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建设

2024-07-09

实验建设(共12篇)

实验建设 篇1

1 概述

加强实验室建设, 努力提高实验教师的业务素质, 最大限度地满足教学、科研和社会经济建设需要, 是高校一直追寻和探索的奋斗目标。

高校实验教师队伍建设是整个教学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建设一支具有足够数量和高质量的、比较稳定的实验技术师资队伍, 是实现我国高等素质教育提高专业教育和科研水平的一件大事, 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实验教师素质的高低将直接影响教学和科研质量, 因为高校培养出来的大学生将直接走向社会, 参加生产实践。因此, 在大学阶段能否培养出满足社会需要的具有创新思维能力和具有科学态度、独立工作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 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高校实验教师及技术人员的素质。

2 转变观念, 提高认识, 做好规划

教育主管部门和高校领导都要转变观念, 提高认识, 切实将实验教学师资队伍建设重视起来, 应该树立“没有一流的实验室, 就没有一流的大学, 就不会培养出一流的人才”的观念。逐步理顺实验室队伍的管理体制, 完善其管理机构。首先, 学校应成立校院两级实验室建设专家委员会, 对实验室资源调配、人才引进、岗位聘任等重大问题起到决策作用。其次, 学校人力资源部门应制定和修改实验室师资队伍建设近期和中长期规划, 并采取有效的措施做好规划的实施。

3 科学设置岗位, 实行岗位分级, 设立关键岗位

实验技术人员的工作性质不同与一般教师, 他们既是实验室的管理者, 实验教学任务的执行者, 实验技术创新的实践者, 也是仪器设备的维护保养者。工作头绪多, 技术含量较高, 所获得的成果形式多样。因此, 人力资源部门应针对其工作差异性, 按教学实验任务、常规仪器设备管理、大型仪器设备管理、实验室建设管理、实验教学改革等项目, 通过定性和定量分析全面核定其工作量, 做到科学定岗定编。在此基础上, 分级设立不同的岗位, 如:设立实验室关键岗位。即在部分重点实验室、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大型公共测试平台等岗位上设置关键岗, 与学校最高的岗位津贴相同。首席实验岗位的设置有利于引进高水平、高素质的实验技术人才, 稳定实验室骨干队伍, 尤其是可以鼓励部分水平高、素质优、动手能力强的教师或科研人员去实验室工作带动实验室整体上层次、上水平。

4 加强实验教师及技术人员的培训

建设一支具有较高水平的实验教学师资队伍, 是确保实验室建设跨越式发展的首要因素。高校实验室队伍是教学、科研和对外社会服务不可缺少的一支重要力量, 他们肩负着教学和科研的保障工作。这就要求实验指导教师要及时了解和掌握本学科内的新技术、新方法及发展趋势。学校要积极创造条件, 加大培训力度, 抓好实验教师及技术人员的培训, 让他们尽快学习和掌握本学科内先进的实验技术和实验室管理经验, 不断提高实验教师的业务水平和综合素质, 以适应教育与科技发展的需要。实验教学师资业务水平主要表现在:a.实验教师既要具备扎实的理论知识和较高的实验教学水平, 又要具有较强的专业实践能力和丰富的实践能力;b.在实践性教学改革中所表现的创新精神, 并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c.对实验室工作在教学中的地位有深刻认识和理解, 以及在工作中所表现出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d.参与工程实践工作的经验积累, 为培养学生实践应用能力打下基础。

对实验教学师资队伍的培训可采取短期和长期进行, 或以业务交流的形式分批选派一定数量的青年骨干实验教师或技术人员到相关领域内有突出成就的院校或科研院所就该领域前沿的先进技术进行全面系统的有针对性的培训。这样, 才能不断提高实验教师及技术人员的业务素质, 才能更好的为教学、科研和社会生产服务。

5 鼓励实验教师及技术人员开展实验教学研究和创新活动

实验内容和方法的改革与创新, 是当今实验教学面临的新课题和新任务。对此, 可采取由院系、教研室组织实验及主讲教师针对这方面的问题, 定期举办讲座和开展观摩研讨活动, 激发和开拓教师的创造性思维。由于实验课是学生理论联系实际, 培养学生实验、研究和独立工作能力的重要教学环节, 所以要求实验指导教师必须具备本专业系统而又扎实的实验基本技能和基础知识以及相关专业的知识, 并及时掌握国内外本学科实验领域的新技术、新方法及发展动态。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使学生培养成严谨、求实、认真的科学态度。同时, 学校要积极鼓励和支持实验教师及技术人员本着少花钱多办事的原则, 自己动手设计实验仪器设备和改进创新实验方法。对简单的仪器设备、教学模具能够做到自制、自改, 对大型实验仪器设备和更新研究项目, 学校要组织专业同行人员联合攻关。真正作到把引进和创新有机的结合起来。对发明创造、技术革新有突出贡献者要给予表彰奖励。

6 制定有利于引导实验课教师向“双师”方向发展的政策措施

在工作中, 实行“理论课教师和实验课教师合理流动”的管理机制。吸收一部分优秀教师组建成一支职称、年龄、学历结构基本合理的实验教学骨干队伍。淡化实验课教师和理论课教师的界限, 提高实验课教师待遇和地位, 在职称评定、表彰奖励等方面与理论课教师一视同仁, 以促进教师向一专多能发展, 实现课堂教学与实验教学的有机结合。

7 结论

教育主管部门和高校的管理层一定要从战略的高度认识当前高校实验教学师资队伍建设中普遍存在的缺陷, 建立科学的、切合实际的用人模式和长效激励机制, 把实验教学师资队伍建设和理论教学教师队伍建设放在同样重要地位, 激发他们的工作热情, 努力提高实验教学和科研水平, 为培养出满足社会需要的具有创新思维能力和具有科学态度、独立工作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做出更大的贡献。

摘要:针对实验教师队伍的建设是实验室建设的核心问题展开论述。

关键词:实验教师队伍,实验室,创新活动

实验建设 篇2

实验教学中心的建设和管理运行机制是实验教学质量的保障。经过多年的建设,逐渐构建形成了实验室管理、设备仪器管理、人员管理、实验教学质量监控,运行经费保障的管理体系。

1.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实现开放式实验教学

从2005年开始,实验教学中心逐步对基础性实验、综合性实验和设计性实验进行教学内容开放、实验室开放、实验教学设备开放,初步实现了必修与选修相结合,课堂教学与课外科技创新活动相联系的实验教学新模式。

由于课上时间有限,学生在初步学会探究的方法后,可让有兴趣、有能力的学生通过业余时间,以第二课堂、科研实践小组等形式对其感兴趣的内容继续探究。让学生把实验课堂延伸到课外,拓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行工作日全天开放,节假日预约开放。同时,为了确保这种新的实验教学模式的正常运行,中心先后制定了相关的管理制度,并将实验室的开放管理纳入中心人员的岗位职责范围,设有专人负责监督和审查这些管理制度的实施情况。

2.全面的质量管理体系(1)人员管理体系

实验教学中心在学校的相关政策与制度的指导下,建立了系列配套的人员管理制度,规范实验教学中心运行的各个具体环节,包括人员竞聘上岗,实验室主任负责制、师资和技术队伍培训和教学奖惩制度等。将教学、科研、教改研究等引入人员的考核指标中。

学校、学院对实验教学工作高度重视,从职称评定和聘岗政策上对实验教学中心倾斜,使原有教师和实验技术人员踏实从事实验教学工作,并不断吸引一些热爱实验教学、有较高专业水平、较强教学科研和管理能力的教师加入实验教学行列,从而建立起一支稳定的、积极向上的实验教学队伍;技术人员中心统一管理,为实验教学质量提供了有效的人员保障。

(2)物资保障体系

学校将实验教学中心建设纳入学校建设规划。国家、北京市和学校每年投入一定的建设资金用于实验教学中心的实验室基本设施建设、仪器设备添置更新。近五年仪器设备更新率20-30%。另外,学校每年按实验项目数下拨实验教学经费、仪器设备维修和管理经费等。设备处还专门建立了大型仪器设备维修专项基金用于实验室各种大型仪器设备的维护。

目前,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实验教学中心承担了公共卫生学院所有的实验教学任务,75%以上的仪器设备由中心统一管理,以教学优先的原则,为教学顺利进行提供有利的保障。

(3)教学管理体系

实验教学中心的各项规章制度外,校、院级还建立了三个系统,即:①教学质量管理系统;②教学质量信息系统;③教学质量督导系统。形成了学生评估、督导评估和同行评估三位一体的全面教学质量管理体系和质量保证系统,激励和监督教师搞好教学工作。主要做法有:

1)学院和实验教学中心定期召开学生座谈会,听取学生对实验教学的意见;

2)校人事处每年对教师和技术人员进行年度职业素质和业务能力考核;

3)除校、院组织高职称或富有教学经验的退休教师组成教学督导组对实验教学进行督导评估;

