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性建设(精选12篇)
共性建设 篇1
近年来, 随着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 国内开发区投资建设项目的规模和数量在不断增加, 投资建设项目管理方式已经多样化, 很多开发区投资建设项目呈现出资金投入多、建设规模大、建设类别多、建设周期长、技术含量高的特点, 对投资建设项目高水平管理需求越来越强烈。本人经过20余年施工、监理、业主方投资建设项目管理从业经历, 对国内部分开发区投资建设项目管理共性问题及改进措施与大家探讨如下。
1 国内部分开发区投资建设项目管理中六大共性问题
1) 前期报批手续不齐全;2) 招标投标程序不完善;3) 建设管理履职不到位;4) 对参建单位管理不足;5) 竣工后形成的实物资产缺乏相应管理制度;6) 绿化景观工程重复建设, 管理不到位等。如建设管理中业主在施工环境保障、地质勘察深度、设计质量、施工质量、工程变更、合同管理、监理管理、跟审工作等方面存在一些管理问题, 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投资建设项目的顺利推进。
2 针对六大共性问题的改进措施
针对上述共性问题, 各开发区公司业主应重点做好建设项目前期阶段、实施阶段、竣工结 (决) 算阶段管理及参建单位管理方面的改进措施。
2.1 建设项目前期阶段
1) 搭建懂规划、懂技术、懂招商的综合水平较高的前期建设策划管理团队。
2) 严把新上项目决策关。新上项目决策前, 应把建什么, 为什么建, 怎么建, 什么时间建研究透彻, 形成完整的策划方案经决策层研究同意后, 启动项目前期方案设计工作, 并编制项目设计任务书, 向符合条件的设计单位书面下达设计任务。
3) 严把勘察设计质量关。因为前期设计阶段, 设计质量好坏是投资建设项目成败控制的关键。应建立勘察设计、方案设计、初步设计、施工图设计及变更设计公司内部多部门联合会审制度。重点对勘察设计工作内容、工作时限、质量要求及成果深度等进行把控。
4) 严把项目发包方式关。对公开招标、邀请招标、竞争性比选、直接发包项目适用范围及条件进行严格把控。逐步建立勘察设计、施工监理、造价咨询单位履约评价体系, 实行黑名单清退机制。招标项目应重点规避投标人不平衡报价, 尽量减少项目执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后期争议带来的损失。
5) 严把合同签订关。建立工程合同条文多部门内部会审制度。重点对勘察、设计、监理、咨询类合同的工作内容、工作时限、质量要求及成果深度、现场管理机构组建、实施期间的配合服务、责任义务、考核奖惩、违约处理等条款进行会审;对施工承包合同中的工程内容及工程量清单、工程款计量支付、工程价款变更 (含政策性变更、工程变更、未计价材料的认质核价等) 、建设工期 (包括节点目标) 、现场项目管理机构组建、施工组织设计及人财物保障措施、考核奖惩、违约处理等条文的会审。通过建立工程建设合同条文拟定会审制度, 使前期设计工作与实施期管理充分结合, 确保实施期工程建设合同的履约和贯彻落实业主的建设目标。
2.2 建设项目实施阶段
1) 建立完善工程建设四大基础台账和投资计划台账。根据开发区公司制定的工程建设管理的规章制度及流程, 搭建统一的“智能信息化管理平台”, 建立口径统一、标准统一、动态更新的合同、计量、支付、变更“四大基础台账”以及计量支付、工程变更管理流程, 逐步实现计量支付、工程变更、竣 (结) 算支付网上申报审签和纸质件审签同步进行的项目过程管理模式。同时结合开发区公司实际情况建立年度投资支付计划和月度投资支付计划项目清单台账, 依托“智能信息化管理平台”逐步实现工程建设项目过程精准化管理。
2) 切实做好施工环境保障。开发区业主单位建设期间做好项目用地的征迁及补偿工作, 创造一个良好的建设环境, 为施工企业正常施工提供保障。
3) 从开发区项目业主“源头”抓起, 杜绝三边工程。
4) 开发区业主作为牵头单位, 应有机统领建设管理工作。施工中出现问题时及时统筹协调解决, 对施工单位不按图施工、擅自更改做法、偷工减料等违规行为进行重点查处。
5) 建立工程建设项目每月验工计价支付制度。由开发区公司分管副总牵头组建工程建设项目“每月验工计价工作领导小组”, 公司建设管理部门、合同法务部、总工办、纪检部门为成员。每月上旬“验工计价工作小组”以合同为依据, 会同施工、监理、跟审咨询单位对上月度现场完成的实体工程进行现场“验工”, 合格工程按程序办理计量和计价支付。其中“验工”内容包括实地查看项目现场施工进度和质量, 查阅计量项目已支付的资金支付情况和支付 (计量) 资料及附件, 包括合同管理、完工项目结算、各参建方按流程审签的已计量支付的审批表、计量项目的工程变更令、中间验收质量合格资料、图纸、测量资料、相关试验检测合格资料、主要材料质量合格资料及签证等原始支撑依据。
6) 建立快速的工程款计量支付和工程变更处理路径。工程建设项目能否按进度目标推进, 及时的工程款计量支付至关重要。开发区业主计量支付应实行经办人办结时限责任制, 明确各环节的办结时限, 为正常的工程款计量支付提供快捷的通道。
由于建设过程中具有许多不可预见的特殊性导致工程变更, 应由开发区业主公司常务副总牵头, 组建公司各职能部门组成的工程变更领导小组, 统筹协调公司的工程变更管理工作。按照管理权限, 分工程变更类别制定出变更管理办法及办理时限。权限内的工程变更, 每月可召开2次~3次工程变更领导小组专题会;需上报主管部门审批的工程变更, 由领导小组协调, 指派专人每周与上级主管业务部门进行跟踪对接, 力争每月促使主管部门召开1次~2次工程变更会议。其中涉及未计价材料认质核价项目, 由公司建设管理部门牵头会同合同法务部门按照工程变更办结时限要求, 充分利用智能信息化平台收集的各类工程项目的大数据, 对类似项目的单价进行分析, 在施工期间及时提出合理的初步核价方案 (正常时限应在一月内办结) , 报公司变更领导小组审定, 否则将按公司规定对经办业务部门和人员进行追责, 从而为建设项目的快速推进提供资金和制度保障。
7) 进一步抓好工程资料管理及项目信息化管理工作。a.制定完善建设管理制度。如工程项目初设方案和施工图内审管理办法、合同管理办法、工程计量支付管理办法、工程变更管理办法、未计价材料认质核价办法、工程信息化系统管理办法以及职能部门和人员绩效考核办法等;b.借助开发区智能信息管理平台, 建立完善的工程建设台账;c.专人负责收集整理归档资料, 抓好工程项目日常的内业技术经济资料与实体工程同步工作, 为工程完工及时结算创造基础条件。
2.3 建设项目结 (决) 算阶段
1) 抓好完工项目交工验收工作, 对完工项目及时组织验收;2) 及时解决施工中的工程变更问题;3) 抓好完工项目交工资料的收集整理和归档工作;4) 建立完工项目专人负责, 现时办结, 责任追究制度。
2.4 加强参建单位的履约管理
1) 设计单位需加强的主要管理工作。
a.根据业主单位下达的设计任务书, 编制书面设计大纲及总设计进度计划报业主审定, 作为设计工作核定及设计费支付依据。
b.按业主要求及时提供满足各阶段设计深度的合格的方案设计图、初步设计图及设计概算、施工设计图, 并按照国家规定和职责划分报建设主管部门完成相关审批手续。同时有义务配合业主单位完成相关设计优化工作。
c.按照合同约定, 做好实施期间设计变更工作, 并及时按程序和要求提供合格的变更设计图。
d.做好建设期间的后期设计服务, 根据合同要求派驻设计代表及时处理建设期间的设计技术问题。
e.按要求及时配合完善完工项目的竣工图。
f.设计单位合同履约期间严控的违约行为:一是设计优化管理不足;二是设计范围管理不细致;三是设计单位出图不严谨;四是个别设计单位后补施工图纸不实事求是。
2) 勘察单位需加强的主要管理工作。按照建设期间有利于服务项目的宗旨, 同等条件下, 应优选本土化勘察单位。其主要工作内容参照设计单位主要工作。重点应对勘察工作内容、勘察方案、工作时限、质量要求及成果深度、实施期间的配合服务、责任义务进行重点管控。凡勘察成果深度不够的必须主动提出来。
勘察单位合同履约期间严控的违约行为:一是地勘报告深度不够 (如勘察方案点位布控、密度、钻探深度等) ;二是勘察合同中对误勘造成损失的追责条款未完善等。
3) 施工单位需加强的主要管理工作。
a.组建具备国家执业资格的现场项目管理机构。施工单位必须按规定现场组建项目管理机构, 并书面任命项目负责人及项目管理机构的其他主要成员 (如项目负责人、技术负责人、专业工程师及安全人员等) , 其主要成员必须具备国家相应的注册执业资格, 在项目实施期间不得更换 (除业主考核为不合格的人员外) 。
b.根据设计施工图, 编制实施性的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总进度计划、专项施工方案等技术资料, 按程序报监理审批后报业主备案。
c.施工中严把质量、安全关。即把好施工质量和原材料质量关, 切实做好建设安全管理工作。
d.严格执行业主建设管理制度和程序。建立计量支付和工程变更管理台账, 按计量支付程序进行工程款计价支付。
e.及时编制完善完工项目的竣工资料, 按程序申请竣工验收。
f.严格按照合同约定履行其他责任和义务。
g.施工单位合同履约期间严控的违约行为:一是不按图施工、擅自更改做法、偷工减料、虚报数据等违规行为。二是施工单位对结算审计配合度不高, 导致结算进程缓慢的行为。三是采取置之不理的拖延方式, 导致审计工作无法完全完结的行为。如审减金额较大, 施工单位又无法提供有效佐证资料时, 采取拒不签署审计定案表或直接签署不同意等方式拖延的行为。
4) 监理单位需加强的主要管理工作。
a.组建具备国家执业资格的现场项目管理机构。
b.根据项目特点, 按照国家规定编制项目监理规划和监理实施大纲, 报业主审定, 作为监理工作的主要依据。
c.按合同约定和业主授权, 做好项目“三控制、两管理、一协调、一履职”工作。即做好监理方的质量、进度、造价控制, 合同管理和信息管理, 综合协调及安全监理履职工作。做好建设期间重要结构物的旁站监理工作。
d.严格执行业主建设管理制度和程序。及时按程序审签建设期间的技术经济资料, 编制完成本项目的监理档案资料。
e.监理单位合同履约期间严控的违约行为:一是监理单位在审核进度款计量支付时把关不严;二是部分项目无法提供监理日志;三是监理人员不按合同要求到岗或擅自更换等。
5) 造价及第三方咨询单位需加强的主要管理工作。
a.派驻具备国家执业资格的咨询人员。
b.收集分析全过程建设管理资料, 对现场实体工程进行详细查勘。
c.实事求是处理造价咨询中发生的问题。
d.及时出具合格的造价咨询成果资料。
e.造价及第三方咨询单位合同履约期间严控的违约行为:一是造价咨询报告出具不及时;二是咨询成果质量不高, 审减金额差异较大等。
6) 切实督促各单位抓好安全生产管理。安全生产工作常抓不懈。业主、各参建单位应相互促进, 安全生产工作百日紧不可一日松, 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都不能有丝毫放松和大意。须时刻保持警惕, 坚决克服麻痹思想、侥幸心理, 坚决防止大而化之, 全力抓好安全生产、道路交通安全等各项工作, 坚决防控重特大安全事故, 确保生命财产安全。
综上所述, 不完善之处在所难免, 它既是对部分开发区投资建设项目管理工作的一种警醒和强化, 又是对投资建设项目管理领域的又一次探讨。我们应该看到, 虽然我国经过多年的经济持续发展和改革的不断深入, 大多数开发区的投资建设项目管理水平已不断提高, 但与发达国家相比, 差距仍然较大, 项目管理水平整体上仍还不高, 难以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 仍需要更多专业管理人士对投资建设管理领域进行不断的探索和提高。
摘要:针对国内部分开发区投资建设项目管理中存在的六大共性问题进行了研究, 主要包括前期报批手续不齐全、招标投标程序不完善、建设管理履职不到位等, 并从项目建设前期阶段、实施阶段、结算阶段分析了解决措施, 以提高投资建设项目管理水平。
关键词:投资,建设,管理,阶段
共性建设 篇2
项目
内容
分值
组
织
设
置
1.管理严格。由各县委组织部、各级党(工)委负责对所属党支部审批管理及运行情况进行全面排查,加强党支部运转情况的日常督导,根据实际情况及时按组织程序和时限要求组建、调整或撤销党支部,清除“空转”支部、“僵尸”支部。做到申请、研究、审批、会议记录、备案程序等规范,手续完备。
2.组建及时。凡有正式党员3人以上的村(社区)、机关、事业单位、企业、社会组织等基层单位,都要单独成立党支部。正式党员不足3人的,成立联合党支部,联合党支部覆盖单位一般不超过5个。流动党员较多的党组织,工作地或居住地相对固定集中的,由流出地党组织商流入地党组织,依托园区、商会、行业协会、驻外地办事机构等成立流动党员党支部。执行某项任务临时组建的机构可根据实际情况,经上级党委批准,成立临时党支部。做到党支部应建必建,组建及时。
3.覆盖有效。创新组织设置方式,探索在商务楼宇、商圈市场、园区、商会、互联网业等新兴领域和基层各类经济、社会、服务组织中设置党组织,优化“四类安置点”党组织设置,明确管理服务界限,加强联建、共建,形成优势互补,实现党组织“有形覆盖”“有效覆盖”。
10分
队
伍
建
设
1.班子健全:支部委员会由党员大会选举产生并报上级党委审批。正式党员不足7人的不设支委会,仅设支部书记1名。正式党员7人以上50人以下的党支部设支部委员会,一般设支部委员3-5名,其中支部书记1名,必要时设副书记1名。按照党支部任期制有关要求,按期按程序换届。建立党支部书记和委员后备队伍等。
2.监管有力。加强党员日常教育监督管理,教育党员自觉足额、按月缴纳党费,做好党费收缴、使用和管理工作。开展民主评议党员工作,对不合格党员及时妥善处置。违纪违法党员及时给予党纪处分。加强党员监督管理和服务工作,及时规范转接党组织关系。加强党内关爱帮扶,适时对重病、高龄、失能等特殊党员、老党员和因公殉职、牺牲党员的父母、配额和子女开展慰问活动,每年至少开展1次走访慰问活动。
