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工作评价及建议

2024-09-03

教学工作评价及建议(共12篇)

教学工作评价及建议 篇1

在任一科目的学习中,相应的习题教学都是对于学生所学知识的巩固和应用,它在整个教学环节中都非常重要,同时对于提高学生自主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来说,也是非常有力的一种手段。另外,在习题教学的过程中,还可以科学地完善教师的教学计划和教学效果。除习题教学外,注重物理教学过程中的评价建议同样重要。在新课程下,评价建议更加重视学生的自我评价,在这过程中,无形中可以使学生的各方面能力得以相应提高。

一、初中物理习题教学的实现策略

1. 面向学生全体,注重基础与主干

基于物理的学科特征,即理论结合实际,就表明在初中物理学习中,培养和提高学生科学素质的基础是使学生更多地掌握物理基本知识、基本过程、基本方法和技能,这些内容应作为习题教学课程的主要内容。习题教学的过程要面向学生全体,与此同时还要注重基础和主干内容。教师进行习题设计时,要注重考查学生对基本知识譬如基本概念、基本规律的掌握,尽可能避免简单知识的重复出现,避免偏题和怪题,将更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专注基础和主干。

2. 关注思维引领,突出学生的思路

物理习题教学过程中,不能单单停留在对物理知识的巩固和熟练上,而应当在此基础上通过一定的典型例题和对习题的剖析和示范,更多地关注思维引领,换句话说就是使学生养成自主规范的解题习惯,一步步引导学生思考,突出学生的思路。通常这一方面的习题教学过程中可以分为几种不同的方式,分别为:分类练习、一题多解以及解题反思等。进行分类练习时,学生可以在做习题的同时还能总结出这一类习题的解题方法,进而形成思维定式。一题多解,顾名思义就是多多思考,找到多种解题方法,在比较中找到最好的方法。解题反思,可以使学生了解自己在解题过程中的得失,可以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3. 引导学生思考,调动学生的主动性

教师在进行习题讲解时,不能把答案向学生直接展示,这样做无法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还难以对学生起到引导作用。教师应当为学生细致地讲解习题的分析方法及相关思维方式,还要适时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当然最好的方式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自主地领悟出教师的分析方法,从而主动地进行思考解答。正所谓“学生学习知识的过程是一个自我建构的过程”。如果在习题课上,老师仅仅给出讲评和正确答案,那么学生一定会觉得解题过程无聊,甚至会受到思维定式的影响,会导致学生无法学以致用,导致学生在以后碰到类似问题时仍然不会解答,就无法达到教学目的,无法实现物理教学的意义。这时若让学生利用已有知识自主进行分析和解答,虽然会出现多种多样的答案,但是学生通过对多种解题方法的分析比较,会自主地发现自己做法中的不足,从而了解和掌握了正确的解题方法。

二、初中物理习题教学的评价建议

注重物理习题课中的实时评价和建议教学,对学生物理成绩的提高有相当重要的作用。课堂的学习评价建议主要是课堂质性评价,具体来讲,需要评价的是学生是否集中精力听讲,是否做好了课堂笔记,是否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否认真地观察老师的演示实验等。最好的评价形式是要求学生有自己的习题课堂学习过程评价本,并做出具体的评价和评定等级。评价可以是小组间、同学间、师生间及自主评价,在每一项评价结果中,学生可以发现自己需要改进和继续发扬的地方,从而处在不断地自我完善和自我提高状态中,以期提高物理综合成绩。

另外,关于物理习题教学的评价建议,包含的物理学习评价方式和主体更应当多元化。进行发展性质的评价建议是针对教师及学生双方而言的,应当鼓励学生本人、同学及家长都参与到评价之中,使整个课程的学习评价变为多元化主体共同参与的一项活动。另外,在物理习题课中,少不了学生各种各样的参与,加上活动表现评价,相信能够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这种方式还会对学生的合作精神、操作技能、探究能力、参与意识做出考查,一步步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总之,在初中物理教学实践中,注重物理习题教学以及相关评价建议,对于学生物理学习的整个过程都能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物理习题课上,不仅是对学生所掌握物理知识的巩固、提高和实践应用,还是对教师教学计划和教学效果的一种完善和检验,无形之中使学生的物理成绩得到了提高。另外,重视学生的自主评价建议要贯穿整个教学过程,这是帮助学生充分认识自我、尽情发展自我的一种有效方式和手段。

教学工作评价及建议 篇2

***同志从2014年5月接管****医院物业管理工作期间,有较强的工作适应能力,对医院物管工作的操作流程、工作环节、工作重点等各项情况已基本掌握。该同志工作积极、认真、负责,能配合医院完成各项的中心任务。日后,希望该同志能继续认真学习,通过再培训不断地完善、提高物业管理水平;通过再培训,不断提高相关人员的操作规范,以便更好为****医院创建二级甲等医院服务。由于医院的物业管理有其专业的特性,如公共秩序的维护要求高;环境卫生标准高;服务性强、工作量大;服务对象比较特殊。结合医院现时的状况,提出以下几点要求:

依据:****医院物业管理采购项目(项目编号:CZ****)

1.落实人员的配备:按合同要求加快相关岗位人员的配备、人员岗位的梳理和调整;

2.设备的配备:按合同要求完善如洗地机、剪草机、高空清洁工具等相关设备和工具的配置;

3.加强培训:建议在现时本院团队的培训基础上,加强公司高级的管理人员及专业人员到现场指导和再培训,做到管理科学化、操作规范化。

******人民医院总务科 负责人:

教学工作评价及建议 篇3

关键词:小学英语课堂;合作学习;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3.3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6)14-001-02

新课标指出,课程要从学生的学习兴趣、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出发,倡导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与交流的学习方式,发展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合作精神,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已经被一线教师广泛地应用在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面向全体学生,有利于学生在合作中发展语言实践能力,有利于创建良好的语言学习环境。由此,构建“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和学习方式是一种有效的课堂教学模式。笔者结合日常教学工作,谈谈自己对小组合作教学的认识以及在其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呈现形式的建议。

合作学习的概念。一般认为,合作学习是指学生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合作学习鼓励学生为集体的利益和个人的利益而一起工作,在完成共同任务的过程中实现自己的学习目标。合作学习实现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多向、互动、多元的信息交流方式,从而真正实现每个学生在快乐中成长、进步的目标。

一、小组合作学习在语音教学中的应用

日常的教学活动中.我也把小组合作学习运用到语音教学中。PEP教材每个单元都有Pronunciation(Lets spell)这一板块。该板块主要教授字母和字母组合在单词中的发音规律以及一些简单的语音知识。如在进行PEP新版五年级英语上册Unit4 what can you do第四单元语音教学时,我设计了小组合作学习。该语音板块的教学内容是了解“oo”组合的不同发音。我首先让学生认真听两遍,掌握短元音/u/和长元音/u:/的发音规律。听完录音后,我让学生回答听到的两种发音是怎么样的。在让学生发言之前,我让学生就近四人结成小组互相先说说刚才听到的发音。学生在经过小组合作讨论后说出了自己听到的发音。发言后,我没有马上就学生的发言进行评判,而是让学生在小组中看书上的两种发音分类,对发音规律进行总结。学生在小组活动中总结出了两种发音规律。然后,我指导学生根据归纳出的发音规律听录音模仿发音。接着又采取了小组练习的形式,让学生们在小组内自己先读一读、听一听发音是否正确。最后再以小组竞赛的形式进行检查和评比。

二、小组合作学习在词汇教学中的应用

词汇教学不只是单词教学,单词只有组成句子和话语之后,才能实现其交际功能。要确定词义和用法,必须有具体的情景和语境。比如教授身体五官词汇时,做游戏(Simon says),首先教师示范,说口令Simon says“Touch your nose”学生要立即做动作。然后学生按四人小组玩游戏,先让小组长当小老师说口令,组员做动作。然后其他三个同学轮流当小老师。还可以Chain work。先让某一组学生(四人小组)做示范,以chain work的形式进行,如:S1: These are his mouth.S2: These are his mouth. This is his nose. S3在重复前两句话的基础上再加一句话,S4在重复前三句话的基础上再加一句话。然后各小组同时进行,看看哪个小组说得最多最准。教师在进行适当的集体词汇操练后及时地转向了小组合作学习(pair work and group work)。教师给学生提供了充分的拓展思维的时间和空间,真正做到了角色的转换,成了学生学习的合作者,指导者和参与者。

另外,让学生之间相互纠错、单词听写、游戏(如Touching games,图片单词match Bingo等)、信息差活动(Guessing games, what is missing?)、词汇归类活动(Vocabulary classified)等量大、内容多、学生自主性强的讨论形式的任务适合进行小组活动,从而发挥学生自主性,加深理解,巩固记忆,达到扩大词汇量的目的。

三、小组合作学习在英语口语教学中的应用

口语学习不同于书面学习,它更依赖集体行为,要求人与人之间用语言直接进行交流。在分组合作中,可以不断变换练习方式。如朗读对话、课文问答、讨论问题、句型操练或交际性练习等。以对话教学为例,具体实施方法如下:在英语口语教学中提倡“小组合作编对话”,在学生学完一段对话后,老师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训练,开展竞赛。首先可以让学生根据对话内容在组内进行自由组合,就现成的对话进行操练。然后在此基础上进行小组合作,自编、自演、拓展对话。争取每堂课用5—10分钟的时间让学生表演(内容要体现上节课的重点句型)。这样既可锻炼口语,又可巩固所学知识。

在口语对话教学中,Role play(角色表演)是常用方法:在学习完课文之后,教师经常组织学生进行课文角色表演的活动。如PEP新版六年级英语下册Unit3 Where did you go ?Part B 之后,课文中共有三个人物:Sarah、Amy and Wu Yifan,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喜好,决定扮演哪个角色,最后在组内评出最佳小演员,在班级中评选出优秀表演组。然后再进行Word bank time填空练习,让小组内没有参加角色扮演的学生回答:

Make a dialogue with “where, how, what”

A: Hello. Where did you go over/in/during ?

B: I went to . A: How did you go there?

B: We went there by .

A: What did you do there?

B: I .

A: Sounds great!

学生们都积极参与,每位学生都找到了适合自己的位置,对学习英语更有信心了,而且充分体验到了成功的愉悦感。

四、小组合作学习在英语句型教学中的应用

句型的学习和巩固是英语学习的一个重要环节。分组竞赛是我在句型教学时经常运用的一种教学形式。我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学内容进行小组问答竞赛,将全班分成两个大组,组员在规定的时间内进行一问一答的操练。哪个组在规定的时间内能够准确用所学句型进行问答的句子多,哪个组就获胜。如此一来,小组内的每一名成员都要积极配合,认真协作。经过几次这样的竞赛训练后,学生们的团队精神加强了,语言表达能力也在不知不觉中有了提高。又如在学习PEP新版五年级英语上册Unit2 My favourite season第三课时句型内容时,我要求学生仿照教材对话内容互相问问对方最喜欢的季节是什么并闽述自己喜欢该季节的理由。学生在分组进行练习后,我请几组学生在课堂上展示自己的对话内容。如:

S(组长): whats your favourite season? why?

