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生学会学习(共11篇)
教学生学会学习 篇1
著名的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教师的全部工作就是为人师表, 教的目的是为了不教。”而未来社会对教育的要求, 归根结底是对教师的要求,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深入, 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不断地完善自己, 充实自己, 形成自己独特的教育教学风格, 实现由“工匠型”教师向“专家型”教师的转变;才能淡薄功利, 全心全意地把知识、智慧、爱心全部奉献给学生。
众所周知, “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 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中职学校学生经过2-3年的在校学习实习培训后就走向社会, 这迫切要求教师教学生学会学习, 奠定学生终身学习的基础。
一、转变教学观念, 让学生具备从学校学习走向终身学习理念。
教育是为了人的发展, 而现代教育是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 而主体教育是以人为本的教育, 是“要在人的内心和行为两方面同时造就一个人, 造就一个不同于以前人的独立自主的、有热情、有个性、有尊严、有责任心的人”。现代教师应该具有与时代精神相通的教育理念, 而学校学习是学生在各类学校的特定环境中, 按照教育目标的要求, 在教师的指导下, 有目的, 有计划的组织地进行的一种特殊的认识活动。学校学习在现代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中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终身学习不等于学校学习, 但又不排斥学校学习, 而是把学校学习当作终身学习的一个阶段, 二者相互联系, 相互促进。一方面, 学校学习是终身学习的基础和指导;另一方面, 终身学习又是学校学习的最高目标和境界。要使学生从单一的学校学习走向终身学习, 就要转变教学观念, 在教学过程中, 注重引导教育学习, 搞好学校学习, 传授有效的学习方法, 培养学习能力, 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打下终身学习的基础。也只有这样, 学校所培养的人才是适应社会市场经济时代需要的人。
二、改变学生学习方法, 教学生从学会走向会学。
学习概括的说有两种方式, 一是维持性学习或称适应性学习, 它的功能在于获得已有的知识经验, 以提高解决当前已发生的问题的能力, 即“学会”;另一种创新性学习或自主创新性学习, 它的功能在于通过学习提高一个人发现吸收新知识, 新信息和提出新问题的能力, 以迎接和处理未来社会发生的日新月异的变化, 即“会学”。当今的信息时代要求学生在学习方式上实现从“学会”转向“会学”, 不段掌握新知识。实现这一点的关键要由教师引导学生来完成。
众所周知, 教学过程中教师是主导, 学生是主体。学生具有主观能动性, 自主性, 自为性, 弘扬这种主体性已是当代教育的核心。叶圣陶说过“对于学生来说, 能够得到一把开启智慧大门的钥匙, 养成一些良好的习惯, 练就几路真正有用的本领, 那才是最大的实惠, 终身受用的好修养”。因此要充分利用学生求知的本能, 给学生一个思维的空间, 引导学生学会学习。
常言说, 寸有所长, 尺有所短;月有圆缺, 学有迟速。学生的差异性必然存在, 教师必须承认并尊重这种差异, 使各种类型的学生都得到关注和尊重, 都获得应有的发展。中职生大多来自初中毕业生的中下游, 学生多数自我约束能力较差, 进取心不太强, 学习被动, 缺乏自觉性, 没有找到有效的学习方法, 是不太会学习的人, 有的还存在厌学的情绪。而他们却是我们教育的主体, 那们我们更要关心和帮助这一学习有困难的群体, 晓之以理, 动之以情, 感化, 引导尊重他们, 给他们创造的机会, 让他们体验成功的快乐, 努力探究、懂得合作。为学生创造和谐民主的学习环境。培养他们逐步从厌学转向乐学、从被动学习转向主动学习、从学会转向会学。
1. 因材施教“激”学生
激指激趣, 激励。激趣即激起学生对学科浓厚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打开智慧之门的钥匙。教师要在教学中自然引入新科技信息, 巧妙使用幽默, 适当增加演示, 变抽象为具体, 采用多种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激励指发挥学生学习能动性, 鼓励学生自觉, 主动的学习, 对他们进步及时给予鼓励, 使他们有信心有毅力克服困难, 探索新知识, 让学生始终能主动做学习的主人。
2. 引导学生积极“思”。
思指思考, 思维。我国大教育家孔子早在春秋末期就注重学与思的结合。学习不思考等于吃饭不消化。思维从疑问开始, 因此, 教师要经常巧设悬念, 多给学生一些自主学习的空间。教师可在旧知识向新知识过渡时设疑, 也可在知识的比较引申时设疑。课下时间充足可留思维难度较大的问题。由于学生程度不一, 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 要给学习较好的学生安排一些相对较难的题目, 给学习较差的学生安排难度不是很大的题目, 让每个学生都有思考空间。有疑问便引发思维, 有思维便引起求知, 想求知便寻求方法, 学生便主动向会学过渡。
3. 适时“导”
导指启发引导, 导知以行。教学活动是教师指导下的学生主动学习的活动。教师及时疏导, 会把学生引入正常轨道, 让学生少走弯路, 寻找捷径, 寻求有效方法, 可事半功倍。如我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跟上教学思路, 抓住所观察的事物的特点, 重点, 逐步解剖, 然后采用分析, 综合, 对比, 概括的图示法找知识间的联系与区别, 进而遇见事物发展变化的趋势, 并启发学生先主动做, 后给予总结, 实现从学会向会学转变
4. 鼓励学生大胆“创”
创即创新, 是会学及其重要的标志。目前社会以进入信息化时代, 计算机网络文化和信息技术大大增加了寻找信息的可能性, 信息高速公路向世界的各个角落延伸, 为人们提供了一个取之不尽的信息宝库。现实已迫使人们进行反思, 学生不可能以结束学校的学习作为学习的终结, 学习要贯穿人的一生。学生只有学会学习, 方可利用这些资源, 并对其进行加工, 从而创新, 发展。因此, 教学中要给学生适当的自由空间, 让学生自主发展, 自我约束, 自行设计, 自我预见, 让学生在自我发展中创新。总之, 教师要努力创造一种愉悦, 宽松, 民主, 自由教育环境。逐步培养独立, 完善的主体人格, 教学生学会学习, 让学生获得打开终身学习之门的钥匙, 这对学生的一生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总之, 要做到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 就要关心、尊重每一个学生, 使其在学校做学习的主人, 获得终身学习的本领。
教学生学会学习 篇2
心理学告诉我们,解决问题包括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提出假设方案和检验假设方案四个相互联系的阶段。小学生的解题过程,与解决问题的过程很相似,又稍有不同:条件、问题是现成的。较多的题可以凭着学过的知识与技能,按教材提供的方法、步骤直接解答出来,由于一举成功,“提出假设方案”与“检验假设方案”两个阶段几乎揉合一块。但也有部分数量关系或空间关系比较复杂、隐蔽的问题,没有现成的解答方案,解这类题,经历“提出假设方案”和“检验假设方案”两个阶段比较明显。这里,预先提出的仅仅是“假设”的方案,不一 定是切实可行的,需要在解题的思考过程中不断地与条件、问题相对照,不断地修正或推翻原假设,提出新的假设,直至问题的解决。也就是说,解这类题往往需要经历“试探碰壁→返回又试→又碰壁→再试……→试探成功”的过程。
笔者调查发现,目前有相当部分的小学高年级学生在解题中还没有学会“试探”。容易的题就凭“经验”一解了之,当解题遇到困难时,或者因为缺乏试探的心理准备,把问题搁置一旁;或者因为缺乏试探的策略,面对问题而百思不解;或者因为缺乏不懈的试探精神,使解题半途而废。
要改变这种状况,关键是:教师做出试探示范,教给具体的试探策略,鼓励学生自行试探。在某些例题的教学中,在某些稍难题的练前指导、练后评讲时,教师可以故意模拟各种发生率高的错误思路、行不通的方法,沿着这种思路、方法试探下去,最终发现此路不通。这时要教育学生不能泄气,应冷静地回过头来,再从整体上审视条件与问题,重组眼前的信息和记忆中存储的信息,挖掘它们之间的潜在关系,调整思路或方法,重新试探。在试探的示范中,特别要针对具体问题,教学生如何发现“此路不通”,如何再进行条件、问题的分析综合,发现它们之间新的联系。
例如除法试商,本来就有个“试”字,试探过程十分明显。在教学试商时,要突出“初商→试不准→调商→定商”的试探过程。新教材就很注重“试”的过程,例题与习题中均出现试不准的情况,启发学生根据初商与除数的`积的情况,逐渐调准。我们应领会新教材的编写意图,通过浅显事例(如137个糖果平均分给16个同学,137÷16),作出试商示范。首先突出两种情况可以判断试的商不准:(1)余数大于除数,说明商大校(如果商6,每人分6个糖果,才分掉96个,还剩41个,每人还可以再分2个,说明商6太校)(2)商与除数的积大于被除数,说明商太大。(如果商9,每人分9个糖果,要分掉144个,而实际只有137个,缺少7个,每人不够分9个,商9太大。)其次,让学生悟出调商的原则:商大了要调小,商小了要调大,调大调小的幅度,要看初商与除数的积同被除数比相差多少(剩下的糖果越多或缺少的糖果越多,调的幅度就越大)。
思考稍难的应用题,经常需要运用分析(从问题推向条件)、综合(从条件推向问题)相结合的策略。要经历“初定‘中间问题’→这个中间问题从条件无法推出或者对求问题无用→更换中间问题→找准中间问题,确定解题分几步,每步求什么”的试探过程。像应用题“一个化肥厂原计划5天完成一项任务,由于每天多生产化肥3.6吨,结果3天就完成任务。原计划每天生产化肥多少吨?”
