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B应用

2024-06-08

VB应用(精选12篇)

VB应用 篇1

0 引言

在开发Visual Basic 6.0的应用程序时, 往往要使用一些类型相同、功能相似的控件。如果对每一个控件都单独处理, 不免多做一些麻烦而重复的工作, 而且也会消耗更多的资源。这时可以将这种同一类型的控件定义成一个控件数组。例如, 可以将一组命令按钮定义成一个控件数组, 也可以将一组文本框定义成一个控件数组。控件数组为处理功能相近的控件提供了极大方便。

1 控件数组基本概念

控件数组是由一组相同类型的控件组成, 这些控件共用一个控件名称 (Name属性) , 具有相似的属性设置, 共享同样的事件过程。控件数组中各个控件相当于普通数组中的各个元素, 同一控件数组中各个控件的Index属性相当于普通数组中的下标。例如, 由一个包含3个单选按钮的控制数组Option1, 它的3个元素就是Option1 (0) 、Option1 (1) 、Option1 (2) 。

一个控件数组至少应有一个元素 (控件) , 元素数目可在系统资源和内存允许的范围内增加, 可用到的最大索引值为32 767。同一控件数组中的不同控件可以有自己的属性值设置。在建立控件数组时, 每个元素 (控件) 被自动赋予一个唯一的索引号 (Index属性, 相当于普通数组的下标) , 索引号从0开始, 通过索引号引用控件数组中的某个控件, 即控件数组名 (索引号) 。

使用控件数组的好处是: (1) 便于控件管理, 它们共用一个名称, 通过Index进行区分; (2) 运行期间可以添加控件, 使用控件数组添加控件所消耗的资源比直接向窗体添加多个相同类型的控件消耗的资源要少; (3) 控件数组中的不同控件共享相同的事件过程, 因为控件数组的事件可以共享, 如果要使多个同类型控件在一个事件中执行相同或类似的代码, 使用控件数组比单独创建多个控件更方便, 代码也更容易维护。

2 控件数组建立方法

控件数组中的每一个元素都是控件, 其定义方式与普通数组不同。可以在设计阶段创建控件数组, 也可以在运行期间动态创建控件数组。

2.1 在设计阶段创建控件数组

设计阶段可以通过以下两种方法创建控件数组:

(1) 复制现有控件, 将其粘贴到所在容器中。绘制或选择要作为控件数组的第1个控件, 执行“编辑|复制”命令, 选中容器, 再执行“编辑|粘贴”命令, 系统会给出一个对话框, 询问是否建立控件数组, 单击“是”按钮即可。绘制或选择的第1个控件的Index属性值为0, 新粘贴控件的Index属性值为1, 每个新数组元素的Index属性值与其添加到控件数组中的次序相同。用这种方法添加控件时, 大多数可视属性, 如高度、宽度和颜色等, 将从数组中的第1个控件复制到新控件中。

(2) 将窗体上已有类型相同的多个控件的Name属性设置为同一值。先选定一个控件作为数组的第1个元素, 并将其Name属性值设置成数组名 (或使用其原有的Name属性值) , 将其它同类型控件的Name属性值改成同一个名称。这时, 系统同样会询问是否建立控件数组, 选择“是”按钮将控件添加到控件数组中, 这样操作后, 控件数组中控件的Index属性值分别变成了0、1、2、…… (即控件数组元素的索引) 。用这种方法建立的控件数组元素仅仅具有相同的Name属性和控件类型, 其它属性与最初绘制控件时的值相同。

2.2 在运行期间创建控件数组

在运行时, 使用Load语句向现有控件数组中添加控件。通常设计时在窗体上创建一个Index属性为0的控件, 然后在运行时使用Load语句添加控件, Load语句格式如下:

Load控件数组名 (索引号)

例如, 假设已经在设计时建立了一个控件Option1 (0) , 在运行时可以用以下语句向控件数组中添加一个新的控件:

Load Option1 (1)

使用Load语句添加的控件数组元素, 其大多数属性值将由数组中具有最小下标的现有元素复制, 而且新添加的控件是不可见的, 必须编写代码将其Visible属性值设置为True, 通常还要调整其位置 (比如Top或Left属性的值) , 才可以在界面上显示出来。例如:

Option1 (1) .Visible=True

Option1 (1) .Top=500

Option1 (1) .Left=1000'Top或Left的值视情况而定

使用Unload语句可以删除在运行期间创建的控件数组元素, Unload语句的格式如下:

Unload控件数组名 (索引号)

例如, 要删除上面创建的Option1 (1) 控件, 可以使用语句:

Unload Option1 (1)

3 控件数组应用示例

通过以下几个示例, 介绍控件数组的应用。

例1:设置文字颜色。

在窗体上建立一个标签Label1和一个框架Frame1, 在框架Frame1中创建一个控件数组Option1 (0) ~Option1 (3) , 单击这4个单选按钮, 分别将标签Label1的文字颜色设置为“黑色”、“红色”、“蓝色”和“黄色”。

设计界面、运行界面分别如图1和如图2所示。

为实现题目功能的要求, 编写控件数组Option1的Click事件过程如下:

控件数组Option1包含4个单选按钮, 无论单击哪个单选按钮, 都将执行相同的事件过程。系统会将被单击的单选按钮的Index属性值传递给事件过程, 由事件过程根据不同的Index值执行不同的操作。

例2:使用控件数组创建电影胶片特效。

向窗体上添加一个Image控件Image1, 通过设置其Picture属性添加一幅图片, 调整好大小, 然后用复制、粘贴的方法创建一个控件数组Image1 (0) ~Image1 (3) 。添加一个Timer控件Timer1, 设置Timer1控件的Interval属性值为20。

设计界面、运行界面分别如图3和图4所示。

在窗体的Load事件过程中编写代码, 调整窗体的宽度和各图像框的初始位置, 使得运行初始时, 窗体宽度正好可以显示3幅水平并排的图片Image1 (0) -Image1 (2) , 使第4幅图片Image1 (3) 在窗体左侧的不可见区域, 其右侧与窗体左边界对齐。Load事件过程的代码如下:

通过定时器控制每隔20ms将各图像框向右移动20缇, 如果图像框的左侧已经大于窗体的内部宽度, 说明图像框已经移出窗体, 则将相应的图像框移回窗体左侧不可见区域, 使其右侧与窗体左边对齐。Timer1控件的Timer事件过程如下:

运行时, 各图片沿窗体左侧逐渐向右侧移动, 产生电影胶片的效果。

例3:控件的添加和删除。

在窗体上绘制一个复选框Check1, 将其Index属性值设置为0, 使其成为控件数组的第一个元素。再在窗体上添加3个命令按钮Command1、Command2和Command3, 分别实现添加控件、删除控件和关闭窗体的功能。

设n表示添加的控件数 (本例假设其最大值为3) , n应作为窗体级变量进行声明:

4 结语

控件数组提供了一种方便的控件组合方法, 这种组合控件的方法, 既可方便地对同类型控件进行管理, 又可使这些控件共享事件过程代码, 不仅代码编写高效, 而且代码也容易维护。

摘要:控件数组是一种方便组合同类型控件的方法, 这些控件具有共同的名称, 共享同一事件过程代码, 根据不同的Index属性值执行不同的处理程序段。在介绍控件数组基本概念及其建立方法的基础上, 着重研究了VB中控件数组的应用。控件数组不仅利于管理同类型控件, 而且可以优化程序代码。

关键词:Visual Basic,控件数组,Index属性值,共享事件代码

参考文献

[1]求是科技.Visual Basic 6.0程序设计与开发技术大全[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 2004.