组内学生用句型“because I can…”回答。

S1: I like spring. because I can plant trees in spring.

S2: I like summer. Because I can swim in the sea.

S3:I like fall. because I can climb mountains..

S4: I like winter. because I can make a snowman.

学生们首先在小组内进行充分的练习。在小组练习的过程中,他们就某一话题进行讨论: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学生们互相帮助,彼此之间能够自如地运用所学句型进行交流。交流的话题都是他们生活中熟悉的话题。学生们的对话内容往往给教师带来很多惊喜。此外,由于英语学科的特点,有时根据学习内容还可以设计调查活动。学生们要通过彼此之间的问答交流来完成调查任务从而填写相关的调查表格。如上课第四课时,小组合作完成表格

学生学习完前面三个任务的基础上,小组合作,运用句型I see …I wear…I can…对自己喜欢的季节进行整合陈述,这样设计遵循了由“分”到“总”,由“易”到“难”的句型知识习得规律。

五、小组合作学习在故事教学中的应用

PEP新版教材每一个单元都有一个主题故事?在学完每一个主题故事后,我都要求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为了激发学生们的参与积极性,我明确提出要求:如果全组学生都能参与到故事表演中来,可以给自己所在的小组额外加分。通过几次这样的小组活动,那些起初被动参与活动的学生渐渐地主动参与到小组表演故事的活动中来,学习的积极性在不知不觉中比以前有了较大的提高。具体操作实践有小组合作猜故事、小组合作听故事、小组合作猜故事、小组合作读故事、小组合作演故事、小组合作猜故事、小组合作复述故事、小组合作写故事等,根据故事内容与单元主题的结合度和故事本身的特点,选用一种或几种小组合作方法。

例如PEP新版五年级英语上册Unit4 what can you do Part C Story time的课堂教学过程(热身、复习和导入略)如下:

T: Now, lets see who comes here.(呈现Snake的图片)Suddenly, a snake comes, then the animals are frightened. They run away. But the snake caught the rat. Will, this is todays story.

While-reading task

1. 教师出示田鼠和蛇的图片,学生说说两种动物分别会做什么。

2. 教师利用PPT呈现图,请学生回答:Does the snake want to eat the rat?然后,教师追问:Can the snake eat the rat?鼓励学生快速读故事并找出答案:No, the rat can swim away.

3. 请学生再读一遍故事,读完后回答下面的问题:

(1)Who are in the story?(2)What is the tasty food?(3)Can the rat sing?(4)Can the rat dance?(5)Is the snake clever?(6)Can the rat swim?

4.学生听完整录音或欣赏故事动画并跟读,提醒学生在跟读的过程中注意模仿录音中语音、语调。

(1)第一遍听完整录音,指名模仿度跟读;(2)第二遍欣赏故事动画并全班跟读。

Post-reading task

1. 同桌学生分角色朗读,教师及时评价指导。

2. 学生在小组内练习分角色表演故事,然后教师请两三组学生上讲台表演,提醒学生表演时要带上适当的表情和动作,鼓励其他学生对同学的表演给出评价,教师及时补充。最后教师评选出“最佳表演组”,并给予表扬。

实践证明,科学合理地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既有利于减轻学生学习英语的心理压力,使学生会学、乐学,又有利于学生们互相协作,共同参与学习活动。小组合作学习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人,让学生在小组合作中,学会沟通,学会互助,学会分享、学会合作,从而使学生的知识、技能、情感都得到了发展。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不断努力和尝试,让小组合作学习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发挥更大的实效性。

[参考文献]

[1] 肖川.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版)解读[M].武汉:湖北教 育出版社,2012(02).

[2] 王蔷、程晓堂.英语教学法教程(第二版)[M].北京:高等教育 出版社,2007(10).

[3] 王笃勤.学科教学策略:小学英语教学策略[M].北京:北京师 范大学出版社,2010(07).

[4] 李春华.合作教学操作手册[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10 (10).

教学工作评价及建议 篇4

环境影响评价是对建设项目、区域规划、开发建设活动及国家政策实施后可能造成的环境问题进行科学分析、预测和评估, 提出优选方案, 指出预防或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 是在决策和开发建设活动中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一种有效手段和方法。环境影响评价的本意是为环境管理部门的行政管理提供依据, 同时也避免对企业和社会造成一些不应有的损失。但是在实际执行过程中, 由于存在的一些问题, 环境影响评价的质量、效果受到了一定的影响。

1 环境影响评价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1 收费及资质管理问题

当前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属于市场化行为, 在方便了企业办理环保手续的同时也削弱了环境影响评价对项目的环保制约作用。有时在利益的驱使下, 环评单位做出完全客观的评价几乎是不可能的。因此, 在很多情况下, 环评单位为了能完成项目, 获取经济利益, 使很多存在问题的企业通过环保审核。另外, 收费市场化也使得环评单位之间出现了恶性竞争, 一些单位不遵从国家计委、国家环保总局《关于环境影响咨询收费有关问题的通知》 (计价格2002125号) 的要求, 肆意压低价格。收费低迫使环评单位缩短项目周期, 减少相关监测支出, 最终可以引起环境影响评价报告的质量问题。

在环评资质管理工作中也存在一些问题, 部分环评机构工作质量不高, 内部管理松散, 出借资质以及人员“挂靠”等行为影响了环评法律制度的严肃性, 干扰了环评市场秩序。

1.2 环境影响评价内容存在的问题

(1) 无关内容太多, 不能抓住关键问题。这种情况一般出现在小企业的环境影响评价中。因为小型企业往往对周边环境影响的范围、因素、程度都较有限, 因此, 环评报告中往往会出现大量篇幅用于描述当地的气象条件、水文状况、地质条件、地形地貌等, 实际上这些与项目本身的排污情况基本没有任何关系。

(2) 环保措施、环保要求可操作性差。环评单位在环评工作中为了确保环评报告能够通过管理部门的审核, 提出的环保措施、环保要求完全是为了达到管理部门的要求, 而不能根据实际情况提出更为实际可行的措施和要求。比如说, 员工人员较少的企业, 在没有生产废水产生的情况下, 生活污水的产生量也较小, 而因当地未纳入城市污水管网, 当地环保部门要求污水排放必须执行《山东省半岛流域水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一级标准 (DB37/676-2007) 。环评单位为了确保企业通过环评审核, 提出了建设污水处理设施的方案, 而实际上企业根本无法达到。大多数企业只看结论不看内容, 把环评当作一种手续来办理, 这造成企业建成投产后环保竣工验收很难通过。

(3) 报告编制内容超出了“环保”的范畴。为了确保环评报告的通过, 环评单位在报告编制内容上面面俱到。面面俱到是好事, 但是, 因为超出了环保的范畴, 面面俱到中所提到的很多内容质量可想而知, 只能是作为“充数”之用, 没有多大的指导意义。比如说, 在化工项目上谈及风险时经常谈到企业防火防爆措施是否齐全, 消防方面选址是否得当等等, 其实这应该属于安全评价和消防部门的问题, 环保只是重点讨论爆炸燃烧后所释放的污染物对环境的可能影响范围、程度。

1.3 公众参与存在的问题

(1) 公众参与机制不健全, 不注重对公众意见的处理。我国《环境影响评价法》仅规定了公众参与环境影响评价的形式, 如论证会、听证会等, 而对论证会、听证会的具体程序未做出具体规定。目前, 环境影响报告书中对公众意见分析整理的做法, 基本上是把公众意见统计归纳列入表格, 并简单阐述, 缺乏对统计归纳进行客观公正的分析论述, 以及陈述水平上的辨证分析。

(2) 公众参与环境影响评价的救济措施不完善。我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对公众参与受到侵害时如何救济, 建设单位不考虑公众意见应当承担何种法律责任、建设单位不组织公众参与环境影响评价的法律后果以及其它妨碍公众参与环境影响评价的制裁措施都没有考虑。这些使公众参与环境影响评价没有司法救济制度作保障, 不利于于公众环境参与权的行使。

(3) 公众参与的意识不强、公众参与的真实性不够。由于公众的环境意识不强, 不会或不愿意主动参与对自己的切身利益可能造成损害的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工作。有时, 即使参加了, 也是出于某种原因或为了应付。

有些环评单位为了自己的方便, 在不同的项目上使用雷同的调查问卷, 并且有时候出现伪造调查问卷的现象, 这极大地降低了公众参与的真实性。

1.4 环评审批存在的问题

(1) 审批部门容易受到政府干涉。在很多政府关照项目上, 审批部门在进行项目审批时受到了来自政府部门各方面的压力, 也跟环评单位站在了一个角度, 想方设法在减少自我责任的同时让企业通过环评审批手续。这跟政府为了片面追求经济发展, 单纯为了提高地方财政收入, 不重视环保问题有很大关系。

(2) 审批部门业务能力不专、不深, 审批时不能确保后期的可操作性。审批部门是根据环评单位的报告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对企业提出环保要求的。现在审批部门的工作人员中存在业务能力不深、不专的问题, 在报告审批时就会忽略对环保措施的可行性以及今后环保监测采样口的设置等诸方面的把关, 这样实际上就把问题留在了建设项目环保验收阶段。

2 建议

根据当前环评工作中出现的问题, 提出如下针对性建议。

2.1 实现收费模式的转变

改变建设单位与环评单位之间的甲方、乙方关系和直接的费用来往模式。环保主管部门充当二者之间的桥梁作用, 由环保部门根据企业性质及规模参照收费指导标准对企业进行收费, 然后环保部门采取招标的方法向环评单位进行招标。环评单位的评价结果只对环保局负责, 其评价费用从环保局支取。这样既规范了环评市场收费, 提高了环评单位的积极性, 又保证了环评结果的客观性。

2.2 严格资质管理制度

各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应加强对辖区内开展业务的环评机构及从业人员的业务指导, 在环评文件审批过程中, 对环评机构资质及从业人员的工作质量进行日常考核, 并定期在当地环境保护政府网站公布考核结果, 严禁“挂靠”“出借”资质等现象产生。

2.3 环境影响评价内容要具有灵活性

(1) 灵活运用环境影响评价导则的有关要求, 抓住关键重点问题进行分析, 对影响不大的因素可以简单定性分析, 对项目基本没有什么影响的内容可忽略或者简说。

(2) 环评中提出的措施要求在考虑到当地环保审批部门要求的情况下, 应与实际情况吻合。

(3) 环评中只能从环境保护的角度进行评价, 涉及到其他部门管辖范围的内容, 只需要简略介绍、点到为止。

2.4 健全公众参与机制

对公众意见应进行综合全面的整理和分析, 有针对性的吸取或采纳公众提出的合理的、有建议性的意见, 研究和制定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并采取污染防治措施。

