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维度

2024-06-30

影响维度(精选11篇)

影响维度 篇1

企业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对员工的绩效考核,员工自身的专业素质是促进企业健康持续发展的根本动力,有助于制定合理的企业战略部署。绩效考核制定的初衷是为了约束和管理员工,以此来激励员工工作积极性提升,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中,为企业创造更大的效益。传统的组织结构在建立之初,所采取的管理策略主要是为了控制员工的行为,以此来满足企业发展需要,但是对于这种强制性的要求,员工存在很大的抵触心理,工作效率难以有效提升,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由此,企业而管理者需要通过一定的方式来激励或诱导员工工作积极性,奖惩并存,而在实际工作过程中,绩效考核是了解员工绩效最为直接有效的方式。

一、绩效考核目的概述

对于绩效考核目的的定义,学术界尚未形成统一的定义,仍然存在较大的分歧,但是经过了长时间的完善和创新,评估目的以及持续发展目的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在组织生产经营过程中,企业的管理方式潜移默化的影响员工的行为方式,由此,对员工保持充分的尊重和信任,结合员工专业素质,提供合适的工作岗位,能够有效的带动员工工作热情,最大化的发挥自身潜能,个人目标同企业的发展目标一致,为企业带来更大的效益。国外对于绩效考核目的的研究起步较早,部分国外学者认为绩效考核体系构建的最终目的有两方面,一方面是为了对员工薪酬待遇调整提供参考依据,另一方面为管理者提供引导下属改善自身存在缺陷的机会,更好的发挥自身价值。但是经过长时间的演变和发展,在实际应用中得出两种目的存在冲突,对薪酬待遇进行调整,所得到的反馈效果会随之降低,而在传统的绩效考核中,两种目的是重叠在一起的,由此导致员工难以有效的接受上级的安排,来改善自身绩效村存在的不足之处。

二、绩效考核目的的维度

绩效考核目的自其诞生以来,受到相关领域专家学者的广泛关注,在1960年,国外学者首次将绩效考核目的划分为三种类型,包括管理目的、信息目的以及激励目的,其中管理目的是指组织机构将绩效考核所得到的结果作为人事调动以及薪酬调整的参考依据;信息目的是指组织结构通过绩效考核为员工提供改善自身缺陷的机会,促使员工能够充分了解自身具有的优势以及劣势;激励目的是指组织机构通过绩效考核来激励员工工作热情,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提升共效率,为企业创造更大的效益。

三、绩效考核目的的影响效果

1. 绩效评级。

绩效评级主要是指在绩效考核过程中,考核者采用一定的方法对被考核者进行综合而全面的评价,提供绩效结果。从前人学者的理论以及实际应用中可以了解到,不同的绩效考核方法以及使用目的,都将会影响评估行为以及最后的考核结果,形成明显的差异,出现此种问题的原因可能是无意的,非人为操纵。国外学者为了进一步确定绩效考核评级,构建了一个宽容效应的理论框架,并提出,影响绩效评估的因素主要受到被评估者自身的绩效、评估者对绩效的观察、评估者对于绩效的记忆,将其中存在的误差减小,精确度随之提升。

2. 工作满意度。

工作满意度主要是反映员工自身对于工作的喜欢程度,目前学术领域对于绩效考核目的对工作满意度影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长远发展式绩效考核,有助于营造良好的团队氛围,将员工个人的发展目标同团队发展目标相结合,在工作过程中积极参与,提升员工的工作满意度。绩效考核对于工作团队态度反映有着较为直接的作用,发展式绩效考核在影响工作团队满意度以及人际关系方面有着较为突出的积极性。

3. 任务绩效。

对于如何提升员工的任务绩效是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首要考虑的问题,员工的绩效提升,促进企业整体的绩效提升,绩效考核目的的差异直接影响到任务绩效的结果,将绩效考核作为薪酬调整的主要依据,在一定程度上会对员工绩效提升起到激励和导向作用,因为对于大多数员工来说,更加看重工作的福利待遇,如果绩效考核同福利待遇相脱离,将严重挫伤员工工作人情,绩效下降。

四、结论

综上所述,随着社会的进步,绩效考核目的经过了不断的完善和创新,相关概念以及影响效果的理论研究较为完善,并且由此达成了共识。但是对于绩效考核目的的维度仍然未能统一,存在的争议较大,出现了不同的划分依据,但是绩效考核目的的持续发展目的以及评估目的被广泛接纳,并且成为企业对员工绩效考核的主要目的。但是目前对于绩效考核目的的研究,仍然存在着一定的不足,在今后可以从绩效考核目的实证研究、绩效考核目的的影响因素以及影响效果几方面深入研究,明确绩效考核的最终目的,加强绩效考核目的的影响机制研究,不断完善相关理论,为实际应用起到一定的参考依据,促进企业和员工的共同进步,实现双赢。

摘要:员工是支持企业长远生存和发展的主要动力,员工绩效考核目的主要是指组织机构使用绩效考核工具的目的,以此充分掌握员工自身专业素质以及价值情况,为企业领导者决策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尽管目前学术界对于绩效考核目的的维度定义存在一定的争议,但将其所表现出的评估目的以及持续发展目的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并在实际应用中取得了较为可观的成效。本文主要针对绩效考核目的的维度与影响效果进行分析,就绩效考核目的的影响因素以及影响机制是未来学术领域发展的主要方向,完善绩效考核相关理论,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企业的健康持续发展。

关键词:绩效考核,维度,影响效果,评估式绩效考核

参考文献

[1]赵君,廖建桥,文鹏.绩效考核目的的维度与影响效果[J].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2013,12(01):144-151.

[2]张家玮,卢俊,组织绩效考核目的对员工承诺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J].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15,33(01):51-56.

[3]汪梦,徐玖平,CherrieZhu,等.考核目的对领导干部绩效的影响机制研究:以角色冲突为中介[J].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06(02):121-131.

影响团队执行力的几个心理维度 篇2

企业和企业文化的发展离不开社会大环境。企业文化只有通过落实执行,才能从精神理念层面落实到具体实践层面,让企业员工对企业文化认同并渗透到日常行为中,使企业文化落地生根。一个企业能否在社会上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赢得良好的口碑,进而促进企业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企业的干部员工对企业文化落实执行的程度。

团队是企业生产和运营的基本单位,是实现企业宏观战略、落实具体计划和任务的实体,它由一群有着共同目标、担负不同工作角色、能力互补、紧密协作的人组成。团队文化会有团队自己的特色,虽然可能不像企业文化那么系统、完整、历史悠久,但也是对企业文化、企业的价值理念、管理哲学等的具体化体现。对一个企业而言,当企业拥有自己的文化理念和发展目标后,如何才能让这些理念在员工中内化于心,落实到员工的具体执行中,进而转化为推动企业发展的动力,让社会大众了解到企业独特的文化魅力,往往通过企业中的团队在执行中体现出来。

团队执行力的强弱取决于两个要素:一是员工的能力,二是员工的态度。也就是说除了团队成员工作能力的因素外,还有很重要的心理因素,需要我们从心理维度进行探析。

认知度:我接受并认真执行

企业文化的传播分为四个层面:第一是最容易达到的认知层面,比如企业通过宣传、新闻、网站等方式,使员工了解企业的理念、宗旨,知晓企业品牌、产品和服务等。第二是态度层面,即通过各种渠道使员工对企业有了满意度,或者对企业有了意见和建议。第三是情感层面,经过几年或十几年甚至更长时间的工作后,使员工对企业产生了忠诚度和认同感,进而增强了归属感,员工为自己是这个团队的一员而自豪。第四是行动层面,员工接受、喜爱企业的文化,尊重企业的社会形象,执行企业的理念制度。但是,对企业文化的认知并不一定直接导致行动,从第一层面到第四层面,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效果的持续时间由短变长、程度由浅变深,实现效果的难度也不断增强。

由此可见,对所要执行的事情要理解和接受了之后才能认真对待,这是政策计划得以执行到位的前提和动力。

从价值观的角度讲,善于执行的员工,他的价值观与企业的理念、经营宗旨、企业文化应有一致性或趋同性。要让一个人的价值观改变,成本是非常大的。所以企业领导者应当首先选拔提升与企业有一致理念及价值观的员工,而把向员工灌输价值观作为其次的选择。

从对执行认知的角度讲,很多时候“认真”的态度胜于能力:我们的神五神六能上天,“嫦娥”能成功飞抵月球,“蛟龙”能潜到海底7 000多米,说明我们的能力绝对没有问题。但现实中仍存在着许多技术含量并不高的东西对我们的困扰:牛奶中有三聚氰胺、馒头被染色、豆芽有毒、山寨和假冒伪劣产品充斥市场,安全隐患随处可见,安全事件不断发生,很多违章违纪的事情屡禁不止,这主要是态度问题了。

在团队执行中,我们需要这样的干部和员工:无论素质高低,能力强弱,首先他们对执行的目标认可度非常高,态度极其认真,对于企业已经决定的战略、规划、任务,能够不讲借口、不谈条件地执行,并在执行中不折不扣、把要执行的目标落到实处,百分之一百执行到位。这是保证安全生产的第一步。

凝聚度:个人能力融入团队合力

“人”的结构就是相互支撑,“众”人的事业需要团队每个人的参与。一家公司和它的竞争对手之间的差别,往往不在于企业的高层战略,而在于执行的能力,这离不开一支高素质的执行团队。

木桶原理告诉我们:一只木桶的最大容量不是由最长的木板决定,除了取决于最短的木板之外,还取决于木板与木板之间的结合是否紧密。如果各块木板之间存在缝隙或缝隙很大,同样也无法装满水,而且会将水漏个精光。同样,一个团队的执行力不仅取决于每一名成员的能力,也取决于成员与成员之间的相互协作、相互配合,这样才能均衡、紧密地结合,形成一个强大的整体。

“米格-25效应”也值得引起团队管理者的关注:前苏联研制的米格-25喷气式战斗机的许多零部件与美国的相比都落后,但因为设计者考虑了飞机的整体性能,所以能成为当时世界一流的战斗机。同样道理,所谓最佳团队,其实就是团队个体的最佳组合。

企业文化的核心是以人为中心,尊重人、关心人、信任人,把人放在企业管理的主体地位上,强调文化认同和群体效用,摒弃单纯的个人英雄主义和刚性管理,注重在汲取传统文化精华和先进管理理念的基础上,把实现企业目标和个人目标有机结合,实现企业内部物质、制度、文化的最佳组合和动态平衡。团队执行必须靠整体,绝不能让执行员工认为自己只是一个单一的执行个体,团队一定要尽量形成一股合力,让员工在团结合作的环境中奋进和发挥,如联合铺货、新员工扶助制度、现场指导等。这些措施不仅使员工个体的执行力得到有效提升,使员工在执行中得到提高、发展和进步,更重要的是使整个团队的执行力得到了提升,这不仅保证了个体员工执行力的提高,还保证了整个组织执行力的提高。

