栽培技术改良

2024-10-07

栽培技术改良(精选12篇)

栽培技术改良 篇1

摘要:随着农业技术的不断进步, 果树嫁接改良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基于上述情况, 本文探讨果树嫁接改良技术, 旨在为相关工作提供借鉴。

关键词:果树,嫁接,技术,改良

1 嫁接时间

对于果树嫁接而言, 可分为早春嫁接、夏季嫁接以及秋季嫁接, 其中早春嫁接的时间主要是在萌芽前, 夏季嫁接的时间主要是在接穗芽熟化后, 秋季嫁接的时间主要是在夏末秋初。一般情况下, 大多果树都可以采取早春嫁接, 相比之下, 早春嫁接更有利于幼枝发育以及树冠生长。除此之外, 一些嫩枝嫁接的果树, 例如葡萄等, 必须要在夏季嫁接, 而一些芽具有早熟性的果树, 即1年多次发枝的果树, 可以采取秋季嫁接, 同时要注意幼枝防寒。

2 剪枝留砧

(1) 尽可能剪去远端或者上部的树枝, 保留主干部分或者下部的树枝。 (2) 尽可能减少砧橛以及主干部分上的创口, 防止砧橛开裂、揭皮。 (3) 留橛时要充分考虑环境条件、果树的实际情况、是否方便操作等因素, 通常情况下应尽量采取主枝留砧, 如果主枝方位不佳, 可以选择生长良好的辅枝或者侧枝来留砧, 留橛时要遵循“控制高度、收缩树冠”的原则。 (4) 对于一些比较高大的果树, 留橛时应该选择由下而上第1层、第2层主枝, 以及经过回缩的主干。 (5) 果树下部留橛时应该较长, 主干距离剪口大概在35~50cm, 果树上部留橛时应该较短, 主干距离剪口大概30cm左右。 (6) 对于5年以内树龄的果树, 留橛数量大概在4~5个, 对于10年左右树龄的果树, 留橛数量大概在10个左右, 对于蔓生果树, 每个主蔓的留橛数量大概在1~2个。 (7) 对于原有树冠较大的果树, 留橛数量应该较多, 对于原有树冠较小的果树, 留橛数量应该较少。

3 选择品种和采集接穗

果树嫁接改良在选择品种时应该考虑多方面因素, 不仅要选择果品销路较好的品种, 还要选择适应当地自然环境和气候条件, 嫁接亲和力较强的品种。在接穗采集方面, 应该选择芽饱满、无病虫、健壮的, 对于早春嫁接的果树, 可以去除花芽, 利用顶芽枝节, 对于夏季嫁接以及秋季嫁接的果树, 采集接穗时要仔细观察芽的熟化程度, 叶肥大、叶色深绿、枝条颜色深即表示芽熟化较好。

4 嫁接方法

4.1 劈接法

劈接法主要适用于夏季葡萄嫁接以及直径小于3cm的早春枝接砧橛, 在采用劈接法时, 砧橛劈口长度大约在4~5cm, 接穗插接部位需要削成楔头, 楔头长度大约在3cm左右, 要使两斜面长度相同或者稍有不同, 并且要保证楔头光滑平直。在插接时, 接穗侧皮层与砧橛皮层要相互对齐, 在控制插接深度方面, 要仔细观察削面刀口和砧橛剪口, 当削面刀口与砧橛剪口相互对齐时, 即表示接穗插入深度合适, 接穗留芽数量为2个或者3个, 插接完成后要固定牢靠, 可以涂接蜡或者采用塑料袋、细绳来捆扎。

4.2 插皮接法

插皮接法主要可以分为插枝接法、单芽插接法, 插枝接法同样要将接穗插接部位削成楔头, 与劈接法不同, 插枝接法的楔头又陡又短, 较长的斜面长度大约为2cm左右, 较短的斜面长度大约为1cm左右, 在插接时, 长斜面要正对砧橛的木质部分。单芽插接法是在芽下1cm部位斜向上削, 一直削到芽上方, 之后在芽上方横切一刀, 将单芽取下。

4.3 夏季皮接法

夏季皮接法是在芽下1cm部位斜向上削, 一直削到芽上方, 之后在芽上方横切一刀, 将单芽取下, 并将芽片揭下, 将木质部分去除, 在揭芽过程中要避免抽心。对于苹果树、梨树、桃树的嫁接改良, 可带木质部分嫁接。夏季皮接法的开口方法有T形、H形等等, 嫁接改良要确保砧木和芽片严实、平整, 避免芽片卷曲, 插接完成后要固定牢靠, 可以涂接蜡或者采用塑料袋、细绳来捆扎。

5 嫁接改良管理

在嫁接过程中, 要采用塑料袋包闭接枝上端剪口和砧木剪口, 如果气候干旱, 可以在大枝以及主干上刷石灰水, 防止水分流失。此外在嫁接完成之后, 要及时检查补接, 做好施肥和浇水工作, 做好幼枝护理, 避免幼枝被风刮折, 果树嫁接改良通常要及时去除砧树萌孽, 但是对于需要补接的果树不必立即去除砧树萌孽, 例如下个季节补接的果树, 以及放弃补接的果树, 应放任砧树萌蘖的生长。

6 总结

在21世纪的今天, 农业技术快速发展, 果树嫁接改良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 在果树嫁接改良的过程中, 必须要掌握相关的技术要点, 这样才能保证果树嫁接改良的成功率, 笔者从嫁接时间、剪枝留砧、选择品种和采集接穗、嫁接方法、嫁接改良管理几个方面出发, 探讨了果树嫁接改良技术, 希望对相关工作有所帮助, 在以后的发展中, 我国的农业技术势必会日益创新, 果树嫁接改良技术也会不断完善, 进而促进国民经济的增长, 推动社会的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 何永亮.果树嫁接改良技术要点[J].农家之友 (理论版) , 2010 (8)

[2] 孙萌.果树嫁接后管理要点[J].农家致富, 2013 (2)

栽培技术改良 篇2

徐 斌

【摘 要】

我国盐渍土面积约3460万公顷,耕地盐碱化760万公顷,近1/5耕地发生盐碱化,研究盐碱地形成原因及改良利用技术的发展,对于我国尤其是内陆干旱农业灌区农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国土治理、生态环境保护等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的意义。实践证明,盐碱地改良技术的应用,不但可以改善环境,抑制土壤盐碱化,而且可以直接利用盐碱地生产林木果品和农产品,提高盐碱地的生产能力和经济效益。

【关键词】

盐碱化;盐碱地;改良技术;研究展望

土壤盐碱化是一个世界性难题,全世界盐渍化土壤面积约10亿公顷;我国盐渍土面积约3460万公顷,耕地盐碱化760万公顷,近1/5耕地发生盐碱化,其中原生盐化型、次生盐化型和各种碱化型分布分别占总面积的52﹪、40﹪和8﹪。

近几年来,国家和地方投入大量的人力、财力和物力改造盐碱地,收到了较好的治理效果。随着我国盐碱地改良技术和研究的不断发展,在土壤盐分成因规律和特征、农田节水灌溉水盐运行机理、盐碱地改良利用技术措施等诸多方面都有新的发展和突破,取得了新的成果。盐碱地改良利用实践证明,盐碱地预防和治理是一个系统的综合治理工程,也是一个循序渐进逐步显效的过程。

1、盐碱化的概念以及产生原因

1.1 盐碱化的概念

第1页(共13页)

土壤盐碱化(土壤盐渍化)是指盐分不断向土壤表层聚积形成盐渍土的自然地质过程。盐渍土是在一定的气候、地形、土地、水文地质等自然条件下形成的。人类活动、历史上的洪、涝、旱灾害,河道变迁,以及土地利用、农业、水利技术措施等,又对土壤盐渍化的发生、发展产生重大影响。

一般将土壤层0.2 m厚度内可溶盐含量大于0.1%的土壤称为盐渍土。土壤盐渍化分盐化与碱化两种类型,故又称为土壤盐碱化。当土壤表层中的中性盐含量超过0.2%时,称为盐化土(盐土);以碳酸盐为主的盐渍土,土中代换性钠含量大,通常称为碱化土(碱土)。由于灌溉管理不当(人为原因)而产生的土壤盐渍化,称为次生盐碱化。由于人为影响产生的盐渍土称为次生盐渍土。

1.2 盐碱化的产生原因

土壤盐碱化形成的因素很多,包括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自然因素包括气候、地质、地貌、水文及水文地质等。气候因素是形成土壤盐碱化的根本因素,如果没有强烈的蒸发作用,土壤表层就不会强烈积盐。地貌因素特别是盆地、洼地等低洼地形有利于水、盐的汇集。地质因素主要反映在土壤母质上。人为因素表现为人类改造自然和适应自然的各种活动。盐渍土形成的主要原因是由于气候干旱,土壤排水不畅,地下水位高,矿化度大等重要条件所制约,以及地形、母质、植被等自然条件综合影响的结合所造成的。(1)气候

由于季风气候影响,我国四季明显导致盐碱地区土壤盐分状况的季节性变化,夏季降雨集中,土壤产生季节性脱盐,而春秋干旱季节,蒸发大于降水,又引起土壤积盐为主。气候干旱、排水不畅和地下水位过高,使盐分积聚土壤表层的数量多于向下淋洗的数量,结果导致盐渍土的形成,这是引起土壤积盐的重要原因。

第2页(共13页)

(2)地下水位浅、矿化度高

盐渍土中的盐分,是通过水分的运动且主要是由地下水运动带来的,因此在干旱地区,地下水位的深浅和地下水的矿化度的大小,直接影响着土壤的盐渍化程度。

地下水位埋藏越浅,地下水越容易通过土壤毛管上升至地表,蒸发散失的水量越多,留给表土的盐分就越多,尤其是当地下水矿化度大时,土壤积盐更为严重。

在干旱季节,不致于引起表层土壤积盐的最浅地下水埋藏深度,称为地下水临界深度。临界深度一般3m左右,但并非一个常数,是因具体条件不同而异的,其影响因素主要有气候、土壤、地下水矿化度和人为措施,一般地说,气候越干旱,蒸发量和降水量的比率,地下水矿化度越高,临界深度就越大。

土壤对临界深度的影响,主要取决于土壤的毛管性能、毛管水的上升高度及速度。凡毛管水上升高度大,上升速度快的土壤,一般都易于盐化。土壤结构状况也影响着水盐运衍,土壤的团粒结构,特别是表层土壤具有良好的团粒结构时,能有效地阻碍水盐上升至地表,临界深度可以较小。

地下水位埋深与地表积盐关系密切。地下水位埋深大于临界深度时,地下水位低,地下水沿毛管上升不到地表,不积盐,土壤无盐碱化。地下水位高,地下水沿毛管上升至表土层,表层开始积盐。地下水位很高(小于临界深度),地下水沿毛管大量上升至地表,表层强烈积盐。(3)地形

地形起伏影响地面和地下径流,土壤中的盐分也随之发生分移,例如在华北平原、山麓平原坡度较陡,自然排水通畅,土壤不发生盐碱化。冲积平原的缓岗,地形较高,一般没有盐碱化威胁;冲积平原的微斜平地,排水不畅,土壤容易发

第3页(共13页)

生盐碱化,但一般程度较轻;而洼地及其边缘的坡地或微倾斜平地,则分布较多盐渍土。在滨海平原,排水条件更差,又受海潮影响,盐分大量聚积程度更重。总之,盐分随地面、地下径流由高处向低处汇集,积盐状况也由高处到低处逐渐加重,从小地形看,在低平地区的局部高起处,由于蒸发快,盐分可由低处移到高处,积盐较重。地形还影响盐分的分移,由于各种盐分的溶解度不同,溶解度大的盐分可被径流携带较远,而溶解度小的则携带较近,所以,由山麓平原、冲积平原到滨海平原,土壤和地下水的盐分一般是由重碳酸盐、硫酸盐逐渐过渡至氯化物。(4)母质

母质对盐渍土形成上的影响,一是母质本身含盐,含盐的母质有的是在某个地质历史时期聚积下来的盐分,形成古盐土、含盐地层、盐岩或盐层,在极端干旱的条件下盐分得以残留下来成为目前的残积盐土;二是含盐母质为滨海或盐湖的新沉积物,由于其出露成为陆地,而使土壤含盐。(5)生物

有些盐碱地植物的耐盐力很强,能在土壤溶液渗透压很高的土地上生长,这些植物根系深长,能从深层土壤或地下水吸取大量的水溶性盐类,植物内积聚的盐分可达植物干重的20~30%,甚至高达40-50%,植物死亡后就把盐分留在土层中,致使土壤盐渍化加强;此外,还有新疆盐渍土上生长的红柳和胡杨木类的植物能够把进入到枯株体内的盐分分泌出来,增加了土壤中的盐分。

由上述原生盐渍土形成机理可以看出,除气候条件外,决定土壤积盐大于脱盐的水盐运动条件是土壤盐渍化得以发生的关键。

1.3 盐碱化的影响

土壤盐碱化不仅对农作物生长发育产生危害,而且使土壤物理性恶化,地下水

第4页(共13页)