加强宣传和管理, 强化公众参与意识, 提高公众参与的真实性。

培养公众的参与意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并与他们的法制观念、思想文化素质等有紧密联系。应通过多渠道的广泛宣传, 让公众掌握环境保护科学知识, 了解环境问题的紧迫性、严重性, 了解自身的环境权益, 增强主人翁意识, 主动地参与到环境影响评价中来。加强对公众参与材料的管理和审核, 使环评单位和建设单位意识到公众参与的重大意义。对公众参与人员信息必须清楚, 比如说具体到身份证号码、单位、联系电话等。

2.5 提高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审批部门的业务能力和审批独立能力

(1) 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审批部门要严格遵循各项环保要求, 不要因为政府的干预而降低或者放弃了环保要求。要敢于对不符合要求的项目说“不”。

(2) 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审批部门应把提高自身业务能力摆在首要位置上, 应明确的意识到自身业务能力不强所带来的严重后果。避免因业务知识不强而造成工作失误, 在环保验收上出现不可操作性。

3 结语

相比较而言, 我国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发展时间并不长, 存在的一些问题是不可避免的。如能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逐步解决这些问题则可以进一步完善我们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 更好的促进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对环境保护的指导作用。

爸爸的饮食评价及改进建议 篇5

姓名:李想 学号:1311411111 课程序号:76

摘要:目前,很多人都处于身体的亚健康状态。大部分人都认为亚健康是由于生活方式不正确导致,平时的工作、生活压力过大等原因造成,与平常的饮食没有多大的关系。但其实不然,饮食对亚健康也有很大的影响,健康正确的饮食习惯能帮你缓解亚健康甚至赶走亚健康,而不正确的饮食习惯则会加重亚健康,或者使你从健康变成亚健康。此文是针对我父亲来写的一篇评价与建议。

关键词:行为饮食;营养;健康;建议;亚健康;中老年人健康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饮食是人类维持生命的基本条件,而要使人活得健康愉快、充满活力和智慧,则不仅仅满足于吃饱肚子,还必须考虑饮食的合理调配,保证人体所需的各种营养素的摄入平衡且充足,并且能被人体充分吸收利用。人体在进入中老年后,机体的合成代谢降低而分解代谢增高,导致原本的代谢失去平衡,细胞功能下降。人体会渐渐提现出衰老现象,这个年龄段,没有什么比拥有一副好身体更宝贵。虽然衰老是人体不可逆转的趋势,但是我们坚信合理膳食、健康生活、保持运动、心情愉快可以有效推迟衰老的到来,让咱爸健康地活到耄耋之年。首先是一些父亲的饮食习惯: 1.不吃早餐 2.三餐不规律 3.吃饭速度快

4.饭后必抽烟,且两天一包烟

5.饭局应酬吃的太油腻或者只喝酒不吃饭 6.饮水不足 7.不吃水果

针对以上我先来分析一下害处: 1.不吃早餐

不吃早餐,直到中午才进食,胃长时间处于饥饿状态,会造成胃酸

分泌过多,于是容易造成胃炎、胃溃疡。另外,长期不吃早餐还会使胆固醇、脂蛋白沉积于血管内壁,导致血管硬化。营养学家们的证实,早餐是每个人一天中最不容易转变成脂肪的一餐。如果每天不吃早餐只会让午餐吃得更多。德国埃朗根大学研究人员在对7000个男女的长期跟踪后发现,习惯不吃早餐的人占到了 40%,而他们的寿命比其余60%的人平均缩短了2.5岁。而另一所大学在一次对 80-90岁老年人的研究中发现,他们长寿的共同点之一是:每天吃一顿丰盛的早餐。

因此建议,早餐、午餐和晚餐的比例最好是3∶2∶1,这样子就能让一天内所吃的精华在体力最旺盛的时间内消耗掉。并且早餐一定要丰盛,但是不能油腻。2.三餐不规律

于饮食不规律,或经常不吃早餐,或饮食不均衡,不能给身体提供足够的能量和营养,久而久之,会导致皮肤干燥、贫血、细胞衰老等营养缺乏症状。有调查指出,有饮食不规律不良习惯的人,骨骼密度远远低于规律饮食的人,对已发生骨质疏松的人来说,饮食不规律是主要原因之一。

因此建议:注意饮食规律。科学饮食规律即定时、定量进食,不要吃零食。科学地分配三餐热量,早餐吃好,午餐吃饱,晚餐吃少。注意饮食均衡,合理膳食;不合理、不科学的饮食或营养结构,会导致肥胖的发生。饮食与运动相结合,进食量与体力活动要平衡,保持适宜体重。3.吃饭速度快

无法充分吸收食物营养,使身体发胖,加患慢性病的概率,大患癌症的风险。人体需要的营养是那些被吸收的食物,因此如果食物的吸收比例愈高,则吃进去的食物量就能减少。那些饭量愈来愈大的人,很大一部份都是囫囵吞式的吃饭习惯,大多数的 食物只是到身体里空跑一遭而已。身体一直无法吸收到充足的营养,只好不断的提高食欲增大食量,也愈来愈喜欢高能量的食物。

因此建议,吃饭细嚼慢咽,不要吃太快。4.饭后必抽烟,且两天一包烟

饭后一支烟,赛过活神仙。这对吸烟者来说更是一种非常有害的误导。

饭后,血液循环量增加,尼古丁迅速地被吸收到血液,使人处于兴奋状态,脑袋飘飘然,就如同“ 烟民”们描述“神仙”一样的感觉。实际上,饭后吸一支烟,比平常吸十支的毒害还大。因为饭后人体热量大增,这时吸烟会使蛋白质和重碳酸盐的基础分泌受到抑制,妨碍食物消化,影响营养吸收。同时还给胃及十二指肠造成直接损害,使胃肠功能紊乱,胆汁分泌增加,容易引起腹部疼痛等症状。而且身体在对食物积极消化、吸收的同时,对香烟烟雾的吸收能力也增强,吸进的有害物质也增加。所以,可以这样说:饭后吸烟,祸害无边。除此之外,长期吸烟者肺部积聚大量毒素,吸烟的人首先危害到的就是肺,如果想要保护好肺这个“人体净化器”,最好就是戒烟。

因此建议,戒烟,因为无论挑适当的时间戒烟还是少抽烟,都没有不抽烟来的更好。

5.饭局应酬吃的太油腻或者只喝酒不吃饭

首先食用太多油腻食物会导致肥胖。其次食用太多油腻食物会引起三高(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油腻食物是指脂肪,胆固醇含量高的食品,吃多了会加重肝脏负担,从而引发一系列疾病,所谓一胖百病生:高血脂、高血糖、高血压、冠心病和脑梗塞等富贵病就会随之而来。其次食用太多油腻食物会引起三高(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油腻食物是指脂肪,胆固醇含量高的食品,吃多了会加重肝脏负担,从而引发一系列疾病,所谓一胖百病生:高血脂、高血糖、高血压、冠心病和脑梗塞等富贵病就会随之而来。并且长期大量饮酒可引起酒精性肝病;处于潜伏期的肝炎病人,大量饮酒可突发急性肝衰竭。除了损害肝脏,过量饮酒还会抑制中枢神经系统,引起脑梗塞,诱发脑卒中,心脏病,中毒性脑萎缩,胰腺炎等。美国、日本的科学家经研究发现,过量饮酒还会出现健忘症等。但是少量饮酒,可减少动脉硬化。

因此建议多食用粗纤维的绿色食材,多吃粗粮,以及多吃蔬菜,补充维生素。但是可以少量的饮酒,温和的葡萄酒为最佳。6.饮水不足

饮水不足导致脑老化;诱发脑血管及心血管疾病;影响肾脏代谢功能。父亲因为长期坐办公室,所以平时多喝水,可抑制尿道中的细菌繁殖,避免膀胱炎。上午八九点钟,进入办公室后,马上倒一杯水,并在午餐前喝完;

到了下午三四点,补充一次水分,还能缓解紧张的情绪;下班前再喝一次水,以防路上身体缺水。并且父亲饭局多,喝酒自然也多,醉酒后嗓子不舒服,感觉发干,这主要是酒后失水引起的,建议喝几杯温开水,稀释酒精、保护肝脏、补充水分。还可以喝些新鲜的葡萄汁,能减轻酒后反胃、恶心的症状,达到醒酒的目的。7.不吃水果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规定,每天要吃200~400g的水果才能达到个人每天对营养素的需求。蔬菜和水果虽然都含有微量元素,但是二者是完全不可替代的,水果中的很多维生素和矿物质是蔬菜所不能完全补充的,有些甚至是蔬菜中所不含有的,比如说果胶、某些膳食纤维和生物活性物质。长期不吃,身体不但会出现亚健康状态,还会因营养素缺乏而产生疾病。

因此建议多吃水果,但是因为父亲抽烟,而研究表明,吸烟者对维生素C的消耗量增大,维生素C是人体内最好的抗氧化物质,对消除体内尼古丁、提高细胞抵抗力、保持血管弹性具有很大作用,因此不妨多吃柑橘、草莓、猕猴桃、柠檬、番茄等。

公司治理的评价体系及完善建议 篇6

摘 要 在经济全球化加速发展的条件下,公司治理的国际标准出现了趋同化倾向。如何建立一套兼具国际标准又不失为本土化的中国公司治理评价体系,是一项颇具挑战性的工作。公司治理最终的落脚点是要保护投资者的利益,而目前我国公司治理的实践迫切需要一套完善的评价标准,以衡量一个公司治理结构的均衡、效率和透明度,客观全面地揭示公司治理结构存在的问题和主要风险,从而促进公司价值最大化。本文就从七个视角提出公司治理的评价标准,并提出相应的完善建议。

关键词 公司治理 股权结构 社会责任

公司治理,狭义的概念界定多局限于股东、董事会、监事会及管理层的体制安排方面;广义的概念则包括企业内部和外部的治理制度或机制,如股权结构、银行体制、企业并购、控制权市场、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兼顾等。良好的公司治理水平能提高经营效率,降低营运风险,优化公司组织结构,促使公司价值最大化。如何有效评价公司治理水平及优化措施将成为各个企业日益关注的话题。

一、公司治理的评价维度

(一)信息披露

信息透明度的提高不仅有助于减少投资者的信息风险并降低公司的资本成本,而且对于资本配置效率的改善大有裨益。而从公司治理的角度来看,信息获取渠道的阻滞和失衡不仅是引发委托代理冲突的主要动因之一,并且信息透明程度的降低将进一步加剧公司内部人以攫取私利为目的的败德行为。无论从制度的建设上还是从执法与监管的实施力度上,加强信息披露的目的都在于通过提高信息的透明度,降低证券市场信息不对称,维护市场的公开和公正,最终保护中小投资者的合法权益。

