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库网站建设

2025-01-20

数据库网站建设(共12篇)

数据库网站建设 篇1

校园网二级网站一般是学校职能部门、二级学院的网站, 通过调研, 得到学院二级网站建设需求。二级网站系统, 是一个集前台展示和后台管理为一体的功能强大的网站系统。前台有简介功能、新闻功能、图片展示功能、下载文件功能、链接功能、站点地图功能等。后台有基本设置、栏目管理、内容管理、链接管理、模板管理、数据块管理、数据库管理、管理员管理等功能。只要用户登录进后台, 即可对前台的信息进行管理。

1 数据库需求分析

依据校园网二级网站系统需求, 完成其设计的功能, 需要如下数据表:

2 数据库概念结构设计

概念模型是对于信息世界的建模, 是现实世界到信息世界的抽象, 是数据库设计人员和用户之间进行交流的语言。它具有简洁明晰、易于理解和修改、便于向各种数据模型转换, 从而生成相应的逻辑模式。概念设计的目的是要确定系统的概念模型, 概念设计是数据库设计的关键。

系统中, 实体有栏目、管理员、数据块、下载条目、友情链接、新闻条目、图片条目、客服、皮肤模板、菜单关联。

栏目的属性有栏目名称、栏目内容、栏目内容关键字、栏目内容描述、栏目语言类型、栏目排序值。

管理员的属性有管理员用户名、管理员密码、管理员昵称、管理员性别类型、管理员手机号、管理员邮箱、管理员QQ号、管理员登录IP、管理员描述标签、管理员最近一次注销时间。

数据块的属性有数据块标题、数据块语言类型、数据块内容。

下载条目的属性有下载条目标题、下载条目关键字、下载条目文件描述、下载条目语言类型、下载条目文件地址、下载条目文件大小、下载条目添加时间、下载条目更新时间、下载条目点击值、下载条目排序值。

友情链接的属性有友情链接标题、友情链接地址、友情链接状态、友情链接关键字、友情链接添加时间、友情链接更新时间、友情链接排序值。

新闻条目的属性有新闻条目标题、新闻条目内容、新闻条目状态、新闻条目二级栏目、新闻条目三级栏目、新闻条目关键字、新闻条目添加时间、新闻条目更新时间、新闻条目点击值、新闻条目排序值。

客服的属性有服务名称、客服语言类型、客服QQ号、客服状态、客服排序值。

皮肤模板的属性有皮肤模板名称、皮肤模板文件夹名、皮肤模板描述。

3 数据库逻辑结构设计

MYSQL是关系型数据库, 所以进行数据库逻辑结构设计时, 应将每个属性的E-R图转换成关系模型。一个实体型转换成一个关系模式实体的属性就是关系的属性, 实体的码就是关系的码。所有的联系均是1:m型联系。一个1:m型联系可以转换为一个独立的的关系模式, 也可以与m端对应的关系模式合并。如果转换为一个独立的关系模式, 则与该联系相连的各实体的码以及联系本身的属性均转换为该关系的属性, 而关系的码为m端实体的码。各关系模式如下所示:

栏目 (ID, 栏目名称、栏目内容、栏目内容关键字、栏目内容描述、栏目语言类型、栏目排序值) 。

管理员 (ID, 管理员用户名、管理员密码、管理员昵称、管理员性别类型、管理员手机号、管理员邮箱、管理员QQ号、管理员登录IP、管理员描述标签、管理员最近一次注销时间) 。

数据块 (ID, 数据块标题、数据块语言类型、数据块内容) 。

下载条目 (ID, 下载条目标题、下载条目关键字、下载条目文件描述、下载条目语言类型、下载条目文件地址、下载条目文件大小、下载条目添加时间、下载条目更新时间、下载条目点击值、下载条目排序值) 。

友情链接 (ID, 友情链接标题、友情链接地址、友情链接状态、友情链接关键字、友情链接添加时间、友情链接更新时间、友情链接排序值) 。

新闻条目 (ID, 新闻条目标题、新闻条目内容、新闻条目状态、新闻条目二级栏目、新闻条目三级栏目、新闻条目关键字、新闻条目添加时间、新闻条目更新时间、新闻条目点击值、新闻条目排序值) 。

客服 (ID, 服务名称、客服语言类型、客服QQ号、客服状态、客服排序值) 。

皮肤模板 (ID, 皮肤模板名称、皮肤模板文件夹名、皮肤模板描述) 。

4 结束语

校园网二级网站建设中, 调研后对需求全面掌握十分重要。通过调研, 需求分析, 设计各个模块, 然后才能合理设计数据库, 满足学院各项工作需求。数据库设计合理, E-R图逻辑正确, 数据库结构完整, 才能够有效建设网站, 提高网站性能。通过调研, 分析, 本文对二级网站各个模块数据库做出了全面设计, 完成了校园网二级网站的设计与实现的重要部分。

参考文献

[1]那勇.浅谈数据库设计在网站开发中的应用[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5 (3) :93-94.

[2]杨碧梅, 卓娅.校园网站数据库设计与实现[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2011 (29) :185.

[3]曾凌燕.校园网站数据库设计与实现[J].科技资讯, 2014 (11) :12.

数据库网站建设 篇2

搜狐、163、雅虎等都是众网民经常光顾的大型门户网站,这些网站提供的搜索引擎服务最受大家的青睐,可是恰恰是这些搜索引擎为 大开方便之门,许多 可以利用搜索引擎很容易地得到一个网站的数据库,从而得到网站的管理账号和密码,并可以控制到整个网站的管理权。这样一来,一些保存在数据库里只有管理员才能看到的机密文件就被泄露出来。

其实通过搜索引擎入侵网站过程十分简单,了解了入侵的方法,也就可以知道如何解决问题。那么防范的具体方法到底是怎么样的呢?

首先从入侵者角度着手,分析一段代码:

〈%connstr=“DBQ=“+server.mappath(“data/data.mdb”)+”;DefaultDir=;DRIVER={Microsoft Access Driver (*.mdb)};”

set conn=server.createobject(“ADODB.CONNECTION”)

conn.open connstr %〉

以上是一段ASP的调用数据库的代码,其中“+server.mappath(“data/data.mdb”)+”起到设定数据库位置的作用。从中不难看出这个网站的数据库在dada目录中的data.mdb文件中。

很多大型网站的搜索引擎中,有一个强大的功能,就是可以搜索未在本搜索引擎注册过的网页。利用这个功能,让我们来搜索“server.mappath”这个字段。结果得到的结果是:

[无标题文档]

……=“+server.mappath(“../up/mucal/calp.mdb”)+”;DefaultDir=;DRIVER={Microsoft Access Driver (*.mdb)};”

set conn=……

-(网址:略)

这样,用户就会得到很多带有数据库位置信息的搜索结果,

但结果中会存在一些水分,而且范围太大。如果用户只想得到某一个网站的代码该怎么办呢?其实这个也很简单,搜索引擎通常带有多关键词查询功能,只要在所要搜索的两个关键词中间输入一个“+”就可以了。比如用户要查找有关于计算机世界网站中关于网络安全的所有网页,只要用户在搜索引擎中键入“计算机世界+网络安全”即可。同样,用户可以用这个方法来解决上面的那个问题。如果用户要得到某一个程序的数据库,比如这个程序的名字是《小牛江湖》,那么用户在搜索引擎中搜索“小牛江湖+ server.mappath”就可以得到下面的结果:

[小牛江湖]

……=“+server.mappath(“../xajh/data/mycalf.mdb”)+;DefaultDir=;DRIVER={Microsoft Access Driver (*.mdb)};”

set conn=……

-(网址:www.mycalf.com/xajh/index.asp)

此时,这个程序的数据库位置便一目了然:/xajh/data/mycalf.mdb。接下来用户把这个数据库下载下来,用相应的数据库软件打开,就可以得到其中的内容。利用这个漏洞还可以得到mssql server的口令,甚至可以进一步的去管理对方的整个服务器。

天下有矛就该有盾。这个被别人利用搜索引擎得到网站数据库的问题可以用许多方法化解,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就是隐藏这段语句,利用调用其他文件的方法来实现调用数据库。

首先需要建立一个内容为〈% connstr=“DBQ=“+server.mappath(“data/data.mdb”)+”;DefaultDir=;DRIVER={Microsoft Access Driver (*.mdb)};”

set conn=server.createobject(“ADODB.CONNECTION”)

conn.open connstr %>的ASP文件。比如把这个文件命名为dbconn.asp。这样只要在需要调用数据库的ASP文件中加入!--#include file=“dbconn.asp”-->就可以实现数据库的调用。如此,便实现了调用语段的隐藏,解决了被他人利用搜索引擎得到网站数据库的问题。

术语数据库建设之我见 篇3

关键词:术语,术语数据库,数据库建设

中图分类号:N04;G250.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578(2015)05-0057-04

引 言

术语是在某一特定专业领域内表达一个特定科学概念的语词形式,是科学概念的语言符号,也是科技信息交流传播的载体。对各学科术语进行审定规范并整理出版,以供使用者查用,是十分重要的。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以下简称“全国科技名词委”)自1985年成立以来,一直代表国家进行术语审定工作,截至2014年底,共审定了近40万条术语,出版了百余本名词书。

40万条术语需要精心管理。从本质来看,术语是科学概念的载体,具有科学性、系统性、简明性等特点。术语出版物实际上可以认为是专科词典,具有辞书的性质,其编写者需要有辞书学的知识[1]。因此,辞书传播之规律,一定程度上可以为术语传播所借鉴。

中国是辞书古国,也是辞书大国,但不是辞书强国。在辞书编纂手段、观念等方面,与发达国家比还有距离[2]。发达国家的重要出版集团如不列颠百科全书出版公司、励德·爱思唯尔出版集团,从工具书到重要科技成果的出版,基本上完成了数字化,绝大部分是通过数字化形式来展现的[3]。

