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文采

2024-06-12

作文文采(精选12篇)

作文文采 篇1

考场作文的一个通病就是缺乏文采。高考阅卷的结果表明:在符合话题要求的情况下, 那些文采飞扬、意蕴深刻的文章得分往往偏高;那些语言干瘪, 缺乏美感, 不生动, 不形象, 没有文采的文章就不能引起评卷老师的兴趣, 得分就会偏低。因此, 在符合话题要求的前提下, 考生应在文采方面多下工夫, 向古人学习, 向古今中外的文学大家学习。古人在写作的时候是很有讲究的, 为了语言表达的完美不惜花费很多的工夫, 比如“两句三年得, 一吟双泪流”, “吟安一个字, 拈断数茎须”, “为求一字稳, 耐得半宵寒”等。之所以如此, 是因为他们懂得, “一字之失, 一句为之蹉跎”。孔子就曾说:“言之无文, 行而不远。”这句话的意思是:说话、写文章如果没有文采, 就不会流传得很久很远。可见, 写文章讲究文采, 是十分有必要的。也许是这个原因, “有文采”成了《高考考试说明》对作文发展等级的要求之一。一般说来, 作文“有文采”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用词生动, 句式灵活, 善于运用修辞手法;二是文句有意蕴, 有情感。试分述如下:

一、字、词、句的选用

1. 字、词的选择运用。

法国作家福楼拜说过:我们不论描写什么事物, 要表现它, 唯有一个名词;要赋予它运动, 唯有一个动词;要得到它的性质, 唯有一个形容词。我们需要继续不断地苦心思索, 非发现这唯一的名词、动词和形容词不可, 仅仅发现与这些名词、动词、形容词类似的词句是不行的, 也不能因思索困难, 用类似的词句敷衍了事。写出“有文采”的作文就应当如此。应该讲究字、词、句的选择与运用, 选用那些含义具体且富有形象感的词语来增加文采, 运用那些富于变化的句式来增强文章的节奏感。

例如, 鲁迅的小说《药》写了刽子手康大叔用手“撮着一个鲜红的馒头”, 其中“撮”字用得就很好。“撮”字的本义, 是以三指取物。那个鲜血“还是一点一点往下滴”的馒头, 大概谁也不会用满把手去握持, 自然“拿”、“握”、“攥”、“捏”、“持”等字都不能恰当地表示这个动作, 唯有“撮”字最好。

又如, 鲁迅的小说《风波》里描写七斤嫂看到七斤的辫子被人剪掉, 没有好气地“装好一碗饭, 搡在七斤的面前”, 这里的“搡”字也用得极精彩。“搡”是一个用力推的动作。当七斤嫂“一转眼瞥见七斤的光头, 便忍不住动怒, 怪他恨他怨他”, 忽然想到辫子是再也长不出来了, “又绝望起来”, 正是气不打一处来的时候, 端起一碗饭会怎样送过去呢?会平平稳稳地端过去吗?不会, 会“举案齐眉”地递过去吗?更不会。她只可能带气搡过去。一个“搡”字, 把七斤嫂盛怒之下的心理、情态和动作全都描绘了出来, 真可谓一字传神。

再如, 鲁迅的《故事新编》中有一篇《出关》, 有个句子是这样写的:“大家都从此没有话, 好像两块呆木头。”后来, 鲁迅把“块”改成“段”, 这样一改, 语意精确了。“块”与“木头”连在一起, 给读者的联想是含混的。“块”的形状可方可圆, 用以形容人的体态, 不够贴切。“段”表示长形, 与人的体态就比较贴合了。

2. 句式的选择运用。

在句式的运用上, 应该注意整句和散句、长句和短句的, 灵活搭配, 交替使用, 这样语言就会变化多姿, 产生一种特殊的美感。例如欧阳修的名篇《醉翁亭记》有这样一段文字:

至于负者歌于途, 行者休于树, 前者呼, 后者应, 伛偻提携, 往来而不绝者, 滁人游也。临溪而渔, 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 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 杂然而前陈者, 太守宴也。宴酣之乐, 非丝非竹, 射者中, 弈者胜, 觥筹交错, 起坐而喧哗者, 众宾欢也。苍颜白发, 颓然乎其间者, 太守醉也。

从句式的运用上看, 三字句、四字句、五字句等交错使用, 灵活而富于变化, 极富节奏感, 读起来朗朗上口, 听起来声声悦耳, 可以说是富有文采的典范。

3. 善于运用修辞手法。

修辞是使语言“有文采”的重要手段。例如某年高考作文《诚信不可抛》中的一段文字:

拥有诚信, 一根小小的火柴, 可以燃亮一片星空;拥有诚信, 一片小小的绿叶, 可以倾倒一个季节;拥有诚信, 一朵小小的浪花, 可以飞溅起整个海洋……

这段文字, 比喻、排比兼用, 语言形象, 色彩鲜明, 引人遐思, 极具感情色彩, 这种种构建了文章的亮点。再如下面这段文字:

万里长城, 犹如一条腾飞的巨龙, 蜿蜒于崇山峻岭之间, 她是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精神的象征;东方明珠, 好像一枚待发的火箭, 矗立于黄浦江畔, 她是我国迈向现代化的见证;中关村, 宛如一座拔地而起的丰碑, 坐落于京北大地, 她是祖国未来发展的标志。

这段文字, 之所以大气磅礴、气势奔腾, 极富有文采, 确实与新颖独特的比喻和排比的运用分不开。如果不使用修辞格, 改用平铺直叙, 那么效果就差远了。

二、展示丰厚的文化底蕴

好的作文不仅词句优美, 而且内涵丰厚, 能够启发人们深入思考, 进而得到人生的教益。阅读面广、知识面宽、文化底蕴丰厚的学生要在符合题意的前提下尽情展示自己的才华, 这样做, 会使自己文章的语言随之明亮起来。

总之, 只要我们平时写作文时多注意在这些方面下工夫, 就一定能写出具有文采的作文。

作文文采 篇2

在一些优秀作文中,时常发现有些学生利用古诗文,适时引用,形成整句,既展示了考生丰富的文化底蕴,又展示了迷人的灵动风采。

例一:历史记下了无数这样的“呆瓜”。从“居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到“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从“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到“一腔热血勤珍重,洒去犹能化碧涛”。这些呆瓜们,为了一个可道而又不可道的“道”字,甘守清贫,粪土权贵,直至殉道,他们真是呆得可爱,可敬!(2000年陕西考生《答案在风中飘扬》)例二:屈原在其“联齐抗秦”的政治主张未被采纳却“忠而被谤”的苦难中,仍能“哀怨托离骚,孤忠报楚国”;司马迁因秉笔直书,“不溢美”“不隐恶”而遭受腐刑,却能“忧愁发愤,着成信史照尘寰”;杜甫虽“长夜沾湿”“布衾似铁”却依然“民间疾苦,笔底波澜”,吟诵出“大庇天下寒士”的千古绝唱。他们不是在时光的流逝中淡化苦难,而是用全部的热情和才智与命运进行了不屈的抗争,升华了自己也点缀了历史。

例三:如果有人问,“春天是怎样的?”丘迟会说“草长莺飞,杂花生树”;白居易说是“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苏轼说是“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李白说是“燕草如碧丝,秦桑低绿枝”;杜牧说是“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2000年广东考生《答案在风中飘扬》)

学生如果在作文中恰如其分地引用古诗词,将是增强文采的一种

好方法,特别是通过整句的形式来运用,那更能锦上添花。

中考作文整句运用得分技巧——排比式整句

排比式整句主要是通过修辞的方法来连缀展示。一是内容上排比,增强了丰富的内涵,二是意义上的递进,增强了说服力,渲染了气氛,提高了气势。

例一:苦难,对于天才是一块垫脚石,对于能干的人是一笔财富,对于弱者是一个万丈深渊成功,对于永不懈怠的人是一座里程碑,对于骄傲自满的人是一个包袱,对于不求进取的人是一桩祸患。对于志向远大的人是向上攀登的阶梯,对于心有小志的人是一生荣耀;对于胸无大志的人,无底深渊;对于努力者,奖励;对于耕耘者,收获;对于骄傲者,过眼云烟;对于目标远大者,小的驿站;对于奋斗者,一座灯塔;对于懒惰者,一个美丽的梦;对于奋进的人,另一段艰难跋涉的开端;对于知足的人,幸福的顶峰;对于失败者,遥不可及的梦想

例二:徒有万般“羡鱼”心,而无一丝“结网”意,结果定会一事无成。这道理虽然浅显,但实际上却不是每个人都能清楚认识到的。有的人希望成为爱迪生式的“发明大王”,可是却畏于钻研科学知识之难;有的人想继莫泊桑之后,再夺“短篇小说之王”的桂冠,但又慑于常年练笔之艰辛;有的人想一鸣惊人成为“音乐巨匠”,却惰于在五线谱的田地上埋首耕耘;有的人愿自己成为体育明星,却怠于“闻鸡起舞”进行训练。如此心怀鸿鹄之志,而身属燕雀之行,连一条小小的鱼都会捉不到,更何况要实现那恢宏的大志呢!

