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性与个性的均衡统一(精选5篇)
共性与个性的均衡统一 篇1
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 是一门学科重要目标之一。物理概念是物理思维的基本单位, 是对客观事物的本质反映, 具有内部矛盾性, 即内涵和外延的矛盾。因而从揭示物理概念内外部矛盾入手, 达到物理概念所反映物理事物的辩证认识, 是培养学生能够辩证思维的有效途径。
一、物理概念反映了物理现象多种规定性的统一
在想象思维阶段, 物理概念统一性和差异性, 共性和个性是相互割裂的。它只反映了思维对象的同一性、共性而排除其差异性、个性, 但是物理概念在对客观对象概括的过程中, 在反映对象的同一性、共性时, 并不排除对象的丰富多彩的特殊性、个性, 因而这就需要由抽象思维上升到辩证思维, 用辩证思维, 用辩证的观点来看待物理概念的共性和个性。
二、在实际教学中实现物理概念共性和个性辩证统一的必要性
实现物理概念共性和个性的辩证统一有利于全面透彻的理解物理概念, 丰富概念的内涵, 进而有利于物理知识的正迁移。对于一个物理概念来说, 它的内涵才是它所涉及的对象具有的共同的、最本质的东西, 对于所有对象来说它都是适用的;而物理概念的个性只是对于它所涉及的某个或某些对象才适用。在物理概念教学中, 由于不能将物理概念的共性和个性有机地统一起来, 往往会使学生将个性当成共性, 从而造成物理知识的错误迁移。如在讲授凸透镜的概念时, 在初中阶段, 教师还会告诉学生, “由于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 所以凸透镜又叫会聚透镜, 而凹透镜又叫发散透镜”。但是凸透镜对光线起会聚作用, 凹透镜对光线起发散作用只是它们在某一条件下 (制成透镜材料的折射率大于周围介质的折射率) 发生的光学现象, 而在透镜的折射率小于周围介质的折射率时, 现象正好相反。如果在教学中教师只是将透镜的这一特性教给学生, 却不告诉学生这只是透镜在一定条件下发生的情况, 既不为学生的后续学习做一铺垫, 那么学生就会将在一定条件下发生的这一特殊性作为其共性应用到任何情况下, 进而在其后续的学习中就会产生思维定势, 造成物理知识的错误迁移, 以及对结论与实验现象之间的矛盾的困惑或者在进行光学实验研究时, 出现选择错误的光学元件等问题。
因此为了解决这些矛盾, 我们在教学中就要将物理概念的共性和个性有机地统一起来, 使学生能够清晰、完整地把握物理概念, 在观念中形成良好的概念体系, 并能对已学习过的物理知识形成正确的迁移, 为其近一步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共性与个性的均衡统一 篇2
specialities
有个性和全面发展是辨证统一的。所谓全面发展,说的是受教育者个体必须在德、智、体、美诸方面都得到发展,不可欠缺,即个性的全面发展;所谓“个性”,说的是德、智、体、美等素质因素在受教育者个体身上的特殊组合,不可一律化,即全面发展的个性。二者的关系是辨证统一的关系。事实上,全面发展在不同的受教育个体身上必然会有不同的组合,呈现出不同的个人特点,而不会是千人一面。我们知道,受教育者是社会的现实的人,不同的受教育者在社会生活中处于不同的境地,扮演不同的角色,有不同的经历与经验和不同的智慧品质、兴趣爱好、价值观念、人生追求,对教育也会有不同的态度和选择。因此,全面发展不能不是个人的全面发展;全面发展的过程,不能不是个人个性形成过程。全面发展是个性发展的基础,个性发展是全面发展的动力。没有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基础,个性发展就是片面畸形的。个性是在全面的基础上产生的,是在人的各方面素质都得到发展后的更高层次的追求。而追求人的个性发展又成了全面发展的动力,因为人在不断对自我个性发展的追求中,必然要以发展自己的全面素质为前提,这个对个性发展的追求又促使了人的全面发展的提高。
共性与个性的均衡统一 篇3
