挑头控制功能

2024-07-03

挑头控制功能(通用4篇)

挑头控制功能 篇1

0 引言

外部投资者和监管者是内部控制产生的原动力, 为满足外部需求而形成与发展的内部控制也旨在促使企业遵纪守法, 保证会计信息真实可靠。基于此, 会计控制成为内部控制的核心和重点。然而, 中航油、安然、世通等国内外知名公司财务丑闻的频繁曝出, 表明以会计控制为导向的内部控制的实施效果不尽如人意。随着对财务舞弊根源认识的深入, 人们发现会计造假的深层原因在于企业经营不善, 会计控制失效往往是内部经营管理不当的外化。对于内控失效表象的过分关注, 忽略了对经营有效性这一根本的探究, 即以实现公司战略、提升经营效率效果为目标的管理控制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人们逐渐增长的对管理控制的重视与需求同重会计控制轻管理控制的现实难以满足这种需求的矛盾日益突出, 亟需重新审视、及时转变管理控制和会计控制的功能定位, 并做好两者的功能协调以促进公司的长远持续发展。

1 会计控制和管理控制:发展与演变

内部牵制是内部控制发展的初始阶段 (池国华, 2010) , 而内部牵制又源于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的“内部会计控制” (李心合, 2007) 。1929-1933年的经济危机引发了人们对会计信息质量的进一步关注, 并使内部会计控制成为财务报告审计指南的组成部分。1958年10月, AICPA的审计程序委员会在《审计程序文告》第29号中, 首次将内部控制划分为会计控制和管理控制, 其中, 会计控制与财产安全和财务报告可靠性直接相关, 而管理控制主要与经营有效性和管理方针的贯彻落实紧密相连。因财务舞弊案件频发而于1992、2002年分别提出的内部控制整体框架以及SOX法案都将财务报告目标置于突出地位。

与此同时, 基于管理控制的内部控制也得以萌生和发展。1911年, Taylor《科学管理原理》的问世为管理控制思想的形成奠定了重要的理论根基。到了20世纪中期, Fayol的一般管理理论视控制为管理的五大职能之一, 并指出控制适用于组织中的任何事情。1948年Wiener《控制论》的发表大大推动了管理控制的发展。随后, Anthoney (1965) 、Rotch (1993) 、Simons (1995) 、Chenhal (2003) 等相关学者分别从财务会计、管理学理论、权变理论、系统论等不同视角研究和拓展了管理控制理论, 并使其得以创新和进步。

基于不同视角的内部控制的发展, 不难看出以财务报告可靠性为目标的会计控制始终占据优先考虑的位置, 而管理控制受到的重视明显不足。

2 会计控制与管理控制功能定位:审视与转变

随着现代企业内部管理需求的提升, 会计控制与管理控制在企业内部的作用定位发生着变化, 管理控制在企业管理中的导向和核心作用日益突显。然而会计控制与管理控制并未完全适应这种变化并做出积极的反应。我们需要对会计控制与管理控制在内部控制的功能定位进行重新审视与选择。

2.1 基于企业目标实现的功能定位

从控制目标来看, 会计控制的首要目的是保障财务报告的可靠性, 而管理控制的目标主要在于提高经营效率和效果, 实现企业的战略目标。从目标层级来看, 营运效率效果的提升是企业内部控制的最高目标 (池国华, 2003) , 这便决定了旨在提高企业营运效率效果的管理控制在企业内部控制中的主导性, 会计应服从于管理控制。

管理控制是执行战略的过程 (Anthony, 1998) , 其与战略目标有着直接的密不可分的联系, 是企业运营管理的明线。管理控制是以公司业绩目标为导向的, 对公司各层任务的完成起着正向的促进作用, 鼓励其完成甚至超额完成任务。而会计控制与战略目标间接相连, 会计控制以边界控制为导向, 只需在规定范围和要求内完成任务, 激励效应相对较弱, 是企业运营管理的暗线。两者一明一暗共同保证了企业目标的实现。可见, 以会计控制为导向并不能直接保证公司战略目标的达成, 内部控制的核心和重心应从会计控制向管理控制转变。