(二)股权结构

股权结构以及第一大股东性质对公司治理质量产生不同影响,是决定公司治理质量的基础性因素,从某种程度上可以说股权结构决定了公司治理的结构。第二、第三、第四位的股东的股权比例之和是否超过第一大股东,是否能对第一大股东形成有效的制衡作用,是否有四个以上的股东持股比例超过10%,前十大股东之间是否存在交叉持股和间接持股关系,前十大股东与上市公司之间是否存在关联交易等等,都会直接影响上市公司的治理状况。2007年完成的股权分置改革构造了一个全流通的市场,并将逐步实现股权分散化,这些变化对中国上市公司的公司治理和公司绩效产生重要的影响。

(三)股东权利与股东大会

股东权利的行使,一方面是通过在股东大会和临时股东大会上对有关决议事项进行投票表决来直接行使,另一方面则是通过对董事会、监事会构成人员的控制来间接行使其权利。股东提名董事和监事候选人的权利大小及其到位程度,是股东权利落实的一个重要方面。

(四)企业社会责任

公司社会责任作为一种理念是指企业在创造利润、对股东利益负责的同时,还要承担对员工、对社会和环境的社会责任,包括遵守商业道德、生产安全、职业健康、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等。它是企业为改善利益相关者的生活质量而贡献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一种承诺和行动。也就是说公司不仅要对股东负责,而且要保护环境、承担社会责任。公司承担社会责任,会使得利益相关者在公司治理发挥充分积极的作用,促使公司价值最大化。

(五)董事会运作

在英美国家明确的董事会中心主义原则下,董事会是公司管理的权力核心,而中国公司法将公司管理权力在股东会、董事会和经理之间做出了划分,赋予了一些不同的权力。但是由于这些权力之间的边界分得不是很清楚,实际运作中就会导致各个公司董事会之间权力范围差异很大。这种差异同时也就带来了各个公司之间董事会构成和运作上的一些巨大差别。董事会人数、董事会到会次数、普通非执行董事所占比例,都将影响董事会的运作效率和受托责任实现,从而影响到公司智力水平。

(六)监事会运作

在我国,监事会处于一个非常特殊的处境。它是独立于董事会和管理层的一个部门,行使监督职能,防范委托代理风险,维护投资者的利益。在引进美国式独立董事制度,将一些具体的监督职责赋予给独立董事的同时,我们国家也把监事会作为董事会的评级机构,赋予其监督董事会的监督职能,但却没有任命、考评董事行为的权利,也可以说是有名无实,运作徒有其表。一方面权利空间有限,另一方面实际作为也不大。监事会会议次数和监事会列席董事会会议比例都能用来衡量监事会的尽职尽责情况。

(七)高管激励

公司治理机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机制就是激励约束机制,如果股东结构、董事会和监事会建设是约束的话,高管激励很显然是激励机制的问题。有了正确的激励建设的引导,高管的行为自然会向一个健康的方向发展,能很好规避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有研究表明,实施高管激励机制与企业的业绩息息相关,有效的高管激励机制能很大程度的提高管理层的积极性,促使企业价值最大化。薪酬给付机制、给付方式和规则都是影响公司治理水平的重要因素。

二、提高公司治理水平的建议

(一)严格执行信息披露管理制度,强化内控执行力

一个高标准的、有自觉因素的信息披露水平与公司治理的自主改进、加强董事会责任、提高股东和其他利害相关者作用以及发挥资本市场的完整功能等方面密切相关,这就需要公司自觉的在这几个方面整体上形成一种相互促进关系,进而形成一种公司治理的自我增强机制。督促上市公司加强内控建设,强化内控执行力,降低公司风险隐患。督促上市公司建立健全內部控制制度,制定并严格执行信息披露管理制度、重大信息内部报告制度、防止大股东及其关联方侵害上市公司利益的长效机制等制度。

(二)推动中小股东权益保护,强化对控股股东监管

我国上市公司目前还比较依赖和控股股东进行关联交易来维持自身的股本扩张能力;上市公司加强中小股东权益保护对公司业绩和公司价值的影响可能相对滞后,而且我国的证券市场缺乏对中小投资者的保护意识,因而未能及时对上市公司保护中小股东权益的努力作出积极的反应。

大力推动中小股东权益保护并加快股权分散步伐,已经成为中国公司实质性改进公司治理的关键挑战。这就需要强化对控股股东及实际控制人的监管,尽快制定控股股东或实际控制人的行为规范,明确控股股东和实际控制人的诚信义务和相关责任;加强与国资部门沟通协调,规范国有上市公司控股股东行为;进一步协调上市公司监管与国有资产监管。只有有序地推进股权的分散化,形成一个有效的公司控制权市场,才能以市场化的方式持续地推进中国公司治理的改进。

(三)规范“三会”运作,健全上市公司自我约束机制

我国上市公司的“三会”运作在实际效果上并没有起到控股股东与中小股东之间相互制衡、内部董事和外部董事相互制衡、监事会与董事会相互制衡的效果。独立董事、董事会各专门委员会、监事会还没有发挥出应有的作用。因此,应着重推进累积投票制度、差额选举制度、征集投票权制度,以加强董事会构成的合理性;进一步发挥董事会专业委员会的作用,提高董事会运作的有效性和独立性;积极采取措施,提高中小股东参加股东大会比例,通过完善网络投票制度鼓励中小股东参与上市公司重大事务决策管理。

(四)建立和完善股权激励约束机制

目前,百强上市公司的高管报酬的给付机制仍主要为现金,但实际上,高管薪酬不在于有多少,而在于怎么给,积极稳妥推动上市公司建立和完善股权激励约束机制,保证高管的高薪是凭借为股东创造了价值而非凭借某种实际控制权抑或是垄断地位。

(五)大力发展机构投资者,发挥在公司治理中的积极作用

要提高公司治理水平,充分发挥机构投资者在公司治理中的制衡作用。需要进一步改善机构投资者的结构,大力发展机构投资者,使机构投资者更加重视“用手投票”而非“用脚投票”。

(六)发挥金融机构在公司治理中的作用

健全金融企业公司治理机制,并大幅度提高其治理水平,可以说是我们的当务之急,因为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在一个国家的公司治理系统中至关重要。原因在于一方面它们自身的治理是否良好影响到整个经济系统的运行安全,另一方面就是它们的业务中自然蕴涵着对其他各种社会经济单位“现金流”的监控。金融业对这些重任的有效承担,需要以其自身健康和良好的公司治理为基础。

(七)积极营建公司治理文化,强调公司社会责任

利益相关者在中国公司治理中的作用虽然有所提高,但仍处于弱势,需要加强。不过在中国这样一个“股东文化”才刚刚起步的国家中,在强调公司社会责任的时候,一定不能忽略了公司对股东的责任,积极营建公司治理文化,推动股东文化、诚信文化在中国资本市场的形成和深化。

参考文献:

[1]中国人民大学.2006年度中国上市公司100强公司治理评价报告.2006.

[2]南开大学公司治理研究中心课题组.中国上市公司治理评价系统研究.南开管理评论.2003.

[3]叶银华.李存修.柯承恩.公司治理与评价系统.中国台湾:商智文化出版社.2002.

[4]杜莹芬.股权分制改革与公司治理.经济管理.2005(17).

教学工作评价及建议 篇7

因此,在我国环境影响评价及审批系统中,关注的不再仅仅是被评价对象正常运营时对环境造成的污染问题,还越来越重视非正常状况下的环境风险问题,已将其作为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的重要——甚至是必要组成部分[1]。

1 环境风险评价与传统环境影响评价的比较

环境风险评价过程与传统环境因子评价相似,但有具有其自身特点。总体上风险评价需要筛查敏感点(类似于保护目标)、识别重大危险源(类似污染源)、假定最大可信事故和计算风险的后果(类似与污染物排放对环境的影响),上述几个阶段与传统环评是相近的。不同的是,由于事故的发生具有偶然性,因此风险也是偶然的而不是必然发生,这导致了风险评价与传统评价存在重大区别。

在敏感点筛查上,风险评价的敏感目标主要是集中的人群以及可能对集中人群造成影响的公共设施——如水源,典型的风险敏感点包括城镇、热点旅游区、交通繁忙的城际公路等。对应的,传统环评的因子则要更丰富,还包括了生态脆弱地区,社会关注地区等。这些地区可能人口稀少,比如沙漠就属于生态脆弱区。要之,传统评价关心自然和社会两方面,而风险评价更关注人的生命和健康。

对重大危险源的识别类似于污染源的筛查,二者并无理念上的重大差别。相对而言污染源的确定更为明了,产生污染物并向环境排放的设备、场所等都可以确定为污染源。而重大危险源的识别则与物质属性、存储情况等相关,需要通过计算和对比标准才能确定。

假定最大可信事故是风险评价特有的一个工作阶段。风险评价中为了说明偶然性,引入了概率的概念,用来表示某种事故有多大的可能性会发生,用公式表达为:风险=危害×概率,即灾难事件造成的危害乘上事件发生的概率[2]。由于进行评价时环境事故并未发生,因此不能断定一定会发生那一类事故而只能假设,很自然的,发生概率最大的事故应该作为假象对象来进行分析。而“可信”一词含有合理的意思,所以在选定事故时一般不应考虑极端自然事件,而应该以尽可能合理为原则,否则会放大事故后果,虽然更好的保护了敏感目标,但是为了极小概率事件而投入巨大成本,本身就是对社会资源的浪费,从全社会的角度来看是一种环境不友好行为。确定最大可信事故可以采用事故树、事件数和概率统计等方法,这都需要大量的调查数据作为支撑。

总体来看,风险评价基本沿用了环境因子评价的思路,遵循了“源—扩散—后果”的评价模式,因此可以借用环境因子评价的很多思维方法,但是由于风险评价引入了概率来表示偶然性,也使得风险评价相对环境因子评价具有了更多的不确定性,从而增加了实施难度。

2 风险评价的几个难点

环境风险评价随着人们认识的深化和一些安全事故的推动,正逐步为各方所重视,但是由于风险评价自身的特点尚存在一些难点有待研究。

2.1 事故、源项的潜在性与不确定性

风险评价可以分为预测评价、实时评价和事后评价。实时评价主要是事故发生后立即进行,以指导现场处置、人员疏散等工作,事后评价则是依据事故调查结果、监测数据等追溯事故起因,分析过程,为以后的防范提供依据。这两类评价都在事故发生后进行,因此事故类型确定,源项清晰,可以运用的技术手段也比较丰富。而作为环境影响评价关注的预测评价开展于事故发生前,即使完全相同的装置,由于管理、操作、维护、自然环境的不同,其装置失效的情况也是不同的,发生失效后的响应和事故也是不同的,采用类比调查的方法仅能提供有限的参照,而进一步的分析和计算只能设置假想事故。而假想事件是否合理,假想选择的参数在多大程度上接近现实情况等都是很复杂的问题。

2.2 环境危害后果的研究滞后

风险评价探究的根本问题就是污染物进入环境后对多少人造成多大的伤害。对于多少人的问题,现在已经可以利用比较成熟的大气扩散模型和水力扩散模型计算污染物在环境中传播的路径,影响的范围,加上对人口的调查就可以比较准确的回答。

