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京国际(通用5篇)
东京国际 篇1
项目地点:东京涉谷
建成时间:2011年
总建筑面积:759.58平方米
建筑设计:Atelier SNS
摄影:Hiroshi Ueda,Seiichi Oosawa
Location:Shibuya Ward,Tokyo
Completion Year:2010
Total Floor Area:759.58 sq,m.
Architects:Tsuneyuki Okamoto-Ateleir SNS
Photos:Hiroshi Ueda,Seiichi Oosawa
区别于其他学校彩色的环境,该临时学校采用了白色,这种安静、轻松的环境能给孩子们一种回家的归属感。建筑内错综的拱门设计代表着全世界的儿童、学生没有国界地域之分,很好的契合了国际学校的主旨。通过移动的墙壁及可重复使用的储藏架,可持续的理念满足了建筑的临时属性所提出的要求。
这个美丽的白色临时建筑是为该学校约10年的过渡时期而修建,用作小学以及幼儿园。
因为是临时建筑,所以给建筑师的空间非常有限。所以建筑师设计了一个紧凑高效的圆状建筑,7个房间围绕一个开放的中心大厅。
“∞”在数学中的含义为无限的,在这里“∞”的墙象征着孩子们无限的潜力。交错的拱门象征着世界各地手牵手的儿童,同时其拱形的造型让孩子明白这个世界是没有国界的。
因为是临时建筑,里面的墙壁是可移动的,他们划分出了现在的教室空间,同时可以被轻松组合以及反复使用。墙壁被设计成可以重复使用的储藏架。书桌和椅子被安装到墙上,这样孩子们使用沿墙的任何空间进行学习。储藏架连同座椅都能在以后新建筑修好后继续使用。在圆形的天花板处通过木质百叶隐藏了空调系统。
学校的入口曲线就像是张开的双臂一样,欢迎前来的儿童。下层是幼儿园,上层是小初中。建筑拥有边界的可达性。向外挑出的屋顶可以防止风吹日晒,就像日本中部传统的“Engawa”,能有效节约能源。墙壁形成的交错拱门造型让人在通过时有穿越隧道的感觉。隧道一侧是镜子,让你反思,一侧是阳光,引导你向着光明的未来。
This is considered to be a temporary classroom for the next 10 years until completion of the whole school.
We planned a cluster from where we have a center hall with 7 branches all leading to each individual open classroom.
Classrooms are divided by"∞"shaped walls to symbolize children's infinite potentieal.The entangled arches represent children all over the world holding hands.The meaning of having no walls where the arches cross is to let children know that the world is without borders.
Since this will be used as a temporary building we have designed many parts of the class room to be detached and reusable.The floor consists of one room which is divided by removable walls to separate each class room.The desk and chairs are mounted into the wall.This enables the children to use any area along the wall to do their work.
The round-shaped hanging ceiling is the air conditioning system covered by wooden louvers.The entrance to the school curves to welcome the children with open arms.The approach to the Kindergarten and Junior school is separated by an approach ramp,upper (JS) and the lower level staircase(Kindergarten).The Kindergarten may also be entered through the ground level.The extended cantilever flat roof protects the building from the sunlight and rain.Just like the Japanese‘Engawa',the midterm area helps with conserving energy and running cost.
The entangled arches looks as though you are going through a though you are going through a tunnel.At one end of the tunnel,you reach the mirror wall where you can constantly reflect on.At the other end of the tunnel,you see the future light/sunlight which guides you into the bright future.
东京国际 篇2