教师应做出解题的试探示范:先用分析法,要求“原计划每天生产化肥多少吨”,往往习惯于寻找“原计划生产的总吨数”与“原计划生产的天数”这两个“需求”的中间问题;再从条件推向问题,“原计划生产的总吨数”显然是无法预先求出的。于是,条件与问题无法“接轨”。“需求”与“可求”的矛盾,说明刚才的试探是失败的。此时,应该再回到题目的整体,发现条件与条件、条件与问题的新的联系:(1)同一项任务,原计划用5天完成,而实际只用3天,少用了(5-3)天;(2)实际每天比原计划多生产3.6吨,实际生产的3天里,一共多生产(3.6X3)吨;(3)思索(1)、(2)的因果关系,为什么实际能比原计划少用2天?正因为实际3天里,除了完成原计划里3天的产量外,还多生产了(3.6x3)吨,所以这(3.6x3)吨顶替了原计划里2
小学数学教学要教学生学会学习 篇3
【关键词】小学数学 教学 自主学习
小学数学不仅是一门基础性很强的学科,也是一门开发学生智力的重要学科。小学数学老师不仅要扎实地传播基础知识,更应该想尽一切办法,使学生在灵活掌握知识的过程中受到启迪,感悟新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从而会自主学习,会创造性的学习。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教学结构十分单一,无法吸引学生学习的注意力和集中力,并且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只是简单地将教学知识灌输给学生,学生是否感兴趣,因此,教师要开展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计划,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关于乘法课程教学中,笔者没有机械地教学生去背诵乘法口诀,而是通过生动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去了解掌握乘法知识。例如,笔者让学生自己动手,将纸张做成10个小旗子,然后让学生正反两面涂上红色和蓝色。首先让学生将2张蓝色的小旗子拿出来,再拿出2张蓝色的小旗子,再拿出2张红色的小旗子,让学生用加法算出摆出来的小旗子的总数。学生很快就能列出“2+2+2=6”的计算公式。同时,笔者追问学生是否还想再学另外一种计算方式呢?学生在自我剪纸、涂颜色的活跃氛围下,都踊跃地回答想。于是,笔者列出“2×3”的数学公式,然后给学生讲乘法知识。只有让学生感受到轻松的课堂氛围,学生才能对学习产生兴趣。兴趣可以提高课堂效率,让教师教学轻松,让学生学习轻松。
二、培養学生的自主性学习
数学教学的一个基础性任务就是让学生学会怎样解数学题,而且认真审数学问题时解答数学问题的基础,同时也是对数学问题进行迅速、正确解答的前提。若学生有提出问题的能力,那么就说明学生对事物进行了观察、分析和思考,深入理解含义。尽管学生所解答的仅仅是一道数学题,一道数学题却涵盖非常广的知识面,教师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如果可以积极引导学生自主的从各角度全面思考与联想,那么在解答数学问题时,学生就会对头脑中所存储的数学信息进行选择,并主动找出最佳解题方法与途径,由此不仅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而且还提高了学生的思维灵活性。
例如,讲数学连减题的时候,笔者结合实际生活,讲妈妈去超市买了一袋洗衣粉花了18元,买了一支圆珠笔花了1元;买了一棵白菜2元;买了一件衣服花了60元,妈妈给收银员100元,收银员该找给妈妈多少钱。然后让学生思考,列出计算公式。学生很快都能列出100-18-1-2-60=19的计算公式。这时候,笔者会引导学生是否有更好的计算方式呢,算起来能不能简单些呢?这时候学生都会陷入思考。过一会,笔者给学生讲可以从题目中选出整十整百的再做减法:100-(18+2)-60-1=19,同时让学生比较两种计算方法的不同,悟出其中的道理。首先,通过举例妈妈买东西的体例,可以拉近学生与数学题的距离感,可以让学生联想到妈妈买东西的情景,让学生以后在妈妈买东西的时候会自主地去算找钱的问题。其次,通过学生自主的列出计算公式,让学生有自我的思考过程,能让他们养成遇到问题即思考的习惯。最后,通过不同计算公式的比较和区分,让学生形象地感受到数学的魅力。学生自主性学习是十分重要的,让学生从被动学习向主动学习转变。
三、注重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训练
对所有知识进行学习与掌握的最佳途径都是亲自去发掘与观察,因为这种发掘出来的理解力是最为刻骨铭心的,而且对其中的性质、内在规律以及联系也比较容易掌握。在问题的解决在,老师引导学生分析思考时让学生自己感悟,最终找出问题的答案,这种方法比老师直接给学生讲解,使学生明白问题的答案要强得多,虽然都是弄懂问题的答案,但是学生明白问题答案的途径就不同,前者学生的思维过程是作过激烈斗争的,是一种内化过程,后者学生的思维过程是跟在老师后面完成的,是平稳过渡的由眼到手的简单过程,前者具属探索性学习,后者是接受性学习。因此,前者的学习会有所发现,价值远远超出后者。在教学中,我们当老师的,特别是数学老师,不要嫌学生思维迟缓,耽误课堂时间。
四、设计互动性教学过程
以学生为主的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教学计划十分关键。如果教师继续沿用传统教学计划模式:备课-讲课-下课,学生无法成为课堂和学习的主人。因此,教学在备课开始就要明确教学计划,要教给学生什么,要学生在课堂上学到什么,要学生做些什么,要学生如何去做。首先,备课不仅是教师的事,学生也可以成为备课的主人,讲授每堂新知识前,教师要让学生自己课下预习,在家长的帮助下学习和总结;到课堂上,让学生讲出提前学习的成果和学习的难点,然后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成果和难点,进而分解教学,让教学有目的性和针对性。
结语
以学生为主的小学数学教学模式是适应新课程改革要求的,也是适应不断变化的教学理念。只有一切以学生为主,学生才能很快地去认知数学,学习数学,掌握数学知识。同时,学生为主的教学方式可以让学生将数学与实际生活紧密结合起来,让学生体会生活处处都有数学,进而才能够让学生在数学王国里认识更多的朋友,学习到更多有用的知识。
【参考文献】
[1]彭光权。以学生为主体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反思[J].吉林教育,2015(23)。
[2]仝文波。以学生为主体创建小学数学高效课堂[J].散文百家旬刊,2015(6)。
[3]李洪毅。基于小学数学学习特点的教学影响研究[J].新课程,2016,(02):236.
