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补共进促发展

2024-11-07

互补共进促发展(精选3篇)

互补共进促发展 篇1

近年来,我国职业教育事业飞速发展,培训培养了大批技术技能型人才。但是,受到政府关注力度、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地方财政投入、优质教育资源、地区间历史文化差异等因素的影响,仍存在着较为严重的区域发展不均衡现象。黄冈职业技术学院秉承“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互惠双赢、共同发展”的原则,与中西部职业院校在专业建设、教学改革、校园文化建设、学生培养等方面开展深度合作,有力地促进了合作院校的健康发展、提升了学校社会服务能力和社会影响力。探索出了一条深度合作,互赢共进的区域职教协调发展之路。

1 主要做法

1.1 对口帮扶,交流内容协议化

促进区域职业教育均衡发展,一直是黄冈职业技术学院人努力的方向,学校先后与省内武昌职业学院、麻城理工中、黄梅理工中专、英山理工中专等职业院校,省外新疆博州中等职业学校、黔南民族职业技术学院等职业院校,共15所中高职院校签订了对口交流协议,明确了双方的责任和义务。双方校级领导开展交流互访,每学年互相访问一次以上,交流办学理念,探讨职业教育发展规律,相互借鉴办学经验;互派教师参与专业建设,合作开展技术研发;互派学生开展短期培训和社会调查。

1.2 支教促学,课程教学信息化

随着职业教育信息化水平的不断提升,各校都已经初步建立了校级专业教学资源库,但共享型教学资源库的规模和数量有待进一步提高。学校派出专业教师援疆半年,帮助博州中等职业学校教师提高信息化应用水平。教师除承担日常教学任务外,还主动为教学资源库建设提供技术支持,已经指导两位老师完成了《博州民俗与导游》、《旅行社业务》两门微课的设计和制作工作。援疆教师还积极探索信息化教学模式,与维吾尔族帮扶对象一道以微课堂、微信工作平台为载体,共发布300余篇旅游专业相关文章,点击量达到3000 余条,转载2000 余次,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兴趣和学习效率。

1.3 有效衔接,中高职合作常态化

加强中高职衔接,三年来派出十多名优秀教师去黄冈市联升中专等中职学校讲学,培养对方教师十多名,同时还接收6名教师来校实训基地参观学习,联合培训学生168 名,帮助他们申报新专业2个、建设实训室3个;帮助黄冈市红安理工中专申报国家示范中职院校建设项目,使该校于2011 年成功获得立项;与秭归职教中心签订了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协议,探索制冷专业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模式;与武汉铁路桥梁学校联合开发中高职衔接的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教学标准,开展课程、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衔接研究,获得教育厅职成处肯定,并将此项目予以立项支持,探索并实施了中高职的有效衔接。

1.4 改革创新,专业建设科学化

援疆教师还结合市场需求和学校实际,在深入调研后,老师与护理教学团队一道探索出了三轮交替、医教一体的护理人才培养模式;开展了与岗位对接、与职业资格证书融通的教学内容改革。创新了“项目导向、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精心设计教学环节,活跃了课堂气氛,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中,教学质量明显提高。

1.5 国培引领,师资培养全面化

学校作为首批国家骨干高职院校,在十二五期间还承担了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高等职业学校专业骨干教师培训项目,并于2013 年被确定为湖北省职教师资培训基地。五年来,学校共开展园林类、汽车类、土建类等9个专业大类骨干教师师资国内培训班、企业顶岗培训班22个,培训了来自全国2个省、市、自治区、直辖市教师555人。根据五年培训效果调查反馈数据,总体满意度为100%,特别是培训方式,培训条件和师资配置得到学员一致好评。

1.6 协同创新,促区域职教联盟化

学校积极推动大别山职教论坛,联合大别山区职业院校共同研究革命老区职业教育发展路径,带动大别山区职业教育共同发展。学校作为联盟发起单位,参与起草中国革命老区职教联盟章程,积极筹建大别山革命老区职教联盟工作。该联盟于今年9 月份在河南信阳成立,以“合作共赢,共创辉煌”为宗旨结成联盟。共同宣布,以培养优秀人才为使命,以建设有特色的高水平大学为目标,以服务老区经济社会发展为己任,促进资源共享和互惠互利,推进协同创新,实现共同繁荣与进步。