影响度:领导者是最重要的执行者

很多企业的领导,一谈到执行的时候,总以为那是一线员工的事或是中层管理者的事,而自己作为高层只负责决策,执行不关自己的事,其实这是一个巨大的误区。

首先,领导者是最重要的执行者。美国ABB公司董事长巴尼维克曾说过:“一位管理者的成功,5%在战略,95%在执行。”每个人在团队中所处的位置就像三明治的夹心层——上面有上司,下面有下属——和下属在一起时,你的主要角色是管理者;和上司在一起时,你的角色又是执行者。管理者本身的角色,就是以教练的身份指导下属进行工作和达成目标,而管理者的执行力如果不到位,不能将管理思想与指导方法运用于实际管理当中,就会使下属和基层员工不能认真对待和落实管理者布置的执行目标与工作方案。即使是企业的一把手,首先也是执行者的角色:执行团队和组织的战略决策、发展方向、企业理念等;以身作则,带领团队实现工作目标。因此,你的工作管理水平将直接影响下属的执行力水平。

其次,在执行中管理者有着双重身份:既是执行者,又是管理者。作为最高管理者,从管理的角度来看,需要做分析决断、制订制度措施;从执行的角度来看,还要进行监督和绩效考核,并千方百计地推动执行。在执行过程中,细节管理的中心应该放在决策者、管理者身上。因为只有决策者和管理者的工作细化了,才能对下属有具体细致的指令、准确到位的要求、细致入微的考核。从这个角度看,执行者首先应该是决策者和管理者,而不是执行者和下属。

团队执行的过程,实际上又是决策者和管理者通过工作来带动下属执行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要求下属和员工做到的,决策者和管理者首先要做到,包括布置工作任务要细化,操作指导要领要细化,工作质量标准要细化,检查考核纠正落实等都要细化。也就是我们在管理当中常说的“横向要到边,纵向要到底,衔接到部门,责任到个人”等。

再次,管理者的职能要求推动执行。团队管理者有三项职能,即作出决策、制订制度、推动执行。作为最高管理者,如果不了解一线的情况,不了解工作的细节,不像钉子一样追踪团队的整个执行过程,那么你的下属又怎么可能去关注执行的过程?不同能力的人执行力是不同的,一个团队的执行力常常取决于管理者的执行力是否合格到位。如果管理者的执行力强,就会带动团队中的每个人,使他们的执行力随之增强;相反,如果管理者的执行力不强或者不坚定,将会导致整个团队的执行力下降。执行是一个管理过程,任何一项决策的完成,必须经过PDCA循环,有计划、有实施,还要有检查和修正。在整个过程中,员工主要是实施,而管理者却要关注全过程。因此,企业最高领导者必须制订好战略,挑选好队伍,在执行过程中落实各项计划,培育出执行力强的员工个体,推进各个部门和全体员工的团体协作,进而提升整个团队的执行力。

忠诚度:我乐于并坚决执行

雷锋是我们学习的榜样。不仅当今中国需要再提倡学习雷锋,连美国西点军校都把雷锋作为楷模。这位解放军大团队中的一名普通战士,不仅能完成组织交给他的分内工作,还经常利用节假日和休息时间做好事,帮助别人,做分外的工作,始终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个组织宗旨贯穿于自己的全部行为中,“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去”,并全身心地身体力行。

雷锋一生做的都是一些身边小事,但他积少成多、长期一贯的行动为军队、为百姓树立了一个典型的形象——一个组织中普通一兵的形象,一个忠诚地践行组织宗旨的形象,一个处处、事事彰显组织使命的形象,一个为组织增光添彩的形象。雷锋的伟大,不在于他以身殉职,而在于他每次都能圆满完成自己的本职工作,还在本职工作之外践行解放军的宗旨,在于他不是一天、一个月、一年这样做,而是一直这样做。雷锋忠诚于组织,忠诚于组织的使命,忠诚于组织的事业,只要是符合组织宗旨的,对组织的事业发展有利的,即使组织没有要求自己去做,他都会有意识地、自觉地、快乐地去做。他的一切行为都紧紧围绕着完成组织的使命,所做的超出组织对自己的要求和期望。他以自己的行为成就了一个普通人的伟大:每一个人,都可以在平凡的岗位上,通过创造性地做好每一件小事,从平凡走向伟大。

所以,执行还是一种信念。当你高度认可组织的宗旨和愿景时,就会在自己的一言一行中践行,毫无疑义地执行,用自己的一生去孜孜以求;当你对企业的文化高度认同时,执行会变成一种行动的意向,它深入到团队每个人的骨髓中,融化到每个人的血液里,变成一种习惯,最终成为一种自然而然的行为。

持久度:我始终并创造性地执行

思辨能力、学习能力、创新能力、专注能力是构成现代人才体系的几大基本能力,但我觉得还要加上执行能力。因为如果缺乏执行能力,无论多么好的战略或者愿景,一切都将是画饼充饥,纸上谈兵。

如果两个企业都有正确的战略、决策,完善的规章制度和激励机制等,最终的结果不一样的话,往往在于两者不同的团队执行力。

假设到位的执行为“1”的话,很多员工觉得比企业要求的多做0.01和少做0.01差别很小,只差1%。殊不知,一个企业是基业长青还是关门大吉,往往就差在执行中是多做了0.01,还是少做了0.01。

我们先看在实际执行中如果每人每天多做0.01,结果是怎样的:

1.01×1.01=1.020 1

1.01×1.01×1.01=1.030 301

1.01×1.01×1.01×1.01=1.04 060 401

……

一个人一天多做0.01,一年365天之后就不是1.01了,而是1.01的365次方=37.78!

我们仍然假设一个企业制订的彻底执行的标准是“1”,而员工在实际执行中能达到“0.99”的水平,也就是相当“不错”的话,会出现怎样的情况呢?——企业的效益会越来越差,最后陷于倒闭。有这么严重吗?还是用数据说话吧:

0.99×0.99=0.980 1

0.99×0.99×0.99=0.970 299

0.99×0.99×0.99×0.99

=0.96 059 601

……

一个人一天少做0.01,一年365天之后就不是0.99了,而是0.99的365次方=0.03!

如此一直乘下去,结果会越来越小,无数个人的0.99相乘,将会接近于无限小。尽管“0.99”与“1”的差异不是很大,也就是0.01,但是无数个相当“不错”相乘的结果几乎等于“0”!

而每天多做0.01与每天少做0.01,一年之后的差距是1 260倍!

37.78÷0.03=1 260

执行中微小的改变将带来截然不同的结果——如果企业的员工在实际执行中只做到0.99的水平,最后将导致企业濒临倒闭或倒闭!如果每位员工每天比领导要求的多做一点点,不是做“1”就行了,而是做到“1.01”,每天进步一点点,日积月累,那么这个企业就会蒸蒸日上,越做越大,越做越强,基业长青,跨进成功的行列。换言之,成功和完美就来自执行力更强的这0.01!

所以在企业运行和团队建设中,要从文化的高度来强调执行力的重要性。管理者除了要营造好的团队文化氛围、优化执行环境之外,还要对执行者的心理做些研究、对执行者是否高度认可、忠诚与持之以恒地执行政策计划下点功夫,同时要注意管理者自身对执行的影响力、团队的凝聚力,才能力求每一件执行的工作都做得首先完成“规定动作”、进而超过“规定动作”的要求,精益求精,日臻卓越。

(作者系北京石油管理干部学院教授)

跨界思潮对书籍设计多维度的影响 篇3

书籍是人类精神的食粮, 是承载人类文明与知识的容器。书籍经历了由“书籍装帧”到“书籍设计”的整体设计观念的转变。现代书籍设计在多元化的时代背景下, 呈现出多样化的设计语言, “跨界设计”表现尤为突出。

“跨界” (Cross over) 是指不同领域中的不同元素相互融合、创新, 产生新的形态。“跨界设计”是现在设计领域出现的全新气象, 是推动设计创新发展的必由之路。本文中的“跨界”一是指跨媒介, 即从传统的印刷媒介发展到数字时代下书籍与新媒介的融合, 书籍设计与材料、工艺等领域的结合, 设计领域各学科的交融。另一方面也指思想的跨界, 从一种思想到另一种思想的升华, 突破人为的界限进行融会贯通。“跨界”打破了书籍“铅字文化”固有形态的束缚, 对书籍设计有了新的启示, 这是书籍设计领域“跨界”的一大因素。

二、多元材质的跨界

材质是对设计师设计语言的延伸和补充, 设计师在利用各种设计语言进行书的内外结构设计之余, 还可以借助材质来更好的表达和体现这一设计理念。纸张不是书籍载体的唯一材质, 现代书籍设计在材质上也慢慢摆脱了传统纸张的束缚, 开发出了更多元的材质。不同的材质触感不同, 产生的心灵感受也不同, 它们都有自己独特的视觉性格, 或粗糙、或细腻、或冷酷、或温暖, 只要合理巧妙的运用, 都可以让人们在感官上、触觉上更加直接地感受到书籍的内涵, 产生更强烈的心理共鸣。

由吴勇设计的《红楼梦—烟标精华》一书, 封面运用了PVC胶片与亮纱丝织物, 呈现出一种朦胧隐约的感觉, 装订形式采用传统的线装形式, 与书籍内容所反映的时代相贴合, 文化感突出。此书在材质的运用上进行了大胆的尝试, 与工业和服装领域材料跨界结合, 形成了层叠隐约的效果, 恰当的表现出红楼梦中人物奢华的生活, 塑造了昔日的红楼情调。

《蛋生》作品封面形似市场上售卖鸡蛋的外包装, 打开之后则是印有新生婴儿的小书和五个嵌入其中的压力球。作者是长期穿梭于深圳、香港两地的设计师邢一顺。他说“新生婴儿、压力球象征着正处于压力期, 却充满创新意识的新生代年轻设计师, 外壳则意味着老一辈设计师和各方力量的支持和推举。”

三、工艺技术的跨界

印后阶段的装订和制作工艺, 对书籍形态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漫长的书籍形态发展史, 保留下了许多优秀的装帧形式和制作工艺, 如包背装、经折装、线装、毛装等形式, 都汇集了人类的经验和智慧。现代书籍的制作工艺手段更是丰富多样, 像起凸、压凹、过UV、激光雕刻、烫电化铝、烫漆片、模切、覆膜等, 设计师们也对各种工艺进行创新探索, 与当下新的科技技术相结合, 创造出一些具有探索性和实验性的书籍。

夜光书, 就是在夜晚不用任何照明就能看书。读者在黑夜下不用借助照明物就可以看清书上闪闪发光的字, 好像看夜光表一样。它是由纸、字、夜光膜构成, 其特征在于夜光膜安装在纸的上部位置, 是一种很具有实用价值的新型书。《Good ideas glow in the dark》是全球第一本夜光书, 是克罗地亚Adris Group公司在发布公司年度创意时的一本合集, 并不是一本真正意义上面向大众阅读的普及读物。这样的一种设计, 使书籍不仅具有了阅读功能, 更研发了其照明的功能, 这是与新技术跨界融合的一次尝试, 给我们带来的是视觉崭新的体验。

《做的好》 (WELL DONE) 是国外一家广告公司为Podravka公司做的手册, 分为两部分:一是公司财务报告, 二是夹在财务报告里的小册子。这本小册子记录了该公司成功的秘诀和法则, 但是这些内容不是能轻易看到的, 因为在设计时使用了一种特殊的油墨即热反应油墨, 这种油墨印刷到纸上时是隐形的, 只有被烘烤过后才能显现文字。意在告诉人们每一个成功的秘诀不是触手可得的, 要想获知, 就要付出一些努力, 也增加了这家公司成功秘诀的神秘性。这是一本多么有趣的书, 也是一次有趣的阅读尝试, 这种利用材质进行探索和创新的精神难能可贵。