由于近年国家教育处于大规模发展过程中,使得大学英语教学相关形势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也使得现行的专科大学英语课程设置逐渐暴露出一些问题。
1. 大学英语与高中英语的界限模糊。
对照《高中英语课程标准》不难发现:高中英语的教学目标、课程设置、教学要求和大学英语基本上没有什么区别。前者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要求高中毕业生英语词汇量达到3300-4500。后者也提出“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要求大学生达到的“一般要求”,其词汇量也只是4500。我校连续几年高考录取分数线名列全省专科前茅,大部分学生基础英语知识水平和一般本科院校入学新生不相上下。传统的大学英语课程设置及教学模式使我校大学英语陷入一种非常尴尬的境地,同时也面临着改变教学位置的选择:要么原地踏步,重复高中内容;要么提高英语教学内容的层次,开拓出以学习者需求的变化和市场经济的变化为导向的英语教学。
2. 现行专科大学英语课程设置脱离《基本要求》的规定。
课程设置及教学要求更接近于本科《大纲》要求,未能凸现出专科人才培养特色。如本科《大纲》规定:“大学英语教学分为基础阶段(一至两年级)和应用提高阶段(三至四年级)”,“基础阶段的教学时应不少于280学时,安排在第一至第四个学期。每学期为一级,每级约70学时,每周应不低于4学时”。《大纲》还规定,“基础阶段四个学期的英语课为必修课”。只有完成这四个学期的必修课,才能进入应用提高阶段。应用提高阶段的教学包括专业英语和高级英语,“安排在第五至第七学期”,“保证英语学习四年不断线”。而许多现行专科大学英语课程设置除了课程进度适当放慢以外,其余全部按照本科规定执行。但是本科教学第五至第七学期可以进行专业英语的学习,而专科学生却只有第五学期可以利用,甚至有部分学生第五学期已经忙于找工作,只有寥寥几周的专业英语学习时间。对于这些学生,专业英语即便有,也几乎是形同虚设。
在专科学生大学英语基础课“实用为主、够用为度”的原则下,建议第一学年以后在有条件的系和班级尽可能开设专业英语课程,培养学生的实际使用语言的技能,达到培养应用性专门人才的目的。
3. 学生的语言实用交际能力培养得不到落实。
现在,社会上的用人单位对大学毕业生,包括专科生的语言交际能力颇有微词。其中原因之一,不能不说和大学英语课程设置,包括专科英语课程设置有关。本科“大纲设计者的本意也不是要把学生应用交际技能的培养放在基础阶段进行。大纲把大学英语教学分成基础阶段和应用提高阶段,本身就说明:基础阶段是以传授语言知识为主;应用提高阶段是培养学生语言应用和交际能力”。既“要在4个周学时里,完成精读、泛读和听的内容,又要腾出时间训练学生说和写的能力,很难做到”(蔡基刚,2002)。本科是这样,专科仿照本科的课程设置,就更难达到同样的要求。而专科相对的“提高阶段”又为时过短,《基本要求》中“要特别注意加强听说技能的培养”就成了一句空话。建议在我校专科学生达到A级要求之后,开设高级英语(如“高级听说、高级写作、高级阅读、报刊选读、翻译技巧、英语口译”等)选修课。
二、大学英语课程设置改革的基本框架
基于上述情况,对我校专科学生大学英语课程设置进行改革已经刻不容缓。建议在条件成熟的系(如一系)或班级(PET-A一次性通过率在90%以上)压缩大学英语基础阶段的学习。基本框架如下:
1. 设立以PET-A级,外加口语考试为目标的英语教学课程体制。
两个学期后,所有专科学生只要PET-A级考试达到某一分值,并且口语考试过关,就可以免修大学英语基础课程。
2. 第三学期开设高级英语课程,供分流出来免修基础英语课程的学生选修。
未获免修的学生,第三学期继续学习基础英语。
3.
从第四学期开始,有条件的专业开设专业英语,没有条件的,开设高级英语。
4. 加强双语课程建设。
从一年级开始,尽可能每学期都为学生开设一门用英语教授的专业课或专业基础课。在条件不成熟的系,也可由英语教师开设英美社会文化、英美概况、国际关系等公共文化课。语言学习和知识学习融合到一起已成为大学英语教学时代的趋势。
三、课程设置改革的可行性
1.
