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维度(精选12篇)
信息维度 篇1
我国上市公司通过年报和社会责任报告等形式披露环境信息的行为正日趋普遍。2008年是《环境信息公开办法(试行)》实施后的第一个定期报告期间。2008年5月上交所发布了《关于加强上市公司社会责任承担工作暨发布<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环境信息披露指引>的通知》,鼓励上市公司披露年度社会责任报告。2008年度,深市有95家上市公司披露了社会责任履行情况,而沪市有290家公司发布了年度社会责任报告,其中282家是首次披露。北京是我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A股上市公司的市值占全国A股市场总市值的比重较大,为此,本文以2008年北京市上市公司为样本,对其环境信息披露情况进行维度分析,以期为改进我国上市公司的环境信息披露状况提供依据。
一、上市公司环境信息披露维度的构建
根据GRI发布的《可持续发展报告指南》并结合我国的现状,本文区分以下四类维度分析样本公司的环境信息披露表现:公司治理、环境管理政策和制度(A类),公司环境影响(B类),环境支出、成本和负债(C类),环境收益和总体环境表现(D类)。
(一)公司治理、环境管理政策和制度方面的信息披露。根据公司治理、环境管理政策和制度方面的信息,能够判断企业是否具有环境责任感,是否从公司治理、组织结构和制度设置等层面切实履行了环境责任,是否建立了环境管理体系等。该维度的信息一般为定性信息。
(二)公司环境影响。公司环境影响是投资者和监管部门等比较关注的信息,是评价公司环境治理绩效的主要依据。主要涉及公司经营活动或产品/服务的环境影响、资源消耗、污染物排放和循环利用的情况。该维度既包含定性信息,也包含以实物量计量的定量信息。
(三)环境支出、成本和负债。环境支出、成本和负债信息体现为定性信息和货币性信息,该维度信息通过会计手段获取,并影响企业的财务报表。
(四)环境收益和总体环境表现。这一维度主要衡量公司环境活动的财务利益和环境守法、获奖等综合表现情况,体现为定性信息和货币性信息。
二、北京市上市公司2008年环境信息披露维度分析
(一)样本选择。截止2007年底,北京市A股上市公司约有109家,其市值占全国A股市场总市值的50%以上。其中,采掘业、电力、煤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制造业等高污染行业的公司约占1/3,信息技术业、房地产、社会服务、金融保险业等非高污染行业公司约占2/3。样本公司中个别公司具有H股和A股双重背景,如中国石油、中国石化和中煤能源等。
(二)样本公司2008年环境信息披露的方式。我国上市公司进行环境披露的主要方式有年度报告、社会责任报告和互联网披露等。互联网披露比较普遍,本文仅分析样本公司2008年通过年度报告、社会责任报告进行环境信息披露的情况。
样本公司中,仅通过年报披露环境信息的公司有35家,仅通过社会责任报告披露环境信息的公司有20家,同时在年报和社会责任报告中披露环境信息的公司有30家,24家公司未披露环境信息。社会责任报告是企业对环境、社会和员工等责任履行情况的报告,绝大多数样本公司均通过专门章节,如设立“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我们与环境”章节等,集中报告环境信息及环保责任履行情况。
(三)样本公司2008年环境信息披露维度分析。
1.公司治理、环境管理政策和制度方面的信息披露(维度A)。该维度总的披露数量为74家,占68%。其中,披露环境压力、风险及公司对于环境保护责任的企业数量最多,占59%。其次是关于企业环境管理制度、环境目标、环保技术创新和员工环境培训方面的披露。根据企业披露的信息,通过ISO14001认证的样本公司只有12家。环境审核与审计、参与或支持环境组织或活动以及利益相关者参与环境事务等方面的信息披露较少。所有公司均未披露环境报告制度建设情况,说明公司尚未建立持续报告环境信息的系统制度。
2.公司环境影响信息披露情况(维度B)。该维度总的披露数量为59家,占54%。其中,对资源能源耗用情况的披露较多,占41%。约1/4左右的公司在污染控制措施、三废排放的定量信息以及废弃物循环利用情况等方面披露了相关信息。定量排污信息较少,主要体现为绝对数和降低比率,缺少横向比较和分部数据。样本公司对于有无环境事故的披露比较少,披露所发生环境事故的更是罕见。
3.环境支出、成本和负债披露情况(维度C)。该维度总的披露数量为48家,占44%。其中,样本公司对于环保(包括相关技术)投资及环保公司收购(非货币性/货币性)方面的信息披露较多,占33%。其次是环保设备及其运营状况方面的信息,占21%。环境费用、税务和环境负债等方面的信息披露较少,尤其是环境负债、未来环境支出和环境罚款信息,罕有披露。披露环境处罚和罚款的只有1家。
4.环境收益和总体环境表现(维度D)。该维度总的披露数量为47家,占43%。25%的公司说明了环境守法状况,15%的公司披露了获得各类环境奖励、补贴情况,19%的公司披露了获得荣誉情况。有9家公司说明了环境目标的完成情况,有5家公司提到了环保给公司带来的财务利益,其中只有1家公司提供了货币性信息。
三、结论和建议
总体来看,样本公司在环境压力、风险及公司对于环境保护的责任方面的信息披露最多,在是否通过ISO14001或建立系统的环境管理制度、环境守法状况、“三废”排放的定性信息、鼓励和实施环保技术创新、环保设备及其运营状况等方面的信息披露相对较多,在环境报告制度、环境处罚和罚款、未来环境支出、利益相关者参与环境事务、环境负债信息,以及环保给公司带来的财务利益等方面的信息披露较为匮乏。
企业进行环境信息披露的合法性动机较强。在国家高度重视环境保护的形势下,部分企业自发地通过定期报告提供环境信息,申明企业的环境保护意愿,甚至强调将节能降耗、发展循环经济作为企业的战略目标之一。2008年,《环境信息公开办法》和上海证券交易所披露指引的发布,对企业环境信息披露行为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
我国上市公司所披露的环境信息,定性信息较多,定量信息较少;正面信息披露较多,环境负债和处罚等负面信息披露较少。缺乏系统的环境管理体系,对环境影响、环境成本和环境绩效缺乏有效的量化标准,是造成我国企业环境信息披露简单粗糙的直接原因。货币性信息披露不足,这与我国环境会计的滞后状况相对应。
因此,我国应进一步完善环保披露法规,加快制定环境会计和审计准则、制度。根据不同行业的不同情况制定出更具操作性的披露细则,明确高污染企业披露排污等环境影响信息的法定义务。可以由政府倡导,尝试建立高污染企业污染排放的公开数据库。针对我国上市公司货币性环境信息披露不足的现状,政府部门应尽快制定环境会计准则,对环境会计要素的确认和计量以及环境信息的披露等制定出可以实施的操作指南,并鼓励企业建立环境会计核算组织和制度,为相关信息使用者提供更加有效的信息。此外,应加强环境审计,改进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可靠性;并发挥舆论监督作用,推动企业履行环保责任,提高企业环境信息披露的整体水平。(本文系北京市教委人文社科研究计划面上项目,项目编号:SM200810009002;北京市优秀教学团队建设专项,项目编号:PHR200907203;北京市学科与研究生教育——工商管理建设专项,项目编号:PXM2009-014212-078362;北京市属市管高等学校人才强教计划资助项目,项目编号:PHR201008192)
信息维度 篇2
公共服务取向模式融合了私人部门管理观念和公共部门管理观念,强调公共部门的公共服务使命,但又采用私人部门在实践中行之有效的质量管理思想。其特点是:
——强调在实现公共服务使命的基础上提高服务质量
——强调公民权理念,以满足使用者的需求为根本目的——怀疑市场机制在公共服务中的作用,主张将权力由指派者转移到民选的地方委员会 ——强调对日常服务提供的全社会学习过程
——培育公共服务的使命感与价值感,强调公民参与和公共责任制等
In addition, 技术变革
1.信息技术使等级制本身发生变革,也使管理发生变革.由于在处理和传递信息方面减少了对中层管理环节的需要,可以使等级制度变得扁平一些;
2.各种档案采用电子化方式保存,同时从许多不同的途径进行查阅,公共沟通也实现了电子化,办公室及其管理必须进行改革。
3.削弱官僚制
市场模式: 利用市场和私人部门的管理方法,认为提高公共部门效率的最佳途径就是用市场机制代替传统的官僚体制,其主要内容如下:
——引入竞争机制
——采用合同制
——在政府内部建立“内部市场”
——实行合同聘用制和绩效工资制度
——强调公众利益
——通过分权和授权重组政府部门,使公共部门更具灵活性
信息维度 篇3
【关键词】信息技术 有效教学 思考
信息技术学科异于其他学科之处就在于它不是固定知识的传授,而是一种技能的掌握,一种信息素养的形成。所以,信息技术课也是一门极富时代性和挑战性的学科。学习者学得是否得心应手,关键就在于教师对于课堂模式的设计以及对学习者适时点拨的作用。
一、 人机交互 双边互动
信息技术学科是一门动脑和动手结合得很紧密的学科。比如学计算机和动计算机是分不开的,无论是教学工作者的备课还是学习者的学习,对人、书、机三者有机结合,是使用书本知识向操作知识转化的基石。人们常说“百闻不如一见”,对信息技术课知识点的掌握却是“百看不如一练”。当教师通过对知识的讲解、演示而使学生对这一知识已经有了一个初步理解的时候,能不能使学生将这一比较模糊的概念转变成自己思维体系中固有的、较清晰的认识;能不能使学生对这一比较陌生的知识逐渐熟悉起来,并能灵活运用,关键的一步就是能否让学生自己去动手、去实践,使学习者和计算机、计算机网络等信息获取和处理工具形成一种合作伙伴关系,即使用者和被使用者在某一程度上合二为一,学生在实践中把握真知、在实践中创造成果。
二、 拓展知识 创新精神
信息技术是作为一门较尖锐的,超前的学科渗透于教学领域的,它日新月异,革新换代,新的信息层出不穷,新的技术有待开发,所以,计算机学科不能像诸如历史、地理、英语一类的学科那样单以授和被授的方式进行教学,它要顺应时代的变迁,信息技术的变革,而不断向学习者们施于新的教学内容、新的教学模式。教师在授予某一知识点时,就要结合现代技术中新的知识,向学生展示新的信息技术的发展,有能力的学生即能获得更多的知识。如教师在授课前就可试着让学生自己为课题做简单的课件,教师通过课件的分析及提点,既能让学生学到本课知识,又能使学生认识和提高制作课件的技能。扩展学生的知识面,激活学生潜在的创造灵感,使学生学到了更多有利于创新的科学知识,提高了学生信息化意识,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进取心和求知欲,增强了学生的创新意识。
三、 信息刺激提升技能
信息时代的来临,使人类的生活各方面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特别是我们的青少年 “网上一族”一代,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还尚未形成,因特网对他们的冲击更加直接,更加激烈。目前,许多学校已经建设了校园网﹑数字图书馆﹑多媒体教室等硬件设施 ,我们的学生就更不能只限于书本中的知识,而要关注快速发展的Internet,教师可以利用因特网上的信息,也可以是学生自己在因特网上获得的信息,扩充学生的感知思维的空间,刺激学生获取信息的意识。因此,除了使学生具备比较熟练的计算机操作能力外,应重点培养他们的获取信息、分析信息、运用信息的能力。在信息的海洋里,学生可以任意捕捉多方面、多领域的信息,这些信息不但可以为他们所用,也正是对他们现有学识的一种强有力冲击和鼓舞。例如:学生可以利用从因特网上获得的资源并结合用FrontPage设计与制作简单的班级主题网站;学生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学习一门高级语言,使用数据库或电子表格Excel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分类、排序和索引,能够设计简单的个人主页等。
