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性职业指导(通用12篇)
预防性职业指导 篇1
职业病是病因明确、可以预防、可以控制的一类疾病。对职业病防治的相关知识进行普及, 对个人卫生习惯进行培养, 可使广大劳动者职业病的发病率明显降低[1]。通过加强健康知识的宣传教育, 开展职业健康教育可以对有效预防职业病发生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因此, 在预防性职业病体检的过程中组织开展必要的健康宣教与干预活动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2]。本次研究对接受预防性健康体检人群应用健康教育模式护理的效果进行研究。现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1年10月至2013年10月我院收治的72例接受预防性健康体检人群, 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平均每组36例。对照组研究对象中男性22例, 女性14例;研究对象年龄20~57岁, 平均年龄 (44.8±1.6) 岁;已婚研究对象20例, 未婚研究对象16例;观察组研究对象中男性23例, 女性13例;研究对象年龄21~59岁, 平均年龄 (44.6±1.7) 岁;已婚研究对象21例, 未婚研究对象15例。上述三项自然指标两组研究对象组间无显著差异 (P>0.05) , 可以进行比较分析。
1.2 纳入标准:
(1) 来院进行预防性健康身体检查者; (2) 研究对象体检结果显示为健康; (3) 研究对象年龄在20~60岁; (4) 研究对象以往没有任何疾病史; (5) 研究对象交流和理解能力完全正常; (6) 研究对象自愿参与研究。
1.3 排除标准:
(1) 非来院进行预防性健康身体检查者; (2) 研究对象体检结果显示为不健康或亚健康; (3) 研究对象年龄在20岁以下, 或在60岁以上; (4) 研究对象以往有疾病史; (5) 研究对象交流和理解能力存在明显异常; (6) 研究对象不愿参与研究。
1.4 方法:
采用常规体检护理服务模式对对照组研究对象实施干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加用健康教育模式对观察组研究对象实施干预, 主要措施包括: (1) 通过调查了解研究对象的职业; (2) 将研究对象所从事的职业中的一些常见职业病、预防方法、治疗方法、具体危害等情况向其进行介绍; (3) 组织同种或同类职业患者, 对职业病进行进行交流, 将彼此的经验向对方进行介绍; (4) 帮助患者自定健康的生活和运动方式, 积极预防各类职业病的出现; (5) 建立专门的咨询台和咨询热线, 以便研究对象能够随时对职业病的相关知识进行了解; (6) 定期督促研究对象来院进行预防性职业病健康体检[3]。
1.5 观察指标:
选择两组研究对象的临床干预计划实施总时间、对预防性健康体检期间的护理服务满意度、在干预期间出现职业病的人数、对职业病相关知识了解的人数等指标进行对比。
1.6 满意度评价方法:
在干预计划实施结束后, 通过不记名问卷调差形式, 对研究对象对预防性健康体检期间的护理服务满意度情况进行调查, 问卷采用研究对象打分制, 满分为100分, 设置不满意、基本满意、满意3个等级。不满意为得分不足60分, 基本满意为得分不足80分但得分超过60分, 满意为得分超过80分[4]。
1.7 数据处理方法:
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 计量资料用均数加减标准差 (±s) 形式表示, 实施t检验, 计数资料实施χ2检验, P<0.05, 则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对预防性健康体检期间的护理服务满意度, 见表1。
2.2 在干预期间出现职业病的人数:
对照组研究对象在干预计划实施期间共有7例出现职业病, 比例达到19.4%;组研究对象在干预计划实施期间共有1例出现职业病, 比例达到2.8%。该项观察指标各项数据组间比较差异显著 (P<0.05) 。
2.3 对职业病相关知识了解的人数:
对照组研究对象经临床干预后有22例对其职业病相关知识有了解, 比例达到61.1%;观察组研究对象经临床干预后有34例对其职业病相关知识有了解, 比例达到94.5%。该项观察指标各项数据组间比较差异显著 (P<0.05) 。
2.4 临床干预计划实施总时间:
对照组研究对象临床干预计划共计实施 (22.84±8.18) d, 观察组研究对象临床干预计划共计实施 (17.20±4.01) d, 该项观察指标各项数据组间比较差异显著 (P<0.05) 。
3 讨论
由于目前在我国企业职工的流动性相对较强, 这一现状直接导致广大工人的工龄普遍较短, 再加上我国企业工人的文化水平仍然相对较低, 大多数在上岗之前均没有接受过专门的职业卫生方面相关知识的培训, 使其对职业病防治和职业卫生法规的知晓率明显降低, 且该类人权均存在自我保护意识相对淡薄的问题。而通过对其实施健康教育干预, 广大工人对职业病防治方面的相关知识和职业卫生法规的知晓率可以在很大幅度上得到提高, 这一点充分说明健康教育干预模式在职业病预防过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职业病相关知识的总知晓率和工人的实际文化水平成正比例关系, 和工人的实际年龄大小成反比例关系, 即工人的文化水平越高、其年龄越小, 则对职业病预防相关知识的知晓率也就越高。但健康教育干预模式在临床上开展之后, 不论工人的实际年龄大小、文化水平的高低, 其对职业病防治相关知晓率均可以明显提高。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 职业病已经日益成为对国内部分劳动者健康及工作能力造成影响最主要的一种因素。相关临床研究结果表明, 积极开展职业健康教育, 可以使企业工人的职业病防治知识水平显著提高, 是预防职业中毒的一个非常有效的途径。建立职业卫生培训制度, 进一步普及职业病防治方面的相关知识, 鼓励广大职工积极主动地采取有效措施进行预防, 能对各种职业危害因素产生的不利影响进行削弱, 从而对职业病的发生进行有效控制[5]。
参考文献
[1]孙东红, 林瑾葆, 周宏东, 等.铅作业工人卫生行为干预措施研究及效果评价[J].中华劳动卫生职业病杂志, 2012, 20 (15) :338-339.
[2]齐立香, 梁淑英, 周敬文, 等.职业卫生健康教育对预防控制职业病的重要性[J].职业与健康, 2011, 20 (11) :131-132.
[3]成玉华.探讨健康教育在健康体检中的应用[J].中国保健营养, 2013, 12 (14) :943-944.
[4]洪燕, 王建英, 傅武良.健康教育在职业病门诊中的应用与评价[J].中国职业医学, 2010, 32 (14) :171-172.
[5]齐宝宁.新职业安全形势下职业病危害与职业健康监护探讨[C].第二十届海峡两岸及香港、澳门地区职业安全健康学术研讨会暨中国职业安全健康协会2012学术年会论文集, 2012.