4)为保证实验教学质量,学院实验教学实行集体备课、集体讨论制度;

实验建设 篇3

关键词:高职教育;通信实验室;实验教学

随着通信产业的日益繁荣和通信市场的不断扩大,社会急需一大批既有专业理论知识又有实际工作技能的通信领域应用型人才。因此,高职院校必须不断完善实验室建设,加大实验教学改革力度,以便更好地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实践创新能力,以适应市场对人才的需求。本文结合所在学校通信工程系自身特色,阐述通信实验室建设及对实验教学改革的探索。

通信专业实验室建设

通信实验室建设的原则为了不断提高通信人才培养水平,近年来我院先后投资300万元用于实验室建设。在实验室建设过程中,我们以培养动手能力强,具有实践创新精神的人才为出发点,以建设综合性、系统性和适用性的通信实验室为目标,制定了通信实验室建设的原则。具体原则为:(1)实验设备要具有先进性,紧跟通信技术发展脚步;(2)实验室组建要具有自己的专业特色,提高在同类院校中的专业竞争能力;(3)利用实验室现有设备,可以开出部分水平较高、有一定创新性的实验,以提高学生对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4)能够满足尽可能多的课程(包括选修课)实验需求;(5)提高实验室和实验设备的综合利用率。

通信实验室的建设方案根据我院为通信专业学生所开课程,可将实验室分为五种类型:基础实验室、应用实验室、专业实验室、综合实验实训室和研究性实验室。在学校提供的建设资金有限,实验室房源紧张的前提下,我们制定了如下实验室建设方案:(1)与外系共用部分基础实验室和应用实验室。如高频电子线路实验室、EDA实验室等,我院电子信息工程系已经建成,我们直接利用该系已有实验室资源,不再重新组建。这样,既提高了这些实验室和实验设备的利用率,又可以减少重复建设带来的资金、房源的浪费。(2)加强专业实验室建设。在组建专业实验室过程中,我们在调研并分析通信相关行业人才能力需求的基础上,创造性地提出以功能模块的方式完成通信实验室的组建。它将所有的专业实验室看成是一个完整的系统,每个实验室相当于该系统中的一个功能模块,它们既可以单独完成专业实验和相关技能培训,又可以几个实验室相互配合,实现跨课程间的综合实验,组建方案如下图所示。(3)在组建综合实验实训室时,本着节约资金、科学开发利用的原则进行。首先,为了满足各种实训课程的需要,我们购买了先进的通信仪器、仪表,如手机终端测试仪、天馈测试仪、光纤熔接机、频谱分析仪等。其次,对于不需要专门实训器材和场所,只需在计算机上实现仿真的实训课程,如通信制图和通信概预算,可以与某个专业共用实验室,不再另外增设机房和重新购置计算机。再次,开设有线电视网络和线路工程两个专门实训室以及一个线路工程室外实训基地。最后,对于投资大、建设困难的实训项目,如移动通信基站安装与维护综合实训,采取与企业共建校外实训基地的方式来实现,即把学生送到企业,利用企业已有的设备、场地完成规定的实训内容。这样不仅为学校节约了大量资金和场地,而且也能为学生提供一个最真实的工作环境。目前,我院已经在南京普天通信有限公司建立了这样的实训基地,已有一届学生在那里完成相关实训。(4)开设研究性实验室,为教师从事科研和学生进行科技创新活动提供平台。

探索实验教学的改革之路

高职院校通信专业实验教学现状随着我国对高等职业教育的重视,大多数已开设通信专业的高职院校都在实验场地扩充、实验设备购置以及实验经费投入上做了很多工作,使得通信专业实验室的硬件建设不断更新完善。但是,就很多学校实验教学情况来看,无论从内容安排、教学方法、教学手段,还是师资水平等方面,都不同程度地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实验教学内容单一。所安排的实验内容主要是对理论教学内容的验证性实验,缺乏综合性和创新性实验。(2)实验教学课时有限,限制了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在课程学时固定的前提下,学生只能被动地做教师指定的几个实验。(3)实验方法单一,缺乏灵活性。目前,很多课程实验一般都是采用综合实验箱完成,实验项目由生产厂家预先设定。如果只做这类实验,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动手能力。(4)各专业实验室相互独立,无助于学生从系统和网络的层面上掌握通信技术。现在,各学校的专业实验室一般都按理论课程划分成各自独立的实验室,结果使实验教学局限在某课程范围内,削弱了各门课程间的关联性。

高职院校通信专业实验教学改革探索如果把实验教学看作是软件建设的话,那么,目前高职院校普遍存在的问题是软件建设跟不上硬件建设的速度。没有知识水平扎实、技术过硬的实验教师队伍,没有科学合理的实验教学模式,即使拥有再多先进的实验设备,也发挥不了任何作用,只能成为一种摆设,造成更大的浪费。为促进学校自身发展,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进行实验教学改革是当务之急。为此,我们做了以下探索尝试:

1.实验教学内容的改革。为了跟踪知识前沿,激发学生对实验课的兴趣,我们对原有的实验教学内容进行了优化整合及合理取舍,既保留传统的实验内容,又在充分利用我们以功能块模式组建的专业实验室的基础上,增添了许多系统实验、综合实验。如移动用户与固定用户之间呼叫处理实验,就是在移动实验室和程控交换实验室进行的。学生必须在掌握程控交换和移动通信两门专业知识的基础上,才能实现两实验室硬件设备的连接及软件数据的创建,最终完成实验。这种综合性、系统性的实验,加强了学生对专业知识体系的把握,加深了学生对通信系统组网构成的理解。

2.实验教学手段的改革。实现教学手段多元化:(1)将多媒体教学手段引入实验教学,自制教学课件,丰富实验教学课堂。(2)增加现场观摩教学。我们与电信公司和通信工程局联系,带领学生到通信机房参观,请经验丰富的技术人员给学生讲解通信设备的日常维护与故障查找知识。在通信工程施工现场,请工程人员讲解通信线路勘查设计与工程施工知识。把学生置于实际工作环境中,并请工作人员在现场亲自指导实践,保证了我们的教学与现场实际不脱节,增加了学生对知识的感观认识和对未来工作环境的了解,达到了学校与市场“零距离”培养人才的目的。(3)探索利用网络进行实验教学的方法。我们系开设了通信设备测量与检验课,在这门课程里,主要向学生介绍常用通信仪器仪表的使用方法,如何使用这些仪器仪表来对通信设备和通信线路进行测量的知识。为了便于学生随时掌握每个仪表的性能,我们把整个教学内容制作成学习软件,采用语言讲述、文字说明及视频图像演示的方法来介绍每一种仪器仪表的功能、使用方法、操作步骤及注意事项,并把制作好的学习软件上传到网络中,供学生上网来学习。这种教学方法突破传统的面对面课堂教学方式的限制,将授课课堂由教室和实验室延伸到因特网所覆盖的任何一个场所。通过网络学生可以自主学习,相互交流,真正体现了学生的主导地位。

3.实验教学模式的改革。传统的实验教学模式从设计实验内容到指导学生做实验再到评定实验报告,始终以教师为核心,学生处于被动、服从的地位。这种单一教学模式不但不能充分發挥实验在人才培养中的作用,压抑了学生参与实验学习的自主性和积极性,而且限制了实验室的发展和师资水平的提高。为此,我们对教学模式进行大胆改革:(1)抛开理论课与实验课界限,采用一体化的教学模式。以往,理论课与实验课是分开来上的,由于实验课时相对较少,在课内要完成所有实验项目是不可能的。改革教学模式后,我们将一些课程如移动通信直接搬到实验室来上,压缩过去课堂上对理论过程繁琐冗长的推导过程,挤出更多的时间来让学生在实验中理解理论。每讲到一个问题,如时分多址,先讲它的原理,接着就做实验来验证。采用这种方式教学,不仅减少了学生的学习负担,增加了学习兴趣,学习效果显著改善,而且解决了实验课时少,实验项目开出率低的问题。(2)在教学计划外的时间,对所有学生以预约方式开放部分实验室,为学生从事科技活动、课程设计、毕业设计、全国电子设计大赛等提供实验场所和实验设备。通过开放实验室,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来自选课题或自命课题进行设计和实验,这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发挥学生个性与特长,同时也提高了专业仪器设备的利用率。(3)创办研究性实验室,以研究性学习方式将一些学习好、动手能力强的学生吸纳到教师的科研课题组,参与部分科研项目工作。研究性学习是我校在深入研究高职院校的发展战略并结合自身特色后提出的。这不仅有利于鼓励教师不断学习,从事科学研究,也给学生提供了一个锻炼自己、展示个性的舞台。

加强实验教学队伍的培养和建设长期以来,大多数教师只重视理论教学,而轻视实验教学。培养“双师型”教师,是高职院校未来师资培养的关键,教师不仅要懂理论,而且要有较强的实践能力。为了使我系教师的实验技术水平迅速提高,我们首先采用了“送出去、请进来”的方针,一方面分批向外派送教师参加进修、培训、研讨、考察等,不断提高教师的实验学识水平;另一方面,与企业合作,成立校企共建实验室,利用企业合作伙伴的智力资源,提高实验教学质量。其次,将实验教学与业务考核和职称评定挂钩,要求理论课教师必须参与实验教学,这样不仅加强了实验技术力量,提高了自身的动手能力,也促进了理论教学效果的提高,从而闯出一条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改革新路。此外,实施奖励政策,鼓励教师积极开发高水平的实验设备,改进和完善实验室建设。随着电子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教学实验设备必须适时更新,完全依靠购买是不现实的,因此,自行开发一部分实验设备,已经成为实验室建设的经常性任务。通过开发工作,不仅有益于教师对有关技术的理解,大大提高其科研开发能力,同时也给了教师施展才华的机会。

能否搞好实验室建设与实验教学改革,直接关系到高职院校的发展前途和命运,因为实践教学是高职教育最突出的特色,是落实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环节。构建与理论教学体系有机融合的实验实践教学体系,建设完备的实验基地,造就一支优秀的实验教学师资队伍,是高职院校提高资源使用效益和实践教学质量,办好高职教育的必由之路。

参考文献:

[1]陈仁安.创新实践加强通信实验室建设[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2(4).

