矩形特征(精选3篇)
矩形特征 篇1
矩形叶鼠刺 (ltea chinensis Hook.var.oblonga (H.-M.) Wu) 又名鼠刺、牛皮桐, 属鼠刺科鼠刺属植物。在我国主要分布于四川、浙江和安徽等地。安徽省只在长江以南有自然分布[1,2]。矩形叶鼠刺根可药用, 具有接骨续筋、祛风除湿和滋补强壮之效, 是治疗腰痛、跌打损伤、咽痛、白带、咳嗽、劳伤乏力和身体虚弱等疾病的珍稀名贵中草药。由于多年来对野生矩形叶鼠刺的大肆掠夺, 连年只采不育, 加上生态环境的破坏, 野生矩形叶鼠刺资源日益枯竭。笔者从2006年起对矩形叶鼠刺进行了林下栽培技术试验, 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净收益3.3万~3.8万元/hm2。现将其特征特性及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1 特征特性
1.1 形态特征
常绿小乔木或灌木, 树高可达6 m以上。叶互生, 薄革质, 矩圆状倒卵形, 长6~9 cm, 宽2~4 cm, 基部楔形, 先端短渐尖, 叶无毛, 边缘有锯齿, 叶柄长1.0~1.6 cm;总状花序腋生, 长9~11 cm, 花白色, 直径约4 mm, 萼5裂宿存;蒴果长6 mm左右, 2瓣裂。花期5月, 果期9月[3]。
1.2 生态学特性
矩形叶鼠刺垂直分布于海拔300~700 m, 喜生于山谷沟边或路边灌木丛中。伴生植物常有檵木、化香、六月雪、山胡椒、乌药、野山楂和卫矛等, 矩形叶鼠刺在土壤贫瘠的地方生长缓慢, 在土壤深厚、含水量适中、石块少、阳光充足和肥沃的地方生长迅速。矩形叶鼠刺地上部分被砍伐后, 当年或翌年会萌发出新枝, 其自身的萌蘖性强[4]。
2 林下栽培技术
2.1 种子处理
矩形叶鼠刺种子采自岭脚下12年以上树龄的母树, 在9月中旬待蒴果将要裂时及时采集, 于通风日晒处堆放5 d, 堆放期间多次翻动蒴果, 待蒴果大部分裂开时, 筛去蒴果果壳和其他杂物, 风选后得纯净种子, 置于通风干燥处袋藏。
2.2 圃地选择与做床
选择海拔400 m左右、土层深厚、疏松肥沃、交通方便、水源充足和排水良好的砂壤土作为苗圃地, 施农家腐熟的有机肥45 t/hm2作底肥, 之后深耕30 cm, 达到地平、土碎, 除去石块、草根等。再撒施敌百虫30 kg/hm2防治地下害虫, 做苗床高20 cm、宽80 cm, 自定长度。先将床面整平, 再用宽30 cm的平板稍压床面 (因矩形叶鼠刺种子细小, 太深不利于种子出芽, 床面稍压平后, 可克服这一缺陷) 。播种前用高锰酸钾消毒床面并及时覆盖地膜, 3 d后掀开地膜即可撒播。
2.3 播种
播种时间在春季3月中旬。种子播种前, 用45~50℃的温水浸种24 h, 浸种期间连续3~4次变温处理, 捞去浮种、霉变等劣种, 直至种皮软化为止。种皮软化后置于20℃条件下催芽, 催芽期间要每隔8 h用温水淘洗1次种子, 6~7 d待种子有30%以上裂嘴时撒播于床面。播后盖上草木灰厚约3 mm, 要以不见种子为度, 盖上稻草保墒。播后当天傍晚用水跑沟, 水面要离床面4 cm为宜, 让苗床慢慢吸湿, 清晨日出前, 放去跑沟水。播后约18 d出苗, 2 d后于傍晚揭草。播种量22.5 kg/hm2, 发芽率75%左右。