例三:世上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更不会有两双相同的眼睛。不同的国度给我我们不同的眼睛。或许大洋彼岸美利坚的阳光正在你眼中折射成永远活泼自信的微笑;或许北欧的冰雪正在你眼中融化为沉静与深邃;或许长江昆仑的清风正在你眼前幻化为中国式的内敛与神秘。不同的国度有着不同的土地,不同的风不同的雨不同的阳光,灌溉出不同的思维与精神,并在上面牢牢地打上了民族的标签。(2002年上海考生《解读世界的眼睛》)

例四:一位伟人说:“喜欢聆听的民族是一个智慧的民族。”狂妄自大的民族不喜欢聆听,只喜欢征服,他们的傲慢遮挡了他们的视线;闭关自守的民族不喜欢聆听,只会沾沾自喜,他们坐井观天,妨碍了他们的见识;急功近利的民族不喜欢聆听,只知浮在表面,他们浅尝辄止,缺乏深厚的内涵。因此,我们要学会聆听。这将使我们虚怀若谷,博采众长,锐意进取;这将使我们胸怀远大,视野宽广,开拓创新;这将使我们高瞻远瞩,潜心探索,内涵深厚。

排比,在考生的笔下演绎出那么多的方式,但更重要的是演绎出了深刻、丰厚,给人无限启迪。

中考作文整句运用得分技巧——比喻式整句

比喻式整句,就是运用一系列比喻,用形象、具体、感性的事物,来表达抽象的深邃的内蕴的语段。

例一:生活是什么?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有人说生活如酒。童年就像鸡尾酒,色彩斑斓,甜美之味令人回味;青年就像冰镇的啤酒,色彩浓黑,清凉的同时又让人觉得苦涩;中年就像烈性酒,纯净

无色,辛辣之味使你五脏六腑都会灼热;老年就像葡萄酒,久存弥香,滴滴让你感受到香中之甜。(《生活是什么》)

例二:梦是天边飘浮的一朵悠悠的黄云,梦是山沟里升起的一束淡淡的青烟,梦是巫山峡壁上缀着的那团闲适的白雾不知何时来,何时去,去向何方,梦是三月绚丽的风染绿了的秃枝,拂开了红桃白李银梨粉杏的芳裙,梦是一道伸向河里的若隐若现的彩虹„„”

例三:语文是那无声的冷月,是那静谧的荷塘,是秦皇岛外滔天白浪里的打鱼船,是那青天里的一行白鹭,是那沉舟侧畔的万点白帆,是那山重水复的柳暗花明。

例四:感动,如沁人心脾的甘泉,畅饮甘泉,我们的内心变的澄澈而又明亮。

感动,如熏人欲醉的海风,感受海风,我们的内心变的纯净而又宽广。

感动,如令人心折的白雪,领略白雪,我们的内心变的安静而又平和。

比喻,是令人遐想的,是文学语言的最好注脚。如果在高考中能够有一颗本色的心,有一颗捕捉自然的美丽的心灵,我们相信,一切美的事物都会在你笔下汩汩流出。

中考作文整句运用得分技巧——假设式整句

假设式整句,就是利用假设的句式来组织语段,利用排比推理的方式构成的相对整齐的句子。

例一:历史常给人以警示,假若当初商纣王能广开言路,察纳忠

言,何至于落得众叛亲离,葬身火海的下场呢?假若当初蔡桓公听从扁鹊的劝告,又何至于病入膏肓而一命呜呼呢?反过来说,假若当初齐威王不采纳邹忌的讽谏,又怎能使齐国“战胜于朝廷”呢?假若当初秦孝公不听商鞅之谏而实行变法,何以能称雄于六国呢?假若当初唐太宗不听从魏征的劝谏,又怎么能有“贞观之治”的政治局面呢?由此可见,不善纳人言者,亡;善纳人言者,昌。

例二:如果只看到太阳的黑点,那你的生活将缺少温暖;如果你只看到月亮的阴影,那么你的生命历程将难以找到光明;如果你总是发现朋友的缺点,你么你的人生旅程将难以找到知音;同样,如果你总希望自己完美无缺,假设你的这一愿望真的能如愿以偿,那么你最大的缺点就是没有缺点。

例三:如果说他的命运是那破旧的花架,那么因为他的坚强意志,变得繁花似锦,光艳夺人;如果说他的命运是那漆黑的夜空,那么因为他的坚强意志,变得繁星闪烁,熠熠发光;如果说他的命运是那贫瘠的土地,那么因为他的坚强意志,变得葱葱郁郁,油油翠绿。(《人生的斗士》福建考生)

例四:如果你选择的是翅膀,你将拥抱整个蓝天。

如果你选择的是鳍,你将亲吻茫茫碧海。

如果你选择的是四足,你将体味莽莽绿林。(山东2002年中考优秀作文《选择牢笼》)

中考作文整句运用得分技巧——对比式整句

对比式整句,就是用对比形式的整齐语句来构成语段,正反鲜明,从而收到突出文意、强化主题的效果。

例一:有人为民请命,鞠躬尽瘁;有人追逐名利,勾心斗角。有人信奉“人为财死,鸟为食亡”,有人恪守“毫不利己,专门利人”。有人选择平庸,有人拒绝平凡。美与丑,善与恶,全在一念间。遗臭万年还是流芳百世,轰轰烈烈还是平平淡淡,皆系于一瞬。(2002年考生)

例二:有所拒绝,才能有所追求。拒绝时髦,是为了追求个性的张扬;拒绝热闹,是为了追求宁静的生活;拒绝诱惑,是为了追求道德的完善;拒绝随波逐流,是为了追求独立的人格个性;拒绝同流合污,是为了追求高风亮节的品质„„我们拒绝卑躬屈膝、阿谀奉承的奴性,拒绝臣服邪恶、明哲保身的怯懦,拒绝巧取豪夺、唯利是图的贪婪„„拒绝假、丑、恶,追求真、善、美。拒绝的过程,是在放弃、抵制、批判一些东西的同时,选择、坚持、张扬了另一些东西。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获得了更多自由的空间,摆脱了身上的许多束缚,从而能够清醒地关照自身,参与社会。应该说,拒绝是生活的一项本领。

例三:面对纷乱的时代,孔子选择积极地入世传道,游说君主,教化人民,老子选择避世自清,以无为对有为。面对混乱的官场,李白高喊着“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骑鹿而去,王安石却吟着“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峰。”清者自清,洁身自好地奔波。不同的选择,但皆因内心的高洁正直而闪着各自缤纷的光彩。

中考作文整句运用得分技巧——转折式整句

例一:没有蓝天的深邃,可以有白云的飘逸;没有大海的壮阔,可以有小溪的优雅;没有原野的芬芳,可以有小草的翠绿。生活中没有旁观者的席位,我们总可以找到自己的位置,自己的光源,自己的声音。

例二:虽然你现在还只是一株稚嫩的幼苗。然而只要坚韧不拔,终会成为参天大树;虽然你现在只是涓涓细流,然而只要锲而不舍,终会拥抱大海;虽然你现在只是一只雏鹰,然而只要心存高远,跌几个跟头之后,终会占有蓝天。

例三:徒有万般“羡鱼”心,而无一丝“结网”意,结果定会一事无成。这道理虽然浅显,但实际上却不是每个人都能清醒认识到的。有的人希望成为爱迪生式的“发明大王”,可是却畏于钻研科学知识之艰难;有的人想继莫泊桑之后,再夺“短篇小说之王”的桂冠,但又慑于常年练笔之艰辛;有的人想一鸣惊人成为“音乐巨匠”,却惰于在五线谱的田地上埋首耕耘;有的人愿自己有一副郎平的“铁榔头”,却怠于无数次的扣杀训练。//如此心怀鸿鹄之志,而身属燕雀之行,连一条小小的鱼都会捉不到,更何况要实现那恢弘的大志呢!

中考作文整句运用得分技巧——对称式整句

例一:站在历史的海岸漫溯那一道道历史沟渠:楚大夫沉吟泽畔,九死不悔;魏武帝扬鞭东指,壮心不已;陶渊明悠然南山,饮酒采菊„„他们选择了永恒,纵然谄媚诬蔑视听,也不随其流扬其波,这是执着的选择;纵然马革裹尸,魂归狼烟,只是豪壮的选择;纵然一身清苦,终日难饱,也愿怡然自乐,躬耕陇亩,这是高雅的选择。在

一番选择中,帝王将相成其盖世伟业,贤士迁客成其千古文章。

例二:心的本色该是如此。成,如朗月照花,深潭微澜,不论顺逆,不论成败的超然,是扬鞭策马,登高临远的驿站;败,仍滴水穿石,汇流入海,有穷且益坚,不坠青云的傲岸,有“将相本无主,男儿当自强”的倔强。荣,江山依旧,风采犹然,恰沧海巫山,熟视岁月如流,浮华万千,不屑过眼烟云;辱,胯下韩信,雪底苍松,宛若羽化之仙,知退一步,海阔天空,不肯因噎废食。

例三:掩卷沉思时,首先从记忆的湖面泛起的,便是历史尽头那一道道光彩的背影。穿越时空的苍凉与沉重。抵达我们刻骨铭心的记忆深处。三国时的羽扇纶巾,先秦两汉的明月关,长安城上的紫气辉云,江河两岸的饿殍哀鸿,都在历史的书面中栩栩如生。假若记忆可以移植,我情愿在这一段凝重的记忆中感受民族的盛衰交替和前进之路的坎坷崎岖。当唐宋的光景一片歌舞升平,当忽必烈的铁骑驰骋中亚的土地,我们可以在那一段灿烂的记忆中激动欢呼、喜极而泣;当大清帝国的势力衰微,列强的屠刀残杀我中华儿女,我们可以在那一段痛心疾首的记忆中,唤起民族的觉醒,奋发图强,一雪国耻。正是这一串串凝血含泪的记忆给了我们顽强的斗志和坚定的信念,我们没齿不忘。(《铭记民族的苦难与辉煌——假如记忆可以移植》)

例四:生活如海,宽容作舟,泛舟于海,方知海之宽阔;生活如山,宽容为径,循径登山,方知山之高大;生活如歌,宽容是曲,和曲而歌,方知歌之动听。

例五:唐太宗接纳魏征等人的进谏,于是有了开明盛世;朱元璋

接受朱升“高筑墙,广积粮”的建议,于是也国泰民安。(《相信自己,也要相信别人》)

例六:生命犹如海洋,生活恰是轻舟,扬起思维的风帆,穿梭于人生的海洋。(《思维解读幸福》海南考生)

例七:班超投笔从戎,志在报国,在对匈奴一战中从容不迫,沉稳冷静,终弘扬国威,不教胡马度阴山。林则徐斩钉截铁,志在禁烟,在与洋人交涉中不卑不元,稳中含刚,终虎门销烟,让洋人胆战心寒。(《稳中求胜》江苏考生)

例八:诚信如海,可以容纳百川。得名,则可以名扬四海,流芳百世;得利,则可取之有道,泽被后世;得才,则可以匡扶正义,正道直行。(2001年中考作文《诚信—人生之本》

中考作文整句运用得分技巧——条件式整句

例一:只有我们愿意打开心内的窗,才会看见心灵的宝藏;只有我们愿意打开心内的窗,才会看见门外清明的风景;只有我们愿意打开心内的窗,人间的繁花满树与灯火辉煌才会一片一片飘进窗来;只有我们愿意打开心内的窗,我们才能坦然勇敢走出门去,一步一步走向光明的所在。

