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会学习教学管理

2024-10-29

学会学习教学管理(共12篇)

学会学习教学管理 篇1

著名的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教师的全部工作就是为人师表, 教的目的是为了不教。”而未来社会对教育的要求, 归根结底是对教师的要求,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深入, 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不断地完善自己, 充实自己, 形成自己独特的教育教学风格, 实现由“工匠型”教师向“专家型”教师的转变;才能淡薄功利, 全心全意地把知识、智慧、爱心全部奉献给学生。

众所周知, “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 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中职学校学生经过2-3年的在校学习实习培训后就走向社会, 这迫切要求教师教学生学会学习, 奠定学生终身学习的基础。

一、转变教学观念, 让学生具备从学校学习走向终身学习理念。

教育是为了人的发展, 而现代教育是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 而主体教育是以人为本的教育, 是“要在人的内心和行为两方面同时造就一个人, 造就一个不同于以前人的独立自主的、有热情、有个性、有尊严、有责任心的人”。现代教师应该具有与时代精神相通的教育理念, 而学校学习是学生在各类学校的特定环境中, 按照教育目标的要求, 在教师的指导下, 有目的, 有计划的组织地进行的一种特殊的认识活动。学校学习在现代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中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终身学习不等于学校学习, 但又不排斥学校学习, 而是把学校学习当作终身学习的一个阶段, 二者相互联系, 相互促进。一方面, 学校学习是终身学习的基础和指导;另一方面, 终身学习又是学校学习的最高目标和境界。要使学生从单一的学校学习走向终身学习, 就要转变教学观念, 在教学过程中, 注重引导教育学习, 搞好学校学习, 传授有效的学习方法, 培养学习能力, 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打下终身学习的基础。也只有这样, 学校所培养的人才是适应社会市场经济时代需要的人。

二、改变学生学习方法, 教学生从学会走向会学。

学习概括的说有两种方式, 一是维持性学习或称适应性学习, 它的功能在于获得已有的知识经验, 以提高解决当前已发生的问题的能力, 即“学会”;另一种创新性学习或自主创新性学习, 它的功能在于通过学习提高一个人发现吸收新知识, 新信息和提出新问题的能力, 以迎接和处理未来社会发生的日新月异的变化, 即“会学”。当今的信息时代要求学生在学习方式上实现从“学会”转向“会学”, 不段掌握新知识。实现这一点的关键要由教师引导学生来完成。

众所周知, 教学过程中教师是主导, 学生是主体。学生具有主观能动性, 自主性, 自为性, 弘扬这种主体性已是当代教育的核心。叶圣陶说过“对于学生来说, 能够得到一把开启智慧大门的钥匙, 养成一些良好的习惯, 练就几路真正有用的本领, 那才是最大的实惠, 终身受用的好修养”。因此要充分利用学生求知的本能, 给学生一个思维的空间, 引导学生学会学习。

常言说, 寸有所长, 尺有所短;月有圆缺, 学有迟速。学生的差异性必然存在, 教师必须承认并尊重这种差异, 使各种类型的学生都得到关注和尊重, 都获得应有的发展。中职生大多来自初中毕业生的中下游, 学生多数自我约束能力较差, 进取心不太强, 学习被动, 缺乏自觉性, 没有找到有效的学习方法, 是不太会学习的人, 有的还存在厌学的情绪。而他们却是我们教育的主体, 那们我们更要关心和帮助这一学习有困难的群体, 晓之以理, 动之以情, 感化, 引导尊重他们, 给他们创造的机会, 让他们体验成功的快乐, 努力探究、懂得合作。为学生创造和谐民主的学习环境。培养他们逐步从厌学转向乐学、从被动学习转向主动学习、从学会转向会学。

1. 因材施教“激”学生

激指激趣, 激励。激趣即激起学生对学科浓厚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打开智慧之门的钥匙。教师要在教学中自然引入新科技信息, 巧妙使用幽默, 适当增加演示, 变抽象为具体, 采用多种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激励指发挥学生学习能动性, 鼓励学生自觉, 主动的学习, 对他们进步及时给予鼓励, 使他们有信心有毅力克服困难, 探索新知识, 让学生始终能主动做学习的主人。

2. 引导学生积极“思”。

思指思考, 思维。我国大教育家孔子早在春秋末期就注重学与思的结合。学习不思考等于吃饭不消化。思维从疑问开始, 因此, 教师要经常巧设悬念, 多给学生一些自主学习的空间。教师可在旧知识向新知识过渡时设疑, 也可在知识的比较引申时设疑。课下时间充足可留思维难度较大的问题。由于学生程度不一, 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 要给学习较好的学生安排一些相对较难的题目, 给学习较差的学生安排难度不是很大的题目, 让每个学生都有思考空间。有疑问便引发思维, 有思维便引起求知, 想求知便寻求方法, 学生便主动向会学过渡。

3. 适时“导”

导指启发引导, 导知以行。教学活动是教师指导下的学生主动学习的活动。教师及时疏导, 会把学生引入正常轨道, 让学生少走弯路, 寻找捷径, 寻求有效方法, 可事半功倍。如我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跟上教学思路, 抓住所观察的事物的特点, 重点, 逐步解剖, 然后采用分析, 综合, 对比, 概括的图示法找知识间的联系与区别, 进而遇见事物发展变化的趋势, 并启发学生先主动做, 后给予总结, 实现从学会向会学转变

4. 鼓励学生大胆“创”

创即创新, 是会学及其重要的标志。目前社会以进入信息化时代, 计算机网络文化和信息技术大大增加了寻找信息的可能性, 信息高速公路向世界的各个角落延伸, 为人们提供了一个取之不尽的信息宝库。现实已迫使人们进行反思, 学生不可能以结束学校的学习作为学习的终结, 学习要贯穿人的一生。学生只有学会学习, 方可利用这些资源, 并对其进行加工, 从而创新, 发展。因此, 教学中要给学生适当的自由空间, 让学生自主发展, 自我约束, 自行设计, 自我预见, 让学生在自我发展中创新。总之, 教师要努力创造一种愉悦, 宽松, 民主, 自由教育环境。逐步培养独立, 完善的主体人格, 教学生学会学习, 让学生获得打开终身学习之门的钥匙, 这对学生的一生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总之, 要做到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 就要关心、尊重每一个学生, 使其在学校做学习的主人, 获得终身学习的本领。

学会学习教学管理 篇2

我语文老师做了这么多年,还不知道语文课堂是什么,语文怎么教,这是本源的原生态,浑浑噩噩地就过去了。过去我的语文课堂,学生没有真正学习。所以,要把原本的课堂还给学生。有个“小马过河”的故事,我们上第一堂课的时候,和“小马”过河的心情是一样的,教过后,和“小马”一样,每次过河后,都在不断完善,优化过河的过程,通过每节课后,我们都有收获。“小马”过河的想法一直不断地改变,不断地优化,成为“小马”过河的新途径。

一、转变观念,换个角度做教师,让课堂真正焕发生命活力。

“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是新基础教育的灵魂。因此课堂就要真正成为一种探究、发现、创新、成功的体验的历程。学导,先学后导。我们到底怎么先学后导。先学,学会学习。怎样学会学习。先学后导是个方式,中心是学会学习。所以,在每个年段,按学段的不同安排合适的学导,不是僵化的,要灵活机动地看这个事情。我在想要学中有导,导中有学,让学生知道要做什么,能够主动学习新知识。

