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生学会感恩论文(共10篇)
教学生学会感恩论文 篇1
著名的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教师的全部工作就是为人师表, 教的目的是为了不教。”而未来社会对教育的要求, 归根结底是对教师的要求,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深入, 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不断地完善自己, 充实自己, 形成自己独特的教育教学风格, 实现由“工匠型”教师向“专家型”教师的转变;才能淡薄功利, 全心全意地把知识、智慧、爱心全部奉献给学生。
众所周知, “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 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中职学校学生经过2-3年的在校学习实习培训后就走向社会, 这迫切要求教师教学生学会学习, 奠定学生终身学习的基础。
一、转变教学观念, 让学生具备从学校学习走向终身学习理念。
教育是为了人的发展, 而现代教育是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 而主体教育是以人为本的教育, 是“要在人的内心和行为两方面同时造就一个人, 造就一个不同于以前人的独立自主的、有热情、有个性、有尊严、有责任心的人”。现代教师应该具有与时代精神相通的教育理念, 而学校学习是学生在各类学校的特定环境中, 按照教育目标的要求, 在教师的指导下, 有目的, 有计划的组织地进行的一种特殊的认识活动。学校学习在现代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中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终身学习不等于学校学习, 但又不排斥学校学习, 而是把学校学习当作终身学习的一个阶段, 二者相互联系, 相互促进。一方面, 学校学习是终身学习的基础和指导;另一方面, 终身学习又是学校学习的最高目标和境界。要使学生从单一的学校学习走向终身学习, 就要转变教学观念, 在教学过程中, 注重引导教育学习, 搞好学校学习, 传授有效的学习方法, 培养学习能力, 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打下终身学习的基础。也只有这样, 学校所培养的人才是适应社会市场经济时代需要的人。
二、改变学生学习方法, 教学生从学会走向会学。
学习概括的说有两种方式, 一是维持性学习或称适应性学习, 它的功能在于获得已有的知识经验, 以提高解决当前已发生的问题的能力, 即“学会”;另一种创新性学习或自主创新性学习, 它的功能在于通过学习提高一个人发现吸收新知识, 新信息和提出新问题的能力, 以迎接和处理未来社会发生的日新月异的变化, 即“会学”。当今的信息时代要求学生在学习方式上实现从“学会”转向“会学”, 不段掌握新知识。实现这一点的关键要由教师引导学生来完成。
众所周知, 教学过程中教师是主导, 学生是主体。学生具有主观能动性, 自主性, 自为性, 弘扬这种主体性已是当代教育的核心。叶圣陶说过“对于学生来说, 能够得到一把开启智慧大门的钥匙, 养成一些良好的习惯, 练就几路真正有用的本领, 那才是最大的实惠, 终身受用的好修养”。因此要充分利用学生求知的本能, 给学生一个思维的空间, 引导学生学会学习。
常言说, 寸有所长, 尺有所短;月有圆缺, 学有迟速。学生的差异性必然存在, 教师必须承认并尊重这种差异, 使各种类型的学生都得到关注和尊重, 都获得应有的发展。中职生大多来自初中毕业生的中下游, 学生多数自我约束能力较差, 进取心不太强, 学习被动, 缺乏自觉性, 没有找到有效的学习方法, 是不太会学习的人, 有的还存在厌学的情绪。而他们却是我们教育的主体, 那们我们更要关心和帮助这一学习有困难的群体, 晓之以理, 动之以情, 感化, 引导尊重他们, 给他们创造的机会, 让他们体验成功的快乐, 努力探究、懂得合作。为学生创造和谐民主的学习环境。培养他们逐步从厌学转向乐学、从被动学习转向主动学习、从学会转向会学。
1. 因材施教“激”学生
激指激趣, 激励。激趣即激起学生对学科浓厚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打开智慧之门的钥匙。教师要在教学中自然引入新科技信息, 巧妙使用幽默, 适当增加演示, 变抽象为具体, 采用多种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激励指发挥学生学习能动性, 鼓励学生自觉, 主动的学习, 对他们进步及时给予鼓励, 使他们有信心有毅力克服困难, 探索新知识, 让学生始终能主动做学习的主人。
2. 引导学生积极“思”。
思指思考, 思维。我国大教育家孔子早在春秋末期就注重学与思的结合。学习不思考等于吃饭不消化。思维从疑问开始, 因此, 教师要经常巧设悬念, 多给学生一些自主学习的空间。教师可在旧知识向新知识过渡时设疑, 也可在知识的比较引申时设疑。课下时间充足可留思维难度较大的问题。由于学生程度不一, 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 要给学习较好的学生安排一些相对较难的题目, 给学习较差的学生安排难度不是很大的题目, 让每个学生都有思考空间。有疑问便引发思维, 有思维便引起求知, 想求知便寻求方法, 学生便主动向会学过渡。
3. 适时“导”