四、创设情境 激发情趣
兴趣是人的一种带有趋向性的心理特征,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的。因此在计算机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学科中丰富的内容,为学生展示一些新知悬念,激发出学生的强烈好奇心,使学生学习计算机的兴趣得到提高,在此氛围中,再经过教师适时适量的提点,指引他们去求知探索。例如:在教学Photoshop下的图片处理时,每教一个工具前,先向学生展示用软件绘画出的精彩又漂亮的图画以及绘画的过程,学生看来便有一股冲动想画画,教师从中再进行鼓励,于是学生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对于游戏,学生是最喜欢,最热衷的,在教学中如果能因势利导,把“游戏”适时引入课堂,把学生潜在的学习势能转化为动能,这样,就可以化抽象为形象,变枯燥为生动有趣,增强教学过程的趣味性和可信性。情境交融,结合多媒体课件的演示,使学生的求知由感性认识逐步上升到理性认识,从而提高学生掌握和运用信息技术的能力,获得真材实料。
五、教师点拨 评价激励
信息维度 篇4
关键词:网络安全,安全策略
1 概述
计算机信息安全策略维度思想是将计算机信息安全首先从不同的角度 (维度) 进行拆分, 然后对某一些角度 (维度) 的信息加以限制 (如进行加密) , 当这一维度被抽出后, 其它的信息即便被人得到, 只要该被限制的维度不能被获得, 则其他人无法得到真实完整的信息, 或者说是得到无用的信息。
2 安全策略维度的关联分析
为了加强计算机信息安全, 我们往往同时采用多种安全技术, 如加密、安全认证、访问控制、安全通道等。这样高强度的安全措施为什么还会出现那么多的安全漏洞, 以致于大家普遍认为“网络无安全“呢?经过思考, 我们认为计算机信息安全策略存在的缺陷, 是造成这一现象的重要原因。主要问题出在几个安全维度之间出现了强关联, 使原本三维、四维的安全措施降低了维数, 甚至只有一维。这样一来, 就使得安全防范技术的效力大打折扣。举例来讲, 如果我们采取了加密、安全通道这两种技术措施, 则我们可以认为这是—个二维安全策略, 但是由于它们都是在WINDOWS操作系统上运行, 于是这两种本不相关联的安全技术, 通过同一操作系统出现了强关联, 使其安全策略维度降至一维甚至更低。因为一旦有人在当事人完全不知道的情况下, 通过木马或其他手段操控了WINDOWS操作系统, 那么无论是加密还是安全通道都变得毫无意义。因为这时入侵者已经被认为是—个合法的操作者, 他可以以原主人的身分自行完成诸如加密、安全通道通信的操作, 从而进行破坏。究其原因是加密、安全通道技术都分别与操作系统发生了强关联, 而加密与安全通道技术通过操作系统, 它们俩之问也发生了强关联, 这就使安全强度大打折扣。为了减少各维度间的关联尽量实现各维度的正交, 我们必须尽量做到各维度之间相互隔离减少软、硬件的复用、共用。共用硬件往往随之而来的就是软件的共用, 因此实现硬件的独立使用是关键。举例来说, 要是我们能把操作系统与加密、安全通道实现隔离, 则我们就可以得到真正的二维安全策略。为了实现这种隔离, 我们可以作这样的设计:我们设计出用各自分离的加密、通讯硬件设备及软件操作系统这些设施能独立的完成加密、通讯任务, 这样操作系统、加密、安全通道三者互不依赖, 它们之间只通过一个预先设计好的接口传输数据。这样一来, 对于我们所需要保护的信息就有了一个完全意义上的二维安全策略。在电子交易的过程中, 即便在操作系统被人完全操控的情况下, 攻击者也只能得到—个经过加密的文件无法将其打开。即便攻击者用巨型计算机破解了加密文件, 但由于安全通道的独立存在, 它仍能发挥其安全保障作用, 使攻击者无法与管理电子交易的服务器正常进行网络联接, 不能完成不法交易。综上所述, 我们在制定安全策略时, 要尽量实现各个维度安全技术的正交, 从硬件、软件的使用上尽量使各个安全技术不复用操作系统不复用硬件设施, 从而减少不同维度安全技术的关联程度。
3 安全策略维度的节点安全问题
为了保护节安全, 我们可以采取的方法一般有两种:加强对节点的技术保护或是将节点后移。为了加强对节点的技术保护, 我们采取的方法很多, 如加设防火墙, 安装防病毒、防木马软件, 以及应用层次防御和主动防御技术等等。节点后移则更多是强调一种策略而不强调先进的技术, 不强调用最新的病毒库、最新解码技术来进行节点保护, 而是通过现有的成熟技术手段尽可能延长节点并将节点后移, 从而实现对节点的保护。
为了理清这俩个方法的区别, 可以将保护分成系统自身的保护性构造与外部对系统的保护。
系统自身的保护构造依靠的是节点后移, 它讲的是系统自身如何通过没汁的合理来保证系统内操作的安全性。但是如果仅靠系统自身的构造是不足以保证系统安全的, 因为如果系统的源代码被攻击者购得, 又或者高级节点的维护人员恶意修改系统内容等等安全系统外情况的出现, 再完美的系统也会无效。这就如同金库的门再厚, 管钥匙的人出了问题金库自身是无能为力的。计算机安全能做的事就如同建—个结实的金库, 而如何加强对金库的管理、维护则是另外一件事。事实上金库本身也需要维护与保护, 所以我们按照维度思维构建了计算机信息安全体系本身的同时也需要按维度思维对安全体系自身进行保护。具体来讲比如, 越是重要的数据服务器越要加强管理, 对重要数据服务器的管理人员审查越要严格, 工资待遇相对要高, 越重要的工作场所越要加强值班、监控等等。
4 安全策略维度的安全技术分布
所设计安全策略采用了加密、密码认证、安全通道三种技术, 则认为是采用了三维的安全防范策略。在有限的可用安全技术中, 应该尽量使用二叉树结构, 并将这些安全技术尽可能地分布在不同的节点上。
5 结论
利用维度理论来构建的安全策略可以通过不断增加各种安全技术的使用来增加防护能力, 还可以通过将节点不断后移来加大攻破的难度, 但我们可以看到这些都是与增加硬件、软件不可分割的, 因为硬、软件的不可复用性决定了使用安全维度这一策略构筑的系统是一种开销丰常巨大的系统, 它并不适用于普通的网络、计算机的安全防范。
参考文献
[1]赵国福.浅议计算机网络安全[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2009, 4 (7) :23.[1]赵国福.浅议计算机网络安全[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2009, 4 (7) :23.
[2]吴诗豪.计算机网络安全性研究[J].管理观察, 2009, 5 (10) :69.[2]吴诗豪.计算机网络安全性研究[J].管理观察, 2009, 5 (10) :69.
政治维度 篇5
产生错误的原因:主观原因:认识的偏差,客观原因干部考核体系催在问题,过于偏重经济发展。
对策:解决好政界为谁创的问题,做到执政为民创佳绩,把群众意见作为考评干部的重要尺度。解决好创什么养的政绩 做到科学发展求真绩 坚持以人为本,用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来创造政绩。
解决好靠什么创政绩 重实干求实效作为实现政绩的重要途径切实做到转变作风务实绩 如何考核时机 做到科学考评量实绩。既要重视硬件更重视软件既看显绩又看潜
政府职能&服务型政府(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
政治经济文化社会职能 合法行政合理行政程序正当搞笑便民城市守信权责统一(执法有保障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违法受追究侵权受赔偿)
服务型政府(是一个能够公正透明搞笑地位群众和社会提供优质公共产品和服务的政府,以人为本执政为民是服务型政府的治理理念。特征:民主责任法制信用有限开放公正透明高效廉洁(全面推行政务公开,加快电子政务建设,增强政府工作透明度:提高行政效率,降低行政质量,是将强政府行政能力建设的有效途径,也是建设服务型政府的重要目标。要大力推行政务公开。使其成为各级行政机关施政的一项基本制度。加快电子政务建设改善政府管理结构和方式。建立搞笑政务服务体系继续完善政务大厅推行一站式服务。积极创造各种条件让社会组织企业和公民更广泛的参与公共事务管理。坚持依法行政规范政府行为 执政之要在于为民,行政之要在于依法。坚持依法行政是贯彻依法治国方略的根本要求也是建设服务型政府的必由之路。强化政府机关问责制树立政府形象提高政府公信力。完善公共财政体系,健全公共服务体系。加大对公益性基础性领域的投入,建立严格高效的财政支出管理体系,建立政府统一预算。建立规范的转移支付制度社会救济福利体系。
问责制(从根本上防止权力滥用和行政不作为,切实提高政府执行力,公信力)问题:职责不清和智能交叉问题(推诿扯皮现象)
行政问责制度相关的配套制度不完善。制约行政问责制度的推行(信息不对称,公职不能及时准确了解行政问责程序。)
对策:合理配置和划分权力明确职责(行政机关之间正副职之间划分不规范,职能重叠现象亚种。执法和问责的双真空,进一步加快行政管理改革,明确机构的智能和职责。否则导致责任虚置)加强信息公开和健全监督(强化管院对人民的服务与责任,政府透明政务公开才能把正副官员置于公众监督之下。应当加强信息公开,方面人民群众舆论监督)建立自下而上由公民到政府的真正有效的问责制度,(是制度常态化)
信息公开 问题:信息不真实不及时 该公开不公开 内容简单流于形式 手段落后
对策:提高政府领导干部阳光意识,转变观念认识到公开的目的是促进政治民主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完善信息公开实施细则的基本制度进一步把握公开和保密的尺度,加强公开切实提高和查处泄密隐患完善信息公开管理机制(建立一整套信息删选和发布机制,建立相应的归类查询制度,建立与群众的经常沟通机制。
群体性实践:原因:根源性因素:社会转型期利益格局的调整分化组合(社会阶层逐渐分化利益主体日益多元化,因分配不公利益调整适当引发群体性冲突)经济因素:绝大多数群体性实践是公众的合法利益收到侵害或漠视,又没有得到及时有效的解决或是由于当地政府的公共政策失误文化:群众民主意识不断增强但政治参与能力相对较弱法制观念淡薄体制性因素:利益诉求表达机制不健全
对策:必须牢固树立正确的政绩观,高度重视维护社会稳定工作。必须把维护好人民群众利益作为改革发展的出发点从源头上加强减少群体性实践的发生。转变干部作风密切干群关系。必须切实加强基层组织建设,筑牢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第一道防线。必须加强情报信息工作,牢牢掌握工作的主动权。必须努力掌握网络等媒体的主动权。完善处置机制。(群众利益无小事,把预防和处置群体性事件的过程变成密切联系群众的过程,变成疏导群众情绪的过程,变成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o
少用灭火器 多置减压阀
选题的三个维度 篇6
选题,说来容易,做起来却不易。当前中小学教师课题研究中误区较多。如比较常见的就是选题中两极化现象非常严重。一个极端:假大空。贪大求洋,大题目,大制作,教师做了教育部长的事情。一个极端:微型化,一次讨论、一次家访、一个电话、一次谈心就能解决的问题,或者通过学习就能解决的问题,非要变成课题来研究不可。如,一节课的教学设计,一个具体小问题的处理等,都变成了课题,导致课题的泛化。
还有一个问题比较隐性,未引起教师的重视,即对于中小学教师来说,并不是所有问题都可以经过自己的研究得到解决,有些是制度问题,教师无法在短时间内改变,所以,“问题即课题”中的问题,应该是教师能够改变的、可以找到解决办法的问题。
还有些学校选题喜欢追求时髦和热点,没有考虑到所追逐的热点问题对改进自己的实践工作是否有真实的帮助,导致选题贬值……
本期,请关注:中小学教师课题研究如何选题?