矿化度提高,水变苦,地下水源不能充分利用。同时使大片土地荒芜,农耕地减少,土壤中水、肥等因素互不协调,影响农作物产量。

影响主要有:土壤板结与肥力下降;不利于农作物吸收养分,阻碍作物生长。

2、土壤盐碱化改良技术

根治盐碱化从而摆脱土壤盐碱化对农业生产和农业生态带来的危害,并非易事。正因为如此,在治理盐碱地的过程中我国科技人员和广大群众创造和积累了丰富的技术和方法,取得了卓越的成效。

“盐随水来,盐随水去;盐随水来,水散盐留[1]”就是人们在长期治疗过程中发现和总结出来的土壤盐分运行受水分运行支配的基本规律。

国内盐碱地改良利用方法和技术归纳起来大致如下:(1)物理改良。平整土地、深耕晒垡、及时松土、抬高地形、微区改土。(2)水利改良。灌排配套、蓄淡压盐、灌水洗盐、地下排盐。(3)化学改良。石膏、磷石膏、过磷酸钙、腐殖酸、泥炭、醋渣等。(4)生物改良。种植水稻、种植耐盐植物田箐等,使用微生物菌肥等。这些改良技术和方法,既有古老的技术,如平整土地、深耕晒垡、及时松土、抬高地形、微区改土、灌水洗盐、种植水稻、种植耐盐植物田箐等;也有近代传统改良方法,如灌排配套、蓄淡压盐、灌水洗盐、地下排盐以及化学改良技术等;还有利用生物化学新技术所研制的新型土壤改良剂(如NPK增效剂),以及采用新型材料和先进施工技术所实施地下暗管排盐工程等。

第5页(共13页)

近十几年来,随着盐碱地改良利用技术研究应用不断发展,单一或复合的盐碱地改良技术不断出现。

2.1水利改良技术

地下渗管排盐是耕地盐碱化改良的常用方法之一,它基于“盐随水来、盐随水去”的水盐运行规律[2],通过铺设暗管将土壤中的盐分随水排走,并将地下水位控制在临界深度以下,达到土壤脱盐和防止生盐渍化目的。渗管铺设一般为水平封闭式。一级管和二级管相结合。一级管的渗入水汇入二级管中,然后流入污水管排走。若污水管道埋的深度较浅不能自行排泄渗水,可在二级管末端设集水井,定期强排。渗灌埋设深度、间距、纵坡等参数主要取决于耕地作物种类、土壤结构、地下水位埋深及气候等情况。

黄河三角洲所在中心城市东营市,利用荷兰[3]暗管排碱技术实施盐碱地改良工程,暗管排碱利用专业埋管机械将PVC管埋入地下1.8-2.0m处,将地下盐水截引到暗管,集中起来排到明渠中,使得灌区当年地下水位下降0.5m,含盐量可降低0.1%,满足多种作物的生长发育要求。

魏云杰、许模[4]论述了新疆土壤盐渍化形成的地质、地貌、土壤质地和人为灌溉方式不合理等原因,通过调查目前新疆盐渍化土壤主要有稳定脱盐型、脱盐聚盐混合型、脱盐聚盐反复型、持续聚盐型和灌溉聚盐型,其中脱盐聚盐混合型和脱盐聚盐反复型分布最广,稳定脱盐型近分布于竖井排灌区。总结了新疆土壤盐渍化的治理研究过程及国内外防治盐渍化的措施,提出了竖井排灌工程是防治新疆土壤盐渍化最有效措施。通过工程实例证明了竖井排灌具有降低地下水位和灌溉的作用,且经济效益明显。

第6页(共13页)

2.2土壤改良剂

由广东省蔬菜研究所等单位研究的营养性酸性土壤改良剂(NPK增强剂)[5],该改良剂根据酸性土壤肥力状况和作物营养特点,采用蒙脱石、橄榄石、硫矿等多种天然矿物为原料,在改良酸性土壤、平衡作物养分、提高化肥利用率等方面有显著功效。由水稻、玉米、西瓜、蔬菜、粉蕉、荔枝、龙眼等作物进行的大田实验来看,该改良剂能提高上述作物产量10%以上。成果居国内外领先水平,并以获得国家发明专利。

北京绿地科技发展公司[6]将有机络合催化理论引入盐碱土壤改良,研制出“禾康“盐碱土壤改良剂,目前已在山东、内蒙、新疆、东北、天津等得大面积推广。“禾康”土壤改良剂是一种棕红色略带酸味无毒无害的有机液体化肥,可直接作用于土壤,因此,它广泛适用于中、低产田改造、盐碱地的治理、荒漠绿化等。

康地宝技术[7]利用盐土植物(盐篙、海蓬子等)以及作物自身通过根系分泌物改善根际微环境来适应逆境的机制,通过生物络合、置换反应,清除土壤团粒上多余的Na+,活化盐碱土壤中难利用的P5+、Fe2+、Ca2+、Mg2+等离子及微量元素,使其转变为可利用状态被植物吸收,解除植物生理缺素症状。同时通过Na+降低,活化Ca2+、Mg2+等离子之后,可使土壤水传导能(HC)增高,使土壤水分更易流动,从而改善了作物根系环境,促进根系生长,保证作物苗齐、苗壮,使植物能够在盐碱地上生长和提高产量。适用于受盐碱侵害的农田和新开垦土地,利用有机生化高分子络合土壤中成盐离子,随灌溉水将盐分带到土壤深处,降碱脱盐,解除盐分对作物的危害作用。由于是从植物根系分泌物中提取的产物,对人、畜、作物、土壤安全无害。

第7页(共13页)

钠离子吸附剂[7]具有很强的交换能力,对盐碱土中的Na+、SO42-、cl-等有吸附能力,改良后的土壤可以降低ph值和碱化度,吸附铵离子和钾离子并提高土壤阳离子交换量,从而达到改土、脱盐的目的,使土壤向有利于植物生长方向发展。另外,由于钠离子吸附交换性能好,可用来提高阳离子交换能力,调整ph值,交换土壤中有害金属离子,降低土壤含盐量,脱盐率可达18.6%-29.3%。

2.3土壤水盐运移研究

目前节水灌溉条件下的水盐运移等方面的研究较多。张琼、李光永 [8]等人研究了棉花膜下滴灌在土壤含盐量为0.08%和0.8%情况下,灌溉周期对土壤水盐运动和棉花生长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总灌水量相同的情况下,高含盐量土壤在棉花的花铃期高频灌溉与低频灌溉相比,可以有效降低湿润体体内土壤盐分含量,并且得到了棉花增产28%的结果,而对于低盐土,灌溉频率对棉花生长和产量没有显著影响。

罗延彬、任葳等人对新疆部分盐碱灌区调研显示,在地下水位3-5m中土壤条件下,利用盐碱地2-5g/L盐化水灌溉,土壤1m培面均为脱盐状态。灌溉盐化水15a后,1m土壤残留阴离子浓度较小,多点平均为3.709mg/100g土。其中HCO-3相对较多,1m多点平均为0.404mg/100g土。K+、Na+浓度很大,1m多点平均为2.492mg/100g土。这时土壤1m全盐多点平均为0.248%,在灌溉水矿化度不直接危害作物生长时,不影响耕作和作物正常生长。由此表明,盐化水在盐碱地上无排灌可行。

雷之栋、杨诗秀、尚松浩[9-10]等人通过对新疆叶尔羌河平原绿洲一些典型洼地水量平衡的观测,基于平原绿洲内部水分迁移,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土壤盐分特点

第8页(共13页)

和典型洼地蒸发耗水的分析,论述了洼地在容泄绿洲排水、排盐方面的旱排作用和能力。提出在绿洲排水规划时,可以将旱排(或内排水)作为一种重要的排水方式,选择合适的洼地作为主要的旱排规划区,在进行水资源合理配置时,应重视盐分的宏观运、贮规划。

土壤旱季自然集盐再加咸水灌溉,突然呈明显集盐趋势。尹美娥[11]的实验研究表明,小定额灌溉,砂壤土的积盐程度较中壤土高;大定额灌溉,砂壤土的脱盐效果较中壤土为好。随着灌水定额的增加,从咸水带入土中的盐分渗滤到作物根层以下的盐量越多。雨季为自然脱盐季节,经过降雨淋洗后,土壤含盐量可降至灌前水平,年内0-60cm土层一般不发生盐分累积。

沈万斌、董德明[12]等人提出灌区土壤产生次生盐渍化的防治方法,分析农业灌区发生土壤此次生盐渍化的研究实例,认为盐随水来但不易随水而去,由此认为提高灌溉效率,加强排水,建立盐水土地处理系统,可保证灌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2.4作物水盐动态模型、灌溉制度研究

水盐模型以及灌溉制度等研究是盐碱土壤管理利用研究的主要内容之一。根据作物水盐动态响应函数分析,可把握作物生长与土壤水盐运动关系,从而建立节水、控盐、高产灌溉制度优化设计模型,为节水灌溉和微咸水利用提供决策依据。实例分析表明,研究淡水、微咸水交替灌溉条件下灌溉制度的优化设计、合理的模型及管理方法,可为实施节水控盐显著提高经济和环境效益。

第9页(共13页)

王仰仁、康绍忠【13】在作物水盐生产函数和农田水盐动态模型基础上,以单位面积纯收益最大为目标函数提出了制定咸水灌溉制度的模型。并以山西省永济市试区进行的棉花咸水灌溉试验资料为依据,求得了有关模型参数:利用该试区35a系列降雨旬蒸发量资料,对3种不同灌水时间和灌水次数、7种灌溉咸水浓度,共计49种可能组合的农田土壤盐分和产量进行了模拟,并与该试区大田试验试验数据进行了比较。以模拟产量为依据,在对当地深井和浅井灌溉效益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咸水灌溉制度极其相应的地下水开发利用策略。

含盐劣质水灌区作物生长受土壤盐分和含水量状况的影响,国内外不少学者对作物产量和土壤含盐量的关系进行研究,建立了一些作物的水盐模型[16-19]。总体上讲,这些模型将作物产量或相对产量表示为全生育期灌水量和土壤平均含盐量的函数,为灌区灌溉管理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但作为全生育期模型,尚不能据此对作物生长期内土壤水盐状况进行动态管理。张展羽、郭相平[14]在上述研究基础上,考虑作物对土壤盐渍度的敏感性随生长发育阶段不同而变化这一基本现象,提出作物不同生育阶段水盐动态响应模型,用以指导含盐劣质水或盐渍化灌区的优化灌溉管理。

赵丹、邵东国等[20]人根据甘肃省河西走廊疏勒河流域灌区节水灌溉条件下的土壤水盐变化野外和室内实验成果的分析,建立相应的水盐动态模拟模型。经数据模拟计算,得出在一定灌水方案下的土壤盐分分布脱盐状况,并对适宜本地区特点的水盐调控措施进行了初步探讨。

2.5 盐碱地改良利用实践 随着人口增长和水土资源的日趋短缺,我国把中、低产田的治理、开发与持

第10页(共13页)

续发展纳入国家经济建设规划之中。在工程排水洗盐技术、碱土改良、生物化学改良、电磁改良技术与应用,以及盐碱土壤基础理论方面进行了卓有成效的研究。

我国20世纪50~60年代开始在天津等地开展滨海盐土种稻改良试验和引黄灌溉、种稻改碱等农业措施为主的改良;70年代盐渍土改良进入工程与农业措施相结合的综合治理发展阶段。在黄淮海平原建立了12个试验区后又在松嫩—三江平原等地相继建立了中低产田治理与综合发展试验区,开展了“六五”至“九五”攻关研究,取得了重大成果,使我国盐碱地综合治理技术已走在世界前列。

土壤改良剂的研究应用也在20世纪60~70年代开始。在土壤物理、化学改良剂方面做了不少的研究,如石膏、氯化钙、工业废酸、工业废弃物磷石膏、粉煤灰等等,均取得了一定的效果;70年代后应用电磁技术,在全国盐渍土地区进行了改土试验;90年代后生物化学土壤生化改良技术有了发展,如中国农业大学研制的盐碱土壤生化改良剂—康地宝以推广应用。

3、研究展望

水利工程措施、农业技术措施、生物措施、化学改良等盐碱地改良的多种技术和措施具有不同的改良效果。但由于盐碱地的改良是一个较为复杂综合治理系统工程,所以对于改良盐碱土多采取以水肥为中心,包括水利工程措施、农业技术措施、种树种草等综合治理方法,这是改良治理盐碱地的主要方向。

在改良盐碱土的各项措施中,从盐碱地的整治力度、排盐效果和推广使用范围来看,在多种盐碱地改良技术方法中,利用工程排水洗盐是一项重要的水利技术措施,只有健全排水设施,其他措施才能充分发挥作用。

第11页(共13页)

基于上述,随着我国盐碱地改良技术的发展和新材料新方法新技术在治盐碱技术领域的研究应用,在新的条件下对于土壤盐碱的工程性排水在技术理论创新、灌排技术方法等方面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需要以新的灌排方式和技术理论创新,着眼探索盐碱地改良新方法和新技术。