预防性职业指导 篇2
5月24日,我们在联社的组织下进行了预防职务犯罪的学习。本次学习活动的开展,对我起到了很好的教育和启迪作用,我作为一名信用社的年轻职工,初涉金融岗位,通过这次活动获益颇多,对自己将来的职业生涯有很大的启迪。
在我国金融体制改革过程中,银行不再是国家计划的执行部门和财政的出纳部门,有了一定的市场资源选择权和被选择权,但与此同时,金融法规健全程度、金融监管到位程度与金融体制改革发展不够协调,使有寻租条件和寻租机会的人蠢蠢欲动,为一己私利钻空子、找路子,最终导致犯罪的产生。金融业尤其是银行业改革导致基层银行人员精简、业务量成倍增加的同时,收入和福利减少,工作压力和金钱诱惑成倍增长,于是一些人的人生观、价值观取向产生偏离。他们不惜利用职务和职权之便以身试法,妄图以一时之风险换取一世之享受,最终跌入犯罪的深渊。
通过本次活动可以看到,绝大多数金融行业犯罪嫌疑人的业务娴熟,在岗位上也曾是技术能手、岗位标兵,他们虽然在工作中做出了骄人的成绩,但法律是无情的,在犯罪事实面前一切都显得那样的苍白无力,追其原因就是他们忽视了法律法规的学习和运用,最终导致无视法律的可悲后果。
心态决定着一个人的工作状态与质量,积极的心态就像是大厦的根基,没有根基的大厦,很快就会倒塌,拥有了良好的心态才能做好自己的工作。作为金融行业,工作中充满了繁琐和无聊。随着时间的推移,很容易让人越来越厌烦,渐渐地失去了当时的进取心和创造力,时常抱着一副事不关已、我行我素的态度,甚至认为自己做为一名新职工也不能做出什么贡献,只能“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过一天算一天。这种消极怠慢的态度让我在工作中造成了被动,也让自己失去了更多学习的机会,这更是对自己的一种不负责任。
在现在的社会,光光是靠一技之长就想立足的,那是远远不够的,平时最重要的就是去主动工作、主动学习。效率是衡量工作好坏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干好工作、做好工作的前提,对于工作来说,是有始有尾的。有了开头,就必须要经历过程和结果。过程是最重要的,因为有了过程你才会学的更多,懂的更多。只有去熟练了过程,掌握了过程,才能更好的,更快的把工作做好。但更要去合理的安排时间,合理的去安排每一项工作。才会把工作做的完美、做的优秀。工作就意味着责任,每一个岗位所规定的工作任务就是一份责任。当我们对工作充满责任感时,就能从中学到更多的知识,积累更多的经验,就能从全心投入工作的过程中找到快乐;当我们负起责任时战胜工作中诸多困难的那种强大的精神动力,它使我们有勇气排除万难,甚至可以把不可能完成的工作任务完成得非常出色。相反的,一旦失去责任心,即使是做自己擅长的工作也会做得一塌糊涂。因此,我们在做任何一项工作的时候,成不成功,通常取决于是否有强烈的工作责任心以及主动积极的工作态度。
预防性职业指导 篇3
随着我国科技的进步,工业跨越式的发展,人们接触各种有害化学物质、物理因素及生物因素的机会越来越多,职业性损害、职业病也越来越多。
在生产劳动中,接触生产中使用或产生的有毒化学物质,粉尘气雾,异常的气象条件,高低气压,噪声,振动,微波, X射线,γ射线,细菌、接触粉尘,霉菌;长期强迫体位操作,局部组织器官持续受压等,均可引起职业病,一般将这类职业病称为广义的职业病。
由于职业病危害因素种类很多,导致职业病范围很广,不可能把所有职业病都纳入到法定职业病范围。根据我国的经济发展水平,并参考国际上通行的做法,我国卫生部、劳动保险部文件(卫法监发[2002]108号)“关于印发《职业病目录》的通知”,颁布的法定职业病名单,分10类共115种。其中:尘肺13种;职业性放射性疾病11种;职业中毒56种;物理因素所致職业病5种;生物因素所致职业病3种;职业性皮肤病8种;职业性眼病3种;职业性耳鼻喉口腔疾病3种;职业性肿瘤8种;其他职业病5种。其中最严重的是尘肺病 。
职业病有以下特点:一是接触职业病危害人数多,患病数量大,专家估计今后十年十五年我国职业病发病总数还将呈上升趋势;二是职业病危害分布行业广、中小企业危害严重;三是职业病危害流动性大、危害转移严重;四是职业病具有隐秘性、迟发性特点,危害往往被忽视;五是职业病危害造成的经济损失巨大、影响长远。
职业病患病主体是企业、事业单位或个体经济组织的劳动者;必须是在从事职业活动的过程中产生的;必须是因接触粉尘、放射性物质和其他有毒、有害物质等职业病危害因素引起的;必须是国家公布的职业病分类和目录所列的职业病。
职业病是可以预防的。个人是否发生职业病的决定因素主要是:1、个人的身体素质差异:如年龄、性别、健康状况、生理状况、营养、内分泌功能、免疫状态、及个体的遗传特征等。2、个人在工作中的自我防护措施与效果。
在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工作中的个人预防措施尤为重要。首先应详细了解自己所从事的工作中,存在的职业病有害因素种类及其危害性 ;在从事某项工作前,应对自己的身体状况作一次全面检查--岗前体检并存档;根据自己身体状况选择适合自己的工作种类 ;在工作中,时时注意自己的个人防护 ;应针对自己的工作特点多注意自己的饮食营养、休息、心理保健、身体锻炼等。
如何创造安全、健康和舒适的作业环境,加强职业卫生防护,保障劳动者的健康,是政府部门一直关注、重视的问题。
2002年5月1日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健康监护管理办法)卫生部第23号令;2007年10月1日实施修改,修改后分为《职业健康监护监督管理办法 》 和《职业健康监护技术规范》2份文件。此规范是国家规定的职业健康监护的基本技术规范。
职业健康监护主要有以下内容,包括职业健康检查:岗前体检、岗中定期健康体检、离岗时健康检查、离岗后医学随访检查、应急检查,以及建立职业健康监护档案。
职业健康检查不同于一般的健康体检,其特点有:与职业有关;有法律依据;有规定的医学检查项目(必检项目和选检项目)和体检周期,职业健康监护档案用人单位永久保存。
职业人群,应当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包括职业卫生保护权利:1、接受职业卫生教育、培训权;2、获得职业健康检查、职业诊疗、康复等职业病防治服务权;3、对工作场所状况及职业病相关防护措施的知情权;4、要求健康工作条件权;5、检举、控告权;6、拒绝违章作业权;7、职业卫生工作的民主管理权;8、要求赔偿权。
教师如何预防职业倦怠 篇4
生活的一切价值都来之不易, 想要恢复逝去的热情与活力并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对于教师而言, 一切必须掌握在你自己手中。要永远提醒自己:别人不会给我作出抉择, 是我而不是别人要摆脱倦怠, 一定要树立信心:幸福的钥匙就掌握在自己手中。要改变这种现状, 需做到以下几点:
一、积极参加体育锻炼
很多教师忽视体育锻炼, 这不仅有碍教师的身体健康, 对于有效克服和远离倦怠感也是不利的。教师每周除了站在课堂上给学生讲课外, 其余时间基本上都是坐着, 要么批作业、批试卷, 要么写教案、上网查资料, 这对于教师身体各部分系统的有机协调是十分不利的。身体不好必然导致精神欠佳, 精神欠佳就比较容易产生倦怠、厌烦等负面情绪。
二、注意合理饮食
“人是为了活着而吃饭, 不是为了吃饭而活着。”工作上遇到压力和逆境, 必然产生身心上的改变, 对身体造成不利影响, 伤害身体的正常功能, 降低免疫能力, 从而使身体产生各种疾病。因此, 适度的体育锻炼是必要的, 它能强化体制、活跃身心。除此以外, 合理而营养的饮食也是十分重要的。
一些教师为了排除烦恼、消除倦怠感, 还形成了不健康的饮食习惯。如一些教师遇到压力, 就无意识地“化压力为食量”, 借着暴饮暴食来减压。暴饮暴食带来的又是新的压力和烦恼——肥胖。饮食本应该成为人生的享受而不是痛苦, 但是, 不正确的饮食习惯会给人们带来很大的苦恼和压力, 这就要求教师调整好自己的饮食习惯, 即使不能通过合理健康的饮食来缓解身心压力, 为教师消除或远离职业提供“燃料”和“动力”, 也不能在教师的工作压力和倦怠之外, 再加上一层因身材不美观而导致的新的压力。
三、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