学生方面,近几年中小学的外语教学改革大刀阔斧地进行,大学新生的总体英语水平普遍提高,包括专科新生的词汇水平已远远超过1600。就算是专科学生达不到这个标准,但跟以前的新生相比,还是有很大的进步的。在这种情况下,再硬性规定所有的学生都要学完四个学期的大学英语就欠妥了。
2. 教师与教材方面都不存在太大的障碍。
最近几年我校教师队伍不断壮大,外语系引进的副教授、海外留学归来的学者,大多都是硕士研究生。有英语专业生,也有跨专业的硕士研究生。高级英语与专业英语课程本身就是他们的专长。当然,课程全面改革后会需要更多的专业英语教师。但只要给年轻教师以适当的培养(送出去进修,或者也可以在自己学校某专业学习一段时间),他们会很快成为专业英语甚至该专业双语授课的先锋。教材也不是问题,现在有很多原版引进的、优秀的教材可以选择。当然,需要的话,也可以教研室自己改写或编写。
3. 双语教学的普及会弥补基础英语学习时间的缩短。
“现在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不一定只有等到基础打好了,才能开始专业英语的学习”(蔡基刚,2002),学生在用中学,学中用,可以极大地调动起学生英语学习的积极性。“英语本来就是一种工具,就像人类在劳动中学会使用工具一样,要在学专业的过程中学会英语”(《光明日报》2001/12/7)。只有通过英语这个工具深入学习专业知识,才能真正发展和培养英语的实际应用能力,达到专科育人的教学目的。
四、结论
我国目前的大学英语教学正在进入一个重要的历史转型时期。这个转型不只是反映在教学手段上,如广泛使用现代化多媒体教育技术;也不只是反映在教学模式上,如由以教师为中心、单纯传授语言知识和技能的教学模式向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培养语言运用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的教学模式转变。大学英语教学的转型更重要的是反映在内容上。在教学内容方面,转型时期的大学英语教学必须根据不同水平、不同专业甚至是不同学习目的的大学生采用不同起点、适合不同类型学生的教材。这就是说大学英语的教学要求、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应该体现个性化、行业化和多元化特点。
参考文献
[1]章振帮.也谈我国外语教改问题[J].外国语.2003.4:1-6.
共性与个性的均衡统一 篇4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 中国的油泵油嘴行业随之面临着越来越大的竞争压力。市场要求企业在更短的时间内提供更好质量、更低成本的产品, 能否满足这种要求已经成为企业生存发展的关键所在。与此同时, 企业产品数据爆炸性的增长方式使企业在产品数据的有效管理上面临着较大的考验。在这样一个大环境下, 建立一个强大的数字化产品开发协作环境和可重用企业知识库就很有必要。通过有效的产品开发过程管理和产品信息管理, 缩短产品设计周期, 提高设计质量, 提高新产品开发过程中企业各部门之间和各个开发基地、制造基地之间协作的效率, 提高公司各部门之间和各成员单位之间信息传递的准确性和真实性, 提高产品系列化、零部件通用化和标准化, 降低产品成本, 保证产品开发的效率、质量, 为销售提供可配置的产品数据, 为生产提供准确的技术依据, 并建设好能适合长期企业发展的动态的技术管理平台。
1 系统结构特点与设计理念
1.1 SIPM/PLM总体结构特点
1.1.1 PLM的概念
PLM (PRODUCT LIFECYCLE MANAGEMENT, 产品生命周期管理) [1]是一种应用于在单一地点的企业内部、分散在多个地点的企业内部, 以及在产品研发领域具有协作关系的企业之间的, 支持产品全生命周期的信息的创建、管理、分发和应用的一系列应用解决方案, 它能够集成与产品相关的人力资源、流程、应用系统和信息。
1.1.2 SIPM/PLM的系统结构