而对于多大伤害的问题,目前研究的比较透彻的只有核事故泄漏,已经能够比较准确的计算出各种放射性物质,在多大的泄漏量下,对人体的哪些器官造成何种类型的伤害,伤害严重程度如何。而对于成千上万中性质各异的化学物质,相关的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

依据风险的公式,概率是计算风险的必备参数,而概率中就应该包含特定物质为人体吸收的情况和吸收后对人体造成伤害的情况,这些数据目前都较为缺乏,因此计算概率时通常只能使用半致死浓度LC50来粗略的衡量。部分物质已经有半致死剂量LD50,相对浓度而言更为准确。而更进一步的研究正在探究在特定计量下,对生物体造成的生物效应的强度。从浓度到计量再到生物效应,这是认识深入的过程,相应的为风险计算提供了更可靠的支持数据,但是这方面工作迫切有待加强。

2.3 标准体系不完善

目前我国采用的环境标准体系,规定的都是阈值,如大于某个数值为超标,判定为不合格,小于则判定为合格。但是对于风险评价,这样的标准体系是不适用的,因为在现实中,不能认为某污染物浓度或者计量达到一定值就一定会造成特定的伤害。对人群而言存在个体差异,对个人而言存在身体素质与接触方式等的差别,因此伤害是概率的,而非阈值的,要准确的反映风险事故的后果,需要一套新的标准体系作为支撑。

3 相关建议

环境影响评价是综合了多种学科的技术方法,其制度建立的时间不长,可以采用的技术手段还在不断研究中;同时环境影响评价还兼有为政府部门监督执法提供技术依据的功能,因此它的发展完善也有制度建设的作用。

面对环境风险评价存在的难题,首先应当建立信息与成果共享平台。每一份已经完成的风险评价,都包含了对一个地区一家企业的研究成果。这些成果是很宝贵的,尽管不能直接用于其他项目的评价,但是通过对有关基础数据的分析、统计,可以反映一类企业或一个行业的特征,为完善风险概率计算提供有力的数据支撑。同时该平台还应该包含安全评价的成果。通常环境影响评价在安全预评价前就已经结束,因此安全评价的数据与结果无法为风险评价采用,但是通过信息平台就可以借鉴同类装置安全评价的结果,为实施风险评价提供很多有用数据。而大量的数据汇集起来,就能为风险计算提供详细而可靠的概率数据。

其二应该更多的考虑人的因素。在事故发展、发生的过程中,人的失误往往是最关键的原因,而人的因素在目前的环境风险评价中考虑的较少。事实上人的行为是可以管理的,也是可以统计的。如果企业在生产过程中能建立相应的监督管理制度,统计有关人员的操作失误、违章动作,同样可以得到相应的统计资料。结合这些资料一方面有助于企业加强管理减少隐患,另一方面可以为同类企业环境风险评价提供帮助。

其三建议加强后评价。环境风险评价建立在假设的基础上,对实际情况的反映存在偏差,而后评价则可以依据实际生产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评价。在生产过程中出现的异常状况,在某种意义上说,如果没有妥善处置,很可能就造成事故。因此对各种异常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和评价,已经触及到事故隐患的层面,其结论是很有意义的,可以解决在“前评价”中未回答或不能回答的问题,即有助于改善管理,也能为其他项目提供现实依据。

4 总 结

环境风险评价是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重要的组成部分,随着人们安全生产意识、生态环境意识的增强,以及一些环境污染事故的推动,它越来越受到重视。在肯定这种进步的同时,不应把风险评价扩大化,而应该根据项目实际的情况合理评判。目前环境风险评价的方法还不很完善,尚不能完全满足人们对风险预测的要求,因此应该继续加强相关研究,同时积极推动制度建设,创建开放、共享的信息平台,为环境风险评价提供坚实有力的支持。

参考文献

[1]国家环保总局.HJ/T169-2004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S].北京国家环保总局,2004.

教学工作评价及建议 篇8

关键词:外聘教师,教学工作评价及建议,调查

教学质量是高校的立足之本, 法学院的人才培养目标一直与社会需求紧密结合, 力争培养出社会急需的应用型法学本科人才, 尤其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会竞争力。我院为了改进教学工作, 采取多种途径, 广纳建议。在教学活动中, 教师是教的主体, 教师对教学工作的评价和建议对改进教学工作至关重要, 我院除利用教研活动听取教师的意见和建议外, 还专门设计了“云南师范大学商学院法学院教学工作评价及建议征询表”, 向在学院担任教学任务的外聘教师征询他们对我院教学工作的评价和建议。

一、开展此项调查的目的

我院聘请的外聘教师都是长期从事法学教学工作的教师, 他们对高校的法学教学教育工作非常熟悉。而商学院作为一所新办学校, 只有学习借鉴他人的有益经验, 才能加快发展步伐。通过向外聘教师征询意见, 得到以下收获: (1) 发现教学安排和教学管理的不足之处, 及时改进, 提高工作水平; (2) 掌握学生的学习表现, 加强对学生的管理和教育工作; (3) 汲取老牌大学的治学经验, 努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二、调查对象、内容和时间

(一) 调查对象

本调查面向外聘教师开展。我院的外聘教师来自云南大学、云南师范大学、云南财经大学等几所云南省知名高校的法学院系, 多为教授、副教授或博士以及授课经验丰富的讲师, 有部分教师在云南省法学界享有盛名。外聘教师多数人在我院授课多年, 且在多所高校兼任过课程, 熟悉独立学院的发展状况及学生特点, 对本次调查能够得到中肯的、有价值的意见和建议。

附注:参与调查教师中教授占29.00%, 副教授或博士占51.61%。

(二) 调查内容

面向外聘教师, 主要调查“对教学安排、管理、服务的看法”、“对学生学习态度、纪律、素质的看法”、“改进工作建议”等三方面的情况 (“评价及建议征询表”式样附后) 。

(三) 调查时间安排

调查时间安排在每学期第17~18周进行, 于18周课程结束时交回征询表。教师经历一个学期的授课过程, 对我院的教学安排、教学管理工作和学生的学习表现有了全面的了解, 于学期课程结束时向外聘教师开展调查, 他们能够很好地总结在我院教学授课的感受, 给出的建议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三、调查获取的信息

(一) 关于教学安排、管理、服务的看法

1. 优点:

(1) 法学院专业建设目标明确, 培养目标明确, 教学管理严格、规范, 可操作性强。 (2) 制定健全的管理制度。对课堂教学、考试环节、教师教案、学生成绩评定、学生请假制度等都有全面具体的规范要求和督导制。 (3) 有效掌握任课教师动态。按时进行教研活动, 与外聘教师及时反馈意见并交流, 沟通了教、学、管之间的关系。 (4) 实行教考分离, 提高了教学质量, 注重培养学生的科研和创新意识。值得特别肯定的是坚持实行教考分离, 由法学院组织建立课程试题库, 任课教师不命题, 统一集中流水评阅, 确保期末考试的公平性。规定任课教师不命题, 外聘教师不参加评卷工作, 这就给我们减轻了精神压力, 有利于在教学过程中发挥自己的特长, 突出重点难点, 考试前不需要应付学生的“咨询”, 还省去了评卷等分等一系列劳累, 因此在商学院授课比在其他学校授课更加轻松愉快。 (5) 教务管理人员工作热情高、服务质量高, 商学院法学院的教学管理有特色, 适合商学院学生的实际情况, 值得同类学校借鉴、学习。 (6) 注重对学生法律信念、法律素质的培养。能够针对学生的优势和特长进行分类教学, 对外语基础好、研究能力强的学生引导鼓励他们考研, 并为他们积极创造条件;对实践能力强、社交能力强的学生注重引导他们参与司法实践, 帮助学生通过职业资格考试, 提升就业能力。

2. 不足之处:

(1) 个别课程课时可适当调整, 债法和合同法可合并为一门课程。 (2) 教室设备老化, 电脑开不开机, 大教室扩音器出问题, 影响教学。 (3) 杨林校区午休房略显不足, 且管理人员态度较差。

(二) 关于学生学习态度、纪律、素质的看法

1. 优点:

(1) 学生总体学风较好, 学习态度端正, 为人谦和, 具有不畏困难、勇于探索的精神, 课堂纪律、论文写作、司法考试、考研等方面都有出色的表现。 (2) 学生基本功扎实, 多数学生具有较好的综合素质, 说明教育教学工作成效明显。

2. 不足之处:

学生两极分化严重, 部分学生纪律差, 上课迟到, 混日子, 学习态度不端正。

(三) 改进工作建议

1. 大班上课效果不好, 开展课堂互动, 教学秩序不便维持, 建议尽量小班上课。

2. 建议多组织学生参与法庭庭审的观摩活动, 培养学生自觉学习的习惯。

3. 加强学生的纪律教育, 希望辅导员配合任课教师加强学生上课出勤管理。

4. 改进学生与外聘教师的交流方式, 可考虑通过网络、课外活动等方式建立学生与外聘教师的互动交流平台, 加强师生之间的沟通交流。

5. 建议学校定期检查维修多媒体教学设施, 硬件设施陈旧、老化现象较为严重, 教室话筒经常出问题, 又多为大班教学, 严重影响了教学秩序。

6. 加强图书馆建设, 加强网络资源建设。

7. 建议在新校区每栋教学楼的教师休息室配置一台饮水机, 解决教师的饮水问题。

8. 增加新校区的午休房数量, 加强学校后勤服务, 为教学提供应有的保障。

四、通过调查反思我院的教学工作现状及改进措施

(一) 优势与成效

1.教学常规管理制度健全, 常规管理工作落到实处, 课程设置较合理, 绝大多数课程课时安排合理, 教学环节管理严格有序。

2.期末考试坚持教考分离, 注重学生对专业知识的掌握程度, 锻炼学生的社会竞争能力。专业实习、毕业实习、毕业论严格要求, 力求让学生经过四年的学习能够学有所成。

3.我院办学初见成效, 学生考研率连年名列全校第一名, 司法考试合格率可与不少公办院校媲美, 学生考取公务员、司法干部的人数历年增加, 学生的就业率持续提升, 我院在云南省已经享有一定的知名度。

4.设立了多项社会奖学金, 鼓励学生勤奋学习。

(二) 不足与困难

1. 学生的两极分化现象比较严重, 部分学生学习态度不端正, 学习自觉性欠缺。

2.学校进行的考试改革与我院的专业特色有所冲击, 学校要求提高学生平时成绩的比例, 大多数课程采用考查形式代替正规考试, 与法学专业特点有冲突, 不利于学生考研以及通过国家统一的司法考试。

3. 专职教师进修培训机会匮乏, 我院的专职教师鲜有机会出去交流培训, 关门造车不利于吸收前沿知识为己用。

4.师资严重不足, 大班教学效果不好。本院专职教师仅有9人, 不能满足课程教学的需要, 部分课程只能聘请外聘教师, 且外聘教师受时间等限制所承担课程多为大班教学。