2.2 基于企业价值提升的功能定位

会计控制是对财务报告及相关信息的控制, 通过提供真实公允的会计信息使得外部投资者更直接有效地了解公司内部状况, 弱化企业内外的信息不对称, 进而使得投资者做出更为合理准确的投资决策, 也就是说会计控制重在发挥“价值发现”功能。而管理控制则注重企业的内部经营, 向企业生产运营的各个流程要成绩, 一方面要求公司做正确的事, 提升工作效果, 达成战略目标, 另一方面引导公司各层正确地做事, 防止预期计划的偏离, 提升工作效率, 重在发挥“价值创造”功能。只有创造了价值才能发现价值, 发现价值是为了更好地创造价值, 企业价值发现功能的丧失大多源于价值创造功能的失效, 通过操纵会计信息以掩盖企业内部经营的缺口。因此, 注重管理控制、努力创造价值才是企业生存的根本, 企业应从注重“价值发现”向“价值创造”转变, 即内部控制的重心应从会计控制向管理控制转变。

2.3 基于受托责任拓展的功能定位

威尔逊指出, 受托责任是任何控制系统都应具备的特征。随着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 委托受托责任的履行与否成为现代企业关注的焦点, 内部控制作为公司内部重要的制衡机制, 自然成为落实受托人经济责任、保障委托人利益必不可少的管理环节。

企业规模的发展壮大带来了组织内部管理层级的增加和管理幅度的扩大, 受托责任关系也因此更为多层化和复杂化, 委托人完全监督受托人的行为已不可能, 以会计控制为主的结果控制成为必然选择。随着现代企业的发展, 受托人所承担的受托范围由财务责任逐步扩展到整体的经营管理责任。受托责任的拓展使得控制目标也从会计信息可靠、遵循法律法规, 发展为战略实现和经营有效性的提升。与此同时, 仅注重会计控制和法规控制的约束效用已难以实现有效的控制结果, 只有将激励与约束相结合才能充分发挥控制的功效。而管理控制作为由确定标准、评价业绩、纠正偏差所构成的信息反馈回路, 不但能够发挥控制的约束功能, 而且重视绩效评价的激励作用, 约束与激励并行, 使得控制更为有效。可见, 受托责任范围的拓展需要内部控制的重心由会计控制向管理控制转变。

3 会计控制与管理控制:功能协调与保障

会计控制与管理控制在内部控制功能定位的转变打破了以会计控制为主体和核心的局面, 功能定位发生变化的会计控制和管理控制还需要有效地协调以保障两者定位的稳定与作用的发挥。

3.1 明确内部控制各目标的层次性

内部控制目标层级的模糊性是导致重会计控制轻管理控制的一个重要原因。2008年, 我国《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 (1) 并未给出明确的目标层次, 在实际运行中外部监管需求的压力强化了以会计控制为主导的内部控制。因此, 明确内部控制各目标的层次, 有利于内部控制的重心由会计控制向管理控制转变。张先治 (2012) 将内部控制目标分为3个层面, 即法规控制、会计控制和管理控制。本文按照上述层面对内部控制目标进行区分:控制是在合法合规的基础上进行的, 法规控制是内部控制的前提;会计控制为公司各项活动的运行提供信息基础, 是企业经管决策的重要依据, 是内部控制的基础;管理控制是落实战略执行的过程, 是内部控制的核心和导向。3个目标层次逐级递升 (如图1所示) , 这也就明确了内部控制的管理控制导向, 当控制目标存在冲突时, 便有了衡量和选择的尺度及依据。

3.2 修正控制目标与控制程序的逻辑错位

内部控制存在控制目标与控制程序的着眼点不一致的重大错位。内部控制目标重在战略目标的实现和经营有效性的提升, 而内控的过程则重在对风险的控制, 并不能直接达成经营有效性的目标。