二、课堂准备:不妨蹲下来

新的教学观念认为,教学的最佳手段,在于培养学生运用恰当的`方法去主动认识客体,在认识客体中最终掌握方法去进行再创造。我们教师要做好学习方法的示范,有针对性地设计学法训练;在各个环节上指导学生,并对学生提出相应的方法要求。在《小柳树和小枣树》的教学中,应该让学生先学一些什么,没有目标不行,“先学”让学生先做“学习指导”,让学生有目标、有方法地去学,比如:你还能用这个词组词么?你是怎样辨别词语组词的。“先学”这一块就是留在读第一遍文后去做的。让学生一提出问题的先学,就会自问:“你看到课文的第一印象是什么?你有什么感想,请同学们认真地读课文,你能不能回答这个问题。”这样,老师一点拨,学生学习,怎么去学这个问题,让学生认真地养成良好的习惯和学习态度后,认真去学,老师再结合新课标的要求进行导学。这样以学生为主体,学情的把握就多了。

三、课堂引导:明目的,教方法

要让课堂真正焕发出生命的活力,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自主意识,自主思维、自主学习,首要的必须结合学科特点让学生明白学什么,怎样学,为什么学。这就需要教师在学习程序、学习方法、学习要求上进行指导,要求学生按照既定的学习规程进行训练和实践,进而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先画后导。我在《小柳树和小枣树》这节课中让学生画出小柳树和小枣树的对话,并找出描写二者姿态的句子,让孩子学习后让孩子去读,读完后,你把读后感交流出来,孩子们层次不一,这些就是我们以学定教的基础。

四、课堂生活:与生活世界沟通

书本世界是语言符号的世界,而生活世界是真真切切存在的世界,是由一系列鲜活的事实和生动的直观的感受建构起来的世界。因此,教师在任何备课活动中,都必须仔细思考学生在有关本节课的知识方面已经积累了哪些生活经验,现实生活中那些现象与此有着密切的联系,让学生逐本求源,真正实现知识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的统一,从而启发学生根据生活经验,从已知中悟出新知,从书本上的知识、道理联系的社会的知识和道理。

五、会倾听,善引导

学生的生命体验、自主学习,因人不同,思维的角度、深度、领悟的境界、质疑的方式也迥然各异。所以,我们教师要学会倾听,敏锐地感受、准确地判断随时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把握教育时机,及时做出决策和选择,调节教育行为,引燃课堂生命的火花。这种火花是学生思维的闪现,老师引导得方,就会形成燎原之势,开阔学生的思维。

学会学习教学管理 篇3

在高中语文必修三、必修四两本教材中,涵盖了小说、戏剧、古典诗词、散文(现当代及古代)、科技文几大类的阅读材料,还包括了表达写作的训练,可以说教学内容丰富,又与高考考查知识点紧密结合。所以,教学中既要遵循新课程标准对学生进行语文课程目标的训练,又要结合新课标考纲对学生进行必要的知识梳理与检测,这就是比较合乎语文课程与高考需求的总体目标,也是语文教师坚持学习、思索新课程标准和考试大纲所要做到的。

现在的我已经认识到,要想把握好教材、利用好教材,就必须有整体观念,也就是对教材所有教学内容有个清晰的认知:包括单元教学也包括每一篇阅读材料,要明确单元的教学目标和具体篇章的教学目标以及具体篇章的教学思路,这样才能确保一个单元内的阅读材料各有侧重、有能形成整体效果,避免在教学中教学方法单调而造成枯燥乏味,让学生有了教师的引导进而知道该如何阅读欣赏同类体裁的文章,使学生学会学习。这种做法是我从语文教学的实践和观摩学习过程中发现总结出来的。

比如小说教学单元,整体上要明确学会鉴赏人物形象,体会到人物的身份和性格特征,也要注意到人物与情节、环境的联系,进而认识到小说的创作风格。那么,在《林黛玉进贾府》的教学中,我首先预设到小说的诵读环节有难度,进而会造成对人物的活动、语言、外貌等的理解带来障碍,所以我在第一课时主要让学生读通文本,熟悉小说的情节与环境,为鉴赏人物形象做好铺垫。文本中对人物生活的环境、人物的穿着打扮的描写中出现的阅读障碍是极多的,所以我也注意了在课堂中让学生紧紧围绕这两个方面进行自由提问,让全体学生关注到小说《红楼梦》所写到的主要是贵族王府中的环境和人物,所以较多的物件都并非普通百姓人家所拥有的。那么主要的描写对象是王公贵族及其家眷,所以他们的吃与穿、言与行也必然符合这个阶层的档次需求,所以在阅读的过程中要有个整体的认知,这样在精读的过程中对于容易想象认知和较难想象认知的,就能够接受并不再成为阅读的障碍。在这个环节中我也很重视生生之间的互动,也就是学生的问题让学生积极解答,这样学生对文本的重视程度也远要高于教师的预设追问。

在第一课时充分必要的解读基础上,在后面的教学中我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围绕人物的身份、穿戴、言行与情节的发展和社会环境的联系进行人物的鉴赏分析,最后形成一个综合评价,再由零到整,形成对小说中贾府这个特殊环境中的矛盾关系整体认知,引发学生对《红楼梦》的阅读思考以及对作家曹雪芹的探求动力。我觉着这样做是遵循了课程标准所提出的“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教师角色要重新准确定位”的观念,而且也达到了激发学生阅读、思考、感悟的目标,也兼顾了学生审美意识的训练与培养。

在《老人与海》的教学中,我也有意识地让学生去比较阅读。在《红楼梦》与《祝福》中人物是众多的,情节是在人物的交织中发展推进的,而《老人与海》中人物是比较单一的,情节的发展主要是在人物的内心活动中展开的,由此让学生对现代小说,尤其是外国小说创作中重视心理刻画的风格有个初步的印象,也借机向学生推荐部分重视心理刻画的国内外小说,实现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的延伸,回避了以往只讲教材、课外不再涉猎的狭隘做法。

在这个单元教学结束后,我又选用了往届高考试题中的一篇小小说让学生去阅读:利用课上老师经常关注的人物与情节、环境的联系,去欣赏、评价小小说中的人物,并鼓励学生试着对人物的性格,或是某一处情节刻画进行提问,再形成答案。在基本完成这两个环节后,我再将高考试题中设置的考点以设问形式展示给学生,让他们发现原来考试所考查的也是我们课堂上经常关注的那些要素,对小说的学习兴趣浓厚了,学习的信心也增强了。

在古典诗词与古代散文的教学中,我觉着首先应该重视古诗文的诵读环节,这是学生读通、读懂文本的必要环节,至于阅读中的字词障碍,则有必要让学生重视工具书,重视自学意识与习惯的养成,学会自主学习;还有就是要学会整体感知把握,有了整体认知再去细细推敲,如古典诗词中的意象、炼字、意境,古代散文中的行文线索、人物事迹、说理方式等等;在此基础上再进行知识的梳理、专题小测,也可以进行高考形式的命题小训练,这样也能使得学生对古诗文的考查知识点有更清晰的认识和了解,也便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意去关注各类知识点。

除了阅读教学,还有表达类教学,主要是议论文的写作,对此我的感受是要遵循教材的设计思路,充分调动学生的写作灵感或是写作欲求,灵活调用各类素材,严谨周密地安排行文思路,注意语言表达上的提高技巧。这些训练要点要按照教材每次指导训练的侧重点来落实到位,而且是要注重写作的指导、构思,更重要的是限时写作和评改后的作文修改过程。前边属于认知,后边属于实践,不能只重视理论,而忽视了实践,理论与实践的及时结合才能换来写作教学的实效。

学会学习教学管理 篇4

一、课前教给预习方法

课前预习不仅能提高听课效果, 而且能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它可以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 可以帮助学生对知识进行对比、归纳与整理, 让学生带着自己发现的问题, 在课堂上进行交流、合作讨论, 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那么, 预习要怎样进行呢?