东京审判是战后反法西斯盟国对日本甲级战犯进行的审判,是一场正义的审判,是一场文明对野蛮的审判。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根据英、美、中三国政府首脑于1945年7月26日发布的《波茨坦公告》,以及在此之前苏联和美国首脑一再发布的惩罚法西斯战争狂人的声明,在欧洲和远东各成立了国际军事法庭:纽伦堡法庭和东京法庭。以上两次审判,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比较认真地对战争罪行进行清算的国际审判。
东京审判,正式名称是“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审判”,其组织机构、诉讼程序等是由《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宪章》规定的。它是对传统国际法原理的继承与发展,也是确立现代国际法尤其是战争法基本原则的一次重要实践,为20世纪下半叶对国际战争罪犯的审判提供了充分和坚实的理论和实践基础,在现代国际法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
下面谈一下东京审判的几个主要问题。
一、东京审判与国际法
东京审判除具有重大的政治和历史意义外,在国际法特别是在国际刑法处理战争犯罪的实践和发展上具有重大意义。它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确立了侵略罪和违反人道罪是国际法上的重大犯罪。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审判战犯的直接和重要的依据是《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宪章》。依据法庭宪章,法庭对普通战争罪、侵略罪及违反人道罪行使了管辖权。
在东京审判及纽伦堡审判之前,侵略罪和违反人道罪并没有发展成为成文法。东京审判及纽伦堡审判第一次正式把这两项极大危害人类和平与生存的战争犯罪概念引入到战争犯罪审判当中,惩罚了那些发动和领导侵略战争的主要战争罪犯,维护了人类的尊严和法的精神。东京审判的否定论者都将法庭适用这两项罪行看作是违反了“法不溯及既往”的原则。但事实并非如此。法庭判决书明确指出:“法庭宪章并非战胜国方面权力之武断行使,而是宪章颁布制订时现行国际法的表现”。因而,罪刑法定原则要求的“法不溯及既往”的原则不能被用来阻碍处罚违反“文明国家”和“所有国家”公认的一般原则的犯罪行为。凡是从事和策划、发动战争者,“都应该被视为是从事犯罪行为”。
“侵略罪”和“违反人道罪”的创设是国际法发展的需要。因为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和最为残酷的战争,战后审判的目的已不仅仅是惩罚战犯,更重要的是通过审判日本发动对外侵略战争的罪行,让全世界牢记历史的经验教训,重建世界和平,防止历史悲剧重演,“侵略罪”和“违反人道罪”设立的意义也在于此。它既是对传统国际法的继承,更是对国际法的发展,应该给予充分的肯定。
2.追究了个人的战争责任。
个人是否应承担责任问题,法庭上被告以及西方某些国际法学者提出了四个否定理由:
一、侵略战争是一种“国家行为”,是国家主权的一种行使或表现,对其负责的应该是国家而不应该是个人;
二、侵略战争是国际法上的犯罪,国际法是以国家而不是以个人为主体,个人在国际法上是没有责任的;
三、国际法对于违反它的规定的国家有制裁,但对于违反它的个人因没有规定制裁方法而无从着手处罚;
四、按照刑法原理,犯罪必须有犯罪者的“犯罪意思”,个人参加战争时是不可能有犯罪的意思的。
东京审判指出,关于第一项理由,由于国际法对国家和个人同时规定了义务,因此,对于破坏国际法的个人进行处罚是有法理根据的。法庭强调,说个人
应对侵略战争负责,并不等于国家可以免除责任。但由于现代国际法对国家责任更强调的是民事赔偿,而加重民事赔偿又会增加各侵略国人民的负担,故强调对野心家和好战者个人的刑事责任,将是现代国际法发展的趋势。
第二和第三项理由也是站不住脚的,因为国际法对处罚个人早已有了制裁方法,其实践事例也是举不胜举,从对海盗和贩卖人口的惩罚,到一系列国际公约,这个问题是早已解决了的。
对于第四项理由即犯罪的意思问题,东京法庭的判决书明确指出,第一,人人有知晓和遵守一切现行法(包括国际法)的义务,对于现行法的愚昧无知,不能作为免除个人罪责的辩护理由;第二,被告们在从事侵略的时候,纵使不能精确地了解侵略在国际法上是何等严重的罪行,但是以他们的知识和地位来说,他们决不会不知道破坏条约、攻击邻国的行为是错误和有罪的。因此,不能说他们没有“犯罪意思”。
3.国际司法机构得以继承和发展
(1).远东法庭的法律依据
远东法庭的直接法律依据是关于组成远东法庭的法律文件——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宪章。它以《盟军最高统帅部特别通告》附件一的形式于1946年1月19日公布,同年4月26日修订。宪章共5章17条,对法庭的任务、组织、职权和审判程序等作了规定,其内容与纽伦堡国际军事法庭宪章的内容基本一致,是对纽伦堡国际军事法庭宪章的继承。
(2).远东法庭的法官组成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宪章规定,法庭由6-11名法官组成,由盟军最高统帅在日本投降书各签字国所提名之人选及印度与菲律宾共和国的代表中任命,并指派其中一人为庭长;全体法官过半数出席构成法定人数,但须有6人出席方可开庭法庭实行多数表决制,如双方票数相等,则庭长的投票为决定票。依据上述规定,由中、苏、美、英、法、荷兰、印度、加拿大、新西兰、菲律宾和澳大利亚11国代表组成远东国际军事法庭,法官由有关各国提名、经D.麦克阿瑟任命。11名法官中包括中国的梅汝璈先生。这与纽伦堡国际军事法庭完全由盟军国家代表组成法官的做法完全一致。
(3).远东法庭的审理程序
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宪章规定,法庭依公正审判原则和程序进行审判,被告有权亲自或由其辩护人代行辩护,但法庭有权拒绝由被告自行选任的辩护人或代为指定辩护人。从1946年5月3日开庭到1948年11月12日宣判终结,东京审判共历时近两年零七个月。其间共开庭818次,法庭纪录4.8万余页,出庭作证的证人达419人,书面证人779名,出示文件证据4000多件,受理证据4300余页,记录共48000余页,判决书长达1213页,共审讯日本甲级战犯二十八名,判处绞刑者七人,无期徒刑者十六人,二十年有期徒刑和七年有期徒刑者各一人,在审讯期间死去者二人,因精神失常而获释者一人。远东法庭的审判规模超过了纽伦堡审判,是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国际审判。