课题研究,如何过好“选题关”?
课题研究首先要有一个好的研究主题,这个主题不仅体现在研究的内容上,也体现在申报的题目上,这是课题选题必须考虑的两个方面,下面笔者就从自己的研究历程谈谈课题是如何选题的。
一、关注长度:选题在长效性与短效性中开花结果
选题要关注课题的长度,要明白课题研究是一个长期性工作。有些教师到课题申报时才急急忙忙写课题方案,几天时间就完成了。这种方案基本上是东拼西凑,是没有经过自己前期实践研究的,也就很难从自身实际出发进行选题,研究容易失真。
选题要在长效性与短效性中开花结果。选好题是为课题研究指明方向的,好的研究主题能形成良性的连锁反应,随着课题研究的深入,就会生成一条长长的“研究链”。一线教师开始不要做太大的课题,要从自己课堂教学中遇到的那些问题开始,如果这些问题能够通过研究得到部分解决,那就可以考虑将这些教学中的问题转化为研究的主题。也就是说,先进行部分的研究,在研究的基础上,发现它对教学的影响,最后形成研究主题,将其升级到规范的课题申报研究阶段,反之又通过主题研究形成一个个研究的小成果,这就是从短效性出发去挖掘它的长期性。
二、关注宽度:选题在大问题与小切口中破土而出
为了让课题研究有一定的宽度,不至于在研究中迷失方向,选题需要在大问题与小切口中破土而出。一线教师要从自身实际出发,立足课堂研究,以课堂教学大问题为中心,如何在这个大问题中找到研究主题,这需要我们寻找一个小切口,小切口有大学问,教学中的一些问题需要自己去捕捉,事实或现象不等于问题,只有经过分析,发现事实中的不足,事实才呈现为问题,才有了进一步研究的价值与需要,这就是小切口。研究中不要求全求大,要在大中见小,小中见真,这样我们的选题才能破土而出。
三、关注高度:选题在创新性与应用性中绝处逢生
选题要关注课题的高度,要明白课题研究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有一位小学科学教师想研究思维导图在小学科学课中的应用,为此来征求笔者意见和建议。笔者让他先从网上找相关资料,再进行尝试研究。当他看到市立项课题中已有此课题时,便想放弃。笔者问他研究过思维导图没,他回答没有。从这个案例中,笔者觉得很多教师也想创新,但缺乏应用意识,总觉得别人研究过了就没有研究价值了。
很多教师有一种快速见效的心理,因为评职称需要。专家有一种欣赏创意课题的心理,因为他们看到的重复性课题太多了。当然,很多专家都提到研究要有创新点,要标新立异,因为他们是站在更高的层面提出要求的。我们一线教师研究的目的到底是什么呢?个人认为,将教学理论应用于教学实践中而开展的研究,是为将一些教学理论转化为自己的教学能力,而不是为了立项而研究。所以,要处理好选题的创新性与应用性之间的关系,首先是应用性研究,而不是一味地追求创新,只有在应用性研究后才能绝处逢生,才能将教育研究成果转化成生产力,来服务于教师个体的教学。这一类的研究主要来源于阅读他人的研究成果或听课时发现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选题离不开研究,在研究中选题,在选题中研究。总之,要学会从别人的课题研究中选题,也要学会从自己的研究中选题。
法制性信息框架下传播维度的创新 篇7
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 把握主流话语权
正确舆论导向的作用一般应具有三个特征:第一, 新闻报道要坚持以正面报道为主的原则, 从积极、健康的方面引导人民群众;第二, 新闻报道要坚持以党和国家方针、政策为基调的原则, 从全局观念、社会责任方面引导人民群众;第三, 新闻报道要坚持以正视社会问题, 不回避矛盾为前提的原则, 从客观、真实、公正的方面引导人民群众。作为社会主义国家的新闻媒体, 既要对国家的利益负责, 又要对人民群众负责;既要对国家的稳定负责, 又要充分反映人民群众的呼声。一个13亿人口的大国, 新闻媒体一旦失去主流话语权, 党和国家的声音就无法通过新闻媒体传递给人民群众, 人民群众也就无法了解自己的党和国家在想什么、做什么。这就要求新闻媒体必须深刻地理解舆论导向的含义, 并始终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 而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 实际上就是要求新闻媒体牢牢把握主流话语权。因为, 主流话语权正是通过上述三个特征体现和反映出来的。
近几年, 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多次出台一系列规定, 明确提出限制播出无限制地反映公安战线题材的电影、电视剧和新闻纪实性作品, 但是仍然有少数传媒机构和新闻媒体忽视这个问题。某些影视作品报道出现了某种恶俗化倾向:对负面人物和事件有过分正面的刻画和渲染, 强调其身世和经历的不幸与无辜, 并将其归咎于家庭和社会的原因。他们惯有的理由之一是这样才能客观、真实地反映社会现状和生活实际。但是, 笔者认为, 这种说法值得商榷。从微观层面上说, 任何诠释都是来自特定时空和历史情境的男男女女:任何了解与诠释都必须以世俗化、历史化、脉络化的方式来进行……这些都涉及文本的阅读与诠释, 而任何读者与诠释者也必然早已处于特定的时空位置, 具有特定的利益和形形色色的从属关系, 没有完全的所谓的客观、中立、超然之说。 (1) 模糊性的解读和指向只会让人产生认知上的偏差和曲解, 美其名曰:深度报道, 实则严重弱化了法律的严肃性和权威性, 在人民群众中产生了不良影响, 特别是在那些具有潜在犯罪群体中间造成了扭曲性隐性误导, 尤其是间接地形成并鼓励了一种“只要合情理的事情不管法律是否允许都可以去做”的思维模式。从宏观层面说, 对容易引起受众情绪波动和思想意识形成的重大法制性信息的新闻报道所表现出的立场、态度将对社会舆论和公众产生非常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直接触及战略性、全局性的重大核心利益问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价值观的建构。因此, 新闻媒体要始终强调一个核心的舆论导向: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只要有人触犯了法律, 就必须受到法律的制裁, 人生的失败、挫折不能成为自暴自弃的理由, 更不能成为走上犯罪道路的借口。
有效引导网民, 形成强有力的舆论压力
新闻媒体在对法制性信息传播的过程中, 除了能直接表明党和国家对打击社会犯罪和反恐活动的不可动摇的信念, 顺应并符合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更在于它有能力、有条件做到运用具有中国特色的“走群众路线”的舆论传播特点, 努力影响和争取影响力与日俱增的新社群——网民。网民已经发展成为一支不可忽视的传播力量, 它将是未来影响决策的重要因素之一。2009年1月,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 (CNNIC) 发布了《第23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报告显示, 截至2008年底, 中国网民人数已经达到2.98亿 (宽带接入者2.7亿) , 超过了英国、德国和法国的人口之和。互联网的普及率达到了22.6%, 首次超过了21.9%的全球平均水平。他们以更加模糊、更加多元的面孔在互联网上游弋, 既可以轻易跨越信息化的领土边界, 又能在瞬间聚集起群情激奋的议事广场;既可以冷静理性地表达对单个议题的个人见解, 也能快速促成地面集体行动。 (2) 因此, 新闻媒体应辩证地、积极地看待其具有的正面效应的一面, 善于与网民对话和沟通, 特别是在重大热点、难点问题上征求他们的意见和建议, 形成强有力的舆论氛围和压力, 这和单纯地建立大型的流动法制教育宣传车去教育民众相比, 具有更为强大的信息覆盖能力和传播效果。比如, 前一段时间, 国内主流媒体报道了重庆开展的声势浩大的全面的打黑行动, 在这个过程中, 重庆市公安局公开向全社会, 特别是向广大网民征集线索和情报, 充分证明了“民意在网络上的现身, 不再是嘘的一声, 而是轰的一声;不再是意见领袖的振臂高呼, 而是陌生人的成群结队。” (3) 这种前所未有的尊重网民意见和建议的方式一经媒体报道, 立即在全国范围内产生了前所未有的反响, 空前地增强了政府和媒体在民众中的信任感和公信力。
强调新闻报道的现场精确, 为政府决策提供参考意见
新闻媒体作为党和政府的“喉舌”, 其主要标志就是:能够为政府相关部门的决策提供具有相当价值的参考意见。新闻媒体在涉及法制性信息传播与报道过程中, 无论是对报道方针政策上的理解, 还是对“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的实践, 最终都集中于一个核心问题:新闻传播的现场精确。笔者强调这个问题, 是因为涉及这方面的理论性的深度报道系列的整体报道框架表明某媒体仍然处于对第二手材料的认识当中, 他们并没有真正体验到千真万确的世界, 他们的经验本身是由刻板化的意义来选择的, 并由现成的诠释来塑造……每个人都与别人谈论观察与诠释, 但是其报道的方式恐怕大多是别人的话语和图像, 只是被他占有而已。 (4) 因此, 新闻媒体必须要直接进入事件发生的第一现场, 直接采访当事人和相关知情人, 从现场入手掌握和核对相关信息内容的精确性, 而不是道听途说。如果不重视这个问题, 会直接给国家相关部门的决策和判断带来非常重大的影响。
加强保密意识教育, 保护执法人员的安全
新闻媒体在加强保密意识教育方面, 应该坚持“两多两少”的要求。具体的含义指:多说事态的形势和战果、少说具体细节;多说党和国家打击社会犯罪和反恐怖活动的决心、少说事件的详细细节内容和信息。现在有些电视台缺乏和忽视保密意识, 某些法制节目为了增强真实性, 全程报道执法人员办案的过程和抓捕程序。更有甚者, 直接追踪报道公安人员从开会分析思路、部署方案、抓捕罪犯、审讯的全过程等无所不包, 这为今后的公安工作带来了非常大的潜在危险。
最近几年, 经常有一些战斗在前沿的公安干警被媒体大肆炒作, 很多主流媒体披露了大量有关他们个人以及他们亲属的信息内容, 在很大程度上, 这不仅增加了抓获犯罪嫌疑人的难度, 而且也对其自身及家人的人身和财产安全构成了严重的威胁。笔者认为, 新闻媒体一定要摈弃一种“犯罪分子从来不关注相关信息和报道”的先验式的逻辑预设前提。因为, 越来越多的高智商犯罪的案例早已证明了这种想法的天真和幼稚, 在越来越强调传播话语权背景下的各种传播媒体平台上, 一些犯罪集团和个体的犯罪分子也开始明目张胆地建立自己的信息传播和接受渠道, 扩展自己的非法活动。 (5) 对于这种潜流, 新闻媒体必须保持高度的警惕和戒备。
贯彻职业道德, 体现人文关怀
新闻媒体的职业道德和人文关怀是一种基本素质, 就像一个人要仁义、善良、有爱心一样。这种基本素质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体现。第一, 要有分明的是非观。泾渭分明, 是非清楚, 对就是对, 错就是错。使读者有信任感、认同感, 对新闻媒体有较好的口碑。第二, 要有严肃的职业观。真实、准确是其核心, 诚实、客观是其基础, 严肃、认真是其性格。第三, 要有可贵的同情心。同情和关爱是无法分开的。有了它, 会让读者对新闻媒体产生亲和力。新闻媒体如果没有同情心, 就会变得冷漠、麻木。