1.读

阅读教学中的“读”是目的和手段的统一。预习中学生自读课文, 是非常重要的。学生总体浏览课文, 通过思考, 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就为后面的学习、理解课文作一些辅垫。

2.划

这是预习过程中的重要一环。在这个环节中, 要求学生熟读教材把重要内容和疑惑的问题用符号标划出来, 便于理解应用和查考在标划过程中, 并注意用不同的符号进行标记。比如, 需要着重理解的用“△”标明, 不懂的地方打上“?”。这样形成习惯, 到上课时, 就可以提高听课的效率。

3.思

古人云:“学贵有疑”。在预习时, 思考问题, 并进行质疑, 是一种主动学习的行为。学而多思、思而有辩、学而有疑、疑而有问, 正是新课标对学生的要求。

4.抄

知识积累如“涓涓细流汇成大海”, 知识就是日积月累的过程。预习中所涉及的知识比较广泛, 包括教材的重点、难点、疑点、考点等内容。这些内容融知识性、挑战性于一体, 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此可让学生每人准备一个课外摘抄本, 把有关内容分类摘抄下来, 这样既可以开阔学生的视野, 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 又能提高预习的积极性, 从而逐步完成预习任务。

5.查

预习教材时, 学生使用工具书、网络, 查找、搜集有关资料、图片, 待课堂上师生共同交流, 这样既提高了学生动手的能力, 把课上的内容延伸到了课外, 也做了资源共享, 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 培养了学生查找资料、整合资料的能力。

二、课中加强学法指导

古人曾指出“授人以鱼, 只供一餐;授人以渔, 可享一生。”教师只有让学生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 才能确保学生的主体地位, 教师从“教”到“教会”到“不教”, 学生从“学”到“学会”到“会学”。具体讲, 就方法而言学法指导一般有:注重学法过程, 概括学法;教师典型示范, 展示学法;举一反三, 迁移学法;紧扣教材特点, 指点学法等。就教材和学生而言, 学法的传授要因课而异、因人而异。不同体裁内容的课文有不同的学习方法, 教师应从教材实际出发, 根据一个有系统、有层次、有重点的学法指导计划, 把学法变成学习过程中可供学生实际操作的具体步骤, 切不可机械、随意, 图形式。如学习同类课文和段落相似课文可用迁移式。像《可爱的草塘》“一课, 学习“草塘”一段, 师生共同将写景学习方法归纳为“读课文——抓特点——明写法——想画面——悟情感”五步, 然后让学生运用方法, 举一反三, 触类旁通, 自学“小河”一段。以后碰到写景文也可用此法迁移。

三、课后拓展学习的空间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目的在于“教是为了不教”。这就要拓展自主学习的空间, 由课堂向课外延伸, 借课外促迁移、深化, 这是培养自主学习能力的必不可少的补充。

1.引导学生联系课文自主拓展

语文学科内涵丰富, 与社会、自然等学科联系密切。在语文教学中, 引导学生根据课文的内容, 将语文实践向课外延伸发展, 有利于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培养创新意识。课前、课后可通过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查找资料, 交流资料, 举行故事会、展览会、演讲比赛、课本剧比赛等形式, 引导学生联系课文自主拓展, 扩展他们的视野。如学完《水上飞机》, 我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 来一个“飞机”知识展览。孩子们一听, 都很高兴。课后, 他们兴致勃勃地忙开了, 有的去请家长, 有的去图书馆, 有的去上网……一周后, 展览会如期举行。由此可见, 学生的查找、交流资料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一个自主学习的过程, 它打通了课内外的界限, 也使学生的自主能力和创新精神得到了发展。

2.引导学生选择课外读物

大家都知道课外阅读、做读书笔记, 是最经常、最重要语文课外活动。根据学生及教学实际, 推荐适合少年儿童阅读的健康读物, 指导学生选择课外读物。高年级的学生喜欢文质兼美、富有情趣的内容, 我就推荐他们读科普、名篇佳作等精美典范的读物, 引导学生阅读与课文相关的文章, 既助于理解课文, 又助于语言的积累。并指导学生运用迁移规律, 如理解方法、鉴赏方法等进行课外阅读, 提高阅读能力。

3.引导学生勤做读书笔记

在学生阅读课外读物中, 我指导学生勤做读书笔记。要求学生读完一本好书或一篇好的文章, 自主地摘抄其中喜欢的好词佳句, 并将自己的感想和体会写出来, 还让学生把摘抄的文章配上图画, 每周评出“积累之星”。我还每隔两周进行一次课外阅读知识竞赛。赛题由学生从平时的课外读书笔记中选, 内容主要有诗词、成语、格言、名人名言等。参赛的学生兴致勃勃, 觉得过瘾, 有挑战力, 非常有意思。没参赛的同学纷纷向老师索取赛题, 也要尝试练习, 这项开放性的竞赛, 既让学生感受到做读书笔记的成功和愉悦, 又促进学生课外大量阅读, 拓展自主学习的空间。

学会学习教学管理 篇5

教天做了些什么。你学会管理你的学习时间 回想高中时期的学习,我们每天有固定的上课时间、有早晚自习课、有隔天要交的作业,我们的学习已经由老师给安排好了,我们找不到太多可以自由安排的时间。这样的好处是我们对知识的掌握程度远远高于大学时候的状态,可其中弊端也不容忽略:我们一直都不知道怎么去安排自己的学习时间。到了大学以后,所有的事情都变了。同样是上课,做作业,忙课题,每天也是在繁忙中度过,可是我们却往往发现自己并不知道这一

我曾经和同学说:如果我们能保持高中时候一半的状态来学习,我们远不是今天这个样子。可我们已不再是一个高中生了,学习也并不是我们的全部,我们需要参加课外活动、打工兼职等等。从那个时候开始,我才开始试着去有意地安排自己的学习和生活。我们有着大把的时间,但是我们却不能随意乱花了。不能再想学习就学习,想学什么就学什么了。虽然我们在学习时是自愿的,可事实证明上了大学之后,这样的方式已经不再适合了。

如果你对我们上面说的事情有同感的话,如果你也想改变一下你现在的学习状态的话,如果你想更好地管理自己的学习时间的话,你可以试试看下面这些建议,也许对你会有帮助:

教你学会管理你的学习时间——做时间的主人

我们在做任何改变之前,都应该了解现在我们是什么样子的,否则我们怎么知道该改变什么呢?每天晚上回顾一下你今天都做了些什么,你可以把这个叫做学习日记或者别的什么。如果你觉得自己的记性不好的话,你也可以随时携带一个小本子,用来记下这些东西。因为大学的生活相对还是规律的多,大概一到两个周的时间你就可以很清楚的了解自己的习惯了。接下来看看该怎么改变!如果上了一个小时的课,那么请用两个小时来复习

这条听上去简单,但是非常重要,也很是容易被忽略掉的。无论你是在制定计划还是真正执行的时候,都应该牢记。大学的课程已经不像以前那样40分钟反反复复讲一点点东西了,一个小时讲的东西只能让你有个了解,就算你明白了不等于你记住了。现在你需要自己来完成这个反复和记忆的过程,所以你必须要花时间。如果你按照我说的这个做,它的效果在考试前就会体现出来了。从难度大的课程上面入手