SIPM/PLM系统基于如图1所示的框架进行开发。该框架采用5层框架体系, 底层的数据库层、框架层、引擎层为上层的工具层、应用层提供基础, 上层通过调用下层来实现自己的功能。框架完全采用分布式架构, 支持远程、异地、分布式多数据库和多服务器的情况, 并充分考虑到产品开发的各个阶段对产品数据的集成, 以及在业务伙伴、远程分公司、供应商和客户之间进行产品开发协同的需要, 是一个可以随着业务需求变化而变化的、能够满足公司目前应用需求和未来应用扩展的开放式体系结构, 对企业可以起到完整的技术支撑作用。
1.2 设计理念
SIPM/PLM系统建立在J2EE基础应用架构之上, 提供面向整个产品生命周期的企业级对象管理框架、构件化的系统集成管理框架、统一的产品协同开发平台、矩阵式项目管理平台、企业产品开发过程引擎、基于构件和XML的二次开发语言和二次开发工具环境, 能够全面实现以整个生命周期产品数据对象框架为基础、以集成使能服务为纽带、以业务逻辑的泛构件化为核心、基于XML使能技术和J2EE分布式架构的构件化多层系统体系结构, 支持面向整个生命周期管理产品数据和产品开发过程, 并能将管理范畴扩展到企业所有业务对象, 将领域应用服务、专用支撑工具、集成使能服务、共享数据服务融为一体。SIM/PLM的数据处理过程如图2所示。
2 基于MDA个性驱动的多模型统一建模的系统实现
2.1 系统实施方案
实现产品生命周期数据的对象化、层次化、开放性和分布性管理, 为产品生命周期管理系统提供最底层的对象框架支持, 系统支持产品开发过程中的需求模型、概念模型、结构模型、设计模型、工艺模型、加工模型、质量模型、过程模型、环境模型、行为模型等一系列模型的对象化建模与相互关系维护, 为企业产品生命周期中的所有数据和过程提供一个统一的面向对象的建模环境和管理环境。
系统全面支持软件模块、软件系统、部门、企业 (企业主体、远程分公司、业务伙伴、供应商、客户) 等业务逻辑载体的构件化, 支持建构从面向中小企业到大型供需链需要在内的、规模高度可伸缩的、分布式的构件型产品集成管理和协同服务, 支持从产品概念设计到产品售后维护等在内的产品全生命周期中的所有业务过程, 乃至整个供需链的集成。
基于XML使能技术, 实现业务逻辑的高度可配置和业务模型的无限可扩展, 以及产品设计、制造和管理所需产品数据、知识、资源信息的开放式集成支持, 提供基于构件和XML使能的二次开发工具环境。
个人可以拥有属于自己的私人工作空间, 在其中可以获取各种设计/签审工具, 完成各种设计/签审工作, 或者查看与处理一切属于自己的私人数据。
基于底层的工作流引擎和消息引擎驱动与产品数据有关的一切设计与变更活动, 在一个统一的可扩展的协同工作环境中实现产品生命周期中的所有业务过程。
系统内置三大数据管理引擎:分类引擎、视图引擎和项目引擎, 涵盖企业任何需要管理的数据对象。通过分类引擎可以实现企业中一切数据的分类维护及其关联数据关系的管理;通过视图引擎可以实现企业中一切数据的自定义多视图管理, 如BOM数据的设计视图、装配视图、工艺视图、生产视图、采购视图、装箱视图的多视图管理, 零部件的设计视图、工艺视图、生产视图的多视图管理等;通过项目引擎可以实现项目的计划、控制以及以项目为中心的数据组织、演变和管理。
系统的建模过程采用了整个系统的多模型统一建模方法[2]。在设计时, 主要考虑设计它的class diagram (类图) 和component diagram (组件图) , 用这两类模型图来体现UML的用例驱动和系统组件结构的特性。由于在系统的开发中采用了模块化的设计方法, 因此在构划模型图时, 采用了先整体后局部的思路, 首先考虑整个系统的案例图, 再对子模块进行分析和设计, 在每个子模块数据流的入口和出口设置模型图间数据交互的接口。
2.2 模型驱动和开发平台
2.2.1 MDA驱动个性化PLM
MDA (Model Driven Architecture) [3]是模型驱动架构, 它是一个软件开发框架。它是一种基于UML以及其他工业标准的框架, 支持软件设计和模型的可视化、存储和交换。和UML相比, MDA能够创建出机器可读和高度抽象的模型, 这些模型独立于实现技术, 以标准化的方式储存。MDA把建模语言用作一种编程语言而不仅仅是设计语言。MDA的关键之处是模型在软件开发中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SIPM/PLM的MDA技术原理如图3所示。