导指启发引导, 导知以行。教学活动是教师指导下的学生主动学习的活动。教师及时疏导, 会把学生引入正常轨道, 让学生少走弯路, 寻找捷径, 寻求有效方法, 可事半功倍。如我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跟上教学思路, 抓住所观察的事物的特点, 重点, 逐步解剖, 然后采用分析, 综合, 对比, 概括的图示法找知识间的联系与区别, 进而遇见事物发展变化的趋势, 并启发学生先主动做, 后给予总结, 实现从学会向会学转变
4. 鼓励学生大胆“创”
创即创新, 是会学及其重要的标志。目前社会以进入信息化时代, 计算机网络文化和信息技术大大增加了寻找信息的可能性, 信息高速公路向世界的各个角落延伸, 为人们提供了一个取之不尽的信息宝库。现实已迫使人们进行反思, 学生不可能以结束学校的学习作为学习的终结, 学习要贯穿人的一生。学生只有学会学习, 方可利用这些资源, 并对其进行加工, 从而创新, 发展。因此, 教学中要给学生适当的自由空间, 让学生自主发展, 自我约束, 自行设计, 自我预见, 让学生在自我发展中创新。总之, 教师要努力创造一种愉悦, 宽松, 民主, 自由教育环境。逐步培养独立, 完善的主体人格, 教学生学会学习, 让学生获得打开终身学习之门的钥匙, 这对学生的一生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总之, 要做到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 就要关心、尊重每一个学生, 使其在学校做学习的主人, 获得终身学习的本领。
教学生学会做人 篇2
一次,作为住校生的他没有按照规定时间熄灯,受到老师的批评。但他以自己在复习功课为由,顶撞老师,不服从管理,最终学校把他的家长请来对他进行了批评教育。还有一次,班里组织全班同学去爬山,作为一项集体活动,他却拒绝参加。他英语成绩不错,老师请他在家长会上介绍一下自己的学习方法和经验,他却只讲了一句“多阅读呗”。
我注意到,他虽然学习很好,但平时却不太关心集体活动,有些封闭,以自我为中心,不太善于与他人交流和沟通。据他的父母讲,他在家里话也不多,很少同父母交流。客观地说,类似的情况在其他一些同学身上也不同程度地存在。我感到这是一个非常值得重视的问题。它不仅会影响班集体建设,不利于学生个人的全面发展,从长远看,还会影响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对其今后的成长和发展很不利。
于是,我把学期工作的重点放在如何教学生学会做人和培养学生健全人格方面,在班上召开了“成功者的秘诀——具有健全的人格”班会,组织学生开展“什么是健全的人格”的讨论;模拟“人才招聘”会,请大家畅谈未来社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召开“我爱我家”系列班会,加强对学生进行爱国思想、优秀品德、良好习惯和高尚情感的教育,旨在引导学生热爱祖国、关心集体、孝敬父母……
通过班级组织的各种班会和讨论,学生懂得了要想适应未来社会的发展和需要,就必须要努力做到全面发展,引导学生自觉避免只顾学习成绩而忽视其他综合素质的偏见。很多同学在这些活动中受到不同程度的触动,班级面貌焕然一新。前面提到的那位同学也有了不小的变化,主动请老师课上提问他,还自觉帮助别人打扫卫生。特别是在一次班级才艺展示活动中,本来没有安排他表演,他竟然积极要求上场表演口技,令同学们刮目相看。
去年教师节那一天,我收到了他的一封来信,信中说:在教师节之际,我要特别地感谢您一年中多次给我的教育、帮助和鼓励,使我从一个只知道足球与数学的孩子,逐渐变成了一个懂得要全面发展的有志青年;从一个不会与人沟通的孩子,变成了会与人沟通并且爱说爱笑的人……
教学生学会做事 篇3
案例:
金秋十月, 学校举办秋季运动会。在全体学生的共同努力下, 报名、训练、比赛等各项工作开展的有条不紊。运动会的第一天, 我们班就取得两项第一, 四项第二的好成绩, 我心中暗自窃喜。第二天早上, 我到运动场布置完工作后, 回到办公室处理一些事情。这时我接到校保卫科的电话, 说我们班有个学生, 违反学校的纪律, 翻墙头被逮住了, 让我到保卫科去一下。
带着不安和气愤, 我匆匆赶到保卫科。一进门就看见我们班的王磊同学站在那里。又是他, 这个不省心的学生!我心里想。王磊入学分数不高, 第一次见到他, 留着长长的、像鸟窝一样的头发, 桀骜不驯的样子, 我就知道这是个“刺头”。
保卫科长见到我, 简单介绍了情况, 要班主任协助教育。我强按住心中的怒火, 想“他为什么要翻墙头?”这个孩子虽然平时比较随意, 好做些出格的事情, 但是并不是那种没头脑的, 这样做肯定有原因。再说学校的墙头有三米多高, 翻越这么高的墙头, 有没有伤着?于是, 我首先关心他有没有受伤。他本来以为我要批评他, 听到我的话, 很吃惊。诺诺地回答“跳下来的时候, 脚扭着了。”我将他带到校医室, 检查后发现轻微扭伤, 问题不大。学校校医室没有冰块, 我又派同学去买冰块给他脚踝冷敷, 减轻疼痛。
看他情绪稳定下来, 我问他:“为什么要翻围墙?”他说:“因为看其他班级买葡萄糖给运动员增加体力, 我也想去买。但学校规定运动会期间, 学生不许随便外出, 必须有班主任批的条子才能出校门。我找不到你, 一时心急, 就采取了翻墙的下策, 没想到被保卫科发现了。”于是我没有过多的批评他, 还肯定了他为集体荣誉愿意做事的行为。
利用这件事我专门召开一次主题班会, 教学生应该如何做事。我把这件事向同学们做了介绍, 然后问大家:“做事反映了一个人的办事能力, 做事要考虑用什么方法做和做什么样的事。王磊同学为了班集体, 主动去买营养品, 是去做正确的事。老师不在, 怎样做方法才是正确呢?”
同学们思考了一会回答:可以打老师的手机, 及时和老师取得联系 (在开学的第一天, 我就将自己手机号码告诉全体同学) ;也可以说明情况, 请其他班主任代写;不能出去, 可以请其他班同学代买等等。也就是说这件事是可以用正确的方法来做的。但是采用翻墙头的办法出去, 显然是用错误的方法去做正确的事情。
我再启发大家:“王磊同学如果决定采用翻墙头的方法出去, 就翻墙头这件事, 怎样做才是正确的呢?”