3.严把质量。分领域探索建立党员政治标准,注重发现、培养、吸收各领域优秀年轻人才入党,做到程序严谨、手续齐全。全面执行发展党员“近亲属”报告、上级党委委员联系培养入党积极分子、党委考察发展对象等制度。建立各领域入党积极分子,发展对象信息库。
4.教育到位。党组织书记参加县级以上党组织集中轮训每年至少1次。支部委员参加由上级党委组织的培训。制定党员教育培训工作计划、工作制度,监督党员干部按时完成网络学习、集中学习和自学任务。充分运用互联网新媒介,做好思想政治工作和意识形态工作,宣传和贯彻落实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加强科学、文化、法律及业务知识培训。
15分
任
务
落
实
1.任务明确。领导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工会、共青团、妇女组织等群团组织,支持群团组织依照各自章程独立负责地开展工作。结合实际制定党支部工作计划,做到任务清、目标明、载体新、措施实,党支部八项基本任务落实有力。讨论决定或者参与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重要事项,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团结组织群众,努力完成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所担负的任务。
2.措施务实。党支部委员会每月至少研究1次党建工作,找准找实党支部工作服务中心工作的结合点、着力点,及时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结合实际创新工作载体,积极创建特色党建品牌。建立健全党支部和党员联系服务群众(职工)制度,制定联系服务群众(职工)的措施办法和具体形式,定期听取群众意见建议,接受群众监督。
3.成效明显。党支部组织群众、宣传群众、凝聚群众、服务群众的作用有效发挥,党支部基本任务、重点任务和上级党组织决策部署落实落地,无点名通报、约谈问责事项。党建工作考核、支部“堡垒指数”考评成绩优秀,群众满意度95%以上。
15分
机
制
运
行
1.制度严格。党支部依据《党章》和党内法规条例,建立科学、规范、健全、完善、实用的组织生活制度、民主决策制度、联系服务群众、党务公开等制度,做好党支部相关制度的“废、改、立”工作,严格制度执行。
2.分工明确。坚持党支部集体领导,党支部委员会设组织委员、宣传委员、纪检委员等,做到责任分工明确,建立党支部工作任务清单、责任清单,细化责任分工,明确责任目标,配合密切,加大督导落实力度,确保任务落实落地。班子整体功能得到有效发挥,班子成员定期开展调查研究和分析研判,及时解决分管领域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3.执行到位。“三会一课”、组织生活会、谈心谈话、“主题党日”、民主评议党员、党员党性定期分析、党员领导干部双重组织生活等制度落实。重要情况及时向上级党组织请示报告,实事求是对党的建设、党的工作提出意见建议。党支部书记每年底向上级党组织和全体党员进行述职。
15分
基
础
保
障
1.经费落实:分领域分标准落实党支部党建工作经费,村(社区)党支部党建工作经费按照每个支部不低于5000元/年的标准纳入县级财政预算,按组织隶属关系逐级划拨到每个党支部;机关党支部党建工作经费列入本单位经费预算,按照不低于本单位公用经费5%的标准纳入同级财政预算;事业单位党支部党建工作经费要列入本单位经费预算,上级党委要从留存党费中下拨一定比例党费用于事业单位党组织开展组织活动;国有企业党支部党建工作经费根据单位实际情况,按照不低于上职工工资总额的0.3%-0.5%的标准安排党建工作经费;非公经济组织党支部按照职工工资总额的0.03%安排党支部党建工作经费,社会组织党支部工作经费纳入管理费用列支,每个支部每年不低于3000元。
2.阵地规范:依托村(社区)综合办公服务中心和机关、企事业单位、“两新”组织办公(会议)场所,坚持“阵地共建、资源共享”的原则,按有统一规范标识、党旗党徽(国旗)、有领袖画像、有基本制度、有党员形象栏、有学习园地、有学习书籍、有档案书柜、有电教设备、有取暖设施等“十有”标准打造功能完善的活动阵地,做到管理维护到位,利用率高。
赢者的共性 篇3
2.他们喜欢标新立异,是不服管的人,因为服从规则就不可能创造规则。这些成功的人总不那么乖,总是违反游戏规则,因为他们在创造新东西,而创造新东西的人是世界的领导者。当然前提是,他们具备智慧。
3.他们总是能进入专注的境界,即便喜欢一个小东西,都让人感觉到他们痴迷的状态,总比别人愿意投注更多精力。能专注做事情是一种重要的能力,专注的体验,专注的能力可以后天训练出来。禅学里有一个故事:一位和尚三十年如一日地打坐念经,始终无法参透佛法。在他每天去佛堂的路上,长满了牵牛花,每年开得很热烈,他无心顾及。有一天,他关注到一朵牵牛花,驻足了一天,突然感悟,他和花同时感受到佛心。一个人如果没有狂热专注地投入一个东西,那么他对生命的感悟是肤浅的。智慧的发展,有时候靠我们全神贯注地投入到一件事情,把整个身体、精神、情绪都揉在一起,形成一股力量,就是专注,此刻,生命的感悟就会加深。
4.他们往往都有一些灾难性的经历,人生中的大起大落。温室里的花朵,成长得很顺的孩子很难成为一个行业里面的佼佼者。
5.他们个性比较坚忍,不达目的不罢休。有时候可以忍耐,但是决不放弃,内心的东西不容易更改,总会朝着自己的愿景去做。
6.他们都具备一些智慧,比较聪明,爱学习,知识吸收很快。心理素质和智慧也是决定成功的要素。
7.还要有温暖的家庭。所有伟大的人,跟妈妈的关系都是伟大的,都是非常深的。他们从小对母亲认同,彼此感情很深。
共性建设 篇4
对于京郊农村的人才开发工作来说, 既具有明显的优势, 又具有显著的特性, 其优势就是, 京郊农村在国家方针政策的实施上准确快捷, 依托政府政策和北京高校及科研机构, 在资金技术和外来人才的支持上具备明显优势;特性是指在人才开发上, 由于京郊农村的一些特性, 如地处大都市周边、农民生活方式发生了变化, 其人才开发工作有其重点, 并且不同类型的村庄对人才的需求也各有其侧重点。所以, 我们应本着因地制宜的原则进行农村人才的开发工作。
1 京郊农村人才开发的共性要求
京郊农村具备一定的特殊性和人才开发的优势, 但对人才的要求是有一些共性的东西的, 这就决定了京郊人才开发工作也有一些共性的工作要做。
1.1 更新人才观念, 开发乡土人才
一直以来, 人们对于人才的定义标准过高, 认为有一定学历、有一定职称的人才能称之为“人才”, 尤其在农村地区, “人才”仅仅局限在个别几个技术员或者外来人员。但是, 这样的人才量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需要相差甚远。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大环境下, 我们应该更新人才观念, 在广大的农民群体中进行人才开发, 将村子中的闲置劳动力转化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所需要的农村新型人才。尤其在京郊农村, 我们应该本着只要是对村庄某方面发展做出贡献的人都应视为农村人才的理念, 无论是带领群众致富的基层干部, 还是对村庄经济发展做出贡献的个体专业户, 还是在种植养殖方面的能手及能工巧匠, 他们都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人才。所以, 在京郊农村人才开发的过程中, 我们应将开发乡土的、本土的人才作为主要工作, 以一种全新的人才观来指导工作。
1.2 大力发展基础教育, 努力提高京郊农村农民的文化素质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所需要的人才首先是一个有着较高文化素质的人才。一个人只有具备了一定的文化水平和文化素养, 其对于技术、思想、理念等才能具备良好的接受能力和应用能力, 其自身才能具备自我学习、自我发展的能力, 其才能具备“人才”所要求具备的最基本的素质。2005年1%人口抽样调查数据显示, 京郊农民平均受教育年限仅为11.5年, 2006年的统计数据显示, 京郊农村农民中, 具有小学文化程度的占12.17%, 具有初中文化程度的占58.02%, 具有高中文化程度的占22.01%, 具有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的仅占5.70%, 还有2.10%的人未接受过任何教育 (如表1所示) 。
可见, 较之与发达国家来说, 京郊农村农民的文化程度还有待提高, 所以, 大力发展基础教育, 努力提高京郊农村农民的文化素质应是农村人才开发过程中一项常抓不懈的工作。近些年来, 在义务教育普及工作的良好进程下, 农村基础教育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但相对于京郊农村的发展需要以及新农村建设来说, 京郊农村农民的普遍受教育程度与要求还有相当一段距离, 政府应加大对基础教育的投入, 并进行广泛宣传, 培养农民从根本上重视教育的意识。发展基础教育在人才开发过程中是一项长期的工作, 得不到立竿见影的效果, 但却是人才开发工作不可逾越的一个重要环节。
1.3 紧抓北京高校资源优势, 大力发展农村职业教育和成人职业培训
应抓住高校资源的优势。北京是全国的文化教育中心, 这里聚集了多所全国最好的大学和科研机构。京郊农村应充分利用这些现有资源, 一方面, 大力发展农村职业教育, 将具备一定知识技能, 而未能考上大学继续深造的人 (初高中毕业生) 转化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所需的各类人才;另一方面, 建立起有效的成人职业培训机制, 促使乡土人才向专业技术人才转化。首先, 发展职业教育是将农村剩余劳动力转化为人才资源最直接、最有效的途径。京郊农村可依托北京的高校, 尤其是农业院校, 进行职业教育。在职业教育中, 从内容上讲, 不仅要进行有关农业、工业等技术教育, 还应进行农村发展、农村建设等相关知识的教育, 以全面提高京郊农民的素质;从方式上讲, 可以灵活采取一系列的惠民措施, 对于农民来说, 参加职业教育最重要的就是费用问题和学习后能否产生效能, 为自己创收的问题。以此为切入点, 政府可以投入一些资金, 进行补助, 也就是采取“政府部分买单”的方式, 以及采取先接受教育, 从业后收费的方式, 来解决这些问题, 以吸引农民;在课程方面, 开设实用型课程, 采取灵活多样的授课方式, 比如专题报告、田间指导等, 增加职业教育的趣味性、实用性。其次, 依托北京高校、科研机构的强大优势, 京郊农村可与其建立起长期、稳定的“校地联姻”关系。一方面, 可从实践出发, 整合优势, 进行职业培训机制方面的研究, 探索有效的农村人才培训机制和农村人才开发模式, 从而进一步为新农村建设农村人才开发提供相关研究和理论指导;另一方面, 由于北京高校及科研机构是现代农业知识密集、技术密集、人才密集的地方, 其学术性、专业性强, 可以确保职业培训的直接性和有效性。
1.4 建立京郊农村人才库, 统一管理评定
依托市级相关农业部门和人事部门, 将京郊农村本土的“种植能手”、“养殖能手”、“土专家”、“田秀才”等技术人才统计编造在册, 并结合北京城乡的实际, 出台地方性的规章政策, 以及评定标准, 给与其不同等级的职称, 市级人事部门统一管理, 相关农业部门分类、分期为其开办讲座, 组织其学习进修以及交流访问。在此基础上, 每年再以实际情况, 增加年纪轻, 学历高的人到这个京郊农村人才库来, 保证人才库不断有新鲜的血液补充进来。
1.5 依托大学生村官, 带动村落发展
京郊农村是全国较早实施大学生村官政策的地区, 现在村官政策已经比较成熟。应抓住国家这一项有利于农村的政策措施, 依托北京各高校培养出的优秀大学生人才, 带动村落的发展。可以以大学生村官为媒介, 将村落和高校资源、市场、以及一些NGO组织联系起来, 申请项目, 搞活当地经济, 进而带动村民素质的提升。
2 京郊农村不同区域人才开发需求不同
按照行政区域, 2005年北京市将全市的18个区县划分为首都功能核心区、城市功能拓展区、城市发展新区和生态涵养保护区四大功能区 (《北京市200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解读》) 。东城、西城、崇文、宣武和石景山五个区作为首都功能核心区, 朝阳、海淀、丰台三个区则是北京的城市功能拓展区。这些区域虽然也有农村 (城中村) 的存在, 但这些农村并不是此项目所指的“农村”, 本项目所研究的对象为城八区之外的“京郊农村”, 即包含在城市发展新区的通州、大兴、顺义、昌平和生态涵养保护区的门头沟、房山、平谷、怀柔、密云、延庆六个远郊区县的农村。
从目前京郊农村的发展现状来看, 这两个不同的区域对于人才的需求并非是相同的, 与之对应, 人才开发工作的重点也应针对不同的需求而不同。
如表2所示, 城市发展新区、生态涵养发展区两个区域发展的第一、第二、第三产业的比重略有差异。从目前现状来看, 在农村从业人员中, 城市发展新区最多的是从事第三产业的, 占到了总人数的45.68%, 其次是第二产业, 占到30.94%, 最少的是第一产业, 占到23.38%;而生态涵养发展区的农村从业人员中, 最多的是从事第一产业, 占到了42.82%, 其次是第三产业, 占到了30.75%, 最少的是第二产业, 占到了26.43%。
属于城市发展新区的通州、大兴、顺义、昌平四个区县, 由于离市区较近, 受到城市化影响较大, 所以, 第一产业的从业人员较少, 及从事农业种植的人员较少, 大多集中在第三产业, 从事服务等行业, 所以, 针对该区的情况, 我们应将人才开发的重点放在加强从事第三产业所需的知识、技能和经验上, 通过各种方式, 学习、培训、上学等等, 开发经营管理、金融、房地产、餐饮等各方面的人才, 这种开发的取向也是符合城市发展新区在北京市的定位的。