例二:面对大海,所有的侏儒都成了巨人;面对大海,所有的巨人都成了侏儒。只有面对大海,才能懂得什么时候浩瀚,什么是博爱;只有面对大海,才能感受什么是风险,什么是征服;只有面对大海,才能真正领悟什么是人生起伏,什么是潮起潮落„„(上海考生《面对大海》)

例三:只要你不拒绝小草的卑微,希望的田野不会拒绝你放飞的梦想。

只要你不拒绝雪山的巍峨,圣洁的雪莲就不会拒绝你内心的纯洁。

只要你不拒绝一步一个脚印的平凡,诱人的光辉就不会拒绝你对他们的拥有。

只要你不拒绝帮助别人的诚心,善良的人们就不会拒绝他们对你的喜欢。(甘肃考生《人生的内涵》)

中考作文整句运用得分技巧——因果式整句

例一:因为爱心,流浪的人们才能重返家园;因为爱心,疲惫的灵魂才能活力如初。渴望爱心,如同星光渴望彼此辉映;渴望爱心,如同世纪之歌渴望永远被唱下去。

例二:刘邦是幸福的,因为他胜利了;武则天是幸福的,因为她执政了;杨国忠是幸福的,因为他有权了。(《思维,请守住幸福》海南考生)

例三:雄鹰振翅高飞,划过长空。那一片湛蓝包容了它的不羁,承载了它的稳重,为此,蓝天才多了一分神秘,多了一分美丽。

鲤鱼摆尾洄游,穿透碧波。那一片汪洋容许了它的活跃,收留了它的灵动,因此,大海才多了一分迷人,多了一分澄澈。

黄鹂枝头高唱,划破密林。那一片苍郁容纳了它的不安,守护了它的机巧,于是,森林才多了一分深邃,多了一分安适。

彼此容纳,彼此和谐,这便是双赢的智慧。(2005山东考生《双

赢的智慧》)

中考作文整句运用得分技巧——判断式整句

例一:成熟是一种明亮而不刺眼的光辉,一种圆润而不腻耳的音响,一种不需要对别人察颜观色的从容,一种终于停止了向周围申诉求告的大气,一种不理会哄闹的微笑,一种洗刷了偏激的淡漠,一种无须声张的厚实,一种并不陡峭的高度。

例二:热爱是风,“贫穷而能听到风声也是好的”。热爱是雨,“有情芍药含春泪”。热爱是土,俯身就能抠出一把,哪一把土壤里没有先民的血汗和未来人的绿梦呢?热爱是云,仰首就能望到一片,哪一片云里没落过孩子的向往和老人的忆念呢?因为热爱,我们心存感激,因为热爱,我们满怀忧愤;因为热爱,我们甘于淡泊宁静的日子;也因为热爱,我们敢于金戈铁马去马革裹尸还。忍辱负重的生,生是热爱;大义凛然地死,死是热爱;清清爽爽,认认真真地活着,活着又何尝不是热爱!(《热爱生活》)

例三:生活中,我们需要崇高。有了它,我们就会摆脱平庸和空虚,甚至麻木。而且,你一旦有了这种认识,你就会发现崇高就在你的身边:它可能是一座高山,让你感受巍峨;它可能是一片大海,让你体会辽阔;它可能是一首交响乐,让你领悟激越;它可能是一座石雕,让你明白雄健;它甚至就是一个人,让你理解伟大与纯粹。(它可能是一阵风,让你感受凉爽;它可能是一眼泉水,让你品尝甘甜;它可能是一杯热茶,让你享受馨香;它可能是一朵花,让你欣赏鲜艳;它可能是一首律诗,让你体会缠绵)

例四:友情,是人生一笔受益匪浅的储蓄,这储蓄,是患难中的倾囊相助,是错误道路上的逆耳忠言,是跌到时的真诚的搀扶,时痛苦时抹去泪水的一缕春风。

爱情是人生一笔受用不尽的投资,这投资是生活中的细心照顾,是风雨路上的一把雨伞,是受伤时的万能药水,是流泪时可以依靠的一张臂膀。

诚信是人生一笔不可估量的财富,这财富是路上拾遗后的不私留,许下诺言后的不回头,是刘备三顾茅庐的真诚,是韩信一饭千金的热情。

文采——作文的制胜法宝 篇3

【摘要】如何让中学生的作文能文采飞扬,特别是在考试作文中用完美的文采打动老师,笔者对此作了详细的论述,并对问题作了举例说明。

【关键词】文采 作文教学 高考作文 写作技巧

根据高考作文评分控制组新近公布的图表,可以看出影响高三学生作文的因素主要有:思想内容、层次结构和语言表达,其中语言表达所占的比例最高,可见影响学生作文得分的最主要因素是语言表达。

而目前高三学生作文的现状令人担忧,其中最薄弱的环节也是语言表达。如何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就成了广大高三语文教师的燃眉之急。下面就这一问题提几点建议。

一、巧用修辞

运用修辞是使语言富有文采的最佳方式。常见的运用频率较高的修辞手法有比喻、拟人、排比,下面是几段运用修辞手法较成功的例子。

1.我的生命是一条船,母亲是长天,父亲是大海,老师是风帆,朋友是港湾。于是我有了无限的感动和无穷的幸福。岁月如歌,余音绕梁;好友如诗,句句悠扬。(比喻)

2.春天必然曾经是这样的。从绿意内敛的山头,一把雪再也撑不住了,扑哧一声,将冷脸笑成花面,一首澌澌然的歌便从云端唱到山麓,从山麓唱到低低的荒村,唱入篱落,唱入一只小鸭的黄蹼,唱入软溶溶的春泥,软如一床新翻的棉被的春泥。(拟人、比喻)

3.你向往山居的清净,就必须舍弃都市的繁华;你仰慕奋斗者的成功,就必须舍弃安逸闲散的生活;你希望走遍千山万水,就必须舍弃乡土乡音的温馨与柔美。(排比)

二、展开联想

学生作文语言枯燥的一个原因是思路不开阔。如果学生可以从话题出发,多角度的展开联想,往往会使文章内容充实、语言优美。下面是联想运用较成功的例子。

1.雪夜,该有多少点燃的蜡烛,在倾听着天空飘洒的言语;该有多少诗人升腾着灵感的火焰,澎湃着艺术的激情,吟唱“千树万树梨花开”的壮美;该有多少涌动的琴声用音符描绘着春的到来,再巧的手指怎能弹出落雪美妙的音韵;该有多少美妙的迎春花藤伸出梦境之外,每一处绽开的花蕾都酝酿着春的经历;该有多少爱雪的人想象落雪的情景,喜悦如雨,潮湿的心灵长出新绿的叶片;该有多少情人,借每一片雪花,飘飞着对爱情和人生的祝福。

2.快为你的父母尽一份孝心。也许是一处豪宅,也许是一片砖瓦。也许是大洋彼岸的一只鸿雁,也许是近在咫尺的一个口信。也许是一顶纯黑的博士帽,也许是作业簿上的一个红五分。也许是一桌山珍海味,也许是一双洁净的旧鞋。也许是数以万计的金钱,也许是含着体温的一枚硬币

3.对有缺憾的事物,我们必须学会包容,而不是求全责备。你若欣赏塞北的美丽雪景,就必须包容它难耐的严寒;你若品尝江南水乡的独特韵味,就必须包容它那潮湿多雨的天气;为了感受月圆的动人,就必须包容残月,包容乌云;为了领略昙花的绚美,你必须包容等待,包容时间

三、炼动词

动词在文章中的作用很突出,一些锤炼得很出色的动词往往会使文章生色,这也是“推敲”的典故能流传千古的原因,下面是一些动词锤炼的相当好的例子。

1.他们没有豪言,没有壮语,只是平静地将浓于血的情感缝进儿子冬日的棉袄,女儿夏日的裙衫。儿行千里母担忧,如果你是一只远离了母亲的风筝,那么你身后的蓝天就写满了母亲的叮咛。

2.如果我们惶惶不可终日,始终感到没有一个合适的位置,那么周围的一切就会变成主人,我们得跑前跑后地伺候着,我们得忽左忽右地奉承着,我们得上窜下跳地迎合着,我们得内揣外度地恭维着

3.无论什么样的故事,一逢上下雨便难忘。雨有一种神奇:它能弥漫成一种情调,浸润成一种氛围,镌刻成一种记忆。当然,有时也能瓢泼成一种灾难。

四、巧用名言警句

文章语言直白、平淡就显得没有意蕴,适时地运用名言警句式的句子,会使文章内容深刻,富有意蕴,收到言有尽而意无穷的效果。下面是运用名言警句较出色的例子。

1.认识自己是每个人的必修课,否则我们就会像乌云下生长的花儿,失去了充满阳光的世界。请牢记:是鱼儿,就不要向往天空;是鸟儿,就不要憧憬海洋

2.华子翻身下炕,打开灯,在日记本上郑重写道:青春是追逐太阳的壮丽,绝不是守侯月亮的无聊,我永远是大山的儿子。

3.有时,外面下着雨心却晴着;又有时,外面晴着心却下着雨。世界上许多东西在对比中让你品味。心晴的时候,雨也是晴;心雨的时候,晴也是雨

如果教师从运用修辞、展开联想、锤炼动词、巧用名言警句四个方面对学生进行语言的专向训练,就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如何使作文有文采 篇4

一、善于运用多种修辞方法

(一)比喻。

丰富精妙的比喻,就好像《天方夜谭》里的神灯一样,具有无比神奇的艺术力量,它可以使深奥变得浅显,抽象变得具体,直露变得含蓄。用在散文中,能使语言更生动更形象;用在议论文中,能使说理更深入更透彻。

例如:理想是前进的航标,实干是扬帆的航船;没有航标,航船就会触礁沉没;有了航标,没有航船也达不到目的。想盖大楼,必须有坚实的基础;想要流长,必须有不竭的源泉;要成为一个有作为的人,必须有把理想变成现实的精神。

(二)排比。

排比往往给人以一气呵成之感,节奏感强,作用是增强语言气势,加强表达效果,多用于说理或抒情。用排比说理,可以把论点阐述得更明确,更透彻;用排比抒情,可以把情感抒发得淋漓尽致。

