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会学习——小组合作心得

2024-05-12

学会学习——小组合作心得(共14篇)

学会学习——小组合作心得 篇1

小组合作学习模式之心得

编辑出版学 浮萍学习小组 12出版1班

目前,“小组合作”已经成为一种普遍的学习方法。在学校的号召下,老师的指导下,我班也开始采用这种学习方法,分成了四个学会学习小组,并在本学期完成了四次课题,分别是集体研读《学习力》,撰写一份读书报告,结合专业和兴趣,选择本区域经济、文化各领域的某个专题开展文献研究,撰写一篇文献综述,选择某专业开展专业调查,撰写一份专业调查报告以及创意设计(班级介绍手册)。“小组合作”这一教学模式的应用给课堂教学注入了活力,它不仅可以使师生之间、学生之间更有效地进行语言交际,而且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团队精神,进而促使学生相互学习,共同提高,有力地促进了课堂效率的提高。小组合作学习更能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主动参与的意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强化学生对自己学习的责任感,和对自己同伴学习进展的关心,为学生提供一个较为轻松、自主的学习环境,提高了学生创造思维的能力。另外,在合作的过程中所能体会到的往往不同于课堂上所学到的。通过本学期四次课程的合作,我感触颇多。

首先在破题方面,由于是小组合作,每个人对于题目都有不同的看法,在题目的理解上会有很多补充。在起始阶段,大家意见难免不一,出于各自的兴趣不同,思考角度各异,对于课题内容的确立会无法商定。因此,在知道课题题目时,小组长总会通知每个成员,然后在我们学会学习小组的QQ群中进行讨论,大家各自发表意见,寻找

每个人身上的亮点与长处,以实现各司其职的合理安排。在各方面了解课题和知道如何完成课题后,小组长会根据每个人的特点和要求,分配任务。例如在撰写《学习力》读书报告时,由于《学习力》的章节过多,我们会在群里讨论,然后分工合作,一部分人研读并撰写读书报告,每人写一章,再由剩下的人将每部分的报告进行局部修改和整合成一份完整的读书报告,这样不仅每个人的工作量减少了,而且大家都参加的课题,调动了积极性。

其次资源的运用也是极为重要的,这包括资料和人员的分配。小组每位成员对题目的理解是不相同的,由此搜集到资料也不尽相同,因此小组合作学习中重要的一个过程就是资料的搜集、共享和整合。第二个课题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选定文献综述的方向(少儿图书出版)后,就是对这个方向的论文进行搜集,将于此有关的论文下载下来,并根据其中删选出来有用的资料来撰写文献综述。此外,小组合作学习要想成功就必须分工明确,团结合作。在做问卷调查时,我们就很好的进行了分工合作,有人负责写调查问卷的问题,有人负责问卷的分发,有人则要将问卷进行整理统计,大家共同合作完成调查。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有助于培养学生合作的精神,团队的意识和集体的观念;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与竞争能力。

同时,合作学习提高里我们搜集、处理、分析、判断信息,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增强思考力和创作力,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合作的过程中,我们就会接触大量信息,这就需要我们了解怎么样的信息是我们需要的,仔细阅读分析资料,然

后找出我们所需的信息,对其进行整理。

最后在研究讨论方面也不可忽视。小组成员只有通过研究讨论,才能与同组其他成员进行交流沟通,分享自己的看法,了解他人的观点,才能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把个性探索与小组的合作探索有机结合,调动大家的学习积极性。为了组员间更好的讨论,我们建了个QQ讨论群,方便大家讨论课题,分配任务,收发课题成果。在课题的讨论研究中,我们不但更好的完成了课题,也培养了团结意识。

总之,小组合作学习有很多好处,希望还能有合作学习的机会。一切认识都来源于实践。学会学这门课程由《学习力》这本书入门,全程由我们小组团结一致、分工合作、自主学习完成。从《学习力》中,我们收获颇多。作为一个大学生,不论将来我们朝何处发展,我们都需要清楚有效的进行思考和合作;对我们将来从事的专业有一定的认识度;具有文学和艺术方面的审美能力和理性知识;能够运用现代科学的概念和分析能力;对道德有一定的认识和思考;积累丰富的社会经验。

学习只是一个过程,它的最终目的还是创造。将学到的各种知识整合发挥它的作用。多提出问题,并解决它们,使创造力生生不竭,源源不断。而在学会学习课程实践中,我们学到了这一点。

小组的前期调研过程,看到的东西很多,就如同诗中“你站在桥上看风景”一样,是直观而全面的,需要注意的东西首先是关于小组活动的主题。我们通过在QQ群中进行讨论,确定我们每次的主题。小组成员各抒己见,积极提出建议。其次,是关于小组活动中,我们

工作者的分工。一个团队要顺利的完成任务,必须要让每个成员在适合的岗位上做适合的事。我们小组在分工时根据每个人的性格特点做了大致的分工。最后就是不断的总结。小组活动开展前后,我们都会有很多次的讨论。不断的思考和总结,再实施到实际活动中。这就是一个反复循环的过程。在讨论中总结,在实践中探索,不断的改进我们的思路和方案,最终才会有一份令人满意的小组课题。

作为小组成员,这一学期完成了4个课题,让我了解到了作为一个参与者的心情:是一种完成任务后满足而又愉悦的心情。创作过程中,组长准确的洞悉小组成员的心理,在适当的时候加以引导和鼓励,让小组成员尽量多的表达。作为一个小组成员,真正需要的是一个能引起参与者激情的小组。这个时候,组长就必须担负起大局。我们第一次设计的小组活动更多的是去套用小组活动的模式,是按着步骤来开展的,没有真正围绕主题来一步步深入展开。而之后的课题尽量贴合主题,在安排任务时也采取一种循序渐进的方式,让主题一步一步的深入,以期望到达这次课题的效果。

学习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而是“不断更新学习方法,运用学习新工具,利用好时间的过程”。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孔子早在春秋末期就已经认识到了小组学习的意义,尺有所短寸有所长,人亦是如此。如何做到取长补短是学习的一个新境界:我们可以通过汲取他人经验和教训来提升自己的水平。我们不要妄想能一步登天,因为我们只是人,平凡的人。但平凡的人亦可做出非凡的事,俗话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只要我们肯努力、肯坚持,相信通过小组学习掌握

更多能力和技巧一点也不成问题。

学习是一个不断总结的过程。对我而言,小组活动的学习就是一个在一次次的总结中不断积累、不断深化循序渐进的过程。从最初的完全不了解,到自己动手去做、主动去学、主动去观察,不断累积经验从而真正掌握小组工作,是一个需要我们去经历的过程。

也许我们现在会觉得现在很空虚,远不及高中的充实,让我们感到在虚度光阴,可是我们需要看清现实,一旦离开这个学校,迎面而来的将会是复杂多变的社会,面对就业的压力以及我们对高薪工作的追求会让我们感叹:为什么当初不在大学里多学习一点,为什么不再多学一点?所以,进入了大学,我们要抱着既来之,则安之的心态,不能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要摆正学习态度。学历并不代表学习力,即使我们刚进入大学,要是我们能更加灵活的学习,去提高学习效率,也许会超越大学生的水平,创造出自己的天地,融入这个日新月异的社会。通过培养专注精神,在实践中考验自我,振作精神,对时间进行合理的分配和管理,使自己度过一个愉快而充实的大学生活,为将来的美好生活做一个好的铺垫,这样才能无愧于自己的青春。

学会学习——小组合作心得 篇2

参考文献

[1]李炳亭.杜郎口“旋风”.

小组活动对于学会学习的意义 篇3

俗话说:“学习出真知”。茫茫红尘,每一个世间凡人,要想傲立于天地之间,学习是必不可少的事情。生活之所以伟大,是因为它包容了一切事物。于是,在生活的每一时,每一刻,不经意间,学习已经成了一种无处不在的自然行为。无论是哪一种社会活动也都是在不断的学习与应用之中。然而,人们往往忽视了真正需要学习的重要性和目的性。有的人,虽然明白学习的重要性,也喜欢学习,但是,由于学习方法不得当和不善于学习,最终没有学以致用,结果只能是事倍功半,遗憾终身。

获取知识或技能,获取资讯是学习,我们每一天都在学习,孩提时代你在学习,大学时代你在学习,迟暮之年你仍将学习,求知步伐从未停歇。学习并非可有可无的奢侈品,而是生活不可或缺的必需品,抚育下一代需要学习,保持身材需要学习,玩倒立需要学习,保持健康需要学习,紧跟时代资讯需要学习突破思维桎梏需要学习,吸引听众关注需要学习,确立领先优势需要学习,工作、娱乐、成长……这些无一不需要学习。

怎么学?这是你首先需要学习的问题。在亚马逊网站上有13713本营销类书籍,20392本教育类书籍,26044本机械工程类书籍,17352本远程通讯类书籍……仅读完一门学科里的所有书籍,如果每天坚持阅读3个小时,你就需要83年的时间,然而,这并非问题之所在,真正的问题在于,数据仍在攀升,书籍亦非信息的唯一载体,技术资讯同样存在于博客、视频、学术期刊、杂志、演示文稿、专家的脑袋里……新技术信息量每两年翻一番,也就是说:毕业两年后,你在大学里所学的知识有一半已经过时,今天早晨,在你品咖啡的这当儿,就已经有9篇文章诞生、10本书籍出版、3400条帖子添进了维基百科,全球知识化进程开始加速,我们从书本里汲取知识,却从未学过如何阅读,阅读不仅是辨识课文,分析含义,我们在教室里上课,却从未学过如何听讲,听讲不只是分辨声音、单词和句子,我们向生活学习,却从未学过如何反思,反思不仅仅是回首往事、重温旧日错误或经历。试想如果学会了阅读……试想如果学会了听讲……试想如果学会了反思……试想如果学会了学习,你将……?你将汲取多少新知?累积多少学识?你的世界又将发生何等变化?