(4).远东法庭的证据采信
由于法庭的审判程序按照英美法制度进行,证据的采信采取“法定证据主义”,即证据的提出是否合法,以及证据本身有无凭信力,由双方进行辩论,法官如认为提出不合法或证据本身无可凭信,可以当庭拒收。在证据的真实与合法性上,法庭严格遵守英美法系的证据规则,使得判决书所认定的所有犯罪事实,均有客观、充分的合法证据证实,真正做到了“铁证如山”。这也为其后的国际
刑事审判提供了范例。
二、东京审判的法理贡献
东京审判,是对传统国际法原理的继承与发展,也是确立现代国际法尤其是战争法基本原则的一次重要实践,为20世纪下半叶对国际战争罪犯的审判提供了充分和坚实的理论和实践基础。
1.东京审判确立了现代战争犯罪的新概念。1625年,格老秀斯在其名著《战争与和平法》一书中指出,对于违反国际法的犯人,捕获者或审判者有权处其死刑。但是,一直到二次大战前,战争犯罪的概念仅局限于违反战争法规或惯例的行为,如杀人、放火、奸淫、虐俘、残害平民等。东京审判将战争犯罪的概念予以扩展,增设了破坏和平罪与违反人道罪。并通过审判实践,对这两种犯罪予以法理上的阐明。
东京审判强调,上述四项否定理由,早在纽伦堡审判时即已解决,其法理依据为:侵略战争早已在国际法上被公认为是犯罪,而且是“最大的国际性罪行”,这已由一系列国际公约所证明。东京审判指出,纽伦堡审判在法理上是充分的,它没有创设而只是以实践行为适时地宣布了侵略战争是犯罪这一项国际法原则。
东京审判的实践以及对上述法理的阐述,为二次大战后国际法上战争犯罪理论的发展贡献了有益的学术见解。1949年以后通过的各项旨在维护世界和平、保障人权的《日内瓦公约》,所遵循的就是由纽伦堡和东京审判所确立下来的关于战争犯罪的原则。1993年联合国安理会第827号决议通过的《审判前南罪犯国际法庭规约》和1994年安理会第955号决议通过的《卢旺达国际法庭规约》,所依据的主要也是上述战争犯罪的概念,只是在表述时作了一些变化而已。
2.东京审判确立了各项战争犯罪的基本原则。这些原则包括:
一、追究犯罪者个人的刑事责任原则;
二、官职地位不免除个人责任原则;
三、长官命令不免除个人责任。
梅汝璈在《远东国际军事法庭》一书中阐述道:两个法庭之所以采取这一立场,法理的根据在于一个人只应该服从合法的命令,而不应该服从违法的、犯罪的命令。倘使他因服从命令而违反了明显的、无可否认的战争规则,他便应该负不可逃避的责任。因为如果不这样来认识问题的话,而只是把责任向发布命令的上级长官推,推到最后,将只有国家元首一个人或高级首长几个人对某些战争罪行负责了。这对于战争法的有效实施会有极大损害。
三、中国与东京审判
中国是日本侵略战争的最大受害国和反法西斯盟国的重要一员,是东京审判的当然参加者。中国参与审判的梅汝璈法官、向哲浚检察官及其助手,认真、负责地参与了审判工作,在审判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为审判做出了自己的贡献,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提供战争嫌疑犯名单。中国是遭受日本侵略时间最长的国家,涉及对华犯罪的战犯特别多。中国国民政府对此比较重视,在经过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先后向远东国际军事法庭提供了两批共33人的战犯名单,其中包括后来被确定为甲级战犯的土肥原贤
二、坂垣征四郎、东条英机等人。
2.作为检察官出庭揭露日本侵略罪行。在法庭审理阶段,中国的检察官多次出庭,揭露被告的战争罪行,驳斥他们的抵赖和狡辩,为最终将这些战犯定罪发挥了重要作用。
3.提供大量人证、物证。为了将战争罪犯定罪,中国不少战争受害者和经历者,不远千里,前往东京出庭作证,揭露了日本的侵华事实和侵略暴行。如七七事变的亲历者秦德纯将军在法庭上揭露了日本侵占中国华北、挑起七七事变的罪行。尤其是梁廷芳、伍长德、许传音等受害者为日军制造的南京大屠杀作证,用自己的亲身经历,揭露了日军制造南京大屠杀的罪行,对法庭最终判处大屠杀的主要责任者松井石根死刑起到了关键作用。
4.参与起草判决书。在起草判决书的重要时刻,中国法官梅汝璈争取到了起草判决书第四章“日本对华侵略”的工作。这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判决书写得如何,将直接影响判决的结果。为此,梅法官竭尽全力,完成了长达200多页的判决书第四章“日本对华侵略”的起草工作,获得了法官会议的认可,为东京审判做出了贡献。
5.支持法庭严惩战犯。在法庭判决阶段,各国法官都希望在公正、国家利益和个人法律观点上找到一个结合点,使法庭的判决尽量公正合理。梅法官表示“当竭其绵薄,为我国在此次空前国际法律正义斗争中之胜利尽其最后之努力”。由于法庭的11名法官对法律的理解不同,各国的法律体系也不尽相同,因而对判决存在分歧。如何给被告定罪在法官会议上引起了激烈的争论。梅法官在会上坚决主张、呼吁严惩主犯,对法庭最终判处7名战犯极刑起到了重要作用。在看到中国在东京审判中发挥重要作用的同时,也应看到其不足。由于国民政府重视不够,加之中国实行的大陆法体系与法庭适用的英美法体系的不同,大大限制了中国在审判中的地位和应发挥的作用。由于当时的国民政府对东京审判认识不足,以为日本侵略中国事实昭彰,审判不过是走个过场,因而没有进行足够的准备,结果使中国处于被动局面。在证据方面,因为法庭习惯性地采用英美法系的程序进行审判,特别重视、拘泥于技术性的证据。而中国是大陆法系国家,注重“自由心证主义”,不太注重技术性的证据。结果,中国提出的战犯名单人数虽然不少,但大都只是空洞地列举罪行,缺乏有力的人证、物证及相关的技术性证据,大部分证据不符合证据的技术要求,因而未被法庭采用,使一些战犯因此逃脱了惩罚。
东京绞刑场上的《国际歌》 篇3
起来,饥寒交迫的奴隶,
起来,全世界受苦的人!