[2]黄红兵,侯利娟.高校通信工程专业实验教学模式的研究[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06,(4).

[3]康小平.现代通信实验室建设与实验教学改革[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4,(12).

作者简介:

实验建设 篇4

1 成立教学中心, 提高实验教学质量

根据学校和动物科学学院的发展需要, 动物科学学院实验教学中心成立于2004年9月份, 依托原湖北农学院动物科学专业、动物医学专业和水产养殖专业实验室整合而成。目前, 中心共有动物科学基础实验室、生物技术实验室、动物科学实验室、动物医学实验室和水产养殖实验室, 承担动物科学专业, 动物医学专业和水产养殖专业等三个专业的本科生实验课程的教学任务, 共计76门, 面向全院学生开设生物化学实验、动物学实验、动物解剖学实验、动物生理学实验、组织胚胎学实验和动物遗传学实验等公共实验选修课。另外为全院的本科生毕业论文、社会实践、课外科研活动和研究生论文提供实验和测试服务, 每年1 100名左右学生直接受益。

中心以现代教学理念为指导, 依托自身优势, 在教学方法、管理模式等方面, 大胆探索, 改革创新, 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相结合的综合实践教学模式。形成一个多角度、系统化的实验教学体系, 实现提高学生综合能力的目标。在实验项目上, 根据不同教学对象和要求, 分为公共基础实验、专业综合实验、应用创新实验三个层次, 各层次之间既独立又有衔接, 循序渐进、逐层深入。为培养“宽口径、厚基础、强技能的复合型人才发挥了重要作用。

2 规范实验室管理, 提高实验室工作效率

2.1 完善实验室规章制度

建立健全实验室规章制度是实验室工作顺利开展的前提。笔者通过将长江大学各项重要制度做成不锈钢玻璃框, 挂在实验室前上方, 明确了实验室的管理要求, 明确了实验教师工作职责任务, 明确了学生实验的注意事项。通过制度的强制性和约束力, 确保学校财产不会严重受损, 有效避免安全隐患出现, 有力地保证了实验教学的开展。

2.2 建好实验室账册、档案

建立健全实验室的财物账册是实行目标管理的基本环节, 也是实验仪器设备在管理中进行数量平衡的依据。做到帐目清楚、单据完整、记帐正确、帐物相符。

2.3 加强实验设施及仪器装备的管理

动物科学学院现有动物科学基础实验室、生物技术实验室、动物科学实验室、动物医学实验室和水产养殖实验室共6个基本实验室, 配套仪器室、准备室, 使用面积、实验室桌面、工作台、窗帘、水源、电源及采光、通气条件均对照国家级标准设置, 符合实验教学需要。良好的硬件条件, 为仪器管理带来了方便。仪器进室后, 一般都贴上标签, 按照仪器、药品的自身特点科学摆放, 以利于仪器保养和实验室安全。在陈列时, 既整齐美观, 又体现科学分类, 同时还考虑了取用是否方便。2010—2011年, 我们利用中央与地方共建高校基础实验室专项经费购置了多媒体显微示教互动系统和整体牛的塑化标本及其他实验仪器。

实验教师根据实验仪器的不同特点, 及时做好用后保养和定期保养工作, 使仪器经常处于良好可用状态, 使周围环境对教学仪器的影响降至最低, 延长了仪器的使用寿命, 提高实验工作效率。近几年来, 学校还不断加大投入, 进一步改善实验室教学环境, 全部实验室目前已经安装了空调和多媒体投影设施。

2.4 认真细致地做好实验室安全管理

首先是以预防为主, 把握实验室管理过程中的各个环节, 做好预防工作, 把事故的隐患消除在过程进行之前。实验室配齐相应安全用品, 教师加强在实验过程中的安全教育, 使参与实验的师生, 人人都能提高警惕。

其次, 实验时要严格遵守操作规程, 学生实验必须在教师指导下进行, 在化学实验中严禁学生随意混合化学药品, 以免发生意外, 并仔细审查不安全因素, 消除隐患。对需用电实验要确保用电安全, 实验结束后要及时关闭电闸。

第三, 切实管好用好化学危险品。对易燃、易爆、毒害等危险性质的化学用品集中置于符合要求的危险品存放柜保管。毒品室及危险品存放柜实行专人负责制。使用时严格遵守操作规程, 限量发放, 取用量要逐一登记。

第四, 加强对实验设备的经常性检查检修, 及时发现和消除存在的危险因素。此外, 笔者还定期检查实验室消防设施, 做好防火防盗工作, 处理好突发事故。

2.5 建立实验情况记载

实验情况记载由实验教师和学生填写。内容有: (1) 实验名称; (2) 计划开出实验时间、实际实验开出时间, 开设实验班级、学生人数、教师姓名, 学生代表姓名, 和实验员姓名; (3) 实验器材使用情况; (4) 教师对实验教学效果的评价; (5) 学生对实验教学效果的评价等。

3 建设开放实验室, 提高实验教学质量和实验室利用率

由于高校实验室的专业性和特殊性, 使其仪器设备的使用率比较低, 每个实验室视自身的情况, 每周定期向学生开放。学生可根据自己的情况到实验室进行预备实验, 实验内容的复习, 实验操作环节的熟悉, 对教师课堂讲授的知识进行验证, 或者自己感兴趣的实验课题进行实验。由于实验室定期向学生开放, 充分保证学生的创新科研项目完成, 本科毕业论文和硕士研究生论文质量得到提高。这样对挖掘实验室潜力, 提高实验室工作效率, 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能力, 培养学生科研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增强学生就业参与人才市场竞争能力发挥了很大的作用。

实验中学德育基地建设 篇5

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为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促进青少年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中小学开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实施纲要》以及省市有关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意见和精神,依照我市“十一五”教育发展规划,结合我校实际情况,制定日照市实验中学德育基地建设实施方案。

二、总体目标

1、以学校规划的十个方面的德育教育内容为具体途径,开展以“十个方向”为主旋律的教育实践活动。

2、促进校内教育与校外教育相结合,积极引导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和生产劳动。

3、以“实践”为教育内涵,使学生获得一种感受,明白一种道理,养成一种品质,学会一种本领。

4、培养学生学会生存,学会服务,学会体验,学会创造。

三、工作理念

让学生在实践中成长,在实践中锻炼自己,在锻炼中充实思想。

四、教育主题

热爱生活和社会实践体验教育。

以德育基地为体验实践平台,组织和引导青少年投身实践中,把做人、做事的基本道理内化为健康的心理品格,转化为良好的行为习惯。通过在丰富多彩的社会角色扮演活动中实践、操作、体会、感悟,让青少年获得服务他人、服务社会,实现价值的真实感悟,加强思想品德教育,引导和帮助他们养成热爱生活、勤奋学习、艰苦奋斗、诚实守信、尊师友爱、团结互助的优良品德,努力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

通过德育基地为体验实践平台,帮助青少年学习换位思考,注重情感培养,努力促进个体内化,唤起学生积极学习的欲望,了解自然,了解社会。

五、活动目标

通过一系列的教育实践活动,让学生学会生存,学会服务,学会体验,学会创造。

六、成立德育基地领导小组

为能更好开展德育教育基地学习活动,研究决定成立德育基地管理领导小

组,成员具体如下:

组长:高月波

副组长:闫纪华陈常俊

成员:丁兆森左加顺周维纯孟光尹玉

张建峰陈常春张永胜

七、基地建设管理

1、德育基地:

(1)市教育局教师村;(送温暖、劳动实践基地)

(2)东港区教育局家属院;(送温暖、劳动实践基地)

(5)日照市关工委;(民族精神教育基地)