2.4 苗期管理
矩形叶鼠刺种子出苗后3 d喷1次多菌灵水溶液, 防止苗木幼嫩发生病害。此时苗木根系分布很浅, 要常喷水, 保持苗床湿润。4—8月要结合进行松土、除草、间苗和补苗等工作。施肥是矩形叶鼠刺苗木管理的关键技术之一, 初期可每12 d施稀薄人粪尿1次, 连施2次, 5月后可浇施少量尿素, 15 d浇1次, 连浇7次, 8月中旬停止施尿素, 以利于苗木木质化。当年11月苗高45 cm左右、地径0.4 cm以上时, 可于11月至翌年4月起苗在林下栽培。
2.5 林地选择与整理
根据矩形叶鼠刺的生长发育特性, 栽植地点宜选择在疏密度适中、腐殖质厚、向阳、水肥条件好、幼龄林的杉木林、阔叶林或退耕还林林下缓坡地为宜。林分郁闭度在0.3左右。首先清除林地的杂草、枯枝等覆盖物, 并对林木上较低的枝条进行修枝, 于种植前翻耕林地, 清除树根, 翻耕地时要注意不要把心土层翻上, 作业层只在表土层和腐殖质层, 林木之间整地做畦宽100 cm、高30 cm, 长度依坡形而定, 最好是山南面的南北向。施钙镁磷肥700~720 kg/hm2作基肥, 整地时应设置排水沟, 防止雨季来临时造成涝灾。
2.6 栽植
将矩形叶鼠刺苗木从圃中起出, 运往整理好的林地, 先将苗木的破损根、过长根以及苗木的侧枝修去, 再将苗木根部蘸上泥浆, 蘸泥浆时要注意蘸到苗木根上一点, 且要均匀, 避免用太稀的泥浆。苗木栽2排, 离苗床边15 cm, 行距50 cm, 栽时做到根舒、苗正、打紧、浇透定根水, 根颈培土略高于地面等。种植密度为18.0万~22.5万株/hm2。栽培后第1~2年的11月要对根部培土1次, 培土是增大根部的有效手段之一, 可增加矩形叶鼠刺根产量, 因此根部培土是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苗木栽培当年和翌年的6月和8月, 要对苗根周围进行松土和除草。
2.7 栽后管理及采收
林下栽培矩形叶鼠刺, 林分郁闭度对矩形叶鼠刺苗木生长有所影响。随着林木的增长加快, 矩形叶鼠刺相对生长缓慢。要经常注意上层林木郁闭度, 若郁闭度较大时, 下层矩形叶鼠刺苗会出现黄化、生长不良和死亡现象, 从而影响矩形叶鼠刺根产量, 因此要保持林木郁闭度在0.5~0.6。栽培3年以后植株生长旺盛, 杂草不易生长, 不必再中耕、除草。矩形叶鼠刺栽培6年后, 即可采收根部加工。
摘要:从矩形叶鼠刺的形态特征及生物学特性入手, 结合矩形叶鼠刺的自然生长生境, 系统地介绍了矩形叶鼠刺的林下栽培技术, 以期为其栽培提供参考。
关键词:矩形叶鼠刺,特征特性,林下栽培技术
参考文献
[1]毕波, 周筑, 刘云彩, 等.滇鼠刺扦插繁殖试验初报[J].广西林业科学, 2010 (1) :44-45, 51.
[2]陈文红, 袁惠坤.西南美木滇鼠刺[J].植物杂志, 2002 (4) :19.
[3]汪忠.矩圆叶鼠刺[J].中学生物学, 2009 (11) :4.
[4]刘寿养.鼠刺科鼠刺属一新种[J].广西植物, 2001, 21 (1) :35-36.