教学生学会学习 篇4
关键词:学生,学习,高效课堂
传统的教学方法,教师以传授知识为主,学生以机械记忆和硬性模仿为主。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记一大堆知识,却很难转化为能力,更难以达到创新。出现这一状况,其弊端就在于传统的教学方法忽视了学生学习方法的培养。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记一些基本知识、基本理论是必要的,但更重要的是,学生应该从教师手里接过一把开启知识大门的万能钥匙,以利他们终身发展。
这把钥匙就是方法。可见,教师应更注重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 方法的改变,也是教育思想观念的改变。教师首先要改变传统的教育思想和观念,充分地相信学生,彻底地放开手脚。具体说来,有这样一些方法可以尝试:
引导学生质疑。传统的教学方法,学生很少提问,教师也不给学生提问的时间和空间。有人把我国学生同美国学生相比,其显著特点就是:基础知识扎实,能力不及别人。究其原因,是教学方法不对。过去,我们常认为成功的教育就是把有问题的学生教成没有问题可提,这就是好。美国则恰恰相反,他们是把没有问题的学生教成有提不完的问题,才是成功。如今,我国有人提出讨论式教学、探究式教学、合作式教学,这无疑是一种好的教学方法。
引导学生记忆。谈到记忆,有些学生的观念是错误的:一是认为东西多了脑袋壳装不下,二是认为东西装多了会混乱。于是,就不愿主动地去记东西。事实恰恰相反。据科学家考证,人大脑的容量大得惊人,再多的东西也不会装不下。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有这样一些方法可以引导他们试试:(1)通过读增强记忆。尤其是英语和语文要多读。(2)通过写增强记忆。写一遍比看一遍印象深刻得多。(3)通过看、读、写结合增强记忆。(4)通过反复增强记忆。(5) 通过比较增强记忆。(6)通过回忆增强记忆。(7)通过培养记东西的习惯增强记忆。此外,还可以通过找规律、列图表、编歌谣等方式加深记忆,也可以收到好的效果。
引导学生实践。有人对记东西这样说:你是听来的,将很快忘记;是看来的,就记住了;动手学的,就能掌握使用它。学生的学习, 应是一种探索的、合作的、动手的学习方式。
除以上方法外,引导学生制订学习计划、预习、复习、总结;训练学生的注意力、观察力、分析力;启迪学生思维能力、想象力等, 也是很好的方法。
教学生学会学习 篇5
------“我渴望___”作文评改课教学
【设计依据】
新课标指出:“要引导通过学生的自改和互改,取长补短,促进相互了解和合作,共同提高写作水平。”要引导学生“养成修改自己作文的习惯,能与他人交流写作心得,互相评改作文,以分享感受,沟通见解。”由此可见,沿用多年的由教师批改和讲评作文的传统教学方式,已不适应新课改的发展要求,必须探索一条作文讲评的新路子。在很多学生的作文中,不是缺少真实的体验,就是语言贫乏,感情平淡,无法打动读者。如何化平淡为精彩,如何把自己的人生体验表达出来,写出富有真情实感的文章呢?我认为在教学活动中整合知识、能力、情感等目标因素,努力激活学生所储备的课内知识、课外积累,精心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习作的兴趣,调动学生的习作热情,增强学生习作的自信心,让学生拥有轻松的习作心态,易于动笔,乐于表达,热爱习作,发展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习作能力,将“说”与“写”结合,把作文简单理解为“笔谈”--─用笔说话,是解决学生能“说”不能“写”的重要方法。用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感悟书面语言的特点,强调在记叙中增加描写,使文章有血有肉。
【设计理念】
实施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创造能力为核心的素质教育,在课堂教学中应该首先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创新欲望。那么,怎样才能利用语文作文教学这一主阵地通过学生的主动参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呢?语文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指出:“假如着重在培养学生自己改的能力,教师只给些引导和点拨,该怎样改让学生自己去考虑去决定,学生不就处于主动地位了吗?养成了自己改的能力,这是终身受用的。”“作了文又能自己改,不用请别人改,这就经常处于主动地位,岂不是好?”使学生在自主评改中学得本领,在自主参与中得到发展提高,听说读写并重,主动参与评改,使学生语文整体素质得到提高,创新精神、创新思维、创新能力也得到培养。培养学生积极参与和合作沟通的精神,同时在活动中引导学生正确对待成长中的种种困惑和矛盾,从而形成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怎样修改作文?修改作文从哪里入手?这是学生最为困惑的问题。每次学生作文打完草稿后,我都要求他们先自己修改,然后同桌修改,最后抄写交上来。可到我批改时,仍然有许多错别字、病句,最为明显的是篇幅短,内容不具体,而且语句罗嗦,前后重复,几句话来回转着说。每次判作文,都是我最头疼的事。如何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我觉得除了必要的指导之外,还应重视作文的评改,使学生在互评互改的过程中,掌握写作方法,提高习作水平。
教学内容:八年级上学期“自由作文”
附:写作题目:“我渴望___”
写作要求:①根据自己的生活感受,先将题目补充完整。②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有个性地表达出自己的想法。③书写工整,文体不限;字数600字左右。
教学准备:
课件《望闻问切,对症下药》,音频《隐形的翅膀》,学生人手一篇作文修改范文(江辉同学的《我渴望爸爸每天能陪伴着我》)
教学目标:
针对本次学生作文中普遍存在的“拟题不当,首尾未能为文章中心服务”两大问题,采取化整为零、以点带面,评改结合、合作探究的办法,以作文结构中的小块面(标题、开头、结尾)为突破口,教会学生运用“望闻问切,对症下药”的作文评改方法,对习作进行有针对性的评改。
教学重点;会运用标准对照和衡量自己的作文和他人的作文。
教学难点:运用修改作文的具体方法修改自己的习作,评议他人作文。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针对作文中流露的班级自卑情绪,师生共同挂起“自信”之灯。
导入语:同学们,今天是个特别的日子。我为大家带来了一盏灯笼,这盏灯的名字叫自信。请班长到前面来,代表我们全班和老师一起挂上这盏灯。为什么挂“自信”这盏灯?因为我在李江同学的作文中读到了这样的句子:“我深感悲哀,我们八(6)班在这次月考中成绩很不理想。难道别人在说起我们的时候,都是一种不屑一顾的语气?难道别人在评论我们的时候,就只是一个差字,身为八(6)班的一员,我们甘心吗?”……大家说,甘心吗?好,我希望以今天的这节作文评改课,来证明我们确实不比别人差,大家有信心吗?……八(6)班的同学,能行吗?……心动不如行动,让我们马上回顾一下上星期的作文题。题目是“我渴望___”。
二、题解:“我渴望___”(形式:语文科代表为大家朗读)
题解:这个题目首先要在横线上补充“我”最渴望的东西,比较适合写成记叙文。写作时主要通过叙述具体的事情来表明“我”渴望得到这些东西的原因。
如《我渴望自由》,文章可以通过具体的一两件事来表现我失去自由的痛苦,写出我渴望自由的原因,以及自由对我如何重要等等。
题目中的“我”也可以理解为是大自然中的动植物,用拟人手法,采用童话寓言形式反映生态环境问题。此外,还可以写成优美的抒情小散文。
三、总结写作情况:
1、说优点:抒真情(情感渴求、未来畅想、环境期盼),表扬本次作文中充满个性的“三朵金花”。
令人高兴的是本次作文我们班同学有一个共同的优点:抒真情。有的同学在作文中诉说了自己对情感的渴求,有的同学对未来进行了畅想,还有的同学表达了对环境的期盼。所有的作文中有三篇我很欣赏,第1篇是潘婷的《我渴望回到童年》,深情地讲述了在成长的失落中渴望童年的纯真;第2篇是任静的《我渴望成长》,朴实地写出渴望感受生命的美好、寻求成长的真理;最有创意的是朱丹的《我渴望飞翔》,渴望像鸽子一样诗意地飞翔,点燃奥运圣火,召唤台湾回归祖国怀抱。这是我们本次写作中充满个性的“三朵金花”,让我们用掌声对他们表示祝贺。
2、说不足:拟题不当;开头结尾没有发挥“突出文章中心” 的作用。
当然,我们的作文也存在许多需要改进的地方,尤其是以下两个方面:
(1)拟题:近20个同学拟题不够准确,文不对题。还有近10个同学拟题雷同、拟题空泛。个别同学拟题过于随便。
(2)开头、结尾:大部分同学的作文内容写得很具体,但开头和结尾没有发挥“突出文章中心” 的作用。
四、讲方法:简要阐述“望闻问切,对症下药”评改法。
怎样改进呢?有一个非常实用的通杀绝招“望闻问切,对症下药”。一看到这8个字,大家会联想到什么行业?其实评改作文,就像医生给病人看病一样,首先要找出毛病,然后再用药方治好这些毛病。面对一篇作文时,我们怎样找出它的毛病?望就是看一看、找一找;闻就是读一读,听一听;问和切就是问一问,想一想。先找出毛病,然后对症下药。
五、实战演练
“望闻问切”评改标题
1、明确好标题的标准(齐读),依据标准评标题(“开火车”接力):
下面我们一起来解决本次作文中第一大问题“拟题”。俗话说,标题是文章的眼睛,好标题就是一双小而有神的眼睛,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好标题的特点简练具体,以小见大,巧妙新颖。
下面出示的是本次作文中的一些好标题,示例:《我渴望考上大学》(刘强);
《我渴望自由》(任静);《我渴望阳光》(侯琪);《我渴望一片绿荫》(谢珊) 。
请大家想一想各有什么特点?谁能评一评?……
2、明确标题“常见病”,争当“高手”改标题(自由抢答、他改自评大家评):
明白了什么是好标题,我们就一起来进行一个实战演练:“望闻问切” ,对作文标题进行评改,争当“改题高手” 。标题的常见“毛病”有拟题雷同,肤浅,宽泛,太长,不准确。针对以上毛病我们来练一练病题评改,比比看,谁是改题高手?
请看第一个病例:《我渴望的生活》(苏欣),看一看题目,再读一读内容概要,找一找有没有中心词,想一想标题的毛病是什么,可以怎样改?……改题高手在哪里?请按照答题思路来说:“我发现了这个标题有……毛病,我认为可以这样改……会更为准确(更为巧妙)”……请作者本人说说看,他改的标题符合你的意思吗?……大家评一评改得更准确吗?……有没有突出中心?