首先理清纳入到PDM的被管理对象与技术管理和PDM管理的关系, 然后建立模型, 通过引擎往后自动生成数据库的结构, 往前生成用户界面和功能。
被管理对象和他们之间的关系全部建好之后, 再进行一个框架的建模, 就可以形成一个个性化的, 符合客户管理的PLM系统。
系统的建模过程采用了整个系统的多模型统一建模方法[2]。在设计时, 主要考虑设计它的class diagram (类图) 和component diagram (组件图) , 用这两类模型图来体现UML的用例驱动和系统组件结构的特性。由于在系统的开发中采用了模块化的设计方法, 因此在构划模型图时, 采用了先整体后局部的思路, 首先考虑整个系统的案例图, 再对子模块进行分析和设计, 在每个子模块数据流的入口和出口设置模型图间数据交互的接口。
2.2.2 基于J2EE的基础应用架构
J2EE[4,5]是一套全然不同于传统应用开发的技术架构, 包含许多组件, 主要是可简化且规范应用系统的开发与部署, 提高了可移植性、安全与再用价值。
J2EE平台支持简化的、基于组件开发模型, 支持异构环境。由于组件技术的使用, 可以按照开发人员的技能对应用程序开发进行分工, 并行开发, 以提高整体开发效率, 基于组件的设计简化了应用程序的维护。此外, J2EE的可伸缩性比较好, 易于维护, 因此其应用范围比较广。
基于J2EE的基础应用架构[6], 顺应制造业集团化、分布式发展的趋势建立在J2EE基础应用架构之上的产品协同开发管理平台软件, 提供了面向产品生命周期的企业级对象管理框架、构件化的系统集成管理框架, 这些框架具有系统容错管理、支持分布式事务管理的特点, 保证了系统的稳定运行。
2.2.3 系统的调试及运行
整个PLM系统的核心设备为一个IBM的4CPU (CPU主频为3.0) , 8G内存的服务器。系统利用SQLSERVER2005企业版作为系统数据库。系统能够做到对多个文件的批量授权和对单个文件的个别授权, 还可以做到根据关键字对文件进行选择性授权, 大大降低了管理人员的工作量, 另外系统还提供了自定义规则的授权方式, 从而能够完成复杂条件的授权工作。如图4所示, 系统提供了全新的文件浏览方式, 系统集成第三方的服务端浏览软件, 能够直接在服务端生成流文件并传送到客户端页面且不会在客户端产生任何临时文件, 结合安全管理体系和128位SSL加密技术的浏览方式极大地保障了文件的安全性, 避免文件及图纸不受控制的流出。SIPM/PLM系统为机械设计软件AUTOCAD和工艺设计系统CAPP设计了与PLM的接口, 并能通过PLM直接完成图档和工艺文件的在线签审。
3 结束语
SIPM/PLM系统按照上述设计方案进行了设计, 并在无锡威孚公司得到了成功使用, 该系统的成功使用缩短了产品研发周期, 进而降低了产品生产成本;其面向对象的建模方式, 彻底解决了个性化需求与标准软件的矛盾;其分布式浏览和安全机制的严密结合, 确保企业技术数据安全可靠;其应用封装技术提供了对已知和未知应用软件的数据管理的集成方法。
该系统的成功实施, 缩短了威孚公司的产品研发展周期, 并且通过该系统将公司现有的IT资源有机地进行了整合, 提高了工作效率, 减少了人工干预环节, 降低了错误出现几率, 企业信息化得到了完美支撑, 紧密关联了企业信息化的上/下游软件产品, 集成了上游各类2D/3D设计软件与下游ERPSCM软件, 最大限度地利用了企业资源, 为企业的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
摘要:针对油泵油嘴企业生产过程中产品研发、生产管理、部门协作等复杂情况, 提出了一种基于数字化平台的MDA个性驱动的多模型统一建模的PLM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方案, 该方案依托数字化平台和可重用企业知识库, 通过对产品开发过程和产品信息的有效管理, 缩短产品设计周期、提高设计质量及部门之间的协作效率, 最终提高企业的整体水平与行业优势。
关键词:PLM,J2EE分布式架构,个人工作区,MDA驱动,安全性
参考文献
[1]黄培.PLM, 产品创新的利器——PLM技术应用与发展综述[J].CAD/CAM与制造业信息化, 2005 (5) .