矩形固体料仓 篇2
1 工艺条件
所有的工艺参数包括设计温度, 设计压力, 料仓材质, 磨蚀及腐蚀裕量, 充装介质的密度, 颗粒度, 安息角, 介质与壳体的磨擦系数及磨擦角等均由工艺专业提供。
2 选材
设备的选材除应满足设计要求外, 还要考虑其经济型。应尽量考虑优选用价格低廉并且刚性较好的碳钢材料。
3 设计计算
3.1 锥形料仓的分段
为使仓内料松散固体物料能够自动流出, 料仓无论横截面是圆形还是方形其底部均为锥体, 并且锥体部分的半顶角θ的大小与物料与壳体的摩擦系数及摩擦角有决定性的关系。半顶角θ一般由工艺提供。如图1, 整个设备就是一个截面为矩形的锥形容器。
为了准确的计算风载荷及地震载荷, 将料仓在高度方向等间距截面划分, 每一段就是一个小的矩形锥体。将每个截面及划分后的锥体从上到下分别按顺序编号, 如图1。并且在每个截面及竖向同等间距设置加强筋。
设定料仓壳体的名义厚度及加强筋的规格, 按照NB/T47003.2-2009依次计算每段锥体的容积, 操作质量, 重心, 地震力, 地震弯矩及任意截面处的最大弯矩等。
3.2 分析液体及固体物料对容器壁的作用力
固体料仓是储存固体松散物料的容器, 它是区别于储存气体, 液体的容器。气体充满于所储存的容器内, 以自身的压力对整个容器壁产生作用力。液体盛装在容器内, 以液柱静压力对不同高度的壁面产生不同的作用力。而松散的固体物料在自然状态下有堆积形态, 对物料面以下的容器壁产生垂直压力, 水平压力, 在物料流动的情况下对壁面还产生摩擦力。对于矩形容器的壁面其作用力也是如此。这里重点对固体松散物料及液体介质对容器壳壁的作用力作分析及对比。
NB/T 47003.2-2009《固体料仓》中固体物料对圆形容器的锥体壁有垂直压应力pvi-i, 水平压应力phi-i及法向压应力pni-i三种作用力。固体物料对圆形容器直筒壁有垂直压应力pvi-i, 水平压应力phi-i及摩擦力Ffi-i。实际上固体物料对容器壳体的作用力跟设备横截面的形状没有关系。固体物料对该料仓的斜壁板A及直壁板B在任意截面i-i的作用力如图2所示, 物料对斜壁板的法向作用力pni-i以及对直壁板的水平压应力phi-i决定设备壳体的材料和厚度以及加强筋的材料和规格是否满足强度及刚度要求。
而对于充装液体的矩形容器, 任意截面介质的作用力就是其界面以上部分液体的液柱静压力ρghi-i, 且对同一截面各个方向的力都是一样的, 其设计计算见NB/T47003.1-2009《钢制焊接常压容器》第8章矩形容器。
3.3 固体物料对矩形壳体作用力的计算及应力校核
如图三, 将该料仓每个矩形截面的对角线作为该截面的当量直径DHi-i, 代替N B/T4 70 03.2计算中的Dii-i及Dz|, 计算任意截面固体物料对斜壁板的垂直压应力pvi-i, 水平压应力phi-i及法向压应力pni-i。对直壁板的垂直压应力pvi-i, 水平压应力phi-i及摩擦力Ffi-i。并根据设定的壳体壁厚, 按照NB/T47003.2校核各个截面的各个应力, 如不合格, 调整壳体厚度, 重新计算直至合格。
3.4 按NB/T47003.1矩形容器计算壳体壁厚, 加强圈的惯性矩及绕度
将固体物料对斜壁板的法向作用力pni-i以及对直壁板的水平压应力phi-i代替NB/T47003.1第8章矩形容器各计算公式中的ρghi-i, 分别计算斜壁板A及直壁板B在各个截面处的载荷, 惯性矩, 壁板的计算厚度, 绕度。替换后各计算公式见表1。
若设定的壁板厚度及加强筋规格能同时满足要求, 停止计算。否则重新设定, 重新计算, 直至满足要求。因为当量直径DH只是设定的直径, 按其计算的固体物料对壳体壁的作用力存在一定的偏差。最终确定的壁板厚度及加强圈的规格在计算中应留有较大的裕量。