5. 学校的后勤管理服务工作不适应教学要求, 教室设备老化的问题迟迟未能解决。

(三) 改进措施

1.加强学生学习态度和学习自觉性的培养, 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专业学习方法。开展专题讲座, 让学生明确自己的任务, 树立学习目标, 学会用法律人的思维思考问题、解决问题, 拥有社会担当, 成为合格的法律人。

2.教师做好教学准备, 提升自身素质, 课堂上增强师生互动, 教、学、管紧密结合, 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教学管理人员和辅导员协助上合班课的教师加强学生考勤管理, 加强对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的督促工作, 进一步建设良好的学风。

4.学校的教学改革与我院的教学管理发生的不协调问题, 将打专门报告请示学校领导, 沿用以往的有效方式进行管理, 尽最大努力维护教学的稳定和教学质量的提高。

5.鼓励专职教师采用多种方式提升自己, 挤时间搞科研, 抓住机会与其他高校的教师进行交流, 纳其精华, 充实自己。

6.师资不足、大班授课问题。每学期向学校人力资源部如实填报师资需求, 逐步招聘优秀教师补充专职教师队伍。做好外聘教师的选聘工作, 尽量聘请教学经验丰富的老师授课, 多开展教研活动, 研究学生学习状况, 力争提升课堂教学效果。

总结:

教学工作评价及建议 篇9

一、当前地方政府利用外资工作评价体系

目前, 各省对市、各市对区 (县) 利用外资工作的考核评价方法大同小异, 主要是注重三个方面。一是指标完成率。年初, 参照往年情况, 上级政府给下级地方政府下达全年外资指标。到年底, 指标完成, 则可以获得指标完成率部分的满分, 否则, 相应扣减一定分数。二是利用外资总量。在不考虑指标基数的情况下, 全年利用外资的总量越大, 得分自然越高。三是增长率。本年度利用外资总量比上年利用外资总量增长幅度越大, 得分越高。此外, 有的地区还加入了合同外资、外资项目个数等一些其他方面的考核内容, 但总的来说, 最重要的还是看地方政府本年度引入多少外资、是否完成指标以及同比增长率。

二、当前地方政府利用外资工作评价体系存在的弊端

现有的利用外资工作评价体系对调动各级政府利用外资工作积极性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近年来, 我国一直是世界上对外资最有吸引力的国家之一, 甚至自2014年起, 我国吸引外资规模超越美国, 成为全球吸引外资第一大国。但与此同时, 必须看到, 现有的外资工作评价体系弊端明显, 越来越不适应下一步利用外资工作的开展。

一是无法客观评价引进外资带来的实际效益。我们引进外资的根木目的是带动我国经济发展, 给民众带来实惠, 这包括带来的先进技术和经验、创造的就业岗位、缴纳的税收等诸多方面。显然, 单纯从引进外资的金额来考核, 是反映不出这些方面贡献大小的。特别是2014年3月1日起, 新修订的《公司法》和《注册资本登记制度改革方案》开始实施, 推行了注册资本认缴制, 降低了外资准入门槛, 大部分行业取消最低注册资本和出资时限的要求, 出资方式、出资时限、出资额等问题交由投资者自己决定。在这种制度下, 可以预见, 外商投资企业的投资规模可能会减小, 外资到账的积极性也会减弱。因此, 以规定时限内注册资本到位数量为基础的外资统计制度已不能准确反映某一地区利用外资水平的高低和利用外资工作的优劣。

二是不利于优化产结构引导经济转型升级。当前, 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 要着力调整经济发展结构, 推动经济转型升级, 实现可持续发展。为此, 利用外资工作也要顺应新常态, 积极引进高科技、产品附加值高、能源消耗少、现代服务业等类型的企业, 对那些高耗能、高污染的企业, 外资金额再大, 也应予以拒绝。但在外资总量考核压力下, 各地为了完成指标, 基本对外资来者不拒, 甚至提出诸如“放宽要求、加快审批、快速投入”一类的口号, 不顾环境和资源压力, 盲目上马各类外资项目, 造成了很多负面影响。

三是地区之间无序的引资竞争扭曲了市场环境。为了完成利用外资指标, 各地政府纷纷出台优惠政策, 这些优惠政策往往包括:根据到账外资金额, 给予企业一定金额的落户奖励;企业购买或租赁办公场所, 给予相应补贴, 或者优惠出让土地给企业建设办公大楼;企业经营的前几年, 按企业税收情况, 以不同形式给予一定比例的返还;以及引进人才奖励、提供人才公寓、解决引进人才户口、为企业高管子女入学就医开辟绿色通道等等。企业往往通过在不同地区的比价, 不断提高自己的谈判筹码, 最终选择条件最优惠的地区。另外, 为了引进项目, 许多地方政府直接策划、组织、承办、参加各种大中型招商引资活动, 甚至给企业各种承诺从其他地区挖项目。例如, 某城区为了从同市的另一城区挖来几家外资银行, 为银行提供了近乎免费的办公场所, 连续3年税收50%返还, 高管个人所得税区级部分全额返还, 最后成功使几家银行迁至该区。但以这种方式招引的项目, 往往难以在当地持久经营, 在约定的经营期限过去后, 企业往往为了获得新的财政扶持, 会再次搬迁。企业的这种非正常的流动扭曲了市场竞争, 而政府用财政资金补贴竞争性企业的做法, 直接或间接参与了微观市场活动, 破坏了正常的市场规则, 扭曲了市场经济体制下应有的公平、公正、公开的基本原则, 导致一些企业与同行企业形成不公平竞争。

四是导致了部分腐败现象的发生。为了招商引资, 各地一般会出台一些招商政策, 但这些政策往往只是面上的。对于一些重要的项目, 经常会采取“一事一议”的方式, 由政府主要领导或集体讨论确定对其的优惠政策。这种“一事一议”的方式, 给了政府领导较大的自由裁量权, 容易导致寻租行为, 从而导致腐败的发生。另外, 为了引进项目, 部分地方在某些方面, 比如规划、用地、环保等方面一路开绿灯, 甚至不惜违反相关的法律法规, 由此导致的一些征地、拆迁引发的社会矛盾和未经过环评上马的项目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的情况时有发生。

三、改进利用外资工作绩效评价体系的几点建议

一是改变利用外资评价思路。改变以往简单的考核总量和增幅的利用外资考核方式, 转而从外商投资产出和效益角度出发, 全面衡量外商投资企业投资规模、税收贡献、技术含量、就业岗位、土地集约、能源消耗、环境保护、社会责任等因素, 综合分析新引进外资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这样一套考核体系, 是一项系统复杂的工程, 需要深入调研分析各项指标所占比重, 而且要因地制宜。比如, 与郊区相比, 城市的核心城区, 土地集约所占的分数可以多一些, 因为中心城区寸土寸金。而能源消耗和环境保护方面, 郊区所占的分数可以相对多一些, 因为高能耗、高污染的企业往往容易落在郊区, 需要更多的给予关注和引导。另外, 在这套体系里面, 应设置一些加分项、减分项和一票否决项, 例如, 引进的是世界500强企业而且恰好是对当地产业提升发展有较大帮助的项目, 可额外加分。通过设置一套科学的评价指标, 引导不同地区、不同城区根据各自情况, 有针对性地开展招商引资, 引导基层政府将优质资源集中到吸引优质项目上去, 把招商变成选商, 选择那些能真正给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带来帮助的项目前来投资。

二是转变招商引资工作观念。政府的经济职能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即宏观调控、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市场监管职能。对于地方政府来说, 主要是后面两种职能。在招商工作中, 政府必须回归工作中心, 更好地为招商引资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环境, 进一步提高公共管理水平, 提高工作效率, 提供良好的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 从而吸引资金和人才的到来。着力去打造好的投资环境, 这个环境是多方面的, 包括法制环境、生活环境、政务环境、产业环境等等。特别是外籍高层次人才, 他们很注重高品质的生活环境, 居住、教育、医疗、卫生、购物、休闲、娱乐等方面必须能做到后顾无忧, 才能对他们具有很强的吸引力。产业环境非常关键。企业所要投资的产业的当地综合情况, 对企业经营成败具有决定作用, 这些情况包括产业链的完整性、当地产业总量、企业共生带来的信息共享、外配配套、人才获得的难度等等。产业集中度越高, 就越能吸引知名企业进入投资。因此, 在招商引资工作中, 政府重要的是做好这些基础工作, 所谓筑巢引凤, 把环境搞好了, 好的企业自然就会趋之若鹜。

三是加强对招商引资工作的监督。为了完成招商引资工作目标, 地方政府有时会做出违背中央精神和国家政策的行为。比如减免税收, 除非符合法定情形, 地方政府是无权减免企业税收的。还有一些企业和个人为了套取政府的补贴, 利用地方政府急于吸引外资的心理, 虚构项目、虚假出资。甚至出现地方政府人员与企业内外勾结作假以完成指标的情况。对于这些违法违规行为, 上级政府必须坚决予以制止, 并在考核中扣减分数, 严重的要给予相应的处理。同时, 对引入的外资企业应进行长期跟踪, 比如5年内, 虽然资金到账了, 但企业未实际经营甚至撤资了, 也应相应扣减分数;相反, 企业效益好、为地方经济贡献大, 应额外加分。另外, 可以建立外商投资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 公示外商投资企业审批、登记、备案、监管、年度报告、获得资质资格以及经营异常名录和黑名单, 营造“一处失信、处处受限”的市场氛围。

参考文献

[1]黄国平.外资优惠政策与外商直接投资的博弈分析[J].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2003年第3期。

[2]郁建兴, 徐越倩.政府招商引资活动的有限性与有效性[J].东南学术, 2003年02期。

教学工作评价及建议 篇10

所谓高职教育教学质量监控和评价体系,就是指高职院校为确保和提高教学质量,依据高职教育教学质量的标准体系,按照既定的教学目标,整合各种教学资源,建构起科学合理的教学质量监控模型,制定出一套严谨、务实、有效的规章制度体系,以对教学过程中影响教学质量的各环节和诸因素进行系统的监督、控制与评价,确保教学过程的各个阶段以及最终结果都能达到预期目标,从而实现高职人才培养目标的教学管理活动。简单来说,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即高职院校通过有机整合直接或间接影响教学质量的各种因素,所形成的一个能够不断提高教学质量的整体系统,主要包括教学质量标准和教学目标的制定,教学质量信息的收集、分析整理、评估、反馈、调控等环节。

高职院校建立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的主要目的,就是把市场和用人单位的需求作为教学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以收集教学工作质量等方面信息为核心,采取一定的制度和办法等机制,加强对教学质量的动态管理,以对正在运行的教学工作状况及达到的教学质量目标作出正确分析和判断,从而及时调控解决教学过程中可能存在的质量问题,促进教师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的提高,以及学校教学目标的实现,并最终推动高职院校的可持续发展。