管理控制侧重在业务流程运转中实现控制目标, 有利于控制过程和控制目标的统一, 基于管理控制系统对内部控制进行重构可有效应对上述问题。现代企业的管理控制系统是环境开放型的, 以管理控制为导向的内部控制的控制环境应包括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因素。风险不仅意味着危机也预示着机会, 风险设定和评估应该有适当的容忍度, 并不是越严越好, 以管理控制为导向的内部控制的风险评估不应以风险最小化为出发点, 而是将风险降低到可以容忍的合理水平, 重在价值创造。控制活动可以借鉴管理控制中的“流程再造”和“学习型组织”, 从资本保值增值这一终极目标出发, 取消不产生价值增值的活动和流程, 积极吸收和把握新的创收手段与方法。我们可以增加业绩评价这一要素, 使得内部控制更具激励功能, 并结合平衡计分卡, 将结果指标与动因指标、财务指标与非财务指标、内部指标与外部指标相融合, 构建综合的业绩评价体系, 更好地发挥内控功效。信息与沟通不仅要包括财务信息还要涵盖非财务信息, 同时还要借助先进的信息平台加强信息沟通与交流。监控的效果要反映到内部控制的各流程中, 不仅仅是单向的控制, 而是形成一个有效的反馈回路, 不断完善与改进, 不断更新与进步。

3.3 正视内部控制的服务视角

股东、管理层、债权人等各利益相关者对内部控制均有着不同的需求, 甚至为满足监管者立场而成为应对外部监管要求的程序化工具 (郭安邦, 2009) , 然而内部控制是对受托责任的控制, 它不单单为某一利益方服务, 当然也更不只是外部监管的工具。这些不同的视角和需求是内部控制关注的不同层面, 要想协调和整合好各方需求, 只能立足于内部控制的本质目标——企业资本保值增值。这又回到了以管理控制为主导的内部控制, 也就是说只有企业真正强大了, 各利益相关者的权益才能得到真正意义上的保障。无论内部控制面临怎样的困境, 我们都要正视内部控制的服务视角, 以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为基准, 切实有效发挥内部控制的本质作用与功能。

摘要:管理控制在内部控制中的作用日益突出, 以会计控制为导向的内部控制需要被重新审视。文章在回顾会计控制、管理控制发展的基础上, 基于战略目标的实现、企业价值的提升、受托责任的拓展3个方面对会计控制与管理控制在内部控制中的功能进行再审视与选择, 并通过明确内部控制目标层次、修正内部控制目标与控制程序的错位、正视内部控制服务视角, 保障两者功能的协调及作用的发挥。

关键词:管理控制,会计控制,定位转变,功能协调

参考文献

[1]池国华.内部控制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0.

[2]池国华, 吴晓巍.管理控制的理论演变及其与内部控制关系[J].审计研究, 2003 (5) :53-57.

[3]张先治.内部管理控制与内部会计控制[J].新理财, 2004 (1) :50-51.

[4]张相洲, 王海妹.基于开放、自然管理控制观的内部控制问题研究[J].会计研究, 2009 (8) :68-72.

[5]李心合.内部控制:从财务报告导向到价值创造导向[J].会计研究, 2007 (4) :54-60.

企业文化及其社会控制功能 篇2

一、企业文化的概念

企业文化作为社会文化的一个子系统,客观地存在于每一个企业之中。把企业文化当成一门科学来对待,有意识地对它进行研究并运用于企业管理实践,始于20世纪70年代后期。当时,美国人在比较日美企业管理艺术的差异以及总结日本企业经营成功的秘密时发现,企业文化建设对于企业经营业绩具有重大作用,于是开始掀起了对企业文化进行系统研究的热潮。

国内外学者对企业文化概念的认识和理解,大体有构成说、总和说、群体说和观念说等说法。笔者认为,企业文化是企业立身于社会所必需的精神支柱,它是由企业领导层提倡、企业全体员工共享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行为方式以及企业规范、企业生存氛围的总和,既是一种客观存在,又是对客观条件的反映。如果对这个概念进行细化,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理解:(1)企业文化是社会文化的一个子系统,相对于社会主流文化而言,企业文化是一种亚文化,因此,企业文化既包括社会主流文化的核心价值观,又包括企业独特的价值观。企业要想取得良性发展,企业文化必须与社会主流文化相适应和一致,尽可能的避免与社会主流文化的对立和斗争。(2)企业文化不仅反映出企业的生产经营特色、组织特色和管理特色,更反映出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的群体意识、价值观念和行为规范,即企业的精神文化,这是企业文化影响和控制企业员工行为的关键之所在。(3)企业文化的显著特点是以物质为载体,物质文化是它的外部表现形式。(4)企业文化通常体现为企业创办人及其后继者所提倡的文化和经营思想。