四、艺术思维的跨界

跨界不只是一种行为, 更是一种思维方式。艺术与设计本就同源, 在当下“界”的限定也越来越模糊, 更多的融合起来, 不断更新设计观念, 开发新的思维方式, 形成书籍设计的新形态。在书籍设计领域也出现了装置书籍、艺术家书籍、概念书籍等。

1. 与装置艺术的结合

近年来, 一些艺术家纷纷将装置艺术与书籍结合起来, 进行跨界的融合, 产生的似书非书的装置艺术品令人震撼!例如著名版画家徐冰的作品就一直和书有着很大的关联, 从他早期的《天书》到《后约全书》再到《新英文书法入门》等, 这些作品以书的面貌、以装置及行为艺术的方式呈现。

《天书》的设计是由徐冰从《康熙字典》等字典与古书中找出一些偏旁部首, 将其毫无规则地凑在一起, 创造出的4000个字被精确地刻印在木块上, 又印在长幅的布单或纸张上, 成文成书。整个展示空间的四墙和天花板都被奇怪的文字占满, 让观者恐慌、惊讶、不知所为。这本书之所以被称之为“天书”, 是因为包括徐冰自己在内, 世界上没有人能读懂它。

2. 艺术家书籍

“艺术家书籍”制作形式有别于大量印刷加工的出版物和商业印刷品, 不求其成为社会大众广泛接受的通俗读物, 它属于当代艺术领域中的观念艺术形式。艺术家书籍更注重艺术家的自我表现, 以及由始至终伴随艺术观念的传达, 不仅仅局限于一种单一的美学样式与材料的运用, 艺术家可以结合作品观念, 选用任何材料以及各种艺术创作手段来制作完成作品, 是一种建立在四维上的, 延展平面与立体性的创造实践。例如, 可以运用雕塑、数码影像, 甚至单纯的纸张或文字, 也可以采用现成品, 以及类似游戏一样与读者产生互动的方式来为传达作者观念服务。这种实践, 还可以打破书籍原有的装订形式以及书籍的纸张与连续性的特质。

3. 概念书

概念书是指充分体现内涵, 但又与众不同, 令人耳目一新, 独具个性特征的新形态书籍设计。它是书籍形态设计中的一种探索, 强化书籍内容的思想及艺术本源概念, 是以艺术的视觉概念重新审视以往的书籍设计。概念书赋予了书籍形态设计的各种可能性和前瞻性, 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

第七届全国书籍设计艺术展探索类的最佳作品《能吃的书》是由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的崔允祯设计的, 正如书的名字一样, 它真的是一本可以吃的书。它充分体现了书籍设计的“五感”, 即视觉、触觉、听觉、嗅觉、味觉。这本书利用紫菜、意大利面、粉皮、北京的茯苓饼、越南米饼、韩国软糖等食材作为书的承载材料, 不仅能让我们感受文化的魅力, 还能真正地实现品尝这些书的承印物, 是书籍设计的一种积极探索。由于承印物的特殊性, 不能在上面进行文字的印刷, 而是通过激光雕刻等工艺把文字印上去。

五、结语

信息时代的多元化媒介改变了人们的阅读方式, 也使书籍形态设计在许多方面得到了延伸。新时代下无论是设计观念、思维方式还是材质工艺方面, 书籍设计都不再局限于单一的范畴, 而是向着多维度方向拓展。书籍设计正在寻求着与不同领域的“跨界”融合, 例如材质、工艺、艺术思维的跨界语言, 使书籍的形态结构由单向平面性的信息传播结构向多向位、多维度的多元传播的立体结构转变, 让书籍形态呈现出丰富多样的设计语言。

摘要:数字时代下, 面对新媒介的冲击, 书籍设计进入多元化发展时代, 跨界思维对书籍形态结构产生了很大影响, 书籍设计在自我形态的基础上出现了多元层面的“跨界”。这些跨界设计语言让书籍形态结构向多元化、多层次、整体性、互动性观念转变, 给书籍设计带来更多可能性, 寻求其更大的发展空间。

关键词:书籍设计,跨界,材质,工艺,思维

参考文献

[1]吕敬人.书艺问道[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 2006.

[2] (日) 杉浦康平.造型的诞生[M].李建华杨晶译.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 2002.

如何建立维度思考 篇4

我问朋友这个成绩的取得哪任总经理起到关键作用?他说是陈志强(原杭州装瓶厂的营销总监,传奇人物,后来被汇源果汁老板请过去做职业经理人而业内知名――但不幸的是他在汇源干了半年就下岗了,呵呵,中国商业的原生态!),陈到任后做了一件很重要的事:在全省范围内大幅度增加营业所的数量,营业所相当于一个独立的分公司,具有仓储、财务、物流、营销等功能,这个动作使得当时的业务摆脱了“靠大商”的不稳定状态,依靠这个平台,每一个地方快速开始了“101”计划:在县城寻找具有合作意愿、具有仓库和车辆的“新手”商业――没有现金企业可以提供帐期,没有业务员企业提供101代表(帮助合作伙伴开拓终端售点、划分线路、做终端生动化等工作)。“新手上路”的合作伙伴很配合,严格在指定的区域内兢兢业业的配货,市场的窜货和砸价现象可以持续处在可控范围之内,并且到一定阶段企业会有意将做出规模的合作伙伴放弃掉,在附近重新找一个“新手”作为合作伙伴,这样的流程和原则将商业“唯利是图”的意愿扼杀在摇篮里面,因为企业通过人海战术牢牢控制了终端,所以“换谁都一样”。至今合肥太古在安徽省发展的101合作伙伴多达800多家,有的甚至一个乡镇都好几个,具有独立运营资格的营业所多达七八十家,

象在省会合肥市内的业务代表100多个,掌控终端15000个左右,什么样的商业都无法与之对抗。

和朋友的聊天让我对商业原生态又有了一个直观的认识,本着知其所以的原则,我展开以下思考。

合肥太古人海战术能够持续获利的根本原因,或者说它的人海战术能够持续产生效率的原因有两个:一是强大的品牌后盾,二是持续的产品创新。根据渠道价值链的效率原则,强大的品牌意味着消费者的冲动购买率高,只要解决终端铺货率销量就会持续增长;人海战术意味着运营成本的增高,但是通过渠道里面持续的增加多品类、多品牌的产品,有效分摊了运营的成本,比如茶、纯净水等都获得了大幅度的增长,碳酸饮料只占到总销量的60%,如果我们简单照抄合肥太古的做法,肯定会出问题。品牌力是衡量这种模式的最重要前提,比如宝丰在根据地平顶山就可以考虑这种发展方向,但在外围就不合适,同时需要提醒的是这种模式背后是强大的组织执行能力,如果没有组织状态,这种快速发育的背后偷鸡摸狗的行为会害死企业,合肥太古虽然有香港太古总部高管和制度的输出,同时还有可口可乐体系不遗余力的指导,这么多年经常有业务员违法犯纪的行为相伴,授权意味着私欲的膨胀,膨胀意味着撞线,撞线意味着毁灭,好像宝洁也经历过这样的阶段。

其实渠道变革和产品创新是合肥太古这么多年绩效改进的两个核心“事情”,但是如果我们再将竞争和财务的因素考虑进去,事情就不会那么简单,比如竞争对手很强大,你纵然有很强的品牌力,若贸然进行渠道变革,将大商化小,竞品会乘机和大商结盟,导致企业的瞬时销量会大幅度动荡,企业会承受不了;再比如财务成本,一个新产品的推出需要消耗很多的市场费用,没有财力支持是没有办法很好发育的。还有人力资源,队伍的壮大有两个重要的要素,一是关键高管,二是成熟的模式。我们可以看到合肥太古具备了:强大的品牌、源源不断的产品资源、强大的财务资源、用之不竭的高管队伍、历经训练的操作模式等,可能还有其他,这就是合肥太古这几年持续高增长采取模式的外在条件,如果没有这些条件,甚至是缺少其中一个,会是什么结果?

但是,我感到自豪的是,这个背后的营销原理,我在奥克项目的后期就弄明白了,快销品营销的渠道效率和产品效率以及背后的逻辑体系。

从一般现象到客观规律再到还原特定现象,这个过程充满乐趣,我们如何能够多维度、多层次看待企业的问题,在一定意义上不是科学而是艺术,我将南柏先生的光碟拷贝给大家,希望大家学习其中的“维度学”就是这个意图。

《空巢》的历史维度 篇5

小说取材于作者母亲的真实经历,经过小说家的创造性升华,以第一人称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一个年近八十的独居妇人,有一天接到一个冒充公安人员的诈骗电话,电话中的“顾警官”声称她已卷入一个犯罪集团之中,为了保证财产安全,她必须在极端保密、连自己的儿子都不能告知的情况下,将她所有的存款转入一个秘密的安全账户。老人信以为真,不顾银行职员的提醒,将手头保存的十三万元活期存款转给了骗子。与此同时,她的紧张情绪引起邻居和亲人的注意,最后,在儿子打来的电话中,她得知自己受骗,并接受劝告,去公安局报案。整个故事发生于二十四小时之内。

故事似乎非常简单,类似的社会新闻也不少见,似乎很难引发读者深入思考。但薛忆沩作为小说家,在这里显示出文学对新闻的压倒性优势。他以这样一个简单的故事构造出一个小小世界,一段生动的个体历史。在这二十四小时之中,通过老人绵绵不断的回忆和思绪,我们得以深入一个空巢老人的心理世界,深入一个普通人度过的如同“空巢”般的一生。这是一种野心勃勃的叙述。上个世纪,詹姆斯·乔伊斯以一个小人物在都柏林漫步二十四小时的经历写出了七百多页的巨著《尤利西斯》,斯蒂芬·茨威格的名作《一个女人一生中的二十四小时》写一位年逾花甲的老妇一生中的一个片段,都算得上是薛忆沩这部小说所用结构的先驱。二十四小时,在这里成了一个隐喻,一个人的一天,折射了一代人所历经的磨难。

小说中,作者也有意引导我们去追问这样一个问题:作为一个一辈子教书育人的教师,我们的主人公善良、敏感、洁身自好,可是为什么会这么容易受骗?或者进一步说,他们这一代人为什么如此缺乏起码的怀疑精神?这当然不光是年龄的问题。在我们的大历史中,这一代人被定格为光荣的一代,奉献的一代。小说中的空巢老人,也就是“我”,是个曾经的高中政治老师,这个设置颇有意味。她随口就能说出一些政治课本上的马克思主义教条,诸如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的关系,但这些都不能帮助她在生活中辨明善恶是非。当有人问她具体教学生什么科目时,她谎称自己是语文老师,因为她也知道,政治这个学科在眼下的尴尬。她回首往事,发现自己从未感受过真正的爱情,跟丈夫的相处从来没有怎么愉快过,性生活方面也单调至极。她唯一感到激情澎湃的记忆,是解放前后在地下组织中参加的聚会,因为在那次聚会上,她“双手紧拽着红旗,低声唱起了迎接解放的歌曲”,她“感觉自己的灵魂完全挣脱了肉体的桎梏,变成了波澜壮阔的历史的一部分”。她经历土改、反右、“文革”,为了保持自己的政治正确,也即保持自己的“清白”,她与父母划清界限。在受骗的过程中,她自始至终只关心一个问题,那就是自己的“清白”。