2 目前高职院校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存在的问题

(1)具体目标不明确。

目前大多数高职院校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的方式,往往沿用的是普通高校或原有中等教育教学的管理模式,更注重对日常教学的常规管理,如听课、评课、学生测评等,没有形成与高等职业教育相匹配的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模式,从而导致教学质量管理的创新意识不强、监控力度不够、规范化管理不细,使得高职院校对培养目标的定位把握不准确,致使质量监控与评价在实际运作过程中流于形式。

(2)监控范围不全面。

多数高职院校更偏重对教学计划、教学秩序,以及课堂教学过程和理论教学过程的监控,而对影响教学质量的其他因素和教学过程其他环节,特别是对实践性教学环节和教学过程的监控力度不够,且缺少对学生素质和实践能力考核的方法和制度。这主要缘于现行的监控与评价体系尚未实现系统化,致使质量监控不到位,造成整体监控的不均衡,导致监控与评价目标与实际出现偏差。

(3)主体对象不完整。

高职院校教学质量的监控体系包括内部监控和外部监控,但目前我国高职院校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工作,通常是由校务处、教学督导室等结构具体负责,还局限于学校内部的自我评价,缺少来自社会、用人单位或行业专家等人员的参与,忽视了社会化质量的评价,造成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与社会实际需求之间存在一定的差距。

(4)督导作用不到位。

当前高职院校教育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的方式,主要有教学检查、教学督导、听课和评课、学生测评等质量评价机制,评价的客体主要是教师,更强调对教师教学过程的监督,却忽视了对教师自身价值实现的引导,导致教师积极性不高、配合不好,使得监控和评价的激励和导向作用未能充分发挥。

(5)反馈落实不及时。

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对监控结果和评价数据处理手段欠科学,使得监控与评价各环节之间缺乏一定的连续性,造成对教学监控与评价过程中发现的问题,不能做出快速的反应,跟踪检查不到位,而且缺少相应的解决措施和办法,导致有些问题反复出现,不利于整体教学水平和质量的提高,失去了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的真正意义。

3 完善高职院校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的建议

(1)构建多层次的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运作模式。

在实施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时,首先应树立全面质量管理理念,鼓励教师、学生及社会或企业人员等多方力量的参与,建立起完善的监控网络,加强学校内部和社会外部对教学质量的监控与评价,进一步拓展教学监控范围,实现对教学各环节监控的全覆盖;同时应以市场为导向,以就业为目标,以提高专业素质为突破口,重点突出对技能培养和实践教学的监控,加大资金投入,建设校内外实习、实训教学基地,真正抓好实践教学环节的质量管理,保证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培养一批高技能、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

(2)构建多元化的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规章制度。

一是制定教学质量评价标准。根据社会对高职人才的需求变化,及时对高职院校的学科建设、培养方案、课程体系、教师教学、学生学业评定内容作出相应的调整,制定出符合高职教育发展的综合评价标准。二是建立教学质量监控工作制度,包括人才培养方案、教学规范、教学计划、教学工作考核办法等各种教学管理制度,以硬性制度手段对各项教学行为进行规范和约束,真正做到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的科学化、制度化和标准化。三是建立教师教学工作激励机制。在对教师教学行为进行严格管理的同时,应制定相应的激励机制,加强对教师教研活动开展及自身价值实现情况的监控与评价,从而最大限度地调动教师的积极性,激励和鞭策教师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和水平。

(3)构建多方位的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反馈体系。

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的重要环节,就是对监控和评价中发现的问题,及时制定解决方案和措施,以更好地对教学行为进行调控和改进。因此,应建立有效的信息处理和分析系统,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改进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手段,做好对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反馈信息的收集、处理,加强对教学质量的动态管理,并形成定期汇报和预警制度;同时,畅通信息反馈渠道,指定掌握教学质量情况的专职人员,对反馈回来的意见和建议进行跟踪问效,切实保证问题的解决和落实,提高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崔晓琳.对高职院校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的几点思考.价值工程,2010(20).

[2]何玉付等.高职院校教学质量监控和评价体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6).

教学工作评价及建议 篇11

1993年,吴良镛先生第一次正式提出建立“人居环境科学”,并在《人居环境科学导论》中提出了人居环境理论分为传统建筑学阶段、广义建筑学阶段和人居环境科学阶段,且包含“五大系统”、“五大层次”以及“五项原则”[7],为评价我国人居环境奠立了理论基础。封志明等[8]选取地形、气候、水文、植被等自然因子,构建了中国人居环境自然适宜性评价模型,定量评价了中国不同地区的人居环境自然适宜性。另外,其他学者[9-13]从不同层面,采用定性定量的方法开展了人居环境相关研究。总体上看,我国现有人居环境评价基本上是沿袭西方建成环境评价学的体系,评价方式是一种以概念评价、事后评价为主的主观评价[14]。人居环境评价的研究成果大部分定位于空间表述,以交流与合意、分析和决策为目标的研究很少,人居环境的价值化评价和政策效果的分析相对薄弱[15]。

为了表彰在城乡建设和管理中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改善城乡环境质量,提高城镇总体功能,创造良好的人居环境方面做出突出贡献的城市、村镇、单位和个人,原建设部于2000年设立了 “中国人居环境奖”,这是当前国内城镇建设的最高荣誉奖,它的设立对于促进中国城市的健康发展起到了积极的引导作用。但是,由于地域空间差异、文化风俗差异、城市发展阶段差异等客观原因导致人居环境评价过程中面临一些实际问题,亟须解决。

一、人居环境评价机制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评价标准混乱问题突出

2010-2012年开展的适合中国国情的人居环境评价机制研究发现,至2010年底,全国287个地级以上城市中,80.1%的城市提出“生态城市”建设目标,其中,东、中、西部地区分别有87.0%、77.3%、72.6%的地级以上城市提出这一目标;全国46.3%的地级以上城市提出建设“低碳城市”目标,东、中、西部地区分别有52.2%、44.5%、38.7%的地级以上城市提出此目标。另外还有诸如“低碳生态城市”、“绿色低碳生态城市”、“生态宜居城市”等多个名称。但由于没有统一的标准和要求,各个地区都在给自己的低碳、生态建设划定标准,比如杭州出台了50条“低碳新政”,无锡则建立了6个低碳体系,地区各企业纷纷制定了独立的指标体系,最终导致标准参差不齐。

(二)评价指标脱离实际情况严重

现有指标过度注重指标数据的可获得性,导致很多与民生相关的指标没有纳入人居环境指标体系。调研发现,人居环境中居民最关心的三个问题分别是空气质量、住房问题、养老服务问题,但在联合国人居奖和中国人居奖指标体系中均缺乏足够的考核指标。在居住环境方面,反映问题比较多的是物业管理,很多老城区基本处于无人管理的状态。在城市景观标识设计、建筑风格方面,老城区主要路口与地段缺乏具有特色的标识,甚至没有道路标识。在城市管理方面,食品卫生、交通秩序及市场管理的居民满意度评价较低。

(三)评价奖项影响力弱

自1989年联合国人居署设立联合国人居奖以来,中国已16次荣获联合国人居奖,1次年度联合国人居奖特别荣誉奖,而自2000年原建设部设立中国人居环境奖以来,全国仅有28个城市获得“中国人居环境奖”,360个单项获得“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调查发现,在与城市人居环境相关的各类评比奖项中,人居环境奖的影响力目前较弱,不仅远远低于“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卫生城市”等部委的荣誉奖,在媒体和公众中间的影响力也不如一些商业调查机构的评比结果。比如零点调查公司、美世公司的调查评比结果每年都被媒体和社会广泛引用,但人居环境奖的“曝光率”则微乎其微,因此,其它部门开展的对改善人居环境实施效果很好的项目未能参加申报。

(四)人居环境公共参与程度低

调研发现,就改善人居环境状况所依靠的主导力量来看,26.6%的市民认为需要依靠提高公众的人居环境意识,50.7%的市民认为是依靠政府的高度重视和执法力度的加强,22.7%的市民认为是增加财政投入力度。由此可见,公众对人居环境建设依赖政府的思想依旧严重。另外,通过对居民自觉参与改善人居环境行动的调查发现,21.1%的家庭进行生活垃圾分类处理,49.6%的家庭偶尔会分类处理,29.3%的家庭表示从未考虑过。25.1%的家庭对日常生活用水进行回收利用,49.8%的家庭偶尔会这样做,18.3%不会进行回收利用。调查还显示,27.2%的市民对于人居环境遭受破坏或污染问题举报过,64.5%的市民表示没举报过,8.3%的市民不关心这类问题。

二、人居环境评价机制不足的主要原因

(一)奖项仅是激励性标准

联合国人居环境奖是为了使国际社会和各国政府对人类住区的发展和解决人居领域的各种问题给予充分的重视,而鼓励和表彰世界各国为人类住区发展做出了杰出贡献的政府、组织、个人的奖项。该奖项并非承认某个城市居住环境的优越性,而是承认政府、组织或者个人为改善人居环境所做的贡献。中国人居环境奖是为了表彰在城乡建设和管理中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改善城乡环境质量,提高城镇总体功能,创造良好人居环境方面作出突出贡献的城市、村镇、单位和个人。因此,无论联合国人居奖和中国人居环境奖,都仅仅是一种激励性标准,不是一种专门评价人居环境优劣并给出指导性意见的考核标准,对人居环境的规划、建设、管理的促进作用十分有限。

nlc202309020659

(二)部分指标脱离实际

我国不同地域的城市,发展阶段与自然环境差异十分巨大,这要求人居环境建设要因地制宜和评价指标有足够的弹性才能对不同地区的人居环境改善起到指导作用。而现有指标在此方面存在明显不足。

一是指标的选取和定值缺乏地域特色。现有指标过分强调普适性和城市间的可比性,其筛选大都基于统计部门和地方政府部门的统计数据,无法反映城市间相异的特征性要素的状态水平,缺乏针对性。二是评价指标体系缺乏动态性。人居环境发展目标是随着人们需求的改变而不断反馈并逐步建立新目标的过程,指标应反映不同发展阶段人居环境建设的特点,随着城市建设的进步而有所不同,而事实并非如此。三是指标一刀切,刚性有余,柔性不足,缺乏分级分类考虑,可操作性差,既不利于发达城市向更高水平的迈进,又限制了欠发达城市建设人居环境的信心。四是城市规划的制定与实施脱节严重。目前我国人居环境缺乏独立的规划,指标落实只能依附于传统的城市规划而难以实施,一方面归结于传统城市规划编制过程漫长、任务繁重,部分规划的内容空泛而缺乏可操作性,限制了人居环境目标的有效实施;另一方面在于人居环境指标牵涉编制部门、实施部门、管理部门,部门间责任不明确,协调困难,导致城市规划编制与人居环境建设实施脱节。调查发现,全国多处新城公共建筑富丽堂皇,道路超前的宽,景观面积超前的大,而住房价格虚高,住宅大量空置,街道空旷无人,变成名副其实的“龟城”、“空城”、“卧城”、“鬼城”。