同学们七嘴八舌地发表自己的看法:挑墙头不高、脚能蹬住、容易的地方翻;要看看墙体是否结实, 注意个人安全;还要看看有没有人, 不要被发现……而王磊同学不仅违反了学校纪律, 自己还受了伤, 可以说是用错误的方法做错误的事情。
所以今后我们要学会用正确的方法去做正确的事情, 这样才能将事情真正做好。
摘要:教学生会做事不仅有利于他们在校学习, 对他们今后的工作和家庭生活都具有重要意义。利用典型案例适时对学生进行教育, 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真教学生学会自主独立 篇4
十几年前,一位同学曾写给我这样一封信。当时是写在了周记本上的,复印稿我保留至今。信中提到的那位晓明同学,当时确实默写错了不少。我当即要求他认真准备,过两天单独到我办公室来默写。可是,当两天之后他仍旧不会,还很不服气,于是我们师生大吵了一通,我又到班级教室里愤极地“大骂”了一通。同学们都只是低着头,默不作声。本以为这件事就该这样结束了,一切照着原样继续就是了。可是,读了这位同学的信,我的心无法平静了,我就此做了深刻的反思。常言道:穷人的孩子早当家。穷人家的孩子为什么会“早当家”呢?理由其实很简单,就是家里穷,没有什么好依赖的,只好自己出力气,自己救自己。我当时想,学生不也是一样的吗,让他们“穷”得什么依靠都没有,只能是自己主动地去学去做,他们才有可能真正做实做好。教学教学,教师要教学生自己去学会和会学。在学中做,在做中学,这才叫真教学、真学习和真进步。让学生自己把能做好的事情都做好,这不仅可以加深他们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还可以慢慢培养他们自主学习的自觉、习惯和本领。于是,我欣然接受了这位同学的建议,大胆地迈出了这第一步。
开始时,个别同学不太适应,总是想搞点小动作,偷偷摸摸底打点儿“小抄”。时间一长,经过我的认真监视,反复个别做工作,不断地整体强调,同学们慢慢就都习惯了,也越做越好了。这期间,一些同事(甚至有的校领导)不很理解,更不认可,认为这样做是老师在偷懒,是在糊弄学生。但是,我没有让步,而是更加坚定地走下去,就是要做出个样来给持怀疑态度的人看看。我常常激励学生:教改一定要从先改变我们自己来扎实做起,一定要回归学习的本真,自觉自主地真学习,要在这样的学习过程中自助发育自主精神、独立人格,做一个永不自欺欺人、独立自主的真人,一定要做出个样来给那些担心的眼球看看。时间一长,学生不仅养成了自主、自觉的好习惯,还普遍提高了默写成绩(至少不比其他班级差)。就这样,我们师生用扎实的真学习赢得了成绩,更赢得了别人的认可和尊重。
有了这样的成功之后,我又开始在新的领域进行尝试,自然无痕地培育学生的这种自主精神和独立人格等。首先尝试的是“课前5分钟经典古诗文诵读”活动。有中学语文教学经验的人都知道,文言文和现代文教学一般都是交叉进行的。在教现代文的时候,文言文教学就要停一停,而这“停一停”则往往又会造成学生对文言文“陌生”。因为,文言文毕竟是用已经消逝了的古代语言形式写成的,而文言语感又不是一天两天就可以培养起来的。于是,我要求学生每堂讲读课前5分钟都用来自读一篇或一段经典古诗文,既培养学生的文言语感,也可以自助式发育学生自主独立的精神和人格。经过一个多月的师生共同努力,同学们真的就养成了“课前5分钟诵读经典古诗文”的好习惯,就是我出差在外(其他老师代课),他们也会自主地做完这一“固定动作”。这样的“固定动作”,不仅很好地培养了学生文言文语感、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更激发起了学生学习文言文的热情和自觉性,促进了他们对古典文化精华的吸收和弘扬。自从我进行这项课堂教学改革(近十来年)以来,学生普遍都喜爱学古诗文,文言文语感也很好,古典文化素养的积淀也比较厚实。
这之后,我又开始了“学生自主订正作业”的改革实验。具体做法是,学生交上作业后,我初阅、签字、简评,了解情况,之后发回去让学生对照答案自觉、自主地订正,而后再把看答案都还有疑难的问题反馈给我,由我来有针对性地讲析或个别处理。这项改革目前也已历经七八年之久了,很受学生的欢迎,教学效率和效果都很突出。当然,相对于前两项改革而言,这项改革的难度更大,更是经历了学生由不自觉到较自觉和很自觉,家长由担心到比较认可和完全认可,学校领导由不放心到叫放心和完全放心的坎坷历程。反正是学生很欢迎,做得又很积极主动,成绩也很不错。最为可贵的是,学生还慢慢养成了自觉和习惯,提升了素养和能力,发育了自主独立的精神品格。最后,就大家也就都认可和放心了,这项改革实验也就常态化了。
不过,这个过程当中,还是发生了一些比较头疼的“插曲”。几年前,戈辉同学的考试成绩连续不理想,家长到学校来了解情况。我把戈辉同学叫来询问原因,可他却说自己一直都在严格落实我的“教法”,就是不见明显效果,搞得我很尴尬,只好让家长再耐心等待和观察。事后,有同学向我反映:戈辉同学根本就不好好落实我的“教法”。做作业时爱抄别人的,订正时又只管抄答案,不认真找出自己的不足,总是感觉良好。为此,我又找来戈辉,指出他的毛病,他还是死不承认,我又不好直接说出是谁反映的,又是一肚子气。后来,我就换了招数,专门选一些有难度的问题来询问戈辉同学是怎么理解答案的。这回,戈辉同学露馅儿了,不得不承认了错误,从此就用心订正答案了,成绩也上来了。类似“插曲”还有一些,就不再絮叨了。总之,办法总比困难多,只要教师真心想让学生自主学习,总会想出一些好办法来的。著名特级教师钱梦龙曾讲:“观念出智慧。”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当下,为了高考有个高升学率,我们的很多高中学校简直就成了快出“高分学生”、多出“高分学生”的加工厂了。教学不讲方法,不寻规律,不研究教学生学习、探究、思辨和发现的策略,更不研究如何健全地发育学生和立魂树人,只是一味地要求师生苦干、蛮干、拼命干。早上6点、晚上10点半,中午休息不到一小时,几乎没有几天节假日,这在一些学校高三年级早已稀松平常了,就是高一高二基础年级,也都是早做准备早抓到位。在这样背景下,教师都被挤着压着整天在死教死考死练死评,为“分数”而战,为所谓高升学率的“荣耀”而战,哪还有什么心思想象如何改进教法,如何既教好文又立好人呢?学生都成了只会接受,只知道做题的机器,就更不会自觉、自主地学习、做作业和反馈问题了。一句话,只要学生上了比较理想的大学,只要学校能够较光彩地把学生推向高校大门了,至于学生身心健康状况到底怎样,将来有到底如何去发展谁还去管它!不仅如此,政府部门、教育行政管理部门还要连年给学校下达“步步高”式的高考指标,大力助推这种“目中无人”的应试教育。同时“只看分数不问人”的教育教学评价也愈演愈烈,哪个还能够静下心来好好想想高中教育这样搞下去到底还有没有出路!
在这样的高中教育大背景下,我真的希望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都不要曲解“办人民满意的教育”这句话,都不要无视学生的身心健康和未来发展,更希望每一位高中语文教师都能够尊重学生,相信学生,按语文教与学的规律办事,在教学中充分发掘他们的自觉性和自主性,培育学生的自觉和惯习,教学生学会、学好语文,会学会用语文,既学好文又立好人。
想念的董老师,您现在一切都还好吧。又到教师节了,又想到了您的辛劳,想到您对我的好。想想自己当初爱面子,就是不肯在我爸爸面前承认自己的偷懒和不认真,真是有一种道不尽的惭愧啊。董老师,当初您的宽宏大量、真心诚意深深打动了我,激起了我的上进心。今后,您的精神和品格还将激励我更加努力地去做,并且一天比一天做得更出色!董老师,祝福您节日快乐,桃李满天下,好人一生平安!