学习的终极目的是自己教育自己,是真正地生活。很多人学习是为了包装自己,有时这些人也会达到目的,但与此同时,他们也被自己设想的枷锁套住了,禁锢一生。学习是每个社会成员终身的事情,是一生一世的事,是现代人的第一需要。从某种角度说,学习已经成为每个现代人的生存和发展格调。只有学会学习,我们才能在当今社会大潮中搏风击浪,勇往直前。

Groupwork英文意思是work in pairs. 在汉语中可以理解为分组、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参加活动。现今英语教学也广泛采取互助合作的学习方法。英语的合作学习就是以小组为基本形式,以小组成员合作性活动为主体,以达到共同目标为标准,以小组总体成绩为评价和奖励依据的一种学习策略。学会合作是是面向21世纪的教育支柱之一,这要求人们在确定自己的人生坐标,实现人生价值的过程中要学会与他人正确相处与合作,因此“合作不仅是一种教学方式,一种学习方式,也是一种生活态度。”

会学先要向生活学习、向他人学习、向自己学习,然后才是向书本知识学习。拥有很高情商和智商的人往往会有很好的自制力、解决问题的能力、沟通的能力、表达的能力、领导的能力、团队合作的能力,且其人际关系也会更和谐。现在大多数中学生都是独生子女,对父母的依赖性很强,没有与兄弟姐妹相处的经验,有的甚至不知怎样和同龄人相处。然而“人类在智慧上的给养,跟他在肉体上的给养一样,都是从其他人那里来的。当他长大时,他在身体及经济方面更有独立性,但是,他只能在与他人合作和竞争的情况下继续发展他的事业”。我们在教学中应倡导“合作学习”,使课堂教学中群体间的人际关系和交往活动得以充分体现,培养学生学会“倾听、交流、合作、分享”的合作意识和交往技能。

要想让学生在小组活动中学会学习,光靠一堂课那是远远不够的,一个小小的水滴也能折射出太阳的光芒,一个小小的点子只要巧妙地做,坚持不懈地做,也会充满力量,令人叹服。现在许多家长和老师苦恼于孩子不肯主动学习,他们在挖空心思地想怎样又“拉”又“打”,能促使和逼迫孩子自觉地学习,以应对那无穷的考试。

小组合作学习心得 篇4

小组合作学习的确是老师们一直关注的话题。首先需要明确的是,小组合作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它的教育价值是无需质疑的,因为我们必须培养出一批批愿意与他人合作,会与他人合作的人。所以,尽管在实际教学中存在着不少问题,我们还要在合适的时候鼓励学生合作,正象前面一位老师说的:我们的教学内容如果真正需要进行小组合作的,也绝不能吝啬此法。

同时,正是源于小组合作学习中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我们把这个问题提出来共同研讨,一起寻找解决的办法。小组合作上存在的问题是多样的,产生的原因也是多方面的,谁也无法给出一个适应所有情况的做法。另一方面,要想使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取得成效,也绝非一朝一夕能实现。但是我们坚信:“办法会有的,所有困难都是能够克服的!”。

第一,课堂中的小组合作应该是学生的一种需求,在课堂教学中学生有合作的需要,这样的合作才可以真正意义的达到高效。什么样的内容适合小组合作呢,简单说就是当个人的力量无法胜任的时候,还有就是内容本身是小学数学中重要的。个人的力量无法胜任既包括任务比较复杂一个人无法完成,也包括小组成员从不同角度思考同一问题,总之,每个人应该为小组合作都做出贡献。还要进一步思考的是,怎样运用教师的智慧,发挥数学的魅力,使学生产生合作学习的需求。在学生们内需的情况下,更有效的进行合作学习。

第二,在小组合作前明确合作的目标和任务是重要的。为此,教师可以采取多种形式。教师可以呈现小组合作需要解决的问题、合作的步骤、合作的分工、合作中需要记录的数据、合作的时间等,给学生一定的阅读时间,必要时请一些同学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对此的理解;对于低年级学生或者比较复杂的任务,教师还可以选择一个小组进行模拟,帮助全班同学明确合作的要求;教师还可以与同学们一起讨论如何进行小组合作,每个人如何分工合理等等。

第三,应该从小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包括小组合作的习惯。从低年级开始培养孩子们独立思考、注意倾听、学会交流、达成共识的习惯是非常重要的。在这个过程中老师们当然要发挥自己的智慧,思考和研究一些帮助孩子学会倾听、学会交流、学会合作的小策略。这些策略来源于老师们的思考,也是老师们在实践中的一种积累,也一定会更好的服务于老师们的课堂。这里大家可以参见专题5的课程说明和拓展资源1中“小组合作学习全员参与的秘诀”的策略,相信会对您有所启发。更希望大家在培养孩子合作习惯中开发更多的小策略来交流。

第四,要发挥教师在小组合作中的作用。教师在小组合作中的作用可以体现在:组织、倾听、挑战、帮助、捕捉资源、激励和评价、引发质疑、总结和引起反思等方面。营造小组合作的环境(包括外部环境和心理环境),组织小组活动的进行;认真倾听小组中学生的发言,了解学生小组合作的情况和不同学生的思考状况;适当提出一些问题,挑战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深入思考;帮助学生们了解小组合作的任务,在学生思路受阻时给予适当的帮助;在观察学生中捕捉资源,保证全班交流中不同观点的碰撞和启发;鼓励学生们以小组的名义表达小组的成果,并给予激励性的评价;组织不同小组进行合理的质疑,使全班同学学会从别的小组的发言中获益;对小组合作和交流的结果给予总结,明晰重要的内容,同时鼓励学生反思。

学习小组合作心得总结 篇5

1.分配学习任务。在合作学习之前,教师要向学生说明:合作学习的重要性,学习的内容和目标是什么,怎样完成任务,评价的标准是什么(小组的任务完成的怎么样,个人的学习成果怎么样)。与此同时,教师还要通过创设情境或提出有趣的富有挑战性的问题,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启发学生善于运用已有知识和经验解决问题,促进学习的迁移。在本学期我在讲《纳税》一课时,我提前一周布置学生自己去查询、收集有关纳税的知识。在上课时,我叫学生汇报自己收集的税务知识,结果学生个个拿出一本打印了厚厚的税务知识来汇报。可想而知,结果只能是学生不能尽兴展示自己的成果,教学任务也肯定不能完成。这就是老师在课前没有预先估计到的结果,因而,没有对学习任务进行合理分配。

2.合作探究。每个小组明确了学习任务之后,各组根据任务分工进入合作探究阶段,每个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互相交流,形成小组的学习成果。期间教师要在组间巡视,针对学习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及时引导,帮助学生提高合作技巧,并注意观察学生学习和人际关系等各方面的表现,做到心中有数。要让学习有一定困难的学生多思考、发言,保证他们达到基本要求;同时,也要让学有余力的学生有机会发挥自己的潜能。此外,老师还应该充分信任学生,相信他们能通过自己的努力能完成,让学生有足够时间和空间进行合作探究。在以往听过一些老师的课,课堂上有这一环节,但往往是一个过场,短短一、两分钟就结束了,根本没有一点实效。这是老师在课堂上的“霸权主义”,因而在小组合作学习这一环节中,更需要老师的“合作”。

3.全班交流。让每个小组的报告员代表本组向全班进行学习成果汇报,了解每个小组学习的情况,同时注意了解每个小组学习有困难学生的掌握情况;对于每个小组提出的疑问,可以请其他小组介绍解决办法。全班交流需要老师预先设计好问题要有交流的焦点,交流的问题要有一定的深度,最好是要有一定的可争议性。交流的问题,如果没有深度,则议论不开;如果没有争议性,则议论时也无法有效地展开。另外,交流的目的之一也就是通过交流使得一些有争议的问题得到澄清,使得一些对此问题不理解的学生得到理解。其实这就是教学的难点,因此我要说交流的是难点问题,是最有价值的问题。