满腔的热血已经沸腾,要为真理而斗争!
旧世界打个落花流水,奴隶们,起来,起来!
不要说我们一无所有,我们要做天下的主人。
……
是谁创造了人类世界?是我们劳动群众,
一切归劳动者所有,哪能容得寄生虫!
最可恨那些毒蛇猛兽,吃尽了我们的血肉。
一旦把他们消灭干净,鲜红的太阳照遍全球。
这是最后的斗争,团结起来到明天。
英特纳雄耐尔,就一定要实现。
多么熟悉的声音,多么熟悉的旋律,构成日本导演筱田正浩构思10年、耗资 20亿日元的电影《间谍佐尔格》的音乐脉络。
白发苍苍的筱田感伤地说,拍完这部影片,死而无憾了。
音乐水鸟般缓缓张开翅膀,绳索渐渐套紧两只思想的头颅。
这一天是11月7日,俄国十月革命纪念日。
二
1942年6月日本司法机关首次发表《“国际谍报团事件”调查报告》:以违反国防安保法、治安维持法、军机保护法等罪名逮捕谍报团首领佐尔格(德国、苏联双重国籍)、布可里奇(南斯拉夫人)、宫城与德、尾崎秀实、库拉乌正(德国人)五人。《逮捕令》说:“本谍报团接受第三国际本部建立赤色谍报组织的命令,昭和八年被派遣进入我国的佐尔格与早已接受第三国际同样指令潜伏我国策动的布可里奇等纠结,以后加入宫城、尾崎等内外共产主义者数十名,秘密成立并强化谍报团体机构,利用巧妙伪装的合法手段,获得关于我国多项秘密情报,用无线电等多样通讯联络方式向敌国提供情报”。
据检查机关调查,谍报团由共产国际在日本国内设置,直属苏共中央委员会及红军第四大本营,成员由共产国际委派人员以及日本国内对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高度热情的人士组成,探知日本的政治、外交、军事、经济等机密,并向苏联最高指挥部直接提供谍报。从1933年~1941年之间,谍报团搜获的主要机密约一百多件,包括“五·一五”事件、北满铁路让渡交涉事件、“二·二六”事件、日德防共协定、近卫内阁性质以及成立缘由、卢沟桥事件、汪兆铭工作调查、德意日军事同盟问题、第二次近卫内阁成立、德意日经济协定调查、德军进攻苏联报告、日本实际战争能力调查报告、日本的南侵政策等等。
1944年11月7日,俄国十月革命纪念日这一天,佐尔格与尾崎被处以绞刑。其余成员分别被判处无期、有期徒刑,关进日本专门对付重刑犯的冰天雪地的北海道监狱,他们不是在战争期间死于狱中,就是在战后一经释放,即因体力衰竭而死亡。
三
佐尔格谍报团具有严密的组织性,不与任何政治性质的宣传组织发生联系,究竟是如何被发现检举的呢?尾崎秀实的弟弟尾崎秀树认定,日共原中央委员伊藤律是叛徒犹大。伊藤律(1913~1989)被捕后向特高(特别高等警察)自首,供出从美国回来的共产党员北村,而北村是宫城的至交,北村供出宫城,宫城供出了谍报团,一个个鱼儿被收线。伊藤1958年在中国被捕,直到八十年代才回到日本。关于这段历史,日共领导人含含糊糊,但是伊藤的儿子至今在为父亲昭雪而奔走。
电影开头,检察官审问佐尔格:你到底是德国人还是苏俄人?由此引发佐尔格回顾自己的人生——
佐尔格(Richard Sorge),1895出生于当时属于沙皇俄国的阿塞拜疆,父亲是德国人,母亲是俄罗斯人。他3岁随父母迁居柏林,在那里度过少年时代,受到德国国家主义的教育。青年时代,佐尔格是一个热烈的爱国者,高中时遭遇第一次世界大战,加入炮兵连,在战争中两次负伤成为跛子。以后佐尔格入汉堡大学,获得政治经济学博士。他从对战争的残酷反省出发,转向马克思主义,作为独立社会党员积极参加一战以后爆发的德国革命。1919年,佐尔格加入刚刚创立的德国共产党,1924~1925年受德共派遣赴莫斯科,因为他相信“全人类期待的社会恶的净化,被贫困、不公正、不平等侵蚀的世界根本治疗法正在这里。”到达苏联后不久,他获得苏联国籍,正式成为苏共党员,在共产国际工作。在此期间他发表《新德意志帝国主义》等文,深得志贺义雄等日共党员的推崇。
1930年,佐尔格作为《社会学杂志》的特派员在上海进行谍报活动,经史沫特莱介绍,认识了《朝日新闻》记者尾崎秀实。1933年,他作为德国记者来日,并伪装成纳粹党员,在赢得德国驻日外交人员的信任后,担任德国大使馆非正规编制的情报员,不久即建立了与尾崎、宫城等人相呼应的情报组织体系,其目的是探知“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对苏政策和日军动向。
值得一提的是,佐尔格在日本的日子,正值苏联进行大规模的肃清运动,他的顶头上司也被政治清洗,倘若他留在国内,大概同样性命难保。
佐尔格谍报团的活动在1936年“二·二六”事件以后日臻精密,诸如希特勒入侵波兰、入侵苏联的准备工作乃至具体日期、日本在太平洋开战的战力以及南进政策等等,搜罗毕至……