纵观国内外盐碱地治理技术,在传统的水盐运行理论基础上,提出“土壤水盐定向迁移”新理论,基于此理论探讨农业灌区农田“土壤盐分上移地表排”新模式。

笔者认为,基于新理论方法进行“土壤水盐定向迁移”机理、“盐分上移地表排”模式、不同节水灌溉排盐低耗高效机理、地表排盐技术等基础理论和试验观察等内容的探索和技术创新研究,致力于在节水灌溉条件下,对土壤水盐运行规律和基本特征、不同基面与土壤水盐定向迁移关系、牵引力及盐分运积效应、地表排盐技术方法、适用材料技术特性试验等关键技术研究方面有所突破,为新技术应用研究打下基础。该方法为全新的水利土壤改良模式,也是今后我国干旱农业灌区盐碱地治理技术理论研究与探讨的发展方向。

第12页(共13页)

参考文献

中低产田改良技术总结 篇3

【关键词】提高水利;改良田产

在治理水土流失过程中采用生物、农业、工程措施相结合的方法,因地制宜,合理开发利用水土资源,以达到综合治理全面提高。

1.水土保持工作

水土流失是导致我场形成中低产田的根本原因之一,农场地形地貌比较复杂,由于剥蚀、堆积形成了沟谷发育起伏较大的丘陵、山前岗阜状平原、漫滩等地貌。总体来看,农场西、南低,东、北高。场内丘陵缓坡角度较大地带,由于过度垦种,水土流失较严重,腐殖质含量下降,致使土壤表层养分流失,土壤质量下降;地势低的地区也零星分布有低岗地,岗间有冲刷沟,雨水淤积,植被减少,土地利用率明显降低。

造成农场水土流失的原因不仅仅是自然因素的影响,也有不合理的人为因素,比如人为不合理毁林开荒,造成植被破坏;不科学的施肥和耕作,造成土壤板结。

有效防治方法:

1.1生物措施及工程措施

(1)生物工程:农场大力开展植树造林活动,截止2000年末,农场累计营造人工林面积110635亩,其中防护林3241亩,绿化林3610亩,用材林102479亩,薪炭林75亩,丰产林1230亩。每年农场都会在春季大力组织人员成规模的进行植树造林,不仅调节了气候,减轻了风沙与水旱灾害,还为国家扩大了森林资源。

(2)截流沟工程:在耕地地块上方与林地或草地接壤处,或者较长的坡面以及坡度变化大的地方开挖截流沟,蓄水型截流沟要沿等高线布设,排水型截流沟应与等高线取1%左右的比降,截流沟不水平时,可在沟中每隔5~10m修一个高0.5m左右的土挡,或者在开挖时留出土挡,防止沟底冲刷。

截流沟一般是半挖半筑(埂)修成梯形断面,埂外坡比为1:1.5,内坡为1:2,同时在埂外坡种植灌木植物防止埂坍塌。

(3)冲刷沟治理工程。

规划设计采用浆砌石谷坊工程治理,主要修建在沟底比降较大,沟底下切剧烈发展的沟段,其主要任务是巩固并抬高沟床,制止沟底下切,同时也稳定沟坡,制止沟岸护张。

(4)杨树林带截根排水沟工程。

山河农场的农田防护林多为五、六十年代种植的杨树林带。杨树林带防风固土效果虽然好,但其根系发达,经过随机测量,一株高20m的杨树其根系向四周水平延伸的平均半径为18m,在这个范围内,防护林与农作物争水争肥。致使林带两侧20m内的农作物植株矮小,干枯,以至于歉收甚至绝产。在林带与农田之间开挖的截断树木根系的沟道,降低水土流失。

1.2农业措施

我场充分利用科学的耕作技术,进行缩垄改向,等高垄作,增肥改土,浅翻深松,少耕、免耕,修地埂切断径流,使土壤大量吸收水分,防治径流集中和冲刷。农场还采取并推广了大豆“三垄栽培”“小麦播前深施肥”技术、并运用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进行合理施肥,保证土壤养分平衡,提高地力,秸秆还田,改良土壤。二是大面积推广“四大作物健身防病,促熟增产”并结合深耕、免耕、浅耕技术,做到以“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三是坚持节水灌溉制度:充分利用天然水源和各种喷灌设备,以国家“水法”、“环保法”为指针,建立健全符合项目区特点的水资源保护管理条例,依法管水、以法治水,防止水资源受污染、水工建筑物遭破坏、水资源乱开发的无政府行为发生。

农场实施适合自然气候、市场规律的结构调整和借助于“农业综合开发”的农业种植进行合理布局及协调发展。使种植结构和技术得到了更新,对农田建设基本条件有了很大的改善,对土壤的改良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2.土壤改良

2.1创新施肥方法

山河农场为大力推广平衡施肥技术,提高肥料利用率,在土壤改良项目区,每垧推广爱丰肥5t,绿盾叶面肥1t,并根据具体土壤条件,配施有机肥约15t/hm2,粮食增产平均30kg/hm2,此项目共改良土壤1.1×104亩。

2.2提高化肥利用率

根据作物的需肥规律、土壤测试结果以及肥料的利用率,调整氮、磷、钾和中微量元素的合理用量和比例;根据作物的需肥规律,在作物生长的各个阶段合理地分期施肥,以满足作物整个生育期的养分供应,达到经济施肥的目的;通过秋施肥和深施肥,最大限度地减少了肥料的损失,从而提高了化肥利用率。将化肥、有机肥配合施用。

2.3发展畜禽业,拓宽有机肥来源

保证畜牧业产品在以合理市场体制的情况下畅销,才能真正发展畜牧业,这样使有机肥的来源得到循环解决。养殖业的管理机构是农场畜牧科,下设兽医院、各管理区奶牛小区。各部门分工合作,相互协调。使畜牧业得到有序发展。2009年代始,深入贯彻九三垦区关于实施奶牛发展战略,促使农场经济腾飞。从此,农场基本上形成了一个以发展奶牛业为主的畜禽业格局。又由于国家给予的优惠政策,为大批富余人员从事家庭养殖业提供了创收的契机。养羊业和养猪业的也不断在发展,2010年全场大牲畜存栏数10178头,其中黄牛2817头,奶牛7361头;小牲畜总数16721头(只),其中羊2905头,猪3728头,家禽10088只。养殖业给职工带来很大的经济效益,都促进了畜禽业的发展,增加了有机肥的施用量。

2.4种植绿肥及牧草,开拓新肥源

绿肥能为土壤提供丰富的养分,改善土壤的物理化学性状,促进土壤微生物的活动。此外绿肥物在生长过程中的分泌物和翻压后分解产生的有机酸能使土壤中难溶性的磷、钾转化为作物能利用的有效性磷、钾,以利于作物的吸收利用,植绿肥虽然能够满足大面积农业生产的需求,但是随着粮食的紧缺,这项措施近几年还不能实现大面积推广。

2.5秸秆还田

秸秆还田分翻压还田和覆盖还田两种。翻压还田是在作物收获后,将作物秸秆在下茬作物播种或移栽前翻入土中。覆盖还田是将作物秸秆或残茬,直接铺盖于土壤表面。

3.测土配方施肥

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可以提高肥料利用率和减少用量,提高作物产量,达到改善农产品品质,增产节肥,节支增收的目的。

根据当前对农场职工施肥情况的调查可知,有些农户在农作物施肥管理上仍存在很大的误区,认为多施肥就能增产,所以就出现偏施、滥施现象,施肥比例不合理,养分失衡,不仅不能增产,还会因为不合理的施肥造成环境的污染。山河农场自2008年实施测土配方施肥项目以来,至今已推广测土配方施肥面积40.15×104亩,通过测土配方施肥减少不合理施肥量(折纯量)达达88.1t以上,粮食增长105.7×104kg以上,节本增效1.1×107元,获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使土壤养分结构得到改善,肥料利用率不断提高,从而减少肥料污染,改善农业生产环境,从而达到高产、稳产的目的。

绵羊改良及繁殖技术 篇4

杂交改良的概念:由于杂交的目的不同,杂交方法也不同。一般地杂交可以分为级进杂交、育成杂交、经济杂交等。

1级进杂交

级进杂交是以两个品种进行杂交,即两个品种进行杂交后,以后各代所产杂种母羊继续用改良公羊交配,到3~5代其杂种后代的生产性能基本上与改良品种相似。

级进杂交并不是将原来的品种完全变成改良品种的复制品,而需要创造性地应用。级进杂交的杂交代数,要根据当地的环境、杂交效果、育种目标确定,在达到所需要的目标时,杂交就可停止。

当要将一个生产性能低、肉用价值低的地方绵山羊品种彻底改良时,便可以选择合适的肉羊品种,应用级进杂交方法进行。在级进杂交过程中,要将每一代杂交所产生的杂种公羊全部淘汰,同时注意保留杂种母羊的适应性、繁殖率、耐粗饲等特性。

在选择级进杂交所用的父本品种时,必须注意其生态适应性,如引进的父本品种对当地的生态条件有较好的适应性,级进杂交的效果会比较好,否则可能导致失败。级进杂交是育成新品种的途径之一。

2育成杂交

育成杂交是利用两个或两个以上各具特色的品种,进行品种间杂交,创造新品种的杂交方法。只用两个品种杂交培育新品种称为简单育成杂交,用三个或以上品种杂交育成新品种称为复杂育成杂交。

育成杂交的目的就是要将两个或两个以上品种的优良遗传特性和生产性能保留下来,克服它们的缺点,最终创造出一个新品种。对于杂交品种的选择,要特别注意其生产性能、适应能力和希望得到优良品质等。育成杂交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即杂交阶段、横交固定阶段、发展提高阶段。

3导入杂交

一个品种基本上符合要求,只在某些方面有自身不能克服的重大缺点,或用纯种繁育难以提高某些品质时,可以用与该品种生产方向一致、能克服该品种缺点的其他品种进行杂交,杂交后代公母羊与原品种进行回交。

4经济杂交

经济杂交又称商品杂交。利用两个或两个以上品种的杂种供经济生产之用,而不作种用。经济杂交主要是利用杂交产生的杂种优势,即利用杂种后代所具有的生活力强、生长速度快、饲料报酬高、生产性能高等优势。应用经济杂交最广泛、效益最好的是肉羊商品生产,特别是舍饲肥羔生产。

第二部分绵羊繁殖技术

1绵羊发情的征状和判断方法

绵羊发情的征状:母羊发情的外观表现为:经常鸣叫,食欲减少,精神不安,喜接近公羊或爬跨时,站立不动,频频排尿,不断摇尾,对人表现温顺。生殖器官也相应有如下征候:外阴部充血肿胀,由苍白色变为鲜红色,阴唇粘膜红肿,阴道间断地排出鸡蛋清样的粘液,初期较稀薄,后期逐步变得浑浊粘稠,子宫颈松弛开放。成年羊比育成羊发情明显。

发情判断方法:发情判断的意义在于及时发现发情母羊和判断发情程度,在排卵受孕的最佳时期输精或交配,可提高受胎率及产羔率。

外部观察:直接观察母羊的行为征候和生殖器官变化来判断是否发情,这是绵羊发情鉴定最常用的基本方法。

阴道检查:应用开膣器插入阴道,观察生殖器内的变化,如阴道粘膜的颜色潮红充血、粘液增收,子宫颈变松弛等,可判定母羊已发情。

公羊试情:观察母羊对试情公羊的行为反应,并结合外部征候来判定是否发情,试情公羊要求健康无病,性欲旺盛。试情公羊可做输精管切断手术或戴试情布,试情布一般宽35厘米,长40厘米,在四角扎上带子,系在试情公羊腹部。将试情公羊放入母羊群,如果母羊已发情便会接受试情公羊的爬跨。

2绵羊妊娠的判断方法

母羊发情配种后到下一个发情期不再表现发情征候,一般认为已经怀孕了。配种1个月后,阴户干燥并收缩,颜色发紫,阴道内流出透明而略带黄色的粘液,随着怀孕时间的延伸,母羊食欲逐渐旺盛,体况变好,性情变得温顺,腹部急剧增大,乳房开始膨胀,阴户肿大松弛。临产前几天表现出肷窝下陷,腹部下垂,乳房膨大,阴户肿胀,并流出粘液,尾根两侧肌肉松弛,向内塌陷。母羊行走缓慢,频频排尿,起卧不安,有时独卧墙角,不时回头望腹,鸣叫。临产当天,母羊不愿走动,不断努责和鸣叫,此时即将产羔,应送入产房或产圈。

3如何接羔

产前的征候:母羊临产时,骨盆韧带变得柔软松弛,肷窝下陷,腹部下垂,荐骨活动性增大用手握住尾根向上抬,感觉荐骨后端能上下移动。乳房肿大,乳头挺立,手挤时有少量浓稠的乳汁。阴唇肿大潮红,不时有粘液流出。经常站立或在圈一角,或站卧不安,常发生鸣叫。不断回顾腹部,食欲减退,停止反刍等。

助产:绵羊分娩多为顺产,难产的较少。若胎儿先露出前蹄和嘴部,继而产出头和全身,或者先露出后蹄,继而是臀部和全身,即为顺产。一般羊膜(胎衣)破后5~10分钟后仍未产出,或仅露出一部分蹄、嘴等,而无力努责时,助产人员应将手臂用肥皂水洗净,剪短指甲,并用酒精或其他药品消毒,当母羊努责时,应趁势将羔羊向后下方用力拉出。若胎位不正,即为难产,助产人员应将手臂和母羊后躯阴部消毒,把母羊后躯垫高,将胎儿露出的部分送回,用手伸入母羊阴道内矫正胎位,然后随着母羊努责,顺势将胎儿轻轻拉出。