小说写到这里,它所蕴含的历史维度就已经清晰无遗地展露出来了。它的实质是一部反思小说,叙述者“我”的心理活动提供了可信的心理真实,同时也就等于提供了绝佳的反思素材。当冒充的“公安人员”声称掌握了确凿证据,可以证明“我”卷入了犯罪团伙时,作为一个政治教师,“我”想到的辩护词居然只有两点:一、洁身自好是“我”一生笃行的,二、教书育人是“我”一生的热忱。辩护词如此脆弱,也许不仅是个人的认识问题了,而是时代的笑话。

薛忆沩小说中的“我”,有着极强的洁身自好的观念,以致这观念本身成了她的辩护词。她连在跟丈夫做爱的时候不肯变换姿势,也是出于洁身自好的考虑。因为洁身自好就是她所受的教育,是她在历次政治运动中唯一可靠的庇护所。但我们不能说这种洁身自好的感情及其相伴随的耻辱感就是一种被动的接受。事情如果这么简单,就用不到小说的艺术表达。小说中的“我”是自觉接受这一切的,因为她曾经被那种与历史融为一体的崇高幻觉所击中,她自始至终没有产生过怀疑。相反,她对自己的教师身份,对自己的洁身自好,有着很强的荣誉感。只有当遭遇现实的时候,只有当她的“空巢”四面漏风的时候,她才隐隐感觉到自己失去了什么,身上的荣誉感才开始悄悄瓦解,与此相伴随的就是一种解放感。在小说最后,长期便秘的主人公不期而至的痛快排泄,就是这样一种隐喻。

这部小说实际上讲述的是双重骗局,一个是现实中的电信诈骗,一个是巨大的历史骗局。小说中的“我”,如坠云雾,不知所措,面对时代浪潮的冲刷,她只能在内心深处默默发出“救救老人”的呼喊。这一声呼喊,与鲁迅当年的“救救孩子”遥相呼应,发人深省。救救老人,救救那过分单纯、容易受骗的一代人。

薛忆沩同时也写活了老范这样一个非典型的“空巢”老人。老范自信、幽默,以炒股作为养生之道,用网络视频与老伴隔着太平洋通话,他乐观调侃糟糕的空气质量,对待死亡的态度也相当从容,一句话,他与这个时代没有距离。这样一个人物设定使得整部小说更加立体,也更具层次感。薛忆沩指明了大时代下一种个体生存的可能性,他没有混淆人与时代关系中的必然性与偶然性。老范虽然不大受同辈人的欢迎,但他对待生活的玩笑态度,能够很好地解构身上的重负,能够使他实现某种意义上的自我解放。老范的不认真受到“我”和妹妹以及其他老人的排斥,但正是因为这种不认真,时代在他身上的印记才不那么明显。可以说,老范的形象加强了小说的时代气息,也加强了现实感,而现实感与历史感是相对应的,同时也是相辅相成的,互为表里。

从写作风格来讲,《空巢》作为薛忆沩的第四部长篇小说,也有了很大的转变。以前的三部长篇小说,某种程度上来说是观念先行,细节后至,有种后现代的焦虑。而在这部取材自真实素材的小说中,观念上的焦虑消失了,细节的可靠性和说服力显得尤为突出,绵密的工笔式描摹,使得叙述相当直观,而且作者有意将自己的身影掩藏得很深,他躲在叙述者的背后,很少显现,却在无形中操纵着故事的走向,也操纵着读者的反思。这是一种叙述上的自信,而这自信归根结底,还是来自对细节的绝对把握。正是因为有了可靠的细节支撑,《空巢》才得以成为一份有力的证词,将我们的目光引向一个昏黑的角落,一个我们曾经与之朝夕相处却始终视而不见的角落,映照出那些被遮蔽的个体存在。薛忆沩这部小说所做的,借用王德威教授的话来说,就是以文学的虚构性来拆解大历史的神圣权威。在文学流离失所的大众传媒时代,这是文学回击时代、保持尊严的最佳起点。

(《空巢》,薛忆沩著,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二○一四年版)

影响维度 篇6

1 专业满意度的相关研究

1.1 专业满意度内涵

满意度(satisfaction)源于营销领域的Cardozo(1965)的顾客满意度研究。Shank等(1995)认为,学生可以看成高等教育行业的重要顾客,学生对高等教育服务的感受和评价对于高等教育发展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学生满意度”是指学生对高等教育服务的心理期望与实际经历相比较后产生的一种心理感受,即学生对于某个学校的学习、生活、服务等各个方面的总体满意程度(刘选会等,2015)。

专业满意度本质上是学生满意度研究的一个重要分支,是指学生对自己所学专业的满意程度。在学术研究领域,专业满意度问题实际上是一个较具有中国特色的概念。因为在西方国家,学生通常是进入某所大学,而不是某个院系,经过一两年的学习之后,学生才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具体专业,而且确定专业之后还可以比较容易地改变(金项兵,2006)。学者们在其研究中一般使用“学生满意度”,而没有“学生专业满意度”一说。在我国,虽然有学者开展了专业满意度的相关研究,但要么继续沿用西方学者的“学生满意度”(刘寒梅,2014),要么采取较宏观的理论描述专业满意度的意义、价值,而相关实证研究较少,且以往并没有市场营销专业满意度的专门研究。

本研究中,营销专业满意度是指学生对所读营销专业的一种感受或情感反应,是学生对自己所学营销专业的理性认识后,从营销专业软硬件、教师资源及专业培养目标等角度对营销专业培养合理度的一种评价。

1.2 专业满意度的结构维度

相关学者对专业满意度的结构维度展开了一系列研究。如,赵叶珠等(1997)在其研究中强调了专业满意度的师资力量等维度;赵宏斌(2004)、赵锦山(2006)则强调了“专业就业前景”。周敏(2008)、马利军等(2009)、杨瑞等(2003)等学者结合具体专业研究了专业满意度维度,除了强调专业师资满意度维度外,他们还提出了“专业实力”、“专业能力培养”、“专业教学管理”等维度。李红梅(2011)在其研究中涉及到了专业培养目标、专业的课程设计、教材选用、考核方式、教师的状况、教师的教学手段和方法、本专业的就业前景等方面;刘寒梅(2014)提出了“实践实习”、“师资力量”、“课程建设”、“专业前景”、“学风建设”五个专业满意度维度。综上可以看出以往研究共涉及的专业满意度维度有:师资力量、实践实习、课程建设、专业能力培养、专业教学管理、专业就业前景、专业实力等,这些研究可供本研究的营销专业满意度做重要理论参考。

2 研究设计

由于以往没有市场营销专业满意度维度的专门研究,所以本研究分为三大步。

第一步,先采取文献研究和访谈相结合的方法,对营销专业满意度进行探索性研究,初步形成了营销专业满意度调查量表初稿。然后,请相关专家对该量表进行主观评定,以此形成预调查量表,并对在校营销学生进行了预调查。

第二步,对专业满意度维度的验证性研究。在第一步基础上,形成正式问卷进行正式调查。2016年4月,我们随机抽取南方某高校的营销专业的学生,共发放调查问卷600份,收回问卷490份,其中有效问卷420份,有效问卷回收率为70%。

第三步,对营销专业满意度量表的预测效度分析。以往研究表明,满意度影响承诺行为(Oliver,1991)。由此推测,学生专业满意度会影响其专业承诺。因专业承诺对大学生学好自己的专业非常重要,所以本研究选择专业承诺为因变量,来检测专业满意度各个维度对之的影响,以此检验营销专业满意度量表的预测效度。

3 数据分析

3.1 信效度分析

首先,基于135份预调查数据,用SPSS软件对专业满意度进行了信、效度分析(见表1)。系数为0.925,表明量表是非常可信的。KMO的值为0.884,说明样本充足度高,适合作因子分析。Bartlett球度检验相伴概率小于显著性水平0.05,因此拒绝Bartlett球度检验的零假设,本问卷及其各因子组成项目的构建效度好。

3.2 因子分析

3.2.1 探索性因子分析

对专业满意度进行探索性因子分析,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利用最大变异法作为正交旋转,把特征值大于1作为提取因子的原则,提取了营销专业满意度7个独立的因子,7个因子累计方差解释达到70.105%。经过语句分析,因子F1—F7依次为“专业教师”满意度、“专业实践教学”满意度、“专业就业前景”满意度、“专业课程设置”满意度、“专业能力培养”满意度、“专业教学管理”满意度、“专业认识”满意度。

3.2.2 验证性因子分析

基于420份正式调查数据,采用结构方程模型,LISREL8.7软件对营销专业满意度量表进行验证性因子分析。从模型的拟合度指标来看,近似误差均方根RMSEA为0.046,低于0.05,说明模型的拟合度很好,拟合优度指数GFI为0.93,调整的拟合优度指标AG-FI为0.91,基准拟合指数NFI为0.92,非基准拟合指数NNFI为0.93,相对拟合指数为0.95,都在0.9以上;x2卡方值/df为2.1,这个值小于3,这说明专业满意度7个维度与数据拟合情况良好。从具体各个测量语项与因子之间的标准化估计来看(见表2),标准化因子载荷值一般都超过了0.4且达到显著水平。这些表明专业满意度为7个维度结构。

3.2.3 预测效度分析———专业满意度对专业承诺的影响

为了探索专业满意度七维度结构的重要性,我们分析专业满意度各维度与专业承诺的关系。专业承诺分为专业情感承诺、专业意向承诺两个维度。情感承诺“我很喜欢本专业”等语句来测量,意向承诺“我不会转专业”等语句来测量。先进行相关分析,结果如表3。

注:*表示在0.05水平上显著,其余表示在0.01水平上显著。

表4表明,专业满意度的七个维度与专业承诺之间都有显著的相关。我们进一步专业承诺作为因变量,以专业满意度七个维度变量为自变量进行线性逐步回归分析。结果见表4。

注:所有变量都在0.000或0.001水平上显著。

从表4可看出,第一步进入的维度(自变量)有“专业教师”、“专业实践教学”、“专业就业前景”、“专业能力培养”、“专业认知”,第二步进入的维度(自变量)有“专业课程设置”满意度、“专业教学管理”。说明这些维度(自变量)对学生专业承诺有重要的影响。七个维度中既有和以往研究有一致的地方,如“专业教师”满意度对专业承诺有显著的影响,也有维度体现了营销专业的特点,如“专业认知”对专业承诺有显著的影响。

4 研究结论及讨论

基于数据分析,本研究发现市场专业满意度有七个维度:“专业教师”满意度、“专业实践教学”满意度、“专业就业前景”满意度、“专业课程设置”满意度、“专业能力培养”满意度、“专业教学管理”满意度、“专业认知”满意度。这些维度既有一般专业满意度的维度内容(如“专业教师”满意度),也有营销专业满意度的特色内容(如“专业认知”满意度)。本研究首次专门针对市场营销专业满意度进行了研究,为专业满意度理论发展和推广做了有益的探索。本研究开发的专业满意度量表具有信效度,可以供营销专业满意度调查使用。本研究也为如何推动市场营销专业满意度、专业承诺建设提供了实证基础。营销专业要注重大学生专业满意度各个方面的建设,以此提高专业承诺与专业忠诚度。值得注意的是,研究发现,加强“营销专业的正确认知”对营销专业承诺有显著作用,提示我们在营销专业建设过程中要注意这方面的管理。

参考文献

[1]Shank,M.D.,Walker,M.,&Hayes,T.Understanding Professional Service Expectations:Do We Know What Our Students Expect in a Quality Education?[J].Journal of Professional Services Marketing,1995,(13):71-89.