当身处逆境、压力重重时, 亲朋好友亲切的问候、深切的理解和热情的帮助是每一个人都热切渴望的。它对于教师的身心健康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作用。教师为自己建立一个良好的人际关系网, 以缓和本职工作所带来的压力和倦怠。良好的人际关系可以被视为教师完善人格的一个重要标志, 也是衡量教师心理健康的重要指标之一。可以肯定地说, 有着良好人际关系的教师是很少出现职业倦怠情况的。
四、进入教育改革实践
作为教师, 必须学会适应不断变化的外界环境, 尤其是不断变化的教育环境。随着社会的发展, 教师面临的压力也日益增多。知识爆炸挑战教师的学科知识, 网络的普及使得某些学生在个别问题上的知识比教师知道得多, 教师已经不再扼守专业的权威。青少年问题层出不穷, 校园暴力、学生新潮时尚的各种想法、性问题、破碎家庭等问题不断出现, 这就要求教师不仅要充当学生的辅导者, 还要充当家长的辅导者。另外, 在社会转型期, 许多不良风气和精神污染, 不可避免地渗入校园, 破坏了教师辛苦建立起来的风气和文化。这使教师难以相信自己的行为能有助于现实的改善, 从而降低对工作的投入, 产生职业倦怠。在这种情况下, 教师必须树立摒弃“干一行、怨一行、弃一行”的错误念头, 树立“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的正确职业价值观, 正面对待课程改革所带来的挑战, 将之视为激活学习潜能、提升自身素质的契机, 将课改对教师所提出的全新要求看做是一份邀请教师们与生活共舞的请柬吧, 但要注意不要被舞池里挑战“舞伴”的脚绊倒, 避免摔跤。
最后, 我相信, 教师只要不断提高自己教育教学的基本技能, 就能较有能力和底气地摆脱职业倦怠, 而且这是一种根治性的问题解决模式, 着眼于长远, 因为只有掌握了这些基本能力, 教师才能有效应对教学情境, 挥洒自如, 得心应手。也只有在这样的能力和水准下, 教师才不会身陷职业倦怠。
摘要:放眼中国社会, “变革”是中华大地的主旋律。当前的社会变化节奏越来越快, 变化层次越来越深, 而且变化的人为因素不断增加, 变化的规律越来越超出自然的状态, 变得越来越复杂, 越来越“混沌”。这种社会变迁特点, 迫使教育作出相应的改革, 由此给教师职业带来了重大挑战。教师要实现自己的理想和抱负, 不可能不面临巨大的压力和负担。“倦”看起来是难以避免的, 关键是如何采取有效的措施防止自己陷入“怠”。
职业暴露预防措施 篇5
由于乙肝病毒(HBV)、丙肝病毒(HCV)、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梅毒螺旋体(TP)等等,经血液传播疾病出现蔓延趋势,医务人员职业暴露风险日益增加。医务人员因接触人群的复杂性及工作性质、工作环境的特殊性,存在职业暴露的风险。但是,目前有些医务人员对职业暴露的危害缺乏充分的认识,很多情况下未能采取正确有效的防护措施,对医务人员的健康安全构成了一定的威胁。为了提高医务人员的职业防护意识,采取正确有效的防护措施,减少职业暴露,现就医务人员存在职业暴露的安全隐患及其预防措施综述如下。
1医务人员在工作中存在的一些职业暴露的风险
1.1 被血液、体液传播疾病感染的风险(1)HBV:我国是乙型肝炎的高发区,正常人群中HBsAg阳性率为10%[1],说明血液传播肝炎的职业危害性不容忽视;(2)HCV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其感染率呈上升趋势,其感染率约为3%左右[2];(3)HIV在我国进入快速增长期,艾滋病的传播由高危人群向一般人群蔓延,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的危险性明显增加,且艾滋病目前尚无有效疫苗及治愈方法,所以HIV职业防护人们一直高度关注;据国外前瞻性研究表明,经穿破皮肤感染HIV的几率为0.3%[3];据WHO统计,目前HIV经血感染者为5%~10%[4];(4)TP梅毒是由TO引起的慢性传染病,输注带有梅毒的血液制品也播该病的重要途径之一。(5)人体体液也存在着一些传播疾病的风险,如痰液、尿液、粪便、脑脊液、腹水等。医务人员在医疗护理工作中,如果没有采取正确有效的防护措施,有被经血液、体液传播疾病感染的风险。患者的血液、体液有可能污染医务人员的手、眼、鼻、口。当医务人员的手部皮肤有破损时,接触具有传染性血液、体液就有被感染的可能;当带病原体的血液、体液溅到医务人员的口腔粘膜、鼻粘膜、眼粘膜均有可能造成感染。
1.2 针刺伤 医务人员最危险的职业暴露是针刺伤。护士是发生针刺伤及感染经血液传播疾病的高危职业群体[5]。80%的护士有被针尖刺伤的经历,医生、检验人员也有针刺伤的危险。被污染的HBV的利器刺伤受感染率达18%[6],针刺伤时只需0.004ml带有HBV的血液就足以使受伤者感染HBV[7];被HCV污染的利器刺伤受感染率为5.6%;被HIV污染的利器刺伤或接触污染的血液而感染HIV的概念为0.4%。暴露于含HBV的血液,感染率为6%~30%。
2防护措施
2.1 加强对职业暴露安全防护的管理与教育 SARS流行期间,我国医护人员SARS感染率是一般居民的38倍,医务人员作为直接接触患者的人员,职业暴露的危险度很高,而目前我国关于职业暴露的管理监控力度仍欠缺。医疗机构管理层应完善有关职业暴露防护的规章制度,制定有关职业暴露的防护措施,配置充足的防护用具及设备,加强对医务人员有关职业暴露防护知识的培训。职业暴露重在防护,医务人员在进行医疗护理操作时,采取正确有效的防护措施是减少职业暴露的有效措施之一。
2.2 防止和减少意外针刺伤的发生 正确处理污染针头是防止针刺伤的关键之一。医务人员在进行医疗护理操作过程中注意力要集中;手持针头和锐器时,不要让锐利面对着自己或他人;避免将用过的针头套回针帽,防止刺伤自己;将用过的针头丢入贴有标签的耐刺容器内;针头用过后及时处理,不要留在操作台上。
2.3 洗手 医务人员在接触血液、体液后要洗手,包括脱手套后。皮肤若意外接触到血液、体液,应立即用肥皂流动水按六步洗手法洗手至少3分钟,之后用清洁毛巾擦干手,再用75%的酒精或碘伏消毒液原液擦拭双手至少1分钟。洗手是预防感染最经济、最有效的方法,既可保护自己,也可以保护患者。
2.4 戴手套 医务人员每天需完成大量的手术、穿刺、注射、抽血、输液、吸痰、导尿、灌肠等治疗工作,戴手套是医务人员在医疗护理操作过程中减少血液、体液暴露的最主要的措施之一。戴手套能减少接触血液、体液的次数并且减少皮肤损伤。如果一个被血液污染的针头刺破一层医用胶乳手套,该医务人员接触的血量比未戴手套时可能减少50%以上[9]。因此戴医用胶乳手套是医务人员防范职业暴露有效的防护措施,它很大程度上可以减少皮肤与血液、体液的接触。
2.5着装应规范 医务人员在进行医疗护理操作时,着装应规范,穿工作服和或隔离衣,戴口罩、帽子,更换工作鞋,必需时戴护目镜。工作服或隔离衣要有一定厚度,吸水性强,口罩必须遮住口鼻,工作鞋必须遮盖脚背。口罩、帽子、工作鞋、工作服、隔离衣及护目镜要定期清洁消毒,污染时及时更换。着装规范是防范职业暴露有效的防护措施,它能对医务人员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
2.6清洁消毒 当地面、台面、物品、医疗器械被血液污染时,应先用消毒液浸泡30min~60min后再清洁,对不能浸泡的物品或医疗器械可用消毒液擦拭消毒。正确有效的清洁消毒能避免交叉感染,是减少职业暴露的有效措施之一。
2.7 医疗废物的处理 医疗护理工作产生的相关医疗废物如一次性输血器、输液器、注射器、针头、标本应按《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处理,并醒目标识。正确处理医疗废物,是减少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的有效措施。
2.8 健康监测 医务人员必须每年进行身体健康检查,并建立个人健康档案。
2.9接种乙肝疫苗 接种乙肝疫苗是预防HBV感染最有效的预防措施,有效率为96%~99%,该疫苗同时亦对乙肝有防护作用,HBsAg阴性的所有医务人员必须接种乙肝疫苗。
2.10 医务人员发生职业暴露后,要立即进行正确处理并报告,做好登记。受伤者要进行HBV、HCV、HIV、TP的检测,依据检测结果采取相应的补救措施,减少感染率。(1)HBV 接触乙肝表面抗原阳性的血液,并被针头刺伤,首先要轻挤伤口,挤出污血,用大量生理盐水冲洗伤口,再用碘伏消毒液原液消毒伤口。尽可能肌注高效乙肝免疫球蛋白或乙肝疫苗,定期进行乙肝血清学检查。补救措施实施最好发生在24h内,最迟不超过7d。(2)HCV 接触HCV阳性血液后,由于没有疫苗预防,只能进行伤口(同HBV)处理,并进行HCV感染的检测与监测。是否要进行抗病毒治疗,应由医院医生决定。(3)HIV 意外接触HIV阳性血液后的处理同HBV,1个月,3个月,6个月后各做血清学检查。最好在接触HIV阳性物质6h内服用抗病毒药物,降低感染HIV的风险。(4)接触梅毒阳性血液后,必须24h内服用预防药物,并定期进行血清学检查。(5)应急处理:当有标本溅到粘膜时,首先应用自来水冲洗20min,再用碘酒消毒,并定期进行血清学检查[10]。
