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工程监理研究(精选9篇)
三峡工程监理研究 篇1
按照国务院三峡办的有关要求, 国家电网公司将于2009年底出版“三峡输变电工程总结性研究论文集”, 该论文集在归纳、整理已发表的相关论文的基础上, 将继续征集新论文, 欢迎从事三峡输变电工程建设的专家、学者和工程技术人员将与《电力系统自动化》征稿范围有关的成果向本刊投稿。来稿要求为未公开发表的成果, 请勿一稿多投。征稿截止日期为2009年8月20日。来稿请注明“三峡输变电工程建设论文”。
投稿邮箱:aeps@sgepri.com (邮件主题务必含“toaeps”)
三峡工程监理研究 篇2
三峡监理信息管理工作的主要内容包括:
(1)信息的采集、归类整理、加工存储和信息发布共享。
(2)重要信息及时发布和传送给有关单位、部门领导和业主。
(3)定期编制监理日报、周报、月报、年报呈报业主单位和有关单位。
(4)按需要汇编各种报告,其中包括:向专家组汇报材料、稽查报告、自查报告、工程安鉴(自检)报 告、工程验收报告及各种专题报告等。不仅数量多、内容广范,而且时间要求紧。
(5)监理工程项目竣工后,按照业主要求和档案管理的有关规定,应及时整理和移交监理工作档案资料。
1.2 三峡监理信息管理工作的一些特点
(1)监理信息的介质和形式呈现多样性。监理信息包括有监理工作日志、各种会议记录和会议纪要、设计文件和图纸、各种往来文涵、各种报表(包括计划、进度、质量、投资)、各种合同信息文件、工程图片、录像等多种多样的形式和内容,造成监理信息管理手段的复杂性。
(2)监理信息源和信息存储介质分散在监理单位的各级部门和具体负责人手中,增加信息集中管理的难度。
(3)监理信息要求准确性、真实性和实时性,必须随时收集到最新准确无误的各种资料信息。
(4)根据需要,必须在极短时间内查找出与某工程相关的各种信息,加以整理汇总及时向业主和有关部门提供材料或报告。1.3 解决方法
综上所述,作为现代化的监理信息管理仅靠计算机单机管理是不可能的。而且仅靠单纯的计算机联网,只能解决信息的共享问题,却不能解决信息的快速进行查询和大量信息的管理问题。只有在计算机网络基础上开发“监理信息管理”系统,才能把监理信息管理水平提高上一个新的台阶。
由于监理信息是一种形式多样的“多媒体”信息,而且其中大部分是属于“非结构化”的信息,并且信息管理过程就是一种“工作流”的处理过程。因此开发监理信息管理的软件平台应该具备解决上述问题的功能。
经深入调查和分析比较,我们认为采用LotusNotes群件开发平台开发监理信息管理系统较为合适。采用LotusNotes开发平台的优点
Lotus Notes是先进的群件平台,全面实现了对非结构化信息的管理和共享;内含强大的工作流软件开发环境;是群组协同工作和办公自动化系统的最佳选择。
群件是利用计算机和通信网络为群体提供使之可协同工作的系统,它建立在以下5种技术的基础上:
(1)媒体文档管理;(2)工作流;(3)电子邮件;(4)电子会议;(5)计划图表。
多媒体文档管理系统的单元是“文档”,一个文档可包含文本、图像、图形、声音和视频信息。
工作流定义了操作方式,它规定了必须按某种访问方式进行操作以及在异常情况发生时的处理方法。
电子邮件提供了按工作流传送信息的方法。
电子会议分为实时性和随时性2种,“实时性会议”允许成员组之间相互合作来完成一个共同的项目,“随时会议”使得人们在任何时侯都可以参加小组讨论。
计划图表可以完成安排会议日程、控制项目进展等工作。
Lotus Notes是用文挡数据库实现多媒体文档管理的,并支持客户机/服务器工作方式。通过文档数据库,用户可以在网络上存取追踪储存和组织信息,每个数据库可包含若干不同形式的Notes文档,存放在一个或多个服务器上,让许多用户共享。Notes文档的结构是由表单定义的,表单中包含了各种各样的域,Notes文档就是数据库的记录。用户可通过视图来浏览Notes文档。
为了保证信息的保密性和安全性,通过数据库的“访问控制清单”和“访问权限的级别”严格控制用户对数据库资源的访问。
Notes软件还具有以下几项特点:
(1)标准的Notes数据库操作界面。一旦用户掌管了一个Notes数据库的应用,便可操作任何Notes数据库,因为Notes数据库的菜单命令和编辑操作对所有数据应用都是相同的。
(2)方便的电子邮件系统。利用Notes电子邮件系统可以在Notes用户间方便地传送各种文件。
(3)实用的全文检索功能。Notes提供了对文档型资料的全文检索功能,从而可以灵活快速、准确地找到所需要的文档。
综上所述,应用Notes群件软件平台进行监理信息管理,可以较好地克服信息管理工作中所面临的一些难题,并能大大提高监理信息管理的水平。西北院三峡工程监理中心的Notes群件系统的软硬件配置
为了应用Notes群件软件管理监理信息,西北院三峡工程监理中心组建了28台微机的星型局域网络。
其软硬件配置如下:
(1)网络操作系统采用中文Windows NTServer 4.0;
(2)Lotus Notes 4.5中文版;
(3)一台PentiumⅢ450/64M/6.2G作为主域控制器(Primary Domain Controller,PDC);
(4)一台IBM Netfinity 3500(PentiumⅡ266M/64M/4.0G)作为Notes服务器,并兼作备份域控制器(Backup Domain Controller,BDC);
(5)26台Windows98平台的Notes工作站。开发Notes监理信息管理系统的规划、步骤与实施
开发一个完整的“监理信息管理系统”,是一个浩大的系统工程,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和物力,并消耗较多的时间,根据西北院监理中心的具体情况,为了缩短开发周期,使开发成果能及早应用于生产,开发原则为:
统一规划,分批实施;先易后难,急用优先;
一边开发,一边试用;征求意见,逐步完善。
根据西北院三峡监理中心所承担的任务和特点,经过分析,确定开发并完成投入运行的Notes文档库有:
(1)图书、资料库;工程图纸库;工程图片库;
(2)监理细则库与规划库;监理报告库;技术规定库;
(3)监理日报填报库;周报填报库;月报填报库;