附:病题评改范例
1、《我渴望的生活》:苏欣
内容概要:我希望爸妈能理解我的心,自己虽然成绩不好,但已经尽力了,我渴望他们能多一些鼓励。
2、《我渴望有钱》:杨D
内容概要:我很想自己有钱,有了钱我就可以当大慈善家,把钱捐给穷苦的孩子读书,让他们学习成才,脱离贫穷。
3、《我渴望自由自在地生活》:李皓
内容概要:我第一次离开父母,在校过着辛苦的住宿生活,离开了父母的关爱、家庭的温暖,我感到孤独无助。
小结:大家非常棒,看来是高手如林了,我们再加大一点难度,进入下一轮的挑战:评改开头,大家有没有信心?
六、实战演练
“望闻问切”,评改开头
1、明确好开头的特点,开头好方法(齐读),依据标准评开头(形式:三个学生自读开头,邻座评、大家评、自己评):
好开头的特点是紧扣中心,有吸引力 。我们读一读好开头经常运用的方法,有些同学的开头就运用了这些方法,写得很不错,我们一起来看一看,首先请张云兰为大家读一读她的作文标题及开头《我渴望友谊》……请旁边的同学评一评她用了什么方法?胡敏《我渴望当服装设计师》,大家一起说她用了什么方法?……黄国棋《我渴望长大》你自己来谈一谈你用了什么方法?
附:好开头范例
例1:《我渴望友谊》:张云兰
友谊是最神圣的,她是慷慨和荣誉的最贤慧的母亲,是感激和仁慈的.姐妹,是憎恨和贪婪的仇敌。它时刻准备舍己为人,而且完全出于自愿,不是强迫,更不是乞求。
例2:《我渴望当服装设计师:胡敏
俗话说:“人靠衣装,马靠鞍”。“三分长相,七分打扮”,可见服装对人们多么重要。所以,我立志要为社会上的每一位成员设计出富有个性的时装。
例3:《我渴望长大》黄国棋
大人们不惜一切代价想让自己年龄变小,而小小年龄的我却渴望早点长大!
小结:方法很多,只要能为文章的中心“添彩”,都是好开头!
2、明确开头“常见病”,大家共同改开头。(形式:自己读,大家听,自由讨论,自由修改,自由汇报,作者评选好开头)
开头的常见病是平淡、嗦、不扣题。下面我们一起来看一个病例,请王宏为大家读一读他的作文《我渴望有一个完整的家》开头部分,大家认真听一听,感觉一下毛病在哪里?他的作文标题告诉我们他渴望什么?开头扣紧了完整这个词吗?从字数上看怎样?好,大家可以自由讨论一下,想一想,存在什么毛病?怎样改?请指出修改的方向。你甚至可以用小贴士改写一个合乎标题的新开头。谁来帮他改一改?……王宏评一评,你认为这个开头符合你的意思吗?
附:病例评改:《我渴望有一个完整的家》王宏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家,每个人都有父亲和母亲,人人都盼望有个温暖的家,作为子女,家庭中的一员,我们要了解家庭,爱自己的家,爱自己的父母,天下没有十全十美的家庭,也没有十全十美的父母,自己的家境可能不富裕,但是,家贫也会出孝子,清贫也能育英才。
附:【个性开头小贴士】
开门见山(直接点题);设置悬念(激发兴趣);
排比比喻(引出中心);引用歌曲(突出中心)。
3、老师也来改一改,示范运用“个性小贴士”改开头
王宏,老师也帮你改了改开头。想听一听吗?喜欢吗?
附:教师下水作文
家是什么?家是温情,是悬在天上的一轮明月,“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家是牵挂,是走在路上的一封短信,“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家是千言万语的叮咛,“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家是永恒不变的召唤,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我想有个家,一个像圆月一样明亮、温情而完整的家。
七、明确好结尾的标准,“望闻问切”,评结尾(形式:全班齐读齐评),老师阶段小结。
好结尾的标准:紧密扣题,余味无穷。怎样结尾才能使文章余味无穷呢,我们来看一看。下面我们一起来齐读几个好结尾,感受一下,大家说一说用了什么方法?
附:【个性结尾“小贴士”】为文章的中心添些“色彩”:
首尾照应、画龙点睛、排比、比喻、设问、反问、引用歌曲、名言警句……
附:结尾赏评(一)《我渴望自由》
面对稍纵即逝的宝贵学习时间,我一刻也不敢放松,可我为什么迟迟不能得到一片自由的学习环境?为什么幸运之神总是不怜悯我?我渴望得到一片自由的天空!
结尾赏评(二)《我渴望财富》
给我一笔财富,让我把爱洒向大地;给我一笔财富,让我把真情留给人们;给我一笔财富,让我把生命之火点燃!
结尾赏评(三) 《我渴望自由》
妈妈,女儿渴望独立的人格,这是发自肺腑的渴求,也是我一直的追求。请打开您这爱的枷锁,让女儿自由自在地翱翔吧。我要做一只高尔基笔下的海燕,对着满是乌云的天空高喊:“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
小结:评改结尾也要结合文章的中心。总结起来也就是说,无论用什么方法,无论怎样改,文章的标题、开头、结尾都要为中心服务。
八、标题、开头、结尾全程修改实战大比拼
1、说比赛要求
我们现在就一起来进行一个实战大比拼,比赛要求:运用“望闻问切”法,对作文的标题、开头、结尾进行评改。请大家拿好已经下发的江辉同学的作文。
2、访问作者,确定修改范文的文章中心。
为了明确作文的中心,我们来进行一个现场访问,江辉同学,你在这篇作文中想表达的渴望是什么?(渴望爸爸的关爱)。
3、说比赛方法:分工合作,小组汇报。
比赛的方法是前后四人小组分工合作,一起修改范文,看谁改得又快又好。
请大家注意屏幕上的提示:紧紧围绕文章的中心“渴望爸爸的关爱”,对标题、开头、结尾进行修改,可以完全推翻原文的语句,运用排比、比喻、设问、引用诗句名言歌曲……等方法,改出自己的特色。
结合提示认真思考,将本组讨论出来的修改方案写在材料的空白处。
4、改标题:(形式:请各小组派代表把改好的标题写到黑板上去,作者本人评定最佳标题。)
大家说标题存在什么问题?(作手势“太长”)看看这些改好的标题哪个更准确,更巧妙?江辉同学,你喜欢哪个?这个标题是谁想出来的?好,我们为他颁发改题高手的最高荣誉。
5、改开头、结尾(小组汇报)
开头和结尾存在什么问题?怎么改呢?哪个小组领先来汇报一下?……我们为他们给予他们“勇于表现”的称号。还有哪个小组愿意来汇报一下?……请江辉同学说说看你喜欢谁的?好,我们为他们给予他们“妙手神医”的称号。由于时间有限,我们的比赛至此结束,很多的好改法我们课后再多交流。
九、学生谈体会,文坛名人话修改:
你一言我一语:这节课我学会了什么?