2004年9月初, 当时有个别地方电视台在播放俄罗斯“别斯兰人质”事件的新闻报道中, 屏幕下方居然播出有奖竞猜的活动, 竟要求观众回答在俄罗斯人质危机中, 到节目播出截止时间为止一共有多少人丧生, 引起了广大观众的强烈不满, 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立即在第一时间作出批示, 对事件发生的有关责任人和单位做出严肃处理。人性的关怀和公共精神不仅是理论上的阐述, 更是在实际行动中贯彻和体现的。采取多种方式来吸引观众的眼球这本无可厚非, 但是不能置自身的操守于不顾, 堕落到如此无情和冷漠的地步, 拿着伤亡人数做娱乐性的有奖竞猜。这种把生命丧失的消息当成获得商业利益手段的行为, 是新闻媒体的耻辱。
树立适度的报道原则, 预防“法制性信息传播的悖论效应”
笔者提出的“法制性信息传播的悖论效应”包含两个方面:第一个方面是指新闻媒体在报道过程中过于渲染某个方面的事物、人物的负面作用, 引发群众对社会风气下降的愤怒和不满, 使大量的可能潜在的犯罪分子对案件进行研究, 并开始新一轮的社会犯罪和恐怖活动, 而这反过来又刺激媒体进行追踪报道和分析, 从而陷入消极、被动报道的恶性循环中。第二个方面是指新闻媒体传播和报道这类信息内容的目的是为了让受众享有知情权, 但是在某些特定条件和环境下, 处于流动状态的信息资源在传播过程中发生了一定程度的裂变和分化被非法的势力或个体利用。他们可以利用新闻媒体对法制性信息的敏感和关注的心理, 进一步激发其内在的信息扩散的兴趣, 从而最大限度地达到其散播仇恨和报复的思想, 冲击正常稳定的社会秩序和安定, 造成难以估量的损失和影响。
2006年贺岁片《天下无贼》上映以后, 在全国范围内相继发生了一系列和片中描述的作案手法非常相似的案件, 根据后来的犯罪人员交代, 他们就是受到这部电影中扒窃行为的启发而作案的。这个事例属于这种“悖论效应”的第一个方面。而2002年俄罗斯莫斯科剧场人质被劫持事件和2004年的“别斯兰人质”事件报道出现的问题则属于“悖论效应”的第二个方面。
在这两例事件中, 俄罗斯媒体的某些非常严重的错误观念和做法值得我国的新闻媒体从中吸取经验教训。2002年俄罗斯莫斯科剧场人质被劫持事件, 俄罗斯经验很丰富的反恐怖特种部队的相关人士, 曾经不断地告诫前来报道的新闻媒体, 在报道的时候一定要特别谨慎和小心, 绝对不能对解救人质产生负面的影响, 特别是不要播放和刊登那些只会把事情搞得非常糟糕的专家和现场第一线记者的言论和报道。但是, 俄罗斯媒体根本不听特种部队相关人士的劝告和提醒, 在整个事件的过程中, 出现了两次非常严重的错误。第一次错误是当恐怖分子与政府部门谈判期间, 莫斯科当地的一家媒体在关于人质家属报道的时候, 说出了当时某位部长的儿女也被劫持的消息。恐怖分子在外围的内应看到消息后, 立即把这对儿女找到, 并企图利用他们向营救人质的特种部队提出交换条件。后来, 俄罗斯政府在调查这个事件之后, 严厉地谴责并制裁了这家向恐怖分子间接“通风报信”的媒体。
第二次错误是当谈判失败后, 特种部队准备进行强行攻击之前的准备阶段, 很多媒体对解救人质的现场部队指挥所的地点, 军警的人数, 安排和部署的位置, 携带的武器性能、类型, 被劫持人质家属等情况进行了非常详细的描述和报道, 特别是透露了剧场的秘密安全通道, 导致了后来负责解救人质的“阿尔法”特种部队的进攻路线被恐怖分子知道, 恐怖分子立即在特种部队的必经之地埋设了地雷来阻止和延缓特种部队的进攻, 造成了严重的伤亡, 极大地延误了战机。
2004年发生的“别斯兰人质”事件中, 新闻媒体仍然重复了2002年的错误, 再次提前把俄罗斯特种部队的行动路线和部署公布出去, 让车臣非法武装分子在特种部队经过的线路上进行了突然袭击, 造成了俄罗斯联邦安全局特种部队组建以来最惨重的一次伤亡。
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的出现, 新闻媒体在涉及重大敏感的法制性信息报道的时候, 应该在不泄露机密的情况下, 善于用概括和宽泛的言辞揭露其中的谎言和伪装。仍以2002年的莫斯科剧场人质事件为例, 在这次人质劫持事件发生前后, 陆续出现了一些协助或帮助车臣非法武装进行袭击无辜平民的女性成员。当时, 有一些西方媒体声称:这些女性都是为争取民主和自由权利的群众, 她们加入其中是因为俄罗斯特种部队打死了他们的丈夫, 她们是为了报仇而进行的“正义的反抗”。针对这个带有误导性的报道框架的预设, 俄罗斯的媒体马上给予了针锋相对的驳斥, 在经过仔细询问有关负责人之后, 俄罗斯的新闻媒体采取了详细与模糊两种传播手法向外界发布信息, 一方面, 非常细致地向公众说明了这些女性的真实身份和情况:她们根本不是无辜的平民, 她们都是车臣非法武装势力当中的女性自杀式袭击成员, 在袭击事件当中, 她们要么假扮成无辜的群众混入其中, 随时控制人质, 要么协助男性成员进行袭击活动。她们对自己行动的目的和任务非常清楚;而另一方面, 只用概括和宽泛的言辞透露了这些女性成员大部分已经被俄罗斯特种部队抓获, 但没有透露具体的抓捕技巧和方式。这种报道的策略不仅非常有效地向公众说明了事件的真相, 制止了谣言的散播, 而且其模糊的语言让潜在的恐怖分子难以精确地知道内情, 最大限度的保护了自身和公众的利益。
结语
新闻媒体在以打击社会犯罪和反恐活动为主的法制性信息传播与报道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它的舆论导向是否正确, 是否能有效引领和整合网民的建设性意见和建议, 作为“社会状况的指向标”是否真正担负起社会预警的功能, 是否有效地发动社会各界集思广益, 让有益的理论成果真正落到实处等方面, 尤其是基于法制性信息框架下的六种传播维度的改进与完善会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安居乐业和国家的长治久安。这不仅仅是为了让广大民众拥有“知情权”, 更重要的是能够真正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 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现代化建设作出重大贡献。
注释
1 爱德华·赛义德[美]著, 阎纪宇译:《报道伊斯兰——媒体与专家如何决定我们观看世界其他地方的方式》,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09年5月, 第20页。
2[2][5]李永刚著:《我们的防火墙:网络时代的表达与监管》,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9年版, 第45页, 第53页。
3[3]王怡:《网络民意与“程序正义”》, 载《中国新闻周刊》, 2004年1月19日。
探索档案信息化管理的多维度意义 篇8
一、政府决策和行政管理中的参考价值
这是公立档案管理机构进行档案资料收集、整理、保存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通过对政府决策和行政管理文书的保存和研究, 以此来为政府未来的决策提供参考, 有利于维护政策的延续性, 更为可行性调查提供重要的文献依据, 避免行政手段的滥用和重复, 有利于行政效率的提高。
以本人供职的高邮建设档案馆为例。建设档案馆主要保存城市建设决策中的批复、各种报告、规划图纸等。这些档案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 城市建设是重大的政府行为, 关乎民生。在项目实施之前需要慎重地调查研究, 周密详尽地做好工程造价预算, 在此基础上拟定施工计划。由于城市建设行为的结果往往是不可逆的。因此, 在先期论证时, 必须要查阅档案。这样一来, 建设档案就具有了很高的实用性。在档案信息化实现以后, 省去了繁琐的查阅、装订等环节, 运用电子设备进行查阅, 固然节约了成本。更重要的意义在于, 增强了档案的共享性, 提高了传播速度, 运用效率也显著提升。多部门之间相互协调配合。对资料进行论证。彰显现代化办公理念。档案保存的时间长度、阅读清晰度和保存质量也有了根本保证。
二、为政府行政提供法制保障
依法治国的根本要义在于简政放权。在法制的框架下治国。档案在此过程中主要有以下两点作用。
第一, 提高行政行为的清晰度, 为政府信息公开提供依据和保障。《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为了保障公民依法获取行政信息, 提高政府工作的透明度, 促进依法行政, 提高政府服务意识而制定的, 2007年起执行。档案作为政府信息的重要载体, 为公民监督政府、为政府建言献策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信息化无疑是实现这一公开的根本保证。2007年以后, 各级各类政府的网站上都专门开辟了信息公开专栏, 以电子信息的方式公开发布档案。
第二, 为监督完善政府决策提供保证。人民代表大会是立法监督机构, 其职责中重要的一项是监督政府行使职能。党的十八大以来, 提倡简政放权。一切政府的重大决策都要通过人大的批准。档案资料是政府行政行为的记录材料, 需要提交人大进行审议, 最终形成决议性文件。对政府行为的不良后果问责追责, 对人大审议提供法律依据。信息化使得决策更加透明, 易于传播, 是大有必要的。
三、对档案管理历史价值的追问
档案资料的终极价值是什么呢?笔者认为是历史价值。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乃至一个家族、一个人都是存在于历史中的。档案资料是记录历史的材料。最终将成为子孙后代了解当今社会状况的参考。建设档案保存得是城市的记忆, 诉说得是历史的变迁。因而, 为城市报家底, 保存城市的记忆图像, 才是建设档案的终极作用。到高邮建设档案馆工作后, 在高邮市政府文化高邮建设的号召下, 我们恢复了一批有历史价值的建筑遗迹。如高邮州衙门遗址、老东门大街遗址、高邮二王纪念馆等。在修缮过程中, 建筑的原貌图片和最初的施工图纸都是本馆保存和整理的。当那一幅幅图纸、图片化为实物的时候, 我们可以更加直观地体会到档案的价值。
档案的历史价值突出表现在传递人文关怀, 传递历史记忆。这一点在信息化条件下, 遭遇了严峻挑战, 如何实现这一终极目的。笔者认为有三点内容, 值得注意:1.不忽视对纸质档案的整理和研究。历史档案以纸质档案为主, 它更多的是人文的载体, 是非功利性的。我们需要重视这类档案的学术研究价值, 从中发现新的有用的史料。2.加大民间珍贵建筑史料的搜求力度。高邮古建筑很多, 有非常重要的历史价值, 是城市建设的镜子, 很多档案散落民间, 需要细心搜集和整理。3.重视档案人才的培养。历史档案是有大用的。有人认为钻故纸堆意义很小, 没有什么立竿见影的功利性效果, 这种看法很错误。有的领导基于此种考虑就忽视了档案专业人才的培养工作。其实, 档案也是一种资源, 如果有专门的人才进行整理研究, 未必不能产生巨大的经济和文化效益。
总的来说, 在现代信息化条件下, 我们不应该把档案管理仅仅定义为信息管理, 更应该追寻多重的、有特色的、凸显差异性的管理新模式。根据档案种类性质的不同, 探索新方法, 迎接新挑战。在此转型过程中, 我们要紧紧把握信息化与人文性的对立这一主要矛盾, 制定在方法上坚持信息化, 在内涵上追求人文关怀的档案管理策略, 实现档案管理的多重价值共生。
参考文献
[1]吴宝康.档案学概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998.