例如:请凝视长江,你会忘掉失落,拥有新鲜的血液;请凝视大海,你会忘掉酸楚,拥有宽广的胸怀;请凝视高山,你会忘掉悲伤,拥有高大的形象;请凝视远方,你会觉得所有的挫折和痛苦都不值一提,你就会拥有世界,拥有温暖的阳光。

(三)对偶。

对偶是将字数相等、结构相同或相似的两个词组或句子成对地排列起来的修辞法。对偶的句式看起来整齐美观,读起来也铿锵有力,便于记诵。它的特点是句式整齐匀称,语言节奏鲜明;音调铿锵和谐,富有音乐之美;表意凝练,抒情酣畅。

例如:朝看晨鸟啼柳绿,夕看晚霞染山红;晴看日丽天高远,雨看船行水迷蒙;春看雏燕吻桃红,夏看荷风剪莲舟,秋看风凉月如钩,冬看雪白洁如玉。

(四)对比。

对比手法在写作中运用得当,可以增加文章的可读性和深度。同时运用对比可以更好地突出文章的中心,让读者更好更快地把握住文章的意蕴。

例如:静物是凝固的美,动景则是流转的美;直线是流畅的美,曲线则是婉转的美;喧闹的城市是繁华的美,宁静的乡村则是淡雅的美。

二、引用或化用古诗词

准确又丰富地引用古诗中的名句,既能充分表达作者的感情,又能显示出作者深厚的文学修养,一举两得,效果非常好。

例如:生命就是龚自珍“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的献身精神,生命就是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浩然正气,生命就是苏东坡“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的超脱与豁达,生命就是杜甫“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的无奈与感伤。

三、善用铺垫、映衬

如果只有红花而无绿叶陪衬,花也将显得单调。在写作中,如果仅把要表达的意思直接传出,文句就会显得单调、乏味。作文时,我们何不采用铺垫、映衬的手法呢?先确定好要表达的中心意思,然后展开联想,从不同的角度进行铺垫,然后推出自己要表达的主旨句,这样就更有韵味和文采了。

例如:花朵把春天的门推开,绿荫把夏天的门推开,硕果把秋天的门推开,飞雪把冬天的门推开,真诚把友谊的门推开。

四、灵活运用句式

汉语的句式丰富多彩,且灵活多变,同一个意思,可以用多种不同的句式来表达,而不同的句式表达效果也不完全相同。因此,选择善于变化的句式,也是打破言语呆板枯燥,使语言臻于生动的一种方法。

(一)将陈述句改为反问句。

反问句与陈述句,表达的语意可以相同,但反问句比陈述句更肯定有力,往往既能强调主旨,又能表达强烈的感情。

原句:人们常常称赞成功者是英雄,而很少想到失败者。其实,称赞他们,是因为他们有着坚忍不拔的意志,他们顽强进取的精神令人感动。一个失败者如果有与成功者同样的意志和精神,他就值得歌颂,他就是英雄。

改句:人们常常称赞成功者是英雄,很少想到失败者。其实,称赞他们,不正是因为他们有着坚忍不拔的意志吗?不正是他们顽强进取的精神令人感动吗?一个失败者如果有与成功者同样的意志和精神,难道他不值得歌颂吗?难道他不是英雄吗?

(二)整句使文句整齐,散句使文意流动。

句子有长有短,结构也各式各样。整句指的是句式比较整齐的句子,例如排比、对偶等,散句则是句式比较自由的句子,句式灵活多变,长短句相间,整散句结合,以求语言的跌宕回环美。

例如:我不愿迷恋“秋天漠漠向昏黑”的黯淡情调,也不愿感叹“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的凄清无奈,更不愿“为赋新词强说愁”让金秋笼罩愁绪。正如陶渊明偏爱菊,我独爱那一片火红的枫林,秋风萧瑟,枫叶随风轻摆,那红是激情,是斗志,是积蓄力量抵御寒冬的准备,是走向成熟的韵味。品味金秋,品尝硕果,这是怎样的一种喜悦!

公益广告-作文文采训练 篇5

活动目的:

1.培养我们课外学习语文的兴趣,养成随时积累语言素材的习惯。

2.撰写广告词,帮助大家树立“学以致用”的学习观。

3.在活动中培养同学们的`集体合作意识及竞争意识。

教学过程:

一、欣赏精彩广告

精彩精彩公益广告网址推荐

1.非典公益广告

2.如果有一天他成了光头

3.media.sohu.com/10/14/subject209261410.shtml

4.beijingci.net/r1.html

5.www.pconline.com.cn/pcedu/carton/qian/10305/170594.html

6.www.csbt.org.cn/works/flack/06.htm

二、概括广告特点

公益广告的语言特点:

1.深刻揭示本质,透彻剖析事理;

2.高度艺术浓缩,巧妙含蓄比喻;

3.适度的夸张,精辟的警策。

一般通过以下方面表现:

(1)、巧用修辞

(2)、巧用成语或俗语

(3)、以情动人

三、实战演练――拟广告词

1.拟一则关于生命意义的广告

2.拟一则呼吁和平,反对战争的广告。

3.土地、矿产、水等自然资源是人类生存发展的基础,我国矿产资源虽然丰富,但人均占有量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58%。更为严重的是,相当部分的矿产资源利用粗放、浪费,环保手段落后。请拟一则保护环境的广告。

让作文的语言文采飞扬 篇6

一、巧用修辞

“修辞是作文的魔水。”若能将这些“魔水”恰当地洒在作文上,就可点石成金,能让文章的语言熠熠生辉。

比喻,能化平淡无奇为生动有趣,将抽象的事物具体化。用得好,则生动活泼、清新明快。如:我们的生活,似一条潺潺流淌的小溪,它恬畅欢快地奔流着,洒一路欢歌笑语。十五、六岁是花季、雨季、像花儿一般绚丽、像朝阳一样蓬勃。(《欢乐与我们同在》)

排比,可以把论点阐述得严密透彻、将情感渲泄得淋漓尽致。用得好,则气势磅礴、一气呵成、动人心魄。如:我们下了一盘又一盘,时而以大局为重,举重若轻,弃车保兵;时而微毫必争;时而策划大火拼,杀它个天昏地暗,鬼神皆惊;时而忍一时之气,大踏步后退;时而巧设陷阱,智擒相马;时而奋勇冲杀,逼皇杀卫,杀它个片甲不存;时而轻乱冒进,失子伤神,后作巧妙周旋,终于柳暗花明……(《奥妙无穷的64格》)

比拟,可以把喜爱的事物写得栩栩如生,情趣盎然,让人倍感亲切;把憎恨的事物写得丑态毕露。用得好,则活灵活现,静态的事物动态化。如,在家中,父亲是鞋子,母亲是袜子,而我是藏在他们层层保护下的脚,下雨的时候,鞋子为我挡风遮雨,走路的时候,袜子为我减少磨擦,而平时,我会老实地呆在里面。(《感激的理由》)

对比用得好,则美丑尽显,相得益彰;对偶用得好,则整齐优美,新鲜灵动,……,只要运用恰当,修辞手法各有各的精彩。

二、锤炼字词

要使作文语言新颖脱俗,富有文采,必须注意锤炼字词,尤其是对动词和形容词的锤炼。

动词能使笔下人物鲜活灵动;动词能增强事物的声势和气魄。形容词妙用也别具情态。如“爷爷站如一轮弯弯的月亮,目送着孙子远去。”句中动词和形容词的精心锤炼,使得句中“爷爷”的形象如一尊雕塑凸现于眼前。

三、适当使用拟声词、叠音词

拟声词可以生动形象地摹拟出事物的声音,让人有身临其境之感;叠音词的使用,既能表达文意,又使文气舒展、音韵和谐,必能增强语言的文采。

朱自清的《荷塘月色》中用如:蓊蓊郁郁、远远近近、高高低低、隐隐约约、田田、粒粒、缕缕等三十多个叠音词,既加强了语音,又使语句的音节和谐舒缓,读起来铿锵有声、清脆悦耳,为文章增色不少。

四、巧用文言

在行文中适当巧妙地嵌入学过的文言词语,能使文章更具美感和文化品位。

古人说“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即使君子,也难免有过,不同的是“过也,人皆见之,及其更也,人皆仰之”而已。古代帝王置谏官,自己有了错误,臣下可以进谏。……(《纳谏与止谤》)这一段把文言词语与现代汉语恰到好处地结合在一起,产生了一种特殊的评议表达效果,令人感到庄重典雅。

五、借用诗词

诗词名句,历来具有表达精练,含义深刻,脍炙人口、深入人心等特点。借用得好,往往有助于表达的精练和生动,必能使文章神采飞扬,意蕴深刻。

写景状物时,若能巧妙地结合田园、山水诗句、景物会变得内涵丰富;说理辩论时,若能借用发人深省的哲理诗名,有如撞钟击鼓,振人发聩;抒发情感时,若能巧妙地借用前人之抒情气息浓郁的诗名,必能收到情真意切,文采飞扬的好效果。

“语言是文学的基本材料,文学是语言的艺术。”一篇文章要给人好感乃至美感,就必须要有好的语言。让作文的语言文采斐然,虽不是一蹴而就的事,但是只要我们肯下功夫,多注意观察生活,感受生活,多读多记,多写多练,相信定会让作文的语言文采飞扬。

高考作文如何展现文采 篇7

语言能力是高考作文各种能力中最基本、最稳定的能力, 作为即兴的应试之作, 高考作文首先吸引阅读老师眼球的, 也应是语言。正如《疯狂作文》 (2010年9月号) 阅卷者所言:“高考阅卷, 老师主要依赖语感, 一读就能迅速判断出文章的等级。优秀作文的语言会让阅卷老师感觉到生命的律动, 给人以灵动、清新之感, 语言老道, 精华尽现。考场作文语言有情味, 就有了亮点, 自会令阅卷老师眼前一亮, 心情大悦, 高分连连。”相反, 那些语言干瘪、缺乏美感、不生动、不形象、没文采的文章, 往往因不能引起阅读的兴趣而被打成低分。

或许有同学会感到为难, 认为语言表达能力不是一朝一夕能提高的。然而, 学生如果能熟练地掌握以下一些语言技巧, 并且运用到考场上, 也能使自己的高考写作语言取得意想不到的收获。