2 体会感悟

2.1 对口帮扶,要有大局之观

我国幅员辽阔,区域发展差别大。数据显示,尽管区域发展差距扩大趋势得到有效抑制,但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区域差距依然较大,高收入地区人均生产总值是低收入地区的5至6倍,而发达国家一般为2至3倍。十八届五中全会明确指出要坚持“五个发展”,特别是要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只有中东西部协调发展,共同进步,才能实现党确定的“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2.2 对口帮扶,要有奉献之心

奉献精神是一种责任,从熟悉的自然条件、相对优越的工作生活环境到人员生疏、自然环境恶劣的西部边陲,靠的是对党的忠诚、民族的热爱和无私奉献的情怀。奉献精神更是一种爱,是对对口帮扶工作不求回报的爱和全身心的付出。对个人而言,就是要在这份爱的召唤之下,把对口帮扶工作当成一项事业来热爱和完成,努力做好每一件事情;把对口帮扶工作作为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舍小家、为大家,立足岗位、真情奉献,为国家的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贡献自己的力量。

2.3 对口帮扶,要有科学之策

在对口帮扶工作中,我们既要尊重当地群众风俗习惯,更要充分发挥当地群众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变“输血”为“造血”。结合实际,充分发挥我省科技、人才、教育等方面的优势,突出民生抓项目,突出就业抓产业,突出人才抓培养,突出品牌抓名校(院),突出机制抓创新,突出融合抓交往。只有讲求科学的方法,才能收到实效,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中东西部职业院校跨区域的合作,有利于共同缩小区域差距,促进区域协调均衡发展;有利于消减地区局限,促进教育公平和社会公平;有利于提升职业教育质量,加快提高劳动者素质;更有利于促进区域融合和民族团结,推动不同区域的共同发展。

3 结束语

只要中东西部各职业院校共同努力,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用大局之观、用奉献之心、用科学之策去开展多种形式的跨区域合作,就一定能开创区域协调发展新局面,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坚实人才保障。

参考文献

[1]教育部.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15-2018年)[Z].2015.12

[2]朱雪梅.中国职业教育体系:问题与发展趋向[J].职业技术教育,2011(22):56.

[3]周宏.区域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对策研究[J].石家庄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3):51-54.

互补共进促发展 篇2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结对交流工作实施方案

为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若干意见》和瓯委教[2010]20号文《关于认真做好2010年中小学教师“双向交流”和“定期轮岗”工作的通知》精神,促进城区教师合理流动,实现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进一步提高学校办学质量,特制订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开展结对交流活动,目的在于构建交流平台,在学校管理、队伍建设、教育教学、文化建设、师生互动等方面形成交流机制,提高学校的整体管理水平和教育教学质量。

二、主要目标

1、探索城区教师合理流动的科学模式。建瓯市第一小学与芝山中心小学结对交流,互派教师到结对学校任职交流。

2、建立校际交流的平台和机制。结对双方通过教学、德育等部门构建交流平台,创建教育科研和德育工作的交流机制。

3、通过结对交流,双方学校在2011年,达到省级标准化学校建设标准。

三、工作措施

(一)推行教师交流 1、2010年,结对双方,选送学校二层和优秀学科教师,到结对学校任职交流。具体人员安排如下:

建瓯一小到芝山中小交流:

安保处1人:赖学贵

语文1人:张爱仙

数学1人:叶杨秀

音乐1人:吴

美术1人:饶灵丹

信息技术1人:池慧涓

芝山中小到建瓯一小交流:

德育处1人:翁贤英

语文1人:葛慈峰

数学1人:范

音乐1人:黄丽菲

美术1人:魏永平

信息技术1人:龚贵灿

2、师资培养上,建立骨干教师与新教师师徒传帮带、学科教师同伴互助关系。

(二)加强校际交流

1、两校管理人员相互结对,在管理经验方向进行探讨、合作。

2、在两校青年教师和部分学生干部中结对,教师之间、学生之间相互进行沟通交流,形成良好的校间情感,校间友谊。

3、建立校园文化建设合作平台。结对双方创造条件建立合作平台,促进两校领导班子、二层干部、骨干教师、课题团队等教育资源在交流中发挥更大的作用。每学期举办一次校园文化建设专题研讨,开展校风、教风、学风建设,以及班级管理、心理健康教育、安全教育和安全事故防范等方面工作的交流与学习。制定校园“文化、绿化、美化”的“三化”建设方案并组织实施。通过定期互访, 学校管理人员进行经验交流,并互相为对方的学校教师的考察和学习提供便利。每学期召开一至两次两所学校领导联席会议,就学校的办学理念,办学特色及宏观管理,开展改革与创新研讨,共谋两校发展。一年后总结出可借鉴的经验。