(三)缺乏长效管理考评机制

长期以来,粗放型的经济发展模式和资源掠夺式的开发,造成不少地方生态环境遭到破坏,建设速度往往赶不上破坏速度,人居生态环境仍在继续恶化。由于经济利益的驱使和管理层缺乏人居环境长期管理意识,部分城市在争人居环境奖的时候,大搞人居环境建设,一旦评上后,对人居环境的管理重视程度明显下降,人居环境质量甚至回到评价前的水平,“为评奖,重建设,轻管理”的现象普遍存在,人居环境“低水平重复建设”现象严重。

(四)公众参与流于形式,不影响实际决策结果

调研发现,部分地方政府为短期快速提升政绩,对一些明显破坏人居环境的污染项目视而不见,实施边建设、边规划、边审批的“三边工程”工作程序。决策信息资料的提供局限于“决策讨论圈”,社会公众难以影响决策。决策评估上,重视决策意图贯彻,重视经济效益,轻视环境和社会效益。决策氛围上,突出决策的保密性,忽视决策的公共性。决策责任追究上,由于缺乏集体性决策程序,事后的决策责任追究困难。基本上,公众参与沦为一种程序,严重打击了公众参与的积极性。

三、完善适合中国国情的人居环境评价机制的对策建议

(一)构建适合中国国情的人居环境评价标准

树立人居环境的正确导向,完善人居环境标准的考察内容,全面贯彻落实以人居环境质量为核心的精神,引导参评城市树立注重质量的良好氛围。加大生态文明与城镇化质量等相关内容的考评,避免城市功能定位不明、千篇一律、盲目追求“大而全”等粗放发展现象的发生,加强对城区盲目扩张和老城改造、交通拥堵、环境污染、公共资源等内容的考察。制订人居环境分级和分类评价体系,增强人居环境评价标准对不同地区人居环境实践的导向作用,突出人居环境建设的阶段性、地域特色和多样性。完善单项指标的指标解释、计算方法、数据来源以及评价要求,提高指标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

(二)严格人居环境考评机制,注重考核实效

严格申报条件,对造成严重影响的群体性事件、重大安全生产或生态环境事故,实行一票否决。确保申报材料的真实性,不得出现虚报、谎报的情况,一经查出,严肃处理。严格考核程序,建立人居环境考评机构,实行相关机构日常考核和年度考核制度。建立城市人居环境规划编制审查制度,加大人居环境指标在建设、管理全过程中的落实力度,凡是偏离既定目标或已批准规划而无法纠正的,应除名并通报批评。制订人居环境检查评比制度,开展对全国各类生态城的评比考核工作,切实提高考核标准对改善人居环境质量的指导作用。

(三)建立人居环境监督管理长效机制

加强对获选城市的人居环境质量后评估,防止规划实施偏离既定目标,定期对规划进行回顾修正,有重大修改的应报规划审批机关重新批准。建立科学发展统计监测平台,编制人居环境综合指数和居住环境、生态环境、经济发展指数和社会和谐等分项指数,加强对城市人居环境质量的动态评估和考评指标指数的测评,测评结果在国家级主要媒体上公开发布,接受社会监督。统筹开发人居环境监测管理系统、人居环境应急指挥系统,打造“以统为主、统分结合”的数字化人居环境管理系统,建立适合的人居环境建设和管理要求的高水平人居环境科技机构、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和企业技术中心等,提升人居环境管理水平。

(四)加强宣传与引导,扩大人居环境奖项的影响力

加强学会、NGO等社团组织在组织申报工作、组织专家推荐与评选工作、后评估工作方面的作用。调动地方城市积极性,组织创建城市市长和相关负责人学习研讨联谊会,发挥中国人居环境奖获奖城市的示范带头作用,共同研究和探讨人居环境建设的新理念,互相学习和交流。主办“中国人居日” 宣传活动,总结中国人居环境建设的经验和教训,充分唤起社会对改善人居环境的紧迫性和重要性的认识。

(五)建立切实有效的公众参与制

打破“一把手”独断决策的局面,形成专家评审、公众参与、政府决策三位一体的考评机制。真正做到决策必咨询论证、决策必专家评议、决策项目必社会公示,公众意见必政府考虑。优化公众参与流程,拓展公众参与途径,加大专业社会调查机构对城市人居环境问卷群众满意度和人居环境公众评分的调查,提高群众人居环境评价的权重,凡群众满意度不合格,不纳入当年考核评价范围。加强公众参与的制度化、程序化和法律化,提升公众参与人居环境建设的社会责任感与使命感,有效激发其参与热情。

nlc202309020659

参考文献:

[1] Davis J. E. Fundamental of housing study: Determinaltion of fact or basic to an understanding of American housing problems, New York: AMS Press,1938.

[2]联合国人居计划.城市指标指南:监测的人居议程和千年发展目标[R].纽约,2004.

[3]联合国.可持续发展指标:框架与方法(第三版)[R].纽约,2007a.

[4]联合国.可持续发展指标:指导原则与方法(第三版)[R].纽约,2007b.

[5]全球城市指标评估与监测城市绩效的一种综合方式(摘要报告) [R].全球城市指标机构. 2009,多伦多.http://www.cityindicators.org/

[6]西门子公司.欧洲绿色城市指数.欧洲主要城市环境影响评估[R].经济学人智库,2009,慕尼黑,德国.

[7]吴良镛. 人居环境科学导论[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222).

[8]封志明,唐焰,杨艳昭,等. 基于GIS的中国人居环境指数模型的建立与应用[J].地理学报,2008(63):1329-1336.

[9]胡武贤,杨万柱. 中等城市人居环境评价研究[J].现代城市研究,2004(4):38-41.

[10]刘颂,刘滨谊. 城市人居环境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城市规划汇刊,1999(5): 35-37.

[11]李雪铭,姜斌. 城市人居环境可持续发展评价研究: 以大连市为例[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2(12):129-131.

[12]李王鸣,叶信岳. 城市人居环境评价—以杭州城市为例[J].经济地理,1999(19):38-43.

[13]宁越敏,查志强. 大都市人居环境评价和优化研究—以上海市为例[J].城市规划.1999(23):15-21.

[14]祁新华,毛蒋兴,程煜,等.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人居环境理论研究进展[J].规划师,2006(22):14-16.

[15]高晓路.人居环境评价在城市规划政策研究中的工具性作用[J].地理科学进展,2010(29):52-58.

(责任编辑:赵静)

规划环境影响评价范围界定及建议 篇12

1 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范围研究

1.1 相关法律界定的范围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第七条规定相关部门对组织编制的土地在开发利用规划中应该进行环境影响评价, 并编写环境影响说明书[1]。同时我国的《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条例》指出相关部门应该针对土地开发以及专项规划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另外国务院的其他文件对环境影响评价进行了补充说明。但是从总体上来说国家相关部门和文件并没有对规划环境影响评价进行清晰的界定, 从而使得《环评法》无法得到执行[2]。

1.2 规划环境影响评价范围的分析

虽然我国对于规划环境影响评价范围没有明确的界定, 但是根据法律最高的原则, 《环评法》已经对我国环境影响评价工作提出了具体的要求, 因此在实际工作中, 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应该以《环评法》作为行动指导, 进行评价工作。同时地方与相关部门的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文件不能与《环评法》存在冲突[3]。笔者将以此为基础探讨个人对规划环境影响评价范围的界定。国家法律规定相关部门应该对城市建设的专项规划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并编写相关的内容文件, 该文件种类主要包括一、环境影响分析的规划该篇章中包含的内容主要有专项总体规划等。二、对环境影响报告书进行编写的规划, 该规划内容主要包括控制性的规划和项目专项规划等[4]。

2 界定规划环境影响评价范围的建议

2.1 依据相关法律明确范围

根据我国相关法律对规划环境影响评价范围的界定, 相关管理部门可以仔细阅读, 明确哪些规划需要编写相应的环境影响报告, 哪些报告可以以篇章或书的形式呈现, 从而明确环境影响评价的规划层, 有效的开展工作。

2.2 结合实际情况明确评价范围

我国城市专项规划的范围较广, 数量和规模都较大, 因此相关部门应该结合实际情况有选择性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工作, 编写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如城市绿地专项规划则不需要另外进行环境影响评价, 因为该项规划就是为了改善城市环境而制定的。一般来说需要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的规划主要是那些对环境容易产生不良影响的专项规划。相关管理人员应该根据城市经济与技术发展的水平, 确定哪些项目需要进行环境影响评价, 哪些不需要。总之相关部门在制定规划环境影响评价范围的文件时应该结合城市发展实际情况以及环境保护和以往经验为依据, 提高文件的可操作性, 以此为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工作提供指导。

其次, 对于目前《环评法》没有明确规定的规划环境影响评价项目, 应该根据项目影响的大小, 将其纳入环境影响评价范围之内。如对于城市总体的规划项目, 该规划项目是整个城市发展的指导性文件, 更是区域规划的依据。因此总体规划应该具有综合性、前瞻性、全局性等。因此做好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确保其规划的合理性具有重要的作用。目前相关部门没有将城市整体规划纳入环境影响评价范围和体系之内, 需要相关人员加大研究力度, 根据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之间的关系, 制定可靠的环境影响评价条例, 并选择具有评价意义的项目和代表性的参数作为工作的主要内容, 以此提高环境影响评价的意义和作用, 促进城市规划相科学合理的方向发展。

3 结语

虽然我国对于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没有明确的范围界定, 但是《环评法》作为我国法律的组成部分, 其具有法律的强制性, 相关部门颁发的环境影响评价指导文件不能与其存在冲突。因此相关人员应该在《环评法》的基础上, 研究规划环境影响评价范围, 并增加环境影响评价的可操作性, 合理的确定评价规划项目, 明确规划环境影响评价范围, 提高评价工作质量, 编写科学的真实的环境影响报告书, 为城市规划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 为城市的发展和环境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促进和谐社会的构建。

摘要:随着我国相关环境影响评价和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法律的出台, 为我国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工作提供了明确的指导。这也使我国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工作进入一个新的时期。由于我国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工作起步较晚, 因此到目前为止在我国对规划环境影响评价范围还没有相关的文件进行具体的、明确的说明, 这非常不利于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发展。因此在我国相关环境影响评价法律范围之内加强对规划环境影响评价范围界定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就规划环境影响评价范围界定进行了探讨, 并提出了相关建议, 以此促进我国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发展。

关键词:规划环境影响评价,范围界定,建议

参考文献

[1]赵慧, 秦明周, 王猛.关于环境影响评价问题的思考与建议[J].周口师范学院学报, 2011, (01) :236-238.

[2]陶平.城市总体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探讨[J].辽宁城乡环境科技, 2012, (06) :63-65.

[3]杨洁, 毕军, 顾朝林, 周鲸波.城市规划的环境影响评价研究初探[J].环境污染与防治, 2012, (06) :612-613.

上一篇:生态技术策略下一篇:师德与师生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