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优秀作文优在何处

2024-07-10

高考优秀作文优在何处(精选3篇)

高考优秀作文优在何处 篇1

2013年江苏高考作文体式, 被称之为“新材料作文”。这是江苏自2004年自主命题以来首次在试卷中出现材料作文。可以预见, 未来几年江苏高考作文也必将沿用此体式。这样的命题方式, 为考生提供了更为广阔的思维空间, 立意和选材都更加灵活和自由, 给江苏广大高三师生带来一股新气象, 获得诸多好评, 甚至有评论认为: “2013年江苏高考作文是重大突破。”与此同时也给人们带来新的思考甚至困惑, 主要问题之一即“新材料作文”到底“新”在何处? 笔者有幸参与2013年江苏高考作文阅卷, 现结合阅卷体验就这一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对“新材料作文”的错误认识: 迷信“最佳 立意”

2013年高考结束后, 省内一家知名媒体邀请一位资深语文教师点评语文作文试题, 这位老师分析道: “需要注意的是, 往年在改作文的时候, 会把关注点放在这篇文章是不是写得好, 而今年在关注写得好的同时, 写得‘准’显得更为关键。”这位老师的观点其实代表着相当比例的江苏高三语文教师对新材料作文在审题立意上的基本认识。其所言“准”, 在教学实践中往往被表述为“最佳立意”, 即一则作文材料, 必定有一个最中心的意思, 在提炼出材料最中心意思的基础上构思的作文立意即为“最佳立意”。考生只要找到了材料中的“最佳立意”, 即使表达不尽如人意, 得分也不会很低; 相反, 不论作文的表达如何到位, 只要学生在审题立意上没有找到“最佳立意”, 文章往往会判为“偏题”, 其得分势必不理想。苏南某市2013届一模作文中, 全市高三学生作文不及格率近百分之四十, 究其原因, 在于教师阅卷时将作文的立意狭隘地限制在所谓“最佳立意”中。这种风气的盛行, 导致全省很多地区的学校在去年一年的高三作文教学中, 师生的主要精力不是放在如何丰富表达内容、如何写出有真情实感富有个性的文章上, 而是想方设法提高学生所谓“审题立意能力”, 即找到“最佳立意”的能力, 这给全省高三作文教学带来了消极影响。

二、命题之不足: 立场过显, 边界过宽

一线教师对新材料作文特点的认识存在误区, 2013年江苏高考作文的命题设置也存在令人遗憾的不足。其主要问题之一就在于作文材料的最后一句话: “大家若有所悟, 那里的环境也许更适宜吧, 小小的蜡烛竟会产生这么大的影响。”它暗示考生要从这句话中提取出立场与观点。这样的作文命题给考生的审题立意造成极大干扰和限制。正是材料中这句立场导向过于明确的关键语句, 直接导致2013年江苏省近七成考生立意集中在小与大、细节上, 出现审题立意的大面积撞车。从科学性角度审视, 这不得不说是作文命题的一大硬伤。

2013年江苏高考作文的另一处不足是题目要求的边界过宽。题干为“阅读下面的材料, 按照要求作文”, 按什么要求作文? “①角度自选; ②立意自定; ③题目自拟; ④除诗歌外, 文体自选; ⑤不少于800字。”这样的题目要求, 从立意角度来看, 考生是不是什么都可以写? 学生审题立意的边界何在? 显然, 这样的题目要求, 存在边界过宽的不足。对比全国其他高考新材料作文题, 都会在题干中明确要求考生“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的范围作文”, 比如2012年全国大纲卷作文题中就有“请在材料含义范围之内, 自定角度”的语句, 2012年浙江高考作文题则要求考生“不得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的范围作文”, 这就给考生在审题立意上设定了基本的边界。这种边界的存在, 是命题科学性的体现, 有利于考生对作文材料内容含义的正确把握, 也保障了高考作文阅卷标准的科学性和操作性, 反之亦然。

2013年江苏作文命题存在立场过显、边界过宽这两处不足, 究其原因, 恐怕与命题人在新材料作文特点的认识上出现偏差有关。

三、新材料作文“新”在何处: 材料文本具有多 义性

何为“新材料作文”? 教育部考试中心余闻给出了这样的界定: “给材料, 但不给话题, 在材料范围内以自主确立角度立意、文体、标题为特征的命题形式, 它把话题作文中的‘话题’与‘材料’的功用都集中到‘材料’身上。‘材料’与‘题目’ ( 包括标题与话题) 相比, ‘材料’更贴近生活的原型, 让审题不是从‘题目’出发, 而是从‘材料’出发, 从而使试题更具开放性, 更能启发考生的发现能力、判断能力和选择能力。考生的作文在材料含义范围之内就符合题意, 在材料含义范围之外就偏离题意。”教育部考试中心的张开、赵静宇也给出了类似的界定: “2006年开始, 教育部考试中心高考语文命题组开始使用新型的材料作文题型。这种材料作文就是给出事实材料, 在材料内容及含义范围内, 由考生自主选择角度, 确定立意, 明确文体, 自拟标题。”可见, “新材料作文”与先前材料作文最大的区别在于前者具有材料文本的多义性, 考生在提供的材料含义范围之内作文即符合题意。