镜头回到审问现场,佐尔格平静地回答检察官:我和我的小组决不是要以日本为敌,我们与一般人理解的间谍完全不同。一般意义上的间谍是探知对方政治、经济、军事上的弱点,然后攻其弱点,我们毫无这样的意图。我们只想尽力避免日苏之间的战争。
东京大学教授菊池昌典认为,佐尔格的悲剧不在于他作为一个间谍是成功还是失败,而在于他的成果几乎没有对苏联的决策产生影响。他其实是作为一个孤独的个体,在远离祖国的地方为信仰而奉献。电影里傲慢的斯大林无视佐尔格等人以生命换取的情报,斯大林认为佐尔格是双重、甚至三重间谍,不可信任——即使是在佐尔格关于德国计划入侵苏联的情报(这一情报曾被斯大林当成笑话)被血的事实验证以后。
“日本最终决定南下,无侵苏意图”,佐尔格通过尾崎秀实获得绝密情报,影片中刚愎自用的斯大林笑笑,将其撕掉了。斯大林依然在远东地区配置了最能打仗的40个师团以防日军入侵,致使斯大林格勒血战付出极大的代价。
直到1964年,佐尔格方被授予“苏联英雄”称号,这时的苏联业已经历了对斯大林时代的反思,史称“解冻”。
四
“有一个叫尾崎的新闻记者,精通德语,知识广博,为人也可靠。”——这是鲁迅对尾崎秀实的印象。尾崎秀实(1901~1944)生于一个汉学家家庭,在台湾长大并读完中学,少年时代对殖民地、对民族问题便有痛切的认识。从东京大学毕业后,他担任《朝日新闻》中国问题记者,1930年经史沫特莱介绍认识佐尔格,并将史沫特莱的《大地的女儿》一书译成日语。这本书他曾送给鲁迅。在三十年代的中国,尾崎秀实以进步文化人士著称,他和朋友山上正义一起,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左联的工作。
回国后,尾崎以其“中国通”的声望,成为首相近卫文麿的特殊顾问、满铁东京支社调查室顾问,由此潜入日本政府的神经中枢,使佐尔格可以获得日本的国家最高机密。
“你是苏共党员吗?”检察官问。
“不是”。
“你是日共党员吗?”检察官问。
“不是”。
既非苏共党员、也非日共党员的尾崎秀实的理想是:确保战争不扩大——停止帝国主义战争——日、中、苏三国建设“东亚共同体”——日本新政的再建设……
他说:“所谓东亚新秩序理念,即社会主义理念的新秩序。以苏共、中共的紧密提携为基础。但是我不认为以近卫之力能够实现,近卫政权最终是克伦斯基政权 (注:从帝制崩溃到十月革命之间的俄国共和制政权,克伦斯基任总理),是下届政权的过渡。我虽然为近卫五人智囊团之一,暂且支持这克伦斯基政权,但却是为着不久将要到来的真正的革命政权开辟道路——我今天做的是为明天的梦。”
临刑前,尾崎秀实再次吐露心声:“战后将出现大东亚新秩序社会,形成世界革命的一环吧。我带着面具,冒着危险,头发全白了。遗憾的是日本终于发动了大规模战争。我的工作已经九分成功,但不能看到结果而死,抱恨终生。”
他并不是一个共产主义者。
《朝日人物辞典》评论说:“他预见日本未来的变革建立在与苏联和新中国相互提携的基础上,但不是通过以劳动阶级为主体的阶级斗争的手段,而是通过既成政治势力内部的作用来实现。”
他给在中国出生的女儿取名扬子,扬子江的意思。
五
宫城与德(1903~1943)出生于冲绳的名护市。冲绳是日本最敏感、最特殊的地方。历史上,包括冲绳诸岛在内的琉球群岛曾经是一个独立的国家——琉球王国。1875年,日本派兵进驻琉球,命其尊奉日本明治年号;1878年,日本政府悍然决定废琉球为郡县,除北部数岛并人鹿儿岛县外,其余地域置冲绳县。1903年大阪劝业博览会的“学术人类馆”中,冲绳人与阿伊努人(日本少数民族,又称虾夷,主要分布在北海道)、朝鲜人、台湾人一样被当作活物陈列。日本政府在战前对冲绳的政治弹压超过本土,战争期间更是宁愿以“冲绳玉碎”来保全日本本土。冲绳战中许多冲绳人不是死在美军的轰炸之下,而是死在日军手中。冲绳是日本的“黑户口”,饱受本土的歧视。而名护又是冲绳最贫穷的地方,战前移民海外的人最多,偏僻的村落里几乎每家都有夏威夷、加利福尼亚和南美的亲戚。
宫城与德16岁前往美国,投靠父兄,毕业于圣地亚哥美术学校。1906年美国制定限制日本移民法案,1909年加利福尼亚州排日法案被认可。宫城的少年时代是冲绳人作为最廉价的劳动力被本土购买的时代,日本本土以各种手段榨取、掠夺冲绳;到美国后又适逢美国歧视有色人种的高潮期,受到来自白人和日本本土移民的双重歧视。后来宫城对尾崎说,同样是日本人,本土的日本人根本无法了解冲绳人作为少数民族被压抑、被歧视的深切痛苦。当时在美国的冲绳移民第一代与第二代分歧很大,代沟很深。第一代移民祖国意识强烈,而第二代移民大多认同自己为美国公民,愿意为星条旗而战,他们中间相当一部分后来作为美军登陆冲绳,比正宗的老美还要卖命,为的是用血洗掉自己身上烙印的“红字”。麦克阿瑟说,美军依靠这些冲绳移民士兵的力量,冲绳战役至少缩短了两年。