鉴于此,全国科技名词委开发了术语数据库。2014年7月,全国科技名词委官网改版上线,整体给人耳目一新之感。然而,从用户查询结果来看,术语数据库数据不够优化。本文从中国现存术语语料库现状、语料优化等角度进行论述,以期为术语的数字化传播献计献策。

一 全国科技名词委术语数据库介绍

全国科技名词委现有的数据库分为两个部分,一个是“审定公布名词数据库”,一个是“海峡两岸名词对照数据库”,二者的学科体系划分如图1所示。

“审定公布名词数据库”主要是根据全国科技名词委历年审定公布的科学名词制作,合计词目25(38)万余条,包括中文规范名、英文名和所属学科,部分词目附有异名及释义。“海峡两岸名词对照数据库”以海峡两岸科技名词对照工作为基础,合计4(15)万余条,包括大陆名、台湾名、英文名和所属学科。

图1 全国科技名词委术语数据库学科体系

现有的数据库查询方式主要包括官网(http://www.cnctst.cn)查询、微信(cnctst)查询、光碟(第三版更新中)查询,三种方式都是向用户免费开放的。

此外,考虑到学科的发展会不断产生新的术语,全国科技名词委在新版网站中加入了“新词征集”版块,希望借助受众的力量来搜集新词,以保证及时收取新术语。

尽管全国科技名词委在其术语词条的数字化建设进程上已经迈出了坚实的一步,但是术语数据库建设是一项精益求精的工作,从用户的角度来看,尚存一些问题,比如名词书出版与数据库更新不同步,行业新术语收录不及时,数据库内容亟待优化,术语衍生服务开发不足等。

这些虽然不属于核心问题,但若不尽早解决,小则丧失数据库用户,大则影响规范术语的推广普及。因此,笔者根据个人思考,对全国科技名词委的术语库提出几点优化措施。

二 术语数据库建设的若干建议

1优化数据录入流程

学科交叉现象的客观存在,导致交叉领域的术语为两个甚至多个学科所共有,这就出现了同形异义或者同义异形的情况;同一学科不同版本之间,也存在词条的变更不够明确、不同版本术语冲突的现象,类似的问题亟待解决。

笔者认为,造成数据库存在上述问题的源头在于审定环节,这是极其复杂的问题,这里不做讨论。至于如何解决目前数据库中的问题,笔者建议先清空所有数据,然后制定严密的数据录入流程(比如同一学科版本变更应该配以详尽的词条变更说明),引入质量评价体系,最后逐个学科录入术语词条。既然数据库中现有的术语数据问题很多,一一解决需要很多人力物力,不如采取这种录入方式,虽然简单,但行之有效。

2从免费赠阅到免费查阅的意识转变

全国科技名词委代表国家进行各学科术语审定工作,审定公布的规范术语具有公益性质,可以免费供受众查阅使用。但是,“免费”也是需要区别对待的:对于全国科技名词委提供的规范术语查询服务,受众不需要付出任何代价;但是,针对术语词条开发的产品,是不应该免费提供的,比如出版的名词书、开发的术语光碟、开发的应用软件等。根据消费心理学,对于免费提供的产品,在消费者心里形成了免费的印象之后,一旦改为有偿获取,消费者对产品价值的接受是十分困难的。尤其在中国,由于数字版权意识整体薄弱,受众对于付费内容基本上是不“感冒”的。

因此,笔者不提倡免费赠阅名词出版物的行为。取而代之的是,培养社会整体使用规范术语的氛围,通过有效的传播活动,宣传全国科技名词委品牌,提升全民使用规范术语的意识,建设术语生态圈。现有的针对编辑出版行业的规范使用科技术语培训活动,在这方面就有很好的效果,笔者认为全国科技名词委应该致力于将此培训打造成行业内的品牌。

3围绕术语词条进行深层次的知识挖掘

语言与知识的关系决定了数据库不仅是语言的集合,同时也是知识的集合,语料库不仅可用来研究语言,而且也可用来挖掘知识[2]。

术语层面的知识挖掘,可以围绕规范术语词条建设同义词、近义词、反义词、上下位词等词语之间的关联,帮助梳理“词际关系”。术语数据库对于词目选定、词语关联、词语释义、例句选裁等都具有重要作用,因此拥有高品质的术语库,就等于拥有了高品质的术语知识资源建设基础。endprint

全国科技名词委应该尽快在这个思路下,开发术语知识应用产品。在更好地服务受众的同时,也推进了规范术语的普及。

4建立社会新词快速审定发布流程

对于社会热点术语的处理能力,直接决定了受众的体验度。据笔者所知,国外在这方面的探索已经取得了很大成果,比如《不列颠百科全书》目前已经能够做到将最新学科的最新名词,在36小时内完成同行评审和相关鉴定,并立刻发布到网上,以便用户查阅。背后体现出来的是整个机构处理社会热点术语的应变能力。

全国科技名词委应该尽早建立社会热点词审定发布流程。笔者尝试提出图2所示流程:

科技新词的来源有三个方面,即专家、媒体和科技出版物编辑人员,全都提交至全国科技名词委术语审定平台,经过专业人员初步审阅分类,按学科发给各学科审定编辑,经过各学科审定编辑审读后再提交各学科专家,经过专家审定,入库发布。

通过这种方式可以最大范围地收集科技新词来源,即收全;同时又能保证对每一条科技新词都实现三审制,即收准。

图2 全国科技名词委热点名词审定发布平台流程图

三 结 语

术语作为概念的载体和科学发展的基础,已经得到了出版界的充分重视。

1990年,国家科委(现国家科学技术部)、国家教委(现国家教育部)、中国科学院、国家新闻出版署联合发文〔(90)科发字0698号〕,要求各编辑出版单位出版的有关书刊、文献、资料,使用公布的名词。特别是各种工具书,应把是否使用已公布的规范词,作为衡量该书质量的标准之一[4]。

2015年1月29日,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印发了关于批准发布19项行业标准的通知,科学技术名词作为学术出版规范纳入其中,标准号为:CY/T 119—2015 《学术出版规范 科学技术名词》。

在新近召开的《全国出版专业职业资格考试辅导教材》审订会上获悉,新版教材将增加《科技名词及其规范》,作为一个独立章节。

中国要建设文化强国,弘扬民族优秀文化。术语作为概念的载体,必须统一和规范。探索如何利用数字技术处理术语词条,充分利用数据库,开发为受众服务的软件系统,是术语工作未来的重要方向。

参考文献

[1] 章宜华.《辞书研究》与新时期词典学理论和编纂方法的创新[J].辞书研究,2010(1):57-69.

[2] 李宇明.关于辞书现代化的思考[J].语文研究,2006(3):6-11.

[3] 邬书林.提高辞书出版水平,建设辞书出版强国[J].辞书研究,2011(1):1-9.

数据库技术在网站建设中的应用 篇4

互联网从诞生到现在仅有短短的十五年时间, 它以无法形容的速度和广度改变着人们工作、交流甚至是购物的方式。越来越多的政府部门、各类院校以及企业都开始建立自己的网站。还有有些单位实现了办公自动化, 将日常工作转移到网络上来进行, 真正实现了无纸办公。现代人的工作、生活都越来越依赖网络, 社会上对网站建设的需求量越来越大。

传统的网站建设方法利用HTML语言来设计实现, 整个网站由若干静态网页组成, 通过超级链接来实现页面之间的互连, 所有页面与超级链接都需要程序员手工制作完成。在当今信息爆炸的时代, 一个网站所包含的信息量越来越大, 而信息传播的时效性要求网站信息内容的更新必须快速、简练。传统的网站建设方法越来越无法适应当今"风云忽变"的社会,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 采用传统的网站建设方法建设网站需要大量的前期投入。在信息化的时代里, 一个成功的网站需要提供大量的信息, 以吸引用户经常访问。采用传统的网站建设方法构建网站, 每一条新闻信息都需要单独建立一个新闻页面, 然后还需创建若干导航页面, 所有这些工作都必须依靠程序员手工完成, 因此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

其次, 采用传统方法所构建的网站很难维护。当新增一条新闻时, 首先, 需要新增新闻页面;然后, 再根据类别修改网站首页, 最后, 还需要修改该条新闻所在的类别首页面。网站维护员日复一日的不断重复着大量类似的工作, 工作效率低下且极易出错。

最后, 采用传统方法构建的网站很难实现各类信息的分页显示、动态排序以及全文检索等功能。

由于传统的网站建设方法已经越来越不能适应网络应用发展的需求, 因此, 开始尝试将数据库技术引入到网站建设中, 形成一个带后台新闻管理的网站。通过数据库技术来实现新闻信息的增、删、改等操作, 动态的生成新闻页面与网站首页, 并利用后台数据库的支持来实现新闻信息的分页显示、动态排序以及全文检索等功能。

2. 主要思路

本文以一个病毒在线服务网站为例, 首先, 分别构建无数据库支持的网站与带数据库后台的网站, 然后, 采用对比法来对数据库技术在网站建设中的所发挥的作用进行探讨。实验的详细步骤如下:

第一步, 采用传统的网站建设方法构建一个无数据库支持的网站;

第二步, 设计一个能够满足基本需求的新闻系统;

第三步, 引入数据库技术, 构建一个带数据库后台却内容相同的站点;

最后, 分别从三个方面比较两种方法各自的优劣。其一, 构建网站方面;其二, 网站运行维护方面;其三;在对分页显示、动态排序以及全文检索等特殊需求方面进行比较。

下面将分别介绍无数据库支持网站的设计与带数据库后台网站的设计。

3. 无数据库支持网站的设计与实现

无数据库支持网站的设计可分三个步骤:首先, 进行网站内容的规划, 设计网站的栏目构成;然后, 对网站的物理组成进行规划, 设计网站的层次结构与物理存储方式;最后进行版面的设计。本文仅简略阐述网站的内容与结构设计。

网站结构如图1所示, 网站包含四类新闻内容, 分别是:公告栏、病毒警报、中毒解答、服务指南。网站的结构采用当前纯静态网站较为常用的构建方法进行设计, 独立为每条新闻信息创建一个新闻页面, 其中, 各个栏目最新的十条新闻信息将显示在网站的首页面中, 如需查看某个栏目新闻内容的详情, 则进入该栏目的栏目首页进行查看。