属于生态涵养发展区的门头沟、房山、平谷、怀柔、密云、延庆六个远郊区县的农村, 由于其地势、环境等因素, 适于发展体验农业、休闲旅游等, 而从该区在北京市的定位来说, 它还发挥着涵养水源、保护环境等重要的生态作用, 所以, 人才开发和培养的重点首先应放在林业、农业等种植技术人员上, 其次, 还应重视对于民俗旅游所涉及的各个方面的人才。
近些年来, 为了适应现代化农业及新农村建设和发展的需要, 除了基础的粮食种植外, 一些农业类型兴起, 并越来越受到欢迎。针对这两个区域来说, 依托不同的地理位置、地势条件、环境气候, 应因地制宜, 发展不同类型的农业, 与之相应, 则需要不同的人才。
2.1 城市发展新区更需要设施农业方面人才
设施农业不仅可以充分发挥作物的潜力, 大大增加农作物产量, 而且生产过程中还很少或不使用农药, 并可反季节生长, 这些均符合现代农业的需要, 也适应新农村建设富民的需要。从目前的情况来看, 京郊农村的设施农业正在蓬勃发展。
从表3我们可以看出, 城市发展新区的设施农业种植面积是相当之大的, 可见, 设施农业符合该区的各方面条件, 在该区得到了大力的发展。较之城市发展新区, 生态涵养发展区的设施农业的种植面积就没有那么大, 这是和该区的只能定位、地形等因素有关的, 所以, 相对于生态涵养发展区, 所属于城市发展新区的农村更应将涉及设施农业的人才开发作为主要工作之一, 将开发建筑、材料、机械、自动化, 以及品种、园艺、栽培等方面的人才作为重点。生态涵养区也应适当培养此方面的人才, 以适应本区的发展需求。
2.2 生态涵养发展区更需要观光农业和民俗旅游方面人才
近几年来, 京郊农村的观光农业和民俗旅游发展的如火如荼, 成为了都市人繁忙工作之余休闲、度假、放松的选择。
如表4所示, 2006年, 在城八区之外的京郊地区, 依托独特的自然条件, 接待人数最多的是生态涵养发展区。但是, 该区观光农业和民俗旅游的收入却和城市发展新区没有太大的差别。这是因为由于农民各方面的限制, 在宣传、经营、管理, 以及住宿、游览风景、垂钓、采摘一条龙服务等方面还有所欠缺, 观光农业和民俗旅游大多处于散乱经营, 欠缺科学的管理和有效宣传的状态。所以, 为了更好的发挥生态涵养发展区的生态经济效益, 更好的发展该区的观光农业和民俗旅游, 该区应将广告宣传、经营管理、餐饮住宿服务、旅游策划、旅游点的护理和保护等方面的人才开发工作作为重点。
3 京郊农村不同村庄类型的人才开发侧重点不同
结合地理位置、北京城市发展的特性 (环形) 、都市型现代农业的总体布局和地形、气候、资源等各方面因素, 北京市 (《北京市“十一五”时期新农村建设发展规划》) 将周边农业发展地区划分为五个发展圈层, 每一个发展圈都有其发展的侧重点。而属于这不同发展圈中的京郊村庄也就相应地产生了五种不同类型的村庄。因其发展各有重点, 这每一种类型的村庄对于人才的主体需求也就有所不同, 所以, 对于不同类型的村庄, 人才开发工作也就有着不同的侧重点。
京郊第一类村庄属于城市发展圈。以景观农业和会展农业为发展重点, 属于近郊农村。景观农业和会展农业不仅需要良好的品种, 更需要规模化的养护和人工悉心的照顾。品种的选取, 以及平时的养护不仅需要大量的维护人员, 也需要高素质的农业技术人才。除此之外, 经营人才和管理人才也是不可缺少的, 这样从技术和经营两个方面满足农业观光和展览的需要。所以, 配合其职能, 这类村庄应将开发相关农业科技人才和管理人才作为重点。
第二类村庄所属的是近郊农业发展圈。处于这个发展圈中的村庄是以园区农业、体验农业、科普农业、精品农业为主, 是城乡的结合埠。无论是体验农业、科普农业还是精品农业, 首先都需要较好的品种和较高的技术含量, 所以, 农业推广人员和农业技术人员是首先需要的。可以将培养本土的种植能手、种植大户为重点, 对他们进行培训, 让他们获得进修的机会, 取得文凭或相应的技术职称, 成为本土产生、为本土服务的推广人员和技术人员。
第三类村庄所属的是平原农业发展圈, 从地势来讲, 这些村庄处于远郊平原地区和浅山区, 以大宗农产品生产和加工为重点。相对于前两类村庄来说, 这类村庄对于农业种植技术的要求没有那么高, 又处于平原地区, 大宗农产品生产和加工应以规模化生产为宜, 这就需要各种农业机械的操作技术人员。在此基础上, 应该鼓励这些地方的善于经营的经营管理人员兴办工厂, 进行农产品的加工, 与之配套, 还需要大量熟悉市场, 懂得营销的农村经纪人。
第四类村庄属于山区生态涵养发展圈, 由京郊北部、西部、西南部山区组成。该类村庄主要以生态工程建设为主, 以发展特色农业、生态农业、休闲农业为重点。生态涵养区的村庄大体来说有两个职能, 一是发挥生态功能, 大面积的植树绿化, 山林的养护, 这就需要当地的农民懂得树种的培育、山林的养护知识, 并且需要普及法律、安全等知识。所以, 从这个方面来说, 亟需林业、果树方面的农业技术人员, 护林员, 以及普法安全宣传员。可以对村中的种植能手进行培训, 把他们发展为农业技术人员, 对于思想政治素质较高的村民, 通过培训学习可以成为护林员。对于村中文化程度较高的人以及教师可以培养成为普法安全宣传员。第二个职能就是唯一性特色农产品培育、山区民俗旅游和生态旅游, 依托当地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 鼓励农民开发旅游景区, 兴办民俗旅游。现在民俗旅游和生态旅游已经在京郊农村发展起来了, 但大多数的农民并没有系统的经营管理知识, 只是在凭自己的感觉经营。应该以旅游景点为依托, 有村政府出面进行景区的宣传工作, 扩大当地的知名度, 吸引游客。所以, 这类村庄应以懂营销的行政管理人才和经营人才的开发为重点。
第五类村庄属于环京外埠合作农业发展圈, 本着区域合作的原则, 以生产基地建设和生态保护屏障建设为重点。生产基地是规模化生产模式, 除了需要农业技术人才之外, 还需要管理人才, 这样才能保障规模化的良性运行。而发挥生态保护屏障作用就需要大面积的植树造林, 同样需要林业种植和防治方面的专家, 以及气象方面的人才。
本研究受到“面向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人才支撑体系研究” (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共建项目建设计划) 的支持, 为该研究的阶段性成果。 (上接P39) [6]李厚华、郭响, 2008, “人事部门如何更好地服务新农
摘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人才是关键。留土的农村人口是京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人才支撑体系的巨大资源库。应对本土人进行人才开发, 结合京郊农村具有的优势及其特性, 在人才开发过程中, 兼顾共性, 突出特性, 因地制宜地进行农村人才的开发工作。
共性总结 篇5
一、党的建设责任目标
(一)领导班子团结,政治核心作用发挥得好,贯彻落实上级党组织的决定、决议和指示坚决。(20分)
院党委坚持贯彻执行党和国家的各项方针、政策,始终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坚持贯彻执行省委、省政府和省林业局党组的一系列重大决策和部署。院领导班子牢固树立群众利益无小事的观念,坚持为群众诚心诚意办实事,尽心竭力解难事,坚持不懈办好事,在想问题、做决策、办事情时,自觉地把符合最广大群众的根本利益的要求放在第一位,把群众拥护不拥护、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根本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解决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作为工作的切入点、突破口,使一批一直悬而未决的问题得到了较为妥善的处理。
(二)基层党组织各项制度健全,“三会一课”制度落实,领导干部自觉参加双重组织生活,深入开展“争创党建先进单位”活动。(20分)
2010年初,院党委理论中心学习组研究制定了全年的学习计划,做到年初有计划,月月有安排,2010年党委中心组集中学习8次,党委班子成员认真做好了读书笔记,写学习心得,院党委委员能自觉参加双重组织生活。在学习形式上, 开展了多种形式的党员教育工作,今年我们组织党员干部参加各种类型党课,选派4名入党积极份子参加省直机关工委党校培训;为党支部征订•学习月刊‣、•湖北机关党建‣等理论杂志,定期开展学习,并在一楼大厅的宣传栏开辟了学习园地,从而带动全院的学习氛围。在学习教育内容上,进
严格按程序发展党员,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强。(20分)
我院在党员发展工作中,严格按照•中国共产党章程‣和•中国共产党发展党员工作细则‣的要求,成熟一个,发展一个。2010年,我院3名预备党员按期转正,发展4名新党员,认真遵循“坚持标准,保证质量,改善结构,慎重发展”的原则,积极把优秀同志吸收到党的队伍中来。我院按时足额收缴党费。
院党委还十分重视对党员进行职业道德、社会公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教育,奉献精神和诚信意识的教育,并组织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学习教育活动。2010年,我院被省林业厅党组授予“先进单位”光荣称号。
(五)群团组织健全,活动经常,作用明显。(20分)院党委十分注重发挥工青妇等群众组织在精神文明建设中的积极作用,共同推进“三个”建设,建立了老年活动室、阅览室、荣誉室、活动室和健身场地等,并经常组织丰富多彩的文娱体育活动,寓教于乐。为使干部职工在工作繁忙期间身心得到调节,并利用业余时间开展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体育活动。2010年,我院组队参加省咨询协会组织的兵乓球比赛。
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目标
(一)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2008-2012年工作规划》和省委《关于贯彻落实〈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2008-2012年工作规划〉的实施办法》,并结合实际提出贯彻落实的意见,制定和落实年度工作计划。(30分)
2010年,我院纪检监察工作在省林业厅纪检组的正确领导下,认真学习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2008-2012年工作规划‣和省委•关于贯彻落实†建
领导以上党员干部进行了•中国共产党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若干准则‣知识测试活动。通过测试活动,深化了党员干部对•廉政准则‣的了解和把握,增强了学习贯彻•廉政准则‣、做好廉洁自律工作的政治责任感和工作自觉性,达到了以考促学、以学促廉的目的。三是组织党员干部学习贯彻•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责任追究办法(试行)‣等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四项监督制度。院党委理论中心组于6月10日召开了集中学习。为便于学习,院党委办公室组织购买了•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责任追究办法‣辅导资料,发放到副科级以上党员干部手中,要求每位科级干部结合各自工作实际,认真学习,仔细对照,将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政策法规学懂、学深、学精。6月12日,该办组织对全院党员干部学习贯彻四项监督制度的情况进行知识测试。四是开展“党性教育”活动。通过组织党员开展考察学习革命老区延安、井冈山,回顾党的成就、学习党史、党的方针政策等活动,强化对党员的党性教育。五是开展“岗位奉献”活动。围绕我院中心任务和工作特点,在全院开展“先进党支部”和“优秀共产党员”评选活动,努力提高全院工作水平,促使全体党员在本职岗位上创一流业绩。六是开展“服务群众”活动。组织党员开展结对帮扶、走访慰问等活动,深入做好帮扶联系对象的服务工作,帮助困难职工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三)凡涉及人事任免、林业重点工程项目和大额资金的分配使用及干部职工切身利益等重大事项,必须经领导班子集体研究决定。有行政审批职能的单位(处室)严格执行省监察厅关于电子行政审批的规定,不得发生因此项工作而扣分的事件。(40分)
一是院党委能够认真贯彻民主集中制原则。坚持党委集体领导,积极推行院务公开,切实把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同转
会,使班子成员看到存在的不足和问题,明确了努力的方向,既坚定了信念,又鼓足了干劲,达到了民主生活会的预期效果。
六是认真受理群众信访举报。院领导班子能严格按照局纪检组提出的“要广辟监督渠道”的要求,本着实事求是的思想,核实、处理、反馈职工的信访。
三、精神文明建设责任目标
(一)将精神文明建设纳入年度工作计划,列入重要议事日程;组织领导机构健全,分工明确,责任到人。(25分)
我院始终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2010年,我院按照“一岗双责”的要求,对文明创建工作实行目标化管理,将“精神文明建设”列入了院长与各科室、各分院负责人签定责任状的内容,真正做到“三个文明”一张合同,一起部署,一起检查,一起考核,一起奖惩,使文明创建工作不断走向制度化、规范化。2010年,院党委按照厅党组和厅机关党委的要求,结合实际,制定了年度工作计划,并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为载体,重点组织学习了党的十七届四中、五中全会文件精神,及时组织传达学习了省厅召开的各种会议精神及领导讲话。