加强圈惯性矩的计算可参考机械设计手册, 也可参照HG 20582-1998带刚性环耳式支座的设计及计算中刚性环组合截面惯性矩的计算方法。
另外, 由于该料仓与钢梁的预埋件相焊, 悬挂在空中。最大操作状态下料仓与预埋件的焊缝剪切力必须小于料仓与钢梁操作条件下许用应力小值的0.6倍。
4 结构设计
除料仓锥体的半顶角要保证物料能够自动流出之外, 还要考虑在料仓的壁面上设置吹扫口。对于易燃介质, 如果采用气体吹扫时必须采用惰性气体。最长用的是氮气。
另外, 为了尽量减少物料在壳体内挂料滞留, 壳内所有焊缝应为连续焊。接管与壳体内壁齐平, 壳体内部所有角焊缝应打磨圆角, 呈圆滑过渡。加强筋尽量设备在壳体外表面。
5 制造
由于该料仓壳体的外表面横向及竖向均有加强筋。必须保证加强筋的横竖筋之间无间隙, 互相咬合。保证加强作用。还有, 对于加强筋与壳体的焊接中应采取一定的措施避免较大的焊接变形, 如均匀焊接, 对称焊接, 焊接中采取较低的线能量等。
注:表1中其余各符号的说明同NB/T47003.1第8章。
摘要:结合圆形固体料仓及矩形容器的设计标准及原理, 分析比较矩形固体料仓及液体矩形容器的结构及受力状况, 提出矩形固体料仓的计算方法。并指出料仓在结构设计, 制造中应该注意的一些问题。
关键词:矩形固体料仓,设计计算
参考文献
[1]HG 20582-1998, 钢制化工容器强度计算规定.
[2]NB/T47003.1-2009, 钢制焊接常压容器.
[3]NB/T47003.2-2009, 固体料仓.
矩形水池的设计要点探索 篇3
地下式敞口水池是指池顶标高与地面一致或高出地面的高度不超过300mm无顶盖的水池类型。设计时主要考虑是池壁和底板内力计算。
(一) 设计思路。
一是初步确定池壁底端厚度及基础底板厚度;二是根据工艺需求及结构选型选定基础的宽度及伸出池壁以外悬挑宽度;三是按选定的池壁及基础截面验算稳定性;四是计算池壁和基础的内力及配筋, 并验算裂缝。
(二) 荷载分类。
水池设计可能出现的荷载:各部分的自重、池壁内外的压力、池底上的液体压力、地基反力、地下水浮力、地震作用、温度作用及产生的附加应力。
1. 池壁荷载。
作用在池壁上的荷载可分为池内水压力、池外土压力和地下水压力。
2. 池底荷载。
池底荷载指水池自重引起的地基反力或地下水浮力。当地基不是太软弱时, 可以测定由水池自重引起的地基反力为均匀分布。计算时可以采取水池总重除以池底面积。
3. 温、湿度荷载。
温度应力和湿度应力是导致混凝土池壁产生裂缝的主要原因, 设计上除采取构造措施外, 对于冬夏季或早晚温、湿差大的地区, 尚应考虑温、湿度荷载所产生的内力。
(三) 荷载组合。
水池强度计算时, 需考虑试水阶段和使用阶段。主要有四种荷载组合:一是结构自重+池内满水压力 (试水阶段) 。二是结构自重+内外液体压力 (有时无内液体压力) +外土压力+活荷载 (或雪荷载) 。三是结构自重+内液体压力+温差, 当冬季温差的绝对值大于夏季湿差的绝对值时该组合最不利。四是结构自重+内液体压力+湿差, 当夏季湿差的绝对值大于冬季温差的绝对值时该组合最不利。第1组合为基本组合, 第3、4组合用于冬夏季或早晚温、湿差大的地区, 并且没采区任何保温措施的水池。
(四) 矩形水池截面设计。
1. 水池基础设计。
钢筋混凝土水池基础一般采用筏板基础, 即水池的底板作为基础, 基础底板下铺设100厚C15素混凝土垫层。
根据地勘报告在设计说明中说明地基承载力特征值fak, 基础底面 (基础垫层底面) 进入持力层不小于300mm。如果地基土不满足设计承载力, 出现以下劣质地质时要对地基进行处理, 而不是加厚水池底板。一是地基土为软弱泥土, 含水率过高, 流动性较强;二是地基地下有较大的地下水;三是地基底下有软弱夹层。