在比较难的课程上或者那些你觉得无聊的课程上入手都可以。毕竟在你开始一天学习的时候,你精神不错、不会打盹,那么赶紧用你最好的时间来解决这些问题!我知道很多人都喜欢把时间用在自己喜欢学的课上面,不过这些难的或者你不喜欢的课程需要你花更多的时间来完成。

很多人喜欢在没课的时候,早出晚归的去自习,这样做当然没错!不过一定要记得每过一个小时休息一下,而且也不要总学一门课程,适当转换一下。这些都有利于你提高学习效率,当然对于那些准备GRE或者TOEFL考试的朋友就没有办法换来换去了。多数情况下,一天的时间都在背红宝书,那么至少也不要连续学习超过3个小时,或者试试做几个数学题目。找到一天当中你状态最好的时间

有人喜欢晚上熬夜学习,因为安静;有人喜欢早上起来看书,因为清醒。无论怎么样,找到你最好的学习时间,把这些时间用来对付那些困难的或者重要的课程上面。毕竟我们都希望投入和产出比越高越好。学会利用在等待中浪费的时间

等公交车、等下一节课、等人的这些等待的时间加起来其实是很可观的。只是因为它们单独时间都比较短,所以容易被大家忽视掉。其实5分钟也可以做很多的事情,比如说温习随身的单词卡片,复习课堂的内容等等。为这个学期建立一个日程表

很多人都知道这点建议。我想说的是:如果你还没有给你的日常生活准备一个日程表的话,那现在就给这个学期准备一个日程表。你

可以把自己的课程、作业、论文、考试等内容都放到这个日程表里面,让你能够更好地了解需要做些什么事情。每周将重要的任务和作业写入你的To-do List当中

改进教学方法 让学生学会学习 篇6

语文教学是师生双边活动的过程。教师要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真正从学生的学习出发,为学生主动、自觉地参与学习创造条件。在课堂的教学实践中,教师把全部的精力投入其中,在正确的教学理念下,用自己的热情撞击学生心中已有知识的火花,帮助学生放飞思维的翅膀,让学生得到大量的动脑、动口、动手的机会,在充满情趣的动态活动中,实现知识的迁移、能力的培养,达到让学生既开心又开窍的目的。

这些,在我听于老师《山村》一课的时候,就淋漓尽致地体现出来了。《山村》是一篇数字小诗,读来琅琅上口,妙趣横生,语言通俗易懂,适合一年级孩子的认知能力、接受能力。通过第一课时教师创设情境,孩子们反复品读,已深深体会了诗的意境,落实了生字、生词的训练。本着尊重学生个性和尊严,致力于激发和调动大多数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最大限度地促进学生和谐发展,开发学生的潜能,用“动”的方法,贯彻“乐”的原则,让孩子多储备积累,多积淀感悟。教师先交给他们按一定顺序观察图画的方法,再看一看这幅图给你什么感觉,用一个词概括一下,同学们说出了“美丽”、“好看”、“看着心中舒服”、“五颜六色”等。教师听后很高兴,接着问:“‘五颜六色’是什么意思?(颜色多)你说一说,咱们周围什么东西是五颜六色的?”同学们的回答各有特色:“小朋友穿的衣服五颜六色”、“水彩笔五颜六色”、“书包五颜六色”、“班级墙上的画五颜六色”……孩子们能各抒己见,教师很满意并有意抓住这一契机,把思维延伸、拓展,“你们还看过什么东西五颜六色的?”一石激起千层浪,同学们各个跃跃欲试,回答更是“五花八门”:“运动场上的旗子五颜六色”、“商店里的玩具五颜六色”、“街上行人的衣服五颜六色”、“九大行星的图片五颜六色”、“世界地图五颜六色”……对于刚入学不到一个月的孩子来说,这些回答简直太棒了。教师还不失时机地点拨:“世界地图画片这么漂亮,你们知道那上面有哪些国家吗?”十几个孩子毫不迟疑地举起手,说出了自己知道的国家:美国、英国、加拿大、日本……连梵蒂冈这样的小国家,同学们都记得准确无误。孩子们的表现太出色了,我有些激动,他们头脑中知识储存竟如此丰富,逻辑竟这样恰到好处。课堂上不仅要有知识技能方面的交流,还应有情感方面的交流。只有为学生营造民主、和谐、自由、安全的教学氛围,学生才敢想、敢说、敢议,才敢把自己的观点毫不保留地表达出来。此时,教者要抓住这个绝好的机会把教学引向高潮,“孩子们,你们真是太让老师敬佩了,知道的这么多,可以做我的小老师了。你们刚才提到的九大行星,谁知道它们都叫什么?”出乎大家的意料,根本没用教者来补充,几个孩子七嘴八舌全说了出来,而且把思维放飞得更远,什么“参宿四”、“心宿二”、“五车二”、“白矮星”……有些知识连我都闻所未闻。孩子们议论纷纷,争得面红耳赤。课堂气氛顿时活跃起来……我惊异了,我自愧不如。一群七八岁的孩子,他们竟有如此纵横广阔的思维空间,我们做老师的,该怎样帮他们放飞思维的翅膀,让他们在民主、活泼、宽松的课堂气氛下尽情地发挥他们的特长,展现他们的才能呢?

这节课的教学,给我留下了深深的思考。著名语言学家吕叔湘先生說过:“成功的教师之所以成功,是因为他把课堂教活了。”如果说一种教学方法是一把钥匙,那么,在各种教学方法之上还有一把总钥匙,它的名字叫“活”。在实际教学操作中,应把握和用好教材,从每篇语文课入手,教师要做到“二少”,即少分析,少定性,避免“把学生的思想感到死胡同”。教师不但要让学生广泛地进行阅读,引导学生深入到课文中去,让学生自己和作品进行交流,去学习语言,感受和理解语言,最终实现熟练地去运用语言的目的。教师还要从课文中不同的侧面、不同层次的问题对学生进行启发引导,让学生多揣摩,多感受,多体验,从而体会课文的意境,实现读者和文本的思想碰撞,产生心灵的共鸣,进而萌发新的思想和新的观点。除了学生和文本的直接对话,生生之间、师生之间还可以在教学重点、难点以及疑点上进行交流,实现教学相长。

学会学习教学管理 篇7

一、“教学生学会学习”的涵义

“教学生学会学习”就是在教师的指导下, 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的能力, 促进学习能力的发展。也就是叶圣陶先生所说的“教是为了不教”, 他说“教者必须期达到不须教。教师所务惟在启发导引, 稗学生逐步增益其知能, 展卷而自能通解, 执笔而自能”。就国外来说, 许多教育家也都主张教会学生学习。18世纪法国启蒙思想家卢梭明确提出要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他说:“问题不在于教他各种学问, 而在于培养他有爱好学问的兴趣, 而在这种兴趣充分增长起来的时候, 教他以研究学问的方法。”19世纪德国民主主义教育家第斯多惠提出教会学生学习是一个教师是否称职的标准。他说:“不称职的教师强迫学生接受真理, 一个优秀的教师则教学生主动寻求真知。”19世纪英国著名哲学家和教育家斯宾塞, 从发展资本主义的需要出发, 特别是依据自然科学发展的现实, 对学校课程和如何教会学生学习作了广泛的论述。他说:“应该引导儿童自己进行探讨, 自己去推论。给他们讲的应该尽量少些, 而引导他们去发现的应该尽量多些。”在50年代中期, 当代著名的心理学家布鲁纳提出认知策略的概念后, 心理学家多从认知策略的角度解释这一现象。认为“学会学习”的实质是发展有效解决问题的策略, 并努力摈弃那些无效的策略。布鲁纳、麦基奇等人认为, 教师的主要任务不是授于学生纯技术的学习方法, 而必须教“学生学会学习”。学生在掌握各种知识的过程中, 还必须学会认识事物的科学方法。要不断引导学生总结自己的学习规律, 引导他们把自己的学习过程本身作为认识思考的对象, 进行不断反省、评价、调节和总结, 提高学生处理知识和信息的能力, 即吸收、筛选、运用信息的能力。而且布鲁纳还强调, 教师在可能范围内, 应当以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为目的。要教会学生通过亲自参加知识获得的过程去发现知识。这里所谓的“发现”, 就是发现以前未曾认识的各种事物关系法则的正确性和各种观念之间的类似性, 以及伴随而来的对自身能力的自信心。