小组合作学习心得体会 篇6

-马二云

一、山西省太谷侯城中学“学生多元评价与小组捆绑评价”模式

山西省太古侯城中学主要是小组的合作学习为校园的主题文化特色,以七年级数学《有理数》为示范课向我们介绍了如何培养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能力,结合我自己的感受,主要谈谈以下三个板块。

1、小组建设

尊重自愿,双向选择,整体协调—组员和组长有双向选择的权利,组员选择组长的原则:选择认为最能帮助本小组的组长,同时要征求组长的意见,是否同意收自己为组员。组长一旦确定后,组长需选择一个最得力的助手—副组长,原则是能帮住自己协调组员。组长和副组长的搭配,老师需做适当的引导和调节,如男女搭配,性格互补,学科优势,强弱结合。组长和组员选定后,需严格明确帮扶对象和合作关系,由组长 和副组长分工负责,其合作关系主要分为三层:(1)一级合作—两个小组的讨论(2)二级合作—小组成员的讨论(3)三级合作—组长之间的讨论,在这个过程中需培养组长两方面的能力,一是自我能力,包括自我强大,自我管理,自我激励等能力;二是管理能力,包括检查、帮扶、监督、指导,协调发言,组织合作,组员展示等能力。

2、小组合作

旧知识—温故互查,相互复述,指出对方的问题

新知识—老师给予目标导学和学前指导,展示自学指导,小组成员相互交流、合作,互相提出问题,指出问题,来完成任务,避免老师直接进入课堂讲授灌输模式,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最后,学生自己总结归纳所学知识点,并能坐到相互复述。最后,进入课堂练习。在整个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组员可以向组长建议如何组织小组活动,以及小组活动存在的问题,同时监督组长,提升自我。

3、小组评价

在小组评价这块,其评价的方式多元化,反馈的形式多样化。评价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1)每一小题完成后,可以自我评价自我激励,自我记录。(2)通过积极合作卡,加分,奖励等形式实现小组评价。

(3)作业通过课堂批改和课后批改两种形式得到有效的反馈和评价。课堂作业—黑板展示,小组抽查,面批,组批等形式,力求及时有效 课后作业—力求覆盖面广,同时注意训练内容的层次性。必做题—人人做,选做题—作业速度快的同学来完成,思考题—学有余力的同学来完成,训练的方式要像考试一样,使得考试常态化,形成紧张、真实、有序的高效课堂。

(4)通过周评价、月评价促进小组间的竞争,使学生们感到成功,达到提高教学成绩的目的。

二、洋思中学“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模式

洋思人创立了以“先学后教,当堂训练”为基本结构,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模式。课堂上学生主动参与,发言活跃,大部分作业当堂完成,老师讲得很少,只是对学生的自学进行点拔,指导,释疑。凡学生通过自己学会的内容就大胆地不教,学生的主体地位,合作精神,和探究能力得到充分的体现。

下面我以八年级下册数学《从分数到分式》这一课来简单的总结一下他们的教学模式

1、出示学习目标

时间为1分钟左右。目的是让学生从总体上知道本节课的学习任务和要求。此环节的意义在于使学生在上课一开始就明确了学习目标和学习方向。从而促进了学生在以后的各个环节里主动地围绕目标去探索,追求。

2、出示自学指导,指导学生自学

时间约6分钟左右。他们的自学指导很详细,包含了自学内容,自学的方法以及自学的要求。在这一环节中,每个学生都积极动脑,认真自学,教师巡视,不提示,不说话,真正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3、检查学生自学的效果

让中差生尤其是后进生用黑板演示或口答的形式对所学的知识进行操作。时间约5-8分钟。这环节的目的是最大限度地暴露学生自学后存在的疑难问题。若后进生做对了,说明全班学生都会了,就不要老师再教了。若后进生做错了,引导中等偏上的学生分析,讲清错的原因,引导更正,归纳。这一环节体现了出洋思课堂教学“兵”教“兵”的一种有效的“教法”。也起到了相当好的一种效果。

4、当堂训练

布置和督促学生独立完成课堂作业并批改部分学生作业。时间不少于15分钟。其目的是检测每位学生是否都当堂达到了学习目标。作业分必做题、选做题和思考题,力求让各个层次的学生都能吃饱。我看了几个学生的作业,特别规范,几乎是一个人写的,我想老师在作业规范上下了很大的功夫,这些都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说到洋思的教学,我不得不说的“四清”

堂堂清,日日清,周周清,月月清。其实就是要求学生做到“课堂上能掌握的不留到课后”、“今日事今日毕”。

道理说起来并不深奥复杂,但真正按照这个要求并能持之以恒做下去,实在是难,很难。洋思的教学理念“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做到了这一点。

洋思的每个班都按学科建立了学习小组,小组间正常开展学习竞赛。为了小组的荣誉,课上,无论是自学、讨论,还是知识检测,小组内成员都互帮互助,互督互查,毫不马虎;课后,对堂堂清不了学生,小组内成员分工负责,例题、习题、单词,一一助其过关。一次“清”不了,两次、三次„„一般经过“二清”、“三清”,绝大多数同学都能做到“日日清”,极个别仍不能“清”的,由老师帮助其“清”。

学会学习,学会合作 篇7

一、合作学习能激发学习热情

小学生天真、单纯、可爱, 对他们熟悉的人物、事物及环境, 会表现得十分活跃, 跃跃欲试, 合作学习就提供给他们这种空间和氛围。 在小组中, 学生各有所长, 各有所想, 在学习中可以相互影响, 擦出智慧的火花。 在这个合作体中, 老师将学习任务落实到小组, 小组成员可以无拘无束地表现自己, 表达自己的想法, 不怕出错和失败, 这样就营造了轻松民主的学习氛围, 激发了学生的参与热情。 例如, 词汇的学习一直是一些基础较薄弱的学生的拦路虎, 由于教学时间较紧, 学生人数多, 教师难以一一面授辅导。 这时教师就可充分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优势, 先检查部分学生的发音, 然后组织若干学生一同学单词, 由发音较好的学生指导发音较差的学生, 最后组织小组竞赛。 这样既能增加学生的练习量, 又能减轻学生的心理负担, 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我们会看到平时怕背单词的学生这时表现得很积极, 组员之间更是互相帮助、互相鼓励、互相督促的。

二、合作学习能提高学习效率

在英语课堂教学中, 有效地利用合作学习, 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还可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如在教学译林版6上Unit8“Chinese New Year”一课时:

1.课前:布置预习工作, 以小组为单位, 收集有关新年的资料, 如新年习俗、新年文化、新年活动。 学习组长安排好分工, 学生通过工具书, 参考资料或上网寻找答案, 最后汇总。

2.课中:上课后明确学习目的, 布置学习任务, 让学生分小组合作学习。 学习任务如下:

(1) Read the story in groups, answer the questions, underline the key information. 四人一组, 以小组喜欢的方式读并划出关键信息。

(2) What holiday is coming?

(3) What will Anna do during the holiday?

Talk and draw, 小组分工, 两人合作谈论并画出Anna过春节的思维导图。

At last, say something about Anna’s New Year’s Day by the mind map in groups and try to show us, 利用思维导图小组交流, 以小组喜欢的方式全班分享。

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这种形式, 在组长的带领下, 疏通本课的难点, 掌握本课的语言知识。 思维导图的制作过程既帮助学生梳理了文本内容, 更是学生汲取重点、 记忆文本的过程, 强化了英语阅读效果及课堂内容吸收效果。

3. 课后: 小组合作完成自己的春节活动导图, 在小组内交流。

课前的预习、课上的互动、课后的延续都采用合作的形式开展, 英语成绩好的学生都乐于承担内容较复杂的环节, 英语成绩较差的学生也不甘示弱, 努力做好自己的分工, 每个组员都能在小组活动中充分锻炼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 更重要的是这种由合作完成学习任务的形式大大提高了学习效率, 丰富了课堂教学内容。

三、合作学习能培养合作精神

英语教学与情感教育结合起来, 创设各种合作学习的活动, 促使学生互相学习、互相帮助, 体验成就感, 发展合作精神。我充分注意到学生集体的作用, 如在教完5下Unit3“Asking the way”一课时, 把学生按好、中、差结合成各小组, 让每一小组各自创设一个问路的情境, 发挥想象、设计台词、分配角色、练习对话, 而后上台表演, 并评选出最优秀表演组。 这不但使学习有困难的学生用英语进行了实际的交际, 体会到了成功的喜悦, 完成了学习的任务, 而且培养了学生之间的合作精神。 在小组合作过程中学生培养了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感受到了集体智慧的力量, 分享了成功的喜悦, 真正体验了学习的快乐和做作业的乐趣。