事实上, 2013年江苏高考作文也是严格按照这一标准进行评卷的。阅卷专家组明确表示“提供给考生作文的‘材料’, 总是多义的。单义的‘材料’, 十分罕见”, 正是由于他们对新材料作文多义性的认同, 在审题立意上才有这样的要求: “所谓‘材料’中‘最主要的含义’, 往往见仁见智, 难以归一。2013年的考题体现了这一点, 故考生的视角和立意, 只要与‘材料’的人、事、情、理相关, 在‘材料’的固有范围之内, 就予以认可。这则‘蝴蝶与探险者’材料的‘含义边界’是: 人与自然, 人与社会; 和谐, 美; 大与小, 互动等。在此前提下, 重点考查考生的文章究竟写得好不好。”

我想如此“宽泛”的立意边界肯定让不少迷信“最佳立意”的语文教师惊讶不已。事实上, 在审题立意上过于狭窄, 极易限制甚至扼杀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导致学生思想的平庸化, 也不利于人才的选拔。

四、立意原则: 源于材料, 多元有界

新材料作文提供的材料文本具有多义性这一特点, 使得考生在审题立意上具有很大的联想和自由发挥空间, 有利于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正是基于这一特点, 我们可以将新材料作文的立意原则作这样的表述: 源于材料, 多元有界。

“源于材料, 多元有界”, 指考生的文章立意, 应当是源于试题提供的材料, 在材料含义范围之内多角度审题立意, 如果超出材料含义范围这一边界, 则视为偏题。试题提供给学生的材料文本具有多义性, 这就使得新材料作文具有了“角度自选”“立意自定”的多种可能性, 因此考生的作文立意应当是允许“多元”的。与此同时, 由于试题提供的任何材料文本, 都有语境义和聚焦性, 故考生在“自选”和“自定”时不能越出“材料”能指所指的“固有范围”, 不可脱离材料、没有边界地任意发挥。因此, 考生的作文立意应当是“有界”的。

2013年江苏高考作文阅卷, 在审题立意上也遵循这一原则。考生如果从“人”“事”“情”“理”等角度入手, 抓住“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平衡”“和谐”“美丽”“小与大”“关系”“影响”等关键词, 形成的“不脱离材料内容或含义范围”的立意, 都是切题的。如此宽泛的立意给学生提供了广阔的写作空间, 如一篇名为《学会适应》的文章, 写蝴蝶不应该在有蜡烛后离开, 要适应新环境, 由此深入论述社会中人们要适应新环境。作者在立意上源于材料, 反弹琵琶, 自圆其说, 表达也非常出色, 被判为一类卷。在阅卷过程中, 阅卷教师们也始终坚守材料边界这一底线。如一篇名为《量变引起质变》的文章, 通篇举例论证“量变如何引起质变”, 立意与材料含义无关, 视为偏题, 被判为四类卷。

我想2013年的江苏高考语文作文阅卷给2014届江苏高三作文教学发出的一个最明确、最积极的信号就是: 明确了新材料作文提供的材料文本具有多义性特点, 审题立意上遵循“源于材料, 多元有界”原则。这将有力纠正广大高三师生对新材料作文特点的片面认识, 有利于广大高三师生从先前追求所谓“最佳立意”转变为认同新材料作文提供的材料文本具有多义性, 这也将提升全省2014届高三语文教学, 尤其是作文教学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高考优秀作文优在何处 篇2

时间飞快,转眼间我们又度过了新的一个学期,在这个学期里有很多“优”值得回味。

学习更进步

在这一学期我们的学期有了很大的进步和提升,这都要归功于老师们的方法,同学们的努力。在数学我们是下足了功夫。没到周五我们都要周考一场,这卷子是老师自己做的,分a卷和b卷,学习好一点的做a卷,学习差一点的了就做b卷。这有利于同学们的总体提高。而且万老师还特意从网上买来奖杯,这奖杯是做什么用?每次的小组周考冠军就可以拿到,这可是让更多的人去抢这个周考冠军。这次考试我们英语也有很大的提升,这是因为我们每天的默写,每次晨读过后在值日班长的一声令下同学们都低头开始默写,这一定我们五班的一大特色,这默写一天的内容是不多,但累计起来也是一大进步。在最后复习的时候老师还给我们复印了资料,而且万老师还给了很大的.一个奖励,谁考过了六班的最高分就给红包这就让更多人去奋斗。