二、“教学生学会学习”的课程观

(一) 开设知识为基础的经验课程

课程的三大基础是知识、儿童、社会。很多人认为这三者是相互对立的, 但其实这三者通过相互影响最终达到课程的平衡。从形式看, 课程的内容是一个知识的体系, 课程研制的核心内容也就表现为对知识的选择与组织, 知识是课程最直接的一级制约因素。而现代课程内容的本质开始从内容到经验的转化, 在这里有机地把知识和经验结合起来是现代课程编制的重要任务。开设以知识为基础的经验课程, 促进学生学会学习, 提高其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课程经验的选择上, 注重使学生投入到自身的学习活动中去, 但也要注意两点:一是学科课程中有活动而且必须有活动。我国传统课程观是学科或知识中心的, 教师在传授知识过程中, 也少不了组织各种各样的活动, 在活动中儿童必然在“经验”或“体验”。二是活动课程中也有内容而且必须有内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内容具有整合性, 它来源于该活动的目的, 既包括知识与能力的因素, 也包括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方面”。目前, 一些课堂很“活跃”, 但学生究竟学了什么?大家都说不清楚, 出现了“有活无实, 有形无神”现象。现代新课程实践中要求学生构建自己对知识为基础的课程意义和感悟, 而不是单纯地接受别人的观点。课程内容即学习经验的取向, 充分尊重了学生在课程学习中的主体地位, 在选择经验这个环节上, 实质便是考虑知识与儿童, 知识与生活的联系, 以使得学生有效的学习。

(二) 开设积极的情绪课程

教学生学会学习, 必须要培养学生有一个良好的心态学面对学习, 积极面对学习中的困难。如华东师大于2006年引进首个幼儿情绪课程。这项名为“比比和朋友”的教育方案是为5~6岁的儿童设计的。整个方案围绕着一只宠物足节虫“比比”和一群孩子之间发生的故事而展开, 讲述的大都是孩子们日常生活中会遇到的各种问题。例如, 如何和小朋友相处?有大孩子欺负自己怎么办?感到难过的时候怎么表达出来等。孩子们可以通过画画、游戏、扮演故事中的角色等办法, 自己才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提升处理情绪问题的能力, 帮助他们应付危机和逆境。课程创立于丹麦和立陶宛, 现已推广到欧洲、北美和亚洲十多个国家和地区, 上海是内地首个引进此方案的城市, 目前先在一些幼儿园试点推行。华东师大学前教育研究所所长朱家雄教授指出, 就像成年人一样, 如今孩子们所要面对的困扰和心理紧张也在日益增加, 但是系统的促进儿童情绪健康和社会能力发展的课程还非常缺乏。“我们很多家长都非常关注孩子的智能, 甚至逼孩子补习功课, 可是我们有没有想过, 孩子处理情绪的能力同样需要‘补课’?”所以, 笔者认为不但在幼儿园, 在小学阶段同样需要根据相应的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 设置相应的情绪课程, 培养学生积极学习的情绪和良好的心态。

(三) 开设生动的学法指导课程

教学生学会学习, 积极的思维和科学的学习方式也是十分重要的。特别是其学习过程包括预习、听课、课后复习、作业练习、课外阅读等基本环节。每个环节都有特殊的要求, 掌握各个环节的基本方式, 对于提高学习效率、培养学生自学能力是有重要意义的。学法指导课程可以有计划地设置, 包括举办讲座;结合各科教学传授学习方法知识, 包括一些成功人士的学习经验;总结推广优秀学生的学习经验, 或让每月、每学期中几个进步比较大的学生来讲讲自己的学习经验。

三、教学生学会学习的教学观

(一) 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

学会学习的第一要义是要学会创造性的学习。创新和创造在近几年来出现频率很高, 它越来越受到世人的关注, 但是从心理学、教育学上来说, 创新是个体意义上的创新不是种系意义上的创新, 从个体思维角度来说, 一个小学生发现力量他个人未曾发现过的东西和科学家发现人类未曾发现的东西, 是等价的, 所以创新其实并不遥远并不神秘, 可以说求异的思维的冲动和能力, 可以说人人都有与生俱来的禀赋。要保护学生的创造性, 首先要保护和发展学生的意识, 进行问题性教学。其次问题不仅存在与教学活动之中, 而且应存在与整个教学活动的始终, 问题不但是激发学生求知欲的前提, 而且还是学生理解和再现、发现知识的前提。教育的最终目的不是传播知识, 而是初步解决已有问题的基础上引发更多、更广泛的知识。教师要鼓励学生敢问、善问、和会问,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一方面, 教师可以把竞争机制引入到学生提问中, 但是不要每疑必问。另一方面, 教师要能够创造性的提问。相信问题能力在于学生, 能不能以问题性的教学在于教师, 而且以问题纽带的学习, 是学生学会学习的基础。

(二) 以综合为导向的教学或知识的综合教育

学会学习的第二要义是要把知识融会贯通地学习。人类为了认识世界聪明地将世界整合为一体, 进行抽象的分析。可是世界本身不会因为人类的分析而发生任何的变化, 在实际生活中你永远也找不出一个纯粹的数学问题, 也找不到一个单纯的经济问题。要教会学生学习, 必须要教会他们如何把分科的知识整合起来。首先教师应能熟悉学生学习的各门科目的所有内容, 教师要有综合知识的自我更新的机制。其次要让学生了解知识的框架和主干, 善于提炼课程中能力和技能。相信一个学生善于把知识融会贯通, 才是真正地学会学习。

(三) 研究性的教学

学会学习的第三要义是要进行研究性的学习。所谓研究就是最重要的要察觉到问题, 然后形成一种假设, 然后通过试验、调查或者文献的整理, 去验证或者推翻假设, 然后把研究的过程得到的数据写成报告。在《跨文化交流》一书中提供了这样一则鲜活的例子:中国的一个留学生在美国拿到学位在一所大学任教后, 把自己的儿子带到美国的小学学习, 孩子适合的年级是五年级。但是在美国小学的自由随便和只鼓励不纠错的教学传统使得这个学者深感担忧。担心学不到什么, 并有还是将小孩子送回国的念头。但一年多以后的一件事情极大的改变了他对美国教育的看法。一天, 孩子问他:“什么是文化。”这是一个很说不清的问题, 只好硬着头皮说了一通。儿子明显不满意, 于是跑图书馆, 浏览网络, 打电话和同学交流, 邀小朋友来讨论, 一周后, 从电脑里打出一份报告“什么是文化”从各种途径得到的17种定义, 以及他们的出处, 最可贵的是他还不同意他们的意见, 最后还得到了自己的意见。再往上看就知道这个年年纪只有13岁的小朋友完全就在进行一种研究性的学习。这种研究性学习的教学, 首先必须是开放的, 有非标准答案的。其次研究性教学常需要运用运用综合知识, 调动、综合各课知识, 综合性的解决一些问题。