二、企业文化的社会控制功能

传统的管理学理论认为,管理的职能包括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控制职能通过文化、标准、制度、规范等组成的控制系统来实施和完成,其中最高层次的控制就是企业的文化控制。在以人为本的现代社会理念下,企业文化已成为了管理者治理企业最重要的工具。企业文化之所以受到人们的普遍重视和关注并对企业发展带来深刻的影响,主要在于它所具备的社会控制功能。

1.社会文化的整合和导向功能形成企业文化的社会控制功能。

企业文化是社会文化的一个子系统,企业文化的社会控制功能其实质就是社会文化的整合和导向功能的有机统一。从社会学的角度来看,文化起着社会整合和社会导向的作用。整合功能包括价值整合、规范整合和结构整合。价值整合是社会整合功能中最重要、最基本的功能。任何社会中的人们在价值观上都会有差异,但经由统一文化的熏陶,必然在社会生活的基本方面形成大体一致的观念。整合功能使规范内化为个人的行为准则,进而将社会成员的行为纳入一定的轨道和模式,以维持一定的社会秩序。如果说文化的整合功能是维持社会秩序,那么导向功能则推动社会进步。文化在社会中的导向功能包括提供知识、协调社会管理工程、巩固社会导向成果、维持新制度的秩序和稳定。企业文化的社会控制功能具体可以描述为:企业组织通过管理理念、规范、制度以及与之相适应的方式和手段,对企业成员的个体或群体行为进行指导和约束,从而协调企业的各部分关系,维持企业正常运转,推动企业发展。广义的社会控制功能泛指对企业的一切行为的控制,狭义的社会控制功能特指对企业个体和群体的偏离行为或越轨行为的控制。

2.企业文化社会控制功能的具体表现。

企业文化可以分为三个层次:一是精神文化层次;二是制度文化层次;三是物质文化层次。这三个层次形成了完整的企业文化体系,其社会控制功能也从三个层次具体表现出来:(1)精神文化的导向和凝聚功能。精神文化的导向作用表现在把企业员工引导到确定的目标上来并为实现这个目标而不懈努力。从现代管理理论看,企业精神反映企业的理想目标,彰显企业的发展方向和经营宗旨,代表企业的未来和前景,使企业的每一成员都能够自觉自愿地为组织目标的实现做出贡献,从深层推动企业的发展。精神文化还具有强大的凝聚作用。精神文化能将企业员工的个人价值观与企业的整体价值观融为一体,形成价值观共识,为企业的发展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有了良好的企业文化,企业不再是因相互利用的需要而聚集起来的群体,而是一群有着共同价值观、精神状态、理想追求的人凝聚起来的组织。(2)制度文化的约束和规范功能。以共同理想信念、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为依据制定的企业的各种制度和行为规范形成了企业的制度文化。制度文化约束和规范员工的行为,使之符合企业的整体价值标准和利益。在制度文化的作用下,员工能自觉意识到什么事情应该做,什么事情不应该做,什么是应该提倡的,什么是应该反对的,从而更加专注于提高产品和服务的质量,对企业高度负责。换句话说,企业的共同价值观的确立,即精神文化为企业及其员工界定了追求的目标,而由运作方式、治理形式、管理制度、激励机制等构成的制度文化则进一步约束和规范了企业员工的行为方式。对于员工个体而言,如果他不认同企业的精神文化,他会感到不习惯和不自然,但如果他的行为方式与企业的制度文化不相适应时,他只能约束和规范自己的行为以服从制度,否则只有选择离开这个企业。(3)物质文化的激励和辐射功能。企业文化的一个显著特点是以物质为载体,物质文化是它的外部表现形式。企业的物质文化对企业及员工起着最基础的激励作用。一定程度的物质文化是企业及员工得以生存的基本保证,企业总是通过生产和经营活动使利益最大化,以获得自身可持续发展的物质基础。企业文化不但对本企业,还会对社会产生一定的影响,这种影响通过企业与社会环境的物质和信息交换而实现,这就是企业文化的辐射功能。企业作为社会大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必须担负起相应的社会责任。企业的社会责任指的是企业在谋求自身利益、追求物质文化的同时,必须采取措施保护和增加社会的利益。谁忽视了社会利益,谁就难以站稳脚跟。只有获得企业和社会利益的双赢,才能获得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三、社会控制功能对企业文化建设的启示