4、加强两校科技、艺术、体育等教育方面的联系。发掘各自学校的特色,把特色教育做强做大,形成自己的品牌。学校举办艺术节、科技节、体育节和读书节等大型活动和相关节庆活动,结对双方互派师生参与,扩大师生交流面,有效提高教育质量。

(三)加强教育科研交流

1、两校教务处认真对教学科研活动进行统筹安排,通过专业引领、同伴互助、自我反思等形式,加强教育科研、课程改革与教学等方面合作,形成两校的资源共享。

2、每月开展一次教研沙龙、教学论坛活动,形成“备课、说课、上课、听课、评课”为一体的教研模式,共同提高课堂教学水平。

3、每学期开展一次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方面的学习与专题研讨。如:教学经验论文交流和德育经验论文交流等。

4、每学年以新课改和课题研究为主题,开展一次校级青年教师教学竞赛活动,相互学习、研究、探讨。

(四)加强教育成果交流。

1、对于两校的教育教学信息进行相互通报。

2、进行校刊合作,互登两校师生稿件,提高校刊质量。(芝小学校刊《芝山苑》,一小校刊《金水杉》)。

3、强化宣传力度,共同做好学校主页建设,开设两校互动频道,实行优势互补,教育资源共享。

四、工作要求

1、充分认识结对交流工作的重大意义,把结对交流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精心组织,狠抓落实,突出成效。

2、认真制定工作方案,按照相关要求,成立相应工作机构,进一步细化活动内容、方法、步骤、人员安排、措施要求。

3、建立教师交流工作档案,从组织领导、计划总结、人员安排、活动纪律、成果记录、信息资料等方面分类归档。

五、具体工作日程(2010.8-2011.8)月份

容 责任 处室 备注 八月

1、成立工作领导小组,制订结对交流工作实施方案。

2、召开对口交流会议。

3、落实“双向交流”教师。校长室 教导处

九月

1、月教研沙龙论坛活动。

2、建立“帮带结对”业务关系。校长室 教导处 十月

1、学校领导结对联席会议。

2、月教研沙龙论坛活动。

3、两校体育联谊活动。

校长室 工

会 教导处

十一月

1、月教研沙龙论坛活动。

2、教学业务互访与专题研讨。

教导处

十二月

1、两校学生“手拉手”活动。

2、征集教师优秀教育教学论文。

3、月教研沙龙论坛活动。德育处 教导处 一、二月

1、校园文化建设研讨。

3、月教研沙龙论坛活动。

教导处 德育处

三月

1、两校工会联谊活动。

2、月教研沙龙论坛活动。

会 教导处

四月

1、两校青年教师教学竞赛。

2、月教研沙龙论坛活动。

教导处

五月

1、教学业务互访与专题研讨。

2、月教研沙龙论坛活动。

教导处

六月

1、月教研沙龙论坛活动。

2、结对帮扶经验交流会。

3、帮扶工作总结、完善帮扶工作档案。校长室 教导处 七、八月

两校学生夏令营活动。

互补共进促发展 篇3

一、听说读写结合,激发作文兴趣

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是学生写好作文的先决条件,是获得成功的关键。在几年的教学工作中,我从以下几方面进行了尝试:

(一)课前五分钟演讲

初中生相对来说年龄比较小,知识面窄,口头表达能力也较差,然而求知欲望强烈,又想在众人面前表现自己,希望引起别人注意。因此,我在教学中试着在每节语文课前五分钟,让学生进行演讲活动。这不仅使学生打破了作文的神秘感,而且使他们体会到:作文就是说话,作文就是用笔写出“自己想说的话”。