第二代冲绳移民中还有一拨向往的是红色的正义,宫城的堂哥就是一个。此人投身西海岸移民劳工运动,被美国驱逐出境,逃亡苏联,在苏联一边担任日语教师,一边积极参加党组织的活动,大肃清时被关进集中营,不久即作为“日本间谍”遭枪杀。在苏联肃清运动中被当作间谍枪杀的日本人中间,大多是冲绳人。
宫城在美国先是加入进步的冲绳青年会“黎明会”,旋又加入美国共产党日本人支部,从事红色救援与反战运动,后来受共产国际的派遣回到日本,成为谍报团的中坚力量。
他在审问中这样回答检察官:“关于共产主义的理论书,我没有怎么读过,我的共产主义的基本观念是:劳动者有饭吃的平等社会”。
说来宫城的人生原可以是另一番风景。他是一位杰出的画家,与竹久梦二同时在美国学画,两人交往甚为频繁,尽管竹久比宫城大19岁,但是,双方在思想上相当接近,竹久在日记中记载着与宫城的友谊,在新潮美术社出版的《竹久梦二》中,有一章《在美利坚的梦二与宫城与德》详说其事。后来去了欧洲,成为日本画坛一代宗师的竹久梦二亦在德国参与反纳粹的地下抵抗运动,援助流亡国外的犹太人,甚至说过,“俺的身体内流着犹太人的血液”。
共产国际派遣宫城回日本的任务,是促成佐尔格和尾崎秀实联系,他完成接头任务后本可以离开日本。宫城生在冲绳,长在美国(他在美倒的共产活动相对多少还有点合法性),对日本本土一点儿不了解,更不了解日本特高的厉害。但宫城说共产主义理想一定要通过实践行动来检验,谁来实践呢,总得有人干,那么还是我来吧。
宫缄在冲绳的户籍直到最近才恢复,因为他是所谓“卖国贼”。他的绘画作品有《林间》《月光像》等。
六
侦破佐尔格谍报团的日本特高成立于1910年,专门对付劳工运动、社会主义、共产主义运动、反战、反军活动,1945年被GHQ(联合国最高司令部)下令取缔。
1949年美国陆军部根据日本特高关于佐尔格事件的档案,发表《关于远东国际间谍事件的报告书》,要求“以此为鉴注意并警告美国国内的间谍活动,警告同情共产主义的美国人”。并指明当年在上海介绍佐尔格和尾崎秀实相识的史沫特莱是“共产间谍”。
历史进入了美日联手对抗苏联的冷战时期。
佐尔格的墓碑在东京多磨陵园,正面铭刻着佐尔格的俄文名字和他的日本情人石井花子的名字。正是这个勇敢的日本女人收回了佐尔格的尸骨并建立了墓碑。旁边的另一墓碑上刻着11名同志的名字,反面镌刻着宫城与德父亲的诗:
光阴湍急,花季潮汐,我的儿
在多磨的天空下,迎回你,我的儿
佐尔格在被套上绞索的时候说:“要我说遗言了吗?国际共产主义万岁!”影片结尾却在《国际歌》的悲凉旋律中穿插了柏林墙倒塌的纪录片片断。导演筱田正浩在影片开头引用了鲁迅小说《故乡》中的一段话作为题记:“希望本是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与片头刑场上响起的《国际歌》相呼应的,是片尾约翰·列侬的《Imagine》:
想象吧,假如这世界上不存在国家国境
这绝非一件难事
没有杀戮,没有死亡,宗教的纷争也将消亡
想象吧,所有的人们,和平地栖居
或许你会说我是一个梦想家
但我不是只我一个人
希望有一天你加入我们
东京国际 篇4
上世纪80年代可以说是东京金融业发展最为繁荣的一段时间, 也是奠定了与伦敦、纽约并称世界三大国际金融中心地位的时期。在经历了90年代的衰退后, 许多经济学家、金融学家和相关学者对那段时间东京的金融发展进行了分析, 能够的到共识的是, 在金融繁荣的背后存在着大量的经济“泡沫”。那么, 这些“经济泡沫”有哪些表现?又是如何产生的呢?总的来说, 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
(一) 土地泡沫 (房地产神话)
提到日本的泡沫经济, 首先就要从日本的房地产业谈起。我们先看一个数据, 从战后十年恢复期后一直到90年代初, 东京的房地产价格基本上一直呈上涨态势, 极少下跌, 在全球范围内的经济发展过程中, 从未出现过这么长时间的房地产价格持续上涨。其实, 从上世纪50年代中期日本经济开始高速发展, 受经济高速增长的大势态影响, 房地产价格也在高速增长, 这种情况一直到80年代中期都还在经济发展的合理范围内。但是, 80年代末起, 日本消费者物价年均上涨已经降低到不到土地价格上涨的十分之一, 再加上当时的利率又是史上最低。因此, 即使是普通人也从中看到了大量的利润空间, 日本人纷纷从银行贷款去购买土地或房产资源从而获得大量利润。这也是泡沫产生的开始。