教学生学会积累“我的活素材” 篇5
十几年前, 一位同学就问过我这样的问题。今天, 还不时有学生会问这样的问题, 尤其是高一年级的。记得当时我并没有急于回答这个问题, 而是给那位同学讲了《曾子杀猪》的故事:
从前, 曾子的夫人到集市上去, 她的儿子哭着要跟着去。她对儿子说:“你回家, 等我回来杀猪给你吃。”她刚从集市上回来, 看见曾子正准备捉猪来杀。他的妻子阻止他说:“不过是和孩子开玩笑罢了。”曾子说:“小孩子没有思考和判断能力, 等着父母去教他, 听从父母亲的教导。现在你欺骗孩子, 就是在教他欺骗别人。母亲欺骗了孩子, 孩子就不会相信他的母亲, 这不是用来教育孩子成为正人君子的方法。”于是 (曾子) 就杀猪煮肉 (给孩子吃) 。
讲完故事, 我问那位同学:“你从这个故事里读出来什么?”他说:“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 母亲欺骗孩子, 孩子也会从他们那里学会去欺骗别人。”我再问:“还有吗?”他摇头。我接着说:“如果你只停留于‘正人先正己’之类立意的作文时才会用到这个故事, 那不是太浪费素材了吗?”
接着, 我又启发他:要跳出“欺骗”, 从“父亲坚持杀猪”、“儿子的希望”、“社会评价”等维度来思辨。结果, 真的是令我喜出望外:那位同学想到了“父母和孩子在人格上是平等的, 尽管小孩子尚不明事理, 母亲也要尊重他, 要讲诚信, 要兑现承诺”;“儿子希望母亲回来能真给他杀猪, 这是经母亲允诺的合理诉求, 作为与父母在人格上平等的儿子, 他有权得到满足”;“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 也是孩子学习做人的榜样, 有做好孩子人生榜样的义务, 不可不谨言慎行”等。火候已到, 我趁热引导:“故事的浅层寓意是人人可见的。如果仅仅停留在此就去死记硬背, 就是背出几座山似的素材也还都不是你自己的。但是, 假如你真的用心去深入感受了, 用大脑去深入、多维地思辨了, 你就会更深入、多维、独到地把握住素材。这才叫深深打上了你自己生命烙印, 成了‘我的活素材’”。
一般语文教师的失误就在于, 动辄逼着学生背名言警句和写作素材, 岂不知学生哪里尽是“巧妇”。他们往往绝非透彻、多维的理解和消化, 而只是被动地死记硬背, 在一堆一堆地形式上占有, 也就往往用不上或不好用。那么, 究竟该怎样做好呢?
第一步, 课文教学过程中引发学生自主思辨。比如, 教学《渔父》。课文的主旨内涵是:屈原为守住自己的高洁之志, 不与世俗同流合污, 不惜用死来表达自己的高洁与忠烈, 死得其所。学生写相类主题的作文时就运用这个素材。其实, 教师完全可以引发学生进行发散性思辨和探究:屈原到底应不应该选择死?让学生自主思辨、发表自己独立的见解, 只要他们讲的都在理, 就给予鼓励。此外, 像引发学生对屈原和司马迁的人生选择进行对比性思辩 (屈原宁死不肯同流合污, 司马迁为理想隐忍苟活, 谁的做法更可取?) , 对老庄的“无为无功”思想进行引申性思辨 (老庄的无为无功思想对当今社会的人们有什么价值?) , 等等, 都是很有益的做法。课内引发学生自主思辨, 初步学习自主积累“我的或素材”, 这是在教学生“打样”, 更有意义的是自然地由课内向课外延伸, 指导学生踏实走好第二步和第三步。
第二步, 指导学生在课外美读中自主积累“我的活素材”。课内打好样, 学到了方法和门道, 课外阅读美文时, 教师要指导学生也像课内学课文那样自主且自觉地运用发散、引申、逆向等多种思维方式, 对所阅读的美文的主旨内涵进行多维、深入的思辨和探究, 进而生命化、个性化地积累打上了自己生命烙印的活素材。尤其是各种考试题上的美文, 教师更要用心指导学生进行多维、深入的思辨和探究, 直至他们养成这样的自觉和惯习, 在这种被动的考练中主动思辨和提升。我的教学经验证明, 这样做更符合学生学习生活的实际, 也更有利于收到好的教学效果。
第三步, 引导并督检学生在课外见闻中主动积累“我的活素材”。现实生活中, 每天都会发生一些故事、事件等, 尤其是那些引起社会关注和热议的, 教师都应该引导学生去主动接触、思辨和体悟。不仅要养成多维、深入思辨和探究的自觉, 还要督检学生写好思辨性随笔, 养成良好习惯。这样一来, 生活化、人格化、个性化, 多维化的活素材积累也就不难做到了。长期坚持这样做, 就是想让学生再那样去简单化、接收式地死积累恐怕也做不到了。
当今教育应教学生学会关怀他人 篇6
关键词:教育,关怀,对策
心理学家马斯洛曾指出:“正如所有的树木都需要环境中的阳光、水和养料一样, 所有的人也都需要从他们的环境中获得安全、爱和地位。在这两种情况下, 这些恰恰都是个体真正发展, 能够开始的地方, 一旦满足了这些初级的、种的需要, 每一棵树和每一个人就以他独特的形式开始发展。”[1]任何人的健康成长都离不开他人的关怀。接受他人的关怀和关怀他人不仅是人性的基本需要, 更是人类种族保存和繁衍的必要条件。
一、当今教育缺乏关怀教育
人只有受教育才能成人, 人的各种能力的增强更多依靠的是通过教育对人类社会文化的传承。人类不断创造和积累着以精神的和物质的形态存在着的人的发展资源, 从而使得新一代能够不断在更高的水平上向前发展。这个成人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一个人在共同的社会生活过程中从自然人逐步生长发展成为社会人的过程。
教育是培养人的事业, 事实上, 长期以来, 教育不过是以人为施教的对象而已, 除此之外, 教育的视野中并没有人。在历史上, 世界各地的教育无不是作为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决定性产物而行使着使个体适应社会的职责。在现实中, 世界各地的教育几乎都是在追赶现代化或科学化的过程中实现了现代主义意义上的转换。昔日那种所谓“装饰性的”、“不务实的”教育已被彻底淘汰。显然, 无论是历史上的还是现实中的, 教育都是作为一种社会化的工具而存在, 其培养人的目的与依据便在于人被规定、被控制, 使其顺从、同化, 使其成为有用之材, 即出色专家、专业能手、熟练技工。教育发展的历史与现实表明, 教育实质上并未真正地培养人, 甚至充当着压抑人、异化人的工具。尤其是在当代教育领域, 外在多余的东西越来越多, 而内在必需的东西却越来越少。它只勾起、满足人们肤浅的名与利方面的需求, 不再令人神往、肃然起敬;它只给人们在生物界竞争与强大的本事, 但却难以赋予人精神上的寄托, 让人的灵魂得以安灵;它只给人以种种“武器”, 却没有使人树立起做人的理想、信念与境界。