2.11提供必需的防护用品 部分医务人员因为防护物品供应不足而放弃防护措施。因此,做好防护工作,既要提高医务人员自身的素质,又要医院管理者有充足的防护用品准备,才能保障防护措施落实到位。
预防性职业指导 篇6
【关键词】临床,检验,职业,感染,预防
【中图分类号】R722.12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5)02-0267-01
医院检验科承担着全院的血液、体液、分泌排泄物等的检测工作,环境污染的几率高,是医院感染的重点监控对象。临床检验是一个具有高度危险的工作,检验科工作人员经常要接触患者的血液、体液,工作中锐器伤害时有发生,是血源性感染的高危人群。如果自我保护意识淡薄,操作不规范,将使职业暴露成为可能。医院的临床检验人员发生感染的事件时有发生而且从没间断,职业感染给工作人员造成健康甚至是生命的威胁。
一临床检验人员职业感染现状
(一)临床检验人员职业感染类别
1、血源性传播疾病感染
目前已确定的血源性传播疾病有乙型肝炎(HBV)、丙型肝炎(HCV)、艾滋病(AIDS)等20 多种。被污染的利器刺伤是检验人员感染HBV、HCV、AIDS 等血液传播疾病的主要途径,检验人员被针刺伤占第二位[5]。
2、化学试剂的感染
化学试剂危害主要包括有毒化学物质和有腐蚀或挥发性化学物质两类。包括盐酸、硝酸、硫化氢等酸、碱气体,苯、甲醛、氰化钾及化学消毒剂等物质可对人体的呼吸系统、眼、皮肤等器官有刺激作用,反复大量接触可对人体的肝、肾、造血系统造成损害[4, 7]。
3、物理性危害感染
放射免疫或荧光免疫试剂中常含有放射性同位素,此类物质对眼部神经或细胞有损害,长期接触会引发局部炎症,甚至白内障。电离辐射会给检验人员造成机体损伤。在消毒灭菌中,消毒因子(紫外线、臭氧等)大多是对人体有害的。紫外线使用不当可造成检验人员辐射损伤。紫外线光源直接照射到人身上,会引起结膜炎及皮肤灼伤;高浓度臭氧吸入后可引起气急、胸闷、肺水肿等。
4、医学微生物的感染
具有传染性的医学微生物和病原体病毒, 都可能对检验人员造成传染,检验人员在工作中应提高警惕,做好自我防护。
5、其他因素的感染
离心、加样、全自动生化仪工作等过程可能产生气溶胶,造成实验环境的污染,是比较大的潜在危害,应在离心机完全停止后才能揭开保护盖。在实验室吃东西、吸烟,用未洗的手触摸暴露的皮肤,工作人员留长甲都会带来潜在职业感染危害。
(二)临床检验人员职业感染原由
1、工作环境因素
检验人员每天要接触大量患者及传染性的血液、体液和细菌等,多次使用注射器等銳器,增加了血液传播疾病和锐器伤的可能性。此因素又分为以下几个方面:1.空间布置不合理;2.仪器污染;3.垃圾存放不科学;4.标本处理太随意;5.保护设备仪器不配套。
2、防范意识薄弱
有些医院对临床检验保护意识差,没有相关的制度。而临床检验人员本身也不够重视职业感染问题,对职业感染的危害性认识不足,血源性感染、锐器伤风险意识淡漠,感染及锐器伤后处理不规范,上报意识不强。
3、操作欠规范
有些检验人员在操作过程中不戴防护用具,不遵守操作规程,不遵守仪器使用规范,在缺乏监管的情况下,很少有人自觉的提高对危害的认识,并采取积极有效的行动来预防职业危害,极易造成损伤与感染。
4、心理素质不过硬
大型医院患者较多,特别是在节假日等时候。在进行抽血等过程中,部分患者特别是儿童容易躁动,引起家长不理解。在整个嘈杂工作环境下,临床检验员心理压力较大,易造成情绪不稳,身心疲惫,致使操作失误。
(三)临床检验人员职业感染途径
1、皮肤破损
带有HIV、HBV、HCV和梅毒等病原体的血液,长时间接触小伤口、溃疡、擦伤等破损皮肤,将会造成机体的感染。
2、穿刺
由于针头、刀片等对皮肤的意外损伤,使带有病毒的全血、血清或血浆进入皮下或循环系统,造成感染。这种针头意外损伤是职业性HBV和HIV感染最重要的原因。有学者进行了相应的统计推算,每1000个艾滋病病人,每年会产生1例由于针头意外造成的职业性HIV感染;而每1000个乙肝患者,每年会产生45例类似职业性HBV感染。
3、黏膜 由于试管未封闭、离心意外等造成的血液飞溅,带有病原体的血液与口腔、鼻腔黏膜或眼结膜等接触,可以造成感染。还有被HIV、HBV、HCV、梅毒等病原体污染的电话、仪器、工作台面等接触,也可以造成感染。
三临床检验人员职业感染预防现状
检验科是医院重要的医技科室,承担着对各类病人标本进行分析处理的重任。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后,检验人员的职业暴露问题引起了全社会和卫生行政部门的广泛关注。卫生部等管理机构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相继制定了《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环境管理办法》、《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病毒研究实验室暂行管理办法》、《可感染人类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菌种或样品运输管理规定》、《人间传染的病原微生物名录》、《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要求》、《微生物和生物医学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准则》、《消毒管理办法》、《医疗废弃物管理条例》、《医疗废物管理行政处罚办法(试行)》、《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管理办法》、《(医疗机构临床实验室管理办法》等行政法规,加强检验科人员的职业防护已成为医疗领域中一个重大的职业性问题。为加强医院感染管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于2006年9月1日发布实施《医院感染管理办法》,共计七章三十九条。
但以上法规制度是针对整个医院感染管理进行指导管理提供多方面的规则,而对于临床检验人员系统,还没有相关的指导方针和管理策略,因此十分有必要开展预防机制探讨研究。
四临床检验人员职业感染综合预防机制
(一)思想上加强教育和认识
从院方管理者到具体临床检验人员提高对职业感染的认识。(1)院方:医院制定感染预防控制方案及措施,定期进行消毒隔离及职业防护知识的培训。科室每月组织业务学习,制定具体培训计划,对全科人员采取针对性的培训,对进修、实习、新上岗人员进行岗前培训、考试合格后才能上岗,提高检验人员的院感意识和无菌观念,使消毒隔离工作常规化、制度化地开展,最大限度地控制检验科内的医源性感染,保障科室工作人员的安全和身体健康。(2)工作人员自身:提高自我防护意识,了解各种病毒的传播方式,使自己知道采取什么样的防护措施。认真学习《传染病防治法》、检验科及实验室感染管理制度,提高风险意识;重视劳动保护:严格遵守检验科的规章制度,提高自身修养:加强自我心理调节,对待患者如亲人,保持良好心态。
(二)制度上制定科学规范
医院要健全规章制度,加强组织管理。检验科建立医院感染管理组织,成立由主任和每个室的一名成员组成的医院感染管理小组,科主任亲自抓好抓实,根据《消毒技术规范》和《医院感染管理办法》制定检验科保洁制度、消毒隔离制度、医疗废物处理制度、职业防护制度、生物安全风险评估制度,建立检查评价制度,醫院感染考核标准等。
(三)环境上配置合理设备
医院需要投入更多的财力,改善临床检验实验室的工作环境。为检验科的医院感染预防提供必要的安全设施、设备和器材,严格划分工作区域,保证不同区域具备不同的功能。基本设施要配备生物安全柜,保证不同区域具备不同的功能。基本的设施要配置生物安全柜。配置非手接触式流动手清洁设施,在检验采样窗口设置足够的隔离区域,尽量减少和防止污染物进入实验室。装备手套、隔离服、口罩、护目镜或防护面罩等检验员个人安全防护用品。装备质好量足的检验药品和工具。
(四)行动上严格检查执行