好文章大多是改出来的,许多文坛名人都极为重视文章修改。我们读一读。
附:文坛名人话修改:
1、当代作家老舍说 “修改文章,读给自己听是好办法,还可以读给别人听。”
2、叶圣陶先生说“写完了一篇东西,看几遍,修改修改,这是好习惯。”
3、毛泽东主席说“把自己的论文初稿拿来问问同行或老师的意见,实为修改文章的好方法。”
4、鲁迅先生说“我做完总要看两遍,想一想,竭力将可有可无的字、句、段删去,毫不可惜。”
5、贾岛:“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
6、卢延让:“吟安一个字,拈断数茎须。”
7、袁枚:“爱好由来下笔难,一诗千改始心安。”
8、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每一个人,早在童年时期,特别是少年时期和青年早期,就应当获得自己的精神生活圆满的幸福,享受劳动和创造的欢乐。”
十、结束语:
也就是说要多读、多看、多问、多想,用我们自己的一句话说,就是《望闻问切 对症下药》。希望大家能够活学活用,举一反三,将这个方法运用到文章各个部分的修改中去。作文水平要提高,要实现超越自我,还要同学之间多多加强合作,共同努力,才能精益求精。孔子说“三人行必有我师,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愿我们八(6)班同学在自信之灯的照耀下走好人生的每一步,过好人生的每一天。这节课到此结束,下课。
教学反思:
传统的作文讲评课,一般可分为“撒网式”和“三段式”两种。所谓“撒网式”,即教师讲评作文时,或表扬这个同学遣词造句精妙,或赞赏那个同学过渡自然中心突出等,一堂课下来,差不多表扬了一半同学。“三段式”即教师一上课先来个这次作文的总体评价,然后分别读几篇范文给大家听,最后作点评小结。这两种作文讲评,都是以教师为中心,以教师的讲与评为主,课堂容易变成教师的“一言堂”,根本无法调动学生主动去探究作文的真谛。学生对这样的课堂也是十分厌烦。本节课在设计上最大的亮点是深入浅出、细致严密,非常注重作文评改课的可操作性、实用性。教学导入及结尾,抓住作文“言为心声”的特点,为学生点燃自信之“灯”,体现了作文与育人的统一。教学重点由医生给病人看病巧妙地切入,教会学生“望闻问切,对症下药”作文评改法,指导学生解决了本次作文中普遍存在的拟题不准、开头结尾没有突出中心的问题。教学遵循“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规律,首先让学生明白“标题、开头、结尾”评改的各项具体标准以及“要为中心服务”的大原则,然后引导学生自读、自评、互评、互改、自由讨论、共同商讨、分工合作,精益求精。学生兴趣浓,热情高,既调动了主动性,又培养了合作意识,比单纯老师批改收获大,学生也认可这种自主评改作文的方式,是可以继续深入探索的。无论在教学内容上还是在教学形式上都体现了由点到面、讲究实用的教学思想,达到了让学生学会修改,分享写作心得,共同追求写作进步的目的。当然我在这次课中也有不足之处,“文味”的问题。总的来说,还不够浓烈。不能全面掌握学生的作文批改情况。记住自己是在教作文,要注意倾听,善于表扬、及时表扬。怎样让课堂上文味更浓一些呢?很关键的一点是老师的语言要有更富有感染力。这也是我今后要努力的目标。
作业布置
附:改了开头的病文(余下部分留给王宏课后修改)
根据本节课或同学给你提出的修改方案对自己的习作进行修改,下节课我们一起来赏析习作。其他同学对自己的作文也要作进一步的修改,使其更完美。
《我渴望爸爸每天能陪伴着我》
八(6)班:江辉
在世界上,大多数人都拥有爸爸和妈妈。大多数人都说:“母爱,是最伟大的。”从道理上说, 我认为“母爱”是最伟大的。在我的生活上,“父爱”重于母爱。
我爸爸是一个私家建筑的小老板,员工不够用的情况下。他自己还动手做,有时为了早点帮人家做完工程,他连夜加班;有时我有空也跟爸爸到工地上,他口渴时给他倒杯茶;有时我弟弟有空也会和我到爸爸工地上,有时也帮爸爸做一事。由于爸爸一天到晚都要工作。在小学时,我天天回到家,就马上做功课,做到5点半钟时,我就开始做饭,等爸爸和妈妈回来。我们很快吃完饭,马上把剩下的功课做完。做了能做的,就出去饭厅收拾碗筷。之后,我就拿不会做的作业问爸爸,爸爸帮我一题一题地讲解。他有时抽我背书,每次我背书背通了就有奖励,看见爸爸奖给我的礼物已经装满了大箱子;有时他讲笑话给我们听,我最喜欢爸爸笑容满面,我最讨厌爸爸发火。
我多想每天都能看见爸爸,得这是不可能的,除非你不读书,那只是暂时的,你还想出来工作、结婚。在学校里,只有星期六下午和星期天才可以看见爸爸,有时特殊地也可以看见他,其余的日子大多数和室友在一起生活和学习。为了想在学校的日子里见一见爸爸。每当爸爸送我上学,他把我送到学校里,爸爸倒转车头飞快地回家,在学校里我通过围墙的缝隙,看见爸爸的背影,逐渐地在眼前远去了,走进人海茫茫里,我才回到课室里。我不知不觉地双想念着爸爸,有时多想哭,但我在想现在少不了哭,哭是一件很丑的事。我眼眶里装满了泪水,我好朋友问我为什么哭,我骗他说“见见爸爸发火的一面也好啦!”
每个人都有一个渴望的事情,你们都希望的事情和事物能成真。但我希望在今后我的渴望能成为我的渴望能成为我希望得到的爱!
12月25日
教学生学会做事 篇6
关键词:做事;方法;做好
现在的高中生中独生子女已经占相当大的比重,从小家庭的过度呵护,使他们的做事能力较差。教学生会做事不仅有利于他们在校学习,对他们今后的工作和家庭生活都具有重要意义。利用典型案例适时对学生进行教育,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案例:
金秋十月,学校举办秋季运动会。在全体学生的共同努力下,报名、训练、比赛等各项工作开展的有条不紊。运动会的第一天,我们班就取得两项第一,四项第二的好成绩,我心中暗自窃喜。第二天早上,我到运动场布置完工作后,回到办公室处理一些事情。这时我接到校保卫科的电话,说我们班有个学生,违反学校的纪律,翻墙头被逮住了,让我到保卫科去一下。
带着不安和气愤,我匆匆赶到保卫科。一进门就看见我们班的王磊同学站在那里。又是他,这个不省心的学生!我心里想。王磊入学分數不高,第一次见到他,留着长长的、像鸟窝一样的头发,桀骜不驯的样子,我就知道这是个“刺头”。
保卫科长见到我,简单介绍了情况,要班主任协助教育。我强按住心中的怒火,想“他为什么要翻墙头?”这个孩子虽然平时比较随意,好做些出格的事情,但是并不是那种没头脑的,这样做肯定有原因。再说学校的墙头有三米多高,翻越这么高的墙头,有没有伤着?于是,我首先关心他有没有受伤。他本来以为我要批评他,听到我的话,很吃惊。诺诺地回答“跳下来的时候,脚扭着了。”我将他带到校医室,检查后发现轻微扭伤,问题不大。学校校医室没有冰块,我又派同学去买冰块给他脚踝冷敷,减轻疼痛。
看他情绪稳定下来,我问他:“为什么要翻围墙?”他说:“因为看其他班级买葡萄糖给运动员增加体力,我也想去买。但学校规定运动会期间,学生不许随便外出,必须有班主任批的条子才能出校门。我找不到你,一时心急,就采取了翻墙的下策,没想到被保卫科发现了。”于是我没有过多的批评他,还肯定了他为集体荣誉愿意做事的行为。
利用这件事我专门召开一次主题班会,教学生应该如何做事。我把这件事向同学们做了介绍,然后问大家:“做事反映了一个人的办事能力,做事要考虑用什么方法做和做什么样的事。王磊同学为了班集体,主动去买营养品,是去做正确的事。老师不在,怎样做方法才是正确呢?”
同学们思考了一会回答:可以打老师的手机,及时和老师取得联系(在开学的第一天,我就将自己手机号码告诉全体同学);也可以说明情况,请其他班主任代写;不能出去,可以请其他班同学代买等等。也就是说这件事是可以用正确的方法来做的。但是采用翻墙头的办法出去,显然是用错误的方法去做正确的事情。
我再启发大家:“王磊同学如果决定采用翻墙头的方法出去,就翻墙头这件事,怎样做才是正确的呢?”