一学期中,我由浅入深地进行了两个阶段的训练。期中考试前让学生说些自己想说的话,如介绍“我的朋友、家……”,或者自己喜欢的一种小动物等。这不仅使学生口头语言能力得到了锻炼,而且加深了同学之间的相互了解;期中考试后学生演讲的内容更加丰富了,题材也扩大到了民间故事、历史传闻、寓言等,而且讲起来清楚、明白,显得有声有色。至此,课前五分钟演讲成了语文课必不可少的内容,它不但培养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而且增强了学生对语文课的兴趣。

(二)创设各种听话情境

要在听上变花样:学生写不出好作文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不善表达,不会说话,话说不完整。要解决这一问题,就要让学生多听,引导他们耳听八方:听他人之间的交流,听广播。教师可以创设情境,创设花样,让学生爱听、多听,比如召开故事会、讨论会、辩论会、演讲会等,让学生听有所乐,听有所得。这对学生作文无疑是大有裨益的。

(三)以读促写

古人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可见,阅读与写作有着密切的关系。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应用,我主张中学语文教学要重视“以读带写,以读促写,读写结合”,也就是把“读、写”紧密结合。所以,我平时鼓励学生主动阅读各类高质量的图书、报刊、杂志,不断扩充自己的知识容量。看影视,对优化作文教学也有重要意义,新闻媒体不仅能使学生获取时政知识,而且能塑造学生的人格。我们要指导学生做好新闻观察,督促他们养成写“新闻评论”的好习惯,使学生的作文能力得到最大程度的锻炼。

(四)举办各种写作活动

写好作文离不开阅读,但仅靠阅读也是写不好作文的。还应给学生提供广阔的练笔空间,因为活动不仅可以激发作文教学者和受教育者的热情,而且可以留给他们永久难忘的记忆。为此,我们组织学生积极参加课外兴趣小组,创办自己的文学社,鼓励学生踊跃投稿,进行读书笔记、学习心得等展览评比活动。同时,每学期都要组织全年级学生进行作文竞赛,获奖学生的作文会在校园布告栏里展示,增强了学生写作的积极性。

二、听说读写结合,促进作文能力

我们不仅要激发学生的创作兴趣,而且要构建训练体系,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

1.以说促写

平时有些学生说话口若悬河,而作文时却绞尽脑汁,无从下笔。原因何在?因为平时“说”得多,“写”得少,没有实践,怎能灵活运用呢?因此在写作时,让学生先说后写。可以讲讲身边发生的故事,也可以讲述最熟悉的人。有一次,我班学生们谈论了“校庆那天……”、“吸烟的危害”,边讲故事边讨论,学生们明辨是非的能力提高了。最后让他们写出一篇完整的文章。结果,同学们很快就完成了。这样说说写写,写写说说,学生不仅提高了口语表达能力,而且提高了书面语言的表达能力,更提升了写作能力。

2.以读促写

读好书,能陶冶学生的情操,调动学生的写作灵感。在读完《在山的那边》后,学生受到启迪,认识到:“要实现目标,必须克服重重困难。”“一切成功的人,都是战胜过无数困难的人。”……老师及时引导,让他们写出自己心中的海(理想),其中不乏精彩的言论:“我心中的海是医学的海,我的理想是做一名救死扶伤的医生。而现在我必须做好每一件小事,先实现小目标,当好一名中学生。……”“我心中的大海就是一个连夜晚都和白天一样美丽的校园,它甜美、宁静。我觉得我属于自然、更属于夜晚、属于美丽的校园。……”品读美文,促进了学生写作,也促进了学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积极乐观态度的人。

3.以听激写

音乐,是音乐家用旋律表达自己对自然、人生的感悟,它与写作的本质是一致的。只不过它是用旋律触动我们的心灵,引起我们的联想,唤醒我们的美感,而写作是用文字罢了。所以写作前,可以运用音乐为学生创设与作文内容相关的情景,使学生产生与之相适应的情感。例如:在《黄河大合唱》雄壮的乐曲声中让学生感受中华民族的豪迈激情和英雄气概;在《从头再来》激昂高亢的旋律中,感受困境时亲人之间至诚的鼓励和支持……在音乐构成的特殊氛围里,每个人的情绪受到感染,感情得到净化升华,同时也会开启情感的闸门。

上一篇:会计人员素质研究下一篇:全球速卖通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