[2]冯惠玲.政府档案管理[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4.
信息维度 篇9
信息科技是一门新型的学科,信息科技课程教学内容涉及的领域众多,每项教学内容都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需要进一步拓展和加深。信息科技课程强调学生学习信息科技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更强调让学生学会综合、灵活地使用信息技术解决现实中的问题。然而,当前在信息科技教学中存在不少难点。
1.学生对课程目标不明确,兴趣点发生偏移
不少学生把计算机作为娱乐的工具,认为学校的信息科技课就是娱乐放松的课程。学生的这种想法情有可原,因为虽然社会不断发展,计算机日益普及,但大部分人都是利用计算机上网聊天、看电影、玩游戏,真正用于查资料、工作、学习的并不多。在这样的环境感染下,学生自然而然地认为计算机是一种娱乐的工具。这种错误的认识导致了学生对学习信息科技这门课本该有的兴趣点发生偏移。
2.在课堂上教学目标不能有效落实
目前,初中的教学还是以中考作为指挥棒,因为不需要参加中考,所以信息科技这门课程往往会被忽视。部分学生不重视理论学习,在教师授课的时候会做其他作业,或者是没有用心去听讲,完成操作任务时也马马虎虎,敷衍了事,一心想要去上网或玩游戏。这些现象的产生导致了信息科技课程的教学目标在课堂上不能有效落实。
3.课程的知识内容与学生的社会需求脱节
信息科技自开设课程以来,内容就不断进行调整,其出发点就是要保证教学内容与信息技术的发展同步,但信息技术的发展一日千里,教材上的内容是远远赶不上技术发展的步伐的。
4.学生的信息技术水平相差悬殊
有相当一部分的学生对信息技术还是很感兴趣的,他们或是参加过这样那样的培训班,或是自我钻研“自学成才”,但是,也有近四分之一的学生从来没接触过计算机,这样就造成了学生之间的信息技术水平参差不齐,给初中信息技教学带来很大的困难:有基础的学生“吃不饱”,很容易失去上课的兴趣;后进生因“吃不了”也常常会失去信心。在课堂上,不同学生之间所获得的信息技术技能悬殊过大。
以上这些问题仅靠信息科技课程是不能解决的,必须依靠更有效的辅助力量加以推动,而各种信息科技社团活动正是提升学生信息素养的有力补充和延伸。
总体设想
学生是有个体差异的,每位学生的兴趣爱好以及知识基础是不同的,表现出来的学生对信息科技的要求也不尽相同。有的学生逻辑思维强一点,喜欢编程;有的学生动手能力强一点,喜欢摆弄机器人。爱好文学的学生喜欢制作电子期刊,爱好美术的学生喜欢图像处理。有的学生喜欢动漫,有的学生喜欢摄影,有的学生喜欢DV制作,等等。可以说,学生的兴趣爱好以及知识基础各不相同,而我们可否为学生提供各种条件,来适应学生的需求,引导学生的兴趣,从而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呢?
针对此情况,我们有了以下思考:1我们能否为不同类型的学生提供不同类型的社团活动?2如何尊重学生的创意,鼓励学生自主行动?3可否将社团活动与课堂教学有机结合、相互促进?4通过何种方式促进社团成员将理论与实践有效结合?
我们的实践
1.为不同类型的学生提供不同类型的社团活动
信息学奥林匹克社是我校成立最早的一个社团。社团的宗旨是让学生通过数学的思维,用Pascal程序的表达方式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没想到社团一成立就受到追捧,报名人数爆棚。为了限制人数,也为了让真正有能力的学生有学习的机会,我们对报名的学生进行适当筛选,以保证真正有兴趣、有能力的学生能参加社团活动。我们聘请了在信息学奥林匹克竞赛辅导上有着多年指导经验的教练来上课,很受学生的欢迎。
中鸣机器人社团是我们成立的第二个社团,这是学生进行智能机器人探索的一个社团。中鸣机器人社团活动可以为信息素养与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提供最理想的信息化智能教学环境。
机器人社团活动主要由两方面组成:搭建和编程。搭建主要是搭建机器人的形状,从不同的搭建形状中可以看出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空间想象力。编程主要是通过可视化的图形编程来控制机器人的运动,从不同的运动轨迹可以看出学生的数理逻辑能力和判断能力。
智能机器人包含了机械、电子、传感、控制、驱动、材料等多方面的基础知识。机器人社团培训课程是以多维度创新为核心理论,通过多个项目作品的完成过程,激发青少年学生对科技创新的向往,挖掘青少年学生的创新潜力。同时,以分组试验的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结合动手实践教学,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2.尊重学生的创意,鼓励学生自主行动
信息学奥林匹克社和中鸣机器人社团成功开展活动后,我们开始引导学生自建关于信息科技的社团。
电脑动漫社团是刚成立不久的社团,这个社团的发起人和指导者都是七年级的一位学生,这位学生已经在校外学习了好几年的Flash,并且对动漫有了一定的了解和研究。他组织了校园中一批对动漫感兴趣的同学并向教师递交了成立动漫社团的申请书。教师很快批准了他的申请,并为他安排了活动的时间和活动的场地——电脑房。于是,这批动漫爱好者就有了属于自己的团体和活动的场地。他们的每次活动都由社长发起,自己安排活动内容。教师巡查时发现,他们搞得有声有色,有模有样,证明了“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时他们也会聘请教师来辅导他们,我们也不失时机地抓住学生“我要学”的机会,尽量予以满足。
这个社团几乎完全由学生自我组织、自我管理、自我学习、自我教育,社团的原则、制度规章和活动的内容都由学生自己做主确立。在社团中,每一个成员都是主人,完全改变了过去教师要学生学习的方式,学习变成学生自己的事。而我们要做的,就是给他们点赞和提供展示的舞台。
3.将社团活动与课堂教学有机结合
在将社团活动与课堂教学有机结合这方面,做得比较好的是电子期刊社和摄影社。
电子期刊社是主要用Word和Power Point制作电子板报或电子期刊的社团,通过围绕计划的主题开展相应的操作与实践活动,贴合学生生活实际,力求拓展思维创新,提升学生发现美、收集美、创造美的情趣素养。社团活动涉及的内容比教材上的知识要更进一步,也促进了学生语文、美术等相关学科的学习。
摄影社是学生使用数码照相机进行拍摄,并对照片进行后期处理的一个社团。学生在教师的带领下先进行作品的创作(拍摄照片),教师讲解拍摄照片的注意事项,包括作品的构图,光圈、焦距大小的调节与搭配,曝光时间的控制,摄影模式的设定,摄影器材的选择等。然后再讲数码作品后期处理的一些常用技巧,通过一些专业软件来对作品进行技术处理,提高作品的表现力。通过这些社团活动,学生可以掌握一些基本的拍摄技能和照片处理技巧。这里所涉及的知识都比信息科技教材第二册第二单元《我的数码天地》中的内容要更深入,很多内容是教材上没有提及的。
4.促进理论与实践的有效结合,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与社会适应能力
信息科技的学习目的是让学生亲身实践,解决实际问题,体验信息技术带来的便利。那么,我们应该利用信息社团的活动,引导学生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践中。这样日积月累,学生就能够形成良好的应用意识,并为将来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金刚多媒体电脑维护社是以让学生了解班级多媒体设备组成和一些常见问题的解决为主要内容的社团,社团成员都是班级的电教管理员。电脑多媒体维护涉及计算机、中控、视频展台、电子白板、音箱等多媒体设备,主要以计算机为中心,包含了主板、硬盘、CPU、内存、显卡、网卡、软件等多方面知识。在每一批新成员参加进来之后的第一次培训,都是讲解班级多媒体设备的组成和正确操作方法,让社团成员掌握班级多媒体设备的正确操作,从而减少设备的故障率;然后再讲解多媒体设备以及计算机的一些常见故障的排除方法。同时,也鼓励学生对班级多媒体设备出现的问题提出解决方案。这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和思考能力,在教师监督下,学生也可以自己动手解决出现的问题,提高了动手能力。这样,在班级多媒体设备的日常维护方面,这些小金刚们就会显威力了。
另外,我们也通过“学以致用”来促使DV制作社的成员将理论与实践有效结合起来。
DV制作社是让学生自己动手拍摄学校里的新闻、活动、课堂教学等,通过教师培训、同学实际操作,掌握基本的摄像技术,然后再把视频导出到计算机上,用视频编辑软件对视频进行编辑,制作出自己的DV。DV主要强调以学生的眼光、角度看校园生活,用他们自己的方式拍摄和制作。校园每次的重大活动都可以看见DV社团学生活跃的身影。将这些学生自己的DV短片通过校园电视台向全校播放,能让他们生产一种成就感,促使他们对待自己的作品更加精益求精。
信息科技社团活动效果
从2009年开始,我校每年都有近30名的学生参加信息学奥林匹克社团,从2010年开始每年都有不少于三分之一的学生在全国信息学奥林匹克竞赛中获奖,至今共有近40人次的学生获得一二三等奖,有近10位同学因竞赛获奖而获得了推荐进各级各类重点中学的机会。在高中一年级信息科技的学习中,这些参加过信息学奥林匹克精英班的学生对高中的信息科技学习都表示学得非常轻松,因为算法中的很多内容都已经在信息学奥林匹克社团活动中学习过。
机器人社团自2012年3月正式成立以后,发展了近100位学生社团成员,先后参加了多届中国青少年机器人竞赛、上海赛区选拔赛暨上海市机器人家庭挑战赛、香港创协杯创意科技机器人大赛、上海市机电模型节机器人超级轨道赛等,取得了一系列的奖项。
其他信息科技社团的学生虽然没有参加外面的各种竞赛,但他们也都从信息科技社团的活动中收获满满,利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很大提升,也帮助学校更好地开展了一些大型活动以及日常的信息设备的维护工作。教学双方获得了“双赢”的效果。
信息科技社团成员大都是对某一方面很感兴趣的学生,他们在社团活动创造的良好的自学环境和学习氛围中,发现自身优势,增强了自信心。越来越多的学生认识到,在校期间通过各种信息科技社团实践活动,能够学习自己感兴趣的信息科技知识,展现自己的特长。
以上这些实践,让笔者深刻认识到:学生在信息科技社团中可以学习到更多教材中没有涉及的内容,或者比教材内容更深入的知识。信息科技社团的开展,拓展了信息科技课程的内容,彰显了学生的个性魅力,激发了学生创新的活力,多层次多维度提升了学生的信息素养。
摘要:信息科技课堂是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主渠道,在这里学生可以比较系统地学习信息技术,而信息科技社团活动则是学生学习信息科技的又一渠道和阵地。信息科技教学的目标是培养和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文章主要探讨如何通过信息科技社团活动提升学生对信息科技课程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信息科技的主动性、促进学生对信息科技基本知识和信息获取及运用技能的掌握。
信息维度 篇10