同学们七嘴八舌地发表自己的看法:挑墙头不高、脚能蹬住、容易的地方翻;要看看墙体是否结实,注意个人安全;还要看看有没有人,不要被发现……而王磊同学不仅违反了学校纪律,自己还受了伤,可以说是用错误的方法做错误的事情。
教学生学会学习 篇7
一、为什么要强调教学生学会自主学习
教育的目的不能仅仅停留在教给学生多少知识, 而应该教会学生学习能力,换句话说,就是教学生学会自主学习。随着知识更新速度越来越快, 我们在学校里学习的东西很可能一出校门就会失去用武之地。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必须引导学生树立终身学习观念,掌握自主学习方法和技巧,活到老,学到老,这样才能跟上时代潮流,不被时代所淘汰。举个例子来讲,在我们小的时候,像电视、手机、电脑等这些物件还属于奢侈品,而现在呢,这些东西已经成为家庭的日常用品。随着网络技术和移动通讯技术的发展, 越来越多的人通过互联网获取信息、学习交流、购物娱乐、创业兴业。上网用网、在线互动已成为许多人的生活状态,很多事情,我们完全可以足不出户就完成了。在这样的情况下,如果我们不能紧跟时代潮流,自觉学习,很多知识不了解,有些诸如手机之类的日常用品,我们都不会操作,这样,我们就“OUT”了。另外,还有这样一种现象,就是很多学生以很优秀的成绩升入大学,但是毕业后却很难适应社会需要,这就是我们所说的“高分低能”现象。因此,作为教育工作者,必须摈弃分数就是一切的错误观念,重视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
二、如何引导学生学会自主学习
(一 )更新思想观念 ,是学生学会自主学习的前提 。
1.要让学生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意义 。
当今社会,有一种社会思潮很令人担忧:学习无用论。这股思潮对学生的影响不可谓不大,很多学生振振有词:现在是一个拼爹拼钱的时代。学习有什么用? 大学毕业照样找不到工作。不可否认,现在一些不良现象已经影响到教育发展。在这里,我要向同学们阐释几个观点:(1)学习将是未来人类的一种生活方式。学习并不仅限于学校这几年,人类只要想进步,就需要不断学习,因为生活变化的节奏越来越快,社会对人的素质要求越来越高,并且知识是学无止境的,如果不学习,就会很快被时代淘汰。 (2)学习将是未来人类享受生活的一种方式。我们的生活并不仅是衣食住行这么简单的物质行为,而应该充满精神追求。无疑,学习是我们提升人生品质,陶冶高尚情操,拒绝不良风气的一种有效手段。 (3)我国实行九年义务教育制度,宪法规定,受教育既是公民的基本权利,又是公民的基本义务。享受教育,学会学习,可以为自己的幸福生活奠基,亦可以为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作出自己的贡献。
2.要让学生认识到学习是自己的事 。
在我们的教育过程中,存在着这样的误区:学习是为他人学的。一种观点是为家长而学。我在和学生谈心时,总是听到有的学生这样抱怨说,学习是家长学的,成绩好了,家长就高兴,成绩不好,就会挨家长批评。一种观点是为学校而学。认为学好就是为了学校争光,为班主任争光,为班级争光。这两种错误观点的盛行,应该引起家长和老师的深思:学生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想法呢? 我们的教育出现了什么问题? 如果这个问题不解决,学生就不可能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就不可能产生自主学习的动力和激情。因此,在我接受一个班级时,首先要对学生进行学习观念教育,让学生认识到学习是自己的事,家长和老师只是尽量为大家学习好提供一个好的条件和氛围,最终学习是为了自己,而且必须靠自己。
(二 )改革课堂教学 ,让自主学习贯穿整个教育过程 。
新教育理念下,学生是课堂的主人。因此,我们要让学生的自主学习贯穿整个教育过程,让学生学会自主预习、自主学习、自主复习、自主检测、自主反思,从而实现不断进步、不断成长。
1.让学生学会自主预习 。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预习是前提,因此,让学生学会自主预习是学会学习的第一步。指导学生学会预习,就要明确预习方向和任务,了解预习内容、预习重点和难点,掌握预习方法和策略。在刚开始的时候,可以试着帮助学生列出预习提纲,由学生按照提纲进行预习,然后,我们逐步放手由学生自己列出提纲,这个过程就是学生学会自主学习的良好开端。
2.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 。
这里的自主学习指课堂教学过程中的课堂学习。传统课堂教学以教师为主,新型课堂教学以学生自学为主,教师只充当导演的角色,引导课堂教学方向。比如,教师在明确了一堂课要完成的任务后,可以通过多媒体方式呈现给学生,然后由学生自主完成学习。在这里,学生可以自主探究,可以分组合作,可以上台展示,当然也可以向教师请教。总之,学生充分发挥主人翁的作用,真正把学习当做自己的事情,靠自己完成学习任务。
3.让学生学会自主复习和检测 。
复习是巩固所学知识的重要环节, 及时复习是增强学习效果的重要手段。要向学生传授一些复习方法,比如,文理兼顾法、过电影法、自主默写法,等等。当然,具体的复习过程应由学生自主完成。复习完成后,要有一定的检测手段检测自主学习效果。这时, 教师可以帮助学生设计一些试题或一些活动,比如,为了让学生充分了解各个国家的首都,可以鼓励学生开展竞赛,一人说出国家,由另外一人说出首都。这样的活动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效果非常好。
4.让学生学会自主反思 。
只有不断反思,才能不断总结前一段学习的得与失,才能明确下一阶段学习方向。因此, 我们要指导学生学会自我反思,最好的方法是指导学生写自主学习反思日记,记录每天学习的心路历程。
教学生学会做事 篇8
案例:
金秋十月, 学校举办秋季运动会。在全体学生的共同努力下, 报名、训练、比赛等各项工作开展的有条不紊。运动会的第一天, 我们班就取得两项第一, 四项第二的好成绩, 我心中暗自窃喜。第二天早上, 我到运动场布置完工作后, 回到办公室处理一些事情。这时我接到校保卫科的电话, 说我们班有个学生, 违反学校的纪律, 翻墙头被逮住了, 让我到保卫科去一下。
带着不安和气愤, 我匆匆赶到保卫科。一进门就看见我们班的王磊同学站在那里。又是他, 这个不省心的学生!我心里想。王磊入学分数不高, 第一次见到他, 留着长长的、像鸟窝一样的头发, 桀骜不驯的样子, 我就知道这是个“刺头”。
保卫科长见到我, 简单介绍了情况, 要班主任协助教育。我强按住心中的怒火, 想“他为什么要翻墙头?”这个孩子虽然平时比较随意, 好做些出格的事情, 但是并不是那种没头脑的, 这样做肯定有原因。再说学校的墙头有三米多高, 翻越这么高的墙头, 有没有伤着?于是, 我首先关心他有没有受伤。他本来以为我要批评他, 听到我的话, 很吃惊。诺诺地回答“跳下来的时候, 脚扭着了。”我将他带到校医室, 检查后发现轻微扭伤, 问题不大。学校校医室没有冰块, 我又派同学去买冰块给他脚踝冷敷, 减轻疼痛。
看他情绪稳定下来, 我问他:“为什么要翻围墙?”他说:“因为看其他班级买葡萄糖给运动员增加体力, 我也想去买。但学校规定运动会期间, 学生不许随便外出, 必须有班主任批的条子才能出校门。我找不到你, 一时心急, 就采取了翻墙的下策, 没想到被保卫科发现了。”于是我没有过多的批评他, 还肯定了他为集体荣誉愿意做事的行为。
利用这件事我专门召开一次主题班会, 教学生应该如何做事。我把这件事向同学们做了介绍, 然后问大家:“做事反映了一个人的办事能力, 做事要考虑用什么方法做和做什么样的事。王磊同学为了班集体, 主动去买营养品, 是去做正确的事。老师不在, 怎样做方法才是正确呢?”
同学们思考了一会回答:可以打老师的手机, 及时和老师取得联系 (在开学的第一天, 我就将自己手机号码告诉全体同学) ;也可以说明情况, 请其他班主任代写;不能出去, 可以请其他班同学代买等等。也就是说这件事是可以用正确的方法来做的。但是采用翻墙头的办法出去, 显然是用错误的方法去做正确的事情。
我再启发大家:“王磊同学如果决定采用翻墙头的方法出去, 就翻墙头这件事, 怎样做才是正确的呢?”
同学们七嘴八舌地发表自己的看法:挑墙头不高、脚能蹬住、容易的地方翻;要看看墙体是否结实, 注意个人安全;还要看看有没有人, 不要被发现……而王磊同学不仅违反了学校纪律, 自己还受了伤, 可以说是用错误的方法做错误的事情。
所以今后我们要学会用正确的方法去做正确的事情, 这样才能将事情真正做好。
摘要:教学生会做事不仅有利于他们在校学习, 对他们今后的工作和家庭生活都具有重要意义。利用典型案例适时对学生进行教育, 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教学生学会积累“我的活素材” 篇9
十几年前, 一位同学就问过我这样的问题。今天, 还不时有学生会问这样的问题, 尤其是高一年级的。记得当时我并没有急于回答这个问题, 而是给那位同学讲了《曾子杀猪》的故事:
从前, 曾子的夫人到集市上去, 她的儿子哭着要跟着去。她对儿子说:“你回家, 等我回来杀猪给你吃。”她刚从集市上回来, 看见曾子正准备捉猪来杀。他的妻子阻止他说:“不过是和孩子开玩笑罢了。”曾子说:“小孩子没有思考和判断能力, 等着父母去教他, 听从父母亲的教导。现在你欺骗孩子, 就是在教他欺骗别人。母亲欺骗了孩子, 孩子就不会相信他的母亲, 这不是用来教育孩子成为正人君子的方法。”于是 (曾子) 就杀猪煮肉 (给孩子吃) 。
讲完故事, 我问那位同学:“你从这个故事里读出来什么?”他说:“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 母亲欺骗孩子, 孩子也会从他们那里学会去欺骗别人。”我再问:“还有吗?”他摇头。我接着说:“如果你只停留于‘正人先正己’之类立意的作文时才会用到这个故事, 那不是太浪费素材了吗?”