(四) 追逐知识前沿的教学

学会学习教学管理 篇8

关键词:学生,学习,高效课堂

传统的教学方法,教师以传授知识为主,学生以机械记忆和硬性模仿为主。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记一大堆知识,却很难转化为能力,更难以达到创新。出现这一状况,其弊端就在于传统的教学方法忽视了学生学习方法的培养。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记一些基本知识、基本理论是必要的,但更重要的是,学生应该从教师手里接过一把开启知识大门的万能钥匙,以利他们终身发展。

这把钥匙就是方法。可见,教师应更注重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 方法的改变,也是教育思想观念的改变。教师首先要改变传统的教育思想和观念,充分地相信学生,彻底地放开手脚。具体说来,有这样一些方法可以尝试:

引导学生质疑。传统的教学方法,学生很少提问,教师也不给学生提问的时间和空间。有人把我国学生同美国学生相比,其显著特点就是:基础知识扎实,能力不及别人。究其原因,是教学方法不对。过去,我们常认为成功的教育就是把有问题的学生教成没有问题可提,这就是好。美国则恰恰相反,他们是把没有问题的学生教成有提不完的问题,才是成功。如今,我国有人提出讨论式教学、探究式教学、合作式教学,这无疑是一种好的教学方法。

引导学生记忆。谈到记忆,有些学生的观念是错误的:一是认为东西多了脑袋壳装不下,二是认为东西装多了会混乱。于是,就不愿主动地去记东西。事实恰恰相反。据科学家考证,人大脑的容量大得惊人,再多的东西也不会装不下。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有这样一些方法可以引导他们试试:(1)通过读增强记忆。尤其是英语和语文要多读。(2)通过写增强记忆。写一遍比看一遍印象深刻得多。(3)通过看、读、写结合增强记忆。(4)通过反复增强记忆。(5) 通过比较增强记忆。(6)通过回忆增强记忆。(7)通过培养记东西的习惯增强记忆。此外,还可以通过找规律、列图表、编歌谣等方式加深记忆,也可以收到好的效果。

引导学生实践。有人对记东西这样说:你是听来的,将很快忘记;是看来的,就记住了;动手学的,就能掌握使用它。学生的学习, 应是一种探索的、合作的、动手的学习方式。

除以上方法外,引导学生制订学习计划、预习、复习、总结;训练学生的注意力、观察力、分析力;启迪学生思维能力、想象力等, 也是很好的方法。

学会学习教学管理 篇9

关键词:教师引导,学会学习

一、培养学生自学能力至关重要

自新课程改革以来, “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这一术语就在教学和学习研究中被广泛使用, 它强调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费罗贝尔的著作中衍生了以儿童为中心的教育这个概念, 提出教师“不应干扰成熟的过程, 而是发挥引导者的作用”的观点。因此, 学生学会学习是至关重要的, 特别对于促进基础教育起到关键作用。

对于很多孩子来说, 初中是学习英语的初始阶段, 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非常重要。在初中英语教学中, 教会学生学习, 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主动性, 发挥学习者的主体作用, 对提高初中英语课堂教学的效率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教师引导意义重大

一提“讲授”这个词, 人们就会联想到课堂上教师按固定的教学程序, 在讲台上讲重难, 学生拼命做笔记。传统的英语教学采用满堂灌﹑填鸭式的教学方法, 重视知识, 忽视对学生学习方法的培养和教学主体的自主性。

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 教师的重心是教会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教师精要的讲解是对“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有益的补充, 更好地实现中小学英语学习的过渡。“教师引导”有以下几方面:布置自学作业, 帮助学生概括重难点, 指挥课堂操练, 组织小组讨论以及帮助学生背诵英语课文。

三、笔者的初步尝试

为了引导学生学会学习, 提高学习效率, 笔者在七年级英语教学中做了以下尝试:

(一) 自学作业巧完成

1.记忆作业。七年级学生的英语层次参差不齐。笔者要求当天的单词都要记忆, 这样, 小学基础好的同学可以强化, 而其他同学则需要花认真地记单词。在培养语感方面, 笔者要求学生课后记忆重点句型。上课时, 给中文让他们回忆, 这样, 学生就能很好地记忆重点内容。

2.预习作业。就七年级的孩子而言, 培养良好的预习习惯很重要。因此, 笔者要求学生跟着音频材料熟读单词。学生在认真完成预习作业后, 上课效率有显著提高。

(二) 教师指挥课堂操练巩固语基和口语

由于刚从小学步入中学课堂, 七年级的学生心理不够成熟, 课堂上如果完全让他们自己学习, 教室就会一团乱。因此, 适当的课堂操练和老师的指导在初中课堂也是必须的。操练时, 笔者把学生分为四组, 留给学生较多的准备时间。以七年级下Unit7 Topic 2 Section C 2为例:

教材要求学生熟练掌握两个知识点:一是can/can’t/could/couldn’t的用法;二是一般现在时和一般过去时的常用表达。

1.操练前, 笔者先让学生复述上述词语的区别及相互关系, 而后全班口头翻译图片下方的时间状语。

2.给出指示:对照课文例句, 改写剩下的三幅图。

3.随机提问任意一幅图, 让学生念出自己的答案。

4.更正学生的答案。

5.让学生仿造对话, 笔者随机提问。

通过操练, 学生能够掌握以上词语的用法, 熟记一些时间状语, 同时也锻炼了日常口语。

(三) 小组讨论让学生自学语法

提高学生积极性的有力活动之一就是小组讨论。面对熟悉的同学, 学生能自由发表自己的见解。小组讨论后, 学生的答案正确率会相对提高。答案受到肯定时, 他们会更积极地参与学习和讨论。以Unit 7 Topic 2为例:

为了进一步强化对一般过去时和一般现在时的学习效果, 并让学生熟练掌握“can/could do…a little/very well”的表达法, 笔者充分利用Section C和D的两篇课文, 让学生对比现在和过去的情况, 给出小组讨论的任务, 要求学生按照黑板上的信息, 说出意思完整、语法正确的句子。提示词如下:

Maria perform ballet well/a little now/5 years old

经过小组讨论后, 学生代表认真地汇报小组的答案。答案出现偏差时, 笔者要求学生听讲错误的原因, 并做好订正。答案正确时, 笔者会给他们一些小奖励, 学生上课就有活力。

(四) 课文诵读中英结合引导学生背课文

背诵课文是学生最头痛的作业了。为了让学生欣然接受这项作业, 教师引导就起了很重要的作用, 笔者对这项作业做了几个铺垫:

1.设置问题。通过对课文主要内容进行提问, 先让学生掌握文章的大概内容。如Unit 8 topic 2 Section C 1a中, 笔者设置了如下两个问题:

(1) What should you know before you take a trip?

(2) What should you take with you?

