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训教师

2024-10-06

培训教师(精选12篇)

培训教师 篇1

五、如何加强市县培训机构的师资建设

对于“给您培训的教师是A省教师培训机构教师, B市县教师培训机构教师, C中小学教师, D大学教师”:选“省教师培训机构教师”的有14人次, “市县教师培训机构教师”的22人次, “中小学教师”的有2人次, “大学教师”的9人次。而对于“您认为哪种教师对您的帮助更大”:选“省教师培训机构教师”的有18人, “市县教师培训机构教师”的有10人, “中小学教师”的有3人, 选“大学教师”的有4人。这表明许多教师是在市县参加培训, 但市县培训教师对教师的帮助尚有待提高。如何加强市县培训机构的师资建设呢?

龙官吾:大学教师一般讲理论比较多, 中小学教师由于与参训教师同一个工作环境 (或级别) 不容易被参训教师所认同, 培训部门及其教师由于比较注意理论与实际的联系, 培训的目的性和针对性比较强, 更容易为教师们所接受。

周积昀:一要提高对培训机构重要性的认识, 切实加强培训机构建设, 推进培训机构的标准化建设进程。其实, 培训机构是教师的“母机”, 我省加强了中小学建设、职业学校建设, 学校的现实发展成绩显著, 却忽略了“母机”的建设, 严重制约了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前清华大学校长梅贻琦先生曾说:“大学之大不在大楼而在大师。”在当前我国中小学教师起点较低的情况下, 不加强后天的培训是不行的, 而落实有效的培训, 培训基地的建设又是最基本的。

二要加强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甚至教育专家的培训力度, 着力造就更多能立足教学实践, 又有理论高度的一线专家, 组建专兼结合的高素质培训者队伍, 做大做强基层专业力量, 形成拉动教育发展的“火车头”, 为广大教师提供更有力的培训指导和专业支持。

龚雄飞:海口教研院为提高培训教师的理论水平和课堂教学个性化特色建立了六项制度:一是质量评价制度, 在培训结束后对参训教师发放调查问卷, 如果参训教师对培训教师的评价满意度在80%以下, 则要求该培训教师马上停课;二是磨课研讨制度, 要求所有的培训教师在给参训教师上课之前都要先在教研院内进行试讲, 所有培训教师都来听课、研讨, 主讲教师再根据大家的意见修改、完善, 之后才能上台给参训教师讲课;三是建立听课、评课制度, 要求培训教师建立自己的联系学校, 定期不定期参加学校的教育教学研讨活动, 从中了解、收集培训需求信息, 以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四是建立专题审查制度, 教研院对培训教师申报的培训专题进行审查, 决定课题能不能出台为教师培训讲座;以质量贯穿全过程, 按“确定课题——设计方案——中心试讲——集体讨论——反复修改——定型主讲——反思完善”的步骤来规范培训者的课堂教学行为;五是建立培训者业务学习制度, 一方面要根据培训教师的实际情况和发展需要, 开展一系列的读书活动, 一方面请有关的专家对培训教师做专题培训;六是建立培训专题调研制度。这些制度的建立, 不但保证了培训的针对性, 更有效地促进了培训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

六、培训形式如何改进

对于“下列培训和学习方式中, 哪些是您曾经历过的:a讲座, b师带徒, c研讨会, d案例讨论与分析, e异地考察观摩, f自主学习及反思, g课题研究, h校际交流, i网上学习, j短期培训课程, k中长期培训课程, l其它”:选“讲座”的有27人次, “师带徒”的有9人次, “研讨会”的有18人次, “案例讨论与分析”的有17人次, “异地考察观摩”的有12人次, “自主学习及反思”的14人次, “课题研究”的有12人次, “校际交流”的有10人次, “网上学习”的有10人次, “短期培训课程”的有24人次, “中长期培训课程”的有9人次。

对于“下列培训和学习方式中, 哪“五种”方式您认为最有效:a讲座, b师带徒, c研讨会, d案例讨论与分析, e异地考察观摩, f自主学习及反思, g课题研究, h校际交流, i网上学习, j短期培训课程, k中长期培训课程, l其它”:教师们认为最有效的五种培训方式依次是:案例讨论与分析, 24人次;异地考察观摩, 19人次;师带徒, 15人次;研讨会, 10人次;讲座, 10人次。参加人数最多, 也是最常用的培训形式是讲座, 但讲座的效果却不被学习者认可。什么样的培训形式才是有效的?如何改进培训形式, 使之更符合教师的需要呢?

龙官吾:各种形式各有千秋, 多种形式是必需的。有一点要指出的是, 培训部门或学校一般都是在假日或周末组织教师培训, 认为这样不会影响教师正常上课, 也不至于耽误功课, 但总是占用教师们的休息时间, 教师难免会产生抵触情绪, 影响学习的效果。

教师们能认识到培训的重要, 但不希望在假日统一、集中培训, 解决这一矛盾的最好办法就是规定学习内容和任务, 以集中学习为辅, 分散学习为主, 由教师自主把握学习时间, 至于教师是否愿意在节假日或晚上学习, 那是教师个人的事。

周积昀:这一结果至少说明三个问题:

一是“讲多做少”, 缺乏系统性, 依然是培训的“通病”, 培训缺乏跟进式深化, 浅尝辄止, 停留于表面。以短期培训作为中小学师资培训的主要形式是符合实际的, 但短期培训形不成系统却是有问题的。

二是教师视野不宽, 缺乏更为广泛的交流, 见少自然识不广。

三是师带徒的培训形式尽管行之有效, 但苦于师傅太少, 带徒周期长, 难于大面积展开, 制约了培训效率。

对策:

一是开发跟进式培训, 讲了做, 做了说, 说了再讲, 讲了再做, 持续改进。教师要根据“理论”讲的去做, 做了的事把它说出来, 说出来的东西好好提升、总结形成促进进步的营养, 在总结的基础上再做, 循环往复, 一步一个台阶, 持续进步。

二是把自下而上的教师思考和自上而下的专家支持结合起来, 组织参与式讨论, 问题式研究, 提倡“同课异构”, 即多人同上一节课的研讨。把研与训有机结合起来。培训之前有调查、有布置, 让教师通过教研找问题, 找到问题, 再来学习, 学有体会再行指导, 解决培训与教师实际工作脱节问题。并及时通过网络放大这样的参与式学习, 分享实践中的思考, 促进思考后的提升以及提升后有思想、有理想的实践。

三是提倡跟班培训和组织教师外出交流学习活动。比如建立城乡学校发展同共体, 实现有效共建, 共同发展;不同学校之间互派“访问学者”, 合作交流;还可创造条件, 把教师送到发达地区学校考察学习。

龚雄飞:教师培训也要以人为本, 培训的方式要切合教师需要才能提高培训的实效性。除了要大力开展送训下乡、送训到校和菜单式专题培训外, 还要灵活采用专题式讲座、上课说课评课式、问题研讨式、学术沙龙式、案例研讨反思式、自读自悟式、现场观摩研讨式等各种形式, 要做到面授和自学相结合、理论学习和教学实践相结合、观摩和交流研讨相结合、学习和实践反思相结合, 实施有效培训。

二要重视培训的策划。如我们对中小学校长的培训采取“专题跟进式”培训模式, 每年确定一个培训主题, 并围绕这个培训主题, 采取“基地培训、考察学习、远程研修、校本实践”的培训模式进行培训。这种培训形式以“问题”贯穿整个培训过程, 围绕问题组织3-5场专家报告, 从理论上帮助校长们提高认识, 安排一位名校校长进行典型经验交流, 校长们在实际经验中受到启发;开展多次小组研讨, 2-3次全班交流, 引导校长们在研讨和交流中共同学习, 相互提高;参观2-3所学校, 用典型的案例深化校长的认识;参观回校后, 校长们把培训和考察学到的经验引进自己的学校, 结合自己的学校解决学校的实际问题。

王和圣:大部分的老师接受新事物时总留在模仿的层面, 只有少数老师会在模仿的同时去创新, 因此能提供老师借鉴、模仿的教育教学培训形式应该是比较适合中小学老师的培训形式。

林子娥:这个问题说出了教师的心声, 教师想要的是通过学习提高自己驾驭课堂的能力, 是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海师大”中学教师“周末流动培训学院”的活动模式为教师的教学活动、案例分析与研讨做了很好的尝试。

七、培训内容之惑

对于“您认为您所参加的教师培训存在的最大问题依次是:a培训的内容不符合教师工作需要, b培训师资素质不高, c培训形式不切合教师工作, d培训组织混乱e培训经费太高, f其他 (请注明) ”:有10人次将“培训的内容不符合教师工作需要”排在第一位;而对于“您觉得什么样的培训内容对您的工作更有帮助”:教师们提出的大多是教学方法和教育教学实践方面的内容, 如:针对教学实际的理论、操作性强的做法;教学的方法、应用的模式、手段;有效的生本课堂;如何做好班主任工作;如何设计好一堂课;课例分析, 等等, 甚至有教师提出“不要讲学历方面的知识”。表明培训的内容和教师的实际需求还存在相当的差距, 如何才能缩小这种差距呢?