接着, 我又启发他:要跳出“欺骗”, 从“父亲坚持杀猪”、“儿子的希望”、“社会评价”等维度来思辨。结果, 真的是令我喜出望外:那位同学想到了“父母和孩子在人格上是平等的, 尽管小孩子尚不明事理, 母亲也要尊重他, 要讲诚信, 要兑现承诺”;“儿子希望母亲回来能真给他杀猪, 这是经母亲允诺的合理诉求, 作为与父母在人格上平等的儿子, 他有权得到满足”;“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 也是孩子学习做人的榜样, 有做好孩子人生榜样的义务, 不可不谨言慎行”等。火候已到, 我趁热引导:“故事的浅层寓意是人人可见的。如果仅仅停留在此就去死记硬背, 就是背出几座山似的素材也还都不是你自己的。但是, 假如你真的用心去深入感受了, 用大脑去深入、多维地思辨了, 你就会更深入、多维、独到地把握住素材。这才叫深深打上了你自己生命烙印, 成了‘我的活素材’”。
一般语文教师的失误就在于, 动辄逼着学生背名言警句和写作素材, 岂不知学生哪里尽是“巧妇”。他们往往绝非透彻、多维的理解和消化, 而只是被动地死记硬背, 在一堆一堆地形式上占有, 也就往往用不上或不好用。那么, 究竟该怎样做好呢?
第一步, 课文教学过程中引发学生自主思辨。比如, 教学《渔父》。课文的主旨内涵是:屈原为守住自己的高洁之志, 不与世俗同流合污, 不惜用死来表达自己的高洁与忠烈, 死得其所。学生写相类主题的作文时就运用这个素材。其实, 教师完全可以引发学生进行发散性思辨和探究:屈原到底应不应该选择死?让学生自主思辨、发表自己独立的见解, 只要他们讲的都在理, 就给予鼓励。此外, 像引发学生对屈原和司马迁的人生选择进行对比性思辩 (屈原宁死不肯同流合污, 司马迁为理想隐忍苟活, 谁的做法更可取?) , 对老庄的“无为无功”思想进行引申性思辨 (老庄的无为无功思想对当今社会的人们有什么价值?) , 等等, 都是很有益的做法。课内引发学生自主思辨, 初步学习自主积累“我的或素材”, 这是在教学生“打样”, 更有意义的是自然地由课内向课外延伸, 指导学生踏实走好第二步和第三步。
第二步, 指导学生在课外美读中自主积累“我的活素材”。课内打好样, 学到了方法和门道, 课外阅读美文时, 教师要指导学生也像课内学课文那样自主且自觉地运用发散、引申、逆向等多种思维方式, 对所阅读的美文的主旨内涵进行多维、深入的思辨和探究, 进而生命化、个性化地积累打上了自己生命烙印的活素材。尤其是各种考试题上的美文, 教师更要用心指导学生进行多维、深入的思辨和探究, 直至他们养成这样的自觉和惯习, 在这种被动的考练中主动思辨和提升。我的教学经验证明, 这样做更符合学生学习生活的实际, 也更有利于收到好的教学效果。
第三步, 引导并督检学生在课外见闻中主动积累“我的活素材”。现实生活中, 每天都会发生一些故事、事件等, 尤其是那些引起社会关注和热议的, 教师都应该引导学生去主动接触、思辨和体悟。不仅要养成多维、深入思辨和探究的自觉, 还要督检学生写好思辨性随笔, 养成良好习惯。这样一来, 生活化、人格化、个性化, 多维化的活素材积累也就不难做到了。长期坚持这样做, 就是想让学生再那样去简单化、接收式地死积累恐怕也做不到了。
当今教育应教学生学会关怀他人 篇10
关键词:教育,关怀,对策
心理学家马斯洛曾指出:“正如所有的树木都需要环境中的阳光、水和养料一样, 所有的人也都需要从他们的环境中获得安全、爱和地位。在这两种情况下, 这些恰恰都是个体真正发展, 能够开始的地方, 一旦满足了这些初级的、种的需要, 每一棵树和每一个人就以他独特的形式开始发展。”[1]任何人的健康成长都离不开他人的关怀。接受他人的关怀和关怀他人不仅是人性的基本需要, 更是人类种族保存和繁衍的必要条件。
一、当今教育缺乏关怀教育
人只有受教育才能成人, 人的各种能力的增强更多依靠的是通过教育对人类社会文化的传承。人类不断创造和积累着以精神的和物质的形态存在着的人的发展资源, 从而使得新一代能够不断在更高的水平上向前发展。这个成人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一个人在共同的社会生活过程中从自然人逐步生长发展成为社会人的过程。
教育是培养人的事业, 事实上, 长期以来, 教育不过是以人为施教的对象而已, 除此之外, 教育的视野中并没有人。在历史上, 世界各地的教育无不是作为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决定性产物而行使着使个体适应社会的职责。在现实中, 世界各地的教育几乎都是在追赶现代化或科学化的过程中实现了现代主义意义上的转换。昔日那种所谓“装饰性的”、“不务实的”教育已被彻底淘汰。显然, 无论是历史上的还是现实中的, 教育都是作为一种社会化的工具而存在, 其培养人的目的与依据便在于人被规定、被控制, 使其顺从、同化, 使其成为有用之材, 即出色专家、专业能手、熟练技工。教育发展的历史与现实表明, 教育实质上并未真正地培养人, 甚至充当着压抑人、异化人的工具。尤其是在当代教育领域, 外在多余的东西越来越多, 而内在必需的东西却越来越少。它只勾起、满足人们肤浅的名与利方面的需求, 不再令人神往、肃然起敬;它只给人们在生物界竞争与强大的本事, 但却难以赋予人精神上的寄托, 让人的灵魂得以安灵;它只给人以种种“武器”, 却没有使人树立起做人的理想、信念与境界。然而, 人的生命的存在和发展是其他一切发展的前提和基础, 失去这些, 人的生长发展和人的教育就都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离开人, 再发达的教育, 都因其失去了根本而如同大厦建于沙滩, 是虚幻的、危险的。对此, 鲁洁教授认为, 教育应当按照两种尺度来塑造人, 它不仅要按照现实存在的物质世界这一外在尺度来塑造人, 还要用人的自由心灵这一内在尺度来发展人, 即指向人的自我创造、自我发展、自我实现。但当代教育的主要宗旨只是教人去追逐、适应、认识、掌握、发展外部的物质世界, 着力于教会人的是“何以为生”的知识与本领。它放弃了“为何而生”的内在目的, 它不能让人们从人生的意义、生存的价值等根本问题上去认识和改变自己, 它抛弃了塑造人自由心灵的那把神圣的尺度, 把一切教育的无限目的都化解为谋取生存适应的有限目的。教育的这种“外在化”弊病, 造成了人只求手段与工具的合理性, 而无目的的合理性;只沉迷于物质生活之中而丧失了精神生活, 只有现实的打算与计较而缺乏人生的追求与彻悟, 失去了生活的理想与意义。人性为技术与物质所吞没。[2]
总之, 现代教育给了人们生存的能力 (工具价值) , 却没有给人存在的意义或价值 (终极关怀) , 在现代教育的作用下, 现代人拥有了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强大的生存能力, 但越来越对生存意义或根据发生怀疑, 这种怀疑使现代人的生活充满了无聊、空虚、寂寞、无意义感, 从根本上威胁到人生幸福与人类文明的进步。赫洛徳·里昂在他的《温柔就是力量》一书中说:“我们已无视一项事实, 我们人类在某一方面正如小动物一样, 甚至没有任何皮毛或尖利的牙齿来保护我们。能够保护我们的, 不是我们的恶意, 而是我们的仁慈;是我们关怀别人及接受别人给予我们关怀的能力。”[3]因此, “以人为本”的教育不能只考虑作为“工具的人”, 还应该考虑作为“目的的人”;不能只考虑如何提高人的生存能力, 还应该考虑如何增加人的存在的意义。当今的教育, 应该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关注人的关怀教育。
二、当今教育之对策:怎样关注人的存在
1. 必须更新教师的自我观念。
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发挥着主导作用, 而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如何发挥作用, 一方面取决于教师的学生观, 另一方面取决于教师的自我观念即教师如何看待自我。在当代教育中, 教师要把自己看成“人”, 具有丰富人性状态的人, 不能把自己功能化, 将自己看成是肩负着某种特殊的社会功能的人。
2. 应该树立正确的教育对象观。
教育的对象是“人”, 不管他们的年龄、性别和种族, 总之都是“人”。在年龄、性别、知识水平、道德社会化程度等生理和社会属性方面, 他们彼此之间会有不同程度的差别, 但是他们作为人的存在是没有差别的。因此, 教育儿童或其他所有人, 就不仅意味着要帮助他们提高生存能力, 而且要帮助他们提高存在的智慧;教育者不能仅以功利的眼光来看待教育的对象, 还应该以存在的眼光来打量教育的对象。
3. 应该重构师生关系。
当代著名关怀教育家诺丁指出:“关怀最重要的意义在于他的关系性。关怀是处于关系之中的一种生命状态, 它最基本的表现形式是两个人之间的一种连结和接触。一方付出关怀, 另一方接受关怀。”[4]现代的师生关系基本上是为了满足某种外在的个体或社会的功能性目的而建立起来的一种“功能性的关系”。在这种关系中, 教师和学生彼此之间缺乏关怀, 也根本不把对方作为存在意义上的“人”来看待。这种师生关系导致整个教育生活过于注重“才”的培养和选拔, 而忽略“人”或“人性”的尊重和教化。因此, 当今师生之间必须建立起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 师生之间可以真诚地交流、深刻地反省和积极地对话, 以使学生在这样的氛围中学会关怀他人。