从投资者的角度来说, 房地产价格高速的增长给了他们投资获得暴利的预期;从银行的角度来说, 土地的升值使银行不担心收不回贷款, 也放松了对贷款的限制。由此产生了恶性循环, 最终从房地产业开始产生经济泡沫。而此时日本政府从建设“国际都市”和“国际金融中心”的角度出发, 制定了许多土地开发的政策, 刺激了房地产市场的过度发展, 形成泡沫。
(二) 金融财政政策的失误
由于经济的高速发展, 日本产品在国际贸易中长期处于收支盈余状态, 与欧美各主要发达国家之间的贸易摩擦不断, 各国开始携手对日元升值施加压力并于1985年与日本正式达成了降低美元汇价的《广场协议》。由此, 日元升值一发不可收拾。在日元升值的同时, 以美国为主的欧美发达国家开始采取了以减税为代表的一系列经济振兴措施, 逐渐改善了对日贸易的逆差表现, 日本经济开始受到日元升值的影响, 经济形势开始恶化。此时的日本政府, 为了履行与欧美各国的协议, 仍旧维持了宽松的货币政策和超低的利率政策。结果是日本的资金不断地流向美国为主的欧美市场, 而日本原来拥有的大量美元债权在美元的大规模贬值下不得不一贬再贬。而后, 为刺激国内经济, 日本政府又采取了提高本国货币汇率为代表的财政宽松政策, 使得本已投机泛滥的金融市场火上浇油。这是泡沫经济产生的又一个原因。
(三) 金融市场的过度繁荣
由于宽松积极的财政政策和利率超低的政策, 金融市场的货币供应量严重过剩, 这引发了投资土地、娱乐消费的热潮。渐渐地, 金融市场成为货币的主要流向。东京股市受到大量游资涌入的影响, 持续大涨。过高的股价使得上市公司获得了大量超出基本运营的资金, 由此开始投机使用资金, 股价、地价加速上涨。上市公司的获利变得更为容易, 于是企业纷纷忽视正常运营和业务开发, 将主要资金和精力投入到金融市场。
在这场全社会都投入的投机热潮当中, 银行、企业、政府、个人共同造就了金融市场的过度繁荣, 当时很少有人能够想到, 这场繁荣的背后, 其实是泡沫推挤起来的。
二、90年代东京国际金融中心的衰退表现
(一) 股市暴跌
受伊拉克入侵科威特影响, 世界各主要股市大幅度下降, 日经指数在1990年就暴跌了40%。此后, 1991年的纽约股市暴跌也波及东京。到1992年8月19日, 跌破了金融体系运转的生命线——15000点。股市的暴跌使得东京金融市场开始显露衰退的迹象, 东京股市市值在1990年一年之内就缩水了三分之一以上。
(二) 银行亏损
在表面的经济繁荣下, 银行以持有的大量股票和土地等不动产为抵押。股市的暴跌使银行的财务危机出现, 贷款方的偿还能力大幅度下降, 银行的资产水平也随之下降, 银行亏损成为必然, 并在1995年正式出现。贷款方的偿还能力下降的另一方面影响就是导致银行的不良债权不断地增加, 日本银行业逐渐陷入严重危机, 纷纷破产。外国银行也开始大量撤出东京, 东京的国际金融中心地位开始动摇。
此外, 债券和外汇市场规模扩大也直接反映出了东京国际金融中心的衰退的实际情况。经济的持续低迷使得日本政府不得不以大量发行国债拉动经济增长, 并迅速成为继美国之后全球第二大债券市场。
三、给我们的启示
1、建设国际金融中心需要合理政策和健全机制的配合, 需要政府结合国际环境和国内实际情况采取正确的金融政策, 并不断深化改革, 建立健全我国的经济金融机制。
2、绝不能为了建设国际金融中心而建, 建设国际金融中心的根本目的应该了更好地为了实体经济服务, 提高我国的经济金融水平, 而不是追求金融市场的投机获利。
3、要对近年来我国经济过热的情况加以警惕, 采取有效措施解决房地产泡沫等实际情况, 引导资本的合理走向, 实现我国金融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4、要从全局角度规划上海等有条件建设国际金融中心的城市建设, 做好国内金融体系的改革和完善, 不断提高我国金融机构的国际竞争力, 争取在未来国际主要金融中心有我国城市的身影。
摘要:日本东京在20世纪80年代迅速崛起, 成为世界上重要的国际金融中心之一。但是在表面的繁荣背后, 其实隐藏着很大的危机。也正是这些危机, 造成了90年代东京国际金融中心发展的衰退。本文将从80年代东京金融繁荣背后的危机出发, 分析90年代的衰退, 希望能够给近年来我国一些具备国际金融中心潜力的城市建设国际金融中心提供一些经验和教训。
关键词:东京,国际金融中心,衰退
参考文献
[1]孙执中.荣衰论——战后日本经济史1945-2004[M].人民出版社, 2006年.