周积昀:一要落实“引导式”学习。其实教师的培训学习也是需要引导的, 要重视引导教师全面正确地认识自己、认识教育理想, 找到理想与现实的结合点, 要引导教师“留一只眼睛看自己”, 在关注教育“技术”的同时, 关注自己的“内功”修养。

二要开发多样化的培训。这个调查结果说明, 当前我们所提供的培训覆盖面还是不够的, 在培训中, 尤其是对一些教育教学细节的关注不够, 导致指导泛化, 隔靴搔痒, 降低了培训实效性。因此, 要建立和完善分类指导、分层培训的机制, 应对不同教师不同的培训诉求。

龚雄飞:为提高培训内容的针对性, 培训机构首先要建立培训专题调研制度。海口教研院在每个学期开学初和结束前, 都有计划地组织小分队下到学校了解一学期来教师参加培训的情况, 征询教师最需要的培训内容、项目, 最后, 在综合收集来的教师意见的前提下拟定培训课题, 然后才选派相关教师进行备课和试讲。其次是培训教师磨课制度。就是对各个培训专题的主讲教师在上台讲课和给老师培训之前, 都要在培训教师中先试讲, 并根据大家的意见对所讲内容进行修改, 进行反复地磨课, 保证上课的质量。三是建立专题审查制度。海口教研院对培训教师申报的培训课题进行严格审查, 要求专题中至少要有不少于三个来自教学一线的案例, 案例要注明在何时何校采集的。案例要有分析、诊断存在的不足和体验、分享成功的经验及改造完善教育教学活动等的功能。四是建立质量监控制度。在每位教师完成培训后, 由专人向参训教师发放评价表征求教师对主讲教师讲座的意见。这样才能保证培训的内容和施训教师都符合教师的需要。

王和圣:培训内容应该分层次:骨干教师培训应该注重理性化的培训, 培训这些老师如何进行深层反思、如何提升自己的专业境界、如何提炼自己的教学理念或教学风格等。青年教师注重培训过好常规教学关, 培训老师研读教材、课标, 如何有效上课?如何科学评价教学结果?如何与学生沟通等。普通教师则注重感性培训, 如何模仿、如何反思、如何改进、如何创新等方面培训。

八、教师对培训的期待

对于“您认为目前教师培训工作中存在什么问题?您对教师培训工作有何建议?”教师们对此也提出了自己在培训中的切身体会:“目前的培训工作感觉是为了完成必须的工作而去做, 实际并没有对教师的成长起真正的促进作用。我认为, 真正让教师成长, 培训就必须要进入课堂, 做到切合实际。比如, 现场听一节课, 专家根据这节课进行点评, 指出这节课的优缺点, 并说明这节课运用了什么样的教学理念等等。”“通过上大课的形式一人讲百人听, ……讲课教师只是纸上谈兵, 没有生活实践, 不能切实地考虑一线教师教育教学所面临的问题进行培训、解疑……主讲人应到一线深入生活。”“讲授的教师不要照本宣科地给我们讲那些书上就有的理论, 应在培训的过程中举些案例让大家根据书上的理论以及自己的教育教学经验进行交流讨论。”……教师的这些期待对进一步改进培训工作有何启示?

周积昀:走向师本, 走向课堂, 走向问题解决;关注细节、关照个性、关心体验是培训发展的大趋势。一方面, 培训要满足教师的个体发展诉求, 另一方面, 培训要引导教师的对培训的合理诉求, 让教师在专业化的道路上健康持续发展。

对策:

一要打造研训共同体, 建立有层次的、系统化的省、市 (县) 、校 (区域) 研训体系, 建立教师、教研员、理论工作者 (专家) 的培训共同体, 形成理论专家、教研员、学科带头人 (骨干教师) 和普通教师有层次, 有自主研究和思考, 全方位专业支持, 在引领下发展的教师成长机制。

二要打造多元化培训平台, 让不同教师在不同平台上充分展示, 发出自己的声音, 成为培训的主人, 主宰自己的专业发展。建立诸如“教学竞赛”“学习社区”“网络课堂”“特级教师工作室”等平台, 形成教师多元化的发展空间。

三要形成有效的培训保障体制机制, 包括基地建设、经费投入、培训制度建设和有效的执行、培训队伍 (骨干和专家) 的打造, 开展培训专题研究, 开发培训资源等。

王和圣:培训就是服务和引领。提供高质量的服务需要有高素质的培训师资、高水平的服务保障和高效率的服务管理。引领要有目标, 更要有层次。引领从广义讲, 是将目前老师专业最缺少但又是基础教育改革最需要的专业知识、技能拔高。引领从狭义讲就是分层次帮助老师准确把理解教材和课标, 找到合适的教育教学方法, 适应新课程下新一代学生的教育手段和艺术。培训工作更应该关注三个方面:老师的心理健康、职业疲劳;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老师自身专业素养的自我提升。

龚雄飞:有一些培训更多的是强调课程知识的培训, 而不是课程实施策略的培训, 现在的教师缺乏的不是课程知识, 而是缺乏课程实践的智慧, 缺乏行动的策略。培训方法上过份地强调了理论学习, 案例研究和促进教师反思的培训不够, 引导老师把抽象的理论还原到实际的、具体的教学案例和具体的教学策略上的培训做得也不够。所以培训一定要回归到教师的生活, 回归到教师的教学实际。一句话, 就是要让理论着地, 让实践开花, 实现理论和实践的对接。

兰祖军:培训不仅仅是培训活动的过程, 要使培训有针对性, 培训前后有一些工作要做:组织者在培训前要分析受训者的需求, 制定有针对性的计划, 最好也让培训者参与进来做问卷调查和座谈;培训结束后要对培训进行评估, 引导受训者反思自己通过培训收获了什么, 了解受训者对培训者的满意度, 受训者对培训者的水平是最有发言权的, 满意度低下的培训课程今后不再安排, 以免滥竽充数, 既浪费受训者的时间, 又让受训者对培训失去信心, 产生抵触心理。

摘要:教师培训是改善教师知识结构、提高教师专业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教师培训, 省有关部门对教师培训也做了大量的工作。为了进一步了解教师对培训的想法和需求, 根据本刊的安排, 7月-10月间, 我们对教师培训工作进行了调研, 并对教师做了问卷调查。我们将收集到的部分教师比较关心的问题请业内专家进行了简要的评析。这些问题是:一是教师参加培训的积极性为何不高?二是教师面临的挑战是什么?三是如何为教师参加培训打开方便之门?四是培训教材为谁而编?五是如何加强市县培训机构的师资建设?六是培训形式如何改进?七是培训内容之惑。八是教师对培训的期待。我们将专家对这些问题的分析安排在2009年第12期期和2010年第1期刊发, 目的是供大家学习、讨论, 以求把我省教师培训工作做得更好。

培训教师 篇2

关于组织实施“国培计划(2011)” ——县级教师培训机构培训者远程培训项目 远程培训辅导者集中培训的通知

各相关省、区(市):

为落实《教育部办公厅财政部办公厅关于做好2011年“中小学教师国家级培训计划”实施工作的通知》(教师厅[2011]2号)及《教育部办公厅关于组织实施“国培计划(2011)”(教师厅函

[2011]21号)——县级教师培训机构培训者远程培训项目的通知》精神,定于10月22日在北京举办“远程培训辅导者集中培训班”。现将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报到及离会时间

报到时间:2011年10月22日下午5点前 离会时间:2011年10月27日

二、报到地点

报到地点见附件2。

三、有关要求

1.请全体学员携带一篇本区县教师进修学校面对新形势下教师培训工作所作的自身swot分析报告或分析报告要点(word文档、ppt演示文稿均可)。

2.各项目省和项目市县认真填报骨干面授学员参训信息表,并将名单于10月15日前发送至pxzpx@teacherclub.com.cn。邮件主题请写明“培训者培训项目辅导者报名表”。详见附件3。

3.请全体学员自带配有无线网卡的笔记本电脑,以便培训时使用。

四、其他事宜

参训人员食宿、资料等培训经费均由中国教师研修网提供。参训人员往返交通费由工作单位核实报销。

联系人:杨寄锦

电话:010-82232722 / *** 传真:010-8223574

5地址:北京市西城区黄寺大街23号北广大厦1018室 邮编:100120

E-mail: pxzpx@teacherclub.com.cn

附件:

1.“国培计划(2011)”——县级教师培训机构培训者远程培训项目各省参训机构及学员名额分配表

2.参训学员报到乘车路线

3.“国培计划(2011)”——县级教师培训机构培训者远程培训项目ⅩⅩ省(区、市)骨干面授学员参训信息表

中国教师研修网

培训实施办公室

二0一一年十月十一日

附件

1“国培计划(2011)”——县级教师培训机构培训者远程培

训项目各地参训机构及学员名额分配表

附件2参训学员报到乘车路线

外研社国际会议中心路线示意图

外研社国际会议中心地址

一、地点

北京市大兴区黄村镇芦城工业开发区创新路2号外研社国际会议中心

二、乘车路线 1.北京站:

a.乘坐692路公交车至“世界公园下”,换乘840路支线至“郝庄子站”下车,大约两小时车程。

b.乘坐地铁2号线,至“宣武门”下换乘地铁4号线,至“黄村西大街”下,A口出来,换乘840路支线公交车至“郝庄子”下,对面即是。

2.北京西站:

乘坐840路支线至“郝庄子站”下车,大约一个半小时车程。3.北京北站:

乘坐地铁4号线至“黄村西大街”下,A口出来,换乘840路支线公交车至“郝庄子”下,对面即是。

4.北京南站:

乘坐地铁4号线至“黄村西大街”下,A口出来,换乘840路支线公交车至“郝庄子”下,对面即是。

5.首都机场:

a.乘坐机场巴士,在六里桥下车,转乘840路公交车至“郝庄子”下,对面即是。

b.乘坐首都机场快轨,至“东直门”站下,乘坐地铁2号线至“宣武门”下,转乘地铁4号线,至“黄村西大街”下,A口出来,换乘840路支线公交车至“郝庄子”下,对面即是。

6.驾车:

路线1:京开高速公路黄村出口出来,第一个红绿灯路口右转西行到头,右转直行到头,右转即到。

路线2:五环路芦城、狼垡出口,上京良公路,西行2公里至芦求路口,左转约1公里路西即到。

附件3:

“国培计划(2011)”——县级教师培训机构培训者远程培训项目

培训教师 篇3

《河南省农村幼儿教师有效培训资料》是由《河南省农村幼儿教师有效培训研究》课题组的老、中、青相结合的幼教专家、园长和一线精英教师,从农村幼儿教师的实际情况和需求出发,精心收集、整理、编写而成的。它内容实用、条理清晰,分为上、下两册。上册为应知部分,下册为应会部分。应知部分包括幼教政策法规、专业理论、安全和卫生保健、家园共育、河南人爱河南五个部分;应会部分包括体育、音乐、舞蹈、美术、语言、计算、科学小常识等内容。其中,音乐、舞蹈、体育方面,还精心制作了四张教学光盘,随书附赠。

这样的内容构成,不仅适用于最基层的农村幼儿教师培训,高一级的乡镇、县(区)幼儿教师培训也可以使用。今年培训可以使用,明年、后年培训也可以使用。同时,幼儿园老师用来自学也很合适。

广播站:

《教师书屋》栏目,为您介绍有关儿童及其成长,有关教师生活、教师整体发展的优秀文学、艺术、科学、文化和教育出版物。同时,适合幼儿阅读的优秀读物,我们也希望能够推荐给广大教师,并通过教师推荐给孩子们。各位老师,您最近正在读什么书?正在给孩子们推荐什么书?您认为特别值得推荐的书,都可以联系我们,向我们推荐。同时,也欢迎出版社的朋友们,将你们出版的适合幼儿、幼儿教师、幼儿园的图书推荐给我们。

电子信箱:524247395@QQ.com。联系电话:0371-66315837。

(《河南省农村幼儿教师有效培训资料》,贺昌明/主编,河南省农村幼儿教师有效培训课题组/组编,海燕出版社出版)

“企业班组长培训教师”安全培训 篇4

培训对象:企业安全生产管理人员;承担或即将承担班组长安全培训的人员、安全培训机构的培训教师等。

培训内容:班组长的职责和作用;班组长必须具备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技能;班组长的领导、沟通协调、监督指导的技能;作为班组长培训教师应该具备的授课方法和技巧等。

培训时间:3天。

培训方式:集中授课、分组讨论、观看DVD、分角色发表等。

热忱欢迎有培训意向的企业和个人与我们联系。

联系人:胡福静王莺张玉

培训总结 - 高校教师网络培训 篇5

冯爱芬

河南洛阳河南科技大学47100

3线性代数作为理工科的一门基础理论课和必修课,它的重要性是众所周知的,教育部高校教师网络培训中心把它作为一门重要的精品课程来首先进行培训就是一个很好的说明。线性代数中概念、运算具有很强的抽象性和逻辑性,学生学习起来颇感困难,不免产生望而生畏的情绪,在教学中如何让学生轻松学习,便于理解接受,是我们老师常说常新的研究话题。我有幸参加了这次培训班,有机会目睹了名师的教学风采,领略了名师的教学理念,学习了名师的教学思想和教学方法,加深了对线性代数知识体系的理解,掌握了如何恰到好处的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了解了现代的远程教学。总之,通过这次培训,学到了许多知识,受到很大启发,收获颇多,感受很深,为今后教学指明了努力的方向,现总结如下:

一、语言生动,内容丰富,知识渊博,旁证博引。

郑州参加培训归来,李教授讲课的镜头常常在眼前萦绕,回味李教授多媒体的课件,单是题目就让人耳目一新。“润物细无声”“,随风潜入夜”。看到这些优美的诗句,自然就把人带到了一种春天般充满诗情画意的理想境界,数学的枯燥随之抛到九霄云外,带着轻松愉快的美好心情静下心来学习和接受知识,也许

再枯燥、晦涩的、抽象的东西也会变得生动活泼、清晰明朗、具体准确起来了。更不用说“不要板起面孔讲数学”,那一个个晦涩难懂的概念,一个幽默滑稽的笑话,一段精彩诱人的故事,“让抽象变得自然”,让自然变得轻松,让轻松变成愉快,在愉快中接受知识,真是世界从此不再“寂寞”。再听听李教授的比喻吧,“知识点可以分开研究,但他们是联系的不可分割的,好比人的身体的各个部分,把头砍掉,四肢分开,会是什么样„„”。从三阶幻方到五阶幻方,从“我们爱数学,数学爱我们”,到“代数几何熔一炉,乾坤万物坐标书,图形百态方程绘,变换有规矩阵等”,从学校学生到某足球代表队,由此把矩阵元素和向量的线性组合相联系;从方程组求解到把打假进行到底;无不是巧妙联系,妙趣横生,真正做到了让抽象变为自然具体,随风慢慢的潜入到你的大脑,无声无息的融入进你的知识体系。“世界是联系的”,李教授也又一次巧妙的给我们展现了这个千古不变的哲学观,真乃哲学大师呀!

二、概念引入,新颖独特,生动形象,巧妙联系。

线性代数这门基础课程的概念多,理论性强,晦涩难以理解,李教授讲课中采取的概念引入法实在令人难忘,教学的开始李教授就为大家灌输了一种理念:数学的是很有用的,是基础性的,是从实际中抽象出来的。所以李教授讲课中始终围绕这种理念,他将每个概念的引入都与实际问题相结合,展现给大家线性代数与其它学科的有力结合,体现着线性代数的应用价值,激起学习

者的极大兴趣,同时,这样教学很好地体现了数学学科的基础地位,学习者实实在在看到了线性代数为其他课程服务之处。

用简单、通俗的语言来表述抽象的难以理解的概念是李教授线性代数教学的特点之一,譬如把向量的线性组合与学校的某代表队相类比;向量的线性相关或无关,就好像几个不同的代表队的关系。用“寻根法”找源头,找历史背景。用李教授的原话“土话和官腔”相结合,先土话,后官腔;先具体,后抽象。使听者喜欢,又能快速理解和正确掌握。

三、几何、代数融为一体。

李教授在整个讲课过程中,对线性代数一直体现着一种思想理念:空间为体,矩阵为用。线性代数的研究对象几何、线性空间、向量,研究工具代数、矩阵运算,从向量问题开始到矩阵语言描述、矩阵运算解决,从而对向量问题进行解答。例如,从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几何意义,向量与向量的关系到二阶行列式、三阶行列式,然后又联系到重庆的汽车很挤,“把人都挤成照片”等,时刻把几何、代数联系在一块,已经到了炉火纯青的境界。

四、数学聊斋,引人入胜,精彩课堂,使人难忘。

李教授把数学的魅力展现给了我们,也给我们带来了数学之外的享受。一则“峨嵋山的佛光”的数学聊斋,仿佛已经把我们带到了峨嵋山下,既欣赏了祖国的大好河山,又体会了名家大师是怎么时时刻刻把日常生活中的普通现象和数学相联系,处处体现出自己的“数学味”。还有“指鹿为马”、“挂狗头卖羊肉”等

等如是之说,令人难忘,回味无穷。

总之,通过这次线性代数精品课程网络师资培训,在教学中给我们开阔了视野,灌输了先进的教学理念,学习了名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技巧,为我们今后的线性代数乃至其他精品课程建设提供了思路和方法,并为和其他兄弟院校进行交流提供了平台,希望这样的培训多多开展,也希望聆听更多的教学名师授课。

“窥一豹可见一斑”,以上总结是个人感想和收获的一部分,不当之处,敬请指正。

培训教师 篇6

【关键词】教师培训 方式反思 考核评价

【中图分类号】G4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671-1270(2014)02-0005-01

随着素质教育改革的深入推进,师资培训已显得尤为重要。众所周知,教育发展的关键是教师,只有教师的发展,才有学校的发展,也才有学生的成长。面对新课程在培育目标、课程结构、课程标准、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教学评价等方面的变革,以及近年来教师培训层次的提高、培训机会的增多,如何提高广大教师的培训质量,进而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一、注重拓宽培训方式,提高培训实效

“学习是每个教师的终身工程”。作为教育主管部门和学

校,必须把教师的培训学习与教学工作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为教师提供形式多样的培训机会,积极创设一个人人能学,人人爱学的环境,使教师的教学理念、专业知识适应时代发展的步伐。

(一)关门学,自我学习提素质

没有理论指导的实践是盲目的,要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除教师个人的专业知识储备外,还必须让教师掌握先进的教育理论和教育技术。新课改已经实施多年,许多理论成果都已成形,学校要加大教师培训的经费投入,选购一些国内外理论书籍、媒体资料,制订切实的学习计划,出台相应的措施,引导教师进行教育理论自学,以提高教师现代教育理论素养。

(二)出去学,开阔眼界长见识

学校要注重不同层次教师的业务进修,积极为他们提供更多的外出学习的机会,鼓励教师积极参加各种教育教研活动,加强外地先进教育信息的捕捉,并与之加强交流和协作,避免教师坐井观天,夜郎自大。通过出外听课、参观学习,开阔视野,增长见识。

(三)请来学,传经送宝长经验

教育主管部门、有条件的学校或者多校可以联合邀请一些知名专家、学者来校举办教育理论专题讲座,释疑解惑;邀请学者、教研员来校深入课堂指导、听课、诊断教学教研问题,以提高教师理论水平;聘请专家学者担任教育教学顾问,确保培训工作高起点、高质量。

(四)互助学,共同学习促提高

学校要通过系列讲座、组织研讨、集体办公积极为教师搭建名师成长平台。比如利用教法创新讲座、优秀教师讲座、班级管理讲座等,让教师及时了解教学改革动态,及时改变观念;组织有针对性的课题研讨、集体备课和听评课,促进教师互相交流与学习,使之互动互补,进而达到教学资源优化配置和效益最大化。

(五)用媒体,丰富载体学经典

随着多媒体技术的发展和在教育教学中的广泛应用,以及近年来 “云教育”理念的提出,“云教育”平台的应用,微课,作为一种新兴教学设计模式和学习方式兴起,新近涌现出来的一种在线课程开发模式——慕课的热炒,使教师培训的方式、载体更加丰富,学校要有计划的引导广大教师利用网络资源,学习大师们高尚的道德情操和精湛的教学艺术,丰富自己的知识,开拓视野提高自己的理论素养。有条件的学校可以建立录课教室,充分利用微课原理,观摩已有的微课案例或录制自己的微课教学案例,从中学习细节、学习经典,以提高教学业务水平,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二、注重培训经验总结,促进教师反思,内化专业素质

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曾经提出一个公式:教师的成长=经验+反思。我国新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也明确提出,强调教师对自己教学行为的分析与反思。近年来教师自我反思能力已成为世界各国备受关注的影响教师专业成长的核心因素,反思成为促使教师更为主动参与教育教学、教师教育教学效果提高和专业发展更为积极的重要手段,也是教师从经验型和研究型、向专家型转变的必由之路。因此,我们一定要注重教师培训经验的总结和培训反思、教学反思的撰写。要针对培训学习的主要内容、做法,总结培训体会,反思培训学习的得失。特别是外出培训学习的教师,回校后“仿课”和反思总结,把学到的精品课和经验“搬回家”,让全体教师共同分享、提高。

三、注重培训考核评价,突现培训实效

学校要建立教师培训成长档案,将教师的学习计划、培训学习反思总结、培训成果等资料及时存档,采取教师自评、教师互评、学校导评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评价,除此外还要注意两个方面的考核评价。