一、运用修辞:善用修辞添文采

修辞是语言艺术的花朵。善于写文章的人都会巧妙地运用修辞为自己的文章增色。恰当的比喻, 生动的拟人, 奇特的夸张, 工整的对偶, 精当得体的引用, 气势磅礴的排比, 像一颗颗珍珠在文章里闪光。

修辞用得好, 可以变抽象为具体, 变枯燥为生机, 增强作文语言的表现性、形象性。的确, 善用修辞, 文章就会显得内容丰赡、气势充沛、辞采华茂、形象富丽。高考佳作几乎都是综合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的, 如:

风若遥远的回音, 追着梦的翅膀, 在亘古不变的神话里寻找一个金碧辉煌的王朝。她是史册里深藏的墨迹, 带给人无法言说的美丽和忧愁;她是云彩里篆刻的记忆, 留给世间难以忘却的厚重和大气。宛如宝剑上镶刻的星辰, 恍若皇冠烘托的太阳, 一袭轻纱下的曼妙舞蹈, 摇醒了一个盛世的传说。古老的风铃开始变奏, 浑厚如黄钟大吕的音符直贯苍穹。是你吗, 唐朝? (2007年高考山东卷《永远令人陶醉的王朝》)

本段运用一连串比喻、拟人、排比、对偶、博喻和反问, 写出了唐朝的书香墨色, 写出了唐朝的五彩星光, 写出了唐朝的轻盈婀娜, 写出了唐朝的清脆浑厚, 写出了唐朝的厚重大气。

二、活用句式:长短整散显灵动

所谓“句式灵活”, 就是指根据中心内容的需要灵活地运用多种句式。一篇文章, 一段话, 选择句式, 要根据表达的目的和具体的语言环境, 灵活变换, 综合使用, 这样, 能使语段更为和谐流畅, 从而达到文采飞扬。运用长句短句结合、整句散句搭配, 使语言摇曳多姿、参差错落, 从而增添文章旋律感和音韵美, 给人一种审美愉悦。长短结合, 错落有致, 对句并用, 工整和谐。整散句结合, 能使句式灵活多变。例如:

抵达成功的路上, 有太多的风雨雷电, 太多的暗礁险滩。有了希望, 才有勇气去面对;有了希望, 才会在犹豫之时坚定地选择继续;有了希望, 才能在孤单困苦之时甩掉泪水昂头前行。就像孱弱的小草, 等待着春天, 坚守着成长的信念, 才能在温暖的季节里变绿, 生长……面对挫折, 选择勇敢地跳过;面对失败, 学会用笑容稀释;面对黑暗, 选取希望的火把照亮! (2008年高考山东卷《寒冬·暖春·希望》)

本文段词汇丰富, 选配精当, 句式变化灵活, 长短句、整散句交错运用, 灵活达意。如“有了希望……有了希望”以及面对挫折……面对失败……”属于结构整齐句式, 但这两个整句中间又插有“就像孱弱的小草……”一句, 整齐中富于变化, 气韵流畅、节奏和谐。

三、巧借引用:巧引诗文厚底蕴

诗词名句本是中国文化的精粹。近几年很多高考高分作文意韵丰沛、妙语连珠, 很大程度上归根于诗词名句的运用。五千年的文化积淀、贯通中外的名人名言, 已经成为高考作文中最亮丽的风景。古典诗词中许多佳句脍炙人口, 意境深远, 若能在文章中适当地引用或化用, 就能够增添文章的文化底蕴, 使作文文采斐然;名言警句含意丰富、耐人寻味, 若在文章中巧妙地加以引用或化用, 就会使文章隽永深刻。这样既能体现出学生较为深厚的文化修养, 又能给人以艺术的冲击与感染, 作文的语言自然拥有了深刻的内涵和表现力。例如:

从“路曼曼其修远兮, 吾将上下而求索”的屈原, 到“欲为圣明除弊事, 肯将衰朽惜残年”的韩愈;从“人生自古谁无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文天祥, 到“苟利国家生死以, 岂因祸福避趋之”的林则徐……他们都代表着民族精神。从孔子到司马迁;从庄子到陶渊明;从“竹林七贤”到李、杜、欧、苏;从元曲到《红楼梦》……他们都代表着民族的智慧和心灵。 (2008年高考上海卷《他们》)

作者对诗文名句信手拈来, 随意组合而不显凌乱, 文段摘引确切得当, 丝毫不见牵强敷衍之感。作者在从容的叙述中, 将大量诗文、妙语巧妙地融合到自己的文章内, 彰显了深厚的文化底蕴, 令人过目难忘, 印象深刻。

要使学生的考场语言亮丽, 方法远不只以上三点。教师应当引导学生大胆地探索更多的使语言亮丽的方法, “用自己的眼睛去看别人见过的东西, 在别人司空见惯的东西上能够发现出美来。”

中考作文如何铸造语言文采 篇8

纵观历年来中考作文的失败之作, 多是词汇贫乏, 句法呆板, 用词不当, 行文啰嗦。

怎样才能够让中考作文以优美的语言文采使阅卷者为之陶醉呢?

一.锤炼“金刚钻语言”

列夫·托尔斯泰提出:应多用“金刚钻的语言”进行创作。所谓“金刚钻的语言”笔者认为是高度锤炼的词语句子, 或者为蕴含人生哲理的警策句子, 或者开门见山, 或者画龙点睛, 或者重点描摹。如片段作文“生命是勇敢的。像那山涧的瀑布, 呼啸而奔腾, 即使来到悬崖边, 即使跳跃的阳光嘲笑它的痴傻, 也义无反顾。因为他深知, 瀑布的壮美便在那股股山泉溅起水花的一刹那, 所以他会跳下去, 勇敢地迎接礁石的击打。”

精致的描写, 灵活多变, 文采飞扬, 让人赏心悦目。

二.修辞是作文的“魔水”

有人说:“修辞是作文的魔水。”如果这些“魔水”能够恰当地应用在作文上, 就可以点石成金, 化平凡为神奇。这样既可以增加文章的生动性、形象性, 也能够平添文章的色彩与气势, 使人受到强烈的感染。

妙用比喻, 意蕴生动, 清新活泼;妙用设问, 奇警醒目;妙用排比, 气势如虹, 震人心魄;妙用拟人, 活灵活现, 独具一格;妙用对比, 美丑尽显, 相得益彰。妙用引用, 文章添香, 意蕴丰富;

写“梦”为主题的文章, 一个考生写出了这样的题记:“梦, 寄寓着人最深情、最渴慕的东西。在我的梦乡里, 就洋溢着幸福的微笑, 流淌着希望的泉水, 滋润着理想的花朵。”这样精彩的题记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 增添了题记的魅力, 丰富了文章的内涵。

如《诚信———世间最美的》的开头:“盈盈月光, 我鞠一捧最清的;落落余晖, 我拥一缕最暖的;灼灼红叶, 我拾一片最热的;萋萋芳华, 我摘一束最亮的。漫漫人生, 我采撷世间最美的———那弥足珍贵的———诚信。”用诗化语言构成一组排比, 既有节奏感又有文采感, 并紧紧地扣题。

运用比喻。如:“人生如广阔的大海, 人便是大海中的一叶小舟, 大海没有风平浪静的时候, 所以人也总有欢乐和忧愁。

不过在这里需要强调的是, “魔水”是不能乱洒的, 否则一切都会变形走样。

三.妙用诗文, 文采飞扬

把一些经典古诗词、警句、歌词、熟语等巧妙运用到文章中, 必能够让阅卷者为之一振, 读之诵之不忍弃之。如《语文从我身边轻轻走过》的片段:“楚大夫江畔沉吟‘吾将上下而求索’, 九死不悔的音韵令人荡气回肠;楚霸王水边悲歌‘虞兮虞兮奈若何’, 闻之令人凄婉断肠;岳将军大呼‘精忠报国’, 纵然马革裹尸, 葬身狼烟, 依旧傲骨铮铮。”小作者信手拈来的诗文, 为文章填色不少。不过诗文的运用要服从于文章主旨表达的需要, 而不是一味地炫耀堆砌。

四.语言新潮, 亮人耳目

新的时代, 新的观念, 新的词汇源源而来。如“给力”、“羡慕妒忌恨”、“神马都是浮云”、“正能量”、“元芳, 你怎么看”、“舌尖上”、“躺着也中枪”、“高富帅”、“压力山大”, 等等。考生在作文中, 适当地运用这些时尚、新潮的语言, 会使文章新颖别致, 富有生活气息, 令人耳目一新。但是一些网络流行语, 过于粗俗或者没有被大部分群体所认可, 这样的网络流行语就要少用或者不用。要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网络语言, 关键要提高学生的语言审美能力, 教会他们从网络语言中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并从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历史内涵的名篇佳作中汲取营养。

如何让初中生的作文文采飞扬 篇9

一、观察生活, 锤炼语言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要阐述事物, 必须首先认识它们, 了解它们, 这惟有下功夫去观察。可见观察的重要。观察是人脑通过感官对客观事物的感知活动, 是记忆、思维、想象、表述等一系列写作活动的基础。如何在观察生活中锤炼语言?首先要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 关心生活, 热爱生活;然后捕捉生活中的“语言”积累, 锤炼。

(一) 留意人物语言

要求学生善于留意生活中各职业人物的语言, 感受一些语言特色。如文人的咬文嚼字、表达严谨, 商人的斤斤计较、善于言谈, 农民的粗俗、率真的交谈等;又如口语通俗、诙谐、亲切, 书面语的儒雅、准确、顺畅等。特别是关注不同性格人的个性化语言, 如势利人交谈、仗义人言谈、憨厚人对话、狡猾人狡辩等。通过观察, 去其糟粕, 取其精华, 记下这些人语言“闪光点”———精华。学生如果在生活中积累了人物的个性化语言;写作时, 就会灵活运用, 也容易锤炼出精美语言。