2、基地管理

(1)学校成立基地建设管理领导小组。

(2)日常管理具体由各基地有关人员负责。

(3)学校对有关资料进行整理收集先期准备工作。

(4)制定基地管理制度,加强管理和建设。

3、基地建设

(1)学校投入一定的资金开展基地教育组织活动。

(2)设立基地奖励制度,期末进行总结,讨论基地教育活动的收获,评出

表现突出的学生,并进行适当的奖励。

4、基地使用

实验建设 篇6

关键词:土壤肥料学;实验室;评价

中图分类号:S15-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432(2014)-08-96-1

土壤肥料学实验室是大农类高等学校教学工作的基础设施,也是农业高等院校服务社会农业生产第一线的重要窗口。建设功能齐全、管理科学的土壤肥料学实验室意义重大。

1 土壤肥料学实验室的功能和设施

土壤肥料学实验室作为植物生产类专业的一个重要的专业实验室,其教学功能是培养实践技能型人才,提高教学质量。通过实验教学使学生进一步深化对土壤肥料学的理论知识理解的同时,着重给学生严格的训练,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良好的实验习惯和严谨的科学作风,为以后的学习、工作和科学研究打下基础;其社会功能是利用实验设施和科技资源,为农业第一线测土验肥,提供最可靠、最经济的土壤改造方案及施肥措施,选择适宜的作物品种,提高农业生产效益。

依据土壤肥料学实验室的功能要求,一个健全的土壤肥料学实验室应能够开设以下所有实验项目:土壤有机质的测定、土壤速效磷的测定、土壤速效钾的测定、常用化学肥料的定性鉴别、土壤样品的采集及处理、土壤机械组成测定、土壤酸碱性的测定、过磷酸钙有效磷的测定、土壤含水量的测定、土壤容重的测定、尿素肥料中缩二脲含量的测定、植物体内全氮磷钾测定、过磷酸钙肥料中游离酸的测定、土壤碱解氮的测定、主要成土矿物岩石和母质的识别、植物组织中无机磷的测定、土壤水溶性盐总量测定、作物缺素症状的外形诊断、磷二铵中水溶性磷的测定、植物样品中含水量的测定、植物组织中硝态氮的测定、肥料中钾含量的测定、土壤微量元素的测定、尿素含氮量测定等。

土肥实验室应具备信息检索、自主学习、实践的功能,包括标本室、资料室、药剂室、检验室等部分。

标本室应具备世界各地的典型土壤样本,目前主要肥料样本等,每种样本均应配备较详细的说明文字,包括其品种、来源地、采样时间、主要属性等,以便查阅。

资料室应以多媒体资料为主,内容涵盖:各种类型的土壤的性态、分布范围、适生物种等;各种类型的肥料的性态、施用方式等;主要营养物质的存在形式,测定原理和方法、常用仪器的结构、原理和使用方法;常用药剂的作用及其配制方法;主要实验项目的目的、原理、步骤及注意事项等。

药剂室应具备各种常用药剂的配制能力。药剂应按普通药剂和管控药剂分开管理。

检测室依据实际情况可划分为若干个部分,分别放置各种仪器和实验设施。

2 土壤肥料学实验室的管理

2.1 管理队伍建设

实验室应配备较专业、实践能力强的师资队伍,并吸收部分善于动手的学生作为实验室人力补充,不断更新、完善实验资料,利用课余时间开展对外测土服务;同时有计划的培养和吸收部分农业一线的专业人员和农村能人,作为信息员,随时向实验室传送生产第一线发现的新问题。

2.2 实验室管理

土壤肥料学实验室应实行开放管理,其优点一是能够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进行实验,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知识综合运用能力和创新能力,让学生参与实验的全过程,包括实验设计、实验准备和试剂的种类,试剂需要量的计算及其配置,试验仪器的选择与调试、实验过程、实验数据处理与分析、撰写实验报告或论文等过程;二是让实验室成为农业专业学院服务农业生产的窗口。农技人员和农民可以随时进入实验室获取相关知识,在实验室专业人员的指导下进行取土采样,测土测肥,为农业生产提供可靠及时的技术支持。

土壤的多样性决定了改良的复杂程度。人类既不能无所作为地被动地受制于土壤类型的限制进行农业生产,又不能为了改土不计代价。作为土壤肥料方面的专业技术人员,面对各地的实际情况,要做出一揽子规划指导,并非易事。

3 实验教学管理

采取集中教学与分组实验相结合的形式开展实验教学。

集中讲授主要布置实验任务,强调注意事项等;分组实验是高效利用有限资源的必选方式。各小组组长应选择学习认真,善于思考,动手能力强,且善于团队合作的同学,实验教师应注意对组长的特别培养,可将其纳入教学团队的课余教研活动中。

实验小组的大小不必过于固定,依据不同的实验内容和设施条件随时调整,保证小组所有成员的参与度和知识技能的掌握。实行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科学实验教学模式,使学生真正成为教学活动的中心,鼓励自主学习,提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是当前实验教学改革的主要方向。

在实验教学的后期,由实验室有计划地设置若干综合性课题,在教师指导下,让学生从实验设计开始,自主采集制备土壤样品,独立配制实验分析试剂,利用相关仪器设备完成测量,并分析测量数据得出结论,并根据实验数据撰写实验论文。

4 实验教学评价

李旭霖等认为,对实验教学绩效的评价,要将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统一,注重学生的参与过程和参与结果两个方面。评价重点是学生在实验教学过程中的整体表现,全面考察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等方面的能力。

实验建设 篇7

1 当前实验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1 实验技术队伍得不到壮大和提高,实验教学质量偏低

首先,长时间来在各大高校中形成了重理论轻实践的世俗偏见,造成实验教学地位低下,不少老师不愿意上实验课,导致实验技术人员缺少;另一方面,一些高校没有把实验教师队伍建设和理论教师队伍建设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来抓,没有从政策上一视同仁,实验教师在学校编制中往往走的是教辅系列,导致高学历人才不愿意进入实验室,实验技术队伍得不到及时扩大和提高。而在职实验人员又缺少进修的机会,高职称人员比例偏低。这些就成为了造成实验教学质量不高的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1.2 实验课程设置不合理,实验室使用率偏低

实验课程设置往往是因理论课而设定,一个实验室仅为一、两门课程服务,实验教学其实只是理论教学的补充、验证和延伸。(例如我校力学实验中心实验课程仅为《工程力学》和《材料力学》而设定)这样久而久之就造成了实验室功能单一,设备和房屋的使用效益低下,同时也削弱了实验教学在整个教学体系中的地位。

1.3 实验教学内容陈旧缺乏改革

一些高校实验教学内容,几十年一贯制,很少变化,而且以验证性实验为主,设计性、综合性实验少,这样实验重复率高,意思不大,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得不到提高。同时一些重复率高的验证性实验耗材也很大(如力学实验中低碳钢的拉伸、压缩、扭转及铸铁的拉伸、压缩、扭转全校开设这样实验的班级每学年近100个班级,按每个班级分五组进行每根材料的加工费按10元计算,仅这两种材料的验证性实验每年耗资约3万元)。

1.4 实验教学管理不合理,学生积极性、主动性不高

一些高校的实验课程大部分依附于理论课程并非单独设课,这些实验课程一般没有独立的、明确的学分和学时。实验课的考试、考核成绩在相应的课程中仅占很小的比例,学生往往通过了理论课的考试,实际上就取得本门课程的成绩。学生往往养成实验课可有可无,平时实验只是看个热闹,实验成绩的好差不会影响本门课成绩的高低。这样也就养成了学生对实验课的态度很随便,在实验过程中缺乏积极性、主动性。

显而易见,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加强高校实验技术队伍建设与管理,势在必行。

2 实验技术队伍建设和实验室管理措施

2.1 改变传统观念,合理定编,发挥团队作用

首先,要彻底扭转传统观念,从过去的知识教育为主向培养创新精神、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观念转变,处理好知识与能力的辨证关系。摆正实验教学在整个教学体系中的位置。

其次,学校要把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两手抓,从根本上关心实验教师,对其进行合理定编。按照实验工作中“实验教学”、“实验教学准备”、“实验仪器设备维护与管理”这几个环节可以把实验室工作人员划分为以下几个岗位:“实验教师岗”、“实验管理岗”、“实验技术岗”。实验教师岗主要负责实验课的教学和实验课的改革和研究工作,他们应享受和理论课教师同等待遇;实验管理岗主要负责实验教学前实验设备的准备及实验室资料收集整理工作,需要坐班,他们享受行政管理岗同等待遇。实验技术岗主要负责实验室仪器维护和管理工作,他们可享受教辅待遇。实验室工作人员可根据自己的能力选择自己的岗位,经学校鉴定后聘任上岗。这样可以各尽其职,充分施展自己的才能。学校也可根据岗位引进相应的人才。对于某些空缺的岗位,也可由有能力的人兼担,但学校要给出合理的分配方案来补贴这些身兼数职的人员,应多劳多得。如果学校能这样实施那么必定也可以引进到高学历的人才充担到实验教学和实验教学改革与研究的队伍中来。同时也要制定好相应的培养计划以便提高实验队伍的整体素质。