然而, 人的生命的存在和发展是其他一切发展的前提和基础, 失去这些, 人的生长发展和人的教育就都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离开人, 再发达的教育, 都因其失去了根本而如同大厦建于沙滩, 是虚幻的、危险的。对此, 鲁洁教授认为, 教育应当按照两种尺度来塑造人, 它不仅要按照现实存在的物质世界这一外在尺度来塑造人, 还要用人的自由心灵这一内在尺度来发展人, 即指向人的自我创造、自我发展、自我实现。但当代教育的主要宗旨只是教人去追逐、适应、认识、掌握、发展外部的物质世界, 着力于教会人的是“何以为生”的知识与本领。它放弃了“为何而生”的内在目的, 它不能让人们从人生的意义、生存的价值等根本问题上去认识和改变自己, 它抛弃了塑造人自由心灵的那把神圣的尺度, 把一切教育的无限目的都化解为谋取生存适应的有限目的。教育的这种“外在化”弊病, 造成了人只求手段与工具的合理性, 而无目的的合理性;只沉迷于物质生活之中而丧失了精神生活, 只有现实的打算与计较而缺乏人生的追求与彻悟, 失去了生活的理想与意义。人性为技术与物质所吞没。[2]
总之, 现代教育给了人们生存的能力 (工具价值) , 却没有给人存在的意义或价值 (终极关怀) , 在现代教育的作用下, 现代人拥有了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强大的生存能力, 但越来越对生存意义或根据发生怀疑, 这种怀疑使现代人的生活充满了无聊、空虚、寂寞、无意义感, 从根本上威胁到人生幸福与人类文明的进步。赫洛徳·里昂在他的《温柔就是力量》一书中说:“我们已无视一项事实, 我们人类在某一方面正如小动物一样, 甚至没有任何皮毛或尖利的牙齿来保护我们。能够保护我们的, 不是我们的恶意, 而是我们的仁慈;是我们关怀别人及接受别人给予我们关怀的能力。”[3]因此, “以人为本”的教育不能只考虑作为“工具的人”, 还应该考虑作为“目的的人”;不能只考虑如何提高人的生存能力, 还应该考虑如何增加人的存在的意义。当今的教育, 应该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关注人的关怀教育。
二、当今教育之对策:怎样关注人的存在
1. 必须更新教师的自我观念。
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发挥着主导作用, 而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如何发挥作用, 一方面取决于教师的学生观, 另一方面取决于教师的自我观念即教师如何看待自我。在当代教育中, 教师要把自己看成“人”, 具有丰富人性状态的人, 不能把自己功能化, 将自己看成是肩负着某种特殊的社会功能的人。
2. 应该树立正确的教育对象观。
教育的对象是“人”, 不管他们的年龄、性别和种族, 总之都是“人”。在年龄、性别、知识水平、道德社会化程度等生理和社会属性方面, 他们彼此之间会有不同程度的差别, 但是他们作为人的存在是没有差别的。因此, 教育儿童或其他所有人, 就不仅意味着要帮助他们提高生存能力, 而且要帮助他们提高存在的智慧;教育者不能仅以功利的眼光来看待教育的对象, 还应该以存在的眼光来打量教育的对象。
3. 应该重构师生关系。
当代著名关怀教育家诺丁指出:“关怀最重要的意义在于他的关系性。关怀是处于关系之中的一种生命状态, 它最基本的表现形式是两个人之间的一种连结和接触。一方付出关怀, 另一方接受关怀。”[4]现代的师生关系基本上是为了满足某种外在的个体或社会的功能性目的而建立起来的一种“功能性的关系”。在这种关系中, 教师和学生彼此之间缺乏关怀, 也根本不把对方作为存在意义上的“人”来看待。这种师生关系导致整个教育生活过于注重“才”的培养和选拔, 而忽略“人”或“人性”的尊重和教化。因此, 当今师生之间必须建立起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 师生之间可以真诚地交流、深刻地反省和积极地对话, 以使学生在这样的氛围中学会关怀他人。
4. 应该建立起富有生活情趣的有效的教学方式。
有效教学是为了提高教师的工作效益, 强化过程评价和目标管理的一种现代教学理念。首先, 有效教学要求教师有“对象”意识。教学不是唱独角戏, 离开“学”就无所谓“教”, 也就是说, 教师必须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 “树立”一切为了学生发展的思想。其次, 要求教师有“全人”的概念。学生的发展是“全人”的发展而不是某一方面、某一学科的发展。无论学校教育还是社会教育, 人们都需要增长实际生活的知识和能力, 并丰富社会生活的情感和态度。因而, 教育就是社会生活的过程本身, 而不是“准备”。对传统教育的思路和制度, 特别是对学校教育的目的、教材、方法等各个方面进行改造, 就是要把社会的和情感的因素, 包括共同参与、普遍交往、有效沟通、社会同情、相互理解、彼此欣赏、尊重与认同等, 纳入到学校教育的每一个环节中, 建立起富有生活情趣的教育方式, 从而使教育中的人们感受和拥有社会生活本身。
5. 应该树立生活课程观。
生活课程观关注生活本真世界, 在学生生活的世界里, 充满了大量的“原初经验”, 而这些原初经验正是教育的起点, 从这些原初经验具有的整合性中, 学生可以认识到经验世界的整体性。但学校里的学科世界与自然本真的生活世界的距离正越来越大, 学生们的分化将原本完整的生活世界分割得支离破碎, 编造的习题使学生正失去与原初经验相似的经验情境。
6. 应该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个性和交往能力。
(1) 关注学生个人的观点, 鼓励独立创造, 以便使学生增强自我意识。通过改善学生的自我概念, 增强自信心和扩大移情作用, 使学生心理越来越健康。 (2) 加强学生的自主性, 让学生参与决定学什么和怎样学, 从而使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负起责任来。 (3) 培养学生个性的某些特定方面, 例如:创造性思维或个性表达等。在学习过程中要把学习与社会结合在一起, 合作行为不仅有助于促进学生社会交往方面的发展, 而且有助于理智方面的发展。
当富有生活情趣的有效的教学方式和富有教育意义的学校生活观得以普遍化, 当今的教育, 就是关注人的关怀教育。
参考文献
[1][美]马斯洛AH.李文湉译.存在心理学探索[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 1987.29:30.