[2]Craig Larman.UML和模式应用[M].2版.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4.
[3]应思红.MDA驱动个性化PLM解决方案[R/OL].http://www.sipm.com.cn.
[4]博德欧夫.J2EE 1.4标准教材[M].2版.电子工业出版社, 2004.
[5]崔华, 胡燕.MDA中的精确建模方法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 2006 (6) .
[6]王永平, 王新勇, 王成良.基于MDA的UML建模语言研究[J].软件导刊, 2007 (19) .
[7]GearyCore D.core Java Server-Faces[M].Addison Wesley, 2004.
共性与个性的均衡统一 篇5
一是全面完成“普九”攻坚任务,义务教育普及工作取得历史性成就。
各地将义务教育发展纳入党政领导班子考核目标内容,实施政府、教育“双线”目标责任制,狠抓薄弱环节,大力扶持弱势群体,不断提高义务教育普及水平。落实“两免一补”政策,实行以流入地政府管理为主、以公办校为主接收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就学制度,建立健全农村“留守儿童”关爱服务机制,加强特教学校建设,强化“控辍”工作责任制,实现了党政重视、保障有力、人民满意的“普九”成果和工作长效机制。2007年,顺利通过“两基”国检,完成了我省教育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历史任务。
二是进一步完善管理体制,义务教育经费保障能力显著增强。
按照“省市统筹,以县为主”管理体制,建立了省级统筹、以省转移支付为主、按比例分担的经费保障机制。2007年,把农村义务教育全面纳入公共财政保障体系,并提高了公用经费标准;实施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和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工程,目前已建成标准化学校1 215所,其中农村学校695所,缩小了城乡、校际办学水平差距。“十一五”时期,全省义务教育投入达到762.7亿元,年均增长15.8%,有效地保障了义务教育发展。
三是大力推进入事制度改革,义务教育师资队伍素质明显提高。
统一城乡教师编制和工资标准,加大农村地区、边境地区和少数民族地区教职工编制比例,提高了农村教师待遇。依法实施教师资格制度,大力推行教师聘任制度和绩效工资制度,实施教师素质提高工程和特岗教师计划、“国培计划”、支教工作,实现了教师入口把关、培养培训和选派支援工作的制度化,使义务教育师资整体素质和均衡化配置程度得到大幅度提升。
四是加强办学规范管理,义务教育办学水平稳步提升。
各地积极创新德育内容和方法,完善育人机制,增强了德育针对性和实效性。有效落实义务教育课程改革政策,建立了较为完备的三级课程体系和行之有效的保障制度;大力规范办学行为,减轻了学生过重课业负担;完善四级教研制度,有力地促进了教育质量提升;加强学生安全教育,完善了学校“三防”制度和措施;实行高中招生“定校配额”制度,促进了学生生源的稳定和均衡;全面实行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促进了学生全面发展。
五是大力加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义务教育现代化水平取得重大进展。
实施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建设了统一的“校校通”智能软件平台,为129个县(区)的所有农村学校配备电视机近2万台、计算机近6万台、DVD播放机1.1万台,实现了全省公办中小学远程教育网络全覆盖。开设信息技术课程,信息技术得到广泛应用,促进了优质教育资源共享,推动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进程。
总之,“十一五”时期,我省义务教育工作取得了显著成就,特别是一些地方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取得重要进展,鸡西市、宁安市、哈尔滨市南岗区被评为全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先进地区;2010年底,大兴安岭地区11个县(区、企)中已有6个实现了义务教育初步均衡,为企业进一步推进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教育是为人生奠基的大事,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一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指出,“推进教育改革要更新教育观念,合理配置教育资源,促进教育均衡发展”。温家宝总理强调,“在基本解决了有学上的问题之后,我们下一步的工作重点是要逐步解决义务教育资源配置不均衡问题”。省委、省政府明确提出:要着力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让广大受教育者平等地享有接受教育的权利和机会。7月11日,我代表省政府与教育部签订了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备忘录,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目标任务、保障措施、考核办法等方面,用制度的形式固定下来。此次会议上,我与各市地又签订了责任书。所有这些,均表明了政府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决心和态度。应当说,按照国家的要求,我省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还有一定的差距:在全省范围内,区域、城乡、校际之间义务教育发展不均衡状况仍未得到有效改善,还不能满足人民群众均等地接受义务教育的需求,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体制机制还有待进一步完善。各地、各有关部门必须站在全局和战略的高度,进一步增强推进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加强统筹谋划,完善政策机制,扎扎实实地推进和完成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各项任务。