由上文不难看出, 采用这样方法进行设计, 程序员的工作量直接与新闻量的大小相关, 且新闻页面模式大致类似, 一旦有一处需要修改, 程序员将需要可能需要改动很多个页面。另外, 由于当前病毒种类很多、新病毒层出不穷, 本网站必定面临着需要不断更新的问题, 网站管理员需要付出很多劳动来维护整个网站的正常运作, 且随着各类病毒新闻的不断增加, 新闻量越来越大, 用户将很难找到自己需要的信息, 给使用者带来极大的不便。

4. 带数据库支持网站的设计与实现

带数据库支持网站由网站前台和网站内容管理后台两个部分组成。其中, 网站前台由用户来使用, 负责从数据库中读取数据并按照用户的需求将页面加工成用户希望的样式, 最后将结果页面呈现在用户面前。网站内容管理后台仅由网站管理员使用, 负责提供界面让网站管理员方便的进行网站内容的新增、删除、修改等操作, 网站中的所有新闻内容都存储在数据库中。

下面将分别介绍网站的前台和管理后台的设计与实现。

4.1 网站前台的设计与实现

4.1.1. 网站前台的设计

网站前台的主要任务是将存储在数据库中的新闻信息转换成用户能够浏览的静态网页文件。

根据前文可知, 网站中用户看到的页面包含三种类型:网站的首页、网站的新闻栏目首页、网站的新闻页面。这三类页面的内容都来自数据库, 其中。网站首页显示了各个新闻栏目中最新的10条新闻标题, 网站的新闻栏目首页显示了网站指定栏目中所有新闻内容的标题, 网站的新闻页面则显示了用户指定的新闻的详细内容。因此, 网站的前台最重要的功能是能够自动生成网页文件, 而具备网页生成功能的模块包含以下三个:网站首页生成模块、网站新闻栏目首页的生成模块以及网站新闻内容的生成模块。

网站的新闻栏目首页生成模块负责生成网站中所新闻栏目的首页, 一个模块能够生成一组网页。在生成网页文件时, 通常有两种做法:其一、所有功能都在程序中实现, 包括生成网页的版式;其二、使用模板技术, 将网页中与版式相关的内容固化到模板中, 便于网站的改版。

本模块的设计并没有简单的将目标网页的版式直接写在程序中, 而是引入了模板技术, 将需要生成的目标网页中的内容进行进一步的细分, 得出较常变化的部分和很少变化的部分, 其中, 很少变化的部分包括网站的站标、网站的结构、网站的色调等;较常变化的部分包括新闻标题列表、当前日期等信息。将较少变化的部分固化在模板中, 并为较常变化的部分做好标记, 在生成网页时进行自动替换, 从而快速的完成网页的生成。

4.1.2. 网页生成模块的设计与实现

由上文可知, 网页生成模块包含网站首页生成模块、网站新闻栏目首页的生成模块以及网站新闻内容的生成模块这三个模块。由于这三个模块的工作流程非常类似, 在这里仅以网站的新闻栏目首页的生成模块为例, 来阐述网页生成模块的基本工作流程。新闻栏目首页生成模块的工作步骤如下:

第一步, 根据模块入口参数读出用户所指定的新闻栏目编号。

第二步, 根据用户设置的每页显示的新闻数和第一步中得到的新闻栏目编号选出当前栏目最新的新闻标题列表。

第三步, 将新闻标题列表、当前时间等其他信息填充到事先制作好的网页模板中, 生成网页文件, 并将结果返回给用户。

4.2 网站管理后台的设计与实现

网站的管理后台仅由系统管理员使用, 负责进行网站栏目与内容的管理, 包括内容的新增、删除、修改以及系统日常维护等功能。管理后台的功能结构如图2所示, 包含权限管理、栏目管理、文章管理、批量删除、系统日志管理这五个基本模块。

其中, 权限管理包含登陆模块与权限的设置这两个子模块。用来对网站管理后台使用者进行权限的管理。

栏目管理模块用来对网站的组成栏目进行增、删、改等操作。

文章管理模块用来对网站的新闻内容进行增、删、改等操作。

批量删除用来对过期新闻进行批量删除的操作。

系统日志则记载了对数据库进行改动的所有操作的详细情况, 包括操作人、操作时间、所做的操作。

5. 结果与分析

本文将从网站构建期、网站运行维护期以及网站对用户一些特殊需求的满足情况这三个方面, 来对无数据库支持的网站与带数据库后台的网站进行程序员工作效率的比较。

5.1 网站构建期的比较

假设该病毒在线服务网站有N条新闻, 那么在构建期, 无数据库支持的网站需要创建静态新闻网页N个, 栏目首页4个, 网站首页1个, 共计N+5个静态页面, 开发出来的网站基本不具有可重用性, 当再次需要开发一个新的网站时, 一切需要从头来过。

而带数据库后台的网站在构建期首先需要编程实现网站的前台与网站的内容管理后台, 这需要一定的投入, 但设计可以重用, 管理后台可以一次开发多次使用, 当需要再次构建网站时, 效率将大大提高。

5.2 网站运行维护期的比较

在网站运行维护期, 需要分两种情况考虑:其一, 并不需要对网站做很多内容的更新;其二, 需要经常的大量的更新网站内容。在第一种情况下, 无论采用何种方法都不需要很大的投入, 因此, 这里主要比较需要经常更新网站内容的情况。

无数据库支持的网站每新增一条新闻, 首先, 需要新增一个新闻页面, 然后, 需要修改所属栏目的首页, 最后还要修改网站的首页。一共需要做三处改动, 如果经常需要大量新增网站新闻, 工作量将是非常庞大的。

而带数据库后台的网站, 无论新增多少条新闻都无需动手做任何一个页面, 只需用事先制作好的文章管理模块, 将新闻标题与新闻内容填充到相应的文本框, 然后提交表单即可, 工作量远远小于纯静态页面组成的网站。

5.3 一些特殊需求满足情况的比较

在信息爆炸的时代, 网站的信息量越来越大, 用户通常都会希望网站能够提供新闻排序、新闻检索、新闻分页显示等功能, 而这些功能, 没有数据库的支持几乎无法实现。

5.4. 结果分析

通过上述比较可以得出结论:纯静态页组成的网站开发方法比较适合于一些小型的应用, 内容不多无需经常改动;而带数据库后台的网站开发方法比较适合于大型应用, 内容多且更新快的站点, 或者需要批量制作网站的公司。

6. 小结

本文以一个病毒在线服务网站为例, 采用对比法来对数据库技术在网站建设中的所发挥的作用进行探讨。首先, 分别构建无数据库支持的网站与带数据库支持的网站;然后, 对这两个站点在网站架构期、网站运行维护期、以及对用户特殊需求满足的情况这三个方面分别进行比较。最后, 得出结论:传统的网站建设方法适合于不需要经常更新的小型站点的建设;而对于需要不断更新的大型网站, 或者需要批量制作网站的公司, 引入数据库将大大提高工作效率。

参考文献

[1].邝孔武, 王晓敏.《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M],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0, 4,

[2].杨丽华.《浅析网站设计》[J], 内蒙古科技与经济, 2006.4, 第136期, (90-91)

[3].陈德敏.《浅谈校园网的建设与管理》[J], 科技咨询报, 2006.4, 第5期 (21)

[4].王昆, 余立建.《新闻发布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 计算机与信息技术,

遥感本底数据库建设研究 篇5

遥感本底数据库建设研究

目前遥感技术在土地利用领域有较为广泛的应用,但基于遥感影像进行遥感本底数据库建设是一种新的尝试.本文介绍了遥感本底数据库建设的特点、技术要求、总体技术流程和关键技术环节.

作 者:姚新春 薛红琳 陈宇箭 Yao Xinchun Xue Honglin Chen Yujian  作者单位:江苏省土地勘测规划院,江苏,南京210024 刊 名:现代测绘 英文刊名:MODERN SURVEYING AND MAPPING 年,卷(期): 32(2) 分类号:P237 P273 关键词:遥感   遥感本底数据库   土地利用  

测试网络数据库建设及应用探讨 篇6

关键词:测试网络;数据库;建设;运用

中图分类号:TP399

因特网技术取得了很大的进步,带动了数据库技术的发展,两种技术相互结合有了更优秀的优化方案,在油田测试中,生产单位较为分散,各自数据测试格式、解释方式的标准不同,对于油田公司而言,必须实现勘探开发、测试数据库的资源数据共享,以保障数据库信息满足油田生产、挖掘需求。在现代数据库中,除了实体联系、关系与层次模型,缺乏一套完整数据设计方法与理念。测试网络数据库作为新型数据库,为更好促进数据库技术发展,必须注重测试网络数据库的建设与运用。笔者根据自身多年的数据库设计经验,主要分析测试网络数据设计与运用问题。

1 测试网络数据库设计分析

数据库作为关键性数据处理技术,在许多软件开发中,需依靠数据库技术,测试网络数据库作为网络技术的重要研究成果,属于一个系统测试软件,在分组数据库中,实现了数据组织、数据操作、数据维护、数据保护与数据控制功能。对于试井解释与生产试井解释,通常选择数据库技术,为测试网络数据库设计创造了基础。

首先,测试数据库特点。在测试过程中,因生产单位较为分散,地域分布较多。随着解释软件不断更新,现阶段,计算站与测试大队均配置了Oracle数据库,且数据库版本不断更新升级。

其次,网络数据库设计。因油田测试生产较为分散,需构建网络数据库,在网络数据库建设中,整个油田企业网是数据库设施的基础。同时,建立解释站中心、专业数据库通道,通过数据通道,确定数据的基本流向,以确保数据控制性能。在数据库设计中,中心数据库作为设计核心,通过测试节点,构建网络数据库。