4. 应该建立起富有生活情趣的有效的教学方式。
有效教学是为了提高教师的工作效益, 强化过程评价和目标管理的一种现代教学理念。首先, 有效教学要求教师有“对象”意识。教学不是唱独角戏, 离开“学”就无所谓“教”, 也就是说, 教师必须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 “树立”一切为了学生发展的思想。其次, 要求教师有“全人”的概念。学生的发展是“全人”的发展而不是某一方面、某一学科的发展。无论学校教育还是社会教育, 人们都需要增长实际生活的知识和能力, 并丰富社会生活的情感和态度。因而, 教育就是社会生活的过程本身, 而不是“准备”。对传统教育的思路和制度, 特别是对学校教育的目的、教材、方法等各个方面进行改造, 就是要把社会的和情感的因素, 包括共同参与、普遍交往、有效沟通、社会同情、相互理解、彼此欣赏、尊重与认同等, 纳入到学校教育的每一个环节中, 建立起富有生活情趣的教育方式, 从而使教育中的人们感受和拥有社会生活本身。
5. 应该树立生活课程观。
生活课程观关注生活本真世界, 在学生生活的世界里, 充满了大量的“原初经验”, 而这些原初经验正是教育的起点, 从这些原初经验具有的整合性中, 学生可以认识到经验世界的整体性。但学校里的学科世界与自然本真的生活世界的距离正越来越大, 学生们的分化将原本完整的生活世界分割得支离破碎, 编造的习题使学生正失去与原初经验相似的经验情境。
6. 应该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个性和交往能力。
(1) 关注学生个人的观点, 鼓励独立创造, 以便使学生增强自我意识。通过改善学生的自我概念, 增强自信心和扩大移情作用, 使学生心理越来越健康。 (2) 加强学生的自主性, 让学生参与决定学什么和怎样学, 从而使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负起责任来。 (3) 培养学生个性的某些特定方面, 例如:创造性思维或个性表达等。在学习过程中要把学习与社会结合在一起, 合作行为不仅有助于促进学生社会交往方面的发展, 而且有助于理智方面的发展。
当富有生活情趣的有效的教学方式和富有教育意义的学校生活观得以普遍化, 当今的教育, 就是关注人的关怀教育。
参考文献
[1][美]马斯洛AH.李文湉译.存在心理学探索[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 1987.29:30.
[2]鲁洁.通识教育与人格陶冶[J].教育研究, 1997.4.17.
[3]自巴士克里.古亚.吴契译.爱与被爱.学苑出版社, 1988, 143.
启思激疑,教学生学会提问 篇11
启思激疑是一种新型的有效课堂机制,它是在教师引导点拨下,学生从教材的内在联系和特点方面去思考,去激活疑问,激发推想,预测,边读边思,由思促疑,因此,教师要有意识地启发儿童的思维,引导他们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逐步训练他们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中要围绕教学目的去引导“思”。发现“疑”,鼓励和调动学生“思”的积极性和“疑”的主动性。可引导学生从课题`中心句,中心词,过度句入手,启发思维,激发疑问。
如教学《第一个发明麻醉药的人》一课中,我着重训练学生的思维,教给学生抓中点词语提问的方法,让学生逐步学会提问。学生会提问是会思考的表现,学会了提问,也就学会了思考,学会了学习。
教学中,我引导学生抓住课文中的三个重点句,再引导学生围绕句中重点词语提问。
第一句:“然而有一件事却使他深感不安。”重点词语是“深感不安”。引导学生思考在理解词义的基础上,启发学生提出问题。
(1)“深感不安”是什么意思?
(2)什么事使华佗“深感不安”?(联系课文内容,知道“病孩子动手术时痛得死去活来”这件事使华佗深感不安。)
(3)病孩疼痛,华佗为什么深感不安?(深入思考,知道华佗有强烈的责任心,高度的责任感,他想病人所想,急病人所急。)
(4)这深感不安说明了什么?(领悟中心,知道华佗是一位时时关心病人,有崇高医德的医生。)
学生有了疑问,再经过以上几个问题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的思考,议论,问题解决了,课文也学懂了。学生的思维能力也得到了发展。这样,即使学生学懂了课文内容,又训练了学生的思维,使他们逐步学会思考,学会发现,由思生疑,由疑促思。
第二句:“从此,华佗时时留心,处处搜集单方进行试验,终于合成了一种中药麻醉剂——麻佛散。”重点词语是:“时时,”“处处,”“终于”。
提问:
(1)“华佗时时留心,处处搜集”说明了什么?(“时时”,“处处”,说明华佗随时随地都注意观察,注意在实践中总结经验)。
(2)“终于”是什么意思?句中为什么要用上“终于”这个词语?(“终于”说明是不容易的,要取得理想的效果是要付出艰辛的劳动的,同时也体现了华佗一丝不苟的科学态度。)或引导学生从两方面体会“终于”在文中的作用:一是用上“终于”表明发明麻醉剂是很不容易的,要克服重重困难,并长期坚持试验,从句中“时时留心”,“处处搜寻”等词语中能看出;二是用上“终于”能表现华佗为解除病人痛苦而不怕困难,坚持不懈地进行试验的顽强精神。
总之,我想在教学中既重“教”更重“学”,着力指导学生学会学。让学生学得更主动,积极一些,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
短短的一节课已经结束,但它却留给我长时间的深思: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研究性学习的理念已渗入到语文课堂教学之中。如何使师生真正改变教与学的方式呢?我感到有如下体会。(一) 教师要成为值得信赖的向导
教学的目的不仅在于传授给学生多少知识和本领,更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学生自觉地投入学习 、主动地习得知识。案例中,我鼓励那个学生大胆地说出自己与众不同的见解,并巧妙地组织大家深入讨论,同时在不断探究的过程中领悟到看问题要全面、客观、公正的思维方法。学生的认识步步深入,教师只是像一个向导那样指引他们不断向前。
(二)学生能成为孜孜不倦的探究者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上,这种需要特别强烈。”针对学生这种心理,我没有将事实的真相轻易地告知学生,而是唤起学生讨论的积极情感。因此,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学生始终处于一种紧张、积极、活跃、亢奋状态,他们为弄清真相而积极发言、各抒己见,思维的火花不断碰撞。“天生其人必有才”,乐于探究是儿童的天性。学生身上蕴藏着自主学习的潜力,教师要大胆放手,尊重他们探究的需要,创设可供探究的条件,引导他们在探究中学习、感悟。
(三)教材应该是挖掘不尽的宝藏
我们面临的是社会发展日新月异,知识结构不断更新的时代,面对的是个性迥异、不断发展着的学生,如果我们照着教参上面的教学目标,视其为标准答案,一成不变地进行教学,将无法满足时代的需求和学生学习发展的需要。在每篇课文,都蕴含着丰富的可供教与学的内容,教师要活用教材,善于挖掘出课文中的可利用因素,创造性地、科学地进行教学,使学生积极地投入到整个学习过程之中,在学习中探究,在探究中感知,亲身体验,从而形成终身受用的学习能力和思维方法,培养创新精神和探究能力。
(四)学习应成为充满乐趣的活动
在语文学习中,繁琐的分析、机械地练习是造成学生学习被动、缺乏思考、不会创新的主要原因。其实,学习探究应该是一项充满乐趣的活动。让我们把学习的时间和空间还给学生,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主动学习。在案例中,我几乎没有分析讲解,而是相信学生能自己解决。因此,我的主要精力花在营造民主平等的氛围上,我观察学生表情的细微变化,揣摩学生的心理,用信任的目光,真诚的微笑激励学生探究,我和学生一起参与讨论,我适时点拨学生独立思考,自由发表见解,寻找学习的合作伙伴相互帮助。学生们在探究过程中亲身体验到了产生矛盾时的紧张,进行探究时的一本正经,受到启发时的喜出望外,真正地感受到了学习活动的乐趣。
【教学生学会学习】推荐阅读:
指导学生学会学习05-09
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10-18
让学生学会学习数学07-02
让学生学会主动去学习05-21
如何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07-25
学会学习教学管理10-29
谈核心素养下如何指导学生学会学习05-27
科学教学中让学生学会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06-01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要学会张扬学生的个性06-21
学会学习论文0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