二、明确目标任务,全面推进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一)要进一步明确工作原则和目标任务。
全省推进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工作原则是:一要坚持省市统筹、以县为主的原则。各级政府要按照《义务教育法》的规定,切实履行职责。省、市级政府负责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统筹协调,县级政府必须担负起实施主体的责任。二要坚持科学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县级政府要统筹本地义务教育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要摸清底数,做好论证,确保科学规划,分类推进,分步实施。三要坚持突出重点、改造薄弱的原则。各地要以改造农村学校和薄弱学校为重点,加大对边远贫困地区和弱势群体的扶持力度,均衡配置公共教育资源,加快推进校际、城乡、区域之间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进程。四要坚持促进公平、确保质量的原则。各地要兼顾软硬件并进,重点关注弱势群体,把保障教育机会、教育过程公平和提高教育质量作为根本任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质量。五要坚持试点先行、全面建设的原则。各地要因地制宜,采取符合实际的推进措施,加强经验总结和推广,切实发挥典型引路作用,以点带面,全面推进,确保按规划完成目标任务。力争到2020年底,全省义务教育学校全部实现标准化,各县域内义务教育学校布局合理、功能完善、技术装备基本达标、服务设施满足师生需求、信息化建设和校园文化进一步推进,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升,全面消除薄弱学校、大班额和择校,基本达到区域间、城乡间、校际间均衡发展目标。
(二)要进一步完善政策制度和体制机制。落实推进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目标任务,必须强化政策和制度保障,建立和完善有效、长效的体制机制。
一是必须完善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
各级政府要认真落实国务院下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大财政教育投入的意见》,切实提高财政教育支出占公共财政比重,确保到2012年达到4%的目标。要按照《意见》要求,全面开征、征好地方教育附加,从土地出让收益中计提教育资金,并确保新增收入全部用于地方教育事业发展。要加强义务教育经费的科学化精细化管理,教育、财政部门要科学统筹,确保校舍建设、学校生活配套设施建设、教学仪器设备和图书购置、远程教育软硬件条件改善、教师队伍培养培训和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等各项资金使用。要坚持倾斜薄弱的原则,建立教育经费向农村寄宿制学校、办学点、民族学校、特殊教育学校倾斜的投入机制。要强化监督审计,切实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二是必须建立统一配置和管理县域教师资源的管理机制。
各县(市、区)要在本区域内建立由政府主导、教育行政部门统一管理校长、教师的制度机制,以县(市、区)为单位,建立教师资源库,实行“无校籍管理”,推进校际、城乡间的校长、教师交流。要认真研究,统筹规划,采取符合本地实际的教师、校长交流模式,积极试点,稳步推广。要建立健全教职工编制动态管理机制,进一步完善教师聘任和绩效工资制度,充分调动教师加强自身专业建设和工作的积极性;继续实施“特岗计划”、农村教育硕士计划和支教工作,进一步完善为农村和边远地区学校补充骨干师资力量的长效机制。要大力推广学区式、联盟式、委托式的学校管理模式,以此作为推进优质校长和教师资源共享的重要实现方式,并逐步扩大均衡配置覆盖面,优化人力资源配置,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提供保障。
三是必须健全实施素质教育制度机制。
各地要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构建有机衔接的德育内容体系,不断创新德育途径和方法手段,增强德育实效;开全开足国家、地方和学校课程,改革教育教学方法,提高教育质量;继续深入开展阳光体育运动和“体育、艺术2+1”工程,保证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增强学生体质,提高学生运动能力和审美素养;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内外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适应社会能力,增强社会责任感;继续加强规范办学行为制度建设,建立长效机制;逐步扩大高中招生定校配额比例,强化综合素质评价结果在招生录取中的作用,建立有力的素质教育导向;统筹教研、科研、电教、培训等专业力量,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提供有力支撑。