(4)施工监理周报、月报、年报、向专家汇报材料、各阶段验收报告库;
(5)承包商计划库;进度分析库;
(6)质量月报库;质量简报库;温控周报库;温控月报库;厂坝混凝土裂缝库;厂房混凝土裂缝库;安全周报库;
(7)收文库;发文库;会议纪要库;
(8)合同变更与索赔库;
(9)天气水情库;
(10)设备管理库;人事管理库;
(11)监理中心简介库;监理中心公告库;
(12)职工讨论园地库;电子期刊库。Notes监理信息管理系统在信息管理中发挥的作用
(1)利用Notes监理信息数据库查询各类文件比手工查询快几百倍。例如人工查询历史收、发文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由于历史的收、发文文本早已归档入库,只能在收、发文登记册上查询,往往查询者对所要找的文档的编号、登记日期、文件标题等要素记忆模糊,浪费大量时间后仍然一无收获。而利用Notes监理信息数据库查询历史文档极为方便,只需输入文档的编号、或登记日期、或文件标题、或单 →关键CH(开始)位部门、或作者、或关键词、或文档文本中的内容词 关键CH(结束)← 等一个或数个要素,即可快速查找出所需的文件。
(2)利用Notes监理信息数据库中的各种信息编制施工监理周报、月报、年报、各种汇报材料及各阶段的工程验收报告,不仅加快了速度、提高了质量,而且便于各种报告的查询。例如编制施工监理周报,以往由各项目部的内业人员将手写稿送交信息室,经汇总编辑输入成“周报”电子文档,再印刷出版。由于各项目部的手写稿内容不规范、送交时间不统一(拖后时间较多),造成汇编工作量大、不能准时出版的情况时有发生,而且不规范的原始手稿用来存档也不合适。现在利用Notes周报填报库汇编监理周报就十分方便,各项目部的内业人员按数据库 内标准格式的“表单”准时填写数据,信息室人员可同步获取这些数据信息,经拷贝(不用录入)立即可汇编成监理周报。而各项目部填报的标准格式的“表单”,将自动长期保存在数据中,供备查。
(3)保存在Notes监理信息数据库中的监理信息具有共享性,可提供给全体监理人员共同使用,克服了以往监理信息保存在个人手中很难查询的弊端。例如编写向专家组汇报的材料,需要用到大量的各项目部的内部资料,以前这些资料一般都保存在各部门计算机个人目录下,当资料保管人不在时,这些资料很难找到,严重地影响了汇报材料的编写。现在要求各部门将重要资料必须保存到Notes相应的数据库中,克服了分散资料难以查找的困难。另外在编写各种报告过程中,会对各项目部所提供上来的数据资料中的错误进行改正,而保存在个人手中的数据资料错误没有改正,在编制下一个报告时这些错误又将重复出现,现在所有的数据资料均保存在共享数据库内,就可避免错误重复出现。
(4)计算机病毒、硬件设备故障、系统软件故障、使用误操作等因素,极易造成保存在个人计算机中的数据资料丢失,后果极为严重。由于经常对保存在Notes数据库中的监理信息进行备份,比保存在分散单个计算机上要安全得多。
(5)由于大量的监理信息存储在Notes监理信息管理数据库中,监理中心的所有职工均可依据所给予的权限查看相应的资料,大大减少了各类文件的印发量,有效地减少了纸张和打印的消耗量。结论和建议
(1)作为现代化的监理信息管理仅靠单纯的计算机联网,只能解决信息的共享问题,却不能解决信息的快速查询、大量信息的加工处理及信息流的控制问题。因此开发一个好的监理信息管理系统,对提高监理信息管理是必不可少的。
(2)开发Notes软件平台监理信息管理系统,可以较好地克服信息管理工作中所面临的各种难题,是一种最好的选择。
(3)开发监理信息管理软件,不可贪大求全,要根据监理单位的实际条件来确定软件系统的规模、功能,量力而行。
(4)开发监理信息管理软件,应按照软件工程方法进行。先进行需求分析,后开发软件。由于一开始用户对需求的慨念比较模糊,所以刚开发出来的程序往往不能满足用户要求,必须根据用户反馈意见,重新修改设计和编制程序,往往要经过几次反复循环才能开发出较好的软件。
(5)由于一个工程的监理周期较长,而计算机硬件、软件系统平台发展又太快,有些应用软件在监理周期中被淘汰,造成监理初期保存的电子文档,在监理中后期无法打开调用(例如三峡一期工程的监理规划和细则的电子文档,在后期已无法打开)。为了更好地管理和长期保存监理信息的电子文档,要求各部门录入计算机的文本文件统一采用Mi-crosoft Office的软件;各部门绘制的图形文件统一采用AUTOCAD的软件。因为这些软件平台具备良好的向前版本兼容性。对特别重要的电子文档建议采用纯文本文件格式保存,将不受软件平台变化影响。
(6)为了减少文档库的存储容量可以采取以下一些措施:
对各种图形、图像文档必须作一定处理。例如对图像文件一般均采用JPG的压缩格式进行存储;对Autocad的DWG图形文件一般可采用WMF的格式进行存储;对巳有的印刷文件,可先用扫描仪输入计算机变成图像文件,然后用文字识别软件自动转化成文本文件。采取上述措施后,图形、图像文档的存储容量可缩减几十倍。
(7)为了避免因硬件故障而造成监理信息的丢
失,必须定期从服务器中将一些有保存价值的信息备份到光盘中。避免采用软盘作为长期保存信息的介质,因为软盘介质本身就不易久存。
(8)计算机病毒和网络黑客是监理信息管理系统的最大杀手,必须花大力气作好计算机病毒和网络黑客的防治。要购置正版杀毒软件,随时更新病毒库,给所有的服务器和工作站都安装杀毒软件,还必须对全体职工进行计算机病毒防患知识教育。
(9)为了提高对“Lotus Notes群件平台”的应用水平,必须对全体职工进行计算机、网络和Notes操作的应用培训。
(10)应用Notes群件软件管理监理信息,必须有总监和技术领导直接参与,这是应用成功的关键,考虑到他们输入汉字有一定困难,故应该给予他们配置“笔式汉字输入”或“语音汉字输入”设备。
(11)开发Notes文档库时,应尽量使操作界面清晰简便,而且不同库的操作界面应尽量相似,以利于用户的使用。
三峡工程监理研究 篇3
关键词:水轮发电机组,轴电流,绝缘监视,工程应用
0 引言
三峡水力发电厂左右岸电站共安装26台额定容量700 MW的水轮发电机组,首台机组于2003年7月投运,最后一台机组2008年10月提前计划一年投产。水轮发电机组分别由ALSTOM、VGS、东电、哈电四个主机厂家供货,均采用发电机具有两个导轴承的半伞式结构。