[2]王建忠.Visual Basic程序设计[M].北京:科学出版社, 2013.

[3]邱李华, 郭全.Visual Basic程序设计教程[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 2009.

VB应用 篇2

自己设计的程序就比较简单一些,就是计算周长和面积,需要输入半径就可以了。计算圆的周长和面积:在窗体中添加一个文本框(Text1)和一个对应的标签(Label1),再添加两个命令按钮(Command1和Command2)和一个图片框(Picture1)。程序运行时,当单击Command1按钮后,计算圆的周长;当单击Command2按钮后,计算圆的面积;计算结果输出在图片框中。(要求在未输入半径前两个按钮呈灰色不可用。)程序清单如下:

Private Sub Command1_Click()x = Val(Text1)* 2 * 3.14159 Picture1.Print “r=” & Text1 Picture1.Print “周长=” & x End Sub

Private Sub Command2_Click()y = Val(Text1)^ 2 * 3.14159 Picture1.Print “r=” & Text1 Picture1.Print “面积=” & y End Sub

Private Sub Text1_Change()If Text1 <> "" Then Command1.Enabled = True Command2.Enabled = True End If End Sub 运行效果如下:

VB应用 篇3

关键词:VB.NET;Timer控件;属性;事件

中图分类号:TP311.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8937(2016)08-0084-02

1 Timer控件概述

Visual Basic.NET提供的计时器Timer控件,其本质上是一个具有间隔时间设置所触发的时间程序。该控件是一个非可视控件,即在应用程序运行时不可见,使我们可以将其隐藏在系统中,以某一时间间隔触发相关程序。

Interval属性是Timer控件最重要的属性之一,它决定着事件或过程发生的时间间隔,其取值范围为0~65535。Interval属性以千分之一秒为基本单位,即事件发生的最短间隔是一毫秒,这样的时间间隔对系统的要求很高,因此按时间精度的要求适当设置该属性值是程序运行速度和可靠性的一种保证。

Interval属性默认为0,不触发Timer事件。Enabled属性可设置Timer控件是否为激活状态,一旦这个属性值为False,Timer控件将无效;反之,若在某个条件下将属性值设置为true,Timer控件将会被激活,事件和过程将间隔发生。无论何时,只要Timer控件的Enabled属性被设置为true,且Interval属性值大于0,则Timer的Tick事件以Interval属性值指定的时间间隔发生。

Interval及Enabled属性值除了在属性窗口更改外,还可用程序代码实现,在Timer事件中加入如下代码即可。

Timer. Enabled=true

Timer.Interval=1 000/以1 s为时间间隔激发一次Timer事件

2 利用Timer控件实现电子秒表功能

在某些对时间精度要求较高的场合中(如跑步比赛)常需要用到秒表,可通过以下方法来实现此功能:

在窗体中添加一个Timer计时器控件Timer1,在属性窗口中将该控件的Enable属性设为True,Interval属性设为10,让其0.1 s触发一次。

增加一个Label控件Label1以显示秒表的计时时间,将它的Text属性设为空值。定义一个模块变量a为单精度类型,在窗体的Load事件中将a赋值为0,以使每次计时均从0开始;在Timer1的事件中编写响应代码:

a= a + 0.01

Label1.Text = Format(a, "###0.00 s")

按钮控件代码省略,运行程序,得到的结果如图1所示。

3 利用Timer控件实现倒计时功能

在某些考试系统的界面上有一个倒计时器控制考试的时间,在Timer事件中加入如下代码即可:

Dim time As DateTime = CDate(TextBox1.Text)

time = time.AddSeconds(-1)

TextBox1.Text = time.ToLongTimeString.ToString

其中,文本框控件TextBox1供用户输入总时长。

4 利用Timer控件实现滚动字幕效果

在窗体中设计这样的效果:一行文字在窗体中自左向右逐渐滚动,当最右边的文字到达窗体右边界时能自动弹回去,即整行文字自右向左逐渐滚动;同理,当最左边的文字到达窗体左边界时能自动改变方向向右滚动,如此反复。

首先,在窗体中加入一个Label控件Label1,其Text属性设置为要滚动显示的文字。Timer控件的Interval属性决定文字滚动的速度,其值越大滚动速度越慢,反之亦然。程序如下:

Dim a As Boolean

Private Sub Form1_Load( )

Label1.Left = 0

a = True

End Sub

Private Sub Timer1_Tick( )

If a Then

Label1.Left = Label1.Left + 20

If Label1.Left > Me.Width - Label1.Width Then a = False

Else

Label1.Left = Label1.Left - 20

If Label1.Left < 0 Then a = True

End IF

End Sub

5 利用Timer控件实现进度条功能

进度条能直观地显示某个操作正进行了多少时间,给用户提供直观的视觉反馈,使用户确信没有理由中止操作或关闭计算机。VB.NET中虽具有进度条(ProgressBar)控件,但完全可用Timer控件与Label控件共同替代。在窗体中需添加两个Label控件,Label1用于显示具体的百分比数值;Label2作为进度条滚动,其背景色设置成蓝色。Timer控件的Tick事件中加入以下代码:

Label1.Visible = True

Label2.Width = Label2.Width + 3

Label1.Text = Val(Label1.Text) + 1 & "%"

If Label2.Width = 300 Then

Label2.Width = 0

Label1.Text = 0 & "%"

End If

运行结果,如图2所示。

6 利用Timer控件实现动画效果

要制作投篮的动画效果,现将人物在不同位置不同动作的图片存为GIF文件1.gif~5.gif。在不同的时间显示不同的文件,由于更新图片速度很快,因此呈现在眼前的是连续播放的动画效果,如图3所示。

设置一个模块变量i并赋值为1,在窗体的Load事件中添加以下代码:PictureBox1.Image = Image.FromFile(Application.StartupPath & "\1.gif")

在Timer控件的Tick事件中加入以下代码:

i = i + 1

If i > 5 Then i = 1

PictureBox1.Image = Image.FromFile(Application.StartupPath & "\" & i & ".gif")

PictureBox1.Left = PictureBox1.Left + 10

7 结 语

计时器控件在实际运用中还有其他的功能,如实现报警等。善于将计时器与其他控件结合起来使用,会使程序更灵活,给观众意想不到的效果。

参考文献:

[1] 崔金宝.VB中Timer控件的应用研究[J].科技信息,2006,(7).