羔羊出生后,应立即将其口鼻内的粘液清除干净,防止窒息,然后让母羊舔干羔羊身上的粘液,并注意保暖,以防止羔羊受冻。羔羊脐带多为自然拉断,断口处要用碘酒消毒,未拉断的个体应用消毒过的剪刀在离腹部4厘米处剪断,并消毒。

羔羊假死急救:当羔羊出现假死现象,即心脏跳动,但呼吸停止时,可提起羔羊两后肢,让其悬空,轻拍其胸部和背部;或羔羊平卧,用两手有节奏地轻压两侧,进行人工呼吸。假死时间不长的羔羊一般都能苏醒过来。

4羔羊护理

吃好初乳:羔羊在出生后半小时内要吃上初乳,随后3~5天内要吃好初乳,这对羔羊早期的健壮和生长发育有重要作用。因初乳干物质含量多,营养价值高,所含蛋白质、维生素、无机盐丰富,不仅易消化吸收,而且含有丰富的免疫球蛋白,可提高羔羊的抗病力,初乳中较多的镁盐,具有轻泻作用,可促进胎粪排出。

缺奶的羔羊应采取的措施:要给母羊补喂精料,多喂萝卜、豆浆和水等多汁饲料,促进母羊泌乳和提高泌乳量。对缺奶的羔羊补喂鲜奶,注意定质、定量和定时,奶的温度要在38~42℃之间,特别要注意清洁卫生。为缺奶羔羊找保姆羊代哺,选择奶多的母羊作保姆羊。做法是将保姆羊的乳汁或尿液涂于羔羊臂部,将保姆羊和羔羊关在一起,隔一定时间,羔羊即会自行哺乳。

羔羊早期补饲:提早补饲有助于羔羊的生长发育,由于羔羊提早反刍,使瘤胃机能尽早得到锻炼,促进肠胃容积增大,前胃和咀嚼肌发达。青粗饲料还能增加羔羊唾液腺、胃腺、肠腺和胰腺分泌,提高消化能力。因此,在羔羊出生后15天左右,在羊圈内吊挂草把,任羔羊采食,混合精料要炒熟后粉碎,放在食槽内,或与切碎的青干草、胡萝卜等混合搅拌,还可加入少量食盐和骨粉,圈内要放置水盆,盛上清洁水,以供羔羊饮用。

防止意外损失:哺乳期羔羊适应环境的能力还较差,饲养员要细心管理,防止冬季冻死,夏季淹死,母羊压死,兽害,丢失被盗等意外损失。

5母羊护理

母羊在分娩过程中,体能消耗过大,失去的水分多,新陈代谢机能下降,抵抗力减弱。如果对母羊的护理不当,不仅会影响母羊身体健康,还会造成缺奶甚至绝奶,影响羔羊哺乳。对产后母羊的护理,首先要对母羊胎衣及时处理,以免母羊吞食,母羊胎衣一般在产后1小时左右自行排出。应注意保暖、防潮,避免受风和感冒,要保持产圈的干燥、清洁和安静。产后1小时左右,应给母羊饮1~1.5升温水或豆浆水,切忌喝冷水。同时要喂饲少量的优质干草或其他营养的粗饲料。产后头3天要少喂精饲料,以免发生乳房炎。饲喂精饲料时要先少量,再逐步增多。随着羔羊吃初乳的结束,精料量可增至预定量,还要多喂块茎、块根等多汁饲料,以增加母羊泌乳量。

第三部分绵羊人工授精技术

1绵羊人工授精的优点

提高优良种公羊的利用率;节约大量购买种公羊的投资和饲养管理费用;提高受胎率;有利于精液的稀释、保存、运输和输精;防止疾病传播;有利于育种档案的收集和管理。

2绵羊人工授精技术的要点

2.1用具的准备和消毒

2.1.1人工授精的主要用具

显微镜、假阴道、集精瓶、输精器、开膣器、凡士林油、瓷盘、水温计、消毒纱布和棉花、生理盐水以及桌椅等。

2.1.2用具的消毒

凡接触精液的用具,在使用前后均必须用中性肥皂或1%碳酸钠溶液洗涤,再用温水冲洗干净,干燥备用。于用前再用生理盐水冲洗三次,方可使用。

2.2采精

温度:用水温度50~55℃,用水量150~180 mL,假阴道内温度42~43℃。压力:内胎呈三角形。润滑剂:凡士林、1/2处。台羊:台羊的准备。采精姿势:右手持假阴道,35~40度的角度。精液编号、送检。

3精液检查

3.1肉眼评定

射精量:1 mL左右。色泽:乳白色。气味:略有腥味。活动情况:云雾状。

3.2显微镜检查

活力:五级评定,直线运动,100%,80%,60%,40%,20%;一、二、三、四、五级。

密度:密、中、稀。

4.1稀释液的作用

为精子存活提供新的养分和能量、提供缓冲剂、维持渗透压、电解平衡、抑制细菌生长;防止迅速冷却中低温造成休克、增加精液量。

4.2稀释液的配制与精液稀释方法

4.2.1稀释液的配方新鲜牛奶用数层纱布过滤,然后在水浴锅中加热至92℃~95℃,维持10~15分钟,冷却至室温,除去上层奶皮,每毫升加入青霉素1 000单位、链霉素1 000微克;100毫升蒸馏水加3克无水葡萄糖、1.4克柠檬酸钠溶解过滤后煮沸消毒15~20分钟,降至室温加入20毫升新鲜卵黄,每毫升加人青霉素1 000单位、链霉素1 000微克;100毫升蒸馏水加5克乳糖,3克无水葡萄糖、1.5克柠檬酸钠溶解过滤煮沸消毒15~20分钟后,每毫升加入青霉素1 000单位、链霉素1 000微克。

4.2.2稀释方法活力、密度检查;将稀释液和精液同时置于30左右的水浴锅或恒温箱中;将稀释液沿杯(瓶)壁缓缓加入精液中;轻轻摇匀;活力检查。稀释倍数:1~4倍。

5精液的分装、运输和保存

分装:10~20个输精剂量,青霉素空瓶或塑料细管。运输:维持低温、避光、防震和碰撞。

保存:冰箱,0~5℃,1~2天。

注明公羊号、日期、精液剂量、稀释倍数、活力、密度、用量。

6输精

6.1适时

早上发情,晚上输精,晚上发情,次日早上输精。12小时后再输一次。

6.2操作

开膣器法:把发情母羊固定到输精架上,用温水把母羊外阴部擦洗干净并消毒;然后用消毒后的开膣器打开阴道,将输精器尖端插入子宫颈口内0.5~2厘米处,缓缓注入精液,随后取出输精器和开膣器。

输精管阴道插入法:把绵羊两后腿提起倒立,用两腿夹住羊的前躯进行保定。输精员用手拨开母羊阴户、输精管沿母羊背部插入到阴道底部输精。

6.3剂量

原精液0.05~0.1毫升或稀释精液0.2毫升,7500个。

6.4输精注意事项

适时输精;活力3级以上;避开阳光照射;过程要慢;做好记录、用具消毒。

第四部分绵羊诱导发情集中配种技术

1诱导发情

在养羊生产中,适宜进行诱导发情的母样范围较广,包括断奶后的空怀母羊、达到体成熟适宜配种但还未发情的母羊、长期乏情或有一定生殖障碍的母羊等都可以采用人工诱导发情技术。

肉羊诱导发情方法在母羊乏情季节,使用外源生殖激素,可诱导母羊发情,使母羊提前配种受孕,从而缩短母羊产羔间隔。对于季节性或生理性乏情的母羊可用孕马血清促性腺激素(PMSG)并结合孕激素激发发情母羊卵巢机能的活动。方法是于母羊生殖道内埋置孕激素海绵栓或孕酮硅胶栓(CIDR),绵羊和山羊分别于12~14天、15~18天撤栓并肌肉注射PMSG200~300单位,于撤栓的同时注射氯前列烯醇0.05毫克,一般都可达到理想的诱导发情处理效果。

2同期发情

对母羊群同时使用孕激素,控制卵泡的生长发育,达到同期发情;使用与前者功效相反的合成激素,抑制黄体,加速黄体退化,使之发情同时到来,达到同期发情。

同期发情的常用药物有孕激素类药物、前列腺素、三合激素。

口服孕激素:每日将定量的孕激素药手拌在饲料内,通过母羊采食服用,持续12~14天,每日每头羊用药量孕酮15~30毫克或甲地孕酮8~15毫克或氟孕酮3~6毫克,并要求药物与饲料搅拌均匀后,采食量相对一致。最后一天口服停药后,随即肌肉注射孕马血清(PMSG)400-750国际单位。

前列腺素:应用前列腺素PGF2 a及类似物使黄体溶解,从而使黄体期中断,停止分泌孕酮,再配合使用促性腺激素,引起母羊发情。前列腺素的施用方法是直接注入子宫颈或肌肉注射,注入子宫颈的用量为3~5毫克,肌肉注射的用量为20~30毫克,在2~3天内能使多数母羊发情。

三合激素:应用国产三合激素制剂,0.5~1毫升,用药后2~4天内有90%的母羊发情。

案例天祝县绵羊同期发情处理技术的应用

绿色食用菌种植技术改良方案 篇5

一.宗旨

1.倡导绿色食品,通过技术更新提高食用菌产量及品质;

2.增强我校大学生自我创新意识;

3.丰富校园文化,为我校大学生提供实践平台。

二.计划实施者

“蚌埠学院生物系食用菌兴趣小组”

成员:王广维生物系 11级食品工程

王清泽生物系 11级食品工程

鲁德迅生物系 11级食品工程

白洋生物系 11级食品工程

张泉亮生物系 11级食品工程

指导老师:***

三.首期规模、主要投入及预算

1.首期规模:1500袋,每袋料重约0.5Kg,总料量约750Kg;平菇:1000袋,杏鲍

菇:100袋,鸡腿菇:200袋,茶树菇:200袋。

2.主要投入:(1)固定设施设备:①育菇房(已配)②加热设备(已配)③粉碎机 ④

灭菌设备 ⑤加湿器、温湿计、二氧化碳浓度计等;

(2)原料:玉米芯、棉籽壳、稻壳等

(3)辅料:麸皮、玉米粉、料糠、石膏粉等

3预算:

(1)成本:1.5~2元/袋×1500袋=2250~3000元(不包括固定设备投入及劳动力成本)取均值= 2625元

(2)预期收成:

平菇—1000袋×0.5kg/袋×0.9(接种成功率)×1.2~1.5(出菇率)×5.0

元/ kg(市场均价)=2700~3375元

杏鲍菇—100袋×0.5kg/袋×0.9(接种成功率)×1.2~1.5(出菇率)×12.0

元/ kg(市场均价)=648~810元

鸡腿菇—200袋×0.5kg/袋×0.9(接种成功率)×1.2~1.5(出菇率)×9.0

元/ kg(市场均价)=972~1215元

茶树菇—200袋×0.5kg/袋×0.9(接种成功率)×1.2~1.5(出菇率)×12.0

元/ kg(市场均价)=1296~1620元

毛利:5616元~7020元取均值= 6318元

(3)纯利润:毛利﹣成本=6318元﹣2625元 = 3693元

投入产出比 =成本 :纯利润 = 2625 :3693 ≈ 1 :1.4

(首期历时三个月左右)

四.技术创新方案及要点

(一)培养基改良

1.透气效果改良

方法一:加入一些透气性好的物质——分层添加无菌沙子、甘蔗渣。

说明:(1)无菌沙子:在人工装料过程中,分多层均匀加入适宜厚度的无菌沙子

(1-3层),通过沙子增加菌棒的透气性和保水性。注:该方法只适合于

人工装料。

(2)甘蔗渣:甘蔗渣中含有部分残留蔗糖,大部分属于维生素均可以为食

用菌利用,其结构松软,具有较好的透气性和保水性,在食用菌培养基

透气性改良方面可能会起到就好的作用。

注:由于甘蔗主产区在南方,甘蔗渣的来源受到地理位置的限制,故该配

方的使用范围较局限。

方法二:改变菌棒的构造——“中空培养”

说明:(1)装料完成后,在靠近菌棒中部的位置插入一根中空多孔的通气棒,即可改善透气效果,也有利于以后的注水工作。

注:透气棒需根据实际生产需要进行制作,植入透气棒时尽量避开中部,以免影响接种工作。

(2)在菌丝长满菌袋后(此时食用菌菌丝生长旺盛,竞争优势较大,不

易感染杂菌),利用特制的中空棒或电动钻头将菌棒中部制作出一

个深度适宜的透气孔。

注:透气孔的直径不宜过大,尽量减小对菌丝造成的伤害。

2.基料养分改良

方法一:主、辅料的配比及维生素等其他营养元素的配比及添加

说明:该方法历时较长,需经过大量对比试验,在原有培养基配方基础之上,调整主、辅料的配比及其他营养元素的配比及添加,达到降低培养基成本,提高培养基利用率及增加食用菌出菇率和品质的目的。