[2]鲁洁.通识教育与人格陶冶[J].教育研究, 1997.4.17.
[3]自巴士克里.古亚.吴契译.爱与被爱.学苑出版社, 1988, 143.
教学生学会感恩论文 篇7
关键词:学生,学习,高效课堂
传统的教学方法,教师以传授知识为主,学生以机械记忆和硬性模仿为主。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记一大堆知识,却很难转化为能力,更难以达到创新。出现这一状况,其弊端就在于传统的教学方法忽视了学生学习方法的培养。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记一些基本知识、基本理论是必要的,但更重要的是,学生应该从教师手里接过一把开启知识大门的万能钥匙,以利他们终身发展。
这把钥匙就是方法。可见,教师应更注重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 方法的改变,也是教育思想观念的改变。教师首先要改变传统的教育思想和观念,充分地相信学生,彻底地放开手脚。具体说来,有这样一些方法可以尝试:
引导学生质疑。传统的教学方法,学生很少提问,教师也不给学生提问的时间和空间。有人把我国学生同美国学生相比,其显著特点就是:基础知识扎实,能力不及别人。究其原因,是教学方法不对。过去,我们常认为成功的教育就是把有问题的学生教成没有问题可提,这就是好。美国则恰恰相反,他们是把没有问题的学生教成有提不完的问题,才是成功。如今,我国有人提出讨论式教学、探究式教学、合作式教学,这无疑是一种好的教学方法。
引导学生记忆。谈到记忆,有些学生的观念是错误的:一是认为东西多了脑袋壳装不下,二是认为东西装多了会混乱。于是,就不愿主动地去记东西。事实恰恰相反。据科学家考证,人大脑的容量大得惊人,再多的东西也不会装不下。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有这样一些方法可以引导他们试试:(1)通过读增强记忆。尤其是英语和语文要多读。(2)通过写增强记忆。写一遍比看一遍印象深刻得多。(3)通过看、读、写结合增强记忆。(4)通过反复增强记忆。(5) 通过比较增强记忆。(6)通过回忆增强记忆。(7)通过培养记东西的习惯增强记忆。此外,还可以通过找规律、列图表、编歌谣等方式加深记忆,也可以收到好的效果。
引导学生实践。有人对记东西这样说:你是听来的,将很快忘记;是看来的,就记住了;动手学的,就能掌握使用它。学生的学习, 应是一种探索的、合作的、动手的学习方式。
除以上方法外,引导学生制订学习计划、预习、复习、总结;训练学生的注意力、观察力、分析力;启迪学生思维能力、想象力等, 也是很好的方法。
教学生学会感恩论文 篇8
一、为什么要强调教学生学会自主学习
教育的目的不能仅仅停留在教给学生多少知识, 而应该教会学生学习能力,换句话说,就是教学生学会自主学习。随着知识更新速度越来越快, 我们在学校里学习的东西很可能一出校门就会失去用武之地。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必须引导学生树立终身学习观念,掌握自主学习方法和技巧,活到老,学到老,这样才能跟上时代潮流,不被时代所淘汰。举个例子来讲,在我们小的时候,像电视、手机、电脑等这些物件还属于奢侈品,而现在呢,这些东西已经成为家庭的日常用品。随着网络技术和移动通讯技术的发展, 越来越多的人通过互联网获取信息、学习交流、购物娱乐、创业兴业。上网用网、在线互动已成为许多人的生活状态,很多事情,我们完全可以足不出户就完成了。在这样的情况下,如果我们不能紧跟时代潮流,自觉学习,很多知识不了解,有些诸如手机之类的日常用品,我们都不会操作,这样,我们就“OUT”了。另外,还有这样一种现象,就是很多学生以很优秀的成绩升入大学,但是毕业后却很难适应社会需要,这就是我们所说的“高分低能”现象。因此,作为教育工作者,必须摈弃分数就是一切的错误观念,重视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
二、如何引导学生学会自主学习
(一 )更新思想观念 ,是学生学会自主学习的前提 。
1.要让学生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意义 。
当今社会,有一种社会思潮很令人担忧:学习无用论。这股思潮对学生的影响不可谓不大,很多学生振振有词:现在是一个拼爹拼钱的时代。学习有什么用? 大学毕业照样找不到工作。不可否认,现在一些不良现象已经影响到教育发展。在这里,我要向同学们阐释几个观点:(1)学习将是未来人类的一种生活方式。学习并不仅限于学校这几年,人类只要想进步,就需要不断学习,因为生活变化的节奏越来越快,社会对人的素质要求越来越高,并且知识是学无止境的,如果不学习,就会很快被时代淘汰。 (2)学习将是未来人类享受生活的一种方式。我们的生活并不仅是衣食住行这么简单的物质行为,而应该充满精神追求。无疑,学习是我们提升人生品质,陶冶高尚情操,拒绝不良风气的一种有效手段。 (3)我国实行九年义务教育制度,宪法规定,受教育既是公民的基本权利,又是公民的基本义务。享受教育,学会学习,可以为自己的幸福生活奠基,亦可以为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作出自己的贡献。
2.要让学生认识到学习是自己的事 。
在我们的教育过程中,存在着这样的误区:学习是为他人学的。一种观点是为家长而学。我在和学生谈心时,总是听到有的学生这样抱怨说,学习是家长学的,成绩好了,家长就高兴,成绩不好,就会挨家长批评。一种观点是为学校而学。认为学好就是为了学校争光,为班主任争光,为班级争光。这两种错误观点的盛行,应该引起家长和老师的深思:学生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想法呢? 我们的教育出现了什么问题? 如果这个问题不解决,学生就不可能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就不可能产生自主学习的动力和激情。因此,在我接受一个班级时,首先要对学生进行学习观念教育,让学生认识到学习是自己的事,家长和老师只是尽量为大家学习好提供一个好的条件和氛围,最终学习是为了自己,而且必须靠自己。
(二 )改革课堂教学 ,让自主学习贯穿整个教育过程 。
新教育理念下,学生是课堂的主人。因此,我们要让学生的自主学习贯穿整个教育过程,让学生学会自主预习、自主学习、自主复习、自主检测、自主反思,从而实现不断进步、不断成长。