(一)注重教师培训与课题研究结合考核

教师培训的目的不仅仅是为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更重要的在于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学校要树立“教科研促训”“教科研促教”的意识,将课题研究作为检验教师培训实效的突破口,让培训教师参与到课题研究中,在教学研究实践中不断提高教师教科研水平,使之习惯于带着研究的目光来发现和思考日常教学中的问题,把日常教学与教学研究融为一体。

(二)注重培训与教师传班带相结合考核

培训教师 篇7

一、“研训一体”教师培训模式研究情况及趋势

“研训一体”教师培训模式的产生, 应该追溯到20世纪六七十年代。当时在美英等国, 就已经感受到教师培训存在较大问题, 他们认为将中小学教师集中起来由大学和教师教育机构进行培训, 由此带来的主要问题是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脱节。于是美英等国积极探索教师专业发展的新形式。

1986年, 在霍姆斯小组 (HolmesGroup) 的积极倡导下, 美国成立了一种新型的教师职前培养和在职培训机构——专业发展学校。专业发展学校强调紧密结合学校教育改革与教师的专业发展, 强调将理论研究引入教学实践, 教师的教学实践渗透研究, 形成一种在教学实践过程中自主探究、解决教学实际问题的学术导向。之后, “以学校为中心”的教师在职研训一体培训的理论得以确立, 教师研训一体形式得以发展。20世纪80年代中期后, 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教师培训理念, 很快推广到东南亚以及非洲、拉丁美洲等国家。

在我国, 为了提高基础教育质量, 提高教师素质, 采取的措施主要有两条, 一是加强对教育的主渠道——教学的研究;二是对教师的系统或专题培训。由此, 从上到下建立了教研机构、教师进修培训机构、教科所机构和电教机构, 建立了相应的中小学教科研制度、中小学教师培训制度和中小学电化教育制度, 并形成了相应的专业队伍。上述这些机构在不同的历史阶段, 有分开设置或合一的情形, 但在推进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方面都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 都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目前, 学历达标任务基本完成, 转入面向全体教师的继续教育培训阶段, 在培训工程的实施中, 人们意识到改革教师培训模式的必要性和迫切性。在积极探索新的教师培训模式的进程中, 有志者开始关注引进国外的教师培训理论与经验, 并结合“本土化”的培训条件与研究成果, 在实践尝试、思考探索中, 如何将教师的教学、研究和进修整合起来, 成为一个有意义的“研究命题”。于是开展包括专业理论学习在内的研训活动 (研是教学研究, 训是专业进修) 成为教师发展的主要渠道, 孕育着“研训一体化”继续教育培训模式的形成。

二、研训一体培训模式运作方式及特点

现阶段, 在我国县域教师教育层面的研训一体运作方式比较复杂, 至少存在四种形式:

第一种形式是统整式的研训一体化运作方式, 即县教师进修学校、县教研室以及电教、仪器等机构实质性的合并在一起, 发挥优势互补作用, 形成了研训一体化的管理体制。

第二种是协调式的研训一体化运作方式, 即县教师进修学校、县教研室等机构独立存在, 但由一名教育局长主管, 成立教师研训一体化培训领导小组, 按照各自分工, 强化进修与教研的紧密集合。

第三种是以教师进修学校为主体的研训一体化过渡性运作机制。在县教育局的统一领导下, 教师进修学校承担着教师进修提高的具体管理职能, 他们将推动广大教师参与教育教学研究作为教师进修提高的重要任务, 把教师的培训、教研和教学统筹规划、统一部署, 有力地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发展。

第四种是以教研室为主体的研训一体化管理机制。一些地方形成了以教研室为主体的研训一体化管理体制, 教研室在教师培训提高中发挥了很大作用, 但教师进修学校却被排斥在外。

在湖南省安化县, 研训一体化属于第一种即统整式的研训一体化运作方式。安化县教师学习与资源中心成立于2006年2月, 由原县教师进修学校和县教研室以及电大站等机构整合而成。教师学习与资源中心的成立将安化县教师培训进修提高、教育教学研究、教育教学实践融为一体, 为统整式“研训一体”培训模式创建及其工作开展提供了机构保障。2008年底, 我们申报并承担了湖南省十一五规划教师继续教育《创新农村中小学教师培训模式, 增强教师培训实效性》专项课题。在课题研究中, 我们根据县情和县域教师继续教育现状以及机构自身特点, 提出了“构建研训一体培训模式, 切实增强教师培训实效性”的整体思路。

我们认为“研训一体化”, 是一个融“管理模式”和“行为方式”于一体的概念。具体可以从三个层面理解“研训一体化”的内涵:一是研训机构要充分整合教研、科研、培训等方面的资源, 承担教育教学理论与实践的研究、指导和师资培训任务, 有效推进本地区教师队伍专业化发展;二是研训管理者要承担研和训双重任务, 并确保二者有机融合;三是研训学员要在“研”中“训”, “训”中“研”, 促进自身专业水平与能力的提高。基于此, 安化县研训一体化运作模式具有以下三个特点:

⑴从“研训分离”走向“研训合一”:长久以来, 安化县教师教育的培训机构和教育教学研究机构是分开的。培训部门和研究部门整合后, 原“教研员”的名称已不复存在, 改名为“研训员”, 承担新时期教师教育教学理论与实践的研究、指导和师资培训任务。

⑵从“承上思维”转向“顺下思维”:资源中心作为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的“中介”、教育方针政策与措施行为的“中介”, 必然也是上级业务指导部门和上级教育行政部门与中小学之间的“中介”。在新课程实施的过程中, 更应关注教师的利益, 为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提供服务。正如新课改理念所倡导的把重心转移到以学生的学为主, 关注学生的可持续发展一样, 资源中心及研训员更多应关心的是教师的“教”, 关注的是教师的可持续发展, 由传达者、执法者变为协作者, 参与者。

⑶从“单一型教师”转向“多能型专家”:新的课改以及由此而进行的培训部门的机构改革给研训员带来了“专业化发展”的取向问题, 研训员要树立“集研究、培训、服务为一体”的专业化发展目标。

三、研训一体化教师培训模式工作策略

⒈调查现状和需求, 寻找方向

新课程对于教师的专业化水平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教师从心理到理念以至于教学行为和教学能力上是否有了充分的准备, 如何寻找一条切实有效的教师专业化发展之路。对于资源中心的专门从事教师发展的职能部门和研训员来说首先要心中有数。要十分熟悉和掌握教师的动态和了解教师迫切的需要, 以此制定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各种层次的要求和打造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计划。

⒉建立基地实验校, 摸索规律

由于安化县县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 课程资源的配置与分布也很不平衡, 特别是农村薄弱学校的硬件配置还很不完善, 教师资源也很薄弱。因此, 建立基地实验学校, 在本地区内部加强交流与合作, 以强带弱, 以点带面, 也是落实课程改革目标、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 也是加强教育教学理论与实践的研究、指导和师资培训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需要。

⒊加强示范与交流, 树立榜样

顾怜沅先生在关于教师培训模式的改进研究中指出:教师需要有课例的专业引领;教师需要有行为跟进的全过程反思。在经验筛选过程中, 注入理论思考的活力, 经过经验与理论的两个回路改造现状。在新课程实施的过程中, 更需要成功教学案例的积累。把成功的经验推广, 特别是向农村薄弱学校传递和示范。因此在培训方法创新的同时, 要注意在此过程中涌现出的具有先进理念和能够真正有效提高课堂效率的教师个人和基层教研组集体。评选出首席教师、县级学科名师、学科带头人等, 在全县范围内引领和示范。通过面与面的交流或网络、录像等现代信息技术辐射, 建立县级层面的学科中心组, 形成团队, 实现资源共享。

四、研训一体化的实施模式

在开展教师培训进修提高、教育教学研究、教育教学实践活动中, 针对教育的问题与障碍, 积极为教师创设活动情境, 让教师以平等的、合作参与的互动方式来解决教育问题、改进教育实践, 加强了研训一体化培训模式的探索, 初步构建了“融国家、省市、县、乡、校多级互动于一体、集天网、地网、人网各种资源于一身”的“三四五六”等四种研训一体化操作模式。

⒈“训—研—训”三步式研训一体模式

这种培训模式主要是指充分利用国家及省远程培训资源, 将远程培训与校本研修有机结合起来, 让远程培训的理念落到实处, 让校本研修有理论支撑和专家引领, 使二者珠联璧合。力求使各校各教师在享受上优质资源、接受专家培训的同时, 将培训理念与本校本人实际相结合, 形成地方特点和个人特色, 从而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和本地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训:是指组织教师参加和接受国家或省级远程培训, 一方面接受优质资源和优秀专家的传道授业解惑;另一方面结合本地及自身实际进行教育实践和自我反思, 找准方向, 寻求发展。

研:指县级研训员 (远程培训辅导教师或班主任) 在指导教师远程培训的同时, 搜集和整理学员们反馈和反思, 组织本班学员或网上研讨或集中研修。

训:主要是指在县级培训机构和研训员的指导下, 以学校为单位, 就远程培训与学校实际相结合, 进行校本研修。或进行成果展示, 或进行经验交流, 或进行困惑探索, 或进行拓展延伸。力求使参训教师将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 形成地方特点和个人特色, 发展自身, 引领同伴, 促进教育教学和教育科研质量的共同提高。

⒉“研—训—研—升”四步式研训一体模式

这种培训模式一般用于县级培训, 主要采取专题互动的形式, 将传统的集中培训与个案研修有机结合, 旨在给教师一定的理论与实践的结晶。我们充分发挥了县研训学科核心组和专家的力量, 构建了“研—训—研—升”四步式研训一体化模式。

研:研训员 (专家、教研员或县研训组成员) 在年初进行专题调研, 了解和发现教师培训进修提高、教育教学研究、教育教学实践活动中的主要问题。

训:研训员在调研的基础上, 进行集中培训, 或专题理论讲座或展示精彩课例展示, 参训教师现场反思。

研:研训员组织参训教师现场反思, 针对研训员所讲内容提出问题或实际教学中存在的疑虑现场探究、讨论, 进行现场诊断。

升:研训员进行陈述总结, 使研究问题进一步升华, 形成可推广、借鉴的理论经验。

⒊“备—授—研—训—行”五步式研训一体模式

这种模式一般将传统的区域研修与个案培训等模式紧密结合, 主要用于乡镇及区域性联片面研训。主要依托并发挥乡中心校在校本培训中的中心作用, 灵活采取校校联动、分片组合、中心小学带动校本培训运行模式, 将本乡镇内相邻较近的几处小学划为一个集体研训片, 成立跨校际的各年级学科备课组, 立足于教学实践进行以“总结、交流、反思本周教学情况, 理论学习, 课例评析, 先周集体备课”为重点的分科研训活动。