(二) 关注情景语言

生活中, 大大小小的事、一个个情景如同一幅幅多彩的画, 在我们眼前闪现, 有的闪烁着时代的光芒, 有的透露出虚假与丑恶, 有的渗透着真诚与美好;其中有人的酸甜苦辣, 有人的悲欢离合, 有人的成败与得失等。我们让学生关注这“一幅幅多彩的画”。在关注中, 我们可以评价情景语言, 如一个小站送别的场景, 送别人说了些送别的话, 恰当吗?又如小孩玩耍的一个场面, 小孩子的口语表达怎样?转化成书面语呢?在关注中, 我们也可以锤炼语言, 例如用一句话生动地概括小孩玩耍情况;或者用几句话描绘小孩玩耍情景, 力求把情景内涵表达得贴切、生动。

情景语言, 电视剧中也有。教师要求学生在欣赏电视剧的精彩情节时, 注重品味剧中人物语言的精妙, 日积月累。在写作时, 学生写到相关的情景 (或场面) , 电视剧的情境会浮光掠影, 剧中人的话语在耳边回响, 这为学生语言的准确运用提供借鉴的材料。

(三) 推敲生活语言

生活中语言稍纵即逝, 人稍不留意, 很快就会忘记。因此除了要求学生积累生活中语言“闪光点”外, 还要进行推敲、锤炼。例如, 生活中听人讲“江西人不怕辣”。这“不怕辣”是表示对辣味的喜爱。若稍作推敲———把三个字倒换一下, 就会出现“怕不辣”和“辣不怕”两个词, 那么这两个词可替换吗?我们通过推敲, 就会知道不可以替换, 因为“怕不辣”表示了对辣味的偏嗜, 惟恐辣得不够;而“辣不怕”则表现了在“赛辣”中的拼命之态。又如, 餐馆服务员与客人对话。客人问:“有什么可吃的?”服务员说:“吃什么有什么!” (如果服务员的回答改为“有什么吃什么”, 表意就不同了。) 再如, 生活中听到“说不好”、“不好说”和“不说好”, 说话者用得是否恰当, 通过推敲, 记忆更深刻, 也是锤炼语言的好途径。

文学作品来源于现实生活而又高于生活, 所谓“世事洞明皆学问, 人情练达即文章”。通过观察生活, 锤炼语言, 让学生更有文采。

二、学习技巧, 用心表达

让学生有文采, 教师要结合教材教学生一些写作技巧, 同时也让学生感受语言的精美———形象美、朴实美、鲜活美、音韵美等。

(一) 学习修辞, 生动表达

充分运用各种修辞手法可以增强语言的绘形效果、表意效果和审美效果, 从而增加文采。常见的修辞手法有比喻、拟人、借代、夸张、对偶、排比、反问、设问等。例如, 善用比喻, 会收到生动、形象的效果。这样的文章很多, 契诃夫《变色龙》中 “商店和饭馆的门无精打采地敞着, 面对着上帝创造的这个世界, 就跟许多饥饿的嘴巴一样;……”其中用了比喻 (“商店和饭馆的门”像“饥饿的嘴巴”) , 形象地写出萧条的景象, 暗示俄国人民生活贫困, 社会死气沉沉;“商店和饭馆的门无精打采地敞着”也用了拟人修辞, 生动地写出市面的萧条。

又如朱自清的《春》, 是一篇优美写景抒情散文, 它生动形象地描绘了春回大地、万物复苏的景象, 赞美了春的活力以及给人们希望和力量。描绘春天的蜜蜂———“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 ……”, 用了拟人修辞手法, 一个“闹”字, 既写了蜜蜂在百花中争喧的情景, 又写了充满生机的气氛, 给人春意盎然的感受。写“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 也用了拟人的修辞。“偷偷”写出了小草钻的情态, 神不知鬼不觉;“钻” 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春草的挤劲, 表现了春草旺盛的生命力。

(二) 巧用词语, 传神表达

教材中许多典型的例子体现用词精当、巧妙, 表达准确、传神。因此教师要充分利用好教材, 让学生体会用词巧妙, 学会传神表达。例如朱自清《背影》中“爸爸给我拣了一个靠窗的座位……”, “拣”字用得巧妙, 朴实中见真情, 传神地表达出父亲对儿子无微不至的关怀, 爱子情深。又如鲁迅《故乡》中的“他扫开一块雪, 露出地面, 用一枝短棒支起一面大的竹筛来, 下面撒些秕谷, 棒上系一条长绳, 人远远地牵着, 看鸟雀下来啄食, 走到竹筛下的时候, 将绳子一拉, 便罩住了。”这一句话用了一系列动词 (“扫开”、“支起”、“撒”、“系”、“牵”、“拉”) , 用得准确、传神, 给读者展现了一幅“雪天捕鸟图”。

在遣词造句中, 巧用音节的整齐匀称和叠词、拟声词, 可以使表达更传神。在作文的句子中注意单音节和双音节词的配合, 可以使语句整齐匀称、节奏感和语气增强。如朱自清《春》的语句———“桃树, 杏树, 梨树, 你不让我, 我不让你, 都开满了花赶趟儿……” (词语的音节由少到多, 整齐匀称, 上口顺耳。)

(三) 变化句式, 灵活表达

一篇文章如果在遣词造句方面能够富于变化, 整句与散句、长句与短句, 灵活使用, 语言会摇曳多姿, 产生一种特殊的美感。短句简明, 紧凑, 明快有力;长句舒缓, 细腻, 表意严密精确;整句结构严整, 音韵和谐, 气势贯通;散句灵活自然。例如《蒲柳人家》中“何大学问人高马大, 膀阔腰圆, 面如重枣, 浓眉朗目, 一副关公相貌”。这句子讲究押韵和对偶, 多用四字句, 骈散结合, 读来抑扬顿挫, 很有节奏感。

此外, 还可以引用古诗词、名言警句和典故等。在作文中适当引用古诗词, 会使文章的语言锦上添花;运用名言警句, 使文章的意义表达得更深远, 耐人寻味。历史典故是先哲们智慧的结晶, 是历史留给后人的宝贵遗产, 适时引用, 会使文章更有说服力, 内涵更丰富。

三、强化训练, 张扬个性

结合教材教学生一些表达规律和技巧外, 教师还要对学生进行强化训练。训练方式多种多样, 如赏析式、指导式、评改式、反思式等。训练的内容可以分类或者分专题, 如鲜活语言、朴实语言、形象语言、个性化语言等。训练前, 要准备充足, 选好典型材料;训练时, 采用片段作文训练效果更好。

(一) 赏析式, 训练鲜活语言

赏析式, 就是引导学生赏析语段, 再仿写, 然后评点, 达到赏练结合目的。例如采用赏析式训练学生鲜活、朴素的语言:先讲清怎样是鲜活、朴实的语言, 再出示范例 (语段) ———我小时候, 我觉得爷爷有个可笑的习惯。每次吃完饭后, 爷爷都要伸出长舌头把碗舔了一遍, 然后把胡子上的饭糊用手捋一捋, 再把嘴抿一抿, 最后掏出手绢把手擦一擦。我问:“爷爷你是狗变的吗?”爷爷一惊又一笑, 说:“不是。”我又问:“不是狗变的, 为啥像狗一样舔碗?”爷爷一手捋胡须, 一手摸着我的头, 仰起脖子哈哈大笑。

接着, 引导赏析:习作中, “我”以“儿童的视觉”写爷爷舔碗的习惯。爷爷舔碗动作神态在“我”的眼里是“可笑”的, 正是这舔碗细节, 再现了爷爷的形象, 表现了爷爷爱惜粮食的品质, 展现了爷孙俩逗乐的画面;也真实地表达出儿童好奇、直率的童心。语言朴素、鲜活。

赏析后, 学生练习———以鲜活、朴素的语言回忆自己小时的事儿 (写一片段) 。大部分学生写得较好, 其中一位写得最好:“小时候, 我常领着一群小伙伴到我家院子里玩, 有时还拿起一些瓶呀罐呀, 从院子的破水缸里舀水嬉戏, 和泥浆, 做泥饼, 捏泥碗、泥人……院子被我们弄得脏兮兮的。一下雨, 院子里坑坑洼洼、泥泞不堪, 好几次我摔得像个泥娃娃, 弄得妈妈哭笑不得。雨后, 妈妈经常把一些砖块填在走道上, 以免我走路不小心滑倒。”

训练中, 我让学生明白:鲜活的语言是相对“陈词滥词”而言, 要求写作恰当用新词汇, 体现鲜明时代特色, 善于用上富有生命力的词语, 巧妙运用, 给读者以耳目一新之感。朴素的语言不是简略平淡的语言, 它往往是把原来深藏难懂的东西变得简练, 易被别人理解。朴素的语言不是垂手可得的, 它比瑰丽多姿的语言更需要功夫。

(二) 指导式, 训练形象语言

指导式训练, 就是以学生练为主, 教师指导为辅。先给出练的要求;学生在练中交流, 教师适时引导;学生在练中完善自己的作品, 掌握写作技巧。例如用指导式训练形象语言。一次, 我要求学生“用比喻、拟人、对比等修辞, 发挥想象、联想, 写一段描写日暮或夜晚的景色”。学生先自己写 (教师边提示:形象的写景语言, 用词准确, 多用修辞, 写景细腻, 多感官描写等) ;接着与同桌或邻桌交流, 自己修改;接着教师抽查个别学生的作品班内交流, 点拨;然后学生继续修改、完善;最后选出典型作品分析、质疑解疑。

训练中, 学生作品完成得比较好, 有的描写细腻, 有的写景逼真, 有的情景交融、用词形象生动, 达到身临其境的效果。如两位学生的写景片段:

学生1:夜幕降临了, 黑蓝的天空, 像清澈的水洗过一样, 水灵灵, 净净的, 柔和安宁, 神秘庄严;没有月亮, 没有浮云, 没有萤火虫。星星眨着眼睛, 好像点缀在苍穹上一颗颗闪烁的小宝石。

学生2:大山、小河、丛林、房子……全都朦朦胧胧, 像是蒙上了一层美丽的黑纱, 黑得有层次:炭黑的山岭、蓝墨的丛林、淡墨的小河, 还有泛着黑灰色的房子, 美得像浓淡相宜的中国山水画。黑夜并不静, 悠扬的泉鸣, 若隐若现;蟋蟀轻唱, 柔软飘渺……天籁之音, 在神秘地飘逸着, 流动着, 变化着。