方法二:“阶段式营养液注入法”——分阶段的向基料中注入一定量的营养液

及缓冲剂(调节ph),以保证出菇品质增加出菇率。

说明:由于在食用菌生产后期(第一潮菇采摘后),菌棒中养分被大量消耗,水分大量散失,ph值下降,使食用菌生长环境发生改变,不利于食用菌生

长,针对此种现象,需根据不同菌棒中的含水量及ph值进行配备相应含有

一定养分的缓冲溶液,分阶段和实际生产需要向菌棒中注入。

注:在统一管理的过程中,为了减少工作量,使该方法达到更好的效果,应对同一期生长的利用相同培养基培养的同种食用菌进行同一配备溶液,同一时间段注入,并做好相应标识和记录。

(二)高温型金针菇选育

利用选育的方法,通过控制培养时的温度,选择培养出能在相对较高的温度下出菇的菌种,达到人工驯化的目的,以提高金针菇的生产适应性。

说明:由于金针菇市场需求量大,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据研究表明,金针菇子实体中含有一种朴菇素,对抑制癌细胞生长有较好的疗效,市场前景

很广阔,深受消费者喜爱,但其出菇温度要求偏低,一般要求8~12℃,这样

一来,对于很多地区在温度较高的季节,生产难度大大提高。为了提高金针菇

生产适应性,满足市场需求,本兴趣小组,希望通过人工选育的方式,选育出

对温度的适应范围更广的金针菇品种。

改良白术标准化种植技术 篇6

2008年由安国部分农户对白术品种进行提纯复壮,通过3年的扩种,在安国、亳州等地已经开始普遍推广种植。这种改良白术与普通白术相比,具有茎干粗壮、叶片厚、颜色浓绿等特点,当年春天播下的种子,秋季结籽很少,生殖生长消耗的养分较少,这也是改良白术产量高于普通白术的一个重要原因。改良白术的块茎比普通白术块茎头大两倍左右,平均单块重一般在100~150克,大块的可达到250克左右;改良白术的根表面附着的须根少,商品性好,因此,种植改良白术市场前景极为广阔。

一、形态特征

改良白术为多年生草本植物,株高30~80厘米。根茎肥厚粗大,略呈拳状,灰黄色,茎直立,基部木质化。叶互生,茎下部的叶有长柄,叶片3深裂或羽状5深裂,边缘具刺状齿;茎上部叶柄渐短,叶片不分裂,呈椭圆形或卵状披针形。头状花序单生于枝端,形状大;总苞片7~8层,基部被一轮羽状深裂的叶状总苞所包围;花多数着生在平坦的花托上,全为管状花,花冠紫色;雄蕊5枚,聚药,花药线形;雌蕊1枚,子房下位。瘦果长圆状椭圆形,稍扁,表面被茸毛,冠毛羽状。花期8~9月,结果期9~11月。

二、生长习性

白术喜凉爽气候,怕高温多湿,根茎生长适宜温度为26~28℃,8月中旬至9月下旬为根茎膨大最快时期。

种子容易萌发,发芽适温为20℃左右,发芽需较多水分,一般吸水量为种子重量的3~4倍。种子寿命为1年。

三、栽培技术

1.选地、整地:育苗地宜选择肥力一般、排水良好、高燥、通风凉爽的沙壤地,每667平方米(1亩)施农家肥2000公斤作基肥,深翻20厘米,耙平整细,做成1~1.2米宽的畦。大田宜选择肥沃、通风、凉爽、排水良好的沙壤地,忌连作。前作收获后,每667平方米施复合肥50公斤,配施50公斤过磷酸钙作基肥,深翻20厘米,做成宽l~1.5米的畦。

2.繁殖方法:一般用种子繁殖,生产上主要采用育苗移栽法。

(1)育苗。选择籽粒饱满、无病虫害的新种,在25~30℃的温水中浸泡24小时,捞出催芽。当年冬季至第二年3月下旬均可播种,播种愈早愈好,条播或撒播均可。条播播种前,先在畦上喷水,待水下渗、表土稍干后,按行距15厘米开沟播种,沟深4~6厘米,播幅7~9厘米,沟底要平,播后覆土整平,稍加镇压,再浇一次水,每667平方米用种6公斤左右。采用撒播方式,可待水下渗后,将种子均匀撒人,再覆浅土即可,每667平方米用种7公斤左右。播种后约15天左右出苗。至冬季移栽前,每6667平方米可培育出600~800公斤的鲜白术移栽。

(2)移栽。当年冬季就可移栽。白术移栽以当年不抽叶开花、主芽健壮、根茎小而整齐、杏核大者为佳。剪去须根,按行距25厘米开深10厘米的沟,按株距15厘米左右将白术苗栽入沟内,芽尖朝上,并与地面相平,栽后两侧稍加镇压。全部栽完后,再浇一次大水。一般每667平方米需鲜白术120公斤左右。

3.田间管理

(1)幼苗出土后要及时除草,并按株距4~6厘米间苗。如天气干旱,可在株间铺草,以减少水分蒸发。有条件的地区,可在早、晚浇水抗旱。生长后期如发现抽叶,应及时摘除。

(2)幼苗出土至5月间,田间杂草较多,因此中耕除草要勤。头几次中耕可深些,以后应浅锄。5月中旬后,植株进入生长旺期,一般不再中耕,株间如有杂草,可用手拔除。6月中旬植株开始现蕾,一般7月上、中旬在白术现蕾后至开花前分批将蕾摘除。摘蕾有利于提高白术根茎的产量和质量。白术的整个生长期,需要充足的水分,尤其是根茎膨大期更需水分,若遇干旱应及时浇水灌溉。如雨后积水则应及时排水。现蕾前后,可追肥1次,于行间每667平方米沟施尿素20公斤和复合肥30公斤,施后覆土、浇水。摘蕾后1周,可再追肥1次。应该注意的是,除草、松土、施肥、摘蕾等田间操作均应在露水干后进行。

4.病虫害防治

白术的病虫害较多,常见的有以下几种:

(1)立枯病。低温高湿的情况下易发,多发生于白术栽培大田,危害白术根茎。防治方法:降低田间湿度;发病初期,用50%多菌灵1000倍液浇灌。

(2)铁叶病。又称叶枯病。于4月始发,6月~8月发生尤重,危害白术叶片。防治方法:清除病株;发病初期用1∶1∶100的波尔多液、后期用50%托布津或多菌灵1000倍液喷雾。

(3)白绢病。又称根茎腐烂病。发病期同铁叶病,危害根茎。防治方法:与禾本科作物轮作;清除病株,并用生石灰粉消毒病穴;栽种前用哈茨木霉进行土壤消毒。

(4)根腐病。又称烂根病。发病期同铁叶病,湿度大时发生尤重,危害根部。防治方法:选育抗病品种;与禾本科作物轮作,或水旱轮作;栽种前用50%多菌灵1000倍液浸种5~10分钟;发病初期用50%多菌灵或50%甲基托布津l000倍液浇灌病区。在地下害虫危害严重的地区,可用乐果l000~1500倍液或敌百虫800倍液浇灌。

(5)锈病。5月始发,危害叶片。防治方法:清洁田园,发病初期用25%粉锈宁1000倍液喷雾。

(6)术籽虫。开花初期始发,危害种子。防治方法:深翻冻垡,水旱轮作,开花初期用80%敌敌畏800倍液喷雾。

此外,还有菌核病、花叶病、蚜虫、根结线虫、南方菟丝子、小地老虎等危害。

四、采收与加工

10月下旬至11月中旬,白术茎叶开始枯萎时,将根茎刨出,剪去茎秆。冬天气温低,晒干困难,因此常用烘干方法。初时火力可猛些,温度可掌握在90~100℃。出现水汽后,降温至60~70℃,2~3小时后上下翻动1次,再烘2~3小时。须根干燥时取出闷堆“发汗”5~6天,使内部水分外渗到表面,再烘5~6小时,此时温度控制在50~60℃,2~3小时后翻动1次。烘至八成干时,取出再闷堆“发汗”7~10天,再行烘干为止,并将残茎和须根搓去。产品以个大肉厚、无高脚茎、无须根、无虫蛀者为佳。改良白术一般每667平方米产量380公斤,比普通白术产量提高了40%左右。

盐碱土壤改良技术措施 篇7

1 施用酸性或生理酸性肥料, 定向中和土壤碱性

1.1 硫酸铵

硫酸铵水溶液呈微酸性, 其溶解于土壤溶液中, 解离成铵离子 (NH4+) 和硫酸根离子 (SO42-) , 由于作物的选择性吸收, 吸收的铵离子多于硫酸根离子, 土壤中残留的硫酸根离子与氢离子结合, 使土壤变酸, 称之为生理酸性。因此, 硫酸铵为生理酸性肥料。硫酸铵适用于一般土壤和各类作物, 可作基肥、种肥和追肥。在硫铵数量较少的情况下, 最好用作追肥和种肥。硫酸铵施在碱性土壤上可以降低土壤的盐碱性, 起到改良土壤的作用。

1.2 过磷酸钙

过磷酸钙又叫过石或普钙, 一般为灰白色粉末状或颗粒状, 属速效性磷肥。产品中因含有游离酸而呈酸性。过磷酸钙施在碱性土壤中的效果比施在沙性土壤中效果好。

1.3 硫酸钾

硫酸钾易溶于水, 属速效性钾肥, 其吸湿性小, 不易结块, 物理性状优于氯化钾, 为生理酸性肥料。硫酸钾可作基肥、追肥、种肥和叶面追肥。作基肥应采取深施覆土, 能减少钾的晶格固定, 提高其利用率。作追肥一般采用条施或穴施, 集中施到作物根系密集的湿土层。硫酸钾尽量施在轻碱地和二洼地上, 效果明显。

2 增施有机肥, 增强土壤亲和性能

2.1 有机肥的作用

腐熟的粪肥、泥炭、锯木屑等有机肥含有多种养分供作物吸收, 除了含有氮、磷、钾, 还含有氨基酸、糖类和脂肪等, 是作物营养的重要来源。增施有机肥可增强地力、培肥土壤。有机肥中的腐殖酸对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改善土壤结构、保肥保水有重要作用。有机肥和化肥配合施用, 可以提高化肥的利用率, 消除化肥的不良影响[1,2]。施用有机肥都有不同程度的增产效果, 特别是有机肥与无机肥配合施用, 增产效果更加明显。有机肥还能改善产品的品种, 例如蔬菜上施用有机肥, 可增加维生素的含量, 而且口感好。充分利用有机肥可减少化肥用量和生产化肥所需能源, 减少环境污染。

2.2 有机肥的施用方法

有机肥必须经过充分腐熟。家畜粪便含有大量尿酸, 会造成烧种、烧苗、熏叶, 同时含有大量虫卵、霉菌, 如不腐熟会对作物造成伤害。多施有机肥, 使土壤具有更强的缓冲性能, 有机肥在土壤中分解产生有机酸, 也能一定程度降低土壤碱性。应用碱性土壤改良剂, 其组成主要包括石膏、尿素等。这种利用作物秸秆混合石膏等, 将化学改良与物理改良相结合的方法, 能从根本上改善土壤板结, 效果显著[3]。

3 施用腐殖酸类肥料, 调节土壤的酸碱度

3.1 腐植酸肥料的作用

一是营养全面。缺啥补啥, 螯合肥添加了35%的经螯合反应后的钙、硫、镁、铁、锌、硼等中微量元素, 能直接被作物吸收。二是缓释控释。腐植酸肥料添加了脲酶抑制剂和聚合氨基酸, 是一种集有机肥的优点和控释肥的高效于一体的螯合型控释肥料, 对氮肥具有缓释、控释作用。三是提高肥效。螯合肥能促进农作物的光合作用和各种养分的互补, 促进根系发育, 提高植物对各种养分的均衡吸收能力, 使氮、磷、钾综合利用率提高20%~35%。

3.2 黄腐酸钾的应用

黄腐酸钾是腐植酸肥料之一。含微量元素、稀土元素、植物生长调节剂、病毒抑制剂等多种营养成分, 使养分更充足、补给更合理, 从而避免了作物因缺少元素而造成的各种生理性病害的发生, 使作物株型更旺盛、叶色更浓绿、抗倒伏能力更强[4,5]。黄腐酸钾能及时补充土壤中所流失的养分, 使土壤活化、具有生命力, 减少了土壤养分被过度吸收引起的重茬病害, 产品完全可以代替含量相同的硫酸钾、氯化钾及硫酸钾镁, 而且天然、环保。现在国内天然矿物质黄腐酸钾以欧华化工生产的最为优质。

4 水旱轮作, 有效改良盐碱地

水稻种植是改良盐碱地的一个有效途径。特别是把种稻与水旱轮作结合起来, 其增产改土效果更为显著。这项措施对于把水源较好地区的盐碱地建设成为高产稳产农田起了很大作用[6]。近几年来, 长岭县在涝洼严重的几个乡镇进行试点, 效果较好。在学习、总结、推广水旱轮作、以水治碱的过程中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今后可在全县大力推广。

5 种植耐盐碱作物

种植耐盐碱作物, 如棉花、豆科作物、麻类、地下结实作物、麦类等, 边利用边改造。对于盐碱性特别严重的部分乡镇, 水源条件不足。土壤改良也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不能急于求成, 在推广种植耐盐碱作物的同时积极开展秸秆还田, 实现边种植边改良。

参考文献

[1]杨毅.常见作物病虫害防治[M].北京: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8.

[2]徐映明.农药施用技术问答[M].北京: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9.