当前我国越来越多的企业和企业家开始重视企业文化的建设。但毕竟我国的企业文化建设起步较晚,因而总会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比如,缺乏对企业文化的全面理解,偏重于制度文化和物质文化的建设而忽视精神文化的建设,甚至仅仅关注于企业文化的外在表现形式;缺乏企业文化的建设手段和组织保证;企业文化“虚化”,不能形成体系,口号形式多,主体精神少;企业文化缺乏个性和差异化等等。

肺功能测定的质量控制 篇3

1 肺功能实验室的质量控制

⑴实验室的温度和湿度要相对恒定,应满足体积描计仪对环境的基本要求。

⑵实验室应准备温度计和气压计,因有些体积描计仪不能自动检测环境温度和气压,需人工输入。

⑶必要的急救物品,如支气管激发试验可能引起哮喘患者哮喘的急性发作。

2 体积描计仪的质量控制

⑴体积描计仪预热,每天开机后最好预热20~30min,使仪器温度和环境温度一致。

⑵检查仪器的环境参数,如气压、温度;有些仪器可自动检测环境参数,而有些仪器则需要输入环境参数。

⑶检查传感器,传感器内不能有水蒸气,否则仪器定标无法通过。

⑷仪器定标,仪器容量定标最好用3L定标筒进行校正[4],要求每次误差≤3%;如无3L定标筒可选用1L定标筒定标校正。压力定标由仪器自动完成。当环境温度变化超过2℃时,需重新定标。

3 测定过程中的质量控制

3.1 用力肺活量(FVC)测定的质控

(1)外推容积误差≤5%FVC或<0.15 L。

(2)呼气时间≥6s或呼气末出现平台,持续时间≥1s。

(3)呼气峰流速(PEF)要迅速,且曲线平滑完整。

(4)重复性要好,最佳2次FVC和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相差<0.2 L或误差<5%。

(5)结果选取,我们认为应选取FVC和PEF同时最大曲线上的参数值作为测定值。有人建议取FVC和FEV1最大值,对此我们有异议。因实际检查中我们发现PEF对FEV1有影响。

3.2 最大通气量(MVV)测定的质量控制

(1)测定要求测定时先使被测者用最大力、连续有节奏呼吸几次,当呼吸平稳再开始取样,让被测者呼吸12~15s,呼吸频率60~90次/min。

(2)结果选取至少成功测定两次,两次测定的时间间隔≥5min,结果偏差≤5%。同时应注意看FEV1结果,当FEV1正常时,MVV也应正常。MVV占预计值百分比(MVV%Pred)和FEV1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Pred)应大致相等。

3.3 肺容积测定的质控

(1)平静呼吸基线尽量使受试者放松,平静呼吸,呼气末保持在水平线上。受试者控制呼吸,将影响测定的各肺容积参数。

(2)喘气呼吸基线出现后作喘气呼吸时,由于阀门关闭,管道不通,受试者要口腔不用力,胸腔轻快作呼、吸的动作,要求要轻快、不用力,喘气频率为60~120次/min。一定使受试者明白作呼、吸的动作而不能真正的呼出和吸入空气。呼、吸不能用力,否则测定的胸腔气量(VTg)偏大,直接导致测定的功能残气量(FRC)、残气量(RV)、肺总量(TLC)、RV/TLC%偏大。

(3)肺活量(VC)测定VC测定在喘气后进行。测定时应在被测者轻快喘气后再平静呼吸3~5次,使其呼气末曲线回到开始前边呼吸水平线上时再进行VC测定,深吸气末和深呼气末均应出现平台。

(4)重复性要求测定中至少两次成功,肺活量(VC)相差<0.2L,FRC误差<5%,每次测定中喘气环至少有两个成功,且每次测定时VTg误差<5%。

(5)结果选取选VC或FVC中最大值作为受试者的肺活量(VC),并以此计算TLC、RV、RV/TLC%,FRC、深吸气量(IC)、补呼气量(ERV)取平均值,平均IC应接近最大IC,平均值的选取应从成功可接受的VTg动作中选取。按TLC=平均FRC+平均IC,RV=TLC-最大VC来计算TLC和RV。