众所周知,由于静电效应、恒定或交变的轴向磁通以及交变磁通与机组的轴-轴承-基础回路的交链的存在,会使得水轮发电机的转轴上产生感应电势。水轮发电机大轴可以通过水轮机叶片或专门的大轴接地碳刷接地,该感应电势对地电压不会太高,发电机上端轴轴电压一般不超过2~3 V,三峡电站机组的轴电压也大致处于这一水平。但是由于发电机结构的差异,某些机型轴电压偏高,峰值甚至达数十伏。
由于一般轴承与大轴间只有不到1 mm的油膜间隙,若出现轴承局部绝缘损坏,在轴电压的作用下,将会使油膜击穿放电,对轴瓦造成电击侵蚀,同时使润滑油劣化进一步恶化轴瓦的运行环境,最终可能造成轴承震动增大,甚至烧瓦的恶劣后果,所以对于发电机组大轴绝缘的情况应严密监视,防止轴电流穿过轴承与大轴间的油膜。
1 轴CT测量方法的问题
为了保护发电机组轴瓦,国内普遍采用轴CT的方法,通过测量轴电流来间接测量轴绝缘,并通过保护测量装置发出信号或解裂停机。
尽管轴电势数值不大,但由于转子轴内阻很小,如果它沿轴承和底板形成闭合回路,轴电流可达较大数值。轴电流互感器在设计上一方面考虑安装拆卸方便性,设计成两瓣或者四瓣结构,另一方面考虑监测的灵敏性,铁芯采用特殊硅钢片卷绕,可以检测出1 A以下的轴电流。
三峡电站的水轮发电机组大轴的四部轴承布置如图1,由于发电机组结构和安装位置的限制,轴CT安装于转子上方,在正常情况下,大轴绝缘情况良好,轴电流应接近于0,即便考虑大轴对地分布电容的影响,由于分布电容小、轴电压低,轴电流数值也应该非常的小。对三峡电厂部分机组的轴电流、轴电压测量值如表1,从数值上看,正常情况下,受发电机内部杂散电磁场的影响,轴CT送出的电流已非常大,甚至已经远远超出了轴电流测量装置的量程,即便更换量程更大的电流测量装置,为了保证装置在机组正常运行情况下不误动,也需调高测量装置动作值,而测量装置定值取得太高,对轴瓦的保护作用将大大降低,因为即便是小于1 A的电流长期存在于轴瓦之间,最终也会损伤轴瓦。
由于发电机内部电磁场分布复杂,轴电流互感器既要准确测量到1 A以下的轴电流,又要不受发电机内部杂散磁场的干扰是非常困难的,测量出来的电流往往偏差非常大,没有参考价值,因而基本不具备保护发电机轴瓦的功能。
2 轴绝缘监视方案
显然,采用轴CT检测轴电流作为三峡的大型水轮发电机组轴瓦保护的方法并不适用。仔细研究图1中水轮发电机组大轴的四部轴承的相对位置,大轴接地碳刷非常接近推力和下导轴承,对于沿大轴轴向分布的大轴感应电势而言,推力和下导轴承与大轴接地点基本等电位,在推力和下导轴瓦间不会形成有害的电流,主机厂家设计的轴CT安装位置也只能反应上导轴承的绝缘状况,事实上我们要防范的仅仅是上导绝缘损害后,轴电压击穿轴承油膜间隙形成的轴电流烧伤上导轴瓦,因此只要保证大轴与上导的绝缘良好,即可保证没有轴电流穿越上导轴承对其形成伤害。
由于目前国内外并没有专门用于大轴绝缘监视的设备,我们选用了德国GMC公司生产的型号为SINEAX V 604的可编程通用变送器,利用它的电阻测量功能,对上导绝缘情况进行监视,该装置能够根据测量范围,自动设置60µA至380µA的参考电流用于电阻测量,实测开路电压不大于3.7 V,测量装置本身不会对大轴绝缘造成损伤,电阻测量范围为0~5 000Ω并可整定,三峡电站机组报警值整定为2 500Ω,具体回路接线如图2。
大轴与上导轴领间垫有绝缘层,并在绝缘层间隔有一层导电铜箔,我们利用此结构和三只碳刷分别测量大轴与铜箔、铜箔与轴领之间的绝缘电阻,及时发现大轴与轴领间的绝缘缺陷,利用两套绝缘监视装置送出报警接点去发信或停机,保证上导轴承的安全运行。
3 工程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案
上述绝缘监视的方案在具体实施中,我们也发现了许多问题,首先发现在19 F、20 F、21 F、22 F四台ALSTOM机组在启动试验过程中,两套绝缘监视装置测量数据跳变,误发报警信号,经反复测量和研究确定是由于这四台机组轴电压较高,轴电压波形如图3所示,其交流峰值达到69 V左右,轴电压串入测量回路,干扰了绝缘测量装置的正确测量,最后采取的方案是在这四台机的测量端口并接一个1μF的大电容(如图2虚线框所示),滤掉交流分量,利用该电容与铜箔和大轴(或轴领)构成的小电容形成交流串联分压,有效降低绝缘测量装置测量端口的交流干扰电压,这四台ALSTOM机组采取电容滤波方案后,测量装置工作恢复正常。三峡电站其他机型因轴电压很低,基本不存在干扰问题,所以无须并接抗干扰电容,绝缘测量装置亦能正常工作。
其次,由于两套大轴绝缘测量装置分别测量大轴与轴领之间的内、外层绝缘,当某一部分绝缘损坏时,大轴和轴领间的绝缘并未完全损坏,轴电流回路也无法形成,若某一套装置动作报警即停机,会大大降低机组运行的可靠性,为此,我们将两套大轴绝缘测量装置报警接点分别接入机组保护装置,并在保护装置内设计了如图4的控制流程,保证大轴与轴领之间的内、外层绝缘,任意一部分绝缘损坏时发信报警,两部分绝缘均损坏时,解裂停机,同时报警和跳闸功能可通过软、硬压板及保护控制字进行选择投退。
最后,由于SINEAX V 604的可编程通用变送器是一个通用设备,没有严格的防误动措施,在现场测试中,我们发现该装置在上电自检过程中,报警接点会闭合3~5 s左右,同时考虑到即便大轴绝缘损坏,烧坏轴瓦也需要一个过程,最终将保护出口延时t1、t2整定为6 s。
4 结论
由于轴CT测量方式在三峡存在较大问题,根本无法反应轴电流的真实情况,我们对别的水电站进行调研也发现很多电站都存在同样的问题,根据三峡电站发电机组的具体结构,采用上述的上导绝缘监视方案,能够防止轴电流可能对上导轴承造成伤害。三峡电站通过逐年改造,目前已有16台发电机组采用了这一套大轴绝缘监视方案,运行情况良好,在多次大轴绝缘进水、受潮等情况下,正确报警或停机,有效地保障了三峡机组的安全稳定运行。
参考文献
[1]王维俭.电力主设备继电保护原理与应用[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1996.WANG Wei-jian.Electric power equipment protection principle and applications[M].Beijing:China Electric Power Press,1996.