在领导班子内部,院党委能够认真贯彻民主集中制。凡属涉及全院改革发展稳定、长远规划、人事安排、建设工程项目和职工切身利益等方面的问题,都坚持做到党委集体研究、职代会讨论后实施,不仅保证了民主集中制的正确执行,保证了党的政治核心作用的发挥,增强了班子的活力。院党委坚持按期召开党委民主生活会,每次召开生活会前,都广泛征求意见,讨论研究确定好主题,并围绕主题,认真准备发言提纲,及时解决党委一班人思想、作风、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二)科学文化、业务技能培训落实,文明礼仪和细胞
群众路线,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努力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解决群众最关心、愿望最强烈而又有条件解决的困难和问题。每两年,我院对全院离退休老职工和在职职工进行一次体检;年终院领导组织慰问离退休干部职工和帮助困难职工家庭,已经形成了制度。
二是我们自觉地把符合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要求作为根本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多做得人心、暖人心、稳人心的工作,努力把实事办好,好事办实。我院成立时间长,老同志比较多。我们就从解决老同志老有所养、老有所乐、老有所学、老有所医的问题入手,对老同志离退休费按月足额发放,并对老同志的医疗费优先报销。为了充分调动科技人员的积极性,我们坚持用事业留人、感情留人、待遇留人,努力营造“拴心留人”的机制与环境。
三是端正党风、转变作风,这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又是搞好精神文明建设的关键。为了提高院领导班子民主生活会质量,党委主要负责同志分别找职工代表交心谈心、征求意见。领导班子团结、廉洁、勤政,班子成员严于律已,以身作则,在群众中树立了一个好形象、好榜样,对群众起到了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激励作用。近年来我院没有一个犯罪的、没有一个超生的、没有一起安全事故和被盗事故,工作、生活秩序井然。
四是搞好办公居住环境建设。我院在资金比较紧张的情况下,对文明创建活动的经费做到了优先保证。近年来,兴建了职工宿舍,硬化院内道路,对院供水、供电系统进行了增压增容,对水电设施、线路管道进行了更新改造。2010年,我院被省绿化办、省林业厅授予“湖北省绿化先进模范单位”,院内环境和谐,井然有序。
四、开展创先争优活动
一念之间的共性 篇6
A.不满意缘于忧郁性情
He:结婚五年还总觉得没玩够,所以一直丁克着,我们美其名曰享受青春享受生活,虽然其实我们已经不太青春了。自从又一次流产后,我越来越不明白她,她在床上变得像个怨妇似的对我百般指责,这也不满意那也不满意,我确实不知道自己做错了什么?现在每当我们做亲密的事时,她都要求我百般清洁,我猜想流产的经历让她心里有了阴影,或者更实际点说应该是洁癖吧,她的挑剔已经让我束手无策。
She:不,不是因为洁癖,不是杀千刀的流产问题,不是我们感情不够好,不是那些老掉牙的网站上讲的所有问题,但我还是感到莫名其妙的忧虑。我曾经数次在最后关头性趣退却,原因在于对性病和再次怀孕的担心,以及对自己身材的紧张,对枕边人目的的怀疑——天!那个生理心理结构超级简单的男人绝对无法理解我的心情。即使他声称会爱我一万年!可我对他开始显出不满意,我们的性似乎正变成了一种负担。
高手点拨:
→摆平性病及怀孕问题
突然发生的性爱的确美妙非凡,然而就像在高速公路上飙车一样刺激,但谁也不知道何时发生不测。安全套是最有效的办法,当激情迸发的时候,有它无需有任何焦虑和怀疑。
→面对身材时心理平衡
你的确不是维多利亚,但他肯定也不是贝克汉姆。不管你是否相信,许多女性对于身材的关注度远远超过了自己的那个他,甚至到了过敏的程度。如果你在坦诚相见的时候从未嫌弃过他的排骨胸或者“救生圈”,那么他也该不会在意你自封的“荷包蛋胸”与“河马臀”。如果他真的这么干了,那么可以反唇相讥。性不是男性对女性的玩赏,不必把自己的位置放得比尘土还低。
→适度放松怀疑之心
女性有时对床伴的性要求感到茫然和小愤怒,她们总在怀疑男人在用身体的哪部分来爱自己,是否某天因为肉体新鲜感的消逝而远去。其实所有婚姻只有做到性和谐才算美满。至于远离,即使没有性,该远离的伴侣也可能远离。
B.不满意缘于压抑本性
He:她是个矜持含蓄的女人,大到工作小到每件衣服的穿着,她都要整齐有序地搭配完美,让人挑不出毛病。谈恋爱时,那时还是她男朋友的我觉得她是个真正讲究生活品质的女人。可结婚后,我才发现这样的女人很难侍候,尤其在床上。我想自己即使精尽人亡,也无法得到她的赞美。而且,每一次都是我来担负主要“责任”。一开始还觉得她的羞涩很有味道,可新鲜感一旦消失,真觉得有点乏味,有点累,我估计她对我也很不满意。
She:有着四年婚龄的我好像从来没有对他满意过。每次做爱后,我都不开心,总觉得他离我的期望差一点点。但要我明确说出到底差的是什么,我又不好意思便只能保持沉默。因为我实在不知该如何向他说出自己的感受。反正他做的不是我想要的,我想要的他恰恰不做。他喜欢边说边做,可我不知该如何开口。我们就像不同规格的锁扣,怎么也“咔哒”不到一起。
高手点拨:
→性就是性
没错,做爱这件事会带给你不同的感受,有欢娱,也有厌烦或者单调。别把它想象成世界上唯一一朵永不凋谢的花。学着接受真实,尽管它并不完美,这会让性有个相对轻松的开始。
→说出真实的想法
当一个男人认为自己需要时,他会大声说:“用舌头”,或者诸如此类。然而女人不行,一半原因是矜持,一半原因是她们认为这样会破坏性爱在心目中的美好形象。然而如果你保持沉默,男人将永远无法理解为什么女人是如此敏感,比如左手食指第二关节或者耳垂后25毫米处。如果你把这个告诉他,他会觉得这个很有趣并且不断尝试;而且让床上运动充满细节乐趣。当然,如果你认为直言不讳会破坏气氛,那么就用悄悄话来挑逗,或者干脆用你柔软的手牵着他的手,来到你希望它去的地方——这会让男人兴奋不已,因为你明确地表示需要他,并且信任他。
→永远不撒谎
“你好棒啊”“你是最好的”“你做什么我都喜欢”……好了,A片女主角的经典台词放在现实中总有些可笑。如果他不是最好的,那就赞美他的耐心;如果你不喜欢他一边发功,一边抓着你的头发左摇右晃,那就对他说下次再这样小心被踢到要害,然后狡黠地一笑说这是“膝跳反射”。要记住,当他搞错了情况却仍然自鸣得意时,请尽量用不伤害他男子汉尊严与自信心的方法告诉他:换个样子会更好。
C.不满意缘于渴望后戏
She:记得刚结婚的那两年他总是性致勃勃,除了能带给我狂野的高潮外,最主要的还是因为那种持续的愉悦并不会随着高潮来临即宣告结束,他最爱在事后轻柔地抚弄我,让我慢慢降温,然后再拥着我入眠。可随着相处的时间越来越长,他却没有了昔日的激情,虽然他还是照常和我做爱,但每一次结束后我都非常失落。我想他该给我安慰,该温柔地抱紧我说爱我。然而他却总是若无其事地让我去洗澡或者说些更直接的话,比如要不要去卫生间之类。这让我特别不满意。
He:我觉得她在性爱后戏这方面不太理解我,毕竟性爱不可能每次做得尽善尽美,如果从前戏到后戏都由我一个人操控实在很累。再说大家都已经老夫老妻了,我没有什么好含蓄和隐藏的,便说些为她着想的话来弥补。也许女人都认为我们男人有义务让她们满意,否则就是不顾他人感受的自私鬼。那么,我出人又出力,从没要求过谁对我温柔吧?
高手点拨:
→理解万岁
无论如何进化,男人总是欠缺风情。他们经常在缠绵过后大煞风景地要女人去“洗干净”,或者“去洗手间”。因为他们觉得这已经是柔情万种的表达方式。还能如何呢?在没有将男人调教好之前,我们只能怀揣慈悲心大叫理解万岁了。
→他不做,你做
如果洗过澡重新爬上床,他不说甜言蜜语,他不拥抱你,为什么不试着拥抱他并且对他柔声细语地说话?要知道,性爱结束后,男生的体力消耗往往比女生大得多,看在他们如此卖力的份上,不妨奖励他们一点点世间罕见的温柔吧。
→音乐+咖啡
共性建设 篇7
由于所处的社会、历史、文化背景不同,研究的角度和层面不同,对于企业文化的概念、要素和功能的表述目前尚不一致。但有一点勿庸置疑,在当前全球经济一体化,企业间的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环境下,经济与文化的一体化推进,是现代市场经济发展的大趋势,是现代市场经济对企业的根本要求。企业只有重视企业文化建设、深入开发企业的文化力,才能不断提高企业的凝聚力、形象力和信誉度,在激烈的国内外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一、企业文化建设在企业发展中的作用
企业文化之所以对企业的生存和发展至关重要,是因为企业自身的强有力的文化一旦形成,就会发挥出难以估量的功能和作用。
首先,良好的企业文化可以长期引导员工为实现企业目标而自觉努力。一方面,它直接引导员工的性格、心理和行为;另一方面,它通过整体的价值认同来引导员工,使员工潜移默化地接受本企业共同的价值观,朝着一个确定的目标而努力。其次,企业需要严格的管理制度,但这不是企业文化的主要内容。企业文化,尤其是企业的深层文化是从人文关怀和社会性方面来沟通人们的思想感情,融合人们的理想、信念、作风、情操,培养和激发人们的群体意识,使员工产生对本企业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从而形成一种巨大的企业凝聚力。再者,企业文化具有强大的辐射功能,尤其是当那些发展到一定程度的大型企业的文化形成较为完整的模式时,将会不可避免地对社会产生深远的影响。
例如,资源匮乏的日本,在经历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惨重失败后,仅用20多年时间便迅速跃居世界经济强国之林。究其原因,正是被日本人称之为“社风”的企业文化充分调动了日本企业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激发了企业的活力,从而大大提高了企业的竞争能力,促进了日本经济的迅速发展。亚洲的韩国、新加坡等国家,利用孔子的管理思想来加强企业管理,取得了世人有目共睹的成绩。这正如美国作者米勒在其《美国企业精神》第一章开头所强调的那样:“每一家公司现在都必须分析其文化,这不仅是为了加强本身的竞争地位,虽然这已经是充分的理由,而且还因为我们国家未来的财富要由公司的文化来决定”。
二、我国企业文化建设中存在的共性问题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及市场竞争向纵深发展,企业文化日益成为企业重要的竞争武器。许多企业都已意识到,企业文化建设是企业长远发展的基础。但总体来看,我国企业文化建设虽已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也还存在着许多共性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对企业文化建设的内容认识不足
企业文化主要包括三个层次:表层、中层和深层。表层的企业文化,如厂容厂貌、厂旗厂歌、产品形象等可见之于形、闻之于声,属于外显部分;深层的企业文化是指积淀于企业及其员工内心的意识形态,如理想信念、道德规范、价值取向、行为准则等,即所谓内隐部分;中层的企业文化是居于表层、深层之间的那部分文化,如企业规章制度、组织机构等。
目前,尽管一些企业能够意识到企业文化建设是一种强化职工归属意识、增强职工凝聚力的有效手段,但企业文化对企业管理风格以及职工归属意识的影响却较为有限。原因在于许多企业对企业文化建设的内容存在认识上的不足,它们往往没有将企业文化建设纳入到企业发展战略规划中去,仅仅把服装、口号、徽标等企业文化的外显部分作为企业文化的全部。而事实上,企业文化的内核既非纯粹的厂容厂貌、产品形象,也不是脱离企业管理实践的单纯的精神号召,而是企业在长期经营活动中培养形成的、蕴藏在企业所有活动中的一种内在涵养。只有以企业的具体管理制度、组织机构等为基础,形成一种能真正为企业员工所认同和恪守的深层的企业文化,才能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2. 企业文化建设目标不够明确
优秀的企业文化在许多方面具有共性,但更应带有企业自身的特征。世界上每个企业的人员素质、经济实力、技术条件、管理模式、产品特点、市场环境等都会有所不同,因此每一个企业的文化从外在形式到内容,都不应该照搬照抄其他企业。我国目前大多数企业文化似曾相识,真正具有鲜明个性的寥寥无几。其主要原因,一是企业文化建设目的不明确,盲目照搬照抄;二是企业文化建设目标未建立在企业现有状况诊断的基础上。
3. 企业文化建设缺乏创新
企业文化形成后,具有一定稳定性,但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因为,影响企业文化的各种因素会随着企业的发展而变化。企业领导必须充分认识企业文化创新的必要性,在企业发展过程中,适时根据企业内外条件的变化,调整、充实原有文化。如在计划经济条件下,我国企业文化的核心内容是“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等,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仅有上述内容是不够的,还必须补充“开放、学习、竞争、效率、创新”等符合时代特征和企业实际的内容。
4. 企业文化建设中的功利性太强
企业文化建设需要与企业的经济运行体系紧密相连,但经济效益并非企业文化建设的唯一目标。当前我国企业文化建设中存在着为文化而文化,不注重经济效益的状况,但更多的是将促进企业经济效益提升作为企业文化建设的惟一导向,并企图收到立竿见影之效。事实上,优秀企业文化的形成与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是相互作用的。