[3]刘俊峰, 侯俊奎.粘土地免耕栽培技术[J].华北农业报, 2003 (5) :56-57.

[4]热汗古丽·阿不拉.新疆盐碱棉田的改良与施肥[J].现代农业科技, 2008 (8) :157.

[5]董亮, 孙泽强, 王学君, 等.黄河三角洲盐碱耕地型中低产田概况及改良增产技术探讨[J].江西农业学报, 2014 (2) :62-66.

改良土施工技术 篇8

关键词:改良土,施工技术,拌合方法,用量

1 概述

在太原武宿机场跑道施工实践过程中,形成了一套关于土基层的技术,改良土的施工目的是要得到一个掺入料剂量符合规定、水和掺入料分布均匀、密实度大的混合料,经过养生后,改良土成为一种结硬的整体性材料,而且表面平整、具有规定的路拱,能满足结构的使用要求。

2 改良土的施工拌合方法

在国外,改良土的施工方法主要有三种。第一种方法是就地拌合法或称路拌法。采用这种方法时,先将要改良的土(沿线路挖的就地土或从附近取土坑中挖的经选择的土)摊铺在下承层上,整形后在其上摊铺掺入料,然后用拌合机进行拌和,并进行整平和压实。第二种方法是用移动式拌合机沿线路拌和。这种方法经常用于大的工程,在美国使用的最多。第三种方法是中心站拌合法或称集中拌合法,即集中在某一场地(通常在取料厂),用固定式拌合机拌和水泥土混合料,用自卸卡车将拌成的混合料运送到铺筑工地,然后进行摊铺和压实。国内常用的方法是路拌法。

3 改良土混合料各成分用量计算方法

在改良土混合料中,土、掺入料和水的数量可按以下方法确定。

以水泥土为例,设水泥土的厚度为h,宽度为b,则所需的水泥土混合料可用下式计算:Pm=1.03bhLγd

其中,Pm为水泥混合料的干质量,t;L为路段的长度,m;γd为水泥土的预期压实干容重,t/m3;1.03为损耗系数。

在计算水泥土混合料中的材料数量时,水泥的剂量按干土质量的百分率(%)计(即剂量=水泥/干土质量),而水的数量则按土和水泥的总干质量的百分率(%)计。

混合料中水的数量Pw(t):Pw=ωPm

其中,ω为混合料的含水量,%。

混合料中干土的质量Ps(t):Ρs=Ρm1+C100

其中,C为水泥剂量,%。

混合料中水泥的质量Pc(t):Pc=Pm-Ps

由于天然状态下的土通常都含有一定数量的水,因此必须对水和土的质量进行校正。

如天然状态下土的含水量为ω0(%),则应向混合料中增加的水量为:Pw′=Pw-Psω0/100。

同时,天然状态土的质量应为:Ρs=Ρs(1+ω0100)

通常水泥的含水量很小(<0.5%),对于工地施工来说,可以忽略不计。

4 改良土的施工技术

4.1 准备下承层

在进行水泥土基床底层施工之前,必须对路基下部按照规范进行验收。要求其表面应平整坚实,具有规定的路拱,没有任何松散材料和软弱地点,下承层的平整度和压实度应符合规定要求。凡验收不合格的路段,必须采取措施,使其达到标准后,方可进行水泥土的施工。在将土料运到下承层上之前,应该用洒水车在下承层上均匀洒水,使下承层表面湿润。

4.2 施工放样

在下承层上恢复中线,直线段每15 m~20 m设一桩,平曲线段每10 m~15 m设一桩,并在两侧边缘外设指示标,进行水平测量,并在两侧指示标上标出每层边缘的设计标高。

4.3 准备选料

4.3.1 料场选择

从取土场选取有代表性的土料,进行原状土和水泥土的物理力学性试验,根据试验结果,选定取土场,同时确定改良配比。

4.3.2 土料采集

采集的土料应无树根、草皮和杂土。在采集土料的过程中,应在预定的采料深度范围内自上而下采集,不应分层采集。避免将不合格的土料堆入选料堆中。发现土料有明显变化时,应重新做配比试验。

4.3.3 土料的运输和堆放

根据每层的宽度、厚度及预定的干容重,计算每层所需的干土数量。根据选料的含水量和所用运土车的吨位,计算每辆车的堆放距离。选料装车时,应注意每辆卡车的装载数量基本相等。将土料运至摊铺地点,根据计算好的堆放距离由远至近等距离卸料,严格掌握卸料距离,避免土料不够或过多。运到路段上的土料,最好当天摊铺均匀,第二天拌和固化剂。如土料中有较大的土块,应事先粉碎,然后用平地机整平。

4.3.4 洒水预湿(摊铺晾晒)

运到下承层上的选料应进行洒水预湿。洒水预湿素土,可以使水在土中分布较为均匀,并节省洒铺水泥后的加工操作时间。由于在撒铺水泥时,大部分需要的水量已经加到了土中,在撒铺水泥后的拌和过程中,就可以减少很多洒水工作量。实践证明,如土料的含水量比最佳含水量低2%~3%,水泥和土就更容易拌和。如果素土的天然含水量很大,事先必须进行摊铺晾晒。

4.3.5 整平轻压

细粒土洒水后需要一夜充分焖料,之后应该整形成要求的路拱和坡度,并用6 t~8 t的两轮光面压路机碾压1遍~2遍,使素土层具有平整光滑的表面,同时具有一定的密实度,以便摊铺水泥。

4.3.6 摆放和摊铺水泥

使用袋装水泥,首先,根据水泥改良土的压实厚度、预定的干容重和水泥剂量,计算每平方米水泥土需要的水泥用量,并计算每袋水泥的摊铺面积。其次,根据水泥土层的宽度,确定摆放水泥的行数,计算每行水泥的间距。最后,根据每袋水泥的摊铺面积和每行水泥的间距,计算每袋水泥的纵向间距。

4.3.7 干拌

拌和的目的是使水泥完全均匀地分布到土中。在用机械拌和的前一二遍时,通常是进行干拌。然后进行洒水拌和,即进行湿拌。拌和应采用专门的改良土拌合机,如国产的WB系列轮胎式拌合机或进口BOMAG及P&H系列拌合机。没有专门拌合机械时,可采用以旋转耕作机作为主机,铧犁或平地机为辅机的操作方式。先用平地机将铺好水泥的集料翻拌两遍,使水泥分布到土料中,但不翻犁到底,以防止水泥落到底部。第一遍由路中心开始,将混合料向中间翻,同时机械慢速前进。第二遍相反,由两边开始,将混合料向外侧翻,接着用旋耕机拌和两遍再用铧犁将底部料翻起。随时检查调整翻拌深度,使改良土层全部翻透。

4.3.8 加水和湿拌

均匀地喷洒足够数量的水,对水泥土的质量十分重要。洒水车不应在正进行拌和的以及当天计划拌和的路段上调头和停留,以防止局部水量过大。拌合机械应在洒水车后面进行拌和。在洒水及拌和过程中,应及时检查混合料的含水量。当含水量接近最佳含水量时,应减少每次喷洒的水量。在拌和过程中,水分略大些较水分不足为好。拌和一直进行到洒水量已足够、混合料的颜色及含水量均匀为止。由于没有其他快速方法评定拌和的均匀性,通常采用颜色一致(没有灰条、灰团和花面)、没有粗细粒料“窝”作为判别拌和均匀的标志。

4.3.9 整平

平地机整平。混合料拌和均匀后,先用平地机初步整平。在直线段,平地机由两侧向路中心进行刮平。在平曲线段,平地机由内侧向外侧进行刮平。需要时,再返回刮一遍。用平地机快速碾压1遍~2遍,以暴露潜在的不平整。再用平地机如前那样整平,并再碾压1遍。局部低洼处,用平地机的齿耙将其表层5 cm以上耙松,并用新拌的水泥土补平。每次整平都要按照要求的坡度和路拱进行。特别要注意接缝处的整平,接缝必须顺适平整。

4.3.10 碾压

水泥土整平到需要的断面和坡度后,应立即用12 t以上的三轮压路机或振动压路机在路基全宽内进行碾压。直线段,由两侧路肩向路中心碾压;平曲线段,由内侧路肩向外侧路肩进行碾压。碾压时后轮应重叠1/2的轮宽,且必须超过两端的接缝处,后轮压完路面全宽时即为一遍。碾压过程中,如发生“弹簧”、松散、起皮等现象,应及时翻开换以新的水泥土或添加水泥重新拌和,或用其他方法处理,直至达到质量要求。碾压第一遍为静压,第二遍为振动压,最后一遍为静压,以消除压路基的痕迹。碾压一直到要求的密实度为止,一般需6遍~8遍。

4.3.11 接缝和“调头”处的处理

应在全断面范围内均匀铺设混合料,不允许出现纵向裂缝。

两工作段(接缝)的搭接方法:前一工作段拌和整平后,应仅比预留的下一段高出一层填筑层厚度。从前一段的末端向后留2 m~3 m长的坡段。下一段施工时,将前一工作段的2 m长范围与前一段预留坡段的混合料翻松或挖除,继续向前进行施工。

4.3.12 养生

养生的方法可选择以下几种:1)洒水养生。2)覆盖塑料薄膜,周边用土压紧。3)覆盖草袋并洒水养生,养生至填筑基床表层为止,如龄期超过28 d后可不再进行养生。4)覆盖一层低塑性黏土保护层,厚20 cm~25 cm,直至铺设基床表层时清除,并应将表层土打扫干净,不留痕迹。

5 结语

路基工程改良土技术的应用,使路基稳固、经济,为把路基的变形控制在允许范围内奠定了基础。

参考文献

[1]JTJ 034-2000,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规范[S].

冷浆型水田的改良技术 篇9

1. 地下水位高。

冷浆型水田是沼泽地或泥炭地经人为开垦、改造、耕翻、施肥、灌溉、栽培等一系列措施而形成的一种水田。沼泽地和泥炭地发育地形比较低洼, 一般水位上升到地表或亚表层。土体处于浸水、缺氧、冷凉状态。

2. 有机质含量高。

沼泽地和泥炭地地表生长着大量的水生性、喜湿性植物, 生长繁茂, 生长量大, 每年留下大量的枯枝落叶、植物残体, 积累了大量有机质。由于土壤长期处于浸水状态, 温度低、土壤空气不足、微生物活动弱, 植物残体分解缓慢, 分解程度低, 潜在肥力高, 保肥性强, 供肥性差。

3. 酸。

土壤中有机质在浸水缺氧条件下, 分解产生的有机酸类, 因地下水位高, 使酸性物质滞溜在土壤表层, 而呈现酸性。

4. 冷。

由于地下水升至地表, 土体长期处于浸水状态, 地热传导不上来, 太阳辐射热接受能力差, 导致土体冷凉。水稻生育前期速效性养分供应不足, 生长缓慢。中期气温升高, 速效性养分释放量大, 促进水稻生长加快, 常出现徒长、倒伏和病害的发生。后期气温降低, 速效性养分减少, 影响水稻干物质积累, 出现贪青晚熟现象。

5. 粘。

由于沼泽土和泥炭土发育于低洼处, 静水沉积的腐泥量较多, 而且在长期浸水条件下, 土壤结构遭到严重破坏, 使土壤具有粘性, 不利于水稻根系生长。

6. 毒。

土壤中有机质在缺氧条件下, 分解产生还原性有毒物质、油渍状氧化亚铁物质、酸类物质和硫化氢、甲烷等气体。毒害水稻根系, 出现褐色根, 影响水稻正常生长。

二、冷浆型水田的改良技术

1. 秋翻地。

在水稻收获后, 大地封冻前进行秋翻地。翻地的深度15~18厘米, 扣垡要严, 不漏耕, 翻过的土垡通过冬春冻融, 可疏松表土, 熟化土壤, 加速有机质分解, 促进养分转化, 改良土壤理化性状。使有害物质得到分解和转化。杀灭虫卵, 消灭有害生物。

2. 垫炉渣和河沙。

每亩垫过筛的炉渣或河沙20立方米, 均匀撒在地面后耕翻, 与土壤充分混合。可降低地下水位, 改善土壤理化性状。, 解决耕层常年处于浸水状态。提高土壤中气体含量, 解决有机质在缺氧的条件下, 分解产生有毒物质, 保证水稻根系健壮生长。提高地温, 炉渣和河沙吸热快, 导热强, 解决土壤冷凉问题。增加土壤钙质、二氧化硅和矿物质, 满足水稻生长对各种养分的需求。

3. 施石灰。

每亩施熟石灰3吨, 均匀撒在地面, 通过耕翻与土壤充分混合。石灰是碱性物质, 施在酸性较强的冷浆型水田中, 可起到中和作用, 降低酸性, 满足水稻生长所需的微酸性土壤。石灰含钙丰富, 施在钙质贫乏的冷浆型水田中, 增加土壤中的钙质, 满足水稻生长对钙的需求, 增强水稻的抗倒伏能力。

4. 施硅肥。

每亩施硅钙复合肥100千克, 也可施稻草灰, 稻草灰分中氧化硅含量高达78%。其次是钾的氧化物, 约占12%。施稻草灰, 实际上起到了施硅的作用。可以解决冷浆型水田氧化硅十分贫乏的问题。增加水稻表皮细胞壁的硅质层厚度, 增强抗病、抗倒伏能力, 延长水稻功能叶片寿命, 实现活秆成熟。