[2]冯昭奎.21世纪的日本:战略的贫困[M].中国城市出版社, 2002年.
[3]王雪峰.房地产泡沫和金融不安全——日本泡沫经济15周年评述[J].现代日本经济, 2007年第3期.
[4]包小忠.再论日本泡沫经济时期的金融机制及其制度过程[J].现代日本经济, 2003年第4期.
[5]苏存.日本经济金融研究[M].中国金融出版社, 2001年出版.
东京国际 篇5
本刊讯(记者王扬)9月28日,第九届东京国际动漫展中国地区新闻发布会在北京兆龙饭店召开。ASIFA(中国)秘书长李中秋主持了当天的会议,并由东京国际动漫博览会委员长铃木仁向到场的媒体和嘉宾就2010年东京动漫展的相关事宜做了详细的介绍。
铃木仁先生表示,东京各界对本次动漫展极度重视。每年的3月份,这个以国际动画交流与进出口商业洽谈为目的的全球最大规模的动漫盛会,会吸引全球顶尖的动画、玩具、电玩、软件等领域数百家企业齐聚东京,角逐世界动画游戏市场;同时也吸引着成千上万来自世界各地的动漫爱好者。 东京国际动漫展(Tokyo International Animation Fair)简称TAF,是全球非常有影响力的动漫盛会,自2002年以来已在东京成功举办了八届。此前,为鼓励国内动画制作机构进入国际市场,由中国文化部主办、数十家国内主要动画公司和动漫产业基地联合组成的2009东京国际动漫展中国团,首次以国家团的方式参展东京国际动漫展。14家动漫企业共计60部优秀国产动漫作品集体亮相,深获很多国际同行的好评。铃木仁先生在本次发布会上多次用震惊、惊艳、新的生机来形容2009年中国参展团带给东京动漫节的影响。
方正在法兰克福展示数字出版解决方案
本刊讯2009年的法兰克福书展,主题是“中国年”,中国作为主宾国,展示了自己在印刷出版领域的多项国际先进技术。其中,“方正全流程数字出版解决方案”,为全球传统出版业向数字出版的转型提供了全新的理念与技术支持。
在展会期间,方正进行了题为“以中国的名义”的系列发布活动,向全球发布了最新的数字出版产品,包括应用于该产业链前端编辑排版环节的“方正飞翔排版软件”,这是中国第一个面向全球的,自主知识产权的专业排版软件,其同时适用于纸媒和电子媒体的“中英文混排”技术,以及如同输入法一样方便快捷的“公式列表编辑”技术,随同其“在线排版”的创新型服务方式,令与会者耳目一新;而属于数字出版产业链终端应用环节的“方正飞阅手持阿读器”,它采用国际先进的E—INK技术,并整合了方正在数字出版产业的数据库优势和内容加工优势,结合3G技术,成为中国领先的移动阅读和信息接收器。其背后完全基于个性化定制的服务模式,将这款手持阅读器打造成为移动阅读与信息接收的个性化数据平台。“方正飞阅手持阅读器”的发布,表明方正不仅参与数字出版的前端技术创新,同时也将参与移动阅读终端的打造,令自身的资源与先进技术得以与终端消费者近距离接触。
此外,方正还展示了其在数据运营方面的一些成果:在数字内容方面“引进来”与“走出去”,与美国EastView公司及英国企鹅出版公司进行了一系列国际战略合作,而“中华数字书苑”则继温家宝总理访欧之后再次成为国礼,由国家副主席习近平将其作为国礼赠送给比利时鲁汶大学,国家新闻出版总署署长柳斌杰代表中国将其赠送给柏林图书馆。
此次“中华数字书苑”中精选的2万种电子图书涵盖中国哲学、宗教,经济、政治、法律、文化、教育,文学、艺术等各个门类优秀的中文图书。《中文数字报纸数据库》传播的是实时的中国的新闻资讯,《中国在线艺术博物馆馆藏》内容是数字化的中国艺术精品,《中文年鉴数据库》是对中国各方面情况的权威数据,而《中文工具书数据库》,则是打开中国知识大门的钥匙。 (化兵)
第十六届闽浙赣鄂四省出版理论研讨会召开
本刊讯第十六届闽浙赣鄂四省出版理论研讨会于9月22日在武汉市召开。此次研讨活动本着理论性与实用性并重宗旨,注重信息新颖性与行业发展前瞻性的有机结合,许多代表提出了不少出版前沿课题。
福建代表结合海峡西岸经济区主体地位特色,纵论出版业在国家开发海峡西岸经济区独有的资源优势,以及加强闽台文化交流出版合作先行先试的思路;湖北代表结合湖北省期刊产业卓有成效的集群发展优势,分析了全省期刊壮大的因素,以及面临转型与突破新时期又快又好发展的建议;江西多位代表阐述了数字出版的经营与赢利模式,以及对传统出版事业的多重影响;浙江代表探讨了音像出版业当下求生存的先决条件与谋发展的坚守之道。
【东京国际】推荐阅读:
东京审判10-11
《东京审判》影评09-01
东京大学10-22
东京奥运会09-24
观看电影《东京审判》有感07-29
观东京审判后感09-22
东京审判电影800字作文05-27
日本东京艺术大学的介绍07-30
日剧东京爱情故事经典台词06-03
东京大学入学考试试题06-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