知识经济时代的挑战是复杂且多元的, 教育也不可避免地在变革时代中迎接严峻的挑战。数字化、网络化等高科技正逐步改变着学校的环境、管理、秩序、思维, 以教育信息化实现学校跨越式发展, 已经成为现代学校发展的重要选择。并不是所有学校领导者都认识到使用信息技术的目的不是把事情做得更多、更快, 而是应该利用信息技术带来的便利和资源, 把事情做得更好。校长信息化领导力已经逐步成为中小学校长专业发展中不可或缺的部分。
二、重视校长信息化领导力是校长专业发展的时代诉求
1. 英美对校长信息化领导力的相关指引
自1998年6月以来, 美国国际教育技术协会相继推出了面向学生、教师和管理者的美国教育技术标准。其中在面向管理者的标准中从“领导力与愿景”、“学习与教学”、“工作效率与专业实践”、“支持、管理与经营”、“评估与评价”以及“社会法律与伦理问题”等六个方面对管理人员提出相应要求, 并按照教育管理人员的工作范围 (中小学校长、学区主管和高级负责人) 制定了相应的绩效指标, 旨在教育数字化时代创建颇具实效的校长信息素养培训模式。
英国政府在1991年公布了《连接学习化社会》, 1998年又出台了《建设国家学习网络》计划。在《校长国家标准》中明确规定:“有效的教学评价方法, 包括使用教育技术;在教学和管理中使用信息技术”[1]是评价英国校长的重要指标。英国“学校领导力国立学院” (National College for School leadership, NCSL) 指出信息化领导力主要包括三方面:愿景、应用和评估;其中, “愿景”包括领导者应该具有进行规划所需要的技能和知识, 并让所有成员理解规划的重要性;“应用”包括教育信息化如何进行创新, 如何把信息技术整合到教与学的过程中, 如何持续有效地应用信息技术提升学生和教师的生命质量等;“评估”包括对资源的审查, 对建设情况的评价以及应用情况的监督等[2]。
2. 国内对校长信息化领导力的相关要求及研究情况
1999年12月教育部颁布的《中小学校长培训规定》明确指出:“中小学校长培训要以提高校长组织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和水平为重点。其内容主要包括……现代教育技术、现代科技和人文社会科学知识等方面。”2004年教育部制定了《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 其中面向管理人员设计了技术领导力的有关内容, 包含决策与规划、组织与运用、评估与发展、合作与交流等。2007年教育部的《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中提出“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加快教育管理信息化, 提高教育管理水平。”香港教育统筹局专为小学校长设立了技术领导力培训课程, 目的是协助校长建立知识、技能及对在教与学中使用信息技术的主要事项和影响增进了解。
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重点课题《基础教育信息化背景下校长信息素养模型与学校互动发展研究》, 对校长信息素养与学校教育信息化互动发展的关联进行了探究。结果发现:其中89%的调查对象认为, 校长的信息素养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和决定了一个学校的教育信息化建设进度和水平。在校长信息素养与学校信息化发展的关联上, 仅2%的被调查教师认为校长信息素养与学校信息化建设和学校发展无关, 全部校长样本都认为校长信息素养与学校信息化发展和学校整体发展有关;77%的教师和61%的校长认为影响比较大, 甚至有32%的校长认为是起决定性作用。这表明校长自身的信息素养将直接影响学校教育信息化发展和学校整体的发展。
因此, 校长信息化领导力已经成为提升国力、振兴民族的重要抓手, 也是学校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需要一大批能够引领各级各类学校教育信息化发展的领导者来担当重任。
3. 市情、区情的发展需要
广州市是最早开展信息技术教育, 教育信息化水平一直居于全国领先水平。广州市越秀区教育信息化建设从2001年启动, 经过十多年的发展, 100%的学校校园网通过光纤宽带接入区教育城域网、100%的中小学教室及专用室配置了多媒体教学平台、100%的学校建设了校园网、100%的学校建设了多媒体电脑室、100%的学校一线教师配备了笔记本电脑 (台式电脑) 、27所国家考试定点考场已全部安装网络巡考监控系统。各学校信息点均已实现与国际互联网、区教育城域网连通。校园管理现代化、办公自动化、通讯网络化、资源数字化、课堂教学多媒体化的全新数字化教育教学环境已经建成, 区内学校间硬件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基本平衡……。我区先后被认定为广东省教育强区、广东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区、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化标准应用示范区、全国首个区域教育发展特色示范区, 广东省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试点区及教育现代化示范区等。信息化教学及管理的全面铺开, 对校长信息化领导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我市 (区) 更加需要将校长信息化领导力的提升纳入校长专业培训及专业发展评价体系中。
三、对校长信息化领导力内涵理解及评价维度
经查阅文献分析表明, 学术界对校长信息化领导力缺乏深入研究。信息化领导力从表面上看, 是一个信息素养和知识背景的问题;而从深层次上分析, 需要更为透彻地关注与分析如何提升校长的信息化领导力、在不同的情境下校长需要采取哪些领导行为、校长应该发挥怎样的作用等等关键内容。
1. 信息化领导力的内涵
国内外与“信息化领导力”相类似的还有“信息技术领导力”和“技术领导力”等概念。较早提出技术领导力 (Technical Leadership) 的是萨乔万尼 (1984) , 是作为校长领导力水平分类中一个低层次概念提出来的[3]。
肖玉敏认为校长信息化领导力又称校长的技术领导力、信息化领导力, 指的是校长或者校长群体作为学校的技术领导者在学校建立一定技术使用标准和问责制度, 并成功地促进技术在学校各个方面的使用[4], 可以从信息化相关的策略、管理、服务和评价四个方面来理解[5]。
作者所理解的校长信息化领导力具体来讲就是通过制定学校信息化发展规划, 创建信息化教学环境, 引导教师、学生、家长共同树立学校教育信息化发展的目标, 进而促进信息技术在学校教学管理、教师及学生发展等各个方面有效应用的能力。在有效利用技术促进学校发展的过程中, 校长需要根据已有条件对信息技术设施进行再分配, 制定学校的技术规划, 减轻自己和员工的技术恐惧, 鼓励学生主动建构、积极参与学习, 以实现学校信息规划愿景。
2. 校长信息化领导力的评价维度
美国国际教育技术协会 (ISTE) 提出教育技术领导力维度包括:领导力在教育技术中扮演的角色与作用区域;技术在教学设计中的应用;学习理论与新技术的结合;参与教育技术的专业发展[6]。
祝智庭团队 (2005) 在《如何突破教育信息化应用瓶颈》一文中提出校长及其领导集体的领导力评价可以在决策、管理、服务、评价四个方面进行, 并初步探究了学校领导者个人面向信息化的领导力结构, 包括信息技术知识与技能、理解和应用信息技术的能力、信息化的管理水平等三个方面[7]。
杨蓉和王陆 (2007) 提出校长的信息化领导力应该具备的四个主要能力即信息化系统规划的能力、信息化应用的领导能力、信息化教育中对人的领导能力、信息化文化的建设能力和校长的内在信息素养。
祝智庭和顾小清 (2006) 提出教育信息化领导力包括教育信息化系统规划能力、信息化教学与课程改革领导能力、教师专业发展领导能力、教育信息化规章制度建设能力四个方面。
王佑镁等 (2007) 提出校长信息化领导力包括信息技术意识与态度、信息技术知识与技能、信息技术整合与应用、信息技术规划与评估、信息伦理与规范等五方面。
杨蓉和王陆 (2007) 提出校长的信息化领导力应该具备的四个主要能力即信息化系统规划的能力、信息化应用的领导能力、信息化教育中对人的领导能力、信息化文化的建设能力和校长的内在信息素养。
台湾的张奕华博士归纳出信息化领导力的五项内容:愿景、计划与管理, 人员发展与训练, 科技与基本设施支持, 评价与研究, 人际关系与沟通技巧。
肖玉敏 (2008) 提出校长的信息化领导力主要由信息技术知识与技能、理解和应用信息技术的能力、信息化的管理水平三个部分构成。
谢忠新和张际平 (2009) 提出校长的信息化领导力具体表现为校长的信息意识与信息技术能力、信息化决策与规划能力、信息化组织与管理能力、信息化评价与发展能力四个方面。
潘克明 (2009) 提出中小学校长信息化领导力主要由对教育信息化发展的洞察力、对教育信息化发展的管理力和对教育信息化应用的指导力三部分构成。
综合分析以上观点及本人工作思考, 笔者认为校长的信息化领导力的评价维度可以由校长个人的基本信息意识及素养、信息化系统决策与规划能力、信息化应用与指导能力、信息化管理与评价能力、信息化沟通与协调能力、信息系统文化氛围建设等六部分构成 (如下图所示) 。
限于篇幅, 下面简单对以上几个维度涉及内容进行论述。
1.个人信息意识及素养
信息化是一项更新非常迅速的技术, 对于新鲜事物, 有人对新生事物敏感, 容易引起兴趣;有人则不敏感, 不易发生兴趣。而决定有兴趣或无兴趣的因素就是素质。特别是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 世界进入了信息时代。具备信息意识的人, 能透过各种信息反映出来的现象, 迅速抓住信息的本质, 并通过大脑对复杂的信息做出准确的判断, 吸取精华、剔除糟粕, 并将这些信息作为决策时的参考依据。校长可以利用个人信息技术素养提高个人的工作效率, 与师生员工沟通交流学校的发展, 发表自己意见和建议, 促成学校管理目标的实现。如进入校园网上提供的各类数据库, 跟踪和了解教师教和学生学的进展情况、学校最近的动向, 做出评价、批示或提出处理意见;鼓励师生为校园网献计献策, 及时反馈, 采纳合理的建议, 支持技术人员完善校园网的建设;充分利用网上教育资源, 了解先进的教育理论和实践, 主动学习并积极向广大的师生员工推荐;利用信息技术进行对外交流、扩大社会影响;通过网络和面对面交流营造一种互动、和谐的校园文化氛围, 为教师和学生示范一种健康、积极向上的学习、生活态度。这些都是在校长具备信息化意识和素质后才能开展和完成的工作。
2.学校信息化决策与规划能力
决策是校长领导学校发展必须承担的责任, 与课程、课堂教学、学生、教师、管理、资源和文化等领域相关, 校长运用信息化领导力进行决策和规划时, 首先要学会分析学校教育信息化的现状, 结合学校总体发展的规划, 提出学校信息化发展规划的总体思路与主要内容。规划内容具体包括:信息技术课程的有效实施、教师专业发展、学生自主探究与合作学习、学校管理信息化的有效实施提供怎样的支持与服务, 如何合理安排和投入资金开展信息技术软硬件建设等, 最终引导所有成员为学校信息化愿景的实现付出努力。
3. 学校信息化应用与指导能力