建立一套科学全面的质量标准系统,能够对检验员的日常工作状况进行管理和评价,并要严格执行。完善有效临床检验综合性监测制度,及时诊断感染病例,分析发生感染的危险因素,采取针对性的预防与控制措施。并应将检验感染监测控制质量纳入医疗质量管理考核体系,从组织管理、日常管理和日常感染监测等方面进行考核,避免检验员职业感染的发生。五、总结
综上所述,临床检验工作人员的职业感染时刻存在,防护切不可大意。职业感染的关键在于预防,因此一套全面和行之有效的预防机制非常必要和重要。通过探讨研究临床检验人员的职业感染预防机制,建立行之有效的安全防范措施,规范标准化的操作程序,加强院内感染有关知识的学习,树立安全管理意识。通过彻底有效的预防综合措施,确保周围环境不受污染及医学检验工作人员不受侵害,保持其良好的健康状态,从而为患者提供更好的优质服务。
参考文献
[1]刘七变.医学检验人员职业防护意义[J]. 山西职工医学院学报,2009,19(3):67-68
[2]韦光海.血液学检验中职业感染HBV和HIV 的危险因素及防护措施[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9,199(1)::46-47
预防性职业指导 篇7
本课题组根据此类情况, 对江苏省部分高校的贫困女大学生做了相关调查, 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620份, 收回615份, 其中有效问卷612份, 有效回收率98.7%。
研究显示, 女贫困大学生在择业的过程中表现出的就业心理既有能适应市场的需要、有利于她们就业的积极心理;也有由于对自我的定位不准, 产生虚荣心理、自卑心理、焦虑心理、依赖心理、现实心理、偏安心理。
1 造成当前贫困女大学生就业心理障碍的原因
1.1 社会就业心理变迁是贫困女大学生就业心理障碍形成的外因
(1) 经济条件制约了贫困女大学生就业竞争力的有效提升; (2) 家庭的过高期望加重了贫困女大学生的就业心理负担; (3) 社会就业机制的某些弊端加大了贫困女大学生的心理落差; (4) 就业市场化与女性生理特质生育使命矛盾。
1.2 贫困女大学生自身心理调适能力不足是其就业心理障碍形成的内因
(1) 择业观念与社会职业多元化矛盾; (2) 市场需求与自身人力资本短缺矛盾; (3) 贫困女大学生心理调适能力不足; (4) 高校传统教育管理模式制约着贫困女大学生心理教育和心理疏导体系的发展; (5) 自身期望值过高与严峻的就业形势的矛盾。
2 构建在心理资本理论指导下的贫困女大学生预防性就业心理指导模式
根据研究结论, 课题组提出了建构“贫困女大学生预防性就业心理指导模式”, 重点是就业心理调适能力的提升, 包括外部提升和自我提升两个方面。
2.1 外部提升
2.1.1 不断优化社会就业心理环境
社会心理是大学毕业生就业心理调适能力形成社会基础, 优化社会就业心理环境, 是贫困女大学生就业心理调适能力提升的前提。
(1) 加强社会就业秩序建设, 保证社会就业市场合理有序运转。首先应规范社会就业体系, 强调贫困女大学生的就业保障;其次要维护社会就业规范体系的权威性, 防止发生社会腐败现象;最后要引导社会加强对贫困女大学生的就业问题。 (2) 加强社会就业市场利益矛盾的协调, 促进社会利益关系的平衡。政府应协助企业建立公平合理的就业竞争平台, 让每个学生站在同一起跑线上, 使贫困女大学生在择业的道路上免受心理挫折, 从而形成和谐稳定的社会利益分配格局。 (3)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优化校园文化环境。打造个性化校园, 营造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 使贫困女大学生更加乐观、积极;定期开展就业指导讲座, 引导贫困女大学生正确规划职业生涯。
2.1.2 有效开展贫困女大学生就业心理健康教育
明确说明女性的求职优势, 帮助贫困女大学生建立自信, 正确认识自身不足 (如:虚荣、嫉妒、缺乏竞争意识) 并加以改正。
(1) 构建就业心理指导课程体系: (1) 改革课程设置, 更新教育内容。分析女性特征, 强调女性优势。如:女生比男生更加细心、灵活、感性, 然后有针对性的开设女性心理学课, 女性求职课等, 帮助女大学生正确认识自我和社会。 (2) 改革教学手段, 创新教学方法。加强专业学科与其他学科的交叉融合, 必修课和选修课的结合, 增强课程的选择性与弹性, 倡导自由、轻松的启发式、案例式、讨论式教学方法, 运用脑力激荡法、角色扮演法等多种教学手段。 (3) 建立多元化的师资队伍。要针对贫困女大学生做好就业心理咨询工作, 聘请具有不同专业背景、既有理论造诣又有实践经验的专家、人力资源部门负责人授课, 还可聘请成功的求职者传授求职经验等。
(2) 利用校园文化平台, 构建就业心理指导宣传网络。利用宣传网页在线辅导和咨询、设校报专版介绍大学生就业心理知识、组织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讲座。
(3) 开展个别辅导。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职业自我概念”。
2.1.3 改善贫困女大学生的就业指导体系
集合应征单位、学校和社会的力量, 开设女大学生就业专项指导体系。
2.2 自我提升
建议从女大学生的心理资本着手, 尤其是贫困女大学生, 必须提升他们的自信心, 强化心理素质。
(1) 培养学生积极归因, 在社会实践中磨练意志、总结经验, 为后期择业提供更多机会。
积极的归因方式能增强女生的择业自我效能感, 消极的归因方式会削弱女生的择业自我效能感。应充分利用社会实践活动平台, 增加女生获得体验成功、发展能力的机会, 增强择业自我效能感和就业自信, 锻炼女大学生的实践能力、组织能力、社交能力等多方面的能力。邀请成功就业的毕业生回母校讲座, 为在校大学生提供模仿学习机会。
(2) 根据学生不同的性格特点制定相应的职业生涯发展目标, 帮助他们确立奋斗目标, 提高大学生的就业能力。
学校应该以学生就业为培养目标, 确定合理可行的职业发展规划, 开设人际交往、言行、举止、气质、技巧、心态、形象礼仪、自身权益等综合素质方面的培训课程, 帮助他们选择正确的就业方向, 提高自身修养和就业能力, 增加就业率。
(3) 培养女大学生积极面对就业难的勇气, 提高他们面对就业压力的竞争力、抗压力和抗挫折能力。
健康人群的职业病预防 篇8
职业病这个现象, 从一开始的无人关注到现在的愈演愈烈。随着我国工业经济的快速发展, 各种职业病已成为危害劳动者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的重要因素, 也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协调可持续性发展的一个严重障碍。现报道如下。
1 职业病预防现状
1.1 职业病的定义
职业病是人单位的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 因接触粉尘、放射性物质和其他有毒、有害物质等因素而引起的疾病。在生产劳动中, 接触生产中使用或产生的有毒化学物质, 粉尘气雾, 异常的气象条件, 高低气压, 噪声, 振动, 微波, X射线, γ射线, 细菌, 霉菌;长期强迫体位操作, 局部组织器官持续受压等, 均可引起职业病[1]。
1.2 职业病的普遍性
很多人觉得职业病只是发生在体力劳动过重的人身上, 其实他们的这种观点是错误的。职业病在生活中的非常多见, 所以说他离我们的生活并不遥远, 譬如:我们的老师, 他们最有可能得的就是呼吸道方面的职业病;还有厨师, 他们整天生活在油烟的环境中, 也可能患呼吸道方面的职业病。但是很多人并不重视职业病的预防, 所以在我国, 设立相关的法律是非常有必要的。
1.3 我国职业危害现状
近年来, 职业病防治成为公共卫生的重要内容, 国家制定了一些列职业病防治的重要政策, 推进了职业病防治工作法制建设, 职业病防治工作逐渐规范化、法制化, 取得了一定进展。但是根据2007年职业病报告 (不包括西藏、港澳台地区) , 2007年全国共诊断各类职业病14 296例, 比上升了24.1%。估计每年我国因职业病、工伤事故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约达1 000亿元, 间接经济损失约达2 000亿元。
2 我国职业病发病特点分析
2.1 接触职业病危害人数多, 病患数量大