2.背诵关键词。七年级的课文内容结构简单, 句型和结构有反复出现的特点。把握这一特点, 教师先把反复出现的词句提炼出来, 让学生强化记忆。

3.同桌提示。完成以上两个步骤后, 让学生熟读课文, 根据同桌提示的中文意思, 结合上述关键词, 现场背诵句子。实践证明, 在有铺垫的前提下, 学生背诵课文的效率比之前提高了很多。

总之, 面对新课程改革, 向“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转变, 需要“学生学习”与“教师引导”相结合。两者不可或缺, 相辅相成, 在两者的共同作用下, 以教促学, 让学生乐于学习, 主动学习, 可以更好地提高初中英语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何建兰.利用有效教学, 让初中英语教学更精彩[J].学术研究, 2012, (2) :138-139.

[2]华茵.浅谈初中英语学生自学能力培养方法探究[J].改革与开放, 2011, (3) :168.

化学课堂教学要让学生学会学习 篇10

心理学认为:学习兴趣是学生探究某种事物或从事某种活动并带有强烈情绪色彩的认识倾向, 是人的认识需要的情绪表现, 它是学习动机中最现实、最活跃的因素。“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培养兴趣就是培养一种积极的学习情感, 兴趣愈浓, 追求得也就愈执著, 学习效率也就愈显著。化学学科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 可利用化学实验来激发兴趣。在教学中要创造一切可创造的条件做好每一个实验, 教师可以边讲边实验, 可以改验证性实验为探索性实验。例如:做钠与水的反应实验, 可这样安排:首先启发学生思考, 根据实验现象说明了钠具有哪些性质?接着对于生成的气体让学生讨论:根据氧化还原反应规律这种气体应是什么气体?然后再做实验验证。当学生经过这样探讨和验证, 学生的探究动机就油然而生, 实验的目的也就达到了, 兴趣也得到了激发。

二、自学能力是学会学习的条件

高中学生完全具备自学的心理条件, 因为他们具有内在的学习动机, 具有一定的学习策略。心智发展也逐渐走向成熟, 特别是他们自我意识逐渐增强, 自我控制能力加强, 自我评价渐趋成熟, 都为自学打下良好的心理基础。培养自学能力, 我们教师要筛选可以自学的内容, 并不是所有内容都适合学生的自学。像过于抽象的内容和需要实验验证的内容应该是不适宜的, 而那些知识内在的逻辑性强, 教材对内容的处理详实等内容, 如元素周期律、环境保护、物质用途、碳族元素、煤和石油的综合利用等内容都是自学的好素材。在指导学生自学时, 应该编写自学提纲, 例如《环境保护》一节, 可以“酸雨”为主线, 设计下面五个问题作为自学提纲: (1) 什么是酸雨?它是怎样形成的? (2) 举例说明酸雨有什么危害? (3) 酸雨在我国分布的情况是怎样的? (4) 如何防治酸雨? (5) 写一篇小文章:“我能为防治酸雨做什么?”

三、学习方法是学会学习的需要

开展学法指导, 让学生学会学习, 是实现人的自身发展的需要, 是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实现学生自学的需要, 是建立现代素质教学模式的需要。

1. 指导学生掌握和运用科学的学习模式:科学的学

习模式要求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高效率地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自学能力, 使学生高质量地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从而全面开拓学生的智能, 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学习过程一般包括:准备学习——课前预习———专心上课———及时复习———独立作业——改正错误———系统小结———课外学习。要让学生掌握这个方法, 必须对这几个环节进行具体指导。要让学生正确认识各个环节的作用, 明确要求, 突出重点, 使学生积极、主动、有效地学习。上课是学习的中心环节, 要提高学习效果, 必须在教师的主导作用下,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使学生集中注意力, 积极思维, 敢于争辩, 给自己确立一定的学习目标, 以实现课堂教学目的。在听课方面教师要指导学生处理好听课、观察、思维和笔记之间的关系。听课和观察是直接用感官接受知识, 观察是指要观察仪器及装配;观察实验时药品的状态、颜色、气味等的变化及变化过程中各种实现现象。而听课是指听重点、难点、疑点;听结构怎样决定性质, 性质又怎样决定用途和制法;同时还要听好每一节课的小结。

2. 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注意渗透学法, 展示学法, 化教法为学法。

学法指导要针对我们化学科特点进行:问题———实验———结论, 在指导学生学习的过程中, 要有机地渗透学法。展示学法还要坚持“练中导”, 让全体学生参与全过程的操作, 在理解的基础上运用;在运用中加深理解。

四、学习意识是学会学习的保证

学习意识的培养首先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所谓习惯, 就是经过重复或练习而巩固下来的思维模式和行为方式, 例如人们长期养成的学习习惯、生活习惯、工作习惯等。常言道:“习惯养得好, 终身受其益。”其次是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应变能力。应试教育, 只能培养出唯命是从、循规蹈矩的“人才”;而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 就是教会学生独立思考, 善于应变。再次是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意识。如今知识爆炸不再是一种预言, 而是已经和正在成为一种现实。知识空前增加, 而学习时间并未增加。面临着知识经济时代的“人生有限而知识无穷”的矛盾, 教师要认识到“授之以鱼, 不如授之以渔”的道理, 通过教育使学生具有终身学习的意识。

摘要:本文结合化学课堂教学就如何让学生学会学习阐述了作者的观点和看法。

学会学习教学管理 篇11

关键词:课堂教学 启发讨论 预习指导 复习巩固

一、预习指导

预习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自己获取知识的有效途径,是改革课堂教学结构,改进语文教学的重要环节。叶圣陶先生说:“不教学生预习,他们经历不到学习上很有价值的集中心理过程。”一语道破了预习的重要性。从“预习”一词的词义来看,“预先”决定了预习的尝试性、创造性;“自学”则决定了预习的能动性。预习主要是为了培养学生自己获取知识的能力。如在讲授《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一课时,先让学生通读课文一遍,将不认识的字或不懂的词做上记号;查字典,结合生字注音,查出不懂词语的意义,并在文中找出人物、事件,弄清人物之间的关系,明白谁是主要人物,谁是次要人物,知道事件先后顺序,互相联系,与人物关系,并试着给课文分段;再读思考重点词语、句子和课后习题,把一时无法理解的问题找出来,并且想好提出的问题;鼓励学生在课堂上大胆质疑,积极思维主动参与学习。教师在教学时,要依据学生学习和认识规律,在每一个环节上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创造条件,创造质疑机会,应在发问的氛围;抓住知识的重点和难点,使问题变得“少而精”,同时对一些关键问题,如果学生没有提出来,教师也可自我设问挑疑,不断打开学生思路,使学生养成质疑的良好习惯。

二、启发讨论

在学习一篇新课文时,先从检查预习情况开始。如在讲授《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一文时,让学生带着在预习中你知道的是什么?想要问的问题是什么?在同学中有的说:“从预习中我知道课文内容一定是围绕着鲁迅先生这个任务来写的。”“为什么呢?”师问学生,学生说:“课题中我的伯父,指的就是鲁迅先生。那为什么还要加上‘我的伯父这四个字呢?”对此本人进行启发:它表明了作者和鲁迅先生的关系,学生由此得出结论:这篇文章是用第一人称写的,“我的伯父”四个字把意思说明确了。

1.在反复诵读中自然释疑。比较浅显的问题,怎样释疑呢?要让学生反复读课文、在课文中寻找答案,或者在老师引导下得出答案。如《画杨桃》这课的几个问题:杨桃是个什么样子?这次画画,作者看到的杨桃又是设么样子?几个同学看到“我”的画为什么哈哈大笑?前两个问题读书后能解答,而后一个问题则需要老师的帮助和引导了。