2.2 合理设置实验课程,充分发挥实验室应有的作用

要改变以往实验教学依附于理论教学而带来的弊端,建立与理论课互相联系又相对独立的实验教学体系,首先,对与量大面广的实验要考虑单独设课(如大学物理实验、化学实验,对于工科院校而已力学实验也是面向全校的,也要考虑单独设课)。其次在实验安排上尽可能开设综合性、设计性实验,最大限度的减少验证性实验。对于那些投资很大但又不可缺少的验证性实验(如力学实验中低碳钢的拉伸、压缩、扭转及铸铁的拉伸、压缩、扭转等实验)可以采用展板的形式显示这些材料在拉伸、压缩、扭转时表现的力学性能,学生想了解断口情况可以来展板上查看,并配有多媒体模拟实验过程,给出实验数据。如果学生对此实验感兴趣可以和实验室工作人员联系,到实验室来做实验。这些工作可由实验管理岗人员负责,实验室对全校开放。这样不仅减小了验证性实验的开出,增加了实验室的开放面,同时也为学校节约了不少实验耗材开支。实验室可以把重点工作放在设计性、综合性实验的教学和研究中来,这样才能充分利用实验室,充分利用实验室现有资源。设计性、综合性实验的开出,才能真正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他们独立思考的习惯。

2.3 完善实验考核制度

实验成绩可以分几步给出,实验室要改变以前教师手把手的教学模式,实验所用仪器设备均由实验教师准备好,在实验中出现的问题都由实验教师解决,学生只关心实验数据正确与否。例如力学实验中的电测实验,一般实验中电路实验教师实验前均已接好,学生到实验室只管加载记数据,这样并不能真正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同时他也没法真正理解桥路的接法。如果实验教师把这一步留给学生,让他自行设计电路不仅可以锻炼其动手能力,也可让他真正融入到实验中来,加强他对实验的兴趣,而且可以让他更深层次的理解电测法,老师可以在这个过程给与指导。老师根据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表现给出相应的平时分数。

加大实验考核力度。在教学计划中,除对单独设课的实验要有单独的学分外,对目前仍依附于理论课的实验要加大实验成绩在理论考试中卷面中的比例。对于那些实验成绩不合格的同学也可采用重修或不能参加理论考试等办法。

建立实验奖励制度,为了充分调动学生对实验的积极性,学校可以设定一个奖励制度,对于那些能自主设计实验,肯动脑的学生给与奖励,这样不仅可以激励学生进一步学习科学实验理论与实验技术的热情,更重要的是改变了传统重理论轻实践的观念。例如或得此奖的同学可以在年终评优中给与一定的加分。

参考文献

[1]郑超美.关于改革实验教学模式的若干思考[J].华东冶金学院学报,2000(6).

[2]刘永德.加强实验技术人员考核提高队伍素质[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5(4).

实验建设 篇8

一、传统机械设计实验教学的现状

就目前的机械设计实验教学来看, 其作用仅仅是让学生能够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 验证理论知识的一种手段。例如为了验证带的弹性滑动及带传动的效率变化情况, 传统机械设计实验中开设了带传动实验。传统的实验课程的设置、实施、管理都由老师管理, 学生只是被动地参与来完成教师规定的学习内容, 没有一点自主学习的空间, 这样就完全扼制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创造性的发挥。传统的机械设计实验教学课程的设置突出强调了实验课程服务于理论教学, 完全偏离了其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思维能力的宗旨。

传统的机械设计实验在设置上完全没有考虑到实验内容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 实验课之间往往都是孤立的, 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实验体系。学生在实验课上只能是被动地去操作测试仪器和记录数据, 所以整个实验课下来, 学生还是没有对机械设计仪器的应用产生一个系统的认识。除此之外, 在传统的机械设计实验体系中, 每个实验所涉及的知识面都很窄, 并且实验手段也比较简单陈旧, 缺少综合性和创新设计性的实验, 而这些实验对于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理论知识、现代技术分析和解决工程实践中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对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和意义。

二、机械设计实验中心建设目标

纵观传统的机械设计实验教学, 不论是从体系结构, 还是从内容、方法和手段上看都已经不能适应当代教育的要求。所以为了适应现代社会对复合型、创新型机械设计人才的要求, 必须对传统机械设计实验教学进行改革。在保证完成机械设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前提下, 我们对机械设计中的所有实验进行了分类和整合并建立了机械设计实验中心, 并明确规定了以下几条建设目标:

(一) 培养学生的基本技能与实践动手能力

虽然现在的机械设计理论课程中会应用一些实物模型来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 但是对于机械设计这样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基础课, 理论知识与感性认识是远远不够的。现在的学生进行工程实验的基本技能都不是很扎实, 而且普遍缺乏工程实践和实际的动手能力, 所以在机械设计实验这个重要的实践环节中, 为了给每一个学生都打好基础, 必须针对这个问题, 加强对学生的基本技能与实际动手能力的培养。

(二) 培养学生的创新设计能力

在现代社会, 创新能力已逐步成为衡量一个人才的基本要求。培养学生的创新设计能力作为教学改革的核心, 已经逐渐演变为机械设计专业教学改革和实验教学中心建设的根本目标。因此不仅要在理论教学课上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更要在实验教学环节培养学生创新设计的实际能力, 只有这样才能达到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核心目标。

(三) 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机械设计实验作为工程设计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不再只是为了验证某个公式或结论, 而更多的时候是通过实验来验证某种设计模型的可行性。除此之外, 一些新设计出的产品也需要通过实验来测试其各方面性能。可以看出, 机械设计实验的应用已不仅仅局限于教学, 随着实验方法不断的发展和完善, 现代的机械设计人员应不断地学习充实自己, 做到应用现代技术来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机械设计实验中心项目探索与实践

本着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创新意识以及解决问题的目标, 我们对所有机械设计实验进行了分类, 并进行了相应调整, 确定了新的实验教学模式。

(一) 保留传统实验项目

传统的实验课程既然可以应用到今天, 说明其对于学生的学习来说具有一定的必要性。因此, 我们通过对所有实验进行了分类和整理, 保留了部分验证性的实验内容, 并对其侧重点进行了调整, 将其侧重点由原来的验证理论知识为主转变为展示测试方法的手段, 改造成为交叉性的综合实验项目, 使学生不仅验证了课程教学中所学的理论知识, 而且又了解了不同机械量测试和数据处理的方法, 可谓一举两得。

(二) 增加设计性、创新性和综合性实验项目

当前学生的动手能力及创新意识都急需提高, 因此设计性、创新性和综合性实验必须作为实验中心建设的重点, 加大投入力度进行积极建设。增加的设计性、创新性和综合性实验主要有:组合式轴系结构设计实验、机构运动方案创新组合实验、多轴系传动设计搭接与性能实验等。通过这些实验项目的开设, 可以从提高学生的设计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基础上, 从整体提高学生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 提供给学生更多的自主权

实验室在进行教学的同时, 可以在空闲时间对学生开放, 让学生有自主学习的时间。通过自主学习, 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开展实验学习和科学探索活动, 能够更好地提高自身的创新能力与认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而且也能不断提高实验教学的成效。

四、机械设计实验中心运行模式思考

(一) 推进实验室的开放式教学

开放式教学能够方便学生自主安排学习, 从而提高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同时又能够提高实验设备的利用率, 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实验室的价值。实验中心会预先设计并提供实验项目菜单给学生选择, 学生只要去实验室管理处登记就可以选择要做的实验项目。在实验过程中, 从实验方案设计到结果分析, 均由学生独立完成。实验室实行开放管理, 不仅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 同时也点燃了教师进行科研的热情, 因此实验中心在服务于教学的同时也作为了科研基地, 达到以科研促进教学发展的良性循环。

(二) 理论课老师参与实验中心建设及其教学

理论课教师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 对教学内容有深刻的理解和认识, 因此理论课任课教师参与实验中心建设与教学, 不仅有利于提高实验教学的水平和质量, 而且也可以提高理论课任课教师的实践经验, 同时也可解决师资力量不足的矛盾, 而且也可以避免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的脱节等问题。

(三) 加大实验成绩在课程总分中的比重

实验教学不仅是传授知识、验证理论和掌握实验技能, 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独立工作能力和良好的科学素养, 因此必须重视实验教学, 加大实验成绩在课程总分中的分量。

(四) 实验中心网络建设

为使机械设计实验中心在实践教学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必须进行网络资源建设, 并逐步完善和更新。网络资源包括:实验中心简介;实践、实验教学大纲;实验指导书;实验项目;仪器设备简介;学生创新设计;学生创新设计作品等。

五、小结

按照当前社会发展对高素质人才培养的需求, 机械设计实验中心建设在明确的目标指引下, 综合了传统的基本实验、综合性实验、设计性实验和研究创新型实验等各个层次实验内容的基础上, 通过科学设置实验项目和教学安排, 将对全面培养学生的实验基本技能、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产生积极的作用。

摘要:本文分析了传统机械设计实验教学体系的现状并对其进行了反思, 系统地阐述了机械设计实验中心建设的目标, 并且对该实验中心教学体系进行了探索与实践, 提出了该实验中心教学改革的运行模式。

关键词:机械设计,实验教学中心,建设思路,运行模式

参考文献

[1]谢晓梅等.实验教学中心的建设思路与运行模式[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2005 (2) :103-105.