5. 挖排水沟。

冷浆型水田一般地处碟形洼地、山涧洼地、山脚洼地、老河道洼地。可在地下水的上水头挖排水沟, 深1米左右, 宽1.5米左右, 阻截冷泉水和锈水入田, 顺沟排出。也可根据条田和方田的规划挖排水沟, 将地下水渗到沟内排出。降低地下水位, 解决冷浆型水田存在的一切问题。

6. 施农肥。

土壤改良培肥地力技术 篇10

一、秸秆还田改土培肥

秸秆还田是提升土壤有机质, 培肥地力的主要技术途径, 也是高产培肥的必由之路。秸秆还田一般分为堆沤还田、过腹还田、秸秆直接还田等方式:堆沤还田是将作物秸秆制成堆肥、沤肥等, 待作物秸秆发酵后施入土壤;过腹还田是用秸秆饲喂牛、马、猪、羊等牲畜后, 以畜粪尿施入土壤;一般采用秸秆直接还田的方式比较普遍, 该方式比较简单, 方便、快捷、省工, 还田数量较多, 以每亩折干草150~250kg为宜。直接还田又分翻压还田和覆盖还田两种, 翻压还田是在作物收获后, 将作物秸秆在下茬作物播种或移栽前翻入土中, 如水稻秸秆还田, 机械收获水稻, 机械粉碎秸秆抛撒在田中, 放水泡田后补施氮肥, 然后用反转旋耕灭茬机或水田旋耕埋草机或水田驱动耙等水田埋草耕整机具进行埋草整地作业;覆盖还田是将作物秸秆或残茬, 直接铺盖于土壤表面, 如稻草覆盖栽培油菜、小麦、小麦秸秆覆盖栽培水稻等。

二、测土配方施肥改土培肥

根据作物需肥特性及田块调型改造后的实际肥力, 提倡大量元素与微量元素配合使用, 采用氮、磷、钾、锌等养分全面且配比合理的活性生物有机复合肥、配方肥及叶面肥。生物有机复合肥、配方肥能达到养土、增产、增收的良好效果, 而叶面肥则能因缺补缺, 达到改良土壤、改善作物品质的目的。推广配方施肥和测土配方施肥技术, 应实行“测、配、产、供、施”一体化服务, 推进化肥使用向复合化、专业化、多元化方向发展, 能实现氮磷钾三要素和中、微量元素养分全面且配比合理的配方, 大幅度提高化肥利用率和使用效益, 达到养地并改良土壤的作用。

三、农家肥改土培肥

中国农村“地靠粪养、苗靠粪长”的谚语, 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施用有机肥料对于改良土壤的作用。增施农家肥料, 如人粪尿、厩肥、堆肥、土渣肥、沼气肥等有机肥料, 对提高土壤肥力有特殊作用。农家肥可改良土壤的理化形状及耕作性能, 丰富植物营养元素, 促进土壤有益微生物的活动, 有利于保水保肥, 增加通透性。

四、利用生物改土培肥

植树造林, 保持水土, 涵养水源, 调节雨量, 减少水、旱灾害, 为培肥土壤建立稳固基础。通过种植绿肥压青还田、稻田养鸭稻鸭共作等方式提升土壤有机质, 培肥地力, 也是用地养地、改良土壤理化性状的有效措施。

五、多种种植方式轮作改土培肥

为加速土壤改良培肥, 田块调型改造区以水旱轮作方式为主, 促进土壤熟化。作物布局上, 前期种植对土壤要求不高、易生长且能改良土壤的作物, 如种植蚕豌豆、黑麦草、紫云英、毛豆等绿肥和经济作物, 通过根瘤菌固氮、压青腐熟, 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 改善土壤结构。正确的轮作可使土壤中的养分、水分得到合理利用, 充分发挥生物养地培肥增产的良好作用;同时还可以减少病虫对作物的危害, 促进丰产丰收。

六、客土改土培肥

调型改造后粘性田块增施塘坭、沟渠坭、垃圾坭、表土等, 可改善土壤结构, 提高土壤肥力。

七、科学施肥改土培肥

要采取各种途径, 加强对改造区内农民的宣传、培训、技术指导工作, 引导农民掌握、使用先进适用的施肥技术, 帮助农民逐步改变盲目施肥、单一施肥、偏施氮肥等不配方、施酸性化肥等不合理的施肥方式, 逐步提高广大农民科学施肥水平, 以确保改造田块土壤不沙化、不板结、不酸化、壤质好。

改良鲫的池塘高效健康养殖技术 篇11

1鲫简介

鲫,属鲤形目、鲤科、鲫属。鲫又叫喜头鱼、肚米鱼,是一种主要以植物为食的杂食性,喜群集而行、择食而居的常见经济鱼类。鲫分布广泛,全国各地水域常年均有生产,以2-4月份和8-12月份的鲫最肥美。鲫是除四大家鱼外,养殖范围最广、养殖产量最高、适应性强、生产快、易饲养的优质大宗淡水鱼。

目前,鲫的种类繁多,包括原始种类和新培育的种类:主要包括高背鲫、方正银鲫、彭泽鲫、淇河鲫、异育银鲫、杂交鲫、湘云鲫、龙池鲫鱼、海拉尔银鲫等。

2鱼种来源

改良鲫以彭泽鲫为母本,以雄性美国大口胭脂鱼作为精源,跨科诱导彭泽鲫雌核发育而成,本文试验鱼种是广州站工作人员在清远养殖示范基地自繁自育的鱼种。

3改良鲫的具体养殖过程

3.1养殖场地的环境

养殖地位于广东省清远市清城区东城街道石板村内。养殖地区域内水源充足,灌溉方便,没有污染源(如工业“三废”、农业和医用废弃物、生活污水等)。

3.2池塘条件

本养殖基地有鱼苗池1个,面积1 860 m2,水深1.2~1.5 m;鱼种池2个,面积分别为2 668 m2(彭泽鲫亲鱼)和4 870 m2(美国大口胭脂鱼亲鱼),水深1.5~2.0 m;成鱼饲养池8个,面积6 790 m2,水深2.0~2.8 m。池塘保水性好,塘边设有排水沟,注排水十分方便,池底较为平坦,在池塘上风处设置投饵机,淤泥厚度在0.2 m以内。每2 000~3 000 m2水面配备3 kW的增氧机1台。

养殖基地要有充足的水源,水质清新,透明度适中,一般在25~35 cm之间。水质主要化学因子指标如下:有机物耗氧量(COD)为12~32 mg/L、总氮为0.6~4.0 mg/L、总磷为0.08~0.50 mg/L、有效磷大于0.018 mg/L、溶解氧4.5 mg/L以上、酸碱度(pH)中性或弱碱性、盐度为0.5‰~3.0‰,较为适合改良鲫的养殖。

3.3放养前准备

3.3.1清塘放养鱼种前需彻底清塘。将池水排至约10 cm,用生石灰1 350~1 500 kg/hm2,或漂白粉约65~80 kg/hm2,用水溶化,全池泼洒。带水清塘时,水深1 m左右为宜,用生石灰约2 300~2 600 kg/hm2,或漂白粉约190~210 kg/hm2,用水溶化后全池泼洒。

3.3.2池塘整修与注水冬季塘闲时,要求抽干塘水,清除过多淤泥和杂物,或对塘堤土壤翻松晒塘1个月以上,同时对池塘四周池坡、堤埂以及进排水口等进行检查维修。整修清塘后的鱼塘在要进行养殖前10~15 d加注新水,注水时要用密网过滤,防止敌害生物进入,避免对鱼种造成影响。

3.3.3施基肥以改良鲫为主养品种的池塘应尽量少施或不施肥。如果是没有晒塘或者10 d内进行过消毒的池塘,放鱼前一天,需先进行试水,具体方法为将少量待放鱼苗放入池塘事先安置好的网箱中24 h左右,观察鱼的活动情况,鱼体活动正常才能向鱼塘中放养改良鲫。

3.4人工繁育

3.4.1亲鱼的培育这一步是至关重要的,因为亲鱼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改良鲫苗种的质量,改良鲫苗种的生长情况。亲鱼的培育池一般为0.33~0.47 hm2,水深1.5 m左右,池底淤泥少,临近水源和产卵池,排灌方便,并配备增氧机,以防止缺氧。亲鱼池选择有微长流水的池塘,水质清新无污染,透明度高,溶氧充足,酸碱度为中性或偏碱性。亲鱼放养密度2 250~3 000 kg/hm2,搭配50~100 g的白鲢鱼3 750尾/hm2左右,鳙鱼450尾/hm2左右以调节水质。由于鲫鱼性腺的越冬期为Ⅳ期,故培育重点应在夏、秋两个季节。夏季首先是繁殖后亲鱼体质的恢复,随后一直到秋季是亲鱼的肥育过程。此阶段需贮备足够的脂肪和做好越冬准备,此过程需要大量的营养供给,日投饵量为体重的3%~5%,并根据天气情况和吃食状态灵活增减。同时注意定期加入新水和增氧,以促进性腺发育。

3.4.2亲鱼的选择改良鲫的母本彭泽鲫具有天然雌核发育特性,而且性成熟年龄较短。本项目养殖基地位于南方的广东,彭泽鲫1冬龄便已经达到性成熟,怀卵量与鱼龄正相关:1冬龄彭泽鲫怀卵量为1万~2.8万粒;2冬龄为2万~5.9万粒;3冬龄鱼2.6万~6.8万粒;5冬龄可达11万粒以上。彭泽鲫属分期分批产卵类型,产卵期从3月延至8月,产卵时水温一般在15~20 ℃之间。在自然状况下,彭泽鲫会在下雨以后,逆水上游产卵,卵黏附于水草上。诱导生产改良鲫的精液来自美国大口胭脂鱼,它属一年一次性产卵的鱼类,雄性精液来源于2龄雄鱼为好。为保证改良鲫品质,在人工催产条件下,彭泽鲫应挑选2冬龄以上,体重500 g以上为好。美国大口胭脂鱼雄鱼应选择无外伤,无疾病,身体健壮,性腺发育良好,体色、体型正常、体重1 200 g左右的雄亲鱼提供精源。

3.4.3产卵池与鱼巢的准备产卵池面积667 m2左右为宜。使用前可用生石灰清塘消毒处理,清除池中的野杂鱼和池周的杂草,注入70 cm、pH为7.5左右,经过过滤的养殖用水。经过筛选,鱼巢用柳树根、棕榈皮效果较好。

3.4.4亲鱼的催产鲫的繁殖期在每年的3月中旬至7月中旬,与水温和天气的变化有着密切的关系。当亲鱼达到性成熟,水温达到恒定时,即要进行人工催产繁殖,一般情况下,当池塘水温升至15 ℃左右时,亲鱼出现产卵行为。但通常以水温在18~24 ℃左右较为适宜。当水温维持在18 ℃以上时,可以进行繁殖。如果此时遇到下雨,会自然产卵,但这时的鱼苗很难保证是改良鲫,必须是美国大口胭脂鱼精源诱导彭泽鲫雌核发育的鱼苗才是改良鲫苗种。

nlc202309040620

为了生产优质的改良鲫,我们采用人工催产繁殖。人工催产前,将池塘内的水先排出一部分,以便拉网捕捞亲鱼。在挑选亲鱼时,性成熟的美国大口胭脂鱼雄性亲鱼胸鳍有粗糙感,轻压腹部,有白色精液流出,白色精液遇水立即散开为好;性成熟的彭泽鲫雌鱼腹部膨大,柔软,有弹性,泄殖孔附近饱满松软。雌雄鱼搭配比例一般为5:1左右,此种搭配比例受精率较高。人工催产时间为16:00-17:00,从雌亲鱼的胸鳍基部无鳞处进行注射,此时渔场较为安静,同时可使亲鱼在次日清晨产卵。催产剂用量根据亲鱼的体重来确定,每 kg体重的雌亲鱼注射鲤鱼脑下垂体约4~6 mg,雄鱼一般不用注射。为确保改良鲫苗种质量,我们不提倡对未达到性成熟时期的亲鱼采取强行催产的二次注射法。

3.4.5产卵与孵化鱼卵入池前一周要用生石灰消毒清塘,追施基肥,并注水60~70 cm。注水时用筛绢网过滤,防止蝌蚪、野杂鱼、剑水蚤等能吞食鱼卵的生物进入池塘。一般放改良鲫鱼卵750万粒/hm2左右,并及时注入新水,更换老水。水温18~22 ℃约50~55 h可孵化出苗,孵化期间要经常检查鱼卵的孵化情况,4~5 d可将鱼巢移走。出苗后可检查出苗情况和鱼苗的活力,用一个网兜在池中捕捞几下进行观察。出苗5~7 d后,鱼苗腰点显现,卵黄囊消失,鱼苗游动活泼,用手轻轻搅动水,能够在水中平游时,表明可以下塘饲养了。这个阶段在生产上称之为水花。在鱼苗出膜3~4 d时需要给鱼苗投喂一次蛋黄,一般每10万尾鱼苗用一个煮老的鸡蛋黄,以增加幼苗的营养。在鱼苗下塘前,需投喂一次豆浆,每1 m2孵化池用50 g的黄豆磨成125 g左右的豆浆即可,全池均匀分散泼洒。泼完豆浆1 d后,改良鲫水花就可以下塘或出售了。