1.让学生学会自主预习 。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预习是前提,因此,让学生学会自主预习是学会学习的第一步。指导学生学会预习,就要明确预习方向和任务,了解预习内容、预习重点和难点,掌握预习方法和策略。在刚开始的时候,可以试着帮助学生列出预习提纲,由学生按照提纲进行预习,然后,我们逐步放手由学生自己列出提纲,这个过程就是学生学会自主学习的良好开端。
2.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 。
这里的自主学习指课堂教学过程中的课堂学习。传统课堂教学以教师为主,新型课堂教学以学生自学为主,教师只充当导演的角色,引导课堂教学方向。比如,教师在明确了一堂课要完成的任务后,可以通过多媒体方式呈现给学生,然后由学生自主完成学习。在这里,学生可以自主探究,可以分组合作,可以上台展示,当然也可以向教师请教。总之,学生充分发挥主人翁的作用,真正把学习当做自己的事情,靠自己完成学习任务。
3.让学生学会自主复习和检测 。
复习是巩固所学知识的重要环节, 及时复习是增强学习效果的重要手段。要向学生传授一些复习方法,比如,文理兼顾法、过电影法、自主默写法,等等。当然,具体的复习过程应由学生自主完成。复习完成后,要有一定的检测手段检测自主学习效果。这时, 教师可以帮助学生设计一些试题或一些活动,比如,为了让学生充分了解各个国家的首都,可以鼓励学生开展竞赛,一人说出国家,由另外一人说出首都。这样的活动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效果非常好。
4.让学生学会自主反思 。
只有不断反思,才能不断总结前一段学习的得与失,才能明确下一阶段学习方向。因此, 我们要指导学生学会自我反思,最好的方法是指导学生写自主学习反思日记,记录每天学习的心路历程。
语文教学中怎样教学生学会阅读 篇9
一、激发兴趣,让学生喜爱阅读
我国古代大教育家孔子曾经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如之者不如乐之者。”可见,学生有了阅读兴趣才能从内心深处对阅读产生兴趣,让他们愉快地进行课外阅读,快乐地接受语文知识。有位教育家说过,“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预期督促学生阅读,不如营造一种氛围,激发学生阅读的内在动机,调动他们阅读的紧迫感和内需力。教师要经常讲述自己阅读书籍后的收获和体会。用“现身说法”激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使之产生强烈的阅读欲望。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阅读也是如此。在一个具有浓厚书香味的环境中,学生的读书欲望更容易被激起。你读、我读,自然他也会不由自主加入读的行列。因此,我们可以从学习环境入手,如把教室环境布置得富有书香气,建立班级图书箱,及时更换其中图书,组建阅读合作会,由兴趣相投的一起进行阅读活动。让学生主动而又生动活泼地学习,积极发挥其主体作用。
二、引导抓重点词句,培养阅读能力
一篇课文或一段话,不能让学生放任自由,平平淡淡念一两遍就了事,而应布置预设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读文,从课文中找出相关的词语、句子,这样就可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培养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在平时教学过程中,我也很注重让学生抓住重点词语进行比较,体会人物思想感情,我觉得这也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一种有效方法。
“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过程,是一个互动学习的过程。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能获取一定知识,有自己的见解、体会、感悟,但也有它的局限性。如:有的理解过于片面,只考虑到某一个层面或只从一个角度去思考;有的因为某一个问题而感到困惑等。
三、精讲多读,读出情感
在教学活动中,学生最反对的是教师无休止的教授,就像一个妈妈反复唠叨孩子,孩子必起逆反心理,一般达不到预期效果。因此,我在讲课文时,尽量做到精讲多读,在整堂教学活动中,我只当配角,不当主角;只当导演,不當演员,只传授孩子理解课文之方法,不包办孩子的主观意识。讲读课文我只引导孩子们理解,难懂的重点句,重点段。通俗易懂的句段,则充分让孩子们反复读,反复念,让其读出情感,念出含义。阅读课文我则全权放手,让学生自读、自疑,自己解决问题,遇到较难的先让他们互议,我再做适当点拨。这样以来,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充分发挥。学习的主管能动性得到提高,知识水平和能力也得到相应升华,教学任务完成的轻松愉快。
四、养成阅读、做笔记的好习惯
阅读习惯是一种高度自觉的阅读行为,本身包含着自觉的心理因素。因此,要采取多种方法帮助学生明确阅读的目的、意义,端正阅读态度;要通过讲述、对比、训练多方式暗示习惯在阅读活动中的重要意义,提高学生对养成良好阅读习惯的认识。
有了好的阅读习惯,关键还要养成做笔记的好习惯。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就是这个道理,所以,要求学生在课堂上要养成“不动笔不读书”的好习惯。在完成老师布置的预习任务时,要真正走进文本,及时把对课文的所思所想所感所悟记下来,让自己的能力在阅读中得到提升。
五、培养学生鉴赏体验能力
叶圣陶先生指出,一篇好作品,只读一遍未必就能理解的透。要理解的透,尚需多揣摩,多体味。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立足课堂,善于引导学生深入文本,理清作品思路,理解文本主要内容。体味、推敲重要词句,在特定语境中的作用和意义。创造出具有自己独特感受和理解的文本之美。
教学生学会感恩论文 篇10
本课是一节主题活动课。教材及学习内容是授课教师提供的“感念亲情”的专题网站。亲情是永恒的话题, 是世间最真、最美、最纯的情感。人的本质就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生命的整体是相互依存的, 我们生活在这个世界上, 处处受到社会的“恩赐”:父母的养育, 师长的教诲, 亲人的关爱……当代的小学生早已习惯于亲人们毫无保留的付出, 对家长给予的关爱认为是理所当然, 很少能体会到亲人对自己深厚的情感, 很少想到怎样去回报这份深情厚意, 对亲人的恩情十分漠然。上海市教委最近推出第3版《中小学生守则》中, 增加了“珍爱生命”“学会感恩”条款, 希望填补教育内容的一大空白, 培养孩子养成感恩这一良好的思想品德。