信息化应用主要指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 其目的是优化教与学的过程, 提高教学质量, 促进学生的学习。最初可能更多地关注在公开课上怎样恰当地使用信息技术来展示教学成果, 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 学校的技术条件得到改善, 应对在课堂教学中能够使用信息技术进行探究性学习有更高的期望, 这时需要着眼于采取恰当的策略鼓励教师在日常教学中更多地使用信息技术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并且通过评价和激励措施保障教学质量逐步提高, 支持学生开展跨时空的信息化自主学习, 把正式学习和非正式学习结合起来, 使信息技术成为学校效能提高的一个促进因素。
信息化指导更多关注信息技术支持下学校教师队伍建设, 不但要提高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和水平, 而且要运用信息技术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及学生发展。校长要思考使用信息技术开展教师培训与教学研究, 为学生多样性学习提供所需资源及硬件设施;为学校、社区、家庭紧密联合的信息化教育体系提供指导。
4. 信息化的管理与评价能力
管理信息化主要是指利用计算机的数据管理和信息处理功能来支持学校管理职能, 帮助学校管理部门了解、掌握学校各项工作状态, 监测、调控、评价学校的教育管理过程, 为学校领导提供有助于作出科学决策的重要信息。特别是当学校具有一个完善的基于网络的管理系统时, 还可以实现更多的管理功能, 如数据管理、授权分权等, 使学校也能够实现横向互联的网络化管理。信息化的有效推进需要制度来保障, 校长需要制定或监督制定信息化相关的制度, 包括信息化应用、学校教育信息化设施使用与网络安全保障制度, 数字化教学资源与信息化人力资源建设等制度。通过制度激励教师在教育教学中有效地使用信息技术, 规范与保障学校信息化应用的推进。与此同时, 对信息道德准则进行教育和培训, 使师生树立正确、积极的信息道德观和健康心态尤为重要。
信息化评价能力包括对校长指导开展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信息技术支持下教师学生发展进行评价、对学校信息化硬件设施、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学校教职员工的教育技术能力提升、学校信息化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建设、信息化管理等。
5. 信息化的沟通与协调能力
信息化对学校产生的影响是全面和深刻的, 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改变了信息在社会中分布形态和人们对它的拥有方式, 以传统信息传递为例, 一个信息在高层管理者那里的正确率是100%, 到了信息的接受者手里可能只剩下20%的正确性。因为在进行信息传递时, 各级部门都会花时间把接受到的信息进行甄别, 层层过滤, 同时还掺杂了大量的主观因素。而信息化沟通则会增加校长、教师间沟通的灵活性、平等性及避免信息传递时的失真、耗时等不足, 使校长及时获取反馈, 避免偏听偏信可能造成的问题。
计算机和网络的普及带来了学校内外部各种信息的实时性、共享性、无地域性, 这些特点的出现使各项工作可以通过电子邮件、在线网站、网上论坛来协同进行, 通过网络传输或直接在校园网集中展示各种文件、通知, 管理的时间成本和物质成本大大降低。
6. 信息系统的文化氛围建设
信息化文化氛围建设具体是指校长应争取校内外各方面的支持, 协调和处理各方面的利益, 为教师和学生创设有利于信息化应用和发展的条件及环境, 通过组织各类信息化应用活动来调动学校教师和学生学习与使用信息技术的积极性, 改变师生信息方面旧的思维定势, 克服畏难情绪, 校长的引导对信息化文化氛围的形成起重要的作用。
六、结语
强调信息化领导力作为校长专业发展的结构要素, 是因为“信息技术的应用不会自然而然地创造教育奇迹, 它可能促进教育革新, 也可能强化传统教育, 因为任何技术的社会作用都取决于它的使用者”[8]。迈入信息化时代, 校长信息化领导力效能高低更是学校发展的一个关键因素。我们应尽快定位与强化信息化领导力的研究方向, 设立信息化领导力课程, 以提升校长领导力, 并通过评价校长信息化领导力现况, 追踪信息化教育的落实情况。
参考文献
[1]董辉文编译.英国校长的国家标准[J].外国中小学教育, 1998, (5) :37-40.
[2]吴全会.英国基础教育信息化最新进展书评[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08, (6) :76-78.
[3]肖玉敏.决策管理服务评价——理解校长的技术领导力[J],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 2007 (11) .
[4]肖玉敏.校长的技术领导力研究综述[J].教学与科研, 2006, (4) :21-23.
[5]肖玉敏.决策管理服务评价——理解校长的技术领导力[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 2007, (11) :7-8.
[6]金崇潮.中小学校长的信息意识和信息素养[J].教育发展研究, 2004, (4) :19-21.
艺术的维度 篇11
本届卡塞尔文献展的参展者来自多个学科领域,大多数是艺术家,但也有一些来自科学领域,其中包括物理学和生物学、生态建筑与有机农业、可再生能源研究、哲学、人类学、经济与政治学、以及包括小说和诗歌在内的语言与文学研究。这些内容与本届卡塞尔文献展一起,探索究竟有多少不同的知识形式,存在于重新构想世界的积极实践之中。这些参展者中的一些人将要做的,以及将要展出的,可能是艺术,也可能不是艺术。不管怎样,他们的行为、姿态、想法和知识的产生,皆无法离开艺术所涵盖的语境—这就是艺术的维度,无远弗届。
Exhibitions at a Glance
巴塞尔艺术博览会/6月14-17日/巴塞尔展览中心/始于1970年的巴塞尔艺博会并不是历史最悠久的艺博会,但它一方面聚集了来自世界各地的顶级画廊,另一方面也汇集了现当代艺术最高水平的作品,所以人们将其誉为“艺术界的奥林匹克”,实不为过。
百年窥隅—日本顶级浮世绘大师原作展/6月15日-7月15日/北京楼上CLUB/浮世绘历经三百余年,对欧洲从古典主义到印象主义到后印象主义的绘画运动起着一定的推动作用。此次展出的作品均为两百多年前的版画原作,展览的目的并非系统地呈现浮世绘发展的脉络,也没有从浮世绘与中国年画、印象派作品的比较出发,只想通过纯粹的方式让大家熟悉浮世绘的部分题材及内容,并通过此能对数百年前某一角隅的世界稍作了解。
深海奇珍:大型珍稀海洋生物展/6月1日-10月30日/广东省博物馆/“深海奇珍”是由法国公司开发和研制的海洋科普展览,由多件栩栩如生的珍奇深海生物标本(有12种大型深海生物标本、13种中型深海生物标本和18种小型深海生物标本)、67张高清晰度的深海生物照片以及三部关于深海生物的影片组成,最深处的生物来自海平面6000米以下的区域。该展览揭秘了在深海所发现的非常壮观的动物世界、生态系统以及奇特现象。
信息维度 篇12
1 多维度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模式
1.1 以健康档案为基础,构建多维度服务模型电子健康档案包括居民从出生到死亡,各个生命时期所有的关于健康保健的信息和资料,包括居民的个人基本信息(如人口学信息、社会经济学信息、家庭信息、社会保障信息、基本健康信息等)、卫生服务记录(如疾病预防、儿童保健、妇幼保健、疾病管理、医疗服务等)。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的最终目标是覆盖居民一生,贯穿整个生命周期,围绕整个活动空间。而人的健康活动由时间、空间以及发生的事件构成了一个复杂的网络,这个网络无法用平面的、单一的流程来描绘,这样的一个活动网络,只能架构于一个立体的、多维的模型,于是通过设计“多维度”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模型,建立以健康档案为支撑的区域信息平台。
在架构设计初期,通过场景分析,考虑到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的主线主要有三条,即不同的生命阶段、不同的活动场所,以及健康事件的发生(疾病、高危、危险因素)。而针对于三条主线的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活动(干预措施),又应该涵盖三大类,即项目化的个体管理(健康教育)、环境干预(健康促进)、资料数据汇集。于是,将整个区域信息平台划分为六个维度,每个维度中按照该维度的特点进行分层,再进一步进行分类,以此搭建多维、分层、分类的系统组合构架。
1.2 不同的维度,贯穿生命活动事件主线在时间维度里,以生命为主线,按照不同年龄将人的整个生命进程划分为连续的若干生命阶段,如:婴儿期、幼儿期、学龄前期、学龄期、青春期、青年期、中年期、老年期等生命阶段。在空间维度里,以场所为基础,将活动场所划分为学校、企业、社区、医院、机关、家庭、公共场所等。在这二个维度里,区域信息平台主要实现三个主要功能,即需求分析、人群特点、综合信息。以此来掌握不同人群健康素养及健康水平,了解人群特点、明确人群健康需求,进而定位重点人群,为系统采集基础数据。在疾病维度里,以监测为手段,分为重点疾病监测、行为危险因素监测、健康素养监测三大类,以此来覆盖疾病患者、高危人群、健康人群三大类。在项目维度里,针对不同时间、不同场所、不同健康事件(疾病、高危、危险因素)下的人群,开展有针对性的个体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项目,分别由信息平台内系统干预模块来完成:如运动干预模块、膳食干预模块、心理干预模块、健康预警模块等。在环境维度里,以各种健康设施为支持,区域信息平台针对不同的人群自动推送适合该人群的健康促进活动,如健康小屋、健康步道、健康广场、健康餐厅、健康夏令营、健康讲师团、健康大讲堂等,并将居民参与的每次活动记录到其健康档案中去。在数据维度里,信息平台能根据管理者的需求,统计各类表格、曲线、模型,以供日常管理、决策分析、科学研究等应用。不同的维度由不同的系统模块管理运行,并可以互相组合,以此方便信息系统来对特定时间、特定空间、特定疾病事件下的特定人群进行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
2 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信息化平台的构建
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离不开全面的信息化[6]。开展信息化建设面临着许多困难:(1)资金投入匮乏: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建设是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投入大量资金予以支持,同时,平台建设涉及到卫生管理、医疗、预防、卫生经济以及信息技术等多专业学科,需要大量专业人才的支撑;(2)系统独立分散:参与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的各个机构独立开展各自业务,互相封闭,信息无法共享、交换,连续性和统一性差;(3)业务流程混乱: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流程中的各个环节独立存在,单独运行,没有清晰的主线将所有的工作流程串联整合起来;(4)信息孤岛丛生: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相关的各种系统如监测预警系统、医院信息系统、妇幼保健系统等各自为政,无法有效整合。