三峡工程的利弊 篇4
随着长江中下游遭遇几十年不遇的旱情,不论是普通百姓还是专家学者对三峡工程的讨论也激烈起来,很多人认为三峡工程阻断了暖湿气流下泄通道、蓄水导致下游湖泊水面缩小、破坏长江流域生态环境。三峡水库在防洪功效上也并非有鬼斧神工。到底长江三峡工程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呢? 关键词:
防洪,气候,能源,生态,利与弊 正文:
三峡防洪,利远大于弊
三峡工程正常蓄水位175米时,有防洪库容221.5亿立方米,防洪效益及其连带的环境效益十分显著。对长江中下游地区的主要防洪作用有:
如遇“千年一遇”或类似1870年特大洪水,枝城洪峰流量达11万立方米/秒时,经三峡水库调蓄后,枝城流量可不超过71700-77000立方米/秒,配合运用荆江分洪工程和其它分蓄洪区,可控制沙市水位不超过45米,可使荆江南北两岸、洞庭湖区和江汉平原避免发生毁灭性灾害。
可使荆江河段防洪标准从“十年一遇”提高到“百年一遇”,即遇到不大于“百年一遇”洪水时,经三峡水库调蓄后,可控制枝城流量不超过56700立方米/秒,沙市水位不超过44.5米,可不启用荆江分洪区和其它分蓄洪区。提高了对城陵矶以上洪水的控制能力,配合丹江口水库和武汉附近分蓄洪区的运用,可避免武汉市汛期水位失去控制,不但提高了武汉市防洪调度的灵活性,还对武汉市防洪起到保障作用。
减轻了洪水对洞庭湖区的威胁。三峡工程能有效控制上游来水,减少汛期分流入洞庭湖的洪水和泥沙,不但可有效减轻洪水对洞庭湖区的威胁,还可延缓洞庭湖泥沙淤积速度,延长洞庭湖寿命;可对澧水洪水进行错峰调节,减轻其下游的洪水灾害;并为洞庭湖的治理创造了条件。
增加了长江中下游防洪调度的可靠性和灵活性,便于更好地应付各种情况。例如:若遇特大洪水需要运用分蓄洪区时,因有三峡水库拦蓄洪水,即可为分蓄洪区人员转移、避免人员伤亡赢得时间。影响局部气候
在自然降雨的情况中,大气中的水分循环包括:外循环,即按地球自转规律水汽随大气环流进行输送的循环;内循环,即局部区域内大气局地环流中的水分循环。
从气象学的角度来看,三峡工程建成后,水体面积扩大了、水位升高了,是增加水分的内循环,到大气中的水分增多了。但大区域范围的水分循环并不会因为局部地区的地表改变而改变。外循环对降水的影响占95%,内循环对降水的影响仅占5%。“三峡水库与这个区域的降水因果关系很弱,不应该把三峡水库与周边极端天气气候事件联系起来。” 而且中国气象局国家气候中心根据三峡蓄水前后的气候监测资料分析表明,三峡水库对气温的影响是:冬季有增温不足0.5℃,夏季有降温不足0.3℃;对降水几乎没有影响。所以我们可以说,三峡工程与长江下游的几十年一遇的旱情没有必然关系,三峡影响的是局部的气候。清洁可再生能源
水力发电是清洁的能源。据测算,每发1千瓦时火电要向大气中排放0.l公斤二氧化碳。燃煤发电还排放出许多其它有害气体和大量灰尘,产生大量废灰、废渣。大力开发水力发电来取代部分燃煤发电,就可以大量减少对环境的污染。以三峡水电站为例,每年可减少排放1000万吨二氧化碳、100~200万吨二氧化硫、30~40万吨氮氧化合物,1万吨一氧化碳和15万吨灰尘(已按火电厂除尘效率99%计算)。毫无疑问,这是三峡水电站对环境保护的巨大贡献,也就是三峡工程巨大的环境效益的一部分。
水力发电与燃煤、燃油、核能发电相比,能源是可再生的、永不枯竭的。煤炭、石油、天然气、核矿石都是埋藏在地下的矿藏,开采利用一吨,就减少一吨,不可能再生。而水力资源则只有丰水、平水或枯水之分,却无枯竭之虞。难怪说:“长江滚滚向东流,流的都是煤和油。”长江三峡工程兴建后,相当于每年减少使用5000万吨原煤或2500万吨原油。破坏了长江流域的生态环境
长江的鱼类资源丰富且易受破坏。由于河流的动态,河水的温度和化学组成的变化,以及符合这些鱼类生活特性的自然生活环境和食物来源的改变,都有可能对鱼的种类、数量产生影响,某些鱼种有可能因无法适应新的环境而数目骤减。而这一水域恰恰是中国特有的千种珍稀鱼类的主要栖息地,其中仅仅只生活在长江中下游的中华鲟和白鳍豚更令人关注。葛洲坝的建成可能已严重影响了中华鲟的繁殖,白鳍豚的数量也下降到仅有几百条,此外,另一值得关注的野生物种当属濒临灭绝的西伯利亚鹤,长江中下游恰恰是其越冬的栖息地,无疑也将受到大坝的影响。
另外河流的泥沙会带来一系列错综复杂的后果。长江是世界上泥沙量最大的河流之一,每年都会带走5到10亿吨的泥沙,尽管水库的泥沙流速难以预测,但专家普遍认为一般情况下每年河流携带的泥沙都将会被大坝截住。若此种假设成立,长江所携带的泥沙将在100年内填满水库。水库中的泥沙沉积会对下游造成影响。几千年来,长江三角洲地带一直把这些泥沙作为农田和渔业的营养源泉。没有了这些营养源,下游的种植业也将受到严重的影响。同样收到影响的还有大坝上游地带。大坝工程将淹没19个县的部分地区,其中包括有着1000多年历史文化的涪陵和万县的部分地区以及重庆的部分地区。我很难想象,以后涪陵榨菜还叫涪陵榨菜吗? 总结
每个水利工程在兴建的同时必然会产生许多对我们有害的方面,长江三峡工程也不例外。三峡工程给我们带来了清洁的可再生能源,可以有效的抵御一般洪水,在南水北调上也发挥着至关重要的角色,但是三峡工程同样也带来了生态环境的破坏,局部气候的变化等不良反应。要说长江三峡工程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这还有待时间来验证。参考文献
三峡工程的骄傲 篇5
1三峡工程的骄傲/晓农
理论研究
4秸秆纤维素生物转化预处理方法研究进展/李海涛姚开贾冬英等
7农业机械化与劳动力转移/刘静明
9 1STJ—1型土壤捡石机样机试验研究/陈中玉马方
11忻州市玉米机械化收获的现状及发展对策/张花荣刘燕
13优质黑小麦高产栽培技术研究/郭媛
14试论我国农业网站的发展现状与战略/杨晓明
17黑河市张地营子乡土壤肥力分析/陈利强陈丽华赵利卓等
20埋弧焊中的氢对焊缝质量的影响/克西格达拉
22培养新型农民是新农村建设的必然选择/韩晓燕
试验研究
24蓖麻高产栽培技术/杨丽针姜洪华
26浅析紫花苜蓿的栽培技术/郭丽玲
27 720 g/L异丙甲草胺乳油防治夏大豆田一年生杂草的田间药效试验/史文生翟献忠
29浅析高油玉米高产栽培技术/乔红兵黄国俊
30晋豆28优质高产栽培技术/赵翠珍
32玉米套种马铃薯高效种植技术探析/任海娥
33浅谈猪细小病毒病的防治/高志强
35桃树的栽培及管理技术浅析/高美琴郭翠珍
36浅谈核桃树种植技术/郭翠珍高美琴
专题论坛
38日光温室冬茬黄瓜生理病害的判别与防治/董安平张宏伟
40太原市蔬菜种子发展方向初探/杨锐琴
42以产业为重点推动小杂粮板块经济发展/王建才