职业病危害接触人数、患病人数和新发病人数居世界前列, 而且许多企业职业病危害申报不实, 许多企业工人不进行法定职业健康体检, 因此目前的职业病报告不能反映职业病发病的实际情况, 估计在今后若干年我们过的职业病发病总数还将呈继续上升趋势[2]。
2.2 职业中毒呈现行业集中趋势
慢性职业中毒主要分布在有色金属、轻工、机械、化工和冶金行业, 其中, 铅及其化合物和苯中毒较为严重;生产安全因素所致职业病主要分布在农业和轻工业;化学性眼部灼伤和皮肤灼伤主要分布在轻工行业;职业性白内障主要分布在兵器和化工行业;噪声聋主要分布在机械行业。报告职业病例数居前三位行业依次为煤炭、有色金属和建材行业。
2.3 职业病危害转移严重
一些存在职业病危害的生产企业和工艺技术由境外向境内转移, 境内也普遍存在职业病危害从城市和工业区向农村转移, 从经济发达地区向欠发达地区转移, 从大中型企业向中小型企业转移的情况。
2.4 职业病危害流动性大
目前国内企业大量雇用农民工, 农民工流动性大, 自我保护意识低, 接触职业病危害的情况十分复杂, 其健康影响难以准确估计。
2.5 私营企业和中小型企业职业病危害严重
严重职业病发病形式依然严峻。尘肺病依然是我国最严重的职业病, 表明粉尘作业场所卫生条件没有得到根本改善。
3 导致职业病危害的原因
3.1 对职业病危害的认识不足
不少用人单位没有按照职业病防治的规定进行管理, 甚至没有相应的管理人员;劳动者不了解职业病的危害, 不了解专家拥有职业卫生的权利, 不了解职业性体检、职业病诊断和治疗的程序[3]。
3.2 部分用人单位法制观念淡薄
片面追求经济利益, 无视劳动者的健康权益。一些单位为了降低成本, 工作场所劳动条件恶劣, 缺少必要的防护设施;强迫劳动者在恶劣的劳动条件下超强度、超时劳动;以种种借口解雇可能患有职业病或已患职业病的职工;不按规定组织劳动者进行职业健康检查, 劳动者健康权益得不到保障。
3.3 部分用人单位逃避职业病防治的监管
如一些单位以承包的方式转移职业病危害;大量使用农民工和临时工;不如实申报职业病危害项目, 不如实安排接触有毒有害物质的劳动者参加职业性体检;频繁更换在职业病危害岗位上的工作人员。
3.4转嫁职业病危害
许多企业将职业危害大的工种外包给包工头或农民工 (如车辆厂将去锈工、油漆工转包给服务公司;水泥厂的包装搬运工作外包给搬运公司;船厂的电焊工外包给不具备防护能力的民营企业) , 以此逃避对工人的健康监护和对作业现场的环境检测。
3.5 职业卫生监管和技术服务网络欠缺
基层卫生监督机构普遍缺乏即懂职业卫生专业知识, 又具有一定法律政策水平的专业人员, 职业卫生服务机构数量少, 而且分布不均衡, 服务能力和水平不高等, 也影响了职业病防治工作的开展。
3.6 源头控制不力
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的前期预防工作不到位, 职业病危害的预评价及卫生审核工作管理不力。
4 职业病预防机制与措施
为预防、控制和消除职业病危害, 保护劳动者健康及其相关权益, 促进公司可持续发展,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 结合本公司实际, 特制定本制度及措施[4]。如: (1) 职业病防治工作坚持“预防为主, 防治结合”的方针, 实行分类管理, 综合治理。 (2) 公司总经理全面负责职业病防治工作, 分管安全工作的副总经理协助做好相关工作, 具体防治工作的操作和落实由公司安保部经理负责, 同时承担监督管理职责。 (3) 贯彻落实党和国家有关劳动保护和职业病防治的防治、政策、法律、法规。 (4) 制定职业病防治计划及实施方案。 (5) 建立、健全职业病卫生管理制度。 (6) 建立、健全职业卫生档案和劳动者健康档案。 (7) 建立、健全职业危害事故及应急救援预案。 (8) 工作场所劳动卫生防治制度:①有与职业病危害防护相适应的设施;②有配套的更衣间、吸烟室等卫生设施;③劳动设备、工具、用品等设施符合保护员工生理和心理健康的要求。 (9) 员工享有以下劳动卫生保护权利:①获得职业卫生教育和培训;②健康体检;③了解工作场所产生或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 后果及应当采取的防护措施;④公司提供符合要求的劳动卫生防护用品及措施[5]。 (10) 三废处理须严格按照国家有关政策法规处理, 结合我公司实际情况, 废料处理情况如下:①碎玻璃和其他有棱角的锐利废料, 不丢进废纸篓内, 收集于特殊废品箱内处理;②废电池不随便丢弃, 按照国家要求进行集中收集和上缴。
5 结论
为了广大劳动人民的幸福, 为了经济社会协调可持续性发展, 职业病的防治工作应当受到企业、政府的高度重视。职业病防治不仅仅是卫生和政府部门要监督、工会要参与、主要还要得源头上抓起, 关键在于扭转高污染、高能耗的粗放型发展模式, 减少劳动者和高污染、高危害的技术、材料的接触, 健全劳动合同制度。
参考文献
[1]杜仪方.只业病赔偿模型及其对职业病预防的影响[J].现代营销, 2012, (3) :192-193.
[2] 徐益珊, 冯勇, 李兆明, 等.劳动卫生职业病预防信息管理集成系统的研究[J].环境与职业医学, 2003, 20 (1) :15-16.
[3] 龚敏健.农民工职业病:预防是最好的“治疗”[J].南京人口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8, 24 (4) :32-36.
[4] 郜红合, 卜一丁, 曲琳, 等.工业设计在职业病预防中的积极作用[C].//2013国际工业设计研讨会暨第十八届全国工业设计学术年会论文集.2013:355-357.
预防性职业指导 篇9
关键词:职业倦怠,自我矫正,实质,对策
一、教师职业倦怠的实质
(一) 什么是教师职业倦怠
所谓“职业倦怠”现象, 是指一个人在社会期望值、个体内在的期望值过高而客观实际又达不到预期的目标的情况下所产生的失望情绪、疲惫心态的一种心理现象。做教师的时间长了大概都有这样一些感觉:从教之初的那种豪情壮志逐渐消失了, 桃李满天下的希冀淡漠了;相反, 安于现状、平淡无为的增多了, 教书匠增多了, 甚至有些教师萌生了放弃教师职业的消极想法。有人称教师的这些表现为教师职业倦怠现象。那么什么是教师职业倦怠呢?对教师这一个特定职业群体而言, 主要是指教师难以应付职业对自己的要求而产生的疲倦困乏的身心状态, 是个体厌倦和畏惧工作任务的一种心理反应。
(二) 教师“职业倦怠”的行为表现
教师“职业倦怠”的行为表现为:1.降低职业价值, 仅仅把职业作为一种谋生的手段, 其典型的语言形式就是“混饭吃”。2.缺少职业效能感, 成功的体验甚少。3.强化体验平庸感, 感觉苦海无边, 盼望早日退休。4.工作混日子, 得过且过, 没有激情, 缺乏创造欲望, 仅仅满足于完成任务。
(三) 教师职业倦怠的危害
教师职业倦怠对教师群体的身心健康、学生个体发展的负面影响是非常明显的。对教师而言, 长期处于这种状态的教师身体处于亚健康状态, 在情绪上常常表现出性格急躁、紧张、不安、自我效能感降低等;在精神上则表现为萎靡不振、缺乏活力;在工作上则表现为安于现状、害怕挑战、不思进取。教师存在这种消极的情感, 必定会对学生造成直接的消极影响, 他们不可能唤起学生情感的愉悦和美的体验, 不能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而教师这种消极的情绪, 往往会体现在与学生的交往过程中, 通过他们的语言、表情、动作传染给学生, 进而使学生之间交叉感染。其结果只会导致教师厌教、学生厌学。
打个比方来说, 职业倦怠就像一条蛀虫一样, 慢慢地蚕食着教师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使教师的内在潜能难以充分发挥, 最后导致教育质量的下降。
二、教师职业倦怠产生的原因
教师“职业倦怠”心理源于两方面因素, 即内在的心理原因与外在的社会原因。主要包括:
第一, 对职业产生高原反应。太有规律的工作、生活很容易使人产生倦怠, 从而熄灭一个人的激情。作为教师, 有时候同一内容要讲很多遍, 会感觉乏味, 从而引起内心追求和客观情况之间的矛盾, 产生消极的心理。
第二, 自我认知与社会认知之间的矛盾所产生的抗拒心理。在大力推进课程改革的过程中, 许多新的思想观念正在猛烈地冲击着教师们所坚守的那些固有的职业的基本特性, 如果不能正确认识和积极适应, 则必然会产生抵触情绪, 从而导致对职业的反叛。
第三, 教育环境的暗示作用。教师职业的传统观念, 都是以牺牲作为其本质要素, 这样的观念只会给教师带来消极的暗示作用。如果一种职业非要以毁灭自己为代价的话, 那谁还愿意从事该职业呢?