[2] 陈承欢.巧用VB.NET的Timer控件[J].电脑学习,2005,(2).

[3] 张秀爱.VB.NET中Timer控件的应用[J].科技信息,2007,(35).

VB数据库及其应用探析 篇4

1 VB数据库分类

VB中的数据库, 基于强大的功能, 在社会的诸多领域均有所应用, 并具有较大的社会应用价值。对于VB中的数据库而言, 其具有三大功能:一是数据库管理;二是提供新的数据环境设计器;三是引入ADO。所以, 数据库应用技术成为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重要内容, 也是完善计算机技术的重要基础。

(1) 本地数据库。在具体使用的格式方面, VB与Microsoft Access是相同的。也就是说, 基于Jet直接实现数据库的一系列操作, 如创建。对此, VB数据库在很大程度上具有突出的优点, 无论是实现的灵活性, 还是操作上的速度, 都具有突出的明显性, 这也是本地数据库广泛应用的重要原因。

(2) ISAM数据库。当前, ISAM数据库发展迅速, 而Dbase等都是其中的主流数据库。在VB中, 上述的格式的数据库均可以进行有效地创建及操作。并且, 可以实现对Excel和文本文件数据库的访问, 这点非常的重要。

(3) ODBC数据库。对于这类数据库而言, 其包括C/S数据库。其中, Sybase、Oracle就是典型的例子。并且, 只要数据库遵守ODBS标准, VB都是可以支持使用的。如下图1所示, 是VB数据库应用程序的组成要素。

2 VB中数据库的创建途径

VB中创建数据库的方法途径是多样化的, 选择何种途径应针对实际情况而定。那么, 具体如下图2所示, 是VB中数据库的创建途径。

从图2我们可以知道, VB中数据库的创建途径 (方法) 有4种。对于这四种主要创建途径, 其具体内容详见如下表1。

3 VB访问数据库的原则

当前, VB访问数据库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 其中最为常见的有两种:一是数据控件法;二是API。那么具体而言, 详见下图3。

从图3可知, VB访问数据库的方法主要有两种。但是, VB访问数据库应遵循相关的原则。对此, 笔者就VB访问数据库的原则, 作如下阐述:

(1) 安全原则。在开放的互联网时代, 实现VB访问数据库的安全性, 应强化相关安全措施的落实, 这是VB访问数据库的需求。如, 广域网比局域网的危险性大, 所以基于局域网络可以直接对数据控件进行利用。所以, 针对安全的实际需要, 应认真落实相关的安全构建, 以做到更加便捷的实现。

(2) 实现的简便性原则。在实际中, 如果实现所要花费的人力、物力过大, 且实现起来比较复杂。那么, 由此设计出来的应用程序, 其在维护等方面也肯定比较困难。如, 相比于RDO, RDC实现起来更加简易。

(3) 代码的重用性。在通常情况下, 代码是可以重用的, 这有效解决因代码频繁修改, 而造成实现的困难。例如, ODBC数据库就可在多种数据库类型下使用, 没必要对代码进行多次修改。当然, 运行效率的高低, 也同样非常之重要。如, 相比于RDO, 其运行效率就低于ADO。这说明:方法的选择, 应灵活多变。

参考文献

[1]王存来, 余冬梅.VB开发大型数据库应用系统[J].计算机工程与应用, 2009 (07) .

VB应用 篇5

二十一世纪是一个人才竞争的时代,对于一个企业来讲,人力资源的管理是非常有必要的。有效的管理可以更好的来完成日常的工作,还能够更好的搜集员工的信息,对于企业的人事计划提供帮助。

VB编程可以首先依照人力资源管理的需求将功能模块大致分为部门编制管理、员工信息管理以及员工信息统计管理。关于人力人员数据库的设计,对于员工信息、考勤信息、部门信息等作出表格结构的设计,然后建立数据库,连接数据库。表1为一般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主窗口的菜单明细表。

根据主窗体在创建下面的子窗体,从而把员工和部门的全面信息进行收集和分类管理,这样一来更加的方便查找和进行比对,减少了不必要的工作内容。

浅析微课在初中VB教学中的应用 篇6

关键词:微课;VB教学;应用

一、初中VB教学现状

VB(Visual Basic)程序设计语言是一种具有面向对象可视化特点的编程语言,由于其功能强大、语法简洁。目前,不仅国内高校开设了VB课程,在初中也开始要求学生去体验并学会通过算法解决简单的问题。由于VB本身理论抽象,上机调试要求经验性强,加之编程本身要求思维灵活等方面的原因,使得VB这门课,教师难讲,学生难学,尤其是对于初中生来说问题更是突出,主要问题有:课时少,课程安排周期长,基本上是一周一节,老师讲完课后就没时间让学生去消化吸收知识了。到下一周,学生基本上就遗忘了;加上学生没有任何编程基础,且受数学和英语水平的制约,学生对程序设计语句、函数、算法的学习更是难上加难了。再者,当前初中信息技术课程实施普遍存在的问题是:学生个体的信息技术能力差异较大;学生的自主探究不易落到实处;大班教学,很难关注到每位学生。

二、什么是微课

微课是一种依托现代教育科技发展起来的新型教学资源,在日常教学中,它主要是以电子音像的形式存在,它具备时间短化、知识碎片化、情境案例化、解析深入化、资源呈非线性化等特征,它与学生的认知特点、兴趣特长和智能水平有着较高程度的契合性。它善于抓住学生最佳黄金注意力时段,让学生在学习中能够有针对性地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资源,自主控制和调整学习进度,有利于知识技能的有意义接受、记忆、迁移与应用。

三、微课在初中VB教学中的应用

1.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欲望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获取知识——就意味着发现真理、解答疑问。你要尽量使你的学生看到、感觉到、触摸到他们不懂的东西,使他们面前出现疑问,如果你做到了这一点,事情就成功了一半。”学习总是与一定的情境相联系的,在实验中我们注重选取与现代社会生活相联系的内容,顾及学生状况,精心设计创设情境,注意发挥信息技术的学科特点,通过形、光、声、色等效果,刺激学生多种感官,从而使学生对学习产生强烈的欲望,诱发学生探求新知的良好动机。要根据所学内容,或创设一个引人入胜的情境,或布迷设障,但不要冗长,使学生产生主动求知的心理冲动,从而带着良好的状态进入学习。