第三,生产数据库、网络数据库之间的关系。无论何种应用软件,均以生产数据库为基础平台,通过解释软件与数据发布软件,建立信息系统数据库。对于网络数据库,包含了测试大队的数据发布、数据生产、信息调度等系统软件,进而构建整个网络系统。通过上述关系可看出,在网络数据库中,生产数据库作为重要节点,通过集中式管理进行生产管理,通过分布式管理进行网络管理,进而确保数据安全,提高解释速度。

第四,网络数据库特点。由于网络数据库运用范围十分广泛,是各类解释软件的基础平台、数据发布平台与数据处理中心。而网络数据库区别于数据库平台,对于网络数据库开发中,网络连接方式十分简便。测试数据库必须实现勘探信息的共享,网络技术作为数据共享基础,是测试数据库建设的重要前提。尤其测试数据库的视图定义、数值计算等功能,确保数据库完整性与安全性。对于数据库故障,具有校正、修复等功能。

2 测试网络数据库的运用

对于网络数据库而言,管理者各类生产数据库,在测试数据库的建设过程中,利用网络数据库,实现解释信息共享。

首先,管理测试数据。通过网络数据库,完成生产数据库建设工作,利用远程监控系统,即可管理测试数据库,实现数据备份与远程控制。现阶段,测试数据库在测试生产数据管理与备份中运用,根据备份机制有效运行,一次可达到420G的备份数据量。通过多次测试,完成数据恢复,进而挽救解释资料。

其次,测试数据库在信息化建设的运用。对于测试信息化建设,主要包含测试信息、数据库建设、网络建设等运用。在测井解释中,测试信息作用十分关键。因测试数据具有套数多与种类多特丹,通过网络数据库,有效管理生产数据库,是测试信息化建设的最佳方法。对于勘探数据库,包含了11种测井数据库数据,25种测井解释项目。通过解释方法,促进测试信息化建设,存在较大工作量,重复开发率较高。但利用网络数据库,实现测试数据库、生产数据库的信息共享,进而降低人工工作量,使信息化建设效率明显提升。一般而言,建立网络数据库之后,通过网络数据库,为测试数据创造数据开发平台。按照网络数据库优势,对于不同区域数据库,发布测试数据。处于这种测试数据库之中,数据具有极强实时性,可最小化数据录入工作量,提高数据处理便捷性。因此,在测试信息化建设过程中,网络数据库技术是重要的技术基础。

第三,测试数据库的测试内容。按照数据库系统的设计,测试数据库主要包含数据备份、数据恢复、转移故障、故障恢复等测试。立足测试过程较低,将数据库测试分为如下几点:其一,系统测试。对于传统测试数据而言,是以需求覆盖为重点。而网络数据库测试,也需要确保需求覆盖。在初期设计阶段,必须分析需求覆盖。如在数据存储过程中,对于约束规则与视图,必须验证分析,保证功能设计与需求相符合。同时,对于设计文档,与最终数据库保持一致。若设计文档出现变化,需要进行验证、修改;其二,集成测试。对于集成测试,主要是接口测试,立足数据库角度,与普通测试不同,测试数据库需考虑数据项修改、增加、删除、增加满、删除空、空表记录、并发操作、逻辑并联、存储接口等接口测试。同时,对于这些接口测试,我们必须选择最佳方法测试,例如错误猜测法、边界值法与等价类法;其三,单元测试。在单元测试过程中,注重逻辑覆盖,针对复杂代码而言,测试数据库单元测试较为简单,利用走读方式、语句覆盖即可完成单元测试。而系统测试比较难,要求测试人员具备丰富测试经验、设计能力,而单元测试、集成测试要求相对较为简单。

第四,数据库的建设和应用要做好安全防范措施,一些新的病毒攻击手段不断涌现在网络中,这就严重威胁了网络数据的安全使用,影响了用户的正常安全使用。网络数据库的安全防范首先要保证信息的安全,在信息传输、储存、审计中采用数据备份、恢复等功能,还要做好用户访问权限控制,保证数据的完整性和防病毒性。计算机系统安全和网络安全需要设置安全认证,包括身份认证和数据完整性认证等,最简单的是输入账号和口令,限制用户访问系统和数据,还要做好授权访问控制,来确定合法用户和权限,计算机系统通常会设置三种访问控制方法,包括自主访问控制、强制访问控制和基于角色的访问控制,都为网络数据库安全防范有很大的作用。网络数据库的安全威胁包含很多方面,不能只使用一项防火墙技术,还要应用各种防范技术,保证系统的安全性不受到威胁,要及时的提供安全检测措施,保证用户的正常使用不受到影响。

3 结束语

综上所述,通过测试网络数据库建设,实现生产数据库、测试数据源的有效连接,实现测试信息的数据共享。在测试信息化进程中,网络数据库作为重要数据平台,可实现远程管理数据库,提高测試信息的存储量,使人工信息工作量明显降低,进而提升工作效率,实现勘探数据开发、测试信息的共享,有利于提升测试信息的准确性与及时性。

参考文献:

[1]刘妍.网络数据库自动生成测试数据问题的研究[J].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01):120-121.

[2]余学杰.计算机网络数据库安全技术的优化探讨[J].电子测试,2014(11):65-66,69.

[3]宋家勇.基于网络数据库的特征选择[D].上海交通大学,2004.

[4]李军志.测试网络数据库建设及应用[J].油气田地面工程,2003(01):49-50.

作者简介:马爽(1981.11-),女,吉林辽源人,讲师,本科,研究方向:计算机程序设计。

数据库网站建设 篇7

1 SQL Server数据库的优势与原理分析

SQL Server数据库的优势相对比较明显,其具有开发便捷,数据库语言安全方便,尤其是在开发的过程中,其存储量较大,而且调用非常方便,更加有助于在动态网站中进行数据库的编译。此外,由于SQL Server数据库的语言更加适合计算机互联网平台,因此,在一些个体网站建设的过程中, 都会使用SQL Server数据库作为数据库编程语言。而原理也非常容易理解,SQL Server数据库是采用SQL调用语句,利用庞大的数据资源,进行合理资源分配,从而将调用与数据资源进行相互结合,实现了方便快捷的调用操作。此外,对于SQL Server数据库而言,最大的优势是应用范围比较广, 计算机技术应用最大的就是互联网,而SQL Server数据库也是互联网常用的数据库语言。

2动态网站建设中的安全问题分析

动态网站是指可以进行数据访问以及数据交互的网站, 与静态网站页面有着非常大的不同。静态网站主要是为了给访问者直接呈现网站的内容和数据,但是不会产生数据的交互。而动态网站是可以进行数据访问和数据下载的。在常用的动态网站中,恶意访问以及病毒木马的攻击是动态网站建设中相对常见的问题。那么,为什么动态网站会更容易出现这样的问题呢?主要原因就在于数据的交互性。一旦发生数据交互,就会进行数据访问,而一些恶意程序有可能会出现访问原始数据,进而进行原始数据的破坏,从而造成动态网站的整体崩溃的现象。因此,动态网站的安全问题是值得注意的,也是需要进行合理防护的。

3基于SQL Server数据库的动态网站建设安全防护

以上对于SQL Server数据库以及动态网站的建设需求进行了分析,那么如何才能够有效的保证SQL Server数据库的动态网站建设的安全性呢?通过长期的实践以及经验可以得出,保证动态网站的安全性,需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SQL Server数据库的数据库语言防护措施分析。 SQL Server数据库可以认为是一种数据库的编程语言,在数据的存储以及调用的过程中,都是按照计算机编程语言的特点进行编译的,从而实现了数据的一系列操作。为了提高动态网站建设中的安全性,SQL Server数据库自身就可以进行加密处理。数据库是可以实现数据加密的,通过数据的加密可以实现对动态网站中的安全防护作用。实际上,原理是非常简单的。由于数据库的数据是处于后台运营的,而动态网站由于可以进行数据交互。例如,数据的上传与下载。那么, 在正常的数据交互过程中,这些都是可以正常进行的,但是如果出现了一些访问网站的数据要进行内部数据的访问的时候,也就是要访问数据库的原始数据,那么这就需要进行安全防护的加密工作来进行了。这样的目的就可以保证动态网站不会受到恶意的数据访问,从而保护网站的安全性。

第二,动态网站的数据交互安全防护措施分析。动态网站的数据一般都会进行数据的上传与下载,这与静态页面的网站是有本质的区别的。也就是因为数据在不断的交互,才会造成在数据访问的过程中出现安全隐患。那么,在进行网站访问的过程中,网站在建设中,就一定要保证禁止原始数据访问的请求。例如,在进行数据下载的过程中,原始数据是禁止下载和访问的。通过这样的操作就可以有效的禁止恶意软件的攻击,防止原始数据被下载,而造成动态网站的内部数据被破坏,或者是数据遭到破坏。

因此,基于SQL Server数据库的动态网站建设的安全防护,主要就是通过两个方面进行实施。一则是对数据库自身的数据访问进行加密操作,设置访问权限,从而将恶意访问有效阻拦,二则就是网站自身的权限设置,保证原始数据不被访问。

4结语

通过以上对于动态网站建设的安全问题分析,可以了解到动态网站更加容易收到风险攻击,并且其防护措施的制定是根据具体的数据库形式所决定的。动态网站建设中,最重要的就是数据安全。而数据安全的主要防护手段,就是基于SQL Server数据库的数据安全防护措施。只要做好SQL Server数据库的数据安全防护措施,才能够有效保证动态网站的安全建设。总之,SQL Server数据库的数据安全防护, 是保证动态网站的主要安全措施。而动态网站在进行数据交互的过程中,也要依托SQL Server数据库的数据原理,进行合理有效的数据交互,从而保证动态网站以及数据库的的信息安全。

摘要: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与互联网行业的进步,网站建设不仅仅是企业的一种需求,更让许多个体有了建立个人网站的需求。为了满足人们日益的需求,动态网站是目前的主流。动态网站因为可以采用交互式的操作,并且具备数据库,从而可以进行网站交互式操作。网络安全问题一直是目前备受关注的问题,本文通过解析SQL Server数据库的技术特点,并结合动态网站建设的问题,探讨基于SQL Server数据库的动态网站安全性问题。