本课的教学目的就是在于引导学生感受亲情, 培养学生的感恩意识, 激发学生树立美好的人生理想, 同时培养学生利用网络信息资源进行探究性阅读以及根据学习需要搜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
小学生知识面窄, 生活阅历浅, 对文章所描绘的或伟大或细腻的亲情不易理解与体会。对于诗文的了解, 只是停留在读诵层面, 对诗的意境、情感的了解也是朦胧而模糊的。如何在教学中深入浅出地引领学生通过阅读、交流、感情朗读、真情吟诵等方式体会到其中深刻的感情并产生自己内心情感的共鸣是本课教学的重难点。
本专题网站为学生提供了大量关于亲情的资料:亲情故事 (包括父爱故事、母爱故事、感恩故事) ;亲情诗歌 (包括古代诗文、现代诗文) 。另外还包括“亲情照片”“祝语传情”等论坛形式的交互栏目。
现代信息技术之于学科教学的有效整合, 就在于现代信息技术不仅要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 同时也要搭建有效的学习平台。基于网络环境下的语文主题式学习充分地体现了这一整合的优势, 本课在利用媒体优化课堂教学上设计如下:
1. 实现信息资源的全面整合, 丰富教学内容。
信息资源要转变为学习内容, 必须要经过有效的整合, 使之更好地符合教学意图才行。本课在强调语文学科、亲情主题这两个基本要求的同时, 还进行了跨学科的教学资源的整合。在充分体现学科教学语文性的同时, 引入了思品学科的“知情意行”感悟思路, 利用网站资源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空间和自主交流的平台;引用了音乐学科的品味吟唱, 通过入情入境地欣赏音像, 吟唱歌曲, 烘托出整个课堂的高潮。这种学科间资源信息及教学方式的全面融合, 充分体现了现代教育的新思路。
2. 实现语文教学内容及方式的多项整合, 建设高效的语文课堂。
传统语文教学有着几项特征鲜明的学习内容及其相适应的学习方式, 但任何单一的语文学习内容及学习方式都不能适应未来语文学习的需要。本课试图探讨一课多篇的阅读教学形式, 借助专题网站所提供的大量文字、图片、音乐、影像等相关资源, 试图探讨谈、诵、绘、写、吟等多种学习表达方式的综合运用, 试图探讨在跨学科整合的过程中如何保证语文性的充分体现等等。这么多的整合与思考, 想纳入到一堂中来并得到较好的体现, 这本身就是一种非常有意义的尝试。
3. 实现教育目的的多重整合, 达成教育行为的高效率。
教学行为的高效率不仅体现在丰富的学习内容和严谨的学习过程之中, 更重要的是看教学行为之于学生身心发展的积极意义。纷繁的信息资源的感悟与归纳, 培养了学生的判断与分析信息的能力;全面的关于亲情主题的体验与表达, 培养了学生积极向上的情感, 奠定了尊老敬老的道德基础, 同时也渗透了理想教育。如此设计, 比较全面地达成了新课程理念下的语文教学的“三维目标”。
选择问题解决为特征的主题式学习, 不仅可以有助于学生保持良好的学习动机和兴趣, 而且使得语文综合性学习, 在高度自主的学习过程中, 自始至终保持明确的方向性, 提高了学习探究的效率, 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成就感, 激发进一步学习探究的欲望。当然, 本课的设计及其在教学过程中, 还有各个方面的不足, 但唯有不足, 才有了继续深入探究的价值, 也才会有不断进步的可能。从更广泛的视角丰富整合的内涵, 这种教学行为积极而有意义。
二、教学媒体的应用和效果
1. 显化教学内容, 激发读文感悟。
网站资源里的17篇亲情文章的后面都附有一个“真情导航”的阅读提示, 帮助学生了解文章中心, 加深读文感悟。亲情诗文专栏配有优美典雅的音乐素材供学生配乐朗读。而亲情歌曲专栏则提供了多首配有歌词的亲情歌曲, 让学生边聆听、吟唱音乐边欣赏歌词, 加深对歌曲的理解, 激发自己内心的感恩之情。如此设计, 保证了整堂课的教学始终置于对亲情的美好感念氛围之中。
2. 创设情境, 全面培养学生综合性语文素养。
在引导学生品读美文、诵读诗文时, 注意创设情境, 引导其进入文章的情境中。通过音乐渲染引入情境, 运用画面再现情境, 语言描绘创设情境等来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想象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 激活学生的心智, 强化学生的情感, 使学生对文字的理解由感性到理性, 在读中赏文、悟情、明理, 将思想认识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 凸显语文教学的学科性。
3. 优化教学流程, 形成以问题解决模式为特点的主题式学习。
“感念亲情”这个语文主题式学习活动是有相当深度和难度的。自主学习是新课标所倡导的主要的学习方式之一, 基于网络环境下的语文学习活动, 能够很好地体现这一理念, 这正是本课进行整合设计的基本构想。多媒体网络环境的介入, 不仅为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提供了充分的学习资源, 而且同样提供了极为有利的技术支持, 使得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可以有效地整合网络技术和网络资源, 并形成以问题解决模式为特点的主题式学习。
我为学生设计的“感念亲情”的专题网站为学生自主选择学习内容提供了广泛的资源;多角度、多层次地启发学生寻找最适合于自己的学习方式, 研读自己最感兴趣的内容, 鼓励他们主动地阅读、积极地思考, 尽情地展示、用心地倾听, 进行合作、探究性学习。
摘要:我为学生设计的“感念亲情”的专题网站为学生自主选择学习内容提供了广泛的资源;多角度、多层次地启发学生寻找最适合于自己的学习方式, 研读自己最感兴趣的内容, 鼓励他们主动地阅读、积极地思考, 尽情地展示、用心地倾听, 进行合作、探究性学习。
【教学生学会感恩论文】推荐阅读:
教学生学会学习07-03
教学生学会宽容11-24
让学生学会感恩07-29
让我们的学生学会感恩06-15
学会感恩的学生作文500字10-25
东堤小学金点子让学生学会感恩05-13
学会感恩 学会敬业 学会负责05-13
学会感恩学会做人11-23
四周队会学会感恩 学会欣赏10-23
让学生学会自主探究论文0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