建设企业文化的主要目的在于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具有核心竞争能力的企业必然可以获取较好的经济效益,而良好的经济效益可以使员工产生自豪感和集体荣誉感,继而容易支持和参与企业的各项文化活动。但除此之外,企业发展中对民族优秀历史文化的传承,对推进社会文明的责任的承担,也是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不可或缺的因素。因此,企业文化建设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而那些经济效益好的企业应考虑更多地让利于消费者,更大地回报社会,如此才能使企业文化建设得到社会的认同和关心。
三、加强我国企业文化建设的思路
1. 明确企业文化建设的目标
企业文化建设首先要明确企业文化建设的目标,使企业文化建设有的放矢。企业文化目标设计要从企业自身实际出发,对企业内部现有文化基础和文化条件、企业外部文化环境及企业未来发展方向进行全面详细诊断,在此基础上对企业文化进行整体设计。企业文化目标既要有极大的吸引力,引起企业员工、消费者及社会的广泛关注;又要有可行性,与企业物质技术条件、管理条件、人员素质、企业宏观及微观环境相适应。
2. 培育优良取向的企业价值观
企业文化的核心是共同的价值观念,这种价值观念是树立企业形象、增强企业凝聚力的基础。为培育优良取向的企业价值观,首先,企业高层领导者要善于在企业发展过程中及时总结经验、博采国内外企业的优秀文化,并结合自身企业发展的长远战略,融合成最适合本企业发展的价值观。其次,对提炼出的企业价值观,要坚持不懈地进行宣传和引导,使倡导的价值观念和企业精神得到全体职工的接受和认同。再者,要实践企业价值观,企业领导要以身作则,持之以恒地贯彻执行,使共享价值观和企业精神转化为全体员工的自觉行动,并通过激励手段来不断强化员工符合价值观的行为。
在培育企业价值观的过程中,要强调一种企业家精神。企业家精神是企业成功的最关键因素之一,它要求企业领导有强烈的创业渴望,永不松懈的劳作,追求诚信的人际关系,具有高度的理性以及坚韧持存的意志。这种精神对于培育优秀的企业文化不可或缺。同时,保证企业家精神得以发挥的体制、制度、文化和社会环境的建设也十分重要。
3. 建立以人为本的信念
企业文化的本质是企业的“人化”。因为人既是企业的主体,又是企业发展的活力和源泉。建立“以人为本”的信念,核心就是要尊重人、激发人的热情,其着眼点在于满足员工的合理需要。为此,企业应着重做好以下工作:一是要重视从文化角度研究员工的各种需要,特别是精神方面的需要,通过奖励、表扬、情感交流、群体活动、参与管理等多种形式和手段,为职工全面发展和价值实现创造公平、宽松的成长环境;二是企业的高层管理人员要高度重视企业员工的各种建议和要求,尊重和重视员工的创造性,为企业员工参与企业决策提供便利;三是要注重对员工的培训,提高企业全体员工的文化水准和业务技术水平,这是有效发挥员工创造性的根本保证;四是培养合作进取的团队精神,着力塑造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的文化氛围。
4. 体现创新的要求
21世纪是知识经济的时代,而创新是知识经济的灵魂。在当今经济全球化、信息化和高新技术迅猛发展的背景下,创新已成为决定企业能否继续生存并不断发展壮大的最重要因素。因此,新经济时代的企业文化建设必然体现企业的创新要求。首先,企业高层领导要有创新意识,要善于不断突破现有观念的束缚。企业文化创新的一般过程表明,企业高层领导者以身作则、知行合一是企业文化创新成功的保证。离开了自上而下的推动,文化创新难以产生预期的效果。其次,企业内部要形成一种鼓励员工探索、创新的文化氛围,形成富有生命力的文化创新机制,使文化创新成为一种风气,成为全体员工共同承担的任务。再者,企业文化建设要注重独特性。只有独特的、不可替代的企业文化才具有强大的生命力。为此,企业一方面要按照批判与继承、继承与创新相结合的原则,挖掘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科学的、合理的部分加以创新,做到古为今用;另一方面,借鉴诸如日本“团体文化”、美国“自我管理”等国外企业文化的优秀成果,结合我国实际,培育出企业独具一格的价值观、经营理念和行为方式,使企业文化真正成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5. 完善企业文化的“载体”
企业文化要得以体现,必须要有一定的“载体”,这就要求企业重视企业形象的塑造。近年来,在国际企业文化、商业文化界,提出了“形象营销”、“形象制胜”的概念,“形象力”成为企业在市场竞争中较量的一个焦点。有人还提出一个公式:企业力=商品力+销售力+形象力。在经济、文化一体化发展的今天,通过企业形象识别系统(Corporate Identity System, CIS)设计,可以凸现企业的个性和精神,并与社会公众建立双向沟通的关系,使社会公众产生认同。企业形象的树立不仅需要产品命名贴切,商标设计精美,还要追加许多新的内容,比如完善服务,体现企业理想和社会责任感等,而这些内容的开发、拓展都离不开文化这一要素。
四、结束语
企业文化是市场经济发展的产物,是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的成功之魂。当前,企业竞争已进入多元战略时代,中国企业不仅需要有过硬的产品,更需要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来支撑。重视企业发展中的企业文化建设,培育具有自身特色的优秀的企业文化,已成为我国企业提升竞争力不可或缺的战略要素,成为企业与时俱进、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参考文献
[1]孙少勤黄凯:华夏文化与企业文化建设.东南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1, 3 (4)
[2]曾昊齐善鸿马力:企业文化建设的误区.企业管理, 2006, 2
[3]张世杰:文化、文化国力与企业文化力的开发.河南师范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1, 28 (3)
[4]吴晓燕:试论21世纪的中国企业文化建设.南京经济学院学报, 2002
[5]翁春树:浅谈中国企业文化塑造的思路.经济师, 2002, 3
[6]贺立包斯琴:当前我国企业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内蒙古科技与经济, 2000, 6
[7]姚国章:中国企业应对“入世”亟待培育“核心竞争力”.北京邮电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2, 4 (1)
共性建设 篇8
在风电工程项目中对安全设施竣工验收评价是在竣工后与工程正式投入生产运行前的评价工作。对生产使用坚持设计、施工、投入的原则, 将安全生产管理的措施落实到位, 健全规章制度, 建立能够降低生产事故的应急救援方案, 满足相关的法律法规, 建立完善的安全验收评价体系, 确保工程项目的建设能够如期完成[1]。
2 风电场概况
风电场的建设多数情况下采取分期建设的形式, 以50MW居多。风电场主要包括集电线路、风力发电机组、站内建筑物、升压站。这里以新疆哈密地区为例, 风资源也是一种重要的能源, 也是该区域的一种重要资源。该区域地区广阔, 山地、草原广阔, 地势相对新疆自治区的其他地区来说较低, 所以没有地势高的地形对风具有强大的阻抗力, 因此丰富的风资源能够被广泛有效的利用。目前哈密地区电网已形成750 千伏的主网架构, 且形成了±800 千伏的特高压直流外送线路, 未来在十三五期间将电网规模将会扩大, 将会形成以1100 千伏为主的外送电网框架[2]。
2.1 场区地质灾害危险性不确定
在风电场建设前期, 需要多个部门进行相互配合, 相互合作, 通过彼此之间的团结协作, 促使工程能够如期完成, 保证施工人员的安全与工程质量。施工前需要对该区域的地质灾害进行评估, 以评估报告的形式形成完善的工程建设参考资料。哈密地区的地质属于海相沉积, 地震活动系数在0.5 左右, 从数据上来看发生地震的可能性很小, 但是从微观上来说新疆地区位于天山地震带上, 是一个多地震的省区, 周边的省市如果发生地震, 会对哈密地区造成影响, 风电建设项目也自然而然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对于地区的地质灾害评估, 主要通过对岩土性质、特点等进行勘察, 从而判断出地区发生地质灾害的概率与灾害的类型。针对哈密的风电建设项目的安全评估, 还需此区域的地方级国土资源局等相关部门抽调相关的专家学者对其地形、地理环境进行勘探, 以此判断出所要准备施工建设的地点适合发展风电项目。
2.2 风机布置的最优化没有达到最优化的程度
影响新疆哈密地区风机选址的因素主要是压矿与占用农用地。所谓的压矿是指在工程建设中出现压覆矿产的情况, 直截了当地说就是工程建设中将矿产资源埋没, 影响矿产资源的有效开发利用, 对资源造成破坏浪费。在部分风电项目中, 工程审核中缺乏对压矿进行审核与治理。除了压矿, 其次就是占用农用地, 土地是牧民们的衣食父母, 有些项目建设会占用农业用地, 影响到牧民的正常收入, 会使矛盾升级。
2.3 并网条件受到限制
自然气候环境是工程建设的一项重要影响因素, 具有不确定性、间接性与随机性的特点, 不确定性与随机性是指自然气候条件对于风电项目建设的影响不可预知, 施工过程中突如其来的天气状况会导致项目工程很难正常进行下去, 机组的某些特性对电能质量也有着重要影响。
2.4 低电压穿越对于风电并网的影响
以2011 年为例, 仅仅在这一年里发生风电机组脱网事故近200多次, 影响了风电场设施的正常运行, 致使风电场业主需要承担电量损失。低电压穿越能够保证风电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 保证风电场的并网安全, 保证电压的稳定, 并满足电压的恢复, 因此对低电压穿越对于风电并网的影响进行研究显得非常有必要。哈密的三塘湖-淖毛湖区域是新疆九大风区之一, 是典型的温带大陆性干旱气候。从气候上来讲, 以干旱为主, 昼夜温差大, “早穿皮袄午穿纱, 围着火炉吃西瓜”就是这个地区气候环境的真实体现, 在相对湿润的湖泊地区更适合风电项目的建设。哈密的弃风主要是电网送出, 影响弃风现象的原因有气候与人为因素的影响。弃风现象是指在风电发展初期, 处于正常运行情况下的风机, 建设工期不匹配, 对电网接纳的能力不足, 出现风电场风机暂停的现象。一方面在哈密地区受到部分地形的影响或者干燥气候的影响, 使得风能的强度不符合发电的需求, 一方面在施工建设中一些环节建设工作做得不到位, 各个环节不匹配, 这两个方面的原因导致了该区域在风能发电上产生了弃风现象[3]。
3 场后的评价与评价的作用
3.1 场后的评价
人员培训方面:根据岗位类型, 对不同岗位的工作人员开展培训, 实行专业化、个性化的培训, 以提高工作人员的知识技能, 对其施工中的安全进行耐心细致的评价, 实施高效的安全教育, 提高从业人员的专业素质, 特种作业人员全部持证上岗。
3.2 设备与技术管理
把握好材料的质量关, 对风电场内的风机进行试验, 对相关的设备材料进行检测, 使设备材料能够满足正常运行的需求;对于技术完成相关的图纸、文件等资料的竣工验收, 根据施工的实际情况对照文件图纸, 检查是否与之相符合, 开展竣工后试运前的验收, 及时做好归档工作[4]。
3.3 评价对于风电场的作用
开展项目安全评价是对建设工作的综合评价, 对工作的总结归纳。在评价中给予了工作人员的一些思路, 如何进行有效的管理, 提高了人员的技术, 保证设备材料能够正常运行。
4 竣工验收的开展与对风电场的作用
4.1 按程序申请竣工验收
由相关的安全验收评价机构的专家对现场进行勘察, 在一定的时间内编写出《安全评估报告》等资料, 建设单位以红头文件的形式向相关的机构呈交资料, 待相关部门核实之后组成专家组, 完成对建设项目的现场勘察, 评审验收评价报告, 专家给出意见与建议, 建设单位完善整改。
4.2 竣工验收对风电场的作用
竣工验收能够对工程做出最后的评价, 对于风电场来说, 验收能够检查风电场是否能够满足发电的需求, 是否能够正常投入使用运营, 以发挥出促进新疆哈密地区经济的重要作用。
5 结束语
通过上述可知, 文章从三个方面对风力发电建设项目安全设施竣工验收评价共性问题展开了论述。前两个部分对风电建设项目在竣工之后的安全设施竣工验收评价共性问题的基本概念等内容展开了阐述, 最后一部分直接进入正题论述了几种共性问题的存在。针对文章所列举的多项问题, 在具体的工程施工与竣工之后要充分从安全运行角度进行细致的分析总结, 从多角度综合考虑。
摘要:从“十二五”之后, 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经济与自然环境协调发展的科学发展观得到了国家的高度重视。步入新时期安全可靠、使用绿色能源的生产方式逐渐渗透到各个行业中。伴随新能源的开发, 使得新能源在电力系统对于电力能源的生产传输发挥了重要作用, 极大地保证了用电安全。
关键词:风力发电,竣工验收评价,共性问题
参考文献
[1]程学慧, 高际玫, 罗楠, 等.建设项目竣工环保验收对环境管理工作工程初步设计指导作用的研究——以风电工程噪声环境调查监测为例[J].北方环境, 2013, 9:80-84.
[2]朱京海, 王晓臣, 问鼎, 等.无人机遥感技术在风电场竣工环保验收中的应用[J].环境影响评价, 2014, 3:41-44.
[3]曹艳芳, 杨月梅, 王淼, 等.风力发电建设项目环境管理中的问题及建议[J].能源与节能, 2015, 9:83-84.