四是必须建立义务教育信息化发展机制。
实施薄弱学校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工程,加快终端设施普及,积极推进中小学校接入互联网,缩小城乡数字化差距;加快建设黑龙江省教育信息化公共服务平台和数字化教学资源库,逐步建成人人享有、人人利用、人人贡献的现代化学习平台。强化信息技术应用,促进课程教学与现代信息技术的深层次整合,满足学生多元化和个性化的学习需求,推动教育教学模式创新;要积极推进教育管理信息化,促进教育管理的标准化、规范化和现代化。
五是必须构建试点先行整体跟进的推进机制。
经国家教育体制改革领导小组批准,我省17个县区承担了“省内边远中部地区推进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建设”试点任务。各试点县区要充分挖掘自身潜力,完善措施,扎实推进试点工作,尽快见成效、出成果、出经验,为其他地方做出示范;各地推进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先进地区,也要积极发挥引领作用。各市(地)要大力支持这些试点和先进县区,及时总结成功做法,提炼经验,大力推广,使试点县区不仅成为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建设的示范区,还要成为落实均衡发展政策的示范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示范区、建设现代学校管理制度的示范区,建立起边试点、边跟进,边总结、边推广的工作机制,积极稳妥推进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三、切实加强组织领导,保障推进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各项措施落到实处
一是必须强化政府责任。
各地要实施“一把手”工程,建立由政府主要领导牵头,相关部门参加的推进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加强工作领导和统筹。要将推进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纳入本地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摆上重要工作日程。省委已经将这项工作纳入对地市经济社会发展状况考核的重要指标之一,作为对市(地)领导干部政绩考核的重要内容,各市(地)也要参照建立对县级政府的考核制度。要按照要求切实履行承诺、落实责任,如期完成责任书确定的工作任务。
二是必须加强协调配合。
各有关部门要分工协作,密切配合,确保责任到位、组织到位、规划到位、保障到位。教育行政部门要把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纳入工作重点,抓好统筹协调和工作落实;发改部门要把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纳入地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重点予以支持;财政部门要充分发挥公共财政的保障职能,落实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所需资金;人保部门要在教师岗位设置和职称评聘等方面对农村地区和薄弱学校给予政策倾斜;编制部门要不断完善中小学教职工编制动态管理机制。总之,各有关部门要齐心协力,形成合力,保证推进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任务的落实。
三是必须加强督导评估。
各级政府教育督导部门在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中要充分发挥职能作用。省教育督导部门要制定县域义务教育初步均衡发展、基本均衡发展评估标准和督导评估办法,对各地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情况进行督导评估。各市地教育督导部门要建立对县(市、区)政府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监测评估制度,加强过程性督导评估。各县区政府督导部门要以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工程为载体,大力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要健全义务教育工作限期整改制度、公报制度和奖惩制度,不断完善督导评估制度机制,有力推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四是必须加强舆论宣传。
【共性与个性的均衡统一】推荐阅读:
谈金融企业文化建设中共性与个性的统一05-28
语言的共性与个性10-14
大学文化的共性与个性10-09
个性与共性06-20
共性与个性(企业管理篇)11-16
音乐与建筑的共性11-02
城市雕塑的公共性05-10
景观环境的公共性研究11-02
圆锥曲线中的共性问题06-08
优秀孩子背后的父母, 都有哪些共性?08-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