谈档案数据库建设原则 篇8

一、档案数据库的价值

档案数据库建成之后, 可以提高检索效率, 提高查全率, 保护档案原件。

1、检索时间缩短, 接待利用效率提高

以学籍档案为例, 在档案数字化之前, 只能经过“案卷目录检索一到库房调取档案一复印”的程序, 平均用时约15分钟。而档案数字化之后, 由于检索速度快, 检索结果指向性强, 可直接打印检索出的扫描图片, 用时仅需几秒钟, 检索速度明显加快, 接待利用效率大幅提高。

2、档案调卷量明显下降, 查全率上升

由于计算机检索可进行模糊查询, 这样就避免了利用者由于提供信息不准而导致调卷量大的现象, 经过数字化后的档案, 计算机可以通过字段匹配, 一次检索出分布在多个全宗内的相关信息内容, 大大提高了档案的查全率。

3、利用全文数据, 档案原件得到最大保护

因为档案实体的调阅、复印都不可避免地对档案本身造成损害, 影响了档案寿命。在档案全文数据库建成之后, 档案利用无须调阅档案实体, 不但能够提高服务效率, 而且还有效地保护了档案原件, 杜绝了档案原件被损害、涂改等现象的发生, 节省了档案利用的监控成本。

二、档案数据库建设原则

档案数据库的建设, 不但关系到档案馆资源的检索利用, 也关系到数字档案资源的网络化利用和交换共享。因此, 在建设过程中应当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1、标准化

为了保证档案数据长期保存与共享利用的需要, 档案数据库的建设应当符合一定的技术与业务标准。这些标准包括数据库操作系统的选择、安全标准、元数据标准等。应保证数据库接口的通用性, 将文本、图形、图像、音频、视频采用国际通用的格式进行归档转换。在选择数字文件格式时, 应尽可能选择与软硬件平台相对独立的文件格式。

2、科学性

问题上应做到科学决策。应首先对以往档案的利用情况进行统计分析, 了解档案用户的身份和所占比例以及所查阅档案的种类和使用频率等情况, 据此来确定将要建设的档案数据库的种类。

3、安全性

档案数据库的建设, 需要保证档案信息的安全性。对于不同密级、不同开放程度的档案, 应当分别建库, 要特别审查数据库项目承包商的资质。还应通过防火墙的设置和防病毒软件的安装增加数据库系统的安全性。

4、服务性

档案数据库的建设, 应当本着最大限度地为用户提供服务的原则来建立。对于文艺团体的档案管理而言, 由于它收藏有大量文艺工作者的档案, 因而更应注重档案数据库建设的服务功能。比如, 近年来许多省市致力于建立艺术档案馆, 就是因为这些档案的利用率高, 可以最大限度地为社会公众提供服务。

三、档案数据库建设的要求

我国档案管理软件的数据管理模块应具备对各类档案目录及原文信息进行管理的功能, 主要包括:数据库的建立、修改、删除, 档案数据的输入、储存、修改、删除等内容

数据库管理系统的选择应充分考虑用户所需的数据容量;数据结构设计应符合检索优先的原则, 能够以D BF文件格式或通过X M L文档进行数据交换, 并具备安全、合理、灵活等特性。数据项的设置应符合《档案著录规则》。系统应提供键盘录入、文件扫描和直接接收电子文件等多种档案数据输人方式。具有文档一体化功能的档案管理软件, 应能保证系统内文件处理部分录入的数据与档案数据对应项目的格式完全一致, 并能根据归档标识实现归档文件的有效迁移。

这样, 档案馆人员可以通过浏览器, 在经过系统用户密码、权限认证后, 就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在本地或者远程对档案数据库中的档案数据进行浏览、增加、修改、删除等数据维护工作。由于数据维护采用标准的浏览器界面, 因此界面友好、操作简单, 非常便于使用。

数字音乐数据库建设探析 篇9

国内外数字音乐数据库种类繁多, 构建主体、检索方式、受众等都各不相同。在我国, 作为一个新兴产业, 了解和挖掘数字音乐数据库网站的市场是非常有必要的。上海图书馆收藏的文献包括大量的乐谱、老唱片、讲座视频等资料, 如何在抢救、保存现有资源的同时, 充分发挥资源价值, 使其更好的被利用, 建立有特色的数字音乐数据库是一个很好的方法。

本次调研涉及多个中外案例, 涵盖国内国外、公益商业各个方面。本文将重点分析其中5 个有特色的案例。

2 国内外数字音乐数据库建设现状

2.1 公益

2.1.1 天津音乐学院图书馆特色数据库

天津音乐学院数据库依托CALIS (China Academic Library& Information System, 中国高等教育文献保障系统) , 由天津音乐学院图书馆主持建设, 并由全国其他8 所音乐学院共同合作完成。内容包括各类音频、电子书、图片及文档资料。此数据库以服务教学、科研为目的。下属的特色数据库包括:北方曲艺资源库、中国京剧音配像、编钟研究及其乐舞实践资源库、东北二人转数据库、陕北民间音乐特色数据库等。可以看出, 天津音乐学院图书馆特色数据库有很强的地方特色, 在抢救、保护、共享传统地方戏曲、音乐方面有深远意义。

2.1.2 央视戏曲

央视戏曲是中国网络电视台的下属频道, 由央视国际网络有限公司主办, 是中央电视台旗下的国家网络广播电视播出机构。戏曲频道主要内容涵盖国内戏曲界新闻、名家名段、戏曲影视、各地卫视戏曲选播等内容, 并可以在线收看央视戏曲频道 (CCTV-11) 网络直播。

2.1.3 Oxford Music Online (牛津音乐在线)

牛津音乐在线是由牛津大学出版社推出的特色音乐资料数据库, 是了解世界各种音乐最权威的资源之一。超过55000 篇文章有全文提供, 涵盖了当今所有音乐形式和音乐家的各类信息。数据库视角多元化, 有超过6000 位国际著名专家撰写。此外, 数据库还提供每位音乐家完整的作品列表, 这也是Oxford Music Online的特色之一。数据库的服务对象为教师、学生和专业用户。

2.2 商业

2.2.1 库客 (KUKE)

库客数字音乐图书馆成立发布于2006 年9 月, 是唯一一家专注于非流行音乐发展的数字音乐图书馆。库客音乐已同全国500 多家知名院校、公共图书馆等建立了合作关系, 提供便捷的正版音乐在线点播和下载服务, 并拥有世界上98%以上的古典音乐资源, 汇集了中世纪到近现代的9000 多位艺术家, 100 多种乐器的音乐作品, 曲目数量近50 万首。

库客音乐所提供的主要栏目有:音乐图书馆 (唱片) 、视频图书馆 (视频) 、库客剧院 (视频、讲座) 、有声读物、社交平台 (圈子) 、个人电台 (FM+) 。另外库客也提供移动应用服务。

2.2.2 Naxos Music Library

Naxos Music Library总收藏量已经超过86690 张CD, 涵盖7000 多位词曲作家的作品, 超过1254100 首乐曲, 每年陆续增加2000 多张新专辑及乐曲。用户在聆听音乐的同时还可以浏览网站中丰富的相关资料。

从古典音乐、传统爵士到怀旧金曲-黑胶唱片, Naxos曲目齐全, 涉及14 个类目。尤其值得一提的是, Naxos的音乐教育系列 (Education) 深入浅出, 由古典音乐入门和历史, 西方管弦乐团介绍以及伟大作曲家生平等组成, 颇受欢迎。此外, 全文资料 (Text Resource) 丰富多彩, 包含音乐专门词汇词典、歌剧史、古典音乐史等专业音乐教程。

3 数字音乐数据库建设启示

3.1 差异化分析

从上述案例的调研中可以发现, 数字音乐元数据的研究和数据库的建设具有很强的专业性, 跨机构、跨地区的合作较多。数字音乐项目的组织、检索、运用、传递和共享结合紧密。

国内外音乐数据库中公益类数据库大都由高校或图书馆创建, 另一类商业数据库则多由门户网站、杂志、出版社创建。综上所述, 放眼全球, 戏曲、话剧、歌剧等音乐数字化资源网站在国内外都还处于起步阶段。具体分析如表1。

3.2 SWOT分析

数字音乐数据库是一个充满活力和潜力的领域, 网络音乐服务用户数量多, 使用范围广, 使用频率高, 并且呈现持续、迅速的增长趋势。在此环境下, 一个新兴数字音乐数据库的建立总是挑战与机遇并存, 这些挑战和机遇既来自于内部, 也源于市场调节。

3.2.1 优势 (Strength)

1部分馆藏资源已实现初步数字化。上海图书馆的部分音乐文化类资源已经在数字化的道路上迈出了第一步, 实现了初步数字化, 如上海图书馆西文乐谱资源、上图讲座视频等。

2上海图书馆品牌效应。上海图书馆本身就是一种价值理念和优异品质的核心体现。数字音乐数据库的建设既依托上海图书馆的品牌效应, 也是上图人锐意创新的结晶, 只有创新才能在竞争中利于不败之地, 只有创新才能巩固原有品牌的核心竞争力。

3.2.2 劣势 (Weakness)

1现有数字化资源规模小, 内容少。在现有的特色数字化资源中, 部分资源空有框架, 缺乏内容, 收录的作品种类不齐全。

2现有数字化资源缺乏深层次加工。现有的数字化资源只是资料的简单整理, 缺乏分析和介绍, 也不具备多纬度检索和下载功能。

3.2.3 机会 (Opportunity)

1国内公益性质的大型数字化音乐数据库缺乏。调研发现, 国内公益性的大型数字化音乐数据库呈现市场空白。现有的数据库可分为两类, 一类是以库客为首的盈利性数据库, 此类数据库优点在于同时面对专业用户和普通用户, 提供多纬度搜索, 涵盖内容全面, 用户体验友好;缺点在于需付费使用。另一类则是由各专业类高校建设的专业类型数据库, 此类数据库内容专业但不全面, 基本不面对普通用户, 资源无法共享。