2.在集体讨论中鼓励学生提出不同的见解。如教《小儿垂钓》这首古诗时,在学生充分感知内容,理解诗意的基础上,教师启发学生互相质疑“对学钓鱼的儿童有什么看法”。有的说:这个孩子天真活泼,做事专心;有的说:这个孩子虽然天真活泼,但不懂礼貌,做事专心,可有些自私。老师对同学提出不同的见解与大家共同讨论。其理由是:(1)根据诗意和文中的插图,那位过路人拱手作揖,十分诚恳有礼貌地向他问路,可他却摆摆手不理人家,这是不礼貌的行为。(2)他为了能早点钓到鱼,在别人有困难有求于他的时候,他卻连指一指路这样举手之劳的小事都不肯去做,这说明他很自私。“书到用时方恨少,辩论常使思路清”,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切记精讲、少讲,这样为学生提供畅所欲言、各执己见的空间,可让学生取长补短,相互启发,增加课堂的信息量,促进学生自主地探索问题,深入理解课文。

小组讨论时,老师巡视全班,并有意识地进行“蹲点”对于重点、难点的启发讨论,教师也不要包办,要尽可能让学生在教师的引诱下,参与分析,让学生自行纠错、质疑、答疑、表述自己的思维,从而提高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大幅度地提高学生自学兴趣和自觉性。

三、复习巩固

上海著名教师钱梦龙说过:“训练不单是指学生完成一定书面或口头练习,而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主动获取知识,应用知识,培养能力。”因此,在一定的教学阶段,必须围绕学生的学习过程,设计必要的练习,促进学生知识迁移为能力真正帮助学生学会学习。

在《翠鸟》的教学过程中,为了让学生把学到的有序观察,理解词语和句与句之间的联系,学习比喻句等知识转化为能力,我在学习理解玩“翠鸟的羽毛颜色鲜艳”这句话,让学生围绕“大公鸡颜色非常鲜艳”这句话说一段话,看谁说得最好。通过学生的口头训练,学生逐步巩固了本课有关“鲜艳”一词教学的知识,培养了学生对词语的理解,掌握到此类文章的学习方法,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独立学习的能力。

学会学习教学管理 篇12

一、为什么要强调教学生学会自主学习

教育的目的不能仅仅停留在教给学生多少知识, 而应该教会学生学习能力,换句话说,就是教学生学会自主学习。随着知识更新速度越来越快, 我们在学校里学习的东西很可能一出校门就会失去用武之地。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必须引导学生树立终身学习观念,掌握自主学习方法和技巧,活到老,学到老,这样才能跟上时代潮流,不被时代所淘汰。举个例子来讲,在我们小的时候,像电视、手机、电脑等这些物件还属于奢侈品,而现在呢,这些东西已经成为家庭的日常用品。随着网络技术和移动通讯技术的发展, 越来越多的人通过互联网获取信息、学习交流、购物娱乐、创业兴业。上网用网、在线互动已成为许多人的生活状态,很多事情,我们完全可以足不出户就完成了。在这样的情况下,如果我们不能紧跟时代潮流,自觉学习,很多知识不了解,有些诸如手机之类的日常用品,我们都不会操作,这样,我们就“OUT”了。另外,还有这样一种现象,就是很多学生以很优秀的成绩升入大学,但是毕业后却很难适应社会需要,这就是我们所说的“高分低能”现象。因此,作为教育工作者,必须摈弃分数就是一切的错误观念,重视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

二、如何引导学生学会自主学习

(一 )更新思想观念 ,是学生学会自主学习的前提 。

1.要让学生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意义 。

当今社会,有一种社会思潮很令人担忧:学习无用论。这股思潮对学生的影响不可谓不大,很多学生振振有词:现在是一个拼爹拼钱的时代。学习有什么用? 大学毕业照样找不到工作。不可否认,现在一些不良现象已经影响到教育发展。在这里,我要向同学们阐释几个观点:(1)学习将是未来人类的一种生活方式。学习并不仅限于学校这几年,人类只要想进步,就需要不断学习,因为生活变化的节奏越来越快,社会对人的素质要求越来越高,并且知识是学无止境的,如果不学习,就会很快被时代淘汰。 (2)学习将是未来人类享受生活的一种方式。我们的生活并不仅是衣食住行这么简单的物质行为,而应该充满精神追求。无疑,学习是我们提升人生品质,陶冶高尚情操,拒绝不良风气的一种有效手段。 (3)我国实行九年义务教育制度,宪法规定,受教育既是公民的基本权利,又是公民的基本义务。享受教育,学会学习,可以为自己的幸福生活奠基,亦可以为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作出自己的贡献。

2.要让学生认识到学习是自己的事 。

在我们的教育过程中,存在着这样的误区:学习是为他人学的。一种观点是为家长而学。我在和学生谈心时,总是听到有的学生这样抱怨说,学习是家长学的,成绩好了,家长就高兴,成绩不好,就会挨家长批评。一种观点是为学校而学。认为学好就是为了学校争光,为班主任争光,为班级争光。这两种错误观点的盛行,应该引起家长和老师的深思:学生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想法呢? 我们的教育出现了什么问题? 如果这个问题不解决,学生就不可能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就不可能产生自主学习的动力和激情。因此,在我接受一个班级时,首先要对学生进行学习观念教育,让学生认识到学习是自己的事,家长和老师只是尽量为大家学习好提供一个好的条件和氛围,最终学习是为了自己,而且必须靠自己。

(二 )改革课堂教学 ,让自主学习贯穿整个教育过程 。

新教育理念下,学生是课堂的主人。因此,我们要让学生的自主学习贯穿整个教育过程,让学生学会自主预习、自主学习、自主复习、自主检测、自主反思,从而实现不断进步、不断成长。

1.让学生学会自主预习 。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预习是前提,因此,让学生学会自主预习是学会学习的第一步。指导学生学会预习,就要明确预习方向和任务,了解预习内容、预习重点和难点,掌握预习方法和策略。在刚开始的时候,可以试着帮助学生列出预习提纲,由学生按照提纲进行预习,然后,我们逐步放手由学生自己列出提纲,这个过程就是学生学会自主学习的良好开端。

2.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 。

这里的自主学习指课堂教学过程中的课堂学习。传统课堂教学以教师为主,新型课堂教学以学生自学为主,教师只充当导演的角色,引导课堂教学方向。比如,教师在明确了一堂课要完成的任务后,可以通过多媒体方式呈现给学生,然后由学生自主完成学习。在这里,学生可以自主探究,可以分组合作,可以上台展示,当然也可以向教师请教。总之,学生充分发挥主人翁的作用,真正把学习当做自己的事情,靠自己完成学习任务。

3.让学生学会自主复习和检测 。

复习是巩固所学知识的重要环节, 及时复习是增强学习效果的重要手段。要向学生传授一些复习方法,比如,文理兼顾法、过电影法、自主默写法,等等。当然,具体的复习过程应由学生自主完成。复习完成后,要有一定的检测手段检测自主学习效果。这时, 教师可以帮助学生设计一些试题或一些活动,比如,为了让学生充分了解各个国家的首都,可以鼓励学生开展竞赛,一人说出国家,由另外一人说出首都。这样的活动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效果非常好。

4.让学生学会自主反思 。

只有不断反思,才能不断总结前一段学习的得与失,才能明确下一阶段学习方向。因此, 我们要指导学生学会自我反思,最好的方法是指导学生写自主学习反思日记,记录每天学习的心路历程。

上一篇:结构性治疗下一篇:经理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