(6)注意事项测定参数中FRC和VTg差值越小,结果越准确。同时应注意通气功能结果,当通气功能正常时,FVC、RV、TLC等参数也应正常,如FVC、RV、TLC等出现异常,则说明肺容积测定结果不准确。

3.4 肺弥散功能测定的质量控制

肺弥散功能测定常用方法有三种,即单次呼吸法(singlebreath method,SB)、恒定呼吸法(steady state method,SS)和重复呼吸法(rebreathing method,RB)。我们使用的是单次呼吸法,现介绍SB法测定肺弥散功能的质量控制。

(1)测定要求被测者要呼气至残气位,再用力在2.5s内吸入弥散气体,屏气10s后再呼气至残气位。要求吸入弥散气体时吸气量>90%VC,屏气过程中不能漏气。

(2)重复性要求测定时至少两次成功,两次测定时间间隔≥5min,两次测定结果差异≤5%。

(3)结果选取测定结果取几次成功测定结果的平均值。

(4)注意事项弥散气体各成分浓度一定要准确,测定过程中不能漏气,当被测者FVC<1L时,不能使用SB法测定肺弥散功能[5]。当被测者肺功能较差时,由于其不能完全吸开空气开关而充分吸入弥散气体,SB法测定结果的误差会偏大。

我们在应用体积描计仪进行肺功能测定的过程中,严格上述各项质量控制,保证了测量结果的准确,我们认为在国家统一的测量标准出台前,上述方法是行之有效的。

摘要:本文以体积描计仪测定肺功能为例,提出了肺功能测定时质量控制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关键词:肺功能测定,质量控制,体积描计仪

参考文献

[1]American Thoracic Society.Standardization of spirometry,1994update[J].Am J Respir CritCare Med,1995,152(3):1107-1113.

[2]Quanjer PH.Standardized lung function testing-Report working party"Standardization of lung function tests"[J].Bull Eur Physiopathol Respir,1983,19(suppl):5-38.

[3]安嘉颖,郑劲平.肺功能实验室的建立[J].医疗卫生装备,2004,25(12):47-48.

[4]American Thoracic Society.Standardization of Spirometry,1994update[J].Am J Respir Crit Care Med,1995,152(3):1107-1136.

X射线高压控制功能 篇4

现在国内生产的高压控制器都是用各种型号的触摸屏控制, 来完成对管电压、管电流、开高压时间、故障报警等命令, 这种X射线高压控制器体积大, 操作十分不方便。但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 我们采用计算机把所有的操作界面嵌入到电脑显示屏中, 操作者可以能过电脑就是以进行操作, 这样操作者可以通过计算机完成整套X射线开高压及图像处理操作, 大大提高检测速度及系统的安全性。

2 X射线高压控制功能介绍

X射线高压控制就是去掉以往用的触摸屏, 把触摸屏内的所有功能嵌入到计算机中, 把触摸屏的界面在计算机中显示, 如设定管电压, 管电流的值可以自行设制参数大小, 可以对焦点进行选择, 拍片时可以对曝光时间进行设定。开/关高压, 操作者在也不用左右操作, 只要用图像处理的电脑就可以实现。通过计算机与PLC相通讯来达到数据交互来达到管电压, 管电流可控。动态实时采集管电压与管电流, 并在X射线控制软件中显示出来。

在状态显示栏内可以显示几种功能, 第一种是X-射线在没有开高压时显示绿色的, 当开高压以后就是闪烁黄绿显示, 第二种是本系统训机与以网训机一样, 第三铅门连锁, 第四种是故障显示, 故障显示中包括水温保护, 流量保护, 如出现故障会在计算机上显示文字提示。操作者对X射线高压控制操作界面简单易懂, 最大限度的减少操作步骤, 最快速度的达到操作人员的最终需求。

3 计算机软件设计

计算机通信协议约定:

我们选择比较实用开发同期短, 面相对像编程, 它专用在.NET Framework平台上进行开发的一门新型编程语言, 这种高级语言是C#.NET。由于计算机上带有标准串行通信接口RS232, 而西门子S7-200PLC通信接口是RS485, 这两种接口通讯传输方式不同, 所以要想计算机与PLC进行通信, 还得要RS232转换成RS485电缆一根, 这样计算机与S7-200PLC可以相互通信, 计算机能够快速S7-200PLC获得所需的通讯数据, 这就是通信。通信定义是计算机与外界的信息交换, 而通信协议是指通信双方的一种约定, 约定包括数据格式, 同步方式, 传送速度, 传送步骤, 检测纠错方式, 以及控制字符等问题做出统一规定, 通信双方必须共用遵守, 因此也叫做通信控制规程。西门子S7-200 PLC之间或者PLC与PC之间通信有很多种方式:

3.1 自由口通信

自由口通讯是通过用户程序可以控制S7-200CPU通讯口的操作模式。利用自由口模式, 可以实现用户定义的通讯协议连接多种智能设备。通过使用接受中断, 发送中断, 发送指令 (XMT) 和接受指令 (RCV) , 用户程序控制通讯口的操作。在自由口模式下, 通讯协议完全由用户程序控制。通过SMB30 (口0) 允许自由口模式, 而且只有在CPU处于RUN模式时才能允许。当CPU处于STOP模式时, 自由口通讯停止, 通讯口转换成正常的PPI协议操作。

3.2 PPI点对点通信

西门子的PPI (Point to Point) 通讯协议采用主从式的通讯方式, 一次读写操作的步骤包括:首先上位机发出读写命令, PLC作出接收正确的响应, 上位机接到此响应则发出确认申请命令, PLC则完成正确的读写响应, 回应给上位机数据。这样收发两次数据, 完成一次数据的读写。

3.3 MPI多点通信

MPI可以是主从协议或主主协议。协议如何操作有赖于设备类型。如果是S7-300CPU, 那么就建立主主网络, 因为所有的S7-300CPU都是网络主站。如果设备是S7-200CPU, 那么就建立主从连接, 因为S7-200CPU是从站。地址数据区校验区结束符MPI总是在两个相互通讯的设备之间建立连接。一个连接可能是两个设备之间的非公用连接。另一个主站不能干涉两个设备之间已经建立的连接。主站为了应用可以短时间建立一个连接, 或无限的保持连接断开。

4 计算机软件及PLC程序设计

在编写代码前, 需要你对整个控制系统工艺结构要了解, 编写控制系统工艺结构流程图, 了解通讯协议报文格式或制定通讯协议报文格式, 制定通讯传输速度是多少, 这是前期开发程序条件。由于我采用通讯报文格式是西门子标准通讯报文格式, 因此我在编写代码时候必须以西门子报文格式为准。每组数据都包含特殊的起始和结束标志位、源于站地址和目的站地址、数据长度、数据完整性检查几部分。只要相互的波特率相同, 三个协议可在同一网络上运行而不互相影响。

(1) 读写申请的数据报文格式如图1。

(2) PLC接收到读写命令, 校验后正确, 返回的数据格式为E5H。

(3) 在采用上位机与PLC通讯时, 上位机采用C#.NET编程, 计算机采用PC/PPI电缆编程连接口, 通讯系统采用主从结构, 上位机遵循PPI协议格式, 发出读写申请, PLC返回相应的数据到计算机内存空间。

通过内置软件控制门控制发送数据, 避免传输线拥堵问题, 这个我可以告诉你, 是不行的, 因为西门子PLC不支持这个功能。为了避免出现PLC没有响应或误动作或读取数据不准确的情况, 只有设定合理时序然后再传输数据, 使得第一条指令与第二条指令有一定时间差, 这样就可以避免PLC没有响应等一些问题。

总之, 该系统具备与计算机图像处理软件集成在一起使用, 也可以分别单独使用该软件。代替触摸屏后操作者不用两边操作, 直接通过电脑能完成图像处理软件操作及开关高压操作, 大大提高检测速度及X射线高压控制系统的安全性。

摘要:X射线高压控制器是一种开关高压的操控平台, 通过编程逻辑控制器 (PLC) 将操控平台嵌入到计算机显示上, 来实现对X射线高压开关等功能的控制。

上一篇:酒店网络系统论文下一篇:电力通信网安全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