2音乐数字化是大势所趋。音乐数字化产业是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具有广阔的产业前景。一方面, 国内的音乐文化资源充沛, 大量有地方特色、时代特色的音乐有待发掘和数字化;另一方面, 数字化音乐的受众面广, 无论是专业用户还是普通用户都需要大规模、高品质的公共服务平台。

3.2.4 威胁 (Threat)

1国外成熟的数字化音乐数据库已经进入国内市场。调研发现, 虽然国内数字化音乐数据库整体处于襁褓中, 但国外较为成熟的数字化音乐数据库已经开始抢占国内市场, 或由国内经销商负责运营, 或推出中文网页。如Alexander street Press旗下的多个数字化音乐数据库均由北京CINFO-现代信息公司代理, 并创建中文网页。对比国内数据库, 国外音视频数据库项目起步早、涵盖面广、数据挖据深、索引方式全面、更符合专业客户的需求。

2国内数字化音乐消费处于初级阶段, 知识产权问题需引起重视。目前国内的数字化音乐消费还处于初级阶段, 产业形态和相关法律法规都不够完善, 尤其在知识产权保护问题上, 国内网站和数据库往往重视度不够, 而国外网站则将在线聆听、下载、播放等不同用户权限划分的较为清晰。

4 数字化音乐数据库建设举措与展望

调研在深入分析国内外数字化音乐数据库现状和市场情况后, 以需求为导向, 以问题为导向, 总结以下几点启示:

4.1 挖掘馆藏特色, 建设特色数据库

调研发现, 高校和图书馆建设的数字化音乐数据库网站大都有鲜明的地域性凸显地区特色。有鉴于此, 建议相关单位充分利用丰富的校藏、馆藏资源, 大力建设有地方特色的数据库、专辑库, 发掘并形成校藏、馆藏特色, 提升数据库网站在市场中的竞争力。

4.2 提高数据库质量, 做好深度标引

一些数字化音乐数据库的建库工作只停留在对文献进行简单的扫描和转录, 仅仅对题名、责任者、出版社等基本信息进行著录, 却没有对特色文献进行深层次开发和元数据研究, 导致读者在检索时不能更好的获得文献内容和聚类信息。数据库的建设不应一味追求涵盖范围和内容数量, 不但要对现有资源进行深层次加工, 还应注重维护和更新的频率。

4.3 加强交流, 建设共享平台

放眼全球, 数字化音乐数据库和门户网站不计其数, 广泛分布于图书馆、唱片公司、高等音乐类院校、出版社和其他盈利性机构。分布范围之广说明不仅仅是图书馆和专业类高校在关注数字化音乐元数据的研究和数据库建设, 唱片公司等盈利性机构也致力于将现有资料数字化。大型商业类数据库大都注重与合作机构间的关系, 开拓并完善市场渠道, 这一点值得公益类数据库网站借鉴。

4.4 多种交互方式, 注重用户体验

调研发现, 简洁的网页设计、友好的用户体验往往可以迅速聚拢市场人气, 越来越成为大型数字化音乐数据库网站的新卖点。此外, 多级用户权限划分对于明晰收费标准, 提供限时限量的免费体验也不失为一个好方法。

综上, 数字音乐数据库建设任重道远, 除了将现代化信息技术与数字音乐馆藏要 (包括京剧老唱片、学术讲座等资源) 研究工作相结合, 更要对现有馆藏资源做全面整理和系统研究。因此, 建立具有数字典藏和多维度检索功能的数字化音乐数据库网站, 无异于开启了探索音乐文化资源数字化的序幕。更是对中国传统音乐文化起到抢救、保护、研究、发展、共享的长远作用。

参考文献

[1]“天津音乐学院图书馆特色数据库”网站[EB/OL].[2016-01-20].http://211.68.196.68/tpi/.

[2]“央视戏曲”网站[EB/OL].[2016-01-20].http://cctv11.cntv.cn/.

[3]“Music Online (牛津音乐在线) ”网站[EB/OL].[2016-01-20].http://www.oxfordmusiconline.com/public/help/.

[4]“库客数字音乐图书馆”网站[EB/OL].[2016-01-20].http://www.kuke.com/#t=w/kuke/home/index.

[5]“Naxos Music Library”网站[EB/OL].[2016-01-20].http://www.naxosmusiclibrary.com/home.asp?rurl=%2Fdefault%2Easp.

[6]单亚莉.KUKE数字音乐图书馆与ASP世界音乐在线图书馆比较分析[J].中国索引, 2014, 01:23-26.

[7]景月亲.走进音乐的殿堂——“库客数字音乐图书馆”检索应用研究[J].中国索引, 2014, 02:22-27.

[8]王妙娅.我国高校图书馆商业音视频数据库建设和服务实证研究[J].图书馆论坛, 2012, 06:91-94, 52.

特色数据库系统建设与思考 篇10

目前, 国内各研究机构及高校基本上都在购置国内现有的CNKI系列的“中国期刊网全文数据库”“中国优秀博硕士论文数据库”“中国重要会议论文数据库”“中国重要报纸数据库”“中国科技成果数据库”“中国科技报刊篇名数据库”“万方数据资源系统”等大型数据库的基础之上, 在不同程度上建设有自己的具有学科优势和特色的专题数据库, 如中国社会科学院的“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国外社会科学题录库”;中国人民大学的“经济学科知识门户”“民国时期资源库”;北京大学的“北大名人数据库”等。这些特色专题数据库都已形成一定规模, 具有相当大的影响。

1. 特色数据库建设项目选题原则。

开发特色数据库首先要选好题, 把好立项论证关。建库前首先要组织有关人员对我国数据库信息资源分布状况做好调研, 在调研的基础上针对馆藏特点、重点学科设置、用户需求等因素, 确定适当的主题范围和文献类型的数字化建设项目。选题时要考虑以下几个原则:

(1) 需求原则。

专业特色数据库的建设选题要立足用户需求, 要面向科研的实际需要, 考虑其实用价值和需求程度。一是用户的需求。数据库建设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更多的读者提供更大的便利。二是学科需求。要突出重点学科和专业的特色, 紧密联系科研的需求, 是否能对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创造效益。

(2) 特色原则。

特色数据库在内容选择和编排上与其他数据库不同, 应具有鲜明的资源特色, 如:民族特色、地方特色、学科特色、行业特色等, 形成特色优势, 满足用户对特色文献信息的需求。要考虑本数据库是否在本行业乃至全国范围内具有特色权威性, 是否是其他综合型数据库无法替代的。

江苏省在新材料高技术领域有相当的规模和优势, 拥有新材料领域的重点实验室4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6家。为进一步加快江苏省新材料高技术的发展, 缩小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 开发高性能、高附加值的产品和先进的材料制备技术, 2002年9月江苏省启动了新材料产业技术创新示范工程。

为了帮助新材料科研人员快速、准确地获取新材料科技信息, 缩短项目开发周期, 加快新材料创新进程, 为全省新材料示范工程有关单位做好服务工作, 江苏省科技情报所网络应用服务中心承担了江苏省科技厅《新材料专业信息数据库开发与服务系统建设》 (项目编号为BM2003333) 的建设。该项目通过对新材料行业企业信息需求的详细调研, 依托江苏省科技情报所已有的网络数据库资源、光盘数据库资源、传统文献资源和互联网上的信息资源, 开发建立了“中国新材料信息”网站 (网址:www.cnxcl.com) , 开发出新材料专业信息数据库6个, 数据库总量达到10万条以上, 同时开发了相应的信息服务系统, 通过互联网在网上开展信息服务。

2. 新材料专业信息数据库建设方法及实现途径

(1) 研究制定合理分类信息表。

数据库建设首先必须明确服务的对象, 即我们形成的数据是提供给哪些人使用, 供哪些方面的活动使用, 这样才能确定数据库建设中资源的范围、类型和编排的详细程度和合理性。新材料是指那些新出现或正在发展中的具有传统材料所不具备的优异性能和特殊功能的材料, 新材料与传统材料之间并没有截然的分界, 新材料在传统材料基础上发展而成, 传统材料经过组成、结构、设计和工艺上的改进从而提高材料性能或再现新的性能都可发展成为新材料。新材料作为高新技术的基础和先异, 应用范围极其广泛, 新材料可从结构组成、功能和应用领域等多种不同角度对其进行分类, 不同分类之间相互交叉和嵌套。因此, 为使用户能够快速准确地查询到所需的信息, 该项目在建设时聘请了3-5名资深材料专家作为项目顾问, 并根据我国和江苏省新材料研究的热点、方向和趋势, 对材料信息进行合理的分类 (见表1) 。

根据新材料专业信息数据库开发建设原则:经过对大量一次文献的筛选和加工, 建成材料专利、材料科技成果、材料会议与学位论文、材料期刊论文、材料企业与产品、材料经济新闻6大数据库库, 数据库总量达到10万以上。通过该系统的分类导航, 用户能快速、准确地查询到所需的信息。

(2) 构建数据加工和信息服务平台。

为了便于对新材料专业信息数据库开发与服务系统建设进行管理, 需要构建一个新材料专业信息数据库资源平台与服务系统 (见图1) 。

本系统提供两大方面的信息服务:

一是文献数据库的检索、测览、下载。提供实现了对数据库的多种检索方式, 可进行全文检索、多字段逻辑组合检索, 也可以选择单库检索或多库同时检索。对检索结果可以进行在线浏览, 或下载全文, 或请求原文服务, 通过FTP、Email获取全文。