[2]丁鸣.关于高校实验室建设的几点思考[J].南京工程学院学报, 2002, 2 (3) :67-7O.

[3]刘小梅等.机械基础创新实验室建设[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2005 (4) :71-73.

[4]孙小权, 邹丽英.实验室开放的探索与实践[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2005 (4) :107-109.

实验建设 篇9

2002年7月4日,原CNACL与原国家出入境检验检疫实验室国家认可委员会(CCIBLAC)进行合并,组建了新的中国实验室国家认可委员会,简称CNACL。2006年3月31日,中国实验室认可委员会又与中国认证机构国家认可委员会合并,组建了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简称CNAS。

1 高校实验室认可的必要性

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后,检测和校准市场将受到外来机构的严重挑战,根据规定,中国“入世”后2年内允许外商在中国的检测和校准实验室占51%股份,4年后允许外商独资。这是由于在当今世界贸易中,技术性壁垒逐渐取代关税壁垒成为新的贸易障碍,世界贸易组织会员已经签署了技术性贸易壁垒协定(TBT),期望以透明化、对等性、非歧视性及依据国际标准四项原则,让各贸易国或经济体的货物能够在国际间自由流通而不受技术性法规的干扰。为实现此理想,要求实施符合性评审的实验室必须建立质量体系,继而在更广泛的区域内进一步寻求相互承认。也就是说,通过“实验室认可”,使实验室提供的检测结果得到国际间的互认。面对中国日益开放的检测市场,作为高等院校的实验室,如何发挥自身设备优势和人员优势,提高管理水平,规范质量管理,在检测市场占有一席之地,通过实验室认可是不可缺少的步骤,这是高等院校服务市场经济的需要,也是高等院校提升实验室建设的需要。

2 我国高校实验室管理现状

毫无疑问,我国高校实验室在教学、科研、产品开发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大多数实验室由于体制等方面的原因,不适应市场竞争的需要,更不具备参与国际大市场竞争能力,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管理主体不明确。高校实验室往往受校级实验室管理、科研、产品开发、系(院)等部门的多重领导,领导主体不明确,没有明确的组织机构,形成了谁都来管,谁也没有深入管的局面。

2)没有建立规范的质量管理体系。没有质量管理方针,没有质量管理手册,没有质量管理制度和细则,对检测人员、设备、环境、检测结果等环节缺乏有效监督和控制,管理处于无序或经验式状态。

3)缺乏参与市场竞争意识。以内部服务为主,处于计划管理环境之中,衣食无忧。同时,个别地方政府部门受经济利益驱使,对高校参与市场竞争进行限制,压力之下使高校实验室本不强烈的市场意识更加淡薄。

3 高等学校进行实验室认可的作用

由于实验室认可涵盖了对实验室动作的符合性和对技术能力的评价两方面内容,其作用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提升实验室管理水平。通过认可,实验室既能获得权威机构的承认,又能够借助于国际通用的准则建立一个良好的质量体系,所花费用不多,但能显著提高管理水平,使实验教学和科研工作获得良好支持,市场竞争能力明显增强。2)支持合格评定。向各种不同的市场表明其体系、产品、过程和服务满足相关标准、规范、法规或限制的要求。3)提供信任。通过实验室认可可以让公众、工商企业界和政府相信被认可的实验室具备技术能力,其行为是公正、科学和客观的,获得他们的信任。4)消除技术壁垒,走向国际市场。通过认可可消除贸易中的技术壁垒,在国际间建立一种等效的、互认的检测和校准体系,促进国际贸易的发展,同时让自己的实验室检测和校准走向国际市场。

4 实验室认可的进行

我国实验室认可的现行依据为CNAS-CL01《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认可准则》,该准则等同采用ISO/IEC 17025:2005。《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认可准则》包含了检测和校准实验室为证明其按管理体系运行、具有技术能力并能提供正确的技术结果所必须满足的所有要求。同时,本准则已包含了ISO 9001中与实验室管理体系所覆盖的检测和校准服务有关的所有要求,因此,符合本准则的检测和校准实验室,也是依据ISO 9001运作的。

依据ISO 9001和ISO 9002进行的认证,并不证明实验室具有出具技术上有效数据和结果的能力,如果实验室满足ISO/IEC 17025:2005还获得了某认可机构的认可,并且该认可机构已与其他国家采用该标准的同等机构达成了互认协议,这将会促进国家之间对检测和校准结果的相互承认。获得国家实验室认可资格的机构将允许在授权范围内使用CNAS国家认可标志和国际互认的(ILAC-MRA/CNAS)标志,其出具的报告具有公正性、权威性,在国际上将得到近50多个国家的互认。

CNAS-CL01《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认可准则》适用于所有从事检测和(或)校准的组织,包括诸如第一方、第二方和第三方实验室,以及将检测和(或)校准作为检查和产品认证工作一部分的实验室;本准则适用于所有实验室,不论其人员数量的多少或检测和(或)校准活动范围的大小。

实验室认可工作的开展首先要熟悉体系要素。这些要素包括组织,管理体系,文件控制,要求、标书和合同的评审,检测和校准的分包,服务和供应品的采购,服务客户,投诉,不符合检测和校准工作的控制,改进,纠正措施,预防措施,记录的控制,内部审核,管理评审,技术要求总则,人员,设施和环境条件,检测和校准方法及方法的确认,设备,测量溯源性,抽样,检测和校准物品的处置,检测和校准结果质量的保证,结果报告共25种要素。

其次,在充分熟悉25种体系要素的基础上,建立实验室的质量体系。建立实验室的质量体系涉及学校的许多部门,是一项全面性的工作,领导对质量体系的建立、改进资源的配备等方面发挥着决策作用,校各级领导要有统一认识,步调一致。要宣传培训、全员参与;要分析现状,确定过程和要素;要确定实验室的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要确定机构、分配质量职责;要建立质量体系文件。

质量管理体系文件是将其体系组织结构、程序、过程、资源等过程要素文件化,其文件的构成可分为四级,包括《质量管理手册》(一级)、程序文件(二级)、作业指导书(三级)、质量记录和技术记录(四级),适用于实验室各类相应的质量活动。《质量管理手册》是质量管理体系的纲领性文件,《质量管理手册》规定了管理体系中所用文件的架构,规定了程序文件和作业指导书,阐明了质量管理体系概况。《质量管理手册》必须以文件化的形式阐述实验室从事的检测/校准活动及其质量管理活动,阐述实验室的质量方针、质量目标和质量承诺,规定组织机构及人员职责,并对质量管理体系各要素的管理要求、技术要求予以描述。

按《质量管理手册》要求实施控制活动,不仅是实验室获得认可的必备条件,也是实验室实现质量承诺的基本保证,最终目的是确保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得到有效地实施,实现持续改进。

《质量管理手册》应当适用于实验室从事的所有检测/校准活动及其质量管理活动,是全体员工必须遵守的依据和准则。

最后,在建立质量体系文件的基础上进行质量体系的运行和评审。实验室建立质量体系后,按照体系对25种要素进行全面运行,使各项活动都处于受控状态,做好记录、评审、验证工作,不断反馈信息,有计划、有重点地对质量体系运行的有效性进行调查、分析,实事求是地对质量体系的运行作出评价,对发现的缺陷,要结合实现实验室的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提出有针对性的改进措施,并对质量体系文件进行相应的修改或补充。评审是对实验室的法律地位、法律责任和实验室的独立性、公正性,实验室的质量管理体系,实验室的技术能力范围及其限制范围作出客观、公正、科学、全面的评价和结论。评审有两种方法:一个是通过现场评审,另一个是借助于实验室与实验室之间比对试验或能力验证试验(Proficiency testing,简称P.t计划),最好是以上两种方法的有机结合。

5 结语

实验室认可是实验室建设的新理念,是高等院校提升实验室管理水平的有效途径,也是高等院校融入世界经济的必经之路。通过实验室认可,使实验室建立起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确保实验室在可控、有序状态下运行。

摘要:指出高等院校进行实验室认可的必要性和紧迫性,介绍了我国高校实验室的管理现状,探讨了高等学校进行实验室认可的作用,就进行实验室认可进行了阐述,以使实验室建立起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从而确保实验室在可控、有序状态下进行。

关键词:实验室认可,体系要素,质量管理体系,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GB/T 15481-2000,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的通用要求[S].