第四, 部分教师自身的不良性格导致职业倦怠的发生。责任感与使命感、自信心与自卑感、压力与困惑等心理感受, 是每一位教师都会遇到的心理现象。但是, 这些心理感受又会因人而异, 那些整天忙于工作, 无暇充实自己的生活, 以及性格内向, 不愿与人交流的教师, 则容易成为职业倦怠的高危人群。
三、教师职业倦怠的应对策略
教师存在的“职业倦怠”心理, 具有一定的普遍性。解决这一心理问题, 应该说是一个系统工程, 既需要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也需要学校管理层面的协调运作, 更需要教师个体采取积极有效的方式进行自我调节。
(一) 就教师个体而言, 建议采用以下措施来进行自我矫正:
其一, 找出工作的兴奋点。教师的教学本身就是极具创造性和艺术性的, 不仅教学内容和方法是动态的, 而且所面对的学生又是有血有肉有情感的, 在这充满活力的教学环境中, 每一天都不可能是单一重复的。因此, 我们教师就应该善于发现新的兴奋点, 以此来刺激自己的精神、唤起自己的情趣和热情。其二, 不断的充实自己。只有不断的完善自己的知识体系, 吸取新的知识精华, 才不会觉得每天都在做机械式的重复。自己的理论基础提高的同时, 学生也从中获益, 达到一个双赢的结果。其三, 善于奖励自己。保持乐观的工作态度, 就是要学会称赞自己、奖励自己, 要多关注自己成功的点点滴滴, 要积极地进行自我肯定, 为自己喝彩。你就会发现每天的你都是全新的, 这样你就会增强工作的效能感。其四, 努力创造自我。我们在创造学生的时候, 也应该注意创造自我, 比如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探索归纳出独到的教育模式、研究创造出独具个性的理论成果等, 努力成为教育家。这样, 我们就会大大增强事业的成就感和魅力感。其五, 丰富文化生活。丰富的文化生活可以极大地改善一个人的心态、调节一个人的情绪。无论工作多忙, 都应该善于忙里偷闲, 参与一些有益身心健康的活动, 在多彩的生活中培养自己的生活情趣、增强自己的生活乐趣。生活的情趣可以对职业心理产生积极的影响。
(二) 其他方面:
其一, 狠抓师德建设。思想即灵魂, 要做好工作, 必须先疏通思想。管理者应善于利用正确的形象去鼓舞、感染、鞭策教师, 避免其产生倦怠心理。其二, 引导和发展教师的高层次需要。有了物质条件作保证, 满足教师更高层次的精神需求也是十分重要的。那些低层次的物质生活需要, 只能消除人们的不满意因素, 对工作积极性的帮助则相对有限。只有那些较高层次的精神需要的满足, 才是最重要的激励因素。这些需要包括:获得尊重的需要、施展才华的需要、个人素质提高的需要等等。为此, 我们就必须创造条件, 使教师有机会施展自己的才华。其三、改进学校管理, 完善竞争机制。学校管理不当是教师职业倦怠的根源之一, 因此管理工作须不断加以改进, 使教师处于良好管理的环境中。实际上, 这对于被管理者和管理者都是非常重要的。大量事实表明, 在社会生活中, 完善的竞争机制能激发人的活力。教育领域内的竞争是教师素质和教学水平的竞争。因此, 建立科学而公平的聘任制、考评制和筛选制, 可有效的激发教师的工作动力。但还需要注意的是, 在实施过程中必须把握好公平性和特殊性原则, 否则效果将适得其反。
总之, 教师消除了职业倦怠心理, 就可以达到自我与职业的和谐统一, 就可以创造辉煌的人生价值。而教师与职业的和谐, 则能强有力地推动教育事业的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徐长江.中学教师职业紧张状况及其原因的调查研究.浙江师大学报 (社科版) , 1998年第6期.
[2]曾玲娟, 伍新春.国外职业倦怠研究概说.沈阳师范大学学报, 2003年第1期.
[3]伍新春, 曾玲娟.透视教师职业倦怠.中国教师, 2003年第4期.
[4]王国香, 刘长江, 伍新春.教师职业倦怠量表的修编.心理发展与教育, 2003年第3期.
[5]伍新春, 曾玲娟, 秦宪刚, 郑秋.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的现状及其发展特点研究.心理与行为研究, 2003年第4期.
浅议职业暴露的预防和处理 篇10
关键词:职业暴露,医务人员,预防措施,处理措施
所谓职业暴露就是指由于职业关系而暴露在危险因素中, 从而有可能损害健康或危及生命的一种情况。作为医务人员在工作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接触到有毒、有害物质或传染病病原体, 遇到职业暴露的危险。作为我们血站的工作人员特别是体检医师和采血护士具有传染病易感者和感染源的双重身份, 做好医务人员的职业防护, 不但保护了医务人员, 更保护了广大献血者。2012年7月的一天我在转运医疗废物的途中被针头意外划伤, 才意识到职业暴露离我并不遥远。对我们医务人员来说, 一旦发生职业暴露, 短期内无法知道是否被感染, 造成心理压力像挣不脱的魔障。笔者就自己的切身体会对职业暴露的预防和控制做了一些思考, 现交流如下。
1 可能发生职业暴露的原因
(1) 缺乏内部安全防护管理制度; (2) 没接受过基本的职业安全培训, 也没遵守安全操作规程; (3) 对职业暴露认识不足, 缺乏自我防护知识与技能; (4) 工作中发生意外, 不慎被针刺或其他锐器损伤;血液意外溅入眼、鼻、口中等。
2 职业暴露的预防措施
2.1 健全组织和规章
(1) 建立职业安全管理组织, 分工负责落实责任; (2) 建立健全与职业暴露有关的各项规章制度。
2.2 能力、培训和意识
(1) 强化多种形式的职业安全教育, 特别是新上岗人员的安全教育培训和规范操作训练; (2) 掌握安全知识和预防理念, 纠正工作中不良的操作习惯和行为, 提高自我防护意识及对血源性疾病传播知识的认识, 减少职业暴露的发生。
2.3 着装防护
(1) 工作人员进行有可能接触血液的操作时必须戴手套, 当发现手部皮肤发生破损时, 必须戴双层手套, 操作完毕, 脱去手套后立即洗手, 必要时进行手消毒; (2) 当进行有可能发生血液飞溅的操作时, 工作人员应穿具有防渗透性能的隔离衣, 戴口罩和防护眼镜。
2.4 安全处置锐利器具
(1) 无论在什么情况下, 都不要把用过的器具传递给别人; (2) 禁止向用过的一次性注射器针头上盖针头套, 禁止用手毁坏用过的注射器; (3) 一定要把用过的注射器直接放到利器盒内, 统一处理; (4) 勿将锐利废弃物同其他废弃物混在一起, 盛装医疗废物的包装物或容器达到3/4时, 使用有效的封口方式封实, 由专人运送到医疗废物固定点存放; (5) 勿将锐利废弃物放在儿童可以接触到的地方。
2.5 职业操作
(1) 不在任何工作区域吃东西, 吸烟, 摘、戴隐形眼镜和化妆; (2) 不在存放血液和处理血液等可能具有传染性物质的地方存放食物和饮料。
2.6 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和操作规程, 工作中对所有使用的器具必须执行先消毒后清洁的次序并确认所有消毒程序符合消毒规范。
2.7 做好健康监护并对易感者进行免疫接种, 建立工作人员健康档案。
3 职业暴露的处理措施
工作中一旦发生职业暴露应立即实施以下局部处理措施:
3.1 工作服和防护物污染的处理
当工作服或手套被污染时, 应尽快更换衣服及手套;若个人衣物被污染, 应立即将污染物浸入消毒剂或抛弃已污染的衣物。
3.2 皮肤污染的处理
当皮肤表面被擦伤时, 迅速用清水和肥皂水冲洗污染部位并用适当的消毒剂 (如75%的酒精, 0.5%碘伏等) 浸泡或涂抹。
3.3 针刺和切割伤的处理
当皮肤有损伤或针刺, 肉眼可见出血时, 应当在伤口旁端轻轻挤压, 尽可能挤出损伤处的血液, 再用肥皂液和流动水冲洗5min, 然后涂抹消毒液并包扎伤口, 禁止进行伤口的局部挤压。
3.4 眼睛溅入不确定的液体或血液的处理
必须迅速用无菌生理盐水冲洗, 连续冲洗至少10分钟且避免揉擦眼睛。
3.5 当发生严重的职业暴露, 特别是高度怀疑受到艾滋病毒污染时应
请相关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就其暴露的级别和暴露的病毒载量做评估并酌情预防性用药。
3.6 认为有必要时注射免疫球蛋白。
浅议教师职业枯竭的预防和消解 篇11
【关键词】教师 职业枯竭 预防 消解
职业枯竭又称工作倦怠,是指在工作重压下的一种身心疲惫的状态、厌倦工作的感受,是一种身心能量被工作耗尽的感觉。职业枯竭表现为身体疲劳、情绪低落、创造力衰竭、价值感降低,工作上的消极状态还会进而影响整个生活状态。义务教育阶段的教师因工作对象是未成年人,工作具有特殊性,所以教师职业枯竭比较严重。那么怎样预防和消解教师职业枯竭呢?