VB程序设计对初中生来说是一个全新的领域,其中设计的概念、定义和算法对学生来说都是比较抽象的。因此,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降低学生的畏难心理,对学习VB充满期待是第一节课的重点教学策略。于是,在开展第一节课时,我根据VB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用Camtasia Studio录了一段小视频,简单介绍了VB可以用来做什么,如,生活中经常玩的打地鼠、贪吃蛇、俄罗斯方块、五子棋和不用一节课就能学会的画一百个随机颜色的同心圆。就短短3分钟的时间,学生就迫不及待地要学VB了。

2.突出重点与难点,降低学习困难

课堂教学要讲究分散重点,突破难点。教学重点要分散,既能让学生易于接受,又能减轻学生负担,教学难点要分析落差的距离,搭建合适的台阶,这才是教学艺术之所在。而微课具备时间短化、知识碎片化、情境案例化、解析深入化、资源呈非线性化等特征,它可以有效地使学生的注意力在短时间内聚焦于一个单

一的主题,主要是为了突出课堂教学中某个学科知识点(如教学中重点、难点、疑点内容)的教学,或是反映课堂中某个教学环节、教学主题的教与学活动。微课以视频的形式存在,学生没有掌握好的要点或难点,随时可以自主再观看,老师也可以避免重复。

在VB教学中,一些比较重要或是比较抽象、难懂的定义和概念、函数与算法,我们都会做成一个个小视频,安置在我们的课堂教学资源中,学生可以借助微课、配套的学案、老师的讲解或是同伴的交流进行探究性学习。

3.快乐共享,触手可及

初中信息技术课程,一周1个学时,学生在校学习信息技术的时间真是少之又少。而今,信息科技发展飞快,云计算、互联网等技术已渗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学生回到家里,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网络设备触手可及。所以,我们可以将VB教学中的一些重要知识点的讲解浓缩到5分钟左右的短小视频中,然后上传到云端供学生在家浏览学习。因为短小,所以无需占用大段时间,只要利用碎片时间就可以学到一个知识点,不但有效节省了时间,比起大纲要求,在仅有的45分钟内塞给学生大量的信息来的简单、高效。

四、微课在VB教学中的应用反思

目前,国内对微课的研究还处在起步阶段,对于微课在初中VB教学中的应用研究,我们也是摸着石头过河,所以,在实验过程中,出现了或多或少的问题,大致如下:

(1)针对教学重难点制作的微课,大都是视频型的教程或操作演示,还有或是问题任务的陈列,吸引力、趣味性不强,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微课聚焦的知识点抓取过细,没有承接先前知识,唤醒先前经验,又忽视引出后续知识点,成为“知识孤岛”,学生难以构建知识体系。

(3)远程学习VB,但没有建立良好的学习评价系统,回到课堂上,教师也无法预测学生的学习所得。

微课教学在初中VB课堂教学中的恰当使用是一个新的研究领域,我们不会因为成果的出现而止步,更不会因困难而退缩,我们勇往直前,进行更多、更大胆的教学尝试,归纳经验,总结优势,关注不足。力图使VB教学更加生动、有趣、贴近学生的生活,培养学生热爱学习VB的情感。

参考文献:

[1]胡铁生.中小学微课建设与应用难点问题透析[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13(4).

[2]黎加厚.微课的含义与发展[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13(4).

[3]施国栋.微课在信息技术课堂上的应用初探[J].教改聚焦,2013(9).

[4]焦建利.微课及其应用与影响[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13(4).

VB语言中循环语句分析与应用 篇7

结构程序设计中任何单入口、单出口程序都可只用顺序、选择和循环等3种基本结构来实现。在这3种基本结构中, 循环结构是最常用、最重要的程序结构形式, 几乎每一个应用程序都离不开循环结构。从程序执行过程来看, 循环结构分为DO-WHILE型和DO-UNTIL型, DO-WHILE型是“先判断、后执行”的循环, 而DO-UNTIL型是“先执行、后判断”的循环。

在Visual Basic中, 提供了For-Next、While-Wend、Do-Loop等3个循环语句。在这3个语句中, 有的能实现DO-WHILE型循环;有的则既能实现DO-WHILE型循环, 又能实现DO-UNTIL型循环。3个循环语句在语句结构、执行特点以及适用场合方面都有一定的区别, 因此应根据不同的问题和对象选择不同的循环语句。

1 3个循环语句的语句结构和执行特点

For-Next语句是一种基于计数的循环, 它按照已知的次数进行循环操作。如果能确定重复次数, 则应使用For-Next语句。所以, 一般使用For-Next语句控制循环次数。For-Next语句格式如下:

在For-Next语句中, For语句包含循环变量counter的初始值start、终值end和步长step, 并根据这3个值计算出循环次数, 当循环变量counter的值超过终值end, 则结束循环。Next语句并不只是简单地与For语句配对, 而是执行“counter=counter+step”后, 返回到For语句。从执行过程上看, For-Next语句属于DO-WHILE型循环。

While-Wend语句是一种基于条件的循环, 它根据指定的条件进行循环操作。当知道一个操作要重复进行, 但又不能确定重复的次数时, 应使用While-Wend语句。While-Wend语句格式如下:

如果condition为True (非零) , 则执行循环体statements, 一直到Wend语句。然后再回到While语句, 并再一次检查condition, 如果condition还是为True, 则重复执行。如果condition为False (零) , 则程序继续执行Wend语句之后的语句。Wend语句只是简单地返回到While语句, 不会影响condition的值, 因此循环体内必定存在一个语句, 该语句的重复执行将改变condition的值, 使其值由True变成False。从执行过程来看, While-Wend语句也属于DO-WHILE型循环。

Do-Loop语句也是一种基于条件的循环, 它根据指定的条件进行循环操作, 在不能确定循环次数的情况下使用。与For-Next语句和While-Wend语句相比, DoLoop语句的格式更复杂、变化更多, 它既属于DO-WHILE型循环、又属于DO-UNTIL型循环。

Do-Loop语句的格式如下:

格式1是“先判断、后执行”的循环, 格式2是“先执行、后判断”的循环, 但它们与传统的DO-WHILE型循环和DO-UNTIL型循环有一定区别。

在格式1中, 选择While选项时, 如condition为True, 执行循环体, 遇Loop语句返回到Do语句继续判断;如condition为False, 则跳过循环体的所有语句。选择Until选项时, 如condition为False, 执行循环体, 遇Loop语句返回到Do语句继续判断;如果condition为True, 则跳过循环体的所有语句。针对同一个问题, While选项和Until选项的condition正好相反。比如, 如果有如下语句“Do While i<=5”, 那么Until选项的Do语句则应是“Do Until i>5”。