[2]刘选会等.学生专业满意度研究综述[J].高等教育研究,2015,6(2).

[3]李红梅.辽宁省高等院校学生专业满意度研究[D].沈阳:辽宁师范大学,2011.

[4]刘寒梅.大学生专业满意度及其与专业承诺的关系研究[D].荆州:长江大学,2014.

影响维度 篇7

玻璃纤维增强水泥 (Glass fiber Reinforced Cement,简称GRC)是新型建筑材料的研究方向之一 , 高强度的玻璃纤维嵌入水泥基体后可有效改善并提高水泥基体的抗弯曲强度和抗冲击强度等力学性能[1]。 目前 ,玻璃纤维的类型很多 ,维度也从常见的短切玻璃纤维和玻璃纤维网格布,发展到三维玻璃纤维间隔连体织物[2,3]。 用短切玻璃纤维作增强材料时,玻璃纤维均匀分散在水泥基材中,使制品整体结构较好,表面强度高,阻裂效果明显[4]。 用玻璃纤维网格布作增强材料属于二维定向配筋,相对短切玻璃纤维增强而形成的二维乱向或者三维乱向配筋来说,玻璃纤维的增强效率更高,在相对较低的玻璃纤维配筋率时即可获得较高的力学强度[5,6,7]。 三维玻璃纤维间隔连体织物能够进一步提高配筋率,同时能够进行三维空间定位[8],这对于GRC制品有极大的推动作用,尤其是对于GRC板材的研发。

为了使GRC制品中的玻璃纤维配筋方式更合理,力学性能更优异,应用领域更广泛,本试验引入短切玻璃纤维、玻璃纤维网格布和三维玻璃纤维间隔连体织物三种不同维度的耐碱玻璃纤维作为增强材料,对GRC制品的力学性能进行研究。

1原材料与试验方法

1.1原材料

(1)水泥:邢台产42.5级快硬硫铝酸盐水泥 ,其化学组成见表1,主要性能指标见表2。

%

(2)玻璃纤维 :襄阳某公司生产的Zr O2含量为16.7% 的耐碱短切玻璃纤维和耐碱玻璃纤维网格布,主要性能指标见表3和表4;常州伯龙三维复合材料有限公司生产的Zr O2含量为16.7%的三维耐碱玻璃纤维间隔连体织物,主要性能指标见表5。

(3) 砂 : 细度模数为3.14的河砂 , 最大粒径 ≤ 2mm,含泥量1.2%。

(4)减水剂 :CBMA萘系高效减水剂 ,减水率为18%。

1.2试验方法

1.2.1试件制备

参照GB/T 15231-2008 《玻璃纤维增强水泥性能试验方法》制备GRC试件。 由于加入耐碱短切玻璃纤维后,拌合物砂浆的稠度增大,流动度下降,故制备过程中通过调整用水量来达到满足试验要求的流动度。 砂浆的流动度测试参照JC/T 986-2005 《 水泥基灌 浆材料 》 进行 , 初始流动 度控制在285mm±3mm,得到表6所示的试验配合比。 其中试件S1为不加入任何纤维的空白对照组; 加入一层网格布时, 网格布固定在距离模具底部3mm处;加入两层网格布时,网格布固定在距离上下表面2mm处; 加入三维间隔连体织物时, 织物下底面固定在距离模具底部1mm处。 用短切纤维增强时,采用预混搅拌成型工艺;用网格布或三维间隔连体织物增强时,采用铺网抹浆成型工艺。 制备好的试件连同模具一起放入(20±2)℃,RH≥95%的标准养护室养护1d后拆模,试件拆模后继续标养2d。 抗弯曲强度测试试件的尺寸为250mm×50mm×10mm,抗冲击强度测试试件的尺寸为120mm×50mm×10mm。

1.2.2抗弯曲强度试验

抗弯比例极限强度 (LOP) 和抗弯破坏强度 (MOR)试验参照GB/T 15231-2008进行 ,每一个配合比制备6个试件。 试件模板面朝下进行测试,计算抗弯曲强度结果时,以6块试件的算术平均值来表示。

1.2.3抗冲击强度试验

抗冲击强度试验参照GB/T 15231-2008进行, 每一个配合比制备6个试件。 试件的模板面与竖直支撑面紧密贴合进行测试, 计算抗冲击强度结果时,以6块试件的算术平均值来表示。

2试验结果与分析

针对GRC制品的实际工程应用情况,本试验对7种不同配合比的GRC试件先标准养护3d,然后进行抗弯曲强度和抗冲击强度测试,试验结果见表7。

2.1GRC试件的抗弯曲强度分析

由表7可以看出, 试件的LOP值和MOR值有类似的变化规律: 1当玻璃纤维配筋率相同时,网格布相对于短切纤维增强效率更高,试件的力学性能更好。 这一现象在配筋率低时还不明显,当配筋率较高时则非常明显,如试件S4与S5的配筋率相近, 但试件S4的LOP值和MOR值较试件S1仅增长了1.64%和6.08%, 而试件S5的LOP值和MOR值较试件S1大幅增长了69.20%和82.30%,达到了JC/T 1057-2007《玻璃纤维增强水泥外墙板》的性能要求(LOP≥7.0,MOR≥18.0);2当加入三维玻璃纤维间隔连体织物时,试件S7的LOP值和MOR值急剧上升,分别达到了15.48MPa和34.68MPa,较试件S1分别上升了263.40%和240.30%。

试件在抗弯曲强度测试中的破坏情况大致可以分为单缝开裂和多缝开裂两种。 试件S1和S2破坏后出现单缝开裂,如图1所示;试件S3、S4、S5、S6和S7破坏后出现多缝开裂,如图2和3所示。

由于水泥砂浆是脆性材料, 试件S1在抗弯曲强度测试中的破坏过程非常短暂,试件在一个受力部位的底面处形成一条明显的裂缝,且试件破坏仅在此裂缝处进行,裂缝随着荷载的增大而迅速向试件上部发展,最终试件发生破坏,并且破坏断面处非常平整。

试件S2中加入的短切玻璃纤维弹性模量为72GPa,拉伸强度为1700MPa,而水泥砂浆的弹性模量和拉伸强度仅为23.8GPa和2.4MPa。 短切玻璃纤维可与水泥基体良好地结合, 形成一种均匀的、随机分布的空间网络体系,阻止水泥基体中不同尺度微裂缝的引发,进而减少裂缝源的数量,并使裂缝尺度变小,降低裂缝尖端的应力强度因子,缓和裂缝尖端应力集中程度。 在试件S2受到外力荷载时, 这些短切纤维因具有较高的弹性模量和拉伸强度, 可以起到抑制裂缝引发和扩展的作用。 当外力荷载超过这些短切纤维的拉伸强度时,纤维被拉断或拔出, 最终试件S2发生破坏断裂, 破坏断面处不平整,有部分凸出的短切纤维。

试件S3、S4、S5和S6中,玻璃纤维网格布的增强为连续纤维束增强,在抗弯曲强度测试中基体裂缝一旦形成,将环绕纤维四周扩展。 由于网格布是连续的,并且其经向排列与应力平行,此时破裂的基体中储存的某些弹性能将被局部释放出来。 由于网格布的弹性模量和拉伸强度较短切纤维更大,所以,即使基体的开裂程度不断增加,网格布仍将承担基体开裂后的荷载,试件出现双缝或多缝开裂现象。 当单层网格布固定在靠近试件的下底面时,在抗弯曲测试过程中能承担主要荷载, 增强效果较好。 当双层网格布固定在靠近试件的上下表面时, 在抗弯曲测试过程中,一开始下层网格布承受拉应力,上层网格布承受压应力;随着荷载增加,试件发生应变,此时上下两层网格布都承受拉应力,起到协同增强的效果,故双层网格布可以大大提高试件的抗弯曲强度,可以采用类似的“三浆两网”工艺制备GRC板材。

试件S7中, 三维玻璃纤维间隔连体织物的增强为连续纤维空间整体增强, 在抗弯曲强度测试时,一开始应力随应变呈线性变化,而后出现一段非线性,此时可以听见试件下底面遭到破坏的开裂声,观察到试件下底面产生多条裂缝,此时三维玻璃纤维连体织物的底面层开始承受主要的拉力荷载;随着应力的继续增加,三维玻璃纤维间隔连体织物上、下面层间的纤维芯柱开始承受层间剪切应力,并传递上、下面层受到的荷载;随着应力的继续加大,部分纤维芯柱发生倾斜而逐渐失稳,纤维芯柱和底面层相接处发生破坏,水泥基体内部出现开裂;当应力达到最大值时,三维玻璃纤维间隔连体织物的底面层断开,纤维芯柱发生断裂,三维玻璃纤维间隔连体织物的上面层开始承受主要荷载,试件未完全破坏;随着应变的继续增加,三维玻璃纤维间隔连体织物的上表面层逐渐断开,最后试件发生完全破坏断裂。 三维玻璃纤维间隔连体织物作为增强材料时, 不仅具有双层网格布的增强作用,层间的纤维芯柱更是起到了传递上、下面层受到的荷载和抵抗层间剪切应力的作用,故三维玻璃纤维间隔连体织物的增强效果相对于双层网格布更加优异。

2.2GRC试件的抗冲击强度分析

由表7可以看出,玻璃纤维对试件抗冲击强度的提高相对于抗弯曲强度效果更明显。 试件S2和S3、S4和S5的玻璃纤维配筋率基本相同,但抗冲击强度相 对于试件S1却分别提 高了45.41% 和200.46%,240.37%和560.09%, 可以看出网格布相对于短切纤维对试件抗冲击强度的提高更大。 加入两层网格布的试件S5和S6的抗冲击强度分别为14.39k J/m2和17.13k J/m2,达到JC/T 1057-2007的性能要求(抗冲击强度≥8.0k J/m2)。 加入三维玻璃纤维间隔连体织物的试件S7的抗冲击强度更是得到大幅度提高,达到45.04k J/m2,是试件S1的20.66倍 。 这是因为三维玻璃纤维间隔连体织物在水泥基体中有很好的整体性能,单位面积上数量众多的纤维芯柱就像众多的微微弯曲的立柱,可以减小水泥基体的裂隙程度,增强材料介质的连续性,减小冲击波被阻断引起的局部应力集中,提供良好的抗剪切能力,使碎块在脱落过程中消耗更多能量,最终试件的抗冲击能力成倍增长。

3结论

(1) 在玻璃纤维配筋率接近时 , 相对于短切纤维二维或三维乱向分布的空间不连续增强,网格布为连续纤维束增强, 其经向的排列与应力平行,所以,网格布的增强效率更高,试件的力学性能更加优异。

(2) 当加入两层玻璃纤维网格布时 , 不仅提高了水泥基体的配筋率,而且两层网格布在受力过程中都能承受荷载, 起到协同增强的效果,GRC试件的抗弯曲强度和抗冲击强度相对于空白试件得到了显著提高,同时能够满足JC/T 1057-2007的性能要求,可以采用类似的“三浆两网”工艺制备GRC板材。

(3)三维玻璃纤维间隔连体织物与短切纤维和网格布相比, 大幅度提高了水泥基体的配筋率,它不仅具有双层网格布的增强作用,层间的纤维芯柱还起到了传递上下面层受到的荷载和抵抗层间剪切应力的作用,故三维玻璃纤维间隔连体织物的增强效果相对于双层网格布更优异。 试件的LOP值、 MOR值和抗冲击强度分别是JC/T 1057-2007的性能要求的2.21倍、1.93倍和5.63倍。

参考文献

[1]沈荣熹,崔琪,李清海.新型纤维增强水泥基复合材料[M].北京:中国建材工业出版社,2004.