实验建设 篇10

笔者通过对我院实验室建设现状、实验师资结构及配置、实训课的安排等方面进行调查,对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改进建议,现介绍如下。

1 我院实验教学现状

1.1 系部实验室建设现状

从实验室数量到设备配置等硬件建设,部分系部实验室建设已经有了长足发展,但从我院实验室建设整体发展上看,存在着各专业发展不平衡的现象,如护理专业实验室发展迅速,药学专业等小专业实验室发展明显滞后,但这一不平衡现象在新区建设的统一规划中已经得到了解决。

1.2 各专业医学基础理论课与实验课学时分配

通过对各专业医学基础课程学期授课计划进行分析,对比理论教学时数与实验教学时数发现,制约实验教学开展的关键在于教学总时数。教学总时数增加,实验教学比例就会增大。近几年来,由于人文课程与专业课程的比例加大,医学基础课程的教学总时数被压缩,但医学基础课程的教学内容却呈现有增无减的趋势。教学时数不足或偏少的条件下最基本的理论教学内容都无法完成,要求全面开展实验教学存在很大困难。

1.3 各系部实验师资岗位配置现状

通过对各系部实验人员的数量、学历与编制进行调查发现,我院实验师资学历以中职为主,编制全部为人事代理制与临时聘用制,人数明显不足。虽然实验员个人通过各种途径都完成了继续教育,大部分已经取得了本科学历,但是我院尚无实验员晋升途径。当前的状况既不利于实验员个人发展,也制约了我院实验教学管理水平、实验教学水平和实验科研能力的提升。

2对部分高职院校医学基础部实验室设置与实验师资配置情况的调查

对部分高职院校医学基础部实验室设置与实验师资配置情况调查发现,同类院校的医学基础部实验师资配置与实验室规划设置差异很大,教学与管理水平参差不齐。有些院校的医学基础部建立了实验中心,成立了专门的实验教学管理师资队伍,相同设备的实验室资源共享,避免了同类实验室各系部的重复建设。有些院校各系部的实验室各自为政,独立建设、独立管理,这样各系部的实验教学使用比较方便,但存在重复建设、使用率低的现象。

3 分析与建议

通过调查及分析,结合我院目前的实验师资配置现状,对我院实验教学管理体系、实验教学管理师资队伍与医学基础课程实验教学提出如下建议。

3.1 加强实验师资队伍建设

要从根本上提高实验教学质量,全面提升实验教学管理水平和实验师资队伍的实验教学能力是关键。首先要稳定、发展实验师资队伍,从专业结构、师资数量、学历层次、薪酬待遇、继续教育与培训、职称评定与晋升等方面全面统筹,切实吸引优秀人才,建设体系完善的实验师资队伍,并以人才激励机制留住人才,强化实验师资队伍建设。许多高校将师资分为教学系列和实验系列,教学系列和实验系列分别有各自的职称晋升途径和条件。从我院的未来发展看,非常有必要设立实验教师系列,引进或培养自己的实验师资队伍,形成学历结构和年龄结构合理,具备教学和科研能力的实验师资队伍,为我院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人力资源;与高校建立合作机制,开展科研项目合作;聘请行业专家、提供设备的厂方技术人员定期进行实验设备使用的相关培训;对实验教师的实验教学进行考核,全面提高教师的实验操作和教学、科研水平;密切与同类院校广泛接触与交流,吸取发展经验,使实验室建设与管理走上快车道。

3.2 改善并提高实验教师待遇

待遇影响实验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及实验师资队伍的稳定性。有些实验员长期接触化学试剂或防腐剂等,对身体健康危害性大,应适当提高实验保健津贴并按时发放。部分课程的实验员与代课教师同时带教实验课,代课费却明显低于任课教师,导致实验员教学积极性下降。实验员没有晋升职称的途径,影响实验员的个人成长与进步,也影响了实验教学水平的进一步提高。

3.3 统筹安排与管理实验设备

统筹安排与管理实验设备,扩大资源共享范围。为更好地使用与维护实验设备,系部之间教学资源应实现共享,建议成立专业实训中心,安排专人管理、维护,尽量增大实验设备利用率。引进既具备计算机专业知识,又能够开展医学基础实验教学的技能型专门人才,充实到机能实验教学队伍中来,提高实验教学质量,并利用先进的仪器设备尝试开展科研项目。

3.4 改革相关课程的实验教学

为更好地落实“学生从入学开始就接受相应的动手和实验课程”,对专业基础课进行试点改革,通过学科组教师讨论、实践,将实验课计划和考核方案单列,确定各专业相关课程的最低实验课教学时数,保证实验教学内容必须、够用,使实验教学得到有效落实,教学质量得到提高,加强学生实验技能培养,并使实验教学设备发挥最大使用效率。

3.5 尝试对部分课程开放实验室

开放实验室是实验教学管理改革的有效途径,建立完善的实验室规章制度是实施实验室有效管理的前提。实践证明,开放实验室可以有效提高学生操作技能,并有助于提升实验教学资源利用率[2]。就目前我院现状,还没有真正对学生全面开放的实验室,这不仅存在管理方面的原因,还有师资力量不足等原因。要提高实验教学质量,有限的教学时间无法满足多实验、反复实验的需要,开放实验室是一条可以尝试的途径。

人尽其才,物尽其用。设备再好,没有好的管理者和使用者,实在是莫大的浪费。“一个没有实验室的大学,不能称其为大学;一个实验室建设很差、实验室地位很低的大学,不可能成为一流的大学;实验室作用发挥不好的大学,不可能成为教学质量很高的名牌大学”。学院的发展,从根本上要促进师资队伍的发展,尤其是实验师资队伍的发展,来带动专业的发展,加强实验教学条件建设,改革实验教学内容,完善实验师资结构,提高实验员素质,开放实验室,进一步增强培养创新人才,为教学、生产及科研服务的功能[3]。近年来,职业教育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职业院校在实验教学方面还有许多亟待加强与改进的地方。

参考文献

[1]何秀美.高等职业院校护理专业实训室开放管理工作的实践与探索[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10(4):7-9.

[2]翟烨.关于新时期高等学校实验室建设的思考[J].河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2,7(3):48-50.

高校文科实验室建设探究 篇11

关键词:高校;文科实验室;建设探究

中图分类号: G6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1069(2016)12-107-2

0 引言

在我国经济飞速发展的背景下,国家对教育资金投入也加大了。同样,国家对人文科学类实验室建设的资金投入力度也加大了,这为文科实验室的建设提供了新的机遇。文科实验室的建设模式、内容以及管理体制对人才培养都有着很大的影响,但是,现阶段高校文科实验室建设还存在着很多问题。

本文针对目前高校文科实验室建设中的问题进行了讨论,并提出了解决问题的一些方案。

1 高校文科实验室建设的必要性

首先,高校文科实验室建设是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的。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的市场经济体制越来越完善,我国同国际间的交流不断深入。在这种情况下,社会发展对知识和科技的依赖性越来越强,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高校作为人才培养在主要阵地,必须要提高教育的质量。高校在开展文科教育的过程中,比较重视理论知识教育,从而忽视了实践,这是不符合现代社会发展要求的。因此,必须要进行文科实验室建设,为学生提供实践的平台,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水平,为社会培养大批高水平的人才。

其次,高校文科实验室建设是有利于高校发展的。实验室教学在高校教育中具有重要的地位。以往,在理科教学的过程中比较重视实验室教学,但在文科教学的过程中,由于受到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人们都忽视了实验室教学。现在,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在文科教学的过程中也需要使用到实验室,通过实验室教学可以大大提高教学的质量,进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此外,在高校进行文科实验室建设还有助于开展学术交流活动,从而促进高校的发展。

总之,在高校进行文科实验室建设是具有重要价值的。高校必须要摆脱传统教育理念的束缚,适应时代发展的节奏,改变对文科教学工作的认识。

2 关于高校文科实验室建设存在的问题

2.1 对高校文科实验室重视程度有待提高

虽然现在文科实验室建设取得了一定程度的成功,但是总的来说,社会对文科实验室建设的重视度还是很低,需要去进一步提高重视程度。在传统观念的束缚下,人们一般都会认为理工科的实验室建设是非常重要的,而人文科实验室建设就不是必须的事情。然而,随着社会的进步,社会对人才的要求也在不断改变。这就需要人们接受新的观念,对高校文科实验室建设进行改革,进而培育出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都比较强的高素质人才。

2.2 对高校文科实验室建设思路需要进一步明确

实验室建设需要达到教学和科研高效率配合的要求,同时也要能可持续利用并有一定预见性。但是,现在高校文科实验室建设都不够完美,缺乏明确的建设思路。有的文科实验室建设也不考虑学校的实际情况进行,没有整体性的观念,导致资源的浪费。