格式2中的While选项和Until选项的含义与格式1中的相同, 只是格式2是先执行后判断。

格式1中Do语句后不放置condition, 此情况下, 在循环体内通过“Exit Do”语句退出循环。

同样, 格式2中的Loop语句后也可以不放置condition, 在循环体内通过“Exit Do”语句退出循环。

2 3个循环语句的应用分析

结合以下实例分析3个循环语句的应用。

例1:计算S=1+3+5+…+97+99。

这是一个典型的累加和问题, 应使用S=S+X的累加形式, X从1变到99, 每次加2。本例中, 3个循环语句都可以使用。

使用For-Next语句实现如下:

使用While-Wend语句实现如下:

使用Do-Loop语句 (在Do语句中选择While选项) 实现如下:

如果选择Until选项, 相应的程序段如下:

在For-Next语句中, 循环变量X的初始值、终值和步长在For语句中给出, 并隐式给出了循环的条件 (如“X<=99”) 。当执行到Next语句时, 循环变量X自动地增加步长, 不需要显式地给出“X=X+2”。

在While-Wend语句和Do-Loop语句中, 循环变量X的初始值在循环语句之前 (如X=1) 给出, 循环变量增加的步长在循环体内显式地给出 (如“X=X+2”) , 循环条件也要显式地给出 (如“X<=99”) 。

在Do-Loop语句中, While选项和Until选项使用的条件正好相反, 前者使用的是“X<=99”, 后者使用的是“X>99”, 需要特别注意, 不然循环体可能不执行。

从以上分析来看, 同一个问题的程序, 使用ForNext语句在程序代码方面更简洁, 语句表达上更直观。

例2:某厂2000年的产值是1000万元, 如果以后每年平均以10%增长, 问几年后产值翻番, 并输出新的产值?

这是一个典型的递推算法, 每过一年计算一次当年的产值, 当计算的产值达到或超过1000的2倍时, 不再计算, 计算的次数就是经过的年数。该问题不知道要计算多少次, 显然只能使用While-Wend语句或Do-Loop语句, 不宜使用For-Next语句。

用While-Wend语句实现如下:

例3:设x已知, 根据级数求ex的近似值。当加到最后一项的绝对值小于10-8时停止计算, 并输出n及ex的这个近似值。

该例需要使用循环来实现, 而且不知道循环次数, 可以使用While-Wend语句或Do-Loop语句。本问题至少要计算一次, 所以采用Do-Loop的格式2语句, 选择Until选项。程序如下:

3 结语

从语句结构和执行特点来看, Do-Loop语句可以代替For-Next和While-Wend两个语句, 而且格式变化更丰富, 特别是其Do-Loop Until形式在编写例3这样的程序时, 更显得自然。但如果知道循环次数, 用ForNext语句控制循环次数, 程序更为直观、简洁。因此, 应根据实际问题的需要, 选择恰当的循环语句, 以提高程序的可读性。

摘要:Visual Basic语言中提供了For-Next、While-Wend、Do-Loop等3个循环语句, 它们具有不同的语句结构和执行特点。在具体应用中, 选择恰当的循环语句, 不仅可以使程序自然、直观和简洁, 还能提高程序的可读性。

关键词:Visual Basic,循环语句,语句结构,可读性

参考文献

[1]张海藩.软件工程导论[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4.

[2]王建忠.Visual Basic程序设计[M].北京:科学出版社, 2013.

VB加密开关程序的实现与应用 篇8

加密开关程序与一般的开关程序有实质性的区别,一般开关程序是符合条件后进行跳转去执行另一段程序。加密开关程序则不同,无须条件,不会跳转,自身带有加解密功能。加密程序和解密程序是同一段代码,原文执行后的结果是密文,密文执行后的结果是原文。无加密状态下运行一次是加密,再运行一次是解密,遵循日常生活中的电灯开关原理,达到即开即关的目的。

1 开关程序的VB源码

首先用户根据需要通过Text2自行设定密钥(如图1),可设简单或复杂的,任何英文字符、数字、其他符号,目前尚不支持中文。原文可以是中文、英文、数字、其他符号等皆可混合,通过Text1接收至数组,然后逐个取出元素并备份,进行ASC码转换,与转成ASC码的密钥进行位异或运算后重新写入数组,再通过Text3接口输出密文。如果将密文复制粘贴作为原文输入,则输出的密文就是此前的原文,达到即开即关的功能。

2 实际案例

2.1 日常加密

通过直接复制文本内容的方法粘贴到Text1输入接口,用开关程序加密原文,密文通过输出接口Text3直接复制,再粘贴到文件中。这种方法简单便捷,可针对任何纯文本的内容,用密文进行直接传输,即使被人截获也不易破获,对方没有密钥,就不能正确解码,如QQ聊天、电子邮件、BBS发布等,亦可用于个人隐私保护,如日记、写作、文件通知等。

2.2 加密的应用

有些文件类型不是文本类型的,如数据库、图像、声音、视频、自定义格式等,要保护好这些文件,可通过破坏原文件格式的方法来实现。打开文件采用Open文件名For Binary As#1二进制方法,Get语句循环读取一定量字节至Text1,经开关程序加密后,密文Text3通过Put语句写入原文件,并改其扩展名为软件统一的加密扩展名,达到保护文件的目的,有效防止重要文件、商业信息、个人隐私等泄密。

2.3 教学的运用

某教科书第3章第2节《在可视化的程序设计环境VB中建立一个应用程序》的教学,举出的例子是输入圆的半径求出圆的周长,界面简洁美观,设计通俗易懂,但激发学生更高的学习兴趣方面有所欠缺,因为学生可以直接用计算器算出答案,不用VB编程也可以实现。如果教师换一种方式,采用逆向思维的教学方法,事先给出一大堆乱码,让学生猜这是一句什么话,课堂气氛就会活跃起来。然后教师点击“开关”按钮,马上就显示出结果,进一步让学生尝试输入一句话,运行后变为乱码,再按一次又还原了。渐渐引到VB应用程序的制作,给他们源代码,让他们自己动手制作简单的界面、文本框、标签、按钮等,亲自体会制作过程,收获劳动成果,教学效果会更佳。

3 万能钥匙

由于每次加密所采用的密钥不一定相同,密钥多了时间长了偶尔会忘掉,那么可以制作一把万能钥匙,打开所有的加密文件。制作方法很简单,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加密开关程序编写初期,要将密钥放入原文Text1中的某个位置一起加密写入文件,解密时利用程序还原出钥密,大家不妨试试。