共性建设 篇9
关键词:美丽镇村,共性建设,个性建设
从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建设“生产发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的新农村, 到党的十八大提出要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作为建设“美丽中国”重要组成部分的“美丽镇村”建设, 在全国各地紧锣密鼓地进行, 取得了很好的成效。尽管各地在建设“美丽镇村”中进行了多方面的尝试与推进, 但仍存在着镇村布局散乱、缺乏规划;面对环境的复杂问题不能有序整治;基础配套设施及服务滞后;镇村片面追求经济发展而缺失个性化特征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 我们觉得可以通过制定规划和管理制度、打造生态宜居环境、建设智慧镇村、发展差异化的个性经济和多元化的个性文化, 来更好地进行“美丽镇村”的建设。本文以苏州市为例, 谈谈“美丽镇村”的共性和个性建设问题。
一、“美丽镇村”的共性建设
1. 建设有序镇村, 以制度规划为依据
有序的镇村才是美丽的镇村。由于“美丽镇村”建设是一项持续时间长、涉及面广、任务繁重的综合性工作, 因此如何规范, 有序地、可持续地进行建设非常关键。只有以制度建设为依据, 规划先行, 建设有序镇村, 才能很好地解决目前镇村存在的布局散乱、生活区生产区混杂、村庄空心化、缺乏合理规划的问题。
苏州市专门成立了“美丽镇村”建设办公室, 颁布了《苏州市美丽城镇建设实施纲要》以及测评指标体系、《苏州市镇村布局规划编制导则》《苏州市美丽镇村 (村庄) 示范点建设实施意见》等一系列制度, 对全市的美丽镇村建设提供指导性意见和统一要求, 并在2013年确定了16个镇71个村作为“美丽镇村”建设示范点。各县级市和镇也成立了领导小组, 出台了自己的建设规划。如常熟市出台了《常熟市城市总体规划 (2010-2030) 》《常熟市关于开展美丽城镇建设的实施意见》《关于建设美丽村庄的实施意见》等一系列管理办法, 对其下设建设的10个美丽村庄做了统一规划。如将支塘镇蒋巷村规划为全面发展型, 分为家业区、工业区、居住区三区;辛庄镇张港泾村在建设规划中要突出江南水乡特色;海虞镇汪桥村在建设规划中要“三线”入地, 注重塑造建筑风貌等。而2014年获评“苏州市美丽镇村建设示范镇”的常熟市梅李镇, 也编制了总体规划, 并将镇村规划布局为“北工、南居、西古、东新”。通过这一系列由上至下的制度和规划建设, 保证了“美丽镇村”建设能够符合规律、统筹安排、长效推进。
2. 建设宜居镇村, 以绿色环保为要求
宜居的镇村才是美丽的镇村。“美丽镇村”建设是宜居环境打造和绿色环境优化共同建设的过程, 应该严格按照自然发展的规律, 注重人居的需求, 强调环保意识。宜居镇村可以通过环境的治理与建设共同来进行。
环境治理主要是镇村环境的整治。苏州提出了镇村建设的“九整治和三规范”要求, 即整治街头巷尾、镇郊结合部、老旧小区、城中村、棚户区、低洼积水地段、河道水系、建筑工地、农贸市场, 规范占道经营、车辆停放和广告店招。通过在全市“美丽镇村”工作中推行之后, 镇村的人居环境有了稳步提高和明显改善。
环境建设主要分为两个方面, 一个是镇村绿色生态环境的建设。吴江区在打造宜居镇村过程中, 将村庄风格与农村民居协调一致, 建设了“水清、流畅、岸绿”的生态水系, 使得整个环境体现了水乡风貌。另一个是镇村生活居住环境的建设。常熟市支塘镇蒋巷村在建设“美丽镇村”过程中, 启动实施了全村立体化绿化, 完善了农业面源污染的拦截, 修建了村史馆、书画馆、休闲度假区等生活设施, 建设了现代化农业服务中心, 使得整个环境整洁优美、适宜居住。
3. 建设智慧镇村, 以信息化建设为保障
智慧的镇村才是美丽的镇村。在信息化和网络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 镇村的建设不能仅仅局限于经济、环境的建设, 智慧镇村的建设也应该提到日程上来。建设智慧镇村是镇村经济发展和民生生活质量提高的内在需要, 也是镇村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智慧包含了丰富的内涵, 就目前来说, 智慧镇村的建设主要包括两个方面。
一方面是建立覆盖普遍、有效便捷的通讯、信息网络及各类交易和信息共享平台, 让镇村共享市场信息、农业信息和技术。苏州市在2012年的“智慧苏州”规划中提出, 要建立三农综合信息系统平台以及农产品电子交易和营销平台, 整合相关信息资源, 提高东西山碧螺春茶叶、木渎花卉种植, 阳澄湖大闸蟹、渭塘珍珠养殖等信息技术应用水平。
另一方面是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 建设镇村统一的管理平台和综合服务系统, 提高民生生活质量。常熟市在2013年制定了《智慧常熟战略发展规划》, 将建成市民卡, 提供社保、农保、公交、就诊等多项综合服务, 并逐步形成覆盖城乡的市、镇、村三级公共服务体系。并将在80%以上乡镇的新型社区推广智能物业、智能家居、公共支付、弱势群体关爱服务等乡镇公共服务工程;在95%以上的乡镇基层政府推广政务服务工程。
二、“美丽镇村”的个性建设
1. 因地制宜, 发展“美丽镇村”的个性生态经济
经济建设是美丽镇村建设的重点, 也是美丽镇村各方面建设工作的基础。由于各镇村的资源条件、产业结构特色有差异, 经济发展所处的阶段和水平也不同, 所以美丽镇村的经济建设应该因地制宜, 从镇情、村情出发, 走个性化经济发展之路。同时, 美丽镇村的经济建设还应该走生态经济发展之路。
美丽镇村在经济建设过程中可以发展绿色、有机生态农业, 低能耗、低排放的生态工业, 以及生态旅游业和生态服务业等。如常熟市梅李镇就根据自己经济发展的特点, 将特色蔬菜、优质水稻、高品质水果的现代有机农业与以制造业为主、传统的经编机械和经编布生产为特色的工业并举, 2013年全镇生产总值达到了109.5亿元;常熟市海虞镇大力发展休闲旅游业, 建设了以旺桥、螺丝湾和海虞春天为代表的农业生态观光旅游区;吴江市盛泽镇黄家溪村则通过整合本土资源, 大力发展物业经济、服务经济, 至2013年用了5年时间, 实现了村级经济10倍增长。
2. 溯源固本, 打造“美丽镇村”的个性镇村文化
美丽镇村的美丽还应该体现在文化之美。美丽镇村的文化建设不能“千人一面“, 而应该在充分挖掘历史名人、村落、建筑、古民居和古树名木等历史文化遗存的基础上, 注重吸收地域元素, 融历史与现代于一体, 追源固本, 塑造多元化的镇村个性文化。这种个性化的文化可以包括自然景观、历史文化、传统习俗、民间技艺和小吃等多个方面, 如最近被评为“苏州市美丽镇村建设示范镇”的张家港市凤凰镇就着力打造自己的“吴歌文化”;昆山市周庄镇则根据自己的古镇风貌, 重点塑造了江南第一的“水乡”文化。只有将文化元素贯穿于美丽镇村建设全过程, 根据自己的民俗、民貌、民风等特色形成的乡土文化, 才是镇村的美丽所在。
参考文献
[1]张宁江.定位明确全力构建美丽城镇[J].梅李通讯, 2014 (3) .
[2]黄亮.苏州首批美丽乡村建设示范村之一:幸福黄家溪[N].苏州日报, 2013-12-9.
[3]中国苏州网.www.suzhou.gov.cn.
[4]中共苏州市委农村工作办公室网.www.nb.suzhou.gov.cn.
[5]苏州市政府公开信息网.www.zfxxgk.suzhou.gov.cn.
共性建设 篇10
关键词:广电媒资,易被忽视,共性问题,探讨
一、关注和探讨共性问题的意义
本文从科学角度进行阐释媒资建设中容易被忽视的问题。这里, 最让我们产生共鸣的观点是:“科学问题是认知主体与认知对象已知状态与未知内容之间的差距、矛盾的主观反映”。这个表述或许最能说明媒资建设中所需要关注或解决的问题。在从事广电媒体资产管理系统 (以下简称“媒资”) 的相关工作中, 真正一个系统的问题绝非几个简单的定义或描述能完全阐述和概括。真正的问题, 必经大量的学习、了解、比较、分析、思考后才能发现和提出。因此, 发现问题, 正视问题, 找准问题至关重要, 找到问题才可能找到方向, 找到前进的道路。这正是本文价值之所在。
二、广电媒资建设中易被忽视的共性问题
“媒资”涉及音视频、信息等众多技术, 其复杂性和实施难度不言而喻。同时, 媒体资产管理系统因其本身的一些特点, 也使得其推广比起其他数字化、网络化系统更艰难。本文作者结合本职的工作和重庆广电在现有系统中对媒资的应用, 我认为在现阶段, 以下是影响广电传媒业在未来大规模实施“媒资”时易忽视并需要高度关注和解决的一些共性问题:
(1) 从业人员普遍没有认识到媒资系统在未来竞争中的核心和特殊地位。媒资系统将是未来电视台数字化、网络化的核心系统。为什么说它是居于核心地位的, 这是大家普遍没有弄明白的一个问题, 就包括不少技术人员对它理解也不深。更有不少领导和同仁认为, 它不过是一个技术手段和技术系统而已。但是对它能够带来的变化和连锁反应, 因为没有更多的了解与学习, 包括亲身的体会和使用, 使得大家普遍都难以对其有正确的认识, 就更难以领会到它在未来竞争中的核心和特殊地位了。
(2) 国内广电系统的媒资管理, 相对于金融等行业, 起步较晚, 导致我们普遍缺乏整体运营的观念。因为起步晚, 到底该怎么做, 系统内有些什么好经验可借鉴, 也是缺乏的, 摸着石头过河, 比比皆是。所以, 我们现阶段各级广电机构和台站所拥有的设备和系统, 相当部分都是根据模拟时代工作的需要和工作流程而产生和设计的。所以产生了大量的信息孤岛, 各个系统之间的相互排斥与互不兼容也是普遍现象, 而在数字化生存的时代, 媒资作为一个新生的事物, 它采用完全不同的数字技术、运营理念和管理办法, 给广电行业的从业者们带来诸多的不适应和冲击也很正常, 未来如何在市场经济的洪流中营运和管理, 更是需要大家用心思考和学习的。
(3) 不少单位单纯从技术与设备角度考虑媒资, 普遍由技术部门提出建设和营运方案, 在设计前期易忽视对用户意见的搜集与整理。媒资能否建好且实用, 绝非技术部门一家闭门造车就行, 用户需求至关重要, 特别是前期若忽视对使用者意见的搜集与整理, 易对其在整个集团或体系中的定位与功效等考虑不够。特别是因安装使用这一系统后带来的连锁变化与影响等, 都可能因与用户等沟通不够而出现一些该有功能的遗漏或缺失, 不需要的又可能因部门的利益而扩大化。结果建成后, 因为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导致使用效果不理想。
(4) 广电系统在媒资系统的存储和应用特点研究和思考上还远远不够, 特别是应用明显不足。现在大家的想法与需求很多, 也陆续推出了一些系统, 但这些系统都不够稳定, 且系统间还有不小差异, 普遍不兼容。而重庆一些区市县建媒资系统, 因条件所限, 相关领导就提出能否用几十万来建, 更多的是希望花100万至300万能够建成适合区市县要求和特点的中小型媒资库。但不难想象, 从几十万到上千万, 这其中不同的投入必然导致不同的效果。然而, 在实践中, 它们的效果好否, 能否达到预期目标, 这是需要通过应用来检验的。因此, 广电系统的媒资从业人员应树立相应的观察和研究意识, 从最初设计阶段起, 就有计划地搜集、记录、分析、研究媒资在应用和运行中出现的各类状况, 有针对性地解决相关问题, 而不仅仅是停留在简单使用的层面, 否则无法改进和提升系统的整体功效。
(5) 媒资应用效果和绩效评估较复杂且涉及多方利益, 导致不好操作。媒资建设效果好否, 是否满足了用户需要?特别是大量采集的资料是否真正发挥了作用, 有多少是无效冗余, 有多少是有效、高频使用资料?应怎样评估其效率、效益?特别是针对不同的媒资应如何来科学分类评估?这尽管是大家都很关注的问题, 但囿于技术和评估手段的有限, 特别因为应用和研究的不足, 导致了在这一环节上的普遍性缺位。另外, 不少建设者也因为身处利益关联者的地位, 也难以自亮家丑, 因为一旦全面评估系统绩效, 势必优劣立现。
(6) 没把各方情况吃透, 不顾自身条件, 贪大求全, 建成后发现问题多多, 使自方处于进退两难之地。自20世纪90年代起, 一些媒体先后有些媒资项目上马, 但是都不很成功。这里面既有当时技术条件所限, 也有作为先行者, 无可借鉴成功经验, 探索成本过大、经济实力等各方面还不匹配等诸多因素。而这些失败教训也给我们今天的建设提供了很多有益的借鉴, 从相关的案例和分析材料中, 我们可以看到, 很多时候当事人和决策者, 往往可能受媒资建好后美好愿景所鼓舞, 在建设时并没有意识到自身的实际需要和条件, 而只是唯恐落伍, 跟不上时代的步伐, 脑袋一热蜂拥而上, 评估不够, 只想又大又好, 导致建成后效果不彰。