二是网站提供企业用户注册、企业信息、产品信息、供求信息发布与管理服务。注册的企业用户通过系统提供的管理功能, 可以维护本单位基本信息、产品信息和供求信息。

本系统建成后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多数用户对本站提供的信息服务表示满意。如:国家火炬计划武进新材料产业基地认为本网站信息量大, 分类详细, 为广大企业和新材料基地的管理提供了很好的获取信息的平台;南京海能科技开发有限公司认为中国新材料信息网功能区明析, 信息量大, 专业性强, 信息水准高, 是企业研发的好帮手。南京理工大学认为该网站设有电子信息、新型能源、先进复合材料、纳米材料和高分子材料等学科与该校在新材料方面的发展趋势较为一致, 且系统分类科学, 查询使用较为方便, 为该校科研提供了新的数据和资料查询途径与平台。中材科技 (南京玻璃纤维研究设计院) 认为该网站定位准确, 制作精良, 数据处理科学, 专业分类齐全, 拓展了产业空间, 加快了技术推广, 提升了转化效率等。同时对该网站用户也提出了需要进一步完善和改进的地方:如需进一步扩充信息内容, 丰富资源;为行业和企业定制专题数据库, 为产业研究提供咨询等方面进行个性化的服务等。

3. 将竞争情报的理念融入特色数据库系统的建设

竞争情报的核心内容就是知已知彼知环境的理论, 由这一理念搭建的信息系统, 使企业不仅能够了解与本行业相关同行企业, 还可以了解到与企业有关的上游供方情况、下游买方情况, 还可以同时了解到企业所在行业的产业环境信息和宏观环境信息, 使企业能够做到知已知彼知环境。这就要求我们科技信息服务领域不再局限于单一的科技范围, 而是向经济领域延伸;服务内容不再仅仅侧重于传统科技信息, 而是向技术信息, 特别是高新技术信息、产品信息乃至国民经济急需的技术经济信息延伸。

随着信息资源的数字化、传输网络化以及各类信息检索技术的发展。利用现有技术不仅可以将公共科技文献信息、行业信息以及企业信息整合在一个信息平台上, 同时还可以通过对各类资源知识元链接的确定与规范。实现资源的有机链接, 挖掘信息和知识之间的逻辑联系, 消除信息孤岛, 提升系统的知识服务能力。

“中国新材料信息”网站, 实现了通过互联网在网上开展信息服务, 提供了单库检索和跨库检索两种形式。跨库检索实现了以科技文献资源为知识点的链接体系。但仅有这一点对企业的需求来说还是远远不够的, 还需将竞争情报的理念融入特色数据库系统建设中去。中国专利数据库 (http://www.cnki.net/index.htm) 与通常的专利库相比, 中国专利数据库 (知网版) 每条专利的知网节集成了与该专利相关的最新文献、科技成果、标准等信息, 可以完整地展现该专利产生的背景、最新发展动态、相关领域的发展趋势, 可以浏览发明人与发明机构更多的论述以及在各种出版物上发表的信息。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和冶金部钢铁研究总院等单位承担的科技部科研院所社会公益研究专项“科技文献与行业信息知识链接系统” (项目编号2005DIB5J004) 项目, 就是竞争情报理论的一个实践案例, 该系统实现了公共科技文献信息与行业技术经济信息的集成应用。这对需建设行业数据库系统的同仁们带来许多的启发----对企业来说最重要的信息特征涉及三个方面:文献、作者 (专家) 及机构。因此, 对文献、机构、人物三方面的数据进行链接, 形成统一的知识链接系统, 就可实现有行业特色的数据库系统。就能满足企业自主创新所需的信息需求, 达到为企业科技创新提供支撑服务的目的, 这正是各行业数据库系统建设急需要做的工作。

“行业知识链接系统”的知识链接点对文献、机构、人物三方面的数据进行链接, 形成了统一的知识链接系统。

(1) 以科技文献资源为知识点的链接体系。

以科技文献为知识点的链接是针对科技期刊、会议论文及学位论文等数据的整合, 实现对作者、作者单位、引文、引用该文的论文的等数据的整合, 实现对作者、作者单位、引文、引用该文的论文的链接及被引数量的统计, 以及与论文主题相关行业技术、经济、成果、标准、专利、产品等信息的链接。通过文献主题链接, 可以满足企业对同一种主题不同种类文献如期刊、会议、学位、标准的需求, 还可以同时了解到同一种主题相关的技术、经济、成果、专利、产品等信息。

(2) 以专家为知识点的链接体系。

以行业专家为知识点的链接是针对本行业内从事研发及管理工作人员所发表的论文及论文被引用的数据, 所在机构开展或承担的研发项目及其所取得的科技成果、专利等进行链接。通过人物链接、可以了解到行业内科研人员的研究方向和研究论文被引情况, 同时为企业寻找行业专家、获得技术解决方案提供方便。

(3) 以产学研机构为知识点的链接体系。

以产学研机构为知识点的链接是针对领域内的专业科研机构、高等院校及企业著名发表的各类技术论文, 它们所取得的科技成果、专利、起草的标准、产品采用标准等进行链接。通过机构链接, 可以了解本行业技术经济的发展动态, 科研机构、高等院校及本企业或竞争对手的研发状况 (通过发表的论文、参加的学术会议) 、机构的科技创新成果及专利申请, 了解企业在产品生产、市场开发、市场营销等方面的事实状况;也可以同时了解一类企业, 集中分析比较同类企业的科研、市场开发等各类信息, 从而掌握这类企业的研发及市场动态。还可以帮助用户查找技术合作方、上游供应商、下游经销商, 可以分析出行业内的热点技术、热点产品和热点企业。

通过包含主题、机构、作者三类知识链接系统有机整合, 为企业的决策管理、新产品研发, 市场开拓和经济管理提供个性化的信息支撑和知识服务体系。这正是现代特色数据库系统建设品牌、提高地位的必由之路。

参考文献

[1]杨宁莉, 刘家新, 于晓燕.试论高校图书馆特色数据库库的建设[J].国家图书馆学刊, 2002 (3) .

数据库原理核心课程建设研究 篇11

【关键词】数据库原理 核心课程 建设研究

前言:

數据库原理核心课程是计算专业中学习的重点与难点,它与各知识的联系性都非常强,并在许多领域都有着一定的适用性。为了能够避免课程内容重复、与技术发展不相符以及理念落后等情况。我们要以课程建设体系的基本内容为主,体现教学群组之间的联系性。

一、数据库原理核心课程构建的基本原则

第一,科学性。数据库原理核心课程的构建体现的是整体性。在研究的基础上,不仅要将各知识点联系在一起,还要通过相应模块的划分加强组织的优化性。核心课程中的内容不能是比较突兀的,应该体现递进性,将知识按照相关顺序传递给学生,以便他们更好的理解。第二,创新性。为了能够使数据库原理核心课程的内容更加新颖,并吸引学生的眼球。我们应该对知识点进行纵向延伸,体现学习内容的新意。第三,实践性。课程建设中更多体现的是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课程的内容中应该多加入一些操作演练知识,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第四,可控性。课程的教学状态应该相对透明,教学环节与任务也要具有突出性。这样教师才能够对整个课堂进行把控,体现技术方法的应用。

二、教学内容改革和教材建设

(一)学时分配

学时分配分为理论与实践两个部分。在数据库核心课程的构建中,应该注重分配方式的合理性,体现集中应用性。学时的分配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制定,以保障学习效率的提升。一般来讲,理论课与实践课的学时应该是相统一的。理论的学时要略高于上机操作实践。改革后,将原有的实践学时从45增加到60。这样才能够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程度。另外,在内容改革方面,要突出设计的整体性。简单来说,实践与理论要紧密的联系在一起,在操作阶段将理论知识灌输进去,体现理解的广泛性[1]。

(二)教材建设

教材建设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要体现一定的广泛性。对学生的普遍使用情况进行调查,以满足他们的实际需求为目标,及时调整教材中的内容。以《数据库系统教材》为主讲,对其他学校的教材内容进行调查,延伸知识点,丰富其内容。第二,要配置专门的习题,将试题库与教学大纲相结合,任课教师可以参照多方面资料,对其中比较重点的部分进行编写,以讲义的方式分发到每位学生的手中。并对知识点进行延伸,扩展学生的视野,扩宽知识面[2]。

三、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的科学性

(一)教学方法

数据库原理核心课程的构建还体现在新的教学方式上。第一,对传统的教学环节进行改进。除了要对相应的理论与实践知识进行剖析外,还要将教学内容更加直观的呈现在学生的面前。因此,教师要注重核心结构的应用性,让更多的学生有动手操作的机会。同时,在上课时尽可能的多列举一些实例,将完整的数据原理核心课程贯穿到学习的各个方面,使设计方式更加集中的表达出来。达到用“原理”指导“实践”,用“实践”强化原理的作用[3]。

(二)教学方法的改进

1案例教学

案例教学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方式。它不仅能够使零散的教学课堂变的比较系统化,还能够体现一定的科学性。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通常都是以“你听我讲”的方式进行。教师与学生之间没有太多的互动,使得学生学习的目的性不强,影响了教学效率的提升。为了使这种情况得到改进,教师可以为学生构建实际性场景,以一个典型的案例为主,从问题的本质出发,在多方面为学生展示出解决的主要途径。首先,设计问题,这也是案例教学的开端。其次,操作的演示。教师演示问题解决的全过程。同时,教师使学生们开动脑筋,进行小组的组内研究。教师提出一个比较相似的案例,令同学们自行讨论,并将讨论的结果呈现到课堂之中。在案例选择时,学生不必按照一定的原则进行。他们可以在课题对比的基础上选择出一个最感兴趣的内容,对实现知识的深化。第二,实验课题目的科学设计。学生可以根据知识的整体把握程度进行分析,如:基础较好的学生可以以“图书管理借阅体系的建立”为主,而程度一般的学生可以选择比较简单的“学生学籍管理系统”。运用现代化授课的一般模式,体现实践与理论相结合的观念。在这种情况下,学生的学习内容被制定,学生也能够对数据原理核心课程有一个基础性把握,知道自己应该了解的方向[4]。

2开放实验环境,实现多媒体教学

第一,教师应该将上机的次数增加,安排学生进行集体上机。在核心课程的构建基础上,应该给予学生更多的空间,让他们对自己所不熟悉的内容进行反复练习。对练习结果进行总结,将问题重新统计出来,对多数学生不懂的问题进行统一讲解,对少数问题进行针对性指导。第二,利用多媒体构建现代化课程。教师可以将授课内容以“PPT”的形式展现出来,也可以用“Flash”动画方式进行操作步骤的演示,加深学生对教材的印象[5]。

结论:综上所述,本文从数据库原理核心课程构建的基本原则出发,分析构建的主要方式。从而得出:除了在教材的改革方面,教师还应该转变教学方式,在方法改进的基础上提升专业性,促进数据库原理核心课程的可持续性发展。

【参考文献】

[1]钱雪忠. “数据库系统原理”精品课程建设的探索与实践[J]. 中国电力教育,2010,31:104-105.