应用VB语言开发计算机读图软件 篇9

因为坐标精度欠精准, 人工读图很难把握, 再加上对数坐标的不等分, 让人工读图的困难程度变得更大。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普及, 让人工计算逐渐为计算机计算所取代。在这种形势下, 查关联图的办法, 显然已经难以适应时代发展需要, 所以一定要把关联图编程到计算需要的关联式内。在大多数情况下, 无法查到最初的绘图数据。所以拟合工作首先应当从待拟合图内找出相关数据点值, 点值应当足够多。点值越多, 则数据越准。此前人工完成这项工作, 读图过程较为繁琐, 精准度也不高。基于VB语言的计算机读图能让这一过程变得方便精准。

2 VB语言计算机读图原理

2.1 载入图片

计算机读图第一步要做的就是把准备读取的关联图放入计算机内, 之后进行合适处理, 再载入到程序当中。要求待读图片有两项要求, 一是坐标与曲线保持清晰, 二是坐标端正平整。符合这两项要求的图片, 方能精确读取。利用VB语言内的相关控件当作背景容器读图, 必须先将图片载入到这一控件中。

2.2 识别颜色

相关控件可以起到装载图片的作用, 也具备图片的初步处理能力。里面的Point功能能返回到当前坐标颜色值, 以此达到颜色识别的目标, 继而实现图像的完全识别。即是指:Gol=Picturcl.Point (X, Y) 。这里面的 (X, Y) 指的是控件坐标, 这一语句回到长整型复合颜色值。此色值的色差没有意义, 难以直接作为颜色识别。颜色识别通常应用的是红绿蓝颜色格式, 把复合色值分解为三种单色以后, 再予以处理。

在进行读图前, 首先应当选择既定目标颜色, 明确容差标准。目标颜色指的是坐标线或者待读曲线的颜色, 其容差大小由图片质量决定, 若线条清晰, 容差取值缩小, 线条模糊容差取值放大。通常取值是在50与100之间。把Point功能返回色值分解为三单色形式, 再根据容差判断坐标线与曲线上的点。

2.3 按点读图

手工取点, 再以该点为基础, 搜索确立该点最近处曲线点坐标。鼠标即可很容易完成这一功能要求。为了操作的方便, 提升读图精准度, 再分析鼠标难以准确点到曲线中心点, 因此要以鼠标点当成基准, 求取曲线中心点。若当前的点颜色同目标颜色不一致, 即指当前点同线上点不同时, 可以用当前点坐标外向辐射法, 搜索曲线上相关的点。继而再以新点为基准, 寻找线的边界, 求出中心点。以此实现取点读图, 返回目标点的目的。

2.4 坐标转化

上一过程中确立的控件坐标, 应当继续转化成实际坐标, 首先是确立实际坐标系, 把实际坐标系同控件坐标相对应, 形成转化机制。坐标系的确立, 应当分别确立出坐标原点、坐标尺寸与坐标类型。通过基准点与辅助点的控件坐标与实际坐标, 再加上坐标类型, 就能实现坐标系的完整建立。坐标进行转化的基准就是基准点, 要注意辅助点坐标必须同基准点处在完全不同的位置。坐标类型种类很多, 坐标不同, 转化方法也不同。

3 简易读图软件

3.1 软件主界面

应用VB语言实现上面所提到的读图功能, 已经开发成计算机系统读图软件, 软件界面友好, 输入输出管理方便, 能适用所有的查图领域。软件主界面, 菜单窗口、取点读图与取绕读图窗口清晰。软件能把读图得到的数据保存至数据表格内, 便于管理及应用。

3.2 软件使用步骤

⑴对图片进行加载, 在文件菜单里将已经处理完成的待读图载入到软件窗体下。⑵确认目标颜色, 我们可以直接对图片窗口线条进行点击来获取颜色, 此外也可以对调色窗口进行点击来获取颜色。将颜色容差输入进去, 通过预览, 就能看到所选定的颜色取值范围。等到颜色能清楚反映目标坐标线后, 确认。⑶选择读图方法。方法包括按点读图、按线读图、等距读图、定坐标读图等。要根据不同的图片质量与具体使用环境确定用哪种合适的读图方式。⑷最终读图。图片读取过程在窗口内确定, 主要操作过程是读取图中的目标点, 完成实际坐标值返回过程。读图方法不同, 其具体的操作过程也略有差异。比如取点读图, 所返回的是某一点。可以将获得的数据保存在同一文件中, 也可以放在新建文件中。而取线读图所返回的则是某一组数据, 数据密度根据需要而定。等距取点读图是先设出定点间距, 等间距确立以后, 再进行读图操作。

4 总结

以VB识别图像的手段, 开发读图软件, 软件界面较为友好, 输入及输出的方便性, 也能极大地便利工程领域的查图计算。大量统计数据结果表明, 计算机读图的效果要比人工读图好, 更加具备准确、简便、快速等优点。

摘要:用VB图像识别手段开发读图软件, 把需要用到的关联图扫描到计算机内, 并载入至软件系统中, 以VB语言控件颜色识别来对曲线上的点作出判断, 从而达到计算机读图的目的。经过证实, 同人工读图比起来, 计算机读图更快速、方便而准确, 可广泛应用在工业各领域。

关键词:VB语言,计算机技术,读图软件

参考文献

[1]王晓荣, 甘庆明, 武晓朦, 李鹏.抽油机悬点载荷计算图版的数学模拟[J].电子设计工程, 2009 (3) .[1]王晓荣, 甘庆明, 武晓朦, 李鹏.抽油机悬点载荷计算图版的数学模拟[J].电子设计工程, 2009 (3) .

[2]孟志强, 赵存良, 王双杰.ICP-MS实验相关数据的成像[J].计算机与应用化学, 2008 (11) .[2]孟志强, 赵存良, 王双杰.ICP-MS实验相关数据的成像[J].计算机与应用化学, 2008 (11) .

[3]范荫恒.实验数据处理中非线性拟合的VB软件[J].计算机与应用化学, 2007 (3) .[3]范荫恒.实验数据处理中非线性拟合的VB软件[J].计算机与应用化学, 2007 (3) .