2. 抗倾覆验算。
池内满水, 水池周围土压力为有利荷载时, 抗倾覆按下式验算:
式中:0.9———池壁和基础的自重分项系数;αwaB———GBK和GWK作用中心至A点的水平距离;MAP和MA———对A点的抗倾覆力矩和倾覆力矩。
3. 抗滑移验算。
当水池被贯通的伸缩缝分割成若干区段, 且采用分离式底板, 底板和池壁基础之间设有分离缝, 按下式验算池壁的抗滑移稳定性。
4. 抗裂验算。
水池计算, 若水池深度比较深, 池壁的弯距比较大, 则池壁配筋是以裂缝来控制, 而非以强度控制。对于一般不出现裂缝的池壁, 按δf=0.2mm取值, 配筋就以此大小起控制作用了。若水池深度比较浅时, 池壁的弯距比较小, 池壁配筋是以强度来控制, 裂缝一般能满足。
5. 池壁内力计算。
浅池池壁在内外水压及土压力作用下, 主要为竖向传力。
浅池池壁计算模型为:顶端自由、底端固定边界条件的悬臂构件计算模型。构造上保证底端有足够的嵌固力。
侧压力引起的M、V, 计算公式如下:
(1) 底端剪力:
(2) 底端弯矩:
浅池池壁配筋可采用14@200, 在距池底1/3高度处附加14@200的钢筋, 可以控制裂缝。水池顶端宜在内外两侧配置不少于3根的水平加强筋, 间距≤10cm, 直径不小于池壁受力筋且≥16mm。
(五) 基本构造要求。
1. 材料要求。
水池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小于C25, 水池外露时, 应考虑混凝土的抗冻等级。混凝土不得采用氯盐作为防冻、早强的掺合料。池壁、底板的受力钢筋宜采用小直径钢筋和较密的间距。受力钢筋每米宽度内不宜小于4根, 且不宜超过10根。钢筋采用HRB335和RRB400级钢筋。水池各部位的钢筋间距应在100~250mm范围内。钢筋混凝土水池的抗渗, 宜以混凝土本身的密实性满足抗渗要求。混凝土抗渗等级Si要满足以下要求:一是Hi/t (最大作用水头与混凝土壁、板厚度之比) <10, 抗渗等级采用S4;二是10≤Hi/t≤30, 抗渗等级采用S6;三是Hi/t>30, 抗渗等级采用S8。相应混凝土的骨料应选择良好级配;水灰比不应大于0.50。
2. 壁厚、底板厚度。
钢筋混凝土水池构筑物, 其壁厚不宜小于200mm, 壁厚b=h/10~1/15 (经验值) ;底板不宜小于300mm, 底板t=1.2~1.5b选取 (经验值) 。
3. 裂缝。
现浇钢筋混凝土水池最容易在角隅处出现裂缝, 因此需要在池壁转角处、池壁与底板相交处设置“暗梁”、“暗柱”。
4. 变形缝。
水池的变形缝 (伸缩缝和沉降缝) 应做成贯通式, 在同一剖面上连同顶板、底板一起断开。伸缩缝宽度≥20mm, 沉降缝宽度≥30mm。伸缩缝的设置:超过20米需设置伸缩缝。
5. 混凝土水池受力钢筋混凝土保护层最小厚度 (a, 单位mm) 所适应的构建类别及工作环境规定。
一是a≥30:适用于墙、板构件与水、土接触或处高温时;二是t≥35:适用于墙、板与污水接触, 梁、柱与水、土接触或处高温时;三是t≥40:适用于梁、柱与污水接触, 有垫层的下层筋基础、底板;四是t≥70:适用于无垫层的下层筋基础、底板。
二、结语
在进行市政水池设计的过程中, 只有根据场地条件、地勘资料、工艺要求, 选择正确而合理的结构形式, 建立正确的计算模型, 采取切合实际的构造措施, 才能设计出经济、合理、抗渗性能高的水池结构。
参考文献
[1].给水排水工程钢筋混凝土水池结构设计规程.CECS138:2002
[2].给水排水工程构筑物结构设计规范.GB50069-2002
[3].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