四、合作学习能拓展活动空间

合作学习不仅有利于课内, 而且可以延伸到课外, 弥补课堂内时间的限制、学生来不及表演的遗憾, 对课堂教学起到巩固和强化的作用。 如何在课后为学生创造一个英语交际的空间呢? 我常常让学生展开如下活动:

1.英语歌唱比赛, 英语故事、诗歌朗诵比赛。

2.英语小报展。

每组学生合作出英语小报, 要求自写、自编、自排。 小报可以是小故事、童话、寓言、谜语、小幽默、名人小传、病句分析、一国风情, 连环画等, 形式上做到丰富多彩、生动活泼、图文并茂、美观醒目。

3.英语校本剧展。

小组合作, 运用所学知识编写剧本进行自编故事表演, 校本剧内容可以根据书本内容改编, 也可以自行创编, 并进行评比、打分。 通过表演展, 学生既巩固了书本内容又拓展课外知识, 还提升了学习英语的空间, 加强了小组成员之间的相互交流与合作, 提高了运用语言的能力。

教学实践证明, 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不仅可以加大学生语言实践量, 提高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 还可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和与他人合作的能力, 提供给每一位学生大量的发言机会, 它使一群同龄人面对面地进行思想交流, 提高学生学习的成就感和自信心, 大大调动学习英语的积极性。

摘要:有效地利用合作学习, 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还可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在小组合作过程中, 学生培养了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感受到了集体智慧的力量, 分享了成功的喜悦, 真正体验到了学习的乐趣。

小组合作学习新论 篇8

一、激发学生学习动力,增强小组学习后劲

首先要创设情境,让学生融于情境。如采用多媒体课件或录音、录像、师生共同表演等方式,让学生进入文本情境,为合作打下基础。其次,示之以明确的学习目标, 目标清晰,便于操作。第三,讨论的问题要有启发性、挑战性。问题简单,学生一看便知,学生就不会去认真思考,所以给学生提供的“苹果”必须让学生“跳起来”,才能摘到,如果伸手就得,那就没有什么意义了。

二、学习方式要根据内容而定

1. 互助式学习。这种学习方式在接受型学习中运用较多。学生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对于自己完成的情况并不了解,所以需借助他人的力量来帮助完成。由于基础知识是以接受为主,所以互助式的小组学习正好发挥其长处,使双基训练更加扎实。这种学习方式是小组学习中的低级阶段,是由个体学习向群体合作学习转化的重要方面,尤其适合中低年级。如检查预习课文情况,互查学习目标完成情况等,同时在互查中互相取长补短,也得到了提高。

2. 研究探讨型学习。语文学习不仅为了学习基础知识、培养基本技能,还要促进学生人文素养的形成,这就要让学生在探究中完成。每个学生来自不同的家庭,所受的教育是不同的,他们面对相同的文本材料,所反映的世界观也是不同的,教者就要让他们在小组学习中对不同的观点、看法进行碰撞融合,以达成共识。如采用问题分析、情景再现、社会调查等方式,让学生对已有的材料,进行加工整理,重新整合,形成新的观点看法,在小组学习中进行补充交流。这种学习方式是小组合作学习的高级阶段,但使用这种学习方式应慎重,切忌过分拔高学生,或蜻蜓点水华而不实,要让学生真正在探究中得到益处。

教学中,教者常常偏重探究性而轻视互助检查性学习,这样就会造成学生基础知识不扎实,对学习的文本材料理解不深刻,缺少感悟的基础条件。当进行探究性学习时,就变成了无源之水,这样的合作学习就收不到应有的效果,因此,二者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

三、小组合作学习中应注意的问题

1. 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由于采用小组合作学习,学生的课桌一般都是拼到一块的,学生围成U字形或二字形,这样虽然便于学生讨论交流。但小组内部成员由于在集体交流时要侧身面对教师,这样长期下去,就会造成学生眼睛的斜视和脊椎骨的变形,对学生的身体发育将产生不良影响,这应该引起我们教者的高度重视,并应切实地加以解决。

另外,由于采用小组学习,学生主动性得到进一步发挥,这样成绩好的学生、活泼外向的学生将得到更好的发展,而那些内向的、成绩差的学生表现自我的机会可能会更少,这势必给他们的心理造成影响。这就要求我们教者在和学生交流的过程中,应把目光多投向弱势群体,关注他们,给他们有表现的机会,这样才不会造成学生的两极分化,使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

2. 崇尚求真务实的精神。小组学习是一种新的学习方式,我们应该避免华而不实的工作作风,从创设情境到合作学习的开展,直至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都要一步一个脚印、脚踏实地去完成;那种“满堂跑”、“一片赞扬声”是要不得的,所以,首先要精心准备。教学设计要切合实际,具有可操作性,体现新的教学理念,要认真准备教学所用的学习材料。其次,要有明确分工,小组内每一个成员都要互相协作,共同、有序地完成任务。第三,学习目标要清晰,要给学生留有足够的活动时间,允许学生有不同的观点,并且要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充分体现教师作为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的作用。

3. 慎用奖励方式,淡化功利倾向。有的教师在进行小组学习时,对表现好的学生或小组,用奖励小红花或赠物品的方式,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如果偶尔用一两次也无可厚非,若长期使用,则会造成学生的功利倾向,模糊了学习的目的,同时也会造成学生得到奖励时心花怒放、没有得到奖励时唉声叹气的现象,这样不利于学习活动的开展和学生优良品德的形成,有百害而无一利。所以应慎用奖励方式,淡化学生的功利倾向,培养学生健康的人格。作为教者应在提高自身教学水平上下功夫,而那种靠奖励来调动学生积极性的做法是肤浅的,不值得提倡。

小组合作学习心得体会 篇9

赵春梅

四月二十四日我校组织初一初二全体老师到古城正定六中观摩学习关于小组合作学习的模式,我感到心灵受到了震撼,我们现行的教学模式太落伍,老师们再不能抱着老本吃饭,教育不改不行,必须从现在开始,从我做起打一场教育改革的战争。

一、明确小组成员责任。

建立了合作学习小组后,要明确小组中每一个成员的责任,要突出每个个体的作用,使每一个人不仅要对自己的学习负责,还有帮助他人进步的义务,而且要为所在小组中其他同学的学习负责。一个小组,只有在一个好的小组带头人的带领下,才能始终如一地围绕某一个中心议题开展讨论、探究,最终找到规律、获取方法。组长又是一个小组学习活动的组织者,是教师的得力助手,是联系教师与全班学生的纽带。因此选好组长,直接关系小组学习活动的效率和成败。小组长要选择有一定的号召力、责任心、协调能力强的学生。小组长为轮换制,让每一位小组成员都有锻炼和展示的机会。小组长主要负责讨论过程中的组织和裁判。

二、培养学生的合作习惯。

第一、学会倾听。“学会倾听”就是学会与人交谈时,听别人说完。合作小组成员必须听清老师的提问要求,听懂小组分工的要求,听明白其他同学的发言,同时也要听得了表扬之词,听得进批评之音。俗语说:“三人行必有我师”。学会倾听能使我们取长补短,弥补自己考虑问题的不足,也能使我们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第二、学会表达。仅仅会听是不够的,每个学生必须学会表达。在课堂教学的许多时候,经常只有那么几个学生举手,一些学生在参与小组合作讨论时发言很有价值,等到全班交流时却没有了声音,也有一些学生表达不够清楚。为此,教师就调动所有学生的参与欲望,培养学生敢说的勇气,把一些能够容易表达或简单的问题让不爱发言、学习比较困难的学生来回答,并给予他们肯定与鼓励,使他们能够有表现自我和获得成功的机会。

第三、学会质疑。在小组活动中,在肯定别人优点的时候,还要敢于质问。如果有疑问,应立即追问为什么,而不要害羞,不做声;有不同的见解和意见时,要敢于提出,大胆质疑;想到了同学们没想到的,没说完的,要勇于补充。这样就会使我们的课堂更加富于生机。

三、注重教师的主导地位。

教师是参与者、引导者、促进者的角色。主要是“撑船者”,不能代替学生“划桨”,否则学生永远是乘客,是被动的学习者。教师的主导性体现在针对教学内容适时选择重点问题或操作练习;也体现在学生合作学习时,充分尊重学生自主性前提下积极参与讨论、启发、引导、鼓励、反馈,如发现未曾预料的问题可及时调整解决。教师同时又是巡视者和协调者,以确保正常课堂秩序,及时提醒个别学生,协调组间必要的信息联系。主导、巡视、协调者的角色密切了师生关系和提高了师生、生生交往密度,最大限度地调动了学生“划桨”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平等、自由、民主、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能提供宽松、自由的学习环境,充分释放“撑船者”和“划桨人”的智慧,也才能真正让学生由“不会学习”向“会学习”和“主动会学习”迈进。