VB在工程测量中的应用 篇10

测量工作包括外业和内业两个过程。外业即测量人员通过使用测量仪器对布置在现场的观测点进行实时观测, 并获取当次观测数据的过程, 其观测结果的好坏, 决定了后期内业数据处理结果对实际情况的反映程度。内业则是通过以外业的观测结果为输入, 经过一定的中间计算, 得到可以用以反映或说明一定事实的数据结果。同时, 在内业计算的过程中, 还要注意对输入数据的有效性进行检查, 从而消除外业观测中因人为失误而形成的记录。

在内业计算过程中, 常常要面对大量的数据和繁杂的中间过程, 任何一个环节的错误, 都会导致最后结果的不准确。目前通过使用Excel的公式编辑、引用以及自动填充等功能, 将计算模式固定下来, 减少了公式计算失误带来的错误, 但由于观测输入的数据量通常较大, 在数据与数据之间因操作的不当也会带来结果的错误, 而这通常是目前在使用Excel时主要会遇到的问题, 而发现错误后再反查, 也费时费力。因此, 若将一系列单步的Excel操作继续整合成为一套自动完成的完整过程, 则对于提高内业的效率和准确性, 都大有帮助。

Excel中有自带的宏过程, 可以实现一些固定的重复性操作, 从而减少误操作, 但其要求对象单一, 难以通用化。而宏的实质是一系列的单步操作的代码集合, 可以通过Excel内置的VBA来创建和修改, 但此方法不适合于推广和使用的便利性, 若能直接由一个按钮就直接完成中间过程得到结果, 应该是最喜闻乐见的。

VBA实际是VB的一个子集, 所有VBA能完成的指令, 都可以通过VB来完成, 但由于VB是独立于Excel之外的编程语言, 需要通过一定的方法来对这两者产生关联, 才能使编写的代码指令能作用于Excel中。下面以导线测量为例说明。

2 方法阐述

导线测量是沉降测量的一种方法, 是通过将观测路线设定为一个首尾相接的闭合环, 并由此计算闭合差来校验观测数据的准确性的过程。对于外业观测得到的数据, 通常的做法是:先将其输入Excel的列中, 再通过对每一对前后视读数分别编辑计算公式, 同一站的数据则可以使用自动填充功能。这保证了同一站中计算公式的一致性, 但在不同站之间没有这种一致性, 只能依靠操作人员细心操作来避免, 而且在不同站之间重复编辑同一类的计算公式, 也有失效率。对于同一观测路线, 虽可以套用上次的计算模版, 但一旦路线稍有改动, 则难免要重新编辑。由此可知, 使用Excel来进行导线计算, 存在的问题是:操作冗长且易出错。而这些完全可以通过整合各步骤来自动完成。

自动完成的关键在于对每个点的预判断, 具体流程为:从初始的后视点开始, 先判断最后一个点是否是同名点, 来保证此路线是闭合路线, 并检查两个读数是否符合要求;再判断下一个点, 若是前视, 则在数据检验后 (两次读数的差值是否符合要求) , 用于计算本点的高差和高程 (假设第一个后视点为初始高程0.00) ;若是后视, 则再判断本点与其上方所有点的同名点的位置, 将第一个同名点的高程作为本后视点高程, 同时检验两个后视读数是否符合要求;直至最后一个点, 其高程与初始后视点的高程的差, 即为本次测量的闭合差。流程图见图1。

以上的操作流程, 由VB语言实现。在VB中, 可以通过新建外接程序工程来实现对Excel的关联, 在设置好新建的工程与Excel的接口后, 引入对Excel对象的引用, 完成初始化, 至此便可以使用Excel的对象、方法、和属性, 来完成工作表或单元格的具体的操作指令。其中, 设置接口的目的是为了实现在Excel开启后可以加载此外接工程, 比如添加一栏菜单按钮, 再通过对按钮编写相应的代码过程实现具体功能;而对Excel对象的引用, 则由于Excel应用程序版本的不同, 分别选择, 比如对于Excel2010的版本, 其引用的对象为Microsoft Excel 14.0 Objects Library和Microsoft Office 14.0 Objects Library, 若是Excel2003的版本, 则为Microsoft Excel 11.0Objects Library和Microsoft Office 11.0 Objects Library, 引用的目的是为了使VB能够声明和实例化Excel的对象, 从而实现对Excel文件的打开保存、Excel工作表的新建删除、单元格的赋值引用等具体方法和属性的调用。

3 实例分析

现以一个简化的导线观测数据为例, 从计算结果和效率上进行对比, 分析如下:

表1为导线观测数据计算结果, 其中站点为3个站, 从A闭合回A点, 假设A点的初始高程为0.00, 由于计算结果一致, 故只用一张表表示。

在手动操作过程中, 高差的计算是通过 (本站的后视-本点的前视) 并取两次读数的平均来得到, 高程则是基于本站后视点的高程。在实际操作中, 可能出现的错误有:1.前后视读数输入有误, 使两次读数的差值超出规定的要求 (±10) , 这可能是现场测量时就发生的未及时发现的错误, 也可能是在录入至Excel时输入不当而发生的错误;2.高差、高程计算时, 对单元格引用错误, 这可能是在使用自动填充功能时, 误将本站的后视引用为上一站的后视。这些问题在路线较短时还较为容易检查出来, 一旦路线加长, 并有支线加入计算时, 检查错误的位置就需要花费一定的时间。

而程序在运行过程中, 计算具体流程为:先对点A行的后视读数进行检查, 并进入下一行;在判断1点的读数是前视读数后, 同样先检查这两个读数的有效性, 之后计算1点的高差、高程, 并进入下一行;对2点和转点1也进行同样的判断、检查和计算, 并进入下一行;这时遇到的是同名的转点1, 且读数是后视读数, 于是先往上查找同名转点1的行号 (第4行) , 再将后视重新赋值为转点1的后视 (435252和133699) , 并进入下一行;在接下来遇到的3点, 在经过判断和检查后, 计算高差、高程时, 就得使用上一步重新赋值过的后视 (435252和133699) 以及查找到的同名点所在行的高程 (第4行对应高程260.95) , 计算后进入下一行;之后过程以此类推, 直至最后一行。虽然过程中要经过判断前后视、检查数据有效性、查找同名点、计算高差高程等步骤, 但整个计算过程运行起来还是十分快速的。

同时, 由于实际的线路常会出现后视点查找到的同名点不是正好在其前一行, 或此点号成为不止一个站点的后视, 在手工操作中, 极容易出现误操作, 因此通过程序的自动判断查找, 可以省去大量的精力和时间。

4 结论

通过将VB引入到测量观测的内业计算中, 实现Excel的一键计算, 可以提高内业工作的效率和准确性。

同时, VB在测量工程中的运用范围还可以继续拓展, 有待下一步开发。

摘要:本文通过以沉降观测中的闭合导线计算过程为例, 介绍了VB (Visual Basic) 在Excel二次开发中的应用, 使计算过程的准确性和效率都得到提高。

关键词:vb,Excel二次开发,工程测量

参考文献

VB应用 篇11

VB;问题驱动教学法;应用实例

VB是当今世界上应用最广泛的编程语言之一,由于它语法简单、易学易用等特点,已经成为许多高职院校非计算机专业的重要教学课程之一。从笔者的教学实践来看,高职学生学习《VB程序设计》这门课程的兴趣不大,并且具有较大的学习障碍。这与高职学生的特点有很大的关系。高职学生的数学基础较差,缺乏逻辑思维能力与自觉创新能力;英语基础较差,缺乏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如何在教学过程中调动高职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是从事该课程教学的众多教育工作者普遍关注的问题。