(三) 评改式, 训练个性化语言

语文课程标准 (实验稿) 中指出, 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 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这体现了作文的个性化, 也体现了作文个性化语言。在作文训练中, 我们可以采用评改式, 训练个性化语言。

评改式, 是指教师在作文评改中, 充分挖掘学生作品中个性化语言, 分析、总结, 分别展示优秀和较差的作文片段, 让学生比较、领悟, 正确地看待自己的作品, 会区分好与坏, 从而扬长避短。例如, 一次训练中, 我选取学生作品中个性化语言片段与学生分享:

1、个性化语言———引用古诗文。“‘天街小雨润如酥’的春天, ‘映日荷花别样红’的夏天, ‘霜叶红于二月花’的秋天, ‘北风吹落雪纷纷’的冬天。你无时无刻在我们的身边, 默默地守候着……”———《呵护》语段 (诗词佳句, 增加文采, 给人以深度感、厚度感, 增强感染力。)

2、个性化语言———善用修辞。“田野里, 一碧万顷, 微轻轻地吹着, 禾苗舞动着, 似一张起伏变化的绿毯。一会儿, 下起了毛毛雨, 水汽弥漫, 禾苗贪婪地吮吸着雨露, 焕发生机, 真是一幅‘春雨润物’图啊!”———《初春》的语段 (拟人、比喻用得恰当, 生动地写出初春田野的特点。)

3、个性化语言———句式灵活。“出去走走, 我对自己说。我漫步在小溪旁, 小草抽芽, 溪水清澈, 鱼儿嬉戏;古柏的落叶堆满了溪底, 溪水缓慢地流动着, 流动着, 直到撞上了石头才不情愿地发出“咚”的一声。这是春天吗?”———《寻找春天》的语段 (整句和散句交错使用, 呈现出一种整齐错落之美, 质朴之美。)

4、个性化语言———用词生动。“无边的云卷云舒, 庭前花谢花开, 窗外月影月缺, 哦, 原来是你, 向我传递着美好的一切。”———《传递》语段 (用上精妙、传神词语, 具有形象性, 富于表现力。)

当然, 个性化语言类型还有诗化语言、化用典故、精当用词等。同时, 上述几种语言训练形式可以灵活采用, 在训练中必须要让学生明白:多彩的语言要为表达中心服务, 这才让文章锦上添花。

作为语文教师, 要引导学生善于观察生活、热爱生活, 养成从生活中锤炼语言的习惯;同时充分活用教材, 教会学生写精美语言的规律与技巧, 再进行强化训练。这样, 学生会写出文采飞扬的文章。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语文课程标准 (实验稿) .[Z].北京:赖德胜, 2004.

[2]、黄伟娇.生活是真实作文之源.[J].语文教学与研究, 2011, (5) :70.

[3]、姚慧.如何让作文充满音乐美.[J].语文教学与研究, 2011, (7) :64.

浅谈如何使学生的作文增加文采 篇10

如何使学生的作文用语准确地增加文采呢?在教学工作中我做了以下尝试。

一、作文中要注重细节描写

细节描写对作品有着重要的影响, 无论是人物的描写还是景物的特写, 都要学生仔细观察、反复比较, 再根据实物进行细致地描写, 使读者产生一种如睹其物、如见其人的感觉。细致的描写会给读者以美的情感体验。如下面一段话: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 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野花遍地是:杂样儿, 有名字的, 没名字的, 散在草丛里, 像眼睛, 像星星, 还眨呀眨的。一句经典的细节描写把人们带进了生动的景物之中, 使读者产生了联想与想象, 眼前仿佛展现出一幅优美的图画。细节描写能使人细细地品味, 显现出作品的魅力。

二、作文中要运用恰当的修辞

在作文中恰当地运用修辞可以使文章增加文采, 如比喻、拟人的运用能使文章的语言生动形象, 使物体活灵活现。运用排比能增加文章的气势, 特别是在文章的结尾运用排比更能升华主题, 再现中心。如我班学生在《给兵团的一封信》中这样写道:“你还荒凉吗?那个曾经是杂草丛生的兵团;你还贫穷吗?那个曾经只有几辆毛驴车的兵团;你还愚昧吗?那个就是文盲的老前辈打下的天地——兵团。”这位学生运用排比把兵团的一片深情, 对兵团的希望抒写下来, 感情是如此强烈。

三、作文中要多用引用

引用名人名言能增强说服力, 在议论文中是有力的理论论据, 在记叙文或散文中能增加亮点, 而引用优美的诗文使作品文采飞扬, 文章更加优美。还可引用警句, 如:细流汇聚成大海, 蚂蚁聚拢能搬山。这句警句言简意赅地说出了团结的巨大力量。运用以团结协作为话题的文章里很有力量。引用歌词“一根竹篙, 难渡汪洋海, 众人划桨, 开动大帆船。”这首歌道出了协作的深刻意义。如根据需要放在文章的开头或结尾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也可以引用最流行的词语、最酷的理念使文章增加时代的气息。

四、作文中要运用幽默的语言

幽默的语言诙谐有趣, 令人耳目一新。“三只手”用来形容小偷, 别人一听一想, 会感到非常有趣, 并且非常形象。风趣的言辞, 幽默的语言能给读者愉悦感, 因而也就有吸引力, 增加了文章的色彩。

如何让中考作文文采飞扬 篇11

制造亮点语言。一篇文章,有几个亮点后,自会令阅卷老师一见钟情。亮点可以是惟妙惟肖的人物刻画,可以是生动传神的语言描写,可以是深刻警策的议论,也可以是很有个性色彩的词汇等。这些都能为文章增色。应该在文中不同位置(标题、开头、结尾),尤其在感情表达的关口,务必要有亮点语言。

高尔基说:“文学是借语言来雕塑描写的艺术”。优秀的语言可谓文章的第一要素,因为无论多么新颖的主意、独到的见解、真挚的感情,如果不借助语言,都只是虚幻的踪影。要使文章字字珠玑、句句含蓄、文采飞扬,在平时的训练中不妨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新瓶装旧酒

此法就是对旧的材料进行组装、修饰,作文就在有限的材料中出新出彩,显出无限的意蕴。示例:古代女子的生命是貂禅轻舞的团扇,是昭君出塞的黄沙,是杨玉环抛上树的白绸,是西子坠湖的涟漪,是绿珠溅落的鲜血,是黛玉葬花的悲吟,是窦娥赴刑场的怒火……

文中的历史人物、文学形象,同学们都熟悉,巧妙的语言表达、充满诗情的议论、修饰手法的应用,使我们不得不佩服其语言驾奴的能力。

二、褒词贬用

此法就是对褒义词借用为贬义词。示例:东京也无非是这样……也有解散辫子,盘得平的,除下帽来,油光可鉴,宛如小姑娘的发髻一般,还要将脖子扭几扭。实在标致极了。

一群不学无术的清国留学生形象跃然纸上。

三、旧词新用

示例:上小学时,桌上的“三八线”总是一厘米、一毫米量得丝毫不差,常常由于不慎侵入了同学的“领土”而爆发“自卫反击战” ……“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到了中学,同学就有了两种关系:一种是民族融合式,一种是和平演变式。

旧词新用,格调清新,意蕴深厚。

四、巧借俗语

示例:美国之所以多年来与台湾保持着暧昧关系,全然是为了自己的热被窝。换句话说,如果台湾这只热水袋不能保障美国伸在亚太地区的脚趾暖和,甚至还倒灌冷风,他马上就会把台湾蹬出被窝去。

日常用语在分析台美关系上,极尽揶揄嘲讽之能事,用语巧妙,叫人拍案叫绝。

五、排比式整句

示例:天空中一丝云儿飘过,淡淡的,自由自在的,你觉得真好,这就是语文;初升的朝阳光芒万丈,你觉得生机勃发,这就是语文;如血的残阳映红了半边天,让人无限留恋,别望了,这也是语文。

它主要通过修饰的方式来连缀展示。使内容丰富,增强说服力,渲染了气氛,提高了气势。

六、比喻式整句

示例:朋友,你会微笑吗?微笑是一杯浓浓的咖啡,微笑是一片遮阳的绿荫,微笑是一句温暖的问候,微笑是一曲动人的音乐。

它应用一系列比喻,用形象、具体、感性的事物,来表达抽象的深邃的内涵的语段。

七、假设式整句

此法是利用假设的句式,利用排比、推理的方式构成相对整齐的句子。主要是通过“退一步,进一步”的方式来完成假设命题,通过推理、论证,达到自己的目的。

示例:试想,若爱迪生在失败几次后便轻言放弃,电灯的发明不知将被向后推延多长时间,人类文明又怎能得到如此飞速发展?在工作学习上如此,在人生道路的选择上难道不也是如此吗?蒲松龄七次赶考均榜上无名,而他并没有给自己惟一的答案,他选择了人生的另一答案,放下功名,铺开笔墨,这样才有了流芳百世的《聊斋志异》。

八、古诗词引用整句

示例:如果有人问“春天是什么”?有人会说是“草长莺飞,杂花生树”;白居易说是“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李白说是“燕草如碧丝,秦桑低绿枝”;杜牧说是“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

在文中适时引用,形成整句,既展示了考生的文化底蕴,又展示了迷人的灵动风采。

九、活用句式

示例:月光如水,水如天。静静的夜,柔柔的月光,我站在花儿的面前,凝视着,花儿无语,我无语。我慢慢地听,给我以心静,给我以力量,这就是情,无须说什么,毋庸想什么,就这样,很美,很静……

整散句式交杂使用,呈现出一种参差错落之美,浪漫飘逸之美。

十、提炼警句

不管是议论文,还是记叙文,富有哲理性的语言都是对文章品位的提升。

示例:“现实生活中没有完善的人生,正如舞台上没有纯粹的喜剧”。

文章关键处有警策,于形象中见哲理,于质朴中见深刻,于含蓄中蕴真义,给读者留下想象的空间,是炼就文句意蕴的好方法。

作文文采 篇12

满分作文:理性地分析评价

不少满分作文辞藻华丽, 刻意炫示, 看上去很美, 读起来云里雾里, 不知所云, 甚至逻辑混乱, 居然获得高分。这种现象实在令人深思。

福建著名特级教师王立根在《海峡导报》撰文指出:“一个女人戴两朵花很好看, 如果浑身戴满了花, 好看吗?这样评卷, 会误导学生, 以为非要写得如此花里胡哨才会拿高分。用华丽的文字遮蔽了苍白单薄的思想, 很令人忧虑。作为议论文, 论证应该不断深入, 但这几篇作文都停留在一个层面上。追求文采没有错, 但不能哗众取宠, 议论文主要在于思想。表达准确、得体, 语言通顺、平实, 就是好文章。我对评阅者有意见, 这样评判优秀作文, 把其他的路堵死了, 导向不好, 会影响中学生的文风。”知名作家须一瓜更是言辞激烈:“我不知道什么时候, 我们孩子的作文变得如此华丽轻飘, 满纸靡丽造作的呻吟遐思……这类的作文, 不要看了, 永远也不要羡慕它们让孩子说人话吧, 亲爱的老师!”

