰好相反, 结婚是白色的, 如white day就是良辰吉日的意思。如果读者是西方人, 他们会怎么理解这一点呢?按照西方人的习惯, 或许他们会这么表达:Sometimes people set off firecrackers to celebrate one’s wedding or honor the dead.由此可见颜色词的文化内涵在英语和汉语中不一样, “红色”在汉语中一般都是积极意义, 如:红人、红包、红利等。但对西方人, 红色并不一定是褒义的, 相反还有贬义, 如red light district (红灯区) , to be in red (亏损) 等。而在用“红眼病”表示嫉妒时, 不能说he is red-eyed, 相应的英语表达是He is green-eyed.Red-eyed指一个人眼睛布满血丝。

“妥协”对中国人来说有消极的意思。中国人在原则、立场问题上从不妥协。但英语相对词compromise却有积极的意义, 因为在西方人来看, 妥协是协商过程中不可缺少的。对于这一类词语, 教师应着重介绍或补充与其相关的文化背景知识, 必要时进行汉语文化比较, 使学生不仅知道单词的表层含义, 更能了解其文化内涵。

(二) 了解语篇的文化内涵

现行的《新视野大学英语》教材选材广泛, 大部分语篇都会涉及英语国家典型的文化背景知识。以《跨国婚姻》为例, 语篇讲述了美国黑人与白人的跨种族婚姻遇到父母反对的故事。作为文化背景知识, 教师很有必要对美国目前的跨国婚姻或跨种族婚姻的现状进行讲解。例如在美国, 目前已经有将近40%的跨国婚姻, 所以对待婚姻、爱情美国人的观念相对是比较开放的, 然而在黑人与白人通婚的问题上, 在美国社会仍然存在很多的非议和争论。其实美国的反种族通婚几乎从殖民地时期就开始了, 尽管美国被称之为“大熔炉”, 是一个移民国家。例如在美国独立战争期间, 美国政府禁止自由人与奴隶或黑人通婚, 违者处以重罪。追根溯源, 由于过去的历史, 作为黑奴的身份, 一直在过去受到的偏见、歧视和排斥, 因此黑人和白人的跨种族通婚比例特别低, 例如在2004年30%的白人在调查中表示, 如果他们的孩子、孙辈打算结婚的对象是黑人的话, 他们会反对。如果教师在讲授课文之前把相关的文化背景先介绍一下, 学生会更能理解文章主人公盖尔的父母亲为什么会反对她的婚事。

文章主人公盖尔的父亲为劝说女儿取消结婚的计划, 提出黑人白人通婚会面临很多现实的困难, 其中一个就是作为混血儿在美国会遭遇很多非议。讲解这个部分时教师可以将美国文化与中国文化作对比, 在中国, 混血儿是漂亮、聪明、焦点的代名词, 甚至有人会把孕育混血儿宝宝当作自己的梦想。然而在美国, 由于特殊的历史原因, 黑白混血儿仅仅因为其身上的黑人血统而被单独区分出来, 而其身上的白人血统, 又使他们与美国纯黑人的命运不尽相同, 这样学生就很容易理解美国混血儿的尴尬处境, 尽管在这样的一个民主社会, 要实现人与人的真正平等也是困难重重, 同时也加深了学生对美国民主社会的真正认识。

在语篇教学中, 我们不但要让学生把握文章的内容主旨, 学习语言知识, 提高语言技能, 还要引导他们随时随地挖掘其中的文化信息, 使学生在习得语言的同时, 拓宽自己的视野, 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领会到英语在它特定背景中的丰富内涵。

(三) 加强教学手段呈现的文化内涵

课堂上, 可有效利用先进的多媒体授课, 通过不同的渠道, 收集一些跟英语有关的物品和图片, 甚至是影视资料, 让学生了解国外他们的想法和看法, 了解外国的风土人情、历史和语体。笔者讲解《跨国婚姻》时, 收集了有关跨国婚姻不同看法的视频资料, 让学生有一个更直观的感受, 使学生对跨国婚姻优势和劣势有了更丰富的认识, 更有效地表达这种婚姻形式所带来的优势和弊端。另外本人还给学生推荐一部由李安导演的电影《喜宴》, 这部电影主要描述了中美两种不同文化对婚姻的一种文化冲突, 以及文化冲突给父母辈带来的文化困惑和文化兼容, 并鼓励同学讨论和交流美国婚姻给我们中国人带来的冲击和感悟。

(四) 培养课堂外的文化渗透

教师可以凭借课外多种渠道、多种手段来帮助学生理解和体验外国文化。因特网的产生、多媒体教学手段的发展、信息高速公路的建设等给我们外语学习提供了多种途径。教师可以收集与课堂教学相关的实物和图片, 让学生了解英语国家的风土人情、自然历史、艺术情怀等;也可以放映一些体现外国文化的电影、视频, 播放英语新闻, 读一些体现英语文化的简易读物, 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英语, 对英语使用更近距离接触, 让学生耳濡目染, 培养学生强烈的文化意识;还可以通过英语喜剧表演、英语角等活动给学生创造更多形式的语言环境, 加深对英语的实际运用。

要实现在课堂教学中的文化渗透, 教师的课堂教学要求要相应提高。首先教师应转变教学理念, 提高自身文化素质, 对西方的文化知识要有系统全面的解读和研究。其次教师要做课堂教学的引导者, 引导学生关注本土文化与西方文化的差异, 重视本土文化与西方文化的表达。

语言和文化是相互作用, 互相影响的。脱离文化的语言学习是不完整的, 学习到的知识也是有限的。作为课堂教学的引导者, 知识的传授者, 教师应从词汇、语篇、教学手段、课外多角度、多层次对学生的英语学习进行文化知识的渗透。当然我们仅靠课堂上的时间和老师一个人的努力来完成文化教学显然是不可能的, 把学习从课堂延伸到课外, 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和意识才是我们最终的目的。

参考文献

[1]于利伟, 胡佳.大学英语教学中的文化渗透[J].赤峰学院学报 (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10 (03) :193-194.

[2]张雅秋.大学英语教学中的文化渗透[J].中国科技纵横, 2010 (20) :100.

[3]刘双.文化因素在词汇理解中的作用[J].外语学刊, 1995:45.

上一篇:辅助护理下一篇:建筑给排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