1.“问题驱动教学法”的概念

“问题驱动教学法”就是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精心设计问题,以问题为导向,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处于不断探索的情境之中,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习能力。

在《VB语言程序设计》教学中,传统的教学形式是:语句格式——功能介绍——举例讲解——上机练习。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学习是机械的、被动的。而问题驱动教学法的教学形式是: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引出本堂课的教学任务——自主协作,完成问题——进一步思考问题——交流和归纳。

2.问题驱动教学法应用实例分析

Format函数是VB中非常重要的内部输出函数,它的作用就是使得数值或者字符串能够按照指定的格式输出。本文以该函数为例具体分析如何运用问题驱动教学法的教学形式组织课堂教学活动。

2.1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教师要创设与当前学习主题相关的、尽可能真实的学习情景,引导学生带着真实的问题进入学习情境,使学习直观化和形象化。我要求学生在TEXT1控件中输入圆的半径,而将圆周长和圆面积分别显示在Label2控件和Label3控件中,如图1所示。

参考文献

[1]张广群 ,汪杭军. 问题驱动模式在VB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 计算机教育.2008.22

[2]马娟.“任务驱动”法在VB教学中的实践初探[J] 太原大学学报.2005.02

VB应用 篇12

关键词:VB,应用型本科,教学方法

1 概述

随着应用型本科招生计划的逐渐扩大, 招生专业越来越多, 《Visual Basic程序设计》 (以下简称VB) 是很多高校计算机专业和非计算机工科专业必修的基础课之一。在大多数高校的教学中, 教师都是按照传统教学模式, 按章节、举例子, 重理论、轻实践, 讲授的内容仅仅是教材中基本语法和语句, 不注重学生实际编程和项目设计能力的培养, 授课形式以教师讲学生听为主, 所提供的实验也多是基本语法的练习, 没有学生自主思考、设计、实现项目的过程, 学生被动接受教师所授内容, 产生枯燥厌学的情绪, 从而导致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 动手能力差, 课程结束后还不能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本文以交通工程专业为例, 考虑到后续专业课程的衔接, 将其《VB》课程中知识点融入到《车辆管理系统》中, 打破传统讲授、上机方式, 根据课程的不同阶段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注重培养学生的编程的兴趣, 让学生建立一个编程的思想, 掌握解决问题的思路, 掌握计算机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2 教学内容

本文将原有的教学内容融入到《车辆管理系统》中,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让学生掌握如何构思、设计、实现和运行。整个教学内容分为6个模块, 分别是:登录验证模块、车辆档案管理模块、车辆管理模块、车辆运营管理模块、驾驶员管理模块、账户管理模块, 每个模块又对应不同的子模块;将6个大模块作为6个工作任务, 其中登录验证、车辆档案管理模块以教师讲、学生练为主, 教师提出问题, 讲解解决问题的思路, 讲授用到的知识点;车辆管理模块、车辆运营管理模块、驾驶员管理模块、账户管理模块让学生自己动手设计和编程, 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内容对比如下:项目式教学内容见表1。

3 教学方法

传统的教学方法都是老师讲、学生听, 然后上机;先讲语法再讲控件, 学生都是被动的学习。如同搭积木一样, 讲授的都是每小块积木如何使用, 然而, 学生并不知道如何将小块积木变成一个大的建筑。好的教学方法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笔者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 在课程不同阶段使用不同教学方法, 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种:

3.1 理论讲解

学生刚接触VB, 不知道它是干什么用的, 首先要对其进行讲解, 在这一阶段, 主要以教师的讲解为主, 讲授VB的功能, 演示VB开发过的程序, 讲解VB的安装过程以及如何新建工程文件和窗体文件。通过讲解使学生熟悉VB6.0集成开发环境的使用方法;理解类、对象、属性、方法、事件及事件过程;明确VB程序设计的步骤。

要想让学生以后积极主动的学习, 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这个阶段非常关键。通过一些小的实例进一步了解VB如何应用;例如通过一个简单的计算器, 让学生知道如何新建一个工程文件、如何建立一个窗体, 控件如何添加和应用, 简单的代码如何编写。

3.2 项目驱动

“项目驱动”教学法以任务为主线、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 它将教学内容融入到学生感兴趣的、有意义的具体任务中, 将复杂问题分解成若干个简单问题, 让学生按照自己的思路计算法, 完成程序设计任务。学生在前面的实例教学中已通过模仿掌握了关键知识点, 在“项目驱动”教学法中使学生按照自己思路独立完成任务, 让学生在完成任务过程中获得成就感, 从而建立起非常大的学习兴趣, 更推动学生自主学习和深入探索精神。

VB课程改革以来, 主要采用项目式教学。将整个《Visual Basic程序设计》的内容融入到《车辆管理系统中》, 通过前边简单的理论讲解, 在项目驱动教学中, 主要讲解登录模块的创建, 窗体的事件, 简单的语法结构, 简单的代码编写;通过“车辆档案管理模块”, 重点讲授数据库的建立和链接, 窗体的事件, 常用控件的属性和用法, 常量、变量的应用以及相应的语法和结构。边讲边练, 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和掌握。项目驱动教学既能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又能提高学生解决问题能力和独立创作的精神。

3.3 小组实战

教师是教学活动的引导者和调控者, 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 要让学生参与整个教学过程。根据学校硬件设施, 充分利用学校六角桌条件, 将学生分成小组, 每组6人, 采用小组方式, 既可以实现学生间的互相帮助, 又可以培养学生团结协作团队精神。

在《车辆档案管理模块》的基础上, 让学生进一步完成《车辆管理模块》、《车辆运营管理模块》、《驾驶员管理模块》、《账户管理模块》。通过小组的讨论、制定方案、框架设计及详细设计完成设计任务。通过学生小组独立完成后续模块, 更加增进了学生对《VB》学习的信心。在整个实战练习中, 以学生为主、老师为辅, 互动互学, 这样学生在思想上就有压力感, 更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督促学生认真学习。通过实战练习, 逐一解决上机过程中各种错误提示, 逐步熟练掌握VB语法及各类控件使用, 从而更进一步掌握《VB》内容。

4 结束语

在应用型本科教学中应该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 通过实践证明, 不同阶段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挺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增强同学间的团队意识和协作精神。除此之外, 教师还应重视自己创新能力的培养, 将VB课程的内容与相应的专业相结合, 培养学生将专业知识应用到实践中的能力, 以求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王付军.基于新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实践教学体系改革研究[J].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11.11.

[2]徐雪梅.VB教学的心得[J].信息技术, 2008.5.

[3]王敏珍.改进VB教学方法, 提高学生综合能力[J].电脑知识与技术, 2011 (24) .

上一篇:价格溢出效应下一篇:VPN实现