生本更争优

生本课堂一直是我们五班的一个特点,从进入五班时就开始听说这个新鲜词,什么是生本?就是以学生为本。上课都是学生上课,背课。这一个学期我们就上了不少生本课,你看,那一个个小老师这在台上有声有色的讲着呢!不要看他们年纪小,智慧可不小了,他们分工明确,有点讲题,有的换着幻灯片,有的在黑板上板书他们不慌不忙,个个井然有序。在这一个学期我们有两节公开课,又是小老师讲课,坐在下面的是各种老师,有100来人,小老师一点不慌张,还是把课讲完了,迎来了老师们的热烈掌声。

纪律更严明

还记得那时疯狂打闹的课间吗?现在到是见不到了,这是为什么呢,因为没到下课值周班长就会在后门看谁疯狂打闹,要知道上了黑名单可不是什么好事。就这样在班长的监督下我们养成了习惯,下课如果不上厕所就不出去,在位置上看看书,想他人问问不会的题,快上课了同学们拿出书先预习。老师来一看心里一定美滋滋的。我们的课间也更安静了。你看那淘气的陈落又大声喧哗了,值日班长正让他在后门捂嘴呢!下课的纪律好了,学习的氛围浓了。

密可优在肉鸡生产中的应用 篇3

近年来, 虽然饲料添加剂在肉鸡生产中被广泛应用, 但对饲料中霉菌毒素还未达到有效控制, 肉鸡生产中霉菌毒素中毒现象还时有发生, 中毒后, 临床表现生长缓慢、消瘦、拉饲料样不消化的粪便 (料粪) 。腹泻, 球虫、肠炎反复发病, 严重影响饲料利用率, 增加死亡率和药费投入。给养殖户带来一定程度上的经济损失。

瑞普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密可优, 有效吸附降解霉菌毒素, 快速恢复胃肠道机能, 提高饲料报酬率的作用。为探讨密可优添加到肉鸡饲料中的效果和价值, 笔者在东辽县华鹏牧业有限责任公司下设的泉太德丰六组养殖场进行添加密可优饲养爱拔益加肉鸡效果对比试验。

1 肉仔鸡的引进与分组

在华鹏牧业责任有限公司孵化场选用1日龄爱拔益加肉仔鸡3 000只, 对鸡群进行常规免疫后随机分成3组, 分别为对照组和试验组1、试验组2。每组1 000只, 雌雄各半。

2 饲养管理

称重入栏后3个组在相同饲养条件下的禽舍中喂养, 严格规定饲喂时间, 对照组中加入密可优, 饲喂方式采取自由采食、自由饮水。

3 饲养过程各项指标记录

4 试验效果分析

4.1试验结果表明添加密可优组肉鸡平均日增重比对照组提高18.63%, 料肉比改善7.07%, 成活率比对照组提高了3.75%。

4.2密可优的应用有效降解饲料中的霉菌毒素, 快速恢复胃肠功能, 减少肉鸡腺胃炎和肌胃炎的发生。有效地降低了药物的开支, 每只鸡减少药物开支0.5元。

4.3密可优的应用大大提高了饲料报酬, 提高肉鸡日增重, 降低了料肉比, 按一个饲养周期每只肉鸡出栏体重2.5 kg计算, 每只鸡可节省饲料0.375 kg, 每千克饲料按4.7元计算, 可节省支出1.76元。

5 效益分析

5.1 经济效益

通过密可优添加的应用, 提高了肉鸡的成活率、饲料报酬、出栏体重, 减少肉鸡胃肠疾病的发生, 节省了药物支出。出栏一只肉鸡按2.5 kg体重计算, 可节省饲料及药物支出2.26元。如果在全县推广密可优添加技术, 年出栏1 000万只肉鸡, 则全县肉鸡养殖户每年可增加经济效益2 260万元。

5.2 社会效益

通过密可优添加饲养肉鸡, 降低了肉鸡养殖风险, 提高了养殖户的经济效益, 增加了农民收入, 激发农民养殖热情, 推动畜牧业的发展, 从根本上解决了农村劳动力过剩的问题。

5.3 生态效益

上一篇:实践教学中心下一篇:金刚石岩心钻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