44水稻增施硼、锌和磷酸二氢钾肥应用效果分析/周宏芳
46婺城区蔬菜生产机械化现状、问题与措施/刘土金林炳朝
48“十二五”期间搞好农机监理工作的对策/高文兴
50晚茬小麦优质高产栽培技术/李霞
51沁源县黄花菜产业发展现状与对策/孙红丽
53洪洞县网目拟地甲发生原因及防治对策/王小泰阴东娟
54临猗县苹果树施肥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李淑娟
56水利工程施工质量的控制/宋秋旺
58河津市小杂粮生产现状及发展措施/贺振东
60园林绿化施工及养护/林江艳
三峡工程的价值 篇6
长江是我国第一大河流, 是世界第三大河流。长江流域水系庞大, 水量丰沛, 它流经11个省市, 流域总面积180万平方公里, 占我国陆地面积的18.8%。湖北宜昌以上地区为长江上游, 宜昌至江西湖口的地区为长江中游, 江西湖口以下地区为长江下游。
下面是20世纪长江洪灾的部分情况:1931年洪灾, 受灾面积达13万平方公里, 淹没农田339万公顷, 被淹房屋180万间, 受灾民众2, 855万人, 被淹死亡者达14.5万人, 估计损失13.45亿银元。1935年洪灾, 长江中下游洪水灾区8.9万平方公里, 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苏、浙江六省份均受灾, 淹没农田151万公顷, 受灾人口1, 000万人, 被淹死亡者14.2万人, 估计损失3.55亿银元。1949年洪灾, 长江中下游地区受灾农田181万公顷, 受灾人口810万人, 被淹死亡者5, 699人。1954年灾情, 长江中下游共淹农田318万公顷, 受灾人口1, 888.4万人, 被淹房屋427.66万间, 被淹死亡者33, 169人, 受灾县市123个, 京广铁路不能通车达100天。1998年全流域性洪水, 国家动用大量人力、物力, 进行了近3个月的抗洪抢险, 全国各地调用130多亿元的抢险物资, 高峰期有670万群众和数十万军队参加抗洪抢险, 但仍有重大的损失。湘鄂赣皖四省共淹没耕地23.9万公顷, 受灾人口231.6万人, 死亡1, 526人。万里长江险在荆江, 我们对1998年的特大洪水还记忆犹新吧, 当时沙市水文站的水文记录不断地在刷新, 长江沿岸多处溃堤。由于三峡水利枢纽工程位于长江中游与下游的分界处, 工程建成后在重庆至宜昌段形成巨大水库, 当水位达到海拔175米时, 水库可拥有221.5亿立方米的防洪库容, 可有效调节和控制长江上游暴雨形成的洪水, 对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区, 特别是对荆江河段的防洪具有决定性的作用。三峡工程的建成将洪灾由十年一遇降为百年一遇。
二、改善航道
长江干流流经六省二市, 历来就是沟通我国西南腹地和东南沿海的交通运输大动脉, 在国民经济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三峡工程位于长江上游与中游的交界处, 地理位置得天独厚, 对上可以渠化三斗坪至重庆河段, 对下可以增加葛洲坝水利枢纽以下长江中游航道枯水季节流量, 能够较为充分地改善重庆至武汉间通航条件, 满足长江上中游航运事业远景发展的需要。三峡工程与葛洲坝工程联合运行, 对长江上中游显著的航运效益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 万吨级船队可直达重庆, 年通航能力能够从现在的1, 000万t提高到5, 000万t, 航运成本降低35%~37%, 年保证率为50%以上。重庆至宜昌650km范围内, 原有急流滩、险滩、浅滩共139处, 绞滩站25处, 单行航行航段46处。葛洲坝水库虽淹没了30余处险滩, 仅改善了滩多流急的三峡河段约110km的航道, 尚有约540km航道处于天然状态, 目前只能行驶1, 500t级船队, 严重阻碍了长江上游航运事业的发展。三峡工程建成后, 可以淹没上述所有险滩, 一年中有半年以上时间库区航道成为深水航道, 航道水深增加40%, 宽度增加2倍, 江水流速减缓50%, 可满足万吨级船队对航道尺度的要求。经三峡水库调节, 每年枯水季节平均下泄流量5, 860m3/s, 比建库前天然情况下约增加2, 300~3, 000m3/s, 使中游航道水深平均增加0.5~0.7m, 有效解决了“中游水浅, 上游滩险”的问题, 扩大了重庆至武汉间航道通过能力, 可满足长江上中游航运事业远景发展的需要, 对促进西南地区国民经济快速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二) 三峡工程建成后, 由于长江上中游航道和水域条件的改善, 将促进船型、船队向标准化、大型化方向发展。单位功率拖载量可由目前的0.904~1.207t/kW (0.7~0.9t/hp) 增加到2.682~9.387t/kW (2~7t/hp) ;船舶运输耗油量可从目前的26g/ (t·km) , 降低到7.66g/ (t·km) 。。运输成本的降低, 十分有利于充分发挥长江水运优势。
(三) 在天然气情况下, 重庆至宜昌间航道在一年内洪、枯水位最大变幅达60m以上 (巫山断面) , 给港口、航道建设和航标管理带来很大困难。三峡工程建成后, 年水位变幅在30m以内, 水深增加、水域扩大、可撤消所有绞滩站, 险滩的整治、疏浚、维护费用大大减少, 并为系统地进行库区港口、航道建设和航标管理创造了有利条件。
(四) 三峡工程可与重庆市境内长江干流及支流乌江、嘉陵江的水利枢纽工程相衔接, , 使长江干流及几大支流的航运事业进一步发展;还可使香溪、神农溪、大宁河、龙河、黎香溪等中小支流的通航里程增加约500km。
从另一角度看, 如果不建三峡工程, 而采用大力整治航道的办法, 可达到最大年下行航运通过能力为2, 000万t。与三峡工程建成后年下行航运通过能力5, 000万t相比, 尚差3, 000万t。要承运这3, 000万t货物, 需修建双线铁路, 其投资、占地、移民、能源消耗都相当大。相比之下, 足见修建三峡工程对提高通过能力最为有利。
三、蓄能发电
三峡水电站装机总容量为1, 820万kW, , 年均发电量847亿kW·h, 将产生巨大的电力效益。
(一) 三峡水电站的供电地区。三峡水电站发出的电力主要供电地区为华中电网 (湖北、、河南、湖南) 、华东电网 (上海、江苏、浙江、安徽) 、广东和重庆。三峡水电站将引出15条50万V超高压线路, 分别向北、东、南三个方向接入华中、华东电网, 至广东建直流输电工程。三峡水电站将和华中、华东地区已建、在建和拟建的电站群相结合, 使西电东送和北煤南运相结合, 将有力地解决华中、华东地区的缺电问题, 极大地提高电网的经济性和可靠性。