“小组合作学习”心得体会 篇10

在小组合作互助学习的过程中,课堂开始变得精彩起来,学生思维活跃,学习积极性高涨,学生在课堂上的讨论、发言、评价甚至质疑都非常精彩,学生活动有序有效,非常和谐。而在自主学习和自主交流的过程中,学生不仅拓展了自己的活动思维空间,而且每一个同学都有平等的发言机会,使每一个同学都得到了锻炼,我觉得只有在这样的课堂中才能够真正实现使班级的每一个成员都不掉队。

“兵教兵”的现象开始在课堂上出现。听课的过程中,我们就会看到,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一些同学对有些问题不能自主解决,这时候小组长就主动地给讲解,讲完后还要问明白了没有。如果还不明白,组长还会继续讲。这一现象的出现,表明小组合作学习已经发展到了一个相当高的水平,体现出了团队的合作精神,更大的激发了学生探索的热情。

小组合作学习初探 篇11

一、小组合作学习中的误区

目前,小组讨论已经成为教学的热门形式。教师一句“学习小组讨论一下”,课堂内便三五成群,你争我议,煞是热闹。但细心观察,一片热闹声中出现了一些不和谐的音符,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施过程中存在着一些误区,主要有以下几种:

误区一:时机不当,时间不够

合作学习是课堂教学中的一种方法,而不是教学的全部,并非任何时候都可以进行合作交流,教师不能为了合作而合作。有的问题很浅显,答案一眼就可以看出来,这种情况是不需要合作探究的。合作探究有利于集思广益,优势互补,但如果过于频繁,则会适得其反。在小组合作学习时,教师呈现问题后不留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就宣布合作学习开始,但有的小组还未进入合作学习主题。这样的小组或团体合作学习不但达不到合作学习的目的,而且很容易挫伤学生合作学习的热情,养成不良习惯。

误区二:合作组织欠佳

有些课堂片面追求合作气氛,教师呈现问题后,不留给学生片刻思考的时间,容易造成“优生一言堂”。况且中学生自制力较差,好动、贪玩,如果没有一个良好的合作氛围,就会导致课堂纪律散漫,教学效率事倍功半,合作学习流于形式。有些学生在小组学习中不一定能够与他人友好相处,例如有的学生成了“小霸王”,大权独揽,垄断了操作任务,不让他人插手;有的学生成了旁观者,不习惯也不善于主动思考,不知从何想,更不知从何说,产生了依赖心理,学习处于被动状态;更有学生乘此机会思想游离,说一些或做一些与讨论知识无关的事。

误区三:教师监控不到位

学生的合作学习往往需要教师的监控。尤其是实验刚刚开始时,学生的自我控制能力和合作水平比较较低。教师如果不适当地进行监控,合作学习很有可能会放任自流,得不到应有的效果。有些学生把小组交流当成简单的对答案,没有真正的讨论和合作;有些学生把合作交流停留在独立学习的层次上,相互不交流,这些都导致小组合作交流不能顺利进行。

误区四:没有强化独立思考

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因学习能力和学习态度等方面的原因,可能会产生过度依赖伙伴帮助的心理,自己不再去积极主动地努力学习。教学中常常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学生还没来得及独立思考,小组讨论就开始了,这样学生对教师的依赖就转变成了对同伴的依赖。

二、行之有效的对策

对策一:把握有利的合作时机,有效地安排时间

合作学习是教师在课堂上的一种重要教学方式,但不是唯一的方式。并不是所有的教学任务都需要通过小组合作才能完成,个人学习、竞争学习、教师引导依然有着合作学习所不可取代的地位。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教学环境等条件,选择有价值的内容、有利的时机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

对策二:优化组合,合理分工

由于各小组成员中的学生在性别、学业成绩、能力等方面都存在差异,所以在分组时要注意优化组合,合理分工。各组中成员的组织能力、学习能力、学习成绩、思维活跃程度、性别等都要均衡。每个成员角色要确定,如组长、记录员、资料员、报告员等。这些职位可以采用轮换制,从而让学生在各个方面都可以得到尝试,可以发挥自己的特长,获得成功的喜悦。

对策三:加强监督和指导

在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时,教师应积极主动地参与到不同的合作小组的学习活动中去,除了给学生指导合作学习方式外,还要监控他们合作学习的态度。首先,要多关注困难学生在活动中的表现,让他们多一些发言的机会。教师要多发现他们的奇思妙想并进行鼓励,让小组合作学习成为他们表现自己的舞台。其次,合作小组在讨论学习问题时,也有可能出现冷场的尴尬局面,教师要及时地分析冷场的原因,或鼓励学生大胆表达。

对策四:强化独立思考

学会学习——小组合作心得 篇12

基础教育改革至今, 不仅重视总体课程体系、结构、内容深化, 更侧重了提高课堂效率。由80年代兴起的小组合作学习 ( 也有人称为同伴学习教学) 教学模式在培养学生知识学习效率、社会交际能力和情感态度等方面有积极影响, 传入我国后, 已经与与探究式学习教学、掌握式学习教学成为中国主流教学方式。目前进行小组合作教学模式改革有较大影响的时杜郎口中学 “小组合作”, 但如杜郎口中学成汝喜老师所说 “优生同学忙着完成更多任务, 弱势的同学也在紧紧的跟随”, 他们的小组在互助互进仍需改进。

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改革中, 有很多学校并不熟悉合作学习模式的具体操作, 仅为了 “小组”而强硬地将教学分割成小组任务, 这些处理小组建立存在问题的现象, 主要呈现在以下两方面: 其一, 小组形式不明确。主要是通常由于课程内容的需要, 当设计小组合作的时候, 老师采用了就近原则仅是是让学生转个身或者前后桌挪动合拼就组成了临时小组。其二, 缺乏真正的组内的相互作用。生硬组成合作学习小组, 由于成员之间没有长期的了解和默契培养, 对于学习任务协调不好, 可能在完成任务时, 组内成员自我意识过强, 甚至产生较大的意见。

2. 相关理论

在马洛斯的层次需求理论里, 人需要被尊重、归属感, 而群体的本质是其成员基于共同目标而形成互赖, 由此促使群体成为一个整体, 若群体中任何成员或次群体的状态发生改变, 将会影响其他成员或其他次群体产生改变, 人的行为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所属的环境所决定。学校为学生创造了学习小组的环境, 作为学生小群体, 在个人和小组之间, 学生需要 “解决好学生个体独立学习和小组合作学习的关系”, 如果可以充分利用小组, 对于学生的成长具有很大的积极意义。根据学生学习认知和能力存差异, 合理建立合作学习小组, 可以利用组内在的相互心理作用, 完成课堂教学预期目标, 实现学生在已有的能力上向最近发展区发展。约翰逊兄弟对于小组的建立, 总结出5要素: 积极依赖关系、面对面促进相互作用、个人责任、社会技能和小组过程。对于积极的相互依赖关系和面对面的相互作用的肤浅理解, 小组过程的不重视正是目前合作教学改革对于小组建立中普遍存在的问题。

3. 研究问题的提出

因此, 想通过学生之间的互动来提高课堂效率, 如何避免 “为了小组而小组”需要解决一个问题———究竟什么样的合作小组才算是建立成功的?

菊泉中学于2008年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改革, 笔者在该中学见习期间, 看到该校在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改革中, 对小组的组建, 采用了类军训的 “集训”来培养学生的合作基础, 而且全校范围内班级的管理和上课模式比较创新。由于做法比较独特, 因而笔者意欲研究一下, 希望对小组学习教学改革具有参考价值。

二、研究方法

主要研究方法有课堂观察, 访谈, 调查。

三、菊泉中学小组组建案例分析

广州增城新塘的菊泉中学从08年至今不断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改革探究, 虽然学校改革不见得有杜郎口般卓越的成绩, 但经过笔者一个月的观察发现, 该校在小组的建立这一方面, 无论是小组模式的呈现形式, 还是小组文化内涵, 都具有自己的特色。

1. 采访了解

在了解学校探索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改革中, 笔者曾与该校的吴培森校长有过以下这样一段对话。

问: 吴校长, 请问您的改革中, 课堂上的合作学习小组怎么想到这样的分组和桌椅排放的呢? 这样子的小组形式是一开始就这样, 还是慢慢摸索而形成的呢?

吴校长: 在开始改革之前, 我花了一年的时间观察学校的改革需要的条件, 不仅是从学校的自身, 也和老师们去参观校外的改革现状和参加相关改革培训。学生的分组和桌椅排放, 很大程度上借鉴了校外成功的改革案例。

问: 吴校长, 您改革以来, 对于现在这样的小组形式, 课堂上上课时有没有遇到过什么困难?