[2]王燕谋.中国玻璃纤维增强水泥[M].北京:中国建材工业出版社,2000.

[3]王志才,白培康.三维间隔连体织物复合材料研究进展[J].化工新型材料,2011,39(4):18-21.

[4]鞠丽艳,张雄.玻璃纤维在建筑材料领域中的应用[J].玻璃纤维,2003(5):15-20.

[5]刘敬福,徐平于,英华.玻璃纤维网格布增强聚合物矿物混凝土组分优化[J].非金属矿,2014,37(5):8-10.

[6]尹世平,徐世烺,王楠.多层纤维编织网增强混凝土梁的挠度计算[J].建筑材料学报,2011,14(1):14-21.

[7]赵俊石,徐正东,王金林.玻璃纤维对复合材料层板力学性能的影响[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2014,36(2):129-132.

影响维度 篇8

关键词:中国文化,英语词汇,模因理论,强势模因

0 引言

16世纪, 随着英国的对外扩张, 英语在全球范围内传播, 逐渐成为一种世界混合语, 英语地方变体随之出现。在中西方交流的过程中, 英语中受到中国文化影响的词汇不断增加。本文拟借用模因理论来论证中国文化英语词汇存在的合理性和发展的必然性。

1 各个历史时期中国文化影响下的英语词汇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 历史悠久。自黄帝共主起, 五千年华夏史册斑斓浩繁。而英语在短短近五百年的时间内借由其强大的包容性繁衍壮大, 演变成一种国际通用语。

蜚声海外的丝绸之路 (Silk Road) 开辟了中外交流的新纪元, 自此中国与外界关系日趋紧密。博大精深的汉语文化对英语的影响深厚而久远。据统计, 牛津词典中以汉语为来源的英语词汇数达致一千多, 其中silk是文献资料记载中最早进入英语的汉语词汇。丝绸之路上贸易往来, 中国茶文化与陶瓷文化等传入西方, 出现了tea、china等相关的汉语词汇。随着中外文化的频繁交流, 进入英语文化的汉语词汇日趋增多并蓬勃发展, 渗透着浓浓的东方古国之文化色彩。

词汇蕴含着一个国家或民族特有的思想内涵、文化底蕴, 极具浓厚的民族文化色彩与强烈的时代特性。纵观中国泱泱五千年历史, 每一个不同的历史时期的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都对英语文化英语词汇产生一定的影响, 这在英语词汇上有着深刻的体现。

先秦时期中国开始了有文字可考的信史, 此时的文化代表有Oracle bones script (甲骨文) , celador (青铜器) 。百家争鸣时孔子Confucius创立的Confucianism (儒家思想) 反映了中国古代最主流思想文化特征, 极具这个时期的民族文化特色。在英语词汇中衍生了诸多与此阶段相关的明显带有古代中国特色的词汇, 如:Deep clothing (深衣) , Ru skirt (儒裙) , Bei clothes (褙衣) , Tao (道) , Four books (四书) , Five Classics (五经) , Family head (家长) , Three cardinal guides (三纲) , Constant virtues (五常) 的Benevolence/Humanity (仁) 、Righteousness (义) 、Propriety (理) 、Wisdom (智) 和Fidelity (信) , Imperial examination system (科举考试制度) , Tricolored glazed pottery (唐三彩) , Fu (赋) , Jueju (绝句) , Ci (词) , Yuju (豫剧) , Huiju (徽剧) , Dan (旦) , Sheng (生) , Chou (丑) , Qinyi (青衣) , Eightlegged essays (八股文) , Xiucai (秀才) , Yamen (衙门) , Ministry of Defense (军机处) , Literary inquisition (文字狱) 等。

到了风雨飘摇的中国近代史, 走向复兴与腾飞的现代中华民族, 又出现了诸多受特定历史时期的中国文化所影响而进入英语的汉语词汇。如:Taiping Rebellion (太平天国运动) , The Three People’s Principles (三民主义) , The Northern Expeditionary Army (北伐军) , Long march (长征) ;文革时期的Big leap forward (大跃进) , The Cultural Revolution (文化大革命) , Red Guard (红卫兵) ;改革开放时期的Special economic zone (经济特区) , open-door policy (开放政策) , One country, two systems (一国两制) , Planned commodity economy (计划经济) , Township enterprise (乡镇企业) , Fairly comfortable standard of living (小康水平) 等。

更多具有中国文化特色的现代表述还有:Iron rice bowl (铁饭碗) , Jerry-built project (豆腐渣工程) ;the Five Merits focus on decorum, manners, hygiene, disciplines and morals (五讲:讲文明、讲礼貌、讲卫生、讲秩序、讲道德) ;the Four Virtues are golden heart, refined language, civilized behavior and green environment (四美:心灵美、语言美、行为美、环境美) ;Night people/Night-owls (夜猫子) , This animal year of sb. (本命年) 等。

全球化不断演进的大环境下, 英语正在经历前所未有的深刻的改革, 其中有一部分原因是受到中国文化影响而产生的中国英语的强烈冲击。上世纪90年代, “中国英语”开始流行。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提高, “中国英语”的范围从以往单纯的反映中国某些特定事物扩大到了反映中国的文化内涵。此类词汇逐渐地被英语国家认同并接纳。例如前文提到的道家之道 (Tao) , 现今国外直呼其名Dao;harmony (中和) 精神历来是我国传统文化的核心范畴, 如今亦可直接写成zhonghe;等等。这些受中国文化影响的词汇日渐融入英语中, 并被广泛使用。

2 模因论精要

模因论 (memetics) 是一种根据达尔文进化论的观点解释文化进化规律的新理论, 以模因为核心概念[1]。牛津大学动物学家Richard Dawkins认为, 我们生活的世界里有两种复制因子, 可以不断复制、进化并世代传播:一种是生命复制因子———基因;另一种是文化复制因子———模因[2]。作为复制因子, 模因之间存在激烈的相互竞争, 最终在自我复制中胜出的复制因子则为强势模因。

3 强势模因理论及中国文化对英语词汇的影响

根据Heylighen的模因理论, 模因过渡到强势模因要经历同化、保持、表达和传播四个阶段, 而每个阶段都有一定的选择标准, 包括客体标准、主体标准、主体间标准以及以模因为中心的标准[3]。如下表1。一个模因若满足了表1中的某些标准, 就可能通过上述四个阶段, 得到复制和传播, 从而成为强势模因[1]。

3.1 同化阶段

同化阶段对中国英语词汇而言是最重要的。在此阶段, 一个模因必须能够感染新的宿主, 进入到宿主的记忆中。在这一阶段, 客体应具有独特性, 主体应具有新颖性、简易性、一致性, 主体间应具有权威性、明晰性, 以及以模因为中心的标准自我维护性[1]。

中国英语词汇多数都具有以上的某些特点。中国人通常将红豆视为相思、爱情的象征, 人们多采用其直译名red bean。因为在众多译名中, red bean让中国人或者熟悉中国饮食文化的外国人一下就联想到红色的豆和牛郎、织女以红豆寄相思的故事。这种表达简洁、易懂, 满足了此阶段选择标准中的简易性和明晰性。相对于其它译名的竞争, red bean脱颖而出, 成为强势模因。另外, 还有一些词汇是接触宿主或是传播媒介的权威性来获得人们的认可和采用的。例如, 邓小平提出“一国两制”伟大构想, 随后one country, two systems流行起来;十六大产生的新词汇the three represents, well-being society等正是凭借《二十一世纪英语报》此类较权威的传播媒介广为流传[1]。

3.2 保持阶段

保持阶段是指模因必须储存在宿主大脑中一段时间, 其中只有少数模因能够存活下来。在这个阶段的模因能否成功存活, 往往取决于便不便于记忆。那些依附于被记住的行为之上的模因则更易成功, 即使是在经过长时间的延搁之后, 它们也易于被表现出来[1]。极具中国特色的英语词汇多采用音译, 且相对于其他解释性的用法, 国人更倾向用汉语拼音或其谐音来表达这些汉语词汇, 满足了主体间标准的一致性。如kungfu (功夫) , wushu (武术) , taichi (太极) , xiucai (秀才) , yaman (衙门) , yang ko (秧歌) , feng shui (风水) , qigong (气功) , cheongsam (旗袍) , kylin (麒麟) , eight legged essay (八股文) , five classics (五经) , soy sauce (酱油) , long march (长征) 等等。此类词汇简短易记, 能在人们的大脑中长时间停留, 并且满足保持阶段主体标准的一致性。

3.3 表达和传播阶段

表达和传播实质上是同一的, 表达的过程就是在传播。一个模因如果更易于表达, 相对于其它模因来说则更有优势, 更有可能被宿主表达出来并传播给下一个体。继而进入模因复制的又一循环。例如cadre (干部) 在英语国家指的是由经过培训的个人组成的核心, 不带有政治色彩;而中国文化中的“干部”指的是国家机关、军队、人民团体中的公职人员或担任一定的领导工作或管理工作的人员。虽然两者在意思上所指不同, 但由于cadre直译名就是“干部”, 人们便习惯在实际交流中用cadre来表述干部。可见, cadre满足易于表达的选择标准, 被人们广泛接受和使用, 顺理成章地成为中国英语的一部分[1]。

4 结语

虽然中国英语从提出到现在都备受争议, 但是通过用模因论和强势模因理论来分析, 中国文化影响下的英语词汇顺应了语言使用的规律, 经历时间的考验而存留下来, 确实有其存在的道理, 这也证明了中国英语的前途是光明的。相信随着中西文化交流的加强, 中国英语会增多并被大家广泛接受和使用。

参考文献

[1]胡丹, 刘爱真.从中西文化的角度阐释模因论与中国英语词汇[J].安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10 (1) .

[2]Richard Dawkins.The Selfish Gene[M].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6, 3.