3.4.6鱼苗的培育水花下塘后饲养至体长25~3 cm的鱼苗阶段称为夏花,一般需培育20 d左右。此阶段鱼苗培育池面积以0.1~0.2 hm2为宜,放养225万尾/hm2左右。鱼苗培育池要求距离水源较近,注排水方便,不漏水,池底平坦,淤泥厚度在15 cm左右,池边和池中没有水草生长,池面向阳,池深1.5 m左右,注水深度在0.5 m左右。鱼池清塘和消毒,具体方法与亲鱼池相似,不同的是鱼苗池要求相对较高,必须经过干塘曝晒,保留表层淤泥5 cm左右,过量的淤泥需清除干净,池底整平,放苗前10 d用生石灰清塘,用量为2 250 kg/hm2。培育期间以人工喂食为主,一般采用粪肥培育法、有机肥与豆浆混合培育法、豆浆培育法三种。我们采用的是有机肥和豆浆混合培育法,利用的是有机肥能够迅速繁殖浮游动植物的优势,不但减少了黄豆用量,而且水质肥度比较稳定,养鱼效果好。具体操作方法是鱼苗下塘前7 d左右,施有机肥2 250 kg/hm2左右以繁殖轮虫,鱼苗下塘后,前期每hm2投30 kg左右黄豆豆浆,下塘10 d后投喂豆饼糊等人工饲料,效果很好。同时,视池塘的肥度每5~7 d追施有机肥750 kg/hm2。若是以黄豆浆培育法,每天用45~60 kg/hm2的黄豆磨成135 kg左右的豆浆,全池均匀泼洒,早晚各一次即可,此法方便,但成本较高。

鱼苗培育期间应定期加注新水保持池水水质。一般每三天加注一次,每次加水10~20 cm,保持水深1~1.2 m,加水时间选择在晴天上午进行。同时做好巡塘工作,一般每天早晚各巡塘一次,观察水质的变化情况和鱼苗的活动情况,以决定施肥和投饵数量的多少以及是否需加注新水等。巡塘过程随时清除杂草和捞出蛙卵。

3.4.7鱼种培育从夏花生长发育至鱼种鳞片完整、鳍条长全的过程称为鱼种培育。鱼种培育池面积一般0.33~0.53 hm2,水深1 m左右。池塘使用前要做好清洁和消毒工作,夏花入塘前因生长较快,要注意肥水,同时选择大小一致,健康活泼的鱼种,放养夏花15万~30万尾/hm2为宜,搭配40%的草鱼、鲢鳙冬片鱼种等,放养时间宜早不宜迟,规格宜大不宜小。同样每天泼洒豆浆1~2次,每1万尾规格3 cm以上的夏花需黄豆4~5 kg。当夏花成长至5 cm左右时,改喂人工配合饲料,投喂量视天气情况而定,一般投喂量为鱼体重的2%~8%。

3.5鱼种放养

以养殖改良鲫为主的成鱼池,改良鲫的放养量和收获量约占渔获总量的50%为宜,同时搭配一定数量的大宗淡水鱼,如:鲢、鳙、鲂等品种,具体搭配品种可根据当地实际情况而定,草鱼、鲤不搭或尽量少搭配。放养密度为50 g左右的改良鲫22 500~30 000尾/hm2,50~150 g的鲢2 250尾/hm2,100~250 g的鳙450尾/hm2,50~100 g的团头鲂1 500尾/hm2左右。

3.5.1放养时间春放,宜在3月中下旬至4月进行,其数量占全年总放养数量的20%为宜;秋放,在10月中下旬至11月期间进行,其数量占全年总放养数量的80%左右。

3.5.2鱼种消毒鱼种在放养下塘前应进行药浴消毒:用2%~4%食盐水浸浴10 min左右,或20 mg/L的高锰酸钾溶液 (20 ℃)浸浴20~30 min。

3.6饲养管理

3.6.1投饵按照”四定原则”进行投喂,观察天气、水色、水温、鱼活动及摄食情况,酌情增减。

定时:在每天上午8:00-10:00,下午16:00-18:00,分两次投喂;

定位:饲料应投在饲料台上,或用定点的投饵机进行投喂;

定质:确保饲料的品质,不得有霉烂变质的情况,同时可按改良鲫的营养需要配成颗粒饲料进行投喂;

定量:一天的投喂量中,上午投喂占60%,下午占40%,以每次投喂后半小时吃完为宜。若遇阴雨天或鱼病流行时期,投饵量应酌情减少甚至停喂。

3.6.2投喂量与方法改良鲫投喂的人工颗粒饲料蛋白质含量应在26%以上。鱼种下塘初期,需投饵驯化,一般时间控制在30~40 min,驯食期水深控制在1 m左右为宜,驯食成功后搭配以适当比例的鲢、鳙,因鳙也摄食颗粒饲料,可带动改良鲫摄食,搭配少量团头鲂也有利于驯食。

nlc202309040620

3.6.3水质调节养殖水质要求透明度在30 cm左右。若透明度降到20 cm以下时,应及时加注新水;若透明度达到45 cm以上时,表明水太瘦,应该施肥培水。改良鲫对水温的适应范围较广,最适生长水温为10~32 ℃,水温过低或过高,可通过加水和排水来控制池塘的水温。池水的pH值应保持在7.5~8.0为宜,当池水偏酸性时,可全池泼洒生石灰来控制水质,每次用量为20~30 g/m2水面。

3.6.4日常管理要安排专人实地管理,坚持每天早晚各巡塘1次,做好巡塘记录,做好观察水色和水质变化、鱼群活动和摄食情况、鱼病检查等工作,并根据天气情况安排注排水及增氧机开机时间。经常清除池塘中污物,可起到保持池塘良好养殖环境、防控水体和鱼体病原菌滋生、抑制青蛙受精卵附着等效果。

4病害防治

改良鲫与大部分鱼类一样,高密度养殖会滋生病害,我们实施的是生态养殖,采取鱼病“预防为主,治疗为辅”的方针。平时做好池塘消毒工作,尽可能地避免病原菌的进入,调节好水质,每月泼洒适量的生石灰1~2次,每隔15 d使用EM菌全池均匀泼洒,并辅以光合细菌和硝化细菌,可较好地达到预防疾病的效果。

参考文献:

[1]

唐虹,徐彦山,胡国宏,等.彭泽鲫(♀)与黑龙江野鲤(♂)的杂交利用研究[J].水产学杂志,2004,17(1): 14-20

[2] 李丽,庆宁,赵俊,等.异育彭泽鲫及其双亲消化酶活性的比较研究[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3):115-120

[3] 汤惠明.苏联对银鲫×家鲤的杂交种进行研究[J].水产科技情报,1985(2):30

[4] 肖平,陈道印.我国鲫鲤杂交的研究进展及展望[J].江西农业学报,2002,14(3):56-60

[5] 王正印,梁浩亮,叶林.鲫鲤杂交制种关键因素研究[J].水产科技,2006(3):22-24

[6] 孙远东,张纯,刘少军,等.人工诱导雌核发育日本白鲫[J].遗传学报,2006,33(5):405-412

[7] 段巍,覃钦博,陈松,等.用雄核发育方法制备改良异源四倍体鲫鲤群体[J].中国科学C辑,2007,37(5) :530-539

[8] 蒋一圭,梁绍昌,陈本德,等.异源精子在银鲫雌核发育子代中的生物学效应[J].水生生物学集刊,1983,8 (1):1-13

[9] 黄庆洲,伍莉,陈鹏飞.清江鲫与建鲤杂交F1代苗种阶段生长对比研究[J].四川畜牧兽医,2001,28(4): 26-27

[10] 王安利,苗玉涛,王维挪,等.水产动物诱食剂研究进展[J].水产学报,2002,9(3): 265-268

[11] 张延华,王爱英,潘晓玲,等.丰产鲫蛋白质需求量的研究[J].齐鲁渔业,2008,25(11):43-44

[12] 杨品红,张倩,李梦军,等.洞庭青鲫幼鱼最适蛋白质需求量的研究[J].渔业现代化,2006(5):28-30

[13]王爱民,邵荣,黄金田,等.氨基酸平衡模式在异育银鲫饵料中的应用研究[J].广东饲料,2006,15(4): 34-37

(收稿日期:2014-07-22;修回日期:2014-08-09)

改良型吸附法油气回收技术 篇12

现在国内的油气回收技术包括冷凝法, 吸收法, 膜分离法, 吸附法等。而目前国内主流技术是采用吸附法油气回收技术。

吸附法油气回收技术的核心内容是吸附剂。一般通过连续10次吸附和再生试验 (采用的是真空度大于0.09MPa的真空泵抽真空再生方法) , 通过吸附曲线、再生曲线的变化情况, 基本可以评价出吸附剂对油气的吸附和再生效果。用于吸附油气的活性炭是一种专门制造的活性炭。比表面积、孔容、孔径和多次的吸附容量与市场上常见的各种活性炭都不同。根据试验结果, 其它的活性炭, 包括纤维炭, 都不能用于油气的吸附, 主要原因还是不能通过抽真空的方法进行有效的再生。由于活性炭对烃类物质的吸附过程为物理放热过程, 易在床层内产生高温热点, 而油气组分自燃点低, 在300℃以下, 易发生燃烧现象, 特别是, 装置第一次使用, 新活性炭的吸附容量大, 吸附床层的升温高。因此, 必须设有温度检测控制报警系统, 以防意外情况的发生。还有失活活性炭的处理问题, 可能产生二次污染。还有, 由于活性炭填充间隙小, 吸附床层压降大 (8000~10000Pa) , 对装车鹤管的密闭要求高, 由于油罐车车型不一, 密闭系统的通用性较差, 很难做好密闭, 一般在鹤管的密闭处, 产生油气外泄。油气通过管线, 约有三分之一的烃类凝结, 油气压力降低。目前靠油气的自压很难使油气通过吸附床层。目前国内使用的吸附装置基本都出现了这一问题。即便采取抽气设备产生负压收集油气, 虽然可将油气收集起来, 但又产生两个问题, 一是多量的空气进入装置, 出现了水汽的吸附;二是, 加大了装车过程油气的逸散量, 一些精明的业主已就这一问题提出反对的意见。国内的吸附法油气回收设备普遍采用纯活性碳吸附法回收油气。此前日本也曾经使用过采用活性碳吸附法的装置。然而作为吸附剂而使用的活性碳在吸附油气时会产生相当量的吸附热, 因此难以实现稳定的运行。实际上在上世纪90年代的日本, 由于吸附热而引起异常压力上升等故障接连发生, 因此在日本政府的指导下, 这种用于汽油蒸气等高浓度可燃性气体的回收方法, 在日本就不再适用了。目前在日本, 采用活性碳吸附法只用于主要是非燃性化合物的油气回收。现在日本石油公司使用的是采用疏水性硅胶作吸附剂的改良型吸附法, 疏水性硅胶具有的优点:

►无机物, 不可燃, 本质安全, 降低安全风险

►与活性相比硬度高, 结晶结构稳定, 在设备设计使用年限内可作静设备来考虑

►定制的细孔孔径和比表面积, 有利于油气的吸附和解吸, 同时由于没有微孔和超微孔的存在, 不会形成热量的聚积

►相同体积, 热容积大于活性炭, 因吸附热带来的温升低, 相同体积, 对高浓度油气的吸附量大于活性炭, 却不会象活性炭那样因产生大量吸附热而导致系统内温度急剧上升, 疏水性硅胶温升只有10度左右, 从而大大提高了装置的整体安全性能。

►宏观为球状结构, 吸附质通过时, 不生产偏流, 没有沟道效应

►具备一定的导静电能力

图一与图二直观的显示了普通硅胶与疏水性硅胶的结构差异。

可以看到, 通过特殊的制备工艺, 在保留硅胶原有特性的情况下, 通过去除硅胶表面硅烷醇基, 使硅胶表现出不同于普通硅胶的疏水特性, 增强对油气的亲和性, 同时进一步强化了结晶结构的强度新日本石油公司为适合中国国情开发的硅胶+活性炭吸附技术, 采用下层填充硅胶, 上层填充活性炭的双层的高温热点产生几率极小, 而硅胶的强度硬度大, 使用寿命长, 可以达到20年以上, 没有更换吸附剂产生的二次污染问题。而硅胶的填充间隙大, 压损较活性炭小, 可以不加抽气设备, 相比活性炭有较大的优势。

下图是疏水性硅胶 (S-3, S-6) 与中孔活性炭 (MPC) 的等温吸附特性曲线对比

可以看出, S-6, S-3两种硅胶吸附特点如下:

S-6:平均细孔直径60

对低浓度VOC的吸附量少, 但高浓度下吸附量急剧增加。

S-3:平均细孔直径30

对低浓度VOC吸附量多, 但中高浓度的气体吸附量几乎不变。比S-6细孔直径小, 因此与S-6相比解吸效率差。

还可以看出, 中孔活性炭对低浓度油气的吸附能力大于硅胶, 所以将MPC填充于吸附塔的上层, 发挥其对低浓度油气的吸附能力强这一特点, 是一个很好的选择。

上一篇:保险业与政府责任下一篇: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