(7) 对媒资的建设规模与投入产出比等缺乏深刻认识与理解。说到媒资, 大家很容易想起目前中央电视台庞大而巨额的投资。据中央电视台同行介绍, 处理成本在初期是9000多元/小时, 仅这一项支出就可能让省级以下的广电各级决策者们望而却步。而即使小一些的系统也动辄上百万至一两千万, 甚至更高的投入。所以, 对多数省级广电集团或更小的地市级传媒而言, 的确是不小的负担。可各个集团或单位, 有无必要和中央电视台一样, 搞大而全, 尽可能保存更多的各类资源?这是很多单位决策时普遍遇到的一个难题。事实上, 中央电视台作为国家级媒体的地位与资金等各方面的优势, 是其他任何一家地方级媒体无法超越与比拟的。而各级地方的媒资系统完全没有必要贪大求全, 但确有不少地方电视台的领导放出豪言壮语, 希望与中央级媒体一较高下, 打造或是中部, 或是东部, 或是全国之最的媒资系统。这种志向让人钦佩, 但是否有必要?有资源与之匹配吗?媒资系统到底建到多大规模是合适的?怎样投入是最优质的?投入与产出比应该是怎样的一个比例才是科学的?这种种的疑问, 都因可借鉴的成功经验还不多, 而使其成为正确认识与理解媒资建设的难点。
(8) 广电系统的各级领导对媒资的主要功能和作用, 在认识上普遍欠缺。由于媒资是一个比较复杂与功能全面的系统工程。而在广电系统中, 各级主要领导相当部分是从事新闻、经济或文科类专业的人才, 学科背景的差异, 导致了在理解具体技术方面的功能与作用时, 有一定困难。早期一些广电媒体已上了播出网, 制作网等系统, 所以, 在很多领导的意识里, 认为媒资也就是一个功能更全面一点的存储系统而已。基于此, 他们往往把存储与制作网、播出网的数据交换当作了首要的问题。而实际上, 对媒资而言, 制作网仅仅是其部分数据来源而已。其他的如卫星接收, 各种模拟磁带数据采集, 日常的新闻素材采集, 各类文字、光碟等资源及广电网络传输等多种媒体都有可能构成媒资系统的数据来源。应用来说也不可能仅仅SDI、DVB播出, 而流媒体、网络电视、云端存贮及计算、工业4.0等多种新技术, 全集团或全台的综合业务管理等都可以通过此系统来发挥和显现作用。对此, 因为技术的难度与壁垒等多种因素, 使不少领导对它认识不全面、不到位, 难免会对其应用和推广产生不利影响。
(9) 广电系统的素材管理普遍缺位, 新闻素材管理更是大大缺失。电视台、电台花费了大量宝贵时间, 巨大设备投入而拍摄的珍贵素材带, 尤其是具有很高价值的新闻素材带, 本应很好地加以保存, 并可在以后的节目编辑中反复多次使用。但目前情况是, 不少省级台的同仁都询问我们有必要保存素材吗?特别是新闻素材更有必要吗?有成片不就行了吗?因为不少台都不搜集新闻素材, 但实际情况是每天记者编辑拍回的新闻素材, 因节目时间所限, 能播放的非常有限, 那些难以再现的珍贵历史画面, 由于没有相应的设备和管理手段加以保护, 往往被无情地删除, 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而我们所在的部门恰恰就极大地弥补了这一块工作的不足。目前, 我们所在的科室, 经过几年的运转, 已经保留了几万条经过处理的新闻素材, 而2008年仅仅常规素材带的使用量就达到12567盒/次, 近几年常规素材的使用也是普遍上万盒/次, 可以说全集团各部门对于我们的素材带是极为依赖和需要的。而素材内确有极为宝贵的信息与内容, 对节目创作显然大有帮助。虽然, 它们的一些画面非常敏感, 不少不能播出, 但是, 用于科学研究或历史性保存, 无疑又是不可缺少的。而在重庆范围内的地市级电视台, 不少同行因为意识或条件所限, 也是大部分电视台不对素材进行筛选和存贮等处理, 造成了大量有价值素材资料的流失。
(10) 电视台保存有大量的播出节目带, 现在媒资建设中只是进行简单的数字化处理是远远不够的。这些新闻、体育、文艺等各类有自制版权的节目正是电视台的独特价值之所在, 具有很强的重复使用性, 同样需要进行有效的保存, 以备将来之用。但是由于模拟磁带容易老化, 给节目的长期存储带来困难, 同时模拟磁带经过反复编辑, 对信号质量损害较大, 导致许多节目带已经无法使用。而现在重庆不少电视台采取的方法就是简单地把它数字化处理即可, 而同步的对其挖掘性的开发与研究却因种种原因而没有开展起来, 这也影响了媒资整体功能的发挥。
(11) 在存储对象和怎么保存的问题上, 省市级媒体之间的意识差别不小。以重庆广播电视集团电视新闻中心资料科为例, 现在按照集团相应的技术和要求, 所保存的主要是磁带资料, 即视频部分。采取BET、DVCPRO、数字带及SONY数字蓝光碟保存这几种方式, 另外就是针对部分重要的时政内容, 因工作需要和方便各方调用, 也采取了使用DVD、VCD光盘存贮的方式。而全台对节目文档、台词、摄制记录、字幕等, 没有条件也没有要求进行保存。这也是国内不少电视台的做法。而我们认为:更科学的节目资料保存除视频、音频外, 还该有文字、图片以及相关的数据等, 在存贮磁带、数字化光碟等介质外, 也应有文稿、唱词、图片、光碟和编目信息等多个内容在内。在资料部门的定位上我们提出的是:努力做到“三服务”:暨资料部门应为广大记者、编辑创作服务;为新闻及节目管理服务;为新闻研究服务。然而因为条件等诸因素所限, 理想和现实之间尚有不小差距。我们有幸在重庆相关会议上做了发言, 对重视媒资和资料存贮等进行了呼吁, 使一些区县广电系统引起了一定重视, 并设立了相关岗位和资源, 但也还有一些区县仍然认为多此一举, 保留播出带足已。这也就是真实的状况。
(12) 电视台的记者、编辑手中, 不少同志都建有小而全的个人资料库, 如何及时回收、共享并合理调动这部分资源思考还不够。记者、编辑手中的资料不仅对个人而言非常宝贵, 同时, 也是媒体单位非常稀缺的一笔资源。它们是否能完好保存、全面管理和充分再利用均将产生极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并且这也是关系到技术提升和多种业务开展的一大战略性行为。而各类影视资料, 特别是磁带保存的这些资源, 对环境的要求非常高, 大量的各类非成片类的节目长期以来散落在记者、编辑手中, 缺乏系统管理。怎么抢救、发掘它们, 使其更快、更好地发挥作用?怎样尽可能采取较好的方式, 使大家都愿意主动将手中的资料拿出来共享, 这是不少从事媒资工作的同仁们普遍都感觉头痛的难题。据我们所知, 中央台采取了一些较好的做法, 但省、市级电视台为此采取得力措施且取得较好效果的还不多。目前这些资料分散在各部门和编辑人员、记者手中, 有些已经无法找到或损坏, 造成了无法弥补的损失。
(13) 先进的技术系统与专业人员短缺之间的矛盾越来越突出。作为一个相当先进与高效的系统, 它对于工作人员的要求也是越来越高。如何科学地对每天采集的资源进行鉴别、分类与处理, 如何更好、更主动、更高效地服务于各方, 特别是及时地对用户需求做出反应, 这是一个大问题。现在重庆广电集团等不少省级电视台所采取的方式是:原有旧的节目的编目及数字化处理等, 交外来承包公司, 而后期出现了什么问题则由媒体自行处理, 这难免就造成了一些环节的相互脱节。而在专业化分工的今天, 能否引进或培养一批技术基础好、专业性强的人才队伍, 不仅仅是后期的工作能否胜任, 其实已直接影响到系统功能的发挥了。在北京、上海等同行中, 他们配备的各类专业人才是比较齐全的, 硕士、博士等分工明细, 学有所长的专业人才已经充实到了媒资建设的各个岗位。中央电视台音像资料馆不少岗位的任职资格基本上均为硕士研究生或中高级专业技术职称以上, 当然, 他们代表了全国的最高水准, 地方台与之相比肯定有不小差距。但是其对从业人员素质的要求, 也代表了这个领域未来的用人发展方向。没有高素质的各类专业人才, 再高级的媒资系统要想充分发挥作用, 也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
三、结束语
共性建设 篇11
不过,摆在我们面前的这本《中西法文化的暗合与差异》(范忠信著,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仞1年版)绝非如此,它展示了一个全新的思考角度。这本书的视角或思路,正如作者自己在“自序”中所言:“寻找和阐释中西法律文化的深层共性”。
法律的“本土化”与“全球化”问题,是近年法学界的热门话题之一。围绕这一话题,各家各派已经在学术论坛上进行了许多回合的交锋。《中西法文化的暗合与差异》作为“一家之言”,与这一话题显然有着联系。要“寻找和阐释中西法律传统的深层共性”,这是研究中西法文化的学者的共同心愿,但人们大多不敢说出来。因为一旦说出来,就成了一个对读者的承诺,承诺就是一个严厉约束。范忠信先生虽未正式承诺,但他毕竟正式宣称“准备这样地做贡献”。即使是“准备”,也不禁让人捏一把汗。然而,当拜读完该书后,却松了一口气,在我看来,范忠信先生有理由“准备这样地做贡献”。
法律的“本土化”与“全球化”对中国来说是一个大问题,也是基础性的问题,要对这个问题作出答复,不同学科的学者有着各自不同的角度。比如,公法学者或许会关注分权与制衡是否适用于不同时代的不同民族社会;民法学者或许会关注继承法的特性,或契约法在人类社会中的普适性。但是,一个学者要想在有生之年像做数学题一样对该问题做出全面的、标准的答案,却是万万不能的。因此,范忠信先生也并不企求全面解释,而只是就自己研究过程中“不小心碰见了 (中西法律文化之间的)一些惊人的共性”,“零星纪录下来,写成文章”(本书序言)。
实际上,法律的“本土化”与“全球化”课题,在中国并不是今天才被提出。自清末修律以来,它就是萦绕在中国法学者心中的最为沉重的课题。不过,在近代,它的表达或提问方式与当代略有不同。那时人们喜欢问:中华法系能否复兴?中国法的现代化是否意味着“全盘西化”?这两个问题,前一个类似今天所谓的“本土化”,后一个类似今天所谓的“全球化”。而这种提问方式,很大程度上并没有从今天的学界消失,甚至可以说,二十世纪以来的法学界有一大半的工作是在试图回答这两个问题。比如,为了回答“中华法系能否复兴”,则须先讲明“中华法系”为何物?而关于“中华法系”的研究又被再分解为若干子问题,如思想层面的、制度层面的等等。但究其学术动机,却是那个已经被隐藏起来的“复兴”二字。又如,为了回答“现代化是否意味着西化”,则须先讲明“西法”为何物?而关于“西法”的研究又被再分解为各部门法理论、西方法律精神和西方法的历史等等,但始终驱使着学者们孜孜不倦地去追求的,却是“现代化”那三个字。
很明显,正是一种问题意识的形成,促进了中国的法学研究,并因问题的研究而形成知识积累。
但是,提问方式也决定了回答的方式。近百年的法学研究,焦点集中在讲明“中法”(中华法系)和“西法”分别为何物,-这种提问方式,隐藏着一个不易察觉的前提,那就是,“中法”与“西法”是不同的,二者之间存在着某种不可融通之处。在这个前提下,不同时期产生出不同的回答,一种回答是:“中法”是封建地主阶级的法,“西法”是资产阶级的法;另有一种回答是:“中法”是家族主义的法,“西法”是个人主义的法;还有一种回答是:“中法”是小农经济的法,“西法”是市场经济的法;又有一种回答是:“中法”是专制国家的法,“西法”是民主国家的法。总之,对“中法”和“西法”的认识,是在分殊的大前提下进行研究,包括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后期兴起的比较法研究,虽说比较,但其重心都在讲明不同或差异。换言之,这是一个找寻特殊性的过程,一个对殊相进行揭示的过程。
当然,并不是所有的人都在谈论特殊性,有学者也谈共性。他们说,西方的国际法,中国在春秋战国时期就有;西方的行政法,与中国的职官制度无异;西方有民法,中国有户部的令或例;西方重视私人权利,杨朱也讲“为己”;西方有市民社会,中国的市民社会在宋代已见端倪。总之,西人的观念或制度,在中国皆古已有之。不过,说是如此说,我总觉得,没有具体制度的比较,只是笼统定性,缺了些名实之辨,有点指鹿为马的味道,因此,尽管这些研究的出发点或有可取,但 学说本身却不能服众。这种比较,八十多年前梁启超先生就提出了严厉批评:“故吾最恶舞文贱儒,动以西学缘附中学者。以名其为开新,实则保守,煽思想界之奴性而益滋之也。”(《饮冰室文集·保教非所以尊孔论》)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后,殊相的解释继续发展,“民间法”、“习惯法”、“本土资源”等概念相继提出。这些概念的最大功效,是使人们不再满足于宏观地谈论法律的性质,那种与中国社会相结合的研究越来越受到重视。然而,究其实质,这种研究仍然没有脱离解释殊相的思路。在解释殊相的思路下,学问做得越细,殊相就显得越清晰。学问做得细了,对知识积累固然有好处,但同时也生出不少困惑。其中,最令人困惑的是,中西双方的差异真的如此之大?