刻意追求华丽的“文艺范”的诗化下作青少年的智性创造力造成损害。近年来, 各地高考评分强调问题的要求, 一些省份甚至规定只能写记叙文和议论文。但是最终冒出来的高分作文还是文胜于史, 华丽的文章始终在当下的高考评卷中占有优势。考场作文终究是应试文章, 其评价标准和评价机制和一般的美文品鉴完全不同。我们的批评还是要回到理性的认识上来。

文章的思想内容和语言形式的关系, 就像菜肴的品质和花样一样:菜色和花样可能会影响食欲, 但终究是为味道和营养服务的。你可以有很好的刀工, 整出各类的形状, 可以给人很艺术的美感, 但味道极差, 完全不符合科学养生之道, 就成为一种华而不实的炫耀。作文也是如此, 没有深刻思想或真挚情感, 内容空洞, 是没有意义的, 高考满分作文如果这样, 那负面导向影响的就十分值得警惕了。

专家的批评自有合理的一面。但是, 我们应理性看待这种现象。

纠正文风:高考作文无法承受之重

中国的高考作文, 具有明显的抒情、诗意、审美的倾向, 基本不涉及蕴含某种理性内涵的方面, 总是以感性语言和生活现象为题干, 单纯地、过多地强调诗意和抒情, 把情感价值、潜在价值时不时地作为唯一的选择。

批评虽然很有道理, 不乏真知灼见。但是, 据笔者所知, 所有的满分作文 (优卷) 都是经过一评、二评 (甚至三评、思评) 和大组讨论确定, 反复斟酌、比较, 从众多考生中精心挑选出来的“凤毛麟角”, 其存在的合理性公正性是毋庸置疑的。朴实是一种美, 华丽也是一种美。我们了解当下评卷机制, 或许会多一点包容和理性。

因为当下文风萎靡浮华, 责任能让高考作文承担吗?

或者说, 朴实无华的文风, 是高考作文应考训练的价值导向吗?

高考作文是应试性质的习作, 它是在规定时间、规定读者 (两三个阅卷者) 、甚至规定主题 (话题) 下的“戴着镣铐的舞蹈”。给考生的自由并不多。它和学生的自由写作的日记随笔、为了达成某种能力的语文写作专题训练、文学创作不是同一概念。许多专家的批评都无视这一点, 他们纷纷以文章学得标准或以文学创作的要求来评价高考优秀作文, 尽管有合理的一面, 但仍然失之于偏颇。尤其是当急就章式的大量相似甚至雷同的作文出现, 阅卷者又处于“审美疲劳”状态下, 有文采有亮点的作文脱颖而出就不足为奇了。

据此, 纵观历史上的科举考试, 一些文学大师如蒲松龄等落榜就合乎情理。高考作文不是发现文学苗子或培养文学大师, 它的有特定能力测试评价目标和标准, 违背这一点, 公平公正就无从体现了。

北京大学中文系主任温儒敏教授说:“一段时期以来因为大家都很反感所谓应试教育, 各种传媒对高考特别是语文高考的批评很多, 高考作文更是首当其冲, 甚至可以说问题被夸大、被妖魔化了。要了解, 作文跟平时个性化的写作 (尤其是文学性写作) 还是有所不同的。平时我们可以放手自由地写作让个性充分发挥, 但高考作文就要认真考虑考试的特性, 要符合一定的规范。”

不少的看似“很有韵味”的文字, 是可以“构建”出来。但在评卷过程中, 它会给人一种视觉得得冲击力, “看上去很美”。如果要完全脱离阅卷者心理的分析谈论这个话题, 显然也是不合实际的。

义理考据辞章:满分作文的价值指引

鉴于以上原因, 应试作文中, 朴实无华还是一把“双刃剑”, 它不能高考作文应考训练的唯一价值导向。我们追求的是内容和形式、思想和文采的统一。如果只是朴实无华, 在当下的阅卷机制下容易被打误判, 因为考场作文阅卷不是文学欣赏。议论文是征服人心的艺术。征服人心的魅力, 除了内容美、结构美, 还应该有语言美。我们看一篇引发争议的优卷, 很多老师以为这是一篇平庸之作, 但仔细品读, 发现这是一篇见解深刻剖析入微、论证严谨的好作文, 最终获得了高分:

人们常说春秋无义战, 那时的社会失去了对“礼乐”的依附, 同此造成诸侯逐鹿中原的混乱场面。文艺复兴时期:欧洲摇摆中世纪基督教”禁欲主义的束缚, 鼓吹人性解放, 造成意识追求人现实幸福的健康情趣。现代社会在高速追求物质文明发展的历程中也时常于不经意向忽略精神文明的建设, 同此, 更有害人害己的现象涌现。

然而, 令人可喜的是, 依附有许多圣贤之人甚至群众, 在缺乏依附的时代积极寻索。重拾信仰。诸子之家的学求观点之于春秋战国;莎士比亚理性的人文主义之于文艺复兴;当代网民大军呼吁敬畏之于发展中的社会, 一个缺乏对信仰依附的民族是不幸的, 一个拥有信仰却不发扬的民族则是可悲的。难怪丘吉尔先生说:“我宁愿失去一个印度也不愿失去一个莎士比亚。”

我们不是简单地不分青红皂白的反对确实有内容的而又谴词造句华美的文章, 我们再次强调我们追求的是内容和形式的完美统一。谁能说荀子的开骈俪先河的《劝学》、李斯的设彩繁富的《谏逐客书》不是脍炙人口的呢?谁能说陶渊明的清词丽句的《归去来兮辞》、王羲之的哀感顽艳的《兰亭集序》不值得称道呢?又有谁能否定范仲淹的浮光跃金的《岳阳楼记》、苏东坡的空灵蕴藉的《赤壁赋》的美学价值呢?孔夫子在论君子的时候说过一番很深刻的话, 他说:“质胜文则野, 文胜质则使, 文质彬彬, 然后君子。”

且看2013福建高考作文满分类型卷《我愿为七月流火, 荧荧而熄》

就如丘吉尔所说, 伟大的代价是责任。而伟大的人比是一个自由的人。自由意味着为自己的灵魂负责, 直面内心血淋淋的空洞。自由意味着解下物质的角质, 用赤裸的灵魂前进, 自由意味着勇气, 艾略特曾在荒原低泣, “哪一个果决转身的力量, 是一辈子都无法偿还的”, 但这是我们一生的意义所在。

如今正值社会结构剧变, 无数人的价值观念被现实揉碎重组。社会观念的震荡使人们失去重心, 茫然于遍地黄金的荒野, 于是他们便用忙碌来掩盖迷茫。可是, 物质与精神终无法兑换, 妄想用丰裕的物质填补心灵的大洞必然里面临尺寸不合的尴尬。依赖于物质如同树的伪根, 粗壮的树干与繁茂的树枝终究来源于精神的甘泉的浇灌滋养。

美国国家教育和经济中心与匹兹堡大学学习研究中心制定的美国学科能力表现标准 (performance standards) , 建立了高中作文叙事类和论述类的能力评价参照点, 对于我国高考作文测量目标的建立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比如高中学生写一篇叙述性文章 (小说或自传体裁) 有“文章内容提出观点激发读者的兴趣;确立情境、情节、观点、场景和矛盾;运用感性细节、具体化语言展开情节, 描绘角色;塑造丰富的人物形象;采用恰当的写作技巧”等具体的测量评价目标。

比如对高中学生写一篇有说服力的议论文有“得出清晰、有知识性的判断;组织一种符合特殊读者需要、价值观和兴趣的结构;援引适当的信息来支持观点;预测并提出读者可能产生的相反的看法;运用系列写作技巧来阐述和说服读者”等具体的测量评价目标。

文体合乎要求是福建高考的一个趋势。文章要言之有物, 考据真实。古人写文章讲究“义理、考据、辞章”三者完备。即便是讲究观点鲜明、论据充实契合、思想深刻、逻辑严密的议论文也不应摒弃文采。但要强调的是不可一味追求文采而弱化了说理的力度。合理的文采反而增添了议论的张力。正如毛泽东《星星之火, 可以燎原》的最末一段:

它是站在海岸遥望海中已经看得见桅杆尖头的一只航船, 它是立于高山之巅远看东方已见光芒四射喷薄欲出的一轮红日, 它是躁动于母腹中的快要成熟的一个婴儿。

博喻排比对偶的句式, 如此完美的形象的感染力和逻辑的说服力的结合, 内容和形式统一, 这是极高超的写作艺术。正如厦大中文系教授李晓红所言“不同于西方文化, 中国的写作讲究文采, 华丽的文章往往给人留下深刻印象。张爱玲的文章就很华丽, 但她的表述能让人联想文字背后的东西, 是有思想的。华丽的辞藻要用对点, 要注意写作技巧。文章应该做到收放自如, 不需要的地方就不要堆砌, 不能滥情。通篇华丽会让人觉得烦。”

摘要:近年来, 各地高考满分作文 (“优卷”) 华丽的辞藻、炫丽的句式引发争议不断。高考作文应该强调议论文体, 以免萎靡浮华的文风泛滥, 对青少年的智性创造力造成损害。我们在考虑高考写作的性质和评卷的特殊机制的前提下, 追求问题的规范, 特别是论证的严密和正、情的抒发。强调我们追求的是内容和形式的完美统一, 回归讲究“义理、考据、辞章”三者完备。

上一篇:天棚辐射系统施工技术下一篇:地貌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