(二) 三峡水电站对华中、华东地区供电的特殊意义。华中、华东地区工农业生产发达, 但能源不足制约着经济发展。这两个地区的煤炭资源分别只占全国的3.6%和3.2%, 从北方调进相当数量的煤炭, 受煤炭生产特别是运输的制约。华东地区水能资源本来就不多, 条件较优越的多已开发, 今后主要开发中小水电站和修建抽水蓄能电站。华中地区可开发而尚未开发的剩余水能资源70%集中在三峡河段。根据两地电力发展规划, 到2015年需新增装机容量1.7亿kW, 增加电量8, 600亿k W·h。兴建三峡工程和其他水电站, 如五强溪、隔河岩、水布垭、高坝洲等水电站, 并尽可能建设核电站后, 仍需增建火电站1.3亿k W, 这需要从华北能源基地每年运进原煤2亿多吨。如果不建三峡工程, 则需要建更多的火电站, 这将进一步加剧煤炭生产和运输困难, 并带来环境污染。
(三) 三峡水电站巨大的发电效益。三峡水电站规模巨大, 地理位置适中, 将成为我国迄今为止发电效益最大的水电站。三峡水电站巨大的发电效益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1、支持华中、华东和广东地区发展。三峡水电站装机总容量、平均年发电量相当于建设13座140万k W级的大型火力发电厂, 发电效益十分可观。兴建三峡工程对解决21世纪初期一段时间内华中、华东和广东地区用电增长的需要, 将对促进华中、华东和广东地区经济发展起到重要作用。
2、有利于全国电力联网。三峡水电站地处我国中西结合部, 它所供电的华中、华东和广东地区, 供电距离都在400~1, 000km的经济输电范围以内。三峡水电站全部投入后, 可以把华中、华东、西南电网联成跨区域的大型电力系统, 可取得地区之间的错峰效益、水电站群的补偿调节效益和水火电厂容量交换效益。仅华中、华东两大电网联网, 就可取得300万~400万k W的错峰效益, 从而具备了北联华北、西北, 南联华南, 西电东送, 南北互供, 组成全国联合电力系统的条件。
3、能创造可观的经济效益。三峡水电站若电价暂按0.18~0.21/ (kW·h) 计算, 每年售电收入可达181亿~219亿元, 除可偿还贷款本息外, 还可以向国家缴纳大量所得税。
4、具有显著的增值效应。按华中、华东地区1990年每k W·h电创造工农业产值6元计算, 三峡水电站每年可为国家增加工农业产值6, 218亿元提供电力保证。
5、具有重大的环境效益。清洁、价廉、可再生的水电替代火电后, 每年可少排放形成全球温室效应的二氧化碳1.3亿t, 造成酸雨的二氧化硫约300万t和一氧化碳1.5万t, 以及氮氧化合物等。可见, 三峡工程也是一项改善长江生态环境的工程。
四、其他效益
(一) 带动当地经济发展。三峡库区经济落后, 人均收入很低, 基础设施严重不足, 亟待开发脱贫。兴建三峡工程将有巨额资金投入库区, 必然给库区经济发展带来生机, 对库区工农业生产, 二三产业的发展, 科学文化教育的振兴, 城镇建设, 均将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二) 改善生态环境。三峡水库能蓄洪水, 经水库调节后, 下游枯水流量提高了将近一倍, 这将对解决华北缺水的南水北调中线引水工程产生积极的作用。
(三) 推进科技进步。三峡工程是特大型的综合性系统工程, 它涉及多方面的重大科技问题, 如大型设备制造、专业人才的培训、重大工程项目的技术经济决策方法、三峡工程中关键问题的应用基础研究 (包括基础科学和应用科学) 等。可以预期, 通过三峡工程的建设实践, 必将促进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长江水利网.资料室.2006.5.
[2]百度文库.三峡工程简介.2010.9.
三峡工程投运节能减排成效显现 篇7
当今世界最大的水利枢纽工程——长江三峡工程2003年6月开始蓄水、通航, 并已有22台70万千瓦机组陆续投产发电, 枢纽投入运行已5年。
据测算, 自三峡工程首台机组2003年7月10日投产发电至今, 累计所发电力已相当于节约标准煤8400万吨, 减排二氧化碳1.9亿吨、二氧化硫229万吨、氮氧化物98万吨。
三峡枢纽2004年至2007年通过货物总量为1.98亿吨。三峡水库蓄水后, 川江航道明显改善, 通航能力提高6倍, 航运成本降低1/4, 与蓄水前比, 累计降低通航能耗约28万吨标准煤, 相当于减排二氧化碳63万吨。与三峡枢纽通航前历史最大年货运量1800万吨相比, 2004年至2007年三峡枢纽增加货运量累计1.26亿吨, 与相应公路运输能耗比, 约节省410万吨标准煤能耗, 相应减排二氧化碳约1000万吨。
中国三峡总公司正在探索将三峡工程及其下游38公里处的葛洲坝工程联合优化调度, 以提高发电量。2007年度, 三峡-葛洲坝枢纽完成发电量770.66亿千瓦时, 相当于节约2900万吨标准煤, 减少二氧化碳排放6600万吨。枢纽节水增发电量为39.6亿千瓦时, 其中, 三峡电厂和葛洲坝电厂水能利用提高率分别为4.5%和8.7%。
三峡工程档案信息化建设 篇8
关键词:三峡工程,档案,信息化,建设
2007年12月,国务院三峡工程建设委员会(以下简称“三建委”)以国务院三峡办[2007]14号文批准了《三峡工程库区移民安置规划和投资概算调整报告》[1],新增列三峡工程移民档案建设投资近亿元(实际建设时费用又进行了重新折算,现在总投资在2亿元左右),其中,长江水利委员会(以下简称“长江委”)三峡工程移民档案管理项目建设费用为856万元。为保证项目建设质量及资金的合理使用,长江委网络与信息中心编制了《长江委三峡工程移民档案管理建设项目实施方案》[2],主要从实体档案管理、档案馆基础设施、档案信息化建设3个方面对项目进行设计,档案信息化建设是本项目建设重点。
1 三峡工程档案信息化建设现状
长江委档案工作实行“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管理机制,三峡工程档案由长江档案馆集中保管和统一提供利用。三峡工程档案信息化建设项目依托长江委信息化建设(含长江档案馆档案信息化建设)进行设计与实施,主要体现在以下4个方面:
1)网络建设方面。长江委电子政务网络已经覆盖长江委机关和大部分委属企事业单位,长江档案馆新馆已经拥有完善的综合布线系统,具备良好的网络基础。此外,长江委电子政务外网与武汉市电信局100 Mb/s连接,出口带宽足以满足长江委电子政务外网用户与公网其他用户信息交换的需求。
2)电子政务建设方面。长江委网络与信息中心已经建成了长江委电子政务内外网系统,其中部分硬件设备及应用系统为长江委档案信息化奠定了基础。