吴校长: 小组合作学习刚刚实施时, 学生觉得很有趣。可是, 当新鲜的事物过了, 学生热情不再, 课堂上知讨论什么, 这样的状态持续了一个月。这时, 我们反思我们为什么还出现这样的状态?后来我们想通了, 是我们的教学设计还没改变, 于是我们经过一个月的探究摸索, 不断尝试改变了这种状态, 学生学会了在课堂上发言, 知道怎么学习。

问: 那您能具体说说在是怎么样解决学生觉得无聊的课堂这一难题吗?

吴校长: 其实, 我们主要是经过差不多一年的讨论、摸索才解决这个问题的。当时是改革初期, 2008年大概9月份左右, 我们想了各种方法, 课堂教学的改进, 学生活动的增加等等, 起初这些改变是有点效果的, 学生又有了点热情, 但是没过多久, 学生又觉得没趣了, 我们只得又进行不断地尝试。差不多到了到了第二年的3月份, 我们才得出比较有效的课堂模式。在这个模式最重要的是把握时间设计模块活动调动学生的参与性和主动性。

2. 观察分析1学生分组

如吴校长所说的, 在借鉴别的学校分组和桌椅摆放的做法的同时, 学校在不断地观察学生上课表现, 才形成自己的小组呈现形式。在学生入学时, 老师会在观察的基础上以4人为单元对学生进行组内异质组间同质分组, 以作为培训的基本单元小组, 除了后期的稍微变动, 这个也将会是今后的课堂小组, 而不是为了仅仅作为教学手段临时小组。以互助合作为基础, 组间开公平竞赛为必要前提, 分组原则是组间同质组内异质。课堂座位是4人环形组合, 组内成员将会定期按照顺时针或者逆时针轮流换座位, 组间位置变化规律亦是如此, 从前往后推动, 一个单元小组桌椅排放如下图:

当需要独立测试时, 1号和2学生则分别往4号和3号学生旁边顺时针或者逆时针将桌椅排放成4号和3号学生一样面对讲台, 同时每个学生之间保持一小段距离。该校平均每个班约50人, 而这个操作仅需要15秒以内, 是相当快速的。

2课堂规范和小组要求

根据采访记录, 改革前期之所以会有学生热情不再而造成课堂尴尬的场面, 就是因为组内没有相应的操作标准。探究的过程中, 课堂的活动增加, 教学设计的模块精确设计, 都是为了制定相应的活动准则, 使得学生有具体的上课流程和操作规范。因而, 为学生创造同舟共济的前提是先让他们有在一起了解的机会, 从学生活动中概括出合适的活动规则。

开学初, 学校举行类似入学军训的集训。此集训期间, 担任培训的老师会对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意识的培训。除了日常站军姿的锻炼外, 集训期间还进行小组活动培训。活动一般是集训小活动和课堂专训。这两种形式提出相应活动要求, 以小组为单位。只是集训小活动更富有趣味性, 课堂专训可侧重小组规范。比如集训活动中, 培训老师会设计竞赛活动, 要求学生在分工合作的前提下, 既增进感情又培养合作意识。而当小组成员在回答课堂提问或者进行课堂展示中, 个体成员作答时需要以 “我是**小组的**同学”、“我代表我们小组”做开场回答, 每次作答完毕, 学生都会和其他小组成员互动 “我的回答完毕, 请指教”。

对于小组内的相互作用主要是靠分工和相互监督促进进步。组内将会有小组长, 他的责任是总体监督和协助分配责任。组内每个人都有决策权, 对于组内的任务都有各自的责任, 因而会根据班级要求而制定组内的奖惩制度。实质上, 责任分明和奖惩机制利于促进小组成员之间的相互了解, 建立互赖、互动、负责的和谐关系。

四、小组组建的意义和建议

1. 小组建立的意义———长久的学习成长伙伴

至今仍以传统的掌握式较为主导教学方式课堂, 学生背负着沉重的学习负担, 导致了学生厌倦繁重的课堂, 因此只有创造条件满足学生对归属感和影响力的需要, 他们才会感到学习是有意义的, 才会愿意学习, 才能学得更好。

菊泉中学对于学生进行的开学集训时, 首先谨慎分组可以形成小组成员之间的相互督促; 其次培养小组文化为学生提供舒适学习环境。通过合作, 学生可以一方面通过提供帮助, 实现自己影响别人的愿望; 另一方面, 凭籍接受指导, 满足别人影响自己的需求, 这种归属感和影响力的统一, 保证了合作学习在学业成功和心理沟通上收到一石二鸟之效。

2. 相应的改革建议

因此, 在合作学习教学过程中, 对于学生小组的建立, 有以下几点建议:

1小组形式的成立

进行小组教学, 首先要考虑的问题就是小组的成立。临时或者随意形成的学习小组仅是为了体现形式, 而真正的成功小组教学需要根据班级和学生的实际情况, 在实行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原则下, 既要充分考虑班级总体分组数量和班级空间的合理性, 同时也要对学生的成绩、家庭背景、性格等各方面的因素充分考虑。例如分组前, 老师除了在对学生的了解基础上先私下根据名单分组, 进行成员初步安排, 还要根据实际的小组合作情况, 组员相处情况进行合理调动。具体的小组人数可在4到6人间, 太多或者太少了都会造成效率降低的情况。

2组内小组文化的培养

小组组建成立后, 就是要促进组内成员的相互了解了。组建是一个过程, 而不是一个短时间内完成的事。可以从两个时间段进行培养学生之间的互助和友爱: 课堂和课外。

课堂上需制定课堂小组规范, 并且培养学生合作过程中应当遵守规则的意识。比如课堂回答问题要求, 参与小组活动纪律, 与以往课堂中不一样的课堂守则等。这些小组规范守则都是合作学习顺利高效进行的保证。而课外则要促进小组成员的相互沟通。由于课堂时间有限, 小组合作需要学生有足够的默契, 我们可以充分利用课后时间培养成员之间的小组合作精神。例如布置较为轻松而又能增进学生感情的课外作业, 可以是合作调查或者手工活动等, 既能保证学生的学习热情又为学生提供更多的交流机会。

摘要:在素质教育的不断改革需要不断地课堂效率, 合作学习小组教学方式由于其对学生知识、能力和社会技能有着较好的效果, 逐渐被教育工作者认可。但在实际课堂中, 由于对合作学习小组没有充分的理解, 课堂上很多老师仅仅是将合作学习小组作为一个教学手段, 使得合作学习小组形式化。怎么样进行有效建立合作学习小组是小组学习改革的首要难题。本文采取访谈、蹲点观察的研究方式, 了解到广州市增城区菊泉中学所进行的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改革中, 采用“集训”的类军训方式, 配合课堂小组培训, 规范学生小组内在要求, 是一个相对成熟的小组改革中小组建立的做法。

关键词:小组,合作学习,建立,形式,相互作用

参考文献

[1]王坦.合作学习简论[J].中国教育学刊Journal of The Chinese Society of Education, 2002, (01) :32-35.

[2]余文森.深度解读杜郎口[J].基础教育课程, 2010 (10) :26-31.

[3][美]约翰逊 (Johnson, D.W.) 等著.刘春红, 孙海法译.合作性学习的原理和技巧:在教与学中组建有效的团队[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1.8, 65.

[4]马兰.掌握学习与合作学习的若干比较[J].比较教育研究Comparative Education Review, 1993, (02) :6-9.

体育课小组合作学习心得 篇13

体育课小组合作学习心得

通过学习“小组合作培养学生能力”、“怎样培养小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的能力”、“小组合作学习中注意的问题”的学习。我深刻的感到了小组合作学习对学生有很大的帮助,不但技术掌握的比较好,而且学习目标也能预定达到,既有学习的兴趣,也有学生的创新,课堂纪律有了很好的改变,学生的学习兴趣变得浓厚,这些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能力的培养。

由于在课堂中暴露出来的问题,所以在小学体育课中我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因为互相合作学生能不断的互相帮助中,学生不但要为自己的学习负责,而且要为本小组的任务负责。因此每个同学都要尽自己的最大努力去学习,从而完成学习任务。并且小组合作学习则为学生营造了一种自主学习的良好氛围,很大程度上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且课堂气氛热烈活跃,不但轻松愉快地掌握了体育课的技术和技能,还大大拓展了学生的自我创新,为终身体育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2、小组合作学习促进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

通过学习和几位老师的探讨下,我在在教学过程中提高要求,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以学生的学习为本,让学生体验合作学习的快乐,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使学生对学习充满热情。只有这样才能建立互帮互学的师生关系,使课堂充满热情和快乐。如教学两人三足跑时,在以往学生只知道玩,而现在学生为了本小组荣誉去思考怎么去很好的完成,小组合作有了很大的提升。合作学习真正能启发自己,帮助别人。通过相互配合,动作协同,默契合作,建立起特殊的关系和友谊,它不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还培养了良好的个性品质。