一、学校管理人性化,努力营造宽松的工作环境
学校在管理活动中要体现教师是学校主人的理念。要重视他们的参与意识和创造意识,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在学校营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良好氛围。学校一切活动和工作的开展都要以人为中心,以人的发展为目标,采取因人而异、因事而异的管理方法,始终突出人的地位和作用,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坚持人的自然属性与精神属性的辩证统一。
学校管理人员也是学校这个大家庭中的一员,只是分工不同、职责不同。管理人员不要认为自己是管理人员,高人一等,就高高在上,脱离教师。学校要发展离不开教师们的努力,教师的发展也离不开学校,因此,学校目标与教师目标是有共性的,或者说是一致的。管理人员在制定学校制度、做出决策时,要更多地从教职工的角度出发进行思考,把教职工的切身利益与学校的发展规划进行有机结合,让学校与教师共同发展,使学校管理工作更加科学化、人性化。
二、学校工会要切实履行职责,组织教职工开展有益身心的各种活动
学校工会是教职工的组织,是教职工的代言人,具有维护教职工合法权益的职责。学校工会要积极争取党政支持,积极组织教职工开展有益身心的活动,让教职工在工作之余,参与到教师们喜爱的活动中来,让他们在活动中放松身心,增强集体凝聚力,增强团队意识。积极聘请心理医生或组织心理讲座来维护员工的心理健康,缓解因工作复杂和压力带给员工的困扰。积极关心教职工的生活和家庭,尽力解决教职工的后顾之忧,让教师感受到学校的关爱,激发和不断延续教师的“内动力”。
三、减轻教师的非教学压力
教师职业枯竭的另一个病因就是教师的非教学压力大。现在的教师,除了做好教学工作外,还有许多其他工作压力。如学生安全压力,学生在校出了事,作为教师,都难逃责任。我校曾发生一起事件,在一次体育课上,体育老师教学跳长绳,且班主任还在场协助舞绳,一名学生在跳的过程中,不小心摔倒了,造成膝盖骨骨折,班主任马上将孩子送到了医院,同时报告了学校和家长。家长来了后,要求学校和老师负责,最后这位家长将学校和老师告到了法院,后来经过庭外和解,学校赔付了部分治疗费用。还好,学校管理人性化,经过学校调查了解,这位体育老师并没有违反教学制度、原则和规律,没有对这位老师做出任何处罚。这件事对学校老师的心理影响是非常大的,许多老师认为现在课可以不上好,但绝对要保证学生不出事,这样就影响了老师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再比如,对于学生的不良习惯、错误行为,教师完全可以批评,可是,这个“度”却难以把握,否则一招不慎,就变成变相体罚学生了,学生回家告状,家长找到学校,麻烦随即就来了。没有适当惩戒的教育是不完全的教育,我们要保护学生的身心健康,但也不能没有度。现在许多教师在使用批评时,都非常谨慎,抱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心态,以免麻烦惹上身。
要预防教师职业枯竭,有必要减轻教师的非教学压力,让教师专心教育教学,让他们认同自己的职业、热爱自己的职业。
四、提高个人素质,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我们生活在社会中,总会遇到许多大小各异的矛盾、挫折和冲突,给人带来烦恼与困扰。如我们儿时的玩伴,很多都赚了很钱,发财了,一同外出吃个饭,我们教师还在考虑付账的问题,而他们一句话“我来付,你的工资一个月吃得了几回”让我们尴尬不已。面对如此种种,我们要坚守自己的理想信念。其实社会分工不一样,从事的工作不一样,生活情况肯定是有差异的,整个社会不可能大家都一样,我们要正确认识到这一点。我们既然选择了教师这个职业,就要热爱它,尽心尽力做好教师工作。我们是灵魂的塑造者,当我们看到自己培养出来的一个个可爱的孩子时,我们的灵魂得到升华;当家长看到自己的孩子在教师的教导下逐步健康成长,大家就会感受到教师的重要性。因此,我们要不断学习进取,提高自身素质,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坚守自己的信念,为自己的人生谱写完美的音符。
五、开展教师与其他职业的交流实践活动
曾经有个说法“当小学教师,越教越傻”,意思是说当小学教师,教学时间越长,教师会越来越傻,最后只会做小学题。这种说法肯定是不对的,但也说明了教师工作地点固定、工作对象固定、社会接触面较窄……教师周而复始的工作再加上工作压力大,也是造成教师职业枯竭度偏高的一个原因。针对这种情况,建议可以开展教师与其他职业的交流实践活动。每位教师,从教一定年限后,可以到其他非学校单位交流工作半年或一年(也可以放在暑假到其他单位实践一个月),还可以在寒暑假开展义工活动、志愿者活动等。这样,通过工作单位、工作内容、工作环境的改变,让教师体验一下其他职业,更加能够融入社会,体验各个职业的特点和艰辛,进一步了解社会的发展和脉络。
【参考文献】
[1]曾红翔,唐芳贵.中小学教师职业枯竭及其影响因素的调查研究[J].当代教育论坛, 2009(02):50-52.
预防性职业指导 篇12
wwv^zyyjk画com.cn ifo AA ZMIYE伽·腫KAMG森彡ffy t华预防區学会系翁卷《职业与健康》杂志, 1985年创刊, 半月刊, 本刊系由中华预防医学会和天津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主办, 由中华全国总工会、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安全科学技术研究中心、苏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南通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协办, 国内外公幵发行的国家级预防医学综合性大型医学科技核心期刊, 其内容是以职业医学、预防保健、基础医学为中心的全科医学范畴。以反映和交流全国各地职业卫生与职业病防治、卫生保健等科学实验与临床实践经验资料为主体, 以全刊的学术性与实用性相结合为其特点, 是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医学学术期刊。本刊欢迎下列来稿:职业及环境有害因素对人体影响的基础性研究;职业流行病学和现场劳动卫生学调查;职业病临床分析、诊治新法、病例报告或讨论;化学中毒事故的现场抢救、医疗及急救;工业卫生管理;卫生管理与研究;与职业相关疾病或新危害因素的调查与研究;食品安全与营养;学校卫生;农村卫生;社区卫生等。…^任线投福系统阖n为更好地服务于卫生科技工作者, 促进期刊发展, 职业与健康杂志编辑部巳在我刊网站上建立并幵通了在线投稿系统。作者在互联网上访问职业与健康网站 (网址:www.zyyjk.com.cn) , 在首页上点击“作者在线投稿”, 进入系统进行新用户注册, 在用户注册的信息框中详细并真实地填写用户的基本资料, 提交系统后即可注册成功, 注册完成后即可上传作者稿件。作者在完成投稿后, 可用注册名和密码登录“作者在线查稿”系统, 查看稿件修改意见等相关信息, 井可利用在线查稿系统上传修改文稿。欢迎广大作者在线投稿, 如需咨询请与管理员联系。联系电话:022-24333469 Email:zyyjk1985@sina.com
【预防性职业指导】推荐阅读:
预防性指导06-29
职业病预防措施08-13
icu职业暴露预防措施05-13
质量、环境与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预防措施05-17
预防性镇痛05-17
预防性治疗05-20
预防性养护05-26
可预防性06-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