3)数据中心建设方面。长江委数据中心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已经审查通过,即将进行项目实施。三峡工程档案应用系统及数据库建设将在该项目统筹规划范围内进行规划设计与实施。
4)档案信息化方面。长江档案馆已开展馆藏部分三峡工程档案目录数据库的建设,但大部分三峡工程档案分散保存在长江委各单位中,档案目录和全文数据库建设因资金匮乏没有开展。
2 三峡工程档案信息化建设架构
三峡工程档案信息化建设目标是实现三峡工程档案信息的采集、安全保管,并为三建委、长江委,以及湖北省、重庆市移民局提供档案信息查询利用服务。系统架构由基础设施、数据、应用支撑、业务应用、表现层、用户层6个层次,以及安全及标准规范和管理制度2个体系组成[3],如图1所示。
1)基础设施层。由网络基础、系统管理软硬件、档案数字化加工和电子档案利用等设施组成,为长江委档案信息化建设提供数据处理、传输、交换和存储的基础平台。
2)数据层。数据层是长江委档案数据资源的最终载体,由数据库和文件库组成。根据三峡工程档案载体类型,该项目数据库由纸质档案全文信息库和声像档案多媒体数据库组成。通过数据访问接口和管理工具,向业务层提供长江委各类三峡工程档案数据服务。
3)应用支撑层。应用支撑层由长江委电子政务平台和数据中心组成,是长江委三峡工程档案信息化可依靠和利用的平台资源。通过该层,长江委用户可通过长江委电子政务系统提供的身份认证服务进行单点登录,长江档案信息内外网站可通过电子政务系统提供的数据抽取服务器进行数据交换。此外,利用长江委数据中心数据共建平台获取三峡工程档案数据库中的共享档案信息,可使三峡工程档案信息成为长江委数据中心的专业数据库之一。
4)业务应用层。由档案数字化加工、信息管理系统,以及信息利用开发3部分组成。是长江委档案信息应用系统建设的主要内容,也是各级档案管理与利用人员进行档案信息管理和获取档案信息服务的业务平台。
5)表现层。由长江档案信息内网和外网网站组成。通过合理规划与设置栏目,长江档案信息内外网站辅助长江档案馆实现对本馆业务宣传和为用户层各级用户提供档案信息查询服务功能。
6)用户层。由长江委、三建委,湖北省、重庆市移民局,以及社会公众用户组成,是长江委三峡工程档案信息资源的直接使用者。其中,长江委、三建委,湖北省、重庆市移民局用户通过长江档案信息内网网站访问档案信息资源;社会公众用户通过长江档案信息外网网站访问档案信息资源。
7)标准规范和管理制度及安全体系贯穿系统各个层次,保证系统符合标准、安全可靠。其中,档案信息化标准规范建设保证长江委三峡工程档案数字信息资源采集的规范性与完整性;管理制度及安全体系建设保证档案信息的安全管理与系统、设备的正常运行。
3 三峡工程档案信息化实施步骤
为缩短项目建设周期,本项目在应用系统设计开发过程中同时开展档案信息化标准规范、基础设施采购等工作。项目实施遵循以下过程:
1)档案应用系统招标与开发。档案应用系统辅助档案馆实现业务自动化管理功能,包括档案信息采集、管理、利用及与档案智能密集架管理系统集成等功能。通过招标,外包给档案软件公司设计开发,功能设计如图2所示。
2)档案信息化基础设施采购与集成部署。档案信息化基础设施由档案信息采集、传输、存储和利用等设备组成。其中,采集设备主要包括计算机、扫描仪、非线性编辑系统、档案数字化加工管理系统等;传输设备包括网络交换机、路由器等;存储设备包括服务器、磁盘阵列、数据库管理系统等;利用设备包括计算机、LED电子显示屏、触摸屏等。通过公开招标采购与集成部署,搭建了较好的平台条件。
3)档案数字化建设。对各类三峡工程档案进行数字化处理,建立三峡工程档案数据库。从档案类型上看,涵盖文书、规划、测绘、水文、地质、移民档案等;从介质上看,涵盖普通纸质、图纸、照片、录像带档案等。预计档案数据存储空间达10 TB左右。
4)档案信息网站建设。档案信息内网和外网网站,在档案应用系统、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和部分档案数字化处理竣工的基础上进行建设,旨在提供档案信息的集成应用。
5)档案信息化标准规范建设。档案信息化标准规范建设贯穿于项目建设全过程,包括《长江委电子文件元数据管理规范》、《长江委综合办公管理系统电子公文在线归档与管理规范》、《长江委三峡工程电子档案利用规定》、《长江委三峡工程档案目录数据库结构与交换格式标准》、《长江委三峡工程档案数字化技术规范》5个标准。
4 三峡工程档案信息化实施的质量控制
三峡工程档案信息化建设是项系统工程,为保证项目建设质量,项目实施过程中采取以下质量控制措施:
1)加强项目组织结构建设。成立了项目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下设档案收集整理和信息化2个项目组。项目建设领导小组协调参建各方权益和关系,负责项目重大事项决策;项目建设办公室承担项目建设日常管理工作,负责项目进度、质量和成本控制;档案信息化项目组负责三峡工程档案信息化的具体实施。
2)引进监理机制。项目实施过程中,长江委网络与信息中心引进第三方监理,对项目实施进度、质量和资金使用情况进行监督,加强项目变更管理,促进了项目的良好运作。
3)严格执行标准规范。在档案管理系统开发与数字化加工过程中,长江委网络与信息中心要求各参建单位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规范档案目录数据库结构设计、电子文件归档管理流程及档案数字化处理环节,提高系统设计与档案信息资源开发的规范性。
4)加强项目审核与验收。对于项目建设过程中的各类规划设计文件,长江委网络与信息中心及时组织技术专家进行评审,提出修订意见。每个子项目结束后,长江委网络与信息中心按照项目进度与质量要求组织专家进行验收,将验收结果与项目结算严格结合。
5 结语
三峡工程档案信息化建设,既提供了三峡工程档案信息综合管理平台,又为水利行业档案信息化建设提供了有益的借鉴经验。对于整个项目而言,档案信息管理系统建设是核心与关键,其质量直接影响到三峡工程档案信息的管理与利用;档案数据库建设是重点,必须以各类标准规范为依据和指导,保证档案数据的规范化采集与管理。目前,整个项目经过1 a多的建设仍存在档案信息系统开发进度滞后、数据资源偏少等问题,建议加强档案信息管理系统开发力度和数据资源的建设,保证项目成果尽早建成并投入使用。
参考文献
[1]长江委长江勘测规划设计研究院,长江委网络与信息中心.长江三峡工程库区移民安置规划调整移民档案建设个案处理报告[R].武汉:长江委网络与信息中心,2007:1-7.