3、让每个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通过学习一致认为小组成员间加强了合作意识,调动了每个成员的积极性,发挥了每个人的最大潜能,增加了成功的机会,同时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集体意识。同时小组合作学习强调学生间的相互合作,取长补短,它特别强调互帮互助,而且帮助应该是贯穿整个学习过程中的。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评价重心从鼓励个人优胜转向了小组成员合作成功,激发了团队精神,学生间容易产生互帮互学的心理。

小学体育小组合作学习注意的问题

1、要以发展学生身体素质为主 通过学习在体育教学中要遵循、发展学生身体,掌握运动技能,培养学生相关的心理品质为主要目标。所以,在体育小组合作学习中,仍须致力于学生身体素质、运动技能、体育意识和能力、运动兴趣等的培养,这些都是为学生的终身体育服务的,为其一生健康的可持续发展服务的。以后还要继续加强这方面的练习。

2、要重视学生实际

在体育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学生必须具备必要的经验和知识储备,不能忽视学生的实际而急于求成。所以教师要对学生做到了如指掌。

小组合作学习心得体会[定稿] 篇14

小组合作学习是新课程倡导的一种学习方式,怎样更有效地开展好合作小组学习是我们面临的新课题。九月份我们参观了辽滨学校,体会如下:

一、优化组合,准备“合作”

在数学学习中,小组成员 ,每小组由一般由6人组成,每个小组中都有优等生2名、中等生2名、和学困生2名组成,让他们主动参与、互教互学、合作探讨。学习小组经过合理、优化地重新组合,由学习小组民主推荐一名组织能力强、学习基础好的学生担任小组长。另外,各组内还设有不同的角色,如记录员、资料员、审核员、汇报员等。不定期的互换角色,保证每个学生的积极参与性。组间搭配力求做到均衡,无明显差异,便于公平竞争。并要求各小组的成员相互友爱,坦诚相待,民主平等。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组内学生的探究和互助活动,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二、明确任务,运用“合作”

小组合作学习前,教师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因为“呈现问题”是合作学习的第一步。然后师生共同梳理、整合问题。如在教学《三峡》一课时,教师与学生共整合出了三个问题, 然后请选择相同问题的同学组成一个学习小组,到指定地点,选出一位临时组长。这样,既给了学生明确的学习任务,又给了他们自由的内容选择和活动的空间,使学生明白怎样学习,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把握时机,体验“合作”

开展合作学习,结合学生和教师的实际水平以及教学内容的特点,不能滥用。因为并不是所有性质的教学内容都适合合作学习的。合作性学习可以集中大家的智慧,有利于问题的解决和学生团队精神的培养。

三、评价激励,延伸“合作”

积极的评价,将不断增强学生参与合作的意识,也使学生不断获得成功的喜悦。因此,合理运用小组成员互评与自评,对于保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强其学习的自信心尤为有效。

但是,小组合作学习不是万能的钥匙,需要我们不断地进行研究,不断探索有效合作学习的途径和方法,以实现学习方式的转变,促进学生不断发展。

小组合作学习在实施过程中有其优点:从形式上看,小组学习采用几人围在一起的圆桌形态,打破了传统的同向座位结构,平等了学生之间的距离,利于激发学生的表现欲,增强学生主动参与的意识。从学习过程看,在小组学习中,学生根据学习目标,有具体的讨论、操作、交流的内容,每一个达到学习目标的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学习的乐趣,进一步呼唤起了学生参与学习的愿望。小组合作学习,能增强集体的凝聚力,形成积极的课堂气氛,促进学生智慧和良好品德的发展。为了解决新的复杂问题需要提出多种可供选择的方案时,学生间的合作往往胜过个人的努力;在决定任务和评价作业时,学生间合作讨论所形成的一致意见往往更有效。小组合作学习,能促使学生积极思考彼此之间的互补性,学会取长补短,启发学生学会如何学习,自觉地改进学习的态度与方法。

我觉得现在评价一节课的优劣很重要的一个指标就是参与度,在合作学习的情境下,每一位学生都有机会处于群体的中心位置。小组内处于劣势的学生,由于能得到同伴的帮助,有了更好的转化条件,学生们积极投入学习,课堂教学形成人人参与,个个主动思考的局面,为大幅度提高教学质量提供了可能。

伴随着新课程的推进,合作学习的意义愈显重要。全班教学小组学习、个人独立学习都是基本的课堂教学方式,其作用难以互相取代。我们要根据教学的具体内容合理选择,要因学习进程与内容需要灵活安排,没有必要每节课都组织小组合作学习。我们要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摸索,使我们的小组合作学习实效更高。

参观小学数学有效作业体会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作业与教学活动的其它各个方面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它既是教师教学活动的一个重要环节,又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九月份我们参观了辽滨学校有效作业,深有体会.他们研究有效作业是在课程改革的新理念下,在高质量轻负担的指导思想下,精细作业管理过程,充分发挥作业在教学过程中的检验、诊断、巩固和反馈的作用,是提高教学效益走内涵发展的当务之急。

一、作业设计具有兴趣性

翻开他们数学课本或是教辅资料,设计的练习题,无不是从学生的年龄特征、生活经验生活情境与童话世界出发,选择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事物穿插在数学作业之中,这样的练习设计具有童趣和亲近性,能激发孩子学习的兴趣与动机,吸引力强,使孩子做起来乐此不疲。

二、作业设计要具有自主性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在作业的设计中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提供给学生自主参与探索,主动获取知识,分析运用知识的机会,尽可能让学生对自己的作业进行自我设计,自我控制,自我解答,让学生真正成为一个学习的主动者,探索者和成功者。

他们引导学生设计具有层次性的练习,有一定的梯度:基本题(参照例题编写);变化题(变换条件,增加难度);开放、实践题(动手做,动脑想)。并建议:如果你喜欢自己做的可以独立完成,有点难度的也可以小组合作完成。

自主性作业能给学生提供独立思考和实践操作的机会,让学生用自己擅长的表现方式把自己的学习体验与认识呈现出来,为发展学生的创造才能奠定基础。

三、作业设计具有探索性

学生完成数学作业也是一种数学学习活动,而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而是要靠学生的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来完成,这样学生才能对数学知识、技能和数学思想真正理解和掌握,才能从多渠道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为此,在作业设计时,要根据教学的内容、生活实际以及学生已具有的数学活动经验,设计一些以学生主动探索、实验、思考与合作为主的探索性作业,避免数学作业都是书面作业的单一形式,使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中体验知识,掌握知识。

四、作业设计具有分层性

因为受种种因素的影响,学生之间的数学知识和数学能力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为此,在作业设计时,不能“一刀切”,应该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针对学生的个性差异设计层次性的作业,为任何一个学生创设练习、提高、发展的环境,使每个学生品尝到成功的喜悦。

五、作业设计要有生活性

“数学源于生活”的认识,在于唤起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体会数学与生活同在的乐趣。数学离不开生活,生活是数学学习的场所,也是学生运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场所。为此,我觉得在作业设计时,要多创设生活性的实际问题,促使学生灵活运用课堂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寻求解决实际问题的途径,体验数学在现实生活中价值,让学生发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生活离不开数学,使学生逐步成为知识的实践者。

总之,他们根据教材内容、教学过程以及学生的实际水平合理安排或设计一些数量适当、难易适度、形式多样的数学作业,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值得我们学习.语文有效作业参观体会

九月份我们参观了辽滨学校的有效作业,他们学校为提高学生素质,以下几个方面积极改进作业设计,取得了一定成效。

一、作业设计体现个体差异

不同学生的学习基础、学习能力、实践能力都可能有所不同,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差异,设计形式多样的,有层次、有梯度的作业,使每一个学生都能最大限度地发挥潜能。

教学中,他们把作业分成两类:必做题﹑选做题。

二﹑作业设计新鲜有趣

学生的作业负担减轻了,并不意味着教师所布置的作业就有了分量。对小学生来说还须布置一些他们感到新鲜有趣的作业来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比如,寒假里,我布置一项作业:学生把各家的春联抄下来,比较一下谁家的春联有特色。再如,上学期以来,我布置课外作业:收集佳句妙语竞赛。学生把平时看课外书学到的精彩词句摘录在自己的《佳句妙语》上,每天由一位同学精选部分自己摘抄的再抄在班级“佳句妙语角”,全班共同欣赏,教师按时督促﹑检查,完成一轮进行一次评比。这样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学习机会,学生也能从中汲取不少知识,丰富了作文素材,提高了他们的阅读能力﹑自学能力和作文能力。

三﹑作业设计体现发展特长

发展特长,这是素质教育对课堂教学提出的更高要求,教师应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因素,改进布置作业的方法,优化作业结构,要让作业对发展学生的特长起促进作用。对喜欢小制作的学生,我在班上组织小制作展览,指导学生写小制作说明文;对喜欢集邮的学生,我组织大家交流体会,了解集邮方面的知识,写好心得体会,对喜欢朗读的学生,他们组织朗读诵会;对喜欢作文的学生,我在班上开辟“习作园”。