正是这一时期,“全球化”的话语也登陆中国。中国法律的全球化,尚未完全成为事实,但作为一种趋势却已显得不可避免。然而,以往关于殊相的研究,勉强能讲明民族法律体系在全球化浪潮中的意义。但是,法律全球化的基点何在?这个问题却是中国法学界缺乏回应的。这个问题不回答,所谓的法律全球化只是一句空话。因为,我们总不能老是用“西法如此”来作为中国相关法律制订或修改的理由吧。同时,还有一个问题是,“全球化”与“本土化”,是否真如两种概念表面上显示的一样,具有不可沟通的、对立的性质?换言之,全球化与本土化之间存在何种关系,也是不得不讲明的问题。而对这些问题的回答,都须讲明一件事,那就是中法与西法的共相,或者像范忠信先生所言中西法律传统中的“深层共性”。
很显然,这是一次问题的再提出,是对中国法律现代化这个老问题的再提出,但却不仅仅是旧话重提,而是以不同的方式和角度加以提出。
什么是中西法文化的共相这个问题,当然不是范忠信先生第一个提出。在很多时候,很多学者都会接触到这个问题。比如,我关心的是中国民法在近代以来的变迁,在资料阅读过程中,我常问自己,为什么民法要与西法“改同一律”?“改同一律”的基点何在?人们都说亲属法和继承法具有强烈的民族特性,契约法则在不同民族社会之间具有可沟通的性质。但这都是笼统的说法,没有知识学上的证实。那么就不得不问,中西契约法的共相何在。另外,既然西方的继承法和亲属法在中国的适用已成事实,那么,整个民法的共相又何在?然而,或许因为近代中国的民法均是“移植”西方法,或许是找不到合适的方法,我没有能够在这个问题上深入下去。但扪心自问,假设把这个问题追下去,我也没有把握能够说明中西民法的共相。其中的道理很简单,殊相是好说的,我可以通过制度间的对比一一加以阐明。但阐明殊相之后还剩下什么,共相(性)是什么?对此我一头雾水。我不知道范忠信先生在动笔之初是否碰到过这个问题。但在拜读完他的著作后,我感觉,他也并不是从一开始就能回答这个问题。因为他在书中不断提到,在具 体的研究工作开展之前,很多现象是他未曾预料的。因此我想,如果说他能够因为这个问题,而最终展开来形成这本著作,应该得益于在研究方法上的运用得当。
实际上,除了作者的解释和思辨之外,该书贯穿了两种方法,一种是历史分析的方法,一种是比较分析的方法。但是,通过这两种方法的运用,作者很好地展示了在中西刑法制度中存在的共通性和差异,澄清了以往不少误会。
以往的中国法律史研究认为,“亲亲相容隐”、“亲属相犯”、“亲属相奸”、“无夫奸”等等制度,都是“三纲五常”或封建宗法主义在中国古代法律体系中的具体体现。这样,这些制度也就成了中华法系的殊相之一。由于已经将这些制度与所谓的“封建主义”联系在一起,又由于在意识形态上已经对封建主义做出了否定判断,因此,这些制度的合理性消失了。从此以后,再没有人试图为这些制度做出理性论证。但是,该书的作者却通过资料整理,将西方自古希腊罗马以来的相关思想主张,以及十九世纪以来的西方各国刑法规范展示在人们面前,并从各个层面加以总结解析,让我们看到了这一“传统”在西方的真实存在。这个展示让人们发现,几乎所有重要的西方国家的刑法,在对待亲属之间的犯罪时都做了有别于常人的规定。比如,允许不告发或藏匿自己的亲属这一制度,不但是古罗马法中的重要内容,而且仍被法国、德国、意大利等现代西方国家所采用(该书第 75-86页)。又如,许多西方国家的刑法,对亲属间杀伤、奸淫的处罚都重于常人,而对亲属间的财产侵犯的处罚则轻于常人(第126-144页)。这说明,对亲属之间的犯罪行为区别对待,即某种意义上的“亲亲尊尊”,“亲疏有别”,并非只是中国一国的现象,而是世界许多国家的普遍现象。如果我们还承认德国法、法国法等已经是现代民主国家的法,那么,那种亲属之间犯罪适用不同刑罚的制度,就不能简单看成是小农的、封建的、专制的、宗法的特有标志。通过这样的论证,已经可以肯定,在一定的时空范围内,法律重视亲属关系的态度,与阶级的、经济的或政体的原因并没有必然的联系。
这是对于任何一个了解中国法律史的人,都会感到惊奇甚至惊惶的结论。但本书的论证,却让我不得不接受这个结论。因为作者在论证中采用了最有效的、同时也是我最喜欢的方法,那就是历史的、考订的方法。尽管史料的收集是艰难的,史料也总是会有遗憾,但在史料能够说明问题的范围内,没有比通过详实的、真实的史料的展示更能说明问题了。在史料的面前,往往没有太多的选择余地,你只能承认“真”或者“假”,这或许是历史学为何能够担当起“科学”这一称谓的惟一原因。
在质疑了原有的解释学说之后,应该如何解释中西法律中共同存在的这一现象呢?换言之,如何解释共同的法律现象下的“深层共性”,如何揭示共同的法 律现象中的共相呢?对此,作者就不同的制度做出了不同的分析,得出了一些发人深省的结论。作者说:“人类各大民族的法制文明有非常重要的深层次的共同价值基础和手段选择上的共性……这是发自文明深处或人类的人性深处的共性。某种意义上的‘万民法’、‘理性法’、‘自然法’的客现存在的。”(本书序言)
本书有几个结论性的观点,无论周延与否,都是值得相关研究者注意的。
第一,该书认为:“‘亲亲尊尊’就是一种无可摆脱的心理动力习惯。这种心理动力习惯决定着人们的情感、道德观念、伦理,决定着社会生活的潜在法则。人类制订法是无法回避这些潜在法则的。违背这些潜在法则的法律没有生命力。” (第167页)这段话,是对不同国家出现相类似的亲属规范的现象做出的一种解释,即用“心理动力习惯”来解释法律区别对待亲属关系的现象。这种“心理动力习惯”的相似,可能就正如美国法学家孟罗·斯密所言:“一制度之相似,决非即为一后世制度渊源于古代制度之绝对的证据。往往由于人类本性上大体相似之结果。即在相异之民族间,于相同条件下亦产生相同之结果。”(《欧陆法律发达史》,姚梅镇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219页)这虽然不是全书中惟一的解释,但却是最重要的一种。作者在这里已经表明了一种他所认识的以“人性的共性”为原则的“自然法”。
第二,该书认为:“‘亲亲尊尊’是中国传统文化重伦理、重亲情、重和谐、重仁爱、重道义的民族精神的基础,也是西方文化传统重权利、重平等、重自由、重博爱、重正义的民族精神的基础。从这个基础或出发点出发,西方引申出了自己的权利精神,我们引申出了自己的伦理和仁爱精神。但也各自引申出了自己的偏好乃至谬误。这种民族精神原始基础或出发点上的共性,正是人类文明的共性,是普遍的人性所决定的共性,正是所谓‘自然法’。”(第171页)很显然,作者再次重申了他所认识的“自然法”,并认为这一自然法则是中西文化传统中的共性。如果将这一论点展开,其意义将是不言而喻的。但我在这里更想说的是,这段文字不得不令人想到卢梭的那段关于人类的“两个先于理性而存在的原理”的著名言论:
一个原理使我们热烈地关切我们的幸福和我们自己的保存;另一个原理使我们在看到任何有感觉的生物,主要是我们的同类遭受灭亡或痛苦的时候,会感到一种天然的憎恶。我们的精神活动能够使这两个原理相互协调并且配合起来。在我看来,自然法的一切规则正是从这两个原理的协调和配合中产生出来的。(《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与基础》,商务印书馆1962年版,第67页)显然,卢梭的两个“原理”是与“自然法”有区别的,因为“自然法的一切规则”来源于他所提出的“原理”。那么,范忠信先生是否愿意处理他所认识的“自然 法”与卢梭的两个“原理”之间的关系呢? 该书第三个有意义的创见是:在人类生活的两个不同的基本领域(一是家庭和亲属关系领域,二是亲属圈以外的社会生活领域),或在两个不同的关系圈中,使个人负担不同的有差异的权利义务,并适用不同的法则,这或许正是理性的要求。这表面上看似“不平等”,但惟有在这种差别性中,才能体现真正的公平和平等(第329—334页)。我想,这一结论虽然是从刑事法的领域中得出,但至少对理解民法体系是有启发的。
总之,这些结论已使人们不得不对以往的研究展开反思。以往的研究将是否注重亲属伦理作为区分中西法律文化的重要标准之一。现在看来,这至少是不准确的。不准确之处就在于,作为事实层面的亲属伦理在中西双方都是存在的,其重视的程度是没有高下之分的,只不过重视的方式有同有异罢了。正如范忠信先生的书中一再强调的,亲属伦理很可能是所有人类社会不同民族各类伦理中最易有共通性的伦理之一,因而其在各自法制中的“共性”体现是非常自然的。
那么,以往研究究竟忽略了什么呢?在我看来,忽略的或许是,没有区分亲属伦理在事实层面和意识形态层面之间的区别。与西方不同的是,在中国传统社会和中国古代法中,亲属伦理被上升成了一种意识形态。让我们来看看哈贝马斯的一段对“传统社会形态”中合法性与法律的关系的精彩论述:
亲缘系统不再是整个系统(指传统社会系统)的制度核心。它把权力和控制的主要功能转让给国家。这是功能专门化和分化的开端。在这个分化过程中,家庭丧失其全部的经济功能和某些社会化功能。在这一进入文明时期的发展阶段上,主要是为系统整合或社会整合服务的亚系统兴起了。在它们的交叉点上,法律秩序调节着生产资料的支配特权和权力的行使策略,而这种法律秩序本身则需要加以合法化。(《合法化危机》,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第26页)“亲缘系统”不再为整个社会系统提供合法化的论据,这是哈贝马斯所认识的所有“传统社会形态”的特征。但很显然,这个特征对于中国传统社会是不成立的。当中国从原始社会向国家社会迈进的时候,由于儒家学说的努力,“亲缘系统”与国家之间的纽带不但没有被切断,反而被作为国家合法性根据之一而被强化。在西方的国家社会以及它的法律秩序“需要加以合法化”的同时,中国传统国家的合法化危机却并没有因此而出现。而正因为亲属伦理已经与国家意识形态相结合,才使得近代中国思想界在检讨中国古代国家和法律的时候,再一次放大了亲属伦理的功能和意义,并终于使人们以为亲属伦理本身已经成了中国法律现代化的根本障碍。然而,事实层面和意识形态意义上的亲属伦理仍是有着界限的,当我们将两种意义的亲属伦理一并加以否定的时候,也是在泼掉洗澡水 时将小孩也泼掉了。范忠信先生的工作是实证性的,但却有效地分殊了事实层面和意识形态层面的亲属伦理。从他的工作里,人们似乎已经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事实层面的亲属伦理是中西法律制度的共相所在,而意识形态层面上的亲属伦理则是传统中西法律的殊相所在。
由于范忠信先生的主要关注点在于法律的共相,尽管也有专章(第九章)关于中西伦理精神的差异分析,修正了以往学说的一些不准确的地方,但对差异或殊相的探讨确有不足。书中虽然有一些关于中西差异的解释,如在第五章关于“亲亲相为隐”问题上分析了中西法律传统在“容隐”的内容和目的上的三点差异(第 79-83页),在第七章关于“亲属相犯”问题上分析了中西法律传统的两点差异(第 150~152页)等等。他看到了,西方关于亲属关系的刑法制度,往往赋予亲属关系中的双方以相对平等的权利义务;而在中国古代关于亲属关系的刑法制度中,却往往是尊亲属过多地享受权利,而卑亲属过多地承担义务,存在着尊卑之间差异较大的不对等。这是一个只有在微观比较中才能发现的现象。这个现象得以显现,其意义在于,更细微地刻画了中西法律之间的差异。本书虽然注意到了这些差异,但却比较零散。在此差异的背后,是何种殊相需要得到进一步的揭示呢?我想,如果对此差异现象集中加以论述,其理论价值或许将不亚于该书在共相上的解释。
总的来说,令我真正羡慕的,还不在于这些有意义的观点的得出。回想这些观点的得来,都是建立在对中西的制度考证和比较的基础上。而这些考证,在作者行文中显得举重若轻。实际上,作者似乎刻意避免使用罕见的资料,或者说这样一类问题的探讨不需要稀见的资料去证明,这使读者感觉书中的观点来源于我们人类生活的最基本心理共性和常识,并非在有意追求“惊人的”结论。
(《中西法文化的暗合与差异》,范忠信著,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1年12月版,21.00元)
学习党内监督条例
红旗出版社副总编辑黄苇町同志最近撰写了《厚望——学习党内监督条例》一书。作者为著名党建研究专家,其撰写的《苏共亡党十年祭》出版后一直畅销不衰,已被许多省市和部委列为党校教材。作者以独特的语言和思想风格,结合党的建设实践和反腐败案例,全面阐释了条例的精神实质和具体内容,是一本帮助党员干部学习和理解条例的非常有特点的参考读物,书中部分精彩章节已在《中国商报》《中国财经报》等报刊连载。
共性中求个性个性中求共性 篇12
不管怎么说, 毕竟与那些20多岁的创业者不同, 李雪豪选择中国总机, 与其说是为了给自己一个事业, 莫如说是为了追求一种变化, 或者是另一种生活方式。作为有着丰富教学经验的历史老师, 放弃稳定的工作、熟悉的专业、熟悉的朋友、同事、弟子以及熟悉的自己, 对李雪豪来说都不是容易的事。
发现总机, 兴趣先行
2000年的时候, 我开始听说一些网络创造财富的故事, 有时我也会去想是不是可以运用网络做点什么, 但在安逸和一成不变的工作和生活中, 这些冒险涉足一个不熟悉的领域的念头也只是一闪而过。对于网络, 我只是当作业余爱好, 消遣娱乐而已。
闲时我尝试办过几个网站, 做过域名代理, 这些经历让我对网络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网络创业的神话和新闻开始不断刺激我的神经, 我也开始更多地留意网络致富的项目。一天, 一个新鲜的词语晃过我的眼前, 我又回头多看了它一眼。是的, “中国总机”……
选择总机, 兴趣使然
我现在时常告诉我的客户、我的业务员:要相信自己的第一感觉, 因为它往往是正确的。此后经过他人参考, 或者反复衡量、怀疑、考证得来的东西, 往往掺杂了很多无谓的因素。我对中国总机也经历了这么一个认知过程。
第一次看到这个名字以后, 我并没有太多留意或者进行深入的研究, 但这个名字却留在了我的脑海里, 总让我有些特别的感觉。终于有一天, 我决定上网查查这个东西, 好好地了解一下。这个时候很多类似的产品也一股脑被搜了出来, 把我原有的很好的感觉弄得面目全非, 我开始失去兴趣。。
很久之后, 有次无意间跟朋友聊起这件事情, 朋友一听也说感觉很好。我突然有了个想法:是不是每个第一次听说这个东西的人都感觉很好?我开始和更多的人说起这个产品, 很多人都表示这个产品很新奇、很人性化。我开始在网上搜寻更多的资料。当我打电话到中国总机咨询的时候, 内心已经决定要做这个产品。
销售总机, 抓住兴趣
当你对一件事情好奇的时候, 你会觉得它很新鲜、很不错;当好奇心得到一定满足, 又没有深入了解的时候, 往往就会失去兴趣。而当你对这件事情有了再次地、深入地了解之后, 你会再次对它产生兴趣, 并且持续很长时间。绝大多数的人都停留在对新事物认知的第一个层面上, 处于一知半解的状态。因此, 人们听说过的东西很多, 感兴趣的却很少。
在我们业务员的签单过程中也常常遇到这种情况, 我总是告诉业务员, 抓住客户的兴趣是关键。很多客户我们第一次去谈的时候, 表现得很有兴趣, 有意购买, 但是业务人员没有抓住销售时机。等到跟单很久, 客户逐渐失去兴趣, 而业务人员又无法让客户了解更多产品优势和亮点时, 失去签单机会就可想而知。因此, 提升综合业务能力, 牢牢抓住客户兴趣是我们销售的制胜法宝。
此外, 业务人员自身对产品的兴趣也是关键因素。我常常告诉业务人员:中国总机是我们大家的总机, 我们不能以旁观者的态度去等待和观看她的成长, 而应该以主人的心态爱护她、支持她、培育她, 这样才能给我们大家带来效益, 成为我们的“中国总机”, 再创继百度之后最有希望的互联网神话!
招募“二代”, 兴趣分享
成功地开展自己的业务后, 李雪豪开始了临沂地区的营销网络建设。目前, 李雪豪已在临沂地区发展了9家县级独家代理, 几乎覆盖临沂市3区9县。谈到自己的独门秘诀, 李雪豪还是将自己的成功归结为两个字:兴趣。
很多人从我的经历中感受到了产品的魅力。他们好奇:一个正值旺年、有着稳定工作和收入的人为什么要出来冒这个险?在寻求这个问题的答案时, 他们也跟我一样做出了选择。还有一些人是真的看到了我们的业绩, 眼见为实, 不需要我过多说明。另外有些是我原有的业务员, 他们做了几个月的业务, 对市场有了很好的了解, 对产品也有充分的兴趣和信心, 就自己主动要求做县级代理了。当然也有更多的业务员, 从临沂走出去, 去了全国其他市场, 做更大地区的代理。我想他们当中的每一个人的选择都源自于对产品的兴趣。
【共性建设】推荐阅读:
党风廉政建设共性问题08-14
谈金融企业文化建设中共性与个性的统一05-28
教学共性07-18
共性分析10-18
翻译共性06-09
共性服务06-28
共性结构08-06
共性探讨10-31
技术共性11-20
公共性0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