[2]长江委网络与信息中心.长江委三峡工程移民档案管理建设实施方案[R].武汉:长江委网络与信息中心,2008:4-6.
浅议三峡库区移土培肥工程 篇9
关键词:移土培肥工程,实施方案,合同,施工管理
三峡库区移土培肥工程是对三峡库区139~175水位线以下即将淹没的一部分有条件的耕地的耕作层(表土)进行剥离,把剥离后的耕作层土壤搬运到175水位线以上,将其抛撒到需要开展客土工程的耕地上。土地作为不可再生资源,在三峡库区实施移土培肥工程非常有必要。如何将移土培肥这项“总理工程”落实好,需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 加强政府对移土培肥工程的组织领导
移土培肥工程是政策性很强的项目工程,应加强政府对移土培肥工程的组织领导工作。从三峡库区移土培肥工程(一期)的实施情况来看,市、县两级政府都非常重视,并成立了移土培肥办公室领导小组,制定了《重庆市三峡库区土地开发整理移土培肥工程项目工作目标管理暂行办法》《重庆市三峡库区土地开发整理移土培肥工程项目质量管理暂行办法》《重庆市三峡库区土地开发整理移土培肥工程项目竣工验收管理暂行办法》等管理办法,对移土培肥工程的顺利实施,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
2 合理编制工程项目实施方案
在实地调查的基础上,科学编制专项规划,合理编制工程项目实施方案。
移土培肥工程由移土培肥项目区组成,按照取土量和客土量相平衡的原则,由取土区和客土区组成项目区。根据实际情况,可以由多个取土区和一个客土区组成项目区,也可以由一个取土区和多个客土区组成一个项目区,还可以由多个取土区和多个客土区组成一个项目区。因此,移土培肥工程项目区的选择非常重要,这就要求规划设计人员花大量的时间到现场认真、仔细做好现场调查、测绘工作。
现场调查、测绘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点:1)取土区的耕地条件,实施移土培肥工程的淹没耕地的耕作层较厚、肥力较高、集中成片、交通运输条件好;2)移土距离适当,搬运的土壤能够就近利用,在直线距离10 km以内,应有需要实施客土工程的集中成片贫瘠耕地;3)客土区应选择现有耕作层较薄、已实施或即将实施的坡改梯工程的区域。因覆土区面积较大,还应规划好各个堆码点。覆土为人工挑、抬,各个堆码点的布置应合理,人工挑、抬距离不应超过300 m;4)规划好取土区至客土区需要新增的运输便道,尤其是从覆土区边缘到各个堆码点的道路。
从三峡库区移土培肥工程(一期)的实施情况来看,一些区、县的实施方案还有存在不足的地方,如规划的取土区土壤贫瘠,不适宜取土;覆土区规划图中未规划好堆码场,导致运土不到位,增加了二次转运费;堆码场过于集中,离需覆土地块距离太远,导致部分地块覆土质量不够,甚至未覆土;部分覆土规划区域属于退耕还林区。
若三峡水库蓄水允许,工程实施时间尽量安排在10月~12月。冬季雨水少,施工方便;农作物已收割完毕,可减少青苗补偿费。
3 搞好招标、投标及施工合同的签订工作
移土培肥的资金来源为财政资金,招标方式应公开招标。建设单位可委托中介机构编制招标文件、工程量清单、各标段总价和主要工程量清单单价限价书。工程量清单特征描述应清晰,各标段总价和主要工程量清单单价限价书的编制应合理。
中标通知书发出后,应积极做好施工合同谈判和签订施工合同。
4 做好项目的施工管理
1)实事求是地做好青苗赔偿工作,切实维护农民的利益,使取土区、覆土区具备施工条件。
2)组织施工单位和设计单位进行图纸会审,向施工单位进行设计交底。
3)工程量的计量。a.取土工程量的计量:三峡水库蓄水后,取土区现场将被淹没,取土工程量的计量就显得尤为重要。从一期工程的实施情况来看,取土工程量的计量是以车辆的运输量来计量,而每辆车的运输方量为长、高、宽的乘积。很显然,这种间接的计量方式并不符合《土地开发整理项目预算定额标准》的计量规则。移土培肥剥离的土壤厚度一般为20 cm~50 cm,实施过程中,可采用方格网的方式来准确计算实际取土方量。b.覆土面积的计量:从一期工程的实施情况来看,覆土面积工程量是根据测绘院的测绘数据进行计量。另外,《移土培肥工程覆土区已实施情况一览表》中有各承包户及相邻农户签字确认的实际覆土面积。覆土工程计量时应注意覆土质量是否符合相关要求,合格的覆土方能计量;《移土培肥工程覆土区已实施情况一览表》中各承包户及相邻农户签字栏应由本人签字,若承包户及相邻农户务工在外,可由本村、社其他人员代签,但不能弄虚作假。此表可作为覆土面积的原始计量依据。
移土培肥工程的最终落脚点在培肥上,在取土工程量真实且足够的前提下,因点多、面广,覆土工程的组织实施最为关键,也是移土培肥工程的难点。覆土工程实施前,乡、镇人民政府应开展多渠道、多形式的宣传动员工作,让库区人民理解、支持工程建设。同时,覆土工程原则上都应组织农民施工,让农民工得到实惠。
4)在整个工程的实施过程中,应充分发挥现场监理人员的监督管理作用,监理单位及相关人员应对移土培肥工程施工管理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负责。
5)取土工程由施工单位实施,覆土工程由乡、镇人民政府组织村民实施,二者的协调也非常关键。
5 做好竣工验收、结算审核、决算评审
工程实施完毕,建设单位应及时组织相关部门进行竣工验收。不合格的覆土区域,应责令乡、镇及时整改到位。同时,财政部门应委托中介机构对整个移土培肥工程进行竣工结算审核、决算评审。通过结算审核、决算评审,确定工程的总投资,评价实施效果,发现存在的问题或不足,为二期工程的实施积累经验。
参考文献
【三峡工程监理研究】推荐阅读:
三峡工程建设07-26
长江三峡工程简介08-09
三峡水利枢纽工程运营12-03
三峡工程安全管理05-26
三峡工程导流施工管理06-18
在实践中认识三峡工程06-15
三峡工程的得与失11-25
三峡工程的利与弊01-05
三峡工程后的移民分析11-29
16.长江三峡工程建设的意义和作用1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