影响维度 篇9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1年11月—2012年12月, 笔者随机选择跟踪随访受检者年龄在60岁以上、无急性病发作、能独立或由他人协助完成调查问卷及健康评估的400名老年人为研究对象, 其中有效健康评估、完整实施多维度健康管理手段及实施多维度健康管理路径前后老年人自身健康、生活状况对比有效, 调查问卷三方面资料均完整的受检者共131人。

1.2 方法

依据方法论原则, 本着计划、实施、反馈的步骤设计老年人健康评估内容、设计老年人健康状态生活状况自评调查问卷、设计老年人健康管理路径实施措施、培训问卷调查人员、建立老年人健康档案、审查剔除不合格资料, 所有数据经SPSS19.0软件处理, 进行统计学研究。

1.3 内容

1.3.1 老人健康评估内容

老人的健康评估主要从基本信息、社会生活状况、心理状况、言语认知状况、躯体功能状况5个方面进行评定, 其中基本信息包括老年人的姓名、居民身份证号、性别、出生日期、文化程度、婚姻状况、经济状况、居住状况等信息;社会生活状况采用Smilkstein的家庭功能量表[3]来评定;心理状况采用Zung的焦虑状态自评量表 (SAS) [4]和Zung的抑郁状态自评量表 (SDS) 来评定;言语状况从老人的言语表达能力和交流能力两方面来判定, 认知状况采用MMSE筛查量表来判定;躯体功能状况除了采用日常生活能力状况 (ADL修改版) 在进食、洗澡、修饰 (洗脸、梳头、刷牙、刮脸) 、穿衣、控制大小便、上厕所、床椅转移、行走 (平地45 m) 、上下楼梯等方面评估外, 还进行了视力、听力、身高、体重、血压、心电图、胸部X线片、腹部彩超、肝功能、乙肝五项、血糖、血常规、尿常规等躯体主要器官功能状态的检查。

1.3.2 老人健康自评分值调查问卷内容

实施多维度健康管理路径前、实施多维度健康管理路径后均对老人进行健康状态及生活状况自评分值调查, 内容是健康状况从0分为“不好”到10分为“很好”之间, 请老人为其现在的健康状况打分;生活状况从0分为“不好”到10分为“很好”之间, 请老人为其现在的生活状况打分。

1.3.3 老人多维度健康管理路径内容

每年对老年人进行一次多维度的健康评估、建立健康档案, 并将老人的健康状况、生活状况自评情况告知子女或家属;每次评估后依据老年人自身的健康状况实施一对一、面对面的健康躯体及心理促进, 使之掌握个体化正确的生活方式和应对技能;每月采取集中授课、看录像的方式请医生讲解常见老年疾病特点、应对方式、疾病用药注意事项、用药时间、不良反应, 请健康管理师讲解躯体及心理促进相关内容;每季度采取“比比看”“电话随访”等多种方式督促、巩固老年人健康促进内容的掌握情况, 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以保证老年人掌握正确的健康促进手段及疾病生活正确认知。

2 结果

3 讨论

3.1 探讨并关注老年人的健康管理路径已成为社会及医务工作者共同关注的热点问题

《2011—2015年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规划》指出, 中国人口老龄化加速发展, 老年人口基数大、增长快并日益呈现高龄化、空巢化趋势, 需要照料的失能、半失能老人数量剧增。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显示, 中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达1.78亿。因此, 加强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任务十分繁重, 并迫在眉睫。中国自然医学杂志、中国老年学杂志对老年人生活需求实证调查, 认为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医疗卫生条件的改善, 老年人健康呈现一低两高状态, 即幸福指数低、慢病率高, 对专业化健康预防、保健、康复、治疗、多元照顾养老需求愿望大幅度提高。中国老龄化及老年人健康管理现状与需求的偏差, 使得探索一种适合中国老年人健康现状的管理路径模式成为医务工作者必须面对的重要课题。

3.2 老人多维度健康管理路径的实施是目前提高老年人健康状况、提升老年人生活满意度的有效途径

通过对131名老人实施多维度健康管理路径前后自身对比, 运用SPSS19.0软件将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 采用t检验, 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 , 说明正确运用多维度健康管理路径可以大大提高的老人健康生活状况自评分值。

3.3 关注老人多维度健康管理路径实施的基础内容

对老年人实施正确的多维度健康管理, 首先应以评估老人的健康状况为切入点, 老人的健康评估, 应从老人的社会生活状况、心理状况、言语认知状况、躯体功能状况等方面进行评估, 综合确定老人的个体化健康管理方案。

3.4 健康促进是老年人多维度健康管理的核心内容

健康促进应包括三方面内容, 一是要有一年一次健康评估的概念;二是要有正确饮食、运动及控制体重的理念;三是要有减压维持心理平衡的观念。一年一次的健康评估, 是对自己身体状况的一个盘查, 是一种非常有效的疾病筛查手段, 评估结果要注意保存, 有异常的地方要跟踪检查, 评估时还要注意对有家族遗传史及疾病史的老年人, 应选择相关疾病项目进行仔细检查;指导老年人应依据个人健康情况实施适宜的饮食和有效运动, 比如针对血糖异常的老年人, 要让其选择食物血糖生成指数 (GI) 低的食物, 血尿酸高老人的要禁吃嘌呤高的食物, 高血压者要指导其注意减少食盐摄入量, 每人每日食盐摄入量不超过6g, 运动要采用渐进式有效运动锻炼法, 即依据自身的身体状况、感觉、兴趣, 按月为升级单位, 从低档强度逐渐升至中高强度, 每周锻炼5d~7d, 每天练30min~60min, 进行有氧运动、力量练习、柔韧性练习。维持心理平衡, 要让老年人掌握增加自我心理资本的方法, 即对任何事情要有正确的认知、建立稳固的社会支持系统、要树立自己的目标及信仰, 同时要掌握自我调节压力和负性情绪的一些方法。

3.5 采取多种方式掌握老年人的健康促进内容落实情况

可通过将老人的健康状况告知子女或家属的方式间接督促;也可用“比比看”、电话随访等方式直接询问;还可以通过一对一、面对面等方式和老人共同现场查看结果, 并进行前后比较来落实促进内容, 一旦发现问题, 应及时纠正, 并嘱其每年应跟踪行个体化多维度健康评估。

摘要:[目的]为提升老年人生活质量提供管理路径导向依据。[方法]对131名老人实施多维度健康管理并测量记录实施前后老人健康、生活状况自评分值, 对所有分值应用SPSS19.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实施多维度健康管理路径后老年人健康、生活状况自我评价分值高于实施前, 实施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 。[结论]正确的多维度健康管理路径模式可显著提高老年人自我健康生活状态。

关键词:多维度健康管理,老年人,生活状况

参考文献

[1]要晓松.老年护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0:1-4.

[2]刘一建, 俞旦红, 徐志鸿.养老院居住者300例生活和健康现状调查[J].中华老年医学杂志, 2004, 23 (1) :51.

[3]刘士生, 张清格.健康评估[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2010:250-251.

生命的维度 篇10

秦昭是我们兄弟姐妹中的老二,在兄弟姐妹五人里,不能说她是最聪明的,也不能说她是最能干的,更说不上她是最有艺术细胞的。她虽不出众但并不平庸,有一种无形的东西使她备受尊重。在我的记忆中,小时候她甚至可以顶撞父亲,却是唯一没有挨过训和打的。我想,她的最大特点是她“正”和“纯”。正直、正派、正气的正;纯朴、纯真、纯粹的纯。这是她从小就带着、并伴随她此生的天性。

这与她的诗书绘画有关系吗?我认为有很大关系。

在短短几年的时间里,她能够做得这么好,如此有成效。在各种因素里,起很大作用的是她性格中的“纯”。她不受名利的拖累,不顾及他人的评说,用不着想成功之后怎么办,也无须为失败操心,只管一心去做自己觉得该做而又想做的事就行了。一言以蔽之:思无邪!单纯是一种力量。本真的执着加上纯真的热情所产生的能量是超乎寻常的。

我们不是在评论一个画家、书法家或诗人艺术创作的得失,而是从秦昭的诗书画中,看一个人精神生活的历程,体会生命的长度、宽度和深度,了解我们在多大程度上能够改变和超越自己、能够拓展人生路径,以及人的潜能是如何被开掘出来、青春活力是怎样再生的。透过这些作品,我们不仅可以感受到秦昭的那种“正”和“纯”的性陈昊苏、秦昭夫妇格特质和精神内涵,而且能够在乎凡人生的不平凡努力中,感受生命的意义和价值。

绘画、书法、写作各有其道,有不同的技法和技巧,入门上路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艺术是相通的,归根结底都是执笔人精神世界的外化和人格气质的显现。所以,尽管以专业的眼光衡量,秦昭的作品尚有初学的痕迹,然而她用墨行笔和诗词文章的大格局大情调,都不是初学者所能达到的。情感的真挚和格调的高雅,使她的作品具有特殊的感染力。她画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富丽凝重的牡丹、风露亭立的荷花、玉骨冰神的白梅、淡雅清丽的水仙,以及临风山竹和苍劲古松。这些都从不同角度表达了作者的内心世界和性格特点。她在书法上用的工夫很多,楷书颜体点、顿、起、收规范严谨,有庄正醇厚、雄健宽博之感;行草隽秀灵动,又有心手双畅之意。秦昭的文章写得不多,但很精致很有分量,回忆婆婆张茜的长篇散文《春天的思念》在《中华读书报》登出后被全国多家媒体转载,打动读者的不是写作技巧而是她满怀真情的质朴的叙述。她为情造文,也以情为诗。在她的诗作中无论是写给亲人还是朋友,是写民生大事还是生活细节,从上海外滩陈毅市长的塑像到北京西四旧居庭院的海棠,从“我”的自述到“大地”的赞歌,都包含着一个“情”字,都是内心最真诚的表白。她喜欢诚实、善良、谦虚、进取的品质,真诚、坦率、自然、平和的性格和简单、宁静、充实、快乐的生活。她的这些人生信条,也是她的创作基调,都渗透在她的作品里,是她作品中最本真最内在的东西。这也就是古人所说的:“词之雅郑,在神不在貌。”用现代艺术理论的说法就是:“感情是作品本身的性质,而不是作品的象征意义。”它是艺术的灵魂。当我们说一件作品包含着情感,就是说这件作品是活生生的,是一种有生命的形式。有一首七律《颐和园雨中即景》,是她同丈夫陈吴苏细雨中漫步西堤时触景生情之作。吴苏先吟四句,秦昭后加两韵合作而成。诗是这样的:“水墨名园细雨中,湖山点染愈朦胧。接天莲叶随春碧,映日荷花待夏红。垂柳婆娑情不断,鸳鸯嬉戏意能通。相牵漫步西堤路,共度人生岁岁嵘。”这首诗绘景抒情,情景交融;珠联璧合,自然流畅。秦昭写诗在很大程度上受吴苏的影响,得益于诗书共吟的陈门家风。了解陈毅和张茜的人都知道,诗文书画在他们家庭生活中有着不同寻常的意义。

影响维度 篇11

1 影响商务英语翻译的文化因素

商务英语作为国际商务交流的重要载体, 是实现国际商务贸易业务开展的语言手段。但在不同文化场域差异的影响下, 对国际商务英语交流的信息对等、翻译的准确性存在不可避免的翻译影响。归结起来, 主要包括以下文化场域差异因素:

1.1 思维逻辑方式的差异

语言是思维的产物, 是思维的直接成果, 思维活动只有借助于语言表达出来方能实现其思维的力量。但在不同的文化场域差异维度下, 人与人之间的思维表达方式是存在差异的。中国人的思维模式表现为螺旋型, 即语言表达的过程中善于思维的螺旋层层递进, 重点内容一般会在最后表达出来;西方人则不然, 其思维模式是直线型, 表现为有一说一, 逻辑条理清晰, 在表达过程中一般将重点内容放在前面, 非重点内容则列在最后。假使不理解中西方思维逻辑方式, 极有可能在国际商务英语交流忽视重要信息。

1.2 民族文化心理的差异

民族是具有共同地域生活、共同语言、共同文化心理的相对稳定的社会共同体, 尤其是其民族文化心理的特殊性。正是在不同民族文化心理的推动下, 不同民族的人们对于同一样事物表现出不一样的理解。[1]比如数字“13”, 在西方人看来是不吉利的, 而中国人却没有这样的文化表现。对此, 在国际商务交流中, 必须认清各国的民族文化心理, 尽量规避其文化心理中的“梗阻”, 采用适合各自文化心理的表达方式。

1.3 地域生存环境的差异

“文明的冲突”与地域生存环境的异质性息息相关。如欧洲人生活在温带地域环境当中, 尤其是英国, 背后寒冷的欧洲大陆, 只有从大西洋彼岸吹来的西风才能给予其温暖, 意蕴着西方对于英国人的特别文化内涵, 促推了在英国诸多关于西风的文化品牌。在中国, 由于地域生存环境的区别, “西风”的文化境遇完全不同, “古道西风瘦马, 断肠人在天涯。”其中的“西风”给人一种极为“凄凉”之感, 而东风却有“送暖”、“强大”之意, 如“东风雄狮”。

2 文化差异对商务英语翻译的影响

在不同思维逻辑方式、民族文化心理和地域生存环境的影响下, 势必对国际商务英语交流产生诸多影响, 这些影响正通过数字、修辞和宗教等具象表现出来。

2.1 数字文化差异对商务英语翻译的影响

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 中西方对于数字的文化表达有着不一样的表现。如数字“13”, 因其与西方人心中圣典——《圣经》中耶稣被其第十三个门徒出卖相关, 以至于在西方人文化概念中几乎将数字“13”屏蔽, 酒店甚至没有“13”层。对于中国人极为喜爱的“8”、“6”这些数字, 在西方人的文化中, 也是极为避免使用的, 当时对于“7”, 西方人的喜爱程度却类似于中国人对于“8”、“6”、“9”这些数字相当, 以至于在西方商品商标中, 经常看到“7”, 如“7—UP”、Mild Seven、Seven Eleven (连锁店) 等等, 但在中国人的文化理念中, “7”却很难达成如此高的推崇。数字“9”在中国被喻为“长久”之意, 一系列的商业品牌都与“9”相关联, 如“999”医药品牌、“九州集团”、“九天传奇”等等, 但是在英语中, nine却没有这种含义。

2.2 修辞格式差异对商务英语翻译的影响

修辞格式是语言表达的重要方式, 但由于文化场域的差异, 以至于中西方人在语言表达中的修辞格式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如在使用比喻修辞方法中, 西方人一般用donkey (驴) 来比喻人愚蠢, 而中国人则喜爱用猪, 由此可感知文化继承、自然联想、文化背景、审美情趣等等对不同国度的人之修辞格式的影响。[2]此外, 中国人在使用比喻修辞方法的过程中, 存在着较多的隐喻成分, 以使比喻变得更加丰富, 如中国人一般将自己比喻为“龙的传人”, 因为在中国人看来, “人中之龙”就是人中的高贵人种, “龙凤呈祥”就是这个意思, 但是在西方文化境遇中, 龙却是一种极为邪恶的猛兽, 西方人在使用比喻的过程中较多使用“直喻”而非“隐喻”。对此, 在国际商务英语交流中, 必须考量中西文化差异下的修辞格式差异, 方能保证翻译信息的准确性。

2.3 宗教信仰差异对商务英语翻译的影响

不同的民族会有不一样的宗教信仰, 如西方人信仰基督教, 而中国人却倾向于信仰佛教, 并彰显其对于不同国度下人的精神生活的引领。因此, 在西方人的日常生活中, 随处可见基督教的宗教信仰, 如吃饭之前的祷告、周末的做礼拜以及浸礼、祷告、敬拜、见证等教规, 而在中国的宗教信仰中, 充斥着诸多仁义礼智信的儒家信仰和佛教之佛陀、禁欲、极乐世界等等概念。[3]对此, 不管是国际商务交流或者商务英语翻译活动中, 都必须将宗教信仰作为极为重要的考量因素。如美国著名烟草品牌——骆驼香烟在进军泰国市场时, 未考量泰国的佛教宗教信仰, 在其广告宣传中出现了烟民高跷二郎腿在寺庙前抽烟的场景, 遭到泰国民众的愤慨和抵制, 其销售效果可想而知。

3 文化场域差异因素对商务英语翻译准确性的影响

商务英语翻译涉及到诸如商标、广告用语、商品名称等一系列元素, 然在文化场域差异维度下, 这些元素的翻译准确性势必受到影响。

3.1 商标翻译的影响

商标作为对产品丰富内涵的高度概括, 对产品的推广、销售、营销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然在文化场域差异的背景下, 要想将商标所涵盖的文化内涵正确地翻译出来是极为困难的, 对翻译的语言要求是极高的, 除要求翻译者对两国文化深刻理解之外, 还要求翻译者精通两国的语用原则, 具备厚实的跨语言、跨文化交际的知识。[4]如中国一商标为“雄鸡牌”闹钟品牌, 为打开海外市场, 必须对其商标进行翻译, 被翻译为“Golden Cock”, 作为一种直译的方式, 并无不妥, 但购买者却寥寥无几, 本来以为是产品质量的问题, 调查之后才发现, “Cock”一词在西方文化中是下流之语, 后来转译为“Golden Rooster”才打开了市场。由此可见, 文化因素在商标翻译中必须受到重视。

3.2 广告用语翻译的影响

广告作为当下产品营销的重要载体, 无论产品进入哪一国的市场都必须使用广告, 但是, 在使用广告语的过程中, 必须考虑本地人不同的文化背景、成长环境、生活态度和思维方式等因素, 这些因素极有可能影响到受众对广告语的正确影响。然而, 广告语要想做到“入乡随俗”, 也并非易事。对此, 在对广告语进行翻译的过程中, 一般采用成语、地域化生活谚语来表达, 如百事流行鞋——“Ask for more”被翻译为“渴望无限”, 寓意无穷;斯沃奇手表——“Time is what you make of it”被翻译为“天长地久”, 极富感染力, 代表了时间的恒久性。

3.3 商品名称翻译的影响

商品名称是商务交流中不得不提及的别称, 但是由于在不同的文化体系下, 同一商品的称呼是与人们对事物的认知相关联的, 并存在较大的差异。如“绿茶”可以硬译为“green tea”, 而红茶则不能硬译为“red tea”, 应该译为“black tea”, 这主要与红茶本身的色泽有关, 而非其在水中颜色。此外, 对于白菜、卷心菜、黄芽菜等等, 英语都统一用“cabbage”来称呼。对此, 在对商品名称进行翻译时, 必须综合考虑不同国度的文化因素, 做到细心运用, 避免给商务活动带来麻烦。[5]

4 文化场域差异维度下商务英语翻译的对策

经济全球化为我国参与国际商务交流带来机遇, 但要实现贸易活动的成功, 商务英语交流的顺畅、翻译信息的对等是极为重要的变量。对此, 必须对文化场域差异维度下商务英语翻译的影响因素进行应对, 提出行之有效的对策。

4.1 综合运用文化语境进行翻译

翻译是传播文化知识的重要媒介, 社会风俗对翻译实践产生着翻译错位的影响, 导致不同国度下的文化知识传播出现误差, 然造成误差的主要原因在于翻译人员文化语境意识的不足, 不懂得综合运用文化语境进行翻译有关。如“Gold lion”这一衣装品牌, 其直译的意思是“金狮子”, 但从语境上来看, 当然比不上“金利来”贴切, 更能打动消费者, 最大限度地实现了翻译“正能量”的释放。

4.2 灵活掌握中西语言的表达特点

在不同文化背景下, 英语的表达特点势必存在差异, 如西方人喜欢直来直去的表达方式, 是什么就是什么, 而中国人则不同, 显浅的话语可能包含着无穷的寓意, 内在要求商务英语翻译人员必须要“因地制宜、对症下药”, 灵活掌握中西语言的表达特点, 根据翻译问题的不同采用不一样的表达方式, 以实现翻译信息的对等, 并增强商务英语翻译的可操作性。对此, 商务英语翻译人员要熟悉与商务英语相关联的诸多知识, 并深度了解表达模式, 尤其是商务英语的文体、文风、句型、句式等, 并采用灵活的翻译技巧, 才能保证译文的无懈可击。[6]

4.3 深刻把握商务英语的翻译技巧

毋庸置疑, 商务英语交流的成功, 与翻译技巧的深刻把握是极为密切的, 要求翻译者必须掌握诸如四字结构、商务套语、增减词量、专业词汇翻译、巧妙运用缩略词等一系列翻译技巧, 如化妆品“Avon”为何在中国市场的占有量如此大?与其译为“雅芳”不无关联, “雅芳”体现了女性的典雅和留着青春芬芳, 获得了女性的高度认同。而“WTO” (世贸组织) 、“IMF”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等缩略词的运用, 简明扼要地表达了意思, 提高了商务交流的效率。

5 结束语

语言离不开文化, 文化对语言的翻译产生极大影响。不同的国度形成不同的文化场域, 在商务英语翻译中, 必须考虑文化差异因素, 恰当处理文化因子, 采取有效策略和灵活的翻译技巧, 提高商务英语翻译的效度。

摘要:准确性和信息等值是商务英语翻译价值实现的重要衡量标准, 然在历史人文、风俗习惯、风土人情、文化传统等文化因素差异的维度下, 要做到商务英语翻译的准确性并非易事, 需要从事翻译的人员把控文化差异, 熟识跨文化因素, 并采取一定的翻译技巧, 方能实现文化差异的信息切合。该文正是基于此, 探讨文化场域差异维度下商务英语翻译的影响因素及对策, 为商务英语翻译水平的提高提供借鉴。

关键词:文化场域差异,商务英语翻译,影响因素,对策

参考文献

[1]陈柳悦.东西方文化差异对商务英语翻译的影响[J].怀化学院学报, 2011 (11) :73-75.

[2]张志华.跨文化视角下商务英语翻译研究[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 2014 (8) :146-147.

[3]王茜.试论文化差异对商务英语翻译的影响[J].淮海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3 (4) :84-86.

[4]黄笑菡.探析商务英语翻译中跨文化交际的影响[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2 (5) :101-102.

[5]卢成东.文化差异角度的商贸英语翻译探究[J].宿州教育学院学报, 2012 (8) :125-127.

【影响维度】推荐阅读:

学生维度05-22

经济维度05-25

艺术维度06-13

认识维度07-06

顾客维度07-27

素质维度07-30

传统维度08-08

生态维度09-03

科学维度09-11

鉴赏维度09-03

上一篇:Adams动态仿真下一篇:数模转换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