2.1 平台用户的定位通过分析会使用平台的所有人群,在区域平台中,给所有的潜在平台用户均提供或预留端口。包括:居民;医疗卫生服务提供机构:如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妇幼保健院、专科医院等;公共卫生专业机构: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卫生监督所等;卫生行政部门:如卫生局等;卫生相关部门:如保险、药监、计生、公安、民政等相关部门;科研单位:如科研院校、决策机构、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企业等。同时,引入“信息分级”的概念,在系统内部算法中,将不同的健康信息进行分级,以便不同的用户可以访问到不同的信息,同时系统也能将不同的信息推送给不同的用户群。
2.2 整合个人健康系统随着经济的发展,城乡居民追求高品质的生活和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服务,必然会有方便快捷地获取和接受针对个人的健康信息、疾病信息、诊疗信息、评估信息的需求。因此,从以人为本的思想出发,与其他许多平台不同,本系统以健康档案为基础,设计并为居民预留了个人健康系统,为居民“无缝、主动、实时”参与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带来了巨大的便利和优势。(1)居民可以享受连续的健康信息。区域信息平台自动汇总和整合各机构关于居民的健康信息,补充完善到居民健康档案中,系统可以自动生成或者整合专家、健康顾问、管理者等的意见,将健康信息进行分级,将相应级别的信息推送到居民的个人健康信息平台,并通过各种不同终端如网页、智能手机、触摸屏等进行发布。而居民无论走到哪里,无论何时,也都可以随时通过各种终端查询自己的健康资料,并可以通过信息交互系统,及时补充和完善自己的健康信息,甚至上传自己的想法建议。由此,居民参与自身的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便打破了时间、空间的藩篱,从而为居民进一步实行自我管理、与信息平台进行互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2)居民可以享受全程的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全区居民使用统一的标识,可以在健康服务机构、医疗机构中享受便捷的、全方位的危险评估、疾病诊治、医疗咨询、健康教育、医疗保健、健康保险等健康服务。而健康服务提供者,在居民前来咨询时,也能随时调阅居民的健康信息,方便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机构运用区域信息平台为居民提供主动的、人性化的健康服务。(3)居民可以获得优质的医疗资源。通过区域信息平台,可以开展专家门诊预约、远程咨询会诊、转诊、转检、慢性病跟踪随访、个性健康教育等服务,实现健康信息共享。同时,系统自动分析居民过往信息,通过行为危险因素预警、治疗安全预警、药物过敏预警、检验检查预警、生活习惯预警等有效减少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风险,提升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的质量。
2.3 整合医疗卫生系统医院:医生可以调阅到当前居民的历次诊疗信息,居民家庭的健康信息,居民在其他医院的就诊资料;在进行远程会诊时,可以调阅到当前居民的检验单、检查报告、医学影像。在医疗系统完成的电子病历中的有用数据,可以自动提取并提交疾病控制、妇幼保健、精神卫生等其他业务模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科医生可以调阅居民的所有诊疗信息及健康档案信息,使其真正成为社区居民的“健康管家”。通过查询、分析特定时间与特定范围内人群的健康或疾病状况,诊断确定社区的主要卫生问题、优先考虑的问题、危险因素,为制定社区卫生规划、合理分配利用有限资源、最大限度地促进人群健康、实施有效管理、进行科学评价提供依据。社区医生可以将公共卫生各业务条线(疾病控制、卫生监督、妇幼保健、精神卫生)需要的数据通过平台上传,并且获得区域信息平台下发的数据,完成相应社区服务,避免数据重复录入。
2.4整合公共卫生系统疾病预防控制:实时从各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获取疾病个案信息,智能分析出区域群体疫情信息,实现传染病、慢病、精神病等疾病的实时监控和预警报告。实现了方便、实时的疾病预防控制信息和方案发布服务,实现业务联动。卫生监督:建立管理对象档案,通过管理对象档案实现不同机构,不同业务业间的信息共享,通过管理对象档案和居民健康档案和关联,实现将个人的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和人群管理相统一。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自动调阅应急处置规范,启动相应的应急流程。健康教育:通过评估人群健康档案,获得全面、准确的疾病分布情况和居民对健康教育的需求信息,有针对地进行健康教育干预,发布健康教育知识,举办健康教育活动,评价健康教育效果,进行健康知识测试等一系列健康教育活动,提升全区域的健康水平。
2.5整合卫生行政系统可以为政府提供应急指挥的信息支撑系统,提高决策水平和效率。利用平台采集到的海量数据,可以实现对业务、管理有效的数据支撑。同时通过对区域在运行系统的数据进行跟踪分析,避免管理上的被动。政府通过网络可以随时查阅区域内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的各种最新的统计数据,加强宏观管理,优化卫生资源的配置,为制定各项政策提供准确的数据支撑。
2.6 整合健康相关系统药品监测:通过区域信息平台,获得各种药品使用的有关数据,实时在线的监测不良药物事件,提供用药分析服务。社会保险:通过大量健康数据,了解医疗整体面貌,进一步制定政策,提供辅助管理。商业保险可以借助信息平台获得更全面、更准确的健康档案分析,为居民提供更加丰富更加便捷的健康服务。民政康复:获取残疾人群信息,在健康档案的建设中,为该类人群建立残障专项档案、提供残疾康复管理。人口服务:整合出生人口信息、户口迁入人口信息,户口迁出的人口信息等。科研机构:为科研机构提供海量基础数据,并可以根据科研项目需求,进一步开发相应模块,方便科研应用。健康应用:平台为其他外部的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应用预留了接口,方便接入其他个人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设备终端。
3 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信息系统模块化
通过模块化的应用,可以解决系统的扩展性问题。所有的模块与个人健康档案相关联,可以进行数据共享。相关的模块可以组合形成特定的业务系统,方便有针对性地开展特定的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以适应目前不同人群不断发展的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需求。如在现有的几个系统基础上,针对企业的特殊健康教育干预需求和情况,可以整合个人健康档案、危险因素监测模块、卫生监督模块、心理干预量表模块、远程医疗模块等组合为“企业虚拟医务室”即企业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系统。
3.1 健康促进系统由平台系统根据不同居民健康状况、健康素养水平推送不同的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内容:包括运动处方、膳食处方、心理评测、危险因素预警;推送不同的干预活动类型:如讲课、自我管理活动、巡展、健康竞赛、宣传日活动等;推送不同的干预活动主题:如传染病、慢性病、心理卫生、妇幼保健、职业病等,以此为居民提供个性化的健康干预书。将居民参与的所有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活动,记录到其健康档案,每条记录包括时间、地点、类型、效果评价等。从而可以从该系统中获得该居民参与的所有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活动的频次、内容、类型、主题等统计,并可以进一步与该居民的健康档案信息进行比对,分析健康促进的利用水平,智能调整下阶段的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干预推送。同时,可以通过人群健康促进分析,统计健康教育活动的覆盖面、种类、效果等。方便管理者及时在个体水平和人群水平上调整健康教育活动和健康促进策略。
3.2 慢病管理系统通过该系统,实现慢性病患者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的个体化、菜单化。通过健康档案,动态记录辖区居民的基本健康状况和医疗卫生服务利用情况。使居民健康档案、社区医生工作平台与临床诊疗信息系统实行互联,实现数据实时提取和资源共享。患者本人、医生、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顾问、公共卫生人员可以依托该模块,补充、完善慢性病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档案,平台将自动整合各个环节信息补充到居民健康档案中去,从而使患者的信息被牢牢掌握。该模块能实现信息化分析代替人工统计,信息实时报送,并能够根据慢性病患者不同的情况,自动推送慢病管理处方,提供相应的健康教育等干预方案。除了如手机、网站、触摸屏等常见的终端外,在全区各个乡镇设立了“健康自助检测点”,居民可以通过自助检测终端,将自助检测信息自动实时补充到患者的个人档案中去。
3.3 学校管理系统通过该系统,将学校公共卫生的各项工作进行充分的梳理与整合,强化对各类资料数据的分析利用。建立以学校和学生为基础的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档案,将学籍管理、健康体检、缺课与就诊信息、预防接种信息、食品与饮用水安全、健康促进等各项资料通过信息化进行流程化管理。并在此基础上建立起集疾病症状监测、学生常见病监测与干预、查验接种证管理、伤害监测、学生营养监测与干预、心理监测预警干预等功能为一体的学校公共卫生综合性数据收集与分析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