通过本次参观我深深地体会到,要给学生一块自由的天地,让他们在这块天地里自由地展现自己的才能和潜力,不再为作业发愁,这也是广大学生和教师的共同愿望。

有效作业参观体会

本次参观我深有体会,本校语文作业是语文课堂的有益补充和延伸,是培养学生创造能力和创新精神的摇篮,他们不把学生绑缚在死记硬背上,要更新观念,重视疏导。

一、作业设计体现趣味性,让学生喜欢做语文作业。

一直以来,作业的功能被定位在“巩固知识”和“强化技能”上,直接导致作业陷入了机械重复、单调封闭的误区。教师布置作业时总要贪多求全,生怕有遗漏,认为学生做得越多,记得越牢,将来学生的能力也越高。事实上,能力的高低与机械的记忆书写没有多大关系,小学语文要培养的是学生听说读写多方面的能力,那种机械的书写作业已达不到素质教育的要求。一些学生经常完不成作业,其实是那些单调的书写作业让他们对作业丧失了兴趣。为了改变这种局面,辽滨学校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要求的特点,把作业设计得形式多样,争取让作业内容丰富而又不失创造性,让学生通过做作业全面训练听说读写的能力。针对学生的个性特点以及认知水平,可以设计出不同类型的作业,比如画一画、唱一唱、演一演、做一做、说一说等实践性较强的作业。

二、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作业要体现层次性。

1.作业量的分层。

对作业量增减的依据是不同学生的发展水平和对其发展的要求。内容简单、容易掌握的就少布或不布,切忌重复布置简单重复性强的机械性作业,这会极大挫伤学生写作业的兴趣。对于学习能力强、态度认真、知识掌握较快的学生可以不留作业,给这些学生减负,让学有余力的学生发展其他爱好,让他们有更多的自由发展时间和空间。对于学习能力弱、态度不认真、知识掌握不牢的学生,可适当增加作业量。这样,所有学生都可以得到充分的发展。

2.作业难度的分层。

作业的难度应略高于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遵循由易到难、层层递进的原则,给学生一个可以选择的范围。能力强的可选做较难的,能力稍微弱些的可以选择简单的。由于小学生的好胜心较强,有些学生会知难而进,还有一些学生会在已有的知识水平上跳一跳,尝试“摘树上的果实”。这要求教师要充分了解每个学生,根据不同类别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来设计作业,作业要有层次、有梯度、难易有别。对于读书笔记这类作业,低年级应以摘抄为主,中年级要以概述为主,高年级以谈感受为主。因为学生之间存在着个体差异,所以学习相同的知识会取得不同的效果。如果设计作业不考虑学生的差异性,结果往往是能力强的学生“吃不饱”,而能力弱的学生“吃不了”,语文能力的发展都会受到限制。我在作业的设计中,撇弃了过去那种强制、命令式的作业布置方式,照顾到学生之间的差异,设计多梯级作业,充分给学生留出自主选择的空间,让优秀学生的求知欲望得到满足,让学习能力弱的学生能承受,充分发挥学生学习语文的主动性。

三、作业设计要体现多样性。

传统的作业读写训练量大,形式枯燥,容易使学生产生厌倦感,效率较低,不能全面地发展学生的各项能力。可学生的实际生活是丰富多彩的,本校教师在学生的活动中捕捉时机,设计灵活多样的作业。学生在形式丰富多彩的作业诱导下,必然会对做作业产生兴趣,学习积极性也必将大大提高。

总之,我们会以本次参观为契机,提高我校有效作业再上新台阶.小组合作学习体会

本次参观学习了很多内容,现整理心得体会 :

学分化教学模式将小组合作学习推到了课堂教学模式改革的最前沿,虽然在以前的课堂上,小组讨论等合作方式也被经常运用,但学分化教学模式更加注重小组合作学习对每一位学生学习的实效性,并且“由外及内”地强化了很多内容来帮助达成这种实效性,如:学生的学习习惯、倾听的习惯、小组分工和职责以及互相评价等等。

辽滨学校的小组合作学习对学生学习巨大的促进作用,也很向往小组合作学习提出的这种很理想化的学生学习的境界,在形式上他们将学生分成了学习小组,合围而坐,利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来体现学生的主体性。

首先,明确学习目的。

小组合作是一种开放性、自由性较强的学习方式。在学习时一定要有明确的目的,否则就会流于形式。当遇到学生的确不能独自解决的问题时,合作才有必要;当观点可能出现分歧,思路可能有多样时,探讨才有价值。

其次,要把握好合作时机。

合作学习的内容要有价值。教师为了让学生能有广泛的参与,一有问题,都要学生合作讨论,一些没有思维容量,甚至是一些根本就不屑一顾的问题充斥其中,学生没有参与讨论的兴趣,课堂时间大量浪费,教学效率事半功倍。这样的合作学习不但解决不了疑难,反而在无意中剥夺了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学习的机会,有悖于合作学习之真谛。因此小组学习必须建立在独立学习的基础上,否则就会产生依赖心理。时时合作、时时探究,也会使人产生厌倦的心理。

第三,优等生在小组中处于主宰地位,承担了主要的职责,后进生则处于从属或忽略地位。而一些后进生因为基础薄弱,参与性主动性欠缺,思维的敏捷性深刻性稍逊,往往总是落后优等生半步,无形中失去了思考、发言、表现的机会,在一定程度上被变相剥夺了学习的权利。

我体会到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有效而又十分可行的学习方式。只要我们正确运用,合理调控,我相信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竞争意识,团队精神,共事能力,交往艺术等现代人的合作品质都能得到长足的展示和提升。总之,小组合作学习的良好学习品质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形成的,要通过不断的指导,长期的熏陶,通过相互探讨,不断反思、校正,才能逐步走向成熟。

辽滨实验学校参观体会

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参观体会

九月份我校参观了辽滨实验学校,我深有体会.“合作学习”是一种教学组织形式。即通过学习小组共同研究和探讨教师事先设计好的多层次的问题,教师巡回观察,及时指导,实时反馈,在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的过程中,解决问题,以达到掌握基础知识,完善认知结构,优化思维品质的目的。他们的具体做法如下:

一、合作学习小组的组建

为了充分发挥学生个体及学习小组的优势,在组建合作小组时,尊重学生自己的意愿,以3—4人为一组,按学习成绩优、中、差搭配,合作,在这基础上,再结合学生的兴趣、爱好、性格、能力等因素,进行适当的调配,从而将一个班级组建成若干个最优化的“合作学习小组。这样既能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优势,有利于组内成员取长补短,共同提高,又便于开展组与组之间的竞赛,公平竞争,发掘小组的群体智慧,实现优势互补。学习小组的建立,是合作学习的基础。

二、培养合作组长

在建立小组之前,先提出当小组长的要求、职责,然后实行民主竞选,或毛遂自荐,或我来试试看等办法产生小组长。培养小组长关键在于培养他组织小组活动的能力,如怎样进行预习检查,怎样组织讨论,怎样提问同学,怎样指挥操作等领导小组协作互助和掌握小组的秩序等,尤其要关心学习成绩较差的同学,向老师汇报情况要实事求是,不弄虚作假。同时,要树立小组长的威信,并教育他们在偶尔犯错时,要勇于自我批评改过,消除同学间的意见隔阂,这样更有利于小组合作,有效地调动团队精神力量。有一个得力的小组长,是开展合作学习的重要保证。

三、合理安排合作学习的时间

在课堂上要保证学生有合作学习的时间。一般情况下,把前10—15分钟让学生合作学习,教师也是一个引路人,同时也是参与者。

四、科学有效的组织学生参与课堂合作

首先,在学习新课时,问题的设计要具有目标性、问题性。“目标性”指教师设计的问题要准确而适度,使知识的难度恰好落在学生通过努力学习可以达到的潜在接受能力上,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一种“跳一跳摘到桃子”的成功的愉悦感,从而不断构建新的知识结构。“问题性”是指问题要能引起学生的注意,能激发学生探讨问题的激情。

其次,在新的知识、技能形成时,小组讨论要给每个学生创造一个想一想、说一说,试一试的组建锻炼机会,使学生敢于怀疑,敢于提问,敢于发表与别人不同的见解。在“质疑”和“辩论”的过程中,及时暴露学生知识、技能的缺陷,再借助集体的智慧,在生生互动,师生互动中思考、交流,充分展示自己和集体的力量,发挥个性特征,从而使学生成为学习活动的实践者,成为学习的主人。

上一篇:南怀瑾老师:《中庸》的全文总纲精髓下一篇:向孩子学习读书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