2.3 高校文科实验室的实验教学管理体系待完善

目前,国内很多高校都因为文科实验室建设没有完整有效的实验教学管理体系,而导致文科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高校内没有完整的系统实验教学体系,就会出现很多的问题,比如说实验大纲、实验教案和实验报告等环节联系不紧密,导致实验教学环节和课堂教学环节同样也联系不紧密,甚至发生严重的脱节现象。第二,很多高校对于实验教学和课堂教学的巨大差别不能合理处理,教师对学生也不能做出及时有效的指导,导致实验课堂的学生纪律差、教学效果不好的现象出现。第三,由于实验室人员在评职称时候,比课堂教学类教师待遇差,这就会导致教师在实验教学的时候缺乏工作积极性,影响实验教学水平。

2.4 高校文科实验室的实验教学人员缺乏

高校文科实验室人员的待遇和工作体制都比较差,很多教师不愿意从事这项工作,这就导致了实验教学人员缺乏的问题。主要表现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实验室工作人员的技术能力有很大差异;第二,参与实验教学工作的中年教师和技术人员数目比较少;第三,实验室人员的培养训练制度不够完善。

3 构建科学合理的文科实验教学新体系的方案

3.1 要转变观念

高校一般对文科实验室建设的重视度都不高,对学生实践和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视度也不够。学校应该随着时代的发展,抛弃旧的观念,及时做好对文科实验室建设的长远规划,让文科实验室能够可持续的发展下去,与时俱进。高校文科实验室建设对于不断变化的社会需求、学科的发展以及学生自身能力的培养,都是必不可少的。为了使人们认识到文科实验室建设重要性,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第一,政府和教育部门首先要认识到高校文科实验室建设的重要性,并在建设资金上予以帮助;第二,高校本身也要认识到高校文科实验室建设的重要性,不止在经费上予以帮助,更主要的是在实验队伍人才培养上给予大的帮助。

3.2 要准确定位和科学规划

高校文科实验室建设必须准确定位和科学规划,这主要是从学科的规模、发展方向和科研的方向等方面进行定位和规划。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制定文科实验室发展规划,第一,在满足教学和科学研究需要的同时,也要考虑到高校文科实验室建设要有重点和特色,能够形成优势学科,与当地的今后的人才培养密切相关;第二,高校要改善实验室教师的评职称制度,使实验室工作人员能够有工作积极性,创造出培养人才所需要的高校文科实验室。

3.3 要有激励机制

高校能够拥有一定数量的具有优良素质的双师型实验教学队伍,是高校文科实验室建设和管理所必不可少的。这就需要高校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革,第一,高校要提高实验室人员的薪资待遇和工作环境;第二,高校要将理论教学人员和实验教学人员之间的屏障打破,使人们认识到理论教学人员和实验教学人员只是分工不同而已,都是属于开展和组织教学活动的基层组织。理论教学人员和实验教学人员都是教学工作的主力军,他们应该享受同样的薪资待遇;第三,高校要加强培养优秀的实验室人员力度,让实验人员的知识结构、专业结构和能力结构都得到大的提升,培养出满足新时代需求的新型实验人员。第四,制定合理有效的奖励制度,激发实验室人员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4 要学会发展和创新

文科实验室建设模式与理工科实验室建设模式有很大的差别,这也就意味着高校文科实验室建设不可能完全借鉴理工科的经验。因此,在没有成熟的经验可以借鉴的条件下,文科实验室建设就需要去大胆探索,去寻求创新。文科实验室教学和实验室建设,可以从实验教学的内容、方法和教学模式方面进行探索。而管理体系的改善在文科实验室建设中也占有重要地位,高校需要对其予以重视。

4 总结

在文科实验室建设资金投入增加的背景下,高校文科实验室迎来了改革。实验教学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以及科学素养方面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是实现素质教育和创新人才培养的关键环节。高校要深入地进行实验教学改革,不断地对教学的内容和方法做出与学科发展相适应的调整,以高水平的文科实验室教学为平台,建立完善的培养创新性人才的体系,进而为社会培育出创新和实践能力都比较强的高素质人才。为了达到这个目标,就需要教师、学校和社会共同的合作和不懈努力。

参 考 文 献

[1] 李风芹.高校文科实验室建设模式研究[J].现代企业教育,2013(16):130-131.

[2] 黄启.高校文科实验室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西部素质教育,2015(05):35.

实验建设 篇12

1 护理实验室和实验课的管理与改进

我们把基础护理实验室分为示教室和训练室两部分。示教室不仅有和训练室同样的仪器设备, 还有由计算机控制的多通道摄像系统, 可以从各个角度把示教教师的操作动作投影放大。学生的座位呈阶梯状、半圆形排列, 使每一名学生都能看到示教教师的操作过程。训练室即模拟病房, 每个训练室有6张床位及配套的模拟人、实验物品和仪器, 并配有多媒体教学演示系统, 其中装有基础护理实验课所需的所有操作软件。实验课先由示教教师在示教室给学生操作一遍, 示教教师需要分解每一个动作并讲解动作的理论基础, 强调示范动作和基础知识的链接;引导学生利用自己掌握的理论基础知识解释为什么这样操作, 使学生在没有动手操作时, 就知道每步操作的重点及理论支持。然后, 学生分组到训练室练习, 学生操作练习后, 再利用多媒体教学演示系统浏览标准的操作过程;并在重新练习后, 给学生布置问题, 要求学生课后解答并练习所学习的操作内容, 使其操作达到熟练、准确。教学环节中的这一变化使学生能把简单的操作理论化, 把以前所学的知识和实践相结合, 增强了学生的动手能力。训练室常年对学生开放, 由学习部、各班班长及基础护理教研室根据各自的时间进行协调安排。训练室的开放, 可以使学生根据自己的时间和精力来学习基本操作技能, 从而使学生的基本操作技能更熟练、更准确, 这既促进了学生自主学习, 又使学生在良好的实验环境中得到了锻炼和提高[2]。

2 实验仪器、教具、卫生耗材的管理

仪器设备、教具、卫生耗材是实验室从事实验教学的重要条件, 是实验室综合实力的重要标志。基础护理教研室管理着示教室和4个训练室。示教室有计算机摄像系统;训练室有多媒体教学演示系统, 每张床配有可拆卸的模拟人、床头柜等教材配套教具及洗胃机、吸痰器等设配;训练室后有储物间, 存放教具以及卫生耗材, 品种繁多、功能各异。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有一套科学的管理手段和使用守则。我们的做法是:电系统由专人负责, 使其常年处于工作状态, 并定期加以维护、检修及更新软件;实验物品由教学和实验技术人员负责, 使其与实验进度相匹配;耗材定人定量严格管理, 避免浪费, 培养学生养成爱护实验物品, 珍惜实验器材的习惯。有文献报道护理实验室物品损坏赔偿制度[3~4], 但我们认为有损坏是正常消耗, 而赔偿和罚款不利于学生动手能力和求知欲的提高, 所以我们不实行这种管理方式。卫生方面除每个班级课后教具清洗和卫生扫除外, 每周安排一组学生专门进行清理, 保持训练室病床、“病人”、桌椅等放置有序, 整洁美观, 并在课后填写物品消耗和需求补充报告单。实验仪器定位, 实验物品定点, 教具陈列存放;同时定期整理、清点常用物品, 及时处理过期陈旧老化物品;积极引进临床应用技术和一次性卫生耗材, 使基础护理教学和临床实践同步。

3 人员管理

从近几年我院引进的教师来分析, 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学历极不相配, 理论基础雄厚, 但实践能力欠佳。所以我们采取新进教师必须准备教学实验并要管理训练室, 使教研室每个人除了教学外都还有一项主要工作, 并要求教师紧跟临床, 保证自己的知识和技术不断更新。实验操作要符合临床的要求, 例如PICC、多头留置针、化疗药物渗出的危险及处理等。同时让教师积累些失误的临床案例, 使学生警钟长鸣, 不再犯前人犯过的错误, 真正胜任护士这一高风险的职业。

4 结语

经过以上改革, 基础护理的示教室和训练室的利用率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学院的资源得到有效的利用, 各训练室的物品和设备长年处于应用状态, 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教师的操作技术更是始终保持在一线护理人员的水平。2011年我院有426名护理本、专科毕业学生, 其中有115名毕业生分别被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第二、第四医院录用。录用比例远远高于本地区其他医学类院校。其余毕业生也被省级、市级中心医院录用。

综上所述, 通过加强基础护理实验室建设, 不仅提高了教师的理论水平和实践水平, 还提高了实验课的教学效果, 使学院、教师、学生三方受益。学生的责任感、管理能力、协调能力、动手能力及实验操作能力等均得到了提高, 为学生日后的护理学习和临床实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李小寒, 尚少梅.基础护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1.

[2]顾慧明, 尤黎明.护理技能教学中心, 实验室的建设与思考[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2004, 23 (4) :88~90.

[3]姚英, 马翠萍, 朱珍.浅谈护理实验室规范化管理的做法[J].卫生职业教育, 2004, 22 (17) :70.

上一篇:梦想在路上下一篇:文化产业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