[2]杨鸿雁,耿新青. 数据库系统原理课程群建设与实践[J]. 鞍山师范学院学报,2010,06:73-75.

[3]左国才,刘群,符开耀. 数据库原理与SQL SERVER精品课程建设改革与实践[J]. 河北软件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03:42-44.

[4]蒋永国,洪锋,董军宇. 面向系统能力培养的计算机组成原理核心课程建设[J]. 计算机教育,2015,21:3-6.

数字林业基础数据库平台建设 篇12

1 数字林业基础数据库建设概述

1.1 研究背景。

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指出:“林业是一项重要的公益事业和基础产业, 承担着生态建设和林产品供给的重要任务”, “林业正经历着由以木材生产为主向以生态建设为主的历史性转变。”这些论述, 明确了林业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地位, 明确了林业的性质。《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是国家开始在全国范围内正式实施以林业为主的环境生态保护措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出台不仅进一步明确的指出了林业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 同时更加说明林业在生态环境建设中起到的不可代替的作用, 为全面建设林业为主题的生态保护建设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1.2 建设现状。

数字林业概念提出之后, 林业系统各部门和相关科研院所都有所行动, 集中在3S系统软件的开发和实际应用及林业网站的建立和维护之上, 并有少量的应用软件的开发。全国信息工作会议提出:要把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作为信息化的核心, 但是必须承认林业系统各部门对信息资源的真正价值还没有充分地认知, 没有好好地对之进行挖掘利用, 因此用于共享数字林业标准的信息数据库还较为少见。

1.3 发展前景。

数字林业的建设在很大程度上将提高我国林业的信息化进程, 提高科学规划。科学管理和科学决策的水平。高效的空间数据获取和处理能力可以帮助国家及时。全面地了解生态环境建设的整体状况, 进行科学决策, 为国家制定生态环境宏观规划提供可靠的依据, 同时数字林业技术的突破可以带动其他科学技术的进步为其他科学技术的研究和开发提过新的技术手段。因此可用于共享数字林业信息的基础数据库是不可或缺的, 同时数字林业数据库的建设, 使得林业网站的建设有了操作的基础, 数字林业数据库建设是高效。快速、准确获取数字林业信息必不可少的手段, 结合网络的改建和建设提高了劳动效率增加了资源的共享性, 对于林业建设发展的作用是巨大的。

2 数字林业基础数据库建设方法

整个数字林业基础数据库主要用于存储国家数字林业标准规范信息, 同时考虑如何能通过现有技术更好的显示信息内容, 方便需要使用人员的查询, 搜索以及阅读等。根据数字林业现有需求分析, 数字林业数据库应分为硬件层、数据库层和Web层三部分。硬件层主要是基础硬件, 包括硬件数据库服务器以及服务器上的操作系统等, 为数字林业数据库提供基础硬件支持。数据库层, 是运行在服务器上的数据库管理系统用于存储, 管理国家数字林业标准规范。Web层应用于与用户间的交互, 便于对数据进行查找与显示。

2.1 硬件层。

基础层是建立“数字林业”的基础和前提条件, 主要是硬件服务器以及服务器上的操作系统等。可以租用一些互联网公司已有的服务器, 或者自行购买中小型服务器实现硬件层需求。硬件层设备的性能将直接影响整个系统的运行效率以及执行速度, 因此硬件层为整个系统的基础。

2.2 数据库层。

数据库层是整个“数字林业”的核心部分, 用于存储系统的核心数据。数据库层可以采用各种类型的数据库, 如小型的My SQL数据库、SQLServer数据库及Oracle数据库等。该层在设计时主要执行的过程应该有数据库需求分析、数据库概念模型设计 (ER图设计等) 、数据库逻辑结构设计 (主要包括表和字段的设计以及选择键、索引和完整性设计等) 、物理结构设计 (根据DBMS特点和处理的需要进行物理存储安排) 等。

2.2.1 概念模型设计。

概念结构设计的主要任务是:将各局部应用涉及的数据分别从数据字典中抽取出来;参照数据流图, 标定各局部应用中的实体、实体的属性、标识实体的码;确定实体之间的联系及其类型 (1:1, 1:n, m:n) 等。按照上述要求逐一设计实体的E-R图, 各个局部视图即分E-R图建立好后, 还需要对它们进行合并, 集成为一个整体的数据概念结构即总E-R图。

2.2.2 逻辑模型设计。

逻辑结构设计的任务是把概念结构设计阶段设计好的基本E-R图转换为与选用DBMS产品所支持的数据模型相符合的逻辑结构, 主要步骤包括:将概念结构转化为一般的关系、网状、层次模型;将转换来的关系、网状、层次模型向特定DBMS支持下的数据模型转换;对数据模型进行优化等

2.2.3 物理模型设计。

数据库在物理设备上的存储结构与存取方法称为数据库的物理结构, 它依赖于选定的数据库管理系统。为一个给定的逻辑数据模型选取一个最适合应用环境的物理结构的过程, 就是数据库的物理设计。其主要步骤包括:确定数据库的物理结构, 在关系数据库中主要指存取方法和存储结构对物理结构进行评价, 评价的重点是时间和空间效率, 如果评价结果满足原设计要求, 则可进入到物理实施阶段, 否则, 就需要重新设计或修改物理结构, 有时甚至要返回逻辑设计阶段修改数据模型。

2.3 Web层。

Web层主要使用web技术实现, web技术主要表现为三种形式, 即超文本 (hypertext) 、超媒体 (hypermedia) 、超文本传输协议 (HTTP) 等。Web技术可分为服务器端和客户端两部分。Web客户端设计技术主要包括:HTML语言、Java Applets、脚本程序、CSS、DHTML、插件技术以及VRML技术。与客户端技术从静态向动态的演变过程类似, Web服务端的技术也是由静态向动态逐步 ( (转转下下页页) ) 完善起来的, 主要包括:服务器、CGI、PHP、ASP、ASP.NET、Servlet和JSP技术。

3 数字林业基础数据库建设过程:

3.1 数据库的分析和设计。

基于Web的数字林业基础数据库采用前后台系统, 系统总功能模块见图1前台系统主要用于用户的注册, 数字林业信息数据的查询, 数字林业数据的增加申请等操作;后台系统具有数据库的安全维护, 数据库的更新、修改、添加和删除等功能。

前台系统设计的关键是数据库逻辑和结构、功能设计, 考虑到国家统一标准和检索效率等问题, 将数字林业信息数据的ID设置为主键。后台系统需要验证登录用户的权限普通用户可以进行对数据的检索, 管理员对数据的检索的同时并对数字林业信息数据进行修改、添加和删除等管理操作。数据库的设计直接关系到整个数字林业数据库项目的优劣, 因此后台数据库系统开发设计中, 数据表设计和表与表之间的连接关系是一个重要的环节。

数据库的设计不仅仅要考虑到数据信息的安全性, 而且也要考虑数据检索时候的效率, 为了提高数据库检索的效率, 可以为数据库设置索引。使用第三范式 (因为第三范式已经可以很好的解决问题了, 没有必要使用复杂的第四范式了) 来降低数据的耦合度。

本数据库的数据表主要包括用户表、数字林业信息数据表和待审查表;E-R图2。

3.2 共享数据库的开发和实现。

基于Web的数字林业标准与规范信息共享数据库的网页设计使用Java开发, 使用了myeclipse开发环境;而数据库则使用开源的My SQL数据库。整个系统采用典型的三层架构模式, 其结构如图3。

考虑到美观、简介的要求, Web界面使用了Bootstrap和JQuery等前端框架和Java Script、CSS等界面布局技术, 不仅可以使得界面美观效果得到很大的提高而且实现了局部数据与数据库之间进行交互。数据访问层采用Strust2、Spring和Hibernate (SSH) 进行实现。使得查询效率可以得到很大的提高。

通过Web技术, 主要实现对国家数字林业标准规范查询搜索等功能, 以达到方便用户对国家数字林业标准规范的使用的目的。

4 结论

本文利用My SQL数据库将国家数字林业标准存入到数据库中和Web程序开发搭建了一个可供在线查询的数字林业基础数据库系统。该系统基于Web的方式进行开发, 成功实现了远程访问、数据库用户管理、数据查询、数据编辑与维护、实现浏览等功能, 操作简单、方便、界面友好。该数据库系统经过调试、测试运行稳定。

摘要:通过观察我国林业信息化建设现状, 结合WEB服务技术体系的结构特点和发展前景, 提出了一个包含标准数字林业信息、共享数据库和林业网站体系的共享数据库中心设计方案。从中可看出数字林业基础数据库平台建设的主要内容:基础数据库平台建设的方法和平台建设的过程。

关键词:数字林业基础数据库,建设,设计

参考文献

[1]路平, 徐正兴, 黄常标.基于Web的板料力学性能参数共享数据库建设[J].计算机应用, 1672-0121 (2011) 06-0105-05.

[2]卢毅敏, 兰樟仁, 景林, 陈星, 肖胜.“福建省数字林业”信息共享标准化研究.TP393 P283.1

[3]史鑫, 朱巧明, 李培峰, 孔芳.面向数字化校园的共享数据库中心的设计.1000-2073 (2006) 03-0037-05.

上一篇:课间跑操下一篇:卖火柴的小女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