备:挑选主讲教师进行认真备课, 精心进行课堂教学设计。

授:组织主讲教师授课, 进行说课或讲课。参训教师共同听课观课, 关注记录教师的教学设计。

研:进行评课议课等研讨活动, 研究讨论该课在设计中的优点以及不足, 择其善者而从之, 其不善者而改之。

训:组织相关培训活动, 总结经验, 形成并推广研究成果。

行:把“思”转为“行”, 运用于教育教学科研之中。

⒋“观—议—改—研—训—叙”六步式研训一体模式

本模式以课堂教学为主要阵地, 以观课议课为主要手段, 立足校本研训, 针对课堂教学进行了反复诊断式研究, 以此努力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

观:学校定期组织教师进行观课活动。

议:让参与教师掀起“头脑风暴”, 进行互动评课, 每位参与观课的教师以研讨课为例, 交流讨论新课程理念下课堂教学结构以及在教学实践中的问题与困惑, 人人谈看法, 讲修改意见, 让老师们参与到研讨交流中来。

改:根据议课建议, 由校研训组成员与执教者共同修改完善, 手把手地进行二次备课, 按照课改理念下的课堂教学要求, 从总体结构, 到每一个环节, 甚至到每一个问题的设计, 进行精心研究, 然后由执教者再完善备课, 准备二次上课。

研:将二次修改完善的课, 进行二次上课展示, 供全校教师学习、借鉴。

训:二次上课展示结束后, 主要围绕课堂教学模式、教法、学法等进行评议, 进一步强化教师对新课程课堂教学的理解与掌握, 并把好课推荐到县乡活动中展示、观摩。

叙:最后由参与者把每个人的“叙说”聚焦到一个或几个“教学事件”上, 以“文字”的形式整理成一份相对完整的“教学叙事”, 并发布到网上的网络日志中, 供全县老师交流。

“融国家、省市、县、乡、校多级互动于一体、集天网、地网、人网各种资源于一身”的“三四五六”等四种研训一体化操作模式是集培训、科研、课改、教育教学为一体的培训模式的多途径探索。这样的研训模式充分发展了课改理念, 打破了培训与教研“两张皮”的传统, 让研训员及教师成为互动参与者, 更符合、更贴近教学实际, 更有利于解决教学中最实际的问题, 更有利于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当然在实际研训活动中, 针对内容不同, 对象不同还有很多变式, 我们将进行进一步深层次的探索。

五、研训一体化教师培训模式研究工作的收获与思考

通过几年来的研训一体化培训模式的实践, 取得了显著的效果。一是克服了农村小学教研活动内容单调, 形式单一, 不便组织等弊端, 为教师的学习和交流提供了可能与方便, 也为农村小学教研活动的开展提供了一种有效的组织形式。二是有利于先进教学思想和经验的学习和推广, 对于引导教师转变教学思想观念, 提高教师整体业务素质, 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三是促进了教师专业化成长。三年来, 安化县在省市教学比武活动中佳绩频传、凯歌高奏, 共取得省级一等奖十多人次, 市级一等奖近二十人次。四是保障了我县教育教学质量的稳步提高。

培训教师 篇8

一、卓越工程是我省教师培训工作的新发展

我省先前的特级教师培训工作, 为卓越工程的实施提供了一定的实践基础与经验。早在2007年, 我省特级教师培训工作遵循“培训提高”与“发挥作用”相并重的原则, 逐步建立了一批以特级教师为领衔人、以本人任职学校为基地的特级教师工作室, 在队伍建设与发挥优质资源作用方面进行多年的实践与探索。一方面采取基地专题研修、省外高端访学交流、工作室研训活动等方式开展培训活动, 激发特级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与热情, 使特级教师得到了真正的修炼和逐步提高;另一方面依托特级教师工作室开展的教学展示、送教下乡、专题 (专项) 研究、师带徒等一系列教师培训活动, 在基地校、所在县 (市、区) 域乃至全省的教师培训、教育教学研究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都发挥了重要的示范引领作用, 也体现了特级教师队伍的人才价值和专业影响力, 在全省打造了一批具有个性特色、有影响力的特级教师工作室 (如邢益室、余志君、郑冬梅、李国良、张国红等特级教师工作室) , 为海南名师队伍的打造奠定了基础。同时, 2014年正式启动的省级骨干校长培训工程, 培养了一批省级优秀校长队伍, 带动了一批学校的发展。

然而, 由于先前的特级教师培训工作一直未专门立项, 投入经费有限, 项目开展缺少保障, 许多工作开展不到位, 难于充分发挥其作用, 更缺少物化成果。我省卓越校长工作室、卓越教师工作室的启动, 为项目实施提供了经费保障, 进一步扩大了专业引领力量, 加大了项目辐射与影响, 这是我省在多年的教师培训实践和探索的基础上实施的新项目, 也是我省特级教师培训工作的继承与创新, 体现了我省教师培训工作的发展。

二、实施卓越工程, 将促进我省一批优秀校长、教师走向卓越

当前, 实施教师培训卓越工程在我省教师培训工作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1. 实施卓越工程, 强化了工作团队的培训功能。

卓越工作室列入了省级教师培训立项项目, 有了项目经费的保障, 可以自主开展更多的培训活动。同时, 利用卓越工作室项目的实施, 可以结合其他教师培训项目, 承担起相关的教师培训任务。如, 卓越工作室项目与省级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骨干校长提高培训项目相互贯通, 通过特级教师专业引领开展省级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提高培训活动。同时, 利用卓越工作室的项目管理、经费使用的工作机制以及专业团队优势, 可以承担起市县和学校的教师培训、教科研工作任务。一个卓越工作室, 好比一所教师培训的机构或基地, 可以承担起教师培训的示范和引领作用。

2. 实施卓越工程, 可以使我省有限的优质资源得到充分、极致地利用和发挥作用。

卓越工作室项目, 相对于先前的特级教师工作室或骨干校长培训工作都有了新的发展。一是专业引领团队从工作室领衔人 (特级教师) 扩大到省级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或骨干校长, 甚至是省外名校长、名师, 扩大了专业团队范围, 增强了专业人员力量;二是优化了专业团队的结构, 工作室成员除领衔人 (主持人) 外, 还聘请了项目指导专家 (包括高校专家和省外专家、校长) , 并设立项目管理秘书。部分工作室还基于团队骨干成员建立若干基地校, 以承担工作室任务并自主开展各种校本研训活动, 这有利于整合教师培训与教研工作, 实现与校本研修的有机融合, 使教师培训活动更加“接地气”, 校本研训活动更有成效。

3. 实施卓越工程, 有助于促进我省优秀校长、教师向更高境界发展。

我省已建立了“骨干教师———学科人———特级教师”的教师专业发展层次, 在教育管理干部培训方面也启动了骨干校长的培训工程。卓越教师工作室, 实行特级教师和省级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三级贯通;卓越校长工作室采取“1+1+5”模式即“1位主持人 (卓越校长) +1位导师 (专家) +5位成员 (省级骨干校长) ”进行组建。卓越工作室主持人及成员, 绝大部分都是我省中小学校长、教师队伍中的优秀者, 实施卓越工程可以帮助一批校长、教师梳理教育教学思想与理念, 提炼自己的办学模式, 加强其自身研修, 提升专业素质, 同时也为一批优秀校长、教师展示自我、示范引领的平台, 让他们锻炼自我、走向卓越。如, 每一卓越校长工作室除了要求卓越校长每年参加省外的名校访学、跟岗学习、高级研修等活动外, 每年须接受工作室成员进室 (站) 研修, 每年集中进驻成员学校开展一次诊断活动, 每年面向成员学校教师组织一次教学开放周, 同时设立卓越校长工作室省教育科研专项课题, 针对教育教学实践中的重点、难点问题进行专题研究, 提炼、物化其实践和研究成果。

三、实现卓越的目标, 工作还任重道远

我省教师培训卓越工程的启动, 标志着我省教师培训工作正走向卓越。然而, 项目工作刚起步, 要真正实现卓越的目标, 还任重道远。我认为, 我省教师培训卓越工程的实施, 在项目定位、实施和管理方面应关注如下几项工作:

1. 目标卓越。

目前, 卓越工作室是我省最高层次的省级教师培训项目, 汇集了我省校长、教师队伍最高端的优秀人才。实施卓越工程, 培训目标要体现出卓越的目标追求。如, 卓越教师工作室主持人要有自己的教育主张, 要有明确的教育理想与追求;实施卓越工程要帮助卓越校长、教师梳理办学思想、教育思想, 提炼办学模式。又如, 每一工作室应结合其专业特点、团队结构, 选定、立项专项研究课题, 要出研究成果。

2. 整体规划。

我省教师培训卓越工作室项目实行三年一个周期进行立项, 为此各卓越工作室应按照三年时间做好整体规划, 分步分年度有计划地实施。

3. 基地自主。

各卓越工作室项目 (特别是卓越校长工作室) , 应建立若干基地校 (可以由工作室统一挂牌) , 并发挥好基地学校的作用。更重要的是, 各基地校应将工作室作为学校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平台, 将学校校本研训活动纳入工作室活动内容, 充分利用工作室的专家资源, 自主策划、开展校本研训活动。

4. 规范实施。

作为省级教师培训项目, 卓越工作室项目应认真按照我省教师培训项目规范要求实施, 重视做好过程材料收集和建档工作, 严格执行财经制度, 规范使用项目经费, 及时完成项目网络发布与学时学分登记。各卓越工作室项目一般由省级管理机构做好学分登记与审核工作。目前, 个别工作室开展的活动, 往往忽视了过程材料的收集和学分登记工作, 作为省级教师培训项目的优势未得到充分的发挥。

5. 总结宣传。

各工作室应重视活动简讯、简报的制作, 特别是利用互联网平台, 做好项目成果总结、宣传与推广。目前, “好研网”平台是我省中小学幼儿园教师的主要平台, 微信平台、美篇等网络工具为我省许多教师喜爱和广泛应用, 各工作室应建立网络工作室 (工作坊) , 充分利用网络平台, 加强交流与互动, 分享优质资源, 扩大项目影响。

培训教师 篇9

一高等院校教师队伍的特点

通过不完全调查数据分析,我们可以看到如今许多高等院校的师资队伍多数由中青年教师组成,其中青年教师的人数大概占本校教师人数的80%左右,且普遍具备较高的学历与职称。而其中绝大多数的青年教师,虽然拥有一定的科研经历,参与或者主持过一些科研课题,发表过一些高水平的论文,但是由于缺乏足够的教学经验,没有经历过辅导、习题课、答疑、带实验教学等基本环节的锻炼,也就无法更好地掌握大纲与教学进度表的走向,更无法做好教育教学工作。同时,如今绝大多数的高等院校在教师的工作考核上,往往存在重科研、轻教学的现象,以至于衡量一个教师的教学水平高低,往往主要看这个教师的科研能力以及其所承担过哪些课题项目,发表过哪些论文,争取到了多少科研经费上面,而忽视了作为一名优秀教师最应该做好的教育教学工作的开展情况。尤其是在评职称的时候,教师所发表的论文、所主持或者参与的科研项目更是职称评审的硬性指标,这也就造成了绝大多数教师的科研任务过重,压力过大,反倒没有精力、没有时间投入到教学水平的提高上。

二对促进教师教学发展、创新教学培训模式的几点建议

1加强对教学质量内涵的理解,进一步提高教师的教学艺术水平

创新型人才是当前社会发展迫切需求的高素质人才,也正因如此,如今各大院校都将培养创新型人才作为教育教学改革的主攻方向,这就要求教师们在课堂教学上要将教育教学重点放在如何培育更多的创新型人才上。而教学并不是简单的照本宣科,更是一门语言艺术,因为只有教师讲得生动、讲的精彩,学生们才能聚精会神地听讲,才能够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因此,为了让学生们能够更好地接受知识,培养自己的学习能力、思维能力,教师们就必须不断地更新自身的教学理念,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为此,各大院校可以通过多举办教育教学专题研讨会的形式,就如何提高教师的知识传授效果,如何提高学生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如何做好课堂教学设计等诸多专题入手,将其融入到教师的日常培训工作中,从而获得更好的教育教学效果。

2为新任教师、研究生助教开设培训班,进一步提高他们的教育教学能力

教师是课堂的直接责任人,其个人教学能力、教学水平对课堂教学效果、教学质量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所以为了构建一支高素质、高水平的教师队伍,打造一流的研究性高等学府,培育出更多的创新型人才,就必须为新任教师以及研究生助教提供必要的培训,采取多种帮扶形式,提高他们的教学能力与教学水平。一方面,高校应该邀请资深的教学名师、教育专家做报告,帮助新任教师、研究生助教树立作为一名优秀教师的正确发展与努力目标;另一方面,采取多对一的帮扶方式,邀请数名本校的资深教学名师担当专家,对新任教师以及研究生助教的实际教学能力进行点评,并且对他们的教学方法、教学内容设计、语言表达能力等诸多方面提出具体的改进建议。从而通过与资深名师的切磋与探讨,改进自己在教育教学工作上的不足,不断的提高自身的教育教学水平。在每次培训活动中,都必须确保每一名新任教师、研究生助教都能够参与,并且能够认真听取其他新任教师的试讲,从而取长补短,精益求精,更好地提升自身的教育教学水平。

3强化对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的研究,促进教学能力的提高

众所周知,只有拥有强大的教学能力才能够更好地驾驭课堂的教学秩序,推动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所以,进一步优化教师在课堂上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教学策略、教学技巧则尤为重要。也正因如此,高等院校应该针对此点,组织一系列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教学策略、教学技巧研讨会,对教师们进行专业化、系统化的培训与帮助,进而提高教师们在课堂上的教学驾驭力。尤其是当前,在高校课堂教学中,教师往往使用PPT进行教学,而通过对学生们的调查数据得知,绝大多数的学生对PPT教学模式往往抱有抵触情绪。因此,在教师培训上则可以结合实际教育教学需求,灵活开展培训工作,就如何提高PPT在课堂教学中的教学效果这一专题展开探讨与培训。并且从学生的实际需求角度出发,遵循以教师为主、PPT为辅,结合板书的形式做好PPT教学工作,使PPT能够更具吸引力、表现力,获得学生们的欢迎。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同时,也使教师获得更好的教学能力和更加实用的教学手段。

4整合好校内教育教学研究资料,丰富教师培训内容

由于当前教师们的工作量较大,科研项目较多,很难保证每一次的教师培训工作都能够吸引到所有的教师们参加,尤其是绝大多数的教师培训工作都是选择在教师们的私人时间进行,采取自愿模式,所以要想吸引更多教师拿出自己的私人时间,自愿参与到教师培训工作中来,就必须使教师培训工作具备一定的吸引力与号召力。这就决定了各大院校在开展教育教学培训工作时,必须要确保培训内容的丰富多彩,而要想做到此点则必须要做好校内教育教学研究优秀资源的整合。例如:各个高校应该充分发动各级教学名师获奖者、历届授课竞赛的获奖者,从事高等教育教学教改研究工作的教授,各专业的资深名师及离退休教授,共同形成教育教学工作组,结合他们个人对教育教学工作的研究与不同理解,向广大教师传播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从而帮助广大教师提高自身的教育教学能力。尤其是这些优秀的、资深的教育工作者们,他们不仅熟悉校史、校情,与专业、规范的培训师相比,他们的讲解也更加鲜活,结合了他们个人的体会与经验,对青年教师的培养具备更加重要的借鉴与示范作用。所以,在培训工作上也更容易取得良好的培训效果,吸引更多的教师积极参与到培训工作中来。

5精细构建教师培训运行机制,营造良好的教学文化氛围

良好的运行机制是做好培训工作的重要基础,也是确保培训工作得以贯彻落实的关键所在。因此,要确保教师培训工作的顺利进行,就必须对教师培训工作进行精细组织与策划,探讨建立符合本校发展的教师培训运行机制,从而确保各项教师培训工作都能够得以顺利开展。要想做到此点,高校必须要依靠一批教育教学专家,对国内外优秀的教师培训经验进行总结与借鉴,探索出适合本校应用的教师培训模式,并且对每一次的培训工作都做到精心策划,做到事前先对主讲人即将要培训的报告进行初步了解,从而获得更好的培训效果。尤其是在教师培训活动的开展过程中,要充分利用教师的成功教学经验,通过有效的研讨活动,对成功教学经验进行分享,搭建教师与教师之间的学习、交流平台,注重对优质教学方式的展示。也就是说在培训活动的操作过程中,可以采取让名师上台示范的方式,其他教师则可以通过与名师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比较进行自我反思,为今后的教学技巧提升与改进提供有益的启迪。同时,还应该充分利用好互联网媒体的作用,为教师培训建立一个中心网页,充分利用学校的各种媒体传播方式,对教师的教学发展、创新教学培训机构营造声势。这一举措则可为高校营造一个良好的教学文化氛围,从而构建有学校特色的教学文化。

总之,高等院校要想切实提升自身的教育教学水平,提高自身的教育教学质量,就必须树立科学的教育发展观,将高校的关注重点放在内涵建设与品质发展上,这就决定了高等院校必须注重教师教育水平、教学能力的提高,为教师提供一个合理的培训机制,从而促进高校教师的综合发展,进而建立一支高素质、高水平的教师队伍,为不断提高高校的教学质量,促进教育教学工作的良好开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摘要:众所周知,教师的敬业精神、教学理念、教学水平、教学能力等诸多因素都会对教育教学质量产生至关重要的影响。因此,各大高等院校要想进一步提高自身的教学质量则必须注重院校的内涵发展,也就是说从教师入手,提高教师们的教学能力,更新教师们的教学理念。而要想做到此点则必须努力探索与构建一条适合本校发展特色的教师培训机制,以便做好教师培训工作,切实提升教师的专业水平与教学能力,从而更好地开展教育教学工作。本文是笔者结合个人多年从教经验,就如何促进教师教学发展,创新教师培训模式进行的粗浅探讨。

关键词:教师,教育教学,培训

参考文献

[1]关守宁.改革教师培训模式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J].才智,2015(30).

[2]耿国彦,程向东.“问题——合作反思”教师培训模式的探索[J].今日教育,2006(05).

[3]黄勇荣.基于问题的多元化教师培训模式[J].继续教育,2008(12).

[4]徐娟.以中小学为基地:英国教师培训模式及其启示[J].大学教育科学,2007(01).

[5]单青.高校教师创新素质及其培养[J].江苏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02).

培训教师 篇10

全市152所民办农民工子女小学,从师资、生源、教学资源等方面来看,主要存在以下弊端:一是教师来源杂,或多或少地存在着基本专业素养缺乏的问题。汇集至民办农民工子女小学的教师,有刚出校门的各专业大学生,有退休应聘的老教师,其专业素养或者空白或者已至“谷底”,且此群体不稳定。二是学生来源杂,他们的学习经历各不相同,学习地域各不相同,难以实施较统一的规范性教育。学生随着家庭迁移,学习环境、地域也随之迁移,所具备的学习意识、学习能力存在显著差异,且难以短时内相融。三是教学设备、资源匮乏,必需的支持性条件缺乏。由于学校的产生、运行条件等因素的限制,导致了学校无法为课程教学提供强有力的保障,产生了不良的连环性现象与事实,阻碍了学科教学的规范性。

本市奉贤区、浦东新区等九个区县拥有相当数量民办农民工子女小学的区县,因为上述三个弊端的干扰与存在,无论是管理者群体还是教师群体,都难以顺畅、有序、有效地实施《上海市普通中小学课程方案》所限定的各学科课程标准。由此,策划学科课程培训至关重要。各区县针对此现状与需求,相继组织了学科课程培训。奉贤区就小学阶段各学科的课程标准解读、教材解读、课堂解读、教法解读等方面进行了培训,指导管理者群体、教师群体步入了《上海市普通中小学课程方案》的实施进程中。显然,上海市各区县正践行着一项教师专业发展的奠基工程。

一、解读课程标准

《上海市普通中小学课程方案》详细阐述了五方面的基本理念,包括树立课程是为学生提供学习经历并获得学习经验的观念;以学生发展为本,构思体现时代特征和上海特点的课程体系;以德育为核心,强化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培养;以改变学习方式为突破口,重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加强课程整合(包括课程目标、课程功能、课程结构和课程内容的整合),促进课程各要素间的有机联系。

课程方案所定向的课程理念派生了课程目标的多维整合,小学阶段与其他学段一样,其课程目标强调三个维度,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为了指导教师分别按照学科课程目标撰写教学设计,我们在培训中从以下三方面入手,帮助教师学会解读课程标准。

1.“三维目标”的立意

培训中,我们首先系统地向教师诠释新课改目标的确立及其基本特点:一是体现时代要求、国情和地方特点;二是强调为了每一个学生发展的理念;三是注重目标的多维整合,即综合考虑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第二,初步认知课程标准是对课程的基本规范和要求,即目标指向的教材要有利于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与经验,主动探索知识的发生和发展。这样有利于教师创造性地进行教学,同时也明白教材内容的构建体现了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反映社会、政治、经济、科技的发展需求,使学生能在多样、生动的教材中,配以相应目标,进行观察、实验、操作、调查、讨论等。由此,教师能初步感到课程标准对于教学过程的引领作用,也能确立学科课程中教材的目标构成,且初步学会为每一课时确立“三维目标”。

2.“三维目标”的内涵

课程标准兼顾了知识点、学习方法、情感意志和德育三大模块。我们引导教师明白一个道理,进行任何一种有目标的教学活动,为了达到预期目标,必须要有对目标内涵的充分认识。我们在培训中,对“三维目标”的内涵作了具体的诠释。

3.“三维目标”的拟订

目标的拟订必须依赖于教材体系,教材中蕴涵着“三维目标”。在培训中,教研员对学科教材进行剖析讲解,帮助教师挖掘教材的目标指向。

一是按照课程目标、学年目标、学期目标、单元目标、课时目标的层次逐层分解,使一个个大目标演变成一个个小目标,再设计具体的教学情境对学科教材目标、课程标准进行建构,使教学目标在教学中能得到落实。

二是针对课时目标,确定“教什么”,即根据学生已有知识点、需要掌握的新知识点及与已有知识的联系等,定出知识认知目标;在确认知识目标体系的同时,设计能很好或较好达标的教学过程;关键是要确定在此期间能让学生改进何种学习方法,培养何种学习能力,进而在教与学过程中,提炼教材中所能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三是综合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各个关节点,建构教学目标。小学阶段有近十门学科课程,我们通过循序渐进、逐步突破的讲训,使民办农民工子女小学的教师不管是否有过教学经历,都能尝试教学设计的过程。

二、解读教材

教材在学校教育教学中起着支撑作用。教材是需要教师和学生共同完成的载体。对于教材,教师要能动地乃至个性化地进行解读,能理解学科教材体系,且充分认识学科教材中蕴涵的科学性质和教育性质、目标任务等。学生则是在教材所建构的知识体系中以教材为支撑,融合已有知识、学习经验与生活经验,积极主动学习。教师则应该引导学生在教材中找到、发现、寻求新的越来越多的知识,同时帮助学生提升学习能力,丰富学习经历。

本着上述观点,学科培训中,小学阶段各学科教研员对理解学科与教材洞察等作了专项指导,有序地分学科培训教师,重点解决各学科整体框架与特质,力争在短时间内最大限度地让教师感知。下面简要介绍培训中的诠释内容。

语文——扩大识字量,注意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高。

数学——数学课程内容不仅包括数学的一些现成结果,还包括这些结果的形成过程;学生通过亲历过程,理解一个个数学问题、数学概念、数学结论形成的过程。

英语——把学习能力、英语思维能力和学用英语的心理素质作为能力培养的重要内涵,把视听量和阅读量列入知识的范畴。

自然——作为中小学科学教学的一部分,不仅要关注科学知识,更要关注学生科学态度的培养和科学探究能力的提高。

信息技术一养成信息技术情感和伦理道德修养,掌握信息技术基本知识和应用信息技术的能力。

劳技——学会动手,以爱劳动为总目标,提高学生技术素养。

体育与健身——坚持五个学习领域,即运动参与领域、运动技能领域、心理健康领域、身体健康领域、社会适应领域。

美术——培养学生对造型的应用、欣赏与评议等最基本的能力;唤起学生对生活的热爱,对想象的热忱;初步养成学生健康的审美情操。

音乐——音乐基础能力培养,着重感知、表现、鉴赏、创造等方面的学习。

品德与社会——体验和感悟道德品质,进行道德内化,使认知转化为行动。

三、解读课堂

教师驾驭课堂的能力是完成学科教学任务的重要前提。因此,课堂教学始终是我们组织培训的关注点。以教案设计、视频课堂教学实录为主要渠道,我们组织教师走进课堂教学,以构建课堂教学新模式为目标,向教师提出下列课堂教学程序与要求。

1. 目标

从“三维目标”角度,让教师辨析出:这节课要学习哪些知识?学到何种程度?这节课需要学生具有何种态度和价值观?这节课要培养学生何种能力,并达到什么程度?

2. 环节

围绕课时所特定的“三维目标”,以什么环节、程序能确保达成?我们相应设计了复习、导入、新授、巩固、小结、作业、拓展等基本程序,要求教师能自主地备课策划。同时,我们还实行集体研讨,各自撰写,交流统一,各自教学,反馈修改,再研教案的“三级六步”备课。

3. 设问

设问是为了帮助学生参与教学,成为学习主体的教学方法之一。对于设问,我们要求教师能在教学设计中坚持“坡度、角度、深度、广度”,能较好地做到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由个别到普遍的提问程序,尽力让每一名学生能在设问中理清旧知识、新知识与未知知识间的关系与结合点,挖掘学生已有学习经验及已有知识,以“学生为本”,以知识体系辅助学生有兴趣、有求知欲地参与思考分析,勇于创新。我们要求教师以教学知识中的难点、重点、关键点为依据,逐步深入地设问,使学生能突破难点,掌握知识点。

四、解读教法

课程改革需要教法改革,教法改革的前提必须是教学观念的改革,随着教学观念的改革必将派生出教法改革。我们在综合分析自2008年9月以来的课堂教学实践后,发现在民办农民工子女小学教师的教学行为实践中,最大的问题是教师如何根据课程标准运用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从而保证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和稳定性。故在培训中,我们针对以上问题进行了培训。

1. 观念确立

我们以讲座和视频教学案例观摩的形式,帮助教师建构以下观念。其一,民主、开放,面向学生经验,力求开发课程内涵,有机地融合知识点。其二,交往、互动,教师与学生积极互动,教师以严谨教学的态度实施新知识点教学,学生以已有的知识整合新学知识点,重新建构。期间,既有传授,又有重组,所呈现的新知识愈发充实。其三,分析、综合,教学过程是师生的活动过程,知识形成过程是师生的探索过程,能力培养过程是师生的相长过程,由此,教师需要帮助学生形成活的学科知识结构,使学生的理智和精神世界获得提升。我们以理论体系与课例实证让教师明白,学习过程是展示学生聪明才智、独特性创新成果的过程,是学生探索新知的经历和体验的过程,而学生要面临的种种问题和困惑、挫折和失败是学生的学习、生长、发展、创造所必须经历的过程,也是学生学习能力、智慧,教师教学能力、智慧的内在要求,具有长效作用。其四,人本、人文,师生是教与学的共同体。教学设计过程是关注人本、促进人文并进的方法与途径,教师要以崭新的课程理论,以及积极向上、勇于探索的态度去阅读教材,设计教学方案,做到关注学生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关注学生的道德生活和人格养成,关注学生的发展和尊严,将教学过程设计成培养学生健全人格,发展智慧情感,积累知识储备的教与学过程。

2. 教法确立

学科教材的教学改革重点之一是转变学生学习方式。因此,无论哪个学科,都要提倡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合作交流,拓展延伸,持续发展。我们利用各学科的教材疏通和分析过程,潜在地、有机地、融合地帮助教师研讨教法,一定程度上敦促其确立教法。主要体现在:一是牢固树立把自主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其解读文本;二是牢固树立把合作学习的方法教给学生,让其互动探究;三是牢固树立把整理建构的能力教给学生,让其形成新知。

培训教师 篇11

福建省“十五”以来学前教育事业获得长足发展,至2009年全省共有幼儿园7137所,在园幼儿107.72万人,全省幼儿毛入园率达90.5%。但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及人民群众对学前教育重要性认识的逐步提高,学前教育事业发展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需求存在较大差距,学前教育资源不足问题日益凸显;学前教育师资队伍数量不足、素质不高,难以满足人民群众对高质量学前教育的要求。

基于此,福建省教育厅经过调研之后,拟开展小学富余教师经过转岗培训充实到幼儿园教师队伍当中。省教育厅出台了小学富余教师转岗担任幼儿教师培训工作的培训计划。这份计划充分考虑到了现有小学教师的教学经验和小学与幼儿园不同性质教育机构在文化素质、专业应用、专业技能课程等方面的不同,设置了科学、合理、实用的转岗培训课程模块。福建儿童发展职业学院作为福建省教育厅委托的转岗培训单位之一,承担了福建省部分地区的转岗担任幼儿教师培训任务。

二、转岗担任幼儿教师培训课程解读

1.学前教育专业基础课程模块,共64学时。本模块课程主要是帮助转岗教师对学前教育教学理论进行较系统的学习。主要课程设学前卫生学、学前心理学、学前教育学、《幼儿园工作规程》与《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解读。通过本模块课程的学习,使转岗教师理解幼儿园教育的重要性;明确了其教育目标和根本任务;掌握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习特点;知道幼儿园是以游戏为基本活动,保教并重,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掌握幼儿园教育教学的基本规律和方法,了解幼儿园一日活动规范与常规培养要求,学习安排幼儿园的周课程与一日活动;初步形成科学的儿童观、教师观和教育观。

2.学前教育专业应用课程,共166学时。本模块课程主要是帮助转岗教师提升幼儿园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领域教育活动和游戏活动的设计与组织指导能力。主要课程设为幼儿园五大领域活动设计,包括幼儿园健康活动、社会活动、语言活动、科学活动、数学活动、美术活动、音乐活动和幼儿园游戏指导。通过本模块课程的学习,转岗教师理解和掌握五大领域的教育目标、内容与要求,特点与方法,以及活动的设计、指导与评价。通过本模块学习提高转岗教师对学前教育各项教学活动的理解与认识,增强教育教学能力。

3.学前教育专业技能课程,共150学时。本模块课程主要是帮助转岗教师提高学前教育专业技能、技巧水平。主要课程设幼儿歌曲弹唱、幼儿舞蹈和幼儿园美术等。通过本模块课程的学习,提升转岗教师的艺术综合素养,增强作为学前教育教师所需的表现力、感染力以及环境创设能力,使其具备策划、组织与有效开展幼儿园活动的能力。

4.教育实践课程,共90学时。本模块课程主要是保教见习和岗位实习。通过本模块课程的学习,帮助转岗教师深化对学前儿童和幼儿园保教工作的了解,印证所学的有关学前教育的理论知识,将专业理论知识与技能技巧转化为实际教育教学能力。

三、转岗担任幼儿教师培训的教学方法

1案例教学法。培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以幼儿园真实的情境或幼儿事件为题材,提供转岗教师相互讨论之用,以激励转岗教师主动参与学习活动的一种教学方法。专业基础课程模块可使用案例教学法。通过案例教学法可以提高转岗教师学习专业知识的兴趣,将学前教育理论教学融入案例分析之中,使转岗教师在获取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增强对理性的认识。

2.尝试教学法。 转岗教师在先试后学、先练后讲的教学模式中尝试学习,并在尝试中体验学习的乐趣。专业应用课程模块更多使用尝试教学法。由于转岗教师是在个人原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进行学习,尝试教学法有助于转岗教师对现有学前教育专业知识、技能的理解和把握。

3.精讲多练法。本次的转岗教师其原有专业背景大多数是数学、语文学科出身,对学前教育专业技能的了解与掌握相对较少。因此专业技能课程模块适宜使用“精讲多练法”,通过精讲多练法转岗教师初步掌握音乐、美术、舞蹈等相关知识和技能。

4.反思教学法。转岗教师有比较丰富的教学经验,具备一定的反思能力。通过反思教学法转岗教师对本次学习有一个清晰的认识,从而制定出自己作为学前教育专业教师成长的计划。

5.参与式教学法。它是一种合作式或协作式的教学法。这种方法以转岗教师为中心,转岗教师积极参与教学过程,加强培训者与转岗教师的信息交流和反馈,使转岗教师能深刻地领会和掌握所学的知识,并能将这种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 此外我们为转岗教师搭建展示才艺的平台,开展各类才艺比赛、互动交流活动。多重的活动形式,有助于转岗教师张扬个性、展示风采,并在展示自我的风采中发现自己的优势,体验到专业成长带来的乐趣。

四、转岗担任幼儿教师培训应注意的问题

1.尊重转岗教师。就是要尊重转岗教师的身心、能力和背景特点等等。转岗过程本身就是一个再学习、再就业的过程。转岗教师新的专业成长,需要不断学习和不断解决问题的过程,需要转岗教师有新的热情以及不断挑战自我实现目标的内在动力。它需要我们为其新专业成长提供宽松、愉悦的环境。

2.重视现场研究。转岗教师是通过学习别人的经验来促进自身教学技术和教学行为的变化,也就是说转岗教师专业成长的切入点和突破点在现场上,转岗教师要善于从现场中发现问题,然后把问题当作小课题来研究。解决现场中的问题也就是赢得转岗教师专业成长的第一步。

3.关注平台展示。培训者要为转岗教师搭建不同内容的展示平台活动。在平台展示中发现问题,总结不足,寻找策略,为下阶段改进把好方向。平台展示的过程不仅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也从中发现潜质教师,为今后转岗教师梯队建设规划提供参考。

小学富余学科教师经转岗培训合格后从事幼教工作,是福建省政府基于近年内幼教专业师范类毕业生不足、小学部分学科教师过剩的现状,采取的重要措施,是多渠道补充幼教师资的重要途径。我们将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做好小学富余学科教师转岗培训工作,促使转岗教师在教育理念、教育能力等方面有新收获、新发展,培养出能适应幼儿园一线教育教学的教师。

培训教师 篇12

案例1:以“动态”来呈现培训内容和形式

前不久,笔者在上海中福会少年宫,见识了这样的培训:国际合唱联盟副主席、澳大利亚著名指挥家、教育家、上海学生合唱团艺术总监史蒂芬·李克(StephenLeek),为近百位长三角地区音乐教师亲授课程,为学员提供别具一格的指导,并带来了最新的国际合唱动态和信息。这位大师的指导培训,可用“手舞足蹈”来刻画,几乎是在“动态”中完成的,坐在下面的每个学员,几乎都能上台通过“随唱随学”获得“动感”,这样的“动态”,让学员既不会“懈怠”,更不会打瞌睡。一位教师说,曾经也上过多个培训班,但感觉这次非常实用。李克的教学非常具有亲和力,氛围轻松互动。通过他的示范教学,大家能非常直观、快速地掌握指导学生发声、指挥排练的技巧。收获最大的是,李克教会我们如何有效地用示范、手势、表情,让孩子领悟、掌握正确的、科学的发声,如何开展高效的作品排练技巧,回去可以直接实践。

这种改变以台上说、台下听为特征的教师培训,缘何有如此吸引力和实效?笔者认为是一个蕴涵内容的“动”字。首先,表现为形式上的“动”,就是说培训不是简单地上课,或者就是我讲你听,我写你记,而是在形式上调动参与者的激情,把讲者与听者的隔阂打破了。其次,李克清楚地知道学员们欠缺什么,培训的内容很有针对性。此外,教师也都觉得李克带来了许多世界合唱领域最新的信息和技巧,如,“变化音色的哼鸣”,目前是世界合唱领域比较流行的一种音乐表现技巧,能使一个普通的音乐作品充满无限魅力,具有丰富色彩。这种内容的到位,使“动态”更有实质性的内涵。在这里,形式与内容是交融的,从内容到形式都以这种“动态”来呈现。

案例2:以情境再现和对话交流的方式进行

场景:一位教师正在上课,他上得很投入,教室的门就在这位教师的身后。有名学生迟到了,在没有任何心理准备的情况下,学生突然重重地将门推开,闯进教室。

问题:教师最原始的情绪反应会是什么?是惊吓。那么惊吓之后,教师该如何处理这一小小的与学生之间的冲突呢?

对话:学员1:我会用愤怒的情绪来表达自己的生气,采用的句式是:“某某同学,你怎么又迟到了?迟到了,还不敲门就直接闯进来?”培训师:这样说话可以看出教师往常习惯于用命令、斥责,甚至是威胁的语气跟学生沟通。说什么话好呢?学员2:我会用专业化的语言来表达情绪,在学生陈述事实的基础上坦陈自己的情绪:“某某同学,你一下子把门推开,老师刚才都吓了一跳。”培训师:老师这样说其实蕴涵了一个重要的教育原理———示弱。也就是说,在师生关系当中,教师要学会适时“示弱”,在这样的一次冲突中,事实是学生伤害了教师,所以学生应该负责任,在此时,学生应该是一个强者,教师不能错位。

这是笔者2012年暑期参加的一次教师培训活动中设置的场景。此次培训中就以如何专业地和学生“说话”“说什么话”为内容,以情境再现和对话交流的方式,帮助教师解决师生冲突的困惑。这是被绝大多数参训教师喜爱且证明富有实效的培训模式。

二、教师究竟需要怎样的培训

以上两个培训反映了我们的教师不是不想培训,而是需要真正有内涵意义、有价值追求、有精彩动感、可看可学的培训。具体来说,教师需要这样的培训:

1. 有思想引领的培训。

教育思想观念是教师的根本素质,教师的教育思想观念以及由此生发出来的教育行为、教育方式、教育态度和学生观等构成了教师影响学生的重要中介。教育思想观念对教师的极端重要性意味着有效的教师培训首先是一种有思想的培训。通过培训,就是要充分发挥先进教育理念的引领作用,并帮助教师转变传统陈旧的教育观、教学观和学生观等。而这是教师做好教育教学工作的内在思想与观念基础。

2. 有适恰内容的培训。

有效的教师培训一定是与适恰的培训内容相关的。它至少应有以下要点和含义:一是培训内容要反映当前课程教学改革的重点工作和热点问题。如,课堂教学变革的理念与实践、学生学业质量综合评价等;二是培训内容要紧贴教学,以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为中心,与教师的实际需求相吻合。如,课标解读与教材分析、学科教学疑难问题研究、试卷编制与质量分析等;三是培训内容要以《教师专业标准》为重要依据,致力于专业实践能力提升,引领教师专业化发展。

3. 可看可学的培训。

有效的教师培训离不开高水平的培训师。当前不少教师培训就是简单地上课,培训师以讲授的方式为主,而不是通过他的示范教学让教师非常直观地掌握教育教学技能。因此,提升培训质量还需要有高水平的培训师,其目的是让教师在培训过程中有可资学习、借鉴和模仿的对象。高水平的培训师除需要具备专业道德、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外,还应具有较强的培训技能,既能积极倾听、启发追问、给予建议,又能组织分享、给予点评、激发挑战,能够把培训学习引向深入。

4. 有精彩动感的培训。

教师培训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是培训远离教育现场,培训方式和形式比较单一,主要以培训师的讲授和灌输为主,参加培训的教师往往处于消极被动的状态,影响了培训的质效。因此,“走进教育现场”应该成为教师培训的核心元素,成为教师培训的基本形式之一。同时,采取案例式、参与式、体验式、情景式、研讨式等多种方式开展培训,以有内涵意义的“动态”呈现培训内容和方式,在培训者和培训对象之间建立起双向交流、相互对话的积极互动的关系,提高教师培训质量。

5. 有真正收获的培训。

培训的实际效果是衡量培训质量最为核心的标准。培训的实际效果主要包括教师因参加培训而获得的专业知识、专业能力以及职业感悟等,以及应用培训所学而带来的实践智慧提升、教学行为改进和对学生学习与发展的影响等。说到底,培训形式和内容等的改进最终还得落脚到培训的实际效能上。有效的教师培训就是要让教师加深学科理解、解决实际问题、提升自身经验,切实感受到培训的有效和实用,有真正的收获感。

上一篇